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防雨雪灾害知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高校普遍缺乏预防灾害培训
虽然我国高校主要分布在各大中城市里,城市具有一定的规划基础,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并且绝大部分高校新生在入校时参加由校方组织的如何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应对知识。但这只是属于新生入校中的常规安全教育,且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实际上是高校的应急安全教育并非全部纳入教育的考核指标体系中,目前的预防教育全凭各高校的意愿来进行,而绝大部分高校很少会重视这样的教育和训练,大部分高校只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而且举行消防安全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地方的消防系统在推动次教育。而高校自觉、长期地举办预防灾害的培训很少,学生在进入高校前所接受的安全教育大部分是以讲座、宣传展示栏、观看影像资料等枯燥理论形式进行,并且参加讲座的学生也只是少数部分,未能使全体新生接受良好的安全教育,因此大部分不具备预防灾害的能力。很少有高校积极主动组织学生结合实际参加演习,这就使高校在面对突发自然灾害时,学生的应对能力不强,不会常见的自救技能,一旦发生重大灾害时,后果将不堪想象。
三、如何落实高校防灾培训
为切实防范雨雪等恶劣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应急突发事件,有效降低和避免雨雪天气带来的危害,保障市民正常使用及自行车系统安全运转,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成立预防雨雪等恶劣天气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全面负责应急指挥工作)
副组长:( 负责应急工作的分工)
成 员:
客服员工(协调各部门工作)
维修组(负责后勤、故障排查维修及重要站点的卫生清扫工作)巡检组 (负责站点巡视、巡查、安全宣传及卫生清扫工作)司机调度组(负责站点车辆、人员、物质调配、及卫生清扫工作)
2)恶劣天气范围
大风、暴雨、雷电、大雪、冰雹、大雾等各种恶劣天气
3)防范要求
(一)暴雨等恶劣天气来临之前
注意天气预报,时该关注暴雨雪等恶劣天气的动向,做到事先准备(副组长负责);
加强站点及车辆巡查,排除安全隐患,特别是重要站点的实施设备及调度、维修车辆的检查(由维修组、司机班负责);
加强对员工防暴雨雪等恶劣天气知识的教育,在保障正常工作的前提下确保自身安全。(组长负责)
(二)各部门防恶劣天气工作要求
组长:遇到恶劣天气要保持头脑清晰,思路明确,分清轻重缓急,把控全局,指挥得当,确保恶劣天气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安全运行。 副组长:积极配合组长在恶劣天气情况下对各应急小组进行合理分工,要责任明确、责任到人并做好监督与落实。
客服员工:做好上传下达,保障信息传递顺畅,同时做好与市民的解释沟通工作。
维修组:在确保站点设备及自行车的正常运转情况下协助巡检组及司机调度组及时处理重要站点卫生(除雪、排水等)从而保证市民有车可骑
巡检组:按照领导安排对辖区站点卫生进行处理,分清主次(重要站点优先处置如:政府周边、使用率高的站点要先处理)并做好对恶劣天气情况下使用公共自行车市民的安全宣传
司机调度组:在确保安全行车的前提下对重要站点自行车进行合理调配,配合维修组及巡检组人员做好站点险情的疏导与排除工作。
4)预案启动
1、突发恶劣天气的界定及本预案的决定执行由组长负责(组长因公或因假不在时由副组长负责)。
2、组长在对天气进行观察判断或接上级通知后,立即向全员下达执行此预案的命令,领导组全体成员立即到岗,并开展工作。
3、宣布为恶劣天气后,各部门应全力以赴组织好各项工作,坚决杜绝大事当前而无所事事的现象出现
4、落实24小时值班和重要时段领导带班制度,当值人员要坚守岗位,全体员工要确保通信联络畅通,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迅速做出反应,妥善处置,并按规定在第一时间如实上报。
5)应急行动
1、应急预案启动后所有员工应严格按照要求在指定时间地点集合,明确分工,并在接到指令后严格按照应急预案指令执行
2、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全部到岗,全体员工移动电话必须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不得关机。
3、如恶劣天气导致调度车辆无法正常作业(如路面结冰,大雾能见度低于10米等)应及时报备上级领导并做好记录,杜绝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4、所有员工在实施应急预案过程中必须佩戴好防护器具;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作业,杜绝因不佩戴防护器具或违规作业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5、遇到雨雪等突发性恶劣天气时客服员工及外勤人员要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在确保市民有车可骑的前提下又要安全骑行
6、雨雪等恶劣天气发生后,及时组织全体员工对各车辆、设备及站点周边3米以内区域进行彻底清扫。
7、雨雪等恶劣天气发生后,要对所有站点设备、车辆进行排查,确认恶劣天气中设备,车辆有无损坏、发现问题立即上报,及时整改
8、对因恶劣天气造成各类损失应在第一时间做好统计如实逐级报告。
6)责任追究
当出现恶劣天气时,全体员工要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对于造成不良影响及安全事故者追究相应责任。
1)不能按照指令时间到达集合地点的
2)有规章不遵;有制度不守的
3)不执行应急预案指令,不到岗,到岗不履职,失职渎职,造成损失的。
4)未按应急预案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指令的
5)对应该上报的安全隐患及突发事件隐瞒不报的
雨雪恶劣天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大西铁路客运专线10标临猗牛杜梁场重大冰雹,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灾害。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3、《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三、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冰雪、冰雹天气对梁场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重大冰雹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四、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冰雪、冰雹天气发生时,梁场各部门应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紧急行动起来,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地做好防御和减轻冰雪、冰雹灾害工作。
五、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指挥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2、各科室职责
综合办公室:采集天气预报情况,作为发生灾害性天气突发时指挥部的指挥平台,发生灾害时,负责各部门联系工作。
安质环保科:组织本部门人员监督现场抢险人员安全并提供安全技术指导及保障工作。
财务科:负责提供抢险资金支持。
物资设备科:保证抢险救援所需物资、设备的供给、配备、维护和提供服务。
工程技术科:负责对现场员工进行思想教育,稳定队伍。
试验室: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对出入车辆的指挥,配合其他部门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计划科:负责现场受灾物资及人员的调查统计工程。
六、预警级别
⑴雪灾预警信号
雪灾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①雪灾黄色预警信号
含义: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影响的降雪。
②雪灾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③雪灾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很大影响的降雪并可能持续。
⑵冰雹预警信号
冰雹预警信号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①冰雹橙色预警信号
含义:6小时内可能出现伴随雷电天气的冰雹,并可能造成雹灾。
②冰雹红色预警信号
含义:2小时内出现伴随雷电天气冰雹的可能性极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灾。
七、应急救援计划的实施
⑴接警与通知
①接警:接警部门为现场值班办公室。营区值班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弄清和掌握事故发生性质、事故简要经过、人员伤亡及被困情况、现场
事态控制及发展情况等,并做好记录。接警电话:综合办公室值班电话:0359-4099188
②通知:现场值班员立即向梁场场长详细报告,梁场场长马上决定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及是否向有关应急机构、政府及业主发出应急救援请求。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通知由综合管理科通知应急组织机构中各部门负责人。
⑵应急通讯联络与报告
应急救援联络工作由梁场综合办公室负责。应急救援联络途径如下: ①应急联络电话:
②向上级报告:梁场场长应根据伤害等级,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⑶对外应急求救
公安警力求救电话:110;
医疗急救求救电话:120;
随畜迁徙,逐水草而居
蒙古族主要聚居的内蒙古大草原是我国最好的天然牧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甘肃河西走廊,北接蒙古国,自西向东依次分为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和阿拉善草原。各大草原连绵不绝,一望无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
在这片无垠的草原上,蒙古族人千百年来随畜迁徙,逐水草而居,他们通常没有固定的房屋,也很少聚集在一起形成永久的城镇,看起来过着随意而浪漫的生活。然而,真正的游牧生活並非如此随性而惬意,为蒙古族人在草原上划定边界和规则的,其实是最严苛的自然生态规律。人与牲畜的生息繁衍、流动迁徙、行为生活都必须遵循草原的生存法则,並由此形成相对固定的游牧线路和游牧圈。游牧圈的形成与水源状况、草场优劣乃至去年牲畜群留下的粪便都有关系。草原上树木较少,牧民们通常以牛羊马等动物粪便为燃料,放牧当年的粪便过于潮湿不能使用,需要经过水洗、风干、自然发酵之后,有机物等肥力渗透到土壤中,才能作为燃料。因此,牧民往往要年复一年沿着相似的线路迁徙。
每年春天,草长鹰飞,以畜牧为生的蒙古族人並不能仅仅为诗情画意和秀美风光停留,他们必须找到温暖和煦、草木萌芽较早的地方安营扎寨,给挨过酷寒冬季的羊群、马匹、骆驼、牛群最好的补给,也让为担忧雪灾和“黑灾”而悬了很久的心稍稍安歇。
夏秋季节是草木繁盛的时节,草原上歌舞欢腾,那达慕大会是草原民族难得的娱乐盛会,也是物资交流互通有无的集市,男人们在大会上展示摔跤、射箭、赛马等结合了力量与技术的草原运动技能项目,而女人们则穿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更多的牧民们骑着马、赶着勒勒车,扎起蒙古包,带着皮毛、药材、奶畜产品在会场周围摆开摊点,热闹的同时也不忘生计。
冬季不仅考验牧民的生存智慧,也考验着他们的运气。在草木凋零、饮水困难的季节,在草木保存较好、植株较高不易被大雪覆盖的地方作为冬季营地是必须的选择。冬季草原上的水源主要来自融化的冰雪,如果积雪过多,动物们无法吃到牧草,就会面临“白灾”,如果没有积雪,人畜无法饮水,则是“黑灾”。当遇到灾害时,牧民们就要转移到其他草场,保证牲畜安全过冬,也给予受灾草场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
草原上,每一年的草都相似,每一年的草都不同。有人说,羊群走过的地方,草根受损严重,第二年不能再去,而牛群吃过的牧场,第二年草还会特别旺盛,不同畜群爱吃的草,种类上也有差异,一个营地就不能只有一种牲畜……掌握这些知识,是草原基本的生存哲学,根据这些知识实现草场的轮歇,则是人与草原千百年来和谐生息的基础,也是牧民必须选择的生存方式。蒙古族在牧草的生息规律间流动,他们的迁徙本身就是一种最伟大的建设,在人与草原的大循环系统中,人类从草原获得生存与发展,而牧草、水源、牲畜也得以生生不息。
蒙古包安放的地方就是家
在流动的生活中,牧民们会将所有的财富带在身边,大到成批的牲畜,小到一个用得顺手的擀毡棍。在苦寒的塞北草原上,既要安全舒适地生活,又要便捷迅速地流动,蒙古包的作用十分重要。蒙古包又叫做“穹庐”“毡帐”,是北方游牧民族可以随时安放、随时拆卸、随时搬迁的帐篷,也是他们千百年来不曾改变的家庭居所。
蒙古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的北夷、匈奴等游牧部落的居舍,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因为仿照蓝天的样子,才有了圆圆的包顶。由于仿照白云的颜色,才用了洁白的羊毛,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因为仿照苍天的形体,天窗才是太阳的象征,由于仿照天体的星座,围壁才是月亮的圆形。这就是穹庐,我们蒙古人的家。”从歌里我们知道,蒙古包是圆形的,上面是拱形的顶帐,看起来外形並不大,但包内可供使用的面积却十分宽广,最大的蒙古包据说可以容纳近千人,一般的蒙古包可供10人~20人居住。由于造型合理,蒙古包给人一种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感觉。
蒙古包主要由内部的骨架和外覆的毡布两个部分组成。骨架包括套脑(天窗)、乌尼(连接杆)、立柱、哈那(围墙)和乌得(门)组成。套脑是位于蒙古包顶部中央的天窗,蒙古人选择上好的木材,用卯榫结构做出一个“十”字形的框架,以框架为支撑围出圆圈,中间用有幅度的辐条加固,圆圈外面留有窟窿。乌尼是连接蒙古包天窗和哈那的长杆,搭建和拆卸帐篷的时候,把乌尼套脑外缘的窟窿里,再用马鬃绳和驼毛绳串起来拴好,与套脑形成蒙古包天棚的整体。蒙古包通过天窗调节包内温度,晚上盖上毛毡,白天天气热或包内生火冒烟的时候就揭开毛毡,是十分方便的天然空调。
哈那是用柳木条交叉编织组合而成的网状结构,木条之间同样用马鬃绳和驼毛绳串接,哈那围成圆壁就是蒙古包的墙壁,木条上端交叉处的叉口数量与乌尼数量相等,二者连接之后天棚和墙壁就连在一起,形成蒙古包的基本框架。哈那可收可放,舒卷自如,收缩后体积很小,便于牧民们走场时携带。一般来说,小型的蒙古包围壁上不再需要立柱,而大一些的蒙古包就需要加立柱来支撑套脑。以前,蒙古包的骨架都是用木头做的,通常选用的是当地生长的柳木、榆木和桦木,木质轻巧防蛀耐腐蚀,便于日常拆卸运输和长期使用,现在则多以金属制品替代。
蒙古包内部的骨架搭好之后,还需要在骨架顶部和四周覆盖和围上毛毡,用绳索捆扎固定。毡布一般由三块组成,顶部一块,围壁一块,顶部天窗单独一块。毡布以前大多用草原上盛产的纯羊毛毡,但容易生虫,使用寿命不长,现在已经用一些化纤毛毡代替,有的还在外面加一层防雨的帆布套。传统的蒙古包门上还要挂门帘,帘子用芨芨草和羊毛毡做成,做工很精细。蒙古族人喜欢在蒙古包外部装饰很多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以前是用彩色的鬃线缝制,现在则加入了很多彩绘。美丽的图案在蓝天、白云、碧草、羊群间若隐若现,是蒙古族人幸福祥和的生活写照。
蒙古包是由不同的部件拼合而成,预先设计和计算蒙古包的尺寸十分重要,同时组合这些部件也需要熟练的技术,比如哈那相互之间以及乌尼与套脑、哈那之间的连接方式都很有讲究,但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能的牧民们搭建起来却十分便捷。通常人们先找到较为平整的地方,然后根据蒙古包的大小在草地上确定位置,将哈那在草地上固定,留出门的位置,通过乌尼架好套脑,把毛毡用绳带围捆在外面。拆卸蒙古包则更为容易,围绳、带子都是活扣,解开之后架子和毡毯就自动分离,按照流程收好之后就可以放上车继续迁徙了。
在苍茫的草原上,圆形的蒙古包如星星点点的珍珠,散布在成群结队的牛羊间,洁白的毛毡覆盖在榆木组构的立体支架上,周围用马鬃等动物毛皮装饰精美的图案和纹饰,所有的风霜雨雪便被阻隔在这厚厚的毡帐之外,庇护了一代又一代智慧勇敢的蒙古人。他们在天地之间安放了一个又一个随时可以流动、却始终如此恒定的家园。
车辚辚,马萧萧的生活
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是蒙古族人迁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伙伴。无论外出放牧、搬迁转场,还是传递信息、走亲访友,甚至婚丧嫁娶,都要骑马才能完成。蒙古族也因此与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草原上还由此产生了很多关于马的节日如马奶节、打马鬃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