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心脏外科常见手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心脏外科常见手术

篇1

【关键词】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

1 引言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临床见习的效果能够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具体内容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教师应给予学生详细的临床带教工作。其具体内容应包括:

2.1 制定临床见习计划和目标

教师应制定心脏外科的临床见习计划和目标,准备充实的见习资料。按照心脏外科临床见纲的具体要求,根据心脏外科临床教学目标制定见习计划和目标,并逐步实施实习方案。构建临床见习指南,罗列学生见习需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并由教师对此进行评价。教师应对每位学生进行指导,采取分阶段的目标见习模式。每个心脏外科的实习病区设立主管见习老师,管理协调学生见习,完成实习阶段的目标带教任务。心脏临床见习辅助阶段完成指导学生的基础操作和相应的理论指导,并进行心脏临床见习的操作考核。在见习的辅助阶段,主管教师应首先讲解心脏外科常见疾病,帮助学生掌握心脏专科病种,顺利融入临床见习环境。为学生设立见习专用柜,放置实习操作的各类用品,并严格执行用品交接登记制度,降低物品费用支出。学生应认真学习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内容,例如:心脏外科常用药物的说明、病情观察和指引、操作流程等内容,使得学生熟悉心脏外科的临床见习内容[1]。

2.2 指导教师应加强言传身教

医院的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指导教师在学生见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心脏外科临床见习要求的效果。见习指导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经验。学生应在实习期间耐心、细致地操作完成各项任务,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结合操作技能,促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实习中获得有益经验[2]。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能力,指导教师应对学生严格管理,让学生树立临床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指导教师应应在良好的实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得到支持和配合。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及时沟通,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每周总结见习经验,对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解决,促进学生顺利完成见习工作。

3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阶段的指导

当前,心脏外科临床的实习能够促进学生顺利度过临床医疗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取适合学生的方式对学生临床见习进行指导,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应从四个期间给予指导。

3.1 跟人管床阶段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的指导教师应是具有一定权威的医师, 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超过一个月的见习期。指导教师应安排学生掌握心脏外科住院医生处理患者的工作程序,并认真学习规章制度。这段期间,指导教师应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给学生以信心。指导教师应正确评估学生心脏外科见习临床表现、工作能力、病志书写、手术台配合能力,以此为学生规划见习阶段的规范操作,实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培养计划[3]。学生见习应先跟好管床医生, 熟悉心脏外科临床医生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配合医生的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和避免医疗纠纷,使外科临床医疗操作走向规范。

3.2 独立管床阶段

心脏外科临床实习应由指导教师安排学生的具体工作,与学生进行商讨,指导学生正确地书写病志、医嘱,这些医疗诊治行为应经过指导教师的确认才能执行。见习期间的学生应在每日观察、询问病人病情的变化,并能够结合病情修改医嘱,学生可以管理2~3个床位。学生下一步就面临病人的小手术。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弄清楚心脏外科一些病症的临床表现,手术后有哪些并发症。这些问题能够考察学生对手术认识的深度。学生在此阶段遇到的问题比较多,应积极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探讨,在经过独立管床阶段后,学生在心脏外科临床工作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增强了其诊治信心,培养了临床的独立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3 独立值班阶段

学生在经过独立管床阶段后,就进入了独立值班阶段。在心脏外科临床见习过程中,学会处理一些疾病鉴别诊断,手术之前应做的处置,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术前诊断与术中诊断不符, 应进行合理的处置,学生应在手术后总结临床经验,确认患者那些临床表现而使得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掌握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学会心跳骤停的紧急抢救程序[4]。这个阶段的实习都是依靠平时医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临床经验的灵活运用。

3.4 总住院医生阶段

心脏外科临床见习应包括一个月以上的总住院医生。在此阶段,学生将面临难度较大的医疗风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医疗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应住在病房,主动巡视病房危、重、急病人,及时向治疗组请教。

4 多媒体在心脏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的应用

4.1 制作心脏外科的临床见习的教学课件

心脏外科的临床见习主要以心脏疾病为主,心脏疾病的病例较多,这些病例起病急,需要及时救治,否则就会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学生临床见习很少遇到这类病例,在面对这样病例的时候,需要协调诊治环境、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态度,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是心脏外科学习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发挥常规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将以往积累的心脏病典型病例或重要症状和疾病的图片、动画、手术录像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这样为心脏外科临床见习的教学创造了有利因素。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提高师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

心脏外科的临床实习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脏外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外科技能,加强学生对心胸外科的常见疾病的了解。心脏外科的临床实习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心脏外科的医疗常规和技能,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多媒体课件针对心脏的具体疾病展示具体操作,包括:手术部位、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 使学生观看这些多媒体心脏外科课件提高实习效果。

4.2 心脏外科多媒体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依据

心脏外科多媒体教学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重点学习心脏外科的知识难点,促使心脏外科中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指导教师还应灵活运用教学大纲, 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充分备课,并且融入临床经验,引进国内外心脏外科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

心脏外科多媒体的制作直接关系到课件质量,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性及全面性有效结合,在重视教学的主要内容前提下,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等,改善心脏外科多媒体教学效果。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应实现图文并茂、思路清晰、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媒体课件内容, 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同时,教师还应注意教学节奏,不应给学生造成知识量过大的压力,这样才能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5 结论

在医院的心脏外科临床见习期间,学生遇到的问题需要向指导教师请教,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诊断经验和手术技巧,学会对医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和言简意赅的医学表达能力。以此,学生通过见习教学实践丰富了医疗实践经验, 提高了自身的医疗水平。

参考文献

[1] 秦雄,徐志飞,王来根. 胸心外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J]. 医学教育探索, 2008, (05) .

篇2

疼痛是外科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在术后一旦出现疼痛,就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1]。绝大部分患者害怕疼痛,担心自己不能忍受,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有30%-50%在术后感到疼痛不适的患者为精神压力过大所引起的[2]。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心脏外科手术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过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以及生活质量仍相对较低[3]。通过对此类患者在术后给予有效地疼痛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因此,在对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时,一定要对患者的疼痛护理引起高度重视。本研究将对2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疼痛护理路径选择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9年2月――2012年2月所收治的250例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80例女性,17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7-46岁,平均年龄为34.2岁。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不配合、精神障碍、不能描述疼痛程度等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术后疼痛对患者机体的影响患者在行心脏外科手术后,一旦出现疼痛的情况,就会使患者的腹肌、胸肌出现反射性收缩,导致其肺泡出现萎缩的情况,其潮气量以及通气量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疼痛会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心动过速的情况,此类情况的出现会使得患者的心肌负荷超重,使其心肌缺血的情况加重,诱发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塞的情况出现。当患者的交感神经活性增加时,就会导致患者的肠道蠕动能力减弱,引发麻痹性肠梗阻以及胃扩张。此外,疼痛还会使患者出现痛苦感、焦虑以及失眠的情况,使患者的精神疲惫,心理自制能力下降,患者在术后的疲劳感也会随之增加。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护理人员必须为患者提供相对较为清幽的环境,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其心理压力。患者在咳嗽时,必须积极协助患者改变,使其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对于术后置管的患者,一定要对其留置管道进行有效的固定,避免其出现牵拉刺激、扭曲以及滑脱的情况,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引流管进行固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3.2观察组该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其主要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心理护理:术后,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然后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度。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在术后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日常喜好,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以此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②控制疼痛的方法: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如果通过心理护理仍不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那么可以对患者给予适量的止痛剂来进行治疗。在对患者给予止痛药护理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止痛药的剂量、用法等进行适当的控制。然后对患者采用自控镇痛泵来进行疼痛处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告知患者采用镇痛泵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目的,并加强巡视力度,定期对患者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以及血压进行适当的监测。此外,还可以在自控镇痛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以此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

2结果

本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相应的手术治疗,其病情较为稳定,且脱离了呼吸机,患者在术后未出现肺部感染的情况,其伤口出血量较少,疼痛明显减轻,切口的愈合程度较好,所有患者均在术后6-10天出院,患者在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没有发现残余漏洞,且未出现由于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1.79%,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3讨论

疼痛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此类情况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它主要包含了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疼痛反应以及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痛感觉,此类疼痛常伴有较强的情绪色彩[4]。心脏病患者在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以伤口疼痛最为严峻,如不及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就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5]。因此,在对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时,一定要强化疼痛护理。

综上所述,在对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不同的手术方式均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疼痛,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强化疼痛护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戴芬.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展[J].安徽医学,2011,32(4):556-558.

[2]魏志婷.心脏外科术后的疼痛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30):117.

篇3

下呼吸道感染是心脏外科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下呼吸道感染可导致心肺负荷较重,加重病情,影响患者预后,导致患者恢复时间延长,经济负担加重及病死率增高。因此,心脏外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12月429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心脏外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现将我们对心脏外科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实施体外循环下各类心脏手术429例,其中男203例,女226例,年龄3月~80岁。风湿性瓣膜病128例,先天性心脏病234例,冠脉搭桥26例,左房黏液瘤5例,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8例,其他28例。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7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13.29。

2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印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其中下呼吸道感染为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②白细胞总数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3原因分析

3.1手术创伤因素 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外科手术。全麻插管过程中往往把口咽部的细菌带入下呼吸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1]。体外循环下心脏外科手术与一般外科手术有明显的差别,体外循环装置对血液的破坏,对患者免疫力的影响,使淋巴细胞总数明显下降,损害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引发炎症反应,引起肺部异常改变,是造成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4]。此外,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加上气管插管的刺激、物的影响,易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减弱、痰液潴留、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导致下呼吸道感染。

3.2心源性因素 心脏外科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淤血、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肺泡中蛋白液漏出,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降低了对入侵病原菌的防御力和抵抗力[5],术后更易合并下呼吸道感染。

3.3机械通气因素 机械通气是心脏外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但呼吸机使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过长,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其原因包括:

3.3.1机械通气破坏了口咽与气管之间的屏障,细菌易在受损部位定植和繁殖[6]。长时间机械通气刺激,使呼吸道黏膜损伤、黏液分泌增多,给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3.3.2机械通气患者不能自行排痰,频繁的吸痰操作加重了气道黏膜的损伤,人工吸痰提供了自有菌区域至无菌区域的途径,吸痰时无菌操作不严,增加污染的概率,大大增加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3.3.3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处于持续的半开放状态,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口咽部细菌滋生,并随各种侵入性操作侵入下呼吸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3.3.4气管插管导管气囊下及周围滞留和淤积的分泌物易于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6]。

3.3.5无菌操作不严,如更换呼吸机管道不规范,集水杯、湿化瓶被污染,乱倒冷凝水,手卫生不规范等。

3.4术后浅呼吸及无效咳嗽 患者术后因伤口疼痛,不愿意做深呼吸运动,而以浅呼吸为主,长时间浅呼吸可因为长期潮气量小导致肺不张,使痰液聚集在肺部,容易诱发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患者术后因害怕伤口疼痛,咳嗽无力,甚至不敢咳嗽,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出,也是发生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

3.5 环境因素 我院心胸外科ICU总体布局欠合理,床间距达不到标准ICU设置的要求,功能流程和区域分布不完全符合卫生学要求,物流人流有交叉逆行,手卫生设施配备不足,没有做到每张床旁放置手消毒剂,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ICU内若空气流通不良,消毒不严格、不彻底,室内空气中悬浮病菌数量增加,气体进入患者呼吸道易致下呼吸道感染。以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也极易诱发术后下呼吸道感染。

4 护理对策

4.1术前健康指导 有吸烟史者术前戒烟>1w。术前有效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对术后防止肺膨胀不全、分泌物潴留起着重要作用。术前指导患者每日进行有效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深呼吸、缩唇呼吸、憋气、有效咳嗽。对于年龄较小患者指导吹气球。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增强抵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

4.2呼吸道管理

篇4

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先心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医院协会医疗质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小儿外科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1997年底负责筹建湖南省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并担任第一任科主任,仅三年时间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量达全省第三。目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年手术量为500台。研宛方向: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什么是先心病

心脏自主的节律性搏动驱动血液周而复始的循环,这是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人的心脏具有非常复杂而又十分精巧的结构,这是人类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的产物;单个个体的心脏从胚胎第三周开始发育,至第八周基本形成,在这短短的几周发育过程中,先后有数千种基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位点、以不同的强度表达,这种序贯性的基因表达是一种精确的指令,就是在这套基因的指令下,形成了复杂而精巧的心脏及大血管结构。这套基因指令对于正常心脏结构的重要性,就像是完美的设计图纸对于高楼大厦一样。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某些基因的病变,再加上某些特定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可能导致心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陷,新生儿脱离母体后,其心脏难以高效地驱使血液循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多由遗传、环境及怀孕期间服用某些药物等因素造成。只要能及时诊断,及早进行手术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术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但有不少先心病患儿因种种原因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完全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使手术难度加大,风险提高,从而也使治疗费用成倍增加。

我国先心病现状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古代《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此病的描述。先心病的发病率约占足月新生婴儿的千分之七至千分之八,如果是早产儿的话,其发病率更高,是成熟儿的2~3倍。我国人口基数巨大,每年出生人口众多。按上述发病率计算,则每年新增各类先心病患儿近20万,此类患儿的生命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1岁以内的自然死亡率为20%~50%;再加上多种原因,真正得到有效治疗的患儿不足1/3,因此,目前先心病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最重要死亡原因。

先心病的分类

非紫绀型先心病

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繁多,其中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最为常见,合起来占到了所有先心病的半数以上,这几种先心病的初始阶段均不会导致患儿缺氧,所以又统称为非紫绀型先心病。

非紫绀型先心病一般表现为患儿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和生长发育滞后等,严重者早期夭折。因此,为了保障患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心脏外科医师越来越强调早期手术,以尽早结束先心病带来的多种不利影响。

当然,也有部分非紫绀型先心病的症状较轻,平时没有特别的异常表现,可存活至学龄前期,个别还能存活至成人期;在这种情况下,同样也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随着时间的延长、年龄的增长,心脏的负担日益加重、心功能受损,还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形成肺动脉高压;因为患儿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加之经济困难,临床上有不少患儿因出现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而失去手术机会,令人扼腕叹息。

紫绀型先心病

先心病中还有一类叫紫绀型先心病,这样的孩子在出生后立刻或是经过长短不一的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患儿嘴唇呈暗紫色,皮肤、指甲等部位发绀,活动能力极度下降。

缺氧的危害更大,患儿形成低氧代谢,全身所有组织尤其是心肌细胞、中枢神经细胞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性损害,早期死亡率更高;即使是能存活至学龄期,也往往留有体力、智力等方面的重度缺陷。临床上常见的紫绀型先心病有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等。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不管是何种先心病,都应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要能做到“三早”,绝大部分先心病是能够根治的,孩子将完全可能成为健康人。

先心病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外科手术和介入封堵治疗,其中以外科手术为主,介入封堵治疗一般仅用于少数简单先心病或作为外科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医生吉布森经过反复的实践,发明的体外循环机,其原理是把回归心脏的血液收集到了体外循环机中。并在体外循环机中氧合,再灌回至人体,这样就可以使心脏暂时得到休息,医师可以对心脏畸形进行矫治手术。

体外循环技术的出现是现代心脏外科技术的重要标志,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心脏外科技术已日趋逐步完善,可以说是人类智慧的高度结晶。今天,绝大多数先心病均可经过外科手术得到根治性的矫正。而且。在国内比较先进、系统的心脏中心,婴幼儿先心外科手术总死亡率低于5%,完全达到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心脏外科在我国还远不够普及,有实力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还不是很多,心脏外科专业技术人员还相对缺乏;这种现象在我国部分相对贫困地区尤为明显,这就导致了相当多的先心病患儿难以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甚至在个别地区,根本就得不到治疗。

提前干预,避免出生缺陷

婴儿出生缺陷排在前5位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趾)、唇裂、肾脏畸形。

减少出生缺陷,不仅政府部门和医院要付出努力,每一个家庭也要高度重视。

首先是孕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双方都不要抽烟喝酒,要十分注重身体健康,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少吃或不吃烧烤类食物,怀孕早期孕母适当补充叶酸的不足,避免病毒感染,少用或不用电脑等含电磁波的物品,还要定期去医院进行检查。

预防胜于治疗,大家必须树立计划怀孕观念,将出生缺陷的预防防线前移,做好一级预防工作。

凡具有以下情形的孕妇,在怀孕4~6个月时,一定要进行产前检查和遗传咨询。这些情形为:年龄在35岁以上的孕妇;曾生过无脑儿、脊柱裂或其他畸形胎儿的妇女;有习惯性流产、多次胎死宫内的妇女;家族中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或孕妇本人曾生育过代谢性疾病患儿;夫妇双方均为同一种地中海贫血患者;怀孕早期,曾患过风疹、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的孕妇;孕前及孕期饲养宠物并经常接触宠物的孕妇;孕早期曾服用可能致胎儿畸形的药物,或接受过放射线诊断或治疗的孕妇。

先心病治疗三误区

先心病儿长大后自然会好?

有家长认为,孩子出生时心脏有毛病无关大碍。长大后自然会正常。因此,许多心脏有缺陷的孩子就这样失去了治疗机会。确实有极少数患儿可自愈,但专业心脏外科医师都很难为其做出准确判断。

所以,小儿先心病应早诊断、早治疗。虽然大部分先心病儿未有实时生命危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负担增大,会造成心功能受损,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会出现缺氧,形成低氧代谢、血液浓缩、血管堵塞,容易导致死亡,而大部分非紫绀型心脏病,只要及时治疗,孩子将完全可以成为健康人。否则,可能形成不可逆转的病变。

治了也白治。花了钱保不了命?

过去,由于技术理论的不成熟,人们对心脏病外科手术存在着许多顾虑。认为先心病的孩子不做手术也许还能多活几年,做了手术也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正常生活。但现在先心病的手术成功率已提高到97%以上,特别是对于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膜狭窄等常见的几种心脏病完全可以治愈。手术后完全可以成为正常人,和其他孩子―样生活、学习、长大成人。

篇5

[中图分类号] R54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b)-0189-02

急性低血压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早期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如果未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救治,往往导致患者并发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肾衰竭等,严重时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为了探究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及相关护理对策,笔者对本院35例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共行397例心脏手术,35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77岁,平均53.4岁。经过诊断,有14例为心脏瓣膜病变,9例为冠心病,6例为法洛四联症,4例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35例患者均在入室后的0~11 h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

1.2 方法

对35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原因。

2 结果

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的原因主要为:14例是血管活性药物导致,6例为血容量不足导致,4例为用药后出现变态反应导致,6例为患者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及心律失常导致,3例为服用镇静镇痛药物导致,2例为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导致。经过紧急抢救30例患者的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5例死亡,其中2例肺部感染,3例为器官衰竭。

3 讨论

3.1 急性低血压的原因

急性低血压是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常见的一种危急症状,导致该症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3]。①血管活性药物的影响:血管活性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患者康复中,该类药物可以调节患者血管舒缩状态,改变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如未及时根据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动态地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均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低血压症状;②血容量不足的影响:患者均采用体外循环术进行心脏手术,但术后患者体温较低,末梢血管收缩,当手术几个小时后患者的体温升高至正常水平,此时由于血管的扩张可能引起血容量的不足,导致患者血压下降;③心脏手术后患者易出现心律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的状况,特别是当术后大量库血的输入会导致患者血钙浓度下降,血钙浓度下降会进一步影响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收缩能力,从而出现血压骤降的情况;④心脏手术后早期,患者在苏醒后会出现剧烈的躁动,一般可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此时给予患者镇痛镇静药物会引起血压骤降现象;⑤心脏手术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手术,极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引起心脏供氧不足,心脏功能受损,出现血压骤降。

3.2 急性低血压的护理对策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极为重要,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时刻监测患者的血压状况,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将血压维持在合适的水平,使患者心脏在做功最小的条件下能够满足基本心排血量[4];增强患者的心肌收缩能力,当患者体温恢复正常且末梢循环温暖后,需及时补液、补血,促进血压稳定。②对患者出血状况进行严密观察[5]。③加强对输液用药的管理,手术结束后,将患者转移至监护室,医护人员需与麻醉师严格交接班,熟悉并标记好药液的种类、剂量和浓度,在患者输液过程中需将输液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认真仔细地检查好各输液管路状况,确保其通畅性,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的三通方向及欠压微量泵对血管活性药物输注的影响,有效地避免血压不稳因素的产生[6-9]。④呼吸功能的维护,如果PO2低于正常,肺交换功能障碍,适当延长呼吸辅助的支持。⑤尽量预防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严密监测,及时确定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⑥加强对镇静镇痛药物的监管和合理使用,严格控制药物的剂量,熟悉药物配伍禁忌,并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⑦维持血糖平衡,保持机体代谢稳定。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参考文献]

[1] 侯芳,张琪芳,袁艳荣,等.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86-88.

[2] 张建军,杨新春,胡大一,等.心脏介入性治疗引起低血压和心率减慢的原因分析和处理[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2,6(6):337-339.

[3] 王红霞.低血压掩盖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心电图1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1.

[4] 李梅素.参麦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源性休克或低血压状态的护理[J].河北中医,2007,29(1):72-73.

[5] 张红君,周昆,牛晓华,等.心脏介入术后反射性低血压的原因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338.

[6] 邓劲松,韦华,李家胜,等.22例缩窄性心包炎手术麻醉管理[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2):191-193.

[7] 赵淑彩.心脏介入术中并发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42-43.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12(b)-0146-03

目前,治疗心脏外科疾病的各种方法中,手术仍是重要的手段。虽然手术在治疗疾病方面的效果明显,但其造成的创伤却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异常,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人体生理功能紊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结构老年化越来越明显,老年患者实施心脏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广泛的开展复杂的心脏手术,导致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常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就是精神障碍[1]。心脏外科手术后,术前精神正常的患者出现的大脑精神功能活动的障碍是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其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障碍。目前,临床医生对此已经产生高度关注。手术后发生的精神障碍一方面会使治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也会不同程度的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住院医疗费用增加,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及生存质量[3]。该研究旨在探讨分析术后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的可能病因和诱因,以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70例自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该院接受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1.3±3.4)岁,在手术前,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被排除没有精神类疾病史和其他严重的系统障碍性疾病。所有患者开展的手术类型有:二尖瓣膜置换术、心脏黏液瘤摘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35例)和干预组(3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范围为57~72岁,平均年龄为(60.8±2.9)岁,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10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8例、冠状动脉搭桥术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8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范围为56~71岁,平均年龄为(61.7±3.6)岁,进行二尖瓣膜置换术9例、心脏黏液瘤摘除术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0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心脏围手术期进行常规的心理、基础护理和并发症护理,向患者讲述该病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成功案例,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保持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注意患者的饮食护理,做好急性肾功能衰竭、呼吸功能不全、精神障碍、心率失常、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干预组的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采取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术前、术中、术后分别采取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理

①术前患者状况评估。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生活习性、个性特征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去安抚患者。并评估患者的心理,按照患者拥有的精神状态运用焦虑(SAS)、抑郁(SDS)量表简易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以对患者手术开始前的心理应激情况进行评价[4]。根据测评结果,对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强心、利尿等预防性措施。患者手术前的饮食应该是易于消化的,例如高蛋白、高热量、低脂、低盐的食物。

②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运用鼓励和安慰性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给患者造成心理压力,并对患者用积极的话语进行鼓励,使患者能够获得愉快、温暖的心情。在对患者进行鼓励的同时,也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家属进行安抚,稳定家属的情绪,彼此之间建立起护患信任的良好关系。运用安慰性的言语对患者讲解手术及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手术室及监护室的环境、手术结束后在监护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某些问题,以及手术结束后可能会有那些并发症发生,对于情绪障碍或过度紧张的患者,为消除其恐惧、紧张的心理应进行相应的心理咨询访谈。对于抑郁、焦虑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抗焦虑类药物进行辅助治疗[5]。平时主要进行脑力劳动的患者,虽然他们的外观看起来很平静但是他们的内心是非常困扰复杂的,有着强烈的反差,对此类患者,我们在护理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手术采用何种方式麻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能够达到的效果及预后,并以成功的病例为范本向患者详细的介绍该种疾病,增强患者的自信心,从而能够有效的避免发生精神障碍。

1.2.2 术中护理 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的脑功能加强保护,要保证有足够的血流灌注量[6]。尽量采取措施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保证患者的灌注压维持在适宜、平稳的水平。为有效防止微气泡和微颗粒栓塞的形成,手术过程中应采用微栓过滤器进行过滤并进行彻底的排气,从而避免过度稀释血液及导致中心静脉压的过度升高。手术过程中也应该采取各种措施维持患者体内酸碱及电解质的平衡[7]。

1.2.3 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心电监护,对其生命体征发生的变化及精神和意识状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采取各种预防性措施来保证各种管道的畅通。及时判断意识清醒的患者有无异常的情况,并告知手术已经结束,目前正在接受监护治疗。倘若患者此时无法准确的用言语进行表达,则通过手术前和患者沟通好的手语与其进行沟通交流。沟通交流应该是必要的、有效的,并给予患者适时的鼓励。对精神障碍患者的需求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满足,以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若发现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情况严重时应给予约束带进行约束。尽量采取措施为患者提供恒温、安静的良好环境,护理人员在走路、讲话、开关门时都要做到“轻”[8]。监护仪器的音量调到最低。合理安排病室的光线、湿度和温度,保证患者的健康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恢复[9]。

1.3 评价指标

手术结束后的12 h~7 d内,对两组研究对象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并比较分析术后的精神状态。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对照组和干预组研究对象的行抑郁及焦虑状态。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采用SPSS11.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和干预组研究对象手术后出现焦虑、抑郁、谵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等精神障碍为10例和3例,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8.57%、8.57%,经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从该研究结果可看出心脏外科手术术后经过常规护理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占28.57%,主要有焦虑、抑郁、谵妄、精神衰弱和精神分裂等,该研究的对照组35例中出现抑郁和谵妄的患者分别出现了3例,所占比例较高。引起这些精神障碍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是经济、家庭和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于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各方面不能给予患者足够的支持,脾气暴躁的患者就容易拒绝治疗,严重者离院出走。大多数患者在精神上缺少家庭的关怀,使得他们心里产生巨大的孤独感。到医院后,不适应环境和患者性格孤僻很容易使患者产生心理障碍。手术开始前,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有极度绝望的心理,怀疑手术治疗不能有效,手术结束后又进入ICU这种特殊病室环境进一步治疗,使得患者极易产生严重的恐惧、焦虑、抑郁、谵妄等心理,最终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

第二是患者的生理和疾病因素。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及生理特点,老年患者的各脏器功能尤其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明显,因而不能很好的应对各种手术所造成的创伤。同时因为患者本身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各种原发病的存在,使得手术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导致患者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

第三是手术和药物因素。心脏外科的手术一般情况下均是大型的手术,手术时间通常很长,手术创伤很大,患者在手术后都会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这些都会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相关症状。另外,在进行心脏手术时,都要应用体外循环,此时血压及灌注压都很低、血液被稀释,这些均会导致大脑缺氧缺血而引起精神症状。研究发现[10],手术进行的时间越长,手术造成的创伤越大,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机率就会越高。手术开始前针及的应用会造成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研究发现[11],极低的物残余即可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多种物使用,均可使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另外,在手术开始前,大部分心脏手术的患者都会长时间服用对心脏功能有良好改善的药物,如硝普钠等。药物的不良反应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

第四是环境因素。进行心脏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的复苏通常是在ICU中进行的,病房中都配备先进和复杂的监护仪及各种急救器械,患者被包围在各种监护仪及医疗器械之中。发生术后精神障碍的重要诱因之一就是ICU中的环境。研究表明[12],ICU病房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是普通病房的2~6倍。进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都要在手术台上经过很长的时间,因此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安静的休息,然而监护室中的各种声音,包括仪器声、报警声、医护人员的繁忙工作声、周围患者的声、甚至谈话声等,这些因素都是诱发患者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导致患者在这种环境中会产生紧张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升高,从而引起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

对于要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以上容易出现的问题,该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了护理干预,在术前、术中、术后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仅为8.57%,与已报道[13-14]的术后常规护理出现精神障碍12.69%,18.54%和该研究28.57%的发生率相比较,精神障碍的出现大大降低,这说明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手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德银. 心脏手术后精神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2): 140-141.

[2] 张新宇. 母婴、妇科护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1.

[3] 刘海燕.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脏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2): 299.

[4] 叶李莎,曾苏华.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心脏外科ICU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 1225-1226.

[5] 王昭丽,缪彩红. 心脏术后ICU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3): 73-74.

[6] 林玉琴,陈美娇,伍景红. 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障碍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6):76-78.

[7] 丁丹晨. ICU老年患者外科手术后精神障碍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18): 79-81.

[8] 李春艳. 心脏手术后ICU 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22):18-19.

[9] 马海英,段长虹,李岩. 心脏康复指导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6):622-623.

[10] 任浩. 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当代医学,2013,19(1): 127-128.

[11] 夏博,王斌,赵光忠,等. 老年患者腹部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 临床研究,2013,10(19): 86-89.

[12] 邱冰,章放香,赵筑川,等. 骨科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及其对策[J]. 江苏医药,2006,5(12):37.

篇7

[中图分类号] R7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1(c)-128-01

近年来小切口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微创心脏外科亦发展迅速。2006年2月~2008年12月我院开展了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共121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1例患者中,男71例,女50例;年龄1~42岁,平均6.5岁;体重6.5~56 kg,平均18 kg。房间隔缺损共39例,其中继发孔缺损共32例,包括上腔型5例、下腔型12例、中央型8例、混合型7例;原发孔缺损7例,缺损直径8~38 mm,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室间隔缺损77例,其中膜部及膜周型62例,干下型15例,缺损直径5~21 mm。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5例。全组病例发育尚可,部分患者有反复肺部感染史。心脏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三位片示:心脏稍大,双肺充血。心脏超声示:左向右分流,部分患者有少量右向左分流。

1.2 手术方法

全组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左侧卧位。右侧腋中线垂直切口,上端起于腋窝下缘,切口长度7~12 cm。切开皮肤、皮下及游离肌层,由第4肋间入胸。于右侧心包隔神经前方2 cm纵形切开心包,上至主动脉与心包返折,下端止于膈肌前并行“T”形切口。右侧心包缘固定在纱布垫上,左侧心包缘固定在前胸壁相应部位以显露心脏。心外探查,了解震颤部位。肝素化后,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经右房切口完成手术。房间隔缺损直接缝合4例,用涤纶补片修补35例;室间隔缺损直接缝合6例,补片71例;不完全性心内膜垫缺5例均应用牛心包片矫治。全组体外循环时间30~126 min,升主动脉阻断15~58 min。手术结束后,间断缝合心包。右侧腋中线第7肋间放置胸腔引流管。第4肋间用10号丝线固定,缝合肌层、皮下,并用可吸收缝线行皮内缝合。

2 结果

全组无死亡病例,无气栓、昏迷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发症。4例并发右肺部分不张,经抗感染、雾化、拍背及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治疗后,均肺完全膨胀。术后出血60~350 ml。术后心脏杂音消失,切口疼痛轻。应用抗生素5 d,切口甲级愈合,勿需拆线。术后6~9 d痊愈出院。随访3~18个月,均恢复正常活动,心脏超声检查无残余分流。由于切口小,并处在隐蔽部位,患者家属非常满意。

3 讨论

微创心脏外科技术要求在完成普通心脏外科手术所能完成的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尽可能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各种创伤(肉体创伤、心理精神创伤)以利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1]。传统的心脏手术径路为胸骨正中切口。由于劈开胸骨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胸骨畸形等并发症较多,而且正中皮肤瘢痕明显,影响美观,对患者心理产生不利影响[2]。笔者采用右侧腋下垂直小切口手术克服了上述弊端,具有明显优点:①切口位于腋下,瘢痕小而美观,对患者心理影响小。②切口经背阔肌与胸大肌之间,仅切开部分前锯肌,且远离乳内动脉及胸肋关节,可避免损伤,因此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③术后渗血少,几乎不需要输血,且住院天数减少,总住院费用低。④手术过程相对容易,关胸快,无需特殊器械,不影响手术区暴露。与常规体外循环手术相比,心脏排气止血容易。⑥假如以后再要进行胸骨切开术,也相对容易,因胸骨后心包未损伤,可保护心脏。⑥保持了胸廓连续性及稳定性,避免了术后胸骨畸形、胸骨感染等并发症。

右腋下垂直小切口手术径路适用于房间隔缺损,膜部、膜周及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左房黏液瘤,肺动脉瓣狭窄及三尖瓣病变,甚至对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成形、部分法洛四联症的根治,经右腋下小切口也并非手术禁忌证[3]。

术中注意事项:①切开肋间时,紧靠第5肋骨上缘,避免损伤肋间血管神经;②将心包右侧缘缝在纱布上,左侧心包缘缝合固定在胸壁上,升主动脉两侧心包折返充分吊起,使升主动脉、右房及上下腔静脉变浅,术野得到满意显露;③如遇心脏过大、术野较深者,下腔静脉套阻断带困难时,可采用先插管转机,后套带,以避免损伤下腔静脉及右房后壁;④干下型室缺的修补及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疏通对术者要求较高,笔者采用心脏下面垫一块冰盐水纱布,将心脏垫起来,稍加牵拉就可以暴露右室流出道,亦可完成,但难度较大[4]。

笔者认为,经右腋下垂直小切口手术矫治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而对于手术前诊断不明确的先心病或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应选用胸骨正中切口较为安全。

[参考文献]

[1]Cosgrove DM, Sabik JF. Minimally insasive approach for aortic valve operation [J]. Ann Thorac Surg,1996,62:596.

[2]Laussen PC, Bichell DP, Mcgowan FX, et al. Postoperative recovery in children after minimum versus full-length sternotomy [J]. Ann Thorac Surg,2000,69(2):591-592.

篇8

关键词:

赏识理念;小儿心脏疾病;外科护理;效果

赏识是对一个人的言行表示肯定和鼓励,马斯洛认为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潜能,但是需要通过赏识才能被激发[1]。近些年来,在教育领域赏识理论被广泛应用,有效地增强了教育的目的。先天性心脏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很多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因为身体原因,无法进行正常的活动,患儿的心理会出现一定的焦虑[2]。因此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脏疾病患儿60例纳入本次研究,探讨赏识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心脏疾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一对一分组。第一组3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之比为17∶13,患儿年龄中位数为(8.28±3.75)岁;第二组30例中男性患儿与女性患儿之比为16∶14,平均年龄(7.96±3.81)岁。60例患儿的意识清晰,语言表达能力佳,均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患儿和家属对研究有充分的了解,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患儿、不愿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病情危重患儿、精神障碍患儿、急诊手术患儿、术后归转不良患儿。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这些基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明显性的差异存在(P>0.05),在临床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第一组行常规护理,第二组行在赏识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护理干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患儿入院之后,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消除患儿紧张、焦虑以及恐惧不良情绪,告知他们良好情绪对于未来治疗的重要性。通过赏识理论发掘患儿的优点,鼓励患儿勇敢积极面对,与医师努力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②在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之中,需要运用赏识理论,了解不同患儿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并且护理人员需要善于发现患儿细微的进步和变化,并给予患儿相应的肯定和鼓励。③在患儿住院期间,展开病室活动。例如通过赏识理论,进行活动比赛。在病房内开展环境评比,对于床位整洁或者是相比较于之前有进步的患儿给予肯定,并且颁发一些小奖品。或者是进行折纸比赛,对比优秀的患儿进行表扬。通过一些小活动,发现和肯定患儿的优点,不断的激发患儿的潜能,十分有利于患儿的治疗。④加强家长的培训。每周均需要对家长展开赏识理念培训,让患儿家长对该理念有一点的认识和了解。让家长参与健康教育和日常操作之中,并且指导患儿家长发现患儿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表扬和肯定。但是因为患儿和家长的性格、社会背景、文化程度、认知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教育。⑤加强护士的培训。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之中,需要运用赏识理论发现和肯定患儿的优点,因此需要加强护士的培训工作。医院展开系统的教学和培训,加强赏识理论知识的探析,通过培训,加深护士对赏识理论的了解。

1.3统计方法

本次数据分析均通过SPSS22.0数据库进行,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则表示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第一组和第二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第二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第一组总有效率为73.33%,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附表1。

2.2第一组和第二组疼痛评分、投诉例数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第二组患儿疼痛评分、投诉例数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优于第一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附表2。

3讨论

在临床护理时,运用赏识理论,能够发现患儿的优点,并肯定和鼓励患儿本身的优点,临床效果更佳[3]。赏识理论从患儿入院起开始实施,通过不断地加强与患儿之间的沟通,了解患儿的个性,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消除患儿紧张、焦虑以及恐惧不良情绪,告知她们良好情绪对于未来治疗的重要性。通过赏识理论发掘患儿的优点,鼓励患儿勇敢积极面对,与医师努力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4][5]。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二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第一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为73.33%;第二组患儿疼痛评分、投诉例数以及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优于第一组,数据之间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知,与常规护理相比较,赏识理念应用在小儿心脏外科护理之中,临床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疼痛感,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瑶.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0):374

2郭俊晓,姜淑娟,付晓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小儿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运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6,(16):57

3王宁,陈杰.心脏外科分层级护理模式对患儿生存质量和积极性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03):291~292

篇9

现为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他擅长诊治心血管外科疾病,尤其对治疗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瓣膜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出诊地址: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朝阳区安定门外)

咨询电话:010-6445677664456376

肾内科

侯凡凡

现为广州南方医院肾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务理事。她擅长诊治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病,对治疗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

出诊地址:广州南方医院肾内科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咨询电话:020-6164188861641114

骨科

于庆巍

现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他擅长治疗四肢、关节疾病,尤其在运用关节镜实施微创手术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出诊时间:可电话咨询

出诊地址: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

(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

咨询电话:0432-84995324

泌尿外科

梁朝朝

现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他擅长治疗各种泌尿外科疾病,尤其在治疗男性生殖器肿瘤和使用腹腔镜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门诊(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咨询电话:0551-2922114

中医科

于铁

现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他擅长诊断和治疗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尤其在诊治高黏滞血症、高脂血症及心身疾病、亚健康、肥胖性脂肪肝、痛风病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二、三上午

出诊地点: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

(中山区解放街6号)

咨询电话:0411-62893051

儿科

周亚熙

现为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擅长诊断和治疗各种儿科常见病,尤其在诊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小儿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绩溪路专家门诊

咨询电话:0551-2922114

眼科

郭海科

现为广东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他擅长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等多种眼科疾病,尤其在实施青光眼超声乳化手术、角膜移植手术、屈光矫正手术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

篇10

Abstract Cardiac surgery is primarily surgical treatment for heart disease,as a result of patients i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re easy to have a cardiac insufficiency,condition rapidly deteriorated,there may be have life risk.This requires that cardiac surgery nurses have rich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skilled technology operation and excellent psychological traits.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ursing techniques,the nurses'psychological quality request is higher and higher,excellent psychological traits of nurse is directly affect the patient's therapeutic effect.In order to help the patient back to health,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excellent psychological traits of nurses is very important.

Key words Nurse;Psychological traits;Cardiac surgery

由于心脏外科工作的特殊性,对护士的要求也不同于其他科。心脏外科患者不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一旦发生心功能不全,就可能在瞬息之间病情骤变,如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有效救治,病情将会迅速恶化,甚至难以逆转。重症患者尤其如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新的护理技术不断引进,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也相应增多,这对心脏外科护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心外护士除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和高尚的医德外,还应具备优秀的心理品质。护士的心理品质对于患者的情绪和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护士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提高治疗效果,而护士的不良心理品质使患者心情烦躁,降低治疗效果,这也是做好护士工作所必备的条件。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

敏锐的感知观察力是一种有知觉的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不断积累培养,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护士是否具备这种品质,是衡量其心理品质的首要标志,在心外科除严密观察患者最基本的病情变化,患者细致的外表行为、躯体动作或语言等变化外,还要观测各种仪器的正常运行,报警设置等。能根据仪器设备所提供的异常现象,做出准确判断,如一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监护仪上显示频发室早,继而出现短阵室速、室颤,护士应立即给与电除颤,通知医生争取时间积极抢救。

高度的责任心和应急能力

心外科护士应保持十分稳定的心理状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危重症患者身上各种引流管,输液管就有十几条,要保持各种管道通畅就必须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减少突发和意外事件的发生,必须经常密切、仔细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须认识到细微病情变化的意义。

准确快速的记忆能力

常见的危重病抢救知识,各种仪器的操作流程,药物用量及配伍禁忌,各种心律失常,异常心电图及各种生化指标等,都应该非常熟悉并能准确应用,如一位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低氧血症,护士应能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

敏捷独立的思维

随着患者的病情变化,先进仪器的使用,护士必须要有快捷独立的思维,准确判断,在繁忙的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忙而不乱。有较强的应变能力,遇到抢救时做到迅速准确。

稳定的情绪

护士的情绪变化对护理质量有较大影响,尤其是面部表情,对患者及家属都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如一位冠状动脉搭桥的患者,两次出入院,他非常敏感,看护士的表情举止,详细询问每项治疗护理。我们给予他耐心的解释、安慰和鼓励,使其信心大增,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最终治愈出院。

良好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的表达是一种技巧,也是一门艺术,危重患者不仅需要口语,更需要肢体语言与不同患者交谈时,要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通俗易懂。患者如有多次提问,不可表示厌烦,应耐心解释,在与医生讨论或与同事交待病情时要语言精练。

广泛的兴趣爱好

患者的文化程度各不相同。为适应各类患者的护理需要我们应有广泛的兴趣。在工作中,注意从患者的言行中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并利用其兴趣爱好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以此来控制和调节患者情绪,使之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工作要有灵活性

护理工作头绪多,经常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从一项工作转向另一项工作。高度的灵活性是指一项内容转向另一项内容时,后者不受前者的影响和干扰。工作中,应边处理,边观察、边思考,做到每一项工作清清楚楚,准确无误,互不干扰。

温柔的性格

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性格。护士要自尊、自爱、自信,严于律己,对患者要诚恳热情、有礼貌、乐于助人,宽以待人。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机智果断。对同事要互相帮助,平易近人。

篇11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 高压氧治疗

经过临床观察,心脏外科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行高压氧治疗20天,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储备,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心肌收缩的能量来源几乎唯一地依靠有氧代谢,心肌连续不断地进行收缩,故耗氧量较大,即使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动脉血流经心脏后,其中65%~75%的氧被心肌摄取[1]。需要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均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高压氧治疗后,可以增加动脉血血氧含量,可使红细胞比容降低,并可减少血小板聚集,高压氧可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使红细胞通过狭窄的毛细血管的能力增强[2~5]。本文通过16例冠心病患者行高压氧治疗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观察,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患者,男12例,女4例,年龄48~65岁,平均55.4岁。均为药物治疗不能缓解频发心绞痛患者,在手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主干狭窄超过50% 9例,三支病变7例。通过详细体检、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排除风心病、先心病、高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心包疾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有明显心肌缺血证据。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 10例,Ⅲ级 6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每次标准空气加压舱(型号 YYC24S-8)内,0.1 mkPa大气压下吸氧2 h,共20次,之后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1.2.2 研究方法 (1)超声心动图:Aloka AAD-87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二维引导的M型超声图上测定患者病变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头频率2.5 MHz;(2)动态心电图:Siemens SiestoleEH39型记录仪做24 h心电监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对偏态性数据经对数转换为近似正态分布,再进行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情况 本组患者均行高压氧治疗20天。治疗后心功能好转,8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中6例明显好转,2例室性早搏消失。8例双下肢水肿患者水肿减轻,16例患者对高压氧治疗均能耐受。

2.2 心功能变化 经20天高压氧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Ⅱ级13例,Ⅰ级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情况见表1。

2.3 动态心电图变化 经高压氧治疗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程度和频率均明显减低,ST、T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治疗中和治疗后未发生心绞痛。结果见表2。 表1 高压氧治疗对心功能的影响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表2 高压氧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变化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冠状动脉搭桥术能有效地缓解或解除患者心绞痛的症状,改善心肌供血,避免心肌梗死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并且手术后死亡率很低,是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条件的改善和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冠状动脉搭桥术在我国逐渐成为常见的心脏外科手术,也逐渐成为患者愿意接受的一种常规心脏外科手术。为了提高患者手术的远期效果和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前一般均给予营养心肌、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以增加心肌储备(又称心力储备)。研究发现,高压氧治疗后可以明显增加患者的心力储备,增加患者的手术耐受能力。心脏手术后常见并发症如:咳嗽、咳痰、伤口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伤口愈合加快。伤口的愈合主要依靠成纤维细胞产生的胶原,术前高压氧治疗会使胶原的生成增加而加快伤口的愈合[6]。

心脏手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减弱,易被细菌感染而出现咳嗽、咳痰,这会明显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影响预后,术前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地抑制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而减少或减轻咳嗽、咳痰[6]。

本文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前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姚泰,吴博威.生理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131.

2 Fischer B,Jain KK.Blood lactate and ammonia levels during exercise under hyperbaric oxygen.Proceedings of the Ⅷ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European Undersea Biomedical Society.Italy:Palermo,1987,8-12.

3 Hsu P,Zan-Shun W,Yong-Xing M.The effect of HBO on ploatelet aggtegation,blood rheology,PaO2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the elderly.Flagstaff,Arizona:Best Publishing Company,1984,19.

篇12

[中图分类号] R6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10(a)-003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miodarone for preven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Methods 130 cases of accepting lobectomy or pneumonectomy in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4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miodarone group (prophylactic use of Amiodarone,n=65) and control group (n=65),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in need of treatment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more than 30 s,stay in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total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the Amiodarone group was 13.8%,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2.3%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Amiodarone;Prevention;After pulmonary resectio;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颤动(房颤)是肺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在全肺切除术中为24%~67%,而在肺叶切除术后为12%~30%[1]。肺切除术后房颤可导致患者出现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中风等并发症,从而延长总住院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2]。大量的前瞻性试验已证明胺碘酮是一种治疗术后房颤的有效药物[3],尤其对于预防心脏外科手术后房颤有良好的效果[4]。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欧洲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大学胸科医师学会推荐将胺碘酮作为预防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房颤的药物[5]。但目前尚未报道针对预防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价胺碘酮用于预防肺切除后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住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的13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胺碘酮组(接受预防性使用胺碘酮,n=65)和对照组(n=65)。排除标准:既往有房颤或心房扑动病史,发生在外科手术期间需要治疗的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对胺碘酮有严重不良反应或禁忌证(即肺纤维化、甲状腺功能障碍、肝毒性等)者,肝功能异常者;对入选患者的术前资料进行详细采集,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及手术方式,两组患者术前在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及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1.2治疗方法

胺碘酮组术前口服胺碘酮(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3843),总剂量为600 mg/d(200 mg,tid),连续7 d,之后改为200 mg/d至术前,术后当天开始静脉滴注胺碘酮,负荷量为5 mg/kg,之后给予维持量0.5 mg/(kg・h),能进食后改为200 mg/d口服;对照组不给予胺碘酮治疗而仅用常规药物。所有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全部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

1.3观察指标

术中术后采用心电监护和心电图观察房颤发生情况(起始时间、持续时间、最快心室率、QT间期变化、转复率)及其他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同时术前、术后第2天测定血胺碘酮浓度,试验组患者于手术当天及手术后第2天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其浓度,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心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障碍、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感染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需要治疗的房颤发病率和房颤>30 s发病率的比较

共有30例(23.1%)患者出现了需要治疗的房颤,胺碘酮组为13.8%(9/65),低于对照组的32.3%(21/65)(P30 s,胺碘酮组为13.8%(9/65),低于对照组的33.8%(22/65)(P

2.2两组总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胺碘酮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呼吸系统并发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心动过缓在胺碘酮组明显增高(胺碘酮组4例,而对照组1例),另外3例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胺碘酮治疗中断(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例和QT间期延长1例);死亡3例(其中胺碘酮组2例,对照组1例),死亡原因为多系统器官衰竭,胺碘酮组中1例死于术后第9天出现的失血性休克,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讨论

心房颤动是肺切除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肺切除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有相关证据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系统活动增强或术后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4,6]。当前对于肺切除术后炎症导致的房颤机制仍存在争议,然而不论肺切除术后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其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hs-CRP)水平在术前和术后并无明显差异。既往研究已证实增加三尖瓣反流喷射速度已是非心源性胸部手术后房颤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表明增加右心压力可能对房颤的发展有重要作用[7]。有研究报道具有抗炎特性的他汀类药物被证明能够降低肺切除术的房颤发病率[8]。

熊亮等[9]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他汀类药物术前干预对心脏外科术后房颤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心脏外科术后房颤发病率,缩短患者在重症监护中心和总住院时间。何庚戌等[10]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341例接受肺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组和安慰剂组,术后地尔硫组房颤或房扑的发病率较安慰剂组显著降低,且房颤发生的患者中地尔硫组的平均心率较安慰剂组也显著降低,但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预防性口服地尔硫可显著降低胸外科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茅腾等[11]将499例肺切除术患者按有无肺切除术后房颤的高危因素及是否口服普罗帕酮预防分为三组并比较房颤的发病率,结果发现高危研究组房颤发病率明显低于高危对照组,而与低危研究组的房颤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预防性口服普罗帕酮可降低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发病率。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具有抑制钠、钾、钙电导和非竞争性α、β-受体激动的作用[12]。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的效果主要归因于抑制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延长心房复极化和动作电位持续时间,虽然对胺碘酮在预防心脏外科术后房颤进行了广泛研究[13],但用于预防非心脏术后房颤的相关研究较少。许多研究表明,胺碘酮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较小,适用于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亦有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胺碘酮可以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这些都显示其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14-15]。因此,本研究选用胺碘酮作为预防肺切除术后房颤的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预防性使用胺碘酮的肺切除术患者房颤发病率明显降低,且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显著缩短。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胺碘酮组和对照组之间在低血压、胃肠道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及住院死亡率等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肺切除术患者接受低剂量的静脉胺碘酮是安全可靠的,并且能够有效预防肺切除术后房颤的发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预防性低剂量使用胺碘酮有助于降低肺切除术后房颤发病率,并且可显著缩短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Park BJ,Zhang H,Rusch VW,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dose not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pulmonary lobectomy[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7,133(3):775-779.

[2]王煜东,李玉,张苏宁,等.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肺切除术后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 43(7):635-638.

[3]张国茹,胡喜田,刘金波,等.胺碘酮预防房颤患者转律后复发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8):1455-1456.

[4]虞敏,王利民,施盛,等.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房颤动高危者的胺碘酮预防试验[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0,24(3):226-229.

[5]黄丹,黄鹤,王志强,等.胺碘酮预防心脏外科术后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2):165-169.

[6]李庆志,李欣,祝沪军,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 31(17):2694-2696.

[7]蒋铂,杨一峰.心脏术后心房颤动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8):863-868.

[8]樊永亮,袁忠祥.心脏外科术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1):2158-2160.

[9]熊亮,孔彬,蒋小波,等.心脏外科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荟萃分析[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6):411-416.

[10]何庚戌,要彤,王春光,等.地尔硫预防肺切除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效果[J].心脏杂志,2015,27(1):58-61.

[11]茅腾,方文涛,陈文虎.普罗帕酮预防肺切除术后房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12,19(3):244-245.

[12]李国锋.胺碘酮抗心律失常研究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9.

[13]林能波.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1,33(13):1951-1952.

篇13

心血管手术后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血管手术后任何原因的心动过缓,虽无房室传导阻滞,但心率缓慢导致血压偏低。

术后心律紊乱: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特别为多源性或阵发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洋地黄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引起暂时性高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作为药物治疗的并行措施。

保护性起搏,如心血管手术前或血管造影前患者严重心律紊乱或心衰等,预先安置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心动过缓易出现阿-斯综合症。

作为永久性起搏应用前的准备或应急措施。

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有临时性与永久性之分。前者有可经静脉安装心内膜起搏器与开胸后安装的心外膜起搏器;后者几乎均经静脉途径安装。①开胸后的外膜临时起搏:常用于心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或对于重症患者的预防性应用;②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③经皮起搏法;④食通内起搏法。

临时体外起搏器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将起搏器的工作考数调至一定的范围。即起搏器输出强度1~3毫安(或伏),按需型起搏器将灵敏度调至最大或1.5~2.5毫伏,输出频率60~150次/分,对心衰或心瓣膜替换术后的则100次/分左右对维持有效的输出量最有利。

连接起搏器与起搏导用,开启起搏器,如心电图显示起搏心电图,按需功能良好,则证明起搏有效。

根据测得的起搏阀值和感知灵敏度,调定起搏器的最适输出强度和感知灵敏度。

在起搏器使用早期,一定要连续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以防意外,撤防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试停1~2天。

并发症

起搏器按需功能故障,引起竞争心律,室性心律紊乱,致死。一旦出现,应及时更换起搏器。

起搏器起搏功能故障:包括由于起搏器失灵,导线断裂引起的起搏信号消失,由于导线接触不良和电极脱位引起的起搏信号间断,以及由于电池耗尽或阀值升高引起的有起搏信号而无心室QRS波。针对不同原因处理,必要时改用起搏方法。

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分为感知不足和感知过度两类,通过测定感知灵敏度可以减少发生。

电源耗竭,指征:①起搏频率减慢10%。②脉冲宽度增加。出现次靓点,应高度怀疑,更换电池。

感染,包括局部或全身感染,需抗感染治疗。

局部肌肉抽动,常见在胸肌,肋间肌,胸大肌,与电极线穿孔或受邻近电极影响有关,故位置无干电极时切勿贴近肌肉。

心肌穿孔,发生在放置心内膜导管电极时。一旦发生,表现为心前区剧痛,起搏失灵,有心包摩擦着。

起搏综合症,患者在行人工心脏起搏之后,可以出现心悸、头晕、胸痛,甚至痉挛。主要由于非生理性起搏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镇静药可以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