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儿科护理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护理的重要性

篇1

结果: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由85%提升到了97%,并减少了儿科疾病的复发,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

结论: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改善儿科护理质量,可推广人性化的护理。

关键词:人文关怀儿科护理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9-01

人文关怀肯定了人性化生活条件与人的尊严,注重人生存的状况,并追求人类的自由与解放[1]。当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不仅疾病受到了重视,人的个性与共性及心理同样受到了重视;换而言之,不仅要重视个体的生物属性,也要对个体实行人文关怀。将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两者结合在一起,是现代整体护理方法当中的一个重要内涵。本文以人文关怀作为切入点,阐述了儿科护理质量的提升方法。

1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之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分析

1.1在儿科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具有重要作用。因儿科患者为未成年人,其自诉与表达方面的能力有限,配合力、耐受性较差,病情容易发生变化,且愈后难测,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给予特别的呵护。此外,患儿生病住院,家属会格外紧张与焦虑,因此会更关注医护过程[2]。因此,在护理患儿时,护士应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及基本人文素养,以便能根据患儿的心理状态作出及时的反应,并为其提供适当护理,同时人文关怀顾及到了家属情感方面的需求,能获得患儿及患儿家属的配合与信任,最终达到提高患儿及患儿家属健康意识的目的。

1.2人文关怀可降低发生纠纷投诉及其他医患矛盾的概率。人文关怀的开展,整体护理的实施,规范了护理行为,患儿家属也认可了医护人员,对护患之间的理解及融合起了促进作用,将患者投诉及护理纠纷等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2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方法

2.1为患儿营造出舒适温馨的病房。以患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作为依据,将病房的整体基调定为天蓝色或粉色,使光线呈现出较大的明暗反差,并为患儿营造出安静的环境,以便使患者得到更好的休息。根据患儿的喜好,可以病房墙上悬挂卡通人物壁画,也可为患儿提供简易的游戏设施或玩具,从而使患儿病房的环境充满童趣及人情味。

2.2耐心解答新入院患儿及患儿家属的疑问。护理人员应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并对患儿病情进行耐心讲解,及时提供心理护理,以达到减轻患儿家属焦虑心理的目的。应及时告知护理及诊疗患儿的各项措施,并对护理及治疗的目的进行详细地讲解,以获得患儿家属的同意,使治疗工作能够更顺利地进行。

2.3要灵活掌控各种护理方式。儿科患者多好动、好奇心强,且安静时间较短。因此,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为患儿提供更方便的治疗设施,如在病区走廊上设置长椅,准备可移动的输液架及活动型的塑料小凳,以方便患儿随时起坐及移动;也可采用留置针的输液方法,避免输液针头发生脱出或渗漏现象。采用以上措施,可减少患儿输液过程中的拘束感,为其提供有限的活动空间[3]。护理人员也可以为患儿讲一些童话故事,或给患儿观看有趣的动画片,借此分散患儿对于病痛及治疗措施所引起的不适与痛苦等方面的注意力,进而达到减轻患儿产生焦虑与痛苦的目的。根据治疗的具体情况,适时留一名家属陪护患儿,以减轻患儿所产生的躁动与不安情绪,并使家长的知情权得到满足,从而加强了护患沟通,减少了纠纷[4]。

2.4对各种宣传栏及告示进行美化。儿科患者具有特殊情况,为此,可将科室主要负责人的照片、住院规则及便民措施等通过彩图形式张贴于病房门口,以供患儿与患儿家属随时查阅。此外,可将一些常用的医学知识与常见的疾病的预防措施张贴在过道、走廊上,使患儿及患儿家属都能得到提醒。当患儿病愈准备出院之前,医护人员应做好健康宣传及指导,并为患儿家属提供护士、医生或科室的电话,以方便其电话咨询。

3结果

自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后,患儿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由85%提升到了97%,减少了儿科疾病的复发,且患儿的生活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

4结语

儿童的心理及生理还没有发育成熟,在生活方面也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儿科护理的根本要求是满足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要求,为患儿提供愉快及健康的治疗环境;人文关怀为护理人员优化自身知识后,自觉为患者付出情感,人文关怀让患儿在社会精神、心理及生理方面都能够处于一种舒适而满足的状态[5],有利于儿科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经实践发现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提升其护理质量,因此,为了使儿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应将人文关怀的理念融入儿科护理。

参考文献

[1]梁瑞萍,武杰.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4(19):901-903

[2]王春囡.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09,42(30):962-963

篇2

沟通主要有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种方式,是患者和护理人员传递信息和交流的一种必要手段。传统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常规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患者进行沟通[1]。由于儿科病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年龄小、问题分析能力不足、认知能力差的特点,护理人员很难采用语言沟通的方式和其交流。近年来的临床工作中,将非语言沟通应用于儿科患者,取得的效果比较理想。本次临床研究主要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300例患儿,其中观察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0:80,年龄1~11岁,平均(6.4±3.3)岁,住院时间5~14d,平均(8.1±3.4)d。对照组患儿的男女比例为73:77,年龄1~11岁,平均(6.6±3.9)岁,住院时间5~13天,平均(8.3~3.0)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沟通方式主要为语言沟通,观察组患儿的沟通方式为语言沟通结合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面部表情的应用

医生和护士的面部表情为其举止和行为的集中体现,同时对患儿的心理也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表现的自然、和蔼、亲切,面带微笑,就可以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信任感,拉近患儿和医护人员的距离感。医生的护理人员面带微笑可以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保证患儿的心情愉悦,对后续的治疗有很多好处[2]。

1.2.2身体姿势

不同的身体姿势可以对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态进行直观的表现。所以护理人员的身体姿势应该合理、适当,为患儿表现出健康、积极的信息,有效的促进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和患儿或者家属沟通时,要合理运用点头、手势等身体动作,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员更应该淡定、从容、不能够慌乱,不然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不良情绪,不利于治疗工作的进行[3]。

1.2.3仪表外观

护士服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心理特点,护士服要和谐、干净、柔和、温暖、颜色美丽,如粉红色,发型尽量保持柔顺,面部和手部的干净整洁要时刻注意。使用的化妆品不可以有刺激性气味,形象避免蓬头垢面、拖沓、邋遢[4]。

1.2.4病房环境

病房环境可以对患儿的康复效果造成影响,不良的环境会引起患儿的心情烦躁。所以,病房环境需要空气新鲜流通、清洁水平良好、温度适宜,减少患儿对病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研究的所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χ2检验,统计软件采用SPSS13.0进行标准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态度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沟通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很多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中都可以使用到,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是不能缺少的,通过沟通可以更多的掌握患者的病况,有利于护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儿科患者依从性差、理解能力低、容易紧张,所以沟通技巧更加需要,若护理人员和患儿有沟通障碍,易引起护理效果差,延误患儿的治疗[5]。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提高患儿对护理技术的满意度和对护理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滕丽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春日.非语言性沟通应用于儿科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11):174-175.

[2]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87.

篇3

医学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生命活动的规律,促进和保护了人类的健康,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具有规律、客观、理性的一面;其二,因其涉及到的对象是人,因此受到多个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能动性、主观性以及个体差异[1]。现代医学模式逐渐的认识到人文因素的重要作用,因而在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加入了人文关怀,这显著地提升了护理服务的质量。

1 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对人的生活条件以及尊严的肯定,也是对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对疾病逐渐重视起来,同时也关注个性和共性。这些都是现代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以及整体护理模式中的主要内容[2]。(1)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因儿科患者比较特殊,均为未成年人,对疾病的表达有一定困难,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诊治,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特别的关注;当孩子生病时,患儿的家长格外的紧张,常常出现一种一人生病,全家总动员的局面,这就使得儿科医护人员备受关注,同时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不但要求护士要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同时还需要护士有很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根据患儿的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尽快得到患儿家长的信任,积极的配合医生诊治[3]。(2)引入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在医学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只有不断的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不断发展的医疗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进而将整体护理质量提升。因而,在儿科的护理过程中,要实施人文关怀,不仅能够使护理增强整体护理意识,同时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4]。(3)减少护理纠纷投诉事件的出现:因实施人文关怀,护士在具体的操作时优良、规范,一致得到患儿家属的好评和肯定,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将护患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2 人文关怀护理方法

2.1营造温馨环境,消除患儿疑虑和恐惧

儿童正是生长发育的时期,患病的儿童到医院就诊及住院治疗可能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我院根据患儿的心理需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需要和喜好设计病房,最大限度的降低患儿对医院及病房环境的恐惧感和陌生感,提高患儿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2.2取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儿童到医院就诊均需要有家长陪同,较小的儿童疾病的主诉也需要家长代为完成,因而,面对家长时,要给予充分的理解,耐心倾听,尽量满足其所提出的合理要求。与患儿家长进行很好的沟通,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和信任,这也是为患儿提供诊治的前提条件。护士在与患儿及其家长第一次接触时就要留下好印象,除了了解常规的信息外,还要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有效的给予支持和安慰。

2.3注重细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孩子的天性使然,护士应以一个母亲的爱来面对每个患儿,同时通过自身的细小行为表达出这种爱。在平常的护理操作中,要正面的、热情的的面对患儿,多使用鼓励性语言[5]。在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耐心的进行解释,遇到有疼痛的检查时,要给予适当的夸奖,时期能够勇敢面对。另外护士还应善于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对患儿微笑、触摸患儿,让患儿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2.4美化各种宣传栏和告示

根据儿童的特殊性,将本科室主任、主管医生、主管护士、护士长等照片通过彩图的方式粘贴在每个病房的门口,以便患儿及家长随时查阅。此外,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发热、感冒等可运用彩色图片或者卡通等形式粘贴在患儿的床头、走廊灯位置,让患儿及其家长能够随即看到,患儿出院前要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可提供科室的电话以便咨询。

2.5具体护理方式要灵活

患儿的好奇心较重,处于安静状态时较少,多活泼好动,因而,如果病情允许,应为其提供方便活动的场所。也可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来分散患儿的注意力,缓解其痛苦感,在一些检查时允许一名家长陪同,降低患儿的躁动、不安症状,积极的与患儿家长沟通,降低护患纠纷出现的机率。

篇4

受儿科患儿年龄小,其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并具有好动等特征的影响,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不高。同时,加上患儿家属往往存在过度紧张的心理,因此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为了提高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质量,我院对在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患儿分别采取细节护理与常规护理以探讨各自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8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两组。对照组44例,其中男28例,女16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年龄(5.48±2.89)岁;护理组44例,其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年龄(5.62±2.71)岁。两组患儿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给予

对照组常规护理;护理组则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树立细节护理观念,建立友好护患关系。若想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友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对待患儿便需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并体现于自己的语言、行为及体态等任一个细节中。例如,在每日护理之前需向患儿及其家属亲切问候;在对患儿进行操作前,需对其进行鼓励,即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不可责怪患儿及其家属;每日对病房进行巡视时,应多传递关爱。通过多关心、爱护患儿以拉近患儿与护理人员的距离,让其充分信任护理人员。

2)提高整体素质。现阶段,出现护理细节缺陷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护理人员存在基础理论知识薄弱、技术操作水平不高以及缺乏临床经验的问题。所以,医院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细节护理工作中。

3)树立风险意识。患儿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长格外关心患儿。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强化风险意识,并将其贯穿于每个护理工作细节中。即便是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同样可能发展为危险事件。所以,应格外重视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查找并发现,同时对周围环境需加强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告知制度,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规避风险。

4)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医生、护理人员以及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研制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流程,从患儿入院开始,到患儿出院为止的每一个细节均可实现有章可依。对危重患儿加强监控,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遵循“三查七对”的原则,建立透明合理的医疗费用机制,做到每个细节均有管理标准以实现有据可依。

1.3观察指标

1)护理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进行评定,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有关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主要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高:>90分;中:70~90分;低:<70分。2)对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情况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主要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项。其中护理满意度=(满意患儿人数+基本满意患儿人数)/总患儿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现阶段,虽在护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细节护理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极易增加护患纠纷的风险。护理工作中看似微不足道的一个细小的临床活动,均可能导致发生不容小觑的损失。同时,大部分儿科患儿由于起病急,病情较重,加上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较弱,导致存在交流障碍,进而造成治疗配合度较低的问题,增加了护理意外的风险。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加强细节护理对减少意外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的产生具有重大价值。

细节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转变护理理念,处处以患儿为中心,努力与患儿及其家属建立融洽的关系,进而获得患儿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通过提高整体护理服务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树立风险意识以规避不安全隐患的发生,进而实现提高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目的。

本文中护理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充分表明,将细节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对减少护患纠纷,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艳平.细节管理在提高儿科护理管理水平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09):1709-1711.

[2]韩清蕊.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前沿,2016,23(04):62.

[3]郭玉变.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27-128.

[4]占利凤.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3):144-145.

[5]霍燕子.细节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08):200-201.

[6]张瑞霞.细节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09):241,245.

篇5

由于儿科患者比较年幼,很难准确而又清晰地表述身体的感受,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进而使得儿科护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也是造成护患纠纷率较高的重要原因[1]。在此状况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院小儿骨科收治的184例患儿提供安全管理服务,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小儿骨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84例患儿,其中男性101例,女性83例,年龄为3个月~12岁,平均(6.25±1.29)岁。随机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92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5.91±1.42)岁,对照组92例,包括男性48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43±1.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临床资料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做好患儿的饮食指导,为其提供基础服务,实时观察与分析患儿疾病的变化情况等。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外,然后再分析在儿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且采用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安全管理评分以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2]。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进行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94.3±3.9)分,高于对照组的(72.1±4.2)分;且实验组发生护患纠纷2例(2.2%),对照组9例(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对护理非常满意49例,满意40例,不满意3例,对照组非常满意38例,满意43例,不满意11例;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为了更好地保护患儿的身心健康,使其更快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需要儿科的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都必须要充分重视护理安全,要树立较强的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地做好安全防护工作[3]。医院不仅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要努力提高其安全防护意识,努力提升护理技巧与护理水平,进而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好地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医院自身也要为患儿提供安全、良好的住院环境,做好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患儿的家属也要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使其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及时发现护理风险,也可以掌握应对风险的措施[4]。只有从各个方面充分重视儿科护理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并充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护患儿的人身安全,进而有效地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以促进患儿的身体更快康复[5]。我们研究发现,观察组安全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8.0%(P<0.05)。王月儿对120例患儿实施了安全管理模式,结果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6.9%,护理纠纷发生率仅3.3%,优于对照组[6]。王芳研究发现,为观察组患儿提供风险管理,其护理质量评分显著较高,患儿家长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护理满意度达98.2%,优于常规护理组[7]。施建文也发现为患儿提供安全管理,其护理综合质量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8]。总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合理地运用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安全管理评分,有效预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效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概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玲玲 单位:郑州市儿童医院小儿骨科

参考文献:

[1]陈清.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9):185-186.

[2]郭岚.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12):2055-2056.

[3]徐金霞,王雪兰,华祯.儿科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7):1203-1204.

[4]徐丽文,李文华.小儿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64.

[5]靳英红.安全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6):167-16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