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保险市场营销策略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4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保险市场营销策略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保险市场营销策略

篇1

一、保险营销观念及策略

(一)保险营销观念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观念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中心,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对市场和顾客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营销观念。在整个市场营销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产品观念的阶段,然后逐渐出现了推销观念阶段,进而进入市场营销观念。产品观念阶段主要是由于我国行政手段所导致的,这个阶段也是比较短的。然后保险市场目前还处于推销观念阶段,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中心,鼓励推销人员销售,并以各种方式提升产品的销售力度。我国目前的保险业在营销观念中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仍旧处于落后于实际市场发展的阶段,和市场营销观念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保险业的市场营销观念也在逐渐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逐渐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保险营销进行全面的改革,提升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水平。

(二)市场营销策略

主要的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是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开展营销活动的策略。产品主要是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并消费,然后可以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价格主要是指的顾客购买产品时的价格,包括折扣、支付期限等。一般的营销策略主要是从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四个方面进行营销活动的组合策略。利用这四种角度的组合,可以提升企业和顾客的全面认识,增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共同利益。

二、中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营销策略及技巧

(一)以顾客为中心,采取具有广泛覆盖性的产品和价格策略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益,所以必须以顾客为中心,围绕着顾客的需求提品,而不能只针对少数群体,而忽略了多数人群体的需求。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可能会存在着对保险产品需求的差异,因此,对于市场的定位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适应不同群体、不同地域人群的实际需求,扩大保险产品的消费人群范围。当保险产品的消费者群体扩大之后,就会降低企业的风险率,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降低保险产品的价格,进而扩大消费者人群,依次形成一个健康持续稳定进步的发展模式。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就需要考虑不同顾客群体的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以顾客为中心,让更多的人群购买保险产品,扩大保险市场的覆盖程度。

(二)以便利为目的,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

从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营销策略和方法总结得知,目前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员推销和电话推广。如果保险公司本身具有一个强大的营销队伍,就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良好的推广效果。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营销也是非常常见的方法,从目前的营销情况来看,网络营销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而且利用网络营销能够提升公司的知名度,确保对公司和产品的全面介绍,实现对客户的全面产品讲述,让客户全面的了解公司的相应产品。而且使用网络的销售方式,能够降低成本,让公司本身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短时间内能够更多的扩展营业的时间和空间,获得更大界限的跨越。我国目前的保险公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迅速,不过保险公司的发展是保险市场发展的必然。保险业本身的发展就具有多公司,多产品的特点,所以对于保险业来说只有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将多种公司和产品进行整合,才能够实现保险业的快速综合性发展。利用保险公司,能够建立良好的发展模式,并提升人们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速度。

(三)以注重沟通为途径,采取品牌化促销策略

在进行保险销售的时候,需要首先做好公司和顾客之间的沟通,确保两者之间的良好关系,然后才能够进行相应的促销。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促销是一种双向的沟通方式,保险公司进行促销的时候,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让利,进而实现消费者购买欲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单一性让利方式并不能够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青睐,只有首先树立保险公司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好和消费者的相互沟通,才能够在让利的同时,让消费者具有相应的购买欲望。另外由于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速度很快,传统的保险推销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需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的保险公司人,并做好和消费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从目前我国的保险人情况来看,绝大多数要求大学生以上学历,在经过保险公司的培训后,开始成为合格的保险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保险公司的合格人能够提升保险公司的形象,并促进保险市场的营销水平。

三、结束语

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传统的保险市场营销方法和策略本身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很多新型的营销方式,对于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以根据保险业务本身的特点进行酌情使用。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公司和顾客之间的相互沟通,提升顾客对于公司和相应业务的信任度,提高我国保险市场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栋,张俊岩.保险营销模式的转变与发展――电话营销与网络营销模式的互补[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5(03)

[2]赵宇.我保险营销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5(11)

[3]阎求实.浅谈我国保险营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2)

[4]吴铁军.关于保险营销策略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

篇2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篇3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美]罗佰杰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篇4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正逐步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其主要标志是保险供给主体的竞争性和保险服务的差异性突显,保险消费行为的主导性增强,保险消费方式的选择性增多。保险市场的变化带来了消费者行为和动机的较大变化,消费动机与行为更趋理性和实效。这些变化无疑对当前的保险营销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调整营销策略,对激发潜在保险需求,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策略

随着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保险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传统的营销模式已被打破,并向更深更广的领域延伸,一些新兴的营销模式正试图重整游戏规则,如“媒体营销”、“电话营销”、“方案营销”等全新的营销策略将被中国保险界首次引入。立体式的多层次营销方式将成为中国保险营销的发展趋势。包括媒体营销策略、电话营销策略和方案营销策略等。业内人士认为,寿险营销模式悄悄变脸,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所谓媒体营销是指保险公司利用大众传媒等工具传递公司和产品信息的一种营销策略。市场转型使保险公司必须改变过去不作广告的传统方式,通过连续的高密集度的广告投放吸引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可以拨打公司的免费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咨询和完成初期投保。公司将根据客户电话所述资料寄出投保单,客户在签署名字后将保单返寄给公司。

应特别注意的是,在实施媒体营销策略时,不论各保险公司选择怎样的宣传渠道、方式,都应遵循形象宣传不宜过分张扬,实力宣传要掌握好尺度,业务宣传切忌片面性,典型事例宣传切忌重物质轻精神,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一方面要注意战略目标的长期性和各个短期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因而要注意长期性和阶段性相结合。要始终保持一个险种给公众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在总体目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不断的变换广告方式、广告地点、广告色彩和广告的文化内涵,增加人们对产品的印象,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心理要求,在精神不变的前提下,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美好感和生命感,使产品保持永久魅力,起到“不变应万变”的效果。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内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对内培训的作用。对内培训的目标是建立管理者与营销人员之间的引导链,而传媒对顾客的引导,必须通过营销人员和管理者进行反馈。根据“内部营销”原理,保险公司的员工也是公司的服务对象,因而保险广告传媒的真实性显得非常重要。这一点要求广告内容必须事先在内部传达,做好沟通,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并把这种做法作为固定的反馈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积淀传统文化价值和适应形势发展趋势,使保险宣传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公益服务;既有超前理念又具高科技含量的奇特概念。建立起一条管理者到营销人员,营销人员到客户之间的引导链,起到引导人们对保险产品认识、接受、熟悉、认证、产生强烈需求的作用。

所谓电话营销策略,是指通过电话方式实现保险营销目标的活动。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特别是一批外资公司的加入,电话直销的营销方式将成为保险营销,特别是寿险营销的重要策略。这是一种完全抛弃现在银行保险、个人和团险营销模式的营销策略。基本思路是:保险公司通过组建庞大的电话营销队伍并对其进行细分,通过银行信用卡附送小额保险和其他险种资料,随后电话营销人员将致电回报客户、介绍保险并询问是否有投保意愿。

随着保险市场的转型,一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全新模式,即从卖产品到卖方案的营销策略将成为保险业的主要方式。客户需要买什么样的保险产品?什么样的险种最适合客户需要?公司将通过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就是所谓的方案营销。保险公司随时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根据市场的需要,成立由专业人士及营销精英组成类似“投资理财管家”的专门机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

“人本化”的营销团队管理策略

保险营销团队是实施保险营销计划的关键。在买方市场下,市场结构、消费动机、消费行为等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当前的营销团队管理已不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激励方式和“育人”机制创新 营销行为和营销队伍素质直接相关,营销队伍的素质又与激励方式紧密相联。根据管理学原理,一个人具有“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等多重需求。随着营销人员的地位、收入、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这四个方面也在不断变化,而目前团队的奖励大多重物质奖励,忽略了人的多面需求及其动态变化,以至于单纯的物质奖励因难以满足员工多方面需求而失效。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进行奖励方式创新,变单纯的物质奖励为复合激励,把员工的物质奖励和员工的个人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需求结合起来,把“制度留人”和“情感留人”结合起来,用“人本化”激励方式建立一支高素质、稳定的营销队伍。

客户服务与促销渠道创新 在市场定位、客户细分的基础上提供针对。操作方式上可由各大中城市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保险公司现有客户信息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组建一个面对全社会的“保险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一方面可对客户开辟一个统一受理服务需求的窗口,另一方面也为各成员间交流信息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渠道。各成员在对承保的保额、客户健康状况、风险事故报告等资料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向其他成员发出查询信息,以互通有无,控制逆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客户则可以向该信息平台发送投诉、理赔等服务需求信息,真正享受快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服务。

在重视客户服务的同时,保险人应根据消费者求新、求异、求变的消费心态,在银保(邮政)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促销渠道。比如和一些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营销管理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与报刊投递公司,与家政服务和社区服务机构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产品推介、挂钩销售等,除可以借助与百姓生活最贴近的方式传递保险信息,相互促进销售外,还有助于明确促销活动的受众目标,扩大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节约宣传成本。由于目标对象是已渗透的市场,因此更易被客户和公众接受,实现同一时间内的信息最大化。

注重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信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过高吹嘘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或不佳的评价。营销人员还可以设法改变购买者对竞争对手品牌在各不同属性上的信念。这一方法在购买者误信竞争者品牌的质量高于其实际具有的质量时特别有效。随着全面开放保险业承诺期限的临近,保险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通过品牌营销策略占据目标市场,把握好发展方向,无疑是各保险公司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满足客户个性需求的差异化营销策略

我国保险市场是一个非均衡性市场,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险种差异和服务差异,因此,保险营销应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因地、因人、因险种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实施“地区差异化”策略 根据地域和区位不同,我国的保险市场可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市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市场。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客户群层次相对较高,需求多样化,观念更新相对较容易,基础建设较完善,网络硬件环境建设较好,加上数字签名等安全保障技术的应用,在外部环境上,城市完全具备推动网络销售的条件。尤其对于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白领,网络销售将是有效渠道,可采用人员推销、电话直销、委托中介、网络销售等策略。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普及电话,更不要说网络,而且老百姓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知识水平较低,保险理念和保险观念缺乏,保险市场处于拓展和开发阶段,应采取人员直接推销、委托推介策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的保险知识和保险意识低,应专门设计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保单和条款。

实施“对象差异化”策略 由于个人的经历、意识、偏好等原因,使消费者也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保险营销应特别注意不同消费者口味的差异。对象差异化营销策略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又要区别对待,像医生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像老师教育学生一样因材施教,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因地制宜;对象差异化策略就是要为消费群体的特殊需求而实行“定单”服务。老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只能是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顾客是上帝”只是相对的结论,你自己的顾客才是真正的上帝!即使你的产品质量再好,如果顾客错位,仍然无人问津。

实施“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策略 根据供求理论,一种产品差异性越强,其替代性就越弱,越有利于市场的挤入,甚至占领市场,从而依靠顾客之间的心理攀比效应来吸引消费者。在竞争性市场下,保险公司不是依靠规模来占领市场,而是靠差异性长期赢得市场,开发新市场,创造新需求。各保险公司要通过险种、渠道、定价和促销的不同组合创造差异化;通过广告传媒形象和品牌效应、销售人员形象体现差异化,将这种差异化灌输到消费者头脑中,由业务人员把不同性质、不同公司、不同保险金额的产品加以组合,结合银行、证券的产品,做好差异化服务。

紧贴客户的优质服务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服务销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服务竞争和买方市场下供求地位的变化,要求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为保障的市场化经营体系,引伸服务内涵,培育发展优势。在保险产品的一般技术质量指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人们究竟购买哪一家公司的产品,主要取决于各公司及其产品的服务是否具体、周全和优质,是否具有特色。为此必须从两方面入手:

延伸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涵 随着垄断型市场向竞争型市场转变,保险市场的竞争已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竞争。服务领域的宽窄,服务内涵的丰富与否将直接决定保险公司业务的数量和质量,甚至决定公司的发展。传统的人工服务,虽然服务内容比较全面,但效率低,服务面狭窄,而且还受到人员素质的限制,若开通免费电话咨询系统或网上查询系统,不仅服务面广、快速有效,而且还可以弥补人力不足的限制。如在银行为投保人设立专门保险费收取账户,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安全保密;又如保险咨询服务,其发展空间是相当广泛的。再如开设门店、设立电话服务中心、开辟电子商务网上售单、组织金融超市、发展银行业务等等,结合金牌和银牌营销队伍的培养,开展综合理财服务。这样既可以建立起一支真诚而稳定的客户群,又能贴近消费者需求,为公司永续经营打下扎实基础。

以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强化售后服务 保险交易是一种“期货”交易,保险公司要为客户承担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的保障和服务责任。所以保险产品销售后,营销工作并没有结束。理赔服务是保险公司展示自身优势和服务水平的窗口,而当前客户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在若干年后能否像当初承诺的那样做好长期的售后服务和理赔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转型下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各保险公司应以客户反映最多的理赔服务为突破口,建立理赔责任追究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制度,对客户服务进行自查,强化售后服务,并以此为契机规范售后服务行为,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树立公司形象,提高公司信誉,激发居民的投保动机,促进保险消费增长。

参考资料:

1. [美]罗佰杰 著,《杰克・特劳特营销定位》,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 [美]查理・詹瑞特著,《反传统营销》,海南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篇5

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增加了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需求增加;加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都要遭受不同程度的多种自然灾害的袭扰。因此,包括农业、医疗、养老等在内的我国农村保险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在开发农村保险市场的过程中,不能照搬城市市场的营销策略,应开展以下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创新。

一、我国农村保险市场营销现状

(一)营销观念滞后

调查表明,不少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并不是按照现代营销思想去做的,而是按照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的营销思想去开发市场,即根据企业计划的保费和利润目标,扩张大经营网点,招聘保险员工,从保险公司便利出发选择业务种类与产品供给,建立营销渠道,为客户提品和服务。营销观念的滞后,使得保险公司在开拓县域保险市场的过程中进展缓慢,效率低下。

(二)市场定位不准

一些保险公司单纯地把市场营销当作市场竞争的一般手段,为了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对几乎所有的业务领域、所有的市场机会都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参与竞争。忽视了竞争者的定位状况和目标客户对保险产品的评价;没有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确立明确的市场定位,并没有将保险公司经营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最终必然导致在市场竞争中无的放矢。

(三)产品开发不够

目前保险公司销往县级市场的保险产品基本上都是从城市到农村的简单转移,没有针对县域居民的专门险种,导致在广大县域销售的保险产品缺乏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具体表现在:保险险种结构单一,为“三农”量身打造的险种少;产品同质性高,针对性不强,卖点不突出;内容陈旧,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保险条款冗长晦涩,使县域居民望而生畏,严重影响到产品的销售。

(四)销售渠道不畅

近年来,湖北省的保险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主要是依靠保险公司机构和人员的扩展,没有重视多元化销售渠道的建立、健全及维护。目前我省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保险公司的推销人员和保险人,电视、电话、银行、邮政、网络及保险经纪人等销售渠道较少。

(五)人员素质不高

一是结构不合理。保险从业人员中绝大多数是保险公司聘请的临时人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文化程度不高,素质偏低,特别是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保险训练;二是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高,缺少专门针对县域居民的销售策略与技巧;三是部分保险从业人员在从事保险营销活动中只顾赚钱,而不注重客户的实际需求,坑蒙拐骗,说假话,不履行承诺的行为和现象时有发生,从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形象;四是保险人员流失率较高,给企业及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成本过高、服务质量无法提升、严重影响组织绩效、企业口碑不佳等。

二、农村保险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一)发展完善农村营销网络体系

首先,设立一个稳固的营销网络体系,着力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开拓能力强,并且具有农村特色的营销铁军。每个县设立一个农村营销部,根据地理位置每三个乡设一个营销分部,每一个乡设一个营销处,逐步达到每个村至少有一名营销员,这样既方便管理,又能扩大覆盖面,更有利于绝对占有农村市场。其次,通过设立规范化的营销服务网络,使保险服务延伸到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真正把保险进农村,保险进农户落到实处。其三,苦练内功,提高员工素质,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教育员工熟知保险内容,笃守职业道德,坚持客户第一,忠于保险事业。

(二)加大保险宣传力度

宣传工作首先解决农民参保的思想观念问题,农村普遍存在怕老无所养、怕病无所医、怕天灾人祸、怕因学致贫。因此要教育引导农民通过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投资理财保险等,解除后顾之忧,转移风险隐患,达到稳定生活,逐步富裕的目的。

(三)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

设计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是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内容。开办农村保险业务,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使业务富有弹性和灵活性,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又要充分考虑农村的经济现状和农民的承受能力,原则上要先开发低保费、低保障、责任宽,农民易于接受的险种。重点开发设计一些收费低、保额低、责任宽、保大病的适销对路的新险种,满足农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解决一人得大病,全家致贫、返贫的问题。险种设计要坚持从农民的购买能力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来考虑,做到手续简便,交费灵活。在展业模式上,积极寻找切入点,应按照医疗、教育、养老的顺序宣传,走以短险为突破口,以短带长、以长促短,大力发展农村个人业务,实现以直销带营销,以营销促直销的发展之路。

(四)加强农村业务规范化管理

首先要加快电脑网络化进程,形势的发展要求保险公司管理工作必须科学规范,鉴于农村营销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更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强化员工教育,提高管理意识的前提下,还需要科学管理的手段加以配合完善,只有管得住,管得严,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消除隐患,使农村业务得到迅速发展。

(五)依靠政府职能为实现农村业务跨越式发展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上,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对购买保险的农民提供一定的保费补贴,提高农民的投保能力,培养参与保险的积极性。在政策上,对保险公司在农村市场上收取的保费,适当降低营业税率,个别险种可以采取免收营业税。对农村保险业的有关规定也应适当放宽,以增加保险公司开办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只有建立合理的利益导向机制,才能够不断扩大农村保险服务的覆盖面。

参考文献:

[1] 魏华林:中国保险需求到底有多大[J].金融与保险,2005年6期

[2] 郝伟朱宇婷:论开拓农村商业保险市场[J].商业研究,2004年2期

篇6

(正文)目前,我国保险业正处于大变革的前夕,保险公司将在竞争大潮中优胜劣汰,分化组合;保险业市场结构也正在重新“洗牌”并逐渐向着合理化方向演变,驱使这种变革的主要力量是: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

一、国际化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未来三至五年,更多的国外大公司将进入中国,与中资公司同场较量,与中国争夺市场份额。由于竞争的“鲶鱼效应”,中资公司必将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提高自己的经济绩效。例如,1995年上海各家保险公司新售的77万张个人寿险保单中,仅美国友邦公司就售出70万张,占91%。但这种局面很快就得到扭转,在上海市场根基深厚的中资公司迅速做出反应,1996年中保人寿和平安保险分别占个人寿险业务的20%和35%,友邦降至38%,1997年友邦的份额进一步降低。

外资公司还会以与中资公司合资经营或与中资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合资经营或战略联盟的“干中学效应”,中资公司能获得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所以;尽管保险国际化过程中。中资公司暂时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外资公司增加了部分市场份额,但由于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密度都很低,在未来的保险业竞争和经济的稳定发展中,保险业务的“蛋糕”将做大,中资公司的业务的绝对量仍会上升。

经历激烈的竞争生存下来的中资公司将变得更有效率,并将带来有效率的结构调整。

二、保险制度市场化带来竞争之路

由于目前保险市场超额利润的存在,将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而政府也会顺势而为地放松市场准入,供给主体将增加。为应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政府已在1999和2000年分别组建一批全国性中资保险公司。从长期来看,大量保险公司的进入,保险供给增加,保险价格将逐步下降。各保险公司在政府有效监管的环境下,将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展开竞争,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其结果是促进保险公司行为市场化和经营高效化。

在保险市场国际化和保险制度市场化背景下;保险市场必然出现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间的兼并与收购、保险公司与其他经济组织如银行的竞争与联合的“大戏”必将在我国上演。

三、保险市场结构合理化

保险业是一种特殊的行业,是经营投保人转嫁过来的风险,它一方面为了获取一定的利润,但更重要的功能是促进整个社会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保障了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如果采取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保险企业逐利润而居,保险业利润率下降时则采取各种方法退出,利润率高时则一窝蜂拥进保险行业,势必造成过度竞争。虽然在短时间内保险费率将下降,但伴随保险费率下降而来的利润率的降低则会导致保险企业偿付能力的不足,最终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因此我认为将来我国的保险业的发展趋势只能是既有垄断又有竞争的市场。

垄断竞争型市场并不排斥竞争。在国外成熟的保险市场中。几乎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均是几家大的保险公司。而市场上的中小保险公司因其专业性强,经营灵活,而一直活跃于保险市场中。大型保险集团应是在竞争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否则依靠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圈地份额将在以后的市场竞争中被别人所吞食。

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

现有保险市场的主体格局将被调整。

中资保险公司的数量将会大幅增加。据统计,目前国内外资公司的数量超过内资保险公司的情况,不适应保险市场发展的需要,保险市场的开放,首先应该是对内的开放。

对中资保险公司组织形式的限制应该放宽。按照现行《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只能是两种:国有独资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这种规定未来保险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保险公司形式很多,除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及股份有限保险公司外,还有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和个人保险等,虽然股份有限保险公司是国际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但是相互保险公司在日本、美国和英国的保险市场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组织形式的限制不能放宽,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保险市场的发展。

现有中资保险公司的体制将会发生变化。

首先,国有保险公司将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鼓励国有保险公司与国内大型产业集团、大型金融集团实行交叉持股的方式,提高国有保险公司的实力。逐步建立大型保险公司、大型产业集团、大型金融集团之间相互持股的保险经济体制。

其次,少数几个中资保险公司,将成为能够主导国内保险市场,抗衡外资保险公司的大型保险集团。这种大型保险集团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可以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新晨

最后,中、小型保险公司具有专业性强、经营灵活的特点。未来世界保险市场竞争呈现的趋势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和“活鱼吃死鱼”。这种情况为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留下了发展空间;加之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保险市场的需求也参差不齐,因此更需要中、小保险公司的适度发展。

五、保险中个市场将会进一步发展

篇7

(一)忽视了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科学的市场定位

现今保险业竞争压力大,一些保险公司过分注重市场竞争,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更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却忽略了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科学的市场定位,以及对自身擅长保险领域的巩固加强。且这种竞争方式没有建立在系统、科学的市场分析上,没有通过市场细分发现市场机会,脱离实际且缺乏针对性,它难以按照客户的发展潜力和具体需求等便利进行客户群的划分,和营销内容的适度改变,最终只是乱撒网,无法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还影响了营销效率。

(二)缺乏具有整体观念和科学的市场营销计划

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战略和计划是对整个保险市场营销的谋划,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但由于我国保险业还不发达,很多保险公司出现的时间也不长,对于现代市场的营销观念还不熟悉,缺乏科学制定具有整体观念的市场营销计划的能力,将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仅视为个人行为发展客户的过程,且没有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过多的只是偏重于关注保险营销员的任务指标完成。

(三)新型险种的开发和创新力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吸引客户的最重要因素。在保险业较发达的地区,以客户需求为主体的新型险种的开发很及时,赢得了消费者的满意。但是现今我国的保险业对于新型险种的开发和创新力不足,保险公司的工作重点仍是保险公司已推出产品的营销工作,而不是依据客户需求发掘新的保险产品,和保险产品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调查,从而制约了保险公司的发展。

(四)保险服务不成熟,消费者信任度和满意度不够

我国的保险业由于还不完善,市场营销的观念也不太正确,保险服务并不成熟,很多保险客户都存在着投保容易,理赔难的情绪,且觉得投保前和理赔的服务质量差别过大。而保险服务不仅仅包含保单的售前,售中和售后也很重要。但保险公司过于注重保险业的指标量,为保险客户考虑较少,这对于投保人的积极性有不利的影响,也影响了保险公司业务的开展和良好社会形象的建立。

二、加强和完善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树立科学的市场营销观念,并有效调整营销策略

结合我国保险市场和市场营销的现状,首先我们要树立以市场为本,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获取企业自身利益为目的科学的合理的市场营销观念,从而达成满足人们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获取自身经济效益的三方平衡。其次要根据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开发保险产品,有效调整营销策略,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复制质量,使消费者满意保险产品和保险服务,增强消费者对保险公司的认同与信任,从而在激烈的保险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将“以客户为中心”作为保险公司的基本经营原则

作为保险产品的购买者,我们要遵循“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了解客户、关注客户、尊重客户,想客户所想,服客户所需,切实做好对客户的服务工作。要多深入保险客户中间,倾听客户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服务内容,以客户需求为指导,提高服务的实效性。且无论是保单的售前还是售中、售后环节,都要保持相等的服务质量,端正思想,将优质的服务质效贯穿于展业、承保和理赔的全过程,保证客户的基本的保险服务权利。

(三)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较完善的保险公司组织机构

由于一个公司的组织机构对公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保险公司制定和实施市场营销战略,须要有高效的营销组织进行支持,而保险公司营销组织的基本功能在于对客户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且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所以我们要建立以市场营销为导向的较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从而保证保险公司的市场营销工作顺利开展。要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建立以客户为中心将推销保险产品与传递市场信息、管理客户融为一体的新型的全方位保险服务体制。

(四)要重视关系营销在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中的积极影响

现今,公众的消费观与价值观正处于由着感性消费时代、理性消费时代向感情消费时代的过渡中,消费者开始更多的注意在商品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的心灵满足和情感附加,也就是购买商品的“附加值”。而保险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产品和消费行为,很多客户认购保险都是建立在知识、信息、关系、信任和他人赞扬的基础上的,那么建立管理,保留保户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要重视关系营销在保险公司市场营销中的积极影响,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关系作为营销手段拉拢客户或是加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从而完善保险服务、加强业绩增长。

篇8

2014年中国平安全年实现净利润479.30亿元,同比增长33.1%,这表明平安保险已成为我国保险行业中的重要部门之一。具体来看,2014年平安保险已实现保险、银行、投资业务的拓展,构建起了“一扇门、两个聚焦、四个市场”的战略体系,特别是在保险业务方面,平安保险够建起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财产保险、平安易代险、养老保险为主的多元化保险险种,并有针对性的发展出了多元化的保险营销策略及保险营销管理方法,对推动平安保险的发展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作用。

(一)平安保险营销策略现状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保险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平安保险立足于市场需求,发展出了多元化的保险营销策略,综合来看,现阶段中国平安保险营销策略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构建其完善的网络营销策略,该策略主要针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将保险营销手段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将市场营销手段根植如互联网络,搭建起了诸如网络推销、网站宣传、朋友圈推广为主的多元化网络营销手段,使平安保险的各类性险种能够直接与互联网络相结合,实现平安保险在互联网络中的推广。二是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将传统保险营销策略与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通过保险产品的搭配组合来实现市场推广,同时根据市场购买力状况,在传统电话推销、传单推销等营销手段的基础上,结合电视广告推广、街头广告屏推广等一系列营销手段,实现平安保险产品的市场营销。

(二)平安保险营销管理体系现状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以及平安保险业务扩展需要,平安保险在保险营销管理方法上也与时俱进的构建起了完善的新时期营销管理体系。具体来看,现阶段平安保险公司在保险营销管理体制方面,已初步构建起来针对互联网营销手段的管理体系和针对实体市场的管理体系,并组建了专门的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对两个重要营销手段进行全面管理,从互联网营销手段的管理体系方面来看,平安保险以门户网站为依托,搭建起针对互联网推销过程中多元化的推销手段而建立的管理办法,如:专门化的互联网推销管理办法、专业的互联网推销人才培训机构及专门的互联网推销场所等,都使互联网营销能够按照既定路线有序开展。在针对保险市场的实体营销管理办法中,平安保险依托传统营销管理体制,构建起了以营销人员管理、营销管理办法制定、人员管理为一体的全面管理体系,使保险推销能够实现依托市场的全面化发展。

二、平安保险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保险产品结构更新较慢,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平安保险公司推出了不少新产品,如责任险、工程险,就连传统的家庭财产险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更新与发展,但由于销售力度和销售策略不到位,例如配套的宣传策划准备不足、销售人员的培训不到位等等原因使得这些新产品在市场开发方面并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子。[1]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转变,消费者在保险种类的需求上变得更加多元和更加具体,而传统的保险产品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另外平安保险虽然在产品更新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市场需求的不断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保险营销策略问题的集中。

1.总体来看平安保险的产品更新速度方面,传统保险产品往往依托于市场需求而逐步发展而来,这样的产品更新具有被动性特点,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保障保险产品的销售,但是随着市场中其它保险公司的介入,这样的供求状况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保险产品的销售,而转变产品更新理念,有意识的超前定位产品需求,按市场发展状况更新保险产品是获取市场主动权,是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办法,但具体来看,现阶段平安保险的产品更新仍然停留在传统思想阶段,保险产品虽有更新,但产品更新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状况。

2.平安保险产品结构中仍以传统的财产险和人身险为主,其它保险产品所占比例人较小,这与市场经济发展下,保险产品的需求存在有一定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保险需求倾向于车险和企财险,这样的市场转变,就要求保险公司必须要有市场敏锐性,适度转变保险产品搭配结构,从市场需求角度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使保险产品能够在市场需求环境中的到有效调整,从而发挥不懂保险产品的最大经济效应,但是由于传统保险营销

思想的影响,平安保险在产品搭配上仍停留在“以市场份额大险产品为主、其它险种为辅”的理念阶段,对平安保险的市场营销影响巨大。

(二)对营销重点的调整不恰当,缺失营销重点

在营销重点中,平安保险在营销重点的调整方面具有一定的问题,主要变现在,对营销过程中人事的调整不到位,使营销策略中重点保险项目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对营销产品的调整方面,则过多的将人为主观因素考虑其中,而忽略了市场需求状况使保险营销产品失去重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保险营销中,人事调整的重点不恰当,在保险人事调整中,将大量有经验专业化的营销人员调整到诸如财产险、人身险等传统险种中去,使得保险营销过程中其它险种缺乏专门的足够的营销人员,而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财产险和人身险人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但是其它险种需求也在快速提升,而专业型人才的缺失,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险种的迅速发展。另外在市场营销中过多的将营销手段集中在传统险种之上,而忽略了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之下,其它险种的营销,使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险种在营销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推广,使险种难以得到市场的广泛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建议及意见

(一)建立完善的网络销售方式,解决产品搭配问题,提高产品市场影响力

篇9

在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如何推进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强调保险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前,我国保险市场营销存在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构建。为此,依托保险市场营销模式创新,优化保险市场营销环境、保障保险公司战略发展,是新时期保险公司的内在需求。本文立足于对保险市场营销现状的认识,就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构建,做了如下具体的阐述。

一、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的现状

1.市场营销意识淡薄,缺乏先进的营销理念。在传统保险业的思想影响之下,保险公司普遍存在“营销理念落后,营销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公司战略性发展的构建。首先,保险公司在市场营销策略的构建中,缺乏主观能动性,以至于营销策略缺乏客户的主导性,难以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其次,营销理念落后,制定的营销目标、战略缺乏可持续性,基于短期性下的营销目标,难以支撑保险公司的战略性营销发展。

2.市场营销的“市场”定位不准确,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准确的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战略的重要基础。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依托于良好的市场调研、扎实有力的把控。但从实际来看,保险市场营销存在“市场“定位不准确的问题,导致营销的导向性不足,粗放型经营方式显然无法实现良好的市场营销。此外,产品特色鲜明,是赢取市场的关键,而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日益突出,表明保险公司在市场营销中,缺乏产品特色鲜明的突显,也在市场把握等方面,缺乏足够的工作投入。

3.市场营销模式单一,难以满足保险市场营销的发展需求。多元化的市场环境,强调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基于单一的市场营销模式,不仅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而且制约了保险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构建。首先,在传统保险理念的影响下,保险市场营销模式单一的僵化局面依旧存在,依托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构建,缺乏全面而有效的落实;其次,创新性市场营销模式的构建,缺乏综合性人才队伍的建设支持。当前,保险行业缺乏专业的营销人才,强化营销人才队伍的建设及引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保险市场营销缺乏创新为导向下的驱动力,保险市场营销现状的改善,强调保险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市场营销模式单一、僵化的尴尬窘境,不仅无法为保险市场营销的战略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也加剧了现有营销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影响保险公司的战略性发展。

1.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有助于优化保险市场营销环境,有效降低经营成本。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强调了创新为驱动下的战略性营销模式的构建。保险市场营销意识淡薄、理念落后的显著问题,都可以在营销模式创新发展中得到有效改善。一方面,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是新时期保险公司战略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优化市场营销环境,起到实质性作用;另一方面,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不仅交易繁杂,而且经营成本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推进市场营销模式创新,有助于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保险公司的经济效益。

2.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是保险公司战略发展的保障,有利于提高营销效率。新的市场环境、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强调保险公司以创新为导向,为战略性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拓展公司的战略发展渠道,为战略性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条件。首先,多样化的营销模式有助于改善当前市场营销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在提高营销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营销模式在市场发展需求中的适应性;其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保险市场营销模式,满足了市场营销发展的需求,也为保险市场营销的创新性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新时期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

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强调创新驱动的有效落实,接地气、迎合发展需求,依托现有的市场营销资源,构建多样化的市场营销模式。在笔者看来,新时期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应注重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效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保险EA营销模式、O2O营销模式,为保险市场营销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1.构建保险EA营销模式,创设市场营销新局面。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开放化发展,保险市场激烈的竞争,强调市场营销新局面的创设。EA(ExclusiveAgent)营销模式,就是指在保险协议规定的时间、地点之内,对商品享专营权的人。保险公司与保险EA一对一建立合作的供需关系,并通过签署保险产品合同,明确排他性的专业性保险公司。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解决保险业务利润大量流入中介渠道的问题,而且在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营销服务水平等方面,也有了本质性提高。相比于传统营销模式,EA营销模式表现出显著的优点:一是EA素质高,且有明确的法律关系;(2)保险公司的管理责任进一步强化,特别是保险公司权利义务的明确,保障了保险公司及客户的合法权益;(3)EA个性化服务、产品的推出,是EA营销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通过社区门店的形式,EA开展经营活动,让广大的客户能够在家门口便可以享受方便、优质的服务,符合当前保险市场发展的需求。

2.构建O2O营销模式,激活保险营销新思维。在互联网时代,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O2O营销模式,就是激活保险营销新思维的集中体现。O2O营销模式(如图2-1所示)就是线上到线下(OnlinetoOffline)的营销模式,通过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创设新的营销渠道。在O2O营销模式中,互联网是线下交易的“前台”,将广大的线上客户引导到线下消费。因此,线下公司在保险产品的推广宣传等工作,能够充分依托线上服务平台,拓展客户、推广营销,进而从线上到线下形成更加优质化、规模化的营销服务。相比于传统的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O2O营销模式强化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大量的线上客户引入到实体店中,并且通过在线支付等便捷方式,对实体店的营销服务进行优化。消费者能够通过线上服务及时了解保险产品信息,并且消费者购后情况也能够及时传递。因此,O2O营销模式中,商品的交易行为网络化,避免了传统电子商务中,商家不直接参与的缺失,为保险线下商务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激活保险营销新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是新时期保险公司战略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谋发展、求共存”的重要支撑。在笔者看来,新时期保险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应切实做到:(1)构建保险EA营销模式,创设市场营销新局面;(2)构建O2O营销模式,激活保险营销新思维。

作者:吕志华 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吴思.农村保险市场营销模式创新——基于水平营销的视角[J].保险研究,2010(04).

[2]冯华楠.关于保险销售模式改革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3(01).

篇10

一、我国保险业营销策略

从市场的角度看,我国保险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3种,即: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和分销策略。

1.1保险产品策略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近年来,虽然各家公司都加大了产品开发的力度,然而,可供消费者选择的险种却很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模仿的多,创新的少,类同的多,差异化的少,无法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导致过度竞争和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1]。据统计,2009年产险市场主要是车险产品,占比达60.6%,寿险市场主要是分红产品,占比高达41%。因此,产品策略应作为公司的首要策略,要占有市场,必须使开发的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2]。因此,保险公司在研究开发新险种时,必须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

1.2保险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中国保监会已逐步对保险的条款费率(价格)放开。作为保险企业如何合理地确定产品价格,又如何通过价格竞争去有效地占领目标市场,这是保险公司能否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一是要合理确定价格。鉴于保险产品的特殊性,其定价因素远比一般产品要复杂得多,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力,既要考虑出险的概率,又要考虑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的变化,尤其是长期寿险产品,价格因素更多。二是要理性降低产品价格。降价是竞争的手段,但不是核心手段,如果盲目降价会给公司造成巨大风险,作为经营者,降价必须理性。

1.3保险分销策略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不同的分销渠道将会产生不同的经营效果。因为保险产品的最终售价,不仅取决于开发产品的成本,而且取决于流通费用的多少,同时分销渠道选择得好与差将决定能否有效地使产品大量地进入市场。因此,保险公司必须选择既适合产品特性,又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分销渠道,突破目前自销和个人人销售的单一模式。因此,必须做好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专业。目前,专业这一分销渠道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和利用好,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专业这一分销渠道不仅是保险公司能否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险公司能否有效地降低营运成本,实现经营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3]。二是要积极发展银行。银行不仅有着点多、面广、现代化程度高的优势,而且有着资信高的特点,对于理财型的保险产品,通过这一分销渠道可以快捷有效地进入目标消费群。

二、我国保险业市场营销现存问题分析

尽管保险业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如下:

2.1保险市场正确需求不足和错误需求泛滥同时并存

目前,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人对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者认为自己不会发生事故、或者认为保险公司是赚钱为目的,保险实际并没有什么好处,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是转移和分散风险的手段,对工作和生活中的人身与财产风险认识不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这导致对保险的正确需求不足。同时,很多人又错误地认为保险可以赚更多的钱,可以令人暴富,或者把保险单纯地当作投资手段,忽视了保险产品的本质特征。

2.2保险市场有效供给不足

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供给主体少、垄断程度高、保险商品少,且不对路。目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财产保险公司总共不足100家,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占中国保险市场份额的70%―80%,其余保险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仅为20%左右,这说明中国保险市场属于寡头垄断型保险市场。由于垄断程度高、有效竞争不足,导致险种少、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服务质量低劣。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有些保险产品过剩。

2.3保险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具规模,基本涵盖了保险合同行为、保险经营和监管的各个环节。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建立了适应我国保险实践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我国保险立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表现为:(l)法规体系的层次不高。我国目前仅有一部保险法律,大量指导保险经营和保险监管的规范属于规章和一般规范性文件,低层级的法规影响了对保险市场进行规范的权威性。当与别的相关法律发生冲突时,就不能适用专为保险市场制定的法规,这将影响到保险市场的调整[4]。(2)部分法规不能适应保险市场创新和发展变化的需要。目前,针对保险市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还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特别是对保险市场的日新月异的业务创新,缺乏预见性,有时存在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随着保险业内外情况的变化,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保险实际的需要,与保险市场发展相脱节,一些新的保险违法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予以规定,原有的相关规定需要加以修改。

三、我国保险营销策略的创新

3.1全面营销策略

对大型的国有保险公司,由于其机构臃肿、业务规模指标压力大、人员冗杂、后援管理效率低,可采用内外兼修的“全面营销”战略。保险营销的实质是了解客户的保险需求,设计开发适合此需求的险种,并以适宜的心理方式传递给顾客,这属于外部营销的范畴。然而,保险营销还必须解决内部营销的问题,即企业的决策层和领导层合理开发人力资源,帮助下属做好工作。保险公司实施内部营销导向的关键是要培养公司经理、销售人员及中介人接受以保户为导向的观念。

3.2品牌营销战略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保险市场的竞争最终是品牌与服务的竞争,如何把品牌、服务与营销机制融为一体,构建以客户为核心、以品牌形象为价值标准、以服务为整体功能的品牌营销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营销理论中,把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所具有的一组信念称为品牌形象,而消费者由于个人经验和选择性注意、选择性扭曲及选择性保留的影响,其品牌理念有可能与产品的真实属性并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实施品牌营销策略,进行消费者“心理再定位”和“竞争性反定位”来改变保险消费者的品牌信念。如果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的质量,营销人员就应重点介绍其品牌;如果购买者对品牌有了准确而足够的了解和评价,那么营销人员就没有必要对它加以介绍,因为夸大产品会引起购买者反感。

四.小结

中国的保险业中,市场营销理论已基本成型,但应用还不是很合理,并没有起到对保险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其原因是保险行业仍沿用原有的销售策略,即人海战术为主,采取大量招募销售人员的策略,这样的策略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被淘汰,所以保险行业营销策略改革势在必行。要改变现今中国保险行业营销策略,应改变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营销策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营销策略。(作者单位:兰州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立双.保险学[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9-45.

篇11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求各行业注重以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进行营销管理。财产保险一直是保险业务的主要组成部分, ,市场营销是基层的保险机构主要的业务活动。市场营销管理指导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如何解决保险机构面临的问题和机遇,根据本地市场的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营销策略,促进我国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深化财产保险市场管理体制的创新,增强财产保险公司的实力,都十分迫切。在保险业中,尤其是财产保险业中全面引入营销策略,十分必要。所以,研究适应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促进市场竞争的规范有序 ,势在必行,具备较强的实践意义。

二、太平洋保险公司财产保险业务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一)调研预测薄弱,市场定位欠缺

现代营销的基础是建立在市场调研和预测之上的 ,而营销的关键是对于销售市场的有效定位。如果管理者企业本身的经营理念不够开放,方式较为单一,将会大大制约市自身的发展,做出失误的决策。分业经营以来,支公司由于受到业绩考核的压力,不仅未增加相关人力及资金,由于内部撤并调研机构,减少调研人员,市场调研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于市场的总结基本依靠市场人员零散的口头反馈,导致该项工作进展十分缓慢。受此影响,支公司相关联的市场资源的细致分工、方向性市场的选择、对公司进行产品研发建议等活动便无法顺利实施,由此,市场本身的定位更是无稽之谈。现阶段,在财险市场上,与支公司竞争的的诸多公司,对于其公司本身的发展及产品的前景,几乎都没有给予准确的定位。天河支公司现在出现的简单模仿与相互低水平竞争的局面,表明了其基本没有自身明显的经营特色,细分的市场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二)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对市场的挖掘潜力不大

国内恢复财险业务后,大多数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比较滞后,习惯于旧时的依靠公司外勤拓展业务,销售方式则以兼业等简单的形式。缺乏系统完善的营销体系。天河支公司也基本属于此情况,对传统的营销渠道依赖性过强,而且一直保持这样的模式,没有去寻求新的变化;在业务恢复前期,这种方式曾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过及其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财产保险市场发展迅速的今天,这种方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拓展需要寻找新的拓展途径,以提高公众财产保险意识及财产保险商品的销售量。

(三)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细化和提升

长期以来,公司对财产保险服务已经是习惯性忽视,而主要的精力放在销售保险产品和理赔服务方面,导致保险公司日常基本性的服务丧失,也显示了服务机构及相关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近年来,虽然公司推行”三个中心”的全方位发展建设,增添了许多技术设施和人力资源,并且开通全天市民服务专线,开发出一些延伸服务项目,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可总体而言,公司的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服务品质的提升等,仍与国外财产保险客户及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差之甚远。在员工中还没有普及”一切为了顾客的满意”的敬业精神,使良好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公司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函待落实。

(四)创新能力不够,对市场变化反应速度不快,服务水平不高

由于较低的人员素质和保守落后的观念,一直制约着支公司长期以来的发展。公司虽然具有一定严格的规范制度,公司上下能够严格部署开展相应的工作,也曾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可是内部人员并没有发挥主动性,以积极的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去思考公司的部署与区域内市场的结合,既能够实现公司经济增长,满足自身的利益需要,又能体现出支公司自身优势,促进创新,能够迅速地做出对市场的变化的反应。所以,传统的固定化的经营模式,直接导致支公司而没有主动挖掘客户需求,而且营销人员思维长期处于局限之中,往往是被动的为客户提供服务、提品,服务水平离满足客户深层次需求有较大的距离。

三、太平洋保险公司营销策略的制定及实施

(一)差异化的市场定位

公司应采取的差异化策略,市场需求必须放在首位。具体是指应该通过包括险种差异、服务差异、人员差异、形象差异等。公司不单单是依靠内部的的优势,如:众多业务员的广泛的人脉资源,尤为重要的是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法 ,以先进的营销技术,良好的服务,在已发掘的客户群里,建立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

当然,也并非意味支公司仅仅局限于重点客户的业务。对于区域内所有目标客户,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也可以体现在针对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例如,以讲信誉和提高服务质量赢得个人客户、民营企业;并进一步以良好的服务承诺及售后服务,拓宽国有企业市场:以提供便利的投保服务及优质的服务进一步开拓集体企业;以加强沟通,招聘与政府关系良好的业务人员,维护和开拓政府部门业务。

(二)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策略及实施

以顾客为导向的组合营销策略,就是根据4Ps营销理论与4Cs理论的结合,支公司应该以客户为重心,强调与客户的沟通,把4Ps因素,即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组合起来,制定营销策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需要。

支公司采取的组合营销策略应该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有利的市场机遇,但是也应该克服天河支公司的不足。具体讲,支公司差异化的市场定位策略应该是以个人、民营企业等为重点客户群,重点满足他们对公司产品、服务的需求,同时也开发政府部门客户。对于差异化的市场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组合营销策略,以实现产品的销售。

渠道( Place )、促销(Promotion )是公司的重点工作方式。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太平洋保险公司营需要加大自身的发展,首先须做好宣传,然后建设营销渠道。市场上不断有新的营销渠道出现,所以公司必须采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以获取不同的效果。而这就要求公司的管理层必须保持对当前市场的足够的意识,实现多种销售方式并存的销售渠道,以最大程度突破目前销售的单一模式。在销售产品的同时,公司要保证加强服务的质量,为客户提供合理周到的售后服务, 这也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不断创新可以增加公司的美誉度,为公司拓展新的产品品种提供良好的基础。

(三)对于太平洋公司实施客户建设的建议――建立有特色的服务机制

要根据太平洋公司的网点分布广泛,拥有大量的客户群、不断增长的信誉度等现状和发展方向,借助便利的信息技术,首先做好客户关系的整体规划。是建立特色服务机制的前提是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基础。全面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及相应的业务关系重组、业务调整,规范提升信息技术等进行全面规划,把太平洋公司本身独特的竞争优势转化为健全的服务优势,培养”人有我优,人忧我新,人新我全”的公司主要竞争能力,这就是特色服务机制,致力于做到”客户至上,效率第一”。

其次要工作人员深入市场调查,以明白不同客户的切身需求,用信息技术收集存储客户信息。可以把客户信息细致分类管理,建立的客户电子信息存储库,,为不同客户群的进一步挖掘

做好成分的实施基础。公司还要加强自身的创利能力,从客户的需求出发,制定公司今后各种险种的研发、相应的营销和特色服务的策略,以确保客户满意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公司在自身规模、推广品牌,通讯设施等领域的硬件优势,加强与有关单位的合作,全面整合服务资源,并进行优化管理,大力发展特色服务机制。例如:整合汽车生产商、4S店的服务资源,增加紧急救援服务,发展形式多样的VIP会员服务等;另一方面,不断了解客户需求价值的增长变化,保持定期与客户的双向沟通,如:电话、茶话交流会、会员日等多种形式,与客户建立连续沟通关系。在维系老客户的同时,着力发展识别新客户、细分消费市场和开发特色产品等战略项目,赢得公司的长久发展。

再次,选择优秀的客户经理,加强管理。对于公司众多的人才,择优选拔,建立一只高素质高能力的客户服务队伍,是维系与客户管理的重要桥梁。对于业务,采取市场细分原则,责任到每个负责人。并定期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坚持工作原则,惩罚分明,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然后,调整公司传统的运营模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互通交流。太平洋保险公司部门分类细致,但也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因而,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和部门优化,剔除对客户无价值的流程,打造一个灵活多变的业务团队,才能确做到提升以提升客户满意度为首,提升企业的业务效率。

(四)加大技术投资,积极进行新产品开发

针对本地中小企业、个人客户群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出来的新风险、新需求,太平洋保险公司在行业中各种优势均处领先地位,因而提出开发新产品的建议。一方面注重个人保险产品的开发。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本地市场客户群在不断拓展,个人财富不断,因而在财产安全及个人社会责任的保障市场对保障财富的需求也在上升。如在不断普及的家庭财产保险市场份额,在保险制度健全的国家,其比例已超出80%,但在我们本地市场份额不足10%。太平洋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存储和处理系统,更有效地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管理,管理人员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拜访客户;通过各种活动和客户进行交流。加强对客户市场细分程度,做到”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业务。太平洋公司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开发网络保险业务系统,方便客户办理业务,并吸引新的客户的加入。

二是大力改革,为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企业着力推出特色保险产品,如增加各种职业责任保险和信用保证保险,更多地保障客户的利益。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日益完善,广大民众的维权意识也日益高涨,社会上各种维权成功的案例已层出不穷。而个人信用消费制度广泛施行以来,使大量企业、个人或集体都承担着各种责任和信用保险的风险性提高。而我国现存保险市场仍不够健全,比较缺乏相关的职业责任和信用保险产品,这些险种在我国市场,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总结

目前,我国正向市场经济体制迈进,发展市场经济就要求各行业注重以市场营销理论为指导进行营销管理。财产保险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营销管理。营销策略在我国的运用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生产”、”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思想,难以适应变化复杂的外部环境。在保险业中,尤其是财产保险业中全面引入营销策略十分必要。因此,研究营销策略,对加快财产保险业务发展,深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财产保险公司实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白冬虎.试论我国保险的网络营销[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2)

[2] 陈燕.对企业财产险发展思路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14)

[3] 沈南宁.我国金融保险业的共享服务建设――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共享服务平台[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12)

[4] 张环宇.传统保险营销和保险网络营销的结合[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01)

[5] 本刊记者.车险还可以这样买[J].商周刊.2010(17)

[6] 胡赛,计琳.财产保险公司车险客户满意度研究[J].浙江金融.2010(09)

[7] 万妍.电销车险服务提速[J].商周刊.2010(22)

篇12

保险公司选择什么保险产品开展业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本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后选择的目标市场,其次是营销组合策略,最后是竞争策略。只有当一家保险公司明确了自己的竞争地位,将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才可能成功。

一、保险市场的细分

(一)保险市场细分的意义

保险市场营销人员将保险消费者和组织细分为有相似需求或特征的代表性的群体,并向接受率最高的群体直接付出营销努力。

(1)针对公司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产品,识别和评估其潜在市场;(2)在整个市场中选择公司将要向其集中营销的一部分或几部分;(3)开发和完善能够满足所选市场的营销组合;(4)在细分市场中,将其产品与其构成竞争的产品相区别。

保险市场细分是巨大的、不同质的保险市场,细分为小的、具有相似产品需求或营销组合需求的同质保险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基本目的是帮助公司选择愿意涉足并且有能力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个细分市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可衡量性、可接近性、可盈利性、可操作性。

(二)保险市场细分的依据

被选为细分依据的因素必须与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需求、使用或行为有关。每个细分依据都应该包含能对特定的备选营销组合有相似反应的消费者。另外,细分因素本身必须是可衡量的或可观察的。家庭构成、职业和收入经常被当做细分变量,因为他们是能够被观察或被测量的可衡量因素。

多变量市场细分是利用多种特征的组合来细分一个市场。相对于单变量市场细分,多变量市场细分能够提供关于一个细分市场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因此,它能使公司针对特定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开发出更为精确的营销组合。

多变量市场细分增加了整个市场中的细分市场的数量。从整个市场中开发出的细分市场越多,每个细分市场的潜在销售量就越小,因为每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较少,公司就不会在追求那些不可能盈利或不可能对公司产品有反应的细分市场上浪费资源。

二、保险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目标市场选择原则

1.适度原则。在所细分的市场中,某些细分市场规模大、增长快、边际利润高;而有些细分市场则可能规模小、增长慢、边际利润低。企业在选择时,必须要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不能“嫌贫爱富”、“求大舍小”,应该选择具备适当规模和增长特性的细分市场,以求得适度发展。

2.协调原则。在选择目标市场时,企业会发现有的细分市场虽具备理想的规模与增长率,但若从利润的角度去考察却又无法形成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来自于潜在竞争者的多寡、替代产品的多寡、相关购买力的大小等。

3.相符原则。有些细分市场虽然同时具备了规模增长和吸引力,但如果与企业的目标和资源不相符,则这种细分市场也是难以成为企业所要选择的对象的。对这样的细分市场必须要舍得放弃,如果细分市场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又在此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则企业就可以选择进人这一细分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考虑的因素

公司在选择其目标市场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是:

(1)公司目标。(2)细分市场的销售潜力(包括期望的销售量和计划的增长率)。(3)覆盖和向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的费用。(4)细分市场的期望获利贡献。(5)在细分市场中存在的现有的和预期的竞争水平。(6)细分市场的分销体系需要。(7)在公司的整体经营计划和目标中,细分市场的配合情况。(8)组合市场与现存的目标细分市场的兼容性。

(三)目标市场选择的步骤和依据

1.目标市场的规模与潜力。潜在的目标市场只有具有一定的购买力才有实际意义;有了足够的营业额,目标市场才具有开发的价值。但“规模”是个相对的概念,大的保险公司重视销售量大的细分市场,往往忽视销售量小的细分市场。

2.目标市场的吸引力。目标市场可能具备理想的规模和潜力,然而从赢利的观点来看,它未必有吸引力。目标市场的内在吸引力受五种力量的影响:

同行业竞争者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已经有了为数众多的、强大的或者竞争意识强烈的竞争者,该细分市场就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出现细分市场过于稳定或萎缩状态、固定成本过高、撤出市场的壁垒过严、竞争者投资过多等情况,保险公司要想坚守这个细分市场,就会出现价格战、广告争夺。

潜在的新的竞争者的影响。如果新的竞争者进入某个细分市场时遭遇森严壁垒,并且遭受到细分市场内原有公司的强烈报复,这个细分市场就最具有吸引力。反之,保护细分市场的壁垒越低,原来占领细分市场的保险公司报复心理越弱,这个细分市场就越缺乏吸引力。

替代产品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现已存在着替代产品或者有潜在的替代产品,该细分市场就失去吸引力,因为替代产品会限制细分市场内价格和利润的增长。

购买者议价能力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中购买者议价能力很强或正在加强,该细分市场可能没有吸引力。因为购买者会设法压低价格,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使竞争者相互争斗,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受到损失。

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影响。如果供应商,如银行、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能够控制某个细分市场的保险商品价格或服务质量等问题,这个细分市场就失去了吸引力。

3.保险公司的目标和资源。任何时候保险公司均应将其自身目标与所选择的细分市场结合考虑,如某一细分市场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不符合保险公司的长远目标,也应该放弃。对于符合保险业目标的细分市场,保险公司在进入时也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

三、保险产品目标市场开发策略

1.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亦称整体市场策略。这种策略是保险公司把整体市场看做是一个目标市场,只注意保险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同一性,而不考虑他们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以同一种保险条款、同一标准的保险费率和同一营销方式向所有的保险消费者推销同一种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许多险种都适用于无差异性营销,如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可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用同一营销方式和保险费率进行推销。

无差异性市场策略适用于那些差异性小、需求范围广、实用性强的险种的推销。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减少保险险种设计、印刷、宣传广告等费用,降低成本;能形成规模经营,使风险损失率更接均的损失率。其缺点是:忽视保险消费者的差异性,难以满足保险需求的多样化,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差异性市场策略。是指保险公司选择了目标市场后,针对每个目标市场分别设计不同的险种和营销方案,去满足不同保险消费者需求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的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去捕捉保险营销机会。其优点是:使保险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保险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保险险种和使用新的保险营销策略;适用于新的保险公司或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其缺点是:提高了营销成本,增加了险种设计和管理核算等费用。

3.集中性市场策略,亦称密集性市场策略。集中性市场策略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力量,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保险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保险公司集中有限的精力去获得较高的收益;可深入了解特定的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经营,适用于资源有限和实力不强的小型公司。其缺点是:如果目标市场集中,经营的保险险种较少,经营风险较大,一旦市场上保险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介入,容易使保险公司陷入困境。

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在三种策略上任意选则,企业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目标市场开发的策略时,还应注意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1.企业资源。企业资源的多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如果企业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那么它就有能力选择差异性营销策略或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若企业资源有限,无力将自己的资讯覆盖整个市场或几个细分市场,则适宜采用集中性营销策略,即通过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产品生命周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上的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处于介绍期的新险种来说,由于刚刚进入市场,投保者对其不熟悉,竞争者也较少。这时,宜于采用无差异策略,以激起可能的目标顾客的兴趣。当产品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开发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则宜采取集中性策略,以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3.产品的同质性。就保险商品而言,其产品的同质性很小,故可把它看做是一种异质商品。比如,同是少儿险,却可以根据投保者需求变化在保险内容上、保险追求的利益重点、投保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上加以改变。因此,对异质品的产品策略宜采用差异性策略和集中性策略。

4.市场的同质性。主要针对市场上投保需求而言。如果投保者的需求比较接近,偏好大致相同,购买数量大体相同,对销售方式的要求差别不大的话,就可以采用无差异策略;相反,如果市场需求差别很大,投保者选择性较强,就宜于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

5.竞争者的数目和策略。如果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很少,市场竞争不很激烈,那么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控制市场,占领市场。如果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较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就需要寻找市场上的空白点和缺口,这时,就宜于采用差异性策略或集中性策略。当然,为了与竞争者竞争,企业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当竞争者采用差异性策略时,不妨采用集中性策略;当竞争者采用无差异性策略时,不妨采用差异性策略。

参考文献:

篇13

保险公司选择什么保险产品开展业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是本企业进行市场细分后选择的目标市场,其次是营销组合策略,最后是竞争策略。只有当一家保险公司明确了自己的竞争地位,将市场进行有效的细分,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才可能成功。

一、保险市场的细分

(一)保险市场细分的意义

保险市场营销人员将保险消费者和组织细分为有相似需求或特征的代表性的群体,并向接受率最高的群体直接付出营销努力。

(1)针对公司提供的各种类型的产品,识别和评估其潜在市场;

(2)在整个市场中选择公司将要向其集中营销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3)开发和完善能够满足所选市场的营销组合;

(4)在细分市场中,将其产品与其构成竞争的产品相区别。

保险市场细分是巨大的、不同质的保险市场,细分为小的、具有相似产品需求或营销组合需求的同质保险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的基本目的是帮助公司选择愿意涉足并且有能力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个细分市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可衡量性、可接近性、可盈利性、可操作性。

(二)保险市场细分的依据

被选为细分依据的因素必须与消费者对营销产品的需求、使用或行为有关。每个细分依据都应该包含能对特定的备选营销组合有相似反应的消费者。另外,细分因素本身必须是可衡量的或可观察的。家庭构成、职业和收入经常被当做细分变量,因为他们是能够被观察或被测量的可衡量因素。

多变量市场细分是利用多种特征的组合来细分一个市场。相对于单变量市场细分,多变量市场细分能够提供关于一个细分市场的更为详细的信息,因此,它能使公司针对特定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开发出更为精确的营销组合。

多变量市场细分增加了整个市场中的细分市场的数量。从整个市场中开发出的细分市场越多,每个细分市场的潜在销售量就越小,因为每个细分市场中的消费者数量较少,公司就不会在追求那些不可能盈利或不可能对公司产品有反应的细分市场上浪费资源。

二、保险产品目标市场的选择

(一)目标市场选择原则

1.适度原则。在所细分的市场中,某些细分市场规模大、增长快、边际利润高;而有些细分市场则可能规模小、增长慢、边际利润低。企业在选择时,必须要遵循适度发展的原则,不能“嫌贫爱富”、“求大舍小”,应该选择具备适当规模和增长特性的细分市场,以求得适度发展。

2.协调原则。在选择目标市场时,企业会发现有的细分市场虽具备理想的规模与增长率,但若从利润的角度去考察却又无法形成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可以来自于潜在竞争者的多寡、替代产品的多寡、相关购买力的大小等。

3.相符原则。有些细分市场虽然同时具备了规模增长和吸引力,但如果与企业的目标和资源不相符,则这种细分市场也是难以成为企业所要选择的对象的。对这样的细分市场必须要舍得放弃,如果细分市场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又在此拥有一定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则企业就可以选择进人这一细分市场。

(二)选择目标市场考虑的因素

公司在选择其目标市场时应考虑的一些因素是:

(1)公司目标。

(2)细分市场的销售潜力(包括期望的销售量和计划的增长率)。

(3)覆盖和向细分市场提供服务的费用。

(4)细分市场的期望获利贡献。

(5)在细分市场中存在的现有的和预期的竞争水平。

(6)细分市场的分销体系需要。

(7)在公司的整体经营计划和目标中,细分市场的配合情况。

(8)组合市场与现存的目标细分市场的兼容性。

(三)目标市场选择的步骤和依据

1.目标市场的规模与潜力。潜在的目标市场只有具有一定的购买力才有实际意义;有了足够的营业额,目标市场才具有开发的价值。但“规模”是个相对的概念,大的保险公司重视销售量大的细分市场,往往忽视销售量小的细分市场。

2.目标市场的吸引力。目标市场可能具备理想的规模和潜力,然而从赢利的观点来看,它未必有吸引力。目标市场的内在吸引力受五种力量的影响:

同行业竞争者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已经有了为数众多的、强大的或者竞争意识强烈的竞争者,该细分市场就失去了吸引力。如果出现细分市场过于稳定或萎缩状态、固定成本过高、撤出市场的壁垒过严、竞争者投资过多等情况,保险公司要想坚守这个细分市场,就会出现价格战、广告争夺。潜在的新的竞争者的影响。如果新的竞争者进入某个细分市场时遭遇森严壁垒,并且遭受到细分市场内原有公司的强烈报复,这个细分市场就最具有吸引力。反之,保护细分市场的壁垒越低,原来占领细分市场的保险公司报复心理越弱,这个细分市场就越缺乏吸引力。

替代产品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现已存在着替代产品或者有潜在的替代产品,该细分市场就失去吸引力,因为替代产品会限制细分市场内价格和利润的增长。

购买者议价能力的影响。如果某个细分市场中购买者议价能力很强或正在加强,该细分市场可能没有吸引力。因为购买者会设法压低价格,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使竞争者相互争斗,使保险公司的利润受到损失。

供应商议价能力的影响。如果供应商,如银行、行业协会、保险中介能够控制某个细分市场的保险商品价格或服务质量等问题,这个细分市场就失去了吸引力。

3.保险公司的目标和资源。任何时候保险公司均应将其自身目标与所选择的细分市场结合考虑,如某一细分市场有较大的吸引力,但不符合保险公司的长远目标,也应该放弃。对于符合保险业目标的细分市场,保险公司在进入时也要考虑自己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

三、保险产品目标市场开发策略

1.无差异性市场策略,亦称整体市场策略。这种策略是保险公司把整体市场看做是一个目标市场,只注意保险消费者对保险需求的同一性,而不考虑他们对保险需求的差异性,以同一种保险条款、同一标准的保险费率和同一营销方式向所有的保险消费者推销同一种保险产品。保险公司的许多险种都适用于无差异性营销,如汽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可在一个国家的任何地区用同一营销方式和保险费率进行推销。无差异性市场策略适用于那些差异性小、需求范围广、实用性强的险种的推销。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减少保险险种设计、印刷、宣传广告等费用,降低成本;能形成规模经营,使风险损失率更接均的损失率。其缺点是:忽视保险消费者的差异性,难以满足保险需求的多样化,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差异性市场策略。是指保险公司选择了目标市场后,针对每个目标市场分别设计不同的险种和营销方案,去满足不同保险消费者需求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的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去捕捉保险营销机会。其优点是:使保险营销策略的针对性更强,有利于保险公司不断开拓新的保险险种和使用新的保险营销策略;适用于新的保险公司或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其缺点是:提高了营销成本,增加了险种设计和管理核算等费用。

3.集中性市场策略,亦称密集性市场策略。集中性市场策略的优点是:能够集中力量,迅速占领市场,提高保险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保险公司集中有限的精力去获得较高的收益;可深入了解特定的细分市场,实行专业化经营,适用于资源有限和实力不强的小型公司。其缺点是:如果目标市场集中,经营的保险险种较少,经营风险较大,一旦市场上保险需求发生变化,或者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介入,容易使保险公司陷入困境。

并非所有企业都可以在三种策略上任意选则,企业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目标市场开发的策略时,还应注意符合以下五个条件:

1.企业资源。企业资源的多寡,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胜的物质基础和保证。如果企业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那么它就有能力选择差异性营销策略或无差异性营销策略;反之,若企业资源有限,无力将自己的资讯覆盖整个市场或几个细分市场,则适宜采用集中性营销策略,即通过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产品生命周期。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上的产品,具有各自的特点。企业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产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对处于介绍期的新险种来说,由于刚刚进入市场,投保者对其不熟悉,竞争者也较少。这时,宜于采用无差异策略,以激起可能的目标顾客的兴趣。当产品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时,应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开发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当产品处于衰退期时,则宜采取集中性策略,以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

3.产品的同质性。就保险商品而言,其产品的同质性很小,故可把它看做是一种异质商品。比如,同是少儿险,却可以根据投保者需求变化在保险内容上、保险追求的利益重点、投保方式等方面的设计上加以改变。因此,对异质品的产品策略宜采用差异性策略和集中性策略。

4.市场的同质性。主要针对市场上投保需求而言。如果投保者的需求比较接近,偏好大致相同,购买数量大体相同,对销售方式的要求差别不大的话,就可以采用无差异策略;相反,如果市场需求差别很大,投保者选择性较强,就宜于采用差异性或集中性策略。

5.竞争者的数目和策略。如果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很少,市场竞争不很激烈,那么企业完全可以通过采用无差异营销策略,控制市场,占领市场。如果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较多,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为了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就需要寻找市场上的空白点和缺口,这时,就宜于采用差异性策略或集中性策略。当然,为了与竞争者竞争,企业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当竞争者采用差异性策略时,不妨采用集中性策略;当竞争者采用无差异性策略时,不妨采用差异性策略。新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