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工业经济增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环境问题。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之间的两难冲突备受关注,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各领域探讨的热点问题。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55年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曲线假说,20世纪九十年代,Grossman和Krueger在库兹茨曲线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国内学者方行明、刘天伦通过建立一个一元三次的计量经济模型,应用最小二乘法估计,认为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存在倒N型的关系,彭水军、包群通过广义的脉冲分析,认为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存在N型关系。而本文主要利用VAR模型来分析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是否存在上述关系,首先建立工业废水排放量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指标,因为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问题,要利用单位根检验数据是否平稳。如果数据平稳或是协整,则建立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的VAR模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一)变量选取。因为本文只是单纯地研究经济增长与工业排放量之间的关系,不考虑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变量选取方面比较容易。经济增长的指标选用人均GDP(单位:元),之所以选用该指标,在于与总收入相比,人均GDP更能反映出真实收入水平变化对环境的影响。而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指标就直接选用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吨)。研究区间取自1995~2009年,各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二)数据处理。为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考虑到对时间序列进行对数化处理后容易得到平稳序列,且并不改变序列数据的特征。本文分别对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取对数的处理,新的序列分别命名为lnmyczw和lngdp。
(三)变量的平稳性检验。为了得到有效的检验统计量,防止为回归的产生,在建立VAR模型前应首先对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ADF单位根检验之前,首先应确定是否具有截距和时间趋势项,否则,检验的结果将会大相径庭。一般采用图形观察法,如果序列在偏离0位置变动,且呈现出随着时间快速递增或递减的趋势,则可以选择既有截距又有时间趋势项;如果序列随时间递增或递减的并不迅速,可以考虑舍去时间趋势项。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lngddp和lnmyczw这2个时间序列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因此都是非平稳的。而他们的一阶差分序列dlngdp和dlnmyczw的ADF值均可以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所以都是平稳的。因此,dlngdp和dlnmyczw都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建立任何的模型。(表1)
三、VAR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一)建立VAR模型。在ADF检验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人均GDP和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因变量,这些变量的滞后项为自变量的VAR模型。
为了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我们根据LogL、LR、FPE、IC、SC和HQ等标准进行确定,如表2所示。(表2)滞后阶数适当加大,可以消除误差项中的自相关,但又容易减少自由度,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因此,我们重点参考AIC和SC最小的评价标准,将VAR的滞后阶数确定为4阶。因为对于变量人均GDP和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经过取对数和一次差分后,变量是平稳的,所以可以建立滞后4阶的VAR模型。
(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在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来分析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度量的是:对y进行预测时x的前期信息对均方误差MSE的减少是否有贡献,并以此作为因果关系的判断基准。与x的前期信息相比,若MSE无变化,则称x在Granger意义下对y无因果关系;反之,当x的前期信息对MSE的减少有贡献时,称x在Granger意义下对y有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
Granger因果检验往往受滞后长度p的影响。处理滞后期有两种方法:一是从滞后1开始测试,按AIC、SC最小的原则确定VAR的滞后长度,作为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滞后期;二是尝试不同的滞后期,比如滞后1~6期,观测因果关系的变化特征。本文的滞后阶数直接利用VAR模型所确定的滞后阶数。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3),根据伴随概率,在5%的显著水平下,因为0.000,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即人均GDP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0.9569>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是人均GDP的格兰杰原因。表明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高废水排放量的基础上的,但是这不符合中国的“低污染,高增长”的目标,所以我国要加快经济增长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的转变,治理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而且在较快的经济增长的条件下,也应该对工业废水的治理增加投资。
(三)脉冲响应分析。前面我们分析了一个变量和另一个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接下来分析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即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或者说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即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给其他内生变量带来的影响,即脉冲响应分析。首先,我们给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一个单位的冲击,采用脉冲方法得到关于人均GDP的一个脉冲响应函数(图1)。图1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单位:年),纵轴代表人均GDP增长率的响应,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人均GDP的增长率对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冲击的反应,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从图1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人均废水排放量一个正冲击,人均GDP的增长率在前7期基本上是平稳的,且是正的,当人均废水排放量受外部的某一正的冲击后,传递给人均GDP的增长率,给人均GDP的增长率带来同样的冲击即具有正的增长。在第7期内下降为0,并持续下降,到第8期以后开始稳定(响应值为-0.03)。表明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正的冲击可以使人均GDP的增长率持续降低,但是这种影响比较微小。
同理,我们给人均GDP一个单位的正的冲击,可以得到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响应函数(图2),实线表示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增长率对人均GDP冲击的响应函数。
在图2中可以看出,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率一直在0附近很小幅度的波动,但在第3期以后都显示出不明显的负效应。这说明人均GDP的一个正的冲击可以持续降低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长率,但是这个响应不是非常明显。
四、结论
在1995~2009年这个研究期间,通过利用人均GDP和每亿元工业产值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建立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经济的增长是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格兰杰原因,这与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第二产业比重大的经济结构有关,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2、在响应期内,dlngdp对dlnw的响应函数并没有呈现倒N型或N型。没有呈现倒N型可能是因为使用的模型不同,而没有呈现N型是因为本文数据较新,加上近年来政府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控制所致。
3、经济增长对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明显。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
主要参考文献:
[1]Grossman G.and Kuer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
[2]夏庆澍,兰天.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性研究[J].经济观察,2011.1.
[3]方行明,刘天伦.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新探[J].经济学家,2011.2.
经济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两个紧密联系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在Kuznets提出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之后,有学者指出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也可能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此后,经济学家对此问题的实证研究从未停止过。国内对经济与环境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进行的,即验证与国外EKC曲线研究的关系,若符合EKC曲线,转折点在哪?若不符合,两者之间是什么形状的曲线?如刘静(2009)、刘耀斌(2007)等人对区域EKC的实证研究,即用OLS方法进行EKC模型的估计。
文章利用安徽省的统计数据资料,首先对经济与环境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而对建立相应的模型,最后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变量选择、数据来源及研究思路
为了研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以选取了安徽省1987-2009年间每年的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亿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料生产量(万吨)为衡量环境质量的指标。人均GDP数据由各年名义人均GDP以1978年为基期平减而来。数据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时间跨度为1987-2009年。文章应用Excel和计量软件Eview6.0进行分析,在对安徽经济与环境质量水平总体分析的基础上,进行ADF检验,并建立计量模型,最后根据结论给出相应的建议。
二、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状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近年,安徽经济增长迅速,GDP总量每年增速都在10%以上,2009年总量达到10063亿元,人均突破万元,达到了14809.4元。同时能源消耗与工业废物也伴随着经济增长在不断上升。
对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图1-图4表明:安徽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料生产量三者的变化趋势与实际人均GDP整体上相一致。从1987年到2009年,安徽省工业废水排放量总体趋势有所下降,从1987的1048445万吨减小为2009年的7344万吨。安徽省工业废气排放量持续走高从1987年到2004年,工业废气排放还只是略微增加,但从2004年至2008年,工业废气增速变为急剧上升,2009年是稍微的下降。在1990年到2005年期间,工业固体废物排放总体来说比较稳定。在2005年至2009年间,年平均固体废物排放达到6186万吨,2009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471万吨。经分析,经济发展导致了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相应环境质量也有所下降,虽然节能降耗工作已经做出了很大贡献。
三、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关系的计量分析
根据安徽省1987-2009 年环境质量数据以及人均GDP 数据,采用二次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安徽省的环境经济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此模型不能准确描述安徽省环境与经济的发展规律,因为人均GDP 与废水排放量的关系曲线表现为一个正U 形加倒U 型,而废气与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则呈现出近似倒U 形的左侧部分。由此可见,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曲线与标准的倒U 型EKC 曲线不太吻合,它既有三次曲线,也有二次曲线。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废水排放的三次曲线拟合效果更好,因此在借鉴原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一个三次项,用以说明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即:
(i=1,2,3)(1)
其中:Yi(i=1,2,3)分别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指标;X为实际人均GDP;a为回归系数;εi 为随机扰动项。如果横坐标表示人均GDP,纵坐标表示各环境污染指标,则有判断准则:
如果a1>0,a2
如果a10且a3=0,则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为U型曲线;
如果a1
如果a10且a3
如果a1
利用上述三次曲线模型进行回归,相应模型:
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相关数据拟合结果如下,
R2=0.881 P=0.000 F=36.870
人均GDP与工业废气排放量的回归拟合结果如下:
R2=0.985 P=0.000 F=1088.362
人均GDP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结果如下
R2=0.982 P=0.000 F=916.076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观察其系数项及方程总体的P值,该方程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回归方程总体上也是显著的,模型拟合很好。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分别以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废排放量为 y 轴,以人均 GDP为 x 轴,做出散点图。 利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 ,得到人均GDP和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函数模拟曲线图:
由人均 GDP与污染排放量回归模型可见,安徽省人均 GDP与工业“三废”环境指标曲线拟合效果较好,拟合优度R2最低为0.881,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较充分的解释意义。从安徽省工业“三废”的 EKC轨迹分析可以看出,三条曲线的形状各不相同,且与传统的 EKC曲线不太吻合。
由图5可以看出,在1987至2009间,曲线呈现出先下降再上升而后继续下降的特征,总体依然呈下降趋势。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工业废水排放出现了反复的波动,但总体势头良好,随经济的增长,总体废水排放减少。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在图形上接近于“U+倒U”型。实际上环境质量的改善并非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自动发生 ,而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环境经济政策的调整。由于安徽省在废水治理方面投资较大 ,环保措施得当 ,因此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图6与图7形状类似,在1987年至2009年间,均呈现上升态势,尤其最近几年上升势头更是明显。这说明 ,安徽省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发展时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工业固废排放量仍将持续增长。如果这种势头不能得到及时的遏制,那么一旦超过某个限度,环境污染问题将很难得到治理。
四、结语
在经济增长初期阶段,对环境问题的意识程度比较低或是忽视的,随着经济增长污染物排放水平也在增长,环境质量水平不高,随着收入提高到某一水平后环境质量开始改善,虽然安徽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由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环境压力仍处于上升趋势。
安徽省 EKC曲线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的 EKC曲线形式 ,这也验证了 EKC曲线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推断出 EKC不是经济、环境发展严格遵守的一条必然规律 ,是根据经验数据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做出的一种描述。
安徽省废水排放与人均GDP的关系曲线为“U+倒U”型;废气排放与固体废物排放曲线类似与倒U型EKC的左半部分,尚未到达转折点,这与典型的EKC是明显不同的。从上面的 EKC曲线来看 ,安徽省除工业废水排放量有所减少外 ,其它两个指标都处于不断恶化状态 ,可见安徽省环境质量要得到提高,还要有很长路要走。政府要加大对环境质量的治理力度。
因此,安徽省要实现节能减排,把GDP单位能耗和排污量降下来,优化产业结构是关键。安徽省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结构,重点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文献:
[1]王学山,吴豪,陈雯.区域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模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 ,(4).
[2]刘静. 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9,40,(4).
[3]曾昭法, 陈青云. 湖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定量研究[J ].统计信息论坛,2008,(8).
作者简介:刘铁鹰(1985-),男,河北廊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李京梅(1966-),女,河北冀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生态经济。
摘要: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关键词:环境容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拓展性分析;区域分异
中图分类号:F205;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8-0011-04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开始起步,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于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然而,在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污染速率依然很高,污染范围比较集中,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因而,基于环境容量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早是由Grossman和Krueger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考传统的经济学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旨在说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1]。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增长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一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忽视了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污染会达到最高的污染程度;当经济继续发展,污染就会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所致。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传统的环境与经济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化,随后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性的经验检验,主要是对现有理论在不同国家环境经济活动中进行以计量检验为主的研究[2,3];(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争议,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是对内在机理的作用机制进行逻辑论证[4~9];(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性研究,主要是对现有的理论假设进行扩展研究[10~12] 以及将这一理论和能源利用、贸易转移、产业布局等相联系的研究[13~16]。
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在环境容量范围之内满足倒U形曲线的经验形式,如果环境损害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不会形成拐点,进而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转的情况[17]。就目前来看,环境容量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统一框架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1992~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既是对既有理论重要假设的扩展,同时,在实证上也可以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检验论证。
2 理论模型
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模型形式及其各种变化可以归纳为:
(1)
其中,Y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污染物排放量,X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γit代表其他影响环境的变量,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 β0表示截距项。若β0=0,β20,曲线为U型;若β3=0,β2=0,曲线为直线型;β3≠0,曲线有可能为N型。
22 环境容量的理论模型
在提到环境容量时必须要明确具体的污染物如COD、氮、磷等,还需要明确研究范围,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为例进行分析,因而建立的是海洋环境容量模型。海洋环境容量是针对某种污染物而言,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计算海洋环境容量要考虑环境质量标准,即超过标准的海洋环境容量会被认为超过了环境容量限制,同时海洋环境容量是一种上限的阈值界定,即海域最高的特定污染物数量[17]。本文界定的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是与海洋环境承载力相区别的,即在特定时间范围下,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这很大程度上与可持续发展的允许排污量相关。参考曾光明[18]和王修林[19]的研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海洋污染物的环境容量[17]。
(2)
其中,L为环境容量;P为既有的环境容量标准量;M为环境容量流量;η为有机物的净化系数;Cs为有机物的水质标准;S为分配海域面积; h为平均海深; Q为工业废水入海排放量。
3 实证分析
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31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1992~2010年沿海省际面板数据对EKC曲线进行拟合检验,选择的变量包括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Y)、按照可比价格折算的人均GDP(RGDP)、可比价格折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γ)和反映经济结构的变量(二次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其中,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结构变量均以2010年为基期。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是通过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入海量和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含量在排海工业废水占比分摊进而折算得到。
312 实证结果
在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为污染指标的前提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除福建外,所有地区人均GDP三次方系数均显著,因而原则上不存在所谓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关系,且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差异,人均GDP二次方系数和人均GDP系数同样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拟合优度较好,所有省份的总体变化趋势是N型曲线形式(表1)。
32 环境容量实证分析
321 水质标准与净化系数
水质标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水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或最小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在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标准下要求不同。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COD这一项目,一类标准采用100mg/L,二类标准定位300mg/L,三类标准定位1000mg/L。海域水体净化系数是指海洋水体对于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改善海洋水质程度。既包括水域自身的净化,也包括人工对于环境的改善。由于各海区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净化系数也存在区域差异[17],按照下式进行分析:
(3)
其中,Sn为第n年的严重污染面积;S0为初始第一年的严重污染面积;η为净化系数;p为海域污染水域的增加速率; y为每年新增加的污染水域平均面积。根据《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相关数据,计算各个海域的净化系数如表2所示。
322 分配海域面积与水深
本文以省域视角从现有数据中剥离出已有的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中的污染面积,而关于影响面积,参考历年的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进行面积确定,由于海洋监测到的COD含量既包括生活污水也包括工业废水,所以计算也需要将生活废水中COD污染面积和含量进行剥离[17]。因而,采用公式(4)进行海域影响面积的分析:
(4)
其中,S是受影响的海域面积;S*是所要计算的省份的初始面积,各个省份的初始面积以海岸线比重作为折算系数,选择未达标的海域面积作为初始值; m是沿海COD分摊系数;r是工业废水COD分摊系数;Qe是沿海地区总的COD排放量;Qt是全国总体COD排放量;Qe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的排放量;Q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总的COD排放量。根据国家海洋调查规范标准,本文选用表层海水的深度即1米水深作为衡量参数。
323 环境容量分配
从区域分异规律上看,以天津为例,其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污量的关系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2010年)外,天津的实际排污量超过其本身的环境容量,所计算的差额容量事实上是当年天津应该减排的工业废水中COD的入海量[17],尽管2006年以后天津工业废水COD入海排污量有所下降,但是环境容量也随之下降,多数年份差额减小,说明近几年天津的海洋环境治理程度较好,但是环境容量下降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说明环境破坏后对其修复的成本将是相当大的。从2004~2010年的平均水平上看,天津年超标排放600吨COD入海。
33 基于环境容量的EKC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天津、河北和辽宁的环境容量超过实际排放量,其差额容量为负值,而这些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说明此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明显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其中辽宁的污染差额量是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的,山东的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放量的正差值最大,主要是因为黄海的自净能力大于渤海,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海海域,同理,江苏、广东亦是如此。从总体差异趋势上看,各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差额容量基本上是平稳变化趋势,而单向的环境容量和实际排放量存在N型的曲线关系[17]。
在拐点值确定的情况下,以假设为基础预测拐点值出现的时间,进而判断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与工业化进程间的关系。纵观国家宏观经济的数据和国家发展宏观趋势,在没有大的战争和宏观经济没有巨大动荡的情况下,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以8%的速度增长,而人口的增长每年不足1%,稳定在800~1000万,以8%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进行预测分析可以看出,除上海外,其他省份已经越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上海预计2013年达到排放极大值(表5)。
综上所述,在将环境容量纳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中,首先计算不同省份的海洋工业废水中COD的环境容量,把这一反映承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引入到以工业废水的排海COD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总体上不存在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实际上很多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环境污染的增长速率,从而使得其并没有表现出拐点后污染下降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一定的虚幻性,即需要考察变量的变化速率问题。(2)总体上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入海COD的环境容量高于现有排放的污染物的实际量。各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环境容量的1/4,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沿海总体上具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四大海区的净化条件较好所致。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配额容量的差异,使得部分省份的排污量已经超过了本省的配额环境容量,对于一些净化条件不是很好的海域,例如环渤海地区,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本文以1992~2010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中COD入海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环境容量进行统一分析,放宽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设,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传统问题的扩展。同时,本文关于环境容量相关参数的计算尚属国内首次,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一套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环境容量的参数体系,亦属本文的创新。
通过环境容量的计算,发现部分省份(辽宁、天津、河北)的工业废水中COD入海量存在超标现象,这是亟待治理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程度总被限定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理,污染水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就会达到难以恢复的水平。部分省份如山东、江苏的环境容量远高于自排量近十倍,主要是由于黄海地区的自净能力高于其他海域,但其实自净系数以及污染面积等相关参数是在动态变化的,特别是这两个省份都是重要大江大河的入海省份,因而,同样应该严格限制污染物的入海排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力度,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海洋自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基于环境容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中,选用1992~2010年入海工业废水COD量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发现存在N性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入海工业废水COD量呈现先下降到低点再上升至高点再下降的变化关系,大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于近两年跨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同时大部分省份人均GDP达到计算的拐点时,实际排放的COD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以2010年数据为标准,多数省份的COD排放量已经接近环境容量,辽宁省已存在明显的超标现象。在环境容量与拐点极大值的对比分析中,辽宁、河北等省份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说明对这两个地区重点研究的时候必须考虑环境阈值,即超过环境容量之后的入海工业废水COD量的变化很可能不存在拐点的问题,而是环境污染速率与经济发展速率的关系,从而导致最终的结论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Gene M Grossman, Alan B Krueger Environment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39141991
[2]S M de Bruyn, J C J M van den Bergh, J B Opschoor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 Reconsidering the
Empiri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2):161-175
[3]包群,彭水军, 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3-13
[4]James Andreoni, Arik Levinson The Simple Analy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 80 (2): 269–286
[5]Robert J,Hill, Elisabetta Magnani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Ba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2, 41(2):239-254
[6]Soumyananda Dinda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 49 (4):431-455
[7]陆旸,郭路 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2008(12):82-92
[8]林伯强,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
[9]Masaaki Kijima ,Katsumasa Nishide , Atsuyuki Ohyama Economic Models for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 Survey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 2010, 34 (7):1187-1201
[10]Ariaster B Chimelia, John B Brad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5, 49 (2):366-380
[11]Shen Junyi A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vidence from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6, 17 (4):383–394
[12]丁焕峰,李佩仪 中国区域污染与经济增长实证: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 49-56
[13]Dale S Rothm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real Progress or Passing the Buck? A Case for Consumption——Based Approach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 (2): 177-194
[14]Jean Agras, Duane Chapman A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8 (2): 267-277
[15]刘扬,陈邵峰,张云芳,等能源Kuznets曲线: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0)S1:648-653
[16]孙浦阳, 武力超, 陈思阳.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非线性关系探究——基于开放条件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37(8):79-90
工业经济规模较小,总量较少的问题,仍然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完成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经济总量走进全国中等行列”的目标,必须保持较长时期的较快增长,实现增量上的新跃升,促进工业经济在总量上的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
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30%左右的增速,保持了连续4年全国第一的水平,成为历史上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2006年,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总量是2002年的4.5倍,纯增1299.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西部12省区中,由2003年的第5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2位;在全国的位次中,由2002年的第23位上升到2006年的第18位,占全国的份额由1.24%上升到2.1%。工业对全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37.8%上升到60.7%。
分析2006年全国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情况,超1万亿元的地区有山东、广东和江苏等3个省,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仅为山东省2006年新增量2123.8亿元的78.5%;与江苏省的新增量1765亿元、广东省的新增量1658亿元相当。
自治区在资源供给、空间环境承载能力等方面,与沿海地区相比,均具有一定优势,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因此,全区上下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必须毫不动摇地按照“好、快、大、长”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二、关于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符合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实际
重工业具有较高技术含量,较大技术创新空间,较强产业关联效应等优势。目前,自治区工业经济仍处于资源型经济发展阶段,顺应经济发展规律,重工业加快发展,继续推动轻工业做大做强,形成轻、重工业“两轮同转”的发展格局,符合经济发展实际。
近年来,自治区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钢铁、有色为主的冶金工业,以盐碱化工、煤化工、硅化工为主的化工工业,以专用汽车制造为主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工业发展的重工业化趋势明显。2003年至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8.56%、70.36%、72.99%、77.81%,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8.79%、73.79%、78.7%和88.09%,重工业处于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有效地支持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因此,应该积极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地区实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推进重工业发展。
三、关于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促进有优势的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加快东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经济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促进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的呼包鄂地区,先行“起飞”,实现率先发展;同时,采取措施支持和推动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发展优势分析,呼包鄂地区资源禀赋较好,改革开放程度较高,具备率先发展的条件,呼包鄂地区也正是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国的前列。2006年,该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57%,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的53.2%;据有关机构对全国200个城市进行分析显示,呼、包、鄂三市的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东部盟市的优势表现为,在地缘方面,毗邻东北三省和俄蒙两国,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市场需求显著增加,为自治区融入和参与东北地区经济竞争,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可以利用俄蒙两国的资源,为开拓两个市场、运用两种资源创造了条件。在能源方面,目前,东北地区的能源供给接续能力不足,大量的电力、煤炭需要从自治区调入,这为加快发展东部盟市的能源工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后发优势方面,可以避免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中走的弯路,在较高的起点上承接来自先进发达地区的生产力。此外,东部盟市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愿望也十分强烈,也成为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动力之一。东部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也有了良好开端,2006年,东部5个盟市中,除兴安盟外,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今年1―5月份,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的增速继续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实践将进一步证明,鼓励和支持呼包鄂地区率先加快发展,有利于以局部带动全局;积极推进东部盟市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和谐发展,自治区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
四、关于大企业集团和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大企业集团,是保持和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措施
坚定不移地培育和打造一定数量竞争力强,有持续带动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是支撑自治区工业经济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措施。同时,要下大力气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2006年,自治区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7户,包钢公司275亿元、电力集团195.3亿元、北方电力公司118.9亿元、伊利公司156亿元、蒙牛公司162.7亿元、石油销售公司166.3亿元、呼铁局148亿元。全区重点扶持和发展的60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96亿元,与上海宝钢一家的销售收入相当。煤炭是自治区的优势产业,企业单体生产规模与拥有资源不相匹配。2006年,全区煤炭产量超过3亿吨,而产量超1000万吨的企业,也仅有神东公司、准格尔能源公司、霍林河煤业、平庄煤业和伊泰公司5户。
2006年,山东省100户重点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072亿元,其中,超100亿元的企业25户,超200亿元的12户,超300亿元的8户,超400亿元的7户,超500亿元的2户,正是这些大企业集团,有力地支撑了山东省经济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企业是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治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壮大,既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大企业支撑;同时又需要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和协作。
五、关于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
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推动和组织地区、产业和企业的循环经济活动,是实现节约能源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的主要途径。
受大环境因素的影响,茭道镇一季度以来的工业经济运行总体表现为:“存量企业总量下降,增量企业未及体现,区内企业投资增速,预计后期增长可期”。
3、今年以来新开工建设企业4家,共占地59644平方米,全镇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3053万元,同比增9.51%。实施转型提质,辉煌工具、星星泡沫、美辉工具、永奉铸件都实施技改,新增项目有5个。
4、加强服务,配套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县工业经济大会后召开了全镇党员干部大会,镇政府拿出54.6万元对符合镇出台的2012年工业奖励政策相关企业进行兑现,进一步激励企业共渡难关的信心。根据县委办“千名干部进千企”专项行动相关要求,镇干部纷纷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听取企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宣传涉企扶持政策。镇政府还投资60多万元完成了主干道两边的绿化工程,召开了胡宅垄工业园区保洁村企共建会,对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了完善,工业园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明显转变。
从一季度运行情况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受国际环境影响,企业出口下降迅速,出货值一季度同比下降26.23%,若剔除出口下降因素,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期比去年还略有增长。二是招商引资势头明显减弱。今年以来除同4—5家企业实施意向洽谈外,其余企业主在洽谈中表现平淡。三是受各种因素制约,我镇新增部分增量,虽实际已投产多时,但一直未能在我县得以体现,某种程序上影响了效益的实现。四是我镇近250亩工业用地,2008年已完成报批,2009年已完成政策处理,但受各种因素制约,至今尚未能实施场地平基和招商引资,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后续潜在的发展速度。
对此,下步工业经济工作重点:
2、抓政策推进。针对金融危机,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运用好县级各项政策扶持杠杆,苦练内功,在转型提质上下功夫,化“危险”为“机遇”。同时镇党委、政府也将积极配套相应政策,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3、抓持续发展。充分利用义乌公路拟将兴建之契机,以及土地总规调整的机遇,谋划长远,提前规划和准备,为茭道镇及全县工业经济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4、抓环境建设。企业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给予最大的关心。一方面加强服务,特别是在企业员工培训上下功夫,为企业解决一些遗留问题和配套服务事宜;另一方面加大园区配套服务,在环境卫生、亮化、美化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的外围环境,努力做到留得住厂,留得下人。
二、重点项目及“三农”工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