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房屋建筑设计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房屋建筑设计要求

篇1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据统计,每年世界范围内发生地震的次数已达50 万多次,而国内的地震次数便占了当中的 1/3。地震灾害严重损害了国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并带来了严重灾难。因此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需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充分考虑。针对地震灾害采取有关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本文就对房屋建筑在结构抗震设计上的若干要求展开了研究。

一、 合理选择建筑场地

受地震灾害影响,地震范围内的建筑物会被严重破坏。由于地震而引起的地质运动可导致建筑直接面临结构破坏,由此可见,地质条件也属于房屋建筑受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需对建筑场地进行合理选择。一方面,应首选地质坚硬、地势开阔等有利于抗震的地质条件,从而减少地基土在地震期间的沉陷程度,预防房屋建筑发生坍塌不良现象。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免山坡边缘、河岸等地质软不利于抗震的地段,以免在地震期间,在地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导致房屋建筑出现倒塌的情况。若实在无法避免此类地段,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抗震措施。第三,不应选择自然灾害并发区域等危险地段(如地陷、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段)作为房屋建筑的建造地段,以避免地震灾害并发其他自然灾害而导致房屋建筑破损程度加重。最后,建筑场地的土质刚度、覆盖层厚度等也属于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一项重要因素。有关研究指出,建筑地段的土质坚硬、覆盖层薄属于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损害程度的一项重要原因。因此在选址时,还需要对土质及其覆盖厚度进行考察。

二、 房屋建筑的地基和基础设计

首先,在建造房屋建筑期间,同一个房屋建筑结构单元不允许建造在性质不同的地基上。并且在地基选择和处理上,尽量全部应用天然地基或是桩基,尽可能避免出现两种地基各一半的状况。从而可以避免不利因素,保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其次,在埋置房屋建筑的基础时,需注意其埋置深度的控制。若基础埋置深度过浅,将会减少房屋建筑的嵌固作用,增大房屋建筑在地震期间的振幅,提高震害发生几率。因此在设计房屋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时,应尽量增加其埋置深度。并认真做好基槽回填工作以及夯实工作,确保回填土和基础的侧面紧密接触,提高房屋建筑基础部分的稳定性。

另外,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建筑是由上部建筑、基础两个部分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在建筑室外地坪下,不应应用内外交圈基础圈梁,以免影响上部建筑和基础的整体性。此外,应将上部结构构造柱钢筋嵌入基础圈梁内,从而加强上部建筑和基础的连接牢固性。若建筑建造地段的土质刚度较弱,则还需设置圈梁在基底底部。

三、 房屋建筑屋顶与墙体的抗震设计

在地震期间,房屋建筑的受损程度与建筑质量之间呈正比关系。也就是建筑质量越重,建筑的受震害程度则越严重。反之,若建筑质量越轻,那么其受震害程度将会越小。其次,建筑结构越稳定,其在地震灾害中的安全性也越高。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尽可能最小化建筑质量,以达到最小化减小房屋建筑受震害程度的目的。一方面,减轻房屋建筑围护结构的质量,从而达到减轻房屋建筑墙体质量的目的。若建筑的墙体质量过重,将会降低建筑的抗震性能,使得建筑在面临地震灾害时,易受破坏。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对减轻墙体重量这一点进行考虑。另一方面,在建筑屋盖设计期间,应尽量选择质量较轻的材质。并且不要在建筑屋顶设计中添加不必要的附属物,以免增加屋盖重量,间接增加建

筑高度,对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产生不良影响。若在屋盖设计期间,个别突出形状是必须建造的,则需要通过设计尽可能降低其高度,并增强牢固性。选择质量轻的材料,从而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规则性

1. 合理控制房屋建筑高宽比

对于房屋建筑而言,其受震害程度与建筑本身的高宽比具有一定的关系。受地震作用影响,房屋建筑的倾斜程度(侧移程度)会因为其本身高宽比越大而越严重。同时,房屋建筑的层数越多,其在地震灾害中所面临的破坏也会越严重。因此,为了保障房屋建筑对于地震破坏的抵抗能力。在设计期间,需对其建筑的高度与宽度进行合理控制。结合房屋建筑的实际情况,在保障房屋建筑的抗震要求的条件下,对房屋建筑层数进行合理调整。

2. 规则性设计房屋建筑结构

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上,均匀分布结构刚度与质量、规则设计建筑平面与竖向结构构件布置等是保障建筑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房屋建筑具有平面设计复杂,而质量、刚度等分布不规则的情况,在面临地震时,房屋建筑将会产生扭转情况,水平体系构件应力突变导致房屋建筑主要受力构件受到严重破坏。其次,在建筑竖向结构构件的设计中,抗侧力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有明显的突变,在地震期间发生严重震害的可能性较大。并且若建筑采用复杂的建筑体型,也会导致在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其中顶部局部突起将会因为高度过高而引起鞭梢效应。

3. 合理处理房屋建筑的防震缝

若房屋建筑结构平面或者竖向不规则,需处理好建筑的防震缝。设置防震缝期间,可将房屋建筑划分为相互独立且规则的结构。防震缝两边结构单元之间设置足够宽度的缝,彻底分开防震缝两边的上部建构。防震缝宽顺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放大,同时可以在防震缝两侧布置垂直相交的抗撞墙体。

4. 合理布置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纵横墙

墙体属于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主要承重构件,由于房屋建筑的刚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墙体数量,若承重墙体布置时随意加大墙体间距和不均匀布置,将会降低房屋建筑的刚度以及抗震能力。因此在设计期间,需均匀分布房屋建筑的横墙以及纵墙,从而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5. 合理布置砌体结构房屋建筑的构造柱以及圈梁

构造柱、圈梁等均属于提高砌体结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构造柱有利于增强建筑墙体的抗剪性能,并改善建筑结构变形能力,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从而使建筑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仅发生局部变形,不对建筑结构整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布置构造柱时,需以《抗震规范》作为布置依据,在墙体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促使墙体材料由脆性演变为延性。另外,圈梁也可以提高墙体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对于增强房屋稳固性、整体性等可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一定情况下,还可抑制墙体产生裂缝。

五、 结语

目前,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损害。本文只从基本概念做出阐述,实际设计还要运用静力和动力的数值计算手段,用数值计算结果来量化宏观指标,帮助工程师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唐与拓,金燕,于得水.多层砖混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加固措施[J].山西建筑,2009(12).

篇2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讲求方法,才能够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确保结构构件具有必要的性能

在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建筑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和延性等性能。结构构件需要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底层柱、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对于可能会造成构件相对薄弱的部位,需要采取从事提高其抗震能力,对于承受竖向荷载的主要构件则最好不作为主要的耗能构件。

(二)尽量多的设置抗震防线

一个抗震结构体系需要有多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合而成,并且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协同工作。例如框剪结构就是由延性框架和剪力墙两个分体组成,双肢或者多肢剪力墙体系组成的。由于在一次地震之后将会伴随着多次余震的出现,如果在结构设计时只有一道防线,那么在建筑遭到第一次破坏之后再遭余震,就会因为损伤积累导致建筑物坍塌。抗震结构体系应该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和外部冗余度,在设计中需要有意识的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这样能够使结构吸收和消耗大量的地震能量,从而能够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三)恰当的处理建筑结构的构件强弱关系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处理好构件的强弱关系,在统一楼层内使主要耗能构件屈服之后,其他抗侧力构件则仍然处于弹性阶段,这样能够使得有效屈服保持较长的阶段,能够保证建筑结构的延性和抗倒塌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抗震设计中一部分结构的设计超强,那么就会导致结构的其他部位出现相对薄弱的现象,所以说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恰当的处理结构的强弱关系,对于不合理的加强的作法或者是在施工中以大代小,改变抗侧力构件配筋的这些做法都需要尽量的避免。

二、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方法

(一)建筑场地的选择

当前地震的发生虽然可以预测,但是还是会给建筑物造成很大程度的损坏,地震发生的过程中,由于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使得整个建筑结构发生改变,严重的话会直接导致整个建筑物倒塌。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减小地震对房屋建筑的损坏,我们必须选择好施工场地。

(1)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比较复杂,最佳的施工场地应该选择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区,这样能够减少地震时的沉降度,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进而减少建筑物的坍塌情况。

(2)有些地区的地形本身就容易受到地震的破坏,例如,河流、山川附近、地形不均匀地区等等,如果在这样的土地上建设建筑物,一旦发生地震,就会直接导致建筑物倒塌。在选择施工场地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开这些地区,如果不能避开,就必须做好抗震措施。

(3)有些危险地区能够直接主观判断出来,例如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等地区,建筑物一定不能在这些地区建设,如果把房屋建筑在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就会引发一些其他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危害。此外,建筑场地土地的性能也和建筑物的抗震性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显示,土质越坚硬,抗震性能就越好。

(二)地基和基础设计

(1)为了全面的加强房屋建筑整体的刚性,增强建筑整体结构的抗震性。在房屋建造的过程中,同一个建筑单元不能够建设在不同性质的地基上,也不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天然地基的方式,要么就全部采用桩基方式,不能一半采用天然地基,一半采用桩基。

(2)房屋建筑物的基础的埋置要有一定的深度,埋置过浅就会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减小,从而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振幅增大,极易发生震害。所以,在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埋置时,要尽可能的增加埋置的深度,同时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实工作,使回填土与基础的侧面发生紧密的接触,更好地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3)基础和上部建筑构成了房屋建筑的整体,为了加强两部分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基础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同时为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基础的圈梁中。当地基的土质刚度不强时,还应该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1)房屋的高度和宽度。不论是房屋建筑的高度还是宽度都不能够单独影响抗震性能,而是高宽比。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和高宽比成反比,也就是说,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越不好,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就越高。此外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坏的程度还和层高有关系,层数越高,损害程度就越大。所以为了减小建筑物受到地震损害的程度,对建筑物实行限高政策。此外,在抗震性能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高度和宽度。

(2)房屋建筑的结构体系。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要尽量的使结构的刚度和质量分布的均匀,而且使建筑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呈现规则的感觉。如果平面设计的过于复杂,就会使质量和刚度分布的不均匀,在发生地震时,就会使建筑物发生严重的扭转现象,加重地震对房屋的破坏。另一个影响抗震效果的因素就是结构的整体布置,不规则的房屋,在地震中更容易发生扭转,而且如果采用的是错落的立面,也会由于高度过高而产生“鞭稍效应”。

(3)纵横墙的分布。在房屋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承重构件就是墙体,墙体在地震中很容易产生裂缝甚至是倒塌,所以要对纵横墙进行合理的配置。在对房屋进行设计时,要使横墙和纵墙分布均匀,共同承担房屋的重量。通常来说,墙体的刚度决定建筑物的刚度,如果房屋建筑中承重墙比较少,就会使得墙体之间的空间变大,建筑物的刚度就很小,抗震能力就会弱。所以应该根据实际工程情况来确定好房屋建筑的墙体,保证建筑物的刚度。

(4)建筑悬挑梁梁高度选用。有一些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经常对梁饶度计算这一环节进行忽略,在对建筑物进行正常使用这一状态下,梁高的选用往往都比较小,这也就造成了建筑物梁截面受压区应力过高,梁截面受压区也就产生了非线性的徐变 。如果我们进一步发展挑梁变形,梁支座的截面上部的受拉区也就经常会出现一些竖向裂缝,这些竖向裂缝的跨度也就比较大。受到了支座附近剪弯作用影响,竖向裂缝也就不断的向下延伸,进而成为了斜裂缝,这时,建筑物的梁也就已经接近了毁坏的程度,建筑物裂缝在梁支座位置的斜向延伸,那些靠近上部的缝宽度也就越大。

(四)墙体和屋顶的抗震设计要求

房屋建筑的质量越轻,其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也就越小,结构的稳定性也就越强,房屋的安全性也就越高。所以为了减轻房屋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破坏,就要把结构的各部分做得轻一些。房屋建筑的上部建筑主要是墙体和屋盖。

(1)要使房屋建筑结构的围护结构变轻,就要使房屋的墙体变轻。如果墙体的重量过大,其抗震性能就会变得很弱,发生地震时,就会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应该控制墙体重量材料的特性。

(2)在屋盖的设计中,屋盖要尽可能用材质比较轻的材料,并且尽量不要在屋顶增加沉重的附属物,那样不仅增加了屋盖的重量,还增加了房屋的高度,加大了房屋建筑的高宽比,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如果是必须建造的,也要尽量做得矮些、牢固些,或者是用重量较轻的材料。

(五)砌体结构中的圈梁和构造柱的布置

圈梁对于减轻震害有着极大的作用,无论是地基中的圈梁还是墙体中的圈梁。圈梁能够使墙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有效的增强房屋建筑的整体性和稳固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墙体裂缝的产生,同时还能够阻止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使结构遭到破坏。构造柱的设置也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有很大的作用,构造柱的设置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同时能够增加结构的变形能力,使结构在较小外力的作用下只是发生变形,而不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在房屋建筑的特性保持不变的同时,构造柱的数量要根据《抗震规范》来进行设置,但是在墙体交叉的地方,都要设置构造柱,这样就会使墙体的材料从脆性向着延性发展。

结语

地震是人们正常生活的严重安全隐患,建筑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以往地震灾害中建筑的破坏原因和状态,在房屋建筑结构中强化抗震设计,不断的总结经验和优化设计,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因地震造成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TU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社会需求不断增多,使得建筑的高度不断加高,形态愈加复杂,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也趋于多样化。我国作为一个多震国家,结构设计中应注重抗震设计,良好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至关重要。抗震设计中,要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抗震构造措施是结构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和抗震措施,在结构设计与建筑施工中,应熟悉各种结构设计的抗震构造措施。

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地震作用越大,房屋抗震要求越高。不同设防烈度和场地上,结构的实际抗震能力会有差别,结构可能进入弹塑性状态的程度不同。震害表明,未经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7度区只有个别构件破坏,8度、9度破坏增多,因此,对不同设防烈度和场地可以有明显差别。结构的抗震能力主要取决于主要抗侧力构件的性能,主、次要抗侧力构件的要求可以有区别。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与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框架应有所不同。房屋越高,地震反应越大,其抗震要求越高。综合考虑地震作用,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划分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可以对同一设防烈度的不同高度的房屋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设计;对同一建筑物中结构部分采用不同抗震等级。

三.影响建筑抗震的因素分析

1.建筑抗震取决于所选取建筑结构形式

为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新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取消了砖混内框架结构,提高了砖混结构建筑的设计要求。目前普遍使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三种结构形式中,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最为突出,剪力墙次之。单纯的框架结构造价虽然抗震性能不如前两种,但其造价较低,施工技术成熟,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根据建筑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选取合适的结构形式,对于建筑抗震意义重大。

2.建筑抗震取决于适宜的抗震措施

在场地类型不同的情况下,抗震措施主要由建筑的不同等级决定。在确定建筑等级及场地类型之后,将先进的抗震理念和系统的分析计算纳入到抗震措施设计中,即可改善建筑抗震设计,提高建筑抗震效果。

3.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

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取决于场地选择、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建筑工程场地选择不当等造成施工质量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重要影响。选择建好的工程场地、加强施工质量监督,对于提高建筑抗震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四.建筑抗震设计具体分析

抗震设计的重要基本要求就是要确保房屋基础构造的延性设计要求得以保证,能够在建筑结构延性问题上设立多道防线,以此才能避免建筑结构脆性过大造成的构造强度失衡、失控的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其抗震性能及成果。因此,这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把握。

1.周全考虑房屋建筑选址问题在房屋工程项目立项之初,就要周全考虑好能够发挥抗震成果的选址问题,如健全周到考虑好土体结构、地质、地貌等问题,并要预测分析地震活动发生时建筑构造的承受能力,且要记录相关技术资料档案中,待实地考证时能够综合评价。此外,还要避开影响建筑构造抗震效果发挥的不利区域、地段等,当避无可避时应当立足实际采取合理控制措施

2.加强建筑构造规划研究

由于地震发生时建筑结构本身会发生应力过于集中、突破塑性变形弹性极限等的可能,进而形成结构抗震薄弱部分。因此,建筑构造设计应能保证建筑结构延性、安全度、以及选取合适的建筑平面、剖面进行设计,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强度稳定,又能避免建筑脆性过大而延性过小的负面现象发生。

3.保证地基与基础设计要求当房屋项目工程的地基土体为粘性土、软土、液化土、以及不均匀沉降土时,应当评估好地基的基础沉降是否在预控范畴之内,是否发生严重不规则沉降现象,从而才能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

4.满足建筑构造体系设计要求

抗震性能价值体现是建筑构造体系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构造设计上就要综合分析、周全考虑、能够统筹把握好各项综合因素。如考虑好抗震防御等级、抗震强度控制指标、项目建设场地、以及基础地基处理、供应材料的质量体系要求、现有技术规模等问题。

5.确保建筑构造的构件要求

(一)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基础构件设计应当满足相关规程标准、要求,如混凝土的圈梁、构造柱、芯柱、或者配筋砌体等的质量建设体系要求就必须能够保证。

(二)要保证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在建筑的具体结构构件应能具备尺寸合理、纵向承重钢筋及箍筋的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目的是控制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发生的可能,以及防止钢筋屈服而引起的构件塑性变形遭受破坏发生。

(三)钢结构建筑施工时能够保证其构件尺寸、规格、数量合理,进而才能避免整体构造抗震成果发挥不利、结构失稳的现象发生。最后,还要周全考虑好建筑构造构件之间的链接、衔接性的体现,控制好构件节点的稳定性,保证其在地震发生时的塑性破坏能够晚于其他结构构件,进而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与安全度。

五.建筑结构设计抗震关键措施和设计方法

1.建筑结构抗震措施要点

(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要从建筑的全局出发,全面考虑各种建筑部位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每个部分的构件,保证每个部件之间的契合,促使每个部件或者是若干部件组合起来可以完成某一特定的设计要求,满足一定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抗震设计,使得每个构件都可以具有相应的承载力,当地震来袭,每个构件都可以有着一定的次序先后破会,整体组合构件将会有着更强大的承载力和柔性,从而延缓地震破坏的速度,消耗爆发的能量。增强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二)要严格选择地基选址,地基选址是进行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因此,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科学避开山嘴,山包,陡坡,河流等不利因素,要本着坚硬,牢固,平坦,开阔的选址原则。亲身实地,利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地质勘探,山石水土监测,并取样论证,科学严谨分析。力求使得整个地基牢固可靠,地质稳定无渗漏,无坍塌,无暗河,无熔岩,无火山……从而保证整个地基不会因为承载而发生小范围的坍塌。影响到整体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设计。

(三)采用合理的建筑平立面。建筑物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建筑布局和结构布置。建筑布局简单合理,结构布置符合抗震原则,通过无数次的实验表明,简单、规则、对称的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强,对延缓地震烈度范围延伸,消耗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整体结构的破坏,而且,对称结构容易准确计算其地震反应。

(四)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抗震结构体系是抗震设计应考虑的关键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不同结构的抗震结构体系的承载力受到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以及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经济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因此房建结构抗震设计要综合考虑,做到科学选择,严谨设计。

(五)结构良好的延性有助于减小地震作用,吸收与耗散地震能量,避免结构倒塌。因此,结构设计应力求避免构件的剪切破坏,争取更多的构件实现弯曲破坏。

六.结束语

因为涉及到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筑物的抗震问题是目前建筑结构设计界讨论比较多的话题之一。因此,我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必须把房屋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要求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避免地震对建筑物的损坏,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及财产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国莹.建筑结构基于性能要求的抗震措施初探[J].建筑结构,2011,(08)

[2]吴智,李贵男,段壮志.民房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与抗震措施探讨[J].山西建筑,2012(10).

[3]高利学.浅谈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与抗震结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3)

篇4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住宅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居民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房屋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 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 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房屋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景观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住宅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房屋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四.结语

房屋建筑设计要想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要严格遵守设计安全、适用、美观、经济四大原则,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度和节能效果,注重房屋居住者的需求,避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以上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水平。

参 考 文 献

篇5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现代房屋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在进行房屋设计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不重视房屋产品与建筑设计之间的配合,我国很多住宅建筑建设还处于分散且自然发展的初级阶段,建筑物的建设具有盲目性和自发性的特点,这就已严重影响到了建筑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的体现,建筑设计与住宅产品模式之间缺乏协调性,生产配套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住宅建筑设计的质量。

其次,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观念较落后,大多数住宅建筑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对居民用户的各种需求考虑不足,过分于考虑建筑开发商的利益,这就导致很多房屋建筑的设计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较差,不能满足当下人们对房屋建筑的设计质量的要求。另外,房屋户型设计单调,空间设计缺少灵活性,没有自身特色,后期室内空间改造更新困难,很难满足现代人对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多样性的需求。

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 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 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如何运用节能措施

1.我国房屋建设节能设计的现状

根据相关材料显示:我国房屋建筑节能设计起步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能源浪费。其主要表现为:(1)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没有较强的节能意识,只顾外观美观以及奇异性,忽略房屋的合理性,从而增加了能耗。(2)保温结构技术应用不足。

2.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运用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措施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基础节能措施。房屋建筑设计阶段的节能措施一般分为建筑形体、建筑维护结构及屋顶的节能设计措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其中不得偷工减料也不得以次充好,才能保质保量,初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

(2)节能房屋设计中空间空气对流设计。在房屋的平面布置设计时需注意:门窗的位置、大小、户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空气对流和穿堂风的组织,避免气流的转折,使气流通畅均匀。自然通风能够很好的改善人体热舒适、降低气温,为主动的调节措施,有明显的节能效益和生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保持通风开口面积的平衡。在实际设计中发现,除通风效果外,冬天也有利于集热的效果,北向窗在北方可小些但在南方炎热地区则不宜过小。窗户开启方式(平开窗立轴旋转窗)及活动式侧墙可影响风向提高通风效果。

(3)景观设计在房屋建筑中的节能应用。在多个房屋建筑体中场地景观设计和建筑节能密切相关。景观设计是根据住宅建筑所处的纬度、气候特点、风向类型进行植物配置,在不同的季节为建筑提供良好的宜居环境;它还可以结合门窗位置设计场地和绿化,借助树木形成的空气流动来提高建筑室内通风效果。譬如:在住宅建筑冬季主导风向布置常绿植物(马尾松、枫杨、榆树、榉树、水杉、台湾相思树等)可达到防风效果;在房屋建筑东西向布置落叶乔灌木起遮荫效果;植物的合理配置可有效减弱高层建筑间的强风效果。

(4)节能房屋建筑中遮阳设计。建筑遮阳构件多种多样,如何保证其功能性的同时也节能?简单介绍一下实际中常用的节能遮阳的基本形式有:①水平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大。从窗户上方照射下来的阳光,适用于南向窗口。②垂直式遮阳能遮挡高度角较小。从窗口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北向和西北向窗口。③综合式遮阳遮挡效果较好,能遮挡高度角中等从窗口上方和两侧斜射过来的阳光,适用于东南向和西南向窗口。

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式的遮阳系统,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折叠、滑动或介于闭与开之间的百叶窗、能调节叶片角度的百叶窗、遮阳窗帘等可调节式遮阳夏天可遮阳,冬天可减少夜间窗户散热,改善室内热环境,其节能效果显著,是住宅建筑设计中应该考虑的一大因素。

四.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对房屋的安全感、舒适度、使用功能等也越来越关注,这也就意味着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对房屋建筑设计质量的把控,以满足社会对房屋设计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国内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存在诸多问题进行论述,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与措施,以给建筑设计者在设计工作中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篇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对房屋建筑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传统建筑设计已无法适应现代建筑要求。现代化建筑设计是一个文化经济一体化产物。然而,某些房屋建筑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牺牲了质量安全、使用安全。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设计经验,主要分析房屋建筑设计的问题,探讨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首先,建筑创造一味标新立异。对于建筑设计而言,作为一项创造性劳动,每一位建筑设计者均向自身作品呈独特性、创新性。同时,大多数使用者是以建筑造型,判定建筑方案标准,进而存在错误导向。若片面理解创新,即一味追求标新立异,片面追求建筑造型的新奇特、新潮色彩与立面形式,未结合周边环境、建筑材料、施工方式,进行综合分析。

其次,建筑创作一味追求时尚。目前,建筑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志,部分设计者在建筑设计时,不考虑经济、技术、环境、功能等因素,而是模式化将部分新建筑造型,当做流行符号,在建筑设计中拼凑,无法理解设计技术背景、内部背景。在我国房屋建筑设计中,不管是什么类型建筑,都生搬硬套建筑风格,使得建筑形式模式化、套路化严重,一味追求时尚,使得建筑设计失去原有风格。

第三,建筑设计奢靡成风。在新时期中,房屋建筑设计提倡节能减排设计,建筑作为大小号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需具备先进设计理念和正确审美价值观,促使建筑形式新颖性、节能型。然而,我国建筑设计奢靡之风凸显,不能判断设计是否具有创意,奢靡豪华和奇形怪状,就是高科技设计和现代化设计。另外,在消费观上,现代人群的奢靡心理严重,存在过度包装和夸张设计问题,导致资源大量浪费,资金不能用到实处。

2.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首先,建筑设计朝着可持续设计发展。现阶段,是一个信息化、生态化、文明化时代。在人们发展进程中,利用高科技手段,探讨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国际原则设计,主要包含如下方面:其一,理解地域性和地方性,注重区域文化脉络,利用技术公众意识,根据建筑功能要求,运用简单化、实用性技术。其二,树立循环使用设计意识。在建材材料设计方面,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建筑材料,防止使用高温、反射性材料,运用可再生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其三,结合区域气候条件,选择别动式能源措施,尽可能运用可再生能源,不断完善空间灵活性,降低建筑体量,使建筑所需资源最小化,降低环境损害率,防止环境被破坏,造成资源、建筑材料的大量浪费。

其次,建筑设计朝着框架结构设计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房屋建筑,采用砖混结构,但砖混结构体系存在诸多缺点,例如施工高度受限,抗震性能较差,施工作业量较大,很难保证施工质量,机械化水平很难提升。房屋建筑选择框架结构设计,有利于推广运用新型墙体材料,提升房屋建筑抗震性能,为住户创造自由分割空间,使立面造型得以丰富,提升面积系数。同时,框架结构单位面积造价,基本等同于砖混结构。

第三,重视功能多样性。由于结构限制、体量限制,传统建筑功能较为单一,缺乏现代智能系统,不具有多元化、综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运用新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可明显改变建筑空间,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同时,选择智能化设备,可提升建筑使用功能。

第四,循环使用新能源。在传统建筑中,通常由外部能源系统供给能源,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若外界动力系统出现故障,建筑体系就会陷入瘫痪状态。针对现代建筑设计,选择新型能源系统设计,依靠可循环能源,选择太阳能、风力进行发电,可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实现多余能源储存。针对水系统设计,利用循环使用、自然采集结合方法,经过过滤、净化,可满足正常用水需求。另外,收集生活废水,经过二次处理后,可实现循环使用。

第五,互通化。城市空间不是容易定义、完全封闭单元,若空间被精确围合,即可称之建筑。而城市空间爱你是一个空间渗透的过程,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促使建筑空间与自然界的融合。同时,应注重长效性,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城市发展、现代建筑长效化,立足建设实体角度,注重能源耐久性。所以,作为建筑设计者,需考虑城市发展历史,注重自身设计行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通过长效化维护管理,促进建筑设计的互通化。

第六,运用设计新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要想促进建筑事业长远性、持续性发展,必须运用新设计理念和先进技术,转变传统观念。其一,规范化设计。应用设计新理念,在具体设计中,房屋建筑设计人员需考虑多方面因素,促使设计工作规范化,综合性、全面性考虑建筑节能,确保建筑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二,运用先进技术。对于房屋建筑设计,选择先进技术。例如,针对建筑暖通设计,按照不同气候状况,不断调节、控制空气和水流量,即可满足暖通供暖,又可实现能源节约目的,运用流量调节技术,是暖通设计的最佳方案。其三,转变观念。房屋建筑设计,是指从内到外的动态变化过程,若仅依靠建筑外部设计,无法满足生活实际需求,需选择动态技术和动态设计方案,达到人们的建筑内外审美需求和居住需求。设计人员需转变观念,由静态设计逐渐转为动态设计。可以说,动态设计是房屋建筑设计的必然趋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要求较高,必须符合经济、节能等特点。在传统房屋建筑设计中,必须研究其缺陷、解决问题,提升设计新理念在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为人们创造更为环保、舒适的居住环境。,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一定缺陷,但只要我们合理运用设计新理念,不断研究建筑设计,必定推进建筑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房屋建筑设计;美学;有机结合

自古以来,我国建筑中的美学就无处不在。比如长城、故宫、颐和园等标志性建筑物,再如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还如现代建筑鸟巢、国家大剧院等。现代建筑中更要将美学融入其中,尤其是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房屋建筑。应该在房屋建筑的空间、色彩、布局序列、审美效果等方面与美学有机结合,在提高房屋整体质量和实用性的同时,也提升审美效果[1]。

1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相关概述

建筑是人类为了自身能够进行活动,而形成活动空间的一系列工程。房屋建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自古以来,房屋建筑设计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建筑形式变化多样。比如早期时代的茅草屋、殿堂宫宇,现代的人民大会堂、水立方、鸟巢,以及西方的巴洛克式的圣彼得堡罗大教堂、哥特式的巴黎圣母院、现代派建筑悉尼歌剧院等。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远古还是现代,一个优秀的房屋建筑不仅要遵循高质量、经济适用等基本原则,还要与建筑美学有效结合。房屋建筑设计中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是对整体结构的设计,整体设计上不仅要保障最大程度的对建筑空间进行设计,还要达到审美标准,体现出房屋建筑的凝固美。最终,使房屋建筑达到适用、功能完善,且具有美学艺术的效果。美学是基于审美活动的一门学科,而建筑美学是以建筑领域的审美活动为对象,将艺术与建筑有机结合的学科。对于审美,不同人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而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有两种建筑方式将美学融入进去,一是以审美作为第一视角,运用一般建筑施工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另一个是将施工工艺与先进的建筑结构相结合,设计出功能完善且具审美效果的房屋建筑[2]。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有机结合是房屋建筑的必要趋势,建筑设计师需要对其进行探索、实践与创新,设计出更符合现代要求的房屋建筑。

2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2.1统一协调性

房屋建筑美学特征是通过立体几何来展现的,而立体几何是由简单的几何形状组成的。在保证建筑实用性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统一来体现建筑的美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为了实现建筑的协调统一性,无论对几何形状怎样改变,都必须使建筑构成一个统一并且美观的整体,这需要各类形体因素巧妙地结合到一起,从整体上体现出建筑的艺术美。以建筑美学的角度来,一些结构处于建筑的主要部分,而一些结构对建筑的影响不大,处于次要部分,对建筑结构的主次区分是决定这个建筑的协调统一的重要因素。在实际设计中,主次部分需要设计好各个细节部分的几何形状,让整个建筑成协调、统一,并有主次之分,提升建筑的美观性。房屋建筑的统一协调性还体现在建筑色彩的搭配上。现代建筑吸收了很多其他因素,让建筑色彩的使用上增加了更丰富的多样性。我国建筑越来越西方化,这使得建筑师们对色彩的把控越来越复杂。建筑的艺术需要利用色彩的对比,营造出主次分明、以次衬主的效果。现在房屋设计上越来越多应用色彩来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运用色彩的搭配和相互作用,突显出建筑的美学,使房屋整体上更加的统一协调,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让人们体会到不同的美感。

2.2均衡与稳定性

在建筑中均衡与稳定性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将建筑能够使用到的各种因素相互结合搭配,实现建筑的均衡稳定性。不同物在人们眼中表现出不同的厚重感,这就需要在设计上保证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是建筑给人们平稳安定的感觉。这种均衡稳定性在突出建筑的美学特征,还能表现出建筑的设计特色。国内建筑都讲究四平八稳,最具有特的就是北京四合院,主房坐北,东西厢房以轴对称,突出建筑的均衡和稳定性。这种对称美容易给人们带来简约大方的感觉,也使人们对建筑美学的理解由繁到简。均衡和稳定性不仅仅体现在对称性上,建筑还可以再层次的变化上来展现建筑的主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美感。保证均衡和稳定性的建筑在一定意义上保持了均衡中心,对中心有一种强调,使两端对中心有所作用,让人们能感受到均衡稳定性。随着现在设计理念的发展,房屋建筑的层次稳定性主要由底部向上部逐层变小,像东方明珠,埃菲尔铁塔等都是采用了这种方式来保证建筑均衡和稳定性。这种方式在具有稳定杆的同时,还通过材料,色彩表现出建筑的厚重感。这种不对称的稳定性使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体会建筑的美学特征,这也是人们的智慧与建筑美学奇妙的碰撞产生出来的结果。

2.3序列性

建筑美学对建筑物的结构序列和空间艺术有着较高的要求。一个完美的房屋建筑设计是通过序列、功能、艺术性等有效结合来实现的。其中,序列性是指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其整体结构以及位置排放要有主次之分。生活中的小区建筑,每一幢以及每个单元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的,且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给人以一种舒适的视觉效果。如果不遵循序列性排列,不仅会浪费资源,还会使得排列杂乱无章。房建设计中,在建筑序列自然、完整的基础上,将其与美学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房屋建筑的序列设计首先要明确主次,然后对房建序列的开端与结尾位置进行明确[3]。使房屋建筑在入口处自然而言开始,做到房屋建筑序列间无缝衔接。按照主次序列进行房建设计,使建筑不显得突兀,这样才能体现出房屋建筑的美学艺术。农村的房屋建筑就是按照序列性进行布局的,一般都是朝阳方向建设,普遍形成了面朝北的建筑格局。

2.4韵律性

美学的一大特点是韵律美,同时也应该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着重体现韵律美。韵律是指事物同某种元素在某段时间或者条件下,重复出现的现象。任何事物都具备韵律美,比如海浪拍岸,人的心跳等,建筑物中也蕴含着韵律。房屋建筑设计中具备韵律性,不仅能够展现建筑师时尚的思维,还可以以此带给住户以美的享受。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韵律性可以通过色彩、结构、视觉效果等来实现的。可以使形状的重复,如阳台、门窗、墙面、支柱等;也可以是大小的重复。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性不仅仅局限于整体结构或者是室内布局,也可以对内部空间结合美学设计。比如开放式的或者是封闭式的。但是,要注意不可只注重美学韵律性的设计,应从整体上实现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的有机结合。

3总结

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建筑物是具有艺术灵魂的,通常被称作“凝固的艺术”。将美学与房屋建筑设计有机结合,在房屋整体结构、功能、环境等方面进行设计时,应基于美学的规律。房屋建筑形式不能总是拘泥于一处,建筑师应通过实践,不断地创新,在韵律性和序列性等方面,设计出符合现代要求和审美的房屋建筑。两者的有机结合,为新时代背景下房屋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力。

参考文献

[1]成戍,吴金花.探讨房屋建筑设计与美学的有机结合[J].科技创业家,2014(3):46.

篇8

建筑设计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居住、生活和活动的场所,还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人的需求通常会随着环境的刺激而逐渐改变,房屋建筑设计应满足人们对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的需求。因此,人本思想的设计理念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忽略的方面。人本思想理念的建筑设计更趋于人性化,它以人为核心,在考虑客观环境的基础上设计满足人们需求的房屋建筑。

1 人本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概述

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在建筑设计中满足人类的需求,人本思想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满足大众利益需求

“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要求以人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充分考虑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如居住人群的工资水平(贫困阶层或高阶层人士)等。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考虑、分析,谋划设计风格,从根本上考虑如何使用建筑材料,满足能源消耗、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

1.2 注重细节和人性化

房屋建筑设计中细节决定成败,所有细节都将在房屋建筑中体现,同时细节的处理也是向人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比如挑选能源消耗小的建筑材料,实现节能;考虑不同地域风格与房屋建筑设计的融合,满足人们心里需求等。因此,在以人为本的房屋设计中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及人们对细节的需求,打造出适宜人们居住的建筑。

2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2.1 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

室内居住环境的安全包括适宜的居住面积、日照、通风、隔热/冷、建筑物之间距离、绿化问题、隔音效果等;室外居住环境的安全包括房屋周围的空气质量、湿度、土壤、树木种植等方面的问题,室外的绿化还可起到隔音、遮挡、降低噪音等功能。这些都可以通过房屋建筑设计来实现。此外,通过考虑交通状况,在设计房屋建筑时可通过合理的公交站、停车场、步行街的设置等,为居住人群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还可通过绿化带隔离行人和车辆提高交通安全性。

2.2 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

根据人们生活需要,可在住宅区建立一些配套系统,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生活:比如建立后勤系统、物业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居委会、快件收发、收费中心(电费、水费、手机费等)、银行、学校、交易市场等。此外,还可建立文化娱乐场所,包括适宜老年人的活动场所、适宜儿童的活动场所、健身中心等,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3 扩大交往空间

公共场所作为人们生活、交往的重要地点,是房屋建筑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公共场所包括步行街、庭院、广场活动区、公园等。建立这些场所,可以为人们提供聚集地点,扩大人们的交往空间。

2.4 体现建筑艺术

建筑通常反映着当地的风格、文化。建筑设计与城市的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生活和生产方式有直接关系。不仅如此,建筑还反映了对历史建筑的继承性,在设计中应能够满足当地人们对建筑风格的需求。

3 房屋建筑设计中人本思想的体现和应用

房屋建筑设计中人本思想的运用需要有效地融合自然条件、人的需求和建筑风格,以人的意识为中心,能够让人充分抒发自身的情感,进而改善居住环境。在实现人本思想的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3.1 设计过程中要讲究客观性

人本思想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运用的前提是与生态自然环境融合,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资源,实现节能。因此,材料的选用、照明设计、内部结构协调性、内部装潢等,都需要从自然环境出发,并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目前,随着对环保重视程度的加大,要求在房屋设计时选用绿色建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

3.2 以可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任何一个行业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在房屋建筑设计中,要做到:(1)以人为本,采用人性化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建筑;(2)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使文化场所符合当地的文化;(3)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建材,以节能、低碳为建筑设计的目标之一,减少污染;(4)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选用合理的设计方案。

3.3 符合自然的生态环境的需求

“生态系统”的学说概念强调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二者关系密不可分。其中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与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所以人本思想理念的房屋建筑设计必然要依赖于自然环境。建筑的实施过程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合理利用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营造出符合自然生态环境需求的设计。

4 人本思想理念在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在现代房屋建筑设计中,人本思想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作为社会生活发展的中心,满足其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包括:

4.1 人本思想理念的住宅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居住环境需求越来越高,通常要求住宅舒适并能提供便利的生活。但是,在我国建筑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施工的过程中常常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在住宅设计中也需要权衡自然与建筑的关系。目前,自然生态的住宅设计已经逐渐成为建筑设计的趋势。例如,淇澳生态住宅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考虑对自然的影响,将自然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在建造私人空间的同时,使人们时刻处于自然之中。该住宅的设计满足了人们对私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双方面需求。

4.2 人本思想理念的医院设计

医院是为患者提供治疗的场所,良好的医院环境可以使患者身心愉悦,帮助身体恢复。因此,医院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出发,进行人性化设计。在设计中,可考虑在病房内添置置物柜,卫生间,提供晾晒衣服的设施等,还可以提高户外的绿化程度,使病人在室内和室外都能观察到怡人的风景,有益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情,减少病人对医院的抗拒感。

5 总结

当今时代,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提高,使得对建筑设计有更高的需求。人本思想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对人本价值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居住、生活和环境一体化的目的。

篇9

在建筑房屋修建中应用新型节能技术,其首先就需要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效率,合理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降低建筑修建的成本,从而有效提高整个建筑的经济效益;其次,在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尽量选择新型节能材料,确保材料使用的耐久性,如:钢结构构件等。这些材料的应用过程中具有施工简单、工程时间短、花费成本低的特征;最后,还需要对房屋建筑建设中所使用材料的性能进行全面了解,充分发挥每种材料的优点,有效提高整个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2、选取绿色建筑材料

在建筑物的修建过程中,其使用的一些建筑材料除了会消耗很多能源之外,而且还会散发大量的有害气体。例如:建筑板材在应用过程中容易释放大量的甲醛物质;混凝土会释放一定量的氰气,这些气体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污染,从而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新型建筑物的建设过程中,如果使用较多不合理的建筑材料会增加建筑房屋节能的难度。因此,在建筑房屋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能源耗用低、并且具有可再利用价值的绿色资源,从而有效实现居住建筑节能的目标。同时,在选择建筑物内部材料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各种材料的性质,尽量选择能耗较低、绿色环保的材料,这样有利于房屋建筑建设后期的维护,有效改善建筑房屋内的空气环境[2]。

3、扩大房屋建筑物空间利用率

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设计的节能理念,则需要有效提高房屋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尤其是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建筑物,则更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最大限度提高房屋建筑的利用效率。其中在一些人口较多、土地面积较少的城市,政府更应该加强对房屋建筑面积的标价实施控制,合理降低建筑能源的消耗,从而推动建筑领域能够稳定持续的发展。同时,在设计建筑房屋的户型时,应该坚持灵活性的原则,全面分析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切实增加房屋建筑的使用时间,从而减少建筑修建中产生的垃圾,有效降低房屋建筑的成本。

二、新型建筑设计节能技术的应用

1、合理的建筑朝向在建筑设计节能中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置房屋建筑的整体朝向,不但能够保证房屋建筑内始终保持充足的光照,而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风进行通风,从而有效降低房屋建筑的能耗。其中,通过分析我国的整体情况,当建筑面积相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节能作用更为梦想,所以大部分将房屋建筑设计成南北朝向。为了确保整个房屋建筑内具备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则可以在房屋的东西方面设置相应的窗户[3]。同时,在设计房屋建筑内部结构时,应该将房屋建筑内部结构设计成大小面积不同的形式,其主要是利用外表面积越小房间冷负荷越小的特点来实现房屋建筑的节能降耗目标。

2、绿色节能技术在建筑门窗幕墙设计中的应用

(1)绿色节能技术在门窗幕墙设计中的应用。在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重视房屋建筑门窗幕墙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功能。其中呼吸式幕墙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随着门窗幕墙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满足现代房屋建筑的采光和通风要求的门窗幕墙逐渐增多。然而,在门窗幕墙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让更多的门窗幕墙满足新型建筑设计节能的理念,则需要人们严格按照日出日落以及阴影和眼光的变化而变化进行。为了能够较好的解决房屋建设大面积玻璃造成较大的损失,便可以应用高科技技术,将一半的玻璃制作成中空玻璃,以及镀膜玻璃、防火玻璃等一些特别材质的玻璃。

(2)保温技术在门窗幕墙设计中的应用。随着房屋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门窗幕墙的保温功能也逐渐得到了完善。其中保温技术在门窗幕墙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合理设计窗框结构和玻璃。一般情况下,房屋建筑窗框使用的材质不同,玻璃组合设计不同,所达到的保温效果也就不相同。当前房屋建筑门窗框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钢材、松木、铝合金和PVC、以及玻璃钢等。一般使用的玻璃类型主要为单层玻璃、双层中空玻璃、三层中空玻璃和Low-E中空玻璃等。通过合理利用保温技术,能够更好的满足新型房屋建筑设计的节能理念要求。

3、节能技术在房屋建筑墙体中的设计应用

为了促使房屋建筑墙体符合节能理念,首先则需要选择新的节能环保材料作为房屋建筑墙体结构的材料,以此来提高房屋建筑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其次,还可以根据房屋建筑原有墙体结构的实际情况,再使用不同的保温隔热技术,促使整个房屋建筑墙体形成保温隔热层。根据保温材料所使用的位置,可以分为外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和夹心保温技术。其中,外墙外保温技术在当前新型房屋建筑节能理念应用中非常广泛,其主要通过在外墙上设置导热系统较低的材料,能够有效降低房屋建筑的能耗。

4、节能技术在房屋屋顶设计中的应用

屋顶的隔热、保温性能是围护结构节能的关键。在寒冷地带屋顶设置保温层,有效阻碍室内热量的泄露;在高温地区屋顶设隔热降温阻碍太阳的辐射热传到室内里;然而在冬冷夏凉的地区(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建筑节能必须充分考虑到冬天、夏天。保温普遍采用的技术对策是在屋顶使用导热系数较小的轻质材料来起到保温的作用,例如玻璃棉、膨胀珍珠岩等等,运用正铺法;也可以在屋顶防水层上面设定聚苯乙烯泡沫,运用倒铺)。在设计屋顶时,为了减少能源耗费量、提高屋顶保温隔热效果,便需要在屋顶铺设中设计符合要求的保温隔热层。按照建筑工程的现状,增加架空通风层,便能够在屋顶种植有关植物、设置阁楼等等,达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5、外墙节能技术

针对房屋墙体节能的问题,传统单一的采用建筑材料来增加房屋墙体的厚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环境节能的要求,推动了复合墙体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复合墙体主要采用块体材料和钢筋混凝土作为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采取与保温隔热材料复合的原则,或者在原有房屋框架结构建设中用薄壁材料加以保温而作为房屋的墙体。当前房屋建筑保温主要采用岩棉、矿渣棉、加气混凝土等。同时,这些材料在生产制作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改变传统的制作技术。其中,墙体复合技术主要包括内保温层、外保温层和夹心保温层三中。当前,我国一些房屋建筑采用较多的是夹心保温制作法;欧洲一些国家主要采用外附发泡聚苯板的作法。其中德国使用外保温建筑占整个国家建筑总量的80%。

篇10

2.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设计

在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的掌握和巧妙的运用也是在整个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提升建筑物整体美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在现代的建筑学当中,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师所设计的建筑规模的大小,建筑整体的形状特征以及建筑物设计所使用建筑材料的整体质感,建筑物设计的着色深浅以及建筑物在整体设计中相关建筑部分虚实的各种形影变化来营造建筑物在整体上的不同建筑的不同层次从而达到呈现出对于整个建筑物总体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不同建筑的不同设计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在现代社会的房屋建筑设计中通常是建筑设计师会通过不同因素的结合和不同因素的使用变化过程来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过程中实现对于不同建筑各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营造出不同的建筑审美享受。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他们通常都会经过在建筑物的整体设计中进行创造性的搭配和建筑物在不同层次上的有效设计,来达到在所设计的房屋建筑设计中达到恰当的建筑物均衡稳定发展特色。但是,在对房屋建筑进行设计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到的一点是,并非所有的房屋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当中的轻重感都是相同的。从一般的建筑设计角度出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大的、建筑物实体的、建筑过程所使用材料质感粗糙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暗的,感觉上较重些。但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体量小的、建筑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实体的、建筑物在建筑过程中所使用的建筑材料质感细腻以及建筑物着色颜色较为明亮的,感觉上就会轻一些。因此。在建筑师进行房屋建筑整体设计的过程当中通过均衡稳定显得平稳又安适。在房屋建筑设计师进行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房屋建筑设计过程的整体均衡性的把握程度上主要是通过房屋建筑物中所设计的每个部分的相应有轻重的关系来实现的。通过对房屋建筑设计总体稳定性的把握,对房屋建筑各部分的层次的设计和管理。在进行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再通过所设计出的建筑物的每个建筑组成部分的均衡性搭配关系来体现各地区各民族各风俗文化的不同艺术搭配形式,这样做同样也是对房屋建筑物相关于不同建筑部位、不同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建筑层次上的不同搭配风格的发展和延续。

3.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控制

在建筑设计师对房屋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之中注意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也是在建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所谓建筑设计过程当中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说是指建筑物不同部位不同物体之间的大小,以及建筑物不同设计部位的长宽高的对应情况关系。在设计师对于房屋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不管是从房屋建筑设计的整体比例而言,还是从建筑设计中的一部分比例而言甚至是房屋建筑设计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在建筑都有联系。

4.创新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并不仅仅局限于在音乐中,在不同的物体之中韵律之美也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对于房屋建筑而言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好的建筑设计师会给人们设计出以舒适韵律的房屋建筑。韵律之美在房屋建筑中的体现形式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已经随着目前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逐步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仅如此,韵律之美在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之中也是广泛存在这的,例如人和动物的的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

篇11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措施

1、房屋建筑舒适性的提高

房屋建筑设计的首要目的在于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以人为本,为此,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应该除了要充分了解房屋建筑的面积、户型特点外,还应根据房屋建筑用户的自身需要,结合建筑物的自身空间结构特点,进行合理的结构划分,保证房屋建筑空间的高效合理使用。为了不断提高房屋建筑的舒适度,房屋结构设计一方面要充分保证室内环境质量,确保房屋可以进行较好的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要保证室内各个空间的相对私密性;另一方面,对于房屋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设计,设计师要保证居民交往空间设计的舒适得当,多种设计方式相结合,私密空间与半私密空间相结合,搭配得当,例如房屋建筑的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广场、走廊、绿化带等元素构成一个统一的景观结构,为居民构造一个安静祥和的小区环境,同时也方便居民之间的日常交往。

2、房屋建筑使用寿命的增长

现阶段国内的房屋建筑使用寿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但是受目前中国房屋价格普遍较高的影响,人们一般需要花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代时间来购买一套住宅,房屋建筑使用寿命达到之后如果进行拆除,人们的正常生活便得不到有效保证,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提高房屋建筑是使用寿命,增加建筑物的耐久性。然而,伴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超耐久型混凝土的研究正在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会大大延长,这样就会相应的提高国内房屋建筑的使用寿命,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国家和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期稳定发展。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全国倡导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房屋建筑设计而言,也应该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保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房屋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之前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周围的风土人情的了解,重视当地的地域特色,保证房屋建筑设计与当地的地域特点相融合;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避免使用各种含有放射性物质或各种有害化学元素的建筑材料,优先选择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另外,要注重完善房屋建筑设计的灵活性,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量,保证房屋建筑物的设计空间还可以根据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在房屋建筑设计实施阶段,一定要尽量减少资源浪费,确保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优化资源配置,减少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功能性

受房屋建筑居住者的文化层次、价值取向、审美观、家庭结构等的不同,居民对房屋建筑设计功能性的要求也各不相同;而对于同一个居住者来说,受不同时期家庭结构的不同对房屋建筑空间结构的要求也会出现不同。所以设计者在进行房屋建筑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空间结构设计的灵活性,保证房屋建筑的空间结构可以使用各种差异性的改造,不断提高房屋建筑功能空间的专用程度。一般而言,按分室标准要求,起居与主卧室分开,食寝分开,工作与学习空间应该相对独立。

对于固定的卫生间、厨房、单元的形状,按照居住者的不同需要,设计者要进行空间布局的不同划分,对厨房而言,厨房是居民家务劳动最集中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厨房的适用与否取决于厨房的使用面积,以及厨房的形状和尺寸,厨房的台面一般会设计为H型或者L型,保证有足够充裕的空间来放置各种家电。对于卫生间的设计,设计人员应该随着套型面积的扩大增加相应的洗刷用具,特别是盥洗室分设之后,上部空间一般可以设置吊柜,同时也可以和厨房入口相结合,合理而高效的利用空间。

二、加强房屋施工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技术管理整体优势,所以现场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是本企业为实施工程项目管理的技术班子,包括项目工程师、技术员(含各专业)施工员等,也就是说项目的技术组织在技术部门的领导下,做好全面的技术管理工作。

在建筑业实行总分包的体制下,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总包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往往还涉及到各分包单位的协同配合,还有的要与平行承包单位在技术上的沟通和必要的衔接,因此,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体制从广义上说就该以工程承包合同结构所确定的管理关系建立起以总包为核心的总分包密切合作,总包指导分包,分包依托总包联动运行的技术工作机制。

2、合理配置劳动力

在项目施工的过程管理中,必须合理配置劳动力。根据施工方案实施要求及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配置需求,每个施工项目劳动力配置的总量,应按工人劳动生产率进行控制。在劳动力配置时,必须从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上合理搭配,并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办理社会保险、按时发放工资、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施工计划,要通过施工任务单下发给外协队,提前给予奖励拖延工期则给予处罚,实行按周考核,按月奖励,组织培训等。

3、加强材料管理

建筑材料决定了房屋建筑总体质量的基本水平,必须加强材料管理。应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和月、周计划安排相应的建筑材料进场,严把材料进场关,特别是施工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确保房屋建筑施工质量过关,对于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或材质证明,应统计汇总装订,检查复试、检测是否符合要求,材料进出库,必须严格清点,必须有进出库单,双方签字领导审批,做到账物相符。进场砂、石料应按不同品种、规格、标号分别堆放,以便按不同工程对号取用,减少不必要的代换使用,以充分发挥各种经济效益。堆放场地要坚实、平坦、便于排水。

4、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5、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6、提高整体工人素质

工人是确保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建筑企业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提高整体工人的综合素质。首先,建筑施工单位在招聘施工工人时应该对他们进行相关考核。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工人的技术过关,也有利于保证项目,项目的整体质量。其次,在施工之前,相关单位可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主要应该集中在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和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这样可以很好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施工过程中,相关单位同样应该紧抓安全问题,及时有效地进行相关培训。最后,相关单位应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帮助工人更好地进行自我提升。

结束语

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这巧问题,制定效的措施进行解决,才能保证我国的建筑工程质嫩,从而有效的发挥建筑的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篇12

房屋建筑设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率最高的建筑工程,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其安全陛,还要对房屋建筑的美观性进行设计,所以,在这其中便要应用到美学规律。一般传统性的房屋建筑主要以实用性为主,缺乏对于美观的思考与设计,并且房屋建筑的形式也趋于单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房屋建筑的美观性,为此,房屋建筑在设计时也增添了美观性的设计。近年来我国的建筑风格也逐渐趋于国际化,一些西式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房屋建筑的设计人员也要立足于我国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风格,对设计理念进行不断的创新,融入美学规律,使房屋建筑在美观性、形式上更加体现美学设计理念。为此,文章中笔者针对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规律,对其规律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1.房屋建筑形式美的内涵与规律

形式美指的是由于物质材料的自身属性或者特有的规律表现出来的美学性质。形式美是所有事物都具有的特征。人们通过对某些特定事物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功能的感知,发现事物的形式美。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通过对特定线条和色彩的组合和不同结构、形态的设计,使原有的单调的设计变得丰富多彩。以苏州著名的粉墙黛瓦为例,苏州的粉墙黛瓦属于苏州当地的特色建筑风格,随着现代建筑设计中对美学的考虑越来越重视,很多设计师将传统建筑中的粉墙黛瓦进行抽象画,使这种传统美附着在现代的房屋建筑当中,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将历史和现代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房屋建筑形式。

对于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来说,建筑的形式美要遵循几个规律:第一个规律,在设计图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事物的力学规律,从而保证设计出的房屋建筑方案不仅仅符合人们的审美更是符合力学特点,可以保证受力的均匀功能的发挥;第二个规律,建筑各方面使用的材料恰当,使建筑各部分的色彩和质感都能恰到好处。在进行设计时对通过对建筑的材料的选择和对称等方面的形式设计,形成协调均衡的空间关系,使材料的形式美可以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体现在房屋建筑整体当中,形成建筑的形式美。

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美学艺术分析

2.1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统一协调性

建筑艺术设计应在总的整体上具有相互统一协调性,将各种不同的形体要素聚集为一体,从而通过形体要素统一表达了建筑艺术设计的建筑美。所有艺术上的感觉都具有统一性,在房屋建筑设计中,建筑中的一些基本形式使用的目的,在艺术形式上都是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单一发展,在不同形式艺术上给人们带来不同美感,也给城市添加了一层艺术美化的气息。房屋建筑中的艺术形式要怎样形成统一,但也能显示不一样的建筑设计中美感的艺术设计形式。通过建筑材料色彩的对比,形成一种戏剧化的统一效果,通过简单的几何形状的统一,使建筑物内外变成同一结构图中的完整整体,通过恰当的处理好建筑物中的主次分明,以次衬主,就可以突出建筑形体上的统一协调的效果。

2.2房屋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性

房屋建筑的设计是由规模的大小形状及材料的质感、颜色的深浅、虚实各种变化,不同层次而呈现出不同的建筑设计的美感和风格,经常展现出给人不同的轻重感。房屋建筑设计中是由多种设计因素的不断变化实现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设计,经过创造性的搭配和层次的有效设计,实现了房屋在建筑设计中的均衡稳定发展。均衡在房屋建设中是很普通的,却也是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均衡的设计形式,能在建筑均衡中突出建筑主题和特色,因此更能体现建筑上特有的设计形式。从而经过层次的变化展现出了房屋建筑的主题,带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房屋建筑设计中的稳定性在建筑整体上有轻重关系。从普遍的建筑设计规律上看,一般的建筑是由建筑的底部向上逐渐的变小,这样就使整个建筑稳定性变高,从而达到了稳定在建筑设计中的效果。

2.3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

比例通常是指物体之间的大小、长宽、高低之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里不管是整体比例,还是部分比例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比例,比例在建筑中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都有联系。所以比例之间是否相对称,都能给人一种协调而又圆满的感觉;反之,若比例不平衡就很难给人一种艺术的感受。设计中的比例存在于建筑物和它的每个部分里,任何比例在部分中的主要尺寸中产生了相同比例,这样就会产生出一个黄金比例。其次就是动态比例,如一个正方形的边与对角线的比例,由正方形发展到相互有联系的矩形系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黄金分割点。在建筑设计中做好各比例之间的关系就会使各部分协调一致。

2.4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之美

韵律并不只存在于音乐中,也存在于任何物体中,韵律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形成系统重复的一种特性,也已经普遍渗入于大自然中的所有事物和现象中,例如心跳、呼吸、水纹、树叶等。在这些所表达的现象中,都有一定相互联系的关系。房屋建筑设计中的韵律美表现在重复上,而这种重复是建筑设计师为了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效果,在建筑设计中这些元素之间距离可以不同,但只要之间的形状相同就行,反之,它们也可以是形状不同、距离之间相同的重复。这种重偷奶跫是单元的结构和性质相同或者是间距的规律性。一个建筑物视觉效果良好,取决于韵律关系的协调、简单及威力感。因此,美学规律中的韵律让整体上有种不相连接的感受,而成就了规律化中不可缺少的韵律。

2.5房屋建筑设计布局中的序列

篇13

引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房屋建筑是一个严密、系统的工程,一个完美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到后期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房屋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严格要求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一、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1.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这使得行业内房屋建筑技术与理念发展之间的平衡遭到了破坏。房屋建筑一直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科技含量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提高。然而,近年来,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过于迅速,使得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内部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因此要求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理念也成了房屋建筑工程行业广泛关注的问题。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房屋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房屋建筑工程行业中出现了许多的新型建筑企业,这使得房屋建筑行业的市场平衡受到了破坏,建筑行业的内部竞争加剧,建筑企业为了在竞争强烈的行业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加强自己的房屋建筑管理力度,着重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已经是房屋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1]。

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房屋建筑设计水平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情况下,一些房屋建筑设计的系统还不够完善,建筑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对房屋的地理环境、房屋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使得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缺乏布局结构的合理性。同时,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对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图纸的标注上没有相对来说较为准确的数据支持,使得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难免出现一些瑕疵。此外,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对于一些设计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前做出规划,导致设计方案难以达到建筑和使用的预期效果。

2.房屋建筑框架设计中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的框架设计中,许多设计人员只局限于横向框架的设计,而忽略了纵向框架的结构设计。但是在建筑框架设计中,横向和纵向的框架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两者需要充分的结合。纵向框架在地震时能够及时避免地震波纵波的影响,大大的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此外,一些设计人员会将承重柱的界面高度设计的稍微低于本应有的高度,并认为这样设计能够方便建筑结构设计的受力分析,但是这种设计往往会导致整个建筑的坍塌。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图纸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设计原则,保证建筑结构设计在科学上的合理性。

3.房屋地基设计中的问题

现如今许多建筑施工检查结构都与实地的地质勘察结果有出入。这是由于设计者在设计前并没有对建筑土地进行过实地的地质勘察,在没有详尽勘察结果的前提下就开展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工作,导致绘制建筑结构设计图的依据仅局限于建设部门提供的建筑资料,从而导致房屋地基设计中经常出现问题。

三、提高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质量的策略

1.加强社会效益的重视力度

房屋建筑设计本身就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筑的安全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民居还是商业用房都应高度重视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从地基的设计开始,就要注意整理建筑的实用性和经济性,既要科学合理,又要考虑建筑用途及其经济实用性。同时要注意实地勘察,将设计原理建立在实际勘察的资料上。

2.重视施工技术管理

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了房屋建筑工程的始终,施工技术管理不仅关系到项目工程的进度和工期的如期竣工,同时也对施工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2]。只有不断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优化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同时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提高经济收益,增强房屋建筑工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改进建筑结构设计质量

改进建筑结构的设计质量,首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计算简图,这是房屋建筑结构安全的有力保障,设计者通过建筑工地的实际勘察情况结合科学合理的计算简图才能确保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其次,夯实建筑的地基。在多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上一定要高度重视软土层顶盖厚度较大的地基下沉情况。合理的选择建筑设计材料和设计方案,才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重视房屋结构纵向框架的设计。房屋结构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设计是紧密相关,只有两者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此外,房屋结构纵向框架的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实地勘察,这样才能保证房屋的纵向框架对将来的抗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最后,准确分析计算结果。设计人员在得到设计数据后,应准确的将这些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计算参数,仔细分析计算结果,并以此来判断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四、结论

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对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才能够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此外,严密科学的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能够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房屋建筑工程企业的经济收益。本文详细分析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并对其提出了一些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陶小林,杨杨.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技术[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6:264.

[2]宋海燕. 谈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3,27:38-3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