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医学网络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为适应新的形势,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开展双语教学,使用先进教材和多媒体授课。在此形势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技术结合双语教学方式必然成了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相对于其它临床医学专业而言,由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涉及范围广泛,如克隆选择学说、抗体工程、基因工程疫苗以及多种免疫分子及其受体信号的发现,为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增加了新的内涵,必将有助于了解免疫相关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技术手段[2]。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现今的大多数现代化临床免疫仪器依赖于进口,其仪器操作、维修、保养等说明书均是外文,对检验医学专业学生外语水平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另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医学期刊、杂志和书籍均采用英文出版,国际会议也大都使用英语交流。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学生在掌握医学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熟练掌握医学专业英语,这样才能具有获取更多医学信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可以顺应时代的需要,具有通过提高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才能为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医学检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采用网络双语教学是培养符合当今学科要求的高素质临床免疫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优势
2.1 提供丰富的教与学的资源
网络资源可以提供大量关于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研究的英文原版资料,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搜索英文网络迅速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对目前资源严重匮乏的双语教学来讲无疑是雪中送炭。另外,网络可以通过创设各种虚拟的英语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多样的英语应用空间,让学习者了解到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该学科领域的最新前沿理论,力图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推动本学科的进一步发展[3]。这对师生双方都是非常必要的。
2.2 保证高效率的交流与反馈
双语教学特别强调交流,面对面交流和通过网络交流是基于网络的双语教学所特有的两种交互方式。在面对面交流中,师生双方可以充分地运用非语言行为进行强调、补充和辅助语言交流。网络交流的优势在于为师生、学生之间提供了不受时空限制的交流空间,例如,bbs、聊天室、e-mail等,并且学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或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形式来提高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
2.3 提供个别化学习空间
双语教学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英语学习水平、学习背景和语言应用能力,教师如果按照平均水平确定教学方案,这对学习水平高或低的学习者来讲并不是最有效的做法。网络资源提供了理想的个别化学习平台,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能力、掌握程度等选择有差别的学习内容。这对提高学习者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扩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有效的。
2.4 营造宽松的学习心理氛围
网络可以营造平和的学习氛围,减轻师生英语交流的压力。在网络交流中师生可以暂时抛弃自己真实的身份,任何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尤其是水平较低的学生,他们可以不必顾虑语法或词句的错误,教师可以放下自己的“威严”,随时以“平民”身份介入讨论和交流过程,不必为回答不出问题而尴尬。这对激发师生双方学习本学科的激情是非常有益的。
3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
3.1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
网络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学术能力、知识视野、语言能力、组织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等[4]。双语教学的任务如果仅仅是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关,双语教师的选择标准就应该是其外语水平,相应地,专业水平的要求可以放宽。但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接触到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对专业发展有很好的把握,对专业发展前沿有很深的了解。
3.2 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开发
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目前面临的一个困难在于缺乏我们自己的教学资源。以教材为例,几乎没有外文编写的教材,现阶段通行的做法是直接购买国外原版教材,教材昂贵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易克服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可否通过图书馆购买教材,然后采取租赁的方法,既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又顺利地推进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再如,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由于学科的特点,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各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检验技术的理解。比较国内外多媒体课件, 可以看出我们在这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有必要组织强有力的队伍, 加强网络双语教学资源的建设[5]。
3.3 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学生的外语基础直接影响网络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尽管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学了近十年的外语,掌握了相当量的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知识,但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的现象,尤其在口语表达和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成了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无法深入下去的症结,这也充分地反映出我国在英语教学体制上存在的不重视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弊端。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网络双语教学很容易变成英语训练的场所,完全违背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因此,高校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总之,网络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方式,需要广大高校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家的合作与交流,我国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网络双语教学将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鲍作臣.地方医学院校专业课双语教学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1):9-10.
[2]赵毅,王燕.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75-7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3-0045-03
在全球进入信息化的时代,网络新媒体时刻影响着我们社会的发展。大多数医科院校也紧跟时代步伐,建设各类医学网络课程,将网络引入医学教育中。事实上,这些医学网络教育课程因为自身的缺陷,并未成功地将网络教育的优点带入医学教学之中,而逐步沦为为了使用网络而使用网络的教育模式,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尤其在临床医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中,陈旧不新颖的医学网络学习系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使用欲望,也就失去了医学网络教育在互联网时代服务学生的意义。
一 混合式教育在临床医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生具有现代化和网络化思维,传统课堂教育刻板保守的特性已经不能满足其对最新医学知识和技术的需求。新媒体支撑下医学网络教育具有大量的高清图片、高清影像资料,相比于传统课堂中的课本,既对现代医学生有着更强的吸引力,也赋予了医学生对知识渴求的选择性。
在医科院校的教学实践中,纯粹的医学网络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现阶段医学网络教育过度脱离课堂教育和书本教育,并没有有效的监督和检验手段,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二是网络教育成本较高,使很多院校无法提供大量资金建立自主的网络教育平台,而且人机交互落后,用户体验差,对移动端和多平台支持不够,给教师和学生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三是教师群体对医学网络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医学网络平台的使用不够频繁,导致大量的平台建设近似于荒废,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各所医科高校正在积极寻求对医学生网络教育的改革。
混合式教育,即Blending Learning,在吸收现代网络技术的同时,并不完全抛弃传统课堂教育和面对面的交流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运用多种教育思维和教育理念,达到提高效率和减弱负面因素的目的。
临床医学专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的学习组织,对医学生课外学习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采取的是扁平化管理方式,秉着人人参与的原则,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对医学学习的参与程度。小组合作学习自发组织的模式使具有相同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学生聚集在一起,能够集思广益,将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放到一个平台中解决,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对临床医学专业的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新媒体支撑下的混合式教育具有快速、便捷、低成本的特性以及对现代医学生极具吸引力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正好迎合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需求。对此,笔者以人体解剖学为例子进行混合式教育相关实践研究,希望能总结出一套有效地吸收网络教育优点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规则。
二 混合式教育在人体解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践探索
1.人体解剖学学习小组的基本情况
人体解剖学学习小组由南通大学医学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20名大一学生组成,历时约一学期时间。
学习小组在线下每周举行一次小组讨论,每隔两周进行一次学结,并不定期开展教学活动。小组的召集人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
2.前端分析
笔者通过资料查询、问卷调查、小组试运行等方式确定了本小组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征求了人体解剖教研室相关老师的意见之后,总结出相应前端分析的结构,下面以人体解剖学中的运动系统部分为例展示我们的分析结果(见表1)。
3.网络支持环境分析
利用腾讯QQ软件实现基于网络的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等教学功能。
4.教学活动的设计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笔者围绕学习目标和小组成员的反馈,根据相应的教学单元,设计了线下和线上互动的学习方式,并确定了教学活动的序列。下面以上肢骨及其连结为例。
在安排相关教学活动时,主要依据学习目标、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资源的特性,将适合线上学习的学习活动放到线上,将适合线下学习的项目放到线下。将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上传到QQ群的群文件之中,这样使小组成员前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安排来选择查看文档,从而减少线下讨论阅读相关文档的时间,充分体现线上学习的便捷性和移动性。而对于小组讨论、阶段测验这样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线下大家面对面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不适合在网上讨论。因为线下活动有线上活动所不具备的严肃性,更适合医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见表2)。
确定了流程之后,我们对教育单元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设计,包括对小组活动内容、相关资源、活动地点、讨论形式等方面进行了设计。
5.相关的学习支持
第一,教师支持。在我们的小组学习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和大体方向由学生进行选择。人体解剖教研室的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点评和监督,对同学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及时通过反馈对小组学习进行调整。
第二,评价支持。在混合式学习中,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学习过程更加细致,传统评价手段并不能达到其要求,纯粹的网络评价也有其局限性。因此,对混合式学习应该采用传统和网络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小组学习实践中,在线上我们对小组成员的活跃性和其主持的相应网络交流内容进行评价,在线下我们采用测试的模式对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测,并在案例讨论环节中对其表现做出相应点评。评测模式由教师测评、学生互评和自评组成,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最后的统计。总而言之,在小组评价中,我们采用多元化、多角度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符合混合式教育的特点。
三 混合式教育在人体解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效果分析
在一个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基本上都能认真地参与线上和线下活动,充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大多数学生表示,以前对自己的课余时间利用不够,而在参加相关小组的活动之后和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如何在课外对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有了自己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激发,能够顺利地完成相应的任务。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小组成员的资料收集、知识归纳、口头表述和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我们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相应的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他们对整个小组学习过程的满意度达到95%,对整个小组学习过程达到预期效果的人数占90%,在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中,整体达到优秀的学生占比为100%,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调查,我们扩大了调查范围,对173名大一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在阅读相关小组学习文档资料和学习流程之后,表示感兴趣的学生达到98.2%,表示符合自己对医学课程学习预期的达到91.3%。可以说该学习模式对绝大部分医学生是有吸引力的。
当然整个学习小组学习过程还是存在相应问题的,比如教师参与度不够、线下学习时间选择较为不易、部分成员任务完成效率不高等,我们收集了相应的反馈信息,并准备在下一期小组学习中进行改进。
四 总结
总体而言,混合式教育在临床医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其低成本、活动性强的特点是对课堂教育的良好补充。现阶段临床医学教学改革逐步转向PBL、CBL模式,笔者相信,混合式教育指导下的临床医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这种改革的一种良好载体,这种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自主性和培养合作素养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齐建华、任传忠.“小组学习,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普通专科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32)
[2]钟志荣.基于QQ群平台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J].价值工程,2010(19)
“全科医生远程教育培训网”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其中硬件系统由3台高性能服务器组成,服务器后台使用2台IP-SAN,存储总量达到20TB以上,并实现数据网络镜像。该网络建设的关键技术是运用OCR技术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运用自主研发的词库进行知识点深度链接,在同一个知识内容上进行立体化展示。软件系统是一个对外网站,即“全科医生远程继续教育培训网”。平台下建设由自主学习模块、疾病诊治模块、心理咨询模块、优生优育模块、健康教育模块[7]、预防保健模块、在线考试模块和在线交流模块8个数据库系统组成。以下重点介绍自主学习模块、疾病诊治模块和在线考试模块。
1.1自主学习模块
自主学习模块建有6个虚拟教室,分别为临床医学、优生优育、心理健康、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康复医学教室。根据国家卫计委颁布的“全科医生培养标准”设立了全科医学概论、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临床心理咨询等20门网络课程。每门课程由网络教材、视频教材、作业练习和考试以及互动交流等功能板块组成。课程的资源丰富、配置齐全,为学员提供了很好的自学与自测平台[8]。
1.2疾病诊治模块
目前全科医生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有限时间和海量知识的矛盾,医生每天的常规工作包括诊断和治疗需要查询大量相关信息。但由于纸质教科书过时,无专业化数据库可供使用,无法及时获得有效信息,导致很多临床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为此,我们建设了“疾病诊疗系统”,该系统是国内第一套多媒体医用数据库系统,它收集海量医学资源,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加工,使之电子化﹑数据库化,可按多种方式进行查询。该系统由9个功能数据库组成,即①疾病诊断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常见疾病14000多种,可以按该病的中英文名称、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依据、实验检查、治疗流程、并发症及预后等途径进行检索。②临床症状数据库:该库按照人体部位分类,收录常见症状6000多种。可以按照症状名称、部位、病因、鉴别等途径检索。③中国医学数据库:该库收录中医常见病症1500多种。每种疾病都有详尽阐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结语出处、转归预后等,可以按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方剂学进行分类检索。④疾病研究数据库:该库收录了2000多种疾病的最新诊治方法和研究进展,每3个月更新1次。⑤实验室检查数据库:该库收录1300多种实验室常规检查的方法和数据,为全科医生工作中快速查询提供方便。⑥药品数据库:该库收录常用药品12000多种,含每一种药品的药理知识和治疗原则。每种药品包含一级分类、二级分类、药品名称、英文名、别名、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专家点评及相关疾病等内容。该数据库还提供了多种全文检索模式,包括药品名称检索﹑功能主治检索﹑临床应用及几种模式的组合检索和多次二次检索,还可以按二级学科分类按临床科室进行系统化学习。⑦疾病路径数据库:按临床科室进行分类,收录300多种临床路径,均为卫生部最新公布。除了卫生部颁发的每种疾病的详细内容,还和其他几个数据库有深度链接。⑧操作规范数据库:由3000余种临床常见手术的视频操作规范和治疗方法组成。⑨临床教学资源数据库:收录包括文本、视频、音频、课件等3000余种教学资源。使用者可按多种方式和途径对9个数据库进行查询,如输入疾病名或体征等均可获得相应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用药原则以及临床操作规范等全套处理方法。该系统不仅实现了不同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而且也运用了一定课件、音频、视频进行对照,让全科医师在参考的时候不仅能看到文字内容,也能通过课件学到相关内容,还能通过声音听到相应内容。如在进行各类心脏病诊断时,不仅能看到各类心脏病相应的理论知识,也能通过音频听到相应的心脏节律,方便全科医师正确进行诊断。“疾病诊疗系统”对全科医生的适时帮助,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用于手机终端,将成为他们手边查询快捷携带方便的电子诊治手册。
1.3在线考试模块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跃发展,人类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而大数据时代对教育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影响,正迅猛冲击和取代传统教育的各个环节,其中考试系统就是很重要一个环节。在线考试系统是建立在国际互联网上的应用系统,客户端配置极为简单,在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前提下,还可以使考试不受时间和地域局限。因而,基于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改革需要在线考试系统的配合实施。尽管国内外许多大学都已开设了远程教育,但与之匹配的在线考试软件系统开发还不能满足要求,目前仅有极少国际著名计算机公司所举办的各种认证考试采用在线考试方式。而医学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建设和研究,在国内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于2006年开始研究设计并构建临床医学题库管理系统,于2007年建成了涵盖全科医学岗位培训的20门网络课程的题库[9]。我们首先组织临床各学科专家制定出命题原则和细则后,进行命题、审题和建库;二是确立建库原则,需要建立的题库结构层次清晰,知识要点明确,试题属性全面,题型丰富、完整;三是采用结构化设计思想进行系统开发,采取2010企业版作为服务器开发平台,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采用Framework4.0作为框架版本,采用MSSQLServer2000SP4及以上版本建设数据库;四是每项考试均设计和建设了“在线练习”和“在线考试”2个功能模块,适用于全科医学专业各学科各层次考试以及远程教育考试等;五是保密性好:数据采用加密传输和存储,有效防止非法访问。该系统除用于全科医学培训外,还用于重庆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结业考试。目前,我们建设的医学在线考试系统运行良好,题库动态维护,使用单位不断增多。
2全科医生远程培训方式初探
2.1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培训模式探索
为与全科医生培训网结合,我们依托西南医院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实施线上培训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全科医生立体培训模式。首先制定在线学习指南,全科医学理论学习以线上培训为主,实践教学以基地培训为主,包括社区实践和科室轮转等环节,二者有机融合、交叉渗透。应用网络教学结合基地培训的立体化培训模式,我们开展了全科医生岗位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长期在基层部队和基层医院从事医疗服务的卫生人员,通过较短时间培训获得全科医学的知识与技能,这是我国为解决当前全科医学人才短缺而规范化培训周期较长之间的矛盾所采取的过渡性措施,也是近3年来全科医生培训的主要途径。培训内容分为全科医学理论、急诊和常见病处理以及慢性病防治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全科医学和全科医师理念介绍、卫生政策法规等,重点是“老年人群的特点”“保健的目标原则和实施”“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等。培训手段包括网络教育、课程模块教学和基地见习。迄今已举办军队全科医生岗位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500多名。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03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07-04
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智能化生产力,并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理念。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可以实时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支持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制订、人员培训、和应用等过程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可以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信息技术在指南编制中的应用
1.1 在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数据库的完善和检索平台的建设,以及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研究不断开展,文献数量的急剧增多,计算机检索日益发挥出巨大作用。如《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在文献检索阶段
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新的智能化生产力,并广泛应用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力和发展理念。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在于可以实时收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支持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利用,而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制订、人员培训、和应用等过程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可以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1 信息技术在指南编制中的应用
1.1 在文献检索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献数据库的完善和检索平台的建设,以及现代中医临床诊疗研究不断开展,文献数量的急剧增多,计算机检索日益发挥出巨大作用。如《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在文献检索阶段
量评价甄选了高质量的文献作为指南证据,为制订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提供了历史和现实依据,总结了研究涉及内容的古今理论及临床和实验研究成果,也为专家问卷调查奠定了基础。
现有的中医文献数据库大多是针对文献外部特征信息建立的,通过关键词、关键词串或主题词进行全文检索,用户很难表达其真正的检索意图;检索结果中包含了大量无关信息,很多与关键词同义的信息却未能检出,用户很难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其次,大量同领域或相关领域的数据库往往使用不同的标识制度,以及不兼容的术语和不同的数据格式。目前中医药信息主要以自然描述为主,缺乏知识层次的科学表达,没有统一的术语定义,给数据集成和共享造成一定的困难,导致中医临床研究人员很难从检索到的文献中掌握所查主题内容的整体发展状况,难以发挥文献检索的实际作用。有研究者通过部分中医临床文献内容的语义分析和本体建设,利用信息化数字技术,研究设计了基于中医文献信息本体的智能检索模型,实现了基本检索、分类检索、导航检索、高级检索、检索词高级检索、自然语句检索、专业答疑等功能,还提供高相关性文献检索、检索结果相关性排序及计量统计服务,提高了中医文献的查全率、查准率,更好地发挥了中医药信息检索服务的功能[2]。
1.2 在专家共识法中的应用
Delphi法是采取匿名的方式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多次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修正,使专家的意见逐步趋于一致,最后根据专家的综合意见,对评价对象作出评价的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预测、评价方法。传统的Delphi法专家调查问卷多采用邮寄,意见的反馈速度较慢,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采取电子邮件发送问卷的形式可以提高反馈速度;同时,还可开发网络调查问卷,在线制作问卷、浏览问卷、填写问卷、提交问卷,加入统计处理功能方便问卷反馈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更能体现Delphi法匿名性、反馈性、收敛性、统计性的基本特征。在“小儿泄泻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及“流行性腮腺炎中医诊疗指南”制订中就采用了纸质和电子问卷同时发送的方法,有效提高了问卷回馈的速度,提高了调查效率[3]。
共识会议法由各相关专家、群体、代表等以投票、排序或其他达成共识的互动方法(公开讨论的形式),针对决策或研究发现进行评估,再将这些多元化的决议整合出最重要的指导建议。专家的选择、讨论进行的轮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共识会议法的关键之处。在制订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时,应尽量选择与指南制订学科相关的专家学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专家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和主要建树,有利于筛选出对指南所涉及病种具有充分认识和经验并开展过相关研究的专家,方便了专家组成员的遴选,保证专家组的范围、职称的全面性和合理性。会议内容是基于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而确定的,对于研究主题的相关背景和资料的提供也需要应用到互联网技术。会议的召开、专家发言、讨论结果等信息通过网络,将面向的人群延伸至整个互联网的目标受众,增强了会议的传播度和影响力。采取网络视频会议的新形式还可以降低宣传成本,利用更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实现最广范围的宣传,网络用户还可实时互动,发表评论,有利于收集其他领域人员对于会议主题的意见,使共识会议结果的产生更为透明化、准确化。
1.3 在循证性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中的应用
循证性临床诊疗指南是在广泛收集临床证据的基础上,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开发出的一组临床指导意见,而证据的收集评价、推荐意见的形成和分级是循证医学最重要的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开展循证医学实践,获取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循证医学证据的收集主要是通过文献资源检索实现。目前循证医学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数据库、循证医学相关的搜索引擎、循证医学电子期刊、临床实践指南资源等。如循证医学图书馆(CL)是公认的实践循证医学的最好临床证据来源,主要包括Cochrane系统评价资料库(CDSR)、疗效评价文摘库(DARE)、临床试验对照数据库(CENTRAL)、Cochrane方法学评价库、卫生技术评价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服务部经济学评价数据库(NHSEED)共6大数据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南的制订和政府的卫生决策。
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数据库是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组织建立和更新的以中文发表的临床干预性随机对照试验和诊断试验数据库,旨在为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系统评价者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向国际Cochrane协作网提供中国的临床医学研究资料。截至2003年12月,该数据库已建立19个专业数据库,并开始向国内外提供信息服务。
SUM Search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卫生科学中心研制的整合性搜索循证医学资源的搜索引擎,可以同时检索Medline、美国国立临床诊疗指南数据库(NGC)、CDSR摘要、美国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HRQ)等多个数据库,并且可对疾病由发病原因到预后整个过程某一环节(如疾病的诊断、治疗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检索。
EBM Online是网络版的Evidence Based Medicine(《循证医学》)期刊,可查到2000年以来各期杂志的相关内容,帮助临床医生及时快速查询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的重要进展。读者可以按主题分类进行浏览,还可免费获取全文。
对于检索得到的临床或实验室研究证据评价和分级后选择高质量的证据进行摘要汇总,形成证据表,利用计算机技术绘制证据表可以节省时间、便于统计和修改。推荐意见的形成需要研究资料结果、专家临床经验和专业意见、患者意见3方面的信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 信息技术在指南培训、、获取、推广中的应用
2.1 在指南培训中的应用
指南的培训包括研制前对编制人员的培训和研制后对指南使用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内的指南培训大多是关于如何应用指南的培训,形式也局限于线下举办培训班,如2012年12月召开的“北京市脾胃病名家传承高峰论坛暨中医脾胃病临床诊疗指南知识培训”会议,与会专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胃脘痛、慢性便秘等脾胃疾病的临床诊疗新进展,以及临床诊疗指南进行了详细的报告和解读[4]。随着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不同领域内的网络培训平台不断被开发和运用,网络培训平台具有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资源丰富、自主开放、互动交流、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等优势,是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实现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培训网络化的重要途径。
邱氏[5]从医学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现状及我国医学教育临床基本技能教学的实际出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虚拟现实、视音频、多媒体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结合临床技能学习的实际要求,探索临床医学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有效模式及途径,并设计实现了远程临床技能培训平台,集临床教学、临床技能见习、实习、实训中心等功能于一体,构成一个跨越时空的医学临床学习共同体。
由此可见,网络培训平台对于临床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培训不应局限于开办培训班,还应借鉴其他培训平台的建设经验,参考现代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搭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培训平台,实现网上报名、审核和在线学习的功能,并提供培训等服务类信息资讯,使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培训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途径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培训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
2.2 在指南中的应用
2012年7月1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了中医常见病诊疗指南系列标准,共8个临床专科229项标准。该信息除在《中医药临床杂志》《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等纸质媒体刊载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及中国医药网、新华网等网络平台上也有刊登和转载,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相关情况。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改版后,完善了后台管理系统,重新设计了网站的整体结构和页面,系统梳理了网站内容,重组和调整了频道和栏目。在政务公开栏目下设有综合新闻、工作动态、行业快讯等子栏目,中医药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新闻均可在栏目下检索到相关文章。
国内医学期刊大多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收录,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其检索已的指南。很多医学期刊还建有杂志网络平台,包括在线办公和在线期刊两大系统,在期刊上的指南可通过其平台浏览、下载。
中国医药网是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医药信息平台,标准会等行业信息可以通过该平台检索。此外,新华网等新闻网站也是获取指南信息的重要途径。
网络新闻会作为互联网技术和新闻会的结合产物,通过互联网形成虚拟会场,将新闻者、不同地区的记者和互联网用户集中,完成信息初始及交流探讨的传播活动。网络新闻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媒体和受众,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打破了地域限制,扩大了新闻的地域和影响范围;具有受众面广、实时反馈的特点,实现了指南制订者与使用者的直接沟通,避免了信息完整性和真实性的缺失;网络会无需租用和布置会场,避免了繁琐的组织工作,节约新闻会的成本;还可采用多种媒体的形式展示内容,用户可根据个人需求自由观看新闻内容,提高新闻会的效率和效果。
目前,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大多依然采取传统新闻会的形式。可以适当采用线下纸质媒体与线上网络媒体结合的形式,即“线上+线下”,在现场新闻会的同时,进行网上直播,并接受网上提问互动。随着技术的进步,还可实现登记注册、资料下载、视频音频播放、现场提问、项目展示、电子名片交换等功能,使指南形式更加多样化,增强指南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2.3 在指南获取中的应用
如何更好地获取临床诊疗指南是指南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建立指南网站、数据库和搜索引擎。
临床实践指南网站如NGC、加拿大临床医学实践指南网站(CMA Info-base)、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站(SIGN)、新西兰临床指南网站(NZGG)、英国国家临床示范研究所的NICE、芬兰的EBM Guidelines等都是各国建立的权威性较高的临床诊疗指南网站,也是循证性临床指南的主要英文网站。
美国内科医师协会期刊俱乐部(ACP Journal Club)、美国循证医学网络版(EBM)、英国牛津大学Bandolier,以及中国循证医学杂志等电子期刊也提供指南下载。ACP Journal Club(http://acpjc. )是由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创建的一本典型的循证医学期刊,是循证医学证据的重要来源。ACP Journal Club杂志定期“扫描”100多种核心医学杂志,包括《英国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脊柱》《卒中》等,鉴别那些方法学完善、临床相关性强的研究,并为精选出来的论文撰写精辟的结构性文摘和精当的临床价值点评,或提供临床应用的背景情况。运用该网站,临床医生可以快速获取并了解国际医疗实践的最新重要进展。
另外,还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卫生科学中心建立的SUM Search、英国Trip数据库有限公司TRIP Database、英国国家保健服务系统Doctor Desk等循证医学多元搜索引擎,均是获取临床指南的重要渠道,也是指南得以传播和应用的基础。
2.4 在指南推广中的应用
指南的临床普及、应用推广和评价反馈是一项长期工程。指南的信息化、计算机化、可视化,以及指南数据库、网络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对现有的指南分类汇总,方便用户对临床诊疗指南的获取、理解、编辑和应用,面向全网用户开放,不仅为指南使用者提供服务,也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解指南的窗口,有利于指南的宣传和推广。
医脉通(http://)是面向医疗工作者提供医学最新资讯、医学文献、医学交流、诊疗知识库、医学资源共享的专业学术性网站,还设有医脉通-指南(http:///)子网站,提供按学科分类或按制订者2种浏览方式,不仅为指南制订者提供了推广平台,为指南使用者提供了指南获取的途径,也为普通互联网用户提供了解临床诊疗指南的窗口。
“中医药标准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作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之一,依据中医药学自身特点和现有的中医药标准建设的成果,应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中医药标准数据库、知识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大型的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信息资源平台,并研制成同国家标准化信息系统平台的链接,实现各系统间标准数据转换和共享,全面、准确、及时提供中医药标准信息综合服务,为中医药信息交换和共享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成果之一就是完成了中医药标准信息数据库系统的搭建,收录标准包括中医药学国际组织、国家、行业标准,国际标准与传统医学相关的各国标准医学相关的标准,ISO-215标准,儿科专业标准。中医药标准应用平台(http://)也是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提供国内外中医药标准的展示、加工、检索、比较分析等功能。该项目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了中医药标准信息的交流共享,有利于中医药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推广。
2.5 在指南评价中的应用
指南评价工具对指南的系统评价对于保证指南的质量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常见的某一种或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各国家相关学会和机构都会制订各自的临床诊疗指南,而如何从众多指南中选择质量较高者用于临床,是临床实践中应重视的问题。目前,评价临床诊疗指南最常用的工具是AGREEⅡ。AGREE协作网(http:///)提供了临床诊疗指南在线评价系统,以及如何运用AGREEⅡ进行指南评价的在线学习和练习的服务,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临床诊疗指南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3 小结
信息技术对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各个环节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前,信息技术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指南的编制与获取方面,关于信息技术在指南、推广方面的应用还未得到充分研究和实践。对此,我们应积极研究信息技术在指南的编制、管理、应用、推广、实施和评价反馈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研究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虞舜,汪受传,韩新民,等.《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文献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583-585.
[2] 王静.基于本体的中医文献诊疗信息的智能检索示范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3] 韩新民,尹东奇,汪受传,等.德尔菲法在中医诊疗指南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10,6(4):50-51.
[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教育处脾胃病中心.“北京市脾胃病名家传承高峰论坛暨中医脾胃病临床诊疗指南标准知识培训”隆重召开[J].北京中医药,2013,32(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