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游客消费特征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12-03
贵州省地处祖国西南,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由于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多民族的构成,使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贵州旅游资源主要表现为:丰富的绿色旅游资源。全省共有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5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6度,为四季皆宜的观光、旅游、休闲、考察、探险之地。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特别是2007年贵州省贵阳市获得中国气象学会颁发的“中国避暑之都”的称号。丰富的水资源。境内河流纵横、瀑布众多,非常适合观光和漂流开发。丰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里世居着汉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个少数民族,古朴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蔚为大观。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贵州红色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已开发红色旅游景点60 多处,《在2004―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 贵州省被列为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发展区。突出的白色旅游资源。以茅台酒为代表的贵州酒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而以此形成的酒文化及工业旅游资源又增加了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内容。随着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不断宣传、投入,贵州旅游业发展正逐步成为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一、国内游客人口特征分析
人口学特征分析是旅游市场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研究游客旅游消费行为的基础。游客的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游客的省份、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个人月收入、家庭结构以及身体状况等,这些因素对游客的旅游消费及对消费评价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成为旅游消费行为研究的标志。本次研究基本情况如表1。
从人口统计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贵州主要的客源市场是在华东和中南地区,符合国内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的空间距离分布;东北、华北、西北游客构成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省份;西南地区由于自主进入贵州比较方便,多以自助游形式入贵州,调查统计数据较少,这与本次调查以旅行社调查为主有关。客源个体特征构成主要为机关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主要表现为多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也与统计分析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以及工作年限分布一致。客源特征的单一反映了贵州旅游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广大游客对贵州旅游资源特点还不很了解,旅游形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不强,游客多以工作或职务之便进行旅游;大量潜在游客缺乏对贵州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特点、旅游服务情况的了解;同时,需要高端旅游休闲、有充足旅游时间的老年游客,以及爱好新奇探险的青年游客还未发现他们喜好的旅游产品,未积极投入到贵州的旅游过程中。
二、来黔国内游客消费评价分析
消费后评价是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一部分。旅游者在完成实际消费行为之后,一般会体验到三种感觉:满意、不满意和疑虑。每种体验都会有特定的购买行为。在本阶段,旅游者根据所期望的产品并对产品做出评价。如果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质量与实际质量相符,旅游者会感到满意,那么下一次他还会倾向于购买该产品和服务,并且常常会向其相关群体传播该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这对其相关群体的购买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与实际不符合,旅游者就会感到不满意,就倾向于不再购买该产品和服务,而且可能会当场向旅游企业、旅游管理机构及旅游行业协会提出投诉,也会倾向于在相关群体及他人面前批评该产品和服务或传播该产品的消极信息,对这些人的购买决策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当旅游者体验不到满意感,又没有对产品出现明显不满时,他在旅游后就会出现购买后疑虑。这种情况下,旅游者一般会继续选择性地接触与本次购买相关的有利信息,或尽量找理由说服自己或鼓励相关群体成员和他人也去购买该产品和服务,以证实自己本次旅游确实是不虚此行。消费后的满意与否,可以导致消费者的重复购买与忠诚,也可以导致消费者对其他的旅游消费者的影响。
旅游消费的评价一般从“吃、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反映。本文针对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考察了旅游消费者在消费后对贵州旅游的总体感觉,吃、住消费感觉,总体消费价格,以及对消费中的意见和满意不满意项目或商品。
1.吃:在贵州、四川、湖南三地的饮食特点中,素有这样一句话;湖南“不怕辣”、四川“辣不怕”,贵州“怕不辣”。这充分说明了其饮食特点,对旅游者而言可能造成不好的评价。但调查结果显示,从消费者在贵州旅游中对用餐过程的总体感觉来看,以好为最高,占54%;其次为没感觉,占22.4%;第三为差,占11.3%;非常好占9.7%;很差占1.8%。
2.住:消费者在贵州旅游中对住宿条件的总体感觉,从调查数据分布来看,以好为最高,占58.1%;其次为没感觉,占22.8%;第三为非常好,占12.3%;差占5.0%;非常差占0.5%。
3.行:在外地游客眼里,贵州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对交通的投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贵州的旅游交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调查数据来看,仍有39.6%的游客感到不满意。
4.游:该项目主要调查游客整个游览过程对游览、具体景区景点的评价,在贵州旅游期间,51.3%的人对游览过程最满意, 44.1%人认为游览过程最值得花费。
5.购:对于在贵州旅游过程中旅游消费的价格,从调查统计分析来看,47.9%的消费者认为偏高,44.7%的消费者认为合理, 4.2%的消费者认为偏低。
6.娱:对消费者在贵州旅游中喜欢的旅游娱乐项目,从调查结果来看,以民族歌舞比例为最高,占34.8%;其次为漂流,占31.9%;第三为民族仪式,占15%;选择民族体育项目的占5.6%;选择其他的为7.2%;不感兴趣的占2.2%。
在对贵州旅游总体评价中,游客对是否愿意再次到贵州旅游,69.5%表示愿意,4.0%的表示不愿意,26.5%未明确表示意见。游客认为,影响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因素按其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交通的便捷性39.6%、整体环境26.4%、服务质量18.4%和资源吸引力14.9%。
三、贵州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抓住机遇,促进基础设施完善
中央对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投入,为贵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遇,我们应充分利用这次机会,积极改善交通条件,加快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特别是通往各旅游景区景点的交通;同时,抓好旅游区配套设施建设,包括旅游接待、住宿、餐饮、通讯、厕所等设施的配套“创造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环境,树立贵州旅游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让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二)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改善整体环境
旅游业是综合性的“行业窗口”,是集“吃、住、行、娱、游、购”为一体的行业。即使硬件建设上去了,没有规范的服务,给游客留下遗憾,让游客不满意,这无疑对我们的前期工作也是一个否定。同时,我们也看到,游客对贵州旅游发展的意见中也提到希望改善旅游服务质量和整体环境。因此,不仅政府必须加强行业管理,纠正不正之风,旅游行业也要加强自身管理,旅游从业人员也要加强自率,规范服务水平。特别是作为窗口行业的窗口的导游服务人员,应该转变“接待员”、“讲解员”、“促销员”的角色,通过不断的行业规范、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高,逐步成为游客旅游过程中的朋友、对旅游地自然文化资源产生好奇心的启发者、游客再次旅游的发起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需要从细节入手,从游客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满足未来旅游发展的需要。
(三)进行适当的旅游消费教育
旅游最突出的两个特征就是异地性和暂时性,因而往往诱发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一些非理性的特征,开展旅游消费教育是引导旅游消费行为的有效途径。消费教育在发达国家已十分普及。通过消费教育,可以使消费者更清楚认识消费的产品及特点,掌握有关消费知识从而影响消费决策提高消费满意度。贵州旅游消费教育可以从引导旅游消费者认清旅游产品特点及旅游区相关情况入手,引导旅游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求适合自己的产品,满足自己的个性消费,不盲目追随旅游潮流,而是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旅游产品。通过介绍本地旅游资源特色,自然以及人文知识方面入手,使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间接地认识、掌握一些感兴趣的东西,在丰富阅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相关知识。
(四)加强旅游回头客的市场开发
对游客的调查显示,70% 的游客是第一次到贵州旅游,其中有69.5%的国内游客明确表明他们愿意再次到贵州旅游,还有26.5%的人未表明意见。由此可以看,出贵州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回头客市场的潜力。吸引回头客不但可以降低营销成本,还可以提高贵州的旅游形象。有调查显示,吸引一个新游客所支出的费用是保留一个回头客的6倍。贵州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品位高的不在少数,因此对吸引回头客有很大的潜力。做好资源特点宣传、解释,使消费者更加了解产品状况,对今后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依据。如制作一些质量和品质较高的贵州旅游景点或旅游产品宣传片,在游客乘车途中播放本次旅游未涉及的产品宣传片,以引起游客的注意,从而形成记忆,来开发和培养回头客市场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家乐旅游逐渐成为都市居民喜爱的旅游形式,因此研究其客源市场特征及游客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背景
1.秦岭北坡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概况
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旅游从20世纪90代起步,2003年由于政府大力推进其向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而迅速升温。2003年33户农家乐经营户挂牌,到2006年农家乐接待户已有424户,接待游客75万人,收入3000万元。
2.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分析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地理空间特征、消费特征、时间特征及其他特征。调查问卷采用实地调查法,共发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为290份,有效率为98%。在问卷的结果分析中用到了数理统计、EXCEL等方法及软件。
二、农家乐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1.人口学特征
从表1中显示主要游客为年龄在25~50岁之间、月工资为1000~3000元之间的群体。这一群体多数已有自己的家庭以及稳定的收入,闲暇时间固定,比较偏好闲适轻松、能和家人朋友相聚沟通的旅游方式。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游客主要为大学生群体,他们经济能力有限,往往选择花费小、风景佳、距离短的农家乐。
2.地理空间特征
秦岭北坡农家乐客源市场主要以西安市区游客为主(表2)。地理空间结构中体现出农家乐旅游的吸引半径约为20~100km,旅游强度等指数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其中距离秦岭北坡30~60km形成游客最为集中的区域旅游客源。值得注意的是游客强度等指数并不是一开始就呈现出衰减,而是到达20km~30km公里后才出现衰减,这是因为中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城市边缘出现了“城乡结合带”,它们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逃离城市到乡村休闲”的要求。
3.消费特征
(1)消费动机
表2中显示游客选择农家乐旅游的动机以娱乐消遣为主,其次为家人朋友聚会,借农家乐的环境和独特的氛围求得身心的愉悦,家人朋友的沟通交流是主要的消费动机。
(2)消费水平
90.9%游客的人均花费集中在200元以下(表2),其中餐饮占了总花费的40%以上,住宿花费在总花费中约占了30%以下;65%游客没有购物,而选择购物的游客购物花费最多为总花费的10%左右;72%游客选择参加娱乐项目,约占总花费的5~20%(图1)。值得注意的是餐饮花费与游客收入总体呈负相关关系,住宿、娱乐花费与游客收入总体呈正相关关系;购物花费最大的群体为年龄在35~50岁之间、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的职员、教师、商人及公务员。
4.农家乐客源市场时间特征
春夏两季是农家乐旅游的旺季,这两季是乡村景色最美、各项娱乐活动都能开展的季节。在时间段的选择上,人们倾向周末到农家乐旅游。在黄金周期间,农家乐的客源远不如周末,这主要是黄金周期间人们更倾向于空间尺度较大、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目的地。在停留时间上,大多数游客选择的是一日游(表3)。
5.农家乐客源市场其他特征
游客喜爱参与性较强的农家乐(表3)。对于农家乐的组织形式,人们乐于和家人朋友一起来进行旅游。在交通方式中,65.1%为自驾车旅游,25.1%为公交车,选择坐公交车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青年学生及收入低于2000元群体。
三、农家乐客源市场行为模式研究
1.游客以空间尺度较小的周末一日游为主,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两季
农家乐旅游以“朝发夕归”的短程一日游为主。这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限制,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5000元左右,一年多安排一次中远程旅游,平常主要是近程短途旅游;由于生活的快节奏使城市居民平时更加愿意避开人满为患的著名景点;由于私家车数量急剧增加,自驾游成为时尚。春夏两季乡村景色最美,是最适宜出游的季节。
2.农家乐旅游消费停留在悦目悦身的基本层次,消费水平与收入密切相关
目前农家乐游客享受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产品、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农家乐旅游行为停留在悦目悦身的基本层次。而旅游消费较低,主要集中在餐饮及住宿方面,消费水平与收入密切相关。
3.游客往往与家人朋友选择去参与性强的农家乐
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和沟通,参与性强的农家乐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场所,人们通过各种农家活动增加友谊、加强亲情。
四、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对农家乐旅游提出以下建议:
1.深度挖掘农家乐旅游内涵,使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
为了保持和突出农家乐“乡村性”, 应以民俗和建筑体现风格, 以淳朴和真诚营造氛围,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深度挖掘农家乐的内涵。要紧扣农家乐的主题进行市场定位,提供面向不同消费层次的农家乐旅游产品, 使旅游客源市场多元化。
2.依托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理想化的农家乐旅游是旅游业与农业的一种结合,是第三产业在不影响第一产业的基础上的一种附加。农家乐应该利用其原生原味的乡村性,特有的乡村文化和土特产品来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家乐尚未形成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引导建立完整的旅游产业链,不断挖掘代表其特色的土特产品或乡村手工艺品。
3.农家乐旅游市场营销系列化、管理规范化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农家乐旅游产品质量,必须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销农家乐旅游产品,使旅游市场营销系列化;另外在管理方面,可通过组建农家乐协会等形式, 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的原则联合起来, 对内统一服务标准,对外统一打造品牌,实施管理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农家乐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24(6):757~763
[2]潘秋玲:现阶段我国农家乐旅游产品的供需特征及开发[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2):60~62
[3]税伟张启春王山河等:城市化与城市近郊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J].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7~30
关键词: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特征;趋势预测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以秦始皇陵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城墙、碑林为代表的一大批垄断性世界级文物旅游资源,构成了西安市旅游资源的核心,也是吸引国际游客的主要旅游景点。入境旅游在国际旅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活动成果的主要指标。[1]改革开发20多年来,西安入境旅游发展迅速,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相对增幅较大。但是2001年以来,西安入境旅游人数占全国的总接待量各年均不足0.8%,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各年也没有超过1.7%。仅以2006年为例,2006年西安市接待入境游客867273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量的0.69%,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为46700万美元,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1.38%,居全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的第12位。和北京、上海等旅游热点城市相比,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其差距逐渐拉大。综上分析,西安的入境旅游发展与自身的资源丰度、质量对比,入境旅游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地位下降,这将直接影响到西安在全国旅游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对西安入境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能够为西安市的旅游开发规划和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一、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征分析
西安市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入境旅游市场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以2001-2006年的数据做分析,具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1.从绝对量上来看,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呈稳定增长,且增幅较大(2003年SARS除外)。如图1所示,2001年入境游客人数为672015人次,到2006年达到867273人次,净增长为195258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23%。SARS过后,2004年游客人数迅速回升,2005、2006年稳步增长,同比增长分别为19.27%和11.8%。游客数量的增长带来了旅游外汇收入逐年增加。由图2可知,6年来,旅游外汇收入净增长为17698万美元,2005年同比增长率达到了2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值。
2.从相对量上来看,西安市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比重小,并且比例增幅缓慢。入境游客人数2001年以来没有超过0.8%,平均比重值为0.64%。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重6年来没有超过1.7%,2006年仅为1.38%,各年平均比重值为1.35%。
通过和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南京、杭州等旅游热点城市做横向比较来看(见图3、图4),西安入境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
的比重和深圳、上海、北京的差距较
大,略低于杭州,和成都、南京相当。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西安入境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并不明显,且呈下降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旅游网/index.asp上数据整理得到
3.外国游客是西安入境旅游市场的主体,各年都在85%左右,主体优势明显(见表1)。港澳台游客的相对规模较小,占入境游客的比例在逐年减小。其中,台湾游客最多,其次是香港游客,澳门游客最少,历年都没有超过4000人次。
二、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分析
(一)时间结构分析
1.季节变化分析。由图5可知,入境游客的季节分配特点显著,与北京、成都、南京、上海、深圳5座城市2006年1-12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数相比,具有以下异同点:
相同点在于一年的变化特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1月初-3月底,迅速增长阶段。此时正值春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旅游者的心情因素可以大量吸引旅游者,入境旅游人数大幅度增加。(2)4月初-9月底,平稳保持阶段。经过了第一阶段的增长后,数量略有增加或减少,但是近似围绕在一条直线上下做轻微波动;7月份相对来说,降低的比较多,此时天气炎热不适合出外旅游。(3)9月初-10月底为短期增长阶段,此时秋高气爽正是旅游的好季节,室外的旅游项目较为丰富,因此入境游客的数量会有增加。(4)11月初-12月底,逐渐下降阶段。此时天气变冷,又接近年底,入境游客不断返回客源地。
不同点有:(1)北京、上海、深圳各月的入境游客远远高于其他比较城市,领先优势非常明显。西安和南京各月近似,并略高于成都。(2)在上述相同点的第4个阶段,西安和南京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降幅不大。北京和上海的降幅较大。相反,深圳和南京在这一阶段却有回升。深圳的增幅较大,因为此时接近年底,大量的港澳台游客过境返回大陆。
综上,2006年西安吸引入境游客较多的月份是8-10月,8、9月的月接待入境游客量都超过了9000人,10月份最高,达到了115909人次。总体变化趋势和其他几座城市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大致相同。外国人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较大,港澳台市场的季节变化强度相对平稳(见图6)。
2.年际变化分析。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在总体特征分析中已经做过详细阐述,为了避免重复,这里就不再赘述。
(二)空间结构分析
从区域上看,由图7可知,以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客源市场,两大洲的游客占所有入境游客的70%左右;美洲次之,特别是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入境游客不断增多。大洋洲游客占来西安的外国游客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非洲游客虽然数量很少,比例也呈增加趋势。以2006年为例,在外国游客中,亚洲游客200646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27.33%;欧洲游客290778人次,占外国人总数的39.62%;美洲游客160744人次,占21.9%;大洋洲游客38526人次,同比增长0.04%,占外国游客的5.24%。非洲游客2819人次,同比增长23.15%,占外国游客的0.38%。
从国别上看,由表2可知,入境游客的客源国主要有日本、韩国、美国、西欧等国家。结合表3内容,根据外国游客数量的多寡,同时考虑港澳台市场的总体份额,把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市场是港澳台、日本、韩国和美国;二级市场是德国、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还有澳大利亚;三级市场也称为机会市场,是其他客源国。同时,根据一级市场为核心,二级市场为主导,机会市场为辅助开发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市场特点进行分级开发。
(三)消费结构分析
从旅游消费对旅游活动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基本旅游消费(BNC:basicneededconsumption)和非基本旅游消费(UBNC:un-basicneededconsumption)。基本旅游消费是指进行一次旅游活动所必需的而又基本稳定的消费,也叫刚性消费,如旅游住宿、餐饮、交通、景点游览等方面的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是并非每次旅游活动都需要且具有较大弹性的消费,也叫弹性消费,如旅游购物、邮电通讯消费等。[2]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BNC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UBNC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由表3可以看出,西安市入境旅游消费结构构成中BNC长期占较大比重,占总花费的一半左右,2006年虽有所下降,但也达到了48.8%。2005年BNC的比重比2004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中变化最大的;UBNC的比重则有所下降。2006年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BNC和UBNC的差距不大,情况也不容乐观。这种变化不符合国际旅游消费的基本发展态势,说明西安入境旅游消费结构存在一定问题。
在BNC中,长途交通费用最高,其次是住宿、餐饮、游览、市内交通。在考察的年份里,市内交通消费水平基本保持不变。长途交通在2003年后增长较快,2005年达到最高值额为30.1%,2006年出现下降趋势。住宿费用从2004年开始,有所下降,到2005年降到最低额为11.3%,2006年有所回升。餐饮消费水平2005年有所增加,但是仍没有达到2001年的10.6%,并且2006年下降幅度增大,减少了近5个百分点。游览消费一直在增长,但是增幅不大。
在UBNC中,购物消费最高,比例接近50%,2006年达到了37.4%,占据绝对份额。其次是其他消费、邮电通讯、娱乐消费。其他消费从2004年开始,下降幅度较大。相反,娱乐消费和邮电通讯消费增长到2005年后,2006年都出现下降趋势。可见,入境游客在基本旅游消费需求满足后,主要把钱花在购物和其他消费等消费领域。因此,进一步挖掘其他消费的消费内容,对于增加旅游创汇有重要意义。
三、入境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
1.数据修正。
基于1978-2006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曲线拟合对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进行预测。由于1989年的和2003年的SARS都导致了入境游客人数剧减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V”形谷,给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带来较大的波动。为了提高趋势预测的精度,先对这两次影响造成的凹形谷进行修正,然后建模预测。
统计数据的修正采取直线内插法:首先,将原始统计数据做出长期变化的统计线;然后根据观察找出需要订正的时间段,并确定适合直线内插的起始年份(na)和终止年份(nb)。
2.预测方法和结果
预测的方法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模型中的曲线拟合法。根据修正后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拟合,具体方程见表5。统计检验表明,方程拟合效果理想,说明该模型完全可以用来进行预测。
四、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1)加大西安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分级开发,选择客源市场目标层,建立合理的市场结构。[3]做好海外客源市场的目标定位,以一级和二级客源市场作为宣传营销的主体,加强一、二级客源市场的投入,对三级市场进行适当开发。同时要注重客源呈多元化趋势,积极拓宽客源层。(2)在游客旺季,对旅游产品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产品开发层次[4],加强参与性、娱乐性、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开发。在这方面,可积极借鉴北京等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3)整合资源,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产业集群建设,如西安曲江新区旅游产业集群和临潼旅游产业集群。(4)树立西安整体旅游形象,打造旅游精品,提高西安国际旅游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梅.中国入境旅游预测与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205-02
当今,老年人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旅游消费群体之一。据国家老龄委统计,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旅游者总数的20%以上。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的重视。
1 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老年人的年龄界定一般为60周岁。按照通常标准,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老年人口超过其人口总数的1/10。按照这样的标准,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我国社会中人口的老龄化越发凸显,但是,针对老年人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却在绝大多数领域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发现老年市场的潜力,是的老年市场长期被冷落,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在旅游市场中,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大多数旅行社面向的客户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有充足消费能力的年轻人。殊不知,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老年人,特别是城市的老年人,一般都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有着充裕的旅游时间,而且,随着社会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推动了旅游市场的繁荣,这些都是我们旅游企业尚未关注的。特别对于地处长三角的华东企业,把握这样的市场机遇是每一个旅游企业必须具备的眼光。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及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旅游市场中老年旅游市场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旅游市场具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而且,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不仅使旅游业谋求新的发展的机遇,更使旅游经济的发展取得重大的进步。
2 老年旅游特征
2.1 老年旅游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心理表现出严重的怀旧情怀。很多人步入老年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日常的谈话中常常出现“当年”怎样怎样这样的字眼。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看,这样的心理称之为回归心理特征。这样的心理特征表现的结果就是老年人对新鲜的事务兴趣度下降,甚至难以接受。表现在旅游方面,老年人更趋向于传统的“观景式”的旅游产品。而对于诸如游乐园、主题公园之类的旅游产品兴趣不大。
老年人因为年龄增大,一般情感比较脆弱,容易激动,情绪很不稳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老小孩”一说,其主旨也是表达的老年人这样的心理情况。这样的心理特征体现在旅游过程中,老年人对行程规划的细节要求比较高,情趣波动比较大,依赖性比较强。
2.2 老年游客的消费特征
老年游客一般都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因此其潜在消费能力相当可观。了解老年人的消费行为特征是开发老年旅游市场的必须要求。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老年人的消费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 务实的消费需求
老年人由于良好的社会阅历,并且大多经历过艰苦岁月的磨练,因此,老年人的消费习惯非常务实。具体表现为,老年人的消费对价格比较敏感,老年人购买物品基本要求物美价廉,对新颖的物品,时尚的物品诉求基本没有。老年人更偏好实用、耐用、价格低廉的“实在货”。这是老年人的消费习惯,更是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
2.2.2 怀旧的消费心理
由于老年人怀旧的心理特征,体现在具体的消费过程中,老年人对旧俗的沿袭很严重。其消费更多的侧重于对远期的追忆。表现在产品上,老年人更多的对传统产品、怀旧产品有浓厚的兴趣,而对于时尚的,潮流的产品兴趣不大。
2.2.3 补偿性消费特征
老年人怀旧性消费特征既是对以往的追忆,又是对新生活方式较少了解和难以接受的反映。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其生理和心理基础在于:老年人学习能力弱,对过去的远期追忆深刻,而对当今的近期记忆弱化。因此在消费中,老年人往往对传统产品、怀旧产品情有独钟。
旅行社只有在了解了老年人心理生理和消费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发老年旅游产品,开拓老年旅游市场,迅速地在老年旅游市场上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
3 老年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旅游产品及服务专业性不强
目前,我国各个旅行社虽然旅游产品形形,但是针对老年游客市场的特色旅游产品还是屈指可数,专门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旅行社更是几乎空白。究其原因,一方面,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老年旅游市场的风险比较大。考虑到旅行过程中老年人的身体原因,许多旅行社对老年旅游市场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旅行社对老年游客团队的接待,也没有考虑到老年游客的自身特性,绝大多数还是停留在一般意义的浅层次的接待上,并没有挖掘老年游客的深层次的需求。在旅游的过程中,老年人跟年轻人还是有很多的不同,老年人更看重的是旅游行程中的便利性,更多的看重旅游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体现。老年人了旅游活动中不需要充满刺激的探险活动,老年人信奉的是“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国内旅行社对老年游客并没有做特定的安排和特定的服务,提升对老年游客的服务功能,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征,具体而言,有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大幅度提高了旅游消费的便捷性
互联网的出现正在不断改变游客的消费习惯:搜索引擎可以使旅游者足不出户获得旅游地的各种信息,旅游门户和各种团购网站可以让旅游者比价选择旅游产品,大幅度降低了旅游消费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如携程、淘宝旅游等旅游电商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大幅度提高了旅游消费的便捷性。
(二)互联网增强了旅游者、旅游景区之间的互动性
在传统的景区营销中,旅游异地性的特点导致了旅游企业和旅游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传播途径往往是单向的,即旅游景区信息、旅游者被动接收。互联网为旅游企业、旅游者的信息交汇互动搭建了平台,能使信息更透明,反馈更及时,有助于旅游行业的规范和健康发展。并且,在旅游地关注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大量的信息聚合将形成特有的旅游地文化,有利于旅游地品牌的传播。
(三)互联网提高了旅游营销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旅游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渠道,传播的成本更低、信息量更大、保存时间更长;依托用户分析技术的精准投放也大大提高了营销的精准性。通过旅游信息的分类、整理和聚合,一个主题会在不断“关注――体验――共享――更多关注”的传播循环中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品牌的增值。
(四)互联网扩大了旅游消费的个性化空间
传统的旅游出行方式要通过旅游中间商,提供的产品差异不大,难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游客。网络和自驾旅游市场的兴起,催生并不断扩大着追求个性旅游消费的“蓝海”市场。从自由定制机票、酒店到联系有共同爱好的“驴友”(徒步旅游爱好者)、“色友”(摄影旅游爱好者)等,互联网提供了将旅游需求转变为旅游消费的平台,使不同的旅游者都能更便捷地享受到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五)技术融合创新了旅游者分享旅游体验的渠道和方式
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造就了如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新媒体,正在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旅游者通过微博、微信即时分享旅游体验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文化、消费文化。而这种体验分享,催生了网络人际传播的渠道,由不同的分享体验构成了旅游产品的网络口碑,和传统的“口口相传”一样,成为了一种影响旅游消费的重要方式。
二、互联网技术改善旅游营销的几种途径
针对互联网时代旅游消费的特征,旅游景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旅游营销提质增效。
(一)实现旅游营销媒介的立体化
营销媒介的选择是保证营销效果的关键环节。目前,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小,但由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优势,互联网并不能在短期内将其彻底取代。旅游营销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传统媒体,发挥影视媒体的高传递性、杂志媒体的高保留性、广播媒体的特定受众、图书和纪录片的特定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包括搜索引擎传播,即时通讯软件传播,微博、微信传播,网络论坛传播,数字地图传播,虚拟形象传播等新兴的互联网工具,实现旅游营销媒介的立体化。
(二)实现旅游景区形象的个性化
尽管目前我国旅游发展迅猛,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近来,出境旅游高速发展,大陆游客到日本等地“爆买”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的新需求,太多雷同的“古镇”、“乐园”陆续面市,却往往缺乏独特风格、缺乏精细服务,这些旅游产品替代性强,竞争激烈,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了审美疲劳。要实现旅游景区形象的个性化,可以利用互联网“众筹”各方智慧,找到一些闪光点;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关键词筛选,找出游客过去对景区的突出印象进行重点强化。
(三)实现旅游营销对象的精准化
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几乎不可能满足所有类型旅游者的需求,就要求景区必须要对游客进行筛选,找出理想的营销对象进行精准营销。经过对游客的年龄结构、出游目的、客源区域分析
之后,就首先要对营销对象“定位”,确定最重要的目标客群;然后是对旅游产品“定价”;最后就可以采用以互联网为主的多种营销媒介针对目标客源展开“定制”式的精准营销。这里说的“定制”,是从通过营销唤起游客需求开始,一直到游客体验结束的过程,也是当前国内旅游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一个方面。例如,台湾的“向日葵农场”,是一个仅有10余员工的乡村旅游点,但农场通过互联网与外界沟通,能为儿童、家庭、团队在很有限的区域内提供海滨游览、植物讲解、烧窑体验、手工、采摘等多项旅游产品组合,根据游客的数量和停留时间提供定制式的精致服务,从细节处让游客全心投入到旅游体验当中。
(四)实现旅游事件和话题的引爆化
互联网时代营销传播的主要载体,往往不是传统的广告,而是通过有意无意产生的一些事件和话题。运用事件进行营销宣传扬名的旅游目的已不罕见,成功的旅游事件营销往往都是立足于自身实力,把握住了当时具有特色话题,掌握了正面宣传的方向,有明确引导性的市场指向。
2009年初,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局在全球主要门户网站在世界范围征集“世界上最佳的工作”,历经数月层层选拔,英国人本・绍索尔击败3.4万名对手获得负责看护大堡礁的“最佳工作”。这期间,全球所有人都在关注护岛人选拔的过程;主办方昆士兰州旅游局以170万美元的低成本,却收获价值1.1亿美元的全球宣传效应。
(五)实现旅游产品的口碑化
信息化时代,旅游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往往会在网络上进行广泛的信息搜索,互联网已经成为了游客和游客之间沟通信息的主要途径。旅游口碑能提供有关旅游产品较为准确的信息,能降低游客预期和实际体验中的差距,可以降低旅游消费中的风险,并有助于促进潜在游客做出消费决策。在进行旅游口碑营销的过程中,需要整理并创造出富有特色旅游旅游产品信息,要能准确界定合适的信息传播者和潜在游客,更好找到能唤起受众情感“共鸣”的语境和条件。尤其要注意的是,开展网络口碑营销,营销者必需站在一个游客的立场,对旅游产品的描述不能有过度夸大和虚假描述的成分,提供给潜在游客有实际价值的信息。
体育旅游,是指依托和利用当地或异地的各类体育旅游资源,将各种体育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满足人们进行体育训练、竞技比赛、康体健身、休闲娱乐、观赏赛事等消费需求的所有活动和关系的总和,也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业态。云南以其多样的地质地貌、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气候类型、众多的民族集聚条件,形成了得天独厚的体育旅游资源。云南体育旅游的发展将是云南旅游产业一次新的尝试,云南旅游产业寻找新的突破点的探索。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云南省体育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与体育旅游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云南体育旅游市场现状与特征,进一步了解云南省体育旅游的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云南体育旅游市场进行了一定数量的市场问卷调查。实地问卷调查和网上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全部有效问卷为350份,有效收回326份,有效率约93%。
3、实地调查法
走访了云南省的体育旅游景点,对专业体育旅游的人士做了笔录。
4、数理统计法
问卷均用spss19.0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市场特征分析
1、游客结构特征
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对体育旅游感兴趣的男性游客占58.4%,女性游客占41.6%,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女性,主要是因为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一般都是男性占多数。同时,从游客的年龄分布看,对体育旅游感兴趣的游客主要集中为中青年人,尤其是年龄段在18-25岁的人数最多,占到58.4%;其次是26-4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到24.7%;再次是40-60岁年龄段的人数占到12.5%;而17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数不到5%。这说明体育旅游的客源市场主体以中青年为主,特别是青年人是体育旅游的重点目标客源群体,由于这部分人时间充足,精力旺盛,喜好挑战自我,对体育旅游钟爱,因此是体育旅游市场发展的重点。
2、收入水平特征
通过问卷统调查分析反映出,目前云南旅游仍主要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从对游客收入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的游客占到66.7%,主要以高校学生、一般工薪阶层和离退休游客为主,这部分游客虽然收入不高,但人数众多,因此是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基础客源市场;其次,收入水平在3001-5000元的游客占到22.7%,主要以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企业一般管理人员为主,这部分游客大多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是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重点客源市场;再次是收入水平在5000元以上的游客占到10%左右,主要以企业高管、自由职业者和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由于这部分游客具有较高的收入,并且对高端休闲度假旅游需求旺盛,其带来的经济边际收入最大,因此是云南体育旅游主要发掘的目标客源市场。
3、消费需求特征
通过对游客体育旅游的出游时间统计看,选择体育旅游时间在三天的游客占到46.39%,选择四天以上的游客占26.46%,充分说明游客选择体育旅游并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游览,更加看重体育旅游中的康体健身、休闲娱乐,从而愿意花费更多时间进行体育旅游参与和体验。同时,从游客对体育旅游消费意愿的统计看,愿意一次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人数占22.34%;一次消费在301-600元的人数占42.96%;一次消费在601-1000元的人数占12.03%;一次消费在1001-1500元的人数占14.43%;一次消费在1500元以上的人数占8.25%。其中游客消费愿意在在300-600元的人数最多,其次是600元以上的占到25%左右,而300元以下的占22%左右,说明游客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大、消费支出水平高,不仅反映出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市场潜力大,而且反映出体育旅游的经济效益也是比较好的。
4、影响因素特征
根据对游客体育旅游的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反映出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时间因素,占到占28%;其次是经济原因占22%;再次是身体原因和兴趣原因,分别各占19%;而体育旅游产品原因仅占10%。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调查,发现时间因素之所以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我国休假制度不合理,同时由于云南地处边远地区,出游途中的花费时间较多,从而对云南体育旅游发展具有较大的制约;其次,经济原因、身体原因与兴趣原因的影响也相对较高,主要与人们对体育旅游的理解偏差密切相关,从问卷访谈中发现,很多游客把体育旅游仅仅局限为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而不了解体育旅游中还有适宜各个年龄阶层,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较高的康体娱乐、健身休闲、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等。因此,通过上述分析结果,也为云南在体育旅游发展中,如何打造适应大众体育旅游的康体娱乐、健身休闲、民族体育旅游项目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二)细分市场分析
在现代体育旅游中,由于人们的年龄、职业、收入等不同,形成的体育旅游市场群体也有较大差别,从而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也有较大差异。因此,不能按照传统区域客源市场划分方法,进行简单的体育旅游市场分类,而应该针对不同市场组群进行分类研究,为此本文分别从大学生青年游客、普通大众游客和专业体育旅游者三个游客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大学生青年游客
大学生青年游客,大多数年龄在18-25岁之间,不仅处于人生中精力最旺盛、最喜欢新鲜事物的青年阶段,而且文化程度较高,没有任何家庭负担,具有充裕的时间,经济来源也大多数有家庭供给。因此,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比较超前,对具有健身休闲的体育旅游也比较认可和喜爱,尤其是对富有挑战性、刺激性且独立、冒险精神的体育旅游活动更加喜爱,是现代体育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场。通过对这一市场群体的分析,对云南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具有以下启示。
(1)体育旅游愿望比较突出。根据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游客愿意参加体育旅游的人数占到被调查大学生人数的65.41%,很愿意参加的占6.92%;而不愿意参加和很不愿意参加的仅占9.43%和0.63%。由此说明,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客源市场,对体育旅游具有突出的参与意识和愿望。
(2)体育旅游动机相对集中。通过对大学生的体育旅游目的和动机分析,其中以休闲娱乐为旅游目的和动机的人数占到31.3%,以强身健体的占到25.9%,以缓解学习压力的占24.1%,以社交需要和减肥健美的分别占11.7%和7%。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以大学生为主的青年游客群体参与体育旅游的目的和动机,主要是通过体育旅游来满足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等需求;同时在体育旅游过程中释放来自学业、生活的压力和增加社会交往等。
(3)对云南体育旅游产品开发重点。根据对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大学生青年游客认为云南是比较适合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其中认为适宜开发户外运动旅游、民族运动旅游产品的比重分别占到28.24%和27.48%;此外认为适宜开发水上运动旅游、极限运动旅游和大众运动旅游的比重也在10%以上。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体育旅游这种新型、刺激的旅游方式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使他们在户外运动旅游过程中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全新体验;另一方面,云南绚丽的民族风情和特色的民族体育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求知探索、追求奇异独特的欲望,从而达到满足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的旅游需求。
2、普通大众游客
普通大众游客,是指在本课题问卷调查中,除了大学生游客、专业体育旅游者以外的游客。根据对这些游客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除了前面的总和分析外还具有以下几方面典型特征。
(1)游客面较广,中青年较多。从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看出,游客年龄段在26-40岁的占43.75%,41-60岁的占23.96%,18-25岁的占19.79%,61岁以上的占12.5%。其中,以26-60岁之间的较多,原因主要是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中青年时期,大部分人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并且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在当今快节奏、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下,渴望寻求新的方式使自己身心得到彻底放松,而体育旅游正好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和需求。
(2)具有体育旅游消费的收入来源。通过对普通大众游客的职业和收入分析表明,大多数游客属于企业、事业、行政单位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尤其是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比重高达31.25%和22.92%,这部分人不仅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还有一定的闲暇时间(许多企事业单位还有带薪休假),因此其参与体育旅游的可能性是很大的。此外,离退休人员也是参与体育旅游的潜在游客,这部分人时间与经济能力兼备,加上刚退休不想让自己空闲下来,体育旅游是这部分人外出旅游的上乘选择,通过体育旅游可以使他们活动筋骨、增强体能和延年益寿,更能满足他们追求生活质量和欢度晚年的需求。
(3)体育旅游消费相对较高。根据对普通游客对体育旅游消费意愿的统计分析,大多数游客比较愿意为体育旅游而化费,其中愿意一次为体育旅游消费的人数相对集中在301-600元与1001-1500元两个层次,并且比重都相对接近30%。这一方面表明体育旅游市场的消费潜力较大;另一方面反映出普通游客体育旅游消费的层次性。因此,既要开发大众大众健身休闲旅游产品,又要开发高层次的体育运动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体育旅游消费需求。
3、专业体育旅游者
专业体育旅游者,在本课题问卷调查中,主要指专业体育运动员、体育运动教练、体育运动爱好者和组织相关体育活动的人员。由于对这类人员无法开展问卷调查,因此主要通过访谈来了解他们对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对访谈调查的梳理和分析,比较一致的主要观点和意见如下。
(1)云南适宜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尤其是云南气候优良,环境优美,海拔多样性,是高原体育训练的最佳选择地。针对云南拥有的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超高海拔等不同地区,每一类海拔地区都有适宜训练的体育活动,每一地区都能打造成专业的体育训练旅游目的地。因此,云南要积极发展以高原体育基地为依托的体育训练旅游产品。
(2)具有稳定的体育训练市场。随着奥运会、世界足球杯等大型国际运动会和各类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使以争夺竞技运动奖牌为目标的体育训练日益常规化,因此体育训练市场比较稳定;同时,专业体育运动训练通常停留时间较长、消费较高,并且会吸引一些球迷、粉丝蜂拥而来,从而对旅游目的地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力;此外,如果运动员在云南体育训练效果明显,在奥运会或其他大赛夺得金牌或奖牌,从而产生名人效应,提升云南高原体育训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云南体育训练旅游的发展。
(3)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由于体育旅游对基础设施、体育设施、公共设施、旅游接待服务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体育旅游,能够促进当地基础设施、体育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的发展,带动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通过举办重大赛事,能够使云南得到最强有力的宣传,在全国乃至国际上产生影响,推动云南体育旅游的较快发展。
三、结论建议
本文对云南省体育旅游的游客进行具体分析得出:(1)云南体育旅游游客以青壮年为主,其中高校学生和工薪阶级是主力游客。因此云南体育旅游应大力迎合这一部分游客的需求,开发游客喜好的体育旅游产品,发挥主力游客对云南体育旅游的贡献。(2)游客对云南体育旅游的了解程度不高,但乐意消费体育旅游。因此云南应大力宣传体育旅游,扩大体育旅游在整个旅游市场的份额。(3)影响游客参与体育旅游的主要因素是时间因素与经济因素。(4)在细分市场中,高校学生对体育旅游的参与度较高,大众游客旅游是云南体育旅游发展的主力军与发展重点,专业体育旅游者能对云南体育旅游知名度的能产生名人效应。云南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在每一细分市场上,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单凤霞.河南省体育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调查[M].中州体育,2009(4).
[关键词]游憩价值;旅行费用法;消费者剩余;乌梁素海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7)07-0023-06
自然保护区是珍稀自然资源的集中地,长期以来其价值没有得到真实评估,这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对这种公共资源的财政投入及保护力度,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保护区的价值包含众多组成部分,如自然资源的直接或间接使用价值、存在价值和选择价值,等等,游憩价值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其量化评估,可间接反映保护区的部分经济价值,为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利用资源价值评价领域中的经典方法――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简称TCM)评
估旅游地的游憩价值,国外已有多年历史并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研究。
1 研究区概况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湖区介于北纬40°47′―41°03′,东经108°43′―108°57°,湖面平均高程约为1018.5米,湖泊容量为2.5亿~3亿立方米。总水域面积273.43平方公里,其中芦苇区面积为112.97平方公里,明水区面积为117.45平方公里,其余为沼泽区。乌梁素海是于1850年由黄河改道而成的河迹湖,不仅是我国十大淡水湖之一,还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其为河套灌区排灌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周边地区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乌梁素海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优美,具有较高的风光观赏价值,非常适合开展湿地观鸟、湖岛观景等观光旅游。它风光旖旎、环境优美吸引了大批游人,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素有“塞外明珠”之美称。图1给出了乌梁素海的地理位置。
乌梁素海湖内有36个大小不等的沙洲(图2是190多种鸟类的栖息和繁衍地,其中疣鼻天鹅、天鹅、斑嘴鹈鹕是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对维持地的生态平衡、保护物种的多样性,起着巨大的不可代的作用。乌梁素海海域宽阔,水产丰富,是内蒙重要淡水渔业基地之一。乌梁素海适合开展山水态旅游项目,以及以湖泊为依托开展休闲、度假和察活动。
2 理论与计量模型
2.1 游憩价值
风景资源游憩的全部价值包括消费者支出和费者剩余两部分。这实质上是消费者的自愿付总值。即总游憩价值=消费者支出+消费者.余。
消费者支出是指游客旅行总费用的实际支出,包括交通、食宿和门票等服务费,还有旅行时间花费和其他附属费用。即
旅行费用支出=交通费用+食宿费用+门票及服务费用
旅行时间花费价值=游客旅行总时间小时数游客每小时的机会工资
其他费用=购物费、摄影花费及录像花费
消费者剩余可理解为:对于一件商品或一项服务,使用者愿意为其支付的费用与实际支付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即消费者剩余=消费者自愿支出消费者旅游实际支出。
2.2 计量模型
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简称TCM)是评估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经典方法,大致可以将现有模型分为三类,即分区旅行费用法ZTCM(zonalTCM)、一般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Individual TCM).以及在ITCM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有更精确的数学模型和更强的处理数据能力的高级个人旅行费用法AITCM(Advanced ITCM)。这三类模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与固有的缺陷,ZTCM主要受制于该模型所要求的假设(来自同一地区的游客具有相等或接近的旅行费用)难以满足,而ITCM和AITCM则主要因为无法处理“因变量离散不足”的问题而不适用。本文主要采用旅行费用区间分析(Travel Cost IntervalAnalysis,简称TCIA)。
目前主要使用三种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旅游者的需求函数,三种估计方程形式包括线性、被解释变量取自然对数的半对数型,所有变量都取自然对数的全对数型。
线性:
Vi=β0+β1TCi+β2Incomei+β3Agei+β4Educationi+β5Genderi
(1)半对数:
lnVi=β0+β1TCi+β2Incomei+β3Agei+β4Educationi+β5Genderi
(2)全对数:
lnVi=β0+β1lnTCi+β2lnIncomei+β3lnAgei+β4InEducationi+β5lnGenderi
(3)
其中,Vi是人均参观率;TCi为总旅行费用,即入场费用、交通费用和时间机会成本的总和;Incomei为平均收入水平;Agei为平均年龄;Educationi为平均受教育时间;Genderi为性别。
2.3 消费者剩余的估算
以上三种估计方程形式相比而言,半对数模型方程的显著性和变量的显著性最好。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为:
半对数模型方程对于远距离花费高的游客是合理的,因为这部分游客很可能有较高的收入且负担得起高昂的旅费。如果把乌梁素海附近的游客(这 部分游客主要来自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等距乌梁素海路途较近且无须住宿当天往返的地区)作同样处理,则旅游价值很可能被估计过高。鉴于此,作者提出分组旅行费用区间分析计算方法,即将全部样本游客分为两组,A组为TC低于400元的游客。通过现场采访调查发现,这部分游客都为内游客,收入偏低,选择乌梁素海作为旅游目的地主要因其旅行费用低廉。而该地区收入较高的游客,则会选择品质更高的旅游景点。B组为TC高于400元的游客组成,该部分游客绝大多数第一次来乌梁素海,重游率极低。
在消费者剩余的计算中,我们对B组游客使用半对数模型方程(公式4和公式5);A组游客需求曲线取线性模型方程,公式如下:
3 数据获取与游憩价值计算
游客取样工作于2005年8月至9月采用现场随机抽样访问的方法,为提高调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查采用当面询问并解释、当面回答的方式,随机调查600人,其中有效问卷为569份,问卷有效率为95%。
3.1 旅游者的社会特征分析
旅游者的社会特征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中有决定性意义。旅游流主体的空间结构,即客源地特征主要表现为来乌梁素海的游客以内游客为主,大约占总游客的68.9%,其中区内游客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所占比例最大,自治区外以北京市游客最多。
旅游者家庭月收入(与个人月收入相比,家庭月收入更能综合反映对游客出游率的影响)特征表现为月收入在3000―4000元之间比重最大,占41.9%,基本体现了呼和浩特、包头二市普通家庭收入水平。从图3可知,乌梁素海游客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者占5.5%,这是由于大部分客源地距乌梁素海较远,花费较高,收入低的游客没有能力出
游客年龄特征表现为35―44岁的游客比重最大(图4)。24岁以下的消费者多为学生或刚工作的低收入人群,且尚无积蓄,大部分除作短程旅行外,无力承担长途费用。而45―64岁者,因其子女在读中学或大学,家庭花费大,经济紧张,旅游比例相对较低。
在文化程度方面,大学文化程度的游客比重最大,占49.6%(图5),他们构成消费的主体。通过采访发现,游客一般文化程度愈高,出游距离通常愈远。而只接受过初、中等教育的劳动者收入较低,一般选择近距离出游景点,很少参加长途或高消费的旅游活动(学生例外)。
游客性别特征表现为男性显著偏高,占67.0%(图6),主要体现了男女社会角色差异,女性在工作外大多数时间放在家庭及子女身上,外出休闲度假较少。
3.2 游憩价值计算
假设有一个总样本数为Ⅳ游客样本集合,按旅行费用将游客分配在不同区间,[C1,C2],[C1,C2],…,[Ci,Ci+1],…[Cn-1,Cn],[Cn,C+∞],共n+1个集合,每个集合的游客数分别为 N0,N1,…Ni0,…,Nn,N=Ni(O≤i≤n)。可以做如下假设,第i个集合的每个游客都愿意在旅行费用等于Ci时进行一次旅游;显然在旅行费用等于Ci时愿意进行本次旅游的游客数目不仅是Ni,还包括那些愿意支付更高费用的游客,因此在旅行费用为Ci时样本游客的旅游需求为Mi=Nj(i≤j≤n);取Qi=Mi/N,定义Qi是每个游客在价格为Ci时的意愿旅游需求。对Ci和Qi进行回归拟合,得到游客个人的意愿需求曲线。利用得到的需求曲线,可以进行所需的评估。
旅行费用TC计算方法为:
TC={[DC+EC+(0.33×2×D×Y/30)]/(u+1)}+0.33×(N-1)×Y/30
(8)
式中,DC为游客的旅游费用,包括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保护区门票、乘船费等;EC为其他花费,包括购物费、摄影、录像花费(见表1);D为游客从出发地到达乌梁素海的天数;y为游客个人月收入;N为游客在乌梁素海的过夜数;u为游客本次旅游除乌梁素海外,到其他旅游地的数目。
下面就公式(8)做一些说明:(1)在对时间变量的处理上,认为游客可以在游憩时间和收入之间进行自由的替代,即时间的机会成本与工资率有关,时间机会成本系数采用北美相关研究中常用的0.33。(2)乌梁素海周边旅游资源不是非常丰富,对于具有多目的地的游客采用最简单的处理办法,即将公共的旅行费用按旅游地数目均分。
通过相关分析,旅游率与费用最为相关。根据前面所介绍的过程,对旅行费用进行区间处理,分区结果见表2、表3。进行回归可以得到单个游客对乌梁素海的意愿旅游需求曲线,回归结果如下:A组 Q=1.1422+(-0.0027)×CAdjustedR2=O.8960
(9)B组lnQ=0.3152+(-0.0012)×CAdjustedR2=0.9703 (10)
注:[Ci,Ci+1]为旅行费用的分段区间;Ni为区间 [Ci,Ci+1]内的游客人数;Mi为旅行费用为Ci时样本游客的旅游需求量;Qi为每个游客在价格为Ci时的意愿旅游需求。
总加A组游客的个人消费者剩余得到A组游客样本集合总的消费者剩余(A Group SampleConsumer Surplus,ASCS)为18191元,总加B组游客的个人消费者剩余得到B组游客样本集合总的消费者剩余(B Group Sample Consumer Surplus,BSCS)为156207元,总的消费者剩余(Sample ConsumerSurp1us,SCS)为174398元,样本游客的直接支付的旅行费用(sample Travel Cost,STC)之和为418436元;于是,2005年乌梁素海总的游憩价值RV(Recreation Value)为:
RV=[(SCS+STC)/SN]×TN=[(174398元+418436元)/569]×2.5万=2604.71万元
其中,SN为样本游客数(sample Number),TN为2005年的游客总数(Tourist Number),该数据来源于乌梁素海渔场管理局。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评估未计算国外游客
本文只对国内游客的游憩价值进行了估算,事实上该保护区每年都有部分国外游客前来观光。这次问卷调查中就有来自瑞典、挪威的3位游客。但由于缺乏翔实的统计数据,本文未予讨论。
4.2 关于除旅行费用外的其他社会经济变量
由于其他社会经济变量与旅游率相关度极低,本文在计算消费者剩余时未予采用。但通过对这几个变量的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月收入的系数为负值,表明家庭月收入越高,旅游率越低,这与收入越高旅游率越高的假设相反,造成这种关系的可能性有两种,一是由于乌梁素海旅游品质较低,追求高质量旅游的高收入游客很可能选择环境与设施更好的旅游景点;二是高收入游客往往具有很高的时间机会成本,也是造成高收入游客旅游率低的原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与旅游率的相关度更低,几乎没有什么解释力,因此我们假设这三者在我们的样本中对旅游率没有影响。
4.3 与不分组所得消费者剩余的比较
按照传统的TCIA方法,将游客样本整体分段结果见表4,以半对数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lnQ=-0.1664+(-0.0012)×CAdjustedR2=0.9741
(11)
加总游客的个人消费者剩余得到游客样本集合总的消费者剩余(sample Consumer Surplus,SCS)为266384元,样本游客的直接支付的旅行费用(sample Travel Cost,STC)之和为418436元。于是,2005年乌梁素海总的游憩价值RV(Recreation Value)为:
RV=[(SCS+STC)/SN]×TN=[(266384元+418436元)/569]×2.5万=3008.88万元其中,SN为样本游客数(Sample Number),TN为2005年的游客总数(Tourist Number)。
注:[Ci,Ci+1]为旅行费用的分段区间;Ni为区间[Ci,Ci+1]内的游客人数;Mi为旅行费用为c。时样本游客的旅游需求量;Qi为每个游客在价格为Ci时的意愿旅游需求。
分组计算的消费者剩余为174398元,而不分组计算的消费者剩余为266384元,是前者的1.5倍。分组计算的游憩价值为2604.71万元,而不分组计算的游憩价值为3008.88万元,是前者的1.2倍(见表5)。
对游客样本进行分组计算消费者剩余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它计算出的结果是相对谨慎保守的,对乌梁素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决策和资源补偿具有更好的参考价值。
1.1性别年龄及学历情况
参与休闲农业旅游活动的客源年龄主要集中在 16-65 之间,可以看出,以中青年为主,高中以上学历游客占游客总人数的71.9%,这为休闲农业旅游客源细分提供了依据,参加休闲农业的学历底的旅游者大多是小学生等未成年人,究其原因主要是高学历者有稳定的收入,他们大多居住在城市,对民间田园生活较感兴趣,在周末闲暇时间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之中,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静谧的生活。
1.2调查者的民族情况
在147名游客中汉族占80%,原因大致分析为两个:1.汉族城镇居民希望了解体验其他少数民族独特地风俗文化;2.部分汉族游客来自疆外,对新疆少数民族风情十分感兴趣。
1.3客源分布
尽管现代的交通工具十分发达,但是距离仍然是影响旅游的主要因素。休闲农业也不例外,并且与其它旅游形式相比,距离因素对休闲农业的影响更大。因为休闲农业距离越长,人们受时间的限制,产生的阻力就越大。巴州农业游客主要来自新疆境内,疆外游客以南方城市居多。据调查,新疆境内游客在所有的休闲农业参与者中占 81%,其他各省的游客仅占 19%左右。
1.4业与收入水平职
从职业看,巴州休闲农业的游客主要是企事业单位职工、退休人员与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 77%。近年来针对银发市场开展的田园风光康健游非常适合老年人,因为他们有经济条件和足够的时间参与到这类旅游项目之中,具有天然河流、湖泊、森林等优势自然资源的区域可以利用体验经济的理念作为指导,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离退休人员的特点,开发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特色休闲农业产品。
2.旅游动机
通过对休闲农业游客所作的抽样调查来看,休闲农业游客各种旅游动机比例差异比较明显,三分之一游客的旅游动机是娱乐采摘,其次是休闲度假、体验民风民俗、游览田园风光,这四类游客旅游动机比例占了总数的 83%,而考察调查、医疗保健、探亲访友、购买农产品所占比例较低。
3.旅游项目偏好
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的过程中,不仅要受到感知环境的影响,还要受个人的性格、兴趣、爱好等差异的影响。这种个体差异性称作旅游偏好,可以从年龄、职业、学历、族别四方面去分析。从年龄上看,16 岁以下的游客大多对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设施与技术敢教兴趣,对传统文化缺乏热情,适宜于发展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游。16-40 岁的青年人喜欢民风民俗、地方小吃、特色节日、特色民居,他们追求知识,认识文化艺术,喜欢地方饮食特色小吃,爱好摄影。36-65 岁的游客对无公害绿色农家食品感兴趣。65 岁以上的参与者对民间养生偏方、田园农业传统工具非常偏爱。从职业来看,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对地方小吃,特色民居、现代农业最有热情。从学历上看受高等教育的游客喜欢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总是追踪溯源地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和历史背景。受初级教育的游客以游览田园风光观光为主。
4.休闲农业游客平均消费额
休闲农业在吃、住、行、游、娱、购各方面消费有所差异,但差异性不是很大,其中人均餐饮消费最高,住宿花费最低,但是,整体消费水平不高,据调查表明,休闲农业游客的个人消费水平差距也很大,游客最高日消费为560元,然而最低消费则仅为45元。表明游客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多样化需求不同消费群体在其游览过程价值感受中有不同的心理预期;如何根据不同消费者心理特征、心理预期引导旅游者消费,提供多样化差异化服务是以后休闲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5.休闲农业游客信息来源渠道
休闲农业信息来源亲朋好友推荐的比例最大,占 73.47%,其次是电视报纸杂志,占 12.93%。目前,在我国电视报纸是主要的宣传媒体,大多数人都通过这一渠道获得信息。通过网络宣传得知休闲农业相关信息的人数仅占10.2%,虽然比例不大,但是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日后通过此媒介参与到休闲农业活动之中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依靠旅行社介绍参与休闲农业的游客最少,只占3.4%。从会计利益分配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分析,可能由于旅行社从休闲农业旅游活动中获利较少的缘故所致。
6.出游方式、交通工具及停留时间
巴州幅员辽阔,各县市相距较远,城镇居民若希望观光到其他县的休闲农业风光必须驱车前行,调查显示92%的游客选择了乘车前往目的地;当然不乏4%骑行爱好者愿意感受乡间沿途风景,选择骑单车出行。
从出游方式可以看出,家庭朋友一起出游的人数最多,超过了一半,占了 64%,这样的结果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致,大多数中国人都喜欢与朋友家人结伴而游,在旅游中加深友谊。其次五分之一的游客是通过单位参与休闲农业活动之中,参加旅游团的仅占 4%,单个人出游的占 4%。这说明大多游客喜欢亲朋好友一起出游,反映了休闲农业的旅游模式以家庭集体为主。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推动地方经济:一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直接消费;二是旅游收入在目的地经济中的渗透;三是目的地居民收入增加后产生的消费需求。而旅游者的目的地消费是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源头和基础。
旅游者的目的地消费支出与其旅行模式是密切相关的。所谓旅行模式,在此主要是指游客在地域空间上进行旅行和游览的过程,特指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购买和消费过程。在大量的旅游模式研究中,往往局限于对单个目的地的研究,这招致了一些学者的异议,认为它过于简单而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因为很多游客的旅行是以多目的地为特征的。而目前用于多目的地旅行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卢(Lue)等人提出了概念化的多目的地旅行模型(LCF模型)和网络分析模型。其中,LCF模型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的旅游者旅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它对湟中县地方旅游经济的影响。
1LCF模型
卢等人于1993年提出概念化的LCF模型,该模型将旅游者的空间旅行行为划分为以下几种:(1)单一目的地(singleDestination)模式:旅游者只到一个目的地旅行,在途中停留只是为了加油、吃饭和休息;(2)线型(En—route)模式:旅游者到唯一的目的地进行旅游,但是有可能访问靠近游线的其他旅游吸引物;(3)基地(BabeCamp)模式:旅游者直接到达基地所在地,然后对附近的旅游目的地进行一日游,每天晚上返回基地;(4)区域旅行(RegionalTour)模式:旅游者到一个区域,访问该区域的众多目的地,并在这些地方过夜;(5)旅行链(TripChains)模式:旅游者在一个更大范围的旅行过程中访问数个不同的地区和众多的旅游目的地。
斯蒂瓦特和沃格特(StewartandVogt)以到达美国密苏里州布兰森(Branson)的游客旅行模式对LCF进行了实证分析,鉴别出了相关的旅行模式。在此基础上,作者认为布兰森周围有很多具有潜力的旅游吸引物和目的地,而布兰森及更大区域所面临的旅游发展机会取决于对这些吸引物是进行整体营销还是单独营销。
2塔尔寺旅游基本情况
塔尔寺是青海省最为重要和著名的旅游吸引物,位于湟中县鲁沙尔镇西部,距离省会西宁市25千米,有宁塔高速公路与西宁相通(见图1)。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重要圣地,是宗喀巴大师诞生之地,是藏传佛教文化和艺术之宝库,是安多藏区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活动中心。据统计,2003年塔尔寺共接待游客112.04万人次,2004年共接待游客132.3万人次,而2007年仅1-7月就已经突破百万人次。
塔尔寺旅游表现出明显的淡旺季特征。每年2月、5月及10月是塔尔寺旅游的黄金月份。游客人数和门票收入明显高于其他月份。5月和10月受“黄金周”的影响显著,而每年正月的塔尔寺酥油花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造成2月份左右游客数量反弹。
3调研方法
为了获得旅游者旅行模式的相关信息,研究者于2004年10月和2005年7月分别对塔尔寺旅游者进行了为期4个星期的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进行:(1)游客客源地、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动机等基本特征;(2)该次旅游的线路及时间安排;(3)在塔尔寺的滞留时间和消费行为。其中,2004年10月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2005年7月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共为450份,占问卷总数的90%。
4调查结果:游客旅行模式与消费行为分析
4.1游客基本特征
参与有效问卷调查的游客中男性占62%,女性占38%;汉族游客占94%,藏族占3%;年龄结构中,20-30岁最多,占49%,30-40岁占35%,2c岁以下及40-58岁各占7%,50岁以上占2%;从来源地看,占游客总数超过5%的来源地有青海本省(24%)、甘肃(10%)、陕西(5%)、广东(11%)、四川(13%)、北京(12%)和上海(7%)。外省游客中有87%是第一次到塔尔寺,而青海本省游客这一比例仅为35%。外省游客通过旅行社组团旅行的比例为64%,而本省游客仅为4%。
通过对塔尔寺游客旅游目的的事先考察以及考虑到塔尔寺游客的旅游动机的多重性,问卷设置了观光游览、宗教朝拜、休闲度假和探亲访友4个动机选项,并让游客多重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游客的旅游动机按照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和探亲访友递减,比例分别为94%、34%、23%和5%。其中,通过x2检验显示出省内和省外游客的旅游动机在休闲度假、宗教朝拜和探亲访友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省内游客在这几项旅游动机上所占比重比省外游客要高得多。
4.2游客旅行模式分类
按照LCF模型,以湟中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旅行模式大致可以划分为4类,结果见表2。在调查中并未发现显著的线型旅游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以湟中为唯一目的地的大多是青海本省乃至西宁游客,而本身旅行的时间很短,且途中缺乏看点或其他旅游吸引物;二是外地游客以湟中作为唯一目的地的游客很少,主要以宗教朝圣游客为主,对沿途游赏没有太多的兴趣。
调查表明,在各种旅行方式中,区域旅行模式占据绝对优势,其比重占62%。单一目的地模式次之,占25%。旅行链模式和基地模式分别占11%和2%。
4.3游客旅行模式分析
游客旅行模式和一般变量之间的关系见表3。通过对表3分析,可以发现以下特征:第一,游客旅行模式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说明性别与游客旅行模式没有多大联系。
第二,游客旅行模式表现出一定的民族成分差异。与汉族游客不同的是,藏族游客更多倾向于单一目的地模式,这与其中佛教朝圣者的比例较高有很大关系。当然,藏族游客样本的缺乏也限制了本文进行更为准确的分析。第三,游客旅行模式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20—30岁和30一40岁这两个主要年龄游客群在旅行模式上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调查发现该群体缺乏基地模式的旅行,其原因在于基地模式主要是由探亲访友型游客进行的,而20-40岁之间的游客没有这种类型的游客;超过50岁的游客不进行旅行链模式的旅行,这与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适合高原长途旅行有很大的关系。
第四,为了探讨客源地对游客旅行模式的影响,本文选择了本省及游客量居前的四川、北京、广东和甘肃等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省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而外省游客更倾向于区域旅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省游客大多为西宁游客,而塔尔寺与西宁的近距离使得很多本省游客把它当作一个比较方便且时间和资金限制相对较少的旅游点,并不需要刻意地计划和准备,具有很强的周边一日游特征。而对外地游客来说,青海是一个相对遥远的旅游地,到青海旅游需要一定时间的时间和资金积累,而多个旅游目的地的组合是这类游客旅游经历效益最大化的重要选择;同时,青海省面积较大,拥有吸引力较强的目的地较多,其本身就可以构建满足游客需求的目的地组合,这从外地游客的区域旅行空间行为可以得到印证;另外,带有跨省性质的旅行链模式由于青海省本身的面积、交通和高原特征,对游客资金、时间和身体素质的要求更高,因而难以成为主导模式。故而区域旅行模式就成为外地游客的重要选择。还需要指出的是,进行单一目的地模式的外地游客主要是外地来青出差和参加会议的人员,而基地模式的组成人员主要是本省和外地到湟中探亲访友的人员。第五,就游客旅游动机和旅行模式之间的关系来说,观光游览游客在旅行模式上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而休闲度假的游客更多地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和基地模式,基于宗教朝拜动机出行的游客更多选择单一目的地模式,而基于探亲访友动机出行的游客更多的选择基地型旅行模式。需要指出的是,本调查中的被访者绝大多数具有多重旅游动机。总体上,无论哪种旅行模式的游客,都将观光游览作为旅游动机之一。青海省内游客有一半左右选择了休闲度假,而他们也大多进行单一目的地模式的旅行,相应地,尽管采取区域旅行模式的游客总数较多,但多为省外游客。宗教朝圣动机的游客有少量是宗教朝圣者,但很多普通游客也将宗教朝圣作为了旅游动机之一,其中以省内游客和部分到进行旅行链模式的游客更为显著。采取基地模式旅行的游客都具有探亲访友的目的,而另一部分具有探亲访友目的的游客则选择了单一目的地模式。
4.4旅行模式对游客滞留时间和旅游消费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游客的滞留时间大致可以划分为3种类型:当日往返(少于1日)、过夜游客(多于1日,少于2日)和多日滞留(多于2日)3种类型。同时,还发现要想获得游客真实的旅游支出是比较困难的。旅行模式、游客滞留时间和消费之间的关系见表4。
4.4.1旅行模式与滞留时间的关系
通过x2检验可以发现,不同旅行模式的游客在湟中的滞留时间存在显著差异(x2=151.89;df=6;P=0.000)。单一目的地模式、区域旅行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的多为当日往返游客,而基地模式的游客全部都要过夜。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外省游客来说,当前塔尔寺是湟中县最为重要的旅游景区,而且也是很多外地游客唯一知道的湟中县景区,作为区域旅行或跨省(区)之间的旅行,往往游览的是最为出名和等级最高的景区景点。由于塔尔寺的范围并不大,除了朝圣和特殊目的的游客,一般的塔尔寺参观游览为2—4小时,同时,湟中县城到西宁市交通状况良好,时间很短,从而使得在湟中县城留宿并无必要,实际上,大多数游客游览完塔尔寺后便离开了湟中县。湟中县城本身的旅游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对游客留宿造成了限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单一目的地模式游客有10%的游客滞留时间超过2日,这部分游客几乎都是朝圣者,他们滞留的时间通常较长。
本省游客往往将塔尔寺作为西宁市周边的一个当日往返的景区,旅行行为与一般城市居民游览本地的行为十分相似,主要是景区观光而其他类型的旅游消费相对较少。他们也会光顾湟中县内的其他一些旅游吸引物,如药水滩、多坝体育训练基地等,但这些吸引物与湟中县城缺乏旅游交通联系,从而使得本省游客,尤其是西宁游客,往往以西宁为中心来进行游览,湟中县城并未形成旅游交通节点。另外,这些吸引物与塔尔寺相比,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进行基地旅行模式的游客大多为探亲访友游客,因此他们的滞留时间相对较长,也能够对湟中县城及附近景区进行游览。
4.4.2旅行模式与旅游消费
通过x2检验可以发现,如果以P=0.01为显著水平(x2=6.25,df=3)进行区分,那么游客消费项目在门票(x2=0.54)、香火功德(x2=4.80)、旅馆住宿(x2=2.09)和购物(x2=2.03)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总体来说,除旅馆住宿外,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的项目也是游客在塔尔寺的主要消费项目。塔尔寺门票是无论采取哪种旅行模式的游客都需要消费的项目,其中进行单一目的地旅行的游客有少量不进行门票消费是因为他们是朝圣者,不需要购买门票。同样,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比例也比较高,尤其是外省游客,表明旅游商品始终是游客的主要旅游活动之一,其纪念意义对于目的地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外省游客购买比例较高,显示出文化和环境差异性对旅游购物的影响。香火或功德消费比例较高凸现出塔尔寺作为宗教圣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和精神感召力。而旅馆住宿是平均消费比例最低的项目,主要是因为基地型游客尽管滞留时间较长,但大多住在亲戚朋友家中,而其他模式的游客则基本不在湟中县城留宿。
对差异性比较大的项目做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基地模式对差异程度贡献巨大。基地模式在这些差异性项目中均显示出较高的消费比例,这与他们在目的地停留时间较长有很大的关系。而其他模式因为滞留时间短,消费比例则非常有限。除去基地模式,可以发现单一目的地游客对县内交通的使用比例远高于其他类型,原因在于单一目的地游客中本省游客比重较大,其交通方式中除少量自驾车外,很多需要依靠当地交通进行往返。而区域旅行模式和旅行链模式的游客中团队游客占有相当份额,多使用随团交通工具。
5进一步的讨论
一般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会对当地经济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但通过与湟中县旅游局工作人员的交流及笔者的实地了解来看,塔尔寺旅游对湟中县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通过对塔尔寺游客旅行模式及其旅游消费的分析,大致可以了解其中一些重要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
陕西省三原县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系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旅游服务设施功能的完善,三原县旅游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地区间客源市场争夺日趋激烈也使其面临严重的挑战。因此正确分析三原县旅游市场的特征并且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就成为三原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依据调查资料,笔者将对三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进行客观分析。
一、三原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近几年来,陕西省三原县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但旅游业发展却比较缓慢。从目前的情况看,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总体特征是市场规模小(见表1),国内游客占据主导地位。以下笔者将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分析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的特征。
表1 三原县旅游接待数量和旅游收入表(2000年~2005年)
资料来源:陕西省三原县旅游局
1.三原旅游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距离衰减基本规律作用下,受游客出游能力以及与目的地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三原县客源以区域市场为主,游客的主要来源是三原县本地、西安、咸阳和铜川市的居民,省内其他地市的游客只占很少一部分,省外游客数量更少。
2.三原旅游市场的人口学特征
(1)性别和年龄构成。据抽样调查统计,三原县的游客以25―44岁的青年和中年男性居多,主要是因为三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对男性游客更具有吸引力。
(2)文化水平。来三原县的游客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游客占很大比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到70%,这表明,三原县以历史遗迹为主的旅游资源,对高文化层次旅游者的吸引力较大。
(3)职业构成。根据抽样调查,三原县游客的职业构成由高到低依次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6%、公司职员26%、学生23%、工人、农民等其他职业的游客只占较少的比例。
3.三原旅游市场消费者行为特征
(1)出游动机。根据抽样调查,旅游者到三原旅游的动机主要是观光,占55%,其次是品尝三原小吃,占43%,再次是探亲访友占18%,公务和商务的顺访者占21%,修学考察占5%。三原县目前的旅游产品还停留在一般的观光游览阶段,急需升级换代。部分旅游者希望到三原品尝闻名遐尔的小吃,表明三原小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应该重点开发。
(2)旅游信息获取方式。游客对三原旅游信息获取的主要渠道是亲戚朋友的介绍,占38%,通过书籍报刊等了解到三原旅游信息的占12%,通过广播电视了解三原旅游信息的占15%,利用网络获取三原旅游信息的占25%,由于旅行社宣传而得到三原旅游信息的仅占5%。说明三原县目前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很小,没有系统的对本县旅游产品进行宣传,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在三原旅游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很有限。绝大部分旅行社也未将三原的景点纳入旅游线路中。
(3)组织方式和交通方式。散客是三原游客的主体部分,参加旅行社的旅游团队到三原的游客极少。散客的组织方式以与亲朋好友结伴的最多,占60%;其次是单位组织15%。三原县目前的客源集中在周边的区县,是短途的区域性客源,游客来三原的交通方式以乘坐长途汽车和自驾车为主,分别占70%和10%。
(4)停留时间和平均花费。游客在三原县的滞留时间很短,平均停留时间为1天。停留时间为半天和1天的游客占80%,停留2天以上占很少一部分。根据对目前三原旅游者平均花费的调查,45%的旅游者表示花费在80元以下,花费为80元~130元的占40%,花费在130元以上的游客较少。游客在三原的停留时间短、花费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已开发的旅游景点少,没有参与性的旅游活动项目。餐饮、景点门票和交通等非弹性旅游消费占较大比重,而娱乐、购物等弹性旅游消费所占比重极小。非弹性旅游消费在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过高,说明旅游者在三原旅游消费结构的层次较低。
(5)景点偏好
游客到三原旅游集中在城隍庙、于右任故居、李靖故居等景点。绝大部分游客认为城隍庙是三原旅游的必游景点,但只有30%左右的游客到于右任故居和李靖故居参观,不到10%的游客去文峰塔、孟店民宅等景点参观。三原旅游景点中,城隍庙以其显著地域特色获得较高的评价,其他景点或因交通进入性差、或因资源开发深度不够,而限制了发展。
(6)障碍因素。抽样调查显示,旅游者认为到三原旅游的最大障碍是特色旅游产品太少,占50%以上,其次是交通不便,再次是餐饮条件和景区环境差。旅游信息匮乏、服务质量差、景区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等也影响着游客对三原旅游的评价。
表2 旅游者到三原旅游的障碍因素
二、目标客源市场的定位
目标客源市场定位,是指根据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市场细分,从各种细分市场中选择合适的目标市场的过程。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应考虑空间距离、旅游需求、交通条件与旅游费用、竞争者等几个因素。
1.空间定位
旅游市场空间定位即是确定市场的合理空间范围,从“市场是一个场”看,即确定旅游区吸引力的有效区域。根据地域关系及未来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将三原的旅游市场分为三级市场,包括基础市场、拓展市场和机会市场三个层次。
(1)基础市场。基础市场定位在陕西关中各城市,包括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等地市。关中各城市经济发展较好,出游率相对较高,与三原之间的交通方便,是三原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关中各城市的旅游者近期约占旅游者总人数的70%,中期占到40%。
(2)拓展市场。拓展客源市场是基础客源市场从空间角度向外层扩展,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交通状况而选定的目标市场。拓展客源市场的游客或者消费水平高,出游率高,或者距三原较近,交通方便,是旅游市场开拓的重点。拓展市场包括陕北的延安、榆林,陕南的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市以及陕西周边的运城、太原、洛阳、包头、银川、兰州等大中城市。目前三原对这些地方的吸引力还不大,但由于交通相对方便,文化差异显著,如能积极促销,也能够争取到一定数量的旅游者。近期争取游客占三原旅游者总量的20%,中远期达到40%。
(3)机会市场。机会客源市场是由拓展客源市场继续向外延伸的市场,空间范围广,与三原县距离远。三原的机会客源市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旅游市场、以京津为主体的环渤海旅游市场、以广州、深圳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市场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城市密集,人口密度大,人均收入高,出游能力和出游意识强,三原的旅游资源与这些地方有强烈的反差,三原县在开发特色产品、改善接待设施的基础上,中远期也应积极争取这部分客源,可以考虑将西安的客源延伸到三原或者利用公务商务的临时性顺访者市场。争取近期达到10%,中远期达到20%。
2.人口学细分市场定位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寻求休闲、放松、求知和探索的旅游需求日益增加。地区经济的梯度差异和个人收入的梯度差异,导致我国旅游具有从低消费的普通观光到高消费的特种旅游的梯度变化特征,形成类型多样的旅游活动谱。
三原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旅游者兴趣多样化和个性化等问题,因而必须认真研究细分市场,有针对性地开发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
(1)三原旅游资源多为历史文化类,以性别分,对男性旅游者的吸引力大于对女性旅游者的吸引力;
(2)以年龄构成来看,主要集中在25岁~50岁的人群;
(3)以文化程度来看,三原县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迹类,受文化程度较高的旅游者喜爱;
(4)以职业构成分,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者、公司职员和学生为主,应该将这些人群作为宣传促销工作的重点;
(5)以消费水平来看,近期来三原旅游者的平均花费为200元/人/天,以中、低消费为主。中期随着旅游项目的丰富,参与性的增强,可望达到300元~500元/人/天。三原旅游者应该定位于中等及以上收入者。
3.功能客源市场定位
三原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是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类型多样,能够满足多种旅游功能开发的需要。但在功能市场定位时,要突出特色,要经过比较,确定强势功能、主体功能。根据资源、市场及开发条件分析,三原的主要旅游功能优势应为:
(1)历史文化旅游市场。三原县文物古迹众多,文物古迹是开发利用价值极高的人文旅游资源。三原县的唐代帝王陵、名人故居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开拓科教文化旅游市场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2)民俗旅游市场。体验经济时代到来,民俗旅游市场广阔,应设计参与性强的民俗旅游产品,三原县民俗多姿多彩,独具特色。可充分利用城隍庙、三原小吃等旅游吸引物,发展民俗旅游。以中青年人群为主体,重点开发城镇居民,可以将关中地城市群作为重点,逐步向省外市场延伸。
(3)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市场中的主流旅游活动方式,也是国内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属于中高层次旅游。游客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游览观光,而是逐渐追求回归自然、修养身心和减轻压力。这类旅游者喜欢到乡村旅游地享受清新空气和幽静的环境。关中城市群居民的周末休闲度假市场潜力较大。三原县如果能够科学开发裕园路生态农业示范园、西郊水库水上乐园、冯村水库、万亩桃园等旅游资源,将会逐步成为周边城镇居民节假日出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
三、结论
总而言之,三原县旅游客源市场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等。根据以上从空间角度、人口学角度和旅游功能角度对客源市场的分析,笔者将三原县客源市场总体定位为:三原旅游的发展以国内游为主,以陕西关中城市群为基础市场,以陕北、陕南各城市和周边省区的大中城市为拓展市场,积极开拓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等机会市场,重点开发历史文化游、民俗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兼顾修学旅游和农业旅游等市场。在此客源市场定位基础,三原县应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并进行有针对性旅游宣传与促销,以实现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国内学者对旅游纪念品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相关概念、消费模式、旅游购物行为的实证分析等方面。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欠缺将旅游纪念品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地研究,多数学者选取发达地区对旅游纪念品进行实分析,相对落后而旅游纪念品资源丰富的地区缺乏相应的探讨。关于旅游纪念品的购买行为研究,黄继元对旅游纪念品的题材、材料、功能和工艺等4个构成要素进行了探究。王秀娟等针对长沙的调查,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为7大类23个因子,并指出纪念品质量、售后服务、特色、卫生状况、商店信誉和安全措施等因子对于旅游购物的影响程度。石美玉运用经济学、文化学、行为学等有关理论建立旅游购物理论框架,并以此框架分析中国旅游购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梁学成通过对西安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服务、文化内涵和工艺是影响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最重要的3个影响因素。张慧霞等以山西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为例,从旅游纪念品生产企业、研发力度、专业人才和购物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王晓敏从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和购买中介三个方面选取14个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旅游购物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旅游产业中旅游购物属于非基本需求,需求弹性系数最大,具有相当的可塑性和拓展空间,其在旅游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一直被旅游界视为是衡量旅游消费水平层次高低的重要尺度。旅游纪念品是发展旅游购物的基础,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和营销是旅游购物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如何设计出适应市场的旅游纪念品,以满足旅游者不断变化的旅游购物需求,提升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值得探究。近些年,国内学者在旅游纪念品方面所做的研究还不足以为旅游业界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本文试图通过对宁夏旅游纪念品消费行为的研究,总结出现阶段宁夏旅游纪念品的发展特点和游客在旅游纪念品消费中的规律,为宁夏旅游纪念品创意和设计提出对策,包括旅游纪念品的品种、价格、款式、特色、包装以及游客对纪念品的实用性、创新性、民族性、便携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为获得宁夏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相关信息,选取了宁夏镇北堡影城、西夏王陵、沙湖、沙坡头等著名旅游景区出口附近的纪念品商店和银川文化城、西塔文化广场、解放西街土特产商店等旅游纪念品集散地为调研地,分别于2015年、2016年的5-6月对游客的旅游纪念品购买行为进行实地调查,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获取相关信息。问卷除调查对象个人信息外,主要包括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认知特征、购买动机、购买决策、偏好、消费水平、对宁夏旅游纪念品的期望等25项测量指标。问卷共发放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7份。涉及到游客购买动机、购买后的评价等深层次探究,则采用访谈调查法。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调查对象覆盖面广,调查结果有良好的信度。
二、旅游纪念品的消费群体
(一)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必要性
对于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必要性,问卷设计了2项测量指标,分别考察旅游纪念品购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询问游客“您认为在旅途中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必要性如何?”有四分之一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有必要,经常购买”,10.2%的调查对象认为“非常重要,每次都买”,值得注意的是有56.3%的调查对象认为“无所谓,可有可无”。仅有很少的游客选择“没有必要,从来不买”。通过在旅游纪念品销售点的观察发现,一些游客在逗留时间超过20分钟,却没有购买任何商品。访谈中这些游客表示,“没有发现什么商品具有鲜明的特色,许多商品在网上都能够买到,没有必要在旅途中购买”。调查显示,游客认为缺乏特色是不愿意购买的主要原因。
(二)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游客特征
{查显示,认为在旅途中购买旅游纪念品“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游客占36.3%。对游客特征和购买意愿的交叉分析表明,认为购买旅游纪念品“非常必要,每次都买”的多为女性游客,年龄在35-55岁之间,以中等以上收入群体为主。观察和访谈发现,这一类型的游客通常在购物过程中精挑细选,要求旅游纪念品款式特别、包装精致、便于携带,多用于馈赠亲友。
三、旅游纪念品的消费行为分析
(一)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动机
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动机呈现多元化的态势,消费追求各异。当询问“您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主要动机是什么?”25.2%的调查对象选择了“回忆旅游经历”,24.8%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另有12.3%的调查对象打算“作为饰品摆在家里”,14%的调查对象“有收藏旅游纪念品的爱好”。数据表明,旅游者的纪念品购买心理各异,内部差异较大。
(二)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认知
调查表明,游客了解当地旅游纪念品的主要渠道是网络,占68.7%,另外导游在途中推荐也是游客信息的主要来源。问及旅游纪念品的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游客普遍反映“产地应该有独特性”、“旅游纪念品所承载的文化有特色”、“外观特别”、“制作工艺有特色”、“制作材料有特色”等。说明当前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特色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追求地方化、民族化的旅游纪念品。
(三)旅游纪念品的购买种类和消费水平
调查显示,游客愿意购买的旅游纪念品种类主要是特色工艺品、小饰品、特色食品等。32.5%的调查对象在一次旅游过程中购买纪念品不足100元,35.8%的游客花费100-300元,20.7%的游客消费300-500元%。旅游纪念品的消费占整个旅游消费的比重还很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四)旅游纪念品的购买场所
游客旅游纪念品的购买地点多样,如旅游景区内的销售点、当地的商场或超市、旅游纪念品专营商场和旅游交通站点等,各项选择的比例较为均衡。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游客认为导游在旅游过程中安排购物,价格会比较高,不值得相信,所以更期望到当地的超市或者旅游纪念品专营商场自行购买。许多游客表示如果旅游购物场所提供快递服务,将有效促使其将购买动机向购买行为转化。
(五)游客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期望
调查显示,游客期望旅游纪念品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纪念性和创新性,喜欢款式特别、包装精致、质高价低的旅游纪念品(见表2)。在旅游纪念品专营商店的实地观察发现,大部分游客在休闲食品区停留时间很短,对地方特色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用品较感兴趣,停留时间相对长一些,同样说明了游客对旅游纪念品的地方性、民族性有较多的要求。
四、宁夏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分析
(一)宁夏旅游纪念品的主要类型和品种
目前宁夏旅游纪念品涉及3个类别数十个系列近百个品种。特色食品类,如枸杞、枸杞酒、枸杞果糕、枸杞芽茶、甘草、发菜、长枣、乳制品等。特色工艺品类,如宁夏新十景手绘系列、贺兰石雕刻系列、剪纸、刺绣、食客、煤雕、沙画、草编、柳编等。民族特色生活用品类,如地毯、挂毯、羊绒制品、回族服装和饰品、回族日用品等。市场调查发现,购买旅游纪念品的游客当中90%选择购买枸杞及其制品,购买后大多用来馈赠亲友,少部分留作自用。游客对其他系列的旅游纪念品兴趣不高,较少购买。
(二)对宁夏旅游纪念品的认知和评价
对宁夏旅游纪念品的认知和评价采用了访谈法获取相关数据,访谈对象是20名游客、10名旅游纪念品经销商和5名导游员,访谈要点见表3。
通过访谈发现,游客对宁夏旅游纪念品认知有限,大部分游客没有购买行为,仅有部分游客购买少数几个品种的旅游纪念品,游客不购买的原因主要是宁夏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吸引力差。导游是连接主客双方的桥梁,对宁夏旅游纪念品有清楚的认知,了解市场需求和游客的购买行为特征,但没有将游客的需求传达给纪念品开发和经销商,说明宁夏旅游纪念品市场信息渠道不畅。开发和经销商对旅游纪念品认知仅限于自己经营的狭窄范围,或盲目追逐市场热点,或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开发,缺乏对游客消费行为特征的把握。
五、宁夏旅游纪念品开发对策
根据游客的消费行为和宁夏旅游纪念品的评价,对宁夏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设计提出几点建议。
(一)突出地域特色,增强文化内涵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根据宁夏独特的地域及文化研发设计出题材多样、种类丰富的旅游纪念品,并且将旅游纪念品系列化,便于旅游者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深入研发塞上江南系列、西夏文化系列、伊斯兰文化系列的旅游纪念品,拓展其他系列的旅游纪念品。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要体现文化内涵,将纪念品的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相结合,最终达到纪念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增强游客的购买欲望。
(二)结合市场需求,研发适销产品
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活动是一次短暂的经历,收获的更多是旅游体验的过程,而纪念品则是旅游者到旅游地一游的见证。可以说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旅游经历的物化,也是其日后重温美好旅游经历的载体。在开发的过程中要考]市场的需求,结合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购买动机等其他综合因素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针对具有较强消费意愿、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不断推出并且更新产品,以满足游客追新求异的需要。考虑到旅游者是流动人群,为便于携带,旅游纪念品应该具有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等特点。此外,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一个很大的动机是用来馈赠亲友,因此,除了优质的产品内容之外,产品的包装同样重要。在设计纪念品包装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年龄的消费者的喜好和审美,在宁夏独特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注入时尚、新颖、精美等元素,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一)游客购物整体消费水平不高
旅游景区虽然是游客在游玩之时购买商品的主要场所,但是游客购物消费目的主要为留念和赠送亲友,选择都是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低价小物件,主要是一些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旅游商品。一些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对旅游购物的投入有限,商品同类化、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没有加强对旅游商品的规划与开发,无法吸引游客的大量消费。游客在景区的购物主要体现在价格低廉的小商品上,整体消费水平并不高。
(二)缺乏旅游特色商品的经营
游客在景区购物主要目的就是围绕着旅游展开,希望能够通过某些商品,表达自己对景区的怀念。纪念性是景区商品的一大特征,也是景区商品存在的必要价值,更是旅游商品区存在的意义。但是,在现有的旅游景区内,一些商品缺乏旅游景点特色,制作粗糙,代表性不强,难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目前的旅游景区大多不具备自主研究旅游商品的能力,景区内充斥的主要是外购的商品,这些外购商品游客在非景区也可以轻松买到,商品的非替代性弱,不具有鲜明特征,甚至同一个景区不同的摊点售出的商品一样,这都影响了旅游景区的商品消费。
二、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的问题
(一)旅游商品价格不科学
旅游商品的价格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景区有些商品的价格高于景区外,商品很普通但价格较高,这就难以吸引游客的购买。由于景区商品面对的销售对象是大量的旅游者,这些游客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一旦所购商品出现价格和质量的问题,游客的投诉率比较低,这就给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带来诸多的侥幸心理,让他们在价格和质量上做文章。由于景区具有封闭性,都是凭票进出,对于那些没有带足食物的游客来说,景区的食物和饮料成为他们最近的选择,这就容易导致景区内食品、饮料类商品的价格,要远远高于景区外。还有一些景区商品的经营者实行垄断做法,导致景区商品虚抬高价,影响了景区消费的合理性。
(二)旅游购物管理不规范
目前的旅游购物存在诸多管理不完善的地方,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对景区的旅游商品购物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同一旅游景区内,经营者缺乏沟通、恶性竞争现象比较明显,旅游景区发展购物缺乏秩序的约束。在一些旅游景区甚至出现强买强卖的现象,给景区的旅游购物造成不良影响,扰乱了景区的市场秩序,降低了游客对景区的评价,影响了旅游购物的发展。
(三)游客受购物经验影响
游客在景区购买商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投诉成本比较高,而且多数游客为不影响旅游心情,选择沉默不追究。一些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就利用旅游者的这种心理,出售残次商品或虚高抬价。游客在购买这些不合理的商品之后,会利用多种途径向其他人诉说,这样就很容易形成对旅游景区购物的不良评价,造成游客对景区购物的负面固有印象,继而影响潜在的消费群体。
三、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的策略
(一)端正态度,重塑认识,摆正对旅游商品的看法
旅游者对游玩过程中的衣食住行消费,具有固定性、常态性,对于景区购物方面则相对有限。购物属于游客在游玩过程中的非必须需求,具有很大的伸缩性,这既是旅游景区购物发展的局限性,也是旅游景区发展购物的优势所在。旅游景区要正确认识景区发展购物的价值,全面分析旅游购物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旅游购物对旅游业的有利促进作用。旅游景区如果能够出售极具代表性、足够吸引力的商品,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要,还能借助旅游商品的使用与传播,无形之中宣传景区,提高景区的关注度。旅游景区发展旅游购物,必须要端正对旅游购物的认识,重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运作,促进旅游购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