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产品质量监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流通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流通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实行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工作落实,措施到位,确保“两节”、“两会”期间食用农产品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
二、切实抓好冬季农产品生产供应。要强化“菜篮子”产品
生产,利用当前较好墒情,扩种耐寒蔬菜,加强白菜、萝卜、菠菜、乌菜等大宗露地蔬菜田间管理,增加大棚蔬菜覆盖面积和品种,促进上市品种多样化,变集中上市为分散上市,确保“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和市场稳定。要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积极实施畜牧“千区万场”工程,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大力推进“渔业三进”工程,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保证节日期间肉食和水产品市场供应。
三、努力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服务。要收集、分析及时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行情等信息,积极开展“冬季农产品网上促销活动”。主动配合交通、铁路等部门优先安排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绿色通道”,切实做好产销运衔接。协助工商、商务、质监等部门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认真受理举报投诉,依法查处各种乱收费、乱加价和造谣惑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安全优质农产品直销专销区,促进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交易成本。
一、加强源头监管,把好产地准出。各地要严把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三个关口,深入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检查,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使用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做好法律法规和国家禁用、限用和淘汰农业投入品目录和范围的宣传工作;要加大对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监管,加快实施农产品产地管理制度,健全农产品产地安全监测档案,加快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行统一的农产品生产记录档案,对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强制推行;加强基地农产品上市前监测,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产品进入市场。
二、突出关键环节,严格市场准入。各地要根据省政府通告要求,大力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有“三品”证书或当地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或证明)的外省农产品实行免检,其他外省产品必须经市场抽检合格后方可进场销售。同时,要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工作,各市场要切实负起责任,不断健全市场准入工作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三、强化例行监测,抓好产品溯源。各地要实行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重点要加强对生产、流通环节的蔬菜农药、畜产品“瘦肉精”残留开展定量定点的检测,对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调查、及时处理,加大跟踪督查力度,对问题产品及时追溯源头,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我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农产品的产量及种类一直在世界上处于前列。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衣食住行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同时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不在局限于作为食品,而是扩展到医药、健康、养生等多个方面。因此,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土地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如何严格保障农产品的质量,一直是一大难题。新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力度,落实相关规定,为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保障[1]。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问题
1.1环境污染所导致的农产品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类资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对周边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日益严重的水资源污染和土地资源污染都影响到了农产品种植区域中农产品的正常生长,许多农产品出现了重金属含量超标以及化学元素残留超标等严重的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与农产品的品种无关,因此无法通过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进行控制,使得质量检测监管成为了一纸空文[2]。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就不能通过质量检测监管的方式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
1.2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不当导致质量问题
我国农产品种植户较多,但大多数种植户不具备专业的种植技术,也不了解专门的种植标准,更不认识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知识,同时也不具备一定的质量观念和质量意识。在实际的农产品种植、加工过程中,许多种植户往往会因为方式不当而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同时,由于农产品种植户繁多,且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给农产品的质量检测监管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
1.3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农业方面的人才较少,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更是少之甚少。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人才,许多农产品检测监管部门在开展检测监管工作时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不突出。同时,许多质量检测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农产品质量要求。1.4缺乏健全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体系农产品种类繁多,各类质量问题都比较多,同时农产品市场较为混论。因此,我国尚未制定相关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标准,更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这些都给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2提高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的对策
2.1健全质量监管标准,形成完整监管体系
无论是国家农业部门还是各农产品企业,都应认真分析当前农产品市场现状,制定相应的质量检测监管标准,并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检测监管体系。一方面,各级部门应强化检测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应建立二级监督的体系,对质量检测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防止不良现象的发生。同时,国家应及时下台相应的农产品质量管理政策,切实保障广大农产品种植户及消费者的权益[3]。
2.2深入加强技术扶持,层层提高产品质量
国家应定期派遣专业的农业人员对广大农产品种植户进行培训,并开展相关的种植课程,从农产品的种植、加工、生产、运输、贮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层层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4]。同时,有关人员应积极改善农产品种植地的环境条件,通过设立农产品种植中心等方式培养更多优质的农产品品种。
2.3加强人员培训,建立优秀人员队伍
国家应加强对农业队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加强对专业农产品种植技术人员的培训,另一方面也应及时对质量监管检测队伍进行考核和培训,从多方面保证农产品的质量[5]。
2.4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相关人员责任意识
在对农产品进行监管过程中,不仅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其自身能够对农业生产及其安全技术进行有效掌握,还要对农产品检测人员、生产经营者、执法者进行相应的培训,使其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农产品监管的重要性。
3结语
农产品是人们食物来源的根本,其质量更是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必须健全完善的农产品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最大程度上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我国农业更好的发展。
作者:牛景景 郑霞娟 单位: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参考文献:
[1]赵炜丽.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2]卜惠斐,李巧生.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工程技术,2016(23):65.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说,作为我国农业领域一部重要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强农药管理,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依据。
对农药行业准入的要求更加严格
条例严把农药登记、生产、经营许可的重要关口。它取消了门槛相对较低的临时登记,明确在我国生产和向我国出口的农药需申请登记;完善了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对原材料采购、产品质量控制、委托加工分装等生产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并明确农药生产企业对所生产农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负责。要求生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实行产品可追溯电子信息码管理,做到生产全过程可查、质量可控。
条例还规定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要求农药经营者应当从合法的渠道采购农药,建立购销台账,不得加工、分装农药。一旦发现有严重危害或较大风险的农药,农药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要及时召回。
对农药指导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山西省r科院院长乔雄梧认为,农药的科学使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指导服务,有利于补齐农药使用监管难的短板,从农业生产的重要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条例明确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合理用药,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等施用农药,还要按标签标注的安全间隔期收获农产品。禁止在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等生产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等应当建立农药使用记录。农业部门及相关科研教学单位要为农药使用者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农药使用者应当保护环境和有益生物、珍稀物种。国家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
二、主要内容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通过电视等各种媒体,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科普活动,印发宣传资料,向管理者和广大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深入宣传,提高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关心的氛围。(责任单位: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二)强化标准实施,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指导农民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种养大户普遍建立生产经营档案,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三)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出问题,必须把住农业投入品质量这一关。严防违禁农药、不合格的化肥流入市场。要加强对农业灌溉用水的监管,保证种植业生产不受污染。(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四)加强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加大蔬菜产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力度,加强进入市场蔬菜农残检测,全面掌握蔬菜农药残留情况,正确指导生产和消费,提高质检人员素质,完成全年检测任务,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五)加强动物防疫,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做到早防严控,防患于未然;对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免疫率必须达到100%。(责任单位:兽医站)
(六)加强农药市场监管。宣传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开展农药市场安全检查,推进五种剧毒农药替代工作,推进病虫害防治专业化。(责任单位:供销社、农业服务中心)
(七)水产品监管。加强渔药市场管理,配合上级查处无质量安全说明书、无标签的产品和禁用的氯霉素、孔雀石绿等药品。(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八)加强家畜家禽检疫。加强生猪收购管理,收购生猪必须持有合格证和消毒证,对病、死猪要做到“不贩运、不加工、不销售”,进入屠宰厂生猪必须持有两证,检疫人员要对生猪从宰前到出场进行全程监控,配合有关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抽查,从严把好肉食品检疫关,做好外来畜禽的检疫和查证验物工作,为市民提供安全放心的肉食品。(责任单位:三产办、兽医站)
(九)农业科技推广。推广无公害产品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植企业、大户和广大群众的种植技术和水平,引导广大农户种植适销对路的优质、安全农产品,逐步推广少用或不用化学投入品的生产技术。(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
三、工作要求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97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现状
1.1 监管机制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得知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中监管机制存在问题,各监管部门协调性较差,监管工作多分开办公,办公中无法协调解决问题,监管机制和效率低下。并且农产品源头监管中,多处于被动监管状态,缺乏前瞻性,缺乏事前预防。
1.2 缺乏监管力度
我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产品市场过于庞大,这给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庞大的市场使源头监管工作很难有效的全面开展,因此监管并不到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力度不够问题突出,农产品市场混乱。
2 实际开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 农产品生产环境不可控
虽然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最理想监管是从生产环节抓起。但目前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工业重金属排放破坏着土壤和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产品生产环境破坏后,农产品质量安全就难以保障,对此国家相关部门目前无力控制,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1]。
2.2 监管标准模糊
我国农产品种类繁多,监管对象庞大,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建设却相对滞后[2]。农产品源头监管工作中缺乏一个标准化的衡量标准,监管标准模糊,各地方认证、监测结果差距较大。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农产品过于庞大,农产品的来源去处也十分难以追踪[3]。
3 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新模式
3.1 严格控制农产品入市
目前我国农产品入市标准过低,所以我国农产品市场庞大且又混乱,很多问题农产品通过非正规渠道依然可以进入市场,导致源头监管困难。这些问题农产品给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一些不合格农产品,由于重金属超标、农药含量超标,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都有着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保障农产品源头质量,必须加强农产品入市管理,改革农产品源头监管模式,农产品入市前必须进行检疫、检测、认证,取得许可后方可入市。入市标准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杜绝不合格农产品的流通。
3.2 加强群众参与监督
我国农产品市场十分庞大,销售网络涉及全国各地,仅靠国家相关部门进行监管,监管效果和质量十分有限,监管过程中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想要真正做到有效可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离不开民众的参与。相关部门应在各处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监测站,群众是问题农产品的第一发现人,民众的举报将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水平和质量。
3.3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想要真正解决农产品源头质量问题,光靠监管并不能真正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养生产者法律意识,帮助农业生产者正确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积极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改善农业缺乏技术人员的现状,整体提高农产品质量,并扶持建设品牌农产品。
3.4 事前预防模式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往往都是质量安全问题出现后,才开始进行监管。这种事后监管模式,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往往问题农产品会在市面上流通了一段时间,对社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事后监管模式,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有效性很难得到保障。制定事前监管政策,形成事前预防模式才是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现状。
3.5 改革农产品监管体制
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一直处于监管难状态,主要原因就是监管体制和制度存在问题,监管工作中操作性较差。出台相应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强化农产品监管职能,改革农产品监管体制是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的基础。监管中应严格规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多个方面问题。此外,光有制度的出台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将制度落到实处,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执法力度才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监管现状
1.成立基层监管站和监管队伍。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中央和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从上而下陆续成立了相应的监管部门和检测中心。棠张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也在2013年开始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配备了2-3名监管员,每个村配备1名协管员,协助开展工作。
2.配备成套的办公设备和检测设备。
政府给监管站配置了办公室和农残检测室,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给配置了电脑、农残检测仪、检测试剂、振荡器、冰箱、电动车等检测设备和办公设备,使监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确定具体的监管对象。
基层监管站将辖区内的部分种植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监管对象,对监管对象全面建档,进行督查巡查和农残检测等。
4.监管工作常态化。
在宣传培训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室外宣传,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通过召开会议,举办村级协管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企业、蔬菜科技示范户等人的培训班,提高监管对象和协管员的综合素质。
在督查巡查方面。针对辖区范围内的监管对象,基层监管站定期组织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辖区内农产品质量监管对象巡查覆盖率达100%,实行全覆盖。
在农残检测方面。基层监管站在各种农产品上市期间,采取监管站下去抽样和基地送样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抽取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农残检测,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禁止上市。
在网上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应用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对监管对象实现监管巡查、检验检测、宣传培训、监管动态等信息实时联网,及时上传。
在“三品一标”质量体系认证方面。落实“三品一标”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对辖区内“三品一标”获证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并指导做好新认证和复查换证工作。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发展,实现安全监管的提档升级。
存在问题
虽然基层监管站能开展一些工作,但还是存在着很多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1.监管人员不足。虽然基层都挂牌成立了监管站,但很多监管站几乎都是由原来农技中心的人员组成的。由于不是独立机构,监管员大多是身兼数职,工作开展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仅靠监管站的一两个人远远不能满足监管市场的需求。
2.监管经费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无论是生产基地的硬件建设,还是监管机构的日常工作经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几乎没有经费。
3.监管范围狭窄。由于人员和经费的不足,基层监管站只能选取辖区内的一小部分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作为监管对象,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监管,而大部分的分散种植户、田头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都无人监管,存在很多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4.检测水平有限。由于上级给基层配置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只能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其他的农药激素都检测不出来,检测水平受到限制。
5.百姓J识不足,很多老百姓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源于传统用药思想的影响,许多农民还习惯用一些高剧毒农药,担心高效低毒农药打不死虫。而开放的农资市场正好迎合了老百姓的这种心理,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农资经销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常常是多种药物叠加使用,造成药物积累,加重对人体的危害。
对策探讨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在源头,关键在生产。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特提出如下监管策略。
1.创新工作机制。从上而下的行政领导真正重视起来,而不是仅仅拘泥于形式。建立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制度、应急处理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成立独立的监管队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向畜牧兽医站那样,把监管站和农技中心完全剥离,单独开展工作,不受农技中心的制约,充分调动监管员和协管员的积极性,真正形成镇村两级网格化监管格局。
3.监管经费到位、专款专用。上级财政把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包括监管工作中的各项费用和协管员的工资都真正纳入上级财政预算,由上级财政直接拨款到镇监管站,再由监管站统一支配,以利于各项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扩大监管对象的范围。对种植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田头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实施全面监管,不留死角。并在这些地方都分别设立农药残留检测室,定期抽检各类蔬菜的农药残留,对农药残留超标的禁止上市,让人们吃上安全放心农产品。
5.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媒体宣传、室外宣传、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人们自觉去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秩序,从我做起,禁止使用高剧毒农药,严格安全间隔期。
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努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坚持标本兼治、依法监管,不断强化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农民自觉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基本原则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意见》要求,镇街政府承担对本街镇生产基地的指导、监督职能。要按照“有机构承担职责、有具体人员承担监管任务、有检测服务手段、有监管经费支撑”的要求,将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纳入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在镇街农业办公室增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牌子,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重点强化监管职能,充实人员力量,提高监管服务能力。
3、建设目标
通过建设,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机构专业化、人员稳定化、经费预算化、手段现代化”,真正发挥好基层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力争10月底前大圩镇率先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和检测站建设任务,淝河镇、烟墩街道在11月底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站和机构改革挂牌任务,机构、编制到位。
二、建设内容
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属公益性、非营利性公共服务机构,是基层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是:依法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指导、监督,蔬菜农残定性检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落实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咨询工作等。
1、建设主体
区农林水务局牵头,大圩镇、淝河镇、烟墩街道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挂牌和检测站建设的具体实施。
2、编制要求
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每个具体实施的镇街要配备2—3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同时兼任农残检测工作),承担本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定性检测任务。所需编制在镇街事业编制总额内调剂解决,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工作人员须经培训上岗。
3、建设要求
按照“五有”、“四统一”(即:有人员、有场所、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统一持证上岗、统一专人检测、统一工作台帐、统一抽样方法)要求,保证农残检测工作的有序运行。检测站(室)的建设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检测站(室)的办公、检测场所不小于20平方米;
(2)检测站(室)按开展快速定性检测工作所必须的要求,配备速测仪、打印机、电脑、冰箱、空调、恒温箱、振荡器、电子天平、操作平台等设备;
(3)检测站(室)必须制定相关制度和管理要求,并将制度、规范、标准等上墙;
(4)检测站(室)要建立相关档案,规范采样、检测等工作,确保检测数据公正、准确、科学、合法。
4、补助标准
(1)新建的农产品检测站(室)建成达标后,一次性奖补5万元(在市财政奖补基础上,区财政补齐;如市财政不予奖补,区财政全额承担)。
(2)对正常开展检测的检测站(室),每年每站(室)各安排3万元,用于检测样品的采购、检测试剂购置和设备维护等经费。所需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
5、考核评估
新建成的农产品快速检测站(室),由区农林水务局组织有关业务部门和质监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并于12月中旬上报市农产品监管部门进行复核验收。考核验收的内容具体见附件《市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站(室)建设验收标准》。
三、保障措施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供给、生态安全、提升产业、致富农民为总目标,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菜篮子基地建设为总平台,强化监督保质量,突出宣传强品牌,改革创新增活力,为促进农产品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以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巩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成果,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稳步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以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为抓手,新建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单位10家;
——建立县级标准化示范区,力争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0%;
——加快“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力争全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万亩,绿色食品3个,争取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三、推动措施
(一)着力强化信用管理,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以产地准出、菜篮子基地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有管理制度、有专门人员、有生产记录、有质量检测、有产品标识、实现追溯管理”的“五有一追溯”制度的落实。加大基地自检室及县级以上农批市场自检建设,提高基地产品准出自检率。开展农产品生产基地质量安全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
(二)着力强化检打联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一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在巩固前两年整治成果基础上,坚持打防结合、集中整顿与日常监管结合、治理与巩固结合、采取高压严打态势,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时节,点面结合、上下联动、合力推进,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农业投入品、蔬菜、畜禽产品及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以“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菜篮子基地及工业区为重点区域,以规模性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三品基地及县级以上农批市场为重点对象,以“菜篮子”、“米袋子”为重点品种,增加检测频率,扩大检测范围,掌握安全隐患,确保质量安全。2011年,全县监测各类农产品达到800批次以上。三是注重检测结果的应用。对基地不合格农产品,通过结果通报及不良信用记录等方式,可以依法进行查处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无法依法进行查处的,在各类政策补助、项目立项及评奖评优环节建立否决机制;对流通环节不合格样品,做到发现一起依法移送一起。
(三)着力强化“三品一标”发展,推进农业标准化。一是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范围、菜篮子基地内“三品”认证服务工作,推动“两区”内大宗农产品100%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导产业示范园、精品园区的主要农产品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要求达到绿色食品认证。发掘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农产品,组织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是切实加强证后监管。按照“保证产品质量、规范标志管理”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绿色食品企业年检制度,开展三品质量抽检,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市场监察行动,严厉查处假冒和违规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行为。三是加快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抓好畜禽标准化示范场、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面达到50%。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264-0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渐渐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1-3]。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是新世纪“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同时党的十对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盐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隐患依然存在。为此,笔者对盐城市质量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保障。
1 加强农业投入品源头治理
1.1 加强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的法制建设
健全农药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经营许可和登记管理制度,同时,要狠抓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避免劣质农业投入品进入市场。
1.2 全面落实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制度
一是禁止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二是做好农药等投入品的经营管理与农业生产使用的有效衔接,投入品的销售店建立农药进销存台账,推行实名购药,要求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建立生产记录;三是实现高毒农药和违禁添加剂的可追溯管理;四是进一步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实现禁用、限用农药和饲料添加剂的有效管理[4]。
1.3 深入开展对安全使用农药等投入品的技术指导
重点加强对种养殖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及农民的技术指导。要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高效安全施药技术,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全面提高安全用药水平,切实从源头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5]。
2 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强宣传,搞好培训。大力宣传,加强对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二是示范引导,扩大影响。加大示范推广的力度,建立高标准农业标准化的示范园(场),通过示范逐步向其他生产基地以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特色农业。三是做好“三品一标”工作。在注重发展质量和提升品牌影响的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升级。要有针对性地抓好一大批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品牌的培植,加大品牌推介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3.1 加强基层监管体系建设
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数偏少,且有一部分人是兼职的问题,要加强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人员的落实,明确监管职责。
3.2 加强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责任制,以责任保障安全。要严厉惩处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要经常巡查和抽检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始终保持“严防、严打、严惩”的高压态势,有力打击各类违法行为。
3.3 加强检测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为龙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骨干,县(市区)检测站为依托,乡镇检测点为补充的覆盖全市的检测体系,同时加强对生产基地、大型超市和批发市场的检测室的扩增和督促,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做好农产品自检,做到从产地、生产、流通领域3个监控环节上不断提高监督检测的能力。其他县级机构在现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检测体系的投入,建设并完善农业综合质检机构,加强学习,扩项强能。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建设,提升区域检测能力;要切实加强检测队伍自身建设,提升人员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保证检验工作的规范、科学和公正。
3.4 加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
目前,全市已初步建成了集政府监管平台、基地追溯平台、企业诚信平台、信息查询平台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在此基础上要明确要求,突出工作开展规范性,建立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各级农产品监管部门及追溯企业责任,规范操作流程,落实保障,维护体系运行的可持续性。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对整个农业生产实施监督管理,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将农产品从生产到加工直至销售等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
4 参考文献
[1] 邹永霞.加强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J].湖南农业,2011(5):3.
[2] 金青龙,王玉林.关于加强青海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思考[J].青海农技推广,2011(2):14-16.
为更好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切实掌握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今年,农业局成立了县级监管机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分管领导为特产总站站长申龙奎,下属人员2名;乡镇监管机构9个,分别是敬信镇、马川子乡、板石镇、英安镇、哈达门乡、密江乡、三家子乡、杨泡乡、春化镇;设立村级协管员112名。
二、制定并落实年度监管计划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工作,结合《2018年吉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总体计划》相关要求,主要对我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农产品开展有毒有害物质监测。全年计划定量抽检500批次。其中:蔬菜260批次,水果200批次,其他40批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目前,由于人员和专业技术问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只能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从2019年1月份起到12月份,检测中心有效化验蔬菜、水果600余份,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农药残留(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合格率达97%以上。取样范围主要在我市英安镇和三家子乡蔬菜水果生产基地以及市场和各大超市。
三、开展重要节日农产品抽检工作
(1)中秋、国庆“两节”期间
配合省农产品检测中心对秋季菜抽检工作,抽检样品25份,抽检品种:白菜、萝卜、土豆、大葱等。
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共抽检蔬菜样品32份,主要来自哈达门,英安,三家子等蔬菜基地。化验样品主要有豆角、柿子、芹菜、白菜等,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农药残留(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合格率达100%。
(2)元旦、春节“两节”期间
检测蔬菜样品81份,主要来自哈达门,英安,三家子几个蔬菜大棚和秋储的菜。化验样品主要有芹菜、芽葱、小白菜、茼蒿、草莓、土豆、白菜、萝卜、毛葱等,按照GB/T 5009.199-2003要求,农药残留(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总合格率达100%。
四、新增“三品一标”申报数量
珲春市2019年新增“三品一标”申报数量共4例,其中有机产品2家,分别是松哲种植专业农场有机种植基地和珲春市曙光农产品加工厂;绿色食品2家,分别是东北长粒香和三疆河大米。
五、存在问题及今后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按照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的要求,围绕初级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主要任务和监管目标
(一)种植业初级产品源头监管
1、制定和完善主导产业主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这些主要农作物有:柑桔、葡萄、西瓜、西红柿、空心菜、小白菜、真姬菇、竹荪、姬松茸、茶树等。与此同时,还要将这些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转化编印成栽培历张贴于各主产村。
2、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乡镇为单位,每个乡镇抓2~3个作物连片(或相对集中)50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乡镇具体任务见附表1)。
3、加强生产基地源头巡查与抽检
一要加强余坊等城区、城郊蔬菜基地巡查,督促企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开展自查自检活动,同时不定期抽检12批次,每次6~10个有代表性样品,全年抽检100个样品以上。
二要加强标准化生产示范片(含农业“三品”认证基地、柑桔出口基地)各产季上市前检测,特别是夏秋季节叶菜类、豆类产品,如空心菜、小白菜等要加密检测次数,每10天抽检1次,每批次不少于3个样品)。
三要加强地标产品上市前检测,每个产品抽检3个基地,每个基地抽5个样品,其中申请用标企业的生产基地全部为必检单位。
四要加强绿色食品原料(柑桔)基地上市前检测,对蜜桔、芦柑、甜橙、柚类等四个品类,分鲜果和保鲜果,在上市前进行抽检,每个品类抽检5个果园或5户,每个果园或农户抽5个样品,确保抽检覆盖面大,抽检样品有较高代表性。
(二)农产品市场监管
1、督促并指导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把好农产品准入关,建立农残检测制度。
2、督促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农残检测室,并开展日常的检测工作。
3、每月对绿鑫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顺心菜市场巡查1次以上,了解市场销售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情况,同时随机抽检当季主要上市品种,每次不少于6个样品,全年抽检72个以上样品,每次选择蔬菜、水果等摊位3户以上。
(三)农资市场监管
1、在全县范围内,杜绝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确保无重大农残事件发生。
2、将县境内农药经营店全部纳入监控范围,全年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抽检10批次以上,严厉打击假劣违禁农资产品流入市场,流入农产品生产基地,确保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3、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构建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
4、加强农药监督管理,重点抽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药产品质量、农药标签是否符合要求。
四、落实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落实工作责任,营造社会氛围。农业局成立“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各相关牵头站、办、大队等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提高工作人员认识,增强服务的责任意识,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细化监管方案,及时反馈信息。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明确各自工作职责,细化监管方案,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年3月开始,各相关站、办、大队要每月10日和25日前向局、绿办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再由绿办综合汇总报送市农业局和县政府食安办。
陈晓华说,“瘦肉精”是一个毒瘤,一个顽症。国家有关部门连续多年采取专项整治措施。2013年全国司法机关公开宣判了一批制售“瘦肉精”的罪犯。去年全年“瘦肉精”的抽检合格率达99.7%,是对“瘦肉精”等非法添加物实施监测以来水平最高的一年,反映了行动的成果。
他表示,“瘦肉精”的一些品种在有的国家允许少量使用,而中国是零容忍。所以在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取消这类饲料添加物的使用。
禽流感:熟透的禽类放心吃
陈晓华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生存能力较弱。只要消费者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做到烹饪熟透,可以放心食用。
他也提醒两点:一是要从正规市场购买,而且在冷藏和食品加工的时候要生熟分离。二是如果接触了禽类和禽类产品要立即洗手,坚决不吃病死家禽。
陈晓华还强调,市场的活禽交易要加强防疫监管,要严格落实定期休市和消毒措施。一旦在一个地方发生了人感染病例,当地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市场采取临时性关闭措施。
转基因:研发要积极,推广要慎重
关于转基因问题,有记者问,我国培育的转基因水稻和玉米安全证书今年将到期,商业化种植却一直没有展开,农业部对此有何打算?
陈晓华说,对转基因产品,农业部采取的是积极、慎重的方针。所谓积极,就是要加强科学研究,尽快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在这个领域占领制高点,防止受制于人。慎重就是在推广和应用上必须保证安全性。所以建立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有一整套科学评价机制和多部门配合的监管链条来保证安全性。对于转基因研发成果的产业化问题,同样要按照这样的思路,成熟一批、推进一批。在转基因新品种的产业化问题上,没有制定时间表。
陈晓华同时表示,我国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有明确规定,只要符合我国的贸易需求,符合有关安全标准,进口就没有问题。
“漂死猪”:绝不能再发生类似事件
陈晓华说,去年黄浦江“漂死猪”的事件影响很大,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工作部署和推进。“我们已经着手研究建立病死动物的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制定了病死动物的无害化技术处理规范,指导各地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在19个省份的212个县,主要是在大城市周边、重点养殖区、沿江附近的重点养殖县,开展了无害化处理试点。”
下一步,农业部将强化督促检查,特别是和公安、环保、水务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严厉查处随意丢弃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
“两手硬”:确保“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