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篇1

结果: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由85%提升到了97%,并减少了儿科疾病的复发,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

结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改善儿科护理质量,可推广人性化的护理。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9-01

人文关怀肯定了人性化生活条件与人的尊严,注重人生存的状况,并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1]。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不仅疾病受到了重视,人的个性与共性及心理同样受到了重视;换而言之,不仅要重视个体的生物属性,也要对个体实行人文关怀。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两者结合在一起,是现代整体护理方法当中的一个重要内涵。本文以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

1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分析

1.1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具有重要作用。因儿科患者为未成年人,其自诉与表达方面的能力有限,配合力、耐受性较差,病情容易发生变化,且愈后难测,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特别的呵护。此外,患儿生病住院,家属会格外紧张与焦虑,因此会更关注医护过程[2]。因此,在护理患儿时,护士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及基本人文素养,以便能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作出及时的反应,并为其提供适当护理,同时人文关怀顾及到了家属情感方面的需求,能获得患儿及患儿家属的配合与信任,最终达到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属健康意识的目的。

1.2人文关怀可降低发生纠纷投诉及其他医患矛盾的概率。人文关怀的开展,整体护理的实施,规范了护理行为,患儿家属也认可了医护人员,对护患之间的理解及融合起了促进作用,将患者投诉及护理纠纷等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2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法

2.1为患儿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病房。以患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作为依据,将病房的整体基调定为天蓝色或粉色,使光线呈现出较大的明暗反差,并为患儿营造出安静的环境,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休息。根据患儿的喜好,可以病房墙上悬挂卡通人物壁画,也可为患儿提供简易的游戏设施或玩具,从而使患儿病房的环境充满童趣及人情味。

2.2耐心解答新入院患儿及患儿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对患儿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及时提供心理护理,以达到减轻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目的。应及时告知护理及诊疗患儿的各项措施,并对护理及治疗的目的进行详细地讲解,以获得患儿家属的同意,使治疗工作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2.3要灵活掌控各种护理方式。儿科患者多好动、好奇心强,且安静时间较短。因此,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患儿提供更方便的治疗设施,如在病区走廊上设置长椅,准备可移动的输液架及活动型的塑料小凳,以方便患儿随时起坐及移动;也可采用留置针的输液方法,避免输液针头发生脱出或渗漏现象。采用以上措施,可减少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拘束感,为其提供有限的活动空间[3]。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儿讲一些童话故事,或给患儿观看有趣的动画片,借此分散患儿对于病痛及治疗措施所引起的不适与痛苦等方面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减轻患儿产生焦虑与痛苦的目的。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适时留一名家属陪护患儿,以减轻患儿所产生的躁动与不安情绪,并使家长的知情权得到满足,从而加强了护患沟通,减少了纠纷[4]。

2.4对各种宣传栏及告示进行美化。儿科患者具有特殊情况,为此,可将科室主要负责人的照片、住院规则及便民措施等通过彩图形式张贴于病房门口,以供患儿与患儿家属随时查阅。此外,可将一些常用的医学知识与常见的疾病的预防措施张贴在过道、走廊上,使患儿及患儿家属都能得到提醒。当患儿病愈准备出院之前,医护人员应做好健康宣传及指导,并为患儿家属提供护士、医生或科室的电话,以方便其电话咨询。

3结果

自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由85%提升到了97%,减少了儿科疾病的复发,且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4结语

儿童的心理及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在生活方面也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儿科护理的根本要求是满足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要求,为患儿提供愉快及健康的治疗环境;人文关怀为护理人员优化自身知识后,自觉为患者付出情感,人文关怀让患儿在社会精神、心理及生理方面都能够处于一种舒适而满足的状态[5],有利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经实践发现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其护理质量,因此,为了使儿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应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儿科护理。

参考文献

[1]梁瑞萍,武杰.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4(19):901-903

[2]王春囡.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42(30):962-963

篇2

沟通主要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方式,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规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1]。由于儿科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年龄小、问题分析能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很难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0:80,年龄1~11岁,平均(6.4±3.3)岁,住院时间5~14d,平均(8.1±3.4)d。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3:77,年龄1~11岁,平均(6.6±3.9)岁,住院时间5~13天,平均(8.3~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为其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患儿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表现的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医生的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保证患儿的心情愉悦,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多好处[2]。

1.2.2身体姿势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所以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应该合理、适当,为患儿表现出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儿或者家属沟通时,要合理运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更应该淡定、从容、不能够慌乱,不然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3]。

1.2.3仪表外观

护士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服要和谐、干净、柔和、温暖、颜色美丽,如粉红色,发型尽量保持柔顺,面部和手部的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使用的化妆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气味,形象避免蓬头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可以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引起患儿的心情烦躁。所以,病房环境需要空气新鲜流通、清洁水平良好、温度适宜,减少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很多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是不能缺少的,通过沟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况,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儿科患者依从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紧张,所以沟通技巧更加需要,若护理人员和患儿有沟通障碍,易引起护理效果差,延误患儿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4-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篇3

医学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促进和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具有规律、客观、理性的一面;其二,因其涉及到的对象是人,因此受到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能动性、主观性以及个体差异[1]。现代医学模式逐渐的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入了人文关怀,这显著地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1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尊严的肯定,也是对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疾病逐渐重视起来,同时也关注个性和共性。这些都是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整体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2]。(1)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因儿科患者比较特殊,均为未成年人,对疾病的表达有一定困难,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诊治,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特别的关注;当孩子生病时,患儿的家长格外的紧张,常常出现一种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的局面,这就使得儿科医护人员备受关注,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求护士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护士有很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尽快得到患儿家长的信任,积极的配合医生诊治[3]。(2)引入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只有不断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医疗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将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因而,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要实施人文关怀,不仅能够使护理增强整体护理意识,同时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4]。(3)减少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出现:因实施人文关怀,护士在具体的操作时优良、规范,一致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肯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 人文关怀护理方法

2.1营造温馨环境,消除患儿疑虑和恐惧

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患病的儿童到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我院根据患儿的心理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需要和喜好设计病房,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对医院及病房环境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2.2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儿童到医院就诊均需要有家长陪同,较小的儿童疾病的主诉也需要家长代为完成,因而,面对家长时,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倾听,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与患儿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这也是为患儿提供诊治的前提条件。护士在与患儿及其家长第一次接触时就要留下好印象,除了了解常规的信息外,还要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有效的给予支持和安慰。

2.3注重细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孩子的天性使然,护士应以一个母亲的爱来面对每个患儿,同时通过自身的细小行为表达出这种爱。在平常的护理操作中,要正面的、热情的的面对患儿,多使用鼓励性语言[5]。在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耐心的进行解释,遇到有疼痛的检查时,要给予适当的夸奖,时期能够勇敢面对。另外护士还应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对患儿微笑、触摸患儿,让患儿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4美化各种宣传栏和告示

根据儿童的特殊性,将本科室主任、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等照片通过彩图的方式粘贴在每个病房的门口,以便患儿及家长随时查阅。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发热、感冒等可运用彩色图片或者卡通等形式粘贴在患儿的床头、走廊灯位置,让患儿及其家长能够随即看到,患儿出院前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提供科室的电话以便咨询。

2.5具体护理方式要灵活

患儿的好奇心较重,处于安静状态时较少,多活泼好动,因而,如果病情允许,应为其提供方便活动的场所。也可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痛苦感,在一些检查时允许一名家长陪同,降低患儿的躁动、不安症状,积极的与患儿家长沟通,降低护患纠纷出现的机率。

篇4

受儿科患儿年龄小,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并具有好动等特征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不高。同时,加上患儿家属往往存在过度紧张的心理,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我院对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儿分别采取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以探讨各自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48±2.89)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2±2.71)岁。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树立细节护理观念,建立友好护患关系。若想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儿便需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并体现于自己的语言、行为及体态等任一个细节中。例如,在每日护理之前需向患儿及其家属亲切问候;在对患儿进行操作前,需对其进行鼓励,即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可责怪患儿及其家属;每日对病房进行巡视时,应多传递关爱。通过多关心、爱护患儿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让其充分信任护理人员。

2)提高整体素质。现阶段,出现护理细节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护理人员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水平不高以及缺乏临床经验的问题。所以,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细节护理工作中。

3)树立风险意识。患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格外关心患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强化风险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每个护理工作细节中。即便是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同样可能发展为危险事件。所以,应格外重视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查找并发现,同时对周围环境需加强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告知制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规避风险。

4)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制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从患儿入院开始,到患儿出院为止的每一个细节均可实现有章可依。对危重患儿加强监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建立透明合理的医疗费用机制,做到每个细节均有管理标准以实现有据可依。

1.3观察指标

1)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有关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90分;中:70~90分;低:<70分。2)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其中护理满意度=(满意患儿人数+基本满意患儿人数)/总患儿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虽在护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细节护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极易增加护患纠纷的风险。护理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均可能导致发生不容小觑的损失。同时,大部分儿科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较重,加上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较弱,导致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较低的问题,增加了护理意外的风险。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护理对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具有重大价值。

细节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转变护理理念,处处以患儿为中心,努力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通过提高整体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树立风险意识以规避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本文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充分表明,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护患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艳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9):1709-1711.

[2]韩清蕊.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前沿,2016,23(04):62.

[3]郭玉变.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27-128.

[4]占利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44-145.

[5]霍燕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8):200-201.

[6]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09):241,245.

篇5

由于儿科患者比较年幼,很难准确而又清晰地表述身体的感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进而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1]。在此状况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84例患儿提供安全管理服务,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4例患儿,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3例,年龄为3个月~12岁,平均(6.25±1.29)岁。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9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91±1.42)岁,对照组92例,包括男性4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3±1.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为其提供基础服务,实时观察与分析患儿疾病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外,然后再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安全管理评分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2]。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94.3±3.9)分,高于对照组的(72.1±4.2)分;且实验组发生护患纠纷2例(2.2%),对照组9例(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非常满意49例,满意40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43例,不满意11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儿的身心健康,使其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需要儿科的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都必须要充分重视护理安全,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医院不仅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要努力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努力提升护理技巧与护理水平,进而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医院自身也要为患儿提供安全、良好的住院环境,做好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患儿的家属也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也可以掌握应对风险的措施[4]。只有从各个方面充分重视儿科护理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并充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进而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促进患儿的身体更快康复[5]。我们研究发现,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王月儿对120例患儿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6.9%,护理纠纷发生率仅3.3%,优于对照组[6]。王芳研究发现,为观察组患儿提供风险管理,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患儿家长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满意度达98.2%,优于常规护理组[7]。施建文也发现为患儿提供安全管理,其护理综合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8]。总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地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评分,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玲 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郭岚.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055-2056.

[3]徐金霞,王雪兰,华祯.儿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203-1204.

[4]徐丽文,李文华.小儿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64.

[5]靳英红.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167-168.

篇6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几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 坚持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要近代护理学创始人南丁格尔曾说:“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轻重也不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都能达到治疗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入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既要重视局部又要重视整体,也就是说既要重视“科学精神”又要重视“入文精神”,要达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不断扩展,“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

    1.2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又要顾及心理需求和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是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目前大部分儿科护理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儿科护士不仅要有较高的护理儿童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技能操作,更要有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健康教育、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入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要有热爱儿科护理工作,更要有很强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入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设置图文并茂的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 2提倡温馨服务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艮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坚持文明礼貌用语,进入病房霞带笑容,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女nx,l-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指“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人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如在儿童节或患儿生日送上一分zbSL物;工作中送笑容,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呸持微笑服务,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熏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以了解护士近期的工作状态、生活上的需求,以消除外界因素造成护士工作干扰。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几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评价患儿需求,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在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轻柔、迅捷、精确的注射行为中,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在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在把握音色、声调、语速、用语选择的语境追求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方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9.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篇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detailed nursing in the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Method:8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each group 40 cases.All patients accepted the treatment of manipulation combined with herbal fumigation.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of orthopedics,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detailed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pain degree,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parents' satisfaction and nursing standard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The OPS score and the cooperation degree of manipulation reduction in the intervention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Humeral 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Gartland type Ⅱ,Ⅲ; Children; Detailed nurs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Laolong Township Health Center of Longchuan County,Longchuan 5173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8.023

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骨折上较为多见,主要由运动损伤、生活损伤、交通事故等造成,是指间接暴力导致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骨折损伤[1]。Gartland Ⅰ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夹板固定、石膏固定2~4周内即可取得较好恢复效果,而对于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则大多需行手术治疗[2]。本院对Gartland 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整复复位联合克氏针内固定,同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由于患儿对治疗的配合能力较差,若护理不得当,亦有可能对患儿术后康复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不良预后。因此,为提高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避免各种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手术护理质量等,本院对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肱骨髁上GartlandⅡ、Ⅲ型骨折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骨折诊断标准[3]。将上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3~12岁,平均(5.64±1.47)岁;病程3 h~6 d,平均(8.17±1.32)h;骨折原因为跌倒16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9例;尺偏型骨折14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7例,屈曲型骨折7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13岁,平均(5.76±1.82)岁;病程3 h~5 d,平均(8.28±1.41)h;骨折原因为跌倒17例,交通事故15例,暴力损伤8例;尺偏型骨折15例,伸直型骨折12例,桡偏型骨折8例,屈曲型骨折5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骨折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接受手法整复,克氏针固定,并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治疗性操作、对家长进行常规宣教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等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细节护理干预,具体护理程序及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接诊患儿时,护理人员应充分应用安抚性肢体动作和语言,尽量让患儿放松,使其与护理人员建立情感。通过抚摸患儿脸颊或头顶,帮助其整理手术帽,同时尽量采用激励性话语,如“乖巧”、“勇敢”等称赞患儿,语气柔和。对于躁动较厉害,不能很好合作治疗的患儿,允许患儿家长陪同,由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为患儿注射物并待其意识模糊后,接入手术间,同时在患儿颈放置卷枕,使患儿头部保持后仰,以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2)确认手术部位:进入手术室后,大多患儿均具有紧张、恐惧等心理,对陌生环境较难适应,往往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因此术前手术部位的安全确认十分重要。术前由主刀医师采用记号笔在患儿患肢远端画圈标记,护理人员接诊患儿至手术室前,与病房护理人员及患儿家长共同核对,确认标记完好未缺损,接诊至手术室门口前再次核对确认标记,麻醉医师麻醉前,与巡回护理人员核对确认标记,手术开始前,主刀医师与巡回护理人员再次核对确认标记。(3)保持体温:手术开始前,由护理人员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至25 ℃,手术开始后给予患儿加盖保温毯保暖,并将手术间环境温度调节至22~23 ℃,手术结束后应用棉被或被单给患儿保暖,并送至恢复室,手术全过程均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并进行保温干预,以避免因患儿体温过低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采用轻柔动作搬运患儿,并注意患儿,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患儿苏醒期间,因手术疼痛等因素可出现哭闹不止、躁动不安等,应注意采取保暖措施,并对患儿进行安抚和鼓励,适当应用约束带。术后积极预防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详细就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交接。(5)加强患侧肢体护理:固定患侧肢体后,护理人员定期巡视病房,监测患儿情况,确保患儿正确。详细向患儿家长讲解正确的重要性,并指导其密切注意患儿变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护理人员或医师,使患儿家长协同参与至护理工作中。每日换药或中药熏洗时,认真观察患儿患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情况及感觉和运动恢复情况,若患儿患处出现肿胀,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肿胀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夹板松懈移动等相应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客观疼痛评分法(Objective pain scale,OPS),根据患儿血压、哭闹程度、运动、躁动情况及语言或肢体动作等5个项目对患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每项目0~2分,总分为0~10分[4]。由责任护理人员对两组患儿手法整复复位的配合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不配合、勉强配合、主动配合3种,总配合率=勉强配合率+主动配合率。于患儿出院前1 d,向患儿家长发放本院护理部自制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和护理达标情况。于术后4个月内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儿肘内翻、伏克曼缺血性挛缩及其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肘内翻判定标准:正常肘关节完全伸直时有一轻度外翻,所成角度被称为携带角,正常情况下男性约10°,女性约15°,而当携带角减少甚至成负角时称为肘内翻畸形[5]。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经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后疼痛程度比较 干预组护理干预后OPS评分为(3.04±0.62)分,对照组为(4.36±0.97)分,干预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2,P

2.2 两组手法整复复位配合程度比较 干预组总配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63,P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943,P

篇8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篇9

2目前制约护生提高健康教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2.1医学教师对健康教育重视度不够

目前由于地域以及传统观念影响,医学教师观念更新落后,对医学健康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教学工作仍旧停留在生物医学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重视培养护生的专业能力,忽视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甚至没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的教学,或者按照书本照本宣科,一带而过。

2.2护生缺乏护理健康教育意识:

因传统观念影响,多数护生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或者协助医师进行治疗护理,从而忽视了患者健康教育在临床工作中的意义和在新的护理模式中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教育过程中,护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健康评估、护理实施上,将健康教育认为可有可无或者认为是宣传教育可以忽略。而目前中职护理实施整体护理教学,在整体护理模式下,护理内容、模式发生更多变化,儿科护士更多的承担患儿及家属的咨询者及健康教育者的重要角色。患儿家长渴望了解更多健康教育知识,但护生健康教育知识匮乏,从而产生护患不信任危机,这就促使护生需要提高认知程度,积极参与健康教育。

2.3护生缺乏相应专业素质:

由于中专护理学生多是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中职护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知识水平和学历水平较低,缺乏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现代护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个人意识较强,因而缺乏关心和照顾别人的习惯。作为未来的的护士,很多护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学习能力。

2.4健康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儿科护士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患儿及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范围为儿童保健常识及儿科疾病知识、日常生活护理措施、疾病预防及护理措施。儿科健康教育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这是护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原则。由于父母是患儿的看护者,他们对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健康以及疾病的防治、康复起着决定性作用,此外家长的素质也影响整体护理的实施。家长因孩子生病面临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行为和情绪障碍,往往造成护患关系紧张。因此,护士要充分了解患儿及患儿家长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主动并详尽的向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有效缓解家长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3加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对策

3.1教师及护生要转变观念切实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要加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认识儿科护士是护理计划的制定者者、实施者、健康教育者,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健康教育作为重点给学生讲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如情景教学、病例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完善健康教育的讲解,并使护生认识到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患儿及患儿家长对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所以更要要求护生在学习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健康教育在现代护理中的重要性,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的服务新理念,履行护士的基本职责,并自觉履行健康教育的义务。

3.2提高护生学习健康教育的能动性。

中职护生起点低,基础差,缺乏健康教育意识、理论知识不扎实,所以要不断提高护生知识基础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学习过程中要教给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护生从认识上、行动上将健康教育落实到位,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提高为患儿及患儿家长服务的积极性,能够主动、积极、高效地把健康教育知识传授给每一位患儿和家长。

3.3加强护生表达及沟通能力,学会与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儿科护理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治疗、护理的基础,良好的护患关系需要良好的沟通,而健康教育可以作为护患沟通的切入点和桥梁,积极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儿及患儿家长建立恢复健康信念,并能做到遵守医疗程序的行为。由于患儿年龄、性格及家长知识层次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患儿及家长接受健康教育的效果有所不同,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加强护生交流意识和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等语言性沟通技巧和体态、触摸等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讲解。

3.4加强学习,掌握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做好健康教育,先要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学习如何评估患儿,收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找出患儿及患儿家长真正关心的问题,作为教育的内容。学习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定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实际情况、认知程度,选择适合的健康教育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随时收集有关资料,以便动态地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护生学习健康教育,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健康指导,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医学及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学习,加快知识更新,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素质,另外一方面要鼓励护生广泛学习,自由提问,培养护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便更好地适应医院及社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3.5学习建立儿科护理健康教育路径。

健康教育路径是指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借鉴于健康教育的实施上,通过对患儿及家长的评估,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社会、文化等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路径表。教师可以运用展示法、讨论法、临床模拟等教会学生讨论制定儿科护理路径,填充健康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热情。

篇10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成人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尹建春. 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2)

篇11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文关怀

一、儿科护理工作特点

儿科护理的特点:生活中大家经常讲一些事情是“小儿科”意思就是不足挂齿,很多人的概念中觉得儿科是一门简单的学科,对待儿科的认识比较片面。儿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解剖生理特点:儿童生机勃勃发育迅速,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相比成人其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熟悉掌握各阶段小儿发育特点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任务素质。②疾病特点:儿童发育不够成熟,其对致病因素的反应和发病过程与成人相差甚大,加之儿童容易生病并且疾病病情变化快,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应变能力。③家属心理特点:如今儿科患者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患儿就医的同时陪同家属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众多人员,陪同就医家属往往十分担心患儿病情,心里焦虑不安,心理需求高,临床护士解释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这就要求儿科护士要具备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通俗地说,人文关怀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儿科临床工作中护士可以通过仪表形象、言行举止向患者传递情感信息。

2、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①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关注,护理工作中对患儿及其家属心理需求的忽略,护理过程中缺乏人文关怀是医院发生纠纷的主要原因。临床实践表明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是减少儿科护患纠纷的重要途径。②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在临床各医院护理工作质量考评中将护理服务满意度列为重点考核项目之一。人文关怀的实施有助于减轻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三、如何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

1、营造人文关怀的环境

根据儿童喜好特点营造人性化环境、打造温馨充满童趣的儿科病房。在儿童病房墙面刷上温馨的蓝色,病区走廊挂上卡通健康宣教挂画,在儿童病房透视窗上可张贴彩虹、绿树、熊大、熊二、米奇等卡通图案,儿童病房病床采用卡通式的床单被套,在儿科病区设置专门的儿童游戏室。让患儿对医院环境没有陌生感,使患儿感觉到舒心从而消除对住院的恐惧心理。

2、对儿科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教育与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和教育,灌输儿科护士在临床护理中做到设身处地为患儿着想,不仅要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还要满足患儿心理需求。

3、护患沟通中的人文关怀

①患儿家属对病情的进展比较关切,往往患儿一有变化会急切的询问护士相关情况,临床儿科护士解释沟通没做到位经常会发生护患纠纷。故儿科护士应该运用人文关怀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以消除其紧张和焦虑。②儿科护士在解释沟通过程中要做到诚恳、耐心地解答患儿及其家属的问题。③儿科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治疗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都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解释,取得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④每次护理治疗结束后,采用语言上口头表扬或奖励一些实物的方式对患儿进行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以后的护理治疗操作打好基础。

4、出入院护理的人文关怀

①住院后,儿科护理人员应亲切、热情指导其办理入院相关事宜,办理完入院手续后热情细心地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住院病区环境,带患儿及其家属到病房并介绍同病房的其他患儿互相认识,消除患儿的陌生感,使其尽快熟悉适应住院环境。②出院时,儿科护理人员应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相关疾病出院后健康指导和护理指导,并亲切地将其及家属送离医院,让患儿及其家属出院时感受到医院的温暖。临床儿科护理人员要“以人为本”在儿科护理方方面面中融入人文关怀护理,提高人文关怀理念并将该理念贯穿到整个护理实践工作中,用爱心、关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关爱每一位患儿,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患者及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事件,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促进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周弯弯 庞苏红 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玉馥.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思路探讨[J].护理杂志,2003,20(07):76.

篇12

1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唐珊珊[1](2012)对国际上的儿科护理新理念和新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特别指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非语言的沟通对于小患者的精神状态影响较为明显。通过借鉴商贸管理中的服务流程管理,使得护理人员在于小患者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加强非语言沟通的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小患者的焦虑情绪,护理操作过程的事故率明显降低。

潘学彬[2](2011)也就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做了临床报告分析,通过1132例患者的分组研究,可以看到采用了加强非语言性沟通的一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增加。

2 风险量化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医疗过程往往需要介入患者的身体,而大部分的医学护理操作可能会造成一系列的身体反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造成患者的致残或者致死。特别是在儿科护理中,不少小患者的心理素质不强,配合性不好,可能造成因为小患者个人原因造成的针头移位脱落、呼吸管受阻、引流管拔出等事故。所以,在进行护理操作的过程,我们需要对护理工作的整体风险和步骤风险进行评估,对于高风险的操作要尽量避免进行,对于可以降低风险的操作配合应该强制执行。

蔡晓燕[3](2011)对于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要素分析。奚丽蓉[4](2011)对于儿科护理行为的风险管理的分析方法和干预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了儿科护理的多维模型,以从量化管理方面对儿科护理风险进行约束和控制。吴利平[5](2011)同样研究了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但是其研究更加倾向于管理学的角度,其研究成果可以与医院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方式充分结合。

3 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因为小患者的哭闹给护理人员带来的思想压力较大,小患者的不配合使得护理工作的难度也增加,以及部分家属的不理解、抱怨甚至与护理人员的冲突,都使得儿科护理工作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属于较大难度的工作。

刘彩琴[6](2014)研究了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在医院的临床护理实践,分析了加强护理人员相关工作集体心理辅导前后的护理成果变化,最终结论得出心理素质的训练是提升儿科护理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陈艳姣(2008)通过分析86例儿科护理纠纷事件,得出了51.2%的儿科护理纠纷事故的主要原因来自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问题。

4 环境细节在儿科护理中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对儿科病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通过使得儿科病房更加贴近儿童心理的预期环境,使得小患者可以更加乐意的在儿科病房中接受治疗,使得治疗过程的患者配合度得到提高。但是,儿科护理单元的设计远不仅仅是贴墙纸贴画和变换墙面和家具颜色那么简单,不完善的儿科护理单元设计甚至会加深小患者的条件反射,使得小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刘红霞[7](2012)从建筑工程的角度分析了儿科护理单元的人性化设计,提出了一整套儿科护理单元的环境艺术设计和功能设计的具体要求。郭志芬[8](2011)提出了在儿科护理单元管理中医院方的精细化管理要素,以及通过临床护理试验的方式,分析了试验病房和普通病房的实际效果比例,试验病房的患者满意度超过普通病房13.7%(P

5 情景联想及反思在儿科护士培训中的作用

实践证明,儿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相比,有着其特殊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对儿科护士进行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因为在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之前,儿科护士已经具有了护理资质,并且掌握了一定的护理技术和业务知识,所以,加强培训和职业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邹华[9](2012)设计了联合培训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具体课程,并且通过教学实践报告的形式为我们详细阐述了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具体效果。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投诉率明显降低,比没有经过儿科护理加强培训的护理人员投诉率低21.3%。马洁[10](2011)对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课程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对于儿科护理教学的课程升级,使得儿科护理学员可以更加快速的在单位适应儿科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各个环节的单方面提升对于儿科护理的实际效果提升作用都是存在的,而通过综合化的儿科护理业务提升,就会使得儿科护理工作效果得到较大程度的改观。

参考文献:

[1]唐珊珊.国际儿科护理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护理管理,2012(08):15-17.

[2]潘学彬.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04):201-203.

[3]蔡晓燕.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01):55-57 .

[4]奚丽蓉.对儿科护理行为实施风险管理的分析与干预[J]内蒙古中医药2011(12):151-152.

[5]吴利平.儿科护理的风险要素分析与应对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06):230.

[6]刘彩琴.心理素质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8.

[7]刘红霞.医院儿科护理单元环境设计研究[D]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硕士.2012.

篇13

【关键词】

护理措施分类;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初步确立

1护理措施分类系统概述

在护理学之中,护理措施分类是一种全面且符合标准的护理语言,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之中,其可以提供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理论链接和研究,是在医院护理工作之中的关键因素,可以实现对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联系。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在建设之中会将忽视工作站和医生工作站相链接,以便于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了解儿科患者的诊断信息,并准备相应的护理措施[1-2]。护理措施的分类可以使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统一的语言和记录来对护理过程和护理准则进行记录和交流,有助于促进在护理人员培养过程之中培训的质量,可以实现对儿童护理过程的标准化以及提高实践、培训和管理完成质量。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医院的技术建设人员会将整个护理系统分为护理基础数据维护、护理措施的维护和护理措施与相应疾病的对应三大部分,这样的系统结构可以在医院的护理系统建设之中实现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的标准化和对应化,并通过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实现了对疾病护理指导功能的实现。

1.1护理基础数据维护

系统的这一部分包括护理工作之中的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等,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之中,护理技术人员会将这些内容做成词典的方式方便护理人员的搜索和使用。护理部门会根据医院的护理标准的规定将这些内容录入信息数据库之中,在日后的学习和培训过程之中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搜索来对护理问题使用护理之中的术语来描述和进行护理方式的选择,并对儿科患者的症状和护理手段进行查询和讨论。

1.2护理措施维护

在系统基础数据维护结构建设成型的基础之上,可以将护理措施的五方面内容进行树形图结构的构建,以方便后续系统的查询操作。在树形图的结构设计之中美观,一般将基本需求、系统分类、护理项目和护理问题作为树形图的主干,作为索引来方便后续的查询。

1.3疾病诊断和护理措施的对应与映射关系

在树形图检索系统完成之中,护理措施分类系统就实现了对疾病信息以及护理措施的对应关系。在实际的疾病护理之中,护理人员二可以根据实际的症状可诊断迅速决定护理之中所使用的技术和护理措施的使用规范,进一步提升护理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之中,映射与诊断结果的护理措施一般是由具有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完成,可以保证护理措施的正确性,完善了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在树形图的构建之中,要完成快速的疾病对应措施的检索,在系统构建之中就需要由技术人员完成对数据检索习用的编写,保证查询过程的易操作性。

2以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为基础的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

护理核心措施是指在儿科护理过程之中突出其专业性质和护理特征的措施,是在儿科护理之中使用较多,对于儿科护理的高质量完成有很大意义的一组措施。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确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突出我国儿科护理实践的本质,改正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存在的从无,完善儿科护理的实践标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护理分类系统为标准化措施的查询基础,并通过问卷和调查等方式对当前在儿科护理领域之中所使用的措施进行调查和纠正,并从中获得护理核心基础,为了儿科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依据[3]。

2.1调查结果

经过对不同职称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使其对护理措施分类系统之中所收录的专业护理措施进行使用重要程度的评分,对其重要性进行评价之后可以看出当前在儿科护理之中的核心措施。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来自不同的单位,均有儿科护理经验,参与调查的护理措施均可以在护理分类系统之中性找到,并未将未经发表的护理措施假如调查之中。经过对其评分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共获得109条护理核心措施。其中,由42条符合所有护理人员的认识,详见下表。

2.2核心措施的确定方法

在本文对核心措施的调查和确定的过程之中使用的是临床调查法和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实际护理之中使用较多且重要性较高的措施进行划分。临床调查法是在调查的过程之中通过临床的护理人员的实际食品频率来确定某些措施是否重要,但是,临床调查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某些使用频率不高但是护理专业性代表强的措施被忽略,影响核心措施确立的准确性。因此,本研究之中采用的是先由专家咨询来筛选具有护理专业代表性的措施,再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的调查确定措施的使用频率和使用的重要性,即在调查之中同时完成对护理代表性措施和使用频率高的措施的调查,对于核心措施的确立有很大的意义。为了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在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和专家的选择上要挑选具有一定儿科护理临床经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专家,以便保证调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

2.2.1儿科护理核心措施的数量特点

在本调查之中,对核心措施的调查总结达到了109条,超过了其他护理领域之中核心措施的数量,导致护理措施数目较多的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在护理措施分类系统的措施记录之中,即存在具体的也存在抽象的,许多措施具有共性特点,属于同一护理范围之内的操作,这些具有共性的措施是否均作为核心措施出现还有待探讨。第二,儿科护理的对象是从出生到18岁的未成年人,在这个过程之中,护理对象具有多个不同的生长和身体发育阶段,即便是同一种护理措施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患者的护理之中也必须根据其发育特点进行相应的改变,儿科护理措施的量身定做性决定了其护理措施的多样性。

2.2.2核心措施确立的特点

调查之中所确定的109条儿科护理核心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儿科护理领域的发展情况,在109条措施之中,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的条目最多,占36条,这说明了在儿科护理领域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儿科患者的发病急,病情变化快且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发育造成影响,再加上患者的仍处于发育期,减少了可以在护理之中使用的措施的树木,这都提高了儿科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在核心措施之中注重与安全护理的措施占15条,数目不多。安全措施作为儿科护理工作之中的重要措施,对于护理和治疗过程的安全进行有很大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之中专家应该针对安全措施提出更多的条目,进一步提升护理的安全程度。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26条,可以看出在儿科护理领域尽管其重要程度不如复杂性生理措施,但是在日常的护理之中,基础性生理领域护理是使用最多的,占用了护理人员较大的工作量。在护理领域,基础性生理护理本应该由助理护士完成,但是由于国家的医务建设还不完善,导致基础类工作仍然是由专业护理人员完成,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在未来的护理人员的培训过程之中,要进一步增大护理人员培训规模,提高助理护士和专业护士的数量,管理者也要进一步提升在护理人力资源分配上的管理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对护理工作的促进作用。家庭领域护理措施在核心措施之中占11条,是几种护理措施之中使用频率较低。可以看出,当前在护理领域,家庭护理措施的发展还不够完善,其涉及的护理方面不全,仍有发展的空间。护理工作的进行要求以家庭为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之中,医疗建设部门除了提升护理涉笔和硬件之外,还要提高家庭护理的措施培训以及制度的落实,做到儿科护理以家庭为中心,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认知和实践。

3结束语

经过临床调研确定了儿科护理领域之中的核心措施,护理措施包括复杂性生理领域护理,安全护理、基础性生理护理以及家庭护理内容,通过分析,得出了儿科护理领域发展特点和不足,仍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之中进行完善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孙继红,吴瑛.护理科研[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78-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