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39: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网络语言文化探索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160-01
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网络来进行交际和娱乐。网络技术在掀起了一场信息革命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且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语言与社会的这种关系被语言学家称为“共变”。而网络的使用者们在交际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新的语言社区,因此,就出现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它为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及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对网络语言进行记录、加以了解和研究。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语言的性质及其特点进行探讨。
1 网络语言的性质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现象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语言学家对网络词语的研究尚在探索中,对网络词语的性质的看法也各有千秋。于根元认为:“网络词语是新词新语的组成部分或延仲,是新词新语研究的重要研究对象。”他还认为“网络里的一些词语属于社会方言,其中有一些或许又是一种社区词语”。郑远汉则认为网络语言不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不是一种社会方言。网络语言主要是网友们上网聊天时创造的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或特别用法。分别地看,其中有些可视为网民这个社会集团的“习惯语”。刘海燕在《网络语言》中指出“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是一种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她认为:“网络语言的特异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网络词语涉及网络技术、网络经济文化和网络交际等诸多方面,因此,对于网络词语的性质不能采用一言以蔽之的方法加以概括,而应对网络词语中的不同类型作具体分析”。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把两种截然不同的话语方式―― 口语和书面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网络语言独特的话语方式。其特点如下所述。
2.1 随意性和创新性
与传统语言变异背道而驰,网络流行语的词汇构成具有随意性和创新性如谐音类词语变异,汉字谐音:油墨―― 幽默,大虾―― 大侠,英译词email―― 伊妹儿等。缩写谐音:表―― 不要,酱紫―― 这样子等。以功能分类分,有称呼类语言变异,如:美眉――美女,菜鸟―― 新手。动作类变异,如:切――口气词表不服气,雷―― 表出乎意料。别称类变异,如:网络暴民―― 网络文盲等。此外还有时效类,也就是所谓的年度流行语,如2012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伤不起等。
2.2 展现方式和特色
网络流行语词汇,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而且很难联想到它想要表达的意思,它的产生以强大的网络文化做后盾,在理解它的同时要考虑它特殊的使用环境,即语境的因素,才能认识到它独特的社会功能。与传统语言相比,它具备自己特有的展现方式和特色。
第一,网络流行语具备新异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的变异两方面,对传统词汇进行新意改造,有时极尽扭曲;对新词的丰富探索,善于采用夸张手法。
第二,网络流行语体现时代性。大部分流行语紧贴当时的社会现实,反应大众心理,使人们可以婉转的表达内心看法。
第三,网络流行语具有即兴和不断更新的特征。它是人们在网络空间抒发对社会认知时即兴创造的,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3 网络语言产生及发展原因
一方面是社会原因。当今社会现实情况,从多元文化视角看,各种文化现象百家争鸣,给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创造了宽松的氛围;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飞跃,网络文化的影响等因素都给人们创造网络流行语这种新颖的语言变体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另一方面,人们崇尚创新,追求个性的心理趋向使他们敢于挑战传统文化语言。网络流行语也是文字,只是人们通过一种新的媒介实现了它的存在,不再借用于纸和笔的记录。人们生活在一个以信息为中心的网络时代,更加追求生活的高效性,有时人们在网上为了更快的传达某种信息,简单地按几个字母键,大概的意思就能表达出来,方便快捷,因此而受到大家的青睐,慢慢流传开来。
4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网络语言极大地方便了网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对整个社会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已逐渐成为网民们在网络上交流时的信息载体。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网络语言自身还是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网民们在网上交流时受到时间的限制,为了提高速度而出现错别字,并存在着滥用谐音、数字符号,歪用词义的现象,同时受外语影响,或为了求快任意缩略词语,或为了追求表达效果而有意无意地违背了语法规则。
网络语言存在的这些问题,冲击和颠覆着现有的语言规范,在应用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后,难免会造成语言混乱。网络语言对现实社会中语言的使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极大。另外,网络语言已经侵入报纸、书籍等媒体,甚至已经出现在一些教科书和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作业中了。因此,我们应了解网络语言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清醒地认识到网络语言对全社会的语言生活的深刻影响。
5 结语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上网并使用网络语言,更多的新词和新的语言现象及特点还会不断出现。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发生变异的,它不是静止的。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应一概接受或者一概否定。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语言对语言整体和社会文化必然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对于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参考文献
前言
网络掀开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网络交际是当代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际。由于网络的便捷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汇聚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又由于交流语言、交流手段、交流语境的差异性,为了方便交流,一些新的汉语语言表达方式由此产生。本文将主要从汉语普通话、汉语方言和外语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中的跨文化特征,以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网络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网络语言,所谓全新的语言媒介日渐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照社会语言学的术语来说, 属于一种社会方言/变体。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不仅包括网络文化中人际交流的语言,还包括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编程专业语言(毛力群,2002);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文化中人际交流的语言/信息符号,本文主要关注后者。
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学科,除研究文化、交际的定义、特征以及相互关系外,还着重研究干扰交际的语言、非语言手段、社会准则、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等;其基本目的是培养人们对不同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 跨文化交际的适应能力和技能。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和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主要是语言交际的过程,那么网络语言的发展和特点必然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影响(付林林,2008)。
二、网络语言的跨文化特征
网络语言的跨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汉语普通话、方言和外语的相互结合来表达意义方面,其中有的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有的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冲击。
(一)方言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语中涉及到的方言的数量不计其数,由于网络交流的广泛性,某些方言如闽南话、四川话等由于发音有趣新奇而受到万千网友的追捧,进入网络语言系统。
具体来说,语音和词汇方面,由于某些方言中“h”与“f”,“n”与“l”等的发音混淆不清,因此词汇“否定”变为“吼定”,“南京”变为“蓝京”。港台等地的方言有合音和反切现象,合音指的是两个音节词汇由于快读而拼合成一个音节,而这个音节代表原来的两个音节的意义者,如“知道”合音为“造”;反切指的是当声母为zh、ch、sh、r、z、c、s,韵母为i的音节,在与零声母字组词快速连读时,就会出现合为一字的现象,如“丑”反切成“吃藕”,这其中也蕴含委婉意义。语法方面,粤方言中有一种倒置的语法结构影响着语言的标准结构,如“宾语+谓语”(饭吃好了),“副词+宾语”“别说话先”。
方言特点与普通话的结合使得网络语言更加丰富有趣,也促进了各方言使用者之间的语言和文化交流,加深了相互间的感情。
(二)外语特征
网络语言中的外语特征主要表现在对英语的应用,但日语、法语、泰语中的日常用语在网络语言中也拥有一席之地,如对日语“我回来啦”(ただいま)的音译为“他大姨妈”。
语音方面,汉语中把英语独有的语音吸收进来,如汉语中没有“th”,故而把/?/吸收进来(康忠德,2011)。词汇方面,主要有首字母缩略。如:GF指女朋友。语法方面,网络语言中应用最多的一类是进行时的改用,构成“×ing”表达形式,表示 “×”进行中, “×”的词性主要涉及形容词和动词。如:“不开心ing”表示正处于不开心的情绪当中。
网络语言中很大一部分都和英语相结合,可能会导致网络文化帝国主义,影响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与文化的平等和平衡发展(李婷,2006)。
(三) 综合特征
所谓综合特征指的是对汉语普通话、外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处理或在交流中几者共存的现象。
将汉语普通话、英语、方言等多类语音混合使用以及相互代用的的现象有很多,例如数字谐音代替外语:比如88(byebye);谐音与常态组合:I服了U(我服了你);方言与外语组合:What are you 弄啥嘞?
网络语言中很多交流的语言都是汉语普通话、外语和方言的双重处理体,如“你真是史努比的弟弟”是对“你真是stupid” 的再次处理。
此外,表情符号几乎通用于所有语言使用者,包括标点组成的表情如“^_^”表示“微笑”,聊天软件里系统的表情如 “”表示“好的”。
由于这些跨文化特征的出现,网民更加自由地投入网络交流中,交流时使用的汉语句子中经常夹杂着方言和其他外国语言,这表现出对其他民族的包容性与热情。但这些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如对于上面提到的双重处理,无论英语使用者还是汉语使用者,若没有对跨文化特征的了解,就会阻碍跨文化交流。
三、成因分析
网络语言的语言变异的原因大致为内因和外因,前者是语言本身发展的需要,外因是国际间的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因为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文化的载体,所以语言的产生与变异必然受社会经济、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影响(曾利娟,2007)。
四、结语
汉语普通话、方言、外语和符号并用的跨文化网络词汇的出现预告一个新时代的语言变革(李进喜,2008)。在应用跨文化语言时,使用者要充分了解其反映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促进其向有益的方向发展,降低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可能性,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机会的平等。
参考文献:
[1]付林林.(2008).网络交流与跨文化交际.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汉文综合版,28(4),104-105.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语言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最初是为了提高网络交流效率或是达到某种交流沟通需要所采用的方式。可以说网络语言同网络技术的动态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同汉语言文学不同的是,网络语言构成方式多样,所代表的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一是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特点。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构成需要按照一定语言规律,而网络语言的构成包含了字母、拼音,数字甚至实现了再“造”字。如“又双叒叕”四个字表达不断叠加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社交中的交流方式以及情感表达同现实是不同,网络社交中会出于个人的便捷从而改造一些词语、甚至是利用一些错字、病句等来提高达到小群体内的交流的高效性。如“不明觉厉”是“不明白是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句子的网络化处理,正是出于高效的原因,才利用四个字缩短了表达的时间。第二是网络语言具有开放性。网络语言的使用没有任何场合、语境等的影响。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随意使用。同时网络语言的构架是不局限于汉语这种文字的,还融入了拼音、囧字数等缩写,设置还插入了一些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如“”字的出现。由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上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有别于传统汉语言文字的优势特点,让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利用具有较广的传播影响范畴。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发展的积极影响
第一是网络语言优化语言组织形式,带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所展开的,且拥有一定的语言情感,要求合适的环境下使用。但是网络语言没有任何的规则限制,且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一旦流行起来,在网络世界中就会变得随处可见,人们在网络平台中更容易受到这些语言的影响,并且掌握这些语言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者。如对囧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率不高,而随着其成为一种网络语言之囧后,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们会借助“”来表达一种广泛的情感。如听到一件囧尴尬的事情,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尴尬的心情。而看到一些搞笑的事情,囧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郁闷。更重要的是这些网络语言还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囧囧囧实现了文化交流。如电影《人在途》、《港》、《泰》系列的应用。第二是网络语言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由于网络语言是出自于网络,其自身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内涵特点,因此当前在素质教育活动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现象在教育互动中被应用,为教育的生活化发展提供了素材,更是通过新颖、有趣性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借助网络语言更好发展自己的汉语言能力,使得汉语言更加生动、多样化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发展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根本不是语言形式,其无法正确的表达出汉语言文学的人文性、情感性等。甚至一些网络语言的构成是为了标新立异赢得社会关注所存在的,因此在构成上具有投机性。同时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之间流传应用较多。对于还未形成完整的语言体系的未成年人而言,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曲解、重构的网络语言的过度接触,对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误导。如最近流行的“亚子”表达,青少年在展开语言表达或是鉴赏时,下意识的利用网络语言中“亚子”来代表原本的正常的词“样子”。第二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迎来了走出去的新阶段,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的工具,同时作为我们的民族语言,其所具有的成熟语言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文化自信强国构建的活名片。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下,网络语言若是大行其道,其势必会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误导。
三、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一)成为新的文化产业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实现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文化领域中更要求能够借助网络技术,更好地带动汉语言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文化自信强国做出贡献。当前网络语言所具有的全民参与性,流通迅速性等特点都是当前文化产业寻求发展的必备条件所在。因此当前能够实现网络语言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对于一些错误用字、词义误解等网络语言要加以抵制,但是对于一些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学内涵和意义的网络语言,能够将其当做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的创新点所在,符合网络语言历史人文内涵,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化发展,网络语言的人文化发展。
(二)成为新的文化传承工具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Network Language to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Majors' 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raining
TAN Yinfeng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466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network as a new medium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people's life and work study, along with a large number of network-derived language teaching for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lso had an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network language background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he impact of network language on students' language integrated ability, and analyzed the methods of current students' integrating language ability training.
Key words network languag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language comprehensive ability
新媒体语言环境下,网络用语产生为网络热词出现提供了基础和传播受众群体,受众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在互联网上直接表现为对网络热词的追随和大量传播,“土豪”、“小伙伴”、“惊呆了”等这样的热词不断产生。新媒体时代,作为信息传播的一次飞跃,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壁垒,传统的受众开始向多样化的受众进行转变,信息传播的加剧,网络热词应运而生,同时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1 网络语言传播背景与特征
网络语言依靠现代科学技术而传播,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在此基础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播内容的信息量之大,是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同时作为信息接收者的受众在新媒体面前其角色地位也不断转变,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者,如“小伙伴”、“土豪”等当前网络热词,就是由网友在一些热点事件前发表自己观点后形成的广泛的社会认知。媒介的大融合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阅读方式,记忆力已经慢慢地进行着转变。受众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深度传播开始趋向发散的、不深入的、浅显式的思维模式。
互联网的大众普及化,因此互联网的文化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它不仅产生了传播技术的变革,同时它所带来的社会现象及传播特点也给媒介研究带来新的认识。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的产生的一种传播现象,网络语言近些年使用频率高,运用普遍。这种互联网文化是大众的文化现象,因此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因而影响较大。当前,大多网络语言是社会现象的直观描述,它的形成多是由一定的社会热点新闻构成,而网络语言则是体现了受众对这些新闻事实的立场。新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碎片式呈现。网络语言刚好顺应互联网所采用的信息模式,通常,网络语言的字数较少,但却较易上口,能被广大受众所记住。同时新闻事件引发网络语言产生,新媒体语言环境为网络语言的传播提供了媒介平台,网络语言找准新闻事件的某一个关键点,来告诉受众新闻事件是什么,关键点在什么地方。网络语言本身具有现实性,表述较隐晦,有一定的幽默性和讽刺性,网络语言属于受众自创,因此在传播途径上由普通大众主创,在网络上以及大众生活中普遍使用,并最终被传统媒体认同和使用,形成自下而上的传播。
2 网络语言对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响
网络语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作为一种不断变化发展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其形式灵活多样,传播速度快,使用广泛,如当前网络上的“小伙伴”“土豪体”“凡客体”、“淘宝体”、“咆哮体”等各种文体,还有经常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造句现象,这些都成为播音主持教学课堂中生动的例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网络语言举例分析,容易被学生认为是对他们所熟知的语言的认同,专业的课堂偶尔使用网络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关注,从而让课堂内容丰富有趣味。
由于网络语言存在语法改变、图形符号等不合乎语法规则的现象,因此网络语言不利于学生对语言规范性的学习,对播音主持教学工作也带来影响。网络语言中内容的随意替代容易引起误解和语言混乱,为显示个性及为方便输入考虑,网络语言中有大量的错别字,容易给大众的理解带来困扰,因此大量使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既有精华更有糟粕,在网络中,同样存在大量的语言暴力或污言秽语,这类粗俗网络语言的流行和广泛使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品位。
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对待网络语言的传播,新媒体时代,热点新闻事件的传播途径更为宽泛及迅捷,每个人都成为了新闻的制造者和者,网络语言的迅速传播,体现了受众对新闻事件及社会热点的关注度及对国家对社会发展的看法,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理性看待网络语言的传播,学会取舍,不能盲目运用,合理地利用网络语言提升自身语言能力。
3 当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方法
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并不是单一的一门课程,而应该是由多门专业课程共同构成的系列课程。网络时代下,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层次、多角度研究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问题,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让学生自我探索、学习、提高,领悟语言技巧的运用。专业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师生之间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1 转变思想,建立教学新模式
运用网络语言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适当使用网络语言,可以引起与学生的共鸣,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如教师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可以引用网络语言“每个人都要积极‘跟帖’,不能只是‘打酱油’”,对学生的表扬以“给力”代之。教师对网络语言信手拈来,运用自如,不但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敬佩,而且能给学生树立灵活运用语言的榜样。同时需要老师借助网络语言增强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播音主持工作对语言规范性要求很高,但是网络语言的符号随意替代、错别字、语法混乱等现象与此刚好相反。教师可以借助对网络语言的分析对比,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规范语言,增强语言规范意识。例如对“”字火热背后的分析,对各类造句的解读和跟踪,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语言运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3.2 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听说写能力
“听”首先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述,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听的同时感受语言的韵味。同时要培养学生掌握听的方式,要关注讲述对象讲话的主题。
培养“说”的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口头表达营造一种氛围,一是开展课堂内的说,课堂教学本身离不开“听”和“说”,作为播音主持专业,不光是课堂上的简单的语言的表达训练,课下也应该组织生动的形式多样的“说”的训练。
“写”是对一个人各种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考察,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不同种类的文体的写作,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掌握。教师除了普遍性地教学文体格式,注重网络语言的不规范性外,还应该结合专业重点强调,这样学生学习实用性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提升,对提高写作水平非常有帮助。
网络语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出现,网络语言既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提出了挑战,又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在播音主持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更多地了解当前网络语言的流行趋势,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引导并加以规范,规避网络语言对语言传播的不利影响,合理利用网络语言为播音主持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网络语言是在虚拟空间的一种“方言”,它的类型有:数字型,88(拜拜);谐音型,荡=download(下载);字母型,MM=妹妹;符号型,“O.O”表示“惊讶”的表情;同音型,围脖=微博;新造类,如“神马都是浮云”。
二、网络语言对语言文学的影响
对于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对于专家来说,也由原来的不认同到逐渐重视。网络语言以及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受到了教育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对网络语言的深入研究,产生了一门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语言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两者互相影响又互相包容,语言研究其中一个热门话题便是网络语言,虽然它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还不够完善,但是从深层次上来看,网络语言是对语言文学的一场革新,对汉语言文化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在虚拟网络以及网络外部环境的双重磨合下,现在的网络语言已经与前几年的杂乱无章大不相同了。网络语言在逐渐地形成一种语言系统,其传播媒介是网络,网民是语言社团的主体,在网络语言系统里,没有人是权威专家,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任何人都可以表达创新的想法,任何人都可以创造新的词汇、新的语言,而且一旦大家认可了就会很快的在网上传播,当流行起来又会从网络进入到现实生活,这样就丰富了汉语系统,是现代汉语的创新和发展。通过网上搜索,我选出两个最具特点有代表性的两个字来分析,总结一下它们特点以及为什么受到网民的追捧,进而能够深入研究网民的使用心理,也来分析一下网络语言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这两个字就是“囧”和“槑”。
1.囧读音:jiǒng。其实是由“冏”衍生而来的,在现代字典里根本查不到。两个字是相同的读音。冏的意思是“光明、明亮”,也可以解释为“鸟飞的样子”。“冏”在古代常用,对现代来说是个很生僻的字。网义:悲伤、无奈、悔恨、无力回天,窘迫或者特别尴尬的心情。乍一看到“囧”字,大家先想到的是什么呢?第一感觉是不是像一张方脸,眉毛是“八”字形的,下面是一个张开着的嘴,像是一个人悲伤地表情,让人感觉到了悔恨却又无可奈何。再仔细观察呢,好像还有点搞笑的样子,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网友们单独使用的时候,它就是“无奈、尴尬”等类似的意思,如“期末考试数学得了59分,差一分啊,囧!”这个“囧”字代表了伤心或是无奈的意思,却又比单纯的伤心更加形象,就好像是看到了当事人当时的表情似的。这是“囧”字最开始使用的时候的意思,随着“囧”字使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一个方面的意思已经满足不了网友们的需要,于是又有了新的含义“拜服、钦佩”,如“囧!史上最搞笑图片”,这是网友在BBS上发的帖子的标题,根据帖子的内容就能体会到发帖人所要表达的是对图片的拜服。网友们可以根据在不同场景中判断“囧”字的含义,更加体现了网络语言的魅力。
2.槑读音:méi。原义:同“梅”,是梅的异体字,同样是个生僻字。网义:形容一个人很呆,很傻,很天真。其实,“槑”的本义跟“呆”是相差甚远的,因为“囧”的流行启发了很多的网友,使“槑'成为了又一个深受网友喜爱的网络新词语,像是两个“呆”,意思便是比呆还要更呆,网友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一些生僻字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对于像“囧”“槑”这些字在网上的流行,大家也由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是对汉字的不尊重,属于恶搞,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损害;也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提高了人们对于生僻字的关注,是利于汉字文化传播的。其实,文字的意义本来就是用来便于人们交流的,我认为网络语言是对汉字意义的丰富和创新,这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网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在不断深化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初网友们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五笔输入法并没有普及,网上交流的时候为了方便就出现了一些缩略语或者是谐音词。比如,88(拜拜)。这样交流起来速度得到了很大提升,这算是网络语言的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网友为了在保证速度的同时更加体现自身个性,所以出现了很多的表情符号,如“O.O”表示“惊讶”。网络语言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伴随着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网络应用更加广泛,人们更加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网络语言得到了丰富。比如,前面提到的“囧”“槑”。这些网络词语的流行,从文化高度上来说是这个传统文化的另类创新,是一种新文化的诞生———网络文化。就汉字来说,它本身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系统,汉字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而网络文化则是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表达观点的一种文化成果。以“囧”作为例子,它是网民对文字意义的扩展,因为它的频繁使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古汉字,人们对古汉字的热情被激发了,挖掘出了更多的生僻字和古汉字。每次出现一个有趣的汉字,网友们都积极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此同时也会感叹先人的伟大,也增加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所以说,网友们根据文字的字形创造出新的含义,不但使文字的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充满趣味,而且网友之间交流方式也变得独特,满足了现代年轻网民追求个性的心理,使网络语言更加有特色。网络语言的这些特征符合了网民的心理需求。但是,如果不对这些网络语言进行规范的话,容易造成对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体系有消极的影响,甚至造成文字应用上的混乱。比如,一些广告语乱改成语,“一见钟情”被“箭牌口香糖”改为一箭钟情;某品牌的摩托车打出的广告语骑乐无穷,等等。青少年网民在网络上习惯肆无忌惮地使用这些网络新词语的同时,要注意加强规范,否则不可避免的将出现类似问题。人们之所以关注这些网络新词语,一方面,是因为新奇有趣;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出现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网民们的社会文化心理。
网络语言的形成是两面性的,下面就以这两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1)网络语言带来的积极影响。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的更新和发展,都是在使用之中不断进步的。从文字本身来说,网络语言对汉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如同英语,每年都有很多的合成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诞生。网络语言通过缩略、符号、借用一些外来词或者将传统的汉语赋予新的意义等手法来创造新的词汇,不但形式多种多样,使用起来更是灵活多变。网络语言的语法打破了常规语法的规则,既改造了传统的汉语语法系统,又将英汉语法的规则融入其中,使人们文字语言表达更丰富,不受传统语言的制约,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增加了色彩。文化交流也随着网络文化的盛行达到从未有过的自由和繁荣。比如,之前提到的“囧”这个字的流行,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也使语言的表达更加形象。就拿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电影名字为例“人在囧途”,如果电影名字是“旅途的尴尬”,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不言而喻。另外,很多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是由于网络文化带来的乐趣激发的。从另外的角度看,流行起来的网络语言大多数是来自于社会的热点人物或者事件,从侧面体现出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一部分趋势,因此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注意可能就是因为某一网络词语的频繁出现。网络语言很多都体现了一个具体事件,如“我爸是李刚”,这句话很流行,在网络以及现实社会的迅速传播,引起了人们对事件本身的高度关注,由此看来,网络语言之所以流行,也是因为人们对这些词汇的出处非常关注。如今,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每一个人在网络上都可以畅所欲言,网络不仅成为大众表达看法,参与社会生活最普遍最便捷的方式,甚至成为信息传播的最主要方式。也正是因为这一现象,网络语言才能如此迅速的发展起来。
(2)网络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首先来说,一部分网络语言偏离了汉语规范。网络语言普遍是为了追求新奇和方便,在很多方面都没有遵循汉语规范。有些词语的词义被曲解,还有很多刻意的错别字,这些都会在语文教育方面有负面的影响。网民的主要群体之一,就是青少年,他们喜欢新鲜事物,而且乐于并且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情感非常丰富,却没有很强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青少年正处于语言的学习和培养的阶段,大量的使用、接触网络语言,接受了其中不规范的特点,容易不规范表达的坏习惯,这对语言学习必将造成不良的影响。我就看到过有的学生在试卷上答死亡的反义词为“挂了”,这很明显是在网络游戏中形成的错误观念。与此同时,我们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在慢慢下降。网络是虚拟的,它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界限,营造的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大世界。网络语言因为其丰富多样和巨大的张力建造了一种新的语言模式。这种直白的文字和特殊的表达方式,迅速渗透到了传统的语言文化中,使得传统语言的功能变得淡化。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到来,国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愈加频繁,这不单单是说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产业的交流发展也随之而来。语言作为交流的重要载体,人们也是越来越重视。新的时期,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汉语也有了更高的关注,汉语言的发展也有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积极倡导学习汉语,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古老,体会到汉语言文学是魅力无穷的,在世界范围内都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中国是一个语言文字起源大国,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历史积淀很深厚,做好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是文化的需要,更是搭建国际友好关系的桥梁,汉语言对于国际交流来说意义重大。在新的时期,汉语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所以对于汉语言文化的传播要大力度开展,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逐步实现汉语言的产业化好国际化发展。当然,想要实现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和国际化这一目标还要走很长的路,汉语言文学如何发展,怎样实现更大范围的发展,这需要梳理一个长期发展的目标。要积极有效的探索实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汉语言文学要注重树立本身的特点,与此同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扩大影响范围,实现进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关于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探讨和分析有以下几点:
(1)树立产业化发展理念,逐步实现产业化发展目标。对于发展文化产业来说,产业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向产业化发展对于文化本身是有重要意义的,而且对其长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就这一点来说,大家都知道一种文化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影响力。根据这一问题,人们就非常关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关于如何实现汉语言文学的产业化、国际化,首先要针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找到一个可行有效的发展策略制定发展规划。所以,就根据目前汉语言文化的现状我们就以汉语言文化本身的特点来进行研究。汉语言文学的基础是古汉语,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为汉语言文学提供了非常付的素材。
(2)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关于如何实现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需要一个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规划。对于发展汉语言文学来说,要想实现它的国际化,实现汉语的国际化,让汉语被更大范围的接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中国文化想要走向世界,一个重要代表就是语言。语言其实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和沉淀,而汉语在这一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为发展汉语言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是有很多差异的。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龙是象征高贵、权威的,有着吉利的含义;而在西方神话中,龙(dragon)却被认为是凶残的。另外,狗在古代是一种比较卑微的动物,成语中与狗有关的大多都有贬义。而在英语的用语习惯里,大部分都可以比喻人,如Youarealuckydog(你是一个幸运儿)。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要想实现汉语言文化的国际化必须要认真研究制定科学的规划。中国的文化产业包括很多方面,实现汉语言的国际化要把汉语言文学当做中国文化的代表。这就要求人力、物力、财力等各个方面针对这个问题有所准备、支持。最后,想要把汉语言文学发展到世界各地,不能只看重暂时的成效,要以长远的眼光着眼全球的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属于汉语言发展的系统。
(3)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树立汉语言文学的品牌来加强其影响力,从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树立品牌也是符合市场化发展的需求。产业化和国际化是互相联系的,两者应该同时进行。发展汉语言文学不是独立的,它与中国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是一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