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的标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生61人,男生9人。按学号将学生编号,根据随机字母表,将70名学生按学号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 35 名,男3名,女32名;对照组35名,其中男4名,女 31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使用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对两组学生进行备用铺床和无菌技术教学,教学结束后对比 2 次操作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
1.2.1.1标准化患者选取和培训 从13级护理本科学生(已经学习护理学基础)中选取7人,他们愿意参加SP培训,有一定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操作和理论成绩优秀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选取《基础护理学》课程中部分章节的实验内容编制剧本,包括卧床患者更换床单,口腔护理、青霉素皮试、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请临床护理专家和指导老师共同制定和修改。在开课前这7名SSP与授课老师在一起接受SP的培训,让学生接触标准化患者的培训,培训时间为2w。培训内容包括5个方面:SP的概述、剧本的解读、角色培训、临床观摩、实习演练。
1.2.1.2 SSP教学的实施 每个项目实训教学前1w, 组织讲课教师与SSP共同备课,授课教师与SSP根据实训项目教学剧本演示该实验项目,其他指导老师和SSP对其演示进行纠正和补充。上课前把实验组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授课教师与1名SSP配合演示实训内容并进行讲解,然后每组分配1名SSP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最后教师、学生和SSP一起总结点评。
1.2.2对照组 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法,分为5个小组,每组7人,老师示教讲解-学生练习-学生回示教,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1.3评价
1.3.1实训技能考核 实训教学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监考老师统一培训统一考核标准,并统一使用《基础护理学操作考试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1.3.2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并由专家审阅。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法进行调查。问卷包括7个条目,每个条目有赞成和不赞成2 项。共发放问卷35份,回收35份,有效率 100%。
1.4统计学方法 对资料检查核对后,将数据输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技能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2.2 35名实验组学生对SSP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
3 讨论
3.1 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 本研究显示,与传统的教学相比,SSP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表2)。这与胡增青[4]和Yoo[5]的研究相一致。医学院校生源增多,临床资源不足和患者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如何能让学生准确掌握操作技能,是医学院校面临的棘手问题。传统的技能教学是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愿望,学生并不深入了解操作的目的,比如不同年龄病情的患者,护士应该怎样调节滴速;青霉素皮试后护士应该给患者告知哪些注意事项等。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课堂学生面对的模具或是模型人,不能对学生的操作做出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和操作。SP教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接近真实的模拟环境,能表现出患者的一些症状体征,学生能与SP进行互动和沟通,促进学生思考,对自己的操作进行反思,加深记忆。传统教学操作练习时,老师是主要的指导与纠正者,由于学生人数多,老师很难纠正每个同学的操作。SSP作为指导者,与教师一起指导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更准确。
3.2 SSP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社会的进步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有娴熟的技能时也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88.57%的学生认为SSP教学可以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与闻彩芬[6]和李沛霖等[7]的研究相一致。在进行SP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要完成操作,需要跟SP有良好的沟通,如核对患者,静脉穿刺没有一针见血,口腔有溃疡的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去做口腔护理等临床问题出现,学生要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向患者解释、安慰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尊重患者,形成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做操作增加爱伤的观念,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通过SSP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机会与患者交流,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得到提高,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 G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3-0061-04
1 引 言
从事学术写作教学与学术论文翻译一线基层工作多年后,在美国研习第二语言写作研究时笔者发现,凡美国著者和编者们,在写作与出版学术论文时,无不通晓美国国家或者行业的写作与出版体例。如基本体例:芝加哥体例手册——CMOS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作者、编辑、撰稿人必备(简称《芝加哥手册》);美国现代语言协会体例——MLA(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Style);美国心理学协会体例——APA(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on Style),并且绝大部分美国高等院校、学术界普遍采用MLA,APA和CMOS学术体例标准。
同时,笔者发现国内著者和编者们却并不通晓国家制定的写作、出版标准规范——《 GB 7713 》(《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和《 GB 7714 》(《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以下简称《GB》),因此,有人强烈呼吁国家制定中国版的《芝加哥手册》[1]。但事实上,“我们并不缺少关于引文著录的标准性文本,《GB》作为国家标准向全社会颁布推行已经多年……”[2]。
《GB》“鲜为人知”的普及现状与MLA、APA、 CMOS在美国学术写作出版界普及程度很高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使现在“存在”的国标“隐身”, 没有在学术研究的主体中发挥本身重要的作用?
2 研究思路
信息传播学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知识、故事都是信息,它是推动现代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由于体例标准具备传递性、共享性、 时效性、真假性、依附性、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Shannon, 1948)等特性,必定属于信息的范畴,所以其构成必定包含信息源、内容、载体、传输、接受者。
1987年颁布《GB》,2005年进行修订——说明《GB》信息在信息源、内容、载体等信息构成中没有出现问题,那么,我国广大著者与编者未接受需要的写作、出版体例信息,就唯有在传输环节出了问题(图1箭头所示)。
所以,本课题组希望通过对比美国标准信息传播的案例,找寻我国《GB》信息传播环节出现的问题,为《GB》信息在我国著者与编者间广泛、深入地普及提供参考性建议。
3 研究起点
众所诸知,一个普通的学术作者或编者,完成稿件后,均需要参考写作或出版标准规范。在多种间接信息获取方式(如图2所示)中,接受者首先会诉诸于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帮助。先获取基本信息,之后才进一步链接到相关学术机构主页、个人主页或者订购电子资源获得更多的信息。所以互联网搜索引擎是信息接受者(广大著者与编者)“首要”并且“最重要”的获取标准的方式。反过来看,互联网搜索引擎也是传播《GB》信息最重要的方式。
通过对比研究互联网搜索体例相关信息的难易情况, 可以发现我国体例标准从信息源至接受者链条上脱节的节点,是如何影响《GB》的普及范围。
那么,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我国《GB》与美国体例MLA、APA、CMOS信息排名和数量如何呢?
4 研究步骤
首先,为了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笔者要选取覆盖面广、代表性强的引擎搜索。Alexa排名 (网站的世界排名NNT流量)是当前统计和世界排名较为权威的网站访问量评价指标,每三个月公布一次新的综合排名。排名的依据是用户链接数(Users Reach)和页面浏览数(Page Views)三个月累积的几何平均值。所以,在选取被调查的引擎时,采用网站浏览率Alexa的数据。通过对比研究Alexa公布的2010、2011、2012年3月份美国与中国搜索引擎首位排名,确定我国搜索引擎为百度(3月信誉值(Reputation):4859801),美国为谷歌(3月信誉值(Reputation):363777)。
其次,确定两国使用各自排名首位的搜索引擎后,我们要获取普通作者在搜索引擎上欲搜索体例标准时可能输入的相关关键词。为此,随机在线抽样调查350名作者与编者,得到7个频度最高的关键词:论文指导、写作标准、写作规范、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文内标准、参考文献标准和学术论文结构标准。
最后, 2012年3月31日,通过在百度()与谷歌()搜索引擎上输入中文与对应英文的7个高频关键词,分别得到与关键词模糊匹配的多个搜索结果。在搜索结果中,挑出含有与《GB7713》《GB7714》或MLA、APA、CMOS精确匹配的标题(Title tag)或描述的条目,将首次提及、二次提及的排名名次绘制成表1和表2 。
5 研究结果讨论
表1和表2客观、清晰地反映出我国与美国在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在互联网传输的差异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5.1 信息排名
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两国国家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信息传输上的差距,我们仅提取表1、表2的排名信息,绘制成表3。
表3反映了相比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信息,我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标准在互联网上的获取度很低。首先,相比谷歌搜索的匹配条目排名靠前与较小的间距跨度, 所有百度搜索到匹配条目排名整体靠后,而且,首次提及与二次提及的排名间距跨度很大。其次,中文七个关键词中五个关键词的二次提及排名都在50名之后,甚至有极端案例。如:输入“论文指导”关键词时,百度搜索到100名还未有任何《GB》相关信息。所以,基于获取第三条信息很有限的情况,课题组没有再进行第三条关键词的搜索。而谷歌搜索第三条美国体例标准MLA、APA、CMOS信息时,搜索结果不仅是排名靠前,而且信息数量大,出现频率高,间距跨度小。
5.2 信息单位
百度搜索到与《GB》相关的信息单位有:百度文库、百度学术、百度百科、长江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豆瓣社区、个人博客、枫叶教育网等。以百度搜索引擎旗下的网站为主,占到总信息单位的43%。
谷歌搜索到的与美国写作、出版标准体例MLA、APA、CMOS相关信息的单位有:普度大学(Purdue University)、首都社区大学( Capital Community University)、加州大学图书馆(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ibrary)、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科乃尔大学图书馆(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学生研究服务网站(A research guide for )、心理学相关网站()、试验资源网站 (),以学术研究基层——大学机构为主,占到总信息单位的64%。
5.3 信息更新
相较于更新较快的美国体例标准版本,例如,普度大学公布的是MLA 2009 翻译写作手册,我国体例标准信息的网络更新比较缓慢。我国《GB》2005年修订版在百度搜索引擎上只出现了2次,其余均是1987版。这样,著者与编者通过搜索引擎可获取的标准信息容易滞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70-02
临床实习是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必不可少的过程。我院是一所1000张床位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接受本科、大专、中专实习护生百余人,全院有32个护理单元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通过建立由护生分别从护士、病人、教师三位一体替换角色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来科学地、规范地、有效地训练和评价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和教学质量,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江苏南通体臣卫生学校2003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实习生87名,均为女生,平均年龄19.8岁,在校学习4年,第5年进入临床实习。对87名实习护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成立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教学模式小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习护生按实纲要求进入临床实习,并对实习护生统一运用临床操作教学评价表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然后对实验组的护生及参加临床带教老师进行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1]教学模式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标准,将基础护理操作分操作前、中、后三个阶段,将标准告知实验组护生,实习开始时,将6名学生分成一大组,(共42名)要求3名学生相对固定为1个小组,将护理操作中与患者沟通的具体话语、动作、表情及方式等进行记录,越详细越好,每周以大组为单位将记录交给带教老师,带教老师进行批阅筛选出有代表性问题的记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先由学生自行反思纠正,然后带教老师进行分析指导,找出存在问题,并在实施每项操作前进行讲解,临床教学老师协助做好实习护生的三种角色的互换,指导学生进行运用标准评价,衡量自身临床操作能力。
1.2.2 分析及反馈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质量 评价指标:制定病人满意度调查表、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考核标准、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等评价指标。
2 结 果
两组不同的教学方法学习护士的综合考核成绩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在病人满意度、带教老师考评学生综合技能、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标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见表1、表2、表3。
3 讨 论
3.1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临床教学的规范性,通过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的操作实训标准,为临床教学老师提供标准依据,统一规范地训练实习生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基础护理操作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项目,是基础护理学和专科学相结合的操作内容,基础掌握得好与坏,决定了临床护理工作的质量。一个优秀及合格的护士,首先必须掌握练就基础护理操作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加上更为高深的理论指导才能成为合格的专科护士和专家护士。通过标准实训,训练护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很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新护士。
3.2 三位一体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标准,有利于实习生的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以被教育者的身份,处于接受学习的地位。我们通过互换角色的基础护理操作实训,使学生亲自体验如何作为病人、作为护士、作为教师三者在实际基础护理操作中的体验,使之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与患者互动,学生之间互动,增强临床技能[2]。加强护患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以后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始,显得尤为重要[3]。作为护士如何在操作中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通过操作训练的情景对话的设计,使其更加体会到实际护理工作中的病人的感受及自己更需要改进的方面,作为带教老师角色应当更注重评价操作的效果和难易点,更好地学会评价总结。
3.3 建立三位一体的临床基础护理实训标准评价,有利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临床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式实践教学对临床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做好护理实景记录,每周检查1次,针对护理实习中的记录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指出学生与患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指导。同时,学生将护患沟通中遇到的困惑反馈给带教老师,请老师予以指导,改变了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被动学习,缺乏合作意识的方法,从而锻炼了学习评判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敬业精神[5]。通过教师和学生评价来不断地改进临床教学的方法、带教的质量及教师素质方面的提高和改进,有针对性地探索临床带教的新方法,同时,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进步及时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习的工作热情[6],从更人文化的角度来进行临床带教工作,从而使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 季诚,王晓薇.的教学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09,6(1):23-25.
[2] 舒复平,王娟.互动沟通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带教中的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3):332-333.
[3] 杨德兴.略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3):31-33.
[中图分类号] R4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7-209-01
临床基础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基础护理的优劣与护士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整体的医疗环境是重医疗、轻护理,加上护士待遇不足、值班人员不足、社会人员对护士的轻视等原因,造成了护士在专业工作上的散漫,无法调动为病人积极服务的热情,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造成了病人病情发现不及时、特殊病人针对性护理不足等问题,如何更好的做好临床基础护理工作是目前护士应该面对的重要问题。
1 临床基础护理工作问题
1.1 护理不足 近年来,基层医院越来越轻视基础护理工作,大部分的护理工作已经由家属代劳,导致现在大多数的护士都不知道基础护理的工作内容,更无从谈起好的护理工作。护士对于基础护理意识淡薄,对病人的基础护理意识不足,做不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多数愿意完成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而对为病人服务的基础护理缺乏主动性。
1.2 护理意识淡薄 基础护理需要护士有极高的护士职业道德做基础。护士对基础护理敷衍了事或对护理工作怕脏、怕累是做好基础护理的首要解决问题。
2 临床基础护理服务实施对策
2.1 基础护理工作是患者对医院感受的第一步,是医院医护工作良好形象的体现,却被大多数的护理人员所忽视,这主要是因为基础护理工作脏、累,基础护理人员不足导致的。加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要从管理入手,由护士长明确指定护理的工作范围,护理工作责任制,强调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工作的培训以及考核。针对基础护理工作的不足提出具体的解决执行方案,以组为单位建立基础护理工作检查小组,每位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监督、指导。护士长要起到引导、贯彻、组织、示范等的带头作用,从根本上解除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偏见,使患者对医院的医护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改观[1]。
2.2 重视临床基础护理、开展临床基础护理管理办法、建立医院独特的临床基础护理模式,整体提高医院医护文化。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也是病人选择医院的根本。建立国际化的临床基础护理概念需要医院各科室的相互配合,加强护理人员队伍,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升护理人员职业形象是保证护理人员做好临床基础护理的根本。医院人事部、医务科、护理部应该根据各科室护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护理工作的不同,积极调整各科室对护理人员的分配、集中、调整。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到及时了解、及时处理。护理排版要灵活,调动辅助科室的护理人员到临床,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调整待遇,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2.3 《基础护理工作规范》、《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常规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是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把握的,这三部规定也是我国将临床基础护理上升到政策性高度的首次。明确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护理内容、工作方向、新的基础护理概念,目前医院招录的非在编护理人员较多,知识结构参差不齐,需要系统的培训,才能达到基础护理工作规范要求,针对这个问题,护理部举办多期加强工作责任感、医德感、和患者的亲密感及良好沟通的技巧和适宜方式的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对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将有助于患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
2.4 要建立基础护理服务的情景管理模式,改进和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选择了开展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较多的神经内科、骨科、烧伤科作为第一批示范病区,为患者提供无陪护服务,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实行护理组组长负责制,床位护士、辅助护士和护理员协助配合,护理员工作为护理人力不足的补充,不同层级的护士明确相应的岗位职责,完成相应的护理任务,达到全程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2.5 制定标准、执行标准是质量管理模式的基础,不论推行任何形式的质量管理模式,都是以制定标准、执行标准为基础展开的,都要重视标准化工作[3]。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项目(试行)》的要求的标准,制定“入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并收集、整理、和归纳“ 调查表”新反馈的患者的建议,修订医院的基础护理细则,改进护理工作[4]。
3 总结 做好基础护理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因此,强基层医院,抓基础护理,做基础护理的实践者,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是护士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窦文建.浅谈医院文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10-12.
作者简介:鲜于丽(1974-),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副教授。
随着我国健康服务业的迅猛发展,护理人才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是发展规范标准的护理服务的关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职业教育的技术技能积累作用”。但目前我国多数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课程模式创新不足,课程设置多按生物医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缺乏学科的融合和衔接,导致课程教授出现重复、脱节和遗漏[1]。因此,做好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对接,尤其是专业基础与专业技能课程的对接,是提高中高职护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也是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核心。本课题组拟通过调研护理专业基础医学知识的应用情况,做好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有效对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从事医学教学和临床护理工作的96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基础医学教师16名、临床护理教学教师22名、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58名,具有高级职称39名、中级职称50名,初级职称7名。
1.2方法
1.2.1调查内容
(1)调查湖北省部分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科目、教材、授课计划、理论及实验学时数。(2)调查基础医学课程授课内容在护理专业课教学及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3)调查各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分值和比重。
1.2.2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湖北省某高专院校2014年护理专业开设的7门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计划,让被调查人员对调查表中每门基础医学课程的授课内容,按自身工作使用情况分很常用、常用、少用、很少用4个级别进行评价。问卷多次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进行了预调查,反复修改而成,其中Cronbach’α为0.884。
1.2.3调查方法
(1)统计部分中高职院校2014年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基础医学课程科目、教材、授课计划、理论及实验学时数。(2)发放调查问卷前,先进行填表相关情况说明,发放96份,收回96份,收回率100%,收回问卷均为有效问卷。(3)整理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共8套,请具有高级职称从事各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共16名(每门2名),分析各课程在试卷考题所占分值。
1.2.4资料处理方法
(1)统计每门课程授课内容分别被评价为很常用、常用、少用、很少用4个级别的次数及占总评价次数的百分比。如人体解剖学共106学时,53次课,96名被调查者给予评价,评价总次数为53×96=5088次,其中“很常用”的评价次数为1788次,1788÷5088×100%=35.14%,从而得出人体解剖学“很常用”知识占授课内容的百分比。(2)统计2011—2014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卷中涉及各基础医学课程的分值,通过求百分比来了解各课程在试卷中所占比重。所有数据应用Excel2007和spss20.0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部分中高职院校中职与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及学时分布情况见表1
表1数据显示,传统中职与高职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基本相似,虽然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高职规划教材,但从教材内容、授课学期、理论及实验学时分配比较,中职与高职均有较多的雷同之处。这种课程设置使中职护生升高职后,在知识、技能、素质3人方面没有显著提升,不适合各阶段人才培养需求,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
2.2统计7门医学基础课程授课内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见表2
表2统计数据显示:基础医学课程中很常用和常用知识所占比例排名前3位的课程依次是药理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理学,临床很少用的知识排名前3位的课程依次是遗传与优生、生物化学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人体解剖学排名居中。评价药理学中抗菌药物、病理生理学中发热、缺氧、休克等为很常用的知识的人数均超过80名以上,将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与结构、核酸的结构等内容被评价为很少用的人数均达到88名以上。由此可见,基础医学课程的部分内容在后续课程学习和临床护理实际工作中确实很少用到。如何优化中高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删除很少用且偏深偏难的学科知识,是进行中高职课程内容对接的重要方面。
2.3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分值所占百分比见表3
表3显示,所有基础医学课程在护士资格考试中所占分值不超过30%,其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所在比例最大,分析原因是这两门课程涉及到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用药,其他基础课程如遗传与优生、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所占分值均很低。因此,中职删除部分基础医学课程,高职删除部分基础课程知识点,对中高职护生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获取执业资格,以及对学习后续临床课程影响不大。
3讨论
护理教育应注重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应建立以护生为主体,以专业系统知识和核心能力为中心的课程观[16]。护理职业教育必须以医院临床护理实际工作需要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任务引领教学实践,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反映到教学中[17]。做好护理专业中职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对接,应遵循“必需够用,工学结合”的原则,应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以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为核心,整体设计中高职衔接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3个方面对接,提高职业教育水平。
3.1课程设置对接
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设置对接应摒弃传统思想,按工作需要创新和重构,以专业提升和从业需求为目标,进行一体化设置。中职基础医学教育应以护生获取护理执业资格证、中专升大专为培养目标,以“必需够用”的原则整合课程,并重视人文素养的提升[18]。高职教育应以护生从事中高级护理工作和专科升本科为培养目标,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适当加深加宽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并充分将人文教育融入基础医学课程教学[19],加强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培养[20]。具体对中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创新设置见表4。
3.2课程标准对接
课程标准是学时标准、内容标准和结果标准的统一。目前我国尚无护理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标准,国家应组织护理专家从宏观层面入手,以护理职业岗位任职能力为基础,从知识、能力、素质3个方面制定全国统一的中高职课程目标。并遵循学生从中职到高职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将课程标准与工作标准对接,基础医学课程按照“满足岗位工作基本知识需求和后续课程学习需求”的原则,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技能高考大纲、专升本考试大纲”确定课程标准[21]。中职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应密切联系临床初级护理需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轻理论重技能。知识目标应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22]。例如人体各系统重要器官的结构、功能与代谢;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常见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常见的病理过程如发热、缺氧、休克等;护理用药的基本常识等。技能应侧重于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改革现有的技能教学方法,多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3]。例如找出人体的一些特殊体表标志;如何正确测量和判断人体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尿量、血压等;如何正确按医嘱给药等相关知识。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标准应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重知识亦重技能,重点学习从事中高级护理工作所需要的较深理论和较难技术。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免疫学,心、肝、肺、肾四大衰竭等中专未涉及的较难知识。并尽量避免与中职内容的重复,全面提升护生综合能力。
2结果
实施无缝隙基础护理管理后,骨科病房患者基础护理高效优质到位。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工作质量意识增强,对基础护理的认识深入到核心,即基础护理工作是防止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保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基石;同时明确基础护理的内涵,优化基础护理程序,从而夯实病房患者的基础护理。
(德保县中医院 广西 德保 533700)
【摘 要】目的:为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各种需求,促进患者健康,改进我们现有的工作方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注重夯实基础护理。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8%,实现了护理零投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夯实基础护理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关键词】基础护理;优质护理服务
基础护理是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需求,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其内容涵盖了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临终关怀,书写护理文书等护理[1]。临床护理工作中,基础护理质量不仅反映了一个医院的护理水平,也反映着一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是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提高基础护理水平,具体措施及体会如下:
1 转化思想,强化护理人员重视基础护理的意识
实行临床护士岗位责任制,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伤病员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依旧是“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规范护士的服务语言及行为,引导护士进行新的服务变革,以适应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改变服务态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护理人员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拓展了基础护理内容,永远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树立“我为患者做什么”的服务意识,关爱人的健康,提供温馨的服务,施行亲人般的护理,从洗脸、梳头,到洗脚等患者不能自己完成的生活护理,都由我们亲手去做,护士所做的最基础的护理,并不是如许多人认为的那么低下,而是满足了患者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护士不再只是重视打针、发药,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2 完善护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
完善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修订陪视管理制度,增加护理员工作流程,
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分解到各班次工作流程,将人性化护理服务、专业化健康宣教、康复指导、和谐的护患沟通渗透到每天的护理服务中,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护理服务[2]。
3 完善基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保证基础护理质量
以护理部为主,成立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多个专项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吸痰、超声雾化、皮肤护理、导尿、灌肠、洗胃、护理文件书写、“三基”理论等,各科室成立基础护理质控小组,全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由护理部领导和骨干护士组成,负责全院基础护理质量标准和考核方法的制订修改,督查总结反馈全院基础护理质量;科室质控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小组长组成,各专项小组负责本项目的质量指导,培训考核,各质控组织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形式活动,并记载活动情况和考核成绩。
4 重视护理业务学习与培训,努力提高护士的基础护理水平
4.1实践“三基”,夯实护理理论基础 以理论指导临床,理论测试全院组织每年测试一次,参与率 100%,各个科室每周组织至少一次业务学习,每周晨会 10 min,口头提问护理理论,专科知识,全院每月组织 1 次护理业务学习学习基础护理新技术,新知识、学科发展等,入院三年之内的新职工护理部每季度组织理论测试,不定期对高年资护理进行理论测试。
4.2加强基础护理操作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实践技能 基础护理操作由各专项管理小组和科室质控小组负责监督、考核,全院护士包括护士长每年都参加护理部规定的操作考核并达标,护理部每月从各科室抽查人员进行操作考核并达标,科室考核由各质控小组负责监督。
4.3 重视新护士的岗前培训,减小水平差距 随着我院的发展,3年来我院所招聘的新职工基本上是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所以对新护士安排1个月的岗前培训,重点以有关护理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观察病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职业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沟通技巧和临床常用的护理操作培训为主,培训完毕统一组织测试并达标。
5 主要体会
5.1 政府支持,制度改革,增加收费项目,提升护理人员的价值 基础护理的落实需要政府对医疗制度改革,推行医院无陪护制度,实行护理三级等级管理,注重医院床位与护士配备,注重护士分层次使用,加大护士准入制度的力度,培养高素质、优秀的护理人才,提高患者的报销比例,卫生主管部门在确立医疗服务物价、收费项目上应尽可能使开展的医疗服务都有收费项目体现,并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改变逐步调整医疗收费标准,要考虑到护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服务,应根据技术难度,劳动强度和所消耗的时间制订服务价格,同时应根据社会总体物价变化情况进行调控,使护理劳务费获取合理的经济效益。
5.2 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病情观察水平 基础护理工作是护士观察病情的最好途径,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最好桥梁,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汇报给医生,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护士实施基础护理可以给患者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和亲切感,可以避免因误解而引发的护理纠纷,故应加强护理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职业的道德水平,做好基础护理。
5.3 深化基础护理内涵 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难度可能低于手术的配合,专科护理等技术,但对于患者的康复,提高危重救治的成功率、降低病死率都是至关重要的。走向临床护理工作第一线的每个护士,无论学历,职称如何,基础护理的技能始终是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基础护理是其他护理的基础,与其他治疗一样重要,并可以成为其他治疗的基础,对于病人身心健康的恢复至关重要。
5.4 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思想意识,护理结果标准化 有的护士认为基础护理可做,可不做,做好了,只是外观上好看,做不好,对患者的影响不大,因此检查时做得好,不检查时能敷衍则敷衍,基础护理流于形式,临床上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以判断基础护理的好坏,在日常工作中总结每一项基础护理的标准,加强质量管理,从而提高基础护理水平。
5.5 提高护理人员自身道德情操 基础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敏锐的感受能力,能够深入患者的内心,体验其喜怒哀乐,护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加强护理人员情感的培养,让其学会换位思考,提升护士的爱心、耐心、细心,热情周到为患者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2量化考核方案
考核以现场监督与私下交流、定期与随机抽查、全面及重点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制定质量控制量化考核细则,根据本科室制定的工作标准,从基础护理、消毒隔离、病人满意度、服务态度、工作完成度、团结协作、药品管理、护理记录、带教情况、治疗室管理、劳动纪律、专科操作能力和应急能力13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满分为100分,如果有一次违反相关规定扣1分,出现一般性的护理问题扣3分,严重的护理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扣8分~15分,如有病人投诉扣10分,病人表扬加2分,每天有专门的护士对当天的护理质量考核情况进行记录并公布。同时建立个人质量考核记录档案,将其与晋升、奖金和先进评选挂钩。如果连续4个月均被评为第1名,奖励奖金1000元。对连续4个月分数一直在70分以下的护士进行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3观察指标
两组肿瘤病人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护理质量满意度。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录入数据,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全面质量管理对基础护理的影响
全面质量管理从环节上控制了肿瘤病人基础护理的各项操作落实,增强了科室全体护理人员的管理及服务意识,提高了肿瘤病人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主要从肿瘤病人皮肤完整度、排泄护理、晨晚间护理、个人卫生协助、床单元整理等方面进行调查,根据科室制定的基础护理服务标准,判断基础护理是否合格。事实证明全面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肿瘤病人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所有病人未出现压疮等皮肤异常,病人舒适感增强,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4.2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各专科护理、基本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提高。基础环节和综合质量控制确保了肿瘤病人住院期间的全程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从各个环节上杜绝和降低了护理失误的发生。在与肿瘤病人的沟通交流中,护士的服务质量受到病人的一致好评,护理纠纷减少。席淑华等[2]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她采用此种管理思想,制定落实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具体措施,修改护理服务质量考评标准等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方法,使出院病人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由年初的85%上升至95%。
1.1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 制定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是目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护士的分工,对每个岗位每人所负的职责,做到何种程度才算合格地完成指标,制定出细则,以分级护理中一级护理工作为例(指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的护理),质量标准如下:
1.1.1护士做到“五知道” 即知道病人姓名、诊断、病情变化、饮食、护理计划。
1.1.2病人的口腔护理 保持病人口腔清洁,无污染及臭味,及时发现口腔的异常情况,如溃疡,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1.1.3皮肤护理 保持病人皮肤的清洁、干燥,对危重病人、晕迷病人要定时翻身,检查有无褥疮的发生及其他破溃情况。
1.1.4床单被套要平整、清洁、干燥。
1.1.5保持各管道通畅 各种引流管、导管定期更换,对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清洗尿道口。
1.1.6特别记录单需填写完整(包括床号、姓名、住院号、页数、诊数、日期、时间),记录准确及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药物治疗、护理措施、出入量)。
1.1.7抢救物品 氧气、吸引器、监护仪等抢救物品备好,每天检查性能是否完好。抢救车需及时补充所缺药品,保持用物齐备。
1.2组织落实 基础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重要部分,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护理人员来完成。
1.2.1分级护理 认真执行分级护理,由护士长按病情及时更换分级护理标记,使护士明确工作目标,将危重病人收治于监控室,设专人护理。
1.2.2按护士的年资及技术职称进行分工 年资较高的护士多被分配担任值班护士、带教老师、责任护士等;临床护理岗位多由年轻护士轮换。护士长经常指导青年护士的业务技术,以保证护理质量及提高青年护士的技术水平。
1.2.3考核考评 护士长对基础护理给予经常性的考核、考评,使护士认识到基础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如每天早晨交接班时,检查新病人、重病人的护理,并结合检查情况进行讲评。每日巡视病房三次,包括了解病人情况、解决病人问题、检查护理工作。护士长对护士护理质量的优劣作为评定的依据。
护理部将基础护理内容作为每月一次检查病房护理质量的内容之一,给予记录评分。每年年终评出先进集体,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2.体会
2.1提高对基础护理的认识 基础护理是每位临床护士每天要接触的工作。但是部分护士在思想上常认为执行医嘱是必须做的,不做算差错。但护理工作却做多做少无所谓。一般人都认为基础护理就是指铺床、皮肤护理、口腔护理、打针、发药、导尿、无菌操作等,这是不够全面的。病人在患病期间,许多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病人的饮食、氧气、休息、睡眠等需要得到满足,同时病人在医院里常会缺乏安全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得不到他人的呵护,甚至会放弃理想,产生轻生的想法,这些都需要护士去帮忙。所以,基础护理包括了护士应掌握的基础技术操作,也包括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基本需要所提供的护理,既有日常生活护理,也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需要推广,只有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才能担负起这份工作。
2.2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2.2.1做好基础护理有利于与病人沟通,护士通过病人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心理,患者有什么想法、顾虑都敞开心扉和护士说,护士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2.2.2有利于观察病情的发展及转归 做好护理过程有利于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将病情及时反馈给医生,以及时发现并发症等。同时对症处理,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资料。
1.1 护理人才易流失 由于社会、医院对护理人员工作的重视度不够,或者医院的本身级别所限,护理人员的待遇偏低,缺乏基本的保障,护理人员的流动性较大,许多综合素质较高的护理人才因此流失。当下,很多医院在岗的护士大多为非专业院校毕业或者为临时聘用护士,医院给予的工作待遇并不是很高,很多护理人员选择调换工作,造成了护理人员的流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热情,不能形成稳定的护理队伍,护理管理水平较差。
1.2 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有的医院处于基层,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护理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较差。有的医院虽然硬件设施较好,但是由于护理人员数量有限,给日常的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荷,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导致护理质量不断降低。此外,由于护理队伍的结构不合理,也造成护理水平难以提高,护理队伍中,高学历、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才太少,不能有效地实施以老带新的工作机制,使得医院护理质量整体偏低。
1.3 医院的护理管理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 护理质量没有严格的标准限制,也是造成护理质量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不完善,缺乏管理标准,医院护理质量的指标流于形式,而并没有贯彻于实际工作中。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护理人员对于护理质量的标准存在不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执行的标准,许多护士只能应对护理的简单工作,对于工作的目标性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护理质量偏低。
1.4 缺乏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医院的等级不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的经费有限,医院更倾向于将经费用于医生的技术培训,而护理人员也因此失去了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受教育机会,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和补充,护理能力也没有显著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较低,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2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的建议
对以上护理管理中的缺陷进行分析可知,要想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和水平,需要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
2.1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理念 传统的护理管理理念已经不适用速发展的医疗行业,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不断地更新基础护理管理理念,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教育,从根本上明确护理工作在医患沟通以及日常医疗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强医院对护理工作的重视度,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保证护理的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护理效益。
2.2 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加强基础护理管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故管理者必须首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将护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推进,对护理人员进行选拔时,要优先选择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者,保证护理队伍的基础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为护理人员提供充足的培训机会和学习机会,建立教育体系和培训岗位,使更多的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1组织实施步骤
1.1筹备启动阶段
1.1.1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岗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做好全科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更好的实施具体措施打下良好。
1.1.2召开科内护士会议,传达卫生部“创优”活动的文件精神,传达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解读我院2013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主题,目标及临床护理工作重点。
1.1.3营造科室服务氛围我们在病区走廊内展示优质服务标语与口号,服务明星护理风采,制定规范示范服务标准:文明用语标准,各项护理常规和生活护理操作标准。
1.2组织实施阶段
1.2.1根据优质护理病房评定标准,制定并修改各班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及职责要求,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让全员参与基础护理工作,保障基础护理落到实处。①护士进行合理分工、分层使用、弹性排班,减少交接班次数,有利于责任护士对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落实各项医嘱,负责晨间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手脚指甲,头发,手术部位的清洁与处理,负责术前指导术前宣教、术后护理,翻身叩背,进行术后活动指导,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前的宣教。②简化护理文书,推行表格式护理记录,简化护理记录。③生活护理到位。责任护士评估所包干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病情,根据护理级别及患者的个体性进行生活护理。这样可以提高护士自主性,使每位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但也要求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心。
1.2.2护士长每日两次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等工作进行督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追踪。
1.2.3根据《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及《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将采取种项目集中培训,分步实施,以点带面。①落实每周定期为病人更换床单位,每周二为病人修剪指甲,每天为病人送开水到床头,危重病人的生活护理由责任组长指导和协助陪护人员完成。②由科室护士长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操作的临床培训、现场考核,通过一边培训一边落实基础护理,达到全面提高整体护理工作水平,夯实全科基础护理,从而让病人得到实实在在的护理服务[1]。③强化健康教育工作,由责任组长实施一对一指导年青护士的健康教育并进行考核,将健康教育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全面提高健康教育水平,让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的保健知识,提高病人的保健意识。④每周由优质护理服务检查小组到科室进行检查、督导,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考核科室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全面细致地逐条反馈。对于存在的分歧,督导组提出指导性意见;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
1.3总结
阶段对基础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总结经验。2013年底评选1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使全体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从实质上夯实基础护理,改善临床护理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2护理管理者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2.1充分认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对促进护理工作的现实意义,把握契机,为推动活动的有序开展,达到预期目标,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作为护理管理者,要深刻领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活动的开展对促进现实护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的重要意义,建立起新型的护患关系,通过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将实际护理工作推向一新的阶段[2]。
2.2依据考评机制,认真考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总结改进提高工作,为下一步优质服务工作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要依据考评细则,对示范病房工作进行阶段性考评,及时发现影响示范工程工作的不利因素及需改进的不足,同时综合患者、社会各方面的工作意见及建议,召开阶段性工作总结分析会,该改进的工作及时改进,不断促进优质服务工作稳步推进,为“示范工程”活动在全院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3小结
本院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此次活动作为全院抓服务、树形象的契机,视为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通过科学管理、积极引导,真抓实干,使护理人员主动工作优质服务意识发生了明显改变,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达到了开展活动的预期目标,此次活动的开展,夯实了本院基础护理工作,护理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改善,对树立行业新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患者的自理能力的评估,给予不同级别的护理。我国的分级护理制度由护理前辈张开秀、黎秀芳1954年提出并一直沿用至今,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4个级别。分级护理制度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发展,以往分级护理制度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滞后,如:医师下达的分级护理医嘱缺乏严谨性;分级护理要求缺乏可行性Ⅲ;收费标准与劳动价值不一致等。针对以上的问题,专家提议:护士决定分级护理的级别;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规范;借鉴国外的护理模式,制定新的分级护理方法,如建立因素型儿科患者分类系统等。针对目前存在的患者护理级别与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不吻合的矛盾,本研究尝试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制定护理级别。并在一所三甲医院的4个病区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便利取样的方法,选择2008年5—8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4个病区住院的普通成年患者223例,其中手术科室2个113例,非手术科室2个110例,不包括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男68例,女43例,平均年龄46.19岁;对照组男61例,女51例,平均年龄47.43岁,两组之间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试验组:借鉴日本的分级护理模式,将护理分为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两部分。患者入院时,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下达观察级别的医嘱,决定观察的次数:一级观察为15—30m/n巡视1次,用I来表示;二级观察为每2h巡视1次,用2来表示;三级观察为每日巡视至少3-4次,用3来表示。同时,责任护士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该量表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研究最多的一种评定ADL的工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包括排便控制、排尿控制、修饰、如厕、进食、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等10项内容,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独立性越强,依赖性越tJ,.t?。
总分60—100分为ADL一级。生活基本自理,用C来表示;60-41分者为ADL-“级,生活需要帮助,用B来表示;40分以下分者为ADL三级,生活需要很大帮助,不能自理,用A来表示。责任护士根据ADL的分级下达护嘱,将医嘱的病情观察级别和护嘱的ADL分级相结合,得出1A,lB,1C;2A,2B,2C;3A,3B,3C9种护理级别,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患者住院后2—3d,责任护士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如评分有变化,则以后一次评分为准并调整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分级模式,医生下达分级护理医嘱,护士执行。责任护士也对患者进行ADL评分,患者住院后2-3d,再一次对患者进行ADL评分,均不按ADL下护嘱。
两组患者均在住院后2-3d测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同时测定患者的直接护理项目与频次,观察员用秒表计时并记录护理时间,计时从护士进入病室开始与患者交流时起,到完成直接护理操作离开患者时止。每个观察员固定观察并记录1例患者24h内的直接护理时间。住院后1个星期,责任护士根据《基础护理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并指导患者或家属填写《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并收回。
1.3观察员和责任护士的选拔与分工
观察员lO名,负责观察、记录护士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所需的时间。选拔毕业实习近1年的护生,经培训和考核,熟悉并理解”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观测表“的全部内容,并在培训中能够准确观察记录者为观察员。责任护士4名,均为工作5年以上、护师以上职称,能够理解并熟练地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能准确地给予护嘱并指导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掌握测评工具的各项评分标准,理解并熟悉研究设计和方法,负责对观察员的培训考核,评定患者的ADL,指导护士对试验组的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的基础护理进行评分,指导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以及在观察测算工作中进行质量监督和指导。
1.4评价方法
选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质量做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以《基础护理评价标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为测评工具。其中,‘基础护理评价标准》采用《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中的标准,共有11项,满分50分。《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对我国台湾大学医院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修订的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条目,分为人院介绍、健康评价、责任心、服务态度、围手术指导及总体评价7个维度,问卷总体的内部一致性效度Crobach''''sOt为0.903。自行设计《直接护理项目和时间》,根据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理论[16],将患者的基本护理需求分为生命体征、饮食与排泄、清洁、活动、给药等共l0项内容。根据临床实际,依照直接护理的定义,即任何需要直接与患者接触或需患者在场方能进行的操作,将这10项基本护理需求所涉及的直接护理操作项目一一列出,设计出直接护理项目表,并由临床护理专家进行评价修改。
1.5统计学方法
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13.O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为t检验和X2检验。
二、结果
两组组间和组内护理得分、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相同护理级别之间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级护理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的满意度、直接护理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相同的病情观察级别,不同的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3.1现行分级护理制度的缺陷
对照组不同护理级别之间的基础护理得分和满意度无差异;对照组一级护理的不同ADL患者,直接护理时间、基础护理得分均无差异,说明现行分级护理级别并不能反映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并没有得到护士相应的护理。
医嘱护理级别和ADL分级的护理效果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本研究观点相同。在临床中很多医生把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都下一级护理医嘱,实际上这部分患者只需要提供生活护理,并不需要15-30rainl次的病情观察。由此造成了分级护理与病情不相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导致护理质量的下降。医生按疾病诊断,从医疗的角度提出护理级别,与护理专业要求护士所做到的护理服务不相适应,使现行的分级护理级别不能反映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3.2医护共同制定分级护理级别能体现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
把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频数,护士根据ADL评分结果决定生活护理级别,从而解决了分级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生活自理能力之间不相符的矛盾。
杨洁也建议借鉴日本的护理模式将病情观察和生活护理分开。试验组不同病情观察级别之间,以及一级病情观察、不同ADL之间的直接护理时间和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反映患者的病情,体现了患者的自理能力。病情不同,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得到的直接护理时间也不同。病情越重。生活自理能力越差的患者,护士给予的直接护理时间越长,和患者相处的时间越多,沟通和交流增加,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两组直接护理时间、满意度、基础护理评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能增加患者的直接护理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人员配置合适的前提下,能使护士的时间分配更加合理,病重和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能够得到护士更多的照顾。由医生决定病情观察级别也很合理。因为医生从接诊、检查、询问病史到诊治治疗,整个过程对患者的情况都非常了解,对术中情况及潜在的病情变化等要比护士了解得多。责任护士运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患者的ADL水平,并下达生活护理的护嘱,能够促使护士从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个性化服务,同时能够激励护士不断地学习,提高专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护士应该参与分级护理决策,且参与方式是医护合作,这不仅能发挥护士工作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自豪感。而且能促进护理专业自主性的发展。对于该由什么职称的护士来下护嘱,**建议,护嘱应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士通过护理程序来确定、实施并评价。以避免护嘱所存在的缺陷。
综上所述,医护共同制定的分级护理级别符合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患者的需求,同时还能体现护士的专业特征和价值,也为临床分级护理改革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考文献
[1]孙囊萍。病人人院和出院的护理[M]//段磊。护理学基础。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叫:141—142.
[2]霍丽杰。分级护理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3.20(1):77-78.
一、指导思想
1.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从心护理”品牌塑造活动和“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临床护理工作,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2、目标:在塑造“从心护理”品牌的基础上,2021年初重启全面开展以患者满意、社
会满意及政府满意为目标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15个护理单元逐步开展、完成“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工作。到2022年5月,创建6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全面提高医院护理工作水平,让患者满意、政府满意及社会满意,建立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3、活动主题:夯实基础,“从心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二、活动重点内容
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广东省护理事业2016-2020年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切实加强护理管理,规范护理服务,落实护理工作,夯实基础护理。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1. 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疾病护理常规和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标准。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各级各类护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规范临床护理执业行为。建立护士绩效考核制度,根据护士完成临床护理工作的数量、质量以及住院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晋升、评优及奖惩相结合。
2. 加强全员培训,强化服务理念。开展《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的学习培训,以及“基础护理该不该做?该谁做?如何做?”全员大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护士明确临床护士应当负责的基础护理项目及工作规范,临床护士必须履行的基础护理职责,规范护理行为,改善护理服务。
3. 制定院、科两级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医院公共区域悬挂“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宣传栏,营造浓厚的创优氛围。将临床护理服务内涵、服务项目和工作标准纳入院务公开,向患者及家属公示,引入患者和社会参与评价的机制。
4. 结合医院实际,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优化工作流程。推行实施小组责任制,探索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以实际工作量为基础,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不断丰富和拓展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5. 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环境、治疗、用药、膳食营养、康复、心理干预、手术、检查等),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
6.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的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7. 进一步完善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保证护理工作的落实,能够让患者得到实惠。建立落实基础护理责任制,按层级建立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和临床护士的质量考核标准及制度,将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并将检查和考核结果作为护士个人和部门奖惩、评优的依据,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8. 取消不必要的护理文书书写,简化护理文书,采用表格化护理文书,缩短护士护理文书书写时间,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提高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
9. 进一步完善护理支持系统,理顺各部门工作职责,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为全面加强临床护理、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和有力保障,形成全院共同的工作目标。
四、实施方法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2021年3月)
1. 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明确活动领导小组、监督评价小组及职能部门的职责,提高认识;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2. 召开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传达市护理学会“从心护理”精神,借势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解读“方案”内容,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到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3. 根据2020年年终评估检查方向,调整临床质控管理“本”专科“六大本”临床风险管理“六大本”内容,制定“控基础”和“控高危”的质控检查实施细则下发临床各护理单元;
4. 制定《护理人员优质服务实施细则》内容,启动《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社交礼仪和和护士仪表仪容规范》培训;
5. 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计划,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奖惩办法;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3月-11月)
1. 2021年3月~11月,全院范围内启动建立“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15个护理单元: 血透科、新宝兴血透、门诊导医、急诊科、体检科、综合内科、综合外科、妇产科病区、产房、妇科治疗区(含医助)、手术室、康康复三区、康复一区、康复二区、供应室、口腔科
2. 每季度在全院范围内评“星级护士”和“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在医院显眼的公共区域设“优质护理服务宣传栏”,图文并茂的形式公示本院“从心护理” 的点点滴滴; 让全院职工、患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及监督。其中,2021年3月~5月中旬的表彰
①全院范围内,每季度公开评定5名“星级护士”和1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星级护士”予以300元/人奖励,“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予以500元/人奖励 ;
②2021年上半年,启动阶段合并到“5.12护士节”活动项目中,共同表彰和奖励;
(三)总结交流阶段(2021年12月~2022年5月)
1. 对15个临床护理单元的工作,特别是基础护理服务进行质量评估与检查指导,树立典型,鼓励先进,宣传和推广好的做法,总结经验,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院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水平,同时接受上级行政部门的检查指导。
2. 2022年“5.12护士节”进行阶段性总结, 评选2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和20名“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 医院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坚定信心,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 为确保“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顺利开展,成立以院长陈晓峰为组长、其他院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立以周明英为组长,各临床护长为副组长的监督评价小组。
(二)认真贯彻落实,扎实稳步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文件精神,明确职责,周密部署,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及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同时认真、全面地开展自查自建,推动各项工作扎实稳步开展,持续改进临床护理工作。
(三)加强指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