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经济

新能源经济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新能源经济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新能源经济

篇1

新能源是一个相对于传统化石类能源的概念,泛指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等,涉及到生物、新材料、电子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核能、海洋能、地热能、燃料电池等。

一、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投资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立体式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建设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能源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广。目前投资新能源的,既有属于国有性质的资金,也有民间投资;既有国外风险资金,也有国内民间资本。而国有资金虽然投资项目少,但单项投资额度大,是目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2.投资方式灵活、领域广泛。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各级政府的财政投资都以大中型风能、核能、太阳能项目为主;风险投资机构则以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为主;民营资本的创业投资则以太阳能、风能等节能辅助类项目为主。

(二)经营现状分析

从整体上看,目前新能源企业的经营现状不佳,不同企业的赢利能力差异大。

1.大型新能源项目亏损较多,少数中小型项目有高额投资回报,但整体堪忧。大中型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目的主要是为了“节能减排”,其社会作用远高于经济价值,投资初期出现普遍亏损实属正常。中小型新能源项目因缺乏规模效应,使得新能源在价格上很难替代传统能源,盈利能力差。仅有采用成熟技术,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开发或提供实用性强的产品或服务的新能源项目,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和快速发展。

2.不同能源类型的项目运营情况相差甚远。光热类太阳能项目的盈利状况最好。其次是中小型风能项目,尤其是提供中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和工程服务类的企业盈利能力强,成长迅速。部分实用性强的光伏类项目、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生物能项目在相应的优惠政策下,具有发展潜力。而海洋能、地热能等项目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能真正获得投资回报的项目少。

二、新能源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

虽然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和资源优势,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充足的项目资金,但从新能源项目的运营现状看,却不容乐观,因为新能源发展面临着以下不足和障碍:

(一)信息障碍

新能源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与其他产业发展不同的是,新能源产业人才的不足不仅是尖端科技人才的紧缺,更重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不足,使得技术、资本、市场三者之间存在信息障碍。

绝大部分新能源项目的技术关键并非是重大技术创新,而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即把成熟的技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根据各地资源和环境特点开发出实用的新能源产品与服务。因此,项目成功的关键便是技术、资本、市场三方面的有效沟通。但新能源发展时间短,懂技术者不懂投资、懂投资者不懂市场、懂市场者不懂技术,使得原本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技术、资本和市场三者间的关系断裂,导致项目效率低、盲目投资多。

(二)技术障碍

从长期看,新能源项目发展必须依赖于重大技术突破。目前最大的技术障碍却并非技术成果少,而是现有技术难以转化成产品,基本技术的普及程度太低。主要表现在:

1.项目系统内存在技术匹配障碍,降低研发效率、不利于系统优化。新能源项目主要是将成熟的新能源技术转化为实用新型产品,这一转化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需要多门学科知识,只有各项技术紧密结合,才能研发高效实用的新能源产品。而新能源学科领域跨度广,技术沟通难度大,系统匹配性能差。

2.新能源项目的基本技术普及程度低,项目的投资、推广等存在技术障碍。如前几年各地一哄而上“水变油”、“乳化柴油”等名目繁多的新能源项目骗局,都能吸引了不少风险资本盲目加盟。这些华而不实的新能源项目的失败却使得许多风险资本对新能源抱怀疑态度,甚至于敬而远之。技术障碍已经严重制约了风险资本进入新能源领域,使得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态度走向两种极端:要么盲目迷信、要么彻底排斥。

(三)资源障碍

新能源项目所利用的风能、太阳能、潮汐能和生物能资源虽然具有可再生性,但开发这些能源,却要受到相应的资源和条件限制,如自然气候条件、矿产资源条件、国土资源条件等。如风力发电项目必须选择在风力资源丰富的沿海或西部地区,太阳能发电项目投资在日照时间长、晴天多的区域效率更高,潮汐能则必须建立在潮汐落差大的海湾。另外,在目前新能源利用和转化率低的情况下,规模大的新能源项目都需要大量用地。如太阳能发电需要大面积场地获得太阳光能;风力发电场的占地规模动辄千亩以上;生物能则需要有大面积适应作物生长的土地;核能的选址则更加复杂。

三、结论

我国新能源项目投资强劲,但整体盈利能力差,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好、资源丰富、市场巨大、资金充沛的同时,却又面临着信息、技术、资源等诸多障碍。因此,国家应在加强新能源知识普及、培养复合型新能源人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发展新能源经济,而不应鼓励盲目投资。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和发展思路[J].经济管理,2015,(11)

[2]匡 梅:中国能源新战略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4,(14)

篇2

1.1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评价

经过对现有能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基液燃料氢、电能、核能等。人们常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指不是单纯利用一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汽车,这样的汽车被称为混合型电动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动力汽车。混合式动力汽车的出现与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混合电动汽车又分为两种,即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但两种的关键技术都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的优势:其同样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习惯;政府和企业推广这种产品也无须投资新建充电装置或加气站;其燃油的经济性能较高,并且其拥有优越的行驶性,在起步和加速时,可以在电动马达的辅助,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油耗,最终实现"零"排放;另外,其采用电动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混合动力汽车的劣势:其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产品的定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远比一套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如果长时间高速或匀速行驶不省油。

1.2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评价

纯电动汽车主要将车载电源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置。纯电动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没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纯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其维修较为方便简单。

1.3其他类型汽车的技术评价

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在现有的引擎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氢发动机汽车没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较少,同时,对氢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优点是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正在处于瓶颈期,其在技术专利、配套设施等发面需要逐渐的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2.1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新能源汽车主要将较为规范的燃料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这样条件下,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较高的清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性能。在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中,不断的强调各个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寿命。

2.2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评价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拥有两种驱动方式,即燃油式和电力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项,即价格、排量、节油率、销量五部分,这五项技术指标体系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能及其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销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如果销量较好,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水平较高;如果销量较低,显然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较少,市场需求水平很低。节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车型比较的基础之上,混合动力汽车所节约的燃油比率,节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较高。

3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评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中,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包含关系。新能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严格要求,要从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势,并符合时展的要求。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总结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选取的指标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要重点考虑量化评价是否可行、及指标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汽车节能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选择原则问题。针对目前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就各国实际能源情况及环保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其具有标准的产业化基础,对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场广阔。

4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确定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最终实施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4.1实施新能源汽车研发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研发模式。在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专注于主要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发,适当增加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的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培育专业的新能源研发人员,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

4.2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的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配套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发展配套产业。

4.3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策略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不断延伸,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跨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宣传推广,进而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篇3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计量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从各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是技术进步与能源结构调整:在技术进步方面实现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碳储存、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等技术革命性突破;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普及节能技术,大规模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这其中很多方面的技术和发展都离不开计量,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开展节能管理、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必须建立在准确的用能计量数据基础上,离开这些计量数据,节能就无从谈起;只有科学、合理、准确的计量,才能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正确的指导方向。实现能源的准确计量,必须要合理配备、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在此基础上对能源计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有效促进节能减排。

1.2计量是新能源产品研发、生产的重要基础。计量测试与原材料、工艺装备一起被视作现代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正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被国家定为能源开发四大领域。新能源产业要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一方面,需要解决部分技术难关,如风电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轴承、变流器、控制系统等的生产技术等等,另一方面,新能源产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可靠的制造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手段等提供质量保证。在这些方面,都需要工业企业具备扎实的计量检测技术手段和管理体系,为产品质量、安全防护、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同时,也需要围绕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形成配套的公共计量检测平台,形成科学、可靠的量值传递体系,为产业快速发展助力。

1.3计量是评价能源利用状况、节能新技术节能效果的重要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应用节能新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技术手段。这些技术的节能效果需要通过计量手段进行评价和测试,从而为能源利用状况、能源新技术推广提供科学、准确的量化结果。对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指标的检查考核,必须要在计量器具配齐配全、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各用能单元、主要耗能设备和工序的实际用能量进行计量、统计和核算来实现。另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制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维护公平交易和合理用能的任务更加艰巨,水、电、暖、气及城镇建设各个领域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计量基础的支撑。

1.4计量是开展碳交易的重要基础。随着国际社会对“气候危机”的不断关注,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下的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已成为我国一些地方发展低碳经济,获取低碳发展技术的重要手段。碳交易的基础是对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核算,必须利用计量手段准确定量计算能源的消耗量,从而推断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目前发达国家也是通过建立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第三方监测机制,通过计量测试手段满足低碳经济的需要。因此,打造坚实的计量基础是准确测算二氧化碳减排数量。

2、大力开展节能减排能源计量工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结合节能工作实际,将能源计量作为质监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节能、统计部门共同文件、形成合力,抓好突出重点工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强化企业主体意识,为促进节能降耗发挥作用。

2.1扎实开展节能降耗计量服务活动。成立节能降耗计量服务队,依法督促指导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建立计量器具档案台账,并定期对器具进行检定,帮助企业解决计量技术难题,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

2.2引导企业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促进节能管理、提升节能效果。重点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从计量器具管理延伸到计量数据管理,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对计量器具数据的自动采集、统计、分析,充分发挥计量对企业管理的支撑作用。

2.3加快全省计量检定平台建设,提升能源计量技术支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计量为重点,以公正计量为载体(定位),通过技术机构和信息化网络两个平台,建立水、电、气、热、煤、油公正计量和节能计量两个体系,推动城市节能计量健康发展,为全省能源计量技术与管理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2.4加强能源计量执法监督,建立督促整改机制。通过执法检查,一方面依法督促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发现能源计量工作存在的问题,改进下一步工作。

2.5积极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加强计量检测能力建设,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组织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推动企业加强计量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为提高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质量检测水平提供重要的计量技术保障。

3、加强管理,提升能力,不断提高我省计量工作水平

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必将为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全省质监部门顺应新形势和新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工程计量为重点,以节能降耗为目的,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将我省计量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水平,实现更大发展。

3.1大力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促使社会用能单位提高计量意识,积极主动加强能源计量管理。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体,深入扎实抓好企业的节能管理,必须从抓计量基础性工作入手。质监部门通过深入组织开展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活动,进一步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各类社会用能单位节能主体意识,依法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管理,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水平,将能源计量与企业新建工程及节能技术改造工程紧密结合,积极借鉴先进企业的典型经验做法,加快计量信息化建设,建设能源计量自动化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计量在促进企业节能减排中的基础作用。

篇4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贫乏,能源、资源的严重不足已经极大地影响了浙江的经济发展,克服能源短缺的瓶颈,节约能源成为当务之急。浙江省能源研究工作相对薄弱,面对机遇、面临挑战,将怎样与时俱进,如何理出思路作了深入的思考。作为浙江省能源研究所,在多年取得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提升研究全省、乃至长三角经济区的能源发展战略,细分能源品种的长远规划,确定能源技术发展重点,深化节能技术丰富内涵,实施了具体的操作方案。

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能源所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现有职工30人,具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科技人员15人,其中正高级科技人员2人,人员不多,但配有一定量的光电系统和器件研究所需的常规仪器设备,对太阳光电系统、太阳能光热和能源、经济、环境等技术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业绩。

尤其是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理念传播,以及技术推广、示范工程、能源诸多领域做了大量工作。这些示范、引导和推动,是利国工程、民心工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曾多次承接和完成了国家科委“七五”至“九五”太阳能光电项目的攻关,先后承担了中欧国际合作项目,“新疆伊犁州和阿勒泰州光电示范工程项目”和“太阳能热水工程”以及“青海省太阳能光电示范”项目,还有“中国政府援非项目――津巴布韦阳光发电系统”等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通过“浙江省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的研究”、“浙江省能源供应战略方案的优化研究”等多项研究,在国际合作中,加强了科研人员的能力建设,科研成果得到不断提高,科研领域不断拓宽,能源所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励精图志再创佳绩

能源所在深入的调研中充分认识到,作为全省能源专业领域唯一的一家省级科研机构,至今还没有建立起设备比较完善、技术水平较高的实验室,更谈不上省级重点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远远达不到浙江省作为经济发达大省对能源战略发展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改革体制尚不到位,有些工作环节还不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部门框架的阻隔使较好的实施方案得不到具体落实;科研经费大多依靠申报项目解决资金不足,科技人员资金没有保障等情况。但这些问题随着能源战略的逐步实施,机制改革不断完善会逐步解决,纵观黑龙江省、吉林省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的能源研究体制顺、项目多、资金足,科技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浙江省能源所全体员工正视目前现状,没有退缩,积极寻求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制定的发展战略。

加强以能源经济为主的软科学研究,努力办好《能源工程》杂志,促进能源学科发展和信息化传播,建立能源科技社会服务平台,延伸信息化服务的多元科技体系。

篇5

美国新能源产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国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尽快布局,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从全球视野看,当代创新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信息技术产业。美国1977年提出“信息经济”,到2000年形成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美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调整,带动美国经济持续十年的增长。

第二阶段:生物技术产业。美国作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引领者,开发的产品和市场销售额,一度占全球的70%以上。美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费用,一年多达380亿美元,仅次于军事科学。2003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的收入,首次超过了IT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

第三阶段:新能源产业。以金融危机为背景和契机,美国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重建经济基础。用奥巴马的说法,“创造一个新的美国能源经济”。首先是新能源开发。美国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计划到2012年,可再生资源发电量比例将达到10%,2025年提高到25%;其次是发展节能汽车产业与绿色建筑产业。用4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组装新的节能汽车,力争到2015年使混合动力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2012年前实现美国联邦政府购买的车辆中,一半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或电动汽车。美国将投入50亿美元用于增强家庭住房的越冬防寒性能计划,投入45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建筑提高能效,为200万低收入家庭修缮房屋、为75%的联邦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要求2012年后新建成建筑的能效要提高30%,2016年后提高50%;第三是新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美国投入63亿用于提高州一级能效,新建或维护3000英里的输电线路,为美国家庭安装4000万部“智能电表”。

美国新能源产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将产生重要影响,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外部背景。中国不仅需要考虑国内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而且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尽快布局,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迈出关键步伐。

篇6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就是能源,它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随着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等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能源资源的约束。因此,促进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可持续发展与能源经济

可持续发展是新型的发展观,强调人口、经济、资源以及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而能源资源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跟经济联系密切,所以能源经济广泛涉及能源的各类产业经济,包括能产生能量的物质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因此,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还不能损害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可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及生态带来不可挽回的破坏;不仅要满足当代人提出的能源需求,还不能对后代人满足自身能源需求的能力产生消极影响,更不能构成危害。换言之,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对一次能源的开发、运输、加工、转化、分配、使用等,还需将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视为其重要的一个部分,保证实现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新形势下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由于长时间追求单纯的产品数量增加及经济增长,导致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往往被忽视,形成效益低、投入高、消耗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且能耗高的产业一直占据较大比重,导致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利用率低下,阻碍能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及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早形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如加快发展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即生物工程、电子信息、新材料,通过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传统的轻工、化工、建材、机械、冶金等产业的改造与升级,突出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产品的发展。同时还需对传统的工业生产规模进行合理调控,确保其增长速度适中,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并积极制定、实施对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有利的政策,合理限制高污染、高耗水、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对那些不破坏生态环境、能减少资源消耗的高科技、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产品等给予大力的扶持,有效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据的比重,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

(二)坚持优化配置能源资源

市场经济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能源发展,具体表现为资源的配置与市场的调节、竞争等功能。而作为经济增长投入的一项重要要素,能源经济只有依靠市场机制才能实现优化配置,才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能源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1]。优化配置能源资源涵盖两层意义:产出的能源要按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分配,要以合理的比例分配到各个生产与生活部门;将能源配置到利用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地方。而对市场调节来说,能源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为能源价格信息的传递。能源经济要想在新形势下走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就需建立能充分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价格机制,通过良性市场竞争合理制定价格机制,促使相互独立的能源投资经营主体能跟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风险、利益高度对称的内在机制,从而通过市场的能源价格变动来引导能源的生产和消费,以便双向调节能源的供需关系,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

(三)合理构建能源开发结构

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是促进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确保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的基本出发点,这就要求在开发能源资源的过程中按照各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开发潜力,对当地未来的经济布局、人口分布、城镇化格局、国土利用等进行综合考虑,明确哪些区域可以开发或要优化开发,哪些区域不能开发或要限制开发,依据主体功能定位来规范能源资源的空间开发秩序,合理构建开发结构。一是能源资源的优化开发区域,即国土开发密度较高,环境与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减弱,只有及时改变以大量消耗资源、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物来实现经济增长,将质量与效益摆在首位,才能提升区域的竞争层次,促使能源资源继续成为当地发展经济的龙头;二是能源资源的重点开发区域,即区域的人口聚集、经济等条件较好、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变投资环境,促进发展能源产业集群,加快区域的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承接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的人口转移,确保能源经济能慢慢成为支撑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三是能源资源的限制开发区域,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人口条件欠佳、经济大规模集聚的区域,只有适度开发、保护优先,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能源产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才能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使其逐渐发展成为生态功能较强的重要区域,增加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指的就是通过评估经济政策、经济活动等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及时提出相应的预防、遏制措施,其核心在于分析经济政策及经济活动方案,宗旨在于找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方案,是有机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2]。所以在能源经济发展中应完善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机制,在实施能源经济重大发展项目时开展相应的环境影响论证、核查、审批等工作,同时依据社会、经济与生活的可持续性,通过分析、综合得出最佳的能源经济发展决策,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预防改进措施。针对那些确定性不明显、代价及风险较大的能源经济项目应彻底杜绝,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能源资源、环境等遭受严重的破坏、污染,严格控制能源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为实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结语

虽然人类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但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从未停止,只要人们能用智慧向自然界发起挑战,坚持走能源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能源危机必将被成功化解,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5-0044-03

一、锡林郭勒盟新能源产业发展概况

(一)风电产业发展迅速,风电项目核准数和并网数居全区首位

锡盟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总蕴藏量达5亿千瓦以上,其中可开发利用量超过5000万千瓦,占全区总量的50%左右,并且分布范围广、连续性好、稳定度高,是自治区乃至全国风能资源最富集的地区。目前,锡盟正着力打造中国北部的“风电三峡”,截至2010年末,已经取得国家和自治区核准的风电项目48项,装机总容量280万千瓦,其中实现并网发电17项,并网容量174.9万千瓦,核准数和并网数居全区首位。

(二)煤基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煤基清洁能源产业是利用清洁煤技术,将煤炭转化为型煤、洗选煤、水煤浆、气化煤、液化煤等的煤炭深加工产业,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代表着煤炭利用的发展方向。锡盟煤炭探明储量1448亿吨,褐煤总储量居全国首位,煤质大部分为中灰、低硫、低磷,不适合长途外运,低廉的开采成本和坑口煤价为发展煤化工项目提供了可靠的资源保证和效益保证。目前正在建设的有三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分别是多伦、乌拉盖和锡林浩特。

(三)太阳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锡盟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在2600―3400小时,太阳能及相关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锡盟多伦县300MWp低倍聚光光伏示范电站项目,总投资75亿元,分三期建设300MWp低倍聚光光伏电站、电站所需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厂。项目建成后发电量约为5.7亿千瓦时/年,以额定使用寿命25年计算,总发电量约为135.375亿千瓦时,其中一期工程为60MWp,预计2011年底完成20MWp。在建的中能多晶硅项目总投资32.89亿元,建设规模为年产电子级多晶硅6000吨,计划完成投资30亿元,生产多晶硅500吨,实现产值6亿元。随着一系列项目的启动,标志着锡盟光伏光电产业发展序幕的拉开,对加速推动全盟高科技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取得突破

近年来,锡盟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退耕还林项目建设和培育生物质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林业后续产业,探索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增收富民的新路子。成都正光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锡盟太旗开发种植文冠果基地项目计划总投资5亿元,从2008年开始在5年时间内建成500亩文冠果树育苗基地、30万亩文冠果树种植园区,并计划在今年筹建10万吨规模生物制柴油加工项目;东苏旗引进生物质能源发电一体化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发电7.2亿度,可安置1000人就业。

(五)生活垃圾及沼气发电效果显著

沼气建设项目是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3年以来,锡盟沼气工程项目共建成16507户,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工程8个,村级服务网点48个,大型工程4处,项目的建成使用,可使农牧户年增收节支2595余万元、户均增收节支3100元。总投资3786万元的大型沼气发电项目,可日处理畜禽粪便150吨、尿及污水280吨,年产沼气292万立方米,年沼气发电613.2万千瓦时,可大幅度降低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和COD排放总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二、制约金融与新能源产业互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新能源产业特殊性制约

一是政府系统的配套政策滞后。新能源产业的特殊性决定其必须依赖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作为发展的初始动力。目前,锡盟行署虽然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大了支持力度,但系统的配套政策与基础设施建设跟进滞后。如灰腾梁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已核准风电总容量147万千瓦,已并网发电容量112.4万千瓦,最大送出能力39万千瓦,送出能力占并网容量的33.8%。解决风电上网的瓶颈问题,建设外送通道已成为锡盟风电发展的当务之急。二是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受制于人。新能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许多高新技术材料和设备仍依赖进口。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光伏产业,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多晶硅电池在太阳能电池总价中所占比例高达56.16%,多晶硅提纯的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外厂商手中,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中,国内企业扮演的仅仅是一个赚取“加工费”的角色,锡盟中能多晶硅项目仅能生产电子级多晶硅。而风能发电机现在世界能够做到最大单台能力5兆瓦以上,我国目前能做到3兆瓦左右,一些核心部件都要依赖进口。三是新能源项目面临较大的风险。锡盟新能源总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开发周期长、投入高、成本高和经营风险大等障碍。

(二)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产业支持不足

一是商业银行对新能源产业信贷支持有限。为了贯彻实施国家的新能源产业政策,部分银行已加强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及支持,但由于新能源项目投资周期长、市场风险大,出于防范信贷风险或获取短期效益的考虑,金融机构对其信贷支持持谨慎态度。以煤化工项目为例,其中多伦大唐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10亿元,而锡盟地区煤化工项目共获得银行贷款支持20.7亿元。另外,国家针对新能源产业产能“相对过剩”的问题相应加强了调控,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38号文件,明确将多晶硅、风电设备纳入了行业产能过剩的调控范围,其目的是通过遏制新能源产业的低水平以提高产业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多数金融机构采取了冻结多晶硅行业贷款的严厉措施,锡盟地区金融机构没有一家开展多晶硅项目信贷支持。而相对于风电产业的巨大资金需求而言,金融支持风电缺口仍较大。截至2010年末,全盟风电产业已累计完成投资224亿元,共有8家风电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贷款余额45.8亿元,占全盟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14.5%,占累计完成投资额的20.4%,贷款均为中长期贷款,贷款利率主要执行基准利率和基准利率乘以下限系数0.9的规定。二是政策性银行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融资需求。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政策性银行,是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国家开发银行只在省一级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在锡盟地区贷款余额达70多亿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行业,并未涉足新能源产业。

(三)风险资本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能源产业将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多数风险投资机构都把新能源作为关注的重点产业,但受项目信息不对称、资本金来源不足以及退出障碍等因素制约,目前风险资本对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都相当有限,投资领域也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相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上,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在新能源项目上的投资相对谨慎,仍以观望为主。

(四)资本市场不完善制约了新能源企业直接融资规模

目前,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仍以股票和债券市场为主,虽然沪深股市已经形成了超过百家上市企业的新能源板块,但与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所需的巨大资金需求相比缺口较大,并且许多正处于发展初期的新能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新能源企业很难在股票市场获取上市资格,严重制约了其发展壮大。而债券市场,尤其是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其种类和数量较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规模。

三、以绿色金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在当前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金融业要顺应经济发展形势,认真贯彻和实施国家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根据地区特点选择本区域具有优势的新能源行业,稳步拓展新能源领域的绿色信贷支持范围,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促进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信贷投入机制的形成。

(一)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政府在新能源经济发展上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进行新能源项目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地原材料、技术、市场等比较优势,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产业布局、发展重点等,统筹谋划好锡盟千万千瓦风电和百万千瓦光伏发电基地项目建设。二是制定并出台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激励政策。既要对新能源企业实行投资补贴、税收减免、差别电价等优惠政策,又要加大对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的补贴和贴息力度,以提高全社会支持新能源产业的热情和效率。三是大力支持新能源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主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强产学研联合,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和攻关的力度,争取技术领先优势,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加大金融业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

一是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窗口指导”,制定本地区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融入到银行的信贷政策和管理流程之中,按照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能源重点项目、科技成果研发推广利用和先进设备进口等的绿色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信贷投入机制的形成。二是金融机构应抓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强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新能源企业所处不同阶段的经营特点、治理方式、产品结构等,适时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新能源产业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需求。风电、煤清洁产业和太阳能是当前锡盟地区重点支持发展的新能源行业,金融机构应选择行业中实力较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给予适当的信贷支持,并从信贷额度、审批环节等方面给予倾斜;要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关注,综合评价当地新能源企业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条件成熟时及时介入,确保贷款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要对产业链中辐射拉动作用强又需巨额资金支持的重点新能源企业,如多伦煤化工,采取银团贷款模式加大信贷支持,共同对新能源项目进行授信和贷款,共同分担风险,提高综合收益率。三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性银行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要充分发挥自身业务优势,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优先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信贷支持,为发展新能源、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加快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

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对风险资本的引导作用,扫清风险投资的技术、退出等障碍,逐步完善有利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新能源产业的配套机制等措施,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新能源产业创业投资领域,孵化和扶持新能源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通过开发新能源终端市场,扩大新能源应用空间,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最终破解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领域,促进劳动力、自然资源、知识技术和资金在新能源产业链条上的优化组合。要针对锡盟地区能源化工(煤变油、煤液化等)、风电核心设备以及输电设备的研制开发等具有技术性高、风险大、资金需求多的特点,借鉴符合国际标准的“入口―运行―出口”模式,设立能源产业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风险管理。

(四)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促进新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

一是推动有条件的新能源类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鼓励和支持在新能源发展方面优势突出的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迅速做大做强。二是制订相应的新能源倾斜政策,扩大新能源企业债券的融资规模,鼓励、引导投资机构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促进短期内不具备盈利能力的新能源项目发展。三是合理利用外来资本。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对新能源产业项目的优惠贷款支持,主动创造条件,鼓励新能源企业到海外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积极吸引国际大型新能源企业的直接投资。四是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产业。五是充分利用BOT等融资手段,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

(五)加强风险防范,促进新能源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互动发展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型产业,在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盲目投资、恶性竞争、效益较差、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派生出潜在的金融风险。锡盟新能源产业尚属初期发展阶段,所需资金的投入支持将会更大,更容易产生金融风险。金融管理部门应予以密切关注,既要横向总揽该行业在全国以及全球的发展现状,也要纵向比较该行业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综合评估行业持续盈利能力和风险抵抗能力,通过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提示,提高新能源产业资本风险防范能力,实现新能源金融与新能源产业的互动发展。

篇8

2对新能源汽车的探索

2.1环境影响方面

研究发现,不同燃料的汽车在燃料生产和排放温室气体方面各不相同,各类汽车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基本处于20~45t之间。其中,氢燃料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4t,远远低于传统汽车。但是,从汽车运行成本的角度来看,传统汽车运行成本最低,新能源汽车在燃料供应和持续运行方面处于劣势。综合对比后发现,液化石油汽车(LPG汽车)和燃气汽车是最经济和实用的新能源汽车,并且在运行成本和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都占有一定的优势。从臭氧排放角度来说,所有类型汽车的臭氧排放量通常都处于50~300kg之间。臭氧排放量最小的是以新配方汽油作为燃料的汽车,其排放量与电动汽车接近,但是,运行成本则比电动汽车要低;臭氧排放量最大的是柴油汽车,高达700kg。因此,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臭氧排放量比传统汽车要少,所以,它能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的优势。车辆颗粒物排放主要是由发动机燃料燃烧所产生的,汽车燃料的类型不同,颗粒物的排放量也会随之变化。研究发现,使用能量储存方式作为行驶动力或者无燃烧过程的新能源汽车颗粒物排放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例如氢燃料汽车,这种类型的汽车对技术的要求相当高,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也相对较高;再比如乙醇燃料,它主要是通过分解淀粉来提供动能,因此,颗粒物排放量也会随之增加。

2.2能源效率方面

通过研究各种燃料在汽车使用寿命时长内所产生的效率可知,从生产到使用结束的过程中,燃料效率一般能达到8%~28%,利用效率最高的是混合动力汽车和氢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再往下依次是乙醇燃料汽车、新配方汽油汽车和液化石油汽车。经过仔细的分析可得知,最理想的燃料为液化石油燃料、甲醇燃料等,这些燃料作为汽车动力使用,不仅有较高的能源转化能力,还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臭氧排放,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但是,液化石油汽车需要以石油能源作为基础,虽然在利用效率上表现强劲,但其推广和普及难度也相当大。此外,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样具备比较高的能源利用率,但是,电池和电动机的消耗也是相当惊人的。由此可见,在能源利用率方面最具优势的是单一燃料。

3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法

3.1加大对单一燃料的研究力度

研究表明,在环境保护和能源效益方面,单一燃料具有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都属于双燃料汽车,在能源利用率方面不够理想。例如,燃气汽车在节能减排和普及推广等方面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单一燃料的研究力度,推广单一燃料汽车,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工业朝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3.2做好CNG双燃料汽车的推广

CNG双燃料汽车是以压缩天然气为主要驱动力,配合柴油或汽油使用的新能源汽车之一。CNG燃料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其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尤其是将其使用在大型车辆上,不仅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还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CNG汽车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适合在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或地区使用。

3.3提升燃料质量,调控油气价格

从节能减排的角度讲,LPG液化石油汽车能耗比较低,但目前,我国在液化石油气的供给方面仍然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受国际局势的影响,油气价格不断攀升,并且产量有限,不得不依靠外国进口,这种情况不利于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鉴于此,我国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责,从提升液化天然气质量做起,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控油气价格,避免因燃料问题而限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3.4加大技术投入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就是先进技术,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控制运行成本,进而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有关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的投入和研究力度,不断提升能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水平。此外,要增加资金投入,全力建设基础设备,尤其是加气站。加气站作为燃气汽车的主要载体和核心设备,要以安全为原则,完善设施建设,从而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9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能源的紧缺。随着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可以说人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能源有这么大的依靠度。常规能源价格节节攀升,使新能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出于战略的考虑,各国会越来越重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无论从政策还是资金上都会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可以预见的是,依赖科技的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替代能源和新能源行业将获得良好发展机遇。

1、新型能源的利弊分析

1.1 核能

在新能源开发中比较现实的是核能,它将逐渐发展成为新世纪的一种重要能源。我们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核聚变能可能成为核能新秀。利用核裂变,人们已经通过反应堆加以人工控制,实现了原子能发电。要使核聚变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转变为电能,即实现核聚变发电。也必须对核聚变实行人工控制,使其按照人们的需要有的序地进行,这就是受控核聚变。核能发电具有很多优点: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加重温室效应,核能发电所需要的原料铀储量丰富提炼成本低。但同时也存在问题:资源利用率低,核废料成为危害生物圈的潜在因素,处理技术不完善,核电建设投资费用大,风险较高

1.2 风能

风能未来将会取得非常迅速的发展,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风能具有可再生、永不枯竭、无污染等特点,综合社会效益高。但尽管在理想条件下,虽然风能利用的成本比较低,但仍高于化石燃料,风能受地形、气候、风力的变化影响较大,连续性较差,转换效率较低,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风能的发展也值得期待。

1.3 水能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水能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可再生、无污染,它是常规能源。开发水能对江河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具有积极作用,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由于消耗煤炭、石油资源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重要意义,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开发水能放在能源发展战略的优先地位。人们目前最易开发和利用的比较成熟的水能也是河流能源。水能主要用于水力发电,其优点是成本低、可连续再生、无污染。缺点是分布受水文、气候、地貌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大。

1.4 氢能

氢能被视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开发氢能列为重要的新能源项目,开发高效率、低成本生产氢的工艺。氢能被认为具有长期利用的潜力,具有高温高能,热能集中,可再生,来源广泛,应用范围广的刚有点,但也存在几个问题。首先,氢不是一种能源来源,在自然界不能自由存在;氢必须从石油、天然气或水等其它物质中分离出来,成本比较昂贵;氢的分离也要消耗能量,从水中分离氢则能耗更高;与等量的石油相比,氢的热值也较低。第三,氢既不容易储存,也没有相关设施来生产、运输和销售氢燃料。氢燃料利用各环节的安全性也值得关注。

2、能源技术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一类新兴技术,其产品也具有新技术产品特点,即技术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商品化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大多数产品未形成规范的市场与价格体系。

目前,一些技术如太阳热水器、地热采暖等,已较成熟并具有获利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形成了初步的产业基础。

2.1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热水器是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太阳热水器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和开发,其技术已趋成熟,是目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品之一。太阳热水器使用范围也将逐步由提供生活用热水向商业用和工农业生产用热水方向发展。太阳能热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使得太阳能热水供应、空调、采暖工程成本逐渐降低,也将是太阳热水器潜在的巨大市场。

2.2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

太阳光电转换技术中太阳电池的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在我国已能商品化生产的单晶硅、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分别为12~13%和4~6%,多晶硅太阳电池也有少量的中试生产,效率为10~12%。目前,太阳电池已经不再局限于作为小功率电源使用,已扩展到通信、交通、石油、农村电气化以及民用等各个不同的应用领域,每年的市场增长率高于20%。预计到2015年,估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从而为太阳光伏发电系统大规模应用创造良好的市场前景。

2.3 并网风电技术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2;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53-01

1 导言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1 生态能源

主要的生态能源共有三种,这三种转换形式分别是直接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热化学转换的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学转换层面上的生物质发酵,这三种生态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实践,生物质能源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向德国、英国等生物质能源大国进行借鉴学习。

2.2 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是我国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地热能可以储存在发电装置内,也可以直接利用,进行采暖、洗浴、温湿等应用。地热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优点,同时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但在20世纪,因为开采的难度性较大,我国一直搁置了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地热能的商业化,地热能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与商业前景。

2.3 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的收集简单与低廉性的特点,深受我国新能源公司的青睐。在发达国家太阳能也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美国、西班牙、日本相继建立了太阳能运行装置,促进了太阳能从自然能源走向商业化能源的进程。

2.4 风能

风能的应用作为能源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风能发电,第二是直接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第二种通常的应用为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能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过各种转换方式进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袭流与洋流,潮汐水坝、海洋能转换、盐分梯度渗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运动中产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应用已经开发了几个1MW以下的示范项目和少数的大型项目,工业界的目标是开发出商业化技术。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国潮汐能大坝,以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电厂都属于潮汐能与洋流的能源应用。

3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3.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4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层次结构先进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依靠我国微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争取建立以传统能源为主、新能源技术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市场,增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对这些清洁能源大力使用,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4.2 培育拉动性强的领头企业,大力宣传新能源

依靠我国经济政策对能源市场进行调整,协调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关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龙头企业,为后续的跟进企业开辟市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前期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龙头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龙头企业也瓜分了新能源企业的大半块的市场,能够有新的资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新能源广告的宣传、新能源宣传市场的完善。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鼓励新能源企业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相比于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业的理论体系,研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如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改革新能源的O备,使新能源设备现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业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资,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能源的环保性能与实用性,减少市场与新能源技术的隔阂,给银行贷款给新能源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给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我国资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传统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梅,李时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6-11.

篇11

中图分类号:X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52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1 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其中低碳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我们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是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2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的当下,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的恶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以往低技术、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使其逐步成为高科技、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改变对中西部地区的煤炭、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掠夺式的开采现状。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融入世界最新的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提高对于全球性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3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

新能源技术是高技术的支柱,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等。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

时代。

4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4.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4.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5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现状

5.1 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是运用风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新能源技术。风能是由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而产生的一种动能。全世界的风能储量非常巨大,我国的风能储量也非常丰富。风能资源一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我国的风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一带。风能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以发电为主,这种形式也是比较普遍的。在我国一些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山区,北方的草原牧区和边疆以及风能储备丰富的地区,有的家庭安装微型风能发电设备,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不仅能够节约家庭开支,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在风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由于风速、风向不够稳定,变化比较频繁,容易产生电能幅值和相位不稳定的现象,如果接入到电网中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转。同时因为风力发电的新能源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在风力发电设备研发上还缺少一些技术支持,现有的一些风力发电设备风能转化效率过低,容易造成风能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使风能发电发展更加的稳定,就需要通过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将不稳定的风能高效率地转化为电网中所需要的电能,加快对风能新能源发电技术设备的研发,以便更好地提高风能的使用效率。

5.2 水力发电技术

水力发电技术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成电能来发电的一种新能源技术。常说的水能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海流能等能源,现阶段利用最多的就是河流水能发电技术。由于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发水能资源对于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而且水能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5.3 地热发电技术

地热发电技术是从地壳中抽取天然的热能,主要用来进行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丰富,地热能的储备量也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地热发电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燃料,主要是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根据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以分为直接发电、综合利用、制冷、工业干燥和供暖等多种用途。

6 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整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缓解了能源使用压力,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在新能源应用过程中,由于新能源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新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国家要给新能源技术发展提供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和科研人员,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力度,提升新能源设备的研发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有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我国的能源安全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加强与国外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自出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总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光华,邹骥.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J].理论月刊,2006,(8).

[2] 李世江.新能源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全方位创[J].河南化工,2012,(11).

[3] 丛少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促进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

篇12

在核能方面,辽宁省去年开工建设的红沿河核电站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我国首个批量化和标准化一次建设4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核电项目。红沿河核电站一期工程4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营后,年发电量将达到300亿千瓦时,这对于改变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意义重大。在风能方面,截至目前,辽宁的风电装机总容量已达到35万千瓦,发电量3.2亿千瓦时,预计到2010年,全省风电装机容量可达到100万千瓦以上,发电量逾16亿千瓦时。在太阳能的应用上,辽宁许多指标也位居全国前列。此外,近年来,辽宁积极推行集中供热,推广地源热泵等供暖技术。目前,全省有12个市应用了这项技术,全省累计被批准的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已达19个。同时,太阳能取暖、洗浴、照明等广泛应用在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和旅游景点。

篇13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装备制造业遭遇了发展瓶颈,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重通集团按照重庆机电集团打造“千亿集团”的目标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精心制定了以节能、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调整”三个调整为举措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其中进军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三个调整的重中之重。

通过调结构实现保增长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我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发展风电已成为近期我国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办法,为推动国内风电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早在2007年,在重庆机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重通集团投资8 000万元,进军风电行业。一方面,从荷兰NGup公司引入850千瓦风电叶片专有技术开始制造风力发电叶片。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兆瓦级风电叶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实施环保搬迁的有利时机,在重庆迅速建成了年产300套风电叶片的制造基地。2008年重通集团制造的风电叶片实现挂机运行试验,第二年通过德国GL质量认证并取得设计制造许可证,同年与重庆海装、西安玖和能源等风电主机制造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风电叶片产品迅速实现了产业化,批量进入市场,成为重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风电叶片的批量投产,对于重通集团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使得重通集团进入了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新能源行业,平衡了重通集团主业易受宏观调控影响的风险,实现了调结构、保增长的有机结合。

通过收购联合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正当重通集团风电叶片产业刚刚起步、进入市场时,中国风电产业却在经过近四年的快速发展后,因过度和盲目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面对风电行业因产能过剩出现的调整局面,重通集团却发现了发展机会:一是当前的产能过剩是规划产能过剩,企业实际形成的产能远远小于规划产能,且大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形成实际产能。二是当前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只是个别型号产品出现了过剩。随着技术进步,这部分落后产能逐步被市场淘汰,为新规格叶片产品提供更多空间。三是当前风电叶片产能地域分布严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而蒙东蒙西、东北等风资源富集区风电叶片企业却非常少。经过充分分析论证后,重通集团确定了进入东北、内蒙古等前期风电发展滞后、叶片厂家少、风资源富集区的发展思路。2011年9月8日,重通集团投资7 500万元收购了吉林省大安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不仅使公司低价获得了现成的生产厂房和成熟的风电叶片技术,同时获得了大安市政府大力支持。2011年11月,重通集团以大安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为载体,投资近亿元在锡林浩特市建立锡林浩特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锡林浩特市政府承诺,在大安晨飞进入锡林浩特后不再引入第二家风电叶片厂,并协调其境内风电主机企业优先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障。2012年1月,大安晨飞又与西安玖和能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鄂尔多斯生产基地。至此,重通集团完成了风电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对蒙中、蒙东及整个东三省平原风场以及西南地区山区风场有效覆盖的区域联动竞争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确保竞争优势

重通集团不仅在经营思路上积极创新,而且在技术上也大胆创新,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壳体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效缩短了叶片成型时间、提高了工效。在材料替代方面,与国际同步完成了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叶片的研发并率先批量供应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有效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2012年,公司与荷兰We4Ce公司联合设计、联合攻关开发的“2.0MW加长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项目,采用“一拖一跨”(两种规格产品共用一套模具)的设计方案,相对于单一开发某型号叶片的技术方案,将对Ⅲ类及以下风区更有效的覆盖,适用范围广,同时也对2.5MW形成了有效的延伸。此技术方案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有效规避了投资风险。其中“一拖一跨”的组合式模具制造技术更是属国内首创,对于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技术和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综合优势助力跨越式发展

通过不断的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重通集团在风电产业形成的综合优势正不断得到显现。

地域优势:由于风电叶片的特殊性,运输成本极高,各大主机厂均在同条件下选取离风场较近的叶片厂家,以降低采购成本,而在吉林、蒙西及蒙东三大风电基地区域其他叶片企业较少,因此,与当地及周边的主要风场配套,具有良好的运距优势。

市场优势:重通集团风电产业落户大安和锡林浩特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均承诺不再引进其他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并协调境内风电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重通风电叶片产品,市场优势明显。

产品优势:重通集团已经成为国内风电叶片规格最为齐全的主流叶片配套企业之一,产品规格覆盖850千瓦到2.5兆瓦全系列陆上产品,同时,产品具有良好的技术匹配性,可与国内众多主流风电机组整机配套。

技术优势:重通集团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壳体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和组合式模具制造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协同优势:重通集团与大批风电主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专业的风电叶片制造商的地位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良好的风电产业布局将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