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

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3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公共安全与职业健康

篇1

二、大力开展职业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认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展览和论坛、组织知识竞赛、开展典型案例分析等,普及职业安全健康知识,增强生产经营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

篇2

据统计,我国约有50万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职业危害的职工超过2500万人,职业病的累计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增病人数量,我国都居世界首位。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800亿元,成千上万的家庭因此受到毁灭性的灾难和无法治愈的创伤。每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大会都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的言论,世界人权大会等组织也以此为借口攻击中国“忽视人权”。

2 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已将职业安全健康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近年来也对职业健康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2010年8月,教育部提出了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试点工作。随着我国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和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按照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和“工学结合”的教育原则,从源头上做起,将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关口前移到高职院校并有效实施,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3 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优势和必要性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是学生迈入职业生涯的启蒙和导引。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有其显而易见的优势:

3.1能针对专业、职业和岗位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按专业(职业)划分进行学习的,相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学习,为开展相应专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应专业,也就是未来相应职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职业和岗位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能力。

3.2有专业的师资力量。高等职业院校具备“双师型”教师和兼职从事实践教学的企业的“能工巧匠”,这样的专业师资队伍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有针对性地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运用安全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

3.3有利于新一代劳动者形成职业安全与健康的观念。高职教育阶段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不仅仅能够使他们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和健康的职业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推动全民全社会重视职业健康与安全,更好地发挥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作用。

3.4有利于弥补社会企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短板。尽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很多用工企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工作做得并不好。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毕业时就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能力,显然可以弥补社会企业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的短板。

4 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内容

工科专业的安全健康教育要根据专业特点,重点从劳动者个体的角度出发,普及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主要内容应该包括:

4.1职业健康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重点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法律规定等。

4.2职业健康:重点介绍粉职业中毒、噪声、高温、电磁辐射和工作压力危害及预防等基础知识。

4.3职业安全:重点介绍工作中的用电安全、机械作业安全、起重安全、运输安全、防火防爆、安全色与安全标志识认等知识。

4.4个体防护:包括工作中的头部防护、呼吸器官防护、眼(面)部防护、听觉器官防护、手(臂)、足(腿)部防护、躯体防护、皮肤防护等知识及专业保护装备的运用。

4.5急救与避险:包括事故现场救护、突发安全事件的避险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

4.6实训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训实习安全一般操作规程、制造类车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化学实验安全操作规程、电工电子实训实习安全操作规程和建筑实训实习安全操作规程等。

4.7校园健康与安全: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安全、传染病预防、交通安全和防盗、防抢、防诈、防暴力侵害等相关知识。

5 高等职业院校工科专业职业安全健康教育的开展

5.1职业健康与安全公共课程的设置

有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学校要把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作为主要公共课程进行授课,把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相应法律法规的规定、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职业危害和职业病知识、常见事故的防范、事故现场的急救与逃生等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树立起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思想意识、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的基本技能。

5.2在专业课程中引入职业健康与安全教学内容。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本身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各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中增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教学内容,将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就获得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学习职业健康与安全的技能,培养安全的工作态度,树立安全价值观,形成健康安全的良好习惯。

5.3培养职业健康与安全专职教师。学校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训增加专业课教师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在学校推行职业健康与安全教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专业教师或企业安全负责人、安监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的方式,形成相应的师资力量。

5.4强调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倡导和鼓励学生将在教室或实训场所学习到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进行经验的总结,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5.5加强与国家安全监察部门和企业的合作。学校应当从安全监察部门及企业生产一线的安监专业人员中聘任兼职教师开展教学和讲座,吸收有关人员参与教材编写、课程设计和培训的实施。

参考文献:

篇3

第二实幼教职工总数58人,其中核编数30人(实际在编29人),自聘27人(保育员12名、炊事员6名、保安2名、门卫1名、保洁员1名、体育专任教师1名(男)、临时代课教师4名<教师产假短期代课>)。12个教学班均按2教1保的标准配备,且专任教师公办率达100%。

第二实幼的专任教师队伍是一支年轻化、学历高、基础好的队伍,100%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7%。其中高级教师1人,一级教师11人,二级教师15人,三级教师2人。这是一支以90后为主力军的队伍,是一支教龄短、保教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的队伍,但同时又是一支兴趣广泛、个性鲜明、乐观进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对职业规划逐渐明晰的队伍。后勤队伍是一支以妈妈团为主体的队伍,保育员100%取得保育员资格证书及健康证,是一支爱岗敬业、工作扎实、对照顾看护幼儿,清洁环境卫生、幼儿饮食烹饪有着丰富经验的队伍。

三年来第二实幼立足办园理念、立足师资队伍现状,结合《指南》《幼儿园教师发展专业标准》精神,狠抓师资队伍建设,重在提高教师的师德和师能,致力锻造一支行仁爱、崇博雅、精保教的和慧教师团队。

篇4

本案对贪污罪的定性没有异议,对爆炸行为的定性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理由:

行为人覃某某主观上明知自制爆炸装置安放在办公室引爆的话会炸死被害人的后果发生,而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有故意杀人、夺取他人生命健康权的故意;犯罪侵犯的客体是特定人的生命权利和健康权利;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特定人身实施爆炸行为。

第二种意见认为构成爆炸罪(未遂),理由:

根据《刑法》第二十三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本案中,覃某某已经安放爆炸装置,着手实行犯罪,由于潘小心打开,未发生爆炸的后果,是覃某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所以覃的行为构成爆炸罪(未遂)。

第三种意见认为构成爆炸罪,理由:

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不应只看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还应看行为人对危害公共安全持有何种心理态度,更主要的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到了公共安全。本案中,覃某某为了隐瞒贪污公款和报复的目的,,自制爆炸物途经繁华公共场所拿到被害人的办公室,表面上看侵犯的对象为特定的人,但不能保证潘某某某打开纸箱时无旁人在场,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危害公共安全不应只看行为人的主观犯意,还应看行为人对危害公共安全持有何种心理态度,更主要的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是否足以危害到了公共安全。本案中,被告人覃某某为了隐瞒贪污公款和报复的目的,竟然自制爆炸物并邮寄到被害人的办公室,从表面上看侵犯的对象为特定的人,但不能保证滕某拆开邮件时无旁人在场,实际情况是当潘某拆纸箱时,确有多人在办公室前的公共场所活动,这说明覃某某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客观上也危及到公共安全,使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其行为应认定为爆炸罪。

笔者同意第三种意见,即覃某某的行为构成爆炸罪。理由:

一是覃某某主观上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覃某某明知当时虽然是假期,但办公室除潘某某值班外,还可能有其他老师来办公,并接待报名的学生,办公室前是师生和家属活动的公共场所,附近还有很多建筑物。覃某某为隐瞒贪污公款和报复的目的而自制爆炸物辗转途经繁华公共场所拿到被害人的办公室,虽然表面上看其侵害目标是特定的对象,但是,如果爆炸可能会伤及无辜,包括在运输途中。这一点,覃某某应当有所预见,因而应当认定覃某某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间接故意的心理态度。

篇5

公交司机健康堪忧

说到“三高”,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但公交行业存在的“三高”是与每位公交车司机形影不离的“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公交司机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之大,也许是很多乘客所无法理解的。他们一天工作八小时以上,平时几乎没有休息日;工作中,他们精神必须高度集中,由不得有一秒钟的分神。有人做过统计,在没有堵车或恶劣天气的影响下,公交司机平均每天要换挡2000~3000次、刹车2000~3000次,开转向灯400~600次,开关门800~900次。这些因素导致很多公交司机职业病缠身,脑血栓、腰椎病、颈椎病、肺病、胃病、前列腺病等都是危害公交司机的“杀手”。

在夏季最炎热的日子,公交司机一天的饮水量平均也只有1000毫升左右。而正常成年人一天中生理需要的饮水量为2000毫升。

公共安全系于司机健康

近年来,公交行业因司机疲劳驾驶、身体不适引发的事故频发。使得建立保障公交司机的安全机制更加刻不容缓。政府相关部门在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同时,也应将公交司机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医疗保障等“软指标”纳入政策制定范畴中,适当提高司机的收入,有利于吸纳更多的新鲜血液加入到公交司机队伍中,提升队伍的整体活力;公共财政也可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公交司机的定期体检,让他们享受到全面细致、富有针对性的检查,做好前期预防。

篇6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1-0249-02

一、中国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和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

2003年SRSS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初步建立公共安全管理机制,同时重视并加强了对大中小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2006年以来,中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规定。2007年颁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标准,并将其列为学校督导和校长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和法规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

可以看到,中国大中小学的公共安全教育正在有序开展。那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必须的。目前,对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得比较成功,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加以开展。

二、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有益经验

中国高校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形成了一些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比较系统的工作方法。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宿安全。俗话说,衣食住行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高校中的食堂和宿舍是大学生三点一线生活中的重要的两点。食堂的卫生和安全是确保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食堂环境卫生的清洁整齐,食堂中各种主、副食品的新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都是食堂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则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现代高校的住宿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大多数大学生都居住在四人间的宿舍里。80后大学生充满活力,对于各类电子产品非常感兴趣,笔记本电脑、苹果IPOD、黑莓手机成为他们的最爱,与此相关的情况是宿舍里电线乱接,插头无数,火灾的隐患日益突显出来。高校宿舍与居民住宅不同,是大学生聚居居住、集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注重宿舍安全对维护校园的安全秩序,维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日益重要。另外,有一部分大三、大四学生习惯在校外租房生活,他们在租房过程中,被骗、被盗、被抢,甚至被杀等情况时有发生,已成为影响社会和高校安定的一大因素。如何加强大学生租房安全教育和管理,是目前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社会交际安全。过去的大学校园被人们诗意地称为象牙塔,学生们和社会的联系较少。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高校和社会各个领域的联系越来越多。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交往机会也就随之增加。在这些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稚嫩,容易受到一些欺骗和伤害,特别是在兼职勤工俭学的时候,容易被拖欠工资和欺骗。(3)学生运动和校外活动安全。运动损伤或伤害事故,将直接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现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很强,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也非常强,在节假日常会组织班级校外参观访问和自助旅游。在这些校外活动过程中,交通安全和突发事件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安全。所以,对于这些校外活动,学校要派专人指导和陪同引导,防患与未然。(4)实验者与实验室的安全。现代高等教育离不开教学实验,在实验中,常常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以及水、电、煤气等,实验者及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实验者缺乏安全防护基础知识,在出现事故时其不知所措或处理方法不当,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2]。

高校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方法。针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公共安全情况,将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和教学计划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公共安全教育。(1)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公共安全知识系列讲座。利用课余时间,请一些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讲解安全知识,普及安全常识。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方法。(2)应对一些多发事件,如火灾,组织大学生模拟场景学习实用知识。纠正一些错误的逃生方法,普及一些正确的做法,在模拟实践中巩固所学到的安全知识。(3)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疏导,可以在学校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可聘请专业人士或培养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在教学计划内开辟专门的课时用于心理辅导课,对于大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其健康积极的心态。(4)对于社会上的各种骗术和就业陷阱,学校要从正面上引导学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防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交往中受骗上当,蒙受经济损失。

三、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类别复杂,其中有很多业余函授的社会学员,也有很多考不上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学习形式和类别也是多样化的,有双修日学习的业余形式,寒、暑假集中学习的函授形式,还有脱产学习的形式。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主要的对象是那些应届高中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刚刚高中毕业,学习能力和自制能力相对薄弱,对他们尤其需要开展有效的公共安全教育。可以借鉴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同时又要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开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和管理探索。

相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成教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要相对薄弱许多。要落实安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措施,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式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使用科学规范的教材,走安全教育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避免安全教育出现随意性[3]。针对成教学生特点,需要设置班主任制度对脱产班的学生进行相对于高校大学生更为严格的管理。由班主任负责对成教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班主任要定期开展班会,安排专门的时间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每个宿舍设立安全员,监督大家的生活习惯,防止水电引发的安全事故。成教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学校周边和社会上的“四厅一吧”(歌舞厅、游戏厅、卡拉OK厅、录像厅和网吧)随处可见,一些成教学生出入这些场所容易受诱惑、犯错误。班主任必须加强对学生外出时间段的监督,晚上可以限制学生进入宿舍的时间,9点之前,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按时回到宿舍。同时也要组织学生进行外出活动,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短途旅游,到一些红色旅游目的地接受思想的洗礼,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开设专门的安全讲座,请一些专业人士讲解在突发状况下正确的避险方法,扫除一些错误的认识和看法,加强成教学生在面临紧急状况时的反映和处理能力。比如在火灾现场的逃生技能和地震中的避险位置,让学生避免心中无数,在危险来临之时才能从容应对,从而避免危险、转危为安。同时,要利用办学依托的高校资源,使成教学生和大学生结对。采用大学生教、成教学生学习的方式,将所在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传递给成教学生,让成教学生在相对轻松氛围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创设一个温馨交流的场所,班主任老师定期和成教学生面对面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生活上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老师协商解决,和谐师生关系。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故。能按照“迅速到场,及时上报,妥善处理”的原则,以“实事求是,保护学生”为目的,争取把损失降到最低。网络与成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但网络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针对目前成教学生安全问题的新特点,要特别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研究,分析把握成教学生心理和网络信息使用方面的新问题,预防和有效干预学生心理危机,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如何预防成教学生网络成瘾、网络受骗、网络失德、网络犯罪等信息安全问题,使成教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自己的相关信息告诉他人,避免上当受骗,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4],这应摆在目前成教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突出位置上。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尤其是成教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应从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入手,例如,《宪法》、《刑法》、《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内容的法律知识教育,通过举办讲座、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对学生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守法自律意识,减少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这是对成教学生开展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4]。对成教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的问题容易被忽视,要进行以学习校纪校规和学生守则为主题的始业教育,成教新生一进校,就要对其进行以校纪校规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校纪校规,特别是涉及日常行为安全的规范。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严重违反校纪行为的人要予以严肃处理,以便维护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成教学生的切身利益。借鉴普通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经验和有效方法,切实推进成人高等教育中的公共安全教育,为成教学生营造出安全、和谐,舒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全面提升成教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光远.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104.

篇7

为有效处置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依法规范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有效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区应急工作实际,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等。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

Ⅰ级(特别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全区甚至全市、全省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省、市、区各级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区域内各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应急处置的紧急事件。

Ⅱ级(重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全区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全市、全区和相关单位力量和资源进行联合处置的紧急事件。

Ⅲ级(较大):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辖区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调度较多部门、办(镇)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处置的紧急事件。

Ⅳ级(一般):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只需要调度较少部门或办(镇)的力量和资源就能够处置的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预防和处置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增强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2.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科学决策、防灾救灾和恢复重建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的科学研究,组织攻关,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报告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水平。

3.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处置责任。

4.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坚持条块结合、资源共享,利用社会资源,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建立健全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合力。

(六)应急预案体系

全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1.区总体应急预案。区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区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规范性文件,由区政府制定,报市政府备案。

篇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文化繁荣先行区、平安和谐优秀区”建设,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足市情,从薄弱处求突破,普及上求提高,通过实施项目带动、加大资金争取、健全保障制度,推动公共资源向落后地区、困难群众、社会事业倾斜,有效解决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

二)努力实现“六个明显提高”即:城乡基础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目标。通过构建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基本住房保障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内容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均衡发展体系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升学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3%高中毛入学率达75%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1基本目标:2012年。高质量、高水平巩固提高“普九”义务教育成果。全市公办中小学基本实现规范化学校标准,完成覆盖全市的基础教育网络化建设。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教育均衡发展体系。

加强基础教育建设,2主要工作任务: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补充、合理配置原则。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规范化和均衡化发展。健全义务教育就学保障机制,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加强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体系建设,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特别是干部教育,构建开放式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教师合理流动制度,实现师资力量的区域均衡发展。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格局。依法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重点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3近期工作重点:全市完成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年完成30%加固施工改造任务;继续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建设,保持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相当;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争取民生工程评比单项考核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加快教育人才培养、引进和交流力度,培育一批名教师;加大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和区县职教中心建设力度,积极筹建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技师学院,构筑人才发展保障体系。

二)构建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2012年,1基本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达8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全省较低水平。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们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2主要工作任务:建立动态增长的基本医疗保障筹资机制。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使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巩固和完善城乡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加大公共卫生基本设施投入,推进乡村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社区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健全农村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促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同发展,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执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近期工作重点:启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九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乙肝补种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开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试点;继续扩大新农合保障面,2010年筹资水平提高到150元;通过卫生培训、进修、招募、支农等多种形式,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高服务能力。

三)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1基本目标:城乡就业比较充分。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绝大多数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障,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管理服务规范高效。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5%以上。逐步建立覆盖全面、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就业、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按照多层次、广覆盖的要求,2主要工作任务: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工作重心由城镇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分类施保,体现阶段差异,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社会综合救助平台。对城乡家庭生活困难又未纳入低保对象的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遭遇突发灾害等困难人员,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救助制度。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落实相关征地保障政策,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建立“五保”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有序推进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及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搭建全方位的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和政策扶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健全面向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服务制度,加大就业和全民创业基础建设扶持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制度,3近期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建立城乡人力资源动态管理台账;扎实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三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好困难企业就业扶助政策;加强社会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保障标准,加快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开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扶助困难家庭脱贫。

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0%行政村都有一个“农家书屋”有条件的村实现“一个标准篮球场、两张室外乒乓球台”从根本上解决全市边远山区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1基本目标:2012年。实现城乡群众广播电视共享服务。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力军作用,全面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2主要工作任务: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开展“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尽快完成已通电广播电视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深入推进体育健身工程,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把文化体育健身设施覆盖到社区和农村。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紧扣徽州文化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推进“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投资原则,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培育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加强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把徽州文化品牌优势变成文化产业优势,全面促进徽州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确保全省民生工程评比单项进入先进行列;加强各类文化馆(站)博物馆、图书馆建设;加大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3近期工作重点:年完成49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组织好国际山地车节、登山大会等集体育、旅游、经贸为一体的国际赛事活动;完成174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和41个乡镇文化综合站建设。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作,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完成573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五)构建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

实现应保尽保,1基本目标: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申请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或实物配租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并逐步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户数2012年达到1.5万户。廉租住房制度保障范围由城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消除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农村群众居住条件稳步改善,全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明显提高。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困难群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

着力解决面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的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政府主导,2主要工作任务: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创新保障方式,实行实物配售,加快廉租房建设步伐,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机制,逐步改善农村地质灾害区和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3-5年内使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抓好现有申请对象的保障资格审查和认定工作,3近期工作重点:做好住房保障对象的调查摸底等基础性工作。年对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0m2城市低保家庭做到应保尽保;规范租金补贴发放程序,确保中央补助的资金按规定及时发放;加快推进廉租房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廉租住房租售并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扎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建立良性运行机制。

六)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治安灾害事故稳中有降,1基本目标: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组织体系、保障体系和运行机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2012年,全市平安县(区)达标率100%平安乡镇达标率在94%以上,平安村(居)达标率在90%以上,平安单位达标率在85%以上,创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安全保障服务体系。2015年建立相对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创新公共安全服务体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2主要工作任务:改进公共安全服务方式。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按照预防应急并重、常态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平台,建设精干实用的专业救援队伍,实现全社会整体联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实施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加强技防和人防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加强城镇、旅游景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全社会预防火灾能力。逐步改造“四无小区”提升小区防控水平。加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城乡公共安全体系,抓好公共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医疗安全、消防安全等日常监管工作。完善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3近期工作重点:坚持实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强化维稳责任制工作落实,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巩固平安和谐的社会基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抓好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公共事件的能力;加快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将技防措施向农村、城郊结合部及案件多发地区、路段和部位延伸;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落实群防群治措施;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三、保障措施

篇9

交通事故使11万人丧生

城市里家家都安上了防盗门,不敢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国家“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彭苏萍认为,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反映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严重失衡,就在这种失衡的状态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

首要的就是安全事故总量居高不下,屡屡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更具突发性、灾难性和社会危害性。1990年至2002年,我国安全事故总量年均增长6.28%,最高时增长达22%。统计资料显示,2002年全国共发生107万余起各类事故,导致14万人丧生。其中77万多起道路交通事故,夺去了11万人的生命。在所有的工矿企业中,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最为严峻,2002年因瓦斯爆炸、矿井坍塌等恶性事故死亡近7000人,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天发生7.2起一次死亡三至九人的重大事故,每周发生2.5起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每月发生1.2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彭苏萍指出,如果不采取强有力措施,我国的生产安全形势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十分严峻,事故发生率仍将在高位徘徊。

天灾人祸的威胁

食品安全也成了大问题。据了解,污染与中毒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隐患,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受到严重威胁。2001年卫生部收到706起食物中毒报告,中毒病例22193人,死亡184人,但专家估计实际中毒人数可能是统计数量的10倍以上。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重大突发性灾害频发,70%以上人口,80%以上工农业和城市,受到各种灾害的严重威胁。一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死亡,千百万人受到冲击。

“天灾”之外,人祸也直接威胁着生命安全。火灾是危害最持久、最剧烈的灾害之一。科技部973火灾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唐告诉记者,我国每年因火灾而死伤的人数都在几千人。据公安部统计,2003年共发生火灾254811起,死亡2497人,伤3098人。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近年秋,我国犯罪形势向动态化、组织化、职业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发展,全国公安机关所立刑事案件年均上升幅度为24.7%,刑事案件的总量每年均达300万起以上,各类刑事案件死亡年均近七万人,直接经济损失400亿元;经济犯罪涉案金额平均每年都在800亿元以上,违法犯罪形式趋向多样化、复杂化,而且走向国际化。

尤其需要提醒的是,高新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广泛使用,核工业的发展,往往给犯罪分子和跨国犯罪、提供了最现代化的作案手段,公共安全的威胁不再局限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境内。

每年损失6500亿元

篇10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安全文化教育来改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思维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安全观,最终达到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升。

一、安全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来说,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环境和条件等成果之总和。从狭义来说,安全文化专指围绕安全生产中人这个主体所产生的人文因素和人文环境的研究、控制成果。安全文化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容易被人民群众理解和接受。安全文化是直接为生产安全服务的文化,是直接保护劳动生产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传播安全知识,提高民众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改善人民工作、生产的环境和质量,是安全文化的势和重任。

着力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安全文化的宗旨,在高校积极倡导珍惜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安全文化发展的源泉。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文思想,弘扬人本主义,彰显人性理念,以人的安全和职业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大学生的安全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质,推动安全文化的健康发展。

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的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的技能,一是能够使自己健康安全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使其自身的安全素质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以便在思想上确立比较正确和牢固的安全理念,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二是大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可以运用获得的安全生活知识和一些必备的职业卫生知识在以后的人生中指导其个人行为和应用于从事的工作中。比如,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劳动保护、劳动争议仲裁等,从而实现职业生涯中的安全与健康。

(二)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的需要

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构建“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秩序,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益于高校的改革和建设。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对于维护校园公共安全,保证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遇到危险时成功自救,把危险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可能发生的危害有高度敏感性,自觉维护校园公共安全,防患于未然。

(三)弥补过去安全教育不足的需要

我国家庭对安全文化的重视与国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很多大学生在入校之前未接受过正规的安全教育,缺乏最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能够弥补中小学以及过去高等教育中安全知识和意识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对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置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担当起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三、如何有效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

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时间、需要积淀、需要过滤、需要传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学校、社会、师生通过多种措施共同提高大学生安全文化意识。

(一)加大投入,奠基安全物质文化基础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各种设施的作用和功能。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园内重点部位的监控,比如,食堂、宿舍、图书馆等人流密集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形成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健全制度,确保安全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

安全制度的落实是校园安全的保护屏障,建立健全各类安全制度,并强力抓制度的落实,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各部门签订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制度,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必须经常检查安全责任制的贯彻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创新观念,开设安全文化素质课教育

目前很多学校只是把学生的安全教育停留在日常的管理与教育中,忽视了课程教育的重要性,把大学生安全文化纳入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文化体系的构建。《大学生安全文化》课程既传授国民需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又传授高层次人才必需的专业安全基础知识;既是安全素质教育课,又比素质教育高一个层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依托多媒体教学手段,从大学生的安全需求出发,深入传播安全文化。课程内容可以包含公民所需的安全知识,大学期间需要的安全知识,从业需要的职业卫生与安全知识以及大学生需要的科学安全观等相关的安全知识。

(四)强化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安全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广播,班级宣传栏等办一次安全主题的手抄报,宣传安全知识和常识,在校园张贴标语口号及条幅。全面普及安全知识。

二是举办知识讲座。按照不同年级的特别,举办有针对性的教学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放电、防火、防溺水常识,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杜绝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篇11

由于孙屡屡在马路上强行拦车乞讨,并已造成了两死三伤的严重后果,浦口警方于去年12月12日以涉嫌交通肇事罪,将其刑事拘留,并提请浦口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检察院接案后,考虑到孙犯罪的特殊性,立即向上级检察机关请示。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在对孙犯罪事实进行实地调查取证后,一致认为孙的行为对社会危害极大,已涉嫌犯罪,准予批捕。但随后在认定孙进虎涉嫌所犯何罪上,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其间接参与交通行为促使他人死亡,由此可定为交通肇事罪。也有观点认为,因为他的过失而导致他人死亡,可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也有观点认为,不应对其行为定罪,尽管孙的行为十分恶劣、后果也十分严重,但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将孙的行为归为任何一类犯罪都似乎有些牵强,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根据现有法律和对法律的理解认定孙某无罪似乎更能体现立法的精神。更多的人认为,由于孙的行为不止发生一次,从第二次开始他就应该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会发生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仍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该行为应当归为危害公共安全罪。最终,今年4月19日,根据《刑法》第115条规定,检察院对孙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至浦口法院。

篇12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责任政府、民生政府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构建安全监管新体制新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和协调,全面落实各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标本兼治,在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大安全隐患整治的同时,通过监测预警、监察督办、宣传教育、标准化建设等手段,督促各区、各部门推动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长效机制,实现安全生产持续改善,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目标

年,全市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实际死亡人数的基础上再下降1.4%以上,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3%,其他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火灾事故控制反弹,力争下降。较大事故起数下降3%以上,严防重大和特大事故发生。(以省政府下达我市的指标任务为准。)

三、工作要点

(一)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一岗双责”抓安全生产工作的工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责任更加清晰的安全生产监管新格局

1.全面完善和推进“一岗双责”责任制。按照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各部门“三定”规定,修订完善《市市直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边界,推进“一岗双责”责任制的落实。

2.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由市领导与各区、市直各部门负责人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明确各单位年的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要求。同时,各区、市直各部门也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

3.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评价制度。参照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完善安全生产绩效考评体系,强化事前预防和过程控制,通过年初定指标、年中查进度、年尾算总账等方式,推动政府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

4.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公共安全工作督导制度。对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重点区域进行专项督导,对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公共安全工作进行重点督导,督促有关监管部门和辖区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

(二)强化市安委办综合协调和督办职能,统筹部署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5.及时调整市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及成员,定期召开成员或联络员工作会议,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联系和沟通。

6.进一步完善市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察制度、通报制度、约谈制度等工作制度。

7.按照省安委会下达给我市年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任务,将事故控制指标量化分解到各区和市各有关部门,并强化事故指标监控。

8.组织召开每季度的全市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及时传达市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部署全市安全生产工作。

9.根据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召开各类安全生产专项工作会议、研讨会、座谈会及现场会,及时研究解决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10.协调组织开展市领导带队安全检查、督查和巡视,对市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进行协调督办。

(三)抓好公共安全隐患的监测预警和跟踪督办工作

11.全面组织开展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建立全市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制度,科学划分公共安全网格化管理责任区域,落实各网格的责任人、管理人员和职责,通过各网格持续开展安全巡查和重点检查,全面掌握本辖区的安全隐患、重点场所和重大危险源信息,跟踪、监督隐患的整改工作。

12.完善公共安全隐患举报体系。设立专门的全市统一的公共安全隐患举报电话,制定《全市公共安全隐患与事故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鼓励和奖励公众举报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

13.制定完善市安委办安全隐患督办制度和工作流程,督促各区、各部门落实相应的安全隐患举报、受理、处理和跟踪落实的机制,推动各区、各部门强化隐患治理工作。

14.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机制。制定隐患排查整治标准,实行分类、分级排查整治,对风险隐患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评估,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

(四)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专项治理行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15.积极部署开展全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行动。指导协调各部门加大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以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为核心的大检查大执法,督促企业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16.实行分级、分类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推动各部门探索和建立更为高效的安全监管机制,优先加强对安全隐患风险高的企业和场所的监管,提高监管效能。

17.协调指导开展对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和重点隐患的专项治理,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工矿商贸、文体旅游、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18.协调督促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全市职业危害现状摸底调查和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探索建立职业中毒事故处理的联防机制,大力推动我市职业安全健康监管工作。

19.选择若干区或部门进行重点督查督办,集中力量解决一些老大难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创新安全监管模式,形成新的抓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20.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修订完善《市安全生产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调整经费使用方向,协调增加经费额度,切实加强政府公共财政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

21.大力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牵头实施或指导各部门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指导意见和工作准则,制订各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实施办法,推动企业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安全标准化达标活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继续深入推广企业安全生产托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在3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事故多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托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安全生产“不会管、无人管”的薄弱现状。

23.积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和推广。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应用远程监控、实时监测、GPS卫星定位技术、可燃气体报警系统可靠度检测技术、危险化学品罐体管道泄漏自动关闭技术、冲剪压切设备刚性刹车系统等安全科学技术成果,改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手段,实行“科技兴安”。

(六)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升广大企业员工和全体市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24.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完善安全生产公益宣传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和各类教育基地作用,在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投放公益广告,播放安全专题节目,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2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活动。在“安全生产宣传日”、“安全生产宣传月”、“消防日”等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开展安全宣传、咨询、展览、论坛、讲座、知识竞赛、安全文艺晚会,宣传安全知识,营造安全氛围。

26.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继续组织开展对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专项培训,在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高危行业、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全员培训教育。

27.探索建立全员安全培训教育体系。力争用3至5年,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和相关从事安全生产的工作人员、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人群以及在校学生和社区居民,分门别类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

(七)做好事故统计及形势分析,加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力度,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28.健全完善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制度,树立安委办在事故报告、统计和调查处理工作方面的权威。

29.定期汇总全市各类安全事故,编印《全市安全生产事故月报》,及时分析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形势,提出存在的问题,指导全市各区、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监管。

30.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力度。对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对各区调查处理的督促指导;对较大生产安全事故,强化事故调查的查处力度,及时结案。

31.加强责任追究。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市委《关于加强党政正职监督的暂行规定》和《市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安全生产领域造成一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实行重点监察,对造成3人以上死亡的事故实行全面监察和严格责任追究,实行“买单制”,真正落实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

(八)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升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水平和救援能力

32.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法规的立法工作。会同市法制部门,积极推进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相配套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督促各有关部门抓紧清理、修订现行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有关法规或规章。

33.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和基层单位预案的制定工作,做到凡是可能发生的安全生产突发事故都有应急预案;推进预案简本建设,出台预案管理办法,加强对预案管理的指导力度,全面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篇13

关键词:

典型国际城市;城市安全体系;同异点;发展规律

中图分类号: X9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6)06-0000-00

1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程度迅速地提高。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城市是否具有与时俱进的安全体系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也会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剖析与借鉴国外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尤为必要。

东京、香港、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有着成熟且运行流畅的城市安全体系。与这三大城市相比,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的机制体制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因此,通过对三大城市安全体系的研究,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对国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将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概述

21城市安全体系定义及其构成要素

城市安全体系是指[2]城市安全管理主体为了保持城市的正常运转,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基本权益,以常态管理和应急管理两种管理方式作为体系核心,对影响城市安全的潜在风险和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治理的一套有机整体。城市安全体系主要由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标四个要素构成。

如图1所示,体系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为[3]:管理主体设计出管理目标。然后根据管理目标使用合适的管理方式作用于管理客体。同时,管理客体的状态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反馈给管理主体,使管理主体能及时调整与改进管理方式。

如图2所示,香港的城市安全体系的特点可以用“二维协作,多元层次”[4]这八个字来概括。“二维协作”是指:香港把城市安全体系划分为体制内(政府系统)和体制外(社会系统)两大系统,在不断完善政府和社会系统内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互相信赖的协作伙伴关系,来实现城市安全的良好治理。“多元层次”是指:香港在城市安全治理过程中,通过政府和社会中的多元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构建出层次分明、职责明确的城市安全网络。

[BT4]23东京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3所示,东京城市安全主要特点是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社会组织力量相互协作[5]。

在东京,地下综合管廊的广泛应用保障了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密集合理的消防布局保证火灾发生六分钟之内消防队到达现场,应急供水站和地下调控蓄水池为城市供排水安全提供保障等完善的基础设施确保了城市功能的实现;东京宣传“自己的生命自己保护”、“自己的城市和市区自己保护”等基本理念,促进行政、企业、地区和社区(居民)以及志愿者团体等相互支援,建立一个在灾害发生时携手互助的社会体系。东京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6]城市组织率平均到达794%。

24新加坡城市安全体系特点概述

如图4所示,新加坡城市安全的主要特点是“依法治市、以人为本”。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等城市安全的各方面都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且执法严格,惩罚严厉,用严刑峻法机制打造法律威慑力。人性化的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科技应用,新加坡为市民提供最人性化的城市服务[7]。同时注重安全宣传教育,以提高市民整体素养为主要抓手,营造“安全城市”氛围[8]。

[BT4]25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同异点

通过对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城市安全子系统资料的收集与归纳,文中以表格形式列出典型国际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见表1。

生产安全1.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基础支撑

2.积极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1.香港:条例、规例、工作守则、安全指引与指南组成的层次化法律法规体系;香港职业安全健康局的图书馆储存大量安全资料及数据库并提供查阅交流

2.东京:综合性的职业安全健康法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且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通过监管机构法定化,便于监管并严格、规范和高效执法;职业化的监察员制度,法规对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专项要求

3.新加坡:以《工作场所安全与职业健康法》为核心,附属条例为延伸,其他法律为补充,实物守则及其他指引为指导的完备的生产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探索安全的最佳认知、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管、加强安全监管能力的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3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的发展规律

城市安全体系存在于整体城市安全之中,也存在于城市安全各个子系统之中。因此,通过归纳与总结城市安全子系统的同异点,总结出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发展规律:

1)城市安全体系发展理论研究

城市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城市安全自组织理论,[9]城市体系的发展是一种自组织过程,即在环境选择压力下系统自发获得合适的发展渠道与机制,抛弃过时的旧形态,构建起适应现在环境的新形态的一种过程。城市安全的发展需要在遵循城市安全自组织功能的基础上,由管理主体去引导与调控,从本质安全化的角度阻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城市安全的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城市安全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中之重,很多国家都已经把建设健全的城市安全体系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将城市安全和经济发展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城市安全与城市经济作为城市的“两翼”,相辅相成,均衡发展。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安全基础的更新和提升,城市安全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3)城市安全管理主体构成的逐步演变

在城市安全管理中,虽然政府在人员素质、掌控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有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因此,城市安全管理已经由政府系统内的单一治理模式逐步过渡到政府与社会协作治理的二维模式[10]。管理主体逐步地由政府与协会组成的小型结构演变为政府与协会、企业等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大型结构,再逐渐把社区、公民团体、志愿者、NGO组织等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最终形成政府、企业、协会和市民共担责任的城市安全管理体系。

4)城市安全管理团队整体结构的不断优化

作为城市管理的主体,专业人才的科学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城市安全的管理水平与社会稳定程度。城市安全管理在注重提升团队水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人才引进方式,[11]从高校教师和应届毕业生等渠道中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重视上岗后的继续教育培养,逐步优化管理团队的学历结构与年龄结构,按照岗位设置的实际需要,对博士、硕士和本科等不同学历者进行多层次组合,并进行专业领域互补,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充分拓展个人发展的空间。

5)城市安全的未来趋势是信息化、智慧化

建设信息化、智慧化的安全型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安全发展的大趋势,[12]也是现代城市安全管理理念的新取向。安全智慧型城市将物联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进行有效的融合,以数据作为城市安全的核心要素,在城市安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信息通信技术,[13]改进有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解决信息孤岛现象,对城市安全可能面临的重大问题做出预测,进行相应的物资和技术储备。

4典型国际城市安全体系建设经验对国内城市借鉴意义

41建设覆盖面全、震慑力强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

1)加快立法步伐,修订法律法规。加快城市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城市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实现全覆盖的法制化城市安全管理,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为监管后盾。加强法律法规适应性调整,使之城市安全相匹配,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充分有效性。

2)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紧密配合。对城市安全管理各职能部门的法律地位、职责权限、行政归属等做出明确界定,避免职能交叉或“监管真空”,完善司法启动机制和流程,建立健全行政监管与司法检控的衔接机制,同时推进部门之间的联合执法,提高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和效力。

3)真正做到执法必严,实质提高违法成本。政府应坚持精细管理,严格依法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做到执法“零容忍”,真正采取严厉措施制裁违法企业及违法人员。在允许范围内增大违法惩处力度,从提高处罚金额、强化处罚落实、提升执法力量等多方面实质提高违法成本。

[HT4"F]42推进社会力量有效有序参与,强化民众安全意识[HT]

1)政府在城市安全管理中担负起领导、协调的责任。政府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将部分安全管理职能向社会转移。依靠合作协议、伙伴关系、合同外包等协作方式来提供安全服务。

2)加强城市安全理念的宣传教育,使理念深入民心,提升城市民众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进行城市安全管理的城市安全合作网络,逐步树立民众“自己生命自己保护”“自己城市自己守护”的理念。

3)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参与。加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资助,研究相关安全APP的开发,提高安全隐患举报的便捷性和规范性,积极打造城市安全管理民众参与平台,凝聚社会精英人才参与城市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民众力量大、基础广泛的优势。

[BT4]43加强城市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1)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城市信息管控中心,保障城市信息化安全。将零碎且分散的安全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完整的信息链,有效预测预警城市中的危险源和危机事件。让公众能够随时随地感知自身周边环境的安全状态,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应对突发的安全危机。

2)打破管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各管理部门应统一规划数据库系统,推进城市管理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结合,健全管理基础数据的采集、整合、入库、更新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3)加强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将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应用到城市管理,包括智能电网、智能水务、智能环保、智能养老,智慧社区等,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真正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44建立健全职业化的人才队伍体系

1)不断加快管理人才、研究人员的培养机制建设。研究发展学校式教育制度。研究试点“三边学习模式”,即“正常训练、个人进修以及在职学习”的全程化人才培养学习机制,逐步完善相配套的教材资料与设施,保证人才培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分类组建专业化实战队伍。加强实战性训练,增强应变能力。全面考虑城市安全突发事件种类,细化队伍功能,分类组建针对性更强的专业化实战队伍,提升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的实战专业水平。落实日常实战化训练工作,夯实作战能力,全面提升队伍救援实战能力。

3)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紧跟国际潮流。定期选派优秀的管理人员到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进修学习,参加学术讲座和交流活动,及时跟踪和汲取最新的科技手段,建立城市安全事件档案库。通过收集国内外各类城市安全事件的资料,深入理论研究,完善管理措施,从而对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5结语

通过借鉴典型国际城市经验,我国城市安全体系建设需要政府系统和社会系统两方面相互配合,双管齐下,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共治的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改进现有安全体系,以保障安全、稳定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晓亮. 中国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发展 [J] .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1,11-14.

LIU Xiaoliang.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J] . Journal of Jiangnan Social University,2010,01,11-14.

[2]王雪丽.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 [J] . 城市问题,2012,07:79-83.

WANG Xueli. The problem of urban public security system and its solutions [J] . Urban Problems,2012,07:79-83.

[3]廖卫东,何笑. 我国食品公共安全规制体系的政策取向 [J] . 中国行政管理,2011,10:20-24.

LIAO Weidong,HE Xiao. Public policy orientation on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in China [J] . Chinese Public Administration,2011,10:20-24.[ZK)]

[4]华智亚. 香港的城市安全建设与公众参与 [J] . 城市观察,2013,02:151-158.

HUA Zhiya.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ecurity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Hong Kong [J] . Urban Insight,2013,02:151-158.

[5][日]|京都政府:安全安心Tokyo战略[R],2015.

[6][日]乳w府:平成27年版防灾白皮书[R],2015.

[7]M.M.Haque,H.C.Chin,A.K.Debnath. Sustainable,Safe,Smart-Three Elements of Singapore’s Evolving Transport Policies [J]. Transport Policy,2013,v27:20-31.

[8]北京市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安全与应急管理培训团. 新加坡城市公共管理 [J]. 城市管理与科技,2009,01:70-73

Beijing training group for urban public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Public management of Singapore [J]. Urban Management Science & Technolo-gy,2009,01,70-73.

[9]饲烀瘢许开立,吴穹等. 城市安全运行研究方向初探 [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4,02:6-8.

SI Qingmin,XU Kaili,WU Qiong,et al.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city safety operation[J]. China Public Security(Academy Edition),2014,02:6-8.

[10]朱海波. 广州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的对策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