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师教育培训

医师教育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师教育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师教育培训

篇1

全科医师指的是经全科医学知识、相关技能的专门训练为基层提供基本的、综合性医疗卫生服务的医疗工作者,其既是三级预防网中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工作者,更是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群体[1]。全科医生的存在有效完善和弥补了高度专科化生物医学模式的缺陷,有利于实现经济、有效而连续的基层医疗覆盖。但由于我国的全科学总体上起步较晚,全科医师的队伍整体水平和素质层次不齐,特别是在一些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的医学素养还比较低。调查研究基层医院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需求,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对策是提高基层患者就医信心,促进医疗资源合理使用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行分级医疗制度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地基层医院全科医师进行调查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法随7家基层医院的全科医师26名进行调查。

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全科医师均顺利完整的填写了调查问卷,回收率100.0%。受访全科医师中,男8名,女18名,分别占30.8%和69.2%,其年龄分布在25岁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岁,从业时间在1年到35年之间,平均(12.4±1.2)年,其职称分布情况为:无职称4例,初级职称13例,中级职称8例,副高级以上职称1例,分别占15.4%、50.0%、30.8%和3.8%;其学历水平分布为:中专及高中6例、大专14例、大学及以上6例,分别占23.1%、53.8%、23.1%。

1.2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分别对全科医师的基本资料、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继续教育培训的经历(继续教育的主观性、目的、形式、内容)、所在单位的态度等进行统计分析,在正式进行调查前均行预调查,保证问卷的信度、效度均在85%以上[2]。填写前有专人进行讲解,受访全科医师自行填写,不受外界干扰。以双输入法录入数据,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全科医师在从事医疗活动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疗效果不佳(8例,30.8%)、诊断不明确(8例,占30.8%)、疾病处理方案设定无把握(3例,占11.5%)及其他(7例,占26.9%)。

在发生上述问题的时候,主要解决办法包括:建议患者转诊(14例,占53.8%)、请教高年资或经验更为丰富的医师共同处理(8例,30.8%)、自行查阅相关书籍资料(4例,15.4%)等。

调查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经历,可见,23名医师有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经历,占88.5%;19名为自愿报名参加,4名为非自愿报名参加,分别占84.6%和15.4%。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主要目的在于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的有21例,占91.3%,在于职位晋升需要或者注册需要的有1例,占4.3%,其他原因1例,占4.3%。

全科医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最常见的方式包括了:中短期集训7例、上级医院进修6例、网络远程继续医学教育4例、学术讲座或学术会议2例、脱产学习班2例、自学及其他2例等,应答率分别为30.4%、26.1%、17.4%、8.7%、8.7%、8.7%。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涉及了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涉及到的全科医师分别有23例(88.5%)、13例(50.0%)、14例(53.8%)、17例(65.4%)、10例(38.5%)、9例(34.6%)。

其中,所在单位给予全力支持的21例,单位不予支持的2例,单位持无所谓态度的3例,分别占80.8%、7.7%、11.5%。

3讨论

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的主力军,其医疗水平、医疗技术之间与基层人民的健康、生命息息相关。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是丰富提高医生的医学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水平等的主要方式,对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大力开展作继续医学教育培训既是提高全科医生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建设完善的基层医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环节和途径。

本文对26名基层医院的全科医生的基本资料、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的相关事项、单位态度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可见整体上全科医生的从业时间、职称和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以初级职称、大专文化程度为主,在进行医疗活动的过程中,很多医生都会遇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这也是最常见的工作问题,而多数医生在无法解决问题时,超过一半会建议患者转诊,不仅降低了患者到基层医院就医治疗的信心,而且可能因诊断、治疗不当耽误患者的病情。实施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也更为显著。而从被调查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经历看,多数单位不会持反对态度,全科医师也多为自愿参与,旨在提升自身综合水平。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方式以中短期集训、上级医院进修为主,培训内容则主要是医疗服务相关。刘娟等[3]的研究结果与本文基本一致,其还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水平全科医师的继续教育目的、内容、形式等进行了比较,发现,职称越高、学历水平越高,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也越高,培训最终的结果也更好。在选择培训内容、形式上均有一定差异。

临床上可以根据全科医师的个体情况的不同,鼓励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由单位牵头,选择合适的内容、形式,帮助医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培训资源,鼓励其开展自学,遇到临床问题主动进行询查,以获得综合医疗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我国的医学发展迅速,对医疗学科进行了重新定位、专科专人定员定岗、医疗学科规范的建立等等使得医疗队伍不断的壮大与发展。但是,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会有其相对局限性和缺点。笔者有幸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的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 医学中心医学部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问研究。期间比较全面的对其日常管理、临床与科研工作进行了参观学习。亲身经历了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及深入学习医师教育的具体培训方法和制度,为中国医师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以期促进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美国的医学教育是西方医学教育的典型代表,教育思想先进,学术造诣蕴厚。总体来讲,美国的医师培训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育培训周期长、学科跨度广

在美国,要想成为1名合格、优秀的专科医师,必须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的学习和培训:首先,进入医学院之前需要完成综合性大学4年以理工科为主的本科理论学习;其次,理工科毕业后顺利通过医学院校的入学考试才能正式进行系统的医学院校5年学习。医学教育前2年主要是基础医学课程,后2年则进行临床专业的培训,最后1年主要准备全美医师执照考试(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USMLE)[1]。USMLE分为三部分(STEP),具体为:①STEP-I:相对应于中国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医学阶段。主要以医学基础学科为主,内容涉及解剖学、行为科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剂学、生理学、营养学、遗传学以及老年学共10门功课;②STEP-II包括两部分: ?訩STEP-II- Clinical Knowledge(STEP-II-CK): 即临床专业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6门课程内科、妇产科、儿科、预防医学、心理学与外科;?訪 STEP-II- Clinical Skill(STEP-II-CS): 专门考察采集病史、医患沟通技巧和病历书写能力。③STEP-III:即是临床操作考试(CLINICAL SKILL ASSESSMENT,CSA), 主要考查应试者的诊断技能,病例书写和提出的治疗方案是否合理等等。再次,顺利通过USMLE的第一、二步之后就有资格申请住院医师规范的培训,周期一般为3~5年,具体依各科要求而异。这样一来,自本科毕业后,取得专科执业医师资格需要经过10~13年的教育和培训

2教育方法灵活、培训设备先进

美国的医学院实行学分制,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学分即可以获得学位。在医学院学习的前两年主要是基础课程的学习,接着是两年的临床课程。不过由于他们的时间安排很灵活,很多学生从第3年起开始就逐步开始接触临床了,可以自行联系医院或者研究所进行参观和见习[2]。

3专业医师执业资格考核严格

获得专科医师资格必须经过层层的考核,如全美医师资格委员会( USMLE) 、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 ACGME) 以及医学专科委员会等组织的多次考试与考核。在通过前面介绍的USMLE的上述三步考试后,还需要通过指美国医师委员会的medical board。只有通过了medical board才能取得正式的医师执业资格。

4科室的工作模式

CWRU的各专科医师分别聘自不同的医疗机构,而每位专科医师的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又分别在不同的医院,从而汇聚交流了不同医疗机构的特色。美国医生的职称只有住院、主治医师两个级别,住院医师在主治医师的直接带领下开展工作。排班均为双班制,2人一组,住院医师的值班时间为12h;而主治医师的为8h。工资实行同工同酬制,但是住院医生并不属于医院的正式员工,其年薪一般约为在4~5万美元。

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群众急诊医疗保健的需求增强,更加专业和全面的医疗服务是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势所趋。①教育模式:由于我国地域与人才分配不均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本科甚至研究生都选择留在了大型医院,这就使得相当一部分中小型医院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医院很难招到高学历的专科医师。这就需要决策机构加大力度的引导,实际可行的鼓励机制出台以及加大社区医院的投入等等政策层面上的扶持才能最终改变目前的局势。②培训机制:当前我们的培训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系统的专科医师培训机制。这种状况在三级医院稍好,一般每年的专科知识培训、以及技能的考核等都能贯彻,但是基层医院还无法形成有效的、健全的培训机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医学教育和医师的培训模式与我国医疗体系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适当的教学和培训改革,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育制度和医师的培训模式,这将有利于培养我国高质量的医学人才,同时也会使我国医学教育之路与时俱进,从而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篇3

关键词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医学史教育

在国内医师继续教育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住院医师在进行规范化培训时,应重视医学教育史学习,通过医学史知识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并树立科学的职业定位观,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进而完善医患关系,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现阶段,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加强医学史教育已成为了关键改革措施,对未来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开展医学史教育的作用及方式,旨在指导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实现其全面发展。

一、国内医学院中医学史教育缺失现状

现阶段,据有关调查发现,国内大约有33%的西医院设置了医学史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医学教育史未被重视。目前,医学史教育仅为多数医院的选修课程,具有非限制性;而伴随着选修课程的不断增多,多数学生未选择这门课程。此外,于在校学习时期,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水平低下,知识掌握不全,难以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另外,基于教学方式单板、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下,导致医学教育史教学工作不理想。由此可见,必须要加大医学教育史培训力度,住院医师于规范化培训时期重视该课程的开展,可深入其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史教育作用

目前,卫生部颁布了有关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标,涵盖临床能力、专业外语、医德医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理论及政治思想等,其中实践技能培训已成为了规范化培训中的关键措施,而以全面提升住院医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保证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的医学史教育已得到了广泛认可。医学史属于一门交叉学科,已成为了连接人文科学与医学的桥梁,虽无法提供专业的知识技能,但可为其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与精神支持,具有源源不绝的动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提高对医学发展规律的认识,便于理解现实与把握未来

哲学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而医学史作为不断总结前人检验教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立足于历史角度,纵观医学的发展史,明确其内在发展规律。基于全面掌握医学发展中的失误与成功前提下,可不断总结经验,明确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而超越历史,实现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对医学精神的理解,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准则

医学史将所有的医学知识整合成一有机整体,其中既有战胜各类疾病的喜悦,又有失败的体验,掌握医学发展的艰辛历史,理解每个为医学事业而献身的伟人,进而领悟其中的奥秘,可加深对医学事业的感情,对职业道德准则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医学史属于医学思想与精神的有机载体,其中注入了诸多献身于医学事业的伟人,他们的崇高的医学精神追求与人道主义精神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能有效提高住院医师的思想觉悟,深入其思想意境,帮助其树立科学的职业道德准则。

3.加深对现有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于专科培训中积极融入医学史教育,从各个专科实际疾病出发,深入分析其发病机制认识历史,并就现有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发展历史进行全面剖析,可提高住院医师对现有知识的理解能力,对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具有推动作用。

4.掌握事件与人物的核心医学思想,树立批判精神与科学的思维方法

医学史的发展注入了前人的创新性思维与批判精神,从本质上来讲,医学史教育不仅仅是了解历史事件与任务,同时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与任务所传递的医学思想进行系统学习,从而培养独立思考的精神,并树立批判精神,激发创新精神,深化自身内涵与品质。

5.全面总结医学事业发展史,培养教、医、研能力

在医学史教学过程中,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应用生动灵活的方式全面总结医学事业发展史,积极培养住院医师教、医、研能力。具体而言,就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可采用自主授课或自主学习等模式进行系统学习,全面提升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其文献检索能力;积极阅读相关的外语文献,可保证其外语水平;科学制作幻灯片,推行情景教学,可培养住院医师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史教学方式

住院医师在接受医学史教育时,可采取教师授课的方式,详细讲解相关医学发展史,并剖析关键历史事件与任务,讲授各个专科疾病的发展史。待住院医师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问题为引导,指导其设计题目并积极寻找资料,经书写教案进行自主授课,同时融入专业探讨、专题展览等内容。此外,还可经问卷调查、座谈、考试等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系统评估。考虑到医学史教育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故针对接受培训的住院医师而言,必须要坚持寓教于乐原则,于潜移默化中促使其接受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进而提升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强化医学史教育,是提升临床医师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保证临床工作质量的关键手段,亦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实践工作中,需全面分析医学史教育现状,把握其教育目标,领悟其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作用,进而不断转变教育方式,可全面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养,对推动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胡伟力,陈地龙,陈怡婷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41-45

[2]刘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3]施萍,何旖旎.导师负责制教学法在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10):1360-1362

[4]贾文妍,景惠荣,赵桂秋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学人文教育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4,35(9):80-83

[5]段链,陈红,路阳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1):24-26

[6]王美堂,瞿小英,梅冰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急诊临床能力培训和考核方法的探索[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71-472

[7]陈丽芬,王亚军,赵妍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并轨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52-455

篇4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中间枢纽,是保证卫生服务诸多功能在农村基层落实的关键环节。而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与其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密不可分,合理配置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建立一支稳定且具有较高素质的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不仅是保证乡镇卫生院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的基础,更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研究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全科型乡镇卫生院科技综合示范及相应产品开发”中“全科型乡镇卫生院适宜人才培养及培训模式研究”子项目的成果。该项目以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为载体,研究建立全科型乡镇卫生院。本研究在对该卫生院卫生人员基本情况与教育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辖区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全科型乡镇卫生院对适宜人才队伍的要求,开展培训实践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口东卫生院31名卫生技术人员与隶属于该院的14名乡村医生为培训对象。人员基本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团体深度访谈、试卷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了解培训对象教育培训现状、需求及现有知识能力水平。

1.3 培训方案设计与实施

1.3.1 培训目标通过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与培训实施,全面提升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知识与技术水平,进而提升该卫生院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达到全科型乡镇卫生院要求。

1.3.2 培训内设计 在项目建设期内,对该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将培训内容整体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五大模块:全科医学基础理论模块、社区卫生服务基础模块、公共卫生基础模块、临床医疗模块和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模块: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进一步划分为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培训和技术骨干参加的培训。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包括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中医适宜技术和西医适宜技术,其中公共生适宜技术根据内容穿插在社区卫生服务基础和公共卫生基础两个模块中培训(见图1)。

1.3.3 培训实施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于2011年6月~2012年3月完成全部培训任务:采用模块化的培训方式,大模块下包含小模块,每一次培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题。这种培训方式主要考虑到接受培训人员均为在职职工,工学矛盾问题突出,在系统化设计培训内容之后将培训内容划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其优势在于时间安排更为灵活,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个人基础与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学习。培训采取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为样本卫生院提供了大量参考教材与相关书籍。其中面授名训时间为40 d,总计320学时,根据该院时间安排从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下派相关专家、教师到卫生院授课。

2、结果

培训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包括:参由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加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的转变情况;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长效机制的建立情况;样本卫生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提升情况。主要采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以卫生技术人员为对象的培训效果问卷调查与小组访谈;实施培训前的测验与实施培训后的测验对比。

2.1 问卷调查结果共42人参加效果评价问卷调查与测试,包括31名卫生技术人员和11名乡村医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满意度为95.2%(40/42),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2.9%(39/42),教材满意度为90.5%(38/42),课程安排、培训管理满意度为97.6%(41/42)。见表2。

从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上来说,78.6%(33/42)能够掌握或基本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理论,88.1%(37/42)掌握或基本掌握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理论与技术、适宜技术。全科医学基本理论、公共卫生基础与技术、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论与技术三项培训内容有1~2人完全不能掌握,均为医技人员,见表3。

培训对学员学习理念、学习习惯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85.7%(36/42)对全科医学有了全面的认识,71.4%(30/42)认为自己的知识有所更新,59.5%(25/42)认为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47.6%(20/42)认为服务观念有所转变,38.1%(16/42)认为学习动机有所增强,33.3%(14/42)认为培训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然而,57.1%(24/42)的学员认为培训不能满足需要,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培训,19.1%(8/42)的学员认为虽然培训不能满足需要,但是为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支持。

培训对工作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76.2%(32/42)为患者(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的时间明显增多,61.9%(26/42)能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50.0%(21/42)诊疗思维方式更加倾向于全科思维,42.9%(18/42)工作中能够应用培训所学的新技术。从回收问卷中所提到的建议和意见中可以发现,多数学员希望今后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培训,培训对个人业务水平的提高非常有效。

2.2 团体访谈结果 共有8名学员参加小组访谈,包括医生6名,护士2名。访谈主题包括以下几方面:“对哪些课程印象最深刻?”、“哪些适宜技术对工作最有帮助?”、“工作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是否有了明显改观?”、“是否能够将课堂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从培训课程角度来说,学员认为所有老师授课水平都很高,特别是对全科诊疗思维、医患沟通、健康教育等课程印象最深刻,主要是因为教师授课的方式比较灵活,内容比较新鲜。此外学员认为来自于临床一线的教师在授课时能够更多地将临床案例和临床新进展带入课堂,这对学员来说很有吸引力,但惟一遗憾的是学时太少。适宜技术对工作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心电图、糖尿病、急救、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大家认为这些知识既常用但自己掌握的又不是太好,通过培训可以为患者和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接受培训后,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方式最明显的变化是对患者做健康宣教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高了。一位全科医生谈到:“从前因为知识缺乏,想和患者讲也讲不出来,现在通过培训,这些知识都有所增加,知道该怎么指导患者了。而且我们现在还主动到村子里,给他们上课,做健康教育。通过这种形式,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积累,对个人很有好处。”此外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在诊疗过程中更倾向于运用全科思维了。一名在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人员谈到:“以前来个高血压的患者,我就给他们开点药就完事了,现在我会问他一些和生活方式、个人脾气秉性还有家庭关系等有关的一些事情,有时还会调解家庭矛盾,会给他一些饮食指导、生活方式指导。总之,好像工作范畴不再局限于打针、开药了。”这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一致

访谈对象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对工作非常有帮助,个人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但是因为工作太忙,休息时间少,本人自学的时间显得不足,更倾向于教师的面授,尽管授课老师提供了相关自学材料,但是几乎没有人在课后深入、广泛的阅读和学习。自学能力不足是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员的共性。另外,大家一致认为,此次培训有利于专业技术的提高,但是还不够深入,希望今后能够经常开展类似培训,特别是来自临床一线的医生更受他们欢迎,因为可以知道更多的学科新进展和临床用药新进展。对于适宜技术的培训,访谈对象希望能有更多的动手机会,最好可以有机会出去进修。通过本项目培训,在职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都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和培训所产生的明显效果,本次培训结束后,医院开始定期组织职工参加更为适用且多样的培训项目。

2.3 试卷测试结果 采用培训前调研使用的同一套试题对学员进行培训后测试,两次测试间隔一年半时间,培训前的测试并未做成绩反馈与分析,具有较高的同测信度。培训前护士平均得分为(61.5±8.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为(72.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5,t=2.404,P0.05);培训前西医师平均分为(57.0±10.0)分,培训后平均得分(57.0±6.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n=15,t=0.000,P>0.05)。因测试题与培训内容并无直接联系,大部分内容需要培训者自学掌握与巩固,因此测试结果反映出,样本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参考书籍与资料利用不充分。

2.4 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培训对象为不同专业岗位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方案设计应为多层次、多类别的。但培训对象的总量较小,每一专业类别多则十几人,少则几人,分层培训很难实施。因此,培训方案的不足之处在于其内容更适合医生群体,对护理人员和其他卫生技术人员的针对性不足,他们仍须参加个性化的培训。另外,工学矛盾突出,难以保证每次课程全体卫生技术人员均能参加。原计划为提高整体培训效益,希望周边其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自愿参加培训的设想难以实现,使得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本较高。

3、讨论

有研究提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应注重个性化,即根据农村卫生人员个人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在培训内容和方法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充分尊重农村卫生人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激发农村卫生人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项目的培训实践作为个案,在个性化、精细化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成绩的同时,以下症结性问题也不容忽视。

篇5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以人为本、人才强企战略”,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分层次、分批次、分专业抓好营销物流人员培训,积极打造“学习型企业”,为推动“卷烟上水平”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统一管理、一致对外原则。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由客户服务科统一组织和管理,主要面向全体市场经理、客户经理、驾驶员送货员以及广大卷烟零售客户。

2、工作学习两不误原则。要统筹协调好学习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如需占用工作时间,应合理安排工作,确保学习时间,做到培训和工作两不误。

三、年度目标

以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为重点,继续坚持以往教育培训过程中好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拓宽全员的知识面,丰富员工的知识结构,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规范员工的职业行为,全面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培训向现实工作能力及效果的转化。

四、培训重点

1、继续做好学历、职称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倡导员工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鼓励和提倡员工通过在职学习,不断进行自我管理与提升。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深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加快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

2、加强员工素质能力培训。紧扣营销从业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广泛开展各类业务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媒体宣教、现场培训、经验交流、拓展训练、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广辟培训渠道,切实开阔员工视野、提升员工能力。同时,与“阳光同心”企业文化宣贯活动相结合,以“道德讲堂”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有益于员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3、继续开展读书活动。根据省局(公司)和市级机关工委的统一部署,组织全体人员读好指定书目,做好读书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文章,积极鼓励全体人员业余时间加强自学,多读书、读好书,并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五、工作要求及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本部门主要负责人要把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工程切实抓实抓好,要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教育培训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的顺利进行。

2、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的多元化,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除了采取传统的集中面授培训外,选择开放式、互动式培训方式,灵活利用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发挥调研、研讨、交流学习和拓展训练等各种形式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增强教育培训的活泼性、生动性和吸引力,提高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

3、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紧紧围绕“学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价、如何激励”四个方面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全面构建学习型团队,积极探索学习成效与工作绩效有效挂钩的考核方式,激发员工学习热情。

4、加强痕迹化管理。每次组织培训要填写《培训签到表》、《培训记录表》,培训结束后要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形成结论。每次培训结束后,及时将有关文档资料备案。

篇6

一、教师有更多选择的机会。受教学年限、年龄、悟性、学科和知识存储的限制,教师培训的需求各有不同。尤其是新课改不断铺开,教师要不断更新理念,补充新的内容。以往教师培训往往一刀切,参与培训的教师,只能被动的接受培训教师已经准备好的内容,这个内容被培训者可能不需要,所以在学习中兴趣不浓厚,打瞌睡、聊天等现象频频出现,既浪费了培训时间也浪费了培训资源,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后果。有了幕课这个平台,教师选择面大幅度增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量身为自己选择课程。无论学理念、学教法、学心理、学教育学、学相关辅助学科,幕课平台都可以满足你。如果你对某所大学或教育培训部门的教程不满意,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大学的教程。国内的不满意,还有国际的教程。

二、培训不受时空限制。教师对培训是很渴求的,都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但是,岗位束缚着我们的教师,外出培训需要时间,离开岗位,学生的课程将被耽搁。这种“供求”矛盾始终困扰着我们。“幕课”的出现,解决了这种矛盾。教师可以不用走出校门,只要在网络上选好课程,就可以足不出户的得到培训。另外,在时间上,也可以避开教师的繁忙时段。只要教师肯学,可以选择班前、课后、班后、假期,时间充裕且灵活。

三、教师团队意识增强。以往的培训,教授在前面讲,老师在下边记笔记,教师是学习的独立个体,单打独斗,一个人学得好学的坏,对其他教师没有任何的干预和影响。“幕课”的学习是通关方式的学习,完成了一项学习任务,就等于通过了一道关卡,你才可以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我们在学习中往往是几个人一个小组,这几个人学习速度要大体相同,学习任务要逐一完成,才能通关。这就要求学员要有团队意识,要时刻提醒自己去完成任务,以免耽误大家的学习进程。同时也要互帮互助,学员在某一环节出现学习障碍,要伸出援助之手,携手通关。督促学员学习也必不可少,无形中学员与学员的感情增进了,来往频繁了,学习进步了,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

四、“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在学习中,老师会遇到很多疑难问题,需要培训者给予答疑解惑。学员学习出现的困惑有及时性,如果不及时问,随着时间会忘却,也可能错过时机就没有追根究底的欲望了。“幕课”平台,为学员安排了在线专家,只要你有问题,随时可以发问,在线专家会给你科学的解答,解除你的困惑。这种方式,犹如身边时刻有一位顾问,“面对面”的为你服务。

五、给被培训教师提供就业或再就业的机会。“幕课”是正规的网络学习平台,有自己的考核评价体系,达到要求的课时,完成要求的任务,就会发给相应的培训合格证或毕业证。如果学校对合格证书非常认可的话,教师可以重新选择自己所教专业。对于没上岗的人来讲,这个毕业证书也可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尽管幕课给我们提供了快捷、及时、有效的学习平台,但是在“幕课”学习培训中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怪现象。例如教师不珍惜培育机会,把培训当成负担,为完成任务,挂线学习。教师将学习课程打开,每隔20分钟点击一次,期间对学习内容不闻不问。对于作业,更是有对付的办法。到教材上东挪西借,胡乱拼凑,前言不搭后语。尽管最终也拿到培训结业证书,但是学习效果为零,收获也为零。真是辜负了“幕课”资源提供者的一片苦心。那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利用“幕课”资源进行教师培训呢?

首先,被培训者要有学习愿望。有的老师自身是没有学习欲望的,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感。而有的教师有学习欲望。但是目标感不强,处于可学可不学之间。所以,基层学校要不断地开展一些教学、教研活动,形成比学赶优的氛围。在这过程中,教师就会清楚自己有哪些欠缺和不足,知道差距,才会激起学习的欲望。

其次,学校要建立学习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师每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时间。为考察学习效果,可以提倡教师记学习笔记,定期检查。也可以出两道小题,组织教师答题。在学习时间上,学校可让教师自己找空暇,自由学习。也可以统一安排一节课,专心致志的学习。对于教师的网络作业,领导小组要逐一阅读,防止漏做、低质、抄袭现象的发生。自觉与督促相结合,这样,既能保质也能保量。

篇7

2010年教师节,我校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将我校教龄在8年以下,年龄28岁以下的近20名青年教师组建青年教师培训班。以前我们的培训没有明确的界定,从这次开始,我校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组织。为充分发挥班级的功能,我们明确培训教师范围,要求范围内的青年教师全程参与各项培训活动;由校长策划将青年教师培训工作纳人学校常项工作;明确组建班委会,鼓励班委会自主开展班级活动作为学校活动的补充。为让培训工作更贴近青年教师实际,反映青年教师需求,我们开展了专题座谈和专项问卷调查,共收到86条有用的建议,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二、选聘培训团队,牵引培训方向的高度

培训师资的水平决定培训的高度。选聘培训师资团队应该注重三方面的师资。第一,是学校行政骨干力量,这一团队可以对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提供指导。第二,是校本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他们是青年教师身边的学习榜样。用好本校“专家”为青年教师引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骨干教师在本校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为青年教师借鉴和运用,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直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第三,是外聘部分优秀专家。外聘师资对前两方面是一个补充。如为引导青年教师热心写作,善于写作,我校聘请岳阳青年名师《写成一位名师》的作者来校讲座,开阔了青年教师视野,为青年教师指引了更高的努力方向,所以也得到了青年教师的认可。

三、系统化培训内容,规划培训范围的宽度

根据新课程改革特殊时期和青年教师本身业务水平特点,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要有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理论学习。包括各国经典教育理论著作,新课程系列学习丛书。为此我校本期给每位青年教师订购了300元的专业书籍,发出读书倡议,组织读书竞赛引导青年教师提升理论修养。第二,是教育教学。围绕课堂教学,我校开展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一是开展教学竞赛,二是开展小组研讨。三是开展评课指导活动。评课指导活动很关键,每次青年教师上出研讨课后,都由培训团队的骨干教师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与现有水平作出诊断,指明下阶段努力的方向。如本学期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后,结合五堂数学课,骨干教师分别从教材把握、练习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态势和数学语言等方面作出分析,为每位参赛教师指出现有水平和努力方向,这样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很大。第三,是业余生活。学校除了运用讲座、座谈、引导老师健康向上的业余生活外,还指导班委会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丰富的文娱活动。在活动中促进青年教师交流、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建立良好的团队。

四、完善培训形式

传统的培训形式主要有单向性的讲座、报告、介绍经验,互动性的谈心、师徒结对,多向性的座谈会、讲课评价等。传统的培训形式在我校的教师培训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组建班级后,我校进一步整合,创新了新的综合培训形式,那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创建集体学习平台。这一培训形式我们建设了很好的载体一“青年教师小报”。在这一载体上,既可以将学校规定的培训内容传达到青年教师,又可以开展培训者与被培训者,被培训者之间的交流互动。这一新形式的实施,综合了多项传统的培训学习形式,克服了传统培训面对面受时间与场地限制的局限,可以随时随地实施有效培训学习,并能很好地再现培训效果。

构建青年教师培训平台的实施,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正在进一步深入的开展,目前对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1.通过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达到了“新手型”教师向“熟手型”教师过渡,并指向“专家型”教师发展。青年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们明确了青年教师成长特点与规律,对我校组织青年教师培训这项必需工作有指导意义。

2.通过构建青年教师培训平台的实践,我们总结了开展什么内容的培训对青年教师最适合,明白了组织什么形式的活动对青年教师最有效,建立了一套青年教师的培训教材系列。积累了一套青年教师的成长记录档案。这些实践成果在一定时间段内对青年教师培训具体操作有借鉴意义。

篇8

什么是校本培训?郑金洲按照欧洲教师教育协会的有关界定,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发展的需要,由学校发起和规划的,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名家教学风范;现代教育技术;教师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模式;学科最新的基本理论和教改信息等。校本培训的特点,一是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对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二是基于学校的实际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

二、高校教师教育现状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教师培养体系呈现出一种单一的格局。教师的养成,主要由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如师范院校、独立的教育学院以及近几年来出现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院系承担。这种机构所颁发的一纸师范专业毕业文凭,几乎就成了教师职业的准入证书(师范专业毕业证书与目前实行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是挂钩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师职前教育。问题是,这种师资培养机制主要解决的是中小学教师的来源问题,而对于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农、医院校或专业来说,这种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就无法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合格师资。从实际情况看,高等学校的教师大多还是来自于专科性大学或综合性大学的非教育专业。由于他们的教育经历是接受非教育专业,因而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些专业理论课程及专业实践环节(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实习等等)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形成了先天性缺失,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尤其是刚刚入道的青年教师,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往往感悟肤浅,在实际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力不从心,教育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教育思想理念陈旧保守。当前,随着以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龙头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青年教师这种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上的局限性也越来越突出,这就势必对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构成明显的制约和影响。

解决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是继续教育,或者也可称作职后教育。然而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教师教育尚未形成一种与终身教育相联系的教师培养体系,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互脱节,教师的进修学习又受各种客观条件(如工学矛盾)的制约,这种情况下,一种崭新的继续教育形式一校本培训就成为高校教师职后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

三、笔者所在高校的校本培训实践与探索

(一)青年教师岗前培训

1999年以来,随着新专业的不断开办和逐年扩招,师资队伍出现较大短缺。在学院一系列吸引优秀人才的政策感召下,每年都有博士、硕士和优秀本科生补充到学院教师队伍中来。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尽快缩短他们的职业化历程,学院从1999年起制订并实施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陕西理工学院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时间、地点:每年9月一12月,校内;培训对象:当年进校的见习助教和见习教学管理干部(师范专业除外);培训班任课教师:校内相关专业资深教授、专家学者;开设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微格教学、教育测量与统计。培训班由人事处牵头组织,学员上课由班主任进行严格的考勤,所有课程均有规范的教材,作业、实践、单元测试一丝不苟。三个月培训期满,全部课程考核合格,方可取得结业证书,倘若一门课程不及格就须随下一期跟班重修。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培训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成为每位任课教师的基本功,这已达成学院领导和教师的基本共识。为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院确定由教务处牵头,聘请本校计算机专业和计算中心教师,每年为全院各专业任课教师举办2―3期多媒体辅助教学培训班,培训内容一般为windows操作系统、powerpoint、Macromedia Flash MX等多媒体制作软件的操作及常用多媒体设备如扫描仪、视频采集卡、刻录机等的使用。

(三)教务管理培训

学院从2002级新生开始实行了学分制人才培养与管理模式,并依托校园网安装和开通了陕西理工学院学分制教务管理系统。从传统的学年制到现在的学年学分制,这种变化无疑是全院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的一个全新的挑战。为此,教务处协同教务管理软件开发商,不定期地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教务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教务管理系统使用维护方法以及课程、成绩、实践环节、学生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计划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录入、传输规范等等。

(四)英语口语培训

为适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为提高广大教师的英语水平和能力,由学院国际处负责不定期地举办英语口语培训班,聘请公外部外籍教师和外语系专业教师执教,为参训中青年教师讲授诸如英美国情、外事礼仪、英语听力、口语等课程。

(五)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基础上,学院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由青年教师所在系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年资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业务导师,采用师徒结队传、帮、带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六)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与办学指导思想大讨论

根据教育部总体安排,2007年,教育部将对学院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对学院来说

既是严峻的挑战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学院以此为契机,多次举行各种形式的“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学习、培训活动。办学指导思想是一所高校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总体工作的统帅和灵魂。2004年底以来,结合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学院迎评促建的实际,学院开始对陕西理工学院办学指导思想进行进一步的修撰和审定,为此,2005年4月举行了全院性办学指导思想的大讨论。通过一系列学习和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为学院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

(七)日常教学中听课,评课,院、系级赛教,观摩教学等

根据校本培训的涵义、特点和校本培训的内容来看,校本培训的方式其实是灵活多样的,它无疑包括了日常教学中的听课、评课、赛教,观摩教学等形式。我院十分重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工作,经常组织教师同行间互相听课、评课,切磋教学技艺,形成互帮互学、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学院每两年组织一次在系部赛教基础上的院级中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每届大赛都有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勇夺陕理工“院级教学能手”的桂冠,他们在全院教师中树立了名师风范。

篇9

一、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水平的现状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还远远跟不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脚步,笔者通过对50所高等院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和对近4万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及家长对当前课堂教学最不满意的就是教学手段陈旧落后、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用。造成这种问题是多方面的,诸如高等院校信息管理技术传统落后、硬软件设施不足、现代化教育意识淡薄等。

虽然这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很长一段距离,尤其是在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能方面。

笔者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我国高等教学、教育发展优越的地区尚有1/4的教师对教育技术知识不了解。调查显示,高等教育、教学一线的高校教师大部分愿意实行教育技术培训,具有较强的学习契机。因此,如何对高等院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特别是如何更好的在高校实施教育技术培训,这就需要高校教育技术工作者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高等院校教师实行教育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时代,是信息技术的时代,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能否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将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科学化的进程,甚至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复兴。由此,高校要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必须强化高等院校的现代化进程,其中注重培养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等的应用性,这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技术改革的重要环节。

目前,发达国家都很重视教师教育技术培训。2005年,国际教育技术组织制定了《高校学府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其中规章中规定了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标准,为了使高校教师达到该标准,从而需要对高校教师进行合理高效的教育技术培训。此外,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也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十分关注。

三、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体系

1.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

合理高效的促进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落实,重点是要新转变高校教师的传统理念,因此必须加强高等院校领导层、教师特别是高等院校非教育技术专业及中老年高等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让他们从思想上抛弃传统、落后的观念,并构建现代化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中的作用。鉴于以上认识,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上,必须注重现代化教育理念的选择。在案例选择上,重要是体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最好具备良好的互补性,而不是对某科目过于专业,这更有利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知识的迁移。总之,培训的内容要兼顾到学科理论与实际实践的有效结合,既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实践操作性。

2.本校的培训:地方高校自身组织的培训主要指基于高校自身的培训,或基于本地区的培训

目前,全国132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教育技术培训体系,这类培训中心就是趋于本地区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笔者认为对地方高校自身组织培训体系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考查、审批。这种在本地高等院校设点培训的模式从一定范围上讲比较灵活,其所处范围较小,能合理完善地控制、监管,对于组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较方便。但必须对地方高校自身组织的培训质量作严格的审核。对于这种地方高等院校为体系的培训中心,还可以结合当地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及培训方法等作灵活的处理、安排。

3.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方法:网络+面授

上述主要是以纯面授的教学模式进行培训,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网络教育理论的不断增强,通过互联网教学加面授的模式可算是一种理想的培训模式。对互联网培训来说,有诸多优点。

(1)可以节约大量人、财、物,为从事培训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减少部分开支和节约宝贵的时间,既可实现实时、实地教学,也可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更适合在职培训的特点。

(2)互联网还可以实现全国性的培训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有利于培训的质量和培训模式统一,这也是互联网远程教学的一大优点,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相比的。

(3)互联网教学本身就是现代教育技术有机体现,把培训搬到互联网进行,能合理有效地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进行支持,也是对教育技术诸多方面的检验,更容易增强高校教师学好并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信心,因此,互联网培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培训效果。

篇10

一、校本培训的重要意义

1.校本培训是在教师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指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着眼于满足学校与教师发展需要,由学校自主确立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解决学校、教师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2.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在建设教师基层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中小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体,校本培训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性强,有利于解决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二、校本培训的目的要求

1.校本培训要以学校和教师为本。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基地。校本培训要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特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

2.校本培训要与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要以新课程培训、班主任培训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坚持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让教师更好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让班主任更好解决班主任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3.校本培训要与高校、教科研、培训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在校本培训中的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

4.校本培训既要有规范的要求,又要有灵活的安排。中小学校为校本培训实施工作的主体,学校可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形式、时间等,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班主任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校本培训要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班主任专业能力为主要内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提高班主任专业能力以及体现学校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的各项培训。

2.培训项目主要有:⑴新教师培训;⑵青年教师培训;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⑷班主任工作培训;⑸教师学历提高培训;⑹学校中层干部培训;⑺新教材培训;⑻信息技术培训;⑼中老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等。

3.校本培训的形式要根据学校的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我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考察等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与设计校本培训的有效形式。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案例反思、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班主任论坛、网上学习、教学行动研究、合作探究等。

四、校本培训实施步骤

1.制定计划阶段:围绕学校的发展规划以及教师的专业化需求作考察调研分析。在考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计划,并上报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备案。

2.评议计划阶段:区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要组织人员评议校本培训计划,评议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报学校,并把校本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

3.实施计划阶段:各校按计划实施校本培训,学校要抓好校本培训的考勤、记录、考核、书面总结等过程管理工作;并及时收集整理校本培训的计划书、培训记录、学员成果、学员成绩、书面总结等资料档案管理工作。

4.检查反馈阶段: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定期到中小学校检查校本培训的开展情况,了解学校在开展校本培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指导中小学学校落实校本培训计划,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五、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

1.教师进修学校应把校本培训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强校本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帮助不同类型的学校设计符合自身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组织经验交流,开展校本培训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2.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校长的任期目标。中小学校要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安排经费,建立校本培训的管理制度。

六、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的考核评价制度。将校本培训工作纳入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教育评估体系,纳入学校考核的范畴,纳入校长的目标管理。

2.区教育局每学年对各校的校本培训进行考核和专项检查。

3.开展校本培训实验和示范学校的创建活动,发挥校本培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高质量、高效益的校本培训活动。

4.对于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于不重视校本培训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批评教育和帮助,

七、校本培训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推进校本培训是构建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举措。各中小学校要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

2.完善制度,建立工作规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开展校本培训的管理机制,将校本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校本培训的学时学分管理档案,完善校本培训档案登记制度和工作监管制度。

3.设置专项经费,保证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各校要在教育经费中设立校本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以保证学校校本培训费用。

4.创设条件,保障实施。各中小学校要加强校本培训的学习环境建设,为教师学习提供时间、信息和其它资源保障,切实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终身学习的基层学习型组织。

八、加强教研组的建设

校本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是加强教研组的建设。学校教研组原本以研究教材教法、改进学科教学为目的,在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小学教研组活动、教师研修实践表现出明显的超学科性质的空泛倾向:一些课改培训模糊学科边界,忽视学科教学的基本性质与任务,仅仅停留在自主、合作、探究等通识理念的讲解上,包括一些名师在内的公开课,数学课不讲逻辑,语文课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小学教科研活动越来越强调以课题为核心,按专门化的科研之路展开,在课题设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与结题鉴定上耗费了不少时间、精力,而对教师的日常备课、上课、作业设计、个别辅导中的创造性劳动很少关注,考试命题被视为“应试教育”的代名词,很少纳入正规的教科研活动的视野;等等。

2007年暑假,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组织4500多名中小学在职教师(主要是青年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素养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主要为课标所规定的知识点、能力点),其中暴露出不少问题:部分中学语文教师文言文翻译能力不强,与“字字落实、文从字顺”的要求有明显差距;数学教师思维方式单一,运算粗心;英语教师词汇量明显偏少;物理教师动手能力差,实验题得分率仅40%。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在教师身上普遍暴露出来,两者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既与近年来师范毕业生素质不高、高等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帮助师范学生过好学科素养关有关,也与教师在职研修活动的偏颇有一定的联系。现场独立教学设计测验同样暴露出不少问题。以高中历史为例,让教师就“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专题进行单元复习课的设计。在45个教师中,约49%的教师没有导入设计;70%的教师虽考虑到复习教学的重点、难点,却没有如何突破的具体方法、措施,没有学生活动的预设与学法指导;约89%的教师有“练习”这一环节的标题,却无针对单元内容的具体的练习设计。工作若干年的教师对教学设计的基本规范要求是清楚的,甚至也能说出教学方式变革的主导理念,但由于平时一味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习题集,自身缺乏对学科教学内容的通透理解与把握,因此在独立备课的情况下设计不出具体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要求与方式。教师离开了教学参考书就不会备课、上课;离开了参考答案,就不会解题;离开了标准化习题集,就不会设计练习、出试卷,其所谓的创造性劳动、研究性实践从何谈起?不能独立教学,又何来专业自主?

学校教研组的活动应当关注哪些问题?

1.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教师要认真学习并深人理解课标理念与学科教学要点,更要进一步关注教科书是如何呈现课程标准的,包括具体的呈现内容与方式,要进行不同教科书呈现内容与方式的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校情与学情,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规划、充实与完善,既要走进文本,走进教材,又要超越已有的教材,开发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将课标与教材联系起来研读,将不同版的教材进行比较阅读,对呈现内容与方式进行必要的重组,这应当是学科教研组进行备课研讨活动的重要话题。

2.教学内容的深度阐释。对教材的钻研绝不能止于把握它与课标的关联,还要进一步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诠释蕴含在文字、符号、图表中的意义。衡量教师对特定教学内容的钻研是否达到一定的深度,有几个重要指标:一是能否把握特定教学内容在横向与纵向上的结构关联,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二是能否举出日常生活中的恰当的事例对概念、原理、定律的实质作说明;三是是否把握其中所渗透的学科基本思想与方法论准则,尤其是是否把握一门学科的统领性观念在特定单元、特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的渗透与挖掘。

3.教学任务的分析。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陈述学生应当学什么,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结果(这里有一个教学目标的表述问题),并揭示教学目标规定的学生要形成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层次关系。也就是从预期的终结性学习结果开始,运用逆向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这样的问题:学生要达到这一目标,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预先获得哪些必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必须经历哪几个阶段?关键环节是什么?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会引起怎样的误解?在教学任务分析中,教师对学情的把握,已有的实践经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好教师总是在关键环节重点)上花力气.在容易误解的地方(难点)下工夫。

4.学习内容的呈现。用什么程序与方式将特定的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师生在教学交往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呈现出的行为模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3类:一是讲授教学。教师将现成的知识、经验、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并作必要的举例、阐释、板书,学生主要通过聆听、观察、记录进行接受式学习,整个交往过程主要是由教师直接控制的。二是对话教学。问题引导,双向互动,和而不同,师生在教学交往中平等参与,共同活动。在对话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相当重要,而教师在对话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三是活动教学。将学生的学习视为一定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全身心参与的自主性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咨询、帮助;学生成了互动的主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教学交往的内容、进程与方式。教师在进行备课研讨活动时,需从中作出明智的选择与优化组合。

5.课堂教学的组织。包括为学生主动参与和深度参与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合作,关注学习共同体的形成;关注学生的差异,作分层教学与个别辅导;对学生独特感悟与个性化理解的尊重;建立学生导向的课堂教学秩序;等等。

6.学生的练习、测验与评价。这涉及对课标中关于不同学习要求的准确理解把握(如关于认知学习中的知道、辨认、说明、应用;体验学习中的经历、感受、认同、形成等等)围绕不同层级的学习要求设计相应的练习与测验题目(不仅仅是纸笔测验),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观察、记录与诊断分析,并据此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上述每个专题的研究与解决都必须建立在有关学科知识的通透理解与把握的基础上,同时又不同于学科专家的专门探究,而侧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的加工。它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的转化与生成,而不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开展专门化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具体的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方案、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针对性强的精练题等。尤其不要片面地将编精练题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试题的研制既要吃透课标、考纲与教材,又要了解学情,善于从学生生活经验中取材、设问;要站在能力立意的高度,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给日常教学以正确的导向。学会命题同学会上课一样,同样是教师的真功夫。现在需要的是将原本属于教师的考试命题、学业成绩评定的权利还给教师。

篇11

【关键词】

微信;艺术教育;专业化教师

教师培训是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业型教师的其中一个主要途径,如何让新手型教师较好地掌握新课改的思想并将之贯彻到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培训组织者应当思考的问题。而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专业化的艺术教育老师不能满足各类要求。因此,对艺术教育专业老师的培训需要作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而研究发现,75.3%的教师所接受的教师培训为短期的集中培训。其中44%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后期支持不足,28%的人认为传统的教师培训结束后几乎无法继续及时地获得新知识,还有25%的人觉得传统培训模式中与专家的联系不够紧密,基本上培训结束后就无法及时的与专家进行沟通。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师传统培训的弱点,支撑起教师在传统培训结束后的继续再学习活动。微信的便利操作也使教师们可以方便的进行学习。因此,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专业化教师的培训方法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总结运用微信平台进行专业化教师培训的特点、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的主要特点

(1)培训内容容量小,主题明确;(2)微培训时间短,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或是视频进行观看,使培训者可以集中精力观看某一段视频或是学习内容;(3)微培训内容的选择范围广泛,可以是学科知识内容,也可以是上课时所遇到的课堂秩序问题,或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等;(4)教师微培训是在信息化技术环境的支持下进行的,主要依托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培训;(5)教师微培训是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资源、学习策略的提供。

2.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的优势

(1)教师传统培训形式主要是以集中面授为主,短期培训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处于初级阶段时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但是当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集中培训这一种培训形式对教师的发展作用就会变得非常微弱。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教师微培训主要是以移动学习为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发展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不断反思并提升教学能力。(2)教师传统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以授导式教学为主,培训过后缺乏平台支撑,培训结束后,教师遇到问题一般无法及时直接获得帮助。教师微培训则是以活动元库为基础,提供多样式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及时得到帮助和引导。(3)教师传统培训时间短但内容多,受培训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培训资源针对性不强,教师平时利用率不高。教师微培训是一种“细水长流”式的培训,但是单元学习时间短,让教师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个活动元内容。

3.基于微信平台的艺术教育培训的劣势

(1)教师传统培训具有系统化,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构建系统知识库。教师微培训则在系统化方面相较于传统培训略为薄弱,知识比较零散,需要教师自身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化。(2)教师传统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经常会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的学习动力。教师微培训在这一方面则比较不方便,需要前期对各个用户情况进行了解后才能开始分组,但是后续不断增长的自由关注的用户会加大培训者分组的难度。

4.基于微信平台教师培训策略

对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与以往的传统教师培训有所不同,教师微培训需要更注重教师的培训策略。教师微培训需要教师更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微培训上需要对教师培训策略进行规划。(1)在培训开始之前,首先需要对教师传输微培训学习的作用和意义。有些教师是通过各种渠道关注微信公众号“教师微培训”,在刚开始关注的时候并不太清楚这个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是什么。因此,培训者需要提供一份简单的说明和指导,并且通过微信平台的互动,告知教师们平台的任务和意义,帮助教师们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2)培训组织者根据成人自主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等理论,分析教师需求,合理选题,确定必讲内容,整理培训材料清单。确认培训内容后,培训组织者需要理清培训思路,选择图文模式、纯文字模式或图片模式的培训内容形式,设计培训内容并制作成适用于微信平台的培训形式,最后根据美学设计原则进行加工和处理,方便教师进行自我学习。(3)培训开始之后,教师开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和研修,随时随地登陆微信观看教学设计及微课,阅读材料,获取资源。培训组织者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通过微信平台统计工具跟进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活动元选择情况,分析大部分教师所需要的活动元模式库和活动元,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形式。(4)在提供微培训内容时,及时提醒教师进行自我反思,进入微社区讨论、交流和评价课程,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其他教师或同伴进行非实时交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一方面帮助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培训者提供建议和批评,以不断改进平台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教师在微社区上或是微信平台上针对培训内容、培训主题、培训材料、教学实践情况等提出培训建议、批评和反馈,这是外部评价;培训组织者针对平台运作情况、图文阅读情况、培训材料转发分享情况、教师学习过程及整个培训过程进行不断反思,属于内部评价。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帮助平台更好地为教师提供培训服务。(5)在微培训平台上学习的内容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受培训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与培训者进行沟通,将自己说课、评课、同课异构、课堂实践等录像传送给培训者,上传到平台上与其他教师共同讨论。培训者还可以定期开展主题交流,及时收集教师们的反馈。(6)教师在微信平台上的活动与互动情况,培训组织者要根据教师的需求和情况及时进行辅导和评价。教师的自主学习不能缺少培训组织者的互动和反馈,否则会打击教师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训组织者自身也要投入到教学中,观察教师,观察教学活动,帮助其他教师提升的同时也要提升自我,不能脱离了教师群体。

教师微培训平台从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上看,动态资源定期更新,为教师学习提供交流互动平台,以及同伴互助;从对教师提供的专业辅导上来看,平台拥有专家点评、培训答疑、案例研磨和实践点评等辅导,刺激教师的参与热情;在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上,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的统计功能,对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帮助培训者分析学习者的需求,研究总结平台的不足和优势,接收教师的反馈,改进平台。

5.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微培训不是万能的,可能未必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渠道或主流,更不可能是教师培训的唯一。因此,需要用一种客观理智的角度来看待教师微信公众平台的“微培训”。毕竟,知识是系统的,培训也需要一个系统的搭建,教师微培训对知识的系统搭建能力可能不如集中培训来的好,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教师微培训的发展。世界的多元化,也注定未来教师培训的多元化发展,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师培训也许是其中一块基石,也是多元中的其中一员。移动学习的研究和发展仍在不断前进,基于微信平台的学习也在不断的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研究。教师微培训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但是笔者相信,通过今后和其他后来者的研究会不断完善,不断让微信发挥更大的培训与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思勇.表征: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3(08).

篇12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大纲(2010—2020年)》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教员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与时俱进,施行人才强教工程,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员全体素质,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培训目的与义务

(一)目的。面向全体教员,以新理念、新办法、新技能为重点,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员的全体素质为目标,经由5年左右的努力,使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员队伍全体素质提高一个条理,教员的教育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教改科研才能和运用现代教育技能的才能进一步加强,各级学科带头人和主干教员数目有较大幅度增进,名师工程获得明显结果。坚持一支构造合理、师德崇高、业务优良、勇于创新的教员队伍。

(二)义务。学校治理人员培训,有方案的选派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参与市教育局组织的岗位培训,使校长持证上岗率到达100%;开展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提高培训,选拔优异校长参与省、市两级高级研修活动,进一步提高校长的治理程度;开展校级后备干部培训,使校长队伍后继有人、实时更新;分类组织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以及年级组长培训,以提高治理程度和工作才能。主干教员培训,开展新一轮县级主干教员培训,提高其业务程度和教育教育才能,发扬其在中小学教育教育中的示范带举措用;组织市、县学科带头人参与省、市学科高级研修活动,坦荡视野,凝炼教育经历和教育思想,为提高培育我县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里手打下基本,然后带动教员队伍素质全体提高。教员全员培训,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教员全员培训的重点是“新理念、新办法、新技能和师德教育”。详细要求如下:新理念以自立协作探求为中心,经过多种方式,协助广大教员更新教育观念,坚持科学的质量观,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育质量。新办法以“高效教室”为首要载体,开展新办法的学习与研讨,使每位教员把握贯彻新理念、顺应新课程、运用新技能的新的教育办法,培育教员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协作学习、探求学习的才能。新技能以现代教育技能为重点,增强现代教育技能培训,提高广大教员运用现代教育技能进行教育教育的才能。师德教育,创新师德教育的办法和方式,常常性开展师德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师德教育准则建设和档案建设,加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员职业品德程度不断提高。

三、培训类别和内容

(一)思想素质与职业品德培训。思想素质与职业品德教育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个教员每年要承受不少于20学时的思想素质与职业品德教育。经过教育,使广大中小学教员进一步坚持准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酷爱故国,忠实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加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标准教员教育教育行为,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准确的质量观,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关注教员的心思健康,对教员进行心思健康教育,促使教员以优越的心态,丰满的热情,积极提高的精神投入工作,以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二)教员岗位培训。以新理念、新办法、新技能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教员的基本功培训,使教员的基本常识、基本才能和综合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高,以顺应教育发展对教员提出的新的要求。教员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县教育局每年组织1次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校本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50学时。

(三)现代教育技能培训。增强对中小学教员现代教育技能使用才能的培训。要求一切中小学教员承受现代教育技能培训,使一切专任教员都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能整合课程教育,提高教育教育质量。组织信息技能教员和长途教育治理员参与省、市举行的培训活动,积极选派优异教员参与省、市的现代教育技能主干培训。

(四)学校治理人员培训。切实增强全县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五年时期,对中小校长要进行新一轮的全员培训,对新任和拟任校长要按新的培训课程内容进行培训。选送一批办学思想明确、综合素质好、有必然的实践基本、办学程度高的知名校长或专家型校长,参与国家和省级高级研修班培训。继续举行教务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等学校中层治理人员培训班,提高学校的治理程度,探究年级组长培训。

(五)学科带头人和主干教员培训。学科带头人及主干教员培训内容为现代教育教育实践,学科前沿常识和综合常识,学科研讨效果和发展趋向,现代科技及人文社会科学常识,现代教育技能与信息技能使用,教育实践和调查,教育科学研讨等。城区学科带头人和主干教员每年要集中研修1次,乡镇学科带头人和主干教员每年到城区学校研修1周以上。积极选派学科带头人和主干教员参与省、市研修。

(六)班主任培训。坚持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准则,将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员全员培训方案,具体提高班主任实行工作职责的才能。依照教育部、省教育厅《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中提出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准则,针对分歧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则,分歧学段班级治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培训内容;坚持实践联络实践,注重经历交流,突出案例教育;针对中小学教员在职学习的特点,提高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培训内容首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标准与政策法律、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治理、学生心思健康教育指导、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经历交流与案例教育等相关专题。

(七)新任教员培训。对新任教员进行岗位顺应性培训。培训时间为120学时。培训内容首要为中小学教员职业品德标准,所负责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分析,教育办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等。培训每年按期举办,采取学校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培训机构集中培训等方法进行。

四、首要工作办法

篇13

专家引领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的阐述简要精辟,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们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如陈林老师作的专题讲座《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实施》,让我走出以往口语交际教学的误区,让我也明白:口语交际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选择合适的交际话题、营造交际的氛围,还要让学生“能”交际(也就是要创设交际情景和形成交际共体),创设交际情景需要做到模拟真实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设计问题情景等。为我今后可以交际的教学指出了方向。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