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1:4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行业就业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前言
商业银行结算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相比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突发性和更大的危害性等特点,其风险形成是多方面的。会计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银行会计结算存在风险隐患是因为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技术水平不到位等造成社会上不法分子和个别会计人员有机可乘。研究分析银行会计结算风险成因,为制定防范风险措施夯实基础。
一、 商业银行会计结算风险的具体表现及成因
银行会计制度是规范银行会计行为的准则。会计制度不健全或有章不循,执行不力就会发生会计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在金融诈骗、政策性亏损给银行造成的损失;内部风险由会计主体主观和客观因素引发。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已渗透到银行会计结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其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
1 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是银行在清算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或系统内联行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业务开展、人员调配、财务核算等方面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培训,一些银行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度不够高。清算专业人员实行任职资格审查制度不到位。一些商业银行忽视支付清算人员的培训,缺乏对会计人员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导致了清算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为两大类:第一,个别行、社在同城结算和联行清算环节上控制不严所产生的风险;第二,商业银行将资金矛盾转化为结算矛盾,利用联行体系的关联性而导致的地区性支付风险。
2票据风险
结算业务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转移。只有商业银行产生对票据的需求,才能完成对资金的供给,否则交易无法实现。票据业务岗位职责不明确,重点岗位监督管理以及内部检查不严,对内部违规发展票据业务缺乏有效监督,甚至采取默许的态度。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业务逐渐增加,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
3 结算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操作风险意识淡化,政治思想工作薄弱。从银行会计结算部门内部发生的各类案件中不难发现,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发案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分支机构人手配备不足或随意抽调会计人员应付紧急任务,使结算业务相互制约机制不落实、出现真空或漏洞,被犯罪分子伺机作案。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上级对下级、主管对基层人员、事后监督岗对会计操作岗的各项检查并未严肃认真进行,而是成了例行公事,导致一些支付结算案件长期隐藏。
4内控风险
2.会计业务量的非均衡性导致商业银行会计柜面忙闲不均,高峰期业务经常积压。商业银行会计业务运营一般在上午9时开始至下午18时的时间范围内开展,但受客户作息时间、人民银行票据清算场次以及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营的影响,银行柜台会计业务的工作量是非均衡的。从柜台受理客户业务看,单位会计人员基本在10时半至11时半、15时半至16时半两个时间段前往银行柜台提交业务;从人行清算角度看,以南京地区人行为例:每天9时和14时左右各有一场票据提入,所有同城跨行业务由此集中到达,每天11时半和17时左右各有一场票据提出,转至同城他行的业务必须处理完毕按时提出;从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营看,大额系统每天8时半开启,17时关闭,全国性跨行清算必须在该时间段处理;从银行信贷放款、承兑贴现等业务看,一般通过审批环节后,在接近营业终了前会传递至会计柜面进行帐务处理。会计业务的非均衡性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量的波峰与波谷差异,加大了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的管理难度,特别是业务波峰时段,对运营的冲击明显,会计运营的处理及时性不能得到保障。
3.会计运营中的流程分步处理与单笔业务处理时间较长,影响服务。银行会计业务,不论是开户、结算,还是存取现金,从受理至办结都需要经过经办、复核、授权等多个环节,由于商业银行会计业务产生自柜面客户递交、票据交换提入、支付系统来帐、内部业务帐务处理等多种渠道,各种业务均需要经过经办、复核、授权等环节,相互交织,所以,就单笔业务而言,处理的时间较长,而且分布处理过程中是按照分步先后进行处理,一个步骤处理完毕转移至下道后,如没有其他业务,柜员将处于等待状态,容易使客户产生误解,影响商业银行的服务。
二、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复杂的制度与操作体系集中在网点前台通过人工处理,非主观的违规难以避免。
1.1商业银行会计运营集中在网店前台,决定了前台的业务复杂性。商业银行正处在金融创新的飞跃期与内控合规管理的关键期,银行的会计业务品种多、新品层出不穷,内外部管理要求亦纷繁复杂。会计账务处理由网点完成,网点前台会计就必须从制度、操作、政策等全方位熟悉并把握全部要求,一旦存在业务盲区,就必然出现违规。
1.2一线会计人员的知识容量与业务技能存在一定限度,工作要求必须与其基本匹配,才能客观地保障质量。作为劳动力资源,社会能够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会计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有限度的,具备全面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少数,而银行需要的会计人员数量庞大,如果商业银行会计运营岗位要求高于社会能够提供的人力资源素质要求,面对招聘困难,商业银行只能降低标准,为以后会计运营中的违规操作留下隐患。
2.商业银行忽视会计运营能力计划,会计业务处理缺乏平峰安排和分流措施。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运营企业,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基本就是其运营能力的体现。银行是社会的总簿记,业务随社会经济的周期变化而变化,具有峰谷波动,一般在月初月末、年终岁末业务出现峰值。面对业务峰谷变化,商业银行缺乏主动的运营能力分析与计划,被动应付,导致会计柜台忙时业务积压、资金流通效率低,闲时人员无事、人工效率低。
3.商业银行会计运营流程与客户业务特点分析管理落后,缺乏适应银行会计需要的运营管理。商业银行日常会计柜面业务中,客户到达时间以及各种业务的服务时间并不规则,客户业务办理的时间要求也不尽相同,简单地按时间顺序排列处理业务,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运营处理流程,以最小的服务产能满足最大的服务需求。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运营缺乏对客户因素、业务因素、会计柜员服务优先组合因素等的分析与管理,造成了客户对等候时间的负面感知,引发客户的不满。
三、改进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管理的建议
1.改造商业银行会计处理流程,实行后台集中业务处理。以商业银行网点柜台为核心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存在着全员业务素质要求高、员工劳动强度大、业务分散操作风险多以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是银行会计运营中违规现象屡查屡犯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改进商业银行会计运营管理,迫切需要对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再造。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业务处理模式,按照内部虚化的原则进行改造,在后台成立业务处理中心,实行前台业务受理与后台业务处理的分离,将业务要求高的账务处理环节集中与分类处理。
流程的再造,使网点前台会计人员工作以受理为主,业务要求降低,操作难度下降,控制更加有保障。流程的再造,也使后台集中的业务数量巨大,具备进行分类处理的条件,分类处理同样可以降低对业务处理人员的要求,从根本上减少业务处理中的违规情况。
2.强化对会计业务流量及处理环节的分析,合理调配业务处理能力。商业银行会计业务量,从年度内、月度内以及每天看,都存在明显的变动规律,在不同的网点也存在变化趋势。商业银行在会计运营管理中应当通过分析变动规律和变化趋势,在柜面人员配备以及人员休假作息上进行调整适应,实现最优组合。由于会计业务处理具有分环节换人处理达到控制风险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关注业务处理环节划分的均衡性以及业务流量在各业务处理环节到达的均衡性,避免出现因某一环节积压导致业务处理的积压。
一、新会计准则对对煤炭企业的财务会计影响
对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和折旧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第八条特别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子公司、联营公司、合营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众所周知,煤炭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重约为50%至60%。固定资产大多位于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的井下,磨损、锈蚀等严重,加之煤矿机械更新换代周期较短,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必需的。由于煤矿固定资产台件多,摆放场所经常发生变化,使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工作和折旧的计提工作复杂而繁琐,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必将杜绝部分煤炭企业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同时,为煤矿企业提出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如何快捷、方便、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折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3、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
企业会计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因采矿而被破坏的土地超过6万km2,并以300km2 / a的速度增加,其中因矿山开采而沉陷的土地总面积已达60万公顷,因此,地区土地塌陷赔偿和矿山环境污染支出是煤炭企业的一项重大支出,其实际支出时间大多出现在矿井的衰退期或资源枯竭期。新企业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单纯按直线法摊销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摊销方法应当与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相关联,为煤矿单位采矿权等无形资产按工作量法摊销提供了理论支持。所谓工作量法就是按照矿产资源的可采储量摊销采矿权的一种方法。实务中,煤矿企业的实际服务年限普遍短于矿井设计年限,无形资产改按工作量法摊销后,缩短了摊销年限,加快了无形资产资金周转,减少了煤矿单位的当期盈利。
4、对企业纳税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国际通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就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下企业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处理方法中任选其一的会计处理方法,对煤炭企业纳税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新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新的会计政策,煤炭企业在纳税时,应当考虑这些政策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加强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配套措施
优化配置财务会计资源。
煤炭企业财会人员既要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法规和企业制度,又要执行煤炭企业专业会计制度,煤炭企业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会计工作十分复杂,核算、分析、管理、监督的工作量很大,必须合理分工,科学配置人员。建议下属二级单位、三级单位可按企业要求分设财务组、成本组、材料组、工资组和综合组,实行科目责任制,分别承担货币资金核算工作、材料核算工作、资产核算工作、成本核算工作等,这些岗位与企业形成契约关系,工作如何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会计人员的切身利益。
3、改革和创新财会制度。
按照新时期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煤炭企业要以会计法为基础依据,结合新会计准则与《煤炭工业成本管理办法》等,对煤炭企业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补充,按照现代公司制的要求创新制度,明晰产权关系,明确权责关系,履行会计各岗位与企业的契约关系,提高预测、决策、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功能。同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把关口、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合理地利用资源,加快会计岗位的技术创新,进一步深化会计电算化等先进运营手段。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向;推进有关绩效管理,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已经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要求。”从而我们可以看出,推行管理会计的建设,是顺应国家财政制度,符合整体的趋势,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能力的具体方法和有效手段。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基本含义
管理会计又可以称为内部报告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功能在于通过对财务会计中种种指标的参考,其对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并为企业下一步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就目前的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开始逐渐加深,这是行政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水平提高的主要体现。
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应当将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型政府作为最终的目标,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以及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将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作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加工和利用,向内部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对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预测和决策,规划、控制、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也具有相通的地方,都是属于会计的范畴,起源相同,都是起源于企业生产管理,目标基本相同,只是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向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力为最终目的的。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主要不同: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中价值的形成和增值进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分析和评价,能够从各个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进行更好的定量分析,相比财务管理,更加侧重后面的分析和评价功能。而财务管理是以活动预算资金收支执行为工作的主线,主要任务是确保各种资产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可见,二者在工作的范畴和工作的职能上有明显的不同。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不同: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只能供内部管理人员使用,是不可外泄的。相比之下,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是相对公开的,利益相关方都可以获悉。同时,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财务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流动。主体上也存在不同之处:管理会计是提供便于管理所需要的各方面信息,同时不局限于会计规则,不受会计规则的限制;但是财务会计必须以会计准则等为标准进行核算。同时,二者在计量单位上也存在不同。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准备条件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在坚持法律有关规定的前提下来完成,这是保证管理会计严肃性和有效性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对会计法作出了修改,修改后的国家会计法规增加了对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成为了推动财务会计转型同时实施管理会计的重要基础和外部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具体的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必须依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来实现,将财务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会计信息,依据相关的法规接受财政审计等国家监管部门对财务报告会计信息的评价和审查。也就是说,管理会计的工作中包含了财务会计的工作,管理会计也需要有相关会计法规的规定。
外部条件形成之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具体实施成了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内部管理条件。主要是能够为管理会计提供职能活动具体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同时,管理会计所使用的基本信息不仅仅来源于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财务会计信息,同时还来自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在对具体信息进行收集时,一定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要使其能够准确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情况,如出现准确性不高的问题,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这一点十分重要。
建立完善的适应当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需要的内部财务会计核算办法是其必要的支持条件。上文中我们提到,管理会计所使用的信息一部分来源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一部分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的信息需要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整和加工。因此,为了配合管理会计的工作,财务会计信息报告和工作要服务服从于管理会计的信息需要。
划分行政事业单位职能活动的基本项目,并确定成本归集方法、类别和性能,是实施管理会计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根据政府批注的职能配置等实际情况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并且根据基本的职能划分活动的项目和基本责任单元。在责任单元中进行细致的划分和研究,仔细明确成本项目和归集方法。根据项目成本费用和任务涉及的范围大小确定项目的基本类别和属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与技术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环节以及技术方法与其他企业存在一定的相似点,同时又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和范畴,管理会计要在行政事业单位活动之前提供预测和专业的决策,即通过对财务会计中的信息的分析,判断出行政事业单位目前的发展状况,以此为基础,判断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力度。在管理会计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开展必定能够更加规范化,同时也能够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对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行政事业单位依据相应的规定和职能向社会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并且开展相应的常规职能活动和专项的职能活动。在技术方法上,预测开展常规职能活动的成本时,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成本,采用相应的科学计算方法,比如移动平均法和时间函数法等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预测,依据这一点,在活动开展前,必须对管理会计的内容以及有关信息进行参考,以此确定成本。
事后的分析和评价环节以及技术方法在于: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产出、成果与财政预算资金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成果的经济性、效益型。通过产出指标考察职能活动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效益指标衡量职能活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和结果,对职能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客观评价。
(作者单位为子长县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参考文献
[1] 张瑶瑶.管理型会计人才是怎样炼成的[N].中国会计报,2013-10-18.
[2] 王泽彩,程瑜.绩效是改进预算制度的内在要求[DB/OL].中国管理会计网,2015-01-26.
[3] 从推进国家治理的高度推动管理会计发展[N].中国会计报,2014-11-28.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1-0124-2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核算问题也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由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其会计核算程序以及方法与普通行业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尽管近年来,财政部和证监会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经推行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改革,但是从在房地产行业实施的状况来看,仍然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2006年11月财政部的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通报了39家房地产行业存在会计失真问题。面对我国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和税收流失极其严重的事实,我们不得不反思: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会计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研究如何提高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的质量是会计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
房地产行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导致了其特定的信息质量问题。总结如下:
(一)房地产行业会计人员自身素质较低
《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实质上就是会计信息加工和生成的技术性规范。然而,这些技术性规范是由会计人员来实施的,因此,会计人员对制度和准则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也即会计人员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合理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能力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现实中,由于房地产企业普遍只重视策划人员、工程人员等和项目直接关联的员工素质,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并不重视,致使会计人员的素质差强人意。这些素质不高的会计人员即便遵守了会计法规,但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或其他原因,也可能使计量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二)会计实务中销售收入的确认随意性较大
在房地产企业中,项目建设期内的成本费用往往远大于当期确认的收入,一般开发项目峻工并售出后,大量预收款项或应收款项确认为收入。由于开发产品价值较高,往往采用预售和分期付款销售的办法,从而造成收款期与房屋交付期不一致。《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以四个原则作为收入确认标准,而在会计实务中,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对收入实现的确认可能有多种方法:有的在签订预售合同后并收取预收房款确认收入,有的在签订预售合同后以合同金额确认收入,有的在收讫房款并办妥产权过户手续时确认收入。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可能会误导信息使用者。
(三)企业各期的业绩信息可比性较差
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土地开发至确认收入通常会跨越两个以上年度,在项目筹建期大量资金投入开发过程,大量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由于部分项目尚未完工,其预售款项也无法确认为收入。所以,会计理论中的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在房地产业的体现并不明确,每年的损益表因项目在不同状态下而使利润波动相当大。例如某年A房地产企业的大部分项目在建设期内,该年度的业绩就只会反映费用的投入,因此该年的财务报表就不能适当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亦不能与其他同类企业比较,失去了可比性。所以,用一般的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如净利润等并不能正确、客观地反映房地产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四)风险披露不足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开发过程中面临多种风险,包括土地风险、政策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这种行业高风险性,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必须更充分地揭示有关风险事项。虽然2001年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1号―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公司财务报表附注特别规定》对房地产企业的风险披露做出了特别要求,但从近几年来看,执行情况并不太理想。
(五)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体系不规范,会计法规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房地产行业的财务会计体系仍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商品房所有权风险与债务是否转移的问题上,许多房地产企业自身判断的结果与正规会计机构的判断不符;另一方面,我国的会计法规制度尚不完善,尤其是针对新兴行业的会计核算规定不明确,加大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信息失真。
(六)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不完善
当前有很多房地产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内部核算制度,使得现金流量统计不够科学。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主体是企业自身,然而,现实中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其他行业企业的现金流量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现金金流量方面来说,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筹资活动以及相关的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企业作为基本单位的,而在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则是以开发项目作为基本单位的,由于房地产企业的开发期限较长,其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现金的流出具有更大的异步性。
二、提高房地产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房地产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直接生产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日益复杂及多样化的交易和事项,确认和计量对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他们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认真贯彻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组织本企业会计人员继续学习教育,支持会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和职称资格考试,提高其专业素质,做到与时俱进。
(二)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构成上还较缺乏完整和系统性,其基本上是围绕企业常规会计事项由国家统一制定,一些会计分支尚未纳入会计规范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学术界和政府财政部门已开始考虑和探讨建立一些新的会计分支,对其进行完善。但是,目前房地产行业会计的一些特殊事项还没有相关具体准则或会计制度加以规范,例如,目前学术界对《企业会计准则―――收入》中的四个收入确认原则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运用问题上,就还存在争议,使得该行业的会计核算不规范,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所以现在急需完善房地产行业的会计规范体系。
(三)完善配套工程的会计核算准则指引
我国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制度》中曾经对相关的配套设施费用的预提以及会计处理方面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现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对配套设施成本核算当面的指引不足,这使得不同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采取不一致的财务成本核算手办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的质量与可比性。因此,我国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机关必须完善相应配套的会计核算准则做指引,以此来规范房地产行业的会计信息管理。
(四)扩大信息披露内容
针对房地产行业风险披露不足的问题,房地产企业除了必须按现行有关规定披露信息外,还应增加企业的预售情况及政策信息、土地储备量及成本构成信息、分项目的现金流量信息、质量保证金及风险等披露信息。增加披露信息一方面可促使房地产企业提供真实公允的会计信息,提高风险的透明度,为房地产商品的质量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可使投资者在财务报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帮助他们更准确、全面地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额外提供具有可比性的资料,也是治理信息失真的重要举措。
(五)完善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核算
虽然相关法律法规已明确规定了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是会计信息监管体系的基础。但目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只执行统一层次的财务会计规范,缺乏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对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尚未足够的重视。因而房地产企业在执行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时,还应根据其管理要求和经营特点制定内部会计核算制度,以使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张志达.房地产行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D].兰州商学院,2009.
[2]丁晓琳.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章,2013(3).
VC是指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是指投入到新兴、迅速发展、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以高科技与知识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的创新产品或服务。目前多投资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电信、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清洁技术等领域
PE是指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通常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其中,广义的PE可划分为创业投资、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Pre-IPO资本,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和不动产投资等。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
按照人民银行的1996年《贷款通则》第二十条对借款人的限制中: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VC/PE型企业不能从商业银行直接取得借款,只能通过委托贷款或者企业、个人间拆借扩大资本规模。但随着近年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融资渠道逐步多元化,信托、夹层融资等新型融资形式也蓬勃发展。
对于允许VC/PE所投资的行业而言,目前没有专门针对VC/PE的限制性法律条文。即如果该行业对企业行业没有限制,对VC/PE一般也没有进入限制。反之亦然。
区分VC与PE的简单方式为,VC主要投资企业发展的前期,PE主要投资后期。虽然主要都是对上市前企业的投资,但两者在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理念和投资特点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此外,从退出方面比较,PE比VC要好一些,目前以管理层回购、并购、股权转让的方式较多。
二、新准则变化对VC/PE型企业财税处理的影响
2014年之前颁布的准则中对VC/PE型企业的财务处理并无特殊规定,但随着企业并购交易行为的逐步发展,根据投资属性的不同加以区别就显得十分重要。2014年财政部公布了几个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将于7月1日起执行。其中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中对此类企业有了专门的处理要求。
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增加了第三条中的第二款和第九条。
第三条(二):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以及类似主体持有的、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性主体对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子公司的权益性投资,以及本准则未予规范的其他权益性投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第九条:投资方对联营企业的权益性投资,其中一部分通过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间接持有的,无论以上主体是否对这部分投资具有重大影响,投资方都可以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对间接持有的该部分投资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并对其余部分采用权益法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新增或修订了第四、二十一、二十二和二十三条
第四条: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且不存在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则不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该母公司按照本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其对所有子公司的投资,且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一条:母公司应当将其全部子公司(包括母公司所控制的单独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如果母公司是投资性主体,则母公司应当仅将为其投资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子公司(如有)纳入合并范围并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其他子公司不应当予以合并,母公司对其他子公司的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二十二条:当母公司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该母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
(一)该公司是以向投资者提供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从一个或多个投资者处获取资金;
(二)该公司的唯一经营目的,是通过资本增值、投资收益或两者兼有而让投资者获得回报;
(三)该公司按照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
第二十三条:母公司属于投资性主体的,通常情况下应当符合下列所有特征:
(一)拥有一个以上投资;
(二)拥有一个以上投资者;
(三)投资者不是该主体的关联方;
(四)其所有者权益以股权或类似权益方式存在。
同时,预计此次《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修改后,“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在报表中将会更名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以结合准则中关于投资性主体的财务核算规定,即扩大了适用范围。
因此就7月1日后VC/PE型企业会计处理而言,只要持有目的是为了投资获利,则不论其投资比例多大、或者拟持有多长时间,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投资性主体自身也无需编制合并报表(为投资提供服务的子公司除外)。其估值技术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七章中对公允价值计量“三层次”的方法确定其金额。
税务上对此类投资型企业目前仅涉及业务招待费的计提基数有专门的税收文件规定,其他均和非投资型企业的规定相类似。相信随着此次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相关的税务政策也会逐步更新、完善,以便和会计准则的变化衔接。
三、VC/PE型企业投资案例的财税对比分析与研究
案例:某VC/PE型企业2014年7月1日后发生如下业务:
1.收购某上市公司A(矿业)10%的股权,派驻董事1名(该企业董事总人数8人)和监事1名,均常驻当地,作为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重大事项,但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问:A在VC/PE的单体报表中应如何核算?今后处置该股权时是否缴纳营业税?
答:按照前述分析,虽然VC收购后在8名董事中占有1名,但其持有目的不是为了长期持有,同时VC也会有明确的退出策略,否则与“投资性主体”的概念不符。因此作为投资性主体VC/PE型企业初始确认时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下同);报表日因存在活跃市场报价,可按该股票二级市场的报表日收盘价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除非该股票在二级市场的报价显著不公允。
上市公司股权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四项:外汇、有价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但如果持有的是非上市公司股权因不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则可以免纳(限售股除外)。当然如果是个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处置时也免纳营业税。因此今后处置时该股权时应该照差额缴纳营业税。
2.收购非上市实体企业B公司100%的股权,收购价格为1亿元,该企业下属多家子孙公司,涉及制造业、房地产、服务、进出口贸易、矿业等多个板块,该企业是由原国企改制后转让股权给个人,股东全部为本企业职工。VC收购后公司的高管层没有变化还是企业原有的管理层。因VC看好企业发展前景,打算持有一段时间后,再转让或通过IPO的方式退出。
问:B是否应纳入VC/PE的合并报表?对于B企业原个人股东的股权溢价收入应在哪里由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答:因为该并购属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对于PE/VC因属于投资性主体,需将1亿元对价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后继计量因没有活跃市场参照,应依据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第七章中规定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三个层次,对未上市的股权应按照该准则的“三层次”确定其估值。同时,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还与评估相关,限于胜任能力方面的限制,这时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利用估值专家的工作。此外,目前很多VC/PE自身也有估值团队,这也是公允价值管理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非投资性主体而言,其单体报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合并报表则应根据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来处理。
税务上,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管理的通知》(国税函[2009]285号)的规定:“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以发生股权变更企业所在地地税机关为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入库手续。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个人所得税法》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获取个人股权转让信息,对股权转让涉税事项进行管理、评估和检查,并对其中涉及的税收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因此,个人股东股权转让所得应以B所在的地税为主管税务机关。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应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入库手续。一般实务操作是由收购方将代扣代缴的个税和股权转移3‰的印花税合计金额电汇至B所在地的地税局指定专用账号来代缴。
3.收购非上市实体企业C的40%股权。
问:VC/PE如何会计处理?
答:就会计处理而言,仍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同时,报表日按估值技术进行恰当估值。具体分析同上。
对于非投资性主体而言,其单体报表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处理,同时因对被投资企业具有重大影响,其后继计量采用权益法核算。
4.2014年8月收到以前年度投资的D企业分红款100万。
问:VC/PE如何会计处理?
答:将分红款100万元确认为投资收益处理,与非投资性主体没有差异。
5.年底处置B公司20%股权,溢价金额200万。需要说明的是该笔处置与100%股权购买并非一揽子交易,而是半年后VC/PE为了整体投资战略考虑以及本身资金周转问题而决定的。
问:VC/PE如何会计处理?
答:就VC/PE会计处理而言,应直接冲减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的20%,溢价200万计入投资收益,并将其余的80%在报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即可。
对于非投资性主体而言,其单体报表也将溢价计入投资收益。但对合并会计报表层面,需要按照《财政部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财会便[2009]14号)的规定,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部分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因为属于“权益易”,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即合并报表层面不会产生投资收益,这也是和投资性主体区别的关键一点,“视角差异”。
6.收购非上市E企业1 0%股权,属于跟投。公司不参与其经营,也未派驻相关管理人员,目前持有时间不确定。
问:VC/PE如何会计处理?
答:就VC/PE会计处理而言,仍按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同时,报表日按估值技术进行恰当估值。具体分析同上。
对于非投资性主体,2号准则修订后对企业持有的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根据持有目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不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十二条规定,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这是此次准则修订后的一个主要变化。
7.问:VC/PE报表中的投资收益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如何填报?
答:因会计准则的修订,今后VC/PE企业投资收益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来源:收到的被投资企业分红以及股权处置收益,而不再会有权益法核算产生的投资收益。在实务处理中,VC收到的分红一般属于免税收入,应在所得税汇算清缴中作纳税调减处理。例如北京地区,需在国税网站填写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备案系统并向税务局提交纸质资料并在系统审批通过后方可税前扣除。
8.问:VC/PE的业务招待费计提基数和抵扣金额有什么特殊税务规定?
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规定,对从事投资业务的企业(包括集团公司总部、创业投资企业等),其从被投资企业所分配的股息、红利以及股权转让收入,可以按规定的比例计算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即类似于非投资性主体中营业收入的概念。
四、VC/PE型企业的税务筹划
目前VC/PE企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收到被投资企业分红和处置股权的溢价所得等。如果VC/PE属于法人企业,则其应纳税所得额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同时,将税后利润分配给境内个人股东时还需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如为境外个人股东其个税目前免纳),因此相对税负比较高。目前很多VC/PE企业是先通过在、新疆等地设立有限合伙企业的方式再进行股权投资。首先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其次对于合伙制企业的个人股东是按照“先分后税”的方式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在这些地方还有大比例的税收返还政策,因此近年来通过在这些“税收洼地”设立合伙制企业的方式方兴未艾。当然对于有限合伙企业目前还有一些税收政策盲点,例如法人企业作为合伙企业的有限合伙人收到的股息红利所得,该合伙企业是否可以作为“透明体”,即法人企业收到的分红款是否免缴企业所得税等,这些问题还有待国税总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明确。相信随着VC/PE型企业在我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如何建立在税收上优化的投资架构和业务模式,密切关注不断出台的相关税收法规以及其实际执行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1、从就业岗位来看,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毕业后所主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类别较多,主要有财务、税务、审计、会计、出纳、收银、销售等。
2、从就业行业来看,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较广,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行业,根据毕业生反馈调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所从事的行业包括了银行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物流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电信业等。
3、从就业单位类型来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为一些民营企业与个体企业,有少部分学生在国有企业与国家行政机关单位就业,这主要是因为国家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文凭有一定的要求,基本都要求具有本科以上文凭。
二、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素质要求
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反馈,当前用人单位对于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职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基础会计理论、财务会计理论、会计电算化、税收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会计账目处理方法,以及计算机理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和一些基本的法律、政治知识。
二是工作技能,主要是包括与会计相关的一些技能,例如查账能力、会计分析能力、财务分析与决策能力、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财经阅读写作能力等。
三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来讲,学校里所学到的各种知识与实际工作总是会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这就需要学生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其次,当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喷涌而出,这也需要会计从业人员不断的进行学习,及时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四是吃苦耐劳精神。会计工作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的工作,工作量大、工作繁杂,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因此对于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有较高的要求。
三、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社会市场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当前,会计专业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也就是用人单位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于招收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会相应的提高,不仅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求具备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然而,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加之社会对于高职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些都导致高职会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二)学校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会计师资格,“双师型”教师较为匮乏。同时,高职会计教学中偏重于会计专业基础知识,重理论,轻实践。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三)学生自身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就业心态,是否取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否取得了初级会计资格证等自身因素对于就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习成绩优秀、实践技能强、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的学生往往更加容易就业。
四、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从学校方面而言,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要完善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机制。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制定相应的就业指导措施,建立完善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入学时,就要对学生开展就业辅导工作,为学生普及职业规划教育,提前树立起职业观念,以使其在高校的学习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来说,要会计理论教学中,应多增加真实案例,引入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使用企业真实的账册进行情景式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实际中的会计工作是怎么样的。其次,在实践教学中要多进行手工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分析管理实验,要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技能。
三是要对课程体系改革。目前,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属于学科课程模式,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相适合。虽然这种模式能为学生打下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却不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实践能力。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系统的改革,将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开导针对工作的教学。
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努力,作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想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要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认真学习好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还要积极学习英语、计算机、驾驶等实用技能,要各级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沟通交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要各级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教学、实习活动,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会计技能,为毕业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要专业就业观念。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要充分认识当前就业市场的客观形势,树立好“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端正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做好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 郭小金.财会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
关键词: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就业走向;毕业生素质
Key words: supply and demand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employment trend;quality of graduat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49-02
0 引言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搜集相关数据调查分析近几年来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供需状况,及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会计专业相关岗位职责,了解市场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素质的要求。从而为探索市场竞争环境下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数据支撑。
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供给与需求分析
1.1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供给状况 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亦是如此。笔者统计了2007~20011年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及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详见表1。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到,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近五年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11年的毕业人数是2007年的3.5倍,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占全国毕业生人数的比重从 2007年的0.751%上升至2011年的1.983%,增长了164.05%。因此,每年大批量的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社会,他们的就业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热点。
1.2 会计本科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 根据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近期的《2012年第二季度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分析》,与去年同比,用人单位数增加7%,入场求职个人数增加12%,但投放市场就业岗位数减少5%,求人倍率0.59,下降0.1。表明尽管用人单位数量略增,但是招聘规模缩减,个人就业难度要大于去年。与第一季度数据相比第二季度用人单位需求前五位的专业依次是市场营销、计算机、财务会计、金融经济和机械设计及制造,财务会计专业需求量以6%稳居第三位。详见图1。在这前五位的专业中,个人供给除了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供给大于需求外,其余四个专业均是需求大于供给,财务会计专业需求为6%,而供给只有2%。详见图2。二季度进入市场招聘的用人单位表示,对应聘人才无具体要求的占32%,其余对应聘人均要求1至5年不等的工作经验,这无疑削弱了应届毕业生的竞争能力。
根据麦可思《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在2010届主要本科专业就业率前50位中,会计专业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4%,位于第25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较大的前50个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6.8%居首位,出纳员以3.7%居第三位。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增长较快的职业中,簿记员、会计和审计员以增幅2.26%居首,出纳员以增幅1.15%居第二位。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源充足,用人单位需求量稳中带升,前景乐观。然而在麦可思2010届本科专业失业量前10位的排行榜中,依然看到了会计专业的身影,以失业量0.73万人位居第5位。为什么会出现“双高”(高就业率和高失业率)现象?
主要是因为目前各个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的时候,都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或者实践履历,并对会计法规和税务法规等相关准则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的员工。但是目前来说,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毕业生还不能达到这种高的水平,也就是说我国的会计专业的综合素质培养的水平与当前市场上的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3 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 ①主要就业岗位。据调查分析,在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的职业大概是有这么几种,比如财务会计、税务部门、审计助理、出纳、收银、销售代表、销售助理等。②主要行业走向。从专业的就业前景来说,会计专业的就业面还是比较大的,能够涉及的行业也比较多,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会计毕业生能够从业的行业有:工商财务、物流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贸易、制造业、电信及其他电子信息传播服务业。③就业单位类型。根据调查分析发现会计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个体最多,其次是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在银行和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是最少的。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笔者调查了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华德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之友,用友公司,安越咨询公司,世纪金花股份有限公司,浦东发展银行共7家合作企业,从对用人单位的访问与调查看,用人单位对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如下:
2.1 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应该树立爱岗敬业、诚信守信、富有责任心、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这也是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招聘会计人员时考虑的关键因素。
2.2 扎实的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包括会计专业大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自学素质的把握。基础知识方面,学习和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对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会计专业毕业生求职的基础,其中英语和计算机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理论是会计专业学生进入不同行业的通行证,只有取得相应专业的毕业证书才可以得到用人单位的准入资格。财务会计、金融学、管理会计、税法学、商法、审计、职业道德、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是最重要的10项知识要素。同时还要具备相关职业证书,比如会计从业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CPA、英语等级证书及计算机证书,这些都是其综合素质强的表现。
2.3 较强的实践能力 实践经验对会计人员非常重要,通过权威招聘网站上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出,基本核算岗位一般需要1-3年的工作经验,中高层次会计人员需要3-5年的工作经验。缺乏经验是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拦路虎。
2.4 终身的学习能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因此这就要求当代的毕业生在离开学校后,能具备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更新业务知识。
2.5 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企业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要和各个部门、多种专业人员相互沟通的,会计工作的开展是依赖于财务同事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这其中,交流、沟通、协作是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之一,为确保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办出特色,2014年4至7月期间,我们组织师生深入企业,结合毕业生跟踪调研,开展了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预测的调研活动。针对我院毕业生绝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故此次调查对象以中小企业为主,尤其是乌昌周边中小企业。
一、调研组织情况
(一)调研对象
分三类:一是结合会计专业老师所服务的企业,开展调研;二是面向目前已建立稳定合作关系的“双基地”进行访谈;三是结合历年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发放问卷,开展调研。
本次调研企业共126家,发放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87份,访谈企业17家,访谈人数46人;选取近三年毕业生150人抽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19份,访谈21人。
(二)调研目的与内容
调研目的:了解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的需求,重点了解企业会计、出纳、成本核算、工资核算、收银、仓储管理等财务工作岗位设置及财务人才结构现状,以及具体财务岗位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对知识、技能、情感和经验的要求,对财务工作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同时了解会计行业企业未来5年经营趋势对财务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新变化。为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提供依据。
调研内容:一是新疆会计行业发展现状;二是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情况;三是会计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四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三)调研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企业财务人员、历届毕业、双基地企业发放问卷,了解企业对毕业的反馈、对财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以及毕业对学校设置的课程及培养的意见与建议。
2.访谈法:分两个层面,一是企业层面,重点选择了万江财务、宏叶税务师事务所、宏昌事务所等五家单位,进行了访谈;二是毕业生层面,重点选择2010届、2011届、2012届已就业的毕业生,根据其工作体会,对本专业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交流、反馈。
3.专题讨论和资料查询法:在初步整理分析调研资料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骨干教师、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进行研讨,针对问题,学习相关兄弟院校的经验做法,研讨对策。
二、新疆会计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提出了2014年自治区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强调“五化”要同步发展,即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而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均离不开准确的财务信息与合理的财务分析,依赖于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2013年,自治区工商局出台了《关于支持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若干意见》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工商职能服务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其中提出的“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放宽公司非货币出资方式”和“放宽市场主体登记住所条件”等意见为全区企业总户数大幅增长创造了条件。截止到2013年底,新疆企业总数已超过14万家,仅2012年,全区新注册登记各类企业2.2万户,同比增长了9.3%。按近五年企业平均每年8%的递增率计算,平均每年新增各类企业1.1万家,至少配备2名财务人员,每年新增财务人员缺口至少2.2万人。从自治区财政厅会计处了解到,截至2013年5月底,新疆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数已达到20.4万人,2008年的人数是16万多人,平均每年增长近8 000人,年需求缺口达1.4万元。根据天山网2013年6月7日信息,2013年全日制学历培养的财会类毕业生总数为3 000人,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比例不到50%。可见,财务人才供不应求,存在近万人的缺口。目前,财务人员结构中,汉族占到85%以上,少数民族不到15%。少数民族财务人员匮乏已成共识,南疆财会类人才需求缺口更大。
从新疆地区企业需求来看,2014年春季人才招聘会上,酒店服务人员位居第一,营销人员位居第二,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位居第六,同时,根据日常教学实习及外联活动中接触的信息看,企业不断向学校要会计类的毕业生。由于我校实行“2+1”式人才培养模式,最后一学年学生通过财务公司为期2个月的“会计孵化”即可“双向”选择就业。多年来,大三时,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就业,且供不应求。
综上所述,随着我区“五化”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小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会计类人才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同时,会计职业以其稳定性、重要性和经济发展的同步性,而凸显其职业的优越性。近五年来,会计专业一直备受学生和家长的青睐。根据企业用人的分析,会计类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在业务上突出学生的“专”,更要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拓宽学生知识面,尤其是人际沟通、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开办高职会计专业,满足我区中小企业增长对出纳、收银、记账会计等岗位人才的大量需求,尤其是加大少数民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对维护南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17家合作企业、46位财务骨干的访谈,当问到“贵企业对未来毕业生(担任会计工作)的学历要求”时,仅有11%的企业选择高学历,89%的企业对学历没有要求,“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品德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即可录用。这一点充分说明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招聘财会人才时,不再把学历当作录用的唯一标准,更加注重财会人才的职业精神和实践经验。一般要求2年以上“实践”经验,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当问及“你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应当采取的人才培养模式”时,所有访谈企业都谈到了应当加强实践经历,至少在毕业前有过半年以上企业财务工作经历,且三年培养中实践不能断线,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贯穿始终,尤其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方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调研显示,企业对会计人才能力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第二位是会计工作经验,然后依次为:财务核算能力、电脑操作能力/掌握信息化技术、沟通能力、税收法律知识、团队精神。大多数企业需要复合人才,随着企业核算规范化,业务的互相渗透,监督控制力度的加大,单纯的人才已经不是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欢迎。
根据访谈企业用人现状结构分析,高职财会类专业学生主要集中出纳(37.3%)、会计核算岗位(46.3%),少数会在收银岗位(5%),还有部分在审计、营销、仓管等岗位(11.4%)。可见,高职职会计专业应当着重加强学生出纳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新疆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四、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岗位调研
通过对近三年150位毕业生跟踪调研,调研方式采取访谈和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访谈了21位毕业生。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会计(占48.7%)、出纳(占33.6%)。这两个岗位就业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生人数的80%以上;其次是收银、营销、其他岗位。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增加对拓展岗位培训的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拓宽就业面。
(二)毕业生薪酬标准调研(见表1)
我院会计专业毕业生月平均薪酬为2 340元左右,从上表可见月薪1 800元以下的占16%,在1 801―2 500元的占61.3%,在2 501―3 000元的占15.1%,在3 000元以上的占7.6%。这与就业的环境以及学生职位有关,我院培养的学生65.5%就业于乌鲁木齐和昌吉,这两个地区是新疆最发达的地区,竞争压力大,学生多数在会计助理、会计员等初级岗位上,处于单位财务工作的底层。担任财务主管等中级岗位的人员较少。
今后,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当关注学生技能与职业素养培养,强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效果,努力缩短学生职位升迁的时间。
五、调研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在新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就业前景,尤其是对南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增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上深化改革,凸显高职特色。
(一)明确培养目标
面向新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旅游、服务等行业中的微型企业,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有必备文化知识、会计理论知识和较强会计账务处理技能,从事出纳、会计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一线财务人员。
(二)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学生财务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开放办学。结合财会专业的特点,依托财务中介公司,基于“会计工作能力需求、会计行业准则要求、学生认识规律、高中职教育规律”,将会计职业技能要求与资格证书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实施“校内仿真模拟”+“企业实账演练”相结合,以项目化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为主线,校企合作共同构建“课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注重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一线财务人才。
(三)凝练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组织校企骨干、职教专家,采取头脑风暴法,针对企业会计岗位设置情况及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比较集中的会计、出纳等岗位,研究确定会计专业毕业生从简单到复杂的8个职业发展阶段。针对每一职业发展阶段,再通过头脑风暴法,最终确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确定了本专业96项具体职业能力项目,为今后课程开发奠定了坚定的基础。会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详见表2所示。Z
参考文献:
[1]李国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与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01).
[2]刘颖,徐洁.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分析[J].教育财会研究,2011,(05).
[作者简介]吴慧萍(197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6-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发展。作为专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体制,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提高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现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最初的模式是“学科系统导向”,然后转化为“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最适合本国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案。
然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们也曾经借鉴过国外课程发展理论的新思想,倡导过双元制、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和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等课程方案,但是在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实证研究都证实,因为学习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无论是在设计课程微观的教学内容,还是在工作分析后形成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各个院校又重新回到了以学科为系统的老路上。审视和反思之后,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课程开发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很多“职业院校专用”教材,其内容的形成以普通院校教材为基础,换皮但是没有换心;(2)课时安排上往往还是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3)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不强;(4)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以人才市场岗位调研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与学生的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职业规划不相匹配,都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来培养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职业能力,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是企业找不到人,而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其一,课程开发与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适应。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培养要求是:既要懂会计理论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精通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会帮助企业税收筹划;对实际遇到的财务问题要有精准的职业判断;会财务分析,对财务项目筹划要具备交流与沟通能力;当然,还要有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据此,2011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为:立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顺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适应商务中介、现代金融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满足学生职业规划个体需要,分类培养,融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三位一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二,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2011年3月开始,学校邀请企业会计专家对中小企业会计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财务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就业导向课程的开发。
据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职业岗位群有出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业务会计等,会计工作先从建账开始,通过记账、算账、结账,最后报账、查账。通过制证、复核、登账完成记账。会计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会计核算的每一项任务包括填制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等,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满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把会计工作能力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其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聘请行业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一起,研讨、修订和确认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就业会计岗位,从中分析出不同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把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按照其相关性归纳总结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对部分核心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对每门会计技能实务课程聘企业专家上2~4节的综合实践课。
其四,在教学条件实现方面,学院成立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鄞州诚缘财务咨询有限公 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对外开展了咨询、培训、实践教学、会计等业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对内服务于本学院的学生,实体公司实行“校企”双方合作,教师、学生既是学院的师生,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的 业务由教师任会计、出纳等,并带领学生进入公司实际岗位(出纳、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干的一个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会计校内实训实现从模拟走向真实,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档次。
其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就业导向课程都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共同主编并出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企业、行业专家始终对课程教学进行指导,在刚上课时,行业专家会对这门课程进行纲领性的介绍,并且说明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需要学到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考核该课程等信息。在课程快结束时,行业专家同学校教师一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考核,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典型工作能力领域转化为学习能力领域并设置课程(如图所示)四、会计专业就业导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能力及专业素养分析(如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开发标准的实施方案,使融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于一体的就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环境下,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未来职业发展的工作环境,现状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对未来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变得尤为重要。尤其针对会计专业,历来是一个高温不下的热门专业。很多大学生对会计的了解仅存于校园的灌输,对真实的社会状况了解仍是留于皮表,一头雾水。
一、男女典型思维方式差异
(1)男人是单一思维,女人则是多重思维。男人往往每次只思考一件事,而女人则会同时考虑很多件事。换言之,男人比女人更专注。
(2)男人的逻辑思维更强。女人往往充满感性地思考问题,遇到问题时更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而男人可以“关闭”他们的情感,理性且逻辑地解决问题。
(3)男人思考得更慢。大多数女人很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感,所以能很快做出反应。而男人并不是这样,在作出决定之前,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认真咀嚼。
(4)男人更擅长分析。在大多数情况下,男人比女人更擅长分析问题,他们天生有种能力,可以清晰地看出事物的本质、辨别真伪,他们仿佛是一个局外人,能更冷静地观察形势。而女人往往被自己的感情所左右,这会使她分心,从而使对事物的看法出现偏差。
(5)男人更一针见血。男人可以很轻松地洞悉到问题的核心,相比之下,女人虽然可以发现主要问题,却不知道它确切是什么。
二、会计行业职业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
会计行业的职业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原有的观念---基础做账,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电算化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从业方向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做会计信息系统实施专家或ERP专家――侧重于企业信息化,和财务管理,财务会计信息化,了解会计和财务软件。理财顾问或财务顾问――侧重对企业实践进行策划,指导,辅助,咨询。财务总监,基金经理或CFA(财务经理),内部审计师或内部控制经理,CPA或合伙人或会计师事务所,风险经理或保险经济人等。
三、不同职位适合的人群
随着会计职业的多样化,对从业者的要求不仅仅存于原有的细心,谨慎,经验多。更要求从业人员思维谨慎,知识面广泛,决断力强,从宏观角度看问题,比如从事内部控制,财务总监等工作。根据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男性通常逻辑思维,判断力,分析能力较女性强;在做企业预算,财务决策会更加果断,理性思维控制,判断更加客观。所以一些CFO,事务所合伙人,财务高层通常男性居多。但由于一些基础财务工作较稳定,较枯燥,机械性比较强,所以在性格和作风上要求工作踏实,忠实可靠,稳重细心。因此,出纳及基础财务人员为女性居多,偏爱那些规章制度明确的工作环境。
四、建议
据ACCA官方2011-2014年会员数据表明:女性占会员总数的63%左右,男性仅占23%。所以女性会计从业者仍是较多。其原因主要是会计行业的稳定性。例如会计人考上公务员或被招进高校做老师,有稳定、压力小的优势,亦或不用面临像做市场,销售的从业者的业绩压力。而在女性从业者居多的环境下,财会类院校也为女生居多,其他学校的会计专业生也是如此。所以面临如此大的竞争压力,通过我向专家学者调查,给出的建议进行总结,希望对即将毕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
(1)首先,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作为学生,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应该关注自我素养的提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2)同时,随着会计市场的不断扩大,要注意与时俱进,掌握国际会计、商务惯例,具备必要的国际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以拓宽自己的视野;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积累一定的相关知识,如现代管理知识,审计、税务等,并充分利用自身性别的能力优势,逐步把自己锻炼成为应用型和管理型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3)明确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明确的职业目标,既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动力,也是大学生就业准备行为的方向。做好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增强女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就业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女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会计学专业的女大学生,应该结合就业环境及自我优势,尽早确定大学毕业后是考研,还是就业,做好职业规划。
(4)客观面对性别的因素所产生的差异。女性往往比较感性,而男士们相对比较理性,女士们往往更注重细节,而男士们却可能在宏观方面考虑更多。既然如此,那么一方面在选择工作时,可以适当扬长避短,发挥耐心细致的优点,另一方面,可以在平日里多注意培养自己的理性全局思维。
(5)增强自信心。选择职业的道路上也作出更多的牺牲, 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面对竞争时努力学会更加大度更加坦然的面对竞争。
五、总结
本文先对会计的职业发展前景及职位特点,不同男女思维方式进行介绍,并分析不同职位适合的性别;再根据已搜集的数据,调查问卷及个别专家观点得出结论;最后表明了我个人观点及建议。希望通过这些分析和探讨,能够为会计专业大学生的择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高职院校财经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在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大环境下,许多金融机构、企业以及事务所大量减少用工岗位,一直在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领先的财经类专业,也出现了就业难、就业不对口等问题。对高职院校而言,解决好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毕业以后的生存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时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1、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与特点
本文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毕业生访谈等形式对学院过去5年(2010年-2015年)的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统计。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专业对口情况、薪资水平、就业稳定性及就业地区等就业现状如下: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65%的毕业生就职单位为中小型私营企业,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 而且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会计、出纳等基础岗位。
从事财经类对口岗位的毕业生人数占受访毕业生总数的45%,超过半数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与专业不对口。
毕业生就业多数在山东省内地区,薪资水平较差。月薪在2000元以下的占62.5%,2000元至3500元的占24.1%,3500元以上的仅占13.4%。
在受访毕业生中,有53%的毕业生在一家单位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的经历,有30%的毕业生有在一家单位工作不满6个月就跳槽的经历。毕业生工作的稳定性比较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毕业生就业倾向于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即使毕业生生源地为欠发达地区,毕业以后也不愿意返回生源地就业。毕业后选择留在青岛工作的毕业生为39%。
2、影响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2.1 就业大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减弱。但每年求职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并未减少,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并且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生存不易,对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期望值难以协调,增加毕业生就业难度。市场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逐渐转向高技能人才,低端就业岗位用工难,竞争激烈。能够因此一方面财经类急需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财经类毕业生又供过于求,形成一种相对过剩。与此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产生重要的影响。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的核心城市,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海运贸易等行业发展迅猛,对人才的需求量巨大。高职院校能否提供精准匹配行业特色和企业特点的人才,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能否符合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2 用人单位的需求
用人单位所需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基础工作经验,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这种需求导致了大批刚毕业的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难的局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仅注重毕业生的学历、知识、技能,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成为毕业生就业时亟待提高的能力。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毕业生面试时,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并不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是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个人综合素质的短板。
2.3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
大多数高职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对于自身的定位和社会实际发展需要存在较大的偏差。根据调查问卷结果,超过82%的受访毕业生期望自己的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但实际上大多数初级会计岗位的薪资都o法达到毕业生的预期,使得毕业生放弃了很多就业工作机会。而刚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工资待遇不高, 也是毕业生工作调换频繁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30%的受访毕业生曾经有过在一家单位工作不满6个月就跳槽的经历。而且毕业生就业倾向于选择发达地区。但在较为发达的大城市就业虽然工作机会相对较多,但刚毕业时的工作待遇和环境通常达不到毕业生的期待,在大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较大,导致毕业生因为待遇问题频繁跳槽。频繁的调换工作无疑会增加毕业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的难度。财经类岗位对于从业者资格证书的要求高,各项资格证书是求职者职业能力的体现,也是岗位从业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所考取的资格证书数量较少、质量较差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
2.4 高职院校专业培养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在培养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过程中,缺乏特色和针对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行业脱节,与地区经济发展脱节。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行业的真实需求有差距。院校的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较为雷同,不能精准匹配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缺乏专业特色。并且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上缺乏个性化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就业心态的辅导,使得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心理期待与现实落差太大,影响就业质量。
3、促进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对策
当前严峻迫切、不容乐观的高职财经专业就业现状及相应出现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无论是深化推进校企合作、依托政府平台对财经就业大环境产生影响,还是高校进行自我完善,从学校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竞争优势,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都需要我们做到思虑周详、全方位提供保障。具体的措施如下:
3.1转变传统教育固态观点,树立新型教学观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就应当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为标准开展教育,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这是新时代教育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大学教育已从单一的、传统的学科知识教育走向复合的、有针π浴⒂星罢白饔玫木鸵抵傅冀逃。如果学校和毕业生还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现象,学校不在学科教育中正确的引导,毕业生不及时正确的调整自身的求职心态和心理预期,抓住市场需求的关键,那必将会对未来的就业产生多重束缚,甚至偏颇方向。所以,转变传统观念是解决高职财经学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3.2以行业需求为培养标准,实施有效校企合作
高校应积极探索适应地域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关联度的提高,巩固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能较快提高,在工作中做出成绩。为了能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理应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将学校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能力要求有机结合,采用校企联合,共同开发出财经专业人才的能力标准。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具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复杂工程,也是实现教育教学有效改革的命脉前提。具体细化来说,一方面学校应当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日常的财经专业建设与管理中,参与到本专业的教学内容改革、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等,能真正从实战实践的角度出发,为专业建设提供切合实际的宝贵意见。另一方面,在时间合适、经费允许的框架内,应竭力邀请合作用人单位里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财经专业技术人员莅临学校第一线,进行客座演讲甚至完成部分授课,运用他们有说服力的实战经验,有效地启发学生们进行深入思考,衡量自己与现实中企业财会人员要求的差距,进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而不是到了应聘求职的环节甚至是上岗后才发现不足,到时候措手不及。而且学校应当积极利用第二课堂这一有利平台,通过假期实习、课外自学的知识技能、空闲课余时间的课外兼职等有效举措,来帮助专业学生们提高在未来职场的发展后劲。除此以外,院校能够在交流沟通的环节中加强校企合作的相互信任,充分利用用人单位的现有资源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场地,也是院校不可忽视、应当竭力争取的机遇。
3.3突出高职特色,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这项措施主要是从学校的角度,通过提供一系列来自课堂讲解、校园协会知识技能推广、敦促课外自学等保障措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竞争优势,以适应苛刻多变的市场需求。这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设置、学科建设的宽广性和专业性的关系。所谓的宽广性,就是需要培养应届毕业生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储备、扎实靠谱的职业能力和较为全面的素质修养。基于我院的研究调查表明,目前学生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差距。随着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很多财经专业岗位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能胜任综合性的工作,如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法律知识等能力。因此,现实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调“专门性”,更要实现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不断反思、拓宽专业口径,将专业学科设置的综合性、交叉性、复合性有机考虑,统筹安排,来适应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增强专业的适应性。
所谓的专业性,就是使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已经具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一致的知识和技能技巧。从我院会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查结果来看,多数用人单位都追求专业技术人才,但在招聘中感到专业人才难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不对口;二是专业技术不过硬,不能胜任岗位。即企业需要的专业职业院校没有,或者即使有这样的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也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与此同时,与本科教育和其他教育模式相比,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少有自己的特点,专业设置的实用性不足、针对性较差。除了少部分技术应用型的专业具有明显的高职特点,大多数服务贸易型的高职专业都可以在本科专业里找到,这在客观上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目标不精确、学习动力不足和就业的观念模糊。毕业生一旦没有突出的专业优势,就很难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前期针对本校会审专业的调查报告也有力地证明了基本专业知识技能应掌握的必要性,这包括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税收核算与申报技能、会计电算化操作与维护以及统计分析等,重点学习课程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报表分析等,与此同时,根据大部分同学们所处行业及从事行业性质,开设《商业企业会计》、《中小企业会计》这些课程的学习是有必要的。
此外,加强高质量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丰富的人生阅历、宝贵的实践经验以及文化素养的积淀对于教师这种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高职教师还应兼有职业素养传承的使命感。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光靠三尺讲台教学经验的逐年积累是不够的,也不具备推己及人的说服力。因此,学院可以聘用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从业人士充实到教学一线,也应大力鼓励、既有教师的自我不断进步、深造提高,更应该提供一系列完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平台,倡导高职教师走到行业发展前线,掌握行业最新脉搏,带着真实可靠的工作体验感悟回到教学岗位,有效地引领学生在校期间即可获得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4准确合理定位、树立正确就业观
这项措施主要是从学生的角度来通过内因改善个人就业状况。就业观念的狭窄封闭、思维固化促使财经专业学生的择业场所局限在常规会计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中小型企业,择业地点局限在山东境内,极不利于就业工作的开展。毕业生工作一年内的离职率依旧居高不下,对学生个人及用人单位带来双重损失,用人单位浪费了培训成本,而学生则要承担失业风险及再次求职的成本。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理应在日后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思想觉悟、工作态度的引导,重视个人特色与发展,避免形式化,在财会专业学生中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先进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制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定向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拓宽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潘早霞,穆红.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促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辽宁丝绸,2012,(3):50-51.
[2]许晓惠.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6):220-223.
[3]饶培培.高职会计专业就业现状与发展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204.
[4]贾彭芳.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回归的研究[J].超星期刊,2015,(13):228-229.
[5]肖铁峰,杨燕.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市场,2015,(44):108-109.
一、就业导向下的民办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今天,也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加剧。面对这样激烈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面对民办高校自身的就业情况,民办高校应该主动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提供符合市场需要的毕业生。而从教学角度来说,通过就业市场反馈的用人需求信息来对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可以将学生职业、就业工作中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反馈回教学管理中,促进学校的专业改革、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以便适应市场对专业的需要。本文仅就以我校会计或财务管理(以下统称财会)专业中的成本会计课程为例,来谈一谈民办高校在就业导向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内容。
二、2010届我校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校2010届财会毕业生,共有毕业生296人,其中本科生200人,专科生96人,共调查了260人,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单位进行统计,以便了解毕业生的就业行业。调查方式主要通过毕业生上交学校的就业协议书进行粗略统计。
从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民办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总体就业层次不是很高,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毕业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3%;从就业行业来看,到生产企业的毕业生较少,仅占5.4%,从事第一产业的几乎没有,大部分都是到非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商贸、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因此他们涉及到的会计知识需要熟悉中小企业会计和一些行业会计,虽然各行业的会计原理相同,但涉及具体业务时的科目名称还是有些差别的,这些内容目前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没有涉及,因此根据就业情况,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增减相应的教学内容,特别是传统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既然民办高校大部分毕业生面向中小企业,因此开设的相关课程应更多的体现中小企业经济业务的内容,以满足中小企业对财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
三、传统成本会计课程的演进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成本会计课程是从原《工业会计》课程中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部分分离出来的,当时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其教学内容沿袭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核算范围上仅仅局限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而且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在会计报表体系上将成本报表作为对外报送的会计报表之一。然而,多年来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始终不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型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环境。自动化的制造程序、电脑控制的材料处置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行业,有的企业实现了无人化管理。企业一旦实行自动化之后,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人工成本不断减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解决了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精致化的需求。这样,以传统制造环境为背景、以产品生产成本为核心的成本会计教学,与社会现实需求很不相适应。为此,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四、现行成本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也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但是成本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及应用范畴,不同于其他会计学课程。成本会计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对于学生来说,虽有会计学的功底,但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这门课,还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成本的计算方法,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不太容易。但是现行成本会计教学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
1.成本会计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1)缺少客观的工业企业制造环境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或很少对工业企业的制造环境进行系统地介绍。由于缺少对工业企业制造环境的介绍,使得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成本核算的内涵,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学生常常只熟悉教材中涉及的相关部分的成本核算,当企业制造环境发生变化时,学生不能独立的对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2)缺少成本会计目标
传统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基本不涉及成本会计目标。由于缺少成本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成本管理,而不能更高层次地实现企业战略管理。
2.成本会计教学手段限制教学容量
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这种数据的来龙去脉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目前成本会计教学手段绝大多数停留在自然媒体阶段,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课时和媒体等的限制,使得教学效果欠佳。可见,传统的自然媒体的教学手段限制了教学容量,很难体现成本会计树状的非线性的知识结构,不便于按成本会计知识的内在实质进行结构化教学。教学手段落后
3.仅侧重于生产性企业的成本核算教学
目前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还是侧重于制造业成本核算和会计报表编制,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一般不作讲授。但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趋势看,大部分毕业生从事的非制造业会计。虽然成本核算原理相同,但不同行业的成本核算还是有些微差别的,因此根据就业需求情况,非制造业的成本核算有必要纳入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4.实践环节不足
目前,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毕业生的一个通病,究其根源之一是教学实践环节的欠缺,成本会计课程亦然。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尽管学校一般会安排相应的实践课时,但由于实践课时往往安排在期末考试之前两周,教学课时较为紧张;加之师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实践教学效果甚微。
五、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
1.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由于成本会计是在学习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的一门专业课程。它融入了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在设计培养方案时,应该从整体发展与综合性出发,合理构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使学生意识到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掌握基础课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为成本会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其它学科知识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搞好整体优化。在课程内容的确定上,确立为满足不同的目的而提供成本信息的思想,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的需要,增加成本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的内容,适当增加非制造业成本核算内容的讲授,在保留成本会计传统体系中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简化过多涉及其他管理领域的内容,扩充成本控制战略等成本管理领域的新概念和理论与方法,使成本会计的体系内容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
2.构建成本会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针对会计教育的特点,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曾提出,“会计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21世纪会计教学手段新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直观、具体、生动及信息量大和使用快捷、方便为特点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已经大量的运用于现代教学中。针对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内容多的特点,教学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更生动地展现成本核算的流程,使学生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理解,改变过去单一的板书和抽象的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构建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会成本会计在不同行业中的操作与应用以及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主要以制造业生产过程为例进行讲解,而学生对企业生产过程没有感性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对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验课程的开设,了解各种凭证的来源、去向,解决学生感性不足、认识不够的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通过团队合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最后,针对不同生产组织和工艺过程特点具体了解企业如何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计算、编制成本报表、进行成本管理等内容的综合实践教学,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成本会计整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对成本会计实践更好地应用。
4.建立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
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指以完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达到其教学目的为出发点,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各种形式和手段,在成本会计理论教学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进行广泛有效的应用。比如,教师在讲授第一章成本和成本会计的理论问题前,可结合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能够观察或了解到的现象及事物,对该理论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设计出一些具体问题;然后,学生带着这些具体问题参与产品生产过程的情景教学或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充分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最后对该理论问题作出准确的、深入的、全面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讲解。这样“理论教学中有实践,实践教学中有理论”,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产品成本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