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的经济建设

农村的经济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的经济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的经济建设

篇1

引言

我国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生产的模式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很多现代化技术都逐渐运用到农业建设中,进而推动了农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农业经济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也是其发展中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此,以下内容将重点以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而保障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1农业经济管理相关内容概述

现今我国农业经济水平不断进步与发展,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与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有直接的关联,虽然现今我国农村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但现代化农业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其变化也更为多样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管理需要不断调整其产业结构吗,更要对其农业经济管理创新路径。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应该重点关注经济管理建设,更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优化方案,确保其资源合理分配,更要对其技术手段创新,能够充分调动农民积极配合生产,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更利于带动国民经济的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是农业生产活动发展的主要管理内容,主要包含其生产、加工、分配、消费等多个环节,需要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在实际管理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对参与农业生产活动的相关人员都能够遵守其管理制度,从而保障农业生产经济的稳定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主要是对劳动生产力与生产活动的管理内容中更符合现今经济进步的趋势,并对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进行合理的探析,确保将其资源合理的分配与利用,也能够激发广发人们的生产劳动积极性,确保农业生产效率更为高效,进而能够保障社会发展中对农产品的基本需要。

2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环境下农业经济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以下内容对各个环节中存在的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细致探究,确保其农业经济建设的方向更为正确,从而保障其高效、合理的进步与发展。

2.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落后

我国现今农业经济建设模式主要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民的经济管理理念也过于落后,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管理体制建设工作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新农村建设经济管理模式无法完全落实,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管理也存在较多的影响,进而影响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与发展。另外,现今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建设过于落后,很多青壮年离乡进城打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生产力下降,进而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也不利于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建设的改革与优化。

2.2财务制度与产销联动机制建设效率低下

现今我国农业发展存在很多的问题,也缺乏系统化和合理化的财政体系,财务制度与产销量联动机制建设效率较为低下。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类型逐步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技术类和资本类转型,但其产业结构在转型的过程中对其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建设有较高的要求,更要对其结构进行调整。虽然近几年我国针对农业的惠农政策更多,但现今其财政体系发展还不成熟,很难将惠民政策完全落实到农业建设与发展中。另外,农业管理人员也没有结合当地农业情况落实其政策进行联动销售,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与进步。

2.3农业经营理念严重缺失

我国近几年对农业经济建设管理极为重视,对农业产业模式也不断进行调整,更对农业经济建设做出了合理、完整的规划,进而保障农民的经济收入和农业经济建设,农业的相关基础设施也建设较为完整,但在实际落实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农村人们与管理者的农业经营理念严重缺失,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较为缺乏,各个农业地区政府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也不够重视,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建设。

2.4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要想有效落实农业经济管理制度,首先就要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更要确保其管理人员对地方的农业经济有所了解,也能够根据其当地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切实将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素养水平都要有一定的要求,但现今农业生产的环节中缺乏高素养、高技术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管理者也不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活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体系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2.5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有待完善

现今我国农业经济无法得到提升的另外主要原因是因为农业基础设计和科技创新有待完善,现今虽然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受到国家与人们的重视,但农村基础建设发展的资金较少,投资人也有限,政府也没有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很多农业科技人才难以留下,进而农业科技创新很难获得进步。

2.6缺少对经济管理的重视

现今地区政府对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视,也推出很多惠民政策进而保障农业的生产,但在落实惠民政策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与政府相关人员对经济管理并不重视,在落实中经常发生执行力不够无法执行、监管机制不完善导致监管管理出现问题等状态,其政策无法完全落实到农业发展经济管理建设中,进而农业经济发展建设的实质问题依然存在。

3优化新农村农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落实工作中,应该优先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其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要创新,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土地资源与承包人员数量进行整理与了解,建立新型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其承包制度与新三农制度理念相合。其二,土地承包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档案并对其档案进行管理,乡镇政府要重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将其工作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中。更要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档案管理机制与规章管理制度,还可以建设奖惩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档案建设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其作用与优势。

3.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

农业的农产品较多,农产品的产销联动机制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收益提升,进而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产销联动机制,进而有效提高农业的农产品经济收益。其一,建立多样农业产业机构,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农产品的类型与相关资源对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进行全方面指导,进而保障农产品生产效率与销售经济。其二,要确保农产品的绿色无污染,能够满足现今社会发展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其三,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并根据市场价格合理提升农副产品价格,农产品经过深加工之后为农副产品,其推广、运输、保存与包装技术都应该逐步提升,一方面能够丰富农民的生产知识,另一方面更能够保障农村经济产销联动的产业链,不断优化其经济结构的同时,更利于推动农业的进步与发展。

3.3提高对农业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

农业经济建设中更要对其工作大力宣传,确保农民对其工作的重要性与价值有所了解,更利于农业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也能够促使农业当地政府管理人员的重视,也便于将农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保持在同步的基础上。农业经济建设管理工作宣传期间,要结合农民的实际生活,逐步将其渗透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中,农民能够对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优势逐步了解,并为其农业后续的发展建设也能够打下良好的基础。乡镇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农民的思维与发展眼光更加长远,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也利于提升。

3.4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现今我国农业管理人员多数为农村长期居住人员,其受教育程度有限,经济管理相关知识与管理手段较为缺乏,其综合素养水平也较为低下,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质量,且农业经济发展中缺乏较为专业、高素养的经济管理人才,对此,乡镇应该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管理单位要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并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水平,在实际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要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经济管理方案。现今乡镇的管理人员流动性强,培训时间也要更加灵活,其培训也可以以轮流或者重点人员针对培养等方式,进而保障全体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保障乡镇相关管理单位人员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另外,还要设置专门的监督部门对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水平与工作进行监管,更要引进专业、高素养的人才。另外更要提升相关管理单位的薪资待遇,从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更利于保障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落实的有效性。

3.5经济管理趋于信息化发展

篇2

2010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情系大悟”社会实践小组,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对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调查,希望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建设现状,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并积极的分析思考,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宣化店镇是时期打响中原突围第一枪的地方,人口63620人,面积268.4平方千米,下属2个居委会、40个村委会。鉴于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等一些客观因素所限,主要采取的是走访座谈的调查方法,深入到多个农村及当地乡镇企业和居民家中,了解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看到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缺失。

1.农村产业结构不协调。通过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严重不协调。农村的产业严重偏向于农业,出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严重落后甚至是缺失的现象,使产业链条大大缩短,无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不同产业之间的带动机制,原本力量就薄弱的农业很难高速高效的发展,工业的起步也很艰难。

2.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没有形成。当地的大部分农户所采取的土地经营模式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很难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因此土地经营给农户带来的额外经济收益几乎为零。另外由于土地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引进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成本过高,而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又会使土地产出率大大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难以优化,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效率低下。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靠政府的组织、引导、支持。由于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需求不足,因此没有动力使政府向当地农村投入资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重不足。这又会造成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难以运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形成,农业生产效率十分低下等问题。如此恶性循环,结果就是当地的农业生产只能在低级的生产模式下进行低效率的生产,难以形成发达的农业基础产业链。

4.农业科技化程度低。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很低。就生产工具而言,几乎全是手工生产工具,机械化生产工具没有运用。就生产资料而言,化肥农药的使用率很低,对农作物的日常护理作业几乎全靠人工完成。另外所种植的农作物的结构单一,很难形成合理种植,没有科学的异季农作物轮换,难以用科学的方法保持土地肥力的最大化,进一步造成土地产出率低的现象。

5.特色产业的优势没有充分的发挥。调查了解当地的特产是板栗,但通过调查发现板栗的种植户很少,而且板栗种植的规模也很小,没有大规模的山地板栗林,多数的山地处于荒废的状态。并且当地处于大别山区,茶也是当地的另一特色农作物,但当地只有极少的几个茶厂。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的特色产业的优势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很小。

二、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农民或农户方面

(1)农民对小农意识存在严重的沿袭。农村居民在思想意识上严重沿袭封建小农意识,农民对贫穷落后被动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去提高生活水平摆脱贫困的创富意识。再加上农村经济基础的薄弱、农业经济发展的落后,又使得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的欲望进一步降低。这也是小农经济的土地经营模式在农村长期存在,农民难以摆脱贫困以及农业经济难以取得发展的原因之一。(2)对政策的了解不足。农民对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以及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运作机制了解不足,农民难以从国家惠农政策中受益,难以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3)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低,知识文化水平有限,难以将科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个体的创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去。农民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低,必然导致农村经济建设推进的难度大、速度慢。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低已成为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原因。(4)农村经济建设的资金缺乏。土地规模经营、兴办企业是土地的租赁及厂房的兴建、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然在政府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农户仍需要自己拿出大量的资金。这使得农户没有资金力量去办厂,进行规模化生产或是发展当地优势产业,从而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被阻滞。

(二)政府方面

1.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由于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农民难以真正了解到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与政策。这使得农民没有意识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政策安排,农民并不能积极的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农村经济也难以发展。

2.政府对农村经济建设的组织、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对农村的产业发展缺少科学的组织引导,在农户由于经济落后、资金缺乏等各种客观原因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或是无法进行优势产业的发展时,政府不能积极主动的鼓励和引导农户解决困难、发展优势产业,使农村优势产业的优势不能发挥,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的推动力。

3.政府投放到基层进行经济建设的资金不足。由于政府开支中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的数量有限,而且政府下属的村委会太多,使得政府无法集中力量进行农村经济建设,公平与效率难以兼顾。力量分散的结果就是执行到每个村的支持经济建设力度不强。名义上是政府有资金投放到基层,但是由于投放的量少,这些资金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难以起太大的推动作用。

4.政府的农村经济建设运作机制的缺失。农村经济建设的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的缺失,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难以长期发展。农村的经济建设没有很好的运作机制,每一届村委会成员出于自己的政绩考虑,都希望农村经济在短时间内取得很大的发展,而又惧于农村经济建设起步的艰难和过程的漫长,造成农村经济建设难以起步,或是起步后难以保持发展。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对策的建议

1.加快推进科教兴农进程。(1)重视和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加大对农村知识建设力量的投入,充分发挥下乡科技队伍的科教知识普及作用,积极大力的对农村居民进行农业科学知识普及,以科技的力量指导和带动农业的发展。(2)通过教育及科学普及来提高农民的认知程度,改变农村居民落后的小农意识观念。可以采取以政府组织、村委会带头的形式积极落实和推进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居民中的普及扎根,让农民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了解农业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改变落后的小农意识下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科技的力量在农村基层中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软实力支撑。(3)加大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化和机械化。首先是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带头作用,积极进行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科技化和机械化进程。可以试点型的采用土地规模经营模式代替农户单独经营模式。引导规模农业在农村的建立,并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进程。在先进的生产模式建立的情况下,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械化生产工具,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

2.加大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建设。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宣传力度。将宣传工作做到每一个村、每一户农家、每一个农村居民。让他们清楚的了解政府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形式和支持力度。让农民有积极性和充分的信心投身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经济。

3.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实施力度。(1)政府在大力发展强势农业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城镇或农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引导和发展。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求,以政府带头、鼓励农户参与的形式积极兴办乡镇企业或是鼓励村办企业兴办,带动乡镇和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村的产业结构链,增加农村经济发展的硬件设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硬实力支撑,使农村经济在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下高速高效的发展。(2)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调节农民收入结构,使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稳定化。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完善的过程,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和使农民收入多元化的最主要的方法。规模农业的发展必然会使农民收入增加,但也会使农村产生更多的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则可以使乡镇和农村有更多的岗位吸纳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推进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教育进程,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含量,还可以吸纳更多的外出劳动力归乡,使农村的经济建设拥有一批相对优质的劳动力量,这些将大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建立产业间、企业间、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机制。政府应积极的推进不同的产业之间、不同的企业之间、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助发展机制。企业与企业之间、村与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经验、相互合作、互展所长、互补所短、协力发展。产业与产业间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以工带农、以农助工、第三产业协助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产业带动互助机制,充分发挥不同产业的优势,形成产业链的延伸与转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4)完善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管理规则、严格管理制度的方法,完善农村经济建设中的管理机制,有效的解决因腐败、道德风险等而产生的阻碍农村经济建设的行为。最大程度的做到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公平与效率兼顾,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制度管理保障。(5)加大农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在完善资金的投放管理监督机制下,各级政府应加大农村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强力的资金保障,使每一笔资金都可以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最大的力度。并且适当的扩大符合政策导向的贷款额度,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4.注重对农村基层干部的选拔和委任。基层干部是农村建设的主力先锋。农村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每一个农村,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基层干部大胆的带头、积极配合国家政府的政策、积极的推进新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因此一批素质优良的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建设必不可缺的力量。所以政府应建立一个良好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机制,为农村建设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主力军。

5.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建设长期运作机制。政府应根据不同农村不同情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长久、科学、可持续的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的政治、科技、教育、卫生、医疗等,建设多元化发展的新农村。

篇3

2.加强农机化服务体系,健全服务网络

目前相对来说,农村和城市还有差别,特别是信息方面,还不是很畅通,这方面有碍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利用电子网络,建立健全全国服务网络,利用新信息,了解新情况,完善技术和服务保障体系,更好的服务于机手,服务于农业机械化。

3.加强农机管理,服务农村经济

我们要更好的创造农村经济,就必须做好农机管理工作,要高效的利用农业机械的现有情况,不断优化农机管理工作,将农机技能培训纳入农民培训项目体系中,并给予大力支持。

4.成立农机合作社组织,加强农村经济建设

农机合作社作为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的专业性组织,不仅推动了农村土地规模经营,而且促进了一大批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加快了机具更新步伐,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作社的加强,则农机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经济繁荣。

5.加强农机人员素质,提高农村经济我们要加强

农机人员的素质,才能科学规范的操作农业机械,最大限度的的发挥农机效益,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农村经济,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业务精通的农机人员,以便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篇4

0.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不断建设,农村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农村经济与小城镇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推动小城镇的加快建设,而小城镇的建设可以有效地缩短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利于农村的经济发展。过去,我国农村经济具有分散、规模小等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城镇的建设。小城镇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基本保障,通过小城镇的建设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可以将周边农村的经济、劳动力以及技术水平等汇聚到小城镇当中,从而提高小城镇的经济效益。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小城镇建设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只有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工作,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从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使之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针对于此,我们很有必要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1.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之间连接的桥梁,此处的交通相对比较发达,资源也比较丰富,并且在小城镇当中还设有学校、医院以及信息网络等各种基础设施。总的来说,小城镇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通过分析,小城镇建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可以起到以下几点作用:(1)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桥梁工程,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受到大中城市的浸润,可以将城市中的生活方式等各个元素直接引入到小城镇当中,从而拉动小城镇的快速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其次,小城镇也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集散地,它能够将农村的各个要素集中起来,并实现一体化发展,它能够将周边农村的各个生产要素全部聚集起来,从而提高小城镇的综合效益,也可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小城镇的建设。(2)具有聚集作用与辐射作用。在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它可以将经济、人口全部聚集在一起,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增长极是其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小城镇在最开始发展的阶段,这种增长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等到其发展的一定的阶段之后,这种增长极的作用就会逐渐小贱,而扩散效应就会逐渐增强。另外,在建设小城镇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小城镇与其周边的建设。(3)小城镇可以有效的吸收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大多数农村都有很多剩余劳动力,并且长期都处于失业的状态,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方面来看,只有使富余劳动力想歪转移,减轻农村劳动力所占据的人口比例,这就能够有效的错金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小城镇的建设是众多乡镇企业的聚集地,可以有效的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4)可以促进农民的消费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导致很多农民的消费水平都不高,这就无法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品,一方面需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以此来刺激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不断完善市场中的商品,达到供给平衡,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将农村居民全体聚集起来,这样可以将他们的消费需求明确的显示出来,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商品。

2.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2.1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县域统筹规划

县域经济包括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和农村经济,三者间要做好科学的规划、论证和衔接。小城镇建设是县域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一环,其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结构要与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标相结合,坚决避免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小城镇要根据各自的地理、资源、人口等优势,发展适合自己的特色产业,并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县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浙江,很多乡镇的经济就是作为整个县域经济的某个环节或某个流程,形成了“一乡一品”、“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小城镇应根据自身的基础条件和人口规模,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建设规模,充分利用土地空间,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使用效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禁止那些效率低、污染重的企业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绿色产业,做到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2.2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地方特色

小城镇是联系城乡的纽带和桥梁,具中心城市的补充功能,同时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增长极。所以.小城镇规模的确定,不仅应根据其所管辖的区域范围,还要根据其所处的区位、与中心城市的关系和距离;同时,在产业定位、空间结构布局、建筑风格及所提供的生活氛围等方面都不能简单模仿大城市,而是要有自己的地方特色。小城镇要想形成地方特色,就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项目,努力培育出一批特色产业群;同时,促进镇域内的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的优化配置,积极培育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有较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和品牌产品,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

2.3重视规划、合理建设、有序发展

小城镇建设要重视规划,应以现有布局为基础。集历史、地理、人文要素为一体,来确定规划建设的方向。一是要科学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建立县城一建制镇一村集镇三级模式,将规模过小、公共设施不足的乡就近并人建制镇。二是要做好总体规划,确定好小城镇的性质、规模、目标和框架。三是要做好详细规划,营建出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对于专家编制出的小城镇建设规划,一旦评审通过、批准,就必须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小城镇建设应合理有序,总体上实行严格控制村集镇,适度发展建制镇,重点建设县城的建设思路;形成布局合理,呈分级式、阶梯式建设态势。总之,小城镇只要按科学的规划进行合理有序的建设,就能避免重复投资、滥用资源、无序竞争、市场混乱等消极因素;就能充分发挥城镇互补功能,为城市和农村服务。

3.结束语

目前,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小城镇也不断发展起来,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上述,简单阐述了小城镇建设的渠道,以此来发展农村经济。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小城镇的建设越来越强,从而不断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科]

篇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农村物质文明相辅相成,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不断提升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真正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从发展新农村经济的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许多的途径和方法,文章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一、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持和转付力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中必须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新通过发展物质文明建设更好的带动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中,要按照新农村建设总目标中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目标原则全力推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政府资金的大力支持,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大资金与农村建设的信贷扶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环境;没有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或许寸步难行,因此,地方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与金好融机构实现合作,努力推行一批重点支持扶持项目,加大对农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结构项目的支持。

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力度,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土地流转,是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农业收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伴随着科技进步,如何高效利用土地已经成为一道现实课题;土地流转过程中一定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与经营流转机制,积极采用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市场作用,加快实现与土地相关的农田、机械等生产要素的流转,努力实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加强监督和引导,积极帮助农村建立相关的土地流转市场、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等相关配套措施,确保农村土地流转真正得到实效,真正发挥农村土地流转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篇6

1农村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比较滞后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管理模式为小农经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现代农业规模逐渐扩大,原有的管理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然而,很多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和妇女仍然沿用着老旧的思想观念,他们没有学习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农业经济建设。与此同时,在新的社会格局下,很多年轻的农村劳动力去大城市务工,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这使得很多机械化设备难以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1]。

1.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我国虽然为农业大国,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源所占据的比例仍然比较多,机械化覆盖率不高,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建设的效率,导致农业生产效益提升缓慢。

1.3农村地区经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强

很多农村管理岗位从业者不具备足够的生产工作经验,也缺乏系统化的培训,经济意识薄弱,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难以满足工作需求,造成了经济活动规划的不科学,降低了农业经济建设效率。

1.4农业生产企业没有良好的发展水平

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生产企业并没有良好的发展水平,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企业管理者的目光比较短浅,没有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从而导致规模难以扩大,效益难以提升,小规模的生产企业与地区农民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阻碍了信息共享和利益分担机制的发挥,使得农村企业与农民群众越走越远,难以开展合作共赢关系,制约了农村产业的发展[2]。

2农业经济管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优化策略

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在遵循客观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调动农业生产力,并且开展高效的组织管理,充分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立足于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1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机制

为了有效优化新农村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就必须要立足于实际的工作内容来优化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鼓励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更加详细地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与此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流程,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角度考虑,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目前,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很多农村劳动力逐渐涌入城市,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大幅减少。针对这一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制定土地流转制度,将可以开垦的荒废土地重新纳入到生产计划中,保障农业生产的大规模作业。最后,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定期组织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开展沟通交流会,双方互相交换信息,从而确保农业发展可以跟上市场的需求,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

2.2优化经济产业结构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建设状况来看,农业生产者的连接机制仍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生产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状况,很多农民无法了解农产品的需求,从而让经营方向出现了偏差,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有效应对以上问题,相关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必须要理清经济产业结构,并且根据当地的特色来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产业结构,促进其多元化和高效化。在这个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并起到引领带头作用,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规模化生产,制定联合销售机制,提高农村产业联盟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保障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3創新农业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也是如此,必须要将先进的科技融入到生产过程之中,加大农业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除此之外,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构建,投入足够的财力和人力,为发展农业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要科学合理地构建农村信息设施,实现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有效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覆盖程度,及时为农村民众普及互联网信息知识,从而保证其高效利用农业信息数据,更加及时地掌握市场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另外,还可以通过云端平台构建完善的销售网络,拓宽农业产品销售渠道,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篇7

关键词:

园林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应用

1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突出问题

1.1思想认识不到位,整体规划不合理

按照建设“山水长安、富强长安、和谐长安”的要求,长安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已经着手于园林景观设计和整体规划,但起步比较晚,整体水平比较低,干部群众从思想认识上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还处于对经济建设作用不大、与物质生活水平脱节等传统思想,导致在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规划没有特色、形式表现单一、缺乏地方自然特色现象,破坏了生态环境、割断了视觉景观空间。

1.2与实际需要脱节,自然特色不突出

随着西安市主城区的逐步扩张,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商业聚集区在长安快速发展,城市绿化的优点进一步放大,新农村建设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也一味地追求城市化模式,没有从大局考虑,没有真正设计出切合乡村实际的园林景观,忽视了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造成园林景观设计与实际需求脱节,没有体现因地制宜、风格鲜明、环境保护、兼顾效益的原则。

1.3管理维护力度不够,景观时效性不长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设计和规划新农村园林景观,取得了初步成效,建成了一批整洁而具规模的乡村园林景观。但是,由于建成的园林景观缺乏后续的维护和管理,没有专人进行管理维护,加之群众的爱护意识较差,甚至破坏园林景观,导致园林景观效果不强,在新农村建设中难以长期维持。

2新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建议

2.1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

在园林景观设计实施中,要加强生态景观价值的宣传教育,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让群众认识到建设新农村有利于改变农村现有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农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激励人们自觉投身于园林景观建设、管护中。在进行村内道路线形、基础设施建设、绿化模块造型设计时,要充分考察研究,与村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有机结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将园林景观建设成科学合理、贴合实际、生态自然的宜居空间。

2.2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

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与城市同步,所以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与生产生活等因素息息相关的实际需要,协调好人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同时,新农村建设中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切实融入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力求保护原有特色风貌和文物古迹,并结合包括休闲功能和生产功能等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利用,实现切合实际与突出自然特色的双重效益。以生态保护、恢复与重建等理论为依据,从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将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降至最低的角度出发,充分保留原有的植被、地貌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从而确保新农村园林景观建设后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2.3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只注重前期设计,不注重后期管理维护不合理,也不科学。从当前普遍情况来看,由于园林景观的后期维护和管理不到位,难以发挥正常的观赏作用。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到设计始终,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的费用,还应考虑其建成后的日常使用和后期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观赏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才能长效地发展园林景观。

3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作为长安区新农村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按照“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多栽树、栽大树、栽乡土树”的基本思路,强化思想引导,科学合理布局;贴合实际需要,突出自然特色;健全管理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缩小城市之间差距,促进城乡园林景观的和谐发展。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科学发展;以山为核,做美秦岭北麓;以水为脉,做活碧水文章;以绿为基,做靓最美乡村,以长安独有的生态资源创建出山清水秀、大绿大水、宜居宜游的生态环境,彰显出大美秦岭、山水长安、生态南城的新品牌。

参考文献:

篇8

自从对于农村经济建设这个目标公布以后,我国就对怎样实现和进行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理论进行了各方面的实践和深入的探究。事实证明,在农村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智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政府职能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提出了,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政府的各方面的职能,从而为农村经济建设更好的服务。

一、以人为本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要旨

以人为本可以使在农村生活的广大农民获得认可感、幸福感以及舒适感,也是对农村建设的最终目标,目前,农村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主体还是政府,基层政府应该在观念上认清以人为本的科学发感观的思想和内涵,农村经济建设项目中包括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专家评估,农村的评价和选择三项基本工作。通过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县级政府职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政府职能的有效率低下,导致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主要原因是县级政府职能的专业化和高度集权化认识不到位。例如,对一些农业投资的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之后,以及政府职能划分过细及高度集权就引起了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对农业投资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其次,有些县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以及缺位,越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政府与社会、市场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良好的处理,管了一些无法管理和不好管理的事情。例如,要利用行政手段对农业产业化的结构进行调整。错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无法将科学发展观以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基本思想来指导各项工作,从而导致了各方面之间关系的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宗教与宗族势力抬头,严重的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缺位主要是指县级政府不能对自己的分内事情进行妥善的管理,从而导致社会出现权利的真空,无法满足公共服找约肮众的基本利益要求。总体来说,在农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处于较低水平;第二,农村教育服务水平明显滞后;第三,乡村文化服务供给不足;第四,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处于空白的状态;第五,农村社保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第六,农村科技与信息的服务体系明显滞后;第七,农村基础社会比较落后;第八,农村缺乏长远规划。

三、县级政府职能定位的理性思考及具体对策

(一)服务职能

从本质上而言,领导就是服务。县级政府不但要对机关自身事物的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加强以外,更重要的是还应该与上级政府一起负责管辖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和社区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应该对必要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指导、良种培育、市场开发以及供求信息的提供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协调职能

协调职能也是县级政府管理的基本内容。县级政府应该对各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县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乡镇或者街道一级的政府都设有派出或者直属机构,例如粮食管理所,派出所和工商所等分支机构,为了更好的使这些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就需要县级政府发挥相应的作用来对各级下属政府以及县直机构相互的关系进行协调。

(三)指导职能

县级政府首先应该对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指导,然后由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来指导开展农村经济建设的相关工作,这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中有明确规定。

(四)监督职能

县级政府的监督职能主要指的是对本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行业,各个部门以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能够使对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合理的遵守,以及政府和各项法规等等,还要对财政制度以及相关的纪律进行遵守。以及对各个企业、各个经济组织以及村民个人从事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使能够很好地对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等等进行严格的遵守,要做到有法可依、遵纪守法、合理致富的理性原则对经济的顺利发展以及农村经济建设的顺利实施进行相应的确保。

(五)教育职能

县级政府还应该积极的组织下级政府、村民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以及各方面的培训等等,从而对吸收科技知识以及对市场驾驭的基本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我国的法律意识以及诚信道德的意识不断的进行增强,通过各方面的教育以及引导,来规范农民各方面的基本行为,从而使农民的基本素养有相应的提高。 保证农村经济建设不断的在我国发展起来,从而使农民的收入以及当地地区的良好环境和形象进行不断的提高,也要对政府的各项监督职能不断的加强,对各项的法律法规不断的进行完善,要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我国当下的新农村经济建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并且开展着,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应该以党的政策方针为中心进行指导,一切从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的对当地政府的职能发挥出合理的作用,从而使当地农村的经济建设更加美好,也使政府能够对广大的农村群众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连鑫.县级政府在新农村经济建设中发挥的职能[J].中国农业信息,2015,(05):105-106

篇9

一、 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 新出现的农村经济形式需要借助法

专业户、联合体、个体工商业户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形势,而这三种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帮助。为了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不断发挥农村经济法制作用十分重要。

1.专业户:农村才能经济法制建设是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更好发展,而最为重要一点就是新出现的农村经济形势需要借助经济法来实现进一步的发展。专业户不论是向集体承包还是自营,一般都具备投资少而受益快的优势。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专业户,因此这就需要依靠经济法来确定下来。例如若专业户要想扩大规模,就必须要联合办厂或者要进行长途贩运,这就专门的经济立法来加以管理和约束。

2.联合体:联合体也是为了满足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村民提供劳动、技术、资金并自愿组织成的经济组织。从国家最新的统计数据上来看农村以联合体形式存在的组织有四十六万之多。由此可见联合体的出现和存在,也需要经济法来加以规范。

3.个体工商业户:劳动个体经济也叫做个体工商业户,其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加强对其法制管理。专门的个体经济法规对于个体工商业户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其完善立法工作。

(二) 政府机构管理农村需要借助经济法

政府机构在管理农村时,要借助农村经济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新旧体制共存的局面更加需要农村经济法来加以管理和约束。新旧管理体制的转化需要借助新的经济法来进行管理,就我国当前农村经济法建设的现状来看,原本的法规已经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要求。因此构建新的农村经济法迫在眉睫,也是政府机构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需要法的保障

光有有效的经济政策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加快农村经济法的构建成为关键点。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必须要依靠法律的保障,党政政策对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为此要想使得农村经济法更具有针对性,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十分重要。文件精神的落实也需要依靠法制的构建和完善,从而更好地动员农村经济人口,共同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二、 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反思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加强对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必须要从根源抓起,只有将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才可能找到制约经济法制建设的原因,从而提出更好的解决措施。就整体上来看我国目前在农村经济法制建设上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很多经济法未能够充分考虑农村发展的特点;二是忽略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需要;三是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的保障生存功能;四是形成诸多不合理的配备制度;五是经济法制的宣传力度还有待提高。

(一) 很多经济法没有考虑农村发展的特点

在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例如很多经济法在构建时未能够充分考虑到农村发展的特点。每个地区的经济形式和发展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不能盲目的构建农村经济法。例如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借款人必须提供担保银行才能够发放贷款,同时《担保发》要求农民能够将自己的耕地、宅基地、自留地等列入不得抵押的部分。农村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必须要随厂房一同抵押,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强化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土地的资本功能。因此必须要将法制建设与农村发展的特点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农村经济法的作用。

(二) 忽略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需要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经济法的帮扶,因此加快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尤为重要。例如一些本应该统一的法律却呈现“分别立法”的问题,同时部分更多针对的是城市,涉及农村的经济法却是少之又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农村习惯依赖政策的调整和帮助,却忽视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其次同样是集体性企业,国家却针对城镇和乡村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运用不同的制度安排。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实际存在的且客观存在的,为此为了满足农村对经济制度的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立法工作迫在眉睫。

(三) 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的保障生存功能

片面强调农村集体土地保障生存功能也是当前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绊脚石之一,为此合理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才是关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被禁止,同时也剥夺了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直接分享城市化所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力。当前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动流转已然不是什么秘密,为此因此这十分不利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价值的实现,为此在面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的情况时,在未获得法律支持之前是非常不稳妥的。

(四) 形成诸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很多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尤其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和政策单方面强调保障城市工业发展,这十分不利于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的开展。例如工农业产品中实行的“价格剪刀差”制度,该制度就与现行的农产品价值规律相违反,这种现象在很多农村都较为常见;同时大部分农业价格的收入通过调整转为了工业部门,因此导致工业以及农业之间的收入呈现不公平分配的现状,这也是其中最为不合理的问题之一。

(五) 经济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经济法制在宣传工作上还有所提升,当前很多农村地区不明白经济法制的具体作用,同时也不了解法制的具体内容。为此可以看出农村经济法制宣传的重要性,尤其是针对地处偏远的乡村和山区。法制建设宣传现在还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普及型不高、二是宣传力度不够。在宣传的形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方式,例如传单、海报、宣传册等。这些宣传方式的普及度不高,而且效果不是特别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法制宣传渠道。为此,针对当前经济法制宣传工作中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三、 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

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上存在的不足,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有所启迪和帮助。其中对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汇总、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配合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制度办事、建立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等。这些都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 对仍具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汇总

首先要对仍具备法律效力的经济法进行适当的汇总,即在清理过去法规的同时将一些具有价值的法律进行汇编。所有的立法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公布,以此来做到“有法可依”。将农村经济法规选出来进行适当的分类,再加以编撰为我国农村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因此在建设农村经济法制之前,可以进行汇总这项步骤。

(二) 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

在加强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时,要针对农村经济立法工作开展合理的规划。做好农村经济立法规划,首先要充分结合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在开展农村经济立法工作时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可实践性。农村经济立法工作需要进行详细地规划,规划的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农村经济法的最大效用。从整体上来看,农村经济法的骨干和大纲为以下两个部分:一是农村经济法的整体内容包含了任务、基本原则、法律制度和责任等;二是在农村经济法当中要注重四个主要内容:种植业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林、牧、副、渔相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加工业、采矿业、运输业等小型能源型行业法规建设;三是农村环保行业相关法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 配合当前农村经济改革

农村经济立法工作也要做到积极配合当前的农村经济改革,顺应时展和当前经济形势的法律和政策才是成功的,才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同时在构建农村经济法制内容时,也要做到事分轻重缓解,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序地开展农村经济法制建设工作。本文认为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逐步进行和完善农村经济法:农村合作经济法、种子法、农业承包合同条例、粮食订购合同条例、农村个体经济法、乡镇企业法、农村机械化法、农田基本建设法等。这些都是农村经济法制的重要内容,也是需要进一步构建或完善的相关法律。按部就班、先急后缓,逐步完善当前农村经济法的内容。

(四) 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

开展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法制建建设的落实和开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在开展农村经济法宣传和研究工作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为此做好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必须要从观念、方式方法、手段等方面加以创新和改革。首先,从农村经济法的研究工作上要更具备针对性,对当前农村经济法制中尚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调整;其次,在农村经济法制的宣传上也要做到科学合理,经济法的宣传不能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正让农村人民认识到经济法并且理解到经济法的作用。

(五) 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执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农村经济法制建设的作用。这些执法机关包含了:检察机关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而作为执法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随着农村执法机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就更加要注重对执法观念的树立、执法方法的创新以及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管理。

(六) 建立群众性执法自治组织

篇10

在现今农村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当中,很好地结合发展的实际状况,并且深入地对机构的主要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紧密地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定,进而逐渐地进行相关的科学并且合理的措施进行改善和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进一步实现相应经营目标以及不断的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在,并且,也是其必然的选择。农村的金融机构,需要很好的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环境当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的选择以及相关创新,力求寻得更好的发展,并且为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作出努力。下文将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层层深入,着重的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之下相关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因、加快金融机构创新的基本方向以及创新的路径,为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动因

(一)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面对激烈竞争的一种客观需求

这一点是我国现今新农村建设当中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根据相关的规定和协议,相应的金融市场正在不断地开放过程中,大量的外资金融则正在不断地涌入到我国的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之中,对我国原有的金融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冲击。而相关的外资金融机构,则普遍使用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更加专注于产品的设计、服务以及相关的市场细化、服务类型之上的差异化等等,在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之中,逐渐地取得有利的地位并且获得相关活动的主动权。虽然,就现今而言,我国的农村中小金融结构所涉及到的深度以及广度等,还不是非常的明显,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我国最具有潜力的一个金融市场,相关的外资企业延伸至农村的机率,也在不断增地大当中,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形成一套全新的系统和体系,对金融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农村之内的相关商业银行,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做到未雨绸缪。同时,积极地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尽早的做好准备,力求将来可以从容地进行应对各种挑战。就国内目前的金融行业来分析,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个主要的国有商业银行已经逐渐地感受到了较大的压力,积极地进行相应的重组工作,加强业务之上的合作以及产品的创新,不断地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才能够从综合性方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对当前的压力和市场形势。国内的股份制银行,现今也在不断地崛起当中,邮政储蓄银行的相关改革重组工作,以及民营银行的不断增加,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是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力和威胁。所以,如果在现今的形势之下,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不转变相关的观念,不对原有的制度以及产品服务等进行必要的创新,而是墨守成规,那么必然会在将来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被淘汰出局。

(二)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满足相关客户要求的一种客观需求

金融的创新,也是现今形势之下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服务和品质、满足相应的客户需求的一种必然的路径。客户,可以说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上帝,或者可以说是其衣食父母,对于金融机构的发展来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关的客户,对于其金融产品以及服务等,也有着多种多样的需求,并且逐渐地呈现出一种个性化的趋势。对于现前的这种情况,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则需要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提升自身的服务以及产品的质量,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才能够最大限度之上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适应新农村发展建设的一种客观需求

金融创新,也是我国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不断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适应时代的进步的一种客观上的需求。当前,以实施相关的农业经济结构为主要的战略性思想,并且不断的调整相关内容为主要建设发展标志的农村经济建设改革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历史性的时期,相应的改革内容,也在不断地深入过程当中,农村设计的相关经济环境,也在出现一系列重大的变化。这样的情况,也就必然的会对农村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服务的需求,也会逐渐地呈现出来一种多元化的趋势。并且,从客观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还需要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工具以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产品等方面,不断的进行改革或者创新,来更好的适应现今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的需求,从而更好的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为相关事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四)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深化金融改革的一种客观需求

就当前而言,创新是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并且,还需要不断地满足其中的产权关系,逐步地强化约束机制,不断地增强服务的基本功能,并且,国家和政府,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支持工作,地方政府,则需要针对总体的要求和目的规划等,进行明确的负责。其中的目的,就是要强化相关的法人治理、明确责任制度、明晰相应的产权关系,不断地加强为“三农”进行服务的功能和水平,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不断地促进和推动城乡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协调性需求,而这也就需要客观之上针对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进行理念创新的加快、金融服务的增强以及金融科技的革新。同时,还需要加强金融产品等的创新脚步,并且通过这样的途径,来不断地增强“三农”的实际功能,从而达到改革的相关目的和需求。

(五)金融创新是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不断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一种客观需求

在金融的竞争当中,相关的金融机构经营的内容以及其产品的结构等,具有一定的个性化和特点,就可以在客户的心目当中,树立一个具有特点的形象,同时,也就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之上赢得客户的信任。在当前的形势之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实际水平。例如中国银行,就凭借着外汇经营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全球性的网络连接,逐渐地成为了我国外汇企业产品以及相应业务的首要选择。同时,建设银行,也在进行相关的体系建设和组织结构重建之后,让相关的体系建设内容和基本的指导观念深入人心,在加强了自身竞争力和综合水平的同时,也是提升了企业的品牌效应。同样的,招商银行也是以一卡通的形式,逐渐地融入到了电子商务的浪潮当中。虽然,就现前而言,我国的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开办相关一卡通等金融产品。但是,和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较而言,暴露出来的问题较多,不足之处也较多,同时金融的品种较少,服务的对象也过于单一化。所以,要想综合性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进而凸显出品牌的形象并且加强品牌的效应,需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层层的深入,加快我国现今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步伐。

二、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方向

(一)强化监督和管理制度的创新,营造出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及监督管理环境

在创新的制度当中,需要很好的结合三农的实际状况以及农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当中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顺应时展的趋势和潮流,并且不断的强化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加强相关的工作,将工作的重点真正意义之上落实到现实当中。同时,在创新的方向当中,还需要注意涉及到农村金融方面的一些诸多的政策制度,针对其进行创新和改进。同时,在相关的财政方面,也需要不断的加大对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补贴力度,将涉及到的农村方面的财政资金,尽量地经过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来进行相关的运转,达到相应的目的和效果。另外一方面,在担保以及保险这方面,也需要注重创建出具有政策性的担保公司,并且建立起来一些政策性的方案,来对体系进行加强和完善。而在市场开发以及市场的竞争这方面,则需要很好的针对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实施政策,提供一定的调控措施以及政策扶持的差异化,注重对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进行相关的区别,并且保证政策能够达到基本的效应,保证质量。

(二)优化企业政策,完善结构层次体系,明确经营目标和计划

优化公司企业内部的政策,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治理和改善,同时完善相关的管理结构框架,明确企业公司经营的基本目标和政策制度,是相关工作当中的关键环节。在公司的治理制度当中,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需要积极的按照现今的股份制度进行一系列商业银行的安排,同时进一步的加强改革并且深化产权的制度建设,完善企业公司内部的治理制度。而在产权这一方面,也需要严格的执行一级的法人管理制度,在股东的结构调整这方面,则需要将股权进行集中,不断的增加股东的利益并且对其进行监督以及管理,加强相关意识的培养和建设。另外一个方面,针对激励的约束机制,则需要适当的对相关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进而使其能够运用规范的行为对权限进行管理。同时,提升管理人员的收入水平,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改革的目的和效果。

(三)重视金融风险的管理

针对金融风险的防范,也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以及日常管理当中的重点内容。风险的防范,主要是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的创新所带来的新型风险,并且很好地实现金融创新和新的风险防范并存的机制,维持其动态上的平衡。这一点对于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来讲甚为重要,并且,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大前提之下,进行相关的措施,提高以及改进工作之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对于风险的防范以及控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未来的竞争,将是金融创新以及银行客户之间的竞争,而针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而言,需要很好的和市场发展结合起来,和三农的相关政策以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不断的深化农村的制度改革,不断的巩固以及提升拓展三农的客户资源,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综合水平,这样才能够真正意义之上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加强信用管理工作,建立其相关的农村金融信用体系

加强农村的信用管理,建立起农村的信用体系,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针对现今的农村发展以及建设,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尽快的建立起一个科学并且系统的统一式的农村信用制度,完善其中的评价体系,同时,为改革的需求,将农村信用制度的相关建设内容以及体系的建设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加强其中的基本内容建设。由农村的金融相关主管部门设定相应的委托机构,根据现有的融资情况,以及农户的背景及信用的评价等,结合资产的实际状态、债务的情况计算出农户以及农户的个人信用指数,建立起一个动态化的体系制度,针对各种类型的农村企业,可以针对其相关的企业信用制度,按照现前农村的相关政策指标,建立起实施的动态化数据,力求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之中的信贷决策提供充实的依据。

(五)紧密结合“三农”的特点,提供创新的农村金融产品

针对现今农村资金较为短缺的现状,需要在相关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加入相关的抵押品、微观金融政策以及信贷担保等内容,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便得出的数据准确可靠。同时,针对政府的担保贷款以及相关的信用制度等,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政策方式,来迎合发展和建设的需要。认真并且详细的研究三农以及农产品、农业等现状及特点,全面的对其中的农村金融市场所提供的产品早功能、内涵以及营销的模式等进行分析,并且结合风险的分析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得出一套系统化的改革建设方案,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并且在现今新农村的建设大前提之下为相关事业的进步做出努力。

三、新农村建设之下中小金融机构创新的路径

农村的金融市场是我国现今中小金融机构的立足基本,而“三农”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需要在实际的建设和发展当中着重突出“三农”的特点,做好相关的文章,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将更多的资金吸引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当中,并且扎实地为人民的发展和幸福作出积极的贡献,促进农村的繁荣发展。

(一)经营的理念创新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相关改革政策,政府还是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也针对其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而新的改革方向和政策。也在陆续的出台当中,可以这样讲,农村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改革,其相关的创新性政策以及空间,正在逐渐的形成过程当中,并且相关的机构应该很好的抓住现今的机遇,抓住有利的机会,进行合理的改进和提升,讲究成本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目标来进行,并且努力将金融机构的创新,提升至一个新的层次和境界当中,为农村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以及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产权的制度创新

针对产权制度的创新,需要实行以及的法人制度,加强管理、完善相关的体系和结构建设,同时,根据相关的股权结构的多样化标准,以及投资的主体多元化实际状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和标准,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状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有条件的进行股份的制造和改革,成立相关的农村商业银行杨;对一些暂时不具备相关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对比股份制度的做法和原则,实施股份的合作制度。同时,建立起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独立的市场体系,发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市场当中的实际作用,加强相关的建设。

(三)管理的模式创新

针对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摒弃相关业务管理当中一些较为不合法的做法和制度,同时,构建起一套科学化并且合理化的体系制度,其中的重点内容,则是需要改变用人的机制,同时针对收入的分配原则,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开进,加快对于现有人员的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实施全员性的聘用制度,同时打破原有的工资界限,以实际的业绩来进行报酬的分配,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以能力来确定其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并且针对内部资源的配置,进行合理的分配。

(四)金融的工具创新

针对金融工具以及相关服务产品的创新,需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首先,进一步的将相关农户的小额信用贷款做强、做大,为一般的农户架设起来一座致富的金桥,促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建设;其次,不断的针对金融业务以及相关的服务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良,做到加快相关的农村支付结算的体系建设,完善相关制度,并且加快结算的速度和效率;最后,针对农村的劳动力,提供所需的金融产品服务,积极的对农村农民的养殖水平进行探索,为相关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前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现今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创新进行了详细并全面的分析,着重阐述了相关制度的创新以及改良,同时针对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风险防范、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资源的管理和配置等,进行了探究,从而为相关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翠萍,胡小玲.广西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J].现代商贸工业. 2009(17)王平.论农村金融行业的建设和发展【M】.安徽农业可学,2012.7

[2]钱水土,许嘉扬.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收入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1(03)

篇11

Abstract: China'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relates to all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armers living in rural areas, and land improvement, which requires sound policies system and solutions supporting. In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l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s very prominent, with more land for construction, less for agriculture, and widespread land wasting phenomena, seriously restricting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Key words: new countryside; rural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land resources; intensive; utilize

中图分类号:DF4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郊区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乡村城镇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也加快了步伐,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多。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土地资源稀缺,人均占有量少,土地资源的供给十分有限。因此只有转变原有的土地利用观念,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型利用。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内涵表述

在我国比较盛行的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其基本的含义是指,给土地增加投入,以获得土地的最高报酬。一般使用单位面积土地的资本和劳动投入量作为土地利用的集约度的衡量标准,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主要侧重的是对土地资源利用潜能的挖掘,以节约用地和高效用地为基本原则,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比和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到土地利用报酬的递减规律的制约,造成了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也是十分有限的。从理论上来看,在对土地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力后,经济上的报酬反而达到了递减点,经营者就不会在进行追加投入,这一临界点就是土地利用的集约边界,对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就是理论上的集约利用,如果经济上的报酬没有达到集约边界的土地利用就是理论上的粗放式利用。此外,建设用地由于其功能的多样性,土地利用价值或是效果很多的方面不能单纯使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即集约度很难简单的使用经济投入产出指标进行评价,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内涵相对更加复杂。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基本原则

节约型原则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节约性原则就是通过资源的高效和循环的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的保护,使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经济效益的最高值。

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主要指的是土地资源环境受到了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还能保持其生产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资源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得不到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从客观上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在土地资源的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制定对土地资源消耗和使用的最低标准。

高效性原则

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必须遵循高效性原则,高效性原则是使土地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值。

对我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土地利用的类型,在一般情况下,城市由于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土地资源较少,可谓“寸土寸金”,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较高。农用土地仅次于城市用地,森林和放牧地最低;其次是土地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增高会吸引经营者投放更多的劳动力和资金;然后是人口的密度,在人多地少的地方,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的劳动力和资金通常较多;最后是地价的影响,在高地价的地方会使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利用更加充分,提高集约度。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农村建设不止只有经济建设,还有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管理、国土整治等方面,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在新农村建设的用地过程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土地利用类型的规划问题和用地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1、村庄布局凌乱,规模偏小

在我国农村采用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方式,对农村土地利用格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在我国农村基本上形成了相对封闭的不规则单元,农村居民居住分散的问题一直存在,影响了村子的整体发展。农民长期习惯于传统的居民点和责任田为一体的自然院落的形式进行居住,形成了村民住宅“杂乱无章”的分布格局,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现象十分的突出。

2、新农村建设中的“空壳村”现象普遍

在新农村建设中普遍存在问题是:前建设,后规划;模式在前,政策在后;实践在前、理论滞后。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对旧村的改造不力,造成了“空壳村”的现象十分的普遍,有的地区对旧村的改造不注重,农民富裕后不拆旧房,盖新房。导致在村庄的内部旧宅基地闲置下来,未能及时的退耕还田,村庄建设向不断的扩展,形成了外表光鲜亮丽,内部破旧不堪的“空壳村”,一户多宅,新的土地圈占和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3、城乡用地规模扩大速度高于人口增长速度,利用集约程度较低

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外延扩展的速度较快,用地增长快于人口的增长,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比较大。在2001到2004年,城乡面积增加了125%,人口增长了81.2%,城乡用地规模单行系数为1.5,超过合理限度1.12;城乡人均用地为125.34平方米,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指标120平方米,存在着建筑密度偏小,建设容积率偏小、土地集约化利用的程度明显偏小的现象。

4、园林、林地的减少,造成生产性农用地总量的减少

我国自2000年以来,园地和林地分别减少了1189公顷和468公顷,年均减少为280多公顷。由于耕地和园地、林地之间具有利用上的可逆性,在近几年中有一定数量的林地转化为耕地,从表面上来看,似乎耕地的数量没有减少,但是在实质上,生产性的农用地的总量在逐年的减少,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和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在新农村建设中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策略

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的统一市场,节约公共设施的用地

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对小城镇和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村庄进行综合的开发。集中配套建设,集中管理,防止分散性建设。尤其是对小城镇的建设,要做到乡镇工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居民住宅向住宅小区集中,商贸经营市场要和商贸区集中,此外要统一安排道路、供水、供电、通讯、办公等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做到整齐划一。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源的持续集约利用的要求。调整新农村的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起和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农产品结构,大力的种植经济作物,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内的经济产出,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例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盐碱地,可以开发旅游业和养殖业;我国东北部和西部地区比较肥沃的土地要发展高效优质的农业,对个别的海拔较低的山区发展林业和果树的栽培,对全国的每一类土地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发掘每类土地最高的利用价值。

加快科技创新,发展高效农业

发展高效农业是新农村建设中集约利用土地对农业的新要求,所以要加快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利用科学技术创造效益,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还要鼓励创新,既要有技术创新又要有管理上的创新,提高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比;增加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水果的发展,大力的推进和推广无土栽培技术,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高的价值。

总结

我国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它的稀缺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土地的利用上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因此只有通过建立合理的土地利用机制,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和保护土地资源协调发展。

篇12

一、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的现状

1.乡镇财政建设的现状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稳定快速的发展趋势,但是乡镇财政却出现了财源不足的现象,而且在财政改革的过程中资金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目前财政管理支配面相当大,资金量也很可观,仅靠政府支持根本满足不了财政需求。所以,尽管现在政府正在完善乡镇财政建设,但这个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

2.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深化进行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是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的限制、现社会给予的经济压力、农民缺乏正确的意识等仍是现在农民经济发展的主要阻碍。

二、乡镇财政与农村经济中存在主要问题

1.乡镇财政建设的主要问题

(1)目前乡镇财政收入少,财源乏力是主要问题。乡镇财政造血功能差,主要财政来源就是向人民征收。而且现有的乡镇企业较少且规模不大,乡镇发展不统一,政府支持又较少等造成了乡镇财源有限,稳定性差,收入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乡镇财政支出较多,收支过程存在问题。乡镇财政作为政府机构之一,其职能就包括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建设各乡镇基础设施等,以满足乡镇经济发展需要,但是国家取消农业税后,使乡镇财政收入明显减少,但县镇支出却随着乡镇的发展日益增多,造成了现在乡镇财政收支不平衡的现象。

(3)由于乡镇财政负责面太广,包括乡镇的教育、医疗、农业、林业等各方面,使之出现债务量大的现象。但乡镇行政单位中存在太多需要供养的人,使之需负担的人员经费长期居高,还有现在乡镇的历史债务仍未还清,现在乡镇财政出现债务过于沉重的现象。

(4)资金管理混乱现象严重。由于乡镇财政面临着收入少、支出多的压力,为了解决一些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人员工资等,财政部门借用行政经费、挪用项目资金、截留专项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现在乡镇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体制不完善,内部财政控制不严密,造成了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问题。

2.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农村经济建设中政府缺乏农业生产的控制力,尽管农业部门有相应的支持与辅助,但主要都是由农民自己决定农业生产。这种情况由于农民自身缺乏对行情的判断能力,种植又缺乏专业性,导致了生产缺乏科学性,会使农民失去很多机会。

现在农民对于农业的意识存在问题,现在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一种是传统的小农民思想,他们只要求生存温饱,以传统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拒绝学习新的、科学的农业知识;还有一种是现在农村的年轻人的弃农心理,他们一心向往大城市、新生活,不愿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而放弃了农业。这两种思想直接限制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

再者,是由于目前农业实行的是。这种制度当初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就现在农业生产而言,但这种制度还是造成了土地资源分散的现状,也使规模性的经营和整体农业把关的生产方式很难进行。

最后,现在的社会现状,诸如:子女上学、医疗问题、养老问题等造成了现代农民沉重的经济压力。所以现在农民对农业的将来持有的态度是偏悲观的。农民并不认为现在的一方土地可以解决现有的经济压力。

三、完善财政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完善乡镇财政体制建设

目前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明确的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乡镇财政不能仅仅依靠税收作为财政来源,应积极发展乡镇企业,鼓励人们创业,同时理顺县乡与上级的财政分配,促进城乡发展。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所以乡镇财政建设和农村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应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尽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基本上满足了温饱,但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重。而财政来源主要依靠乡镇财政的投入,所以农村经济发展要求更完善的乡镇财政体制,对农村基层财政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在乡镇财政建设困难重重,在满足农村社会需要、配合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满足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要等方面仍有不足。所以,目前乡镇财政需要放弃就公共产品论公共产品的现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完善农村基层财政公共支出制度,促进乡镇发展。

2.规范财政资金管理

规范财政财务工作流程,完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是现财政的首要任务。在财政的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方面进行完善;强化预算管理;强化债务债权管理;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等措施规范理财行为。

3.统筹城乡发展

在促进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农村基础建设,加强农村经济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建设,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四、结束语

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特别注意乡镇财政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参考文献:

篇13

二、精神生活贫乏。现在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枯燥贫乏,精神食粮偏少、文化活动不多、文化消费偏低。据调查,有38%的农户近lO年没有买书订报,9%的农户没有看过影碟、听过歌碟。农村量大、面广、线长,

“三下乡”成了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村里集体订的报刊,一般都放在村干部的家里,有的农民一年到头看不到报纸。剩下的渠道只有电视,但电视针对群众急需的农业生产技术、群众渴求的文化生活类的节目很少。因此,很多农民形容自己的生活是“白天忙发财,晚上忙打牌”。

三、陈规陋习泛起。目前全县一些地方的农民生产水平虽然提高了,但一些陈规陋习也沉渣泛起。如红、白喜事讲排场,对老人重葬轻养的不良现象;重男轻女、打架斗殴、修庙敬神的歪风邪气等。经抽样调查显示封建迷信盛行高达45%。

四、“脏乱差”现象严重。“门内三尺有变化,门外三尺脏乱差”是当前农村的普遍写照。农民房前屋后遍布垃圾,公共场所成为垃圾场,禽畜放养随意,乱搭乱挂、乱贴乱画等陋习比较严重。村镇建设无序,村庄布局分散凌乱,农民建房随意而为,“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非常普遍。

综上所述,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金投入空泛化。新昌县经济薄弱村面广量大,万元以下的有200个村,1万~3万元的有94个村,村委会连日常支出都捉襟见肘,更不要说建设各类文化设施了。资金投入的空泛化还使不少农村原本通过多方努力建立起来的阵地、设施因无法维护、更新而陷入自然消亡的状态。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实力,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已是当务之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