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消防工程一体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一个注重实践能力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在实际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为此,本文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相应探讨,期望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给学生能力培养带来实质性帮助。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一个共识。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感受到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认识到职业教育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同时,市场也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着制约和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生源市场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入口环节;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运行环节;就业市场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出口环节。市场已成为影响职业教育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讲,市场变化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二、化学工艺学科特点分析
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精神,以及培养高素质化工职业劳动者的要求,化学工艺课程立足化工工艺岗位操作工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在介绍化工生产原料、阐述化学工艺基本知识与原理的基础上,选择可体现化学工艺特点的工艺,讨论工艺原理、工艺条件及工艺流程,使学生学习掌握化工生产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技术,为他们走向生产岗位奠定了化工职业基础。
三、如何改革化学工艺学教学
1.改革思路要以市场为基础。要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结合地方工业的特点对化学工艺课程内容及要求进行定位。首先,课程定位必须要实事求是。职业教育办学方向就是依靠市场办专业,如果脱离了这个目标,那么课程定位就是无源之水。其次,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生的水平差距也比较大,学生缺乏兴趣,容易失去学习动力,所以我们要了解教学的主体即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应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就业市场需求进行适当的删减,应着重介绍与实操和就业企业紧贴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2.基本方法要与地方经济相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教材中,化学工艺学教材中的内容大多是以一些相对完善、通用的一些工艺作为核心内容。由于不同地区化工行业的资源、人才需求和生产工艺不同,现行教材中很多内容并不能很好地被企业、教师和学生认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一些本地具有代表性、基础性的工艺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化学工艺中的工艺学基础知识融入核心工艺完成教学目标。如我们济源地区以树脂生产、煤化工和化肥生产为主,教学内容就应当与企业合作制定以树脂生产、煤焦化、煤气化和化肥生产的工艺作为主线,将工艺学基础知识和生产工艺相结合为内容的校本教材。
3.实施化学工艺教学的几项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及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主动到当地相关企业锻炼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同时参与行业标准的制订,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其次,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拓宽兼职教师来源,建立校外兼职教师数据库,通过正式引进、柔性引进和与企业“共引共享”等方式,聘请当地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来校兼职上课。 二是要针对岗位特点使用特殊教学模式。项目教学、生产性实训等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教育模式都是对传统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的“颠覆”。随着项目教学和生产性实训等教学模式的推进,带动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学做合一学习模式和产教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许多项目教学实施安排在校内和校外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开展项目课程和生产性实训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理想途径。 三是工学交替,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学科教育模式针对化学工艺基础知识进行教学,以实训、实验、现场管理教学进行针对性训练。将地方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化学工艺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部分要在实践、实训时进行强化和讲解。将实际操作所需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聚氯乙烯化工工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掌握部分安全和理论知识后到企业观摩学习。在理解工艺和实际操作后回到学校重新对理论和操作知识进行学习和反馈,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4.关于专业教学考核与评价的方法。一是现场实训考核,以能否胜任岗位工作为标准,占总评成绩的60%。二是对工艺认识、理解的考核,以在企业现场进行提问及考核为方式,占总评成绩的30%。三是工艺基础知识笔试成绩考核,占总评成绩的10%。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总之,化工类专业毕业生若要成为企业青睐的复合型人才,关键的在于如何取得化工类技术以外的教育背景和从业经历。除了传统的化工生产、工艺、研发、质量检验等化工专业型人才外,物流、法律、环保、项目管理等“边缘性”人才的招聘比例大大提高,有时甚至超过了化工专业人才的招聘量。这些人才要求掌握多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跨专业开研究生,是取得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前景是广阔的,为了美好的明天,今天的我们偏硬开足马力,加紧学习。
参考文献:
教育部在2000年《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英语课程基本要求应以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而教育部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义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又指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多年来致力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研究的姜大源先生认为“教学做一体化”是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依托的教学模式,主张设定教学情境,在任务的驱动下,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教学做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最契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需求。
近年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采用,但各院校的执行力度不一,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仍有部分院校公共英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遵从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执行比普通本科或者专科低一个层次的教学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以通过英语ab级或者四级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仅死啃课本,单调性、机械性地过级做题技巧训练忽视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忽视了他们与本科院校学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而将高职英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无法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上情况从被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来看,也能发现端倪。对比涉及到“教学做”一体化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这类主题的文章,发现一个共同问题,即对“教学做”之一的“教”阐述不够全面。传统意义上的“教”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上述文章内容对“教学方法”浓墨重彩,对“教学内容”往往仅用教育部2000年《要求》中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等寥寥数语简要概括。那么在这个“教”的基础之上研究总结出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教什么”是制定“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前提。
笔者于2013年暑期参与了“滨海新区企业对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人才英语需求情况”的调研,从问卷结果来看,企业对毕业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要求总体上都有涉及,但是并非要求五项技能全面均衡发展,而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酒店行业、物流行业、外贸、进出口行业对于英语要求整体较高,这些企业不仅注重听说,还要求具备相应专业书写能力以及查阅资料能力;旅游、票务、销售类行业注重听说能力;生产制造业更注重学生理解专业图纸及操作手册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对听说写要求不高。就就业市场整体而言,80%的企业表示会重视毕业生的英语水平,但是其中仅有10%的用人企业认为高职生在校所学的英语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故在该调研结果的基础上,笔者对“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的改进和执行做出以下几点设想:
①教材内容。教材选择方面要充分考虑学校生源质量以及教材实用性,以我院为例。我院公共英语教学采用两套教材,其中一套为三次改版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天津版)》,这套教材内容丰富与时俱进,听说读训练及实用写作训练完全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外一套三二分段及艺术类学生采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改版后缺乏听力练习内容,口语对话远不能满足教学所需,并且阅读内容难以激起学生兴趣,教研室正在挑选替换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应对教材内容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岗位所需及学生所学专业分别设定讲课重点,同时结合实际、有效补充校本讲义,力争做到层次分明,安排合理。
②教学方法。全面践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思路,本着这一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一点儿,做一点儿,会一点儿,摆脱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摆脱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过度依赖,摆脱一切为了过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在师生互动中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操练中增强个人主动学习意识以及培养个人综合学习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方法的接受、运用、熟练,非朝夕之事,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③教学地点。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加大力度建设多媒体教室,让一部分公共英语授课改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因为多媒体设备在播放视听材料、展示课件、增强师生互动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可以更加真实营造英语学习的场景,以及高速、高容量地展示学生的作业成品,更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的实施进行。另外教育部高教司对此有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
④课外教学。学院应该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开展与英语学习有关的社团活动,比如英语角等,同时建设相关实训基地,将英语与学习生活、与相关专业知识有效结合,把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堂之外,以循序渐进及浸润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式以及语言学习由静态到动态、由书本到现实的转化,进而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强化语言交流概念和实际运用观念,让英语“活”起来、“易”起来,让“教学做一体化”的概念更具体化、实际化。
⑤师资队伍。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对学生学习的有效引导、乃至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执行都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其自身的意识能力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在2004 年教育部提出的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若干条件里,其中第二条明确列出:“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仅有不足6%的高校教师有过企业第一线英语方面实际工作经历,教师不了解行业、企业对于英语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会显得无的放矢、力不从心,这样不利于实现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服务于就业的教学思路,不利于实现毕业生与行业需求的零对接,更不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鉴于此,公共英语教师应该主动参与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活动中去,积极投身一线工作,切实了解企业对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英语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学院应该定期从英语专业培训机构、或者企业聘请讲师或者英语方面从业人员以讲座等形式对专职教师进行阶段性英语培训,让教师及时了解学习掌握当下行业英语使用及需求情况,进而及时将此反馈到英语教学中,做到与市场同步,与英语需求同步,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创造先决条件。
望更多的高职院校能够更有效地制定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作方案,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目标,更好地为本地区建设和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专业课,是融猪生产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致力于解决养猪生产和猪病防治过程中提高养猪技术,预防猪病发生及防控猪病的难题,与养猪业的发展、猪肉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紧密相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利用我校建立示范校的契机,畜牧兽医专业对《猪病防治》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从现代养猪业需要入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为主线,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适应现代养猪业和新农村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积极研讨、设计并实践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一、《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过程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只有对工作过程实施系统化设计,才能在满足社会或职业的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进而实现个体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理念
《猪病防治》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理念将突出以下几点:
1、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理论和实践想结合。以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前提,少而精,压缩猪病防治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将一部分课堂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完成。
2、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注重课程与企业、行业的联系,使课程内容符合实际工作需求。
3、突出优势,有所侧重针对性强。分析畜牧兽医高职学生的优势,典型专业技术岗位的特点,对准市场压力拓展就业,对准市场需求办专业,对准猪病防治岗位设课程,对准职业能力抓教学,对准创业育人才,把侧重点放在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设计。按照市场规律去运作,依据企业需要什么知识,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去设计课程。与企业联手,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的接触、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谋发展,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场所,学校给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5、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通过大量的课程讨论、分组协作和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认同感,是一种探究性的教学。让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开展社会调查、行业调查、市场分析、就业分析、职业资格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的针对性
第一,教学内容针对养猪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猪生产岗位猪病防治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第二,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脱离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避免平辅直叙的冗长讲授,增强教学趣味性,将课堂教学融入实践教学。第三,针对畜牧兽医中职的特点,加强防治病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做到实践技能操作娴熟。第四,针对猪生产过程不同于其它行业的特点,课程教学围绕猪这一活体动物进行,首先让它存活下来,不要发病死亡,在此基础上再探讨猪的生长与效益问题。第五,针对养猪行业脏、累、臭的特点,注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的爱岗敬业精神。
二、《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
1、设计方案模式。在《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内容编排时,根据前期行业、企业调研,基于对养猪职业人才的能力素质需求,在课程开发设计过程中,广开思路形成课程开发设计方案。可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按照生产环节设置学习情境根据猪场生产与管理各岗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与项目搭建课程结构,以场、种、养、管、防、治工作项目和实际生产工作环节发生顺序设计学习情境,按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技能培养的要求和特点,结合现代养猪生产与猪病防治的临床实践,吸收先进成熟养猪技术与成果,优化重组设计课程内容。
2、理论与实践课时安排比例合理。例如,总学时126学时,理论教学52学时。多媒体教室上课,有实物和标本,边讲边展示;实验室上理论课,先讲后做;养殖示范场上理论课,边做边讲,实训场(种猪场)上理论课,讲讲做做,做做讲讲,汇总共性的问题,集中在课堂上再讲。实训教学安排40学时,兽医站实习教学30学时,通过兽医站门诊病例治疗的实习,弥补一些见不到的病例。肉联厂实习教学30学时,在肉联厂屠宰加工过程中,学习对猪传染病、寄生虫病的检疫和相应的无害化处理。顶岗实习教学34学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实际生产中每一个岗位中,常见和多发的动物疫病,如何处理这些疫病。
3、校内和校外实训结合
学校与玉林春茂集团等公司校企合作,他们公司的猪场是按照现代化养猪生产工艺建起来的高要求、高标准的种猪场,猪场设施齐全,场技术力量强,拥有大中专毕业生员工,科研仪器设备先进,为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开展养猪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场所。另外,在养猪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直接参与养猪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综合应用在学校所学知识指导实习,验证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想法。通过理论、实验、实训、实习等课程学习后,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综合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炼精华,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
1、校企合作带动实践学习。2013年我校分别到广西养殖龙头企业广西巨东公司、广西春茂公司、广西扬翔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揭牌仪式。这些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在生产第一线实战演练,不但使自己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且给企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顶岗实习的学生,熟练后能独当一面,成为企业的一名临时放心的员工,学生也还能得到一份报酬。
2、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中职学生文化水平相对高职来说不高,所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易掌握。针对中职学校畜牧兽医专业学生认知特点,在教学内容中,尽量关注养猪业最新动向和最新实例,如新设备、新技术、新品种、新疫情,增强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优化考评考核制度
考核检查是评定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的方法之一,改进考评考核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课程设计时依照突出能力、注重操作、讲究实用、培养创新的原则,坚持知识与能力、人格并重,大力推行多元化考核办法,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相结合,技能考核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校内理论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以此全面考核学生的生产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工学结合的实现,促进教、学、做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生技能与职业能力培养。
1.1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能够实现对火灾的检测、发现、报警和消灭四个方面的内容,避免对火灾的检测失灵、发现失败、报警缺失以及消灭不力而造成的人和物的损失。
1.2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以机电自动化实现为主,人力配合为辅。高速公路隧道一般都离市区等较远,相关运行以及监控人员等很难对其进行现场管理,因此,就需要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运行,将火灾隐患降到最小。
1.3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隧道消防机电设备的选择、机电工程的布置、用水系统的设置等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环境来因地制宜地选择,以能够实现最佳地消防效果为最主要目的。
1.4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易维护的原则。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的维护也是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只有及时进行有效的维护,隧道机电消防系统才能够保持在最佳的运行状态,才能够及时发现消防问题并进行处理等,因此,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工程要坚持易维护的原则以保障消防系统的运行效果。
2高速公路隧道机电消防系统工程的建设实现
2.1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水的设置。消防水的设置一般可以通过在隧道顶部设立消防水池和设置水井的方式来实现,这两种消防水的来源各有优势,可以根据具体环境来做选择。对于有自来水通过的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消防水池的方式来保障隧道内消防水的供应,对于无自来水通过的地区,可以通过挖掘水井的方式来为隧道供应消防水。
2.2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管道的设置。消防管道的布置应该根据隧道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考虑防冻问题,以使消防管道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实现正常使用,避免因为消防水出现问题而导致消防隐患。消防管道的布置必须要设置于检修道上,这样,在后期的维护过程中,就能够实现对消防管道中存在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弥补,避免消防管道出现漏水等问题影响后续的使用。
2.3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水泵设置。消防水泵的设置应该坚持使用与备用相结合,并且对使用中和备用的水泵都要进行妥善检查,以确保其都能够随时正常使用。消防水泵应该融自动与手动一体,日常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控制不灵或者出现异常情况时切换至手动控制。监控中心要实现对水泵运行状况的实时监控和记录,包括其开启、运行、停止以及低频巡检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监控异常的,要及时进行问题排查,以保障水泵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实现对消防水池水位的实时监测,水位等于或低于最低线时,自动供水保障水位处于最低线和最高线之间,以满足消防用水的需求。
2.4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洞的设置。高速公路隧道消防洞应该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布置,每个消防洞都应该配置消防栓以及灭火器,以供隧道的使用者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同时,消防洞的间距应该根据消防隧道的长度以及消防难度等来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在发生火灾时消防系统的使用人员能够及时地找到并且方便地使用消防工具对火灾进行控制。
2.5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火灾检测系统和报警系统的设置。在当前火灾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火灾检测系统主要是基于火灾发生之后产生的烟、光和热等来判断火灾发生的,同时还有一种能够根据现场的图像判断火灾是否发生的系统。两种系统在判断火灾发生的准确性上区别不大,所以在高速公路隧道消防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状况等自主选择和安装火灾检测系统,实现对火灾的智能检测。火灾检测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自动的报警,如此,才能够实现对火灾的及时有效的控制,避免人力物力的损失和浪费。火灾报警系统与火灾检测系统相连,火灾检测系统一旦检测到火灾的发生,就需要将火灾的具体情形自动地报告给监控室,以方便监控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消防。同时,火灾报警系统还需要与隧道外显示屏相连接,以警告过往车辆不再进入隧道内并且自动协助灭火等。这样,就实现了隧道内火灾和报警的一体化设置,有效地减轻火灾造成的损失。
消防工程作为一门火灾规律探索、火灾预防控制理论及技术的综合性新学科,在世界很多高校中已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在1956年,美国的马里兰大学第一个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并在当年就招收本科学生。与国外的消防工程专业相比,我国高校开设消防工程专业是比较晚的,在1985年,我国武装警察学院设置了国内首个本科的消防工程专业,目前我国已有多所高校开设了消防工程专业。随着社会的复杂化发展,消防格式与防火内涵不断发生变化,而消防目的与方法也不断发生改变,这给消防工程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知识及技术要求,为培养出专业的消防人才,需要加强消防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一、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消防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包含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专业课程体系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对消防人才培养体系的合理开展是非常重要的,其具体表现在下列两方面:
1.消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消防专业培养目标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消防工程专业的生存及发展,通常消防专业的学历教育总目标是培养消防安全问题能有效解决的工程师,消防工程人才要有应有数学、工程及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有实施设计、数据处理及实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可识别、表达及解决消防工程安全问题的能力,明确认识职业道德方面的规范,了解消防问题给社会及环境带来的影响,会应用各类先进方法、技术的能力,以及有终身学习方面的能力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防安全意识越来越强,对消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地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火灾的科学理论知识及方法,拥有扎实消防技术及实践基础,会恰当应用消防工程的原理及方法,并能及时发现与有效解决消防问题,具有与他人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培养出消防监管、工程系统设计及火灾风险评估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2.消防专业课程体系框架
根据消防实际与大工程观的教育理念,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大体框架主要包含专业工程学的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应用课程、核心课程及实践教学等模块,其中,工程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含工程的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与传热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可让学生掌握消防工程中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则包含自然学、人文社会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实验等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技术、科学及道德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背景,便于学生的社会协调力与价值判断力方面的培养。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含消防燃烧学、火灾动力学、人与火灾及消防工程的系统分析设计等模块,让学生了解火灾的相关物理及化学知识,对火灾能给予系统分析,控制及预防火灾,并能够及时救出火灾下的人群,最大程度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降低火灾事故带来的灾害。实践教学模块包含专业课程的设计、专业实验及工程实习等内容,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紧密相连,贯穿在教育全过程,让学生了解消防专业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二、消防工程专业的人才现状
消防工程专业的人才作为消防工作开展的主要力量,对消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的消防事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消防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一定发展,但消防专业的人才素质还有待提高,其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消防专业人员具有相关学科知识,例如基础学科知识、通识教育知识、消防应用知识与核心知识等。同时,其掌握的知识结构具有应变性与前卫性,这样才能成为消防专业的合格人才,而在实际生活当中,消防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对滞后,相关方面的学科知识掌握不够,其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是消防人才投入不足。消防教育作为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基本学历的教育体系,但在消防工程人才培养中,因资金投放比较困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对现代知识经济下的消防工作新格局难以有效适应,社会所需的消防安全也就不能有效满足,投入力度不够成为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的制约因素之一。
三是创新人才欠缺。在新形势下,创新是人才基本的要求,对于消防工程来说,专业人才的创新意识、心理素质与思维等,可有效推动实际消防工作的发展,而我国消防专业的人才在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消防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的方法
1.注重创新,完善消防工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消防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是靠高校教育实现的,要有效提高消防工程人才的专业性,需要从高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方面着手,加强课程设置的完善性,重视消防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要注意课程体系的整体与局部、微观与宏观、创新与继承、非基础及基础等方面的关系处理,在继承传统教学的精髓内容同时,从全局观念出发,科学设置课程,增加新专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与学科新内容,结合自身优势,大胆创新,让消防工程知识更具应变性与前瞻性。
2.增强综合素质,借助社会力量搭建消防工程人才培训平台
在消防工作中,消防对象涉及人们生活及工作的各方面,依据工作对象的发展特点,又具有不同特征,对消防工程人才培训时,可依据科研单位及院校条件,采用合作方式,开展多种方式的助学教育,并选派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消防人员,开展长短期的消防培训,对后期专业的知识缺陷进行弥补,根据消防人员个性特征,开展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培训教育。
3.加大资金投入,并改革教学方法
在消防工程人才培养中,资金投入是重要的保障,立足实际国情下,加强消防专业资金投入,积极研制各类训练方法与措施,并创建模拟实训基地,强化模拟训练力度,可有效提高消防人才的消防应用能力与综合理论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动手能力,应改革教学方法,由原来的灌输式、验证性与考试应答性等教学方法,向探索性、设计性实验与创作性教学方法转变,合理运用参与型与案例型等教学方法,并注重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力。
4.提高专业师资教育力量
在消防工程人才培养中,专业师资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消防专业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消防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专业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是必须的,消防专业教师要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实践能力强,能力结构宽等,培养出复合型教师以及工程师、教师相结合的双型教师,同时,业务教师及辅导员一体化,辅导员不仅管理学生的日常行政工作,还要成为消防学生人生上的导师,提高自身的人生感悟、经验与责任心,促进消防工程专业的持续发展,并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消防专业人才。
结语:
在消防工程的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有效提高消防专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需要不断完善消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注重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及实践力培养,并提高消防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促进消防工程专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作为一门消防专业的专业课,在学生三年的消防专业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指导作用无以替代。该课程作为本专业学习必修课,在传统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附有火灾自动报警平面图、系统图的识图、绘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部件安装测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联动操作等教学内容,为毕业生提供进入消防领域后上岗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为实现在本行业“零距离”就业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为今后在本行业继续深造、发展提供知识、能力储备。
二、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内容
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是一门专业研究高层及大型建筑火灾预防与消防实施的课程,包括以下内容: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消防灭火系统施工、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与建筑消防工程综合实训等。
其中,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认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系统组成,消防系统分类,火灾形成条件,引起火灾原因,高层建筑结构特点与火灾危险性,建筑防火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划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级别的划分,报警区域、探测区域、防火分区、防烟分区划分依据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火灾探测器的分类(感温式火灾探测器、感烟式火灾探测器、火焰式火灾探测器、可燃性气体探测器、复合式火灾探测器)及型号命名,火灾探测器的构造及原理,火灾探测器的地址编码,探测区域内火灾探测器种类的选择和数量的确定,火灾探测器的布置,火灾探测器在一些特殊场合安装的注意事项,探测器的线制(多线制系统、总线制系统)等。手动报警按钮(也称手动报警开关)的选用,消火栓报警按钮的选用,现场模块(输入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切换模块)的选用,声光报警盒(声光讯响器)的选用,总线中继器的使用,总线隔离器的使用,总线驱动器的使用,区域火灾显示器(也称火灾显示盘或层显)的使用,火灾报警系统的心脏、消防系统的指挥中枢――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用;
消防灭火系统施工学习的内容主要有:消防灭火系统认知,灭火系统分类,灭火基本方法,消火栓灭火系统――最常见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最广泛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效果最好、二次破坏最小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用较广泛但造价较高灭火系统;
消防指挥与防排烟系统安装调试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火灾消防广播系统认知与设计,消防通信系统的认知与应用,应急照明的认知与应用,疏散指示照明的认知与应用,安全出口的认知,防排烟系统认知,防排烟设施(防火门、卷帘门、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排风与排烟公用风机)控制与应用,消防电梯设置与联动控制等人员逃生联动控制系统。
三、建筑电气消防技术教学方法探讨
明确了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专业地位,熟悉并深刻理解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教学内容范围,建议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即将教科书、相关规范等理论知识讲解与报警系统的实际操作、安装现场的实际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对授课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熟悉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熟悉相关规范(包括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的内容、依据、可操作性,要有大中型建筑项目的消防工程现场工作经历,熟悉项目进展的流程、项目间制约关系和具体项目的轻重缓急,以便给出合理的进度安排,避免不同项目操作时的时间、空间冲突,为整个项目建设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为此,建筑电气消防技术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要做以下准备:
1.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课程教师熟悉本专业相关知识,包括电工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房屋构造学等相关课程与建筑电气消防技术课程的内在联系。
中图分类号: TU998.13+2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大剧院、音乐厅、会展中心、候机楼、体育馆、宾馆、写字楼的中庭、大卖场、图书馆、科技馆、仓库……等建筑大量兴建,而这一类建筑都有一个共同建筑特点,具有净空高大的室内大空间。 室内净空高度大于8m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
在已建或在建多项大空间建筑消防设计和使用中已经多次尝试采用“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经工程实践证明是大空间场所行之有效的灭火设施。
2 系统介绍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是一种集红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于一体,可主动完成探测火灾、判定火源、启动系统、射水灭火、持续喷水和停止射水等全过程的控制装置。
2.1 系统组成和种类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是由:智能型灭火系统装置、信号阀组、水流指示器等组件以及管道、供水设施等组成。
其中,信号阀组、水流指示器以及供水管道、和由报警
阀、消防水泵系统等供水设施和所有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没
有区别,只是压力大、流量大、射程远,管道、供水设施等
注意必须满足要求。这里不再详述。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智能
型灭火装置。
智能型灭火装置由以下三种装置组成:
1)、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
2)、自动扫描射水灭火装置;
3)、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等三种。
1)、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由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大空间大流量喷头和电磁阀组组成。装置能主动探测着火部位并开启喷头喷水灭火,灭火喷水面为圆形,保护半径4~6m、安装高度为6~25m,喷水流量≥5L/s,工作压力0.12~0.25MPa。
2)、自动扫描射水灭火装置由智能型红外探测扫描射水喷头、机械传动装置和电磁阀组组成。其中红外探测、射水喷头和机械传动装置为一体化设置。灭火射水面为扇形,保护半径≤6m,喷水流量2L/s,安装高度2.5~6m,工作压力0.20MPa。装置适用于各种民用建筑,尤其适合于大型商场、停车场、仓库、旅馆、家具城等场所。
3)、 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由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机械传动装置和电磁阀组组成,其中智能型红外探测组件,高空水炮和机械传动装置为一体化设置。保护半径≤20m、喷水流量≥5L/s、安装高度为6~20m,工作压力0.60MPa。这种装置射程远流量大、适合安装在停车场、体育馆、码头、机场、影剧院等场所。
2.2 系统特点
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人工智能、可主动探测寻找并早期发现判定火源;
可对火源的位置进行定点定位并报警;
可主动开启系统定点定位喷水灭火;
可迅速扑灭早期火灾;
可持续喷水、主动停止喷水并可多次重复启闭;
装置射水时反作用压力低,容易悬空固定安装,且适用空间高度范围广(灭火装置安装高度最高可达25米);
安装方式灵活,不需贴顶安装,不需集热装置;
吊顶或边墙式安装,在高空俯视被保护场所,不会存在灭火盲点;
射水型灭火装置(自动扫描灭火装置及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的 射水水柱水量集中,扑灭早期火灾效果好;
洒水型灭火装置(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的喷头洒水水滴颗粒大、对火场穿透能力强,不易雾化等;
可对保护区域实施全方位连续监视;
工作压力低,流量小,射水时不会伤人;
采取直射水方式,不会受空间高度限制而影响灭火效果;
系统设计简便、安装维护方便。
3 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应用实例
3.1 工程概况
某消防工程水灭火系统大部分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其中会议展览大厅为一长40m、宽20m、高12m的大空间结构,屋顶为穹型钢结构,采用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很好地解决了大厅防火问题,具体的方式是:
现场布置:在大厅两边成矩形设置四个ZSS-25系列高空水炮(装置喷水参数见下表),以保证整个大厅在水炮的保护范围内。
ZSS-25系列大空间智能灭火装置喷水参数
型号
参数 工作电压
(v) 标准工作压(MPa) 标准射水
流量(L/S) 保护半径(m) 安装高度范围(m) 进水口(mm)
ZSS-25 220 V 0.6MPa 6 25 6~25 50
系统配置:本工程中部大空间,设置水炮灭火系统, 经计算设计灭火用水量30.0L/s。地下室泵房设二台水炮消防水泵(XBD9/30LQ=108m3/hH=90mN=40kw两台),一用一备,互为备用,该泵运行情况显示于消防中心和水泵房的控制盘上。 室外设三套地下式水泵结合器,与自动水炮泵出水管相连。
系统的控制及显示功能:当喷头上红外探测器报警后,消防联动控制盘送出启动水炮水泵(自保)信号,启动水炮水泵,并能手动启、停控制水泵, 传输线路采用多线制。 显示水炮水泵(包括备用水泵)的工作、故障状态。显示水炮水泵控制箱手动、自动转换开关状态、电源状态。 水流指示器、安全信号阀仅显示信号,不参与联动,详见大空间智能型灭火装置集中控制系统图和ZSS-25灭火装置与电磁阀的组成及电控示意图。
3.2 系统组成
灭火系统由下列部分组件组成:自动扫描射水高空水炮灭火装置、电磁阀、水流指示器、信号阀、末端试水装置、配水管手动闸阀、高位水箱、末端试水装置、安全泄压阀、水泵及水泵控制箱、消防联动控制柜及信号模块、水泵结合器。
3.3 系统工作原理及工作流程
在建筑工程的工程风险中,所进行的风险管理仍然处在过程控制型和经验控制型,如何能够有效的降低建筑施工行业的安全隐患,保障生命财产的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是如今的建筑业有序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风险
1.1施工技术
1.1.1主体结构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主体的结构工程非常重要,如果在这一环节出现问题,会对承包商和业主造成巨大的损失。业主在施工时,最好使用由咨询公司提供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的避免这一问题;同时,面临脚手架和支撑物等进行分析,对建筑商的施工进行制约,保留最终的审查权利,在合同中没有说明和规定的承包人所采取的保护结构的方法必须在业主允许之后方可进行。
1.1.2 消防工程
建筑工程消防工程可以延伸到火灾科学和消防工程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控制消防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在消防工程中存在的风险可以分为经济风险、技术分线以及自然风险。根据建筑消防建设、运行所产生的风险可以分为设计、施工安装和投入三个主要的风险阶段。在各个阶段中风险阶段是不同的,设计阶段的风险只能间接反映,对工程的影响较小;施工安装期间所产生的风险便比较直接。这些通过加强施工的质量和管理可以有效预防。
1.1.3 给排水工程
在高层建筑中,给排水的质量好坏直接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以及使用价值。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给排水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要适应变化不断的市场就必须面临风险的考验,例如开发新技术、项目建设、市场风险等。大部分业主希望承担较低的风险同时谋求高的收益,这要求了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给排水的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科学的决策和预测,综合收益、风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选择最佳的方案。
1.2 项目管理
1.2.1 决策错误
信息的取舍失误以及失真是指施工单位在手机有关部门的信息时整理不全面,忽略了正确的信息,导致决策层的判断没有足够的现象。决策错误包括了信息的取舍失误、信息失真、中介风险、风险、投标风险、报价失误等多方面得失误。中介风险和风险是指施工企业在外地时由于对当地的情况不了解,通常通过中介或者机构投标,在这一环节中可能存在欺诈的风险;投标风险在后期的施工和管理中有着非常大的难度,表现为施工方为了中标率压低了报价,以接近成本的报价中标。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亏损,缺乏报价的技巧导致报价偏低影响最终的收益,对于竞争对手的估计不足,报价失误表位为对于市场中的价格没有充分了解。
1.2.2 合同风险
签约时,合同条款中的不平等条款,定义不准确,遗漏条款;履行中项目管理者的工作能力限制,协调工作不力,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等,都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1.2.3 责任风险
包括了法律责任风险、人事责任风险、替代责任风险和职业责任风险。其中,法律责任风险具体的表现为法律的不健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等,没有正确的理解法律的限制;人事责任风险具体表现为企业的决策层所聘用的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技术水平和道德品质,一个经验丰富、拥有高超技术水平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项目经理,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风险的扩散,在工作中能够预测到潜在风险;替代责任为工程进行中所产生的风险,表现为材料替代、人员替代、施工方案替代三个方面;职业责任风险则表现为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水平以及是否敬业。
1.2.4 价格上涨
承包商在施工的过程中承担着所有的成本,必须对意外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做出尽可能合理的报价。业主如果允许承包商按照最终的费用进行报销,承包商既可以避免涨价部分的费用。如果业主承担了费用上涨的部分,就会使承包商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合同中如果列出预防条款,是能够解决涨价的有效方法。承包商在报价环节提供附加的利益、工资率、材料的价格表,在得到公证的前提下可作为报销的标准。
1.2.5 财产损坏和工伤赔偿
在施工期间由于财产损坏、工伤引起的赔偿主要由业主方方承担,由承包上提供对财产损坏和公共伤害的范围以及工伤的补偿范围。可以通过投保降低风险损失。在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所存在的很多风险都可以进行投保,例如公共财产损坏、工伤、单方违约造成的损失、意外事故导致的损失等。
2.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风险管理的措施
针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可控的损失,主要的措施包括了风险回避、控制损失、分离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财务手段等。
2.1 风险回避
主要指的是中断风险源,将风险遏制在发展阶段。回避风险可能需要承担一部分风险,但是和后期可能存在的风险相比,这些风险和风险在后期产生时所造成的损失相比微不足道。例如投标时尽量回避风险大的项目,以选择风险小、收益适中的项目为选择,对于可能造成亏损的项目要放弃。如果风险超出了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无法成功掌握项目,最好不参加投标。可以说回避风险是消极的风险管理方法,但是对于避免损失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2.2 预防损失
预防损失指的是在财务中使用各种的预防措施,杜绝可能发生的损失。使用预防损失的风险管理方法是企业积极进行风险防范的表现。比如承包商为了保证所采购的材料能够得到及时的供应,可以在采购的过程中选择多家供应商;为了避免由于施工质量不合格所导致的返工、罚款,可以提高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标准;对于项目的管理人员,要进行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措施的培训,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减少可能发生事故的机会;学习如何能够利用索赔技术来减免承包商所承受的损失。
2.3 减少损失
减少损失主要指的是在已经发生了风险损失之后,通过使用相应的措施来遏制损失恶化或者减少损失扩展可能出现的蔓延和扩展,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例如业主付款延期,施工队可以通过使用停工、施工队伍撤出的方式提出索赔的要求,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诉讼;发生施工事故之后应当紧急救护;所安装的火灾预警等防范系统都是为了将损失控制在局部范围之内。
2.4 分离风险
分离风险指的是按照单位将风险进行分割,避免产生连锁反映。这种处理能够将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而减少损失。承包商进行设备采购时可以使用分离风险的方法,尽量减少由于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汇率风险,可以通过在不同的国家、地区采购设备,以多种货币作为支付方式,一旦汇率发生大幅度的波动,也能将损失减少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材料分割存放也是分离风险的一种手段。因为使用分隔存放分离了风险单位,对于每个风险单位进行合理安排,不会影响各自的风险源,能够有效避免在材料的集中存放时有可能遭受的损失。
2.5 分散风险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0-055-01
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技术取的飞速迅猛的发展,全世界早已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自动化的全球一体化的新时代。于此同时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通信指挥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控制为中枢、各种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现代化消防指挥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现代消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计算机火灾报警技术的开发应用、GPS车辆人员定位技术及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远程通信指挥系统应用等。本文主要就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在消防灭火救援指挥七个方面作下简要概述:
1、综合通信指挥平台的建立
这个平台涵盖了执勤值班、应用信息、大屏幕显示、视频监控、网络传输六大功能,既可以通过119直接接警,又可以实现110与119电话语音的“三方通话”,还可以直接调用公安、城管等单位的视频信息观察火灾现场和路面车辆情况,而且由于采用了ITS技术,可以将火灾警情的文字描述自动转换成有声语言通过扬声器进行广播,大大缩短了中队接警出动的时间。这一平台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即其安全性能高于国家标准,配置了具有双备份、双机并行功能的呼入排队机,并增设安装了6路模拟应急电话,有效地解决了电话多、呼入难和系统故障无法呼入的问题,确保了整个系统实现接处警全天候运行。
2、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顾名思义就是在指挥中心接受到火警时,系统会根据受理信息,自动确定火情大小、火灾类别、是否是重点保卫单位等信息,同时调出此单位所有信息及作战预案,并直接传送到中队接警终端;若着火单位不是重点单位则系统进入专家系统,接警人员可通过专家系统调用数据库内容查询分析出着火单位所在区域的电话号码、所属单位类别、火灾类别、所属中队实力、着火物质、火势大小等因素,自动生成出车命令。
3、GPS远程监控定位系统
主要分为车载定位及个人定位两种GPS监控设备,车载GPS监控设备,主要用于消防车辆、行政车辆,该平台主要由GPS卫星导航系统、手机短信发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GPS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与全市消防部队所有行政车辆和执勤车辆安装的GPS导航仪连接,具备了对车辆进行管控、对行车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车轨迹回放等功能。个人GPS设备,可以实现对人员位置进行管控、对行进路线进行实时跟踪和行进轨迹回放等功能,并且具有与支队119指挥中心进行实时通话的功能。
4、GIS消防地理信息系统
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可在帮助接警人员确定着火单位的具置,通过矢量化的电子数字地图的形式,把辖区地理位置、公路铁路交通线网络、重要建筑分布、水系分布、行政划分、消火栓分布等重点单位分布信息实时显示在电子地图上,GIS消防地理和定位系统还有多级别缩放、着火点标注、分层显示、报警点显示并将着火单位周边的各种情况通过打印机将图形打印输出并可直接传送至指挥中心LED大屏。在中队车辆出动后,配合安装在消防车上的GPS定位系统,GIS消防地图上可实时显示出动消防车辆位置、移动方向、行驶速度、行车路线等要素,并自动预计到达时间。在出现重大火情灾害时,通过此系统可及时直观的了解增援车辆的具置等信息,在发现处警车辆行驶方向或行车路线错误时及时予以提示。
5、计算机录音系统
119指挥中心接警系统在接到报警电话时,计算机会自动记录下通话内容,并将通话的电话号码、时间一起存储在接警终端内,指挥中心人员可随时便捷的查询、删除、拷贝、播放录音文档。
6、远程通信指挥系统
主要是在出现突发紧急情况时,综合利用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紧急救援通信畅通。应急通信既依托公用通信网,又是公用通信网的重要延伸和补充。移动通讯卫星指挥车的配备与应用将会极大提高消防指挥中心在野外及偏远地区以及发生重大灾害事故时的应急通讯能力,在火情灾害瞬息万变的今天,及时掌握火灾场现场信息对指挥人员正确下达命令、调度力量显得尤为重要,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建立一套远程通讯指挥系统,此系统可在现场建立临时移动通信指挥中心,实时传输火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确保通讯畅通。通过无线网络或卫星传输将火警受理形成的出车指令,作战预案、图形等资料发往移动通信指挥中心。
7、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
重点单位远程监控系统就是把全市重要建筑及重点场所进行联网监控在火灾易发重点部位安装可视监控探头并对其火灾报警系统进行联网,通过远程监控中心对各监控点的影像和声音进行采集,实时地将信号传送到指挥中心,如某重点单位发生火情,指挥中心可第一时间接到报警,通过报警部位摄像头了解现场着火情况,并及时调动力量减少火灾损失,保护重点建筑。
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全面的应用于消防指挥的各个方面,怎样合理的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已经成为新时期消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信息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与一体化资源共享的消防管理技术将会成为消防工作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01-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也将站在新的发展高度,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积极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扩大与国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化施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力资源优势现已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育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1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近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一些企业相继开设了实习工场,用以传习西方先进工艺技术、培养技术人才,形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雏形。从校企合作教育到产学研全面合作,逐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构成校企合作系统的三大主体,如图1所示,三者虽然利益互不相同,但又互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即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如果寻找到紧密合作的契机,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就能建立起一种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形成一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是校企合作的一大趋势。
图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图
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校企合作一体化研究
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推进校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等问题,没有真正把市场利益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普遍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企业坚持企业人才需求目标与培养目标一体化、坚持企业生产服务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坚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培训服务一体化、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更为深层次地研究合作形式与内涵,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建设,实现“工”与“学”零距离、全方位、多元化的直接对接。
2.1 坚持企业用人目标与育人目标一体化
公司是能够以工业设备安装为依托,并同时具有钢结构工程、消防工程安装、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管道工程、电梯安装、无损检测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承包资质,以创造利润为目的,以服务效用为手段的组织。公司具有工程安装、大件设备吊装运输、自动控制、电气仪表、工艺管道、采暖通风、压力容器制造和现场组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业民用建筑等多种专业施工和设计能力,企业需要多重多方面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是为企业培养输出优秀人才为目的的科研机构,二者之间在社会职责、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企业与学校这两个不同的异质主体都共同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重任。这就需要二者跨界协作,利用各自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为人才培养鼎力担当、为人才培养发展尽责效力。
首先,企业应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意识到教育机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视人才培训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正视对不同利益诉求的兼顾和整合,以差异化的整合思维、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后给双方带来的共同益处,从而更加支持教育机构,积极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弥合并缩小企业经营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距离,既满足人才成长、发展人才需要,又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双赢。其次,为了使得人才与岗位对接,企业要全面介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校共同建立指导与合作委员会,集合单位负责人、学者和专家,定期到学校来研讨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着眼于培育区域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本地优势项目对人才数量、素质和结构的需求以及对一些新兴的业务做出预测,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为企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企业也欢迎学校教师到企进行参观与实践,经过双方反复磨合,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上得以充分反映,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
2.2 坚持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
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是指企业联合高校变纯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以自身资源环境优势为依托,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管理、材料、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市场化运作、具体生产经营功能的实训项目,通过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等全真环境下的生产性过程,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实践技能、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是人才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担当起人才培育的责任,使实用性、职业性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首先做好专家咨询调研、公司注册运作等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接工学结合的生产性产品或服务项目,对人才进行分类研究,定向培养人才,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素质能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任务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公司可在校园内建立大学城营业部、强调按照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所需员工经过招聘、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融学生技能与创新培养、规范化企业职业素质培训、标准化职业资格认证、拓展化企业职工培训、行业新趋势推广于一体,来打造“学”与“工”零距离。企业还需要与学校秉着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互利共赢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商议合作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如分工协作、成本分担、利益分享、平台使用、软件共享、师资互动等问题,以实现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的长久稳定性。
2.3 坚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培训服务一体化
目前,企业每年向社会招工信息,招足数量基本没问题,但新招收的员工往往要三至五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还需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以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把培训工作作为保发展、惠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训方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本着立足设备安装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实践的原则,实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促进企业与学校的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和造就人才。
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形成契约关系,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注资开设企业冠名班级,实行学校与公司二元制管理,校企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量体裁衣,培养“订单”学生,打造出精品班级,使人才培育实现了由呆板的“标准化”向未雨绸缪充满活力的“精细化”转变。既能降低企业培养成本,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还能赢得人才市场喝彩,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三赢局面,形成由市场主导、校企贯通、就业培训用工“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构建人才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社会培训服务一体化模式,制定切合单位需要的年度培训计划,实行学校专业常规课程和企业专业技术课程培训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切实有效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工程安装、大件设备吊装运输、自动控制、电气仪表、工艺管道、采暖通风、压力容器制造和现场组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业民用建筑等多种专业施工和设计能力,培养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到企业岗位就业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意识、技能、职业规划,旨在培养当代复合应用型人才。企业要用长远发展前景、冠名班学费资助、企业用工的直通平台、良好的劳资关系为批量专业定制培训打下基础。
2.4 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市场、创新、开放、竞争、重视业绩,注重团队协作、强调速度和灵活,沟通与公事,是一种责任文化。而当前我国设备安装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不能满足行业用人要求。因此,企业要从长远考虑,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校园文化之中,坚持校企共建的原则,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企业要联手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具有地域及专业发展特色的文化活动,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场文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逐渐缩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距离。可以校企联合举办交流会,交流探讨行业背景、最新市场信息、就业趋势和动态、员工的权利义务、面试技巧和求职技巧,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增进师生与企业的互动,起到良好的启示作用;可以派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到学校进行就业教育专题报告,开办讲座,介绍企业信息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派企业精英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广泛宣传,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定期进行宣讲与介绍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熏陶学生养成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意识;开办职业素养实践周,让师生每月一次下企业参观学习,校园内制作知名企业宣传栏,布置优秀毕业生宣传栏、技能标兵宣传栏,使师生感受企业文化;组织开展“挑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组建专业相关安装
服务。
参考文献
当下,我们造价咨询机构的有关造价咨询业务大多还停留在编制标底预算和工程结算方面,只侧重于事后结算造价控制,缺乏全过程、全方位的动态造价管理服务,很多项目的造价控制和认定只能依靠投资方不专业的选择和判断作出,很多建设方的签证工作量和单价与实际不符,从而使大量的建设单位资金不合理流出。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建设方和造价咨询机构都提出了全面造价管理思路,即全过程跟踪设计,其基本思路是:有效地利用专业的,技术的专长与方法去计划和控制资源、造价、利润和风险,并使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始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通过不少实际的经验和教训。
笔者认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的工程咨询服务,包括项目的工程概算、工程预算、招标、工程造价事中控制、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工程合同管理、支付索赔管理等内容。应做到能为委托提供详尽的工程进展投资情况以及支付情况资料,随时按照市场波动情况修正投资预算,并能提出分析意见和控制措施,进行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直到竣工验收的一体化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服务,协助业主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投资进行监控,最终有效地确定和控制造价,达到预期的投资目标。
1 跟踪审计的具体方案和内容如下:
1.1 设计阶段
任何工程设计都是技术和经济的辨证统一,设计阶段如何处理好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关键环节。一项设计可以有多种技术上的可行方案,我所将主动及时的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经济分析和比较,主动影响设计,以达到在保证设计风格和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大限度工程造价的目的,并按甲方要求,合理编制项目概算。
1.2 工程招投标阶段
该过程的重点是为设计提供合理、准确的项目工程预算,以便院方确定投资规模,合理安排资金,并确保使预算不超概算。其次,造价咨询部门应尽量配合建设方选择技术过硬,报价合理的施工单位和材料供应商。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2.1 主拟订发包方案、编写招标文件、招标公告,制定资格预审条件和文件、组织接收投标申请人报名、审查潜在的投标人资格,确定潜在投标人;
1.2.2 编制评尽准确的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标底、组织现场勘察和答疑;组织开标、评标;对施工单位商务投标进行清标:
1.2.3 草拟工程合同;编制招标情况书面报告;
咨询机构在编制工程量清单和编制工程标底时,将对所有价格上有浮动区间材料附明细表,确定哪些材料应由今后甲方双方共同采购或甲方控制单价,避免今后引起造价争议;
1.3 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是建设方资金投入最多、最容易造成资金不合现流失的阶段,该阶段的造价控制重点是使建设方及时、动态的掌握投资情况、合理支付工程款、选择价格合理的建筑材料,保证最终工程结算不超过工程预算,该阶段是跟踪审计的重点。在该阶段的造价跟踪审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 施工单位中标后,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核对预算工程量及施工单位拟订的特殊的材料价格、品牌明细算等具体数据。确定图纸工程内容和数量,修整工程造价,并附该中标工程具体数量、单价和具体材料数量明细,使建设方及工程监理方可根据该明细合理订购材料。
1.3.2 根据图纸预算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日期安排情况,理论上确定各时间阶段内的施工单位投资情况,编制工程应付资金安排预算表,使建设方可以合理的安排和调度资金。
1.3.3 每个月根据施工进度、建设方及工程监理签证资料,由施工单位编制当月结算,经核定后,作为建设方付款依据。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和特殊材料价格的确定修正工程预算,使建设方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预算,并附该预算与工程标底预算之间的工程造价差距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1.3.4 针对有浮动区间的材料,向甲方提供不同施工单位或厂家的价格和质量问题,为建设方订购材料和控制单价提供决策依据。
1.3.5 工程竣工后,由施工单位送审工程决算,经审核后,编制工程结算。并附该结算与工程预算的差距情况及原因。
2 项目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具体做法:
2.1 材料价格的确定与控制。对于一般的材料价格应根据施工单位实际使用材料的供应单位、规格通过市场询价来确定,并随材料价格的波动对工程预算进行调整,对于一些特殊材料等可由造价咨询机构组织甲乙双方共同向不同的供应单位询价,或通过材料单独议价的办法来确定价格低、质量符合要求的单位供应,并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院方可以随时掌握最新的投资额度。
2.2 工程竣工结算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施工单位在每个月初提供一份详细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报业主审核,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审核后的计划完成的工程量清单及当时的市场材价格,编制当月计划投资额。月末由施工单位提供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清单,经现场业委托人员确认,并报业主批准后,造价咨询机构应根据批准后实际完成的工程员及当月市场材料价格编制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投资额,并报业主、实施单位,以便业主及时拨付工程款。并与计划投资额比较,分析差异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组织、经济、技术等防止类似的原因再次发生,平时应由业主定时召开例会,汇报完成投资与进度情况,布置下一步投资与进度计划,直至整个工程全部竣工,以确保工程不突破预计投资额与进度计划。
2.3 工程变更时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工程变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是难免的,工程变更主要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由于工程变更会带来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变化,为了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无论任何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均需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签发工程变更指令,施工单位在工程变更确定后,提出变更工程价款报告,提供变更工程量清单,报业主确认后,造价咨询机构根据变更工程量计算变更工程价款,作为追加合同款同期支付。
3 具体工程的分部造价控制
3.1 土方工程:由于土方工程具有隐蔽性、事后无法测量性等特点,因此在工程开工前(尤其是附属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到现场进行实施勘察,确定土质类别、熟悉工程开工前的现场情况,并由业主现场委派人员提供实际标高,并实地测量计算,确定不同的土质、挖土深度、机械进场数量、土方外运距离、回填材料,配合比等,如在技术上可行,且有多种施工措施的,造价咨询机构应提供各种技术措施下的工程造价提交建设方确定。
3.2 桩基工程:如该工程有桩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向建设方提供各种顶制桩的市场价格和质量数据。并针对打桩工期合理确定打桩机械。
3.3 地下室及基坑围护部分:基坑围护有多种方法,造价咨询机构将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编制预算,使建设方选择合理价优的施工方法。该部分工程量采用图纸计算和及时实地测量打式确定。
3.4 墙体工程和柱梁工程:根据图纸计算,并每个月进行实地测量,并由监理部门共同签字认可后,套用定额结算。结算时注意墙面、柱梁的粉刷材料类型。
3.5 楼地面工程:该部分工程量以实测为主,注意实际施工是否做分割缝、嵌缝等,地面工程采用的图集做法的,应跟图集做法对照,按照实际做法套用不同定额,使造价更趋合理,为甲方控制造价。
3.6 屋面工程:现场测算屋面的找平层材料,厚度,最主要是屋面防水材料的做法,协助建设方对防水材料的单价进行控价。现场实测工程量。
3.7 钢筋工程:在各分部钢筋绑扎好、浇注砼前,造价咨询机构应派人进行实地测算,计算出各分部钢筋用量明细。每个月根据工程进度确定钢筋用量,作为甲方采购钢筋的依据;
3.8 水电、通风和消防工程:向甲方提供所需设备和器材明细数量,并向甲方提供各厂家的实际报价供甲方参考确定,工程量以实地测量与图纸计算相结合,并在隐蔽工程结束前与施工单位确认工程量,使工程量更趋合理。
3.9 水电和消防等安装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土建工程密切配合,如挖填土方、预留孔洞套管等,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施工及开凿墙洞。安装工程中的一些吊托支架,施工单位应提供详细制作安装图纸,便于最后结算。消防工程中的系统调试应注意是施工单位还是设备供应单位来调试。
一、 实践调查内容
(一)引言
企业文化具有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功能、作用,但能否真正发挥这种作用,还要看企业文化是否正确反映企业的性质和内外环境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企业文化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培养、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才能够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对手无法模仿的竞争能力,是相对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等重要特征。能力、资源、人才、技术、知识、制度、流程无论如何先进,具有竞争优势,只是一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反映或表现,而非核心竞争力本身和动力源。那么,驱动技术、资源、人才等的力量源泉就是企业文化的创新或优秀的灵活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核心的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创新力之上的一种“合力”。它来源于企业独有的创新力(包括:管理创新力、组织创新力、制度创新力、知识创新力、技术创新力、产品创新力、营销创新力等)。从动态的经济理论来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能够在实现利益相关者平衡发展的同时提升竞争力,其关键的解决方法是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创新是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一个拥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所体现出的市场竞争力是竞争对手难以超越的。因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且还能极大地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使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一方面,在企业文化中弘扬创新精神,使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使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另一方面,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来改善和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实现企业文化的创新,使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二)公司概况
江苏建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建设)成立于1992年12月,XX年9月经江苏省财政厅批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经建设部核准现具有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专项设计甲级,建筑幕墙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专项工程设计甲级,机电设备安装专业承包一级和建筑智能化专业承包二级、钢结构,消防工程专业承包三级资质。并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审核认证。现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理事单位,江苏省装饰装修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常州装饰装修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常州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公司现任董事长,总经理杨大伟,现为中国装饰协会会员,江苏省装饰协会副会长和常州装饰装修协会(商会)会长,常州市工商联执行委员,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优秀企业家。
1.2强化质量管理电网基建工程开工前,项目部门可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的研究。电网基建工程的质量管理应该贯穿施工的整个过程,避免施工现场更换带来质量问题。在工程竣工后的验收阶段,还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验。在电网基建工程施工中,要让职工参与质量管理中。强化质量管理意识,让质量的管理成为所有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另外,电网基建工程是一个复杂且涵盖面广的工程,它涉及到电气工程、消防工程等,想要做好电网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必须所涉及到的领域进行有效的管理,要采取措施,进行专业化管理,把各个领域的质量管理贯通到施工的整个过程。和电网基建项目相关的建设项目,要对其进行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3加强安全管理电网基建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让职工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当中去,在安全演习当中认真观看,做好笔记,使职工能够真正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职工不仅要掌握安全知识,还要在实际施工当中落实,运用安全知识按规定施工。同时还要作好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记录,为以后工作提高参考。企业还要为职工购买人身保险以及安全防护用具,购买质量过关的防护产品,确保发生意外时,起到保护作用。
2工程案例
某公司电网基建工程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中,加强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管理,控制好工程进度,依据工程流程、施工步骤、时间以及衔接关系进行规划设计,对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保证与设计图纸相符合。在施工中把工程项目管理目标细化,使每个职工都分配到质量指标,形成全体职工都参与到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中来。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依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参加培训人员的知识和水平制定培训计划,使培训的内容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安全培训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安全常识、安全技能、安全知识等三个方面的知识。该公司基建工程标准化管理对于提高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标准化管理利于该够该公司工程建设项目效率的提高,能够不断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可以降低工程成本和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