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今年仍要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的培训模式。把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并进行重点考核。
一、培训目标
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医务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加强专业人员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卫生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组长、防保组长、传染病专业人员。我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1.1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临港新城主城区及周边4个乡镇的建筑工地外来工人,前者为传染病防治干预组,后者为对照组。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政府为配套洋山深水港港口而建立的一个新城,规划面积约300km2,由主城区、产业区和洋山深水港后方配套区组成,横跨芦潮港、万祥、书院、泥城4个乡镇。据统计,临港新城从2002年3月始动工建设至2006年底,先后有95个建设公司约6万余名外来流动人员参加了新城的滩涂围垦、滴水湖建造、主城区道路建设与绿化、动迁户安置房等工程,其中在临港新城主城区累计约有外来建筑工人21 820名。周边芦潮港、泥城、万祥、书院4个乡镇总面积约127.4 km2,累计约有外来流动人员42 115人。
1.2方法
2005年10月,在临港新城主城区建筑工地随机抽取1 189名、在周边4个乡镇建筑工地随机抽取494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的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完成后,由区疾控中心指导工地卫生员对临港新城各建筑工地工人(干预组)进行1年持续不间断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周边乡镇外来工人(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开展特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干预工作。2006年10月,在临港新城随机抽取1 156人、在周边4个乡镇随机抽取467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问卷的终期调查。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问卷由南汇区疾控中心人员自行制定,并经专家修订后实施。问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答为主,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由调查人员询问作答。调查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南汇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构成,具有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与知识,能够确保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1.3主动干预措施
① 在临港新城每个建筑工地食堂设立1个传染病防治宣传栏,以便外来工人就餐时就可以接受到传染病知识教育。宣传栏每2月更换1次,并根据疾病的发生规律,分别在不同季节采用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寄生虫病等5类疾病作为宣传主题。
② 由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每季度制作一期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报,由工地卫生员定期分发到临港新城建筑工地每个外来工人。
③ 结合结核病宣传日、艾滋病宣传日以及春秋季防病工作,对临港新城工地工人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专题传染病防治讲座活动。
④ 对建筑工地的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卫生员先后共进行多次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建筑工地卫生工作要求的业务培训。
⑤ 加强对工地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指导与督导,进行现场评比,以不断改善工地卫生状况。
1. 4资料统计与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105份和449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0.9%。终期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082份和428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1.6%。
2.1基本情况
2.1.1年龄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6.33±8.87)岁,周边乡镇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5.76±10.35)岁,两组工人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别(t=1.035,P=0.301)。
2.1.2性别构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调查工人的93.5%和97.3%。男女比例临港新城为1 033∶72、周边组为437∶12。经统计分析,两组的性别构成有所不同,临港新城组的女性构成比高于周边乡镇组(χ2=9.92,P= 0.02)。
2.1.3文化构成两组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以初中为多,分别占51.3%和49.7%。周边乡镇组外来工人的文化程度构成与临港新城组工人文化程度构成有所不同(χ2=49.95,P
2.1.4籍贯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依次是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和四川,合计877人,占总人数的79.3%;而周边乡镇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是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和四川,合计345人,占总人数的76.9%,见表2。
2.1. 5来沪时间周边乡镇工人的平均来沪时间为(8.42±8.11)年,临港新城组的平均来沪时间为(5.39±4.69)年(t=8.716,P
2.2健康干预效果
问卷针对结核、艾滋病、肠道传染病、SARS、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共设计了17道知识问题,全为单选题,每答对1题得5.88分,超过60分即为及格。调查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76.9%)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建筑工人及格率(59.1%)(χ2=43.31,P
对各题干预前后的答对率进行分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血吸虫病、艾滋病方法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经过宣传教育,临港新城的工人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率均有较大提高,各题终期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基线调查数据,特别是基线调查答对率较低的几个问题,提高程度更为明显。而对照组,各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对比,除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个人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等5个问题以外,其他12题的正确率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改变,见表5。
2. 3干预对工人卫生行为的影响
2.3.1对洗手习惯的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提高到终期的67.6%,干预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187,P
2.3.2对喝生水习惯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半年来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增长到终期时的65.79%,干预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8.585,P
2.3.3对喝生水习惯的态度影响临港新城的外来工人认为喝生水的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从基线调查时的31.7%增长到终期时的52.4%,终期的比例高于基线调查时的比例(χ2=118.156,P
3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外来建筑工人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这是因为建筑行业的工作强度大、体力要求高等职业特点决定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临港新城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仅为59.1%,周边乡镇组的及格率为76.9%。这说明新来的外来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比较贫乏,难以满足卫生防病的需求,需要开展健康教育加以干预。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之所以远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可能是该组工人文化程度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工人,掌握的传染病知识相应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且该组工人平均来沪时间长,在上海受到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机会较多,掌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应增多。
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血吸虫病、个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疟疾、血吸虫等病的传播限于特定的区域,卫生部门及媒体对其防治的宣传不够;而对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等常见病宣传力度较大。对于SARS,经过2003年以来的宣传,大家都相应比较了解。
以往有研究表明[4],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外来工人卫生行为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和防病能力,从而有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外来流动人员的健康。本次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措施经过1年的主动强化干预,使得终期临港新城组的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上升为85.3%,较基线时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干预措施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而在同期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仍然维持在原来水平,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在目前社区里的传染病常规防治宣传模式,不能满足外来工地的传染病防治干预的需要,应加以改进。
对干预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态度影响分析发现,经过1年的健康促进干预后,临港新城组的卫生行为有所改变,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回答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上升到终期时的67.6%;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上升到终期时的65.79%;认为喝生水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也从基线时的31.7%上升到终期时的52.4%,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外来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还可以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可促进外来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这与知-信-行的行为反应理论相一致。但我们也注意到,干预前后仍然有部分工人坚持饭前便后从不洗手或偶尔洗洗、经常喝生水的习惯,并且认为喝生水没有什么关系,对这类具有高危卫生行为和观念的人群,我们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
4参考文献
[1]张家琪,景秀华.上海市杨浦区1997~2001年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2):77-79.
[2]袁国平,郭祖鹏,孟杨,等.上海市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现状与对策.职业与健康[J],2004, 20(7): 62-63.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制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完善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组织制定全县传染病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目标任务指标,加强落实
1、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对霍乱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带菌者数、死亡人数、疫点疫区检索、疫情进展和控制等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并按要求填写霍乱个案调查表和个案基本信息表,由县疾控中心每日报告至市疾控中心。
(2)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按照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标本检测。要求监测病例平均每月不少于5份,全年不少于60份。
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5份。
3.麻疹监测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30份。
4、流脑监测
做好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报告工作,开展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5、乙脑监测
对报告的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负责病例标本的收集、运送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具体开展医疗机构乙脑病例主动监测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协助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工作。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和辖区内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二、工作任务
1、严防鼠疫、霍乱、手足口、禽流感及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传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病及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发生旦有“输入”病例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果断有效地就地扑灭,确保不出现二代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特别做好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和地方疫源性疾病(钩体、乙脑、疟疾、狂犬病)等的防治,按要求认真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手足口病、流脑等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重点探索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做到旱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
3、加强对甲型HN1流感、手足口病、O139型霍乱0157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腹泻等新的传染病的监测、监管。
4、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传染病和其它因灾害发生的疾病,及时救治,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5、抓好以艾滋病为龙头的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管理条例》.加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继续做好两牢人员的监测工作。
6、积极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咯,完成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
7、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学习,加强疫情管理,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传染病常年防治机动队伍,强化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负责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应急处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相应的物质器械储备。
2、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防治知识交给群众,增加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二号”病防治知识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强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在保证儿童“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的前提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搞好其它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大力推广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4、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开设发热门诊和观察室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密切注视“非典”及人禽流感的疫情动态。
5、巩固和完善肠道门诊的建设。按“四专两有”的标准建设肠道门诊。每年的5-10月份开放,严格做到“逄泻必登,逄疑必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加大增多处环境可疑食品、产品、物品、水源等的采样检测种类。
6、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及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卫生监督员曾跃进联合卫监明山分所重点对集体(学校)食堂、集贸市场、流动摊点、夜市及加工食品等卫生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加大监督、监测频率,切实把住“病从口入”关。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明山头镇政府动员社会各个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自已动手整治环境和灭鼠,灭蝇,灭活动,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8、摘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力度,重点搞好狂犬病的防控,加强对各村卫生室狂犬病举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每月及时收集并上报暴露人群数。同时,我院和各村卫生室共同搞好狂犬病例的流调消毒和报告工作。
9、强化与明山头镇联校的协作配合,指导全镇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10、做好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按照上级有关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我院做好重点传染病实验室样品采集
11、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科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网络直报正常运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门诊登记、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
二、各街道、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近期,我区将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五清一消杀”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即“清垃圾、清厕所、清沟河塘、清洁街巷、清摊点、一消杀”,以全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各街道、各单位要按责任范围,切实做好盲流窝点的清理工作;城管、环卫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街道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商、城管执法要组织专项清理行动,加大对流动摊贩的清理力度。
三、各街道、各社区居委会、工业片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特别要引导市民群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的良好个人卫生生活习惯。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辖区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切实加强学生儿童的卫生防病工作,特别是以手足口病为主的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晨检制度,确保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印发〈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08年版)的通知》的精神,开展传染病防治专业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能力及预防控制、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