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培训管理

酒店管理培训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酒店管理培训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酒店管理培训管理

篇1

一、企业环境的营造

酒店管理培训期间人事部经理带领我们参观了酒店的总统豪华套房、商务标间、女式房等,酒店规划别具匠心,尽显尊贵高雅。201间装修豪华、宽敞舒适的客房,品味出众的室内布置,一应俱全的客房设备设施加上人性关怀的服务必为宾客的居停创造完美效果。

装饰考究、雅致谧静的行政楼层,提供了宾客所需求的个性化服务。17间华贵绮丽的中餐贵宾包厢及格调清幽的散座大厅,典雅清新的西餐厅,朝气蓬勃的动感酒吧,气派豪迈的宴会厅及功能齐全的会议室再配以巧手烹制的创新美食,加上专业体贴的服务,定能为宾客提供时尚餐饮新享受。酒店专设健身房、全天候室内游泳池、丽花皇宫夜总会、芬兰湾桑拿洗浴中心等缤纷多彩的休闲娱乐设施,辅以细致入微的专业服务,定能为宾客的下榻带来全新体验。

二、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来到酒店,穿梭于电梯里、餐厅道、员工活动室……满意、服务与微笑、速度、诚意是他们的理念,特别是他们的员工餐厅有这样两句话:“注重细节,提升服务。加强巩固,提升服务”。酒店的员工热爱酒店,关爱客人,体现了酒店宗旨,管理注重细节,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

淋漓尽致。

三、企业的管理

企业管理要满足顾客,实现营销目标,不能孤立只是考虑某一因素和手段,必须从目标市场需求和营销环境特点出发。通过与各位同仁的交流学习,我有所领悟:

1、环境营造对消费环境不断创新,要有严谨、细致、敬业、专业的理念。

就像员工餐厅管理,天天处理、天天清扫、天天规范、天天检查、天天改进,每个岗位都有责任人,相互监督、督促,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足以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

2、市场营造“心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把蛋糕观念变成面团观念,主动征求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需求,通过座谈、听取意见、沟通信息来和客户联络感情,借用顾客的言语为酒店做免费的宣传广告,为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客户市场。

篇2

从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的选用来看,课程的种类繁杂,很多课程的开设,不是取决于能力的需要,而是取决于现有教材的状况。再加上所选定的教材只是介绍的课程泛泛的东西,很难讲深讲透,所以既符合自己院校要求,又符合行业地域要求的专业书籍很难找到。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框架体系不统一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开发由于受到教师和教材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职业水准。每个学校都关起门来自己搞教学计划、自己设计课程、自己指定考核标准,看似都取得了相当的专业开发的成果,实际上学生走出校园以后用人单位的反应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的直接反馈是:所学与行业严重脱节。酒店管理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差距明显。

(三)教师是制约酒店管理专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阶段我国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实际从业经验缺乏,事业心较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很多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这样的模式,很少教师参加过相应的专业实习,即便是有也是基层实习,而未介入到管理层面,让他们来教给学生酒店管理方面的内容也只能是流于表面,不能挖掘深层次的东西出来。另一方面,从事酒店管理的人才学历普遍偏低,许多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酒店管理人才,由于学历因素的制约,很难有机会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偏重学历教育,忽视岗位技能培养,实践环节薄弱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考试考查等方面依然沿袭传统本科院校的做法,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同时也很少有教师自己编写相关的内容,一是由于他们自身水平所限;二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将自己大部分精力花费在一个杜撰的项目和内容上。另外就是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还有待提高和进一步丰富。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设想

基于这样的现状,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得不改,怎样改培养出来的酒店管理人才能够与社会接轨呢?

(一)优化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多方向,人本位”的课程设置结构新模式

“宽基础”是指着眼于未来,让学生在从事相关工作时有较宽的知识面。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条件我们得在保证专业课的基础上拓宽他的知识面。当然酒店专业的专业课及技能课在开设之前要充分进行社会调研,并按照酒店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来开设;“活模块”是指适应职业群的需要而设计的知识单元和技能单元,以专业技能为主,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合理设置课程。所以高职院校在开设课程时,可以采取模块的形式,根据学生及酒店未来发展趋势来自由选择,可以变换;“多方向”课程设计及开设要考虑学生兴趣所在,根据其兴趣在大一将学生所要学习的所有专业课程全部开设完毕,后两年就要根据学生兴趣不同来选择不同方向的课程来学习;“人本位”是指课程的开设要以完善学生的个体人格为导向。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高职院校的课程就得有自己的校本教材。

(二)做好专业剖析,编制教学计划

由于现阶段出现了专业人才与社会脱节的现象,基于此种原因我们在编写该专业的教学计划时一定得符合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剖析酒店专业人才所需的基本能力,并将实现该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罗列出来,再根据“宽基础”的课程设置要求编写合理的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体系。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培训,提高该专业教师综合素质

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教学水平差、专业技能不高,所以各院校需要加强该专业教师的培训。同时高职院校应通过有效途径,把教师输送到一流的酒店实地兼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对行业的认知、解决学生的应用能力薄弱等问题。而且我们高职院校还应该严格教师准入制度,若有可能尽量招聘既有学历又具有本行业的工作经验的人员到高职院校任教。

(四)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形式要多样化

酒店管理专业操作性较强,必须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以实训、现场教学的形式加以演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团队合作,实行学生自评、小组考评和教师评价三方相结合的考评体制。

篇3

关键词 电力企业 人力资源 培训 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已经实现了基本的转变,并由原本的工业社会转变为现如今的知识社会,与此同时,企业竞争格局也从传统的品牌和产品竞争转变为企业人才竞争,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便是人力资源。当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正逐步推进,电力市场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得不面临的严峻的挑战和严酷的市场竞争。

一、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就针对于电力企业的运行与管理来说,人力资源的培训管理工作,具有下面两个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是能够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另一方面是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对于增加企业人力资本存量方面,电力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电力企业的员工可以掌握更多的先进知识和技能,使员工的素质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这就会使电力企业的人才储备力量得到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于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优势方面,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能够增加电力企业员工的活力,从而使企业自身的活力得到增加,企业活力和员工活力的增加最终能够化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力,而且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还能提高高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水平,从科技实力上提高电力企业的竞争力。

二、传统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的问题

在大部分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其并没有对培训管理有一个充分的重视,只是单纯地认为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能够使企业的业绩得到提高。这种错误的认识,往往造成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上存在不足之处,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或者是人力资源培训管理要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的投入远远超过企业的预期,这样就会使电力企业产生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太过昂贵的错觉。在我国电力企业当中,这种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上的问题是一种普遍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只有极少数的电力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时,是根据管理需求确定管理项目的,其他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都存在有管理模式上的问题。

三、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强化对人力资源培训管理的重视

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能够使电力企业的活力、能力、核心竞争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进步的关键,高素质的人力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能力、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发展,人力素质跟不上经济的发展要求则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因此,对电力企业来说,人力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资源,达到了和资本相等的地位[1]。在电力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把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纳入到等同资本管理的重要程度。

(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力度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完善在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方面也应加大力度,一些刚入职的员工在正式上岗之前就必须开展必要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具体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人员的岗位工作职责和岗位规则制度等等,同时老员工也应当定期对新员工开展教育和培训,促进新员工自身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不断提高。此外,对于培训结果的评价也必不可少,这是因为培训结束后并不代表就已经达到了培训的目的,对培训结果的有效评价很大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员工创新能力的调动和内在潜能的激发。因此,为了确保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训工作必定不可缺少[2]。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目前强化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有效激励机制的指导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能够被充分调动,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笔者认为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必须落实到位。首先,建立合理薪酬制度,将员工的工资水平和员工自身的工作态度及业务能力相挂钩,通过现代工作绩效评价方法的引入全面考核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能力、德行及业务成绩,将考核结果视为奖惩的依据,这势必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其次,富有活力的运营机制和人事管理机制的建立还应当积极引入全新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内部优化组合的实行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人员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的形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培训工作能够提高电力企业员工的素质,为电力企业积蓄人才,也能够使电力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得到增强,并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x。因此,电力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手段打造高效的人力资源培训管理模式。

篇4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主要二次能源的电力需求也日益增长。火电作为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火力发电企业是技术密集型与劳动集约型相结合的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探索火力发电企业对于人力资源深度有效开发管理和使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当然这不仅仅是火电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企业都面临的问题。

我国电力“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优化发展煤电,优先开发水电,加快核电建设,积极发展非水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在这其中火电的发展是放在首位的。虽然火电的主导地位短期内无法被取代,但随着水电和核电的发展,火电的发展空间在逐渐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提高火电企业的效率。要提高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是重中之重,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又是提升管理水平不可或缺的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的提出是近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人力资源开发是综合运用培训与开发、职业开发和组织发展来提高个人、团队以及整个组织的绩效的活动。基于这一研究,人力资源开发的职能也突破了一般意义的单纯的员工培训,已包括职业开发与组织发展在内。随着企业的市场化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市场化形态越来越突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基础的员工培训也随之变化。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职工人数也与日俱增。火电企业历史悠久,其包袱陈旧,职工的教育程度参差不齐,远不如水电、核电等新兴电力企业。因此,火电企业要提升在当今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也是实现电力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培训。企业通过培训,在为员工提高个人升值的机会和发挥潜能的舞台的同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作出更多有价值的贡献,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是企业获得发展的最根本手段。

一般的火电企业员工的培训,主要分为生产岗位专业技术培训与管理岗位的管理技能培训两方面。在我们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岗位培训主要立足于现场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或者管理技能培训可以依托于由区域性的电力培训组织机构或者集团公司(含二级机构)统一组织,或是聘请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员工参与。

作为同类性质的企业固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每一个企业都有着自身的独特的特征。因此,火电企业一定要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培训模式。如何开展好培训工作,怎样才能使培训取得成效,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的效率,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本身而言,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培训的大环境。下面我就火电企业的培训管理谈几点自己的想法:

一、打造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思想、行为规范、习惯行为及价值标准的综合体现。文化是企业深层次的东西,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企业的任何生产活动都是在企业文化影响之下开展的,只有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既先进又合适的文化,才能有效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员工培训工作。

企业培训文化是无形的,但是每一个参与培训的员工却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它对参与培训的员工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只有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培训文化,企业员工才能对培训工作有较高的认同感,这样才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企业培训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火电企业也在逐渐发展形成自己的企业培训文化。目前中小型以及老的火电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实际问题,如人员结构老化、新近员工少,技术力量断层;激励机制不健全、大锅饭思想观念犹存等等,致使员工对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培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更快更好的建立火电企业的培训文化,首先要得到企业第一负责人的重视,指定主管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具体协调各项政策,以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计划性、可操作性、全员的参与性。其次,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首要任务的绩效考核工作要稳步推进和实施,对于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做出贡献突出的人员就要及时予以奖励,对于不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人员也要及时给予处罚和组织相应培训,以达到奖勤罚懒、鼓励积极培训学习的示范效果。

二、创建现代化学习型企业,构建学习型企业文化

所谓学习型企业,是指以企业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人为本,以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增强企业学习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所架构的学习求知的目标管理体系和所建立起的能够不断实现知识转化的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

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将学习型组织理论融入到企业文化发展中,形成学习型企业文化,它是学习型企业的一种组织文化。学习型企业文化高度重视人的因素,特别是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注重企业和员工的协调发展,是人本管理最高层次的体现。

企业的学习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在建立火力发电学习企业的程中,领导在学习型企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练》一书中,给现代新领导作出了如下定义: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领导者的工作基本上是设计学习的过程,使得企业中所有人都能有效处理他们所面对的工作和课题。

当然,除了领导在学习型企业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外,员工的发挥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是由员工构成的,员工是企业内部最活跃、最积极。最基本的单元,企业的学习是由员工学习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的学习型企业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的企业,而已实际是一种管理模式。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创新层出不穷。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对一个企业而言,学习是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是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力。因此,企业的发展与员工自我价值的体现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三、组建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

良好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化运作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得以顺利通过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培训计划来具体实现企业总体的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良好的培训管理体系,那么我们就很难真正的实施员工培训,即使实施了也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

建立培训体系的保障机制是建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的保证。按照培训管理“六部曲”——找需求、订目标、做计划、去执行、做评估、再改善,企业应建立一系列的培训管理制度保障机制。目前大多数企业可能针对需求、目标、计划、执行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培训评估和再改善方面,就显得薄弱了很多,有的甚至就没做,所以对于培训是否真正收到成效,或者如何改进就不了了之,这对培训工作根本起不到更好的促进和改善作用。

四、完善运用多种激励机制,重视人才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按照马斯洛的金字塔需求层次论,通常人有五个层次需求: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受人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根据人的需求,将激励分为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内在激励是通过内在“潜移默化”满足人们深层次的需要,激发潜力,调动积极性,类似于精神激励;而外在激励,指对工作绩效给予一定的奖金、福利以及提升机会,类似于物质鼓励,相比于内部激励来说,虽然持久性不强,但可能效果更好。在很多老的火电企业中,对于年龄偏大、文化程度降低、有混日子、吃大锅饭思想的相对消极的职工,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促进。从企业层面讲,会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发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水平。也可以采用内激励、外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即对人才的外激励达到一定程度后(奖金、待遇、晋升),再适时采用内激励(成就、责任、能力),为人才发展提供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人才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人才开发和职业生涯管理关注的是员工的发展需要,这是留住人才的行之有效的手段。设计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员工的价值观、兴趣爱好、职业意向等情况,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并帮助员工逐步地去实施,以此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强员工的敬业精神。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同配套,企业要加大培训开发的力度,提高员工素质,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加速员工在职业生涯上的成长。

火电企业员工培训不仅仅要为企业的发展服务还要为员工的发展服务。在进行具体培训的过程中,我们要树立人文精神和人本意识。同时要把培训战略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这也是大量实践证明的结果。“只要企业把员工培训看作是更为广泛的“人”的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就不会失去优秀的员工,并且能使新手很快地适应企业的发展。当企业把员工培训作为经营的中心内容来加以对待时,企业就会因此在经营上获得显著的收益。”

在新能源发展的今天,火电的发展虽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无疑还是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在与国际接轨的形势下,如何加强火电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对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火电企业员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我们一定要结自身企业的发展状况并结合新的理论进行不断创新,建立起自身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催红梅.建立市场机制下电力企业的培训管理模式[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2002年

[2]徐芳.培训与开发理论及技术.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3]付亚和,许玉林主编.绩效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4]赵楠,施晨越.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周建林.现代企业职工培训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探讨.中国培训,2006 年第12 期

篇5

职业教育的社会使命是为社会培养需要的技术人才,因此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在进行教学工作时要充分了解市场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来制定酒店管理人才的培训工作计划,不断补充自身的师资力量,强化自身的教学实力,教育机构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换句话说要具备长远眼光,不但要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于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来安排教学工作,还要考虑到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前制定培训计划。不断完善自身的语言教学种类,实现为社会输送全方位人才的目标。

2.优化教学组成,提高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要想保证毕业人才的质量,尤其是对于酒店管理人才而言,必须制定严格的证件考评制度和等级考试制度。目前语言考级制度是检测学生语言基础能力最为直接也是较为有效的方式。职业教育院校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关证件考评和等级考试制度。比如要严格要求学生通过英语四级和普通话二级乙及以上,否则无法毕业。通过硬性手段来促使学生提高语言能力。

篇6

Abstract: Construction safety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personnel and property safet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reform,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of society. So security problems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areful analysis, to study and explore effective methods of safety management. The construction site to curb the occurrence of serious accidents, greatly reduce casualties and deaths, to improve production safety situ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construction;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

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各大型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风险所致损失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些都促使科研人员和实际管理人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重视对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一、深刻理解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

国家在进行工程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工作同时,企业自身也要积极完善相关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责任明确到人,将安全管理责任制贯穿到施工生产过程的每个阶段,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责任制的落实和安全体系的建立,把各职能人员、经理等人联系在一起,使管理人员增强管理意识,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使员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施工现场要重视防止六大伤亡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必须配备专门安全员,作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的安全检查监控制度,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检验,确保万无一失。全面的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提高我国管理水平,保证工程的零伤亡,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坚持“三级”安全培训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三级”培训就是公司、项目部和施工班组的培训。实践证明:只有通过这三级培训才能使那些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安全意识相对淡薄的进场施工人员,了解或熟悉“入场须知”、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等,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防范技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这“三级”培训应强制执行,否则不能进场施工作业。目前很多单位特别是个体小型承包队,很不情愿地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一怕耽误施工(作业)时间,二还要付出一定的费用,常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推托,得过且过。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强调必须采取强制措施落实“三级”教育,建筑企业有“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的规定,无论是企业内部还是外部的施工现场都应这样做,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为目的,这也是安全工作的基础。

四、加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培训和培养,以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采取了各种措施和办法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使之队伍不断壮大,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建筑市场的需要。就是这部分经过培训的人员,多数也是只有理论缺少现场实际管理经验,所以对这部分人的培养势在必行。建议采取传帮带或师傅带徒弟的做法,也可采取内部培训的做法,有理论指导也有现场实际经验介绍,这样只要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一般为2-3年时间)就会成长一批较合格的安全管理队伍。再就是采取层级管理机制,既由业主、监理、总包和施工单位共同管理,以弥补其薄弱的部分,这样也就大大缓解了单位安全管理队伍不足的状况,同时还能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

五、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在各级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对各层次人员安全工作表现好的单位和个人实施表彰和奖励,以进一步激发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依据各级编制的《安全管理奖惩办法》,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实施。例如:完成一个施工阶段、实现一个节点或会战结束,也可以按安全人工时进行。费用从安全措施费中支出,总之这个机制一定要建立并实施。

六、扩大安全监督队伍,加强对监督队伍培训

在现有的监督体制下,对安监站的人员进行扩充,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每个监督人员监督工程不可以超过3个,以提高其办事效率。对从事监督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再教育,不断灌输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同时通过对安全监管人员的增加和素质的提高,让监督人员定期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也可以改变施工现场,安全教育不进行或很少进行的现象。

七、加强管理方式创新

转变观念,实质是使主观认识符合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要有所创新。一是要实现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今后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重特大事故隐患、重大危险源的预防控制、治理和整改上。简言之,就是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过去,安全生产的管理更多的是凭借经验的积累,规章制度的约束等。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的日益技术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先进技术和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管理客体应由单一所有制企业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全社会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一方面,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大都集中在乡镇、私营企业。为此,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和外资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八、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单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和我们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都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施工安全监督的角度讲,政府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已从以往的现场监督为主转向行为监督为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群防群治,施工生产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篇7

有很多学生进入酒店管理专业,怀抱的不是一种兴奋、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期盼。而是失落、惆怅和不安。首先,受我国一些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酒店管理就是从事服务的,也就“伺候人”的工作,从心底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一种歧视感。在这种不平的心理状态下很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难以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其次,酒店行业是一个非常辛苦、受累的行业,而且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很多学生在困难面前难以承受,拍吃苦、难与人沟通等等影响了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再次,学生的自我认识不足,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做事不脚踏实地,对于实习酒店也是挑三拣四,这不行那不合适的。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漠视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塑造,最终导致职业意识的欠缺。第四,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到位。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抱着一种混日子的心态,对于将来的择业、就业、发展等思考的不足。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该重视什么、该学习什么拎不清,迷迷糊糊完成学业,至于职业意识培养等根本没往心里去,造成了职业意识的欠缺。

2.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除自身因素外,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职业意识的欠缺。第一,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如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会流露出自己对酒店行业的某些不客观看法,会严重影响学生职业意识的建立和提高。第二,实习难的影响。实习是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面临着实习机会少、实习场所不理想等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积累,导致学生的职业意识淡薄。一方面实习生能力有限,一些高档次的酒店要求高,学生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且与学校联合的酒店较少,实习资源紧张。另一方面大多高职学校无校外实训地基,实习条件受其他酒店企业制约,影响了实习的效果。此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等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

3.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抓痒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策略

首先,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改变学生对酒店管理职业的偏激观念。其次,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能在酒店行业的岗位上发挥其才能,赢得社会的肯定,取得事业的辉煌。再次,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工作态度,纠正学生好高骛远的思想。第四,协助学生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点亮人生的奋斗目标,使学生能更好的向着理想前进。第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榜样作用,用自己的实际行为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第六,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注重实训课教学,尽可能好的安排学生的定岗实习工作,给学生更好的学习、发挥平台。

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意识的培养方向

职业意识可有效的激发工作者潜能,使工作者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的成绩。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其职业意识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的工作内容关键的一点就是服务好顾客,为酒店赢得荣誉、赢得效益。因此,服务意识就是酒店管理职业意识的核心。第一,要培养学生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增强客人对酒店的满意度。第二。酒店服务要主动,如上菜前主动询问客人要喝什么酒;看到烟灰缸、餐碟等达到更换程度及时更换等。第三,在服务过程中要保持微笑、亲切,让顾客体会到我们服务的温馨、完美。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酒店是人员集中的活动场所,因此酒店的防火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尤为重要。在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第一,重视防火意识,酒店精美的食物烹调离不开电和火,酒店华美的灯光离不开电,还有空调等等。用火、用电的不当,电线的短路等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在酒店工作必须有自觉的防火意识。一方面学生要掌握好常规的防火知识,如灭火器的使用,消防通道的管理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工作的细节,如在工作中发现异味,及时的关掉饮水机等电器电源等。总之,将防火的意识深植于脑海。第二,培养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意识。在工作过程中,一要注意器具的摆设,防止打碎、碰撞等造成人员受伤。如玻璃门的提示标志,避免有人撞上。及时清理洒落的油渍,避免有人滑到等。二要注意财物安全,对于客人的财物我们有职责提醒客人注意保管,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客人的财物安全,这样才能提高酒店的服务质量,才能保证自己的服务水平。第三,培养学生注重食物安全,人常说病从口入,酒店是美食的天堂,在酒店服务中更要重视食品安全。如在服务过程中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食物。未及时上桌的食物不能随意摆放等。

3.学生其他职业意识的培养

首先,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在任何集体中,团结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因此,要重视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更好的借助团结的力量发挥自身的能力,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更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及工作价值。其次,注重学生服从意识的培养。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存在着与上级领导的分歧,存在着对企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满,作为酒店管理人员,在管理之前或管理过程中,都要学会服从,服从企业的领导、服从企业的决策,服从客人的需求,积极的拥护企业的规章、制度,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再次,重视学生忠诚意识的培养,酒店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员的流动性较强,但大多数高层都是从服务员一步一步的干上去的,因此,在酒店工作,一定要具有忠诚意识,才能谋求个人的持久发展。此外,学生还有具有较强的自律意识和学习意识,这是确保个人持续发展、进步前提,只有寻求自身的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取得事业的更大成功。

篇8

酒店内部门众多、岗位繁多,不同的工种对员工的要求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部门、同一岗位也有层次之分,不同层次的员工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有很大差别,这就势必导致酒店的培训课程内容十分广泛,不但有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的类型之分,更涵盖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不同的学科范畴。酒店培训课程的这一特点要求酒店在制定培训课程计划时统筹兼顾,坚持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结合,因人、因时的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二)方式灵活、形式多样

酒店培训的对象层次复杂、类型多样,既有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也有一线的服务人员,他们的文化知识和个人素质存在很大差异,同一类型的员工也由于所在工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培训要求。另外,由于酒店是全天候营业的特殊企业,员工轮班、加班等情况普遍存在,要在保证酒店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实施员工培训课程计划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酒店的员工培训课程必须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坚持多学科、多层次的原则,实现培训方式的灵活化和培训形式的多样化,进而实现预期的培训目的。

二、酒店员工培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需求分析缺失

作为酒店制定培训课程计划的依据,培训需求的有效分析能确保培训取得实效。很多酒店在开展培训工作时并没有完全意识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等并不是通过对受训员工的调查和征求意见结果来决定,而是由管理者主观意志而定。在忽视员工作为培训主体的同时,导致培训内容与需求不符,降低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员工参训的积极性。

(二)培训课程计划制定和实施不力

制定合理的培训课程计划并加以实施,是影响酒店培训效果的直接因素。当前,酒店行业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为培训计划与实施的执行力度不够,缺乏将计划落到实处的魄力。其次是培训的内容和员工的需求相脱节,重常规培训而忽视个性化培训,重基础培训而忽视员工潜能开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培训计划的实施带来了难度。第三,培训方法陈旧而单一,没有考虑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员工年轻化所带来的对新的培训方法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培训效果打折。

(三)培训效果评估有待深入

很多酒店的员工培训工作以培训计划的实施为终结,后续对培训所带来的员工态度、行为、技能的变化缺乏相应的跟踪和测量,满足于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培训评估在整个培训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不但阻碍了参训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培训计划进一步完善和修正。

(四)培训制度不够完善

酒店培训制度尚不够健全,尤其是与培训挂钩的激励制度、奖惩制度、考核评估制度没有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酒店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在已有的培训制度中缺乏科学论证,没有考虑到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员工的特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现有培训制度的落实增加了难度。

三、提升酒店员工培训课程绩效的对策

(一)开展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

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培训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科学而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能够帮助酒店明确培训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酒店应借助多种方法对企业及其员工从技能、知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和培训的具体内容。在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时,首先要明确分析的重点。对于星级酒店来说,通常可以从组织、工作和人员三方面进行。通过对酒店的经营、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分析,从组织的角度明晰酒店存在的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决定是否开展培训以及开展什么样的培训;就工作的角度而言,可以依据工作标准和岗位职责,确定培训的内容和重点,使培训内容和工作实际相契合;人员分析的重点是员工个人能力、现有的技能水平等,评估员工的素质与其所在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从而便于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提升培训效果。

(二)制定并实施系统的培训课程计划

制定、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直接决定了酒店员工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培训效果是否理想。因此,酒店在制定和实施培训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酒店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培训需求分析结果,结合现有的各种培训资源条件,扎实而有效地将这一环节的工作落到实处。

1.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培训的软硬件。

基于培训对酒店的重要意义,酒店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在保证培训经费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改善酒店培训的硬件和软件。在硬件方面,及时更新落后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升培训场所环境;在软件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的方向,不光要保证培训经费数量,更要关注经费投入的深度,着力于岗前培训、文化培训、管理素质培训、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培训等,多为员工提供脱产进修、外出考察学习的机会。

2.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

一方面,要扎实做好酒店常规内容的培训。如基本的技能技巧培训、外语运用能力培训、对客服务礼仪培训等,保证员工提供合格的服务,满足岗位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酒店业发展的趋势对培训内容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丰富和创新培训内容,逐渐将培训的重点由原来的业务培训向员工素质方向转变。在重视员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员工素质拓展、潜能挖掘、职业生涯规划,尤其要注重员工管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素质的培训,引导员工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酒店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实现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选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等是目前多数酒店采用的培训方式。各个酒店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半脱产培训和脱产培训结合起来,有条件的应给予员工更多的脱产培训机会。同时要特别重视在岗培训和转岗培训,切实实现员工“一专多能”,以应对酒店员工高流失率的现状。在培训方法上,可以将传统的视听法、讲授法、示范法等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起来,加大网络培训力度,在提升学员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培训方法的多样化。

(三)加大培训绩效评估力度

培训的效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在参训员工的服务行为上,并进一步影响到酒店服务质量的高低,及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纠正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是酒店员工培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首先要采用灵活而合理的评估方法。酒店应根据培训计划中明确的培训目标来确定相应的评估方法。当前,尤其要注意避免在评估中普遍存在的重视反应层和学习层两个层面,忽视对员工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一方面,要关注参训学员对培训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更要关注所学知识、技能在实际工作中的迁移程度。迁移程度受到诸如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师技巧、员工个人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酒店方面应采取系列措施,从培训课程计划制定、组织氛围营造、强化绩效管理等方面提高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干预程度,切实提升酒店培训绩效,提高酒店经营效益。

篇9

(二)宴会部概况

1.地位作用

宴会部是酒店经营创收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在经营管理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部门,宴会部营业面积大,接待人数多,消费水平高,是提高酒店知名度的重要组成机构

2.经营内容及特点

3.岗位设置及工作职责

宴会部隶属于酒店餐饮部,拥有独力的机构体系,包括业务组,服务组,生产组三个部分,岗位设置有宴会部经理.宴会厅经理.厨师长.宴会主管,宴会厅领班,厨房领班,宴会厅服务员,厨师,厨工等。其中宴会部经理负责对所有宴会活动的工作进行,负责制订与落实营运目标,并进行成本控制,宴会

部秘书负责协助部门主管及其它业务人员处理日常事宜,协助宴会部正常经营,宴会部办事员负责协助宴会部经营处理行政事务,并与宴会部秘书共同协助主管及其他业务人员处理每日事宜,宴会部业务经理负责制订销售计划,承办宴会预定接待,全面负责宴会部的销售工作,宴会部业务副经理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状况,宴会部主管负责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并协助上级监督部门的日常经营,对外负责接洽及推广宴会定席服务,确保宴会通知单在举办宴会一周前完成,落实其内容并颁发给相关部门,宴会部预定员负责酒店宴会部对外接洽宴会及预定的业务事宜,并负责拓展和开发宴会业务,以求达到酒店的年度计划及预算目标,宴会厅经理负责执行上级临时分派的合理业务,监督员工贯彻及执行酒店员工守则。宴会厅副经理负责协助经理控制费用的支出,检查部门服务准则的实行情况,检查下属各时段责任区的工作表现,宴会厅领班负责协助监督服务员以提供有礼貌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满足顾客需求,协助员工加强能力培训,确保服务工作顺畅进行,宴会部服务员负责为客人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餐饮服务,接受领班的职务调动,保持个人高水平的仪表及卫生,与同时及各部门保持和谐关系,当班结束后,作好交接及收尾工作。

(三)交叉培训客房部

1.地位作用:

客房部是酒店基本设施和主题部门,是酒店的主要创收和创利部门,客房部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准直接影响着酒店的形象声誉,和经营效益。

2.主要职能:

认真执行总经理的工作指令,坚持服务现场管理,实行规范服务,强化质量管理,保证优质高效的对口服务,为酒店赢得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3.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客房部设有管家部和公共卫生,客房楼层。布草组楼层班组等,机构岗位设有:客房部行政管家,管家部经理,客房楼层主管,保洁主管,布草主管,客房文员,客房清洁员,布草房服务员,楼层服务员等,其中客房部行政管家负责执行酒店总经理的经营管理指令,督促本部门各管区落实管理制度,负责客房部的所有日常质量管理,管家部经理负责管家部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执行客房部行政管家的工作指令,每日巡视本部门的工作范围,检查和督促各管区严格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工作,保洁主管负责酒店公共区域的清洁及绿化工作的质量管理,负责管区内财产和物料用

品的管理和领用,督导员工正确使用各种设备和节约物料用品,并作好维护和保管工作,保洁员负责执行保洁主管的工作安排,按照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作好责任区的清洁工作,布草主管负责执行管家部经理的工作指令,并向其负责和报告工作,督导员工作好各类布草和工作服的质量检查和收调保管工作,楼层主管负责执行客房部经理的工作指令,了解当天住客情况,掌握当天客房情况,监督楼层与前台的联系和协调,督导服务员每天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客房文员负责掌握房态,每天定时编发房态表,并通知客房楼层负责接听客人电话和掌握客情信息,负责客房部所有钥匙的管理,和楼层手机的收发工作,负责部门考勤和值台电话的管理,做好工作室的日常清洁工作,楼层服务员负责做好客房责任区内日常清洁及计划清洁工作,保持楼层责任区域内环境通道和工作间的干净整洁,按照客房工作流程和标准做好各房间的清洁工作,负责退客房的检查和报帐工作,做好当班记录和交接工作。

二:收获体会:

1. 服务意识的提高:

对于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印象,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通过这次的培训和交流,增加了我的服务意识,必须要养成面对客人泛出微笑的好习惯,学会了在服务过程中要用标准的礼仪礼貌对待每一位顾客。

2. 服务水平的提高:

这次我们进行了交叉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对餐饮业有所了解 ,而且对客房部的基本业务和操作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掌握餐饮业服务技能的基础上也学习锻炼了客房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只有多方面的深入学习,才能更好的为客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 应变能力的提高

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各类投诉事件及引起顾客不满意的服务,这就需要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在这次培训过程中,我懂得了处理突发事件应该作到;迅速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客人的动机,要善意地加以疏导,用克制与礼貌的方式劝说客人心平气和的商量解决,尽快采取各

种方法使矛盾迅速得到解决,使客人得到满意的答复,并尽量使事情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树立友好的服务态度。

篇10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下,酒店这一行业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也有着较多的国际连锁酒店在中国开设了分支机构,就比如说重庆的艾美酒店、希尔顿酒店等。也正是因为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酒店教育这一专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酒店专业国际化发展这一需求,酒店教育过程中也需要设计出国际化的人才培训模式。

1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

1.1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就酒店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对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以及范围都是概略性地进行说明,很少会对教学培养目标进行详细的定义,还有些则是在培养过程中将培养目标定得过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今后毕业之后就很难适应从酒店基层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问题都表现出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起到国际化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最终学生就业效率也就较低。[1]

1.2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就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没有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也是其中较为关键的内容,而其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国际型酒店岗位标准不相符,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片面地对学生进行双语授课,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学生进行培训以及教学,认为这种教学课程体系就是国际化,没有真正将国际化实质内容渗透到人才培养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中,也就很难起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1.3课程设置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课程设置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职业素质偏低等现象,而之所以会这样,主要还是因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理想等方面还是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最终也就和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存在问题

就目前酒店教育国际化人才培育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中文教学为主,就算是开设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师英文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回答的比例较低,不足课堂教学时间的50%,这样,不利于所引进的先进教学内容和理念的传达以及课后学生专业知识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之前较为被动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课堂讲解为主,重理论、轻技能这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生只能单纯地学会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但是,和国际型酒店实际工作过程之间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也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以及进步。[2]

2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

2.1明确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首先需要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在目标确定过程中,可以借鉴他国实践经验来确定培养目标,比如,美国的“康奈尔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将产教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还要求学生对国际化要求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来培养学生酒店岗位服务技能,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此,在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可以将国际化理念和跨文化体验、掌握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作为培养目标,以此来确保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国际性。

2.2构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还需要积极构建出国际化课程培养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推行“课证融合”的双证制度,让学生在学习完酒店服务管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融入教学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能掌握职业证书考试的相关内容。其次,在课程培养体系构建过程中,还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际以及人类文化课程,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酒店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增设人文与社会科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体系,比如说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2.3加强校企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

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为了能够确保该模式应用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之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动,通过这一方式来为学生开展国际化实践教学。针对这一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国际化模块教学基础上开展工学交替,将之前传统的初中后五年一贯制“4+1”教学模式,变成“3.5+0.5+0.5+0.5”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当中,3.5年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而其中的一个0.5年则是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认知性实践,还有一个0.5年则是回到学校学习,最后一个0.5年则可以深入到国际品牌酒店来进行实习,通过这一工学交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的培养,这样就能更好地保障学生具备较为良好的酒店国际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开展主题化、情境化教学,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的“国际化酒店”,这样学生就能在实践过程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应的营销能力以及国际型酒店管理的知识。[3]

2.4构建良好的师资队伍

酒店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在其中占据着较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构建过程中,学校还需要加强对酒店专业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通过这一方式来打造出一支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国际事业以及国际沟通能力的酒店师资队伍,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真正培养出酒店国际型人才。针对这一点,学校如果具备较为良好的资金条件,可以让教师直接到一些较为优秀的国外酒店进行学习以及培训,也可以从国外聘请一些专家来对学生进行酒店教育,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国际化酒店教学效果,同时还能促进学校酒店专业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

3结论

酒店专业在时展过程中也有着越来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时展环境下,酒店国际化人才才是这一领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酒店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构建出酒店国际化人才培训模式,以此来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从而才能让学生成为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2》的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底,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167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15家,四星级酒店2148家,三星级酒店5473家,中国酒店业蓬勃的发展形势势必会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提出大量需求。目前我国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酒店业却一直抱怨高校培养的人才不实用,学生也普遍反映不能学以致用、不能顺利就业。追根究底,问题出在培养模式上,出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上(刘伏英,2005)。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因为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传统高校因为师资原因,教学管理、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课堂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课堂教学内容理论多、实践少,过于抽象(廖四顺,黄解宇,李剑锋,2013)。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找到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显得十分必要且紧迫。

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维度对旅游管理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李冬梅等(2001)分析了旅游教学的机遇和改革压力,提出从建立旅游教学管理体制等入手实现旅游教学改革;李岫等(2006)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进行了关注;杨柯(2008)、曾琳(2008)对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张博文(2009)、沈世伟(2010)指出应当培养出符合旅游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姚先林和谢雄辉(2009)等探讨了战略层面上旅游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具体措施。

在上述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早期学者关注的焦点,但大多都仅存在宏观层面上的论述,并未对实际的课堂教学做过深入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酒店管理教学改革的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的微观层面上。颜文华(2010)对爱尔兰酒店管理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理念进行研究和剖析,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张金梅(2010)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培养应以应用型为主。郭凌和杨启智(2012)认为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模式应该备受推崇,并且希望以此来构建以应用能力为基础的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赵昕和张灿(2013)着重研究了案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操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改革已经达成共识,而且研究的焦点逐渐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宏观层面过渡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层面上来。但前人们对教学改革的研究忽略了一个重要内容,即: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45分钟内,该怎么样有效的组织和安排内容才能让教学效果更加高效、有用?我们认为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讲,这是最根本和重要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初衷和价值所在。

二、QLF(Qualified Learning Facilitator)简介

创立于1893年的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一百多年来,它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它独特的教学模式驰誉世界,成为国际公认的“洛桑模式”。作为旅游管理学科中的分支方向酒店管理专业,刘伏英(2005)、谈国兴(2006)认为现行的酒店管理专业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而“洛桑模式”的成功经验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是中国唯一加入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全球学分认证体系的本科高校,可以和洛桑及其在全球认证的其他七家大学互认学分。学院对老师的要求也相当严格,每位老师都必须经过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严格培训并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即Qualified Learning Facilitator(简称QLF,以下用简称代替)后才能上讲台,成为任课教师。QLF培训为期20天,有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资深的教学顾问为学员们进行授课(冬季QLF培训项目在洛桑,夏季QLF培训项目在北京),培训期间为全英文授课。QLF培训内容主要涉及:老师与学生角色的定位、课堂上问问题的技巧、课堂时间的安排、一对一(One On One,一名老师对一名学生)教学方法、一对多(One On Many,一名教师对多名学生)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的撰写、考试方式和试题类型选择。

笔者有幸参加了2013年8月份第六期QLF的暑期教师资格培训认证项目,结合在酒店管理专业课堂上的实际教学情况,将QLF培训在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上应用的一些实践和感受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为酒店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三、QLF教学理念的分析

(一)师生是辅助者与主体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辅助者与主体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如何达到各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由自己所确定的学习目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会从上课到下课一直滔滔不绝地讲个不停,他们会在授课前把课件分发给学生。上课时,主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活动、项目任务汇报等方式,让学生来展示自己对这门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老师会适当理顺教学内容脉络、进行辅导答疑、布置相应任务、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点评、引导学生互动,讲为辅,学生自主为主查阅资料等。即老师的角色是一个帮助者、辅助者(Facilitator),这与Scheule,B.Q Sneed,J(2001)和Connolly(2006)的看法完全一致,Scheule等认为教师在课堂中是一个领导者(Leader)而非授课者(teacher),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会阻碍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通过让学生查资料、讨论、做项目、看案例、做汇报等方式,才可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目标清晰、结构层次严谨

1934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泰勒指出:教学目标是指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应该包括知识目标(Knowledge)、能力目标(Competency)和思维目标(Mindset)。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QLF培训项目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严格和细致的要求:1,技术性和科学性强的学科如:餐饮知识、营养学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维目标三者内容之间比例应该为60%:20%:20%;2,实操性强的科目,如食品制作、餐饮服务等,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为20%:60%:20%;3,艺术性和主观性很强的学科,如销售、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三者之间的比例应该为:40%:40%:20%。在酒店管理专业中不同学科性质的科目在知识、能力和思维上的要求不尽相同。在我国传统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模糊还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单一,重视知识目标的达成,忽视能力目标、思维目标的建设;教学目标的设计不清晰,没有立足专业培养目标,脱离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目标的执行不力,随心所欲,随意调整。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他的教学目标尚且如此模糊,他又怎么可能将学生引向理想的彼岸呢?

(三)课堂时间安排紧凑有趣、条理分明

每次上课,老师和学生相互问候,这样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老师这里。在开始正式的授课内容之前,以一个小话题(Topic)来引出本次课的学习主题,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一节课的45分钟的安排如下:5分钟以一个小话题引出主题;15分钟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15分钟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Team Work)的形式分析案例;5分钟在老师的协助和引导下进行讨论;最后5分钟对本次授课内容进行总结和课后作业(Home work)的布置。一节课的时间和内容安排紧凑、有趣,不仅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更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酒店行业相关的技能和服务标准等内容。酒店行业是个前瞻性很强的行业,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广泛运用,使得酒店业的服务标准、管理方法、经营的理念都处在不断的更新中。因此,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断地去探索行业发展新的动向,从而将最新的信息及时通过课堂传递给学生,因而课堂教学内容必须与行业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体现在案例选择的时代性。将当下社会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和酒店行业联系起来,并通过案例改编,使之成为有的放矢的教学材料。例如将2013年1月份中央的八项规章制度对我国餐饮行业的影响编制成一个案例分析,分析其对酒店行业的影响,并启发学生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方案等等。这些案例时效性强、应用性高,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

(五)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酒店管理专业综合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酒店管理学科知识的传播必须多渠道地进行,才能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但在课堂上,很多时候忽视了学科的特点,依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一对多、满堂灌等现象较为普遍。这种忽视学科特点的教学方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弱化了教学效果。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且要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结合,这样才有活力,才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QLF要求在课堂上必须使用三种以上的教学辅助工具,例如板书、PPT、激光笔、视频、展板、多种颜色画笔、纸质讲义等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在教室里围绕的学生走动,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依靠单一的PPT“传道授业解惑”。使用多种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增加对课堂内容的关注度,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知识的吸收效率;教师在教室里不停的走动,可以督促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学生睡觉、玩手机等高校课堂上面临的“顽疾”。

(六)掌握多种问问题的技巧

在课堂上,为了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能力,教师应该掌握多种问问题的技巧。QLF培训将问问题的技巧划分为:开放型/封闭性问题;清晰性

/模糊性问题;是/不是型(Yes or no)型问题;猜测型/推测型问题;暗示型/引导型问题5大类。每种问题的类型都有对应的使用条件和范围。教师应该根据内容和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问问题的类型和技巧。

四、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QLF培训给我们的启示

(一)课堂内容安排有趣,教学方法多样

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里,教师应该将授课内容设计的紧凑、合理,且富有趣味性和生动性,将整个时间切割成话题切入、引出主题、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总结几个部分。在教师授课的时间内,要借助多种辅助教学设施如:板书、PPT、激光笔、视频、展板、多种颜色画笔、纸质讲义等等,通过变换辅助手段来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不停的围绕学生在教学空间内走动,以便督导学生的学习态度,还可以给有问题的学生以个别指导。

(二)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服务理念、标准的不断提高,要求酒店行业服务人员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视野和经验。因此,在酒店管理学院的专业任课教师必须要有酒店行业的任职经历,每隔三、五年,还要回到企业里去,以不断丰富新的行业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从而使学校始终处于酒店业科研开发的最前沿。因此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洛桑模式”和QLF教学强有力的保证。首先,要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关的酒店管理集团挂职锻炼,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向;二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专职和外聘教师队伍(这些专职或是外聘教师应是来国际知名品牌酒店优秀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篇12

一、酒店服务礼仪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第一,酒店服务培训观念缺乏创新。站在企业经济礼仪的角度上而言,服务培训工作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进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但部分的酒店经营管理者过于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对服务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一味的停留在较为落后的培训观念上,缺乏培训工作的创新性,与时展脱节。

第二,酒店员工对参与到服务培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酒店员工缺少参与到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对服务培训的意识程度不高。酒店管理人员未能够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参与到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就使得员工对待培训工作不认真,学习效果不佳,对酒店的服务工作质量与水平直接造成不利影响,阻碍酒店的发展。

第三,酒店企业对员工服务培训投入的资金不充足。三分之一以上的酒店存在对服务培训投入资金不到位现象,而相对于酒店服务而言,专业化的技能培训是酒店人员必备的工作,服务培训投入的资金直接会影响到服务培训质量,员工培训的效果不佳,就会使得酒店服务水平与质量难以保证。

第四,培训方式不够严谨。现阶段,酒店服务培训的形式多数都以老员工带新员工,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各项工作的操作技能,这种培训方式不能规避老员工在进行服务工作时的不足,又使得新员工过分依赖老员工,导致培训缺少严谨性、计划性、合理性。

二、改善酒店服务礼仪培训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酒店管理人员要做好服务礼仪的榜样作用

服务礼仪是酒店工作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酒店企业若想实现高质量的礼仪服务,就应该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级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榜样工作人员,能够充分的起到带头作用。除此之外,酒店的工作性质也为酒店的服务工作增大了一定程度上的难度性,也提高了对酒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酒店企业要求酒店管理者在严格管理酒店服务礼仪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酒店管理者应该起到为管理的下层员工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因此,酒店管理工作人员不仅要以身作则,还要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相反,若酒店管理人员的实际行为与管理要求工作不相符,必然会使基层员工不信服,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以及逆反心理,影响酒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酒店管理人员若想做好管理工作,就要做好自身的榜样作用,提升自身服务礼仪质量与水平,用自身的仪容仪表等外在方面、周到的服务礼仪内容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带动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

(二)将酒店服务培训礼仪理论与实际的服务工作有效结合

若想从实际方面提升酒店员工的服务质量,就要将强员工系统理论化的服务知识,用理论知识来规范员工的服务行为,提升员工的服务意识。并且引导员工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总结服务经验技巧,不断积累服务经验,增强自身的服务礼仪知识以及提升自身的服务礼仪综合素养。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操作实践融汇贯通。

(三)营造文明酒店服务礼仪氛围

酒店内部环境会对员工的服务情绪造成直接影响,进而决定着员工的服务质量与水平。酒店由多个部门组成,各个不同的部门在工作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工作中,每位员工都以礼相待,促进酒店内部结构的融洽、和谐,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助于为酒店创造更大程度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例如:酒店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鼓励与表扬,促进酒店文明礼仪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四)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酒店员工奖惩机制在极大程度上能够促进酒店服务质量与水平的提升。以优质到位的服务受到客人表扬的,或者服务明显进步的,解决客人在酒店中遇到问题且达到客人满意的,酒店企业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以及物质上的认同。在酒店举行的会议上以季度或者以年为期限,评选出精英员工、最佳技术员工、优秀员工以及进步员工等,依据实际情况给予晋升。以此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提升酒店服务质量与水平,增强酒店在同行业领域的竞争地位。

篇13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26-015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26.073

1 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与培训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供电企业体制的逐渐改革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供电行业相比以前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怎样才能使得供电企业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在供电企业的不断变革中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今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已成为供电企业掌握竞争力的关键。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教育与培训是确保供电企业员工高能力、高素质的前提,是整个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此种环境下,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模式的探究,加强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教育与培训的规范和指导,是当今供电企业非常重要的课题。

1.1 提升供电企业的绩效需要教育培训

加强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提升企业职工的个人绩效,因此加强他们的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转变态度,进而更加了解供电的企业基本战略、经营目标、规章制度以及工作标准等。

1.2 提升职工的满足感需要教育培训

企业职工的满足感主要是指让职工感受到供电企业的关爱和重视,而加强教育培训工作能有效地做到这点。此外,职工的满足感来源于自身岗位的工作绩效,而提高工作绩效就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实现的。

1.3 加大供电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教育培训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电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其关键在于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供电企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员工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

1.4 营造供电企业文化需要教育培训

供电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企业全体职工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导向力来共同促进发展,因此这就需要良好的供电企业文化做铺垫,所以不断加强企业职工的培训教育,让每一个职工都了解供电企业文化,进而拥有共同的企业价值观念。

2 当前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供电企业人力资源教育与培训工作不够重视

在供电企业中,供电企业中的管理层一方面对人力资源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缺少认识或者常常存在教育培训误区。大多数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会大大增加供电企业的资金支出,认为接受过教育与培训后的供电员工很容易离开供电企业,企业会因此耗费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财力。另一方面,供电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将人力资源的实际培训和企业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只看中供电企业的短期需要,缺少对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长期规划,未将供电企业长期的发展和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良好的结合。

2.2 供电企业的信息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伴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供电企业的运营也逐渐走向信息化,供电企业中建立了设备管理、电力运行和控制、财务管理以及ERP等各种信息数据系统。因为自身的操作水平不高,很多信息系统的自身功能与实际使用的功能不匹配,没有被使用的系统功能往往会增加新的信息系统等逐渐演变成供电企业的成本,这也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中所存在的问题之一。

2.3 管理教育培训缺乏有效的考核,教育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在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过程中,对教育培训效果的考察大多数局限在教育培训阶段的考核中,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教育培训之后,供电企业对考核结果的后续追踪和运用没有得到有效的进行,使得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效果的考核只停留在最后考试的结果中,并没有将企业教育培训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正因为这样,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结果并没有和员工后续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员工薪酬进行很好地结合,使得供电企业中很多员工认为教育培训的工作仅仅只是一个形式,缺少教育培训的原始动力,这就给供电企业的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3 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的策略

3.1 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更新观念

因为上文对人力资源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在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的教育培训中建立长期有效的策略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供电企业的管理教育培训理念,增强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的重视。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影响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占据有利的竞争地位,应当将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和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的结合起来。以发电厂为例,在倡导低碳的时代环境下,对电厂设备低碳化的改进工作成为整个企业减排节能的重要环节。在此环境下,对电厂人力资源的管理教育培训中能够有意识地增强对企业中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培训力度,推动电力设备的减排和转型,为电力企业未来低碳化的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建立信息化平台

对供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培训教育信息化平台,把供电企业的职工在企业中参加的培训和教育认真进行分类集成,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信息化,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教育的效率,并能够根据这些信息的记录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激励。以我国某个供电企业为例,该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育培训系统可以分成网络交流管理系统、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以及电子资源的管理系统等。网络交流管理系统包括供电企业内部的公告,设立级别不同的企业员工间、相同级别员工间的交流管理平台,供电企业的员工可通过该平台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映给其他的管理人员或员工,也可向企业的其他职员学习。另外,在很多供电企业中被广泛运用的自动化办公系统,可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利用,并提升供电企业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主要是专门记录和考核企业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管理系统。具体落实到供电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育培训形式可分为企业内部开办的各种类型的外出培训班、现场培训班、资格教育和学历、定期考试以及技术交流等。通过开设不同的教育培训板块,将企业职工的培训教育管理过程走向规范化,并合理地把信息记录下来,使得供电企业的员工在当今网络盛行的环境下学习,例如进行技术交流和定期考试等,能够通过此系统直接进行,而在企业的现场教育、资格教育以及学历教育等学习没有办法直接通过电子网络完成,经过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核定之后,可把信息记录到企业管理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中,成为此后供电企业激励员工、进行教育培训考核的依据。电子资源的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供电企业的职工提供一些专业化教育培训知识的电子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相关文献、专注以及一些有名人士讲座的音频、视频。供电企业的内部职员可以根据权限的不同对企业内部的视频课程以及文献专著等进行收听、借阅以及观看。种类不同的企业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对应的教育培训知识进行学习。该电子资源的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将企业员工浏览知识的多少、频率等事项的记录作为对企业员工培训教育考核的一些参考,并作为激励员工的依据之一,进而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教育培训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逐渐融入到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3.3 健全企业教育培训考核机制,对考核效果进行客观评估

通过供电企业管理教育培训理念的转变和信息化教育培训平台的设立,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把记录企业员工参加企业教育培训的信息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进而使得这些管理措施发挥良好的效果,就是不断完善供电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的考核机制,通过设立一系列合理、明确以及有效的与企业员工的职业级别和薪酬等紧密相关的激励机制,进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员工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教育培训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伴随我国供电体制不断的改革,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成为供电企业在激烈和不断变革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关键性因素。设计比较专业的管理教育培训平台,完善教育培训考核机制以及对员工考核方案的客观评估等要在供电企业中设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培训教育策略,并把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和供电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地结合一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