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和医学影像

护理和医学影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和医学影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和医学影像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动静脉内痿血透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25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其中,对照组25患者中,男患者12例,女患者13例,年龄在33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8±6.72)岁;试验组25例患者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1例,年龄在31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55.67±5.89)岁。确保所有患者的病史、过敏史以及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 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监护护理,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血透护理,做到连续严密监测无疏漏[2]。

试验组患者需要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①病房内干预护理:由于病房内病菌种类较多,应确保病血透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微生物培养监测室内物品含菌量,每天定时进行紫外线杀菌,对携带易感菌患者进行隔离。遵守病房内准则,最大限度上降低交叉感染的概率[3]。②健康教育干预护理:给予患者的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避免抓鲜直郏透析前对手臂进行消毒,如有破损,需避开破损处。指导患者对痿口处自行检查,如有异常,及时通知护理人员。③监护干预护理:透析过程中,应对患者血管密切监测,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等情况,如患者出现胸闷等临床症状,需及时告知医师。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评分均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护理质量评分内容为病房内环境、护理人员工作态度、医嘱执行情况、操作技能、护理质量安全,每项20分,总分100分。

两组产妇经不同方法护理后,对在生产期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自制的调查表,产妇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非常满意:大于等于80分;满意为65至79分;不满意为小于65分[4]。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护理后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情况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100.00%)以及生活质量(96.13±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8.00%)以及生活质量(75.66±9.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血液透析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清除体内代谢的废物,是一个重要部门。其对环境的要求较高,需有严格的分区。为防止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需保证无菌区内所有物品、空气环境、医护人员自身穿着以及患者身体都经消毒处理。为提高透析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情况详细掌握,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的指导,并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的机体情况进行密切监控。我院现对透析室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进行科学分工,每位护理人员有自己负责的工作区域,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与医师进行沟通,了解透析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透析中存在的风险,做好充足的准备[5]。透析后对患者悉心照料,预防感染,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本研究表明,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法配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100.00%)以及生活质量(96.13±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8.00%)以及生活质量(75.66±9.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动静脉内痿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可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史晓艳,王飞凤,张莉,等. 优质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2):1634-1636.

[2] 倪卫君,康萍,刘沐琴,等. 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160例临床护理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133-134..

篇2

疗中的价值。现将资料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我科自1993年2月~ 2006年4 月来收治的脊髓损伤症患者共89例,其中男48例,女41例, 年龄20 ~68岁。根据是否接受过(MC分组,A组:接受过 CMC 30例;B组:未接受过CMC 59例。

1.2 方法

    1.2.1 CMC;包括长期参加我科开办的脊髓损伤家庭学习班 (主要讲解此类疾病的特点、治疗重点、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治、 患者的身心徤康、家庭康复的意义等。每次根据学员的反馈, 及时调整讲解重点,纠正不正确的康复操作及思维)定期来 我科脊髓损伤专科门诊复查,必要时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调 整治疗方案。

1.2.2入院患者:详细询问既往诊治过程,是否参加过我科 开办的脊髓损伤家庭学习班及参加情况;详细检查肢体运动、 感觉情况、软组织损伤情况(神经性溃疡及压疮)行尿流动力 学、泌尿系造影、尿培养等检查。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对两组病例并发症发生率 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A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性溃疡者2例 (6 67% )分别于第1跖骨基底部面和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 压力性压疮3例(1沢)其中2例位于骶尾部,1例位于坐骨 结节;运动介助5例(16 67% )其中2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1例轮椅;尿道感染5例(16 67% )(临床症状和中段尿培养 均达诊断标准)上尿道扩张2例(6 67% )(诊断依靠上尿道 造影)

2.2 B组病例各并发症发生情况:神经性溃疡共11例 (18 64% )其中5例位于第5跖骨基底部外侧,3例位于第1 跖骨基底部跖面,2例位于足跟部,1例位于第一趾背面;压力 性压疮22例(37. 29%)其中13例位于骶尾部,5例位于坐骨 结节,3例位于大转子,1例位于胫骨结节;运动介助者11例 (18 64% )包括4例小腿支具,2例持拐,2例轮椅;2例学步 器,1例长期卧床;下尿道感染31例(52 54% )尿道扩张12 例(20 34% )上尿道扩张12例(20 34% ),下尿道感染和尿 道扩张诊断标准同A组。

2.3 A与B组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情况:见表1 表1 

篇3

采血室工作是临床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患者所患疾病轻重不同、工作强度大等特点,患者极易发生急躁情绪,或对工作的不理解,增加护患矛盾。因此,熟练掌握正确的采血方法,以及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是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质量的关键。常规的护理措施一般以提高护士工作技能为主,缺忽视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以及在采血前、采血中以及采血后的细节护理。另一方面,获得合格的血液标本是得到临床准确检验结果的前提条件,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1]。合格血液样本的获得在于护患之间的信任与配合,以及后期血液标本的管理,因此有必要对采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以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和良好血液样本的保障。综合护理是全过程的护理,即包括采血前、采血中以及采血后操作期间的护理,也包括在各个环节的心理疏导,以及后期的血液样本管理。我院于2016年1月~7月在需采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7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需采血的患者50例,排除标准: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年龄小于16周岁;多次穿刺未成功患者;无法配合治疗及实施护理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6~60岁,平均(42.1±4.1)岁;已婚10例,未婚15例;急诊患者6例,非急诊患者19例;收医保患者20例,非医保患者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6~65岁,平均(43.7±5.1岁);急诊患者8例,非急诊患者17例;已婚12例,未婚13例;急诊患者8例,非急诊患者1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疾病状态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操作护理与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1采血前血管准备 护士在操作进行前,再次检查采血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采血针、采血管、止血带、消毒棉签,观察患者采血部位,进行比较,选取适合患者的采血点,并予以向患者说明确认。

1.2.2采血时护理 采血时快速绑扎止血带,动作迅速,全身保持镇定,消除环境干扰,再次核对采血点,快速进针,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当出现突况时,护士要保持冷静,快速分析原因,及时纠正偏差,并给与患者鼓励。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采血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镇定,排除外界干扰,尽量保证一次性抽血成功。当出现各种突况时,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地应对,并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

1.2.3拔针护理 在采血完成后,护士迅速解开止血带,拔除针头后用拇指按压穿刺点,并指导患者准确按压,避免用力,避免揉搓,轻压3~10 min。若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或服用药物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时,则指导患者延长按压时间[2],并观察至不出血为止。

1.2.4血液标本管理 在穿刺前,操作者使用消毒液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完全干燥后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不要用力在血管周围进行拍打及揉搓,护理人员进行选择粗大血管进行穿刺采血。采血成功后,对血液样本进行柔和震荡,使血液样本分布均匀。准确收集样本,将同类血样本统一装入密闭容器内,专人送入化验室待检。

1.2.5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贯穿采血过程的始终,采血前全面了解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疾病病史,服药史,饮食情况等,每部操作前,提前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操作以及目的,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1.3观察指标 完成操作后,嗜芳锹剂阶榛颊叩拇坛晒β剩1次穿刺成功且40 s内完成即穿刺成功[3],同时跟踪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其质量由化验室反馈结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PS 19.0统计软件录入及分析数据,结果采用(n/x±s)表示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25例,穿刺成功率为 100.00%;对照组穿刺成功23例,失败2例,穿刺成功率为 92.0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血液检验是临床主要的辅助检查措施,也是诊断、判断疾病进展以及预后的主要方法,也是疾病诊断以及健康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在血液常规检测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各自比率,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平均浓度等,成为其他检查项目的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根本依据。比如在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以及其他微生物感染过程中,在检测血液样本都能够直接体现,因此血液样本的质量成为成功检测的关键问题。因此,有必要采取综合护理措施以保障血液样本的质量。我们采用采血前血管准备、采血时护理、拔针护理、血液标本管理、以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 100.00%,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 92.00%,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篇4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快、预后差,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胰腺癌和糖尿病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高达30%~40%的胰腺癌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术后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糖尿病可导致患者机体代谢紊乱、降低修复及抗感染能力,引起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甚至感染,从而加大糖尿病合并胰腺癌患者手术的风险性,增加并发症的发生[2],故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水平对降低术后并发症极其重要。该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对42例糖尿病合并胰腺癌行PD患者实施细节护理干预,旨在探讨一种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以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84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包括男25例,女17例,年龄38~70(58.45±10.67)岁,选择2016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PD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包括男26例,女16例,年龄35~70岁,平均(57.72±11.23)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确诊,且满足PD手术指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稳定情绪:研究证实[3],外科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血糖水平密切相关,术前及时疏导患者负性情绪,术后患者清醒后及时关心并安?峄颊咔樾鳎?焦虑程度严重者可引导其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冥想训练,助其保持稳定情绪。②戒烟戒酒:术前即告知患者吸烟、饮酒对血糖控制及手术恢复的不良影响,监督患者戒烟戒酒,以利维持术后血糖稳定。③快速康复:鼓励患者使用镇痛泵,观察患者术后疼痛反应及根据疼痛规律给予超前镇痛,而非根据患者疼痛主诉进行镇痛。术后当天即可指导患者咀嚼口香糖,3次/d,以促进肠蠕动恢复;术后24 h行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协助患者床上坐起1 h,第2天协助床边站立,并在助行器辅助下室内行走。活动时间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过渡。④胰岛素泵的应用:术前向患者通过多种宣教形式讲解胰岛素泵调整血糖的优势:更快地调整血糖,血糖稳定,胰岛素用量少等,不足之处是费用高、需要患者密切配合,尽量争取患者的配合应用胰岛素泵,以更好地调节血糖。⑤准确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还能及时发现低血糖反应,因此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临床研究发现[4],不同手指部位快测血糖的水平有所差异,固定左手的无名指,取其手指两侧皮肤进行采血,操作要稳、准、轻、快,减少患者疼痛感,以免患者因疼痛导致焦虑加重,引起血糖刺激性上升。⑥预防感染:肿瘤及糖尿病均为消耗性疾病,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诱发术后感染的发生。因此应加强环境及个人的清洁卫生管理,维持各种管路通畅并定时清洗和更换,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3天空腹血糖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如胃瘫、胆瘘、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资料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统计,以(x±s)表示空腹血糖等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n(%)]表示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早期血糖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次日、术前日空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术前升高,术后第3天空腹血糖水平均较术后第1天下降,实验组术后第1、3天空腹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9.05%(8/42),显著低于参照组40.48%(17/42)(P

3 讨论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0(a)-0137-02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并发其他基础疾病,病情相对比较复杂,而且病程比较长,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遵医行为并不理想[1]。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因为长期欠缺有效、专业的糖尿病知识作为指导,也没有全面意识到糖尿病的危害性,因此遵医行为相对比较差,这样很难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变化,容易并发其他并发症[2]。为了进一步分析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遵医行为的影响,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遵医行为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6年1月―6月收治的5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入选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①凡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糖尿病者。②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者。排除标准为:患者意识障碍及并发其他严重疾病者。将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10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5.3±12.1)岁。病程1~14年,平均(5.6±2.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2例;患者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64.7±11.9)岁;病程1~15年,平均(5.3±1.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但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3 综合护理

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3.1 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定期利用多媒体及糖尿病健康教育处方,对患者进行小组教育、讲解。在小组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个体教育,针对个体化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使患者能够基本了解、掌握糖尿病的基本概念、发病机制、发病原因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等知识。使患者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监测病情,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

1.3.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多和患者交流、沟通,消除陌生与隔阂,增强亲和力。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使患者易于接受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能够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养成良好的遵医行为习惯。要尊重患者,如果患者提出任何问题一定耐心倾听,并且及时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忧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配合临床治疗[4]。同时指导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情感支持,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

1.3.3 饮食指导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每天正确控制食物总热量摄入量,长期坚持控制饮食可很好的控制体重,减轻胰岛素负担,降低机体对胰岛素抵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平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高蛋白等食物,禁止吸烟、饮酒。若老年患者采用胰岛素治疗,可以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或者睡前适当进餐,避免出现低血糖症状。

1.3.4 运动指导 合理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合理运动可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建议患者进行平地骑车、拖地、慢跑以及快走等运动,但是应注意适当控制患者的运动量及运动强度,每周最好运动3~4次[5]。随身携带甜食和水,运动后嘱咐患者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在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进食。

1.3.5 用药指导 指导患者学会掌握进食和服药的关系,使患者能够严格根据医嘱服药。向其讲解切记不可随意增加或者减少药物。如果是口服降糖药物,一定要特别注意降糖药物的服药方法,而且应该注意饮食禁忌症,服药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服药时间。

1.3.6 出院随访 患者出院以后,第一个月每隔半个月进行一次家庭随访,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取得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了解护理干预卡(糖尿病行为量表)的使用填写情况,以后每个月发放一次糖尿病患者行为量表,量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健康饮食、规律运动、监测血糖、遵医嘱用药、心理应对、危险(是否吸烟)每次进行家访时,收回糖尿病患者行为量表,分析遵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护理干预计划,时刻提醒患者遵从医嘱。

1.4 观察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遵医行为,比如运动、饮食控制、药物规范治疗以及定时监测血糖等。血糖控制评价方法:优:控制患者血糖处于4.5~6.0 mmol/L左右;良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处于6.1~7.8 mmol/L左右;差:平均监测血糖值高于7.8 mmol/L。

1.5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计数数据分别采用(x±s)、(%)表示,分别通过t、χ2检验,统计学处理软件选择SPSS17.0,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25例血糖控制优良,对照组患者21例控制优良,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8%),两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实验组患者运动治疗(80.8%)、药物规范治疗(84.6%)、饮食控制(76.9%)、血糖监测(80.8%)等行为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2%、53.8%、50%、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降糖药物治疗,而且需要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合理调整治疗方案,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但是生活方式、不良饮食等也会影响患者病情,为此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控制、管理糖尿病,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6]。该次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血糖控制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5.4%,而且实验组患者运动治疗、药物规范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等行为遵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规护理前提下加强综合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依从率,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方沛.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情绪改变中的作用 [J]. 基层医学论坛,2013,17(15):1920.

[2] 张荷,宋海燕,柳甜甜.应用护理程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干预 [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6):30.

[3] 吴恙.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30):6867-6868.

[4] 杨莉.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J].吉林医学2015,36(11):2376-2377.

[5] 陈水凤.全面系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563-565.

篇6

1 基础资料及方法

1.1 基础资料信息

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共计82例,所选取的时间为2014年5月--2015年4月。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在42--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2.9)岁;病程在6个月--4年之间不等。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1例。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可以进行临床对比。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情志护理: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的想法,寻找出患者焦躁的原因,并鼓励患者发泄内心想法,便于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情志护理。护理人员也可采用“移情”法,使其注意力得以分散[2]。

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鼓励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多进食银耳、西芹、甲鱼、木耳等食物,也可多饮茶、枸杞茶或玉米须茶,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可为患者降浊理气,改善睡眠[2]。告知患者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水果及蔬菜,控制烟酒。

足底按摩:每日为患者进行2次足底按摩,同时可将茱萸粉用醋调和后,敷贴于患者的双足涌泉穴位,配合足底按摩,利于大脑反射及血液循环,使患者的身心得以放松。

耳穴压豆:可对患者使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按压,每日2--3次,对患者的血压及睡眠质量均有改善效果。

1.3 观察指标

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PSQ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3]评分对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越佳。

采用我院自拟自用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评价,评价结果分为三个标准,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占比+一般满意占比。

1.4 数据整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SAS评分、PSQI评分采用均数±表示,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比(n,%)表示,结果行t检验或卡方检验,将P

2 研究结果

2.1 SAS评分、PSQI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比较不存显著差异,均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PSQI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统计学分析P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经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33例,一般满意7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7.56%(40/41);参照更年期高血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非常满意15例,一般满意19例,不满意7例,护理满意度为82.93%(34/4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且P

篇7

心衰并不是一种独立性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一种特殊表现,心衰的发病率较高,且发病后存活率极低。由于心衰在临床上难以治愈,所以患者在病痛的长期折磨下通常会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1]。抑郁情绪产生后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在临床上更需要重视心理护理。本文分析了穴位按摩及心身护理对心衰合并抑郁的患者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3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120例作为观察对象,男69例,女51例,年龄为36岁~88岁,平均(46.7±3.2)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心衰,自评抑郁量表(SDS)的评分在64~86,符合抑郁诊断标准。将120例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的SDS评分、心衰病程、年龄及性别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对比护理干预效果。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立即对病情进行观察,并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后提供常规治疗与护理。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穴位按摩与心身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穴位按摩。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对太冲穴及合谷穴进行按摩,每天按摩的时间应在30min以上,穴位按摩由患者自己或家属协助完成。②身心护理。?对于患者述说的不适反应与各类症状应耐心倾听,以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患者心衰疾病的治疗方法,并让患者认识到情绪抑郁与心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便使患者内心存在的悲伤失望感、恐惧及顾虑情绪等得以消除,从而克服内心存在的不适感、自卑感及提高对于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信心[2]。?如心衰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则及时对患者进行鼓励,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及指导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

1.3观察指标 1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并在随访中了解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测定生存质量时采用WHO制定的标准量表,测定情绪状态时采用SDS量表,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量表指标得分情况及 SDS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好两组数据资料后,利用统计软件SPSS20.0进行统计检验,如为计数资料,则采用x2检验法检验组间差异,如为计量资料,则采用t检验,如P

2 结果

经统计检验发现,观察组生存质量量表指标的得分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正变得越来越高,由此引起的心衰合并抑郁患者的数量也随之逐年增加[3]。心衰合并抑郁患者常表现为心理负担沉重,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较差、对自己没有自信、悲观厌世及容易产生睡眠障碍等,由抑郁产生的负性心理不但会导致心衰症状加重,同时还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及降低生存质量[4]。在本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了穴位按摩与心身护理,而仅为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经过1年后,两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采用心身护理及穴位按摩法对心衰合并抑郁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不但可以减轻抑郁情绪,同时以上两种护理方法还具有安全性良好及操作简便等优点,对于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洪梅,罗双莉,王俊红,王术花.血液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后动静脉内瘘闭塞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14-2015.

篇8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39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836-01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病、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它所导致的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2]。流行病学调查表示中国大陆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40%-60%,为一个庞大的发病群体[3]。高血压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不高,生活质量又不高。我们通过护理干预来帮助其遵医用药,改变不健康行为,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12月在社区备案的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的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240例(其中男150例,女90例,平均年龄51±11.3岁)。按街道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意识清楚无精神障碍。

1.2方法

1.2.1对照组社区人员为其建立健康档案,患者有问题时帮助其解决,对其生活方式不加以干预。

1.2.2试验组除建立健康档案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干预的方式:每周进行定期随访一次,每次30分钟,也可随时与社区联系;社区人员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有:心理护理、健康行为日常生活干预、用药指导和监控。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试验组干预前后比较在遵医用药、经常运动、不饮酒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后遵医用药和健康行为比较,见表1、2。

3讨论

高血压已成为人类无声的杀手,很多学者都非常关注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我国的一项调查表明:男女高血压患者遵医用药仅为25.65%和46.9%,而对非药物治疗的依从率为60%[4],用药依从性差仍是患者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遵医用药的分析:经常忘记;如果不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人们的头号杀手。因此,社区的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本社区人员的健康教育,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遵医用药和健康行为对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

4结论

遵医用药和健康行为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有效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监测和健康行为的干预,才能控制高血压发生、发展。其中社区的工作人员起到很大的作用,应在健康教育中加强注意。

参考文献

[1]余霞君.努力提高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控制率[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1,3(01):3-4.

篇9

脑出血具有不易治愈性,同时该病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与手术并发症,因此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会出现负性情绪,治疗信心不足,从而增加了治疗的困难。对于该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而言,降低其手术并发症,消除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信心尤为关键[1-2]。本院给予脑出血患者综合性护理,观察该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4.32±2.63)岁;出血量12.67~38.24ml,平均出血量(25.66±3.05)ml。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3.84±2.27)岁;出血量13.80~40.15ml,平均出血量(27.03±2.72)ml。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在性别、年龄及出血量等一般资料上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护理、急救护理及康复锻炼。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采用和蔼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讲解本院的医疗水平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其治疗的信心;急救护理:如患者处于急性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并给予降压药与凝血剂类药物;如患者疼痛或者不受控制,适当给予其镇静剂稳定其情绪等;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床上、床下的运动方法。

1.2.2观察组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采用和蔼的语气、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说明本院的医疗水平及具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获取患者的信任,增强治疗信心;②急救护理:指导患者采用平卧姿势同时将枕头适当垫高15~30°;如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情况,将患者头部偏向病床的一侧;如患者处于急性期,给予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并给予降压药与凝血剂类药物;如患者疼痛或者不受控制,适当给予其镇静剂稳定情绪等;③环境护理:每天巡查病房,保持病房的通风、地面及床上用品的清洁情况;将病房的温度控制在28°,光线适宜;④并发症护理:为患者留置导尿管,保持尿管的顺畅;叮嘱患者排便时不要用力,必要时给予其缓泻剂、开塞露;定时为患者翻身,清洗身体并按摩受压肌肉;定期更换病号服与床上被褥等用品;⑤康复锻炼:为患者制定康复锻炼计划,早期的康复锻炼以床上运动为主,可帮助患者活动关节病并指导患者开口说话;患者病情好转后,可尝试性下床锻炼,练习拄杖行走;后期锻炼患者独立行走的能力,并进行自主穿衣、喝水等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治疗依从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的评分包括焦虑与抑郁评分,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3]进行评定,而抑郁评分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4]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轻。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进行评定,分为积极、一般、消极3个等级:①积极:患者完全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工作;②患者基本配合的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③消极:患者完全不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④治疗依从率=(积极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运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 检验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依从率对比对照组积极9例,一般15例,消极10例,治疗依从率为70.59%;观察组积极11例、一般21例、消极2例,治疗依从率为94.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篇10

[中图分类号] R39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1(c)-0135-03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PAN Xianfei1 WANG Haiying2 TONG Qiaowei2 FANG Zhihong2

1.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chang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312500,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ine, Enze Medical Center (Group) of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31805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09 to April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at random.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symptomatic treatment by routine drugs to treat cerebral hemorrhag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while the patients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additionally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negative emotion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medical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and the occurrence rat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complica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HAMD and HA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4.76±3.81), (20.84±3.12), (18.91±3.17), (15.27±2.97) scores] were declined obviously than before [(30.17±4.12), (26.15±3.52), (29.87±4.26), (25.76±3.42) scores] (t = 2.21, 2.26, 2.89, 3.02,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t = 2.32, 2.37, P < 0.05). Meanwhil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 in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88.24%) was much higher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61.76%) (χ2=6.35, P < 0.05),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14.71%)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41.18%) (χ2=5.92, 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obviously improve negative emotion like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o on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improve the mental state, enhanc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

[Key words] Cerebral hemorrhage; Comprehensive nursing; Negative emot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Complication

急性脑出血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起病急,病情重,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竞争压力的增大,急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及致残疾率呈逐年上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功能障碍,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加了患者急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3]。近年来研究发现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心理障碍、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预防方面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4-5]。本研究观察了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在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急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6],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重度脑出血发生昏迷患者或需手术治疗的患者;②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肢体和运动功能障碍、失语和精神病史的患者;③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肝、肾疾病以及慢性消耗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等资料方面具有相似性,经统计学处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研究前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该项研究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予以脑出血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常规护理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包括病情观察、呼吸道和口腔护理、饮食和睡眠指导等。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为4周。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干预:通过交谈、聆听、鼓励和安慰等多种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了解患者心理动态,采用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方法,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平和心态,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治疗的信心。②认知干预:通过通俗易懂,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急性脑出血相关知识,重视脑出血诱发因素及并发症,从而提高治疗依从行为。③康复锻炼:采用分阶段分步骤的康复锻炼方法,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训练。早期进行床上被动运动逐渐过渡到床上主动运动,在患者病情好转后可下床锻炼,先在帮助下进行短距离行走,逐渐独立行走,再借助康复器械进行科学、合理的肢体功能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比较其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3.1 负性情绪评估[7]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等负性不良情绪。HAMD和HAMA量表分别有17项和14项,每项分数0~3分;分数越高,表示其抑郁和焦虑越重。

1.3.2 治疗依从性评估标准[8] 根据患者的依从性程度分为完全依从、不完全依从和完全不依从。总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率和不完全依从率之和。

1.3.3 并发症 包括压疮、便秘、坠积性肺炎、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 for windows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HAMD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 = 2.21、2.26、2.89、3.02,P < 0.05或P < 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t = 2.32、2.37,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分,x±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治疗后比较,P < 0.05;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4周后,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88.2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干预4周,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1%)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4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2,P < 0.05)。见表4。

3 讨论

急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疾病,病情变化较急骤且颅内压升高常造成脑水肿极易形成脑疝,其致残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和健康威胁较严重,需予以积极有效的治疗及干预[9]。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改良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脑出血的病死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其致残率和复发率仍较高,特别是幸存者中大部分存在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患者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也给社会造成沉重的压力[10-11]。通过护理干预恢复患者相关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成为临床一直关注的热点[12-13]。

近年来国内外对综合护理干预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探讨,认为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并发症具有积极的干预作用[14-15]。张秀娟[16]研究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脑出血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积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王玉敏[17]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压疮、便秘、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4周后,护理干预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下降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且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总依从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提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组的核心是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和心理疏导,激发患者潜在心理资源,进一步通过认知康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再与康复锻炼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提高神经和肢体运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总之,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Stephan A,Nikolai C,Kamilla B,et al. 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Ⅶ for acute imracerebral hemorrhage [J]. N Engl J Med,2007,352(8):777-785.

[2] Davis SM,Broderick J,Hennerici M,et al. Hematoma growth is a determinant of mortality and poor outcome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age [J]. Neurology,2006,66(8):1175-1181.

[3] 李玉珍,何焕金,林东如.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2,33(9):1968-1969.

[4] 陆兰菲.心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12(6):1041.

[5] 施明,傅建明,李亮,等.心理支持疗法对脑出血后抑郁状态患者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9):853-854.

[6]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7] 陈新华.脑出血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J].医学信息,2011,24(5):2569-2570.

[8] 林绯.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30(6):563.

[9] Alqadri SL,Qureshi AI. Management of acute hypertensive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 Curr Atheroscler Rep,2012,14(4):322-327.

[10] 于革华,徐桂娟.运用护理程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研究[J].国际护理杂志,2007,26(12):1243-1245.

[11] 魏洪莲.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666-667.

[12] 陈光学,吴丽君,林勇.家属协助心理干预和康复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J].广东医学,2011,32(23):3113-3115.

[13] 司玲珍,刘捷.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20):36-37.

[14] 何燕.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出血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2):45-46.

[15] Jiang B,Wang WZ,Chen H,et al. Incidence and trends of stroke and its subtypes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ree large eities [J]. Stroke,2006,37(1):63-68.

篇11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Depression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LIU Hong

Shengli Petroleum Administrative Bureau Petrochemical Health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2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quality of life, depression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Methods 110 cas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depression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5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conventional community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TCM nursing measures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community nursing. And the improvement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 and changes in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6 weeks and 12 weeks after nursing. Results The DMQLS increased and SDS scores decreased obviously in both group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in DMQL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Type 2 diabetes;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和美国糖尿病学会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新标准[1],排除伴有严重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疾病、出现严重感染、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社区护理干预组,各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2.4±2.3)岁,病程5~9个月,平均病程(6.1±2.2)月。对照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50.3±3.4)岁,病程4~8个月,平均病程(5.9±2.3)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并发症、病程及餐后2 h血糖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即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观察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的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措施,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1次/2周,连续开展6次,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药物知识(包括药物的种类、服药方法、胰岛素的使用及保存方法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等;心理指导: 每月进行电话随访,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学会放松疗法等。观察组在社区医院门诊就医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及中医干预措施,由中医专业人员实施中医干预措施,研究者协助。在中医干预措施中,有规律性的练习健身功?八段锦:参照国家体育总局出版的《健身气功?八段锦》教材为准[2],由气功专业教练对患者进行动作指导,连续学习5 d,与此同时还需要向患者讲解八段锦的功效及功法,使患者充分掌握该功法;待患者对八段锦功能有一定了解后,引导患者练习4~6次/周,一次练习时间需控制在40 min左右,每次练习2遍,连续练习6周,以6周为1个周期,共练习2周期。耳穴贴压法:由中医专业人员进行耳穴贴压操作,使用75%酒精对患者耳廓进行消毒,并使用探棒寻找耳穴区中的敏感点,采用轻柔按摩法,每日每穴按压 3~5 次每次,每穴按压4~6 min,待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即可停止按摩。耳穴贴压治疗中需每周更换 1次,双耳轮替,连续练习6 周,以6周为1个疗程,共2个周期。中医饮食疗法指导: 每周对患者进行2次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讲解糖尿病及及抑郁的中医食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DMQLS)、抑郁状态总分(SDS)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x-±s)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DMQLS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6周后和治疗12周后的DMQLS高于对照组,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P

观察组治疗6周后和治疗12周后的SDS优于对照组,两组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抑郁状态比较(x-±s)

时间点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基线 58.56±4.66 58.34±5.45 1.3678 0.2530

第6周 53.23±5.74 54.87±8.32 2.1010 0.0073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34―02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方式,许多患者因对疾病治愈不抱希望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拒绝继续治疗[1]。因此,恰当的心理引导及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对于患者的治疗顺利进行及疗效显效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分析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均有明确的肾脏疾病诊断且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指征。根据接受的护理干预措施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及接受针对性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每组各49人。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出现意外事件及时告知主管医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讲座,组织患者和家属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使其了解血液透析的重要价值,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所出现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运用专业的护理知识对其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使其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治疗过程。

1.3 观察指标

1.3.1治疗依从性

自行设计《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调查研究问卷》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按不擅自停止治疗、不随意调整治疗和滥用药物、饮食合理、控制水分摄入、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保持积极心态,家庭成员支持八个方面,能够执行7项或以上者为完全依从,执行6项或以下者为不完全依从。

1.3.2 负面情绪评分

采用HAMD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情绪、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情绪,分值越高、负面情绪越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得结果按P

2 结果

2.1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透析治疗完全依从率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2.2 负面情绪评分

观察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HAMD评分(26.31±3.57)分,HAMA评分(18.09±2.3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最常见治疗方法,其在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由于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许多患者在此期间会出现情绪的波动,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部分患者甚至对治疗过程产生厌恶、抗拒等消极情绪,拒绝配合治疗,造成临床治疗中断率的上升[3]。还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导致其日常生活的某些习惯对透析过程不利,损害其总体治疗效果。

以上存在的这些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均提示我们,恰当的护理干预在这一长期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意义,针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不良情绪及对治疗相关知识的匮乏,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及基本的健康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及重要的[4]。有效的心理沟通可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并引导其走向乐观积极的方向,给患者及时的鼓励使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基础的健康教育可以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树立何种习惯,如何妥善保护内瘘以延长其寿命等等,均有益于血液透析的有效开展[5]。

为了明确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后发现,其治疗过程中的完全依从率大幅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在良好的心理沟通及对健康常识的了解后,患者更加愿意配合临床治疗,且具有更大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因此,在我们后续对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检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心理沟通对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的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采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且降低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厉淑荣,肖合存,林兴凤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2):1081-1083.

[2] 陈金霄,施素华,梁萌.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353-2354.

篇13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EN Aih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given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38 cases of patients in either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of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2.11% vs 71.05%) (χ2=5.60, P < 0.05). The CS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18±5.72), (21.04±4.15)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 [(33.71±6.18), (34.02±6.54) scores], while F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34.56±6.12), (40.12±6.17) scores]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8.12±4.65), (27.94±4.61)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41, 3.32, 2.23, 2.89,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or ris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4, 2.18, P < 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materi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33.46±5.96), (22.54±4.14), (20.84±4.12), (22.12±3.75); (28.72±5.67), (18.03±3.72), (16.25±3.72), (17.37±3.49)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38.72±6.31), (27.52±4.72), (25.12±4.65), (26.72±4.46); (38.18±6.19), (28.06±4.45), (24.92±4.52), (26.91±4.92)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31, 2.43, 2.41, 2.39, 2.93, 3.12, 3.06, 3.11,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6, 2.22, 2.30, 2.27,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of patients, rai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Never function; Life quality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50%~70%存活者常遗留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活[1-2]。近年来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3-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0年的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确诊,且病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者。②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的76例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掌握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释,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调整,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实施自我护理和保健,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功能锻炼,加强肢体和心理康复锻炼。②认知康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其认知,改变患者以往错误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康复中。③功能康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患者卧床期间,鼓励患者积极正确地在床上进行四肢被动和主动运动,包括伸手屈肘、做洗脸动作、屈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能站立后进行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把功能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④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支持,调动其主动性,调整其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4周后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价[6] 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有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治疗中常不按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包括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

1.3.2 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估[7-8] 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分别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1.3.3 生活质量的评估[9] 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四项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 比 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CS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C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F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1、3.32、2.23、2.89,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2.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6、2.22、2.30、2.27,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3 讨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