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发展史研讨

电力发展史研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4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力发展史研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力发展史研讨

篇1

物流管理不断实践、信息技术以及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为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创造了动力,供应链管理在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过程中,笔者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按其强调重点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物流管理阶段(1990年以前)

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转换和销售等活动传递到用户的一个过程。起初,人们并没有把它和企业的整体管理联系起来,主要是进行供应链管理的局部性研究,如研究多级库存控制问题、物资供应问题,较多的是研究分销运作问题。因此,供应链也仅被视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物流过程,它所涉及的主要是物料采购、库存、生产和分销诸部门的职能协调问题,最终目的是为了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基于这种认识,在早期有人将供应链管理仅仅看作是物流企业自身的一种运作模式。

■二、价值增值链阶段(1990年-1995年)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于需求环境的变化,原来被排斥在供应链之外的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从而被纳入了供应链的范围,供应链就不再只是一条生产链,而是一个涵盖了整个产品生命过程的增值链。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供应链的阐述都代表这种观点。清华大学蓝伯雄(1990)认为,所谓供应链就是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运输商等一系列企业组成的价值增值链。美国的史蒂文斯(Stevens,1995)提到:“通过增值过程和分销渠道控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流就是供应链,它开始于供应的源点,结束于消费的终点。”Fred A・Kuglin在其《以顾客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一书中,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也即整个‘外延企业’中的所有环节协同合作,为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这样一个多企业的组织,作为一个外延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共享资源来取得协作运营,其结果是高质量、低成本,迅速投放市场并获得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根据美国生产和库存控制协会(APICS)第九版字典中的定义:“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链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供应链包含了由企业内部和外部为顾客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各职能部门所形成的价值链。”

■三、网链阶段(1996年至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不确定性的增加,今天的企业间关系正在呈现日益明显的网络化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供应链的认识也正在从线性的单链转向非线性的网链,实际上,这种网链正是众多条单链纵横交错的结果。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哈理森(Harrision,1999)才将供应链定义为:“供应链是执行采购原材料,将它们转换为中间产品和成品,并且将成品销售到用户的功能网链。”

2001年我国实施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GB/T18354-2001)对供应链的定义是: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伊文思(Evens,1998)认为:“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

马士华(《供应链管理》,2000)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他认为,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它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联接供应商到用户的物料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增值链,物料在供应链上因加工、包装、运输等过程而增加其价值,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此时,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企业战略合作关系,供应链管理发展为网链模式。

笔者认为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在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有效的物资运输和储存,以及高质量的服务和有效的相关信息所做的计划、操作和控制。 供应链管理的意义在于以最小的成本将顾客所需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质量送到正确的地点。

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直到最终产品到达客户手中的全过程,管理对象是在此过程中所有与物资流动及信息流动有关的活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1),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到将其进行加工直到最终送到顾客手中为止这一过程被看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而其中的主要活动被视为链条上的节点,而相对应的即是节点企业,其中链条中最具控制力的企业便是核心企业。

(一) 供应链管理研究重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研究重点和实践转移到敏捷化、虚拟化、全球化、绿色化等方向。目前供应链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六个方面:

1.供应链策略研究,主要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运作,如准时采购、快速响应、有效客户响应、IT应用、延迟技术等;

2.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实现供应链集成管理的关键。目前库存管理技术主要有供应商管理库存、面向供应链库存管理设计、技术和联合库存管理技术协同规划、预测和补给等;

3.合作伙伴选择,成功的供应链管理必须高度重视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在著作《供应链物流管理》中提出了合作竞争与无边界组织的概念。他指出要在一个跨越企业界限的范围内集成企业的活动。目前主要研究重点在于对供应链系统中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集成模式、合作伙伴的契约关系、合作伙伴的绩效评价、委托关系的激励问题等;

4.敏捷供应链。敏捷供应链(ASCM)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建立一个开放式、集成化的数据环境,把不同领域或全球范围内的优势企业集成起来,达到敏捷地提供原材料及产品的目的。主要研究包括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渠道战略规划、供应链分析诊断和系统的快速重构;

5.集成供应链。集成供应链管理(ISCM)克服原有的采购、生产、销售之间的障碍,将企业内外供应链集成起来,力求达到整个供应链全局的动态最优目标。集成供应链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建立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通过共享来实现的集成化供应链动态联盟;

6.绩效评价体系。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是通过对供应链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以判断供应链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恰当地反映供应链整体运营状况以及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而不是孤立地评价某一供应商的运营情况。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一般有ROF法、SCOR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法、ABC作业成本法、平衡供应记分法等。通过绩效评价,可以提高企业内外部的柔性和集成度,并进一步加强企业与供应链的整体协调。

(二)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趋势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将是虚拟链、需求链、绿色链、电子商务链等。

1.虚拟链。虚拟供应链是基于全球化的虚拟企业依赖快速的信息技术支持和服务而组建的动态供应链。虚拟供应链使各企业摆脱供应链上的从属地位,供应链合作伙伴感到平等和安全。建立虚拟供应链要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互、资金流动及企业协议,从而使虚拟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2.需求链。随着消费者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显,消费者需求将左右供应链发展,这将导致供应链向需求链的转变。消费需求成为影响灵活性、速度和生产效率的主导因素。需求链体现了供应链的主导权由生产商转移到零售商,最后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它实际上也是供应链的进化过程。需求链将是供应链研究的一个新的趋势。

3.绿色链。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 )”研究,并于1996年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绿色供应链管理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管理,它考虑了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注重对于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电子商务链。电子商务改变了供应链上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分销,到交付给最终用户的全过程,改变了供应链上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流和商务流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39-3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正逐渐渗透到物理教育及课堂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1]。目前人们的教学设计能较好地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指标的落实,但是受传统教学影响,对培养学生“主动发展”意识落实不足,关注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考虑薄弱,教学中往往一带而过,忽视了物理知识教育的价值取向;对物理思维方法、学生发展潜能培养在教学中也重视不足。我们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以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中“电动势”的教学为例探讨物理核心素养指标的落实。

“电动势”的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培养。

1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教学过程】:

演示1:请学生做助手制作两个果汁电池,将其串联带动电子钟工作;

演示2:利用温差发电演示器,演示用热水和冷水温差发电带动小风扇转动;

展示图片:太阳能电板给卫星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

请学生思考:从以上两个实验和一个图片中同学们能发现哪些研究课题?

【设计理念】:问题意识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两个有趣的实验和一个图片构建问题环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得出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的参与实践意识以及主动发展意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探究”核心素养。

2 演示实验,概括结论

【教学过程】:

演示3: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点亮;

演示4:利用制作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带动小风扇转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水果(果汁)电池、温差发电、手摇发电机、太阳能风车装置的能量转化情况。

引导学生探讨得出结论:电源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设计理念】:通过四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再抽象、概括,发现共性,得出的结论,使学生真正亲身感受到各种形式的能量向电能转化的现象和电源的作用,实验别是利用热水冷水温差发电、太阳能发电实验引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这样设计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观念”(包括能量观、守恒观等)及“科学思维”,使学生的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同行。

3 研讨教学,探讨电源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假如你就是正电荷,请走进电源内部,研究并讨论电源的工作原理,并将分组研讨的成果向大家展示”,给学生提供以下三个研讨指向做参考:

研讨指向1:讨论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

研讨指向2:正电荷在电源外部运动情况,什么作用使其运动,做功情况及能量转化情况;

研讨指向3:联想抽水机,试分析电源内部正电荷的受力情况、做功情况及能量转化情况,讨论电源的工作原理。

学生小组研讨后,请学生代表到前台汇报展示研讨成果,得出原理: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设计理念】: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分组自主进行讨论。“假如你就是正电荷走进电源内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利用建模、类比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推理论证等解决了电源工作原理新问题;在研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分享成功的喜悦,没有展示的学生可以进行“质疑”,展开二次讨论。“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精神,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从而获得对个人终身发展有利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4 生活类比,概念形成

【教学过程】:

问题: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不同,它们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相同吗?

图片展示生活中搬运物体的两个人搬运本领的描述方法;

演示自制抽水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观察,探讨描述自制抽水机和灭火用抽水机本领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本领可以用搬运相同质量的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多少来判断,即重力势能增加多,本领大。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类比并思考回答:不同的电源非静电力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如何描述?得出结论:电动势概念。

1.把电量为q的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正极,非静电力做功W与电荷量q的比值,称作电动势。

2.表达式:E=。

3.单位:1 V=1 。

4.物理意义: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 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

【设计理念】: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重要信息,并类比生活中的事实,利用比值定义法研究电源,建立电动势概念,最终形成物理概念。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帮助学生建立物理观念(概念)时,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了解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创新品质,强化“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5 科学探究,得出新知

【教学过程】:

学生探究实验:探究电源的参数(电源的内阻),参考探究步骤如下:

①请用数字式多用电表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然后再测量两个水果(或果汁)电池串联后的电动势。

②将小灯泡分别接到一节干电池和水果(或果汁)电池上,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③试探究其原因。

学生分组探究,并分组展示探究成果,最终形成结论:电源有内阻。

【设计理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的发现问题、合理猜测、分析论证、合作交流等过程,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科学探究的精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素养,增强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6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教学过程】:

图片展示电池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从第一个伏打电堆到现今的核电池,介绍电池发展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介绍当代电池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介绍我国电池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设计理念】:通过介绍电池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到电源的发展史也是物理学的进步史;联系电池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明确物理知识是为人们生活和科学发展服务的,体现科学研究的价值,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介绍当代电池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介绍我国电池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让学生学会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愿意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探索自然的前提,是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3

当前,许多国家都将水库大坝列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工程措施,积极开展水库大坝安全建设、运行风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大坝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前沿研究。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全球水资源与水能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这些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稳定长效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考虑气候变化影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大坝技术,加强水库大坝的安全建设与运行管理,充分发挥水库大坝的长效性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索、综合研究、全面推进。

篇4

2020元旦领导致辞1尊敬的各位来宾,全体员工同事们:

晚上好!

在这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利用这个美好的夜晚与大家欢聚一堂,相信以后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记住这么热闹,意义深远的相聚。在此,我谨代表_集团,对莅临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敢争敢拼、战斗在网络营销第一线的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的智慧、你们的汗水,让聚盛得到了稳健的发展。谢谢大家,你们辛苦了!

回顾刚刚过去的20_年,在公司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拓展网络,实力大增。新的国家政策,开放了民营医院医疗行业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我们将拥有更广阔的市场。_网络部作为我们集团旗下重点发展的部门,虽为新生但拥有极强的生命力,无论医疗网络市场竞争有多么激烈,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努力奋进,抓住机遇、超速发展,一定能不断超越竞争对手,再创佳绩、勇攀高峰!

同事们,回顾过去,我们踌躇满志;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新的一年里,既充满了机遇,又面临着挑战,但总的来讲,机遇大于挑战。困难毕竟是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公司有善于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困境面前沉着应战的优良传统。我坚信,有总公司作为我们坚强的后盾,有我们优秀的_员工的努力奋斗,我们必然会续写又一页华丽的篇章,公司的发展历史将永远记住我们曾为之付出努力的心血和汗水。天降大任,责无旁贷。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过程,企业的终极目标是基业长青。路就在我们脚下,机会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以海纳百川的气魄,风雨同舟,一路前行!

最后,我祝愿_投资有限公司__年新春晚会圆满成功,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光临!祝大家万事如意!幸福安康!谢谢!

2020元旦领导致辞2大家新年好!

不平凡的_年刚刚过去,充满希望的_年已经到来。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我代表校党支部、校委会向全校教职工和全体同学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身体高考,万事如意!

回首_,振奋和激情,成功和喜悦,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让我们铭心刻骨,激情难忘。过去的一年,我校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良好势头。由于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克难攻艰,团结奋斗,锐意进取,使我校教育、科研、管理和发展有了新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成绩基本稳定;教育管理更加科学,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稳步推进。校舍建设步伐加大,标准化操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功能楼建设已到了收尾阶段,休闲小广场如期竣工,学生高考房和校园教室安全监控系统建成使用。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全校师生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向广大教职工和全体学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每念祖国春光好,热泪落地静无声。新年的钟声已敲响,面对_,我们豪情依然,信心依旧。_年是我校发展非常关键最为重要的一年,认真扎实做好新一年我校各方面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新的一年,我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坚决打胜高考硬仗,深入全面开展新课程改革,全力打造白中品牌。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折不扣严管理,扑下身子抓落实。使得管理再上新水平,质量再上新台阶,改革再出新举措,发展再添新亮点。

新的一年,我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_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_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管理,狠抓落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力倡导敬业乐学精神,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以一流的业绩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一年,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必须坚决打胜高考硬仗,力争再度突破600名大关,争回我们失去的尊严。必须深入、细致落实教学常规,使之成为我校发展的特长;必须继续、严格规范学生管理,使之成为我校发展的特色;必须努力、认真建设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实施名牌教师战略,全力打造白中品牌。

为了完_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校师生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团结奋斗。努力发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努力发扬更高,更强,更快的伟大的奥运精神;努力发扬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白中精神。

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承载新的梦想。老师们,同学们,新一年的目标催人奋进,新一年的形势又十分严峻。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上下一心,知难而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集全员之智,举全校之力,扎实做好我校_年的各项工作。

最后,再次祝广大师生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2020元旦领导致辞320_年的画卷已经掀开,值此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公司全体领导班子谨向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和家属致以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过去的一年,是我公司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喜获丰收、硕果累累的一年,是催人奋进的一年。在盛市、县各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以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为主线,同心同德,求真务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公司各项指标均有新的突破,顺利跨入国家电网公司一流县供电企业,被国家电网公司树为农电安全管理标杆单位,被河南省电力公司评为纠风工作先进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是全体员工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机遇蕴涵精彩,创新成就伟业。”_年我们实现了“_x”开局之年的开门红,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矗这些都将记入_电力发展的史册,成为激励x电人奋斗不息的源源动力。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_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党的_大召开,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部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掀开新的篇章。

_年也是我公司“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多经发展的实现新的突破。

要继续加快电网建设,坚持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并举,提高供电质量。

要坚持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业务精、素质高、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增强公司创新发展能力。

要大力创建和-谐企业,促进行业和-谐,服务社会和-谐。自觉接受监督,加强行风建设,深化优质服务,全面提高“四个服务”水平。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新的希望。要创造公司更加光辉灿烂的美好未来,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强不息,奋斗不止。我们坚信,只要公司全体员工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努力工作,公司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回顾过去,令我们感到欣喜和自豪;展望未来,更令我们振奋和鼓舞。让我们在盛市供电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开拓进娶团结奋进、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我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继续弘扬“努力越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再创_电业新的辉煌!

2020元旦领导致辞4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亲爱的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辞别旧岁,喜迎新年,首先,请让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出席今天联欢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退休老教师、各位同事致以亲切问候,祝大家元旦快乐!

时间飞逝,一转眼_x_即将过去,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贯彻“德育放首位,教学为中心,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想,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教研工作取得新成绩 我们坚信教研工作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就自己的职业理想,教师受益,学生收益,学校收益。_年,我们坚守校本教研阵地,积极鼓励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学校的教研氛围空前增强。天长市第三批10名小学“教坛新星”我校就占3位,有4位老师参加天长市“学科带头人”评选,有5位老师参加滁州市“骨干教师”评选。在学科优质课评比中,有1人获滁州市二等奖,2人获天长市一等奖,1人获天长市三等奖,2人获滁州市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有33篇论文在市、地、省、国家级评比中获奖,有5篇文章在各类书刊中发表。先后有12位老师到乡镇学校送教或支教,均获好评。11月16日,我们成功承办了滁州市第四届新课改观摩教学研讨会,来自滁州各地的近400位同行来我校参加观摩、研讨,我校4位老师上研讨课,获得一致好评。我校申报的《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教学空间》的语文课题被教育部南京师大课程研究中心批准立项。

二、艺体工作产生新举措艺术和体育活动体现一个学校的精气神。今年我校分别举办了首届艺术节和首届体育节,项目设置体现地方性、传统性和广泛参与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与其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培养、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一大批学生在活动中崭露头角,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

三、名师队伍增加新成员“天长市第一小学,这里是教师事业的大舞台。”过去的一年,在这个舞台上,一批优秀教师各展风采,绘就一幅争奇斗艳、浓墨重彩的动人画卷。新增市“教坛新星”3员,参加天长市“学科带头人”、滁州市“骨干教师”评选的9位老师都有可能获得通过,还有一批年轻教师他们潜心课堂、勤于教研,他们蓄势待发,向着名师队伍进发。

四、教学质量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校毕业生中有329人参加市实验学校招生考试,结果有172人被录取,超过参考数的一半,占该校本届招生数的近三分之一。在全市小学毕业考试中,毕业班取得语文、数学总分全市第六名的好成绩。各个年级、各位老师均能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赢得家长的肯定和社会的赞誉。

五、学校发展有了新希望我校地处城区,周边地区人口急剧增多,学校的办学容量与市民子女接受教育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并将日益突出,为了天长一小今后的发展,扩地增容已经刻不容缓。我们通过多方努力,这件事已经引起了市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关注。10月13日,市人大、市政协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我校进行专题观察、调研,并分别形成了很好的调研报告,分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单位负责人。12月4日,李庆宁市长专程来我校现场查看征地方案,并当场作出“划拨土地给学校使用”的意见,给这件颇费周折、看似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带来新的希望,我们将积极做好有关工作,力争扩地增容的愿望能够早日实现。

2020元旦领导致辞5各位领导、嘉宾、同仁们,大家下午好!

笑语欢歌辞旧岁,喜庆祥和迎新春!时光匆匆,我们迎来了20_年元旦,值此佳节来临之际,请允许我代表医院班子集体向前来参加元旦晚会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全院职工及家属致以节日的祝福;同时,向今天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不能参加晚会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__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弹指一挥间,阿旗医院紧紧围绕改革、创新、发展的主题和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的工作目标,奋力拼搏,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回顾即将过去的__,我们感慨万分!一年里,阿旗医院全体职工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确定了“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为长远目标,进一步深化对外协作,促进了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全体员工以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斗志,在医院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过去的一年里,努力打造医院品牌,各项工作得到全面有效推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__年总收入近1.6亿元,同比增长7%。总诊疗人次19.85万,同比增长1.6%,入院人次1.78万,同比增加2.5%;门诊人次19万,同比增长2.7%;手术例数7573人次,同比增长27.7%。

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门诊、住院人次均创下历史新高,业务量持续增长,医院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同时,全旗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影像诊断远程会诊平台的成功筹建与落实,成功抢救多例重大危急病人。实施特色优质服务、合理收费,进一步缓解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未来实现“大病不出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以员工成长为中心,构建电力企业大培训体系

收录日期:2014年4月2日

一、引言

杭州萧山电力集体资产经营中心(以下简称经营中心)为集体所有制非公司制法人,作为萧山区供电公司集体资产投资的平台。中心所属企业主要有萧山电力承装有限公司、杭州欣美成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浙江欣美科技有限公司等,主营:220千伏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施工承包、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承包、电力设备制造、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物资供应、汽车修理与运输、教育培训等。

自2012年以来,随着萧山区供电公司所属集体企业重组整合工作的全面完成,通过构建统一平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了健全规范的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经营中心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为及时适应市场变化,把教育培训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以员工成长为中心,通过创新方式、丰富内容、完善机制,构建集体企业大培训体系,实现了技术技能水平与管理水平“双提升”。

二、教育培训工作的理念与思路创新

(一)理念创新。我中心认为,企业的培训体系应“以员工成长为核心”,以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员工的自我实现为最高目标,创造 “大培训体系”,将大多数员工培养成具有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工作思路创新。这种理念上的创新,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立起企业与员工间双向的互动关系,而不仅仅是企业至员工的单向途径。这就需要创新培训工作的思路,摒弃传统的企业培训模式,构建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大培训体系”。所谓“大培训体系”,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培训体系的范畴:

1、拓展培训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从单一的“人力资源部门一家管理”拓展为“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生产部门及单位具体实施”的管理模式。这种改变的核心就在于培训与管理、培训与实践的结合更加密切,其结果是调动所有单位、部门参与到培训体系中,不但可以降低培训成本,还能使学习效果更为显著。

2、拓展培训的方法。从单一的“填鸭式培训”拓展为“因人施教”的素质教育。为员工量身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据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为其发展的各个阶段安排提升能力、拓宽思路的培训项目,引导其寻找自我定位,提出自我发展的需求。这种改变的核心就在于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式的培训模式,加入了被培训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增强了培训的效果。

3、拓展培训的内容。从单一的“专业培训”、“技能培训”拓展为“综合素质培训”。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依据其自身的学习、工作背景,为其制定详尽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并注重培养其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对于在职员工,依据其自身发展需要,为其安排专业方面或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加强其专业素养、综合能力或管理能力。这种改变从根本上摆脱了“干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干什么”的培训理念,员工不但可以系统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能通过广泛获取其他专业知识来提高综合素质,为员工更好、更快的成长营造一个积极的氛围。

4、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在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前提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本中心以培训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员工培养问题,提出了“以员工成长为核心,构建大培训体系”的创新理念,不再像以前一样仅仅依托培训来培养员工,而是从员工入职的时刻就开始树立大培训的概念,从工作岗位安排、工作内容、教育培训等各方面多维度来培养员工。

三、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创新

按照创新理念和思路,我中心在“大培训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实践和创新。通过创建分层、分类申报培训项目、统一组织实施、专业评估效果的培训模式,层层科学分解、有效落实,强化人才培养和开发。

(一)建立多维度的培训平台。以员工能力的提升为中心,搭建框架清晰、内容充实、适合员工自身成长需求的多维度培训平台,包括员工个性需求分析、适应性考察、职业生涯规划、业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岗位适应性锻炼、绩效考核、综合评定等内容。切实落实企业培训体系,落实培训效果。

(二)建立多层次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培训对象,中心为他们量身制订了切合实际、目的性强的多层次培训内容。从业务划分层面,有管理人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辅助生产人员培训;从专业技术层面,有概预算培训、财务培训、安全监督培训、土建施工培训等;从员工分层角度,有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后备干部培训等。

1、破冰式培训(培训对象:新员工)。为了使每年新入职的员工能够尽快转换角色,融入到集体中,开展了新员工入职培训和实习期培训。入职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新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包括企业发展史、规章制度等。实习期培训主要目的是依据新员工的专业背景,为其配备指导老师,签订师徒合同,分四个阶段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对每个阶段的培训情况进行考核测评。实习期培训旨在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塑造正确的思维模式,探索适合的学习方法,快速完成角色转换。

2、拓展式培训(培训对象:生产一线技能及专业技术人员)。实施专项技能开展岗位技能考试通过定期的、有组织的、方式独特的培训,为不同专业提供“换位思考”和交流沟通的平台,经过一定时期的培训,给予培训反馈,以达到提升能力、进而增强公司整体人力资源实力的目标。

3、提升式培训(培训对象:管理人员)。如何加强对管理岗位员工培训的力度,以提升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一直是多年来困扰企业的问题之一。秉承“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培训理念,从管理员工一入职开始就对其制定“量体裁衣”的培训计划,如对入职并安排在管理岗位的员工实行轮岗实习制度。

4、高素质培训(培训对象:中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培训时,将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分为多个不同研究方向的课题小组,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围绕研究主题,进行调查分析和研讨,对干部进行高素质培训。通过此次培训使干部增强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与公司领导的沟通理解,加强了从大局出发思考问题的能力,为组建更高效的组织运转模式打下了基础。

(三)建立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专业技术人员既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创新的根本,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能力是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公司秉承“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理念,针对不同需求的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了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包括一线生产培训、对具备执业资格员工的培训、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

1、交流培训活动、劳模工作室。为了加强员工之间、部门及单位之间的交流学习活动,中心各部门及单位在 “大培训”体系的指导下,创建劳模工作室并以此为创新载体,建立并维持了内容丰富、形式各样的常态化交流活动,例如每周三题、自家讲坛、标准化宣贯、新技术授课、“百问百答”等活动,促进知识传播与经验交流,打造灵活的、交互式培训模式。

2、执业资格培训。制定并了《执业资格人员管理办法》,使执业资格队伍的建设有制度可依,积极为准备考取各类执业资格的人员提供咨询和报名服务,按需制定执业资格人员培养计划,为提升员工的执业资格提供了帮助。

3、专项培训。为了发挥公司兼职培训师的力量,组织开展了多种培训活动,其中“典型施工案例培训”、“专业知识系列讲座”、新员工“师带徒”等专项培训,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技能知识提升提供多道助推作用。

4、干部轮训制度。根据中心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通过对干部岗位适宜度的评估,我们得出可能某个干部对于本岗位工作并不适合,但却有另外的专业知识或者管理优势的结论。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制定了干部轮训制度,为更多的领导干部找到了最符合自身优势的岗位,使他们能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5、建立专业题库。建立各专业技术题库,为培训效果考核提供支持。培训效果的考核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出题考试作为考核实际学习效果的方式之一,在目前的培训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安装公司中推广应用“百问百答”口袋卡,百问百答题库契合施工现场实际,百问百答口袋卡能随身携带,成为工程施工过程中答疑解惑的主要帮手。

6、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人才,第一步要识别人才,洞悉“明天”的人才标准,明晰培养的方向;第二步要“选对”人才,能够发现有潜质的员工,将他作为“因材施教”的对象,并与部门目标相连;第三步才是培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育”,在工作、学习中观察、评估、锤炼、激励。因此,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7、创新型内审活动。中心以内审活动为契机,创新内审活动的形式,加强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为培训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起到助推作用。此项创新型内审活动,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各部门参与到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审查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又给各兼职内审员、各部门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他们共同提高。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除了建立多维度的培训体系、多层次的培训内容、灵活互动的培训方式外,实施有效的效果评价是保障“以员工成长为根本,构建大培训体系”顺利实施的关键。程序包括:开展前期调研,成立有关工作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梳理、修订有关制度、文件,全面组织实施。采取分组互评、逐年改进等创新思路,加强各部门间沟通与换位思考,促进各项接口业务的开展,达到了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搭建了培训评价系统后,培训工作的管理实现了由“粗放化”到“精细化”的转变,考核结果及时、公开,实现了实时监控、专业评估,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评价的结果监测培养效果,实现持续性改进。

四、结语

“以员工成长为核心”的大培训体系作为电力集体企业创新员工教育培训的有力手段,给企业成长带来了活力,使我中心及所属企业员工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潜力进一步发挥,为管理和经营带来了更多的效益,企业业务迈上新台阶,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稳步提升,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实现了员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了电力集体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施峻.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5.4.

[2]颜爱民.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6

无线电导航系统一般由装在运载体上的导航设备和设在地面或卫星上的导航台(站)组成,通过在导航设备和导航台站之间的无线电信号传播和通信获得导航信息,给运载体指示出实时位置或方位,使其顺利完成导航任务。无线电导航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及航天事业中,并且在陆路交通、工农业生产、大地(海洋)勘探测量、旅游探险、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导航技术的概念

所谓导航,就是将航行的载体从一地引导到另一地的控制过程。现代导航技术的应用,必须选择导航方案,通过选用合适的、具有高可靠性和精度的导航设备来完成引导。导航设备构成导航系统对各种导航要素进行处理,给出定位信息,以实现正确可靠的引导。导航可以分为无线电导航、惯性导航、天文导航、多普勒导航和仪表导航等,方法上来看主要就是测角和测距。

二、无线电导航的现状

纵观无线电导航的发明和发展史,一般都是通过单独或相互搭配地应用各种导航手段,实现为运载体提供实时方位或定位信息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无线电导航主要使用的还是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包括伏尔(VOR)、测距器(DME)、塔康(TACAN)、罗兰-C(Loran-C)、无线电信标(Radiobeacon)、仪表着陆系统(ILS)、微波着陆系统(MLS)、精密进近雷达(PAR)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陆续出现的这些导航系统相互搭配,构成了较为完备的导航混合体,基本满足了航空和航海等运载体在不同航行阶段对导航的不同要求,最近20年,以GPS为主导的卫星导航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支撑,光学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仪、地形匹配导航、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定位报告系统(PLRS)等新一代导航混合体也已经问世并投入使用。

三、我国无线电导航发展的回顾与几点建议

在自力更生与改革开放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经过导航工业战线的广大职工半个世纪的积极努力与无私奉献,使我国的无线电导航信息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我们导航领城的发展来说,就必须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并在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发展我们自己的导航技术与导航信息产业,建立我们自己的全国性的高精度导航网,在21世纪里全面地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的确确任重道远。

(一)国际发展趋势

在未来的20到30年内,无线电导航国际上主要发展趋向一是全球、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CNss及其增强系统,发展由多种导航设备组合到一起的,尤其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并以包括全球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在内的组合导航系统,发展集通信、导航、识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导航系统,以适应现代化多兵种协同作战的全方位立体化战争的需要。发展新型的着陆系统,包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等进行精密着陆与进出港系统;再就是发展以地形地貌特征为基础的地形辅助导航系统。

(二)引进的重点必须是技术

现代无线电导航是典型的高新科学技术。它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以科研开发为先导的复合型电子工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涉及到现代工业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适当引进少量先进的导航设备是必要的,但引进的重点是技术,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开发。无数事实证明,真正先进的东西是很难买得来的,甚至根本就买不来。因此,我们的立足点必须是切实依靠自己力量,大力加速发展我们自己的导航技术与导航信息产业。从长远角度讲,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利于我田导航事业的发展,才真正有益于我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

(三)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应用领域迅速扩大

无线电导航技术的应用正在迅速超越交通运输的范畴,渗透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公安、急救、邮电、电力传输、地址、石油开采、信息网络以及科学研究等等。无线电导航及其应用技术将发展成一个重要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人民的生活质量。

(四)军事领域出现了新一代导航混合体

卫星导航、微波着陆、组合导航等除了广泛用于航行引导外,还具有广泛的军事作战用途。而地形匹配辅助导航系统、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及定位报告系统等在体制上与传统导航有较大差距,它们一般不为航行提供服务,主要作为军事战场应用,提供了战场所需的高精度定位、抗干扰、抗毁灭、反利用、反欺骗等性能,形成了新一代的导航混合体,成为发展现代高科技军事的关键环节,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五)我国的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趋向

我国的民用航空导航技术政策是逐步从提供导航信号过渡到提供基于性能的导航服务。中国民航计划在未来的20年内,实现从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的过渡;逐步在民航实现并推广RNP/RNAV,虽然卫星导航技术发展迅速并在未来全球导航环境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可预测的时间类陆基导航系统仍然要作为GNSS的所有飞行阶段的重要备份系统。

三、结束语

从无线电导航技术发展历程来看,上述陆基无线电导航系统,普遍存在下列不足:信号覆盖区域有限、技术落后、设备陈旧、定位精度低,难以适应现代民用航空的导航定位需要。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特别是第二代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的问世,给无线电导航注入了强劲的生命活力,开创了无线电导航定位的新时代。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全球、全天候地高精度导航,具备成为支持民用航空的唯一导航系统的能力,随着其在民用航空中的应用和不断推广,国际民航界逐渐认识到从现有陆基系统向星基系统过渡是未来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田建学,张然,张鹏明.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与军事应用[J].技术与市场.2007(12)

[2]谢世富,刘治学.我国无线电导航发展的回顾与几点建议[A].全国飞机与船舶通信导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0

篇7

一、教学内容改革

1.1 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设置教学大纲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涉及电气、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但不同专业对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要求不同,另外该课程在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划中地位也不同,必需根据不同专业对该课程分层次教学。内容及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在后继课程中重点强调信号的传递、滤波、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专业强调半导体器件的内部工作原理和结构构造、光刻工艺;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强调过程控制、信号转换、嵌入式开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则强调半导体器件的存储、信号的同步、复位等……基于上述情况,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和专业基础,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整合修订。修订后的教学大纲按专业分层次提出要求,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基础相适应;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基本技能;强调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应用,反映电子信息技术的新进展。

1.2 理论教学内容注重工程能力培养工科学院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工程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至关重要。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对理论课的结构、内容进行了调整。

1.2.1 电路的设计内容可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安排在半导体器件之中讲解;另一部分是电路模型的设计,分别溶入相应的电路分析内容中讲解,有利于与电路计算、分析、设计紧密结合,便于学生的理解及运用。

1.2.2 在课程内容上删减了纯理论推导的内容,增加了实用的工程实例电路,不仅使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性。

1.2.3 将与电子技术相关的各门课程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其渗透到理论课程教学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技能的强化训练。如将传感器内部电路与控制电路显示电路等有机的结合起来,突出了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培养,有效地克服了相关内容之间联系差、应用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提高

1.3.1以电子技术实验为核心,将与之相关的电工学、嵌入式系统、单片机、传感器等课程的实验内容引进电子技术实验课内,进行合理地调整与组合,将独立分散的,互不相干的实验,有机结合成综合性、设计性、实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使实验更具有目的性、关联性。

1.3.2 将综合实验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综合型、提高综合型、基本设计型,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层次及实验目的,开设相应的实验项目和内容。基本综合型、提高综合型、基本设计型的实验题目由教师指定,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拟,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1.3.3 为突出工程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的训练,增加了实用的工程实例电路的实验项目,不仅使学生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其创造性。突出了“以应用为目的,密切联系工程实际,重在工程素质培养”的教学改革要求,使课程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

1.3.4 根据实验内容安排实验学时,避免了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下”。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即从最基本的单元电路入手,分析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总结电路特点、指出电路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所存在的问题、怎样改进电路,然后提出改进后的电路;对于改进后的电路,进一步分析其电路特点,再启发学生思考由于电路结构的改进而给性能带来的变化,这样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提高的思路来讲解相关内容。比如讲解触发器的电路结构时,先基本触发器,然后钟控同步触发器、主从 RS 触发器、主从 JK 触发器、最后边沿触发器的顺序进行,在分析前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引出后一种电路形式。采用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使学生熟悉相关电路的形成过程,而且学生通过教学过程,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真正含义。

2.2 改进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适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手段是教师讲述、板书、推导、挂图等,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感性的认识,学生不能从直观感知信息中获得知识,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枯燥抽象的内容以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有助于促进和加深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之简单、清晰、明朗化。

2.3加强双语教学

由于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地球已经真正变成“村子”。交流的便利给中国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我们也需要大量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应该具有很好的和世界沟通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体系,也要注重语言的的“国际化”。授课过程中,我们应采用中英文并用的形式,中文当然是主体,但是关键性术语应该给出具体的英文单词。并给出相应的英文参考文献,鼓励学生阅读原版英文教材,了解具体器件中外的不同应用和差距。

三、总结

3.1适当引入电子技术学史、联系时代前沿。

电子技术学史是研究电子线路发展历史的科学,电子线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电子线路的新发现,新产品,都蕴涵着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地介绍一些电子线路学史可以激发起学生了解和学习电子线路的欲望。在研究电子学史过程中,同学会发现电子线路理论的建立无法和生产、科学实验相脱离。从而使学生了解实验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电子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讲授的同时,对一些电路规律,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讲述电路定律的建立过程,同时介绍与之相关的科学家在建立该理论时研究问题的思维路线、解决方法,注意把学生带进科学家的复杂思维和艰苦创造的“情景”中去,从而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对显而易见的事实提出的质疑常常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是创新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路的发展也由离散的单个器件变成集成化。与之对应的电子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同时进行。因此,除了教材内容,教师还应根据各专业领域的新发展、新课题,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地将实践中正在使用和即将推广使用但还没来得及进入教材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这些前沿知识和技术与学生周围的生产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这样的课堂具有现代气息,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研究兴趣。

3.2明确教学目的,改革考试、考核方式。

篇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06-03

一、流体力学教学的特点

高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不仅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还包括将所学知识灵活加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很难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获得,需要不断探索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1]

流体力学作为一门既具有基础课程性质又具有鲜明专业技术特点的课程,是实践上述教学思想的理想平台。[2]流体力学以牛顿运动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热力学基本定律为基础,研究在力的作用下流体的状态,流体与固壁、流体与流体、流体与其他运动形态间的相互作用,是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一方面,流体力学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另一方面,流体力学覆盖了众多理工科专业领域,它所衍生出的研究方法正在向金融、管理等领域渗透,成为兼具深厚研究底蕴与前沿研究方向的学科。

二、一般工科院校流体力学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流体力学课程定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及土木工程等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河流动力学、流体输配管网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对后续专业课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因概念抽象、学生缺乏工程概念和工程背景,使得流体力学课程既难教也难学,要想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与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尤为困难。

尽管流体力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流体力学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极大地限制了课程的教学时间。在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使得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和拓宽知识面两方面不能兼顾,顾此失彼。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但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工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流体力学教学的效果。

三、流体力学专题讨论的教学形式

对流体力学教学途径的探索和改革一直在开展,其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改善教学效果的核心,而专题讨论是有效的手段之一。现阶段,不同学校的专题研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内容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而是更接近学术前沿,甚至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理论;第二,讨论专题不同但都保持一致的风格,既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又需要小团队的协作精神;第三,研讨内容的选择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讨论题目大都是基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兴趣。

哈佛大学率先在专题讨论的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尝试。他们采用专门的新生研讨课的形式,由教授直接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通过新生研讨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浓厚的学术气氛。一般情况下,新生研讨课每年的主题都会发生变化或完全不同,而为了保证教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学生人数一般会有所限制。

其他院校也有在不同课程中开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实践。清华大学从2003年起就开始由流体力学的知名学者为新生开设了“智能流体及应用”的研讨课,得到了新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麻省理工学院从1986年开始尝试,每门研讨课的学生为8至10人,每年有800至900名新生参加,主要在大一、大二学生中进行。加州伯克利分校的流体力学新生研讨课则着眼于生活,更加注重应用,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主要以流体力学史和经典流体力学问题的课前讨论为主,面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些尝试都证明新颖的教学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具有非常正面的影响。

四、流体力学小专题讨论的实施、效果分析及后续工作

在借鉴国外高校和国内知名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课前小专题讨论提高流体力学教学效果的改革尝试。这一方式已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不同专业进行了尝试,其中在环境工程专业开展了两轮尝试,其余专业各开展了一轮尝试。目前已汇总了学生的研讨论题50余份,在此基础上对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一些有益的结果,下面从小组人数、内容选择、时间安排、讨论形式、成绩评定及教师作用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讨论小组中学生的组成、人数是实施这一举措的关键。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以自由组合、按学号分组等方法组建讨论小组,每个小组学生的人数通常按照总课时和班级总人数来确定,每个组员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例如分别负责资料收集、PPT制作和讲解工作。根据上述原则,在不同的班级中,小组的成员人数在1至4人间变化。从讨论效果可以看到,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是专题讨论中的关键环节。当小组人数较少时,一般选题不够深入,PPT的质量略显粗糙;而当小组人数较多时,专题讨论质量会上升,但会导致部分学生的参与流于形式。此外,讨论课初始阶段学生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当这一阶段专题讨论的质量非常高时,往往能带动和影响后续学生专题讨论的质量,反之则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最初的实施过程里加以重点引导。在有多个行政班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穿插安排,在各个专业班级之间形成无形的竞争关系,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专题讨论的时间安排在课前5~10分钟为宜。这一安排的主要出发点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进度的情况下,将小规模的专题讨论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而不需要额外安排时间,这是我们区别于以往其他院校专题讨论课的最主要的方面。小专题讨论以清楚阐述一个主题为原则,避免过大的论题造成时间的拖沓。学生课前预先准备好演示所需的硬件条件,可以有效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按照一次课2×50分钟计算,每次10分钟的小专题讨论所占用的时间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环节的调整获得,不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

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和授课进程,在讨论内容方面以流体力学范围内目标明确的小专题或流体力学史及流体力学经典问题为主。后者的选择主要是考虑到课程初期学生对流体力学没有认识或认识比较粗浅,可以通过国内外人物介绍和经典问题进行一段时间的过渡。在课程的中后期,学生的论题选题大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时代气息。从现有的选题来看,学生的选题非常灵活和广泛,典型论题包括绿茵场上的流体力学、拳头大的雨滴见过没有、水旋石球、汽车阻力、高尔夫球效应等。选题内容与教材衔接紧密,其中有关边界层绕流阻力问题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0%,其次依次为流体力学史、伯努利方程、湍流及虹吸现象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问题与科学问题加以区分引导,这主要是考虑到工科院校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关注程度较高,而忽略了基础科学问题,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将有助于弥补这一缺陷。

讨论通过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讲解后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简短问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得其他学生更好地接受所讲述的内容,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凝练问题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尽管如此,多媒体讲述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实物演示和提问式互动都可以很好地提升问题的阐述效果。例如,在讲述纸飞机的问题中,由于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将讲述中所提到的九种纸飞机的叠法都以实物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并分发到其他同学手中,依据实物讲解其中纸飞机的稳定性、飞行距离等性能,效果突出。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互相学习的过程,目前这一环节在实际讨论中因为时间受限而不能过度展开,需要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教师的定位是这一举措中的又一关键环节。任课教师通常需要对论题进行点评和拓展,并依据小专题讨论的总体效果将其计入平时成绩。教师在本方法中的引导尤为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要详细了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教师应在平时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知识,加强对有关前沿内容的跟踪和了解,并能够积极地在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主动参与到本环节中来。同时,在教学中对所讨论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再次强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讨论课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最后,尽管学生对于讨论课的热情与讨论课的成绩评定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是计入平时成绩仍是必要的手段。

五、结论与讨论

流体力学作为物理学和力学的一部分,理论内涵丰富,同时又兼具工程问题的典型特点,是不同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

通过引入小专题讨论的形式,增强了学生学习流体力学课程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跨出校门或进入更高层次学习阶段时具备很好的起点。从教学效果来看,该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课程核心的内容,加深对伯努利方程、边界层扰流阻力等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扩展了知识面,了解流体力学在新能源、环境、纳米科技等新兴领域中的应用。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热情参与,表现出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通过学生自选题、给定前沿问题或与专业相关的典型问题,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有效避免了直接接触复杂数学推导而带来的枯燥感。

小专题讨论方式仍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开展。首先,需要研究面向不同专业引入针对性小专题研讨的可能性,确定小专题讨论的合理规模、形式和不同专业的侧重点,形成具有继承性的教学传统。其次,在后续工作中,需要对专题讨论的素材进行整理,并针对部分学生继续培养其科研兴趣,或结合其他本科生教学活动,如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继续对选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形成学生PPT课件集锦,供后续学生选题使用,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相关引导。该方法的研究可以在有丰富内涵和历史的大课时专业基础课中加以推广,如大学物理、固体力学等。

[ 参 考 文 献 ]

[1] 戴世强.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学习和实践钱伟长教学方法论的一些体会[J].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2007:513.

[2] 樊洪明.在“流体力学”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传授知识与增长能力的统一[J].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6,(8):268-271.

[3] 刘建龙,王汉青,寇广孝.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流体力学教学效果[J].中国电力教育,2008,(20):60-61.

[4] 辛军哲.在流体力学课程中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几点体会[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2):51-53.

篇9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CIS是英文Corporation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直译为“企业识别系统”。“它是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个性特征,通过统一的设计加以整合传达,建立具有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使社会产生一致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经营战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CIS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许多优秀的报刊杂志都借助成功的企业形象策划与推广,塑造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品牌。而高校校报在导入企业形象策划的进程中却相对迟缓,可查阅的案例几乎没有。为在“理念-行为-视觉”三个层面上打造全新的校报形象。提高办报质量和效益,《沈阳工程学院报》在导入CIS的策划与实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以宗旨定位铸就核心理念

企业形象设计包括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和视觉识别(VI)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高校校报的理念识别即校报的核心编辑理念,是“校报编辑在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精神上的沉积和升华,是其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在校报工作中的外化与表现,”是校报文化最集中的体现。

企业形象设计中要严格遵循客观形象,社会形象和主体形象“三象一致”的实事求是精神。既严格遵守企业的本身实态,以及结合来自内部、外部两方面对企业的形成的观念从而提炼自己的核心理念。因此高校校报在理念识别设计时,要从研究自身的校报历史人手,明确各自校报的宗旨和定位。从而确定自己校报的核心理念。

《沈阳工程学院报》自1982年11月1日创刊以来。一直以“内鼓师生干劲、外塑学校形象、当好学校喉舌、乐为师生益友”24字作为办报宗旨。在近30年的办报历程中。工院报在学院发展的各个重大历史机遇期,始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学院党委的精神。报道学院师生员工奋发向上、改革进取的新面貌,坚持为广大师生读者提供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形成了鲜明的高举党性旗帜的政治思想定位和尊重读者需求的受众定位。

基于上述分析,工院报将自身的核心理念凝练为遵循新闻规律、重视校报力量、勇于承担责任的核心理念。“新闻・力量・责任”成为工院报的形象口号。第一,遵循新闻规律。高校校报虽然与众多社会报纸有着明显的不同,但究其属性也是新闻纸的一种,所以工院报要始终以“新闻”为主角,追求新闻的宣传价值,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价值要素。第二,重视校报力量。工院报充分认识到高校校报作为一张新闻纸,在校园的建设发展中所能发挥的无尽的力量,在实际工作中重视对校报品牌力量、创新力量和文化力量的大力挖掘。第三。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在校报的发展历程中承担特定时期的历史责任,勇于在学院改革和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勇于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贡献校报的力量。

工院报根据这一全新的校报理念,提出了与时俱进的以“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传媒建设、坚持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编辑指导方针,并对校报四个版面的定位和栏目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全面体现“新闻・力量・责任”的精神追求。一版为要闻版。以学院重要消息通讯、深入访谈报道、重要评论文章为主,引导校园舆论主流,重点推出新闻栏目“学院在线”,评论栏目“评论员文章”和深入策划栏目“工院纪事”;二版为综合新闻版,宣传工作经验、典型事迹、科研成果,为读者提供讨论提供平台和信息服务。重点推出新闻栏目“基层传真”,评论栏目“畅言键行”,策划访谈栏目“工院访谈”和人物事迹栏目“烛光闪闪”;三版为学生生活版。报道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学生青春活力,引导学生立志成材。重点推出新闻栏目“院系视点”。评论栏目“快人快语”,深入策划栏目“校园关注”。人物事迹栏目“学子风采”和阿络互动栏目“报网链接”;四版为文艺副刊版。展示师生文学艺术作品。提商读者文化素养。重点推出评论栏目“心语心愿”,品读栏目“书影天地”,随笔栏目“人生絮语”。从而形成了四版皆有评论,重视深度报道与策划,彰显典型师生人物,记录学院精彩瞬间,报网融合发展,引领校园主流文化,促进学院全面提升的栏目新格局。

二、以核心理念规范典型行为

行为识别也就是企业理念付诸行动的行为方式。具体在组织制度、管理培训、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公益事业中表现出来。而高校校报的行为识别则是在其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校报内外各项运行活动的行为方式,它规范着校报的组织管理、新闻采编及报纸编排的所有活动,是高校校报动态的形象展示。它包括内部行为识别和外部行为识别两个部分。

工院报根据树立全新校报形象的目的,对内调整、制定了组织管理、员工培训、工作环境、奖惩机制等多项条例。以“小到收稿有登记,大到管理有手则”的精神,制定了《编辑工作条例》、《编辑工作流程》、《学生记者通联工作条例》、《校报电子版工作流程》等,规范校报的编辑出版行为,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工院报的质量提供制度保证;建立完善的编辑、通讯员、学生记者的培训成长体系。既重视其政治思想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又注重对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使编辑、通讯员、学生记者在各自的培训体系中找到生长点,为校报的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在编辑部内部建立和谐的大家庭式工作环境,注重工作中的沟通与团结合作,提倡集思广益。每期校报印发后分别召开编辑、记者总结计划会,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每年举行编辑部联欢活动。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以适当的形式为编辑部所有师生采编人员、通讯员、记者进行生日庆祝,增加其归属感;建立对所有校报工作人员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其最大工作潜力。通过上述系列活动,使全体工作人员对校报产生深厚的感情,激发其与校报荣辱与共的强大精神动力,自觉地把校报的理念通过自己的工作加以贯彻执行。形成校报巨大的凝聚力。

校报外部行为识别指通过一定形式的宣传,将校报的理念、行为方式传递给广大读者、相关单位部门,以树立校报形象、扩大影响。它可以分为常规宣传方式与重大活动策划两类进行。校报的发行环节是最重要的常规形象宣传方式,工院报为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阅报率。改变了以往直

接向教研室报箱投报的方式,将校报直接发送到教职工班车上,使每一期校报都能最快速、最直接地发到放到教职工手中,编辑部还在教工食堂等显著位置设置了免费取报点,不仅提高了教师阅报率,还扩大了校报的影响;充分利用互联网,拓展纸质校报的传播媒介,也是对外宣传的有效途径之一。工院报在校报网络版设置了“编读往来”模块。及时回答读者回答读者在线留言的提问。为扩大与师生读者的互动交流,工院报开通了教师和学生两个QQ流平台,定期校报相关通知。组织读者对校园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形成了校报编辑与师生读者无时空界的全面良性互动,扩大了校报的影响。此外。为适应报网合一的校报发展模式,工院报在原有的校报网络版的基础上,正着手推出全新的数字报,为读者提供原汁原味的报纸阅读效果。

策划大型的校报推广活动,是校报外部识别的最重要的手段,其宣传效果最为明显。工院报规定,每年将举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校报工作研讨会。邀请学校领导、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回顾一年来的校报工作得失,共同总结办报经验,对未来校报发展进行研讨。向师生员工展现开放办报,勇于为学校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的形象;结全学校及校报的重大活动和纪念日。推出精心策划编排的专刊。以高质量的打破常规的出报方式,体现校报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以实际行动推广自身。

三、以视觉设计打造特色外观

视觉识别是企业理念外在的具体形式和体现,是最直观的部分。它以形式美感染人、吸引人,是人们最容易注意到并形成形象记忆的部分。高校校报视觉识别则是体现校报的编辑理念、校报文化的外在化的视觉设计,它包括基本要素,应用要素和辅助要素三个部分。具体指校报编辑部的地址标识、名片、信封、制服、办公用品,以及集中体现在校报上的报名、报徽、报头、标准版式、标准字体颜色等诸多要素。

徽章是一个企业最直观的形象标志。世界著名快餐品牌麦当劳以及汽车品牌梅塞德斯・奔驰的徽章都以简洁明快、设计富有内含而深入人心。工院报采用感性化和理性化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以发电厂冷却塔和正在展开的报纸为原型。设计了全新的报徽。辅以鲜明的红色渐变色,展开的报纸边缘配有白色剪边“沈阳工程学院报”中英文字样,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既体现了我院服务电力行业的办学定位,又显示出新闻纸的鲜明形象。

编辑部对校报开版进行了全新调整,从传统的对开,调整为更具国际流行趋势的720*540mm开版,更加注重阅读人性化;对报头进行了艺术化的设计。以本报网址和出版期数为主体,用灰色底纹巧妙地勾勒出“工”字型,与报名暗自呼应,并将校报理念和新闻热线加入报头显著位置,整个报头区美观大方、富有内涵。

结合全新的校报编辑理念以及版面栏目调整。设计了校报各版的版头和标准版式。整版采用中宽边窄的三栏设计布局,头条和尾条新闻跨两栏对应首尾横排,版中心固定为大幅图片,版间文章以分割线区分,标题字号、字体统一分为三类,整版图文并茂,错落有致,美观大方。其余版面皆参考头版编排。颜色以报头红、工程蓝和普黑为基本色,四个版面编排既有不同,又保持风格一致,一张以人体工程学设计为出发点,品相美观的高校校报呈现在读者面前。

四、以大型策划推广全新形象

“CIS的实施管理阶段是整个CIS推进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高校校报在CIS策划之后,其全新形象是否能被师生员工熟知和接受。是否能树立起校报特有的品牌形象,如何推广实施将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校报在推广其全新形象时。要做三件事,即对内培训传播、对外宣传和策划大型推广活动。

工院报以CIS应用手册为蓝本,对校报编辑、通讯员和学生记者进行了CIS普及,在编辑部内部形成了对校报编辑理念、行为规范的共识,并致立于将校报形象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传播于众。

在编辑部内部对全新形象形成共识后,工院报召开了一次全校范围的校报工作研讨会,邀请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共同总结办报经验、讨论校报发展,并在会上了全新设计的校徽、校报理念和版面模板。

篇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显示,中国天然气市场自2004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04年-2014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42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7.84%。

然而,“十二五”末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未完成规划目标――天然气“十二五”规划曾预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00亿立方米左右,但2015年消费量连2000亿立方米也未达到。

“十三五”发展目标虽未出台,但如按《行动计划》,“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天然气比重达到10%以上”,照此发展,目标难以实现。

中国天然气大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工业用气量难上升;天然气价格未完全实现市场化。究其本质,还是在于天然气体制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色彩依然浓厚。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经济学与公共政策学者范必将能源行业现行体制称为“多重体制亚型复合体”,认为改革远未到位。

相比之下,美国天然气产业在1938年至1973年进入约35年的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除消费快速增长外,基础设施建设、法律及监管体系建设均快速发展,从而为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相似阶段。

主席已就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出顶层设计,“要还原能源商品属性,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市场体系,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也只有如此,中国才能赢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拐点。 今后可能会出台针对天然气的特别支持政策。 天然气尚未回归商品属性

《能源大转型》作者、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国际理事会成员罗伯特・海夫纳三世(Robert A.Hefner Ⅲ)曾指出,纵观文明发展史,每个时代的主流燃料都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每种燃料的退出,并非因为被耗尽,而是因为导致了过高的社会成本。煤炭和石油即被自身的高碳属性所局限。

他认为,美国面对的挑战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挑战之一――创建一种能源系统,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燃料,同时避免经济和地缘战略风险,避免污染与全球变暖。

这同样是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天然气清洁、储量丰富且分散,因此大量普及后可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同时可改变全球在石油时代所形成的地缘政治格局――大量资源集聚在政治并不稳定的国家和地区。

IHS公司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博士(Daniel Yergin)在日前召开的2015年国际油气发展研讨会上向全球能源巨头预测,全球将会以巴黎气候大会为标志,转向一个新的低碳能源时代和经济模式当中。到2040年,天然气会赢得竞争的胜利,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

如果中国能源能够在巨大的环保压力下成功实现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化转型,则可能赢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拐点。但前提是回归能源的商品属性,让市场来决定天然气“胜出”。虽然中国在“十三五”尚难实现这一目标,但这应会成为未来的改革方向。

因此,《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天然气,明确了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能源市场体系。该文件于2015年6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被能源界视为由“十二五”向“十三五”的过渡性文件。

影响“十二五”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是用气量始终低迷,但用气量低迷是现象而非本质问题,体制改革不到位始终是根本症结。只有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包括天然气定价机制和基础设施准入等市场条件的构建,天然气才可能迎来快速发展。

此前的一系列价改已奠定了一定基础。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在广东、广西启动了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试点,将此前以成本加成法为主的定价方法改为市场净回值法。

2013年6月出台的《关于调整天然气价格的通知》进一步规定,国产陆上常规天然气、进口管道气价格实行门站价,供需双方可在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门站价范围内协商确定具体价格,门站价通过净回值法测算中心市场与上海市门站价格,并按可替代能源价格85%的水平结合管输费确定各省具体门站价。

2015年4月1日起实施的《理顺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通知》将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实行了并轨。

价格并轨结束了双轨制,进一步削弱了天然气定价机制中的计划经济色彩,使未来的价格市场化改革更易于操作。同时也完成了未来完全市场化定价的必要步骤――按照政府在2015年10月的《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运输等领域价格改革将进一步推进。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将基本放开。

发展天然气,此前并无类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特别政策,一直靠经济发展需求和环保需求来驱动,甚至还受到不同方面甚至油气行业内部的约束。在此情况下,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今后可能会出台针对天然气的特别支持政策,让改革更有效果。 “不可能的任务”

前途虽光明,道路却十分曲折。《行动计划》提出加快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尽快突破非常规天然气发展瓶颈,促进天然气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并将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定在10%以上。但上述人士对此指出,这个数字未必与“十三五”天然气规划完全一致。

事实上,由于规划目标数据也是依据调研数据估算得出,因此误差必然存在;且规划并非法律法规,并无严格约束力。有能源行业人士甚至戏称,行业发展规划已经越来越等同于“愿景”。

据中石油规划总院估算,如按2020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定在10%以上计算,折合实物天然气量将约为3600亿立方米(热值按9310大卡/立方米计算);而2015年天然气消费量大约为1900亿立方米。因此,“十三五”期间年均需增加340亿立方米才能实现规划目标。

而以中国目前的体制、产能和基础设施条件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美国在1945年-1970年天然气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量也仅为约200亿立方米。2015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更是上升到约795.8亿立方英尺/日,约为822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消费量始终低迷,使价格改革等一系列措施难以实现目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数据,2014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1761亿立方米,同比仅增8.9%,增速在近十年来首次跌至两位数以下。该年度中国天然气主要消费领域包括:工业燃料(672.9亿立方米,占比38.2%)、城市燃气(571.4亿立方米,占比32.5%)、燃气发电(258.7亿立方米,占比14.7%)、天然气化工(257.9亿立方米,占比14.6%)。

因此,工业用气和居民用气是消费量的两大支柱。工业燃料和城市燃气占消费结构的70.7%。

其中居民用气日益成为大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预测,2020年中国气化人口将达4.7亿,城镇气化率将达60%。但居民用气价格却最低,存在严重价格扭曲。上文提到近年曾实行三次气价改革,且成功实现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轨,但改革计划色彩浓厚,并非市场自发形成――突出表现就是从未触及居民用气,且民用气始终保持最低价。

虽然2014年国家发改委过《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对全国居民用气实行阶梯气价政策,但交叉补贴仍然存在。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基本采用民用气高价、工业燃气低价的定价原则,“谁消费谁买单,谁消费多谁多付钱。”2013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居民气价是工业气价的1.5倍-2倍,美国居民气价则是工业气价的2.5倍。

尽管燃气发电也曾被寄予厚望,但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均表示,此事短期前景不乐观。中国在西气东输管道建成后开始上马大型天然气发电项目,但迄今发展缓慢。

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底印发了《关于规范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设定了气电价格联动机制和天然气发电上网标杆电价,规定最高电价较当地燃煤标杆电价超出额不得多于0.35元/千瓦时。

但在电力消费需求不足的“新常态”下,这一电价显然不具现实意义。2014年全国燃气发电装机容量约5600万千瓦,但也仅为电力总装机的4%,且主要分布在价格承受力高的东南沿海。 改体制才能有红利

消费量难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体制僵化。天然气体制改革是气化中国甚至能源清洁化革命的核心。但迄今的改革均未触及体制。《行动计划》中的目标定价和涨(降)价数额均无严格依凭,仅由政府推动而非市场自发,因此距离理顺天然气体制仍有相当距离。

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专家指出,天然气行业应首先在顶层设计上建立总体政策架构、指定监管机构、构建监管体系,对市场化改革提供保障和推动力量。美国在天然气快速发展时期,很大程度上即受益于政府和指定监管机构的推动。

例如,美国国会《1978天然气政策法》明确了新的天然气定价机制;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在1985年颁布“436号法令”,允许洲际管道公司向第三方开放,构建非歧视性管输平台,并由FERC监管管输价格;FERC还在1992年颁布“636号法令”,彻底分拆了管道公司的运输和销售业务,构建了竞争性的天然气交易市场。

范必指出,中国也应在全产业链同时进行改革。即:上中下游各环节同步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从企业、市场、政府三个维度推进改革。否则,滞后的环节如存在强势既得利益集团,则会对已市场化的环节施加逆向影响,让改革开倒车。具体而言,天然气行业上游应废除审批登记制度,让各类投资主体公平进入,让各种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矿权都能得以自由流转。

中国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采与石油一样实行国家一级审批登记制度,企业须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审批并颁发油气勘探开发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仅页岩气作为独立矿种,实行矿权招投标制度。而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常规油气均早已实行招投标制度。

在中游,则应实行网运分开,剥离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骨干管网业务,合并后成立一个独立的、股权多元化的天然气管网公司。

中石油在2015年12月24日公告,拟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为平台整合旗下管道业务,东部管道、管道联合、西北联合二家公司将全部被置入该平台公司。整合完成后,中石油对中油管道的持股比例为72.26%,宝钢股份、新华人寿、雅戈尔等持股比例将分别为3.52%、3.46%、1.32%。业内人士分析,中石油此举意在建立独立统一的管道公司,新公司仍由中石油控股,难以做到管道所有权与天然气所有权分离、管道运输业务与天然气销售业务分离,从而无法成为完全独立的管道公司。

管道公司独立后,则可实现第三方准入。独立后的管道公司不再从事天然气交易业务,并会无任何歧视地向所有用户服务开放。此时,由于上游气源已经放开,因此三大公司以外的天然气提供商(所有制上包括民营和外资进口气,气源类型上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气)均可享受管输服务。

与此同时,LNG接收站、储气库等相关设施也应允许非国有企业修建和参股,从而实现全套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

篇11

当然,大部分观点并没有迷失方向。从风、太阳、潮汐和地球中利用能源并把能源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提供给家庭、企业和交通工具的业务潜力巨大无比,代表着下一波创新和财富制造的方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有关清洁能源技术的咒语,就像反对互联通一样,时而声大,时而声小,但是绝没有消失。

互联网也非如此。数以千计的志同道合之徒聚到一起创建了“宠物网”(),众多企业和数不尽的技术组成了一个生态体系,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了数字技术,尽管也有过艰难困苦的日子,这些都已成为现实,并且进展顺利。互联刚已经成为了商业和媒体的支柱,深深扎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没有互联刚,生活会是怎样,这个很难想象。互联网提供了数不尽的薪资优厚的工作,止许多人富有无比。

新的清洁能源经济将会迎头赶上,尽管把它和互联网相提并论还不合时宜。当今世界会发生什么一直是让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建筑技术和交通技术以及相关产品、服务的结合引发了更多的争议。这项业务正在不断改变着我们以及更下一代人的生活,至少会像过去互联网一样影响着我们。

能源:会像信息那么便宜吗?

一个办法就是看下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演进而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理解了。看一下过去50年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史来做个比较吧:第一套计算机系统是由一些大型计算机用线连接到一排“聋哑”的终端上组成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们的主要目的是到主机上去获取信息。现在个人电脑都已经高度智能化,也能功能自动化,可以和主机系统和其他电脑双向对话。现在各种东西之间似乎都会相互交谈,何况还能以无线的方式沟通。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数十亿的电脑交谈,也可以和电视、电话、家庭娱乐系统沟通,在不久的将来,还可以和汽车、冰箱和手表一起交流。

数以百计的创新发明,几千家企业一起奋斗,使得数码储存,微电子速度,软件标准,通信带宽,还有其他难以计数的东西价格急剧下降。各类东西变得非常小巧智能化,而且以后还会不断改进。信息已经非常便宜有效,无处不在,几乎是免费可得。我们不再担心花费在打电话、写东西、上网或者下载等方面的时间,至少费用就已经不是个问题。

能源体系正在沿着类似的轨迹发展。“主机系统”就是你所在的当地的能源站点,它们很可能供应着煤和天然气。那么,“哑巴”终端呢?很可能你坐的地方就有一个:它们是家庭,企业和其他大部分的大楼,只能从其他“主机”上接收“信息”(电能)。

关注丰富度,而不是稀缺性

只要我们安装了太阳能和其他可更新的系统来发电的话,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企业走向智能化,而且在能源方面可以自给自足。由于智能仪表和其他设备的出现,这些企业和家庭将来可以和动能化的植物双向交流。绝大部分使用电能的东西,比如冰箱,照明以及加热和制冷系统,都将会和供电系统来“交谈”,随着岁月的流逝,电能供需的变化,电价会在适当的时候,也许会不知不觉地降下来。

插入式电动交通工具和混合型汽车会使用更大容量的电池,如果需要还会把富余的电能卖给供电系统,也许在停电的时候给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来提供电能,或者电力的使用效率会大大提高。就像计算机一样,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和其他东西来“对话”了。

而大部分的对话都会以无线连接的方式进行。

疑惑,也是难得的机会,就在于此:是什么让几百项创新发明,几千家企业一起努力,让能源这么便宜,有效,无处不在,甚至是几乎免费呢?噢,还是缓口气吧。硅谷和其他技术发展前沿的那些地方,许多投资者和企业家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让人挠头,也是有点异想天开。令人遗憾的是:绝大多数能源政策方面的对话是相互矛盾的,他们要么只是关注从现有的资源中如何发电,产生更多的电量,要么只是关注清洁技术会如何影响电力的效能。更应该让人瞩目的是,我们应该关注能源的丰富性,而不是能源的稀缺性。

到2018年,325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的市场

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已。能源、水、交通、建筑,所有这些都是几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一个名为“清洁边际”的研究小组递交的2009年度“能源发展趋向报告”预言,在生物燃料、太阳能和风能这三项技术结合的市场,会从2008年的1 160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的3250亿美元的规模。这还不包括其他那些产出能源的技术,以及联动起来的那些电动交通工具、智能化产品、储存设备和难以计数的开关、路由和软件等产品。

这就是为什么有数以千计的创业者,更不用说那些数百家成熟的商业巨头们也在虎视眈眈,从通用到谷歌、波音和百思买,他们都在期待,创建一条清洁能源生态体系。就算破产了,通用汽车仍在开会,想要为接插式的电动化交通工具设计一套智能化的标准化架构。很少有企业看清其全貌,但所有这些企业都知道,他们正处在一个变革的行列中。

这会让那些明智的企业家,投资者和首席执行官们来把这个技术发展引向。这个变革需要那些竞争者,现有的市场竞争,这类技术的早期用户,开放的技术创新和初始接触的芸芸大众一起来开拓其商业模式,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在这个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的开端,言过其实的企业,兼并,也会出现那种人们喜欢看到的投资者们相互残杀的局面。

听起来很熟悉吧?确实如此。这更像我们生活中每天碰到的互联网。

新的待起之业?

KEITH BRADSHER

木炭早已过时。工业革命之 前,炼铁工为获得能将铁矿转为金 属的碳,将大片森林焚烧在木炭炉 中。当时,一位叫阿伯拉罕-达比 (Abraham Darby)的炼铁工发现 焦炭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从此以 后,木炭炉逐渐淡出工业舞台,而能 够提炼焦炭的煤炭开始兴起,随之增 长的还有近代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

近年来,人类对应全球变暖的方 法是重新启用木炭――真是讽刺的可 爱。当然,对现代消费者还需重新包 装,于是现在取名叫“生物碳”。但 也有人认为生物碳能为克服全球问题 提供新出路――通过一个简单的方法 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埋在 地下,这样同时也可提高土壤质量。

有此共同想法的人们近日相聚于 科罗拉多大学,在北美生物碳研讨会 上共商巨细。会议上讨论了获取生物 碳的各种方法、各种原材料的优劣 以及能够达到的最大效益。

将木炭埋于地下可能会提高土壤 肥力的想法出现于一个多世纪以前, 一名叫赫伯特-史密斯(Herbert Srrfith)的探险者发现巴西的亚马逊 热带雨林中有几片异常肥沃的土地。 雨林中的大多数土壤都严重风化、矿 物质流失。但这片所谓的“亚马逊 黑土”(terra preta:葡萄牙语“黑 土”的意思,是一种骨骼、粪便和木 炭的混合物,最初在哥伦布之前的时 代用于改善亚马逊流域中部的贫瘠土 壤――译者注),或“黑土地”却相 当肥沃。

这片土壤上曾住有古代居民,但 肥沃程度之高绝不像居民偶然造成, 而更像是将植物燃烧后的残余故意埋 入土壤。最近,一些现代农民――在 荷兰土壤学家维姆・宋布鲁克(Wire Sombroek,2003年逝世)的指导 下――开始类似做法。

烤炭

结果十分惊人。根据国际生物 碳倡导组织(International Biochar Initiative)成员朱莉・梅杰(Julie Major)提供的信息,缅因州的一个 游说团将由玉米秆制成的生物碳埋入 哥伦比亚大草原中,结果使当地的 作物产量远高于周边无碳土壤。乔 治亚州立大学的克里斯托弗・斯迪 纳(Christoph Steiner)报道说, 从鸡粪中制造的生物碳也可以使蒂夫 顿的沙土肥沃起来。美国农业部的大 卫・莱尔德(David Laird)表示, 生物碳有助于土壤矿物质的流失,包 括硝酸盐、磷酸盐和钾,从而有助于 提高美国中西部土壤的肥沃性。

这些都很有趣。然而,让农业界 外人士开始关注生物碳的确是中期内 用生物碳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 来的想法。宋布鲁克曾于1992年就其 可能性发表文章,直至现在才被人们 重视。

在正常的碳循环中,植物生长时 会吸收二氧化碳,死亡腐烂后,二氧 化碳重新回到大气中。但如果经过高 温分解――在低氧环境下有控制地燃 烧――它将会形成木炭,其大部分是 永久碳。虽然从本质上讲生命都是碳 元素构成的复杂体,但生物体无法处 理永久碳。因此木炭在长时间内不会 腐烂。如果在土壤中焚烧,它就会长 时间地留在那里。一些亚马逊黑土已 有千年之久了。

此外,与未经过处理的土壤相 比,含生物碳的土壤会释放较少的甲 烷和一氧化二氮。原因可能是生物碳 充当了分解这些气体的催化剂。由于 甲烷和一氧化二氮是比二氧化碳更有 害的温室气体,从而温室效应能得到 更好的控制。同时,生物碳的获取过 程能带来有益的副产品,包括不完全 燃烧产生的热能,可用作燃料的气体 混合物“合成气”,以及一种重油。

综合考量――将生物碳埋入土 壤,取代化石燃料产能,获取气、油 等副产品――康奈尔大学的约翰尼 斯莱曼(Johannes Lehmann)和太 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的吉姆・阿莫 奈特(Jim Amonette)认为一年减 少lO到20亿吨的碳排放量是可以做到 的。目前碳的年排放量高达97亿吨。 然而,事实上做出这些估计数据的计 算模型仍不完善,研究人员对相关影 响因素的了解不够多也不够准确:比 如,多少原料可用来转化生物碳,多 少土地可以埋入生物碳,土地处理生 物碳的限度有多大?阿蒙耐特博士的 估计是在不伤害土地生产力的前提下 可向每公顷土壤埋入50吨生物碳―― 这一数字超过了以往任何试验中埋入 的生物碳的数量。一些土壤也许可以 处理更多。

但也并非所有 人都支持生物碳的想 法。英国游说团“生 物碳观测”担心人们 对生物碳趋之若鹜, 只为了将植物高温处 理再埋入土壤就将 处女地变为柳枝稷 (switchgrass)等 类似作物的专门种植 场。这种形式的种植 会释放二氧化碳和甲 烷,但如果用现有土 地种植这些作物,就 需要开辟新的土地来 种植食用作物。康 奈尔大学的另一位 研究员凯利・罗伯茨 (Ketli Roberts) 在会上指出,纵观全 局,如果为了获取生 物碳而专门种植柳枝稷,的确弊大于 利。她认为,用玉米秆、杂草等园圃 废物、木材的边角料等做原料会取得 更好的效果。

如果生物碳确实可行,剩下的 问题就是应该具体怎样实行。获取 木炭不是问题。高温分解炉很容易制 造,可用的模型从便携式到成千上万 美金工厂规模的大器械都有。此外, 佛蒙特州的派利特期货公司(Petbt Futures)的约克-吉尔(Jock Gill)告诉与会人员他的一个青年学 徒已发明出一种可以持续填料的烧 炉,不用再一批一批地放进原材料。 如果这项发明真的成功,它就将成为 那种过去使其他企业腾飞的突破。

单是能够提高土壤质量一点好 处就足够说服一些农民制造、填埋生 物碳。剩下的就需要更多的刺激,比 如减少的碳可补偿其他地方的碳排 量。在发达国家,欧洲已限定二氧化 碳排放上限,来换取二氧化碳排放许 可。美国也许近期也会这样做。排放 二氧化碳的工业会向农民支付一定费 用,由农民买烧炉炼木炭、收集农场 废物。这就意味着要计算出制造多少 什么样的生物碳才等同于减少一吨二 氧化碳排放量,也需要充分的警察监 管。

篇12

KPI(关键业绩指标)管理模式是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理论的延伸,它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主张确定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关键成果区域(KRA)并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KPI管理模式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和管理来评定和改进员工个人、所在部门及企业整体的综合绩效。KPI管理模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管理模式,自1999年正式引入我国后,受到国内企业界普遍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国有企业已率先在KPI管理模式方面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相对于经济责任制而言,KPI管理模式表现出以下六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一,经济责任制关注的中心是企业和员工个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这些指标与企业领导、职能科室、车间、班组和员工个人的收入挂钩情况。企业和员工业绩及表现的其他方面仅仅被视为实现经济、技术指标的相关因素,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反,KPI管理模式关注的中心则是企业的整体业绩和表现。除经济、技术指标外,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内外客户满意度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也被视为评价企业和员工业绩的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就被大大拓宽,职能管理、服务、沟通、研发、培训、创新的地位就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就有可能获得全面、扎实的改善。

第二,经济责任制的理念基础是X理论,即在潜意识中认为多数员工天生懒散消极、安于现状、不愿承担责任、常常逃避工作。经济责任制力求用经济刺激和经济处罚的手段促使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对员工的正向激励明显不足。相反,KPI管理模式的理念基础是Y理论,即认为多数员工愿意积极工作和承担责任并具有相当水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员工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就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企业主要应当通过研究和满足员工在感情归属方面、受人尊重方面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不同需要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这样一来,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就会大为改观,企业各级工作目标就能高效、有序地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各团队之间就能形成信任理解、支持协作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单纯考虑自我的对立、排斥关系。

第三,经济责任制缺乏价值观导向,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指标方面的重大意义缺乏认识。经济责任制将政治思想工作与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建设混为一谈,使企业管理工作处于缺乏灵魂的“精神沙漠化”状态,全体员工的工作缺乏使命感、方向感和成就感。而KPI管理模式的依据是基于战略的目标绩效管理思想,它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管理的成功之本。KPI管理模式主张建立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及职业化行为准则,并通过系统的教育和传播在全体员工中充分共享。坚决淘汰与企业文化要求不符的人员,是KPI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这样一来,工作富于使命感、方向感和成就感的企业各级组织就能始终保持高度的战斗力,企业的共同意志和企业领导的权威也能得到空前的强化。

第四,经济责任制指标在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之间的层层落实缺乏科学依据,协商性、支持性和过程管理明显不足。而KPI管理模式从企业年度目标、系统论和职能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用平衡记分卡(BSC)方式确定企业级KPI,再将企业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并据此提取部门级KPI,最后将部门的目标分解为员工的个人目标并据此提取任职者个人的KPI。一般说来,KPI要经过上下级之间充分交流、协商后以KPI管理协议的形式加以确认。在KPI管理协议中,要明确KPI的具体标准以及上级对下级的授权和资源支持。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KPI管理协议还要适时进行调整。KPI管理模式重视日常业绩管理数据的收集、鉴别和整理,强调日常工作中对下属KPI的全程跟踪和及时辅导。这样一来,业绩指标管理的科学性就得到大大加强,业绩指标管理促进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绩效提升的功能也就大大加强。

第五,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德、能、勤、绩考核体系对经济、技术指标以外其他指标的客观考核和有效管理几乎无能为力,不同的绩效管理者对考核指标的理解和认识也存在着重大差异。而KPI管理模式推崇全方位的量化管理,所有管理内容都可通过科学的方法转化为影响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实现目标的少数关键性量化指标(每级指标一般为4至8个)。KPI管理模式关注业绩指标的具体性、可测评性、挑战性、可实现性、时间要求性及与上级业绩指标的协同性,强调对绩效管理者的全程培训和督导,以维持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统一标准。这样一来,在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操作大大简化的同时,管理和考核的客观性及有效性明显改观。

第六,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员工薪酬管理体系缺乏公平性和竞争力,突出表现在:薪酬差距过小、平均主义严重、薪酬结构繁杂且不合理;忽视对国家薪酬管理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对市场薪酬的调查。而KPI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员工薪酬结构大多简明合理,员工薪酬差距一般都在10至15倍左右且能与市场标准接轨。基础薪酬较低而绩效薪酬较高,正是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发挥薪酬体系在员工选拔、任用、激励和保留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力支持企业的核心价值导向,促进各级人员积极改善自我绩效。

KPI管理模式与经济责任制相比表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它对于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保持长期稳定发展以及管理基础的全面升级改造意义深远。从某种意义上说,推行KPI管理模式是当前国有企业管理改革的希望之路。

倪楠,男,1968年4月出生,汉族,北京理实佳训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管理顾问,劳动部第一届薪酬与激励国际研讨会特约培训师。曾为国内多家医药食品企业、电力企业、航空工业企业、消防工程企业和智能建筑企业提供过组织文化、组织变革、基于战略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和专业培训,受到客户广泛好评。

在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发展史上,经济责任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项重大举措从198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制包括经营责任制和生产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主要以部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的形式体现,它将国家、企业和员工个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或间接承担的经济责任与其相应的物质利益和工作权限紧密挂钩,适应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的要求。因此,经济责任制曾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过重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随着此后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得到确立并逐步走向完善,国内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日新月异,客观形势对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制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逐渐暴露出诸多缺陷和不足。

KPI(关键业绩指标)管理模式是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理论的延伸,它以企业年度目标为依据,主张确定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关键成果区域(KRA)并据此确定反映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一定期限内综合业绩的关键性量化指标。KPI管理模式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的考核和管理来评定和改进员工个人、所在部门及企业整体的综合绩效。KPI管理模式是国际上广泛采用的先进管理模式,自1999年正式引入我国后,受到国内企业界普遍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国有企业已率先在KPI管理模式方面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相对于经济责任制而言,KPI管理模式表现出以下六个明显的不同之处:

第一,经济责任制关注的中心是企业和员工个人的经济、技术指标以及这些指标与企业领导、职能科室、车间、班组和员工个人的收入挂钩情况。企业和员工业绩及表现的其他方面仅仅被视为实现经济、技术指标的相关因素,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相反,KPI管理模式关注的中心则是企业的整体业绩和表现。除经济、技术指标外,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内外客户满意度以及开拓创新能力也被视为评价企业和员工业绩的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企业管理的关注点就被大大拓宽,职能管理、服务、沟通、研发、培训、创新的地位就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内部各层次的管理就有可能获得全面、扎实的改善。 转贴于

第二,经济责任制的理念基础是X理论,即在潜意识中认为多数员工天生懒散消极、安于现状、不愿承担责任、常常逃避工作。经济责任制力求用经济刺激和经济处罚的手段促使员工正常履行工作职责,对员工的正向激励明显不足。相反,KPI管理模式的理念基础是Y理论,即认为多数员工愿意积极工作和承担责任并具有相当水平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员工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就能进行有效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企业主要应当通过研究和满足员工在感情归属方面、受人尊重方面以及自我实现方面的不同需要而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这样一来,员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就会大为改观,企业各级工作目标就能高效、有序地实现,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以及各团队之间就能形成信任理解、支持协作的伙伴关系而不是单纯考虑自我的对立、排斥关系。

第三,经济责任制缺乏价值观导向,对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在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指标方面的重大意义缺乏认识。经济责任制将政治思想工作与

企业哲学和企业宗旨建设混为一谈,使企业管理工作处于缺乏灵魂的“精神沙漠化”状态,全体员工的工作缺乏使命感、方向感和成就感。而KPI管理模式的依据是基于战略的目标绩效管理思想,它将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管理的成功之本。KPI管理模式主张建立富有生命力的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及职业化行为准则,并通过系统的教育和传播在全体员工中充分共享。坚决淘汰与企业文化要求不符的人员,是KPI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这样一来,工作富于使命感、方向感和成就感的企业各级组织就能始终保持高度的战斗力,企业的共同意志和企业领导的权威也能得到空前的强化。

第四,经济责任制指标在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之间的层层落实缺乏科学依据,协商性、支持性和过程管理明显不足。而KPI管理模式从企业年度目标、系统论和职能分析的角度出发,首先用平衡记分卡(BSC)方式确定企业级KPI,再将企业目标分解为部门目标并据此提取部门级KPI,最后将部门的目标分解为员工的个人目标并据此提取任职者个人的KPI。一般说来,KPI要经过上下级之间充分交流、协商后以KPI管理协议的形式加以确认。在KPI管理协议中,要明确KPI的具体标准以及上级对下级的授权和资源支持。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KPI管理协议还要适时进行调整。KPI管理模式重视日常业绩管理数据的收集、鉴别和整理,强调日常工作中对下属KPI的全程跟踪和及时辅导。这样一来,业绩指标管理的科学性就得到大大加强,业绩指标管理促进企业、部门和员工个人绩效提升的功能也就大大加强。

篇13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