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儿童口腔卫生宣教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文化里幼儿园由家长填写完整合格调查问卷的幼儿220人,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1.2 研究方法:自设调查问卷,分为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家长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 ②家长及孩子口腔卫生习惯、刷牙起始时间、刷牙次数、刷牙方法、刷牙时间 ③相关口腔保健知识:幼儿龋危害、幼儿龋预防方法、口腔保健知识获取渠道等。
1.2.2 健康教育前后分别作菌斑指数检查并做记录:根据Quigley和Hein(1962年)提出,并由Turesky改良的牙菌斑指数记分标准记分,所有检查全部由同一位检查者完成。
0=牙面无菌斑;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2=牙颈部连续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在牙面1/3以下;4=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牙面1/3,但不超过2/3;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菌斑显示法所用染色剂主要成分为酚红、乙醇和水。
牙周病流行病调查中每位受试者均检查6个指定牙齿(即16、11、26、36、31、46),每个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平均值,每个人的记分为6个受检牙记分平均值,其为衡量口腔卫生状况指标。
1.2.3 干预措施及资料收集方法:①对220名幼儿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和牙菌斑指数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牙周病流行性调查标准)记录菌斑指数,瞩其刷牙后再次进行牙菌斑指数检查并记录,全部调查工作由同一检查者完成,期间无一人退出。
1.3 统计学处理:将口腔健康教育前后所得到的数据做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一般情况:家长年龄:25-35岁;母亲161人,父亲59人;国企职员125人,私企49人,自由职业46人;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以上63人,大专74人,中专以下83人,他们所受教育不同,家长口腔卫生习惯、口腔保健意识各异,随之幼儿口腔卫生状况出现显著差异。
2.2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比较:
表1 口腔卫生习惯调查表[n(%)]
表2 口腔保健知识
表3 健康教育前后牙菌斑指数
3 讨论
3.1 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菌斑可以减少和预防口腔疾病,正确有效的刷牙是控制菌斑与消除软垢的最佳方法,刷牙给予牙周组织适当的接触刺激,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提高粘膜上皮角化程度.增加牙周组织抵抗力[1],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牙龈上皮薄、角化差,受细菌感染后易发生炎症[2]。
3.2 学龄前儿童更需要保持口腔卫生:学龄前儿童所进食物精细,粘稠性强,含糖量高,易于发酵产酸;加之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少,自洁作用差,牙齿钙化程度低,龋齿发病率为71.97%,87.73%儿童有不同程度睡前进食不良习惯。
3.3 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提高有赖于家长口腔保健意识的增强:调查发现保健牙刷知晓率只有29.09%,家长为孩子所带牙刷合格率只有23.19%,存在刷头过大、刷毛过软、刷毛过尖等误区:只有15.90%家长知道自孩子出牙起开始刷牙。
3.4 应加强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宣教:我科口腔医师每半年到甲级幼儿园做一次免费口腔检查,调查结果显示幼儿龋齿发病率为72.66%,而就诊率只有13.38%,说明广大家长对乳牙龋认识程度不够。
4 结论
健康教育涉及到医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儿童口腔健康教育应采取直观化、形象化、多样化、具体化、反复强化等措施,另一方面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及幼儿园老师的配合及监督,加强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家庭幼儿口腔保健[3],但他们绝大部分没有任何社会医疗保证,卫生保健完全靠自费[4]。建议政府提供适当的优惠政策,增加一些城市贫困家庭及进城务工农民家庭社会福利项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2-0047-03
Research of the effect of or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in 257 school-age children
WANG Liweng
(Zhuan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2011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ental caries in school-age children.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ifty-seven pupil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One hundred and twenty-eight in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other 129 in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oral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cognition of oral hygiene remarkably increased of the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oral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 incidence of caries was much lower in experimental group (43.75%)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79.07%). The caries filling rate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60.87%)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50.73%). Conclusion: The oral health educa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ntal caries prevalence rate of school-age children overall and improve their oral health behavior.
KEY WORDS dental caries; school-age children; health education; oral hygiene
龋病为世界范围内需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龋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而且还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2]。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跟踪研究,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学龄期儿童龋病的防治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1所中心小学2003年9月1日-2004年9月1日出生的汉族学生,整班抽样,实验组128名(男72名,女56名),对照组129名(男72名,女57名)。两组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和居住地区基本相似。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在自然光线下或灯光照射下,使用口镜、探针对受检者全口牙齿逐个进行检查,由专人记录。
1.3 干预方法
实验组:①社区医师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②教会儿童正确刷牙;③向儿童家长宣教,讲授口腔保健知识。
对照组:仅儿童接受口腔卫生宣传。
1.4 观察指标
为患龋人数、患龋牙数、患龋率、充填率、龋均,以及干预前后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正确率、家长的口腔卫生知识的变化。
1.5 疗效评判标准
按照2010年3月第五版《口腔预防医学》教科书中的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要求[3]。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口腔卫生行为比较
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实验组的刷牙方法、刷牙时间、刷牙次数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
2.2 干预前后两组家长口腔卫生知晓比较
干预前两组家长口腔卫生认知调查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实验组各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前除了“刷牙可防龋”一项知晓度较高,其余各项知晓度均很低(表2)。
2.3 干预前后两组龋患调查
干预前两组龋病率基本一致,龋均差异不大;干预后实验组龋病新发病率为43.7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44,P
3 讨论
龋病是一种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而且,由于牙面窝沟间隙和隐裂存在,极易患病。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机体需要钙量增加,如果营养供给不足,就可能导致患龋率增加,且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4]。儿童龋病早期预防、早期检查、早期治疗,有很好效果。
本次调查表明,口腔健康教育是一种预防牙病简单易行、花费少,效果理想的方法。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行动,影响和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达到知信行的效果[5],能有效地提高学龄儿童、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6],是促进口腔保健工作的重要措施。乳牙长齐后,家长应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选择儿童专用含氟牙膏以增强牙齿的结构,预防龋齿,但长期过量使用会造成氟牙症。尽管儿童可以在刷牙后较好吐出牙膏,但较难把握安全用量,因此需要家长指导。由于儿童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需要家长和老师督促。
定期进行口腔疾病普查普治。口腔健康检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直至12~14岁后每一年检查一次。建立社区口腔预防保健记录卡,使医生能详细了解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对于龋病高危儿童将其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定期检查治疗,并给予预防性充填。
我们的研究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儿童的口腔保健行为,同时提高家长对口腔疾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明显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提高充填率。本试验可能存在样本量较少、且随访时间不够长等不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 邢海林, 陈莲芬, 王绍萍. 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 中国热带医学, 2005, 5(7): 1588, 1483.
[2] 李柳茵, 梁少林, 韦雪香, 等. 3~4岁儿童龋病调查及其对策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30): 231-232.
[3] 卞金有. 口腔预防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47
[4] 王现明, 孙丽霞, 王小玉. 海口市集体幼儿及家长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5): 842, 854.
孕妇肩负着养育下一代的重任,其口腔健康状况及对口腔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下 一代的口腔健康[1]。为了解我市孕期妇女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态度、行为 和诊治情 况,提高孕妇口腔保健意识,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患病率。笔者于2009年1~5月对在我院妇 幼中心建卡的459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9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妇幼中心进行围产期检查妊娠妇女459人 。年龄26~40岁,其中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共225人,占49%,高中以下234人,占 51%。
1.2 方法
设计结构型问卷,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口腔保健的知识及来源、 口腔 卫 生习惯、观念、诊查情况及对婴幼儿口腔知识的了解。采用第3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 案统一问卷,当场发卷,自行填写,当场收卷,监督整个答卷过程,并尽可能减少诱导性误 差。共发放问卷500张,收回459张,回收率91.8%。
2 结果
2.1 孕妇的口腔疾病就医行为及观念
希望孕前接受口腔保健的孕妇为100%,孕前接受过专业指导者占11.76%,有牙龈出血者占74 .51%,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健康检查者仅为3.92%,有 49.02%的孕妇认为怀孕期间不能看牙,能忍则忍。
2.2 孕妇的口腔卫生习惯情况
每日刷牙2次以上的占82.67%,使用磨毛保健牙刷者占45.10%,有70.59%的孕妇刷牙方法不 正确,而刷牙时间达到3min以上者为31.37%,有74.51%的孕妇知道定期更换牙刷。
2.3 孕妇的孕期及儿童口腔保健知晓率
86.27%的孕妇不知道牙齿开始发育的时间,47.06%的孕妇认为乳牙2岁以后才需要清洁与 卫 生,有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能防龋,对于奶瓶龋发病的主要原因有45.10%不清楚,54.90% 的孕妇不知道如何才能预防龋齿,有49.02%的孕妇认为乳牙不需要治疗。
3 讨论
大量的研究已证实,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地预防龋齿[2]。母亲的口腔保 健习惯对 幼儿的口腔护理十分重要,对儿童牙齿的干预性治疗来说,母亲有成功治疗经验的儿童较其 他儿童更易获得成功[3]。从妊娠期间开始并由母亲延续下来的口腔保健习惯,对 孩子龋齿的预防会起到非常好的长期效果。
妊娠期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孕妇全身起着一系列的变化,在此期,如不注意口腔 保健,会使正常的生理过程发生病理变化,不仅会影响孕妇本身的健康,甚至可能影响到胎 儿的发育及健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孕妇对孕期的口腔卫生预防 保健知识了解甚少,虽然所有的孕妇均有接受专业口腔健康指导的需要,但孕前接受过专业 指导的人数为仅为11.76%;有74.51%的孕妇有牙龈出血史,可有64.71%的孕妇不知道牙龈出 血的原因;孕前进行过口腔检查的只有3.92%,75.55%的孕妇有了牙病是能忍则忍,不能做 到防患于未然,无法早发现、早治疗。54.9% 的孕妇担心口腔治疗对胎儿产生副作用,拒 绝接受治疗。因此必须通过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孕期口腔疾病对胎儿产生的不利 影响和孕期口腔疾病治疗特点、时机及局部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孕妇口腔治疗的误区及恐惧 感,提高孕期口腔疾病就诊率、治愈率,降低孕期口腔疾病的风险,为确保母子平安提供保 证。
对不同学历的孕妇分类统计结果来看,每日早晚2次刷牙率基本无差别,但只有29.41%的孕 妇刷牙方法正确,70.59%采取混刷法; 68.63%的孕妇刷牙时间小于3min,只有31.37%的孕妇刷牙时间大于3min;及时更换牙刷的孕妇达74.51%。由此看出近年我国 “爱牙日” 活动的开展使较多的人知道刷牙的重要性,但是对如何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具有持之以恒 的刷牙态度还有待加强。
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口腔卫生习惯。牙齿发育是一个漫长而复杂 的过程,婴幼儿的乳牙胚从母亲孕6周开始发育,在5~6月时钙化,婴儿出生时,20颗乳牙 冠已全部形成。牙齿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孕妇的健康、营养、情绪、生活 环境、疾病等,所以孕妇在孕期应尽量避免疾病和感染的发生,保持愉悦的心情,饮食要营 养丰富合理。乳牙相对于恒牙有机成分较多,无机质少,抗酸能力弱,一旦发生龋病,病变 进展快,所以乳牙萌出后,家长必须及时清洁牙面,清除牙垢和牙菌斑。调查表明,有86.2 7%的孕妇不知道人的牙齿从母亲怀孕第六周即开始发育,有47.06%的孕妇认为2岁以后才需 要注意乳牙的清洁和卫生,乳牙萌出后家长没有及时清洁牙面,含、奶瓶睡觉,这些都 是引起儿童龋病早发、高发的因素。78.43%的孕妇不知道氟化物对牙齿的影响,有49.02% 的孕妇认为乳牙龋齿不需要治疗。因此,广泛、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是预防口腔疾病发 生的关键,宣教内容应直观化、具体化、多样化、基层化,使广大的准妈妈了解口腔疾病的 种类及危害。
目前口腔疾病在我国是多发病, 想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笔者认为保护牙齿应从零岁做起 ,将工作重点放在孕妇,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应加大口腔预防保健宣传力度,开设 孕前口腔卫生课堂,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小册子或播放录像带,提高孕期妇女口腔卫生 保健意识,提高孕妇对口腔卫生知识的掌握,减少孕期口腔疾病的发生, 促进母婴健康。
参考文献:
[1] 郝淑青,张军桥,刘学聪. 孕妇口腔卫生知识认知程度调查分析[J]. 河 北医药,2007,29(7):748-749.
【关键词】口腔保健;知晓率;小学生,调查
【Abstract】 Objective?Understand the Yuan zhou qu GuYuan pupils ( 7-9 years old ) oral health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s rate, To prevent the disease and oral health care knowledge know the rate of effective measures.Methods?On 3,000 school pupils (7-9 years old) for oral health knowledge questionnaire . Results?Pupils (7-9 years old) most oral health knowledge about 70%, part for knowledge about too low. Conclusion?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education mainly with oral health study of comprehensive control strategy, improve students, parents, and even the society as a whole knowledge about of oral health.
【Key words】 oral health ;know the rate;Pupils ;Investigation
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是国家实行的民生项目中衡量儿童口腔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健康教育对口腔保健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口腔预防保健重点人群是儿童。为此,我科于2011年3月至5月对固原市原州区3000名小学生进行了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按随机原则抽取了原州区三所小学,39个班级,检查人数3000人,平均年龄为7-9岁,男女生比例为1:1。
1.2 方法:设计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表,以了解本区小学生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表根据“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的的口腔保健知识内容设计。调查内容包括:刷牙方法、刷牙次数、牙膏的使用、六龄牙的定义、窝沟封闭的意义、吃糖的危害、牙疼的处理办法等口腔知识等[1]。为了便于统计,采用选择题型,当面由受试者本人独立填写问卷,完成后立即收回,有效答卷100%。
2 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有73.5%的学生选择横刷和竖刷结合,有7%的学生选择横刷法;有76.2%的学生选择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有51.2%的学生知道应该选用含氟牙膏刷牙;知道 “六龄牙”是6岁萌出的恒牙者为22.8%;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有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有86.3%的学生知道吃糖能导致“虫牙”; 有67.3%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2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
3 讨论
3.1 口腔卫生方面:有73.5%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的刷牙方法;有76.2%的学生知道每天应早晚刷牙各一次;半数学生懂得选择含氟牙膏有益于牙齿健康。结果表明: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健康促进的日益重视,一些基本的口腔卫生知识已为小学生逐渐接受。这方面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有了明显提高,但按照《2010年度固原市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试点项目实施方案》中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需达到85%的要求仍有待加强。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教育的阶段,可塑性强,从小接受正确的口腔卫生教育,能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且使口腔保健知识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
3.2 龋病的预防及处理方面:有86.3%学生知道糖是引起龋齿的原因,77.4%的学生认为刷牙能预防龋齿,61.3%的学生认为牙疼时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只有31.2%的学生认为只要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些结果表明,更多的小学生对龋齿的预防意识增强,也能正确的处理龋病的发生,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一些家长口腔保健意识淡薄、口腔保健知识欠缺、依从性差,虽明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龋病,却不肯引导其积极接受治疗,这主要与口腔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有些治疗方法也不易为学生和家长所接受有关,致使干预性治疗不能顺利实施。以上结果符合WHO口腔流行病学资料库和相关的多项调查结果,表明龋病在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统计,我国乳牙龋齿患病率高达60%-80%,恒牙龋齿患病率亦在40%左右,严重危害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今后对这些方面的宣教教育仍不能松懈。还应当加强对细菌和牙齿结构缺陷与龋病关系的宣教,使更多学生对龋病病因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降低龋病的发生率。对小学生们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观念,在龋病还在萌芽状态时就积极处理,使龋病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3.3 部分知识点的知晓率过低:多数学生对口腔基本常识缺乏全面的了解,81.6%的学生不清楚什么是窝沟封闭,不知道窝沟封闭能预防龋病,只有22.8%的学生知道“六龄齿”的定义。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从深度和广度加强对小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应根据小学生对口腔健康的了解程度,制定系统的教学大纲,从基本知识开始做到全面细致,同时针对口腔保健的基本常识及预防措施进行针对性地宣教。并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手段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理。掌握基本的口腔健康知识,理解保健和定期检查的必要性,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龋齿的病因,以及如何刷牙。更应让学生从小了解什么是六龄齿,保护六龄齿有什么意义,从而更好地引导儿童进行口腔保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最终降低儿童牙病的发病率。
3.4 小学生牙病防治: 本文调查的对象均为(7-9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恒磨牙刚萌出阶段,恒牙龋中患龋率磨牙高于切牙,且好发于面的点隙裂沟,因此,仅仅依靠加强小学生口腔卫生等预防措施尚不足以从根本上遏制小学生牙病的高发态势[2]。目前我科已开展儿童口腔疾病综合防治项目,对7-9岁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治疗,以进一步提高恒牙的保护率[3]。要对小学生进行口腔卫生指导,使之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做到有效刷牙。还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高龋病的充填率。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以口腔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使家长与小学生都能认识到龋病的危害性,达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扩大宣传效应,从而帮助改善固原地区儿童口腔卫生状况,减少消耗社会资源和个人负担等问题,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平化。
参考文献
[1] Burt B. Trends in caries prevalence in North American children. Int Dent J,1994,44:403
预防的任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宣传工作,使大家知道口腔卫生与身体的关系,二是配合医生做好预防保健,三是在医生指导下,做好儿童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2.口腔卫生的健康宣教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保护牙齿和牙龈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发现蛀牙,及时治疗,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平时勿吃过硬食物,少吃过酸,过冷,过热食物。日常预防性、科学性护理牙齿,正确的方法刷牙和剔牙,能降低龋齿、牙龈疾患和其它牙齿问题发生。
3.口腔卫生的常见方法
3.1漱口。饭后漱口可以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除,防止牙菌斑的形成,减少龋病的发生机率。漱口是饭后将水含在口内,闭口,然后鼓动两颊及唇部,使水在口内翻动,利用水利反复冲击口腔各个部门,使贮留在牙体裂沟处、牙颈部、牙间隙和唇颊沟等处的食物残屑和部分牙垢及时清除。
3.2刷牙。是利用牙刷和牙膏或其他洁牙剂的机械刷洗摩擦的作用除去牙菌斑、软垢、和食物碎屑的有效方法,是牙周疾病或龋齿的社会性预防措施之一,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和软组织的作用。但不适当的刷牙可造成牙龈软组织的损伤,牙槽骨吸收、牙齿楔状缺损等结果。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剔除法适用于成人。即顺着牙缝上牙自上而下刷,下牙则由下往上刷,里面、外面用同样的方法,咬合面则用前后拉动的方法洗刷。环转法适用于儿童。方法是:先刷上下排牙齿的外侧面,把牙刷斜放在牙龈边缘的位置,以两至三颗牙齿为一组,用适中力度上下来回移动牙刷,刷上下牙齿外侧时,要将横刷、竖刷结合起来旋转画着圈刷,即上牙画“M”形,下牙画形。然后再刷牙齿的内侧面,重复以上动作,、刷门牙内侧的时候,牙刷要直立放置,用适中的力度从牙龈刷向牙冠,下方牙齿同理要刷咀嚼面,把牙刷放在咀嚼上面前后移动。除了正确的刷牙,还要选用合适的牙刷与牙膏或洁牙剂,养成饭后刷牙,早晚刷牙的习惯。
3.3牙签和牙线。二者的作用是清除隐藏牙缝中刷牙时无法去除干净的食物残渣或牙菌斑。牙线是利用线体本身与牙齿测表面来回摩擦的摩擦力来清除牙侧面的洁牙工具,使用方法是:将牙线的二个线端卡在线卡的二个卡夹上,手持卡柄将线置于牙缝内前后来回拉动,每科牙齿的每个侧面来回5-8次。牙签目前市场上有竹制和木制两种。提倡使用木制牙签。因为木制牙签不易损害牙齿。但是牙签长期使用可以导致牙龈萎缩,所以建议人群使用牙线。
4.龋病的预防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我国人口平均患龋率为40%~60%0作为人类发病率最高的龋病,,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龋病的治疗虽然能恢复牙齿的部分功能,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但难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而正确的口腔卫生预防和保健则可以使龋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龋病的预防与保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口腔保健措施:饭后嘱病人漱口,或用茶水漱口、鼓漱、叩齿;②.控制糖类食物和克服食糖习惯,糖是人类重要生活必需品,过量食糖可引起龋齿,应嘱家长不要给孩子吃的太多,尤其是改掉晚上入睡前吃食糖的习惯;③含漱:定期用0.2%洗必泰或0.2%氟化钠含漱,前者每星期漱一次,后者每天漱一次。④刷牙:正确的刷牙可以减少牙菌斑的形成,减少龋病的发生。⑤窝沟封闭:窝沟封闭就是将儿童牙齿咀嚼面上的深的裂沟用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堵上,防止食物和菌斑堆积在窝沟中,在窝沟表面形成保护屏障,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这一手术可将龋病发病率降低90%以上。此项手术针对7~9岁的儿童。
5.牙周病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牙周病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坚持早晚刷牙,其次是教育病人进行自身护理,避免不良习惯,减少吸烟,养成早晚叩齿的习惯。第三,施行牙龈按摩。利用指肚早晚对牙龈上下左右按摩10次,对慢性牙周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防治牙周病要强调三早,宣传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使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6.错颌畸形的预防和治疗
破除不良的口腔习惯,在乳牙期或替牙期就应破除儿童的不良习惯,如:吮指、吐舌、咬笔、偏侧咀嚼呼吸等;早期拔除多生牙、拥挤牙或滞留乳牙,可以矫正器矫正覆牙合或反牙合,对儿童及家长、教师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认识到某些牙颌畸形与牙齿、牙周组织健康的关系,从而重视牙颌畸形的早期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