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

今年仍要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对卫生技术人员,要逐步建立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长效机制,将临时性、应急性的培训模式逐步转变为长期性的培训模式。把霍乱防治知识培训纳入规范化培训,并进行重点考核。

一、培训目标

重点抓好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下列目标:

(一)使医务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病学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技术,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护,杜绝院内感染。

(二)加强专业人员对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离、防护等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并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三)使卫生人员,掌握霍乱等肠道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知识、基本防护措施、疫情报告程序及公众预防指导原则。

二、培训对象

本院医疗组长、防保组长、传染病专业人员。我辖区内各村卫生室医务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法规部分

《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等。

(二)专业部分

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等防治现状;病源学和致病机理;诊断程序和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传染病相关疾病;职业感染和职业防护;传染病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传染病网络报告等相关知识。

篇2

1.1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临港新城主城区及周边4个乡镇的建筑工地外来工人,前者为传染病防治干预组,后者为对照组。临港新城是上海市政府为配套洋山深水港港口而建立的一个新城,规划面积约300km2,由主城区、产业区和洋山深水港后方配套区组成,横跨芦潮港、万祥、书院、泥城4个乡镇。据统计,临港新城从2002年3月始动工建设至2006年底,先后有95个建设公司约6万余名外来流动人员参加了新城的滩涂围垦、滴水湖建造、主城区道路建设与绿化、动迁户安置房等工程,其中在临港新城主城区累计约有外来建筑工人21 820名。周边芦潮港、泥城、万祥、书院4个乡镇总面积约127.4 km2,累计约有外来流动人员42 115人。

1.2方法

2005年10月,在临港新城主城区建筑工地随机抽取1 189名、在周边4个乡镇建筑工地随机抽取494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了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的基线调查。在基线调查完成后,由区疾控中心指导工地卫生员对临港新城各建筑工地工人(干预组)进行1年持续不间断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周边乡镇外来工人(对照组)只开展常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不开展特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和干预工作。2006年10月,在临港新城随机抽取1 156人、在周边4个乡镇随机抽取467名外来建筑工人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问卷的终期调查。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调查问卷由南汇区疾控中心人员自行制定,并经专家修订后实施。问卷调查采用调查对象自答为主,对于文化程度较低者由调查人员询问作答。调查人员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南汇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构成,具有多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经验与知识,能够确保问卷调查的顺利进行。

1.3主动干预措施

① 在临港新城每个建筑工地食堂设立1个传染病防治宣传栏,以便外来工人就餐时就可以接受到传染病知识教育。宣传栏每2月更换1次,并根据疾病的发生规律,分别在不同季节采用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性病、艾滋病、寄生虫病等5类疾病作为宣传主题。

② 由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每季度制作一期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报,由工地卫生员定期分发到临港新城建筑工地每个外来工人。

③ 结合结核病宣传日、艾滋病宣传日以及春秋季防病工作,对临港新城工地工人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禽流感等专题传染病防治讲座活动。

④ 对建筑工地的项目部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卫生员先后共进行多次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建筑工地卫生工作要求的业务培训。

⑤ 加强对工地饮食卫生、环境卫生指导与督导,进行现场评比,以不断改善工地卫生状况。

1. 4资料统计与分析

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所有资料均输入计算机;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105份和449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2.9%和90.9%。终期调查时,临港新城及周边乡镇分别收回外来建筑工人有效问卷1 082份和428份,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3.6%和91.6%。

2.1基本情况

2.1.1年龄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6.33±8.87)岁,周边乡镇组的工人平均年龄为(35.76±10.35)岁,两组工人的平均年龄无统计学差别(t=1.035,P=0.301)。

2.1.2性别构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调查工人的93.5%和97.3%。男女比例临港新城为1 033∶72、周边组为437∶12。经统计分析,两组的性别构成有所不同,临港新城组的女性构成比高于周边乡镇组(χ2=9.92,P= 0.02)。

2.1.3文化构成两组工人的文化程度都以初中为多,分别占51.3%和49.7%。周边乡镇组外来工人的文化程度构成与临港新城组工人文化程度构成有所不同(χ2=49.95,P

2.1.4籍贯构成基线调查时临港新城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依次是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和四川,合计877人,占总人数的79.3%;而周边乡镇组工人籍贯构成前5位是江苏、江西、浙江、安徽和四川,合计345人,占总人数的76.9%,见表2。

2.1. 5来沪时间周边乡镇工人的平均来沪时间为(8.42±8.11)年,临港新城组的平均来沪时间为(5.39±4.69)年(t=8.716,P

2.2健康干预效果

问卷针对结核、艾滋病、肠道传染病、SARS、血吸虫病、疟疾等疾病共设计了17道知识问题,全为单选题,每答对1题得5.88分,超过60分即为及格。调查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76.9%)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建筑工人及格率(59.1%)(χ2=43.31,P

对各题干预前后的答对率进行分析,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血吸虫病、艾滋病方法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经过宣传教育,临港新城的工人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率均有较大提高,各题终期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基线调查数据,特别是基线调查答对率较低的几个问题,提高程度更为明显。而对照组,各题回答正确率干预前后对比,除了结核病的主要症状、个人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等5个问题以外,其他12题的正确率干预前后没有显著改变,见表5。

2. 3干预对工人卫生行为的影响

2.3.1对洗手习惯的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提高到终期的67.6%,干预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8.187,P

2.3.2对喝生水习惯影响临港新城的工人半年来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增长到终期时的65.79%,干预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48.585,P

2.3.3对喝生水习惯的态度影响临港新城的外来工人认为喝生水的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从基线调查时的31.7%增长到终期时的52.4%,终期的比例高于基线调查时的比例(χ2=118.156,P

3讨论

本研究显示,两组外来建筑工人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均以男性为主,男性占总人数的90%以上,这是因为建筑行业的工作强度大、体力要求高等职业特点决定的。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临港新城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仅为59.1%,周边乡镇组的及格率为76.9%。这说明新来的外来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比较贫乏,难以满足卫生防病的需求,需要开展健康教育加以干预。基线调查时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之所以远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可能是该组工人文化程度高于临港新城组外来工人,掌握的传染病知识相应高于临港新城组工人,且该组工人平均来沪时间长,在上海受到传染病防治宣传教育的机会较多,掌握的传染病防治知识相应增多。

基线调查时两组工人均对疟疾、血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以及预防血吸虫病、个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不太了解,答对率均低于60%,而对肺结核的主要症状、SARS是否需要隔离治疗、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措施等较为了解,合计答对率均在80%以上。这可能是由于疟疾、血吸虫等病的传播限于特定的区域,卫生部门及媒体对其防治的宣传不够;而对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等常见病宣传力度较大。对于SARS,经过2003年以来的宣传,大家都相应比较了解。

以往有研究表明[4],加强对建筑工地的外来工人卫生行为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外来流动人口的卫生知识和防病能力,从而有助于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保护外来流动人员的健康。本次采用多种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措施经过1年的主动强化干预,使得终期临港新城组的工人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格率上升为85.3%,较基线时有显著性提高,这说明干预措施起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而在同期周边乡镇的外来建筑工人的传染病知识及格率仍然维持在原来水平,前后没有显著性变化。这说明,在目前社区里的传染病常规防治宣传模式,不能满足外来工地的传染病防治干预的需要,应加以改进。

对干预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态度影响分析发现,经过1年的健康促进干预后,临港新城组的卫生行为有所改变,饭前便后每次都洗手的回答比例从基线时的50.36%上升到终期时的67.6%;从不喝生水的比例从基线时的51.09%上升到终期时的65.79%;认为喝生水习惯很不好的工人比例也从基线时的31.7%上升到终期时的52.4%,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这说明干预不仅可以提高外来工人的传染病防治知识,还可以对外来工人的卫生行为有明显的影响,可促进外来工人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这与知-信-行的行为反应理论相一致。但我们也注意到,干预前后仍然有部分工人坚持饭前便后从不洗手或偶尔洗洗、经常喝生水的习惯,并且认为喝生水没有什么关系,对这类具有高危卫生行为和观念的人群,我们更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行为干预。

4参考文献

[1]张家琪,景秀华.上海市杨浦区1997~2001年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2):77-79.

[2]袁国平,郭祖鹏,孟杨,等.上海市宝山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现状与对策.职业与健康[J],2004, 20(7): 62-63.

篇3

1、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制度》等其相关法规,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有关传染病防制工作的要求和规定,制定完善我县传染病报告管理的规章制度。

2、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组织制定全县传染病监测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目标任务指标,加强落实

1、肠道传染病防控工作。

(1)一旦发现霍乱病人,对霍乱确诊病例数、临床诊断病例数、带菌者数、死亡人数、疫点疫区检索、疫情进展和控制等情况实行日报制度,并按要求填写霍乱个案调查表和个案基本信息表,由县疾控中心每日报告至市疾控中心。

(2)县疾控中心负责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和咽拭子标本采集,并按照要求及时送市疾控中心进行标本检测。要求监测病例平均每月不少于5份,全年不少于60份。

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

收集辖区内AFP病例报告,按规定向上级疾控机构报告;开展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及病例随访工作;负责辖区内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负责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人员AFP监测的培训;对辖区内病例监测工作开展督导、检查,评价监测质量,并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监测工作情况。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5份。

3.麻疹监测

负责具体实施麻疹监测工作;开展麻疹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录入;负责麻疹疑似病例标本的收集、采集和运送;定期对辖区内医疗单位开展麻疹疑似病例主动监测;对本辖区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定期分析和反馈;对本辖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辖区内麻疹暴发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30份。

4、流脑监测

做好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的报告工作,开展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处置,按要求采集、保存和运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标本。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5、乙脑监测

对报告的乙脑病例或疑似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负责病例标本的收集、运送工作,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并按时上报。具体开展医疗机构乙脑病例主动监测和疫苗接种率监测,协助开展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工作。培训指导医疗机构和辖区内从事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人员。要求监测病例全年不少于1份。

三、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意识

篇4

    二、工作任务

    1、严防鼠疫、霍乱、手足口、禽流感及非典等重大传染病的传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病及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的发生旦有“输入”病例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果断有效地就地扑灭,确保不出现二代传染病及突发事件的再次发生。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做好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特别做好夏、秋季节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痢疾)和地方疫源性疾病(钩体、乙脑、疟疾、狂犬病)等的防治,按要求认真做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手足口病、流脑等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重点探索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做到旱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确保不发生暴发流行。

3、加强对甲型HN1流感、手足口病、O139型霍乱0157大肠杆菌出血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腹泻等新的传染病的监测、监管。

4、有效预防和控制灾后传染病和其它因灾害发生的疾病,及时救治,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

5、抓好以艾滋病为龙头的性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艾滋病管理条例》.加强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继续做好两牢人员的监测工作。

6、积极推广现代结核病控制策咯,完成各项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

7、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学习,加强疫情管理,做好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工作。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组建传染病常年防治机动队伍,强化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负责各种传染病的诊断、应急处理,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同时做好相应的物质器械储备。

2、加大宣传力度。根据不同传染病的流行季节,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把防治知识交给群众,增加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特别是“二号”病防治知识要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3、加强预防接种工作。预防接种是控制和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措施。在保证儿童“一类疫苗”全程接种率达90%的前提下,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搞好其它疾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大力推广甲型肝炎疫苗、乙脑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4、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开设发热门诊和观察室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特别要密切注视“非典”及人禽流感的疫情动态。

5、巩固和完善肠道门诊的建设。按“四专两有”的标准建设肠道门诊。每年的5-10月份开放,严格做到“逄泻必登,逄疑必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加大增多处环境可疑食品、产品、物品、水源等的采样检测种类。

6、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及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由卫生监督员曾跃进联合卫监明山分所重点对集体(学校)食堂、集贸市场、流动摊点、夜市及加工食品等卫生进行经常性督促检查,加大监督、监测频率,切实把住“病从口入”关。

7、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配合明山头镇政府动员社会各个部门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自已动手整治环境和灭鼠,灭蝇,灭活动,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8、摘好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力度,重点搞好狂犬病的防控,加强对各村卫生室狂犬病举露处置门诊的技术指导及时掌握暴露数量和处置情况,每月及时收集并上报暴露人群数。同时,我院和各村卫生室共同搞好狂犬病例的流调消毒和报告工作。

   9、强化与明山头镇联校的协作配合,指导全镇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建立流感、水痘、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系统,落实晨检和缺课登记制度,一旦学校、托幼机构出现发热、咳嗽、皮疹等相关症状聚集性发病现象,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置,确诊疫情后指导学校做好消毒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10、做好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按照上级有关传染病检验检测工作要求,为做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配合我院做好重点传染病实验室样品采集

    11、着重规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程序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大对疫情科信息的利用,加强疫情预测预警,为我镇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和科学的依据。各村卫生室要高度重视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落实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网络直报正常运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范门诊登记、核对、传染病报告卡的填报,网络直报等工作,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衔接,证疫情报告及时、科学、准确,杜绝迟报、瞒报、漏报现象发生。

篇5

二、各街道、各部门要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清理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做好改水改厕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近期,我区将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五清一消杀”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即“清垃圾、清厕所、清沟河塘、清洁街巷、清摊点、一消杀”,以全面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各街道、各单位要按责任范围,切实做好盲流窝点的清理工作;城管、环卫部门要积极配合各街道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商、城管执法要组织专项清理行动,加大对流动摊贩的清理力度。

三、各街道、各社区居委会、工业片区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特别要引导市民群众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的良好个人卫生生活习惯。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四、辖区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切实加强学生儿童的卫生防病工作,特别是以手足口病为主的春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晨检制度,确保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五、卫生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关于加强手足口病等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转发关于印发〈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08年版)的通知》的精神,开展传染病防治专业人员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发现和报告手足口病、人禽流感等传染病的能力及预防控制、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

篇6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100-01

传染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因为一些地区的经济还处于落后贫困状态,可能导致健康不良。其次:人口大量增长和流动等问题这也将增大流行性传染病发生、传播;再次:大城市过度拥挤和不良环境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都会导致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2012至2014年辖区内各种传染病的发病数。

1.2方法

我社区负责对本辖区内常住人口4万人的所有传染病进行访视、流行病学调查、去患者家指导消毒、随访。集体单位学校、幼儿园的健康宣传培训,2014年做了7次传染病培训分别是疟疾防治知识培训、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传染病防治方法培训、世界肝炎日培训、自然医源性疾病的培训、呼吸道疾病的培训、肠道传染病的培训、狂犬病防治知识培训。

2 结果

从这三年的传染病发病类型上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再次是血液传染病。见表1

从发病率上看,手足口除2013年有局部爆发以外,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风疹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肝炎、痢疾的发病率2013年高于2012年,但是2014的发病率明显低于2013年和2012年。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日常交往更加频繁、人员流动量增大,这样一来传染病的发现难度和控制难度就更大,苹果园社区的管辖范围常住人口4万人,处于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传染病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针对传染病的特点,制定了我社区的防控措施。

(1)广泛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卫生健康教育,配合卫生局疾控中心普及人们群众传染病防治知识。

(2)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垃圾的处理,杜绝医源性传播。

(3)做好本单位及所辖区的传染病管理工作,流行性调查及疫情处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及疑似病人的隔离。

(4)托幼机构与中小学校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卫生保健制度。

(5)对外来人口聚集地及施工工地进行常规的检查宣传。

(6)平时要做好防控工作,勤晒被褥、勤洗手、勤换衣、不合用手帕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捂住嘴巴,使用一次性纸巾擦鼻涕,发病后或接触病人时要佩戴好口罩等。

(7)加强室内通风、换气,保持个人卫生,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的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课间课后教室通风。并注意将窗户全部打开,形成对流。

(8)今后我们继续做好传染病信息管理工作:

(9)信息管理微机化网络化,保证传染病信息快速传递收集和分析,保证疫情管理质量。

篇7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无锡市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自无锡市南长区公安分局。

1.2方法

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 将法定传染病归类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并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用平均增长速度 AIR 分析各法定传染病发病趋势。

2结果

2.1报告发病率、死亡率

2001―2005年共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3种4 60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07.03/10万,死亡1例,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2%,见表1。

2.2传染病发病位次

发病率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淋病、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见表2。

2.3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

2.3.1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年共报告发病2 240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46.36/10万, 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8.64%。报告病种:乙型肝炎、丙型肝肝、淋病、梅毒。淋病的发病在后4年中均居榜首,报告发病1 531例, 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68.35%,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3.25%, 发病率最高为2004年,为161.26/10万。2005年报告HIV感染者1例。

2.3.2呼吸道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 017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8.90/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22.08%,死亡1例,病死率为0.10%。报告病种: 肺结核、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位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的首位, 报告发病818例、占呼吸道传染病80.43%,死亡1例。

2.3.3肠道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 347例, 年均报告发病率为91.68/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29.25%。报告病种: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未分型)、痢疾、伤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位居肠道传染病发病的首位, 报告发病859例, 占肠道传染病63.77%。

2.3.4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5年共报告发病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10/10万, 占甲、乙、丙类传染病0.02 %。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发病1例,占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100%(表3)。

2.4平均增长速度[1]

用平均增长速度分析发病率变化趋势,计算公式:平均增长速度AIR=(rn/r0)1/n-1,其中:ro为基期发病率统计指标,rn为末期发病率统计指标。见表4。

3讨论

南长区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为307.0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6/10万,病死率为0.02%,平均增长速度最高的是麻疹,为85.26%。发病率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淋病、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它们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95.29%(4 388/4 605),其中淋病的年均发病率为98.57/10万,占所有法定传染病的33.25%。

2005年初无锡市出现麻疹流行,发病率明显高于历年发病率水平,致使麻疹的平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病种,主要原因为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及免疫空白和计划免疫工作的不完善。因此,应当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尤其是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

淋病在2002―2005年的发病率均居首位,是目前最主要的性传播疾病。2005年我区出现了第1例HIV感染者,预示着今后我区的性病防治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因此, 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把性病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加大投入,综合治理, 有效控制性病的传播[2]。针对高危人群、重点人群广泛、持久地开展健康教育, 普及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 提倡单一性伴和积极推广安全套的使用, 规范性病的整顿和治疗。

2001―200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表明我区传染病控制面临挑战,形势严峻,任务艰巨,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当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治策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我区传染病。

篇8

《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职责有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及时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按照法律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做好疫情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业务人员培训等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检查指导,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二、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预警、预测能力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疫情报告单位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报告分析质量,加强疫情预警、预测预报工作为重点,切实发挥疫情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级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各医院、卫生院要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将疫情报告管理工作作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建立起系统完善的疫情管理报告网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在人员、设备、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稳定、充实疫情报告人员队伍,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岗位如有人动,应提前写出人员调整申请报区疾控中心备案,以便区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疫情人员调整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二级以上医院要保证至少两人专职从事疫情管理工作,镇卫生院、厂企、民营医院要配备一人专职、一人兼职的疫情工作人员,且工作要相对稳定,做到专机专用。

加强医疗单位的网络直报工作,扩大网络直报覆盖面,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工作要求,全区所有由财政拨款组建的医疗卫生单位(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论是否接诊传染病人均作为网络直报单位,私立医疗机构逐步纳入网络直报范畴。

做好疫情报告审核,加强疫情通报工作。国家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单位要在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和填报质量的分析,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反馈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并定期通报。做好对疫情信息的预测、预警工作,对重要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疫情报告工作,一月一督导,半年一考核,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告区卫生局,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辖区内的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发现异常报告(疫情报告突然增多或减少、传染病的暴发等)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按规定逐级上报。

三、加强疫情监测,落实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的防治工作的各项措施

为及时应对人禽流感、SARS发生和流感大流行,控制和降低全区呼吸道疾病的发病,2012年要继续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各类传染病暴发的技术、物资储备;继续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测点的指导,完善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加强培训,提高呼吸道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各级医院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及时诊断和排查处置人禽流感和SARS预警病例,认真贯彻执行市局[2005]32号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等具有前哨作用的环节和机构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要加强大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要抓好组织、人员、物资的落实,定期组织非典防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要按照《全国流感/人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市突发人间禽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及《市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等要求,加强流感、人禽流感疫情监测、预测预报工作,重点是医院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工作和重点人群的监测,按照要求及时上报监测结果;加强流感聚集性病例和暴发疫情监测,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必要时启动人间禽流感高暴露人群监测点和设立应急监测点;加强预防流感宣传,有计划地组织重点人群开展流感疫苗接种、登记、统计与上报工作。

四、强化霍乱和腹泻病的防治措施,降低肠道传染病发病率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霍乱和腹泻病防治工作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霍乱防治工作方案》,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建立健全各级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按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

各医疗单位要严格执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和《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准备,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两镇卫生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厂企、民营一级医院设立专桌,保证肠道门诊按时开诊。加强疫情监测,有计划地开展疫源检索,特别是霍乱弧菌、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检索,在流行季节加强对重点人群和外环境的监测,定期开展监督检查。执行全省首例霍乱病例处理制度,一旦出现首例疫情或暴发疫情,迅速核实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继发、蔓延。实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区疾控中心、市立四院、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按要求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要做到物资装备齐全、整洁、实用、有效和便于携带,组织现场疫情处理演练,增强实战能力。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区疾控中心在流行季节对海产品、疫区的食品、饮用水和其他外环境进行抽样检验,所有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同时,加强对黄河、工商河水点的采样检索,加强对旅馆、饭店、集贸市场、建筑工地、摊点、集体食堂的监测和管理,对重点人群进行采便检查,防止霍乱的水型和食物型暴发。

五、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

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和《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以《省艾滋病防治宣传“五进”方案》、《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省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方案》为指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实行依法防治、科学防治、规范防治。加强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艾滋病基本知识、防治管理和专业技术培训,增强全区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努力实现到2010年90%以上城市社区和乡镇卫生服务人员、90%以上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等人员接受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目标,逐步提高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就诊病人中主动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

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进一步传播蔓延的最有效措施之一,认真落实《关于加强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济卫疾控发[2007]17号)5类艾滋病防治重点公共场所艾滋病防治宣传、安全套推广和高危行为干预,全面开展场所内服务人员艾滋病检测。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使全区15-49岁人口中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有效干预措施在主要高危人群和流动人口的覆盖率、安全套使用率等指标达到省、市的要求。

协调各有关部门、单位,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切实做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严格按照卫生部《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指导方案(试行)》,结合中-美艾滋病合作(GAP)项目、国家级艾滋病哨点监测和自愿咨询检测(VCT)等项目,在全区重点场所开展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高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数量和服务质量,通过外展服务促进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扩大服务范围。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艾滋病病人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管理。

根据《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艾滋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做好全区有关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调查处理。继续实施报病有奖,对报告疫情和及时完整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各医疗单位要按照逐级培训的原则,在上半年对防治人员普遍进行一次培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两镇继续做好外来妇女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的摸底调查和采血工作。

六、贯彻《结核病防治规划》,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结核病防治要按照《2006-2010年省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完成我区新涂阳病人指标的发现任务,保持病人治愈率达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的水平。

七、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

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严格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对新发病人按国家诊断标准规定试验方法进行确诊,做好新发病例的流调工作,新发病人流调率、血膜采集率要达到100%。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八、强化措施,落实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碘盐监测方案》,加强对碘缺乏病区碘盐监测,提高合格碘盐的覆盖率;加强尿碘、水碘监测,以了解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以及水碘含量,为政府制定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积极开展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疟防管理和“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密切关注来自疟区的流动人口和自疟区返回的居民,各镜检站5-10月份完成100份的血检任务,染色合格率达90%以上,并于次月5日之前向区疾控中心电话上报血检数量(联系电话),区疾控中心针对血检质量每月抽取10%的血片进行复查,严防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与流行。组织实施以全民服药驱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治肠道寄生虫病,降低感染率。

九、积极开展慢病及学校、托幼机构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加快慢病防治示范社区的建设工作,按照中国CDC制定的《社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方案》等规范要求,对慢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加快慢病防治机构建设,完善慢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学校卫生工作要以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预防控制为主要目标,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校医、保健教师和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的技术培训,加强疾病监测和报告,防止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内暴发流行。

十、加强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篇9

通过全面落实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传播流行。

二、组织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正确分析判断手足口病疫情形势,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为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滕州市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综合协调和各项防控措施的安排部署。各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辖区内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

(二)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市卫生部门负责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疫情的监测报告处理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治措施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治工作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负责中小学校、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督促学校落实晨检和日消毒制度,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教职工和学生全面掌握防治知识;加强食堂管理,确保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饮食安全。市爱卫会要积极组织开展全市爱国卫生运动,整治环境卫生,改善城乡环境。宣传部门负责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道工作,组织广播、电视和报社等新闻单位,积极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财政部门负责落实防治工作经费,保证防治工作顺利开展。公安等其它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各镇街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辖区内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

三、技术措施

(一)严格疫情报告,加强监测预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坚持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中规定的病例判定标准进行诊断,并按照丙类传染病报告程序和时限报告疫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收集、汇总分析、上报疫情信息,做好疫情的预警预报。

(二)规范疫情处置,防止爆发流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的要求,及时开展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对病人实行隔离治疗,严格管理传染源。对于传染源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对住院治疗的患者,要限制其陪护和接触者人数,强化洗消措施。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镇(街)、村、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周边区域的消毒处理措施。对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大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晨检和日消毒制度,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及早隔离治疗,认真落实《消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患儿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衣物、被褥、餐饮具、玩具等)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以保护易感儿童。

(三)加强临床救治,确保治疗效果。各医疗机构要根据《医疗机构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试行)》和《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年版)》等技术规范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诊断、治疗手足口病,减少误诊、漏诊。进一步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首诊负责制度,设立发热与疱疹病例专门诊室,一旦发现患者,要做好患者隔离和重点部门的消毒,特别是要重点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院内交叉感染。要做好危重患者的筛查,实行会诊和转诊制度,一旦确诊,立即收治入院,重点救治。原则上村级医疗机构不截留5岁以下的发热患儿,救治力量不足的乡镇卫生院不留观皮疹、发热患儿,不具备抢救条件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一旦发现危重患儿,要立即将其转入定点医院进行施治,将重症患儿的防治关口前移,防止出现患儿死亡,确保治疗效果。凡诊断为手足口病典型病例和住院病例,诊断医生必须负责采集血样、大便标本,必要时应采集咽拭子,并及时通知市卫生防疫站取样,逐级报送市、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重症病人必须全部采集标本。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滕州市传染病医院)为我市收治手足口病定点医院,要加强儿科、呼吸科、传染科和ICU室等医疗救治力量,不断总结交流诊治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水平,减少患者并发症,尽最大能力减少死亡病例发生。同时,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和群众就医、社会公益活动等机会,广泛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五)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开展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全员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开展诊疗技术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乡村医生、学校校医熟练掌握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切断肠道病毒的饮食传播。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餐饮业、食堂、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管理。餐饮业单位要进一步落实原料进货索证和验收制度,严格原料采购,严禁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不合格调味品、工业用盐或非食品原料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无凉菜间的餐饮单位不得制作凉菜。严格餐具、用具的清洗消毒,保证洗刷消毒设施正常运转,确保餐具等公共用具的消毒效果。供水单位要严格按照制水工艺制水,加强饮水消毒,确保出厂水和末梢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二次供水单位要对二次供水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同时加强饮水包括桶装水的监测。

(七)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各镇街、部门和单位,要及时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消毒。采取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杀灭蚊蝇等措施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源,尤其对于农村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八)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市卫生局、教育局要加强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特别要加强对学校、托幼机构的晨检、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传染病预检分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发现问题。

四、保障措施

篇10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化建设,切实发挥网络优势,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内涵建设,健全完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岗位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规范化管理,改善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对业务管理人员和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

(一)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预测预警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网络直报管理,杜绝疫情漏报、迟报和误报等现象,保证疫情信息的时效性和真实性。加强对全市54个公共卫生监测点的管理,降低漏报率;将承担农村公共卫生任务的80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市公共卫生监测点管理,推行症状监测,提高疫情和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定期对我市的疫情发生趋势进行预测预警,综合评估疫情风险并提出防治措施,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警示信息。

(二)落实人禽流感、流感、非典等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措施。密切注视呼吸道发热病人的动态信息,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报告工作。加强对市医院流感监测点的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积极推广疫苗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发现疫情及时调查处理并上报相关信息。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认真宣传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组织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防治能力;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发挥窗口作用,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健康教育处方、闭路电视等方式对就医群众进行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市卫生监督所要将《艾滋病防治条例》纳入经营性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加大执法力度,监督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和全社会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落实力度,会同民政、计生、公安等部门建立艾滋病高发省份常驻外来妇女检测长效机制,发现一例,筛查一例;继续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做好、吸毒人员以及看守所被监管人员的检测工作。妇幼保健机构要将艾滋病母婴阻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内容,对孕产妇和终止妊娠妇女进行艾滋病筛查,及时发现HIV抗体阳性者,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发挥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检测面。积极探索高危行为人群干预工作的新模式,充分发挥皮防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作用,为重点人群和高危行为人群提质优、价廉和规范的诊疗服务,提高主动发现率和管理率;积极探索非政府组织开展经营性公共场所高危人群干预工作。推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社区经验,全市要有三分之一的镇(街道)达到示范标准;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管理和追踪服务,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

(四)加强以霍乱、O157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外环境及重点人群的疫源检索,定期对可能污染的外环境及物品进行霍乱弧菌监测,及时对霍乱弧菌阳性的标本进行鉴定;加强腹泻病门诊(专桌)的技术指导和规范化管理,落实快检制度,做好疫情的预测预报;认真组织学习卫生部编印的《霍乱防治手册》,做好预防控制应急准备工作。

(五)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紧紧抓住提高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等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结核病防治网络。继续加强医疗机构呼吸道门诊和镇卫生院结核病痰涂片检测点能力建设,落实主动发现病人的激励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和技术指导,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继续实施结核病规范化治疗,落实住院病人联系卡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加强免费药物的供应和质量管理,严格落实结核病归口管理,提高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100%;加强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的筛查,对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直接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其他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肺结核可疑症状筛查,对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按照病人就诊检查程序进一步检查。

三、加强监测,大力开展危害农民健康的地方病和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重点做好降氟改水工程前期水质卫生学检测工作,积极参与降氟改水工程的建设、管理等工作,推动降氟改水工程取得成效。继续开展农村饮用水调查和水质监测,掌握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和水氟变化情况,为改水工程和氟中毒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碘缺乏病防治。做好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会同盐务、广播电视等部门,组织开展“5.15”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要重点宣传缺碘对幼儿智力的危害和普及碘盐对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作用,提高群众使用碘盐的自觉性。加强碘盐监测,掌握碘盐普及和非碘盐食用情况,积极与盐务部门配合做好碘盐普及工作。

(三)流行性出血热防治。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有效保护高危人群。积极开展对乡村医生进行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培训工作,提高防治意识和早期识别能力,严格落实镇卫生院早期诊断和转诊制度,控制病死率;做好疫源地处理工作和应急接种的宣传,防止疫情扩散;做好血清学复核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率要达到100%。

(四)布鲁氏菌病和狂犬病等疾病防治。加强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及时上报监测结果,一旦发现疫情要与畜牧部门联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扩散。制定狂犬病监测方案和应急预案,开展人及动物狂犬病疫情监测,做好处理狂犬病应急准备,发现可疑犬伤人事件和疫情要尽快进行调查处理。加强新发传染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的监测,密切注视国内外自然疫源性和人畜共患疾病疫情动态,加强检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快速检验检测能力。

(五)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动态掌握蚊、蝇、蠊与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情况,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生活环境中病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工作,加强媒介疾病的预测预警和病媒生物控制工作。大力宣传和开展控制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落实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及疟疾的局部流行。

四、完善社区慢病综合防治机制,深入扎实地开展慢病防治工作

开展城市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实施慢病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管理,积极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和干预措施,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完善全市伤害和恶性肿瘤监测报告系统,加强流动人口和院前急救死亡报告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死亡报告的报告率和报告质量。

五、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

篇11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篇12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为掌握宁洱县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6~2011年法定乙类传染病疫情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宁洱县2006~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方法:对所有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 果

疫情概况:2006~2011年报告法定乙类传染病15种1619例,年均发病率143.6/10万,死亡16例,死亡率8.52/10万,无甲类传染病发生。

篇13

通知指出,今春以来,我国部分县市先后出现了手足口病、甲肝、麻疹等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当前,各地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对重大传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坚决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切实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特别要对学校、托幼机构、建设工地、农贸市场、流动人口聚居地加强疫情监测;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措施及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措施的落实;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提高预防控制、临床诊断和救治水平,做好相关检测试剂、疫苗、消杀药品及医疗救治所需物资的储备工作;各地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防止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发生;要采取多种形式,全面科学地宣传和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手足口病已被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中国新闻网 中国卫生部5月2日23点30分紧急《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并决定从当天起,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

卫生部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

《防控指南》将指导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肠道病毒病的疫情报告和监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和公众预防以及疫情应急处置。

“防控指南”要求各地发现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大或出现死亡病例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各省每周五将本省已完成实验室检测的病例个案调查结果传至中国疾控中心疾病控制及应急处理办公室。

安徽出台手足口病患者新农合补偿待遇标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