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废气防治措施

废气防治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废气防治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废气防治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019-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COPD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

1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在导致慢阻肺的诸多诱因中,吸烟是最大的危险因素。吸烟的年龄越早,吸烟量越大,患病率越高,几乎所有的调查都显示吸烟者慢阻肺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因此,戒烟是防止患上慢阻肺和减轻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措施之一。此外,慢阻肺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较早期常无呼吸困难,或只在运动后才有轻度呼吸困难的症状,这常常没有引起患者和医生的足够重视,因此延误了确诊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慢阻肺的早期诊断非常关键,朱俐俐主任指出,目前最有效的诊断手段就是肺功能检测,建议慢阻肺高危人群--长期吸烟人士、常处于空气污染环境者、有家族病史者,应定期到专业医院进行肺功能测试。尤其是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尤为必要。

2坚持长期维持治疗

对于处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绝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坚持长期维持治疗,避免急性加重的发生,因为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会使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加速下降,加快疾病进程,增加死亡的风险。

慢阻肺"患者多数为40岁以上,有危险因素接触史。有长期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的症状常在活动时加重。寒冷季节或感冒后,咳嗽、咳痰核呼吸困难等症状常会明显加重,痰的性状由白色黏液状变为黄绿色脓性痰。这种情形叫做"慢阻肺"急性加重。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症状常逐渐恶化。急性加重的次数越多,病情恶化越快。病人一般先有咳嗽、咳痰,以后渐渐出现呼吸困难。但也可仅表现为呼吸困难,没有明显咳嗽、咳痰。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胸片和肺功能测试可做出诊断。肺功能测试结果不仅是诊断的依据,还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预防方案和评定治疗效果的重要参考。

慢阻肺是一种威胁人们健康的疾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因此,慢阻肺的治疗要及时。但是有很多的患者在治疗慢阻肺上,却看不到什么效果。专家称,要对慢阻肺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需要各位患者坚持长期的治疗,这样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目前在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方面都存在一些要命的误区,最主要的是就是多数慢阻肺患者都是在疾病急性发作的时候才去看病和用药;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慢阻肺的预防和保健,也就是忽视预防。

这些在平时(缓解期)却没有坚持治疗的患者,他们不知道平时的规范治疗更加重要,除了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急性发作,减少住院的需要,其最终结果是改善健康状况的同时,减轻了医疗的负担。

慢阻肺患者要持续的用药,不仅仅是急性发作期还要持续治疗,在缓解期也要积极的用药,延长缓解期,减少慢阻肺的急性发作,节省治疗费用。

3慢阻肺分期和防治原则

篇2

汞是一种具有挥发性的有毒重金属元素,在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形式存在的金属,呈银白色,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常温下即可蒸发。汞具有熔点低、比重大、沸点高、导电性能好及均匀的膨胀系数等特点,使其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医药卫生及国防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1]。

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尤见甲基汞的毒性最强。汞是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生物蓄积性的化学品,环境中各种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剧毒的甲基汞[2],汞还可长距离传输、远距离沉降,易造成跨界污染,成为区域性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已将其列为全球性污染物。

1、水体中汞的来源、存在形态及危害。

我国是存在原生汞生产的国家,原生汞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并被广泛使用,但汞矿的开采却带来了巨大的环境风险。我国汞生产、使用及排放现状不容乐观。

水体中汞的来源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汞处理应用不当或者汞矿、金矿、氯碱化工厂、汞齐法回收贵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厂、农药厂、电池、日光灯管以及体温计等的生产,另外,制药、化妆品、医院实验室等也有一定量的含汞废水的排放,含汞污染物主要存在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和悬浮物中。

废水中的汞除无机汞状态外,还以各种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环境中任何形式的汞(金属汞、无机二价汞、芳基汞和烷基汞等),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转化为具有剧毒的甲基汞。甲基汞有一甲基汞(Hg+-CH3)和二甲基汞(CH3-Hg-CH3)。1967年,瑞典学者S.Jensen和Jerndov等指出淡水水体底泥中厌氧细菌可使无机汞甲基化,形成甲基汞和二甲基汞。日本学者研究发现,在水中有醋酸、乙醛、甲醇、乙醇、木醇等有机化合物共存时,经紫外线、日光照射后产生甲基游离基可使氯化汞甲基化[3]。

2、水环境中汞的危害。

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之一“水俣病”,就是由于一家乙醛厂排出的废水中含有甲基汞,废水排入水俣湾,甲基汞在鱼体内富集,人们长期食用含甲基汞的鱼类,引起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这次日本水俣病共造成5172人患病,730人死亡。1972年伊拉克用甲基汞和乙基汞杀菌剂处理种子而发生的汞中毒事件中有459人死亡[1]。

有研究证明,元素汞和有机汞化合物可能对肾脏和免疫系统产生危害,而甲基汞可以对神经系统和心脑血管造成威胁。甲基汞具有在食物链中的富集能力,最终进入人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水环境中汞污染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心。

3、废水中汞的控制技术

目前,含汞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沉淀法、电解法、离子交换法、活性炭吸附法和组合工艺处理法。

(1)沉淀法:

沉淀法分为混凝沉淀和硫化沉淀两种。混凝沉淀法的原理是在含汞废水中加入混凝剂(石灰、铁盐、铝盐),在pH为8-10的弱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物絮凝体,利用絮凝体,使汞共沉淀析出。一般铁盐效果较铝盐好。硫化沉淀法是报道较多的一种沉淀法。该方法是将硫化钠投入含汞废水中,利用Hg2+与S2-的强烈亲合力,生成溶度极小的硫化汞而将汞从溶液中除去。吴秀英等[4]采用硫化钠处理青岛电池厂含汞废水进行小试和生产性试验,处理结果显示废水中含汞量低于国家标准,效果较好,沉渣化学性质稳定,可在中小型化工行业推广。硫化沉淀法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等国家的氯碱厂汞污染的控制。该方法适用处理不同浓度、不同种类的汞盐,汞离子浓度较高时,应首选化学沉淀法。据报道,沉淀法汞的去除率可达95%-99.9%。

该方法的不足之处: (1)易引起水质硬化,对含低浓度汞的废水处理不彻底,易导致二次污染。(2)受沉淀剂、环境条件和工艺控制参数的影响,出水浓度很难达到排放标准,因此还需进一步处理。

(2)电解法

电解法是利用金属的电化学性质,在直流电作用下,汞化合物在阳极离解成汞离子,在阴极还原成金属汞,而除去废水中的汞。该方法适合处理含高浓度无机汞废水。该方法的缺点是水中的汞离子浓度不能降得很低,电耗较大,投资成本高,容易产生汞蒸汽,形成二次污染。

(3)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在离子交换器中进行,用大孔巯基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含汞废水中的汞离子。树脂上的巯基对汞离子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吸附在树脂上的汞,可用浓盐酸洗脱,定量回收。

离子交换法与沉淀法和电解法相比,它适合处理含低浓度汞的废水。研究表明,先经一级处理再用离子交换法进行处理,离子交换效果最佳。离子交换法处理含汞废水后无机汞的最低出水含量为1-5ug/L。该方法受废水中杂质的影响,以及交换剂品种、产量和成本的限制。

(4)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比较成熟的含汞废水处理方法。它能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汞,我国有些工厂已用此法处理含汞废水,但该法价格昂贵,而且只适用于处理低浓度的含汞废水。废水浓度过高时,可先进行一级处理,再用活性炭吸附处理。根据相关资料,该方法适用于含汞量为1-2 mg・L-1以下的废水,经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后,出水汞浓度可降至0.01-0.05 mg・L-1。

影响活性炭吸附处理效果的因素较多,包括废水与吸附剂的接触时间、活性炭的结构和孔隙大小、废水中汞的初始形态和浓度、活性炭的用量和形式等。废水的pH值和温度对活性炭的吸附也有影响。活性炭一般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有较高的吸附量。吸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因此温度低对吸附反应有利。活性炭对有机汞的脱除作用比对无机汞更为有效。用活性炭处理含汞较高的废水,处理效率约为85-99%。

该种处理方法的缺点[5]:活性炭的供应比较紧张,再生设备少,再生费用高。

(5)组合处理技术的应用

黄鸣荣[6]等人,采用“硫化物沉淀法―混凝法―超滤―活性炭法组合工艺”对氯碱行业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过程中VCM工序产生的含汞废水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汞去除率可达到99.95%,超滤对硫化物沉淀法出水有明显的除汞效果,出水汞含量稳定在20ppb左右,并能有效延长活性炭的饱和周期。本组合工艺易于操作,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6)其他方法

超导磁分离技术是新研制出的一项超导磁体应用技术。该技术是借助磁场力的作用,对不同磁性的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技术。采用超导高梯度磁分离技术可对含汞废水进行净化分离,目前,该技术正处于科研阶段,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

3、结论与建议

随着人们的研究摸索应用,人们已经掌握了各种成熟的含汞废水的治理技术,针对不同含汞废水的特征,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法。

建议如下:1、源头控制,减少汞污染物的排放。2、减少向各环境要素(水、气、渣、土壤)排放含汞废物的源,加强对含汞污染物的控制。3、加大对含汞废物的监控和处理研究,特别是对甲基汞的降解处理,避免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尚谦、张长水,含汞废水的污染特征及处理[J],有色金属加工,1997,5:52-65.

[2] 刘钊钊,唐浩,等.土壤汞污染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3,31(5):80-84,109.

[3] 张庆辉,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J],阴山学刊,2006,20(1):35-37,69.

篇3

1前言

废塑料自然环境下很难直接被降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大量助剂、填料、溶剂等添加剂,会析出进入环境,从而污染土壤及水体。废塑料如粘有污染物,会吸引蚊蝇和繁殖细菌,危害人体健康。从能源角度,塑料原料主要来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如果废塑料不加以控制、回收利用,将加重能源危机。

随着塑料应用领域的拓宽和使用量的急剧增加,废塑料的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解决其污染问题,在其替代品开发和回收再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2废塑料的环境危害

2.1对生物体的危害

通常组成塑料的高聚物是安全无毒的,但为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和使用性能,一般需添加各种添加剂。例如,在有些聚氯乙烯制品中,加入量达35%~50%甚至更高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在许多塑料中都加有含重金属的稳定剂、着色剂,这些添加剂可迁移到外环境。研究发现,这些添加剂在大气、生物质、水体、土壤以及河流底泥、城市污泥等介质中均有残留,且分解缓慢,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有类雌激素作用,能干扰内分泌,

甚至可能造成生殖功能异常。还有,在其单体聚合以及制品加工过程中会残留有毒有害的单体和有毒有害的助剂,这些都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2.2对土壤、水资源的危害

农地膜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我国使用的地膜多为聚烯烃膜,难以自然降解,破坏了土壤性状及肥料的均匀分布,影响其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土壤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使土壤中的微生物难以存活,影响植物根系生长,最终使土壤板结,严重的会造成土地盐碱化,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难以生长。

粘有污物的生活和工业废塑料无法回收利用,卫生填埋因其体积大而效率低,因其密度小造成填埋场地基松,使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地下,危害地下水及周围环境。

2.3石化资源的浪费

合成塑料的原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全世界每年数亿吨的塑料消费量,将产生上亿吨的塑料废弃物,如果没有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将对日益紧缺的化石资源产生巨大的浪费。

3 废塑料的技术防治措施

作为废塑料的技术防治措施目前主要是使用降解塑料和循环利用。

3.1开发使用降解塑料

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的光降解和生物降解速度都比较慢。可降解塑料是一类其制品的各项性能在保存期内可满足使用要求,性能不变,而使用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能降解成对环境无害的物质的塑料,从而避免破坏环境。 塑料降解主要指大分子链的断裂,主要方式有光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实际应用中往往相互增效、协同使用。

3.1.1光降解塑料

光降解塑料是利用光化学反应使大分子链的化学键断裂,塑料失去其物理强度并脆化,在自然力作用下变为粉末,进入土壤,在微生物作用下重新进入生物循环。光降解产品开发早技术成熟,但完全降解不容易,且完全降解的时间长。

3.1.2光-生物双降解塑料

光-生物双降解塑料是利用光降解和生物降解相结合制得的一类可降解塑料。和部分生物降解塑料一样是在母体中加入一些促进其降解的淀粉、纤维素、微生物聚酯、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产品使用后,在自然条件下,其化学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物质。 此类产品在自然环境中只能降解为细小颗粒,不能完全降解,对环境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二次污染。

3.1.3生物降解塑料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能够100%生物降解的塑料。按其原料来源方式可分为来源于化石资源的化石基生物降解塑料、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以及以上两类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塑料。

化石基生物分解塑料是指主要以石化产品为原料单体,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的聚合物。如脂肪族聚酯类、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PBS)、聚己内酯(PCL)、二氧化碳基共聚物(APC)等。

脂肪族聚酯。主要有PBS和PBSA (聚丁二酸/ 己二酸丁二醇共聚物)。PBS具有与PE、PP相近的优异力学性能,热变形温度接近100℃,耐热性能良好,有能用现有通用设备加工成型的优良加工性能,且已生产规模化,由它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发泡材料、薄膜、注塑制品等。另外为提高材料性能,通过改性得到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如PBAT(单体为己二酸、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其有与LDPE非常相似的加工性能,可挤出吹膜,不仅能与其他生物分解塑料如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PLA等共混吹膜,还可添加淀粉等天然材料吹膜成型。

聚己内酯(PCL) 是一种由ε-己内酯合成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生理相容性,是植入人体的首选材料,可用作手术缝合线等体内材料。由于PCL 的熔点低(60℃),加之价格较高,所以很少单独使用。PCL 常与其他降解塑料共混使用,用作改性材料,以降低成本和改善性能。

二氧化碳基共聚物(APC)属于脂肪族聚碳酸酯类,是目前生物降解材料的热门研究课题,因为用二氧化碳气体为原料合成降解塑料,可利用大量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既节约了资源,又保护了环境,可谓两全其美。APC 为二氧化碳(含量50% 左右)与环氧化合物的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乙烷,则共聚产物为PEC(二氧化碳/ 环氧乙烷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丙烷,则共聚产物为PPC(二氧化碳/ 环氧丙烷共聚物);如共聚单体为环氧丁烷,则共聚产物为PBC(二氧化碳/ 环氧丁烷共聚物)。目前产业化的有二氧化碳与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共聚物。制约APC 发展的是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的价格高,合成催化剂价格高且供应紧张,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中山大学孟跃中教授改进的优化合成工艺预计可降低60% 的成本,价格接近通用塑料。APC 合成技术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只有我国的企业有规模化生产,APC 类塑料突出的优点是其气体阻隔性比PET 和PA6高,接近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

可再生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又分为天然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和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直接以天然聚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甲壳素、大豆蛋白等以及其衍生物或混合物为原料成型制成的生物分解塑料为天然材料基生物降解塑料,其中工业化的有热塑性淀粉和植物纤维模塑,但其性能稳定性及价格影响其应用普及。生物基生物降解塑料是利用可再生天然生物质资源,通过微生物发酵或发酵产生的乳酸等单体合成的聚合物。如聚羟基烷酸酯类(PHA)、聚乳酸( PLA) 等

PHA为聚羟基烷酸酯类降解塑料,目前产业化品种有:第一代产品PHB(聚3-羟基丁酸酯),第二代产品PHBV(3-羟基丁酸与3-羟基戊酸共聚物),第三代产品PBHH(3-羟基丁酸与3-羟基己酸共聚物),第四代产品P34HB(3-羟基丁酸与4-羟基丁酸共聚物)。PHA类属于典型的生物降解塑料,具有综合性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缺点为原料价格较高。

聚乳酸(PLA)是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合成降解塑料,也是目前降解塑料中价格最低的品种,属于典型的生物降解塑料。PLA 的主要缺点是脆性大、耐热温度低及气体阻隔性差。目前针对PLA 脆性及耐热温度低的改性已取得重大成果,已广泛用于流延薄膜、片材、板材、注塑和纺丝等产品中。

共混生物分解塑料是指利用上述几种生物分解材料共混加工得到的产品。如PBS与淀粉、木质素、秸秆、壳聚糖以及各种棉麻纤维等的共混改性,既使共混后的复合材料可降解,又有效降低成本,还能充分利用天然材料,做到绿色低碳环保。

3.2废塑料循环利用

废塑料的处理方式目前主要有填埋、焚烧、熔融再生、和裂解转化等方法。塑料填埋方法简单、处理能力大,但不能有效利用资源,且塑料在土壤中长期不能分解,使土壤处于不稳定状态,并产生二次污染;塑料焚烧可以回收热能,但燃烧不完全,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特别是二f英等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由于废塑料的多样性和混杂性,熔融再生法得到的复合再生塑料性质不稳定,易变脆,存在质量问题和二次污染问题。废塑料裂解转化制液体燃料(汽油、柴油等)或化工原料,不但能有效解决废塑料污染问题,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紧缺状况,可成为最有效的塑料回收利用途径。

废塑料裂解油化技术是指通过加热或同时加入一定的催化剂,使塑料分解制取燃料油和燃料气的资源化利用方法。按裂解原理可分为热裂解法、催化裂解法、热裂解-催化改质法和催化裂解-催化改质法。热裂解法是通过提供热能,使废塑料大分子裂解,生成单体或低分子化合物,是最简单的废塑料裂解法;催化裂解法是热裂解与催化裂解同时进行;热裂解-催化改质法是先进行热裂解,然后对热裂解产物进行催化改质;催化裂解-催化改质法是先进行催化裂解,然后对催化裂解产物进行催化改质。

通过催化作用,可有效降低裂解温度,并根据目的产物不同对产物选择性进行有效调控。催化剂性能直接决定芳烃、低碳烯烃等化工原料或液体燃料的产率与质量,在适当的催化剂和催化条件下,PE、PP、PS等可完全转化,且PS为裂解原料时,可以生成较高含量的苯乙烯单体。催化剂是废塑料催化转化技术的关键,也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裂解油化新技术在市场上饱受追捧。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许多公司都已实现热裂解油化技术的产业化。上海同济大学与北京裂源环保技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纤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攻关,已取得重大进展。研制的裂解炉,可连续稳定生产。产气率约15%~20%(wt%),产油率达到65%以上(按塑料量计),可以处理废塑料含量在30%以上的生活垃圾100吨/天,整个系统废塑料裂解的油、气、碳产品转化率不低于废塑料自身质量的99%,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现阶段,由于可降解塑料的消费量只占塑料年消费量的1%左右,大量使用的是不可降解的石化原料生产的塑料,因此,降解塑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及废塑料裂解油化技术相结合才能有效减少废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齐桂莲.白色污染及其防治[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4(3):17.

[2]胡爱武.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处理途径[J].包装工程,2002,23(3):94-95.

[3]赵延伟.塑料包装废弃物综合治理研究塑料包装[J].塑料包装, 2002,12(3):6-13.

[4]周卫平.塑料污染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化工,2000,20(6): 1-4.

[5]赵胜利,黄宁生,朱照宇.塑料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2008, 17(6):2473-2481.

[6]翁云宣,金兰英,许国志.中国生物基与生物分解塑料现状及发展建议[J].现代化工,2010,30(1):2-5.

[7]刘军,季君晖,张维等.生物可降解塑料PBS 与天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共混改性研究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3,41(8):1-3.

[8]王文广.生物塑料和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科技,2011,39(5):95-98.

[9]刘贤响,尹笃林.废塑料裂解制燃料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27(3):348-351.

[10]Serrano D P,Aguado J,Escola J M,etal.Nanocrystalline ZSM-5:A highly active catalyst for polyolefin feedstock recycling[J].Stud.Surf.Sci.Catal.,2002,142:77-84.

篇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伴随意识障碍, 患者多表现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排出难度较大, 或者呕吐物误吸等导致呼吸道梗阻, 患者呼吸困难, 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 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气管切开对于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有创性治疗方法, 患者呼吸道感染几率增加, 极易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 因此对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 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治疗, 其中男45例, 女35例, 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4.56±8.54)岁;发病类型: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28例, 重型脑挫裂伤22例, 脑干损伤12例, 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8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参考组患者接受气管切开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2. 1 吸痰护理 患者吞咽反射及咳嗽均消失或明显减弱, 因此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黏稠度及多少决定吸痰次数, 常规情况下每隔1~2 h进行1次吸痰, 对于痰液黏稠、痰多患者可适当增加吸痰次数;对于肺部听诊有湿音或者喉头听闻痰鸣音患者亦需接受吸引, 在吸痰时, 医护人员要严格操作, 避免对呼吸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1. 2. 2 呼吸道护理 气管切开后患者呼吸道加温、湿化功能基本丧失, 呼吸道内分泌物干燥, 纤毛运动消失或减弱, 导致患者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 因此充分的呼吸道湿化对于分泌物的引流有着重要的作用。呼吸道湿化方法比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①0.9%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在内套管口覆盖, 从而有效减少灰尘吸入, 起到有效的过滤作用, 使空气湿度增加, 待纱布干燥后及时更换;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在0.9%生理盐水内加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溴已新、地塞米松等, 2~4次 /d;经呼吸将药物吸入支气管内、肺内, 从而稀释、溶解干燥痰液, 并起到杀菌作用。

1. 2. 3 胸部体疗 将床头抬高15~30°, 减少胃内容物返流入呼吸道;间隔2 h帮助患者翻身1次, 排除痰液, 保证气道充分暴露, 将患者头部稍微后仰, 保证气道通畅;在吸痰前帮助患者翻身, 并叩击背部, 促进其痰液排出, 将痰液彻底吸净。

1. 2. 4 基础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内、泌尿系统等部位的清洁, 每天用生理盐水漱口, 对于口臭、舌苔厚患者可采用过氧化氢擦洗, 之后再用生理盐水洗净, 保持患者口腔内清洁, 对于口腔溃疡及口疮患者可采用龙胆紫及5%碳酸氢钠擦拭, 避免细菌下行引起肺部感染;保证患者泌尿系统、皮肤干燥整洁等。

1. 2. 5 消毒护理 在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 每天更换切口敷料, 每间隔4~8 h对气管内套管进行一次消毒, 每天更换鼻导管、吸氧长导管、湿化水、湿化瓶等;保持室内安静、清洁, 控制室温及相对湿度在人体舒适度;地板每天采用消毒水拖4次, 墙壁、门窗每周用消毒水抹2次, 室内每天通风2次;每周进行1次痰培养、空气及物品培养, 及时发现病原菌, 并给予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1. 2. 6 营养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 除了必须的静脉营养外, 同时可配合管饲喂养营养,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有效积极的进行营养支持, 提高患者控制感染、抗病能力, 促进患者康复。

1. 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1例肺部感染, 发生率为2.5%, 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9例肺部感染, 发生率为22.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脑水肿、脑实质瘀血等现象, 同时大剂量激素的治疗等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出现障碍;患者脑干损伤、咳痰反射消失或减弱等均导致气道分泌物排出难度较大, 导致坠积性肺炎, 细菌生长较为有利[2]。国内报道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在32.9%, 而有相关报道显示高达88.3%, 因此在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 患者气道分泌物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而肺炎克雷伯杆菌、绿脓杆菌、乙醋酸钙不动杆菌较为常见, 其可能来源于患者粪便污染、空气污染;家属或医生带菌、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患者口部、咽部气切伤口感染等[3], 因此要保持病房内卫生, 定期消毒清洁, 同时尽量减少患者家属的探望次数, 避免患者家属对患者的感染;对于有条件患者可单独一个病房, 避免交叉感染的出现;严格无菌操作,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操作前要严格洗手, 避免对患者的感染。

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病原菌积极检测, 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科学的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 尽量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4], 促进患者康复。研究表明,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治疗时给予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对于促进患者康复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新宇, 王汉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中呼吸心脏骤停2例并文献复习.中国急救医学, 2013, 33(6):573-575.

[2] 毛永军.危重病人气管切开术若干问题探讨.浙江大学, 2011.

篇5

对钻井作业产生污染的防治措施

对于钻井废水的防治,其核心是加强泥浆的回收和利用(1)在井场中打多口井,使钻井废水得到重复的利用,从而减少废水的排放量;(2)采取高效的循环系统,加强对钻井废水的净化,同时要控制泥浆的流失,减少新鲜水源的使用,这样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还可以减少废水的排放;(3)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避免浪费;

采油废水的防治和治理,其核心是加强废水的回注加强废水的重复利用,采油废水回注。这样可以减少对于废水的排放,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还可以减少新鲜水的利用,起到节约用水的目的。提高注水的质量,保证注水的新鲜,提高驱油的效率。在注水的过程中,减少原有的上升幅度,同时要控制注水量,以最少的花费起到最大的效果。

作业废水的防治措施在作业废水的防治中,要注意井水的回收,应用井水回收的技术,在洗井水洗井之后还要把废水回收,同时减少废水的排放,这样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和周围环境的污染,还节约了水资源。目前一种高分子絮凝剂的使用已经在我国得到了推广,其特点具有用量少,效果显著。絮凝剂的工作原理是选用无机絮凝剂和有机阴离子型絮凝剂配制成水溶液加入废水中,这样就会产生压缩双电层,可以是悬浮微粒失去稳定性,在胶状物相互增大形成絮凝体之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谁而沉淀达到去除悬浮物的作用,这样处理后的废水在色度和悬浮物方面都可以达到排放的标准,同时可用作回注水。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