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前景

环境保护前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环境保护前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K826.1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21世纪科学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单目标的决策手段,使人类尝到了只追求效益而不顾资源、环境的掠夺式生产的苦果,人类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环境危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一、生物技术的特点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目前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中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少部分利用植物作为环境污染控制的生物。生物技术已是环境保护巾应用最广的、最为重要的单项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污染环境的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生物监测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PCR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基因差异显示技术、生物传感器、基因探针、生物芯片等现代生物技术对环境进行监测与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分析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是90年代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外已经开发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农药以及多氯联苯、二恶英、抗菌素等污染物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其中用于现场快速分析的酶免疫试剂盒已商品化。此技术具有快速灵敏,费用低,特异性强和适于现场大量样品分析等优点。我国在环境污染的生物监测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一是广泛开展了生物监测方法的研究;二是各种生物综合监测指标的研究;三是利用生物监测手段和评价环境质量。

三、生物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现代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使废水得以净化。属于生物法处理工艺的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被广泛采用的传统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它是在人工条件下,将空气连续鼓人溶解了大量有机污染物的污水中,对污水中的各种微生物进行连续混合和培养,形成悬浮状态的活性污泥,在活性污泥上生活着大量的好氧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能以溶解性有机物为食料获得能量,并不断增长,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分解去除,最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回流到生物反应池,多余的污泥将被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2、生物膜法生物膜法

又称固定膜法,是一系列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统称,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生长成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污水与之接触后,其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进而被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目前,生物膜法是一项在废水处理工程上被广泛运用的技术,采用这种方法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流化床等。

3、自然生物处理法

利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称为自然生物处理法。其特点是工艺简单,建设与运行费用低,但净化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主要处理技术是稳定塘和土地处理法。稳定塘是利用塘中天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稳定塘中的氧由塘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塘面与大气接触的溶氧提供,在稳定塘内废水停留时间长,对废水的净化过程与自然水体净化过程基本一致。

4、厌氧生物处埋法

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技术。用于厌氧生物处理的构筑物有消化池、厌氧滤池、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厌氧转盘、挡板式厌氧反应器和复合厌氧反应器等。

四、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土壤污染也是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其最主要表现形式是土壤板结沙化、重金属污染,导致土壤无法利用,威胁农业生产。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等生物作用,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固定,由于重金属元素的化学形态发生了改变,其移动性也相应降低,通过有针对性的生物对其吸收、代谢,可以削减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达到净化土壤和降低毒性的目的。其中应用最广的属低温微生物修复技术。重金属的低温微生物修复是利用低温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此外,污染土壤经过生物修复过程后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激发微生物的活性,由此可以改善土壤的生态结构,这将有助于土壤的固定,遏制风蚀、水蚀等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等同。

五、环境生物技术在预防污染上的应用

利用分子遗传技术筛选特定菌种将产品生产过程的废弃物直接转化为能源或副产品,如微生物化肥;利用DNA重组及蛋白质工程技术快速生成特定的酶,应用于生产环节,减少化学无机品用量,从而达到清洁生产的目的。

利用分子微生物族群、基因技术、DNA修复改变某些物质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可降解性或加速自然降解的速度。例如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可降解塑料薄膜等生物产品将会大量应用到生产实际当中,逐步取代对环境存在污染或者污染威胁的环境物质的使用( 如化学制成品的农药、化肥等)。

六、展 望

1、新工艺新方法将不断涌现

随着废水处理量的巨增和水质的复杂化,迫使人们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和新方法、构建高效反应器、优化运行条件。例如:刘建荣等在研究印染废水的治理时,为了提高生物处理效率采用三种新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厌氧流化床中投加高效脱色菌,采用聚集一交胶固定法,将脱色菌固定于活性污泥上;在反应器内投加磁粉形成稳恒弱磁场,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来提高生化反应速率。

2、与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

近年来,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IT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物治理技术的进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不仅使处理工艺控制自动化,而且在生物技术上也广泛开展数学模拟研究。

3、极端微生物和超级工程菌的研究应用将成为热点

极端微生物是指那些可在一般生物不能生存的条件下(如高酸、高碱、高温、低温、高压、高盐等)生存的生物,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机制,在环境保护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不仅能对现有的微生物进行改造,而且还创造出具有新的特殊功能的微生物。

3、从治理污染到预防污染

早期的工农业一味追求发展,忽视了其对环境的副作用,直到环境被破坏得相当严重才开始被动治理。现在,世界各国已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物技术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将由单纯治理发展到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最终实现清洁生产。

七、结束语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将会推动环境保护理论及技术的日臻完善,为人类治理和保护环境提供更多可行、可用、有效的方法。

篇2

引言:生物技术又被称作是生物工程,首要是以生命科学为根底,使用生物有机体或许组成有些以及工程技术原理,研讨和开发新商品是新技术的一种具有综合性的科学技术系统。随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家环保意识的增强,近几年在环境保护作业中,生物技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使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这篇文章就生物技术进行了简略介绍,并就其在环境保护作业中的使用进行了简略总述,期望对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进一步使用起到必定的推进效果。

1.中国生态环境现状

当时,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农业也较快的发展起来,可是发展进程中构成的“三废”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中国的生态环境,并且构成了水、大气、土壤等资本的损坏。据不完全统计,当时中国六百多个城市中有一半城市都呈现出缺水的现状,近来几年来土地丢失量能够到达50亿吨,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另外,森林覆盖面积也越来越小,牧场逐步退化,每年有高达两千五百万亩绿地不见,对大家的日子环境和身体健康构成严重的伤害,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环境的管理力度,进步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使用高新技术进行环境保护作业,操控生态平衡已经变成环保作业者面临的难题和作业重点。

2.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使用

2.1生物技术在水处理中的使用

生物技术在改进水体质量,管理水源污染方面有很重要的效果。首要,在水体质量改进方面,生物技术使用最为广泛。污水中含有很多的有毒物质,成分十分复杂,其间包含重金属、有机磷、酚类、氰化物、有机酸、醛及蛋白质等等。使用微生物本身的推陈出新等生命活动,能够将水体中的有些有毒有害物质极好的去掉,然后使得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使水体得到净化。固定化酶技术即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首要是经过化学键合法使水溶性酶和固态不溶性载体相结合,然后将酶变成不溶于水但仍保存催化活性的衍生物,然后有效的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处理。除此之外,生物膜处理法、活性污泥法、稳定塘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程以及土地处理系统法等都是多见的水污染操控与管理的生物技术。

2.2生物技术在废气净化方而的使用

生物技术使用于水环境管理已经有了很长的前史,可是在废气管理方面前史还很短,研讨也十分有限。上个世纪80时代晚期,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气净化处理领域的使用变成很多专家研讨的抢手。对比当时成熟的废气生物处理技术有生物洗刷、生物吸附以及生物过滤法等等,与传统的废气处理技术比较,突显出很多的优势,比如高效率、低成本、高安全性等等。当前,废气生物处理技术首要能够分为吸附法和过滤法两大类,吸收法首要在一些含有胺、酚和乙醛等污染物的气体的净化中广泛使用,去掉率能够高于百分之九以上,而生物过滤常被用作除臭技术,用于臭味废气的降解。德国使用生物膜过滤处理含硫臭气时,硫化氢去掉率能够到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2.3生物技术在固废处理中的使用

固废首要指城市中的废物、污泥、工农业生产废物等。使用生物技术,能够将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资本化、减量化的处理,然后使其变成用于农业生产废料或者是有效商品,然后真正的完成变废为宝。通常废物堆肥技术能够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两大类,其间当前研讨最为抢手的是高温好氧堆肥技术。经过高温好氧堆肥技术得到腐熟肥料具有改进土壤、增强肥效等长处,达到保护环境目标的有效办法。

2.4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管理中的使用

在对土壤污染管理进程中,生物技术首要使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进程,即是使用微生物的效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净化和削减,然后下降其毒性。土壤中的重金属会转变其化学形状,然后使重金属固定,经过生物吸附,还能够将重金属的量削减乃至消除。去掉重金属以后的土壤,能够进步有机质的含量,改进生态构造,然后有利于土壤固定,非常好的防止水土的丢失。

2.5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的生物净化是使用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进程对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进行搬运和转化,然后使污水得到净化的处理办法。当前,污水生物净化技术发展较快,好氧法、厌氧生物法以及生物发酵法己趋于成熟,这篇文章只简略介绍几种办法:

第一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是70时代末由固定化酶技术发展起来的,它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将游离的微生物固定在限定的空间区域使其保持活性并可重复使用的一项生物技术。其能够被用来处理通常高浓度有机废水、印染废水、含氮废水、难降解有机废水及其他废水等,一些具有特异性的优势菌种不断得到改造或发明,将这些高效专性菌如脱色菌、脱氮、脱磷菌假单胞菌等进行固定化后,菌体密度进步,大大增强了处理效率,尤其是对难降解有毒物质有显着优势。

第二是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生物强化处理技术是为了提高废水处理的效果,而向废水中投加从自然界中挑选的优势菌种发生的高效菌种,以去掉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首要效果方式有:直接投加特效降解微生物,废水中的微生物能够附着在载体上构成高效生物膜或以游离的状况存在;引进生物强化制剂,主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有机物的去除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固体物质的产生会减少、硝化作用得以增强,从而提高污水脱氮脱磷效果;固化生物强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把特定的微生物关闭在高分子网络载体内,使菌体掉落少、活性高,然后进步优势微生物浓度,增加了其在生物处理器中的存留时间。

2.6白色污染的消除

“白色污染”是指被扔掉在环境中的废塑料包装物及废农膜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构成的损坏。据资料显示,当前中国土壤、沟河中塑料废物有百万吨左右,约45000km2面积的废农膜残存在土壤中,若再不采取相应办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生态和环境,研讨和开发生物可降解塑料己迫在眉睫。而使用现代生物技术消除白色污染的路径有:

第一是使用生物工程技术能够广泛地挑选能够降解塑料和农膜的优势微生物、构建高效降解菌。

第二是使用生物工程技术能够别离克隆降解基因并将该基因导入某一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使两者一起表现各自的效果,将塑料和农膜敏捷降解。

结束语:总之,环境保护事业离不开生物技术的使用,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行代替的重要效果。在将来,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进程中必需要考虑到发展的因素,必须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有效的一致起来,构成与经济密切配合的环境保护系统,然后完成生物技术真实的价值,保证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大家发明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在一定程度上不断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一致作出应有的奉献。

参考文献:

[1]唐琼,李正山,尹华强.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及前景[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10:28-35.

篇3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human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but nowaday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a serious impact on people's living space, therefor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nvironmental damag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crisis in order to reasonabl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stablish a set of effective measures. Through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environment can be more effectively utilized,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film; activated sludge; oxidation; significance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环境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及其重大,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而当今社会环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因此环境保护工程应运而生。这一工程的出现有效地解决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环境危机就要合理地进行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使环境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为人类造福。

环境保护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是专为环境保护做的工程。由于近年来的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废水的排放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也就是说此环境保护工程就是需要一定的组织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解决环境问题的一种工程。目前环保工程主要包括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防治以及水污染防治。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来可以分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下面着重介绍一下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防治的措施

城市的污水包括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一般经过市政管网进入到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的净化。污水处理厂粗粒污水的办法主要是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氧化法。

2.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是一种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将污水中的溶解性的和胶状物的有机污染物去除。生物膜是利用某些附着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膜进行一种有机污水处理的一种技术。但是这种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较高,加之单位处理效率较低,一般适用于中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小,便于工作人员的管理,在污水处理厂中占据有利地位。

2.2活性污泥法

同样的,活性污泥法也在目前的污水处理过程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一种最广泛的生物处理流程,有较高的处理能力。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废水的设备主要包括曝气池、沉淀池等,还包括污泥回流和剩余的污泥排放两大系统。剩余的污泥与污水一起进入曝气池中形成污泥污水的混合液,再将曝气池与空气接触,使空气中的氧与混合液中的物质发生好氧代谢反应,使有机污染物沉淀下来,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就会和水分离开来,最后流出来的水就是经过处理的干净水。活性污泥处理法较生物膜法,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在污泥沉淀的过程中,剩余量多,又由于目前城市的污水中磷逐渐增加,如果采用活性污泥法,就需要对个厌氧好氧池的串联,大大增加了建设资金的投入,大量的污水处理系统的投资也逐渐超出了污水处理厂本身的投资,因此要寻求低能耗、高效率、低成本的污水处理系统。

2.3氧化法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氧化法是目前最具潜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前采用的化学氧化法虽然操作方法简单,但是其运行成本较高,处理的效果也不尽理想,因此有发明了一种新的处理技术,光催化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光的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原理是利用光激发氧化将O2、H2O2等氧化剂与光辐射相结合。所用光主要为紫外光,包括uv-H2O2、uv-O2等工艺,可以用于处理污水中CHCl3、CCl4、多氯联苯等难降解物质。另外,在有紫外光的Feton体系中,紫外光与铁离子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使H2O2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的速率大大加快,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去除。这种方法成本低,效率高,逐渐被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大大地节约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因此,在水的深度处理及对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的处理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成为国内外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有专家预测,氧化法将成为21世纪废水处理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2.4加强环境管理,优化环境配置

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环境调蓄和配置工程建设,提高对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按计划建成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加强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十一五”末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并开工建设一些区域性调水和蓄水工程。强化环境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2.5加强农村环境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好务

服务“三农”始终是水利工作必须着力加强的重点。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保障农民饮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为目标,完善灌区的灌溉和排涝体系,推进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灌区生产能力;发展以灌溉草饲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加快发展农村水电;做好水利血防工作,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发生;大力开展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

2.6加强宣传,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中的组成要素,无论是空气、水还是各种生物,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人类自身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目前环境问题的严峻性,保护环境、爱护环境迫在眉睫,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农村,要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扔生活污水,为了保护环境,请减少使用塑料袋,不乱扔垃圾,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尽快建立成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三、 环境保护工程的意义

环境对与人类的生存有很重要的意义,树木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施工现场的周围种植一定的树木,还可以起到减少噪音的作用。黄精汇总的另一大要素是谁,更是发挥着它举足轻重的作用,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没有谁,人类就会干枯,无法生存,由于现在水污染要求特别严重,水资源的管理已经引起高度的重视,对水资源的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保护环境不收污染,全球上大型的污染全球变暖的现象也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也会有效地减少酸雨的产生,控制有毒气体的排放。对于大型的重工业生产活动应该进行一定的控制,使空气的污染达到最低。总之环境的保护亟待解决,要建立权威高效、运转协调的管理体制,才能有效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才能提高水利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进环境又好又快的发展。

结语:综上,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了污水处理的集中措施,希望给同行以借鉴。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的资源,水与我们人类是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我们永远离不开水,环境,可谓是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每一位人员都应该提高警惕,为家园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左其亭、王树谦、刘廷玺《环境利用与管理》;

[2]储金宇,等·臭氧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篇4

一、前言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与农村也是自然和人之间的纽带,只有保护好农业资源,改善了农村的环境,才能够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党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更体现出了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就为香格里拉县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实现“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战略措施。

二、香格里拉县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香格里拉县虽然在大力整顿,但是环境尤其是农村环境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问题。要对这些问题做出具体措施,也只有从环境保护现状入手。

1.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较差

对于香格里拉县来说,垃圾的处理比较差,除了县城中设置了一些简易的污水处理厂与垃圾处理设施以外,其农村中根本就没有这些配套设施。绝大部分的农村垃圾堆放比较随意,生活污水也是没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水中,这成为了影响农村环境主要的原因。

2.农业生产污染日渐提升

据统计,香格里拉县每年的化肥使用量超过了6万吨,农药方面的使用量也超过了0.14万吨。据乡镇一农业推广主任说,过去的水稻仅仅防止2~3次,但是现在却要提高到4~5次,甚至有一些还达到7-8次,这样产出的粮食连农民自己都不敢食用。

3.破坏生态环境严重

由于农村的经济相对落后,加之严禁砍伐树木。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挖沙、石以及取土卖钱现象严重,尤其是在红星村附近最为严重,严重的破坏了农村面山的生态环境。

而且没有投入生态恢复资金,导致生态环境中的植被破坏严重。这样不但影响到香格里拉县生态旅游形象,同时也给偷挖乱挖之人有了可趁之机。尤为严重的还是红星村与一二村等。

4.工业排放污染严重

香格里拉县的工业排放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虽然略有好转,但是企业中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排放还是严重,尤其是三废的治理上比较落后。这些有害的排放从各种渠道流入到了农村中,严重影响并威胁着农村环境。这些都严重污染着农村的环境,令人担忧。

5.农村的水体污染前景不容乐观

农村中的水体是人们生存的第一要素,但是随着香格里拉县的发展,这方面也不容乐观了。污染农村的水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城镇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相比滞后与陈旧。经过统计,全县的污水处理率仅仅为32.5%,加之一些工业企业乱排乱放,经过城镇的河流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且出现着不断恶化的趋势,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农业的生产以及农村的环境都具有严重的影响。

其二,全县的大部分农村并没用设置化粪池,人畜的排放物都是直接进入地表成为了农田的肥料,且生活污水也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流入地表与附近的河流、水沟和农田。

其三,农村的用水并没用经过检测,很多饮用水中的水质根本不达标。

三、香格里拉县农村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从香格里拉县农村环境现状可以看出来,存在的诸多问题急需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才能够及时的防范进一步恶化。

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事实上,现在很多农民对于环保的意义根本没用认识清楚,也没用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为人类谋幸福。所以经过宣传教育,来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1.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确保农村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现在香格里拉县的农村中,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环境污染是日渐增强。最终的结果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不断的恶化,人们的健康更是受损。这样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经济持续发展。

1.2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首要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就是做好农村环境保护,构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关系着人们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关系着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1.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主要指标看是改善生态与环境。由此可以见,加强农村的环境保护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2.加强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让广大民众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是实施具体措施的一方面,同时需要拿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才行。

2.1严肃整顿破坏植被行为

对于农村中砂石厂与砖瓦厂要按照法律严肃整顿,该关闭的要关闭,该整改的就停业整改。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一中山附近的挖沙场、拉姆山等地方的非法挖沙场所要强制关闭。同时要统一规划处挖沙采石的地段,严格控制乱挖乱采的现象。

针对群众乱挖乱采的区域,比如贡比、纳帕海等地方,执法部门要克服重重困难,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将其关停。

2.2投入资金,加强恢复治理

这些年以来,香格里拉县大力投资到恢复环境中去,将那些破坏的地段进行恢复。2002年,香格里拉县投入8.9万元资金治理飞机场南尽台村民破坏的草场,总共治理了200多亩。2004年,香格里拉县投资了50万元,将夏那砂石场和松赞林寺石场进行关闭,并对破坏的生态植被进行恢复。

2.3加强农村水体和生活污染防治

要在农村中划定饮用水资源保护区,严禁有害有毒的物质进入,严禁污染物进入到饮用水中。还必须要制定出饮用水的水源保护措施,确保人们的饮用水安全。

对于农村的生活垃圾,要做到定点存放和统一收集,并要定时进行清运、建议的填埋处理等。对于垃圾中能够回收利用的要利用。同时,对于生活用水要因地制宜,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2.4加强土壤污染的防止

要在农村进行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积极的推广土配方的施肥办法,实施秸秆还田以及农家肥等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畜禽,切实解决因为养殖带来的水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环保问题被世界所关注着,香格里拉县作为旅游县更是要首当其冲做好表率工作。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环保中的一个关键点,香格里拉县必须要从现状入手,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策略,切实有效的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殷广平.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河北环境保护,2008(9).

篇5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是以人为本,贯彻和落实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污染控制,从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积极成果。

循环经济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解决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所存在的物质、能量不平衡的流动关系问题,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而没有真正的废弃物,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而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二、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一)和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和田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 南部临昆仑山与自治区交界, 北部临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阿克苏相连, 东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接, 西部与喀什地区毗邻。和田地区国土总面积24.7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15%,占全国总面积的2.6%。其中山地1110.2万hm2占33.3%,山地面积中,除草场219.4万hm2,冰川70.5万hm2和少量耕地、林地外,42%为难以利用的裸岩石砾地。平原面积为1338.5万hm2,占55.5%,平原面积中,沙漠1031.8万hm2,戈壁206.7万hm2, 沙漠戈壁占土地总面积的63%,绿洲面积97.3万hm2, 仅占土地总面积的3.96%,耕地面积为262.05万亩,占绿洲面积的17.95%,人均耕地1.62亩。且被沙漠和戈壁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00多块。和田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环绕,因而是受海洋气流影响,大陆性强,属于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气候,年均降水量只有35毫米,年均蒸发量高达2480毫米。和田地区境内有大小河流36条,其中部流径的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是最大的两条河流,占全地区各河流总水量的61.2%,两河汇合成和田河,自北流入塔里木河。和田地表水年径总流量73.4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32.46亿立方米。全地区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0万千瓦,总水域面积100.4万公顷,适宜于渔业利用面积4666.67公顷,其中已养殖面积2864.2公顷。

和田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现已发现60多种矿产,168处矿产地,其中天然气、煤炭、石灰石、石膏、硫磺、花岗岩、大理石、玉石等储量较大,锂辉石、锑、砂金岩、铅锌矿、亚锰磁铁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的储量。已经探明的616亿方天然气和8.84亿吨煤正在投入民用,石油勘探在加紧进行,开发前景广阔。同时还有独特的光热资源,全年日照时数2470-3000小时,大于10℃的有效积温4200℃,为利用光热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和田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简单,种类比较少,野生植物有53个科,193个属,348种。其中大部分为牧草饲用植物,还有一些特殊经济植物、食用植物、固定植物、农药植物、工艺植物等。如:管花肉苁蓉、红柳、甘草、党参、麻黄、大黄等。其中和田管花肉苁蓉和红柳大芸因药材量多质好,在国内药材市场上享有盛誉。现已开发出人工种植技术,并作为和田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发展。

(二)和田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土地沙漠化问题日益突出

和田市位于昆仑山脉北麓,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是典型的内陆干旱区。由于超载放牧、滥挖滥采、毁林毁草开荒以及人工绿洲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造成天然绿洲区水资源短缺,打破地表植被与土层结构媒介功能,地表或植被大为降低,加大区内沙质地表的风蚀等风沙活动过程,最终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产生与发展,沙进人退的形势日趋严峻。在人类对植被的直接和间接的破坏作用下,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制约着和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和田地区普查统计,和田绿洲及邻近夹荒地土壤沙化面积1.67万hm2,其中耕地沙化面积5860hm2。

2.草原、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和田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迅速增加、长期过耕、过牧,乱砍滥伐,使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近50年来,虽然在全区内人工绿洲扩大了1538km2,但由于水资源缺乏、草场资源生产能力低以及人工绿洲建设不够,导致了更大面积天然绿洲的破坏。因缺水旱化的土地面积达到了3430km2,和田河下游的胡杨林面积从50年代的12万hm2减少到目前的1.33万hm2,破坏的天然植被面积是现扩大的人工绿洲面积的3倍以上。在克里雅河下游,随处可见大片已经或正在的胡杨林。

3.气候恶劣,风沙、浮尘、沙暴等灾害天气频发

由于和田地区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四季多风沙,春季最甚,风沙灾害十分严重,每年浮尘天气200多天,每年浓浮尘(沙尘暴)天气在60天左右。和田月均降尘100多吨/平方公里。近几年浮尘天数平均每年增加2.5天,已经达到260天/年。据统计,2009年,和田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有效监测天数为344天。其中,中度污染天气22天,重度污染天气228天,中度以上天气占72.7%,比上年增加1.8个百分点。年平均降尘量为124.58 吨/平方公里・月,比上年增加13.4%。市区内主要污染物为总悬浮颗粒物和降尘。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和田地区环境保护对策

(一)努力提高公众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

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决定着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参与度。和田地区是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很低。因此,促进公众的参与,可从提高公众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入手,通过政府和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促进消费取向、生产观念、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等向着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从而自觉参加到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中去同时、借助大众趋向的选择作用,引导循环型产品的生产、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发展潜力的外显、这应该成为和田地区以循环经济发展来环境保护的最大、最重要、最有力的推动力量。

(二)提升环保基础设施水平,开发中水回用等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对环境而言,污染物的处理并非最终目的,资源充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和田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和田地区的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呈现春旱、夏洪、秋缺、冬枯。近年来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缺水现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和田地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大力提倡中水回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个重要举措,主要措施:对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采取增加深度处理工序,提高处理等级和增设专用管道等措施变尾水为中水,用于绿化灌溉、环卫冲洗,实现循环性利用机制。

(三)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加强人工生态建设

近年来,随着和田地区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能源消耗日益突出,农村的生活用柴量加大,对环境的压力增大,导致资源损耗和环境的破坏,自然生态的抗逆性强的特点失去效力。和田地区各河流域和绿洲边缘地带分布的乔、灌、草植被,对干旱、风沙、盐碱都有较强的适应和保护绿洲能力,所以必须很好地维护自然植被,尽量减小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保护天然林资源,禁止天然林采伐;造林种草与封山育林结合。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和人工草地,控制水土流失,加火石质荒漠化治理力度。人工生态发展,可减轻对自然生态的压力。在有条件的地方,至于循环经济的原则提高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发展一些人工植被,建设新的人工绿洲生态系统。通过人工引洪封育恢复胡杨林和建设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完成绿洲防风固沙林建设。

参考文献:

[1]韩爱华.新疆和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经济师,200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