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务英语专业概况

商务英语专业概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商务英语专业概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商务英语专业概况

篇1

对于商务英语,很多人会有疑问,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分支,历史不过40年,为何现在商务英语专业“遍地开花”,在全国近1100所高职院校中,450多所开办有商务英语专业,仅安徽省内就有78所高职院校有商务英语专业。有人形容商务英语专业是“万金油”,毕业后的工作种类繁多,可以进外企,当老师,做翻译,做外贸。甚至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和IT领域,只要与商务有关的都是“专业对口”的工作。但“万金油”专业也是一个比较容易被他人取代的专业。试想如果一名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如果掌握了流利的外语,那英语专业的同学就弱势了。本文就借助SWOT分析理论对商务英语专业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以此增加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关于SWOT分析理论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哈佛商学院的K·J·安德鲁斯教授于1971年在其《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的,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需要回避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分析方法开始运用在其他领域。对商务英语专业进行SWOT分析,目的在于分析此专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和威胁,从而能够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化解威胁,使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SWOT分析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优势

1.语言优势。从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的课程设置来看,与英语有关的课程有:大学英语精读、泛读,大学英语听力、口语,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务,英美国家概况等,这样的课程设置能有效地从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使其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

2.商务优势。除了与英语有关的课程之外,与商务有关的课程有:基础会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商务谈判、商务函电、西方经济学、外贸单证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现代管理、公共关系等,这些课程涉及管理、贸易、法律、财会等商务活动,通过这些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商务的各个方面,掌握一定的商务理论及其相关知识,为将来的对外交往打下基础。

此外,商务英语专业还开设了第二语言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专业学生的语言功底。因此,“英语相关课程+商务相关课程+第二语言”这种模式就构成了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优势和商务优势。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弱势

“博而不精”犹如“阿基里斯的脚踵”是商务英语的弱势所在。从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来看,“商务加英语”是其特色,打好英语基础的同时学习有关的商务知识。但这本身就造成了“两者兼顾但两者都不精的”结果。所以结果往往是学生英语没学好商务也没学好。

(三)商务英语专业的机会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入世以来,世界范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外资、外贸企业如雨后春笋,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国内企业向国外进军步伐的加快,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投资也迅速增长。在这种国际大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国际商贸规则,又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国际商贸交流和商贸业务实践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以其“商务加英语”的特色成为他们的首选,其需求量逐年上升。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了双向保证,因此在就业的问题上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既可以从事与英语相关的工作,又可以从事与商务相关的工作,更可以从事要求两者都具备的工作。比如:外销员、报关员、商务秘书、现场翻译和管理等工作。

社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当前,现代化建设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更强劲的需求,这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机遇,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最大机遇。

篇2

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商务英语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人才?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复合型人才”。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的招聘广告要求应聘者“英语某级,电脑某级,专(本)科学历,精通商务管理,有一定的公关能力”、“精通国际商务关系和运作程序,有较高的汉语知识和外语水平,并能熟练地操作电脑、使用网络”等等,这可以说是对当代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基本界定。因此,一般本专科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计算机操作,能进行国际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应用型人才。程同春教授在《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一文中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与技能素质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即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需求,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毕业生应是外语与国际商务两门学科有机融合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即英语+国际商务。具体而言就是:(1)具有英语和国际商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2)具有较强的英语和国际商务知识应用能力,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正确分析、处理和解决国际经贸工作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总体技能素质要求是:(1)能听懂有关国际经贸的英语报道、报告和国外商人的英语洽谈。(2)能用英语讨论国际商务的专业问题,能用英语介绍国内外经贸动态,能进行熟练、流利的涉及对外经贸活动各种环节的商务英语洽谈。(3)能阅读国内外经贸报刊的英语文章、经贸法规、商务文件与外商的来函来电。(4)能用英语撰写正确、地道的商务报告与各种涉外商务函电。(5)能准确、清楚地进行有关国际经贸方面各种题材与各种活动的英汉、汉英口译与笔译。

无论是一般院校制定的粗略的培养目标,还是程同春教授对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具体描述,都反映了课程结构应与人才所具备的素质结构相适应,使学生达到国际通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培养的是“英语+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结构是“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该既重视语言和技能,又重视商务专业内容,两个元素缺一不可。英国的尼克·布里格BriegerNick设定的商务英语范围包括三个主要板块:(1)语言知识;(2)沟通技能;(3)专业内容。在专业内容中,对“商务”一词的内容要有所界定。由于“商务”一词包括众多含义,以致许多人认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是懂经济、贸易、法律、营销、金融、财务、管理甚至保险的“复合型人才”。然而,教学实践证明,几年的大学教育要造就这种全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是不现实的。可以参考另外一种提法,将商务英语细分为一般商务用途英语与特殊商务用途英语两类。以训练语言或商务技能为主的一般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可以是比较固定的,涉及专业内容的特殊商务用途英语的设置应该是有限的、动态的。有限即体现“专”字,不能与“商务”沾边的内容都包括,各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较系统地精选一至两个方向;动态则是指选择的方向可以有所不同,可以选择国际贸易,可以选择营销,也可以选择人力资源、电子商务等,各个学校应根据各自具体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课程侧重点。

课程设置的基本架构与内容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商务英语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在我国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中,语言知识与商务知识都十分重要。语言与商务两个元素的学习融为一体,是解决问题的较好方式。在基于商务内容的语言教学当中,商务专业内容是主线,英语是媒介,教学的目的是融商务学习与语言学习为一体。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如下原则:突出学科主干,注重能力培养,提倡个性发展,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根据该原则,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可按照“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四大板块构建。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生源结构与市场人才培养战略决定了课程设置应该向职业性倾斜,突出“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商务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对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选修与必修等课程进行优化组合,确保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具有多专多能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商务英语作为专业英语课程,即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其课程设计可参照PeterStrevens对ESP教学提出的定义,即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characteristics)和两个可变特点(variablecharacteristics)。四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别要求;(2)课程必须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3)重点应放在努力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那些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运用上;(4)必须与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只限于某一种语言技能的培养;(2)可以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目前,各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综合技能、商务英语泛读、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商务英语写作、外贸英语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剑桥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口笔译等。经贸知识课程主要有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企业管理、WTO与国际惯例、国际贸易与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与支付、电子商务、国际商务谈判、统计学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主要有英美文化概况、经济地理、公共关系学、文化比较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改变了过去完全按学科与专业设置课程的做法,突出了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拓宽了文化与经贸知识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课程交叉重复,分化有余、综合不足,缺乏理论依据,未能充分体现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人才素质观等。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与运用科学的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充分考虑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体现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程同春,程欣.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教育与教学,2006,(2):1-4.

[2]Brieger,N.TeachingBusinessEnglishHandbook[M].York:YorkAssociates,1997.

篇3

Abstract: Business English is an outcome of mutual infiltration and merg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nglish. This paper focuses in curriculum setting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merging multidisciplinary content such as commerce and trade and English into an integral whole, it pres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setting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hen sets forth some sensible suggestions to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curriculum settings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business courses,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module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rranging scientifically class hour of curriculum every term and its establishing order etc based on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settings compound talents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两门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曾几易其名(外贸英语、商贸英语、经贸英语、财经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其专业亦经历了从“外贸英语函电”一门课到涉及国际商务各个领域,包括语言学、贸易经济学等一系列课程组成的一个专业学科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纯英语专业,不是纯商务专业,也不是商务和英语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对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语言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商务与文秘知识和业务能力,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面向经贸、外事、涉外企业、跨国公司、教育等行业,能从事国际商务策划、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高级商务翻译、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培养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来体现的。现行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四种:

1.有商务特色的英语专业模式,即:在传统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商务知识课程。多数办学单位属于这种模式。

2.英语语言与商务英语并重模式,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

3.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并行模式,即: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单设汉语商科课程。

4.全英双专业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对学生要求高, 学生负担重。

这四种模式各有利弊,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师资水平,结合区域人才需求特点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因校制宜,兼收并蓄。

三、建立科学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

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败。本人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1.调整英语和商务课程比例,促进英语和商务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要学习外语,又要学习商务专业知识,两者不可或缺。外语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之间的比例应该怎样调配才算合理?根据统计,英国各高校外语专业知识课程与语言技能课程的最低比例为5:4 ,反观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占绝大部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言技能课要占总学时比例的67% ,专业知识课程仅占15% ,相比之下,我们的专业知识课程明显不足,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专业特色不明显, 就业定位尴尬等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本外语技能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思维和应用的能力,将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的比例提高到5:3,条件允许的外语外贸大学可以提高到5:4,从而达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确定各模块主打核心课程。通过调查江西省四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发现其课程设置虽各有所差别,但总体设置的模块具有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归纳后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六大模块:公共必修课、基础英语必修课、商务英语必修课、商务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课程等。

⑴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全校性开设的课程,如:思品、世界历史、现代汉语、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看似与专业无必然联系, 但他们的开设却保证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课程2/3在大一开设、1/3在大二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16%,占总学分比例约15%。

⑵基础英语必修课。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传统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课程,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口语、听力、语法、翻译等。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商务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这类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但口语课最好能贯穿于整个本专科教育阶段,此类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约16%,占总学分比例约16%。

⑶商务英语必修课。这类课程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其实质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把通用英语进行选择与深化,目的是教授与商务有关的英语语言表达,旨在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核心课程有: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写作与翻译等,要求全英文授课,这类课程3/4在大二、大三开设,1/4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18%,占总学分比例约20%。

⑷商务专业必修课。这类课程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具体领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注重商务沟通能力与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报关实务、国际营销学、商务谈判等。这类课程有一半为短线课程,一半为中线课程,开设周期为一至两个学期,每周2~4 学时。这类课程2/3基本在大二、大三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28%,占总学分比例约27%。有条件的院校可实行双语授课。

⑸选修课。包括公共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推荐学生选修高等数学,因高年级的商务专业课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专业选修课推荐学生选修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导读、商务礼仪、财务管理、公共关系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每个学期任选1-2门,学生至少要选7门,占总学时比例约12%,占总学分比例约10%。

⑹实践性课程。这类课程是针对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需求所开设的,包括课内外实训和校内外实践。可采取完全开放式教学,课堂上练习各种情景模拟,单证制作,课外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笔者建议将一系列英语语言和商务专业方面的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其中。比如:鼓励学生在大二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在大三参加单证员和外销员资格证书考试,在大四参加报关员考试等,学校也应相应配合学生的考试而开设一系列此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约10%,占总学分比例约12%。

3.合理制定各学期课程学时,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开设顺序。目前,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来看,大一期间学时偏少,固然有利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放松学习,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学风的培养。同时,大一进入大二时学时增幅过大,增大了学生适应专业课程的难度,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针对学期之间学时安排不合理问题,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分配学时学分,专业课程开设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并避免密集开设,《国际贸易》等简单理论课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每周2节课,2个学分;《国际贸易实务》等重要实践课可从大二开始,开设两个学期,每周3节课,4个学分;《国际金融》等较复杂理论课可在大三开设,每周3节课,2个学分;商务英语类课程应从大二开始开设,《外贸英语函电》等重要的核心课应开设两个学期,每周3节,4个学分。总的原则就是:大一、大二主修英语语言类课程,大三、大四重点修学商务类课程,尤其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程开设顺序一定要符合专业知识学习的规律和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这也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就必须开设在《外贸英语函电》课之前,学生只有先学完具体的国际贸易流程知识后,才能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然后,再学习《商务英语会话》、《单证制作》等相关课程,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改革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注重融合与渗透。我国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中,除了英语语言技能课占相当大比重外还有许多人文学科的内容, 而商务专业课比例偏低。笔者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应从偏重语言学习转向专注于商务专业学习,增加更多更新的专业课程。要精选专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融合和学科之间的渗透,解决专业设置与教学效果不对称的问题,以商务英语教程替代传统的综合英语;以商务英语泛读替代英语泛读;以模拟商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商务会话课替代普通的英语口语课;以商务英语写作代替英语写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不削弱英语语言的学习,又可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商务知识, 增加商务英语的训练时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5.宏观与微观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很容易出现偏差,从研究方向看,重外贸轻外语或重外语轻外贸,关注平衡的少,这就导致很多学校为了迎合招生而仓促设置新专业,忽略了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师力量的配比,实效与预期形成巨大反差;从研究内容看,重教学方法轻课程设置,关注微观的多,忽略了宏观,重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对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从研究结构看,一些职业院校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积淀,实用性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知识面的全面发展,从表面上看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深层次的后劲不足问题必定会显现出来。而一些综合性院校重理论积淀而轻实践操作,造成教学与就业脱节;从研究主体看,职业院校的多,综合院校的少;另外,商务英语专业的外语课程大多只涉及英语一种,外语种类单一,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运用到更多的语种,同时,我们的调查也反映,多数同学希望学习到俄、德、法、日等多种外语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遵循宏观与微观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科学设置理论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的场所及课时,真正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应用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高校的招生效率,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的科学设置,使学生既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国际商务运作能力,从而实现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渗透”( JXJG-O7-17-21)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3。

篇4

毕业时间(人数、比例)2001(23人)2002(75人)2003(128人)2004(120人)研究生(包括留学)2人(8.7%)7人(9.33%)17人(13.28%)22人(18.33%)英语教师7人(30.43%)26人(34.67%)44人(34.38%)25人(20.83%)其他14人(60.87%)42人(56%)67人(52.34%)73人(60.83%)

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源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该培养具有扎实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为了达到21世纪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大纲》将4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英语专业技能课是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单项训练课,英语专业知识课是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大纲》中的复合型人才指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通才,而不可能是样样精专、千人一面的全才。外语专业院校、对外贸易大学、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理工科大学的外语专业所培养的对象,知识能力结构各有侧重,这是目标设定的差异;而且,由于师资设备条件、生源水平、地区差别等限定因素,各校还实际存在着教学操作和目标达成度上的差异。这种双重层面的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因此,在考虑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应把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对学科交叉、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辅以较大强度的专业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向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研究型、实用型两大类型人才。三、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内容商务英语涉及商务和英语两个概念,因此对商务英语的界定和定位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它也成为每一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争论的焦点。表2是第六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会(2004年10月23-24日在湖南大学举行)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总结,由此可见,各校虽然都用了商务英语这个名称,但开设的课程差别很大。张佐成特别指出(2004,4),“目前,国内在商务英语教学和科研中有一种偏向,即使用英语作为授课或阅读语言,系统讲授和学习商务学科知识。这实际上是在朝‘英语商务’的方向发展”。表2 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与相关因素的相关度相关因素模式商科专业(汉语授课)商科或其它专业+少量商英课程商科或其它主修+商英辅修商英专业(专业课用英语)商英主修+其它辅修双学位(商英+其它)学生的英语基础无关低-中中高高高对英语的兴趣和天资无关低-中中高高高就业对商英能力的要求无关低中高高高教师的英语水平无关低-中中高高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高高高高中高原版专业教材的必要性无关中-低中高中中

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的一个分支(Hutchison&W aters,2002),是一种与商科专业跨学科的应用语言,它的教学中心依然是商务的英语,而不是商务学科知识本身,“因此它是英语基础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从基础英语能力的培养向英语应用技能培养的过渡,也是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刘法公,2003)。把商务英语课程开设在英语专业,其重点还应强调英语专业的人文性及其英语专业知识及技能。因此,我们赞成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内容涵盖以下三方面内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商务操作技能+商务学科知识(张佐成,2004:6)。四、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我们在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时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一是学习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二是做了问卷调查(吴娅等,2004)。通过对在校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学习目的、需求以及对现有课程、教材及教师和教学方法的意见及要求;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意见既是对开设商务英语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的检验与反思,又能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修改现有课程;用人单位对于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的需求分析调查则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目标需求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三是在网上调研了对外经贸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院校的有关课程设置。四是考虑了重庆大学自身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外语学院的师资力量,我们提出在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阶段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于英语专业二年级下期结束时通过口笔试方式挑选出优秀学生,组成商务英语方向班,在三、四年级相应减少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如单纯的口语与阅读课不开设,而是增加商务技能课程;如开设商务谈判、商务沟通、商务函电、商务英语阅读等课程;增加商务及管理专业知识的课程,如工商导论、现代企业管理、跨文化交际、市场营销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国际金融、广告策划等等。本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知识和技能,掌握广泛的经济管理、国际商务贸易基础理论,能在商务英语教学、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外交等领域发挥作用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初级阶段达到国家专业英语四级水平,熟练掌握听说读写技能。高级阶段达到国家英语专业八级水平,具备一定英语文学修养和扎实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和较广泛和全面的商务知识。再者,自国家教委从2002年实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来,我国高中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已按照新标准要求有了明显进步,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应提高了很多,由此可把有关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学导论”、“英语语言学导论”、“西方文化入门”等调整在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完成,并增加诸如“中国传统文化”之类的课程,我们以前的课程更多考虑的是吸收有益的西方文化,而忽略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系统了解,而《大纲》(2000)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育目标,培养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 ISON TOM,WATERS ALAN.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2tion Press,2002.

[2]陈勇,肖云南.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及教学目标确立问题[A].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3]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21-24.

4]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5]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1.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和交流的日趋频繁,社会对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王立非指出:“中国经济国际化面临人才短缺的巨大挑战,企业走出去急需大批通晓海外投资、法律、财务、贸易、资产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以及文化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应对这一趋势,教育部于2007年正式批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代码050262,截止2016年,共有293所高校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商务英语也成为与英语、翻译平行的三大英语类专业之一。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研究综述

商务英语在国外经历了从ESP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到BE (Business English)的发展过程,其学科定位和专业特色日益突出。在英美等国家的大学,语言本身占有优势,据调查,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主要是“经、管、法”类课程,开设比例较高的有: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法律等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细分程度非常高。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则是“商务+外语”二者兼顾。“商学院和大学商科普遍开设的课程就是商务英语,与其相关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也在一些院校开设”。

国内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经历了几个阶段,最初商务英语属于英语专业下的一个方向,基础阶段主要教授英语语言共核,开设听说读写分项技能训练课程,高年级再讲授与某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其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引入了全英仿商科教学模式,他们用英语教授英语学生商务课程并要求学生用英语做商务作业,把英语习得作为其副产品。他们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英语课程学时数,同时坚持方向课程的全英教学,采用先进的原版教材,直接学习国际通行的理论和规则”;2007年,商务英语专业正式被确认作为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等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学科,主要培养精通外语和商务的国际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其中基础阶段着重打好英语基础,高年级在继续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重点提高商务专业知识。

3.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所位于山东的独立学院,2013年开始招收首届商务英语本科生,现共有四个年级学生约150人。商务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语音、语法、商英阅读、商英口语、商英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英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经济学、商英口译和国际金融等。总的开课原则是:综英、视听、阅读、口语等基础课程在低年级阶段开设,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商务英语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商务知识做准备;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在高年级开设,目的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商务知识,培养他们在商务环境下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情况来看,大一新生在入学时要选择专业:英语或者商务英语,很多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是因为自己本来的英语基础就不好,商务英语侧重商务知识,对英语要求不高。殊不知商务英语专业同样需要非常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很多学生对于商务英语的接受程度明显较慢,认为商务术语多,专业课文生涩难懂。另一方面学生对于原有的课程设置并不满意,他们认为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就要开始商务英语的学,并愿意更早接触专业课,因为大一大二精力比较充沛,可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到了大三大四,就要想着就业或考研,没有心思去学习了。因此我们适当修改了一下课程设置,把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会计学基础这样的课程提到了大二或者大三上学期,更好的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商务英语专业由于开设的时间短,教材的选择成为一大难题。最初我们在选择教材时,更倾向于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商务英语教学,理由是原版教材有助于学习纯正的英语,理论的权威性也比较强,更能与国际前沿接轨;但经过调查显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喜欢用中英文对照版本的专业教材,认为只有教材提供与课文对应的中文翻译,才能更好的理解长句、段落结构以及商务知识,同时对于一些较难的术语,应有相应的注释,这样才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我们也根据学生的要求,再选择教材时尽量找中英文对照的版本,难度上符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4.结语

通过探索独立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设置课程时应该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同时也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跟风,不盲从。高等教育不只培养科研人才,也需培养大批生产、管理、服务等实用人才。因此独立学院在制定专业课程时,不应该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而应该找准自己的特色,走符合自己学校和专业的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蔡芸.英语本科毕业生素质要求调查报告[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 (1)

[2]窦卫霖.对大学本科商务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5(6)

篇6

1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1.1“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的联系

从“课程思政”的本质上来讲,这并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思政课程”属于高校的一门单独的课程,但是,“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高等院校的日常教学安排中,思政课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的几门主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政课程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以及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从而弘扬我国的“中国梦”精神。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必须要主修的一门课程就是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课程思政并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也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属于“思政课程”的一个延展。从具体的内容来说,“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对大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但是,“课程思政”的不同之处是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合理地融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将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使得专业课的教材得到丰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让高校的各类专业课和课程思政都具备育人、育心的功能,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1]。

1.2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随着世界局势日益复杂,在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高校的大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安定。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的有效推进,我国要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储备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需要在高校的商务英语课程中加入思想政治的元素。因此课程思政需要和高校的商务英语进行有效的结合,商务英语教师需要从商务英语中挖掘出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涵,要从各个方面塑造出大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一些方面。在高校中课程思政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了以下的这几点:第一,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首先需要引导学生认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以为核心,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其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来源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主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等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学生在商务英语的这门课程中会更多地接触到西方国家的文化,慢慢地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因此,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加入更多的一些别的因素,比如我国的价值观、政治制度以及经济方面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同感,让大学生树立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2]。第二,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政教育中,教师一般会弘扬民族精神,而这一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直接的关系到我国民族发展。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大学生成为热爱祖国的优秀人才。第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增强文化自信的要求。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接触的都是国外的文化,学生在学习国外文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崇洋的心理,有部分大学生热爱过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的文化,对于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反而知之甚少。所以,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中,需要加入我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仅是学校的要求,也是如今社会所要求的。将课程思政合理地融入商务英语的课程中可以进一步向大学生传播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能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3]。第四,学生未来的职业素养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需要有好的职业操守,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热爱劳动以及诚实守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思政中,对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和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两者相结合,是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要任务。

2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

在目前的这个阶段,大学生的德育课程的内容缺乏一些职业教育方面的内容,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和商务英语课程的内容进行融合还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英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解决学时的分配、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由于有部分的高等院校缺乏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面临着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困境。

2.2课程思成思想政治课程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的英语教学中与高校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有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没能做到有效的区分。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融入这些“思政元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将专业课教授为思政课。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为高等院校的思政课带来了改革的契机,可以充分发挥出育人的根本模式。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高等院校商务英语的教学中,需要避免将“课程思政”转变为专门的“思想政治课程”。此外,不可以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为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强行对学生灌输“思政元素”。英语教师在传播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合理地进行思政方面的教育,不能让英语课变成了思政课,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3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路径

在高等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中贯彻落实好课程思政方面的改革,还需要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路径。结合现阶段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地推进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需要从高校以及教师这两方面入手进行讨论。(1)我国的高校是商务英语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组织者,是重要的保障。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在商务英语专业中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需要加大对教材的研发和投入,商务英语教材是课程思政合理有效融入商务英语专业中的一种重要媒介。长时间以来,专业教材需要既能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可以满足专业的教学需求并体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因此,重视好专业教材的研发,是有重要的意义的[5]。(2)有效地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需要加大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这是因为高等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是商务英语专业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一个实施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商务英语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入思政元素,实现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功能。那么,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首先,英语教师需要反复地研究商务英语教材的内容,在英语教材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思想政治的元素以及我国的传统文化。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不能当作是纯思政教育课程,商务英语从本质上来说是专业的教学,具有提升学生英语专业素养的功效,思政元素在商务英语中的有效融合需要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商务英语教材方面的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些才是英语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其次,英语教师在做教学任务之前需要做好备课的工作,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的教学设计,使得思政教育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英语教师在上课之前备好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英语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是教学内容方面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式。最后,在教学设计方面,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管理者和商务英语教师需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要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不断地寻找出适用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方法。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高校的教研活动与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改变,从原来比较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转为了关注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激发出教师教学的欲望,使得教师能意识到教研活动的价值。与此同时,也需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让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课堂上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政方面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晶晶,王玥.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英语广场,2020(18):27-29.

[2]李朝云.高职课程思政融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路径——以《英语演讲》课程为例[J].内蒙古电大学刊,2020(3):92-95,112.

[3]莫国涛.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商务英语视听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72-173.

[4]李丽.高校“商务英语阅读”思辨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的结合探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2):53-56.

篇7

一、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特点

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在延续传统课程体系特点的同时,更应具有针对性,要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工作需求的课程,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的,促进院校教师、企业及其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在合作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企业研究项目,这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深化理解,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就业适应性;同时,专业的学科建设也将得益于学生和企业的实时反馈,优化的课程体系亦会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但应当注意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区别,在进行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下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体系建设时,要平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还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工学合作教育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指特殊目的英语,与EGP相对应,商务英语应该纳入ESP范畴。

ESP 对商务英语教学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首先,Dudley-Evans和St John主张ESP 是指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因此该理论可以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差异化的教学导向。其次,ESP注重具体语言应用的教学内容,例如:语域分析、修辞与语篇分析等,同时也反映了话语共同体的主要特征,因此可以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话语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再次,ESP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这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

目前,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缺乏规划性和系统性,有效的教学模式亦处于探索之中,ESP 所涵盖的诸多理论,如需求分析理论和语域理论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要影响,对改善现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对部分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EGP与ESP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商务英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没有很好地体现对商务英语的界定,较大幅度地维持了英语专业的课程,仅是在高年级阶段添加了一些商务类课程,或是在任意选修课程中设置了商务类课程。

2.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缺乏系统性

在建设商务专业课程时,仅是在原有的英语课程里加入几门非系统性的商务知识课程, 比如:经贸英语、外贸函电、商务导论等,课程缺乏系统连续性。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能完成本科英语专业课程学习,但是他们在商务方面的知识只是笼统、零散的, 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学生对商务知识的学习仅限于对某些概念的理解和把握,直接导致涉商从业能力不足。

3. 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商务英语专业中的商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话语实践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不通过实践是很难培养的。从就业市场来看,用人单位需要的也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的人才。

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忽视了实践课程的教学,导致学生应试能力强,话语实践能力差,商务知识仅仅局限于概念,缺乏综合应用能力。

四、工学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维度

根据对商务英语专业的界定,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参考《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当围绕以下几个维度展开:

1. 选修课程模块应当体现工学合作特点,为区域经济及合作企业服务

选修课程模块相对专业必修课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为校企联合培养提供课程平台,可以根据区域经济与专业的结合点设置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期更有针对性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在校企联合培养和工学合作的培养模式下,可以根据企业需求针对性地设置课程。

2. 课程设置应当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围绕四大专业知识与技能建设

设置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时,应当考虑下述知识与技能:(1)语言知识与技能,它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以英语为媒介开展商务活动所需的知识与技能;(2)基于需求分析的商务知识与技能,它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技能之一,通过对系统商务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的商务活动;(3)跨文化交际能力,该能力指通过培养全球意识,学习国际惯例、文化和礼仪,学生具备在国际惯例的约束下用英语完成国际商务活动的能力;(4)人文素养和汉语基础,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汉语和文化基础,同时熟悉英语国家地理和人文概况。

3. 校企专家互动的课程建设模式

企业专家是工学合作模式课程建设的要素之一,能否满足用人企业的需求决定了课程开发工作成败。企业专家的职责包括提供岗位任务与职业能力,提供课程内容需要的工作知识和为课程开发的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校内专家掌握着课程开发理论和技术,是整个课程开发工作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水平会制约课程开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

4. 合理的课时比例

EGP与ESP课程和各课程群的间学时比例应当根据培养目标,结合校本实际合理配置,应当避免仅仅在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基础上随意添加几门商务课程,应当系统性配置专业课程。以下各课程开课学时比例可供参考:语言能力课程:50%至60%;商务知识课程:20%至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5%至10%;人文素养课程:5%至10%。

5. 平衡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英语语言能力培养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课程设置必须保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注重各项语言技能的平衡发展,四年的专业教学中语言能力培养不断线。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特点是应用性和职业型,这要求专业课程建设必须平衡好语言技能实践课程和专业商务课程之间的关系。

6.注重应用性,突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契合

商务英语专业应用特色在教学中的体现之一便是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形式包括:实验实训教学、专业(顶岗)实习、商务项目设计与策划和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等。

商务项目设计与策划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情境,明确具体任务,具体项目要求运用综合专业知识完成商务方案的策划。商务项目设计与策划的教学过程应包括:选择主题、分析数据、撰写报告、调研和答辩等环节。

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内容需要与专业相关,手段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具体包括:研究兴趣小组、专业竞赛,读书报告会、学术讲座与研讨、创办刊物、拍摄与制作微电影等。

专业(顶岗)实习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活动须与专业相关。具体包括在岗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专业应当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或借用其它实习场所。专业(顶岗)实习的作用主要是深化专业知识、实践专业技能和培养团队精神。实验实训教学须要遵照教学要求,为学生创造实验实训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软件、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参考文献:

篇8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面对较为繁重的交际压力,与外国友人进行深入交流,如果学生对外国文化知识不了解,就很容易在交流过程中冒犯他人,影响双方之间的关系。为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者应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外国文化知识。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希望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一、商务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商务英语交流需要

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需要与多领域的人群进行交流和合作,在此过程中就会接触大量的外国人,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较多,而且这些国家之间的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交流过程中不能将英国的文化当做是所有英语国家的文化,从业者需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系统的了解,从而在交流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待。

如果从业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不仅会造成交流障碍,还容易冒犯他人的文化,影响双方关系进一步拉近。在商务合作过程中,双方必须保持良好的合作氛围,不能出现彼此冒犯的情况。

(二)教学改革工作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效,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数从事其他工作,真正进入商务领域的人少之又少,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视英语语法、词汇教学,对外国文化并不深究,学生获得的文化知识就随之减少,这一情况导致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降低。某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与外国宾客交流存在较多的障碍,双方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商务合作的可能性也就随之降低。为此,相关院校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

二、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通过案例教学将现实的商务环境引入课堂

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将商务交流的环境带入课堂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案例教学方法可以将外国文化知识融入环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和有利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增强。

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当注意案例应当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凭空捏造,否则案例的作用就会削弱,同时案例应当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在商务交流过程中经常遇到。此外,案例还应当具备一定的时代性,过时的案例不应当出现在课堂中,教师要选择对学生帮助最大的案例资源。通过实施案例教学法,学生掌握外国文化的能力会明显增强。

(二)提高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文化素质

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对外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教师在学习阶段没有到外国深入研究,其了解的外国文化往往来自于书本和想象,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师文化素质较低。现实情况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自身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可以在暑假、寒假期间到外国去访学,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适当的资金支持,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外国英语教师的交流,从外国友人的口中学习外国文化,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2]。

(三)开设汉语文化课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不仅要开设外国文化课,还应当开设中国文化课程,提高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现如今许多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了解非常少,反而对外国文化比较热衷,这导致学生在认识本民族文化时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将东亚文化认为是中国汉语文化。高职院校要将学生的汉语文化水平从高中阶段提升至大学阶段,让学生学到更深入的汉语文化,在区分汉语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同时才能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同时传授中西两国的文化知识,促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间的异同,必要时可以组织汉语文化专家为学生授课,或者让学生参观汉语文化的精华成果,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接下来一个阶段要开设与文化相关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概况、跨文化商务交际、商务礼仪和商务英语翻译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比中西文化的不同,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在今后的交流过程中,尊重外国的文化,实现双方的尊重互信。

(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渠道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学工作也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优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不应当仅局限在课堂内,要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与外教及国际友人用英语交流。或者与外国的学校进行联合,开展互联互视交流,让身处两国的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进行交流,双方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文化的精华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让我国的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还可以让外国学生了解我国汉语文化,可谓一举两得[3]。

总之,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很多年来一直坚持落后的教学理念,学生虽然学到了专业的英语知识,但是对外国文化所知甚少,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会经常冒犯对方,影响双方进一步交流。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组织学生学习外国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文化精髓。涉外商务活动的成功,除了必需的英语知识外,还要专业的文化知识进行辅助,这是一种内在的交流模式。高职院校要培养能够熟练应用英语进行涉外商务活动和文化交流活动的实用性技能型外语人才,并将此作为一种长期目标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107-02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所对应的二级学科目录为英语语言文学,所对应的一级学科目录是外国语言文学。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不同院校两者之间的地位也不一,有些院校将两个专业分属不同院系,商务英语专业所属系部为应用语言系,而国贸专业分属贸易系;有些院校则将两个专业从属贸易系。由于归口单位的不一致性,导致教师在课程设置上侧重点以及整体人才培养方案上缺乏系统性。侧重于语言教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开设较多,由于缺乏扎实的对外贸易基础知识,学生从毕业到就业,将英语转化为工作语言仍需要用人单位自我培养;而侧重于对外贸易理论教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国际贸易理论课开设较多,而学生的英语得不到全方位的训练,毕业离合格的业务员要求相差甚远。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许多新的岗位。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恐怕很难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对外贸易模式,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能只重外表光鲜华丽的英语头衔,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才是本质的。而课堂教学中的讲义却是重中之重,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专业,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课堂,课堂的核心在于讲义。这里指的是讲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一本教材从成书上市到用于教学周期最短也要两年,两年前的国际惯例与教学案例用于自我微信息时代,陈旧的信息不仅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会误导学生。多年来,社会上普遍认为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一定是从事对外贸易。这种认识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其一,假设命题是正确的。对外贸易涉及到不同行业比如:纺织、服装、五金家电等,不同行业对外贸易的工作语言涉及的具体内容自然不一致。而且对外贸易诸多环节中使用英语工作的比例也不一致,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分配的时间就不能做到均分。其二。假设命题不成立。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如果不一定从事对外贸易,而是从事了翻译、教师等职业,那么缺失相关职业技能知识的培训,这也是不合理的。总之,重新审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必须重新细分职场,细分人才需求市场,任何一所院校都不可能做“万金油加工厂”。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不清晰与社会滞后性,导致《商务英语》课程的泛泛化,时常与《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说》等其他专业课授课内容相冲突或者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一方面不能将学校所授知识有效转化为实际工作语言和技能,实现无缝衔接;另一方面在学校里重复与交叉学习,造成知识结构混乱,缺乏系统性。面对两难境遇,在商务英语专业增开选修课,开发校本教材,工学结合,行业引领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下面就以《商务英语》课堂教学项目化改造为例探索未来商务英语专业教改之路。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综合性、开放性为项目化教学特点。项目化教学模块来自对现实工作场景中工作内容的抽象与转化。项目化实施过程中以任务为核心,布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成果归档,最后形成一项较为完整的作品。本次《商务英语》项目化教改一句话概括:行业引领、职业导向、任务驱动。

一、整体项目设计思路

1.项目名称:跨境电商自由创业人。

2.项目内容及训练方式:整个教学主线围绕着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迎着跨境电商浪潮从着手准备开店到产品、订单处理、买家沟通、快速发货、交易完成直至后续的纠纷处理一系列工作流程展开。全班共60人,分成6组,每组10人组成学习小组,利用网络、手机、电脑等手段在Aliexpress模拟开网店,模拟完成网店信息注册认证、自选产品英文翻译后上传网店,以小组模拟公司为单位互相询盘、发盘、还盘到订单确认,积极展开与买家的书面与口头沟通;为订单备货后选择合适的发货方式及收款方式发往目的地国;模拟买家投诉以及处理投诉等一系实践操作活动,带领学生体验整个跨境电商自由创业人工作流程。

3.训练结果。能在全球速卖通注册通过认证开店,商品及服务上传网店;形成完整的公司概况介绍文本;独立操作发盘、还盘、确认、发货、收款等环节;正确解决买家的投诉与纠纷。

二、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为七大模块:开店准备―产品―订单处理―买家沟通―快速发货―交易完成―纠纷处理。每一模块下设若干教学模块。

三、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以模块7的第三个教学内容投诉回函为例,演示课堂实际教学步骤。

总之,将《商务英语》教学与行业职业相结合,从工作中抽象与转化出教学模块,重在操作与实践,语言应用技能落到实处,不失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一条探索之路。

篇10

一、国际商务英语的界定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篇11

一、引言

入世后,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英语人才,尤其是既懂商业贸易、市场营销、经济管理又精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紧缺,商贸英语人才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人才、通用人才。而且近年来,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很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与本科英语专业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相对匮乏,学习动机目的不够明确。因此,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以及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商务英语学生的就业取向,既有助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更有助于教师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最终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依据学习动机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对学习的需要、兴趣、愿望、好奇心、求知欲、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责任感、义务感、成就感和荣誉感等内在因素转化而来的,具有更高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习活动有着更大、更持久的影响。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在诱因,诸如社会的要求、考试的压力、父母的奖励、教师的赞许、伙伴的认可、评优秀学生、获得荣誉称号和奖学金、报考理想的学校、求得理想的职业、追求令人向往和称羡的社会地位等激起的,表现为心理压力和吸引力,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是学习动机总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外部学习动机受外在诱因的影响,是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与内部学习动机相比,其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较大的可变性,诱因发生变化,外部学习动机的强度随之变化,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则有可能表现为患得患失,影响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

我们对某校商务英语专业的80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62名)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做了商务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商务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表

从上表很容易看出,内部学习动机比例要高于外部学习动机比例。具体分析如下:

学生想发展自我、满足就业需要的比例明显高于为社会服务的比例,学生学习的目的仅仅停留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无法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部驱动力,随着时间等情况的变化,学习动力会变得不足。表中,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中学习兴趣占25.5%,排列第一。在这部分学生中,随着年级的上升、学习成绩的变化、专业课程的难易程度等,一部分会由于学习上遭受失败,老师的批评等诸多因素而转移学习动机,变得不再那么感兴趣;一部分在遭到挫折后,学习动机反而增强。相当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对于那些常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学生,老师一次偶然的表扬能极大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对于那些常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学生,老师偶然的一次批评能很好地触动他改变不良的学习行为。教师不失时机地给那些难得受到表扬的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业不良的学生予以表扬,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那些常常受到表扬的学生,在他们表现出某些不利于学习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批评,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在内部学习动机中,排列第二的是升学考试,占19.7%。可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商务英语是为了升学考试。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商务英语,是因为其本身热爱学习英语,加上升学考试的需要,坚定了学习商务英语的决心,这些学习动机是很牢固的,其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很大。

由上表,我们看出,出于父母的愿望和工作需求而学习商务英语的学生几乎占据34%,在这些学生当中,有很多本身对商务英语不感兴趣,为了不使父母失望,或者为了接受父母之后的工作安排而学习商务英语。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外因的影响很大,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一般。

学生选择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种类很多,究竟哪些动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到底有多大影响,是教师和学生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一)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

江苏省实施注册入学,大多数高职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一般。要引导学生清楚和正确认识自己学习商务英语的能力和水平,根据自身的学习条件、主观能动性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定得过高,不容易达到或者很难达到,会挫伤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积极性,甚至放弃学习;反之,如果学习目标定得过低,则太容易实现,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甚至产生骄傲的情绪,带来不好的后果。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难易适度的学习目标,通过努力学习,实现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选择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激起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商务活动的日益频繁,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务英语的专业知识更新更迅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优化和完善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商务英语教材,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学习动机。一方面,我们要调整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自身的素质,迎合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我们要培养与时俱进的商务英语人才,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摘选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使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

(三)提高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适时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模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是培养和发展自身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并及时了解该专业的、该课程的前沿最新知识,不断改变和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模式教学法,旨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

(四)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心理变化,多多鼓励学生与家长和老师沟通,巩固学习的动机和目标。

人总是和环境和谐共存的,高职学生地心理健康离不开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教师要营造平等、友好、尊重和关怀的课堂环境,与学生建立朋辈式的平等关系,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从心理上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的心理变化,与家长多多沟通,通过多方面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教师要借鉴一些心理健康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通过个性因素、专业兴趣、角色互换等,在互动中使学生主动地不断发展。

四、结语

通过分析调研,我们发现内部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商务英的动机中是主要因素,而外部学习动机也占相当比例。因此,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动机,能使教师更好地优化课程设置,选择适宜的商务英语教材,因材施教,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商务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篇12

2.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

我国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多为高职高专院校,由原有的专科层次英语专业转型而来。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800多所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课程。传统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不多,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也是如此,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院是安徽省本科院校中较早成功申报开设此专业的院校之一,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始建于1997年,最早开展的是英语专业专科层次的教育,2002年拓展为商务英语和应用英语两个专科专业,2004年新增文秘英语专业,2008年学校升本当年,英语专业成为学院首批的五个本科专业之一开始招生。历时十七年的发展和积累,外语学院英语系已发展成为拥有1个本科英语专业,2个专科英语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共计800多人的系。由于有着十几年商务英语专科人才培养及多年本科英语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外语学院申报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获得教育主管部门的批准,安徽三联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得到提升,学科建设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作为一名在学院执教商务英语专业多年的教师,经过长时间教学积累和教学研究,笔者认为,学校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在建设和发展初期有以下几个方面亟待提高和加强。

3.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初期面临的若干问题

3.1人才培养目标。

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自1993年成立以来,一直严格遵行教育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传统的英语语言为主,培养规划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着重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制订培养计划,并处理好基础与专业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细化、专业化,传统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其商务和贸易知识的储备僵化,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人才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因此,新建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3.2师资力量。

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不仅要求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语言应用技能,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商务知识储备,丰富的商务、财经、贸易、外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英语系目前专兼职教师共计一百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教师具有硕士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这支教学队伍同全省同类院校相比,可以说是一支学历层次高,教学经验丰富,高职称人数较多,学缘结构较合理的优秀教学队伍;该教学队伍曾于2009年被安徽省教育厅和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这样一支教学队伍,完全可以满足传统英语本科的教学需求;但对于新建设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而言,还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提高,比如大多数教师都是英语语言文学或是外国语言学等专业毕业,没有系统地学习商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贸易和金融方面的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这样将来在给商务英语本科生进行实践教学或是进行少数应用型极强的课堂教学时就捉襟见肘。虽然该教学队伍中有一些教师毕业于国际贸易专业,或是辅修过这些课程,还有些教师的确从事过外贸工作,但这样的教师毕竟是少数,造成现有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不均衡。

3.3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

“多数高校在对相关符合能力的内涵把握上仍然只是重语言,商务能力作为标签被置于补充地位;与之相应,课程建设也是多数英语类课程与少数零散商务类课程的简单相加,将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进行有机结合的课程并不多见”。按照传统英语本科人才培养计划指导,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大多数以英语语言文学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培养与操练,主干课程包括: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言学、英汉互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在开设这些课程的同时,适当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商务英语翻译等课程。但这些课程分配的实践相对不足,课程之间没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且有些全校公共必修课程过多地占用专业课程的时间,这必将导致学生对这些应用型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会影响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效果。

3.4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传统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重点应该利用在校时间学习语言的技能,积累语言本身的要素,但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后期还应当到企业中参加必要的顶岗训练。安徽三联学院及外语学院本身一直都致力于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投入大量的精力,开拓为数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旨在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发挥学校所学知识搭建桥梁,做好准备工作;为学生在校的学习与今后社会上的工作创造无缝链接。但是现有的实训基地名目繁多,行业宽泛,可以满足传统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实训,但对于新开设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实习基地缺乏针对性,另外现有实训基地中针对商务英语本科生的实习导师不能满足需求,缺乏固定性。

4.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开设初期的发展对策

4.1紧随国家教育政策引导,

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安徽省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安徽省经济格局的发生重大调整,大量外资企业融入安徽,本省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量逐步上升。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贴近本省实际,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宏观的国际视野,扎实的英语基本功,熟练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工商管理学、国际商法、应用语言学学科相关知识和理论,了解国际商务活动规则,具备较强的跨文化商务谈判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参与国际商务竞争与合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4.2完善商务英语师资团队建设机制。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语言技能和系统的商务知识之间的关系不平衡,是大多数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师资建设中的难题之一。理想的商务英语本科师资团队应该是一支学缘结构合理、教研能力较强、知识结构平衡、商务实践经历丰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师资团队。对于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来说,其中不少条件本身就已经具备,但如何让现有的师资知识结构平衡和拥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历,具备较强的商务实践指导能力,是师资团队建设中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商务英语师资团队的建设,首先,培养“双能”型教师。学校应当制定具体措施,如“教师学术假期”,“教师实践假期”,给教师提供一学期或者一年的期限,到国内一些经济贸易大学进修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师实践假期”,让教师在具体企业中工作一年或者半年,并让这样的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由此一支具有双能型的教师队伍就势必有了保障。其次,商务英语教研的学术梯队建设。该师资团队建设中应该包括教龄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骨干、中青年教师,等等。再次,要使该教学团队的知识结构合理化。该团队中每位教师应具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工作经历,这样才能给予参加不同商务行业实训的学生以指导。同时,该教学团队应当成立教研小组,如国际贸易教研小组、外贸函电教研小组、商务谈判教研小组等,不同的教研小组最好定期进行教研活动,鼓励出台具体的案例校本教材或讲义等。

4.3优化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在原有的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上做出科学合理的改动,在不影响语言技能课程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全校公共必修课课时,以此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的课时量和学分权重,让教师和学生重视商务英语专业的技能课的教学和学习。建议增加学时或是学分权重的科目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商务英语谈判、外报外刊选读、英美文学、语言学概论、英语国家概况、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商法、会计学原理,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到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措施,让跨学科课程有机结合。

4.4大力拓展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和外语学院应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在原有众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中筛选出适应商务英语本科生实习的实训基地,努力拓展更多针对性强、资质好的公司作为实训基地供商务英语本科生实习,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其二,在确定好一定数量的商务英语本科生实训基地之后,学校和学院制定出台相应的《商务英语实训基地实训导师遴选条例》,以此促使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导师队伍的建设和稳定。定期让校外实训导师进校授课,或创造条件邀请校外实训导师和校内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交流,以此提高本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篇13

关键词:

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商务环境下,利用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言进行有效沟通,以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提出的问题。所谓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以此产生的相互作用。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展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活动也呈爆发式发展。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中,商务英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跨文化沟通能力又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如果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足,不仅会造成合作方的误解,还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值得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应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1必要性

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担负着为社会培养、输送所需合格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训更是体现了外语教学接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实现无障碍的跨文化商务交流。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体现在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运用和商务知识的掌握上,而且体现在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上,即学生能够用英语在金融、外贸、商务管理、商务翻译等工作中实现无障碍沟通,实现双方共赢。王宗炎教授指出:“说了话,对方懂了,这是交际,也是沟通。说了话,对方莫名其妙,这不是沟通,只是交际———不产生效果或产生反效果的交际。”跨文化沟通则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整个交际过程与结果的一种有效解释。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体现于能够在商务交际过程中,通过对文化语言的理解和应用实现无障碍交流。当前,我国政府正在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世界上60多个国家,中国经济不仅“引进来”持续增加,“走出去”也日益增多。因此,当今社会急切需要大量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商务从业人员。然而,据笔者查阅、收集的资料可知,现在大多涉外商务从业人员的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能力让人堪忧。例如,在笔者曾参加的一次中方和阿拉伯国家的商务沟通中,阿方经理说:“OK!Itseemsthatwewannasendsometechnicianstoyou.”中方经理听后说:“Thankyou!ForthisprojectIdon'tthinkourcompanyneedmoretechnicians.”“Yes,wewanna.”“No,wedon'tneed.”之所以出现这个小纷争,正是由于我们中方经理只听懂了对方的言语信息,而没有理解在阿拉伯国家中,“wanna”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wantto”,而是“willnot”的意思。又如,在一次和美国一进出口公司商谈论合同时,美方经理约翰针对包装和货运的详细情况提到“togetyourhandsdirty”,中方王经理听了后吃惊地问:“Doyouthinkpackageisnotimportant?”在王经理的理解中“getyourhandsdirty”意味着你做了体力活需要去洗手,有瞧不起的意思。约翰听后,则迷惑不解地说:“Oh!No!Whydoyouthinkso?”这也是一个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障碍。因为在美国的文化中,“getyourhandsdirty”还可表示“youarepracti-cingsomething(你正在做什么事情)”。通过这两个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增强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2现状

2.1人才培养方案落后、不完善

一些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陈旧,有的还是沿用过去的“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理念,忽视了对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有的即使提到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但在课程设置上,简单地将其等同为英美国家的概况,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难以体现。

2.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的,没有外企工作经验,没有海外工作、留学或游学经历。教师自身对跨文化沟通的教学理念认识不足,能力有限,教学方式落后。

2.3学生实践机会缺乏,能力偏低

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知识学习上,实际操练的机会较少,其跨文化沟通能力还仅限于消除语言交流障碍,根本谈不上做到文化和语言的融合。

3策略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各个高校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展脉搏,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强调跨文化沟通能力。在跨文化沟通中,交际双方在发出和接受信息时,不仅带着自身文化的编码和解码语言,而且还应持有对方文化的编码和解码语言。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民族文化、价值取向、道德规范,以及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突出英语国家历史、地理、宗教、民俗等文化教学,真正做到文化和语言的融合,彻底丢掉以跨文化教学为名,实则只教授英美概况的跨文化面子工程。

3.2在学校层面进行相应改革

第一,学校不仅要努力办好中外合作项目,为教师、学生提供出国交流、学习、体验异域文化的机会。第二,与多个外资、中外合资等公司合作,让企业成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并建立商务英语校内实训室,从政策、项目和资金上鼓励教师、学生参加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的实践。第三,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跨文化交流的研讨会、研修班,大力选送教师到跨文化教学优秀的学校进修学习;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跨文化的比赛。第四,吸引、接受优秀的外企职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经历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水平。第五,有外国留学生的学校,可以在住宿和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做到中外学生的有机融合,以便国内学生随时与留学生交流、沟通,从而提高其跨文化沟通能力。

3.3教师层面的改革

多渠道、全方位地提高授课教师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教学水平。教师是教学任务的执行者,是实现教学目标、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实施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师首先要对跨文化具有敏感性,要有跨文化教学的意识,进而想办法提高跨文化教学水平。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习能力,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异域文化,辨证地思考跨文化教学中的各种实例、现象。并通过参加函授课程或者各种网络课程、下企业体验等方式,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思维能力和授课水平。

3.4教学模式的改革

第一,践行跨文化教学理念倡导的跨文化教学模式。“跨文化教学理念”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孙有中教授提出来的,强调在高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语言与文化内容的融合式学习,同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教学模式。第二,增强思辨教学。沟通是双方的,跨文化沟通不是崇洋、以他为尊,不是只强调学习他国、目的国文化,而是也要学习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辨证地看待学习跨文化沟通遇到的具体问题。第三,实施案例教学法。建立跨文化商务沟通案例库,充分利用校内的商务英语实训室,用具体的商务沟通实例进行分析讲解,增强学生的时代和信息感。第四,体演教学法。体演教学法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的研究人员提出来的,强调将文化具体化为一些使用场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另一种文化,设身处地地想问题,重视与人的交流、沟通。在跨文化沟通的教学中,让学生体演具体的跨文化商务沟通案列,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结束语

在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无论使用哪种培养策略,都应以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主要目标,这样才能在多元文化的商务活动过程中实现预期效果。而对于高校而言,只有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通晓国际规则的新时期高级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劼.多元文化时代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行为[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95-102.

[2]李智.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J].江苏高教,2014(5):112-113.

[3]郭亚卿,张丽娟.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培养[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4):14-18.

[4]庾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沟通能力培养的困境[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257-25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