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劳动教育保障措施

劳动教育保障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劳动教育保障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劳动教育保障措施

篇1

一、目标任务

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教师队伍作风转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获得感,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范办学。将2021年定为办学行为规范提升年,将基本办学行为作为立校之本。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办学行为规定,逐条逐项对照标准找差距、改问题、促提升。

2.坚持问题导向。多渠道听取民意,查实找准突出问题。自始至终着力解决问题,以整改行动开局起步,以问题整改完善提升注入动力,以整改成效交出答卷。

3.坚持精准发力。聚焦工作细节,精准提升,分类包保要精准、逐人施策要精准、家访备课要精准、问题整改要精准、家访成效要精准、学生信息要精准、家校沟通要精准。

4.坚持领导带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活动,亲力亲为,上级带下级、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领导干部带一线教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主要内容

(一)、办学规范大落实

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管理规范,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落实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落实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管理规章制度。

1.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严格落实《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意见》(鲁教基函〔2021〕9号),科学划分学校招生片区范围。对于招生片区范围有调整的,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前进行研判分析,综合制定工作方案预案。严格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不得跨区域、跨范围招生,不得在开学前后采取考试方式分班。

2.严格落实办学条件标准。通过均衡师资配置,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全面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消除大班额。严格按照规定班额招生,坚决杜绝新入学年级产生新的大班额现象。

3.落实五育并举。坚持德育为先,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全过程,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筛查、识别和干预机制,健全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提升智育水平,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实施教学,确保全部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加强因材施教。强化体育锻炼,保护学生视力健康,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运动会,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学生达到体质健康合格标准,掌握1至3项运动技能。增强美育熏陶,每年至少举办1次学生全员参与的校园艺术展演活动,培养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建立学生值日制度,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4.严格规范日常考试。一律不得组织入学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普通班或快慢班,全面推行零择班、阳光分班。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全面实行等级评价,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

5.加强作业布置管理。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年级统筹作业布置。平均不超过90分钟,初中学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强化作业批改与反馈的育人功能,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

6.加强学生手机管理。落实“济宁市学生手机管理规定”,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7.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初中生应达到9 小时;初中一般不早于8:0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教师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8.规范教材教辅和进校园读物管理。坚持在国家和省定目录内选用教材和教辅,坚持“一科一辅”原则,不以任何形式强迫学生订购教辅材料。不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不得强迫学生和家长购买课外读物,严禁问题读物进入校园。

9.严格规范课程开设。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要保障开全开齐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安全教育、传统文化等课程。

10.严格学校安全管理。加强平安校园建设,建立健全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机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完善学校安全责任清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及时整改各类问题隐患。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设安全教育课,落实“每日一提醒”“1530”安全警示教育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推进“法治进校园”,加强预防欺凌宣传教育,持续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微信群等形式,经常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的情况。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推动专职保安员、封闭化管理、一键报警和视频监控配备、护学岗建设“4个100%”达标。

11.严格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将教师签署的《拒绝有偿补课责任书》在学校、班级醒目位置公示,在学校门口设置有偿补课举报电话公示牌。对所有在职教师进行全面排查,一经发现,立即制止,严肃处理。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力、出现严重问题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二)、突出问题大整改

1.整改教育公平方面的问题。农村学校管理水平落后,教师流动性大,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整改教育精准扶贫方面的问题。对适龄儿童失学辍学的,要及时有效地组织劝返;严禁残疾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不到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未资助或未资助到位的现象发生。

3.整改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严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乱收费、强制或变相强制、指定订购教辅材料,收取赞助费或赞助物品、对转出学生收取管理费等现象发生。根治学校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

4.整改家校沟通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教师未按规定进行家访,或以电话访、到校访代替登门访,沟通方式少、频次低、态度差、实效性差,家校沟通机制不畅通,家长的意见、建议得不到及时反馈、教育政策和学校工作未能及时充分地传达给家长,家长对学校和教育工作存在误解等现象。

5.整改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整治学校存在的安全“一岗双责”责任制不完善,安全制度及安全档案还不标准、不健全、保安配备不足,物防、技防配备不达标,防火、用电、校车隐患整治不彻底。

6.整改教师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对学生尊爱关爱程度不够、敬业心不强、备课不充分、上课不认真、课后辅导不及时、作业批改不全面、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7.整改教师纪律约束的问题。学校对教职工纪律约束不严,教师通过课堂或网络等公开发表不当言论。

(三)、教师全员大家访

1.健全工作制度。学校要建立“校长带头、中层示范、育人导师为主体、全员参与”的家访工作机制。落实家访工作方案,开展家访培训。结合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推动非班主任教师对所联系学生和所任教学科学习困难学生进行家访。明确家访工作的周期和次数,实现每名学生每学年内至少接受一次入户家访。

2.做好访前准备。要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明确家访目的,精心设计家访内容。要通过任课教师及班级同学,广泛收集学生在校情况,包括课堂表现、完成作业、参与活动、学业成绩、同学相处等日常表现。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家访策略。根据家长的工作和居住状况,提前与家长商定家访时间。

3.科学设计内容。家访时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家庭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给予学生发展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特别是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勤俭节约、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进行引导,形成家校共育合力。要对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向家长介绍学生取得的成长与进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从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与家长一起商讨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4.落实普遍家访。家访方式应根据实际,尊重家长意愿灵活确定,注重集中家访与日常家访、全面家访与重点家访相结合,加强家校沟通。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家校沟通方式,班主任每年入户家访一次。

5.突出重点家访。在对全体学生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筛选重点家访对象,“一生一案”制定重点家访工作方案。对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学辍学学生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对学校有个性化诉求的家庭等,要列入重点家访对象,每学期至少入户家访1 次。必要时,应邀请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联合家访。

6.客观做好记录。家访记录是学生成长档案的组成部分,反映教师育人的痕迹,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基础。家访人员要及时整理家访记录,通过多种形式对家访效果进行持续追踪,评估家访效果是否明显、改进措施是否落实,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培养方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家访管理、创新家访形式、做好家访记录,努力实现家访高效化、实效化、科学化。

7.保护家庭隐私。家访是对学生和家庭的深入了解,对于学生身心疾病、家庭收入、父母婚恋等相关隐私必须严格进行保护,不得在任何场合随意议论学生家庭隐私。在作为家访案例介绍或典型经验交流时要隐去学生家庭隐私信息。

8.守好廉政底线。家访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延伸,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家访工作人员要带着真心、爱心和耐心走进家庭,让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家访教师要廉洁自律,不得向家长推荐、推销教辅材料或其他收费服务,不得收受或索要财物,不接受家长的吃请,时刻保持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9.落实全员育人责任。各校要认真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以育人导师为主体、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分组,明确家访注意事项、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和家访内容,提高家访质量,覆盖学校所有学生。

四、实施步骤

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一)启动实施阶段(6月16日-7月6日)

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三大活动”方案,召开全校“三大活动”动员会,对“三大活动”全面安排部署;制定全员育人导师制,指导家访培训;开展自查自纠,制定问题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时限等。

(二)整改落实阶段(7月7日-8月31日)

“三大活动”推进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凝聚家校合力;加快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学位资源,确保招生入学工作有序进行,不产生新的大班额,做好家访工作。

(三)集中冲刺阶段(9月1日-10月31日)

以育人导师为主体,以学科老师为补充,分类别进行重点家访,进一步细化措施,家访前充分备课,确保家访对象信息精准。

(四)巩固提升阶段(11月1日-12月31日)

进行查缺补漏、完善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突出问题,形成一系列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性成果。同时,制定下一年度家访方案,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方案,助推家访工作常态化的进一步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担负起对本单位“三大活动”的领导责任。

(二)精准制定方案。结合校情、生情,细化落实措施,明确办学规范,精准制定活动方案,确保每项工作有人负责、每个学生都有老师包保、每个问题都能跟踪到底。

篇2

晋江市作为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在防艾组织管理、宣传干预、监测检测、关怀救助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着进一步蔓延传播的可能,基层防艾工作能力还需提升,农村、企业防艾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为进一步推广第一轮示范工作经验,探索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2009年晋江市选择紫帽镇作为基层防艾示范镇,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强化宣传干预等,推进落实基层防艾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就晋江市通过紫帽防艾示范镇,推动基层防艾工作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示范镇建设主要工作)

1.1 组织实地调查研究

为做好基层防艾工作,政府分管领导前往基层召开卫生工作现场会议,并将紫帽镇列为防艾工作示范镇。防艾办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紫帽镇现场考察当地防艾工作情况,充分了解当地人群分布、企业特点、经济结构、医疗卫生资源和和艾滋病流行状况等,强化与基层政府、医疗机构的沟通协调,明确防艾工作重点难点,充分调动各种可利用资源。紫帽镇人口1.5万人,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工业以陶瓷建材为主,紫帽山是晋江旅游景区之一,高尔夫休闲球场、市学生劳动技能社会实践基地也在紫帽镇,当地政府和部门重视防艾工作。当地艾滋病处于低流行阶段,共发现1例感染者(外来流动人口,2008年已死亡)。经调查分析,确定以农村和外来流动人口为工作重点,通过多种渠道强化防艾宣传干预工作,推动落实基层防控措施。

1.2 提高防艾管理能力

1.2.1 充实调整镇级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完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多部门优势开展防艾工作。在镇卫生院成立两支防艾宣传干预工作队,干预队伍成员在有关科室人员中挑选,明确了干预队伍职责,组织开展规范化培训。

1.2.2 组织对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干预工作技巧培训。

1.2.3 做好日常活动资料收集整理,活动应有相关文字记录、图片资料,按规范对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做到一事一档、规范完整。

1.3 强化基层防艾措施

1.3.1 强化农村防艾宣传。以村卫生所为重点依托,结合日常诊疗工作,通过面对面宣传、分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大对农村防艾宣传力度。镇卫生院深入农村开展防艾知识讲座,在各村卫生所、村委会、老人会、菜市场等场所张贴防艾宣传海报,在村居主要场所共刷写防艾宣传标语,在镇主要路口和紫帽山共设置防艾宣传牌。同时,发动广大老年人组成老年防艾志愿者队伍,通过志愿者向广大群众宣传防艾知识。

1.3.2 加强企业专项宣传。组织深入企业开展防艾知识讲座、卫生防病展版宣传、义诊咨询等活动,对企业外来员工进行防艾宣教。宣教活动过程中注意发动活跃的企业员工,组建同伴教育宣传小组,组织同伴教育宣传员专题培训、重聚会,逐步在企业推广同伴教育宣传工作。同时,选择部分企业免费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依托企业工会组织做好安全套管理工作,加强安全套推广工作。

1.3.3 加强多部门防艾宣传。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所结合日常诊疗活动进行宣传;镇计生办结合计生两查等时机开展各种形式防艾宣传,镇村妇联组织开展妇女预防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活动;工会组织组织开展企业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共青团组织结合三下乡活动,推动“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防艾宣传活动。

1.3.4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组织对镇村医务人员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全员培训,强化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孕产期保健和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及时抽检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检测,做好检测结果保密和信息管理工作。同时,卫生院加强对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环节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

1.3.5 推进基层特色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当地作为旅游景点的优势,在紫帽山脚和山顶设置防艾宣传广告牌、刷写防艾宣传标语,在山腰设置防艾果皮箱,加强广大登山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开展紫帽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防艾知识讲座。同时,发挥当地劳动教育基地作用,依托晋江市劳动技术社会实践基地,加强青年学生防艾宣传教育;镇教委组织学生开展“防艾禁毒遍万家”等活动,对家庭和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1.4 建立支持保障和反馈监督机制

市镇两级每年给予防艾工作所需的资金支持,卫生主管部门和疾控、妇幼机构给予了必要的技术支持。镇卫生院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市防艾办报告工作进展,市防艾办每半年组织一次现场检查,并结合日常工作组织对镇防艾工作进行督导,促进工作持续有序开展。

2 结果

通过实施紫帽镇防艾示范镇工作,基层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有效落实,取得较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防艾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成立了防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宣传干预工作组、老人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等工作队伍,明确基层组织职责分工,卫生、计生、妇联、工会等部门的防艾协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2.2 防艾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通过强化医务人员防艾业务培训、规范档案资料管理、组织现场宣传活动等形式,基层医务工作者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基层人员主动参与防艾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责任心得到加强。

2.3 宣传干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宣传教育活动,村居防艾知识宣传覆盖率达100%,村居张贴宣传海报、刷写标语覆盖率达100%,为孕产妇提供咨询检测率达100%,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覆盖率达100%,进企业宣传覆盖率达86%。在宣传前后,工作组组织对人群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企业员工防艾知识知晓率从宣传前的58%提高到86%,青年妇女从67%到93%,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3 讨论

3.1 强化组织领导是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艾工作,市防艾办制定紫帽镇防治艾滋病工作计划,印发紫帽镇艾滋病防治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责任单位,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2 落实保障措施对推动落实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市防艾办为紫帽镇防艾工作提供部分专项经费支持,紫帽镇政府配套一定工作经费,经费由镇卫生院设立专账管理,专款专用。市防艾办、市疾控中心和市妇幼保健院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对紫帽镇防艾工作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保障措施对基层防艾工作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3 提升基层防艾能力有利于工作持续开展。卫生院建立防艾工作机制,成立了防艾宣传干预工作小组,明确人员职责分工,组织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防艾知识技能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基层防艾工作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对今后工作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基层防艾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基层示范镇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如在基层可能存在的易活动的小理发店的干预工作方面还需加强,对宣传干预的评价体系还需健全,村卫生所室在防艾工作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发挥等。

篇3

本次调研的内容包括中小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教学仪器配备情况、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应用情况,以及各镇区“十二五”期间教育装备建设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各镇区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应用方面的做法,经验及存在问题。调研范围覆盖全市所有公办普通中小学校和绝大多数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不含职业中学、特殊学校和个别民办小学),参与对象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主管负责人员。本次调研通过书面调研和实地调研两种方式进行,对全市285所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全市24个镇区根据调研提纲提交了书面汇报材料,抽选了8个镇区的25所学校(其中小学17所,中学8所)进行了实地调研。

2 教育技术装备基本情况

2.1 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情况

根据2012年度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统计数据,全市共有中小学理科实验室1122间,功能室4921间,实验室和功能室仪器器材设备原价合计3.49亿元。有计算机室555间,配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6701间,计算机总数56 298台,95%以上中小学校实现了光纤“校校通”,教育信息化装备总值5.26亿元。全市中小学有藏书室329间,阅览室421间,电子阅览室203间,图书总数1073万册,电子图书543万册,图书总值1.20亿元。具体情况见表1。

2.2 教育技术装备问卷情况

1)教育技术装备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情况。对全市285所中小学校进行问卷调查,194所认为现有教学仪器能满足或基本满足现阶段教学要求(占68%),206所认为理科实验室能够满足或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占72.28%),199所认为音乐、美术和其他文科专用教室及相应设备能满足或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占69.82%)。237所学校认为信息技术装备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占83.15%),其中中小学课室多媒体平台覆盖率达到82.27%,教师办公电脑普及率达到87.04%。全市281所学校设置有图书馆(室)和阅览室(占98.12%),194所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占68.16%),175所学校认为图书馆(室)、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等能满足或基本满足师生阅读需要(占61.4%)。

2)教学仪器设备采购基本情况。根据问卷调查,全市有214所学校每年有一次或一次以上批量采购教学仪器(占75.09%),234所学校的教学仪器通过镇区统一招标采购或市教育装备部门统一采购完成(占82.1%),教学仪器采购经费主要来源为市专项经费(占28.68%)、镇区专项经费(占44.23%)、学校自筹费费(占23.27%)和其它(占3.82%)。264所学校表示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了解和基本了解(占92.63%),171所学校对教学仪器的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信息了解或部分了解(占60%),98.25%的学校近年采购教学仪器过程中没有或极少发现有“三无”产品(无生产厂家标识、无使用说明书、无产品合格证)。

3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与应用情况

3.1 管理人员统计情况

据统计,目前中山市中小学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人员共有2322人,其中小学1541人,中学781人,实验教师1704人,图书管理人员618人。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师和图书管理人数、职称分布及专职情况详见表2和表3。

3.2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全市中小学校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功能室和图书馆(室)管理制度健全的学校252所(占88.42%)、部分有的学校33所(占11.58%)。97所学校设有实验(含小学科学)科组和信息(含电教)科组学校(占34%),94所学校只有信息(电教)科组或实验(小学科学)科组(占33%),94所学校没有设置专门的信息科组和实验科组(占33%)。30所学校实验、图书、电教、信息等岗位全部配有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占10.5%),167所学校只部分岗位配有专职人员(占58.6%),88所学校以上岗位全部为兼职人员(占30.9%)。针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检查与评价的合适周期,177所学校认为应一年一次(占62.11%),94所学校认为应一年多次(占32.98%),10所学校认为应多年一次,4所学校认为没有必要。

3.3 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问卷针对影响学校实验开出率、信息技术课程开设,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学校图书流通率等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影响学校实验开出率的原因中,认为教学仪器配备不足有129所学校、课时紧张的有31所学校、教师原因有18所学校;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原因中,认为电脑室条件差的有62所、课时紧张的有19所、专业教师缺乏的有69所;影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原因中,认为软件资源不足的100所、教室多媒体平台不足或故障的55所、教师应用能力或意愿不足的38所;影响学校图书流通率的主要原因中,认为图书质量不高的76所、学生没时间阅读的45所、缺乏阅读氛围和活动引导的78所。针对我市中小学实验操作考核,有221所学校认为实效性很好或较好,50所学校认为效果一般,4所学校认为较差。

4 存在问题

4.1 教育技术装备仍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

新颁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中仪器种类大幅增加,如初中教学仪器种类由796种增加到1186种,增幅为49%,小学教学仪器种类由206种增加到287种,增幅为38%。对照新标准,我市相当部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配备仍需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室)、音乐、美术和其他文科专用教室等缺乏统一规划与指导,建设长期滞后。信息技术装备更新换代快,部分学校早期装配的电脑室故障多、性能低、维护成本高,已基本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

4.2 全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发展仍不够均衡

部分农村学校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或计划撤并而又未及时撤并,场室条件简陋,办学水平落后。部分低收费民办学校,不仅教育装备条件落后,实验教室、功能教室经常被挤占。镇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水平的差异也是造成教育装备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例如,东区和民众两镇区的小学实验室和功能教室仪器设备原价生均值分别为1247和527元,相差超过一倍,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分别为5.6:1和8.8:1,也相差悬殊。

4.3 教育技术装备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

教育装备投入多以教育“创强”或等级学校创建时一次性投入为主,学校常规装备经费没有保障,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损耗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更新和维护,甚至有的学校几年都不添置教学仪器设备。虽然广东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广东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施细则》(粤财教[2007]54号)中明确要求“农村中小学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但由于没有建立与之配套的贯彻落实措施,无法确保学校在教育装备建设方面的经费投入比例。

4.4 教育技术装备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视不够,信息技术和实验课程不能得到全面有效落实。部分学校装备管理负责人员外行,不懂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造成设备的闲置。一些学校图书室藏书陈旧,质量不高,学生不愿借阅图书,导致实验室和图书室的使用效率不高。在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资产共享程度不高,资产重复购置、闲置现象严重,对教育装备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

4.5 教育技术装备管理队伍不稳定

部分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的教师兼职多、专职少,人员不稳定。部分学校把不胜任教学的教师安排到装备管理岗位,甚至聘请无学历、无资质的人员,造成了管理人员业务不熟、责任心不强、素质偏低和兼而不管的局面。此外,从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教师评职称难、评先进难、隐性工作量大、地位偏低等状况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挫伤了教育技术装备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制约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发展。

5 发展对策

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水平和使用效益,为全面这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条件保障是我们工作的目标。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5.1 建立健全教育技术装备专项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应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并不断拓展来源渠道。要积极争取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规划,争取各级领导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支持,争取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与各项教育发展工程结合起来,争取稳定长效的财政专项经费投入机制。

5.2 大力加强教育装备标准化和现代化建设

在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功能室、图书馆的标准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标准化配备的基础上,要积极推动中小学数字实验室建设和传统实验室的数字化升级,要鼓励和支持学校加强实施特色课程的装备建设,加强中小学科技探究、劳动教育等实践活动场室的建设。要特别加大对薄弱学校教育装备建设的扶持力度,缩小学校之间装备条件差距,实现全市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条件的均衡发展。

5.3 加强人员配备和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将教育技术装备教师队伍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按课程开设的要求配齐配足各科的实验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和图书管理员,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技术装备队伍。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队伍的整体素质。出台激励性与约束性相结合的政策,保障队伍稳定,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促进各学科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技能,积极鼓励各学科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5.4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提高工作效能

建立健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市、镇、学校的层级管理体系,完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制度建设,规范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物品管理、使用管理和账册管理。推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平台建设,对全市中小学校仪器设备、教学设施、图书资料等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动态管理,实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的信息化。建立教育装备与教育信息化的使用效益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教育装备工作的督导与检查,运用评估手段改善和加强中小学教育装备工作。

篇4

中图分类号:G45 .2 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一线职业岗位,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有两个重要特性:其一是高等性,它指的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知识中包含相当的高深科学理论;其二是职业性,是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职业中的实际技术问题。正因为高职教育的这两个特性,所以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能理解平时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转化为工作现场的实际操作。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既懂理论又善实践具备“双师型”素质,在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它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

(一)“双师”等于“双证”。

许多高职院校把“双师”等同于“双证”,认为“双师”就是教师与技师或工程师的简单叠加,只要具有“双证”( 教师资格证和职业资格证) 的教师就是“双师型”教师。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有职业资格证并不一定意味着在此职业具有实操经验,更不能判断这类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可以供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在目前我国各类职业资格证越来越商业化的环境下,通过简单的速成培训就能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拿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价值要打一个大的问号。

(二)来源渠道单一。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都来自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可能在校期间就考取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但他们大部分没有在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不可避免的脱离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实际情况。

(三)双师教师与实践脱节。

由于高职院校的扩招,高职院校教师的授课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专门的社会实践培训或到企业里顶岗实训;另外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特殊性,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定岗实习,使得他们很难了解企业实际,教师脱节实践的时间一长,双师素质就会出现退化。

(四)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中,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和企业横向课题研究的教师不多,特别是能够为当地企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师更少,高职院校教师在科技开发、工程技术、实验技术等方面的成果也不多,科研课题较少,教师队伍整体的科研水平不高。

二、国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

(一)美国“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证书制”。

美国对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其“双师”素质特征十分明显。在美国有明文规定,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并有相关领域1 年至2 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才能颁发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一般要求为,教师应当胜任他们的教学工作,一般应在他们所教范围取得学士学位,并对所教技术课程有1 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教师要有工业、商业、销售方面的最新经验,或者有所讲授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践经验。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双师型”的特征。

(二)德国“终身职业师”。

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他们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掌握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知识。对于理论教师而言,获得准入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在与所学专业相同行业的企业至少实习一年,以了解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机构、生产经营方式和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在经过4 年严格的理论学习并通过一次国家考试后,还要在各州所设的教育研究班和职业学校进行为期2年的教学实习。

(三)英国“三段融合”。

英国职业院校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职前教育、入职辅导和职后培训三个阶段的培养,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贯彻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设有专门培养高职后备师资力量的技术师范学院,获得高职院校的准入资格不仅需要具备大学的教育证,还必须同时具备教师技能证和专业技能等级证。

(四)日本“职业训练指导员”。

在日本,“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他们主要是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职业院校和技术学校的教师应具有国力工业大学或者是综合大学工业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且具备硕士学位才能获得任职资格。他们还设立有职业能力开发大学,负责日常培训工作和职业技能训练,其开设有长期课程和短期课程,时间分别为4年和6个月。职业能力开发大学的毕业生,获得国家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后同样可以到职业院校任教。

三、国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严格准入资格。

通过国外关于“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的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把关特别严格,要想成为职业教育教师,就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考核,其关键就是要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有实际工作经验。这与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主要来自普通大学毕业生,只需要考取相关证书是有很大区别,因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的招聘需要从严要求,从源头上保证高职师资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的主体仍然是高等学校,企业很少参与,这种缺少企业参与的培训其模式基本上沿用普通教师的培训模式,表现出严重的学科化倾向,这极大地背离了对职教教师应强化应用的本质要求,不利于“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通过不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拓展培训网络( 如校内培训、校企合作培训、高校深造、师资培养基地培训等),加强教师的岗前岗后培训,鼓励教师下厂顶岗实习。既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其教育水平和执教能力。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师队伍构成上既要有具备高等教育理论教学经验的教师,又要有具备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绝大多数来自高校毕业生,而要想从企业引进具有实践教学能力的人才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国高职院校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还比较低。但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聘用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聘用兼职教师既可以节约教育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又可以提高教育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信息;另一方面,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校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化。另外,聘用兼职教师还可以迅速根据社会情况及市场要求及时调整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以保证职业教育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四)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借鉴国外高职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项保障措施:首先,高职院校要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验制订出具体的培训计划,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通过学校与产业部门联合办学渠道,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到生产第一线参加实践,以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技巧;再次,充分运用补贴、晋升职称、合理调配等手段,努力为“双师型”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发展的氛围。学校还可以采取高职低聘等,逐步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参与者观念更新,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社会、企业、学校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积极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空间和机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全员育人,就是要求每一个教职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生的健康、全面成长优质服务。全程育人,就是在学生进校的全过程,每一时段,学校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工都要全时段全天侯的给予关心、指导,使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心理各个方面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

    要真正落实“三全育人”的德育思想,就必须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并加以贯彻实施。首先要科学地制定德育工作规划,构建学校丢弃工作的组织体制、内容体系、活动载体、校园文化、绿色通道、保障措施等,从学校规章制度的高度给德育工作以领先地位作用。其次对教职员工的岗位德育要求以明确规定,并纳入工作的考核,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尊敬的教职工。再次,推行全体教职工校园安全文明总值班制度。在值班中加强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要建立分段的严格考评制度,激励先进,奖勤罚懒。使“三全育人”真正落到实处。

    二、以活动为载体,全方位育人

    “育人为本”是我校德育工作最为核心的理念,开展德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形式紧紧抓住学校德育工作的六个方面,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思想道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建设优良集体、开展校园活动、建设教育网络、营造育人环境。四项工程:是职业教育工程、日常管理工程、校园文化工程、社会实践工程。以活动为载体,加以实践,并能通过活动激活受教育的主体学生。

    日常管理工程主要是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学校管理工作主要是体现在全员、全程、分层管理。具体采取以下一些活动:建立严格的值周值日制度,开展值周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参加学生管理的积极性。开展行为规范与法制讲座活动,青年党团校,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培训,积极开展创优秀班级、优秀寝室、做文明学生的“三创一做”的活动,坚持每周一总结、评比活动,实行百分制奖励,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考核制度。

    德育工作的核心是育人,学校确立了以道德为基础,职业理想、职业指导为核心,学科教学渗透为主渠道,心理健康为辅佐,文化体育教育为陶冶,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科学规范管理为保证,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科技职业特色的新格局。

    三、抓好赏识教育与中职学生心素质的培养

    目前,中职生存在各各心理问题,一是对职业教育认可度低,有一定的排斥、逆反心理;二是自信心不足,不能正确面对挫折;三是缺乏自律意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四是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和学习动力。中职生心理素质问题必须从各方面入手,寻求途径,而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它的引入和实践将有助于培养中职生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为此,我校丢弃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讨。

    一是强化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正确的职业观。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动脑,又动手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群体。中职教育就是通过强化人生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角色,尽快使自己认清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从而激发出其内在的热爱专业的动力,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职业观念,给予学生足够的希望和赏识,让其充分发挥自己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二是加强心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大多数中职生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失败的阴影。这种失败的情结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影响了其内在的自尊与自信。赏识教育要尊重个性化的发展,因人而教,通过发现差异性和闪光点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你行,我也行”让学生在老师的赏识中学会自我进步,自我赏识,增强自信力。

篇6

未来五至十年,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大力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民勤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县委、县政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施“2311计划,对加快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战略,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根本在教育。加快教育发展,为民勤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全县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省、市教育工作会议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指明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工作方针和战略任务,明确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充分认识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全县教育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加快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末,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全县总体办学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学前三年教育基本普及,开展学前四年教育试点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农村初中全部撤并到城区,城区“大班额”现象、农村小学布点分散的问题有效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全面完成。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年,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基本形成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把民勤县城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城”把民勤县创建成具有广泛影响的全国教育名县。

二)主要任务。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立足县情,着眼未来,以“教育城”建设为契机,以深化教育改革为动力,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全县教育的质量、效益和影响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年前,城区西关新建一所标准化半托幼儿园,各乡镇要利用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完成“校改园”工程,设立乡镇中心幼儿园。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以上。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逐步为城乡幼儿园配备公办教师,扩大农村优质学前教育覆盖面。完善农村寄宿制幼儿园服务管理制度,推广校车接送幼儿的成功经验。加强安全监管,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

2.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和优质教育需求,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年前,城区西关新建1所寄宿制独立初中,逐步撤并农村初中,实现农村初中学生进城读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优质教育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搭建学校之间名优教师、优秀校长互动、共享、交流平台,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全县义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消除大班额。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大力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年,职普招生比接近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6%年,完成普通高中标准化建设,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推动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培植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专业。统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发展,努力扩大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比例大体相当的目标。积极争取国家、省上财政专项资金,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设满足教学实践需要的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基本建立起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实验实训基地网络,培养大批优秀技能型人才。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推进校企、校校合作办学,提升办学实力和水平,力争使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进入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行列。

5.关心支持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补充、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特教津贴,对特教教师在技术职务评审、评先选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年,建成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形成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对残疾儿童实施学前康复教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年,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残疾儿童入园率达到85%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6.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积极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大力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健全成人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重视职工培训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突出创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鼓励个人以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7.支持发展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的法律地位,切实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工作,依法保障民办学校办学自。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教育,支持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学校。

8.不断提升师资水平。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年,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年,全县城乡基础教育教师资源基本实现均衡配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形成一支符合教育现代化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9.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德育工作制度,改进德育工作方式。突出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环境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进一步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和健康体检制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重视音体美、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设。重视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生态县情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0.实施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针对教育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好一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实施“教育城”建设工程,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逐步建成数字化校园,逐步扩大网络教育资源服务覆盖率。实施以“三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把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贯穿教育教学始终,推进常态化、增强实效性。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程,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实施学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促进学科教学均衡发展。

三、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从改革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入手,着眼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解决制约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民勤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开创我县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一)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和多样化人才观,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学思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增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鼓励学生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育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鼓励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发展进行多元性和综合性评价,完善中小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列为学生评优树先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学生发展性评价、学习过程性评价和主体多元化评价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领导,细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政策和保障条件,组织广大教师广泛参与“义务教育学科教学质量基本标准和评价办法”课题研究。

二)深化考试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招生制度的要求。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不得将任何形式的考试和测查结果作为适龄儿童进入小学和初中的依据。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完善初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文化课成绩、体育课程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等级、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主要依据。进一步完善招生录取制度,实行省、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薄弱初中等办法,带动薄弱初中发展,保证招生录取工作公开透明、公平公正。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

三)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办学活力、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健全民办学校办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民办学校年检制度,强化对民办学校的督导评估,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形成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统筹规划、政策引导、行业准入、资金拨付、信息服务等方面作用,对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质量、结构进行宏观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教育决策机制,建立教育决策公示、听证制度,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重视教育科学研究,为教育决策和改革发展服务。结合布局调整,研究改革农村教育管理模式,逐步撤销乡镇教学辅导站。加大安全教育和管理力度,及时消除各类隐患,确保校园安全,确保校车交通安全。健全教育教学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结合、监督与指导结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保障措施

一)确保教育投入稳步增长。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育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确保实现“三个增长”年,实现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以上。进一步明确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同时按2%征收地方教育费附加,统筹用于教育事业。统筹部分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教育。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前教育建立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普通高中教育按隶属关系,实行经费以县财政投入为主,受教育者缴费和其他渠道筹措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共同投入的机制。依法征收的城市教育费附加,每年安排不低于30%比例用于发展职业教育。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事业。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健全完善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管理。

充分发挥“县长教育基金”筹资平台作用,多渠道募集资金,确保每年资助贫困师生1800名以上,形成完善持久、效益明显的奖励救助体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目标,以职称评定、评优树先为抓手,以多元评价、过程评价为杠杆,建立师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师德风尚。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做好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名师培养培训工程、名校长培养培训工程、优秀班主任培养培训工程、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规范用人行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探索由地方财政保障的定编定岗不定人的用人模式。按照国家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配备与编制标准,足额配齐教师及教辅人员,适当配备小学低年级寄宿学生生活指导教师,满足服务管理工作需要。完善并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建立健全教师正常的补充机制和流动机制,积极引进优秀免费师范生到县任教,重视补充农村中小学音乐、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按计划招聘特殊教育教师。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职务(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落实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突出贡献”奖和“师德师风标兵”奖评选及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努力做到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用政策留人。

三)推进依法治教。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等行为,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完善教育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对学生实施的奖励与处分要符合公平、公正原则。

四)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校校通”班班通”为重要内容,加强全县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主动学习。加快学校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

五)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教科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提高教科研人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和评价制度。加强教育科研力量,完善学科研究制度,有组织、有秩序地开展学科研究。加大经费投入,配备相关器材设备,为教育科研工作提供物质基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育研究与教学指导团队。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教研氛围,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