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护理教育学作用

护理教育学作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护理教育学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护理教育学作用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81-02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健全和普及,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人们的维权意识大大增强。患者对医院服务水平和医疗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护理投诉的发生。护理安全指在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法规以外的生理、心理上的伤害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住院期间患者护理安全问题始终是临床上关注的焦点。目前大多数护士在学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护理安全理论知识,新护士对护理差错事故的概念、认知、防范等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意识。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质量的基础,新护士必须全面深刻了解和掌握护理安全知识。因此,加强护理安全培训教育非常重要,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是护理技能操作。护理技能操作中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一旦发生都会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或多或少的损失,医护人员信任度下降、医院声誉受损,其他患者的安全感也会丧失[1]。将护理安全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操作相结合,养成良好的护理安全行为非常重要。我院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对30名新到岗的护理人员岗前培训教学中重视护理安全教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60名均为我院新到岗的临床护士,女性50名,男性10名.年龄17―23岁,平均年龄(20.13±0.56)岁。大专39名,本科21名。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岗前考核成绩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岗前培训教学考核方式,观察组在传统的岗前培训教学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具体方法如下,(1)教学模式。根据临床各班工作的具体护理措施、护理结果目标制定的护理目的、目标与护理具体过程,行护理操作目标和护理过程的学习。通过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目标、是否实现了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依照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护理目标可分为行为领域、认知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在护理技能操作过程中,对临床护理差错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开展形式各异的护理法律临床讲座,从不同的阶段对护士进行教学。从教学中使新护士树立临床护理技能正确操作的理念、安全意识,确保护理技能操作的准确性,奠定了良好临床基础安全执业。(2)教学步骤。①学习阶段:护土熟记临床护理技能操作步骤、方法及注意事项,并熟记护理操作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识别护理操作的风险,并掌握应对风险的有效方法。②自评阶段。评价自己的操作技能是否正确,结果是否达标,动作是否能够准确、安全、有效,操作时是否考虑环境与条件、考虑患者的自重和顾虑[2]。

3.观察指标。比较2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1年后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教学方法的评价。岗前培训教学结束后,均发教学调查问卷表,分发现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分析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和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3项内容,每项分为“下降”、“无变化”、“提高”3个方面。共60份,100%当场收回。 (2)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分为理论成绩和技能成绩。(3)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意外、院内感染等。

4.数据处理。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以P

结 果

1.2 组护士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见表1。观察组的护士认为通过教学提高了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P

2.2 组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护理不良事件比较见表2。2组的理论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讨论

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强了,对医院护理的要求逐步提高。确保护理质量是对新形势下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护理技能操作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存在许多不安全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护理安全的意识和行为。研究显示,将护理安全教育渗透于护理技能操作的教学中,大大提高护士的临床技术水平,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并养成了安全护理意识及思考的习惯,全面提高了新护士护理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进而减少临床护理的风险性[3]。本研究对30名新到岗护士实施护理安全教育,在各个环节突出护理安全的重要地位,灌输护理安全意识是护士执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始终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患者为中心,提供适合患者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的优质护理[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发现、分析、解决护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吴,叶淑金.护理带教中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C).56---57。

[2] 王好,王晓冰.模拟教学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3):70―72。

[3] Senita J.The use of concept maps to evaluate critical thinking in the clinical settings.Teach Learn Nurs,2008,3(1):6---10.

[4] 孙海琴,杨晔琴.概念图在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护理杂质,2009,26(6B):62―63。

作者简介:

篇2

1 情感教育的目的与必要性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护理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护理职业态度,而护士的职业态度将影响他们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护士职业态度的培养依托于护理情感的教育,依赖于护理教育的整体发展。护理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为临床、教学、科研培养身心健康、热爱本职、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1-2]。因此,从护理教育入手,探索护理情感教育的方法,对培养护士积极稳定的职业态度、稳定护士队伍、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及教学科研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情感教育的主要作用

2.1加强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认为:情感是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动力;首次提出了"教学的积极情感背景原则"。并提倡要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情感状态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心理状态,都对当前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止学习记忆,推动或阻碍操作和问题解决。发挥情感与认知的互激互动作用,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

2.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情感的驱动功能常表现为情感与想像的联结。情感可以激发主体的想像力,使思维创造性得到发挥。因此,学习主体情感越丰富,想像就越活跃,创造性的知识内化程度就越深厚。利用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可实理情感的社会化。

2.3协调了教、学双方的实践活动 在教育过程中,是情感在协调着教学双方的实践活动,教育者的信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对受教育的求知、归属、情感、欲望等产生直接影响。教师方面:增进和学生的交往,可消除学生在学科认识上的盲点与对立情绪,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容的情绪状态;教学过程中,注重自身言行举止的隐蔽教学效应,以教师对学科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学生方面:控制调节学生个体情感,增进学生问情感交流,发挥群体互动效应,形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学习氛围。

2.4有利于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智力" ①了解自我情绪,敏锐地觉察情绪的随时变化。②注意调节自我情绪,控制过绪,保持心态平和,使情感适时、适地、适度。③学会激励自我情绪。这种方式是情感教育成功的心理品质。遇到挫折时,主体应善于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满信心,克服困难,坚定既定目标。④理解他人情感,分担他人困难,分享他人幸福,与人和睦相处,提高人际交往能力[3]。

3 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

3.1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把情感教育融入护理教学全过程 ①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承认学生情感需求的特殊性、多样性、合理性与客观性。树立"以人为本""尊重人的需要"的观念,即使是学生的一些不合理的情感需求,也应该给予足够的关注,而不能采取漠不关心、冷漠轻视的态度;②要了解学生情感需求的内容和特点。一般可通过座谈、个别谈心、心理测试等方式进行;③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合理的情感需求;④要引导学生的情感需求。正确区分学生情感需求的性质,对不合理的情感需求应指出其危害,通过引导促其走上正轨,防止其向消极的方向发展;⑤要帮助学生的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将情感从个人的喜怒哀乐升华为对病人、医院、人类健康的关心,形成一种对护理的神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帮助他们建立高尚的情感世界,形成更广阔的胸怀、更坚定的意志、更健全的情感。尊重、了解、满足、引导、升华5个方面逐层深化,紧密联系。

3.2情感教育要重视教育者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的独特作用 教师的情感资质和人格魅力是指以爱的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行为艺术以及教育风格类型等因素组成的综合体。在引导学生时,教师把自己的信念转化为教育能力和行为榜样,给学生以信念、追求和典范。学生对教师的表情、行为举止、语言语调均有特殊的敏感性和强烈的深刻性。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只是知识和技能,还有思想、情趣和情操(如治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精神、敬业精神)等。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身先士卒,爱岗敬业,对学生倾注内心的挚爱,把情与理,真、善、美,自爱与他爱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不断成长。

3.3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创造校园文化的情感氛围 隐性课程是在正规课程之外非教育者有意设计的学习内容,学生常常是无意识的接受其影响。从校园文化的作用机制来看,具有广泛性、实践性、非强制性和持久性的特征,可以把它列入隐性课程。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环境、情感底蕴和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与既定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达到社会化的目的。因此,加强有护理特色的隐性课程建设,可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形成与社会和护理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情感品质[4-5]。

3.4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提高对专业作用的认识 加深对护理专业作用、性质、地位和发展的认识,是学生形成积极护理情感的基础。学校教学部门及学生管理者都应重视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护理学科的发展前景、专科新技术;结合护理实际,组织开展各种爱岗敬业、树目标、讲奉献、求发展报告会,演讲会;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和专业学习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的职业理想,把对专业的认识和需要内化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促进学生职业情感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艳.浅谈运用情感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10-1l1.

[2]吴雅文,姜安丽,李树贞.对护理情感教育与护士职业态度问题的思考[J].中华护理,2010,34(5):297.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2月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均为女性。依据单双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学生平均年龄(21.2±1.02)岁。对照组学生平均年龄(21.3±1.03)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教学重点,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对课程自行听讲,对教授的重点内容共进行记录,自行总结、归纳所学知识,及时完成课后作业。观察组采用护理安全教育:(1)教学设计:根据学科目标制定教学内容,组织进行模拟护理操作目标教学和结果标准教学,探究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准确,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2)教学安排:①提升认知:通过多种方式讲述护理规范操作和步骤,使学生能够明确护理操作风险,具备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可在危急时刻采取合理的应急措施。②知识强化:教师对学生的护理操作进行指导和示范,在演示过程中将护理安全知识灌输其中,提升安全意识;评价护理操作是否正确,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1.3判定标准

采用自制护理技术操作评分表对两组学生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评分,共分为四部分:规范操作、消毒隔离、器械准备、安全意识,每个部分总分25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护理质量评分为计量资料(x±s),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比较

对比两组护理技术操作得分,观察各项平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篇4

关键词: 网络教学;课程学习;交互作用

Key words: network teaching;courses studying;interac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73-01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模式显示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作为极具鲜明专业特色的高校,主要以石油主干专业等理工科为主。《大学物理》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所讲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的重要部分。

1 开展网络教学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物理自主学习模式是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过程中重要的发展趋势[1-5]。如何提高自主学习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大学物理学习质量也就成为高校物理教学研究的又一新问题。由于网络学习既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又能为他们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养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手段有机地渗透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在确保高效传承系统物理知识的基础上,渗透研究性教学的理念。根据大学物理课程的具体特点,确立课程的丰富多样性。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将大学物理拓展到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等方面,逐步转变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构建大学物理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模式。

2 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的必要性

由于大学物理课程主要是针对理工科非物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一些学生认为与专业关联程度不大,主动学习性差。在很大程度上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是为求得能顺利通过考试;有的为应付课堂学习;有的为考试拿高分以便获得奖学金。总体说来学习动力不足,仅仅应付课堂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钻研精神。简而言之,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此项课程一般开设于大学二年级,而此时的大学生正好处于一个自我学习能力差的阶段。由于缺乏强制性管理而使每个人的学习质量不同。同时由于是非专业课程,一般不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不能够像在小班那样充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计划的调整与安排,通常《大学物理》会安排的课时相对来说比较少,每次课堂信息量都很大,另外由于一些数学辅助知识缺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加之学生普遍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学生钻研、思考程度也不是很高。

为解决目前的现状,探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教学补充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各类网络物理教学资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物理课程的研究性学习拓展到学生课外学习过程中,设计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和策略,在比较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开放、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开展网络互动方式,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作业、论文、调研报告、应用物理知识的创新设想、发明设计等成果通过网络交互;让同学们相互探讨,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为物理课程的一项常规作业并通过网络互动的方式讨论与提交;将学生提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提出设想的数量和质量、回答别人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讨论的数量和质量等,作为评价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一项依据;同时学生网络互动的讨论使得大家讨论问题不局限于时间与地点,有利于互相学习。

3 结束语

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它顺应了时代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索如何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树立研究性学习理念,倡导在课内、课外各个环节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既能体现信息时代的先进性,同时也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也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可持续、广泛学习提供了培养方式。网络教学资源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对学生大学物理课程学习的时间给予了更大的自由度。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合理的利用好网络资源,不失为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夏飞莱.大学物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建设[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3):34.

[2]曹丽华,谭振江,郭强.大学物理网络教学建设与实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97.

篇5

1. 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心内科自2011年3月~2013年1月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 从中筛选出150例, 血脂异常, 符合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性92例, 女性58例。年龄在38~76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1. 2方法首先, 建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 护理人员分成两组, 一组负责实验组, 另一组负责对照组。每组护理人员分配合理, 均有老、中、青三类护理人员组成。对实验组护理人员进行高脂血症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血脂的正常值、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合理膳食的指导、运动方式、时间、量的指导。提高护理人员对高脂血症的健康宣教的重视, 提高血脂教育的水平, 做到宣教有针对性。

对入院患者进行血脂评估, 符合入组条件的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由指定的负责小组成员进行分类宣教, 按照制定好的临床路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由医生 、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组成多专业小组, 针对特定疾病的诊断或手术, 制订的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 最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 以减少延迟康复和浪费资源, 使患者获得最佳质量的服务)[4]方案进行健康宣教。

1. 3实施方案实验组病人入院后通知实验组负责护士和护理组长, 由负责护士立即进行宣教, 将制定的护理路径的内容讲解给病人, 包括血脂异常的指标、危害、防治策略、高脂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药物降脂综合治疗方案。护理组成员每天查房时询问患者的情况, 掌握患者的详细情况, 根据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每周由负责护士和患者进行一次谈话, 包括对高脂血症的认知度, 对心脑血管的危害、饮食管理、运动执行情况。对遵医行为不好的患者, 进行反复、耐心的宣教。使其逐步理解、进而达到遵医的目的。实验组的患者在出院前做一次全面的宣教, 对膳食、运动量、生活习惯、用药进行认真的指导。并对宣教的知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2结果

两组患者对高脂血症的认知程度、对医护的满意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实验组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医护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见表1。

表1患者对健康宣教知识的知晓情况对照表(n, %)

组别 n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认知度

实验组 75 68 7 0 100

对照组 75 20 31 24 67

表2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n, %)

组别 n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75 68 7 0 100

篇6

    1.1临床资料5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选择的,25名男性和25名女性,年龄30~68岁。所有的大致高血压程度相同,中等或高等教育。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条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使命,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解释给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及知识,根据病人的需要扩大解释的不同级别的疾病;小册子的分布式知识在医院和医生的办公室在走廊知识信息。实验组在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具体内容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①为所有参与此研究的患者建立相应的健康情况档案,并阐述关于高血压诊断标准与危险因素分析、治疗高血压的举措、治疗的药物,并讲明使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或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及讲解有效预防冠心病与脑卒中的措施。同时指导患者注意日常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②定时、定期为患者讲述疾病知识,并让患者讲解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对部分患者有疑问的问题,组织所有患者共同分析、讨论、学习和交流,阐述控制高血压的饮食,并指导依自身的兴趣来进行饮食调节,禁食不利于降低血压的食物。

    1.3评价标准采用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统一调查,主要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情、有无遵医嘱、有无按时吃药、有无严格按医生规定的饮食规律进行合理膳食等。为患者制作较全面的、详细的知识问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其能随时展开测评;制定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量表,让患者随时可以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治疗情况。

    2.2两组血压改善情况。

篇7

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的基础。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带教教师应为实习护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使其不仅能熟练掌握具体的护理操作技巧,还能认识到护理安全的重要性,从而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自己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期间新入职的护理实习学员60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所有学员全为女性,且都顺利的完成了专业学校基本临床护理理论的学习,取得了毕业证书。以随机数字法把所有的实习护理学员随机平均分成两组,1号作为对照组,其中所有成员年龄在20~25岁之间,平均年龄21.4±1.2岁,文化程度方面:全日制大专有20人,五年一贯制10人。2号作为研究组,其中成员年龄在21~24岁之间,平均年龄22.1±1.4岁,文化程度方面:全日制大专有18人,五年一贯制12人。经统计,两组学员在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资料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于1号对照组学员我们以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指导,根据教学培训大纲里的方法,我们结合自学、多媒体教学和几种现场演示等几种传授方式,由指导老师亲自授课培训。而对于2号研究组则是在传统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教育,其主要措施有:

教学模式设计。对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进行定位,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同时对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技巧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临床护理的风险点,并根据其风险点着重讲解,并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

实施安全教育。这个过程包含了认知阶段和强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对护理操作中的各种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熟记,同时指出临床护理的风险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相对应的应变措施。而在教育强化阶段,护理学员则是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对自己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做出评价,自行判断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会在护理过程中影响或者损伤患者,同时检测能否在不同情况下作出最佳的应变处理[1]。

3、评价方法

在教学培训结束之后,对两组实习护理学员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同时统计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此来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4、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选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X2进行检验,两组数据对比以P

二、结果

研究组的护理学员在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明显比对照组好,理论考试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都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护理学员的考核成绩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较,P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现今医疗临床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现今的护理水准与技术操作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直接影响到护理工作的好坏。由此可以看出,在护理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安全教育,对学员今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护理安全教育将护理操作中的各种操作重点和风险点都进行了分析,并辅以实际案例进行指导培训,让新学员树立了很好的风险意识,深刻的理解到了安全在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性。于此同时,在护理技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新学员临床护理的实践操作,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并检验成果,在传授了许多护理理论知识之后,及时的让学员参与实际操作,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察是否有将安全意识很好的融入到自身的护理操作之中。只有理论实践双结合,才能把护理安全教育完美的掌握并且充分的体现出来[2]。

1、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安排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安排需要加强护理技术操作认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的目的是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熟悉护理技术操作的具体步骤、详细方法、相关细节及注意事项。护理小组成员需按照技术操作相关知识及原则,分辨操作学习程度、临床风险及有效应对措施,将其融入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同时,还要提高护理技术操作熟练度。护理人员需按照操作标准,检验自己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是否足够正确或有效,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对患者是否表现出足够的关爱及尊重,对护理环境及护理条件的变化是否能够表现出足够的适应性。不仅护理认知需要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中逐步完善,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体现出来,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也是如此,这不仅需要勤奋的练习,还需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

2、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流程

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开展前,教学小组成员通过多次会议及讨论,最终确定教学流程、阶段测试标准及培训后考核标准,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告知参加培训的临床科室护士长及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负责人,尤其是技术操作负责人,需要尽快学习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内容,熟悉教学流程、教学各阶段及培训后最终考核标准等多项内容。

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负责人培训应按照预先设计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计划,明确科室内负责人培训课程及目标。科室内护理技术操作参训人员、责任人培训以自学及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后需接受护理技术操作教学小组成员的考核。考核结束1周后,该负责人需对本科室参训人员进行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前摸底考核,按照考核成绩及工作班次情况,安排参训护理人员分批接受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以强化护理技术操作专业素质,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在讲解过程中需详细描述各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相关风险等,并与实际病例相结合,以便接受培训护理人员更好理解。

3、考核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由阶段性测试及培训后最终考核两部分构成,测试时间及评定标准已在教学设计中明确,阶段性测试及培训后考核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科室内护理教学负责人的考核,由教学小组及各科室护士长负责,由于护理操作负责人专业素质水平对本科室培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故考核标准比较严格,若考核成绩不合格,直到考核通过之前,均需接受包括护理安全教育内容在内的护理技术培训。二是参训人员的考核,由于参加培训课程护理人员上班时间不同,故按照实际情况将其分为不同小组,分别在不同时间接受培训、练习,并由护理操作负责人进行指导及考核,并记录结果;特殊原因未参加考核或考核未通过者,需单独安排时间考核或继续培训,直至考核合格为止,整个过程中的人员及时间,需由操作负责人负责记录,并上交护理部查看。此外,在教学考核结束后,对参训人员发放培训课程评价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对教学内容及安排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教学[3]。

本次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护理学员在考核成绩上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在不良事件统计中,研究组中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体现出了安全教育的显著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技术操作的教学中融入护理安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很好的提高实习护理学员对护理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更深的理解操作的意图,注重操作的安全性,值得在护理技术操作教学方面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 2013 年 3 月~ 2014 年 6 月期间新入职的护理实习学员 120 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所有学员全为女性,且都顺利的完成了专业学校基本临床护理理论的学习,取得了毕业证书。以随机数字法把所有的实习护理学员随机平均分成两组,1 号作为对照组,其中所有成员年龄在 20 ~ 25 岁之间,平均年龄 21.41.2 岁,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 35 人,大有 25 人。2 号作为研究组,其中成员年龄在 21 ~ 24 岁之间,平均年龄22.11.4 岁,文化程度方面:本科有 31 人,大有 29 人。经统计,两组学员在年龄和文化程度等一般性资料上都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 1 号对照组学员我们以传统的教学培训模式进行培训指导,根据教学培训大纲里的方法,我们结合自学、多媒体教学和几种现场演示等几种传授方式,由指导老师亲自授课培训。而对于 2 号研究组则是在传统培训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教育,其主要措施有:(1)教学模式设计。对教学目标和实现目标进行定位,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同时对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技巧进行详细分析,找出临床护理的风险点,并根据其风险点着重讲解,并辅以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2)实施安全教育。这个过程包含了认知阶段和强化阶段[2]。认知阶段主要是对护理操作中的各种方法及其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熟记,同时指出临床护理的风险点,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得出相对应的应变措施。而在教育强化阶段,护理学员则是要通过实际的操作对自己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做出评价,自行判断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会在护理过程中影响或者损伤患者,同时检测能否在不同情况下作出最佳的应变处理。

1.3 评价方法在教学培训结束之后,对两组实习护理学员进行现场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同时统计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以此来比较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 SPSS19.0 对以上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选用 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 X2 进行检验,两组数据对比以P0.05作为有数理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考核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学员在教学结束后的考核成绩明显比对照组好,理论考试得分和实践操作得分都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事件统计中,研究组中的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的高达2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篇9

过程性评价(Process Oriented Assessment)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教学评价范式。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过程性评价理论的认识与研究,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过程性评价对教学活动的提升意义与作用。过程性评价的导向、诊断、矫正、督导和激励等功能不仅能卓有成效地激发教师的教学追求,释放教师的教学潜力,更能有效地帮助教师反观、调整、改进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发现教学价值和把握教学价值,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拔高教师教学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过程性评价理论为视角,分别探讨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教”“学”互评的意义与作用。

一、过程性评价理论的内涵

过程性评价(Process-oriented Assessment)概念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Scriven)于1967年提出。之后以面向过程为特征的过程性评价开始备受关注。国内国外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教学经验提出了自己对过程性评价的理解与认识。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以及我们对过程性评价概念和评价的本质意义的认识,我们认为过程性评价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直面课程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关注课程的学习“过程”和课程的学习“发展”,发生并始终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其评价的涵盖面应覆盖“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我们尝试这样定义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建构教学者教学活动价值和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不断改进和发展“教”“学”活动的活动。教学者和学习者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不仅是教学者建构教学价值和学习者建构学习价值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者和学习者建构主体价值的过程。从定义中可以得出过程性评价具有如下特征:(一)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二)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方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三)过程性评价是建构教学者教学活动价值和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并促进教学者与学习者不断改进和发展“教”“学”的活动;(四)教学者和学习者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教学者建构教学价值和学习者建构学习价值的过程;(五)过程性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学者和学习者建构主体价值的过程。

二、过程性评价理论视角下“教”“学”互评的意义与作用

(一)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是师生共建教育意义的过程。教育是不断发展人和成就人的过程。在过程性评价过程中,评价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相互依存和互融共生的关系,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双方因评价而产生的对话、协商和沟通中培养感情,增进了解,感知不足,心生改变;都会因评价而产出改进和发展的丰硕果实,互惠受益,提高“教”“学”质量,共建教育的意义。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助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成。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过程性评价教育正是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评价的目光不仅指向学生课程知识的学习结果、能力和状态,同时还指向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和人格的发展。这其中不仅能在学业上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长进与不足,同时在思想上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在评价中将会逐步学会正确地对待学习、友谊、爱情等人生课题,正确地处理得失、善恶、荣辱等人生矛盾。教师过程性评价犹如滴水穿石,能不断地启发、引导、教育、影响和熏陶着学生,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认识、判断和把握学习和人生的价值,生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是学生学习改进和发展的重要依据。教师及时客观嵌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时时跟踪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如认知策略、认知管理策略、学习态度、学业进展、课堂表现、作业等情况,客观及时地予以点拨,有如拨云见日,会极大地唤醒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策略的生成与调整等学习情况,关注自己的心智发展和学习情态的主动性、积极性与灵活性,提高自己对看不到或无意识存在问题的认识,帮助并推动自己进行积极主动的调整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心智、学习策略和各项学习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说贯穿学习的始终,教师的时时跟踪、评价和点拨无疑是学生改进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起着重要的学习和价值导向作用。教师独具慧眼、满腔热情的评价、赞许或笑容能为学生创造十分轻松的学习环境,能极大地激励、诱发和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能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思绪驰骋,畅所欲言,获得更多更美好的灵感。教师适时适宜的评价还能让学生倍感创新的喜悦,创新的信心和力量倍增,使学生更加勇于提出问题和接受新的挑战。

(二)学生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的意义与作用

学生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求者而不是知识的接受器。学生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打破了自上而下的评价线式,建立起双向平等的沟通渠道,学生不再处于被动无助无奈的学习地位,学生有了声张自己学习权益的话语权。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会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不再是“灌输”,而是“蹲下来”与学生共同去探索,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对话。学生对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学习活动之中,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

篇10

阅读是外语学习的重要途径,怎样阅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国内外学者从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图式建构、语境建构、元认知等阅读理论方法,其中相互作用阅读理论方法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相互作用阅读理论内涵及影响因素

鲁姆哈特(Rumelhart)提出的相互作用阅读理论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读者是相互作用的。语言文字含义并不是仅仅存在于文本中的符号,被动地等待读者吸收,阅读者必须积极投入其中,努力挖掘它的含义。文字含义既不存在于语篇之中,也不存在于读者之内,它产生于读者和语篇两者相互作用中。阅读理解是读者从语篇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作者将自己头脑中的信息编码,形成语篇,读者再把语篇解码,获取信息。阅读过程则是一个解码过程。作者要传达的信息进入读者头脑,交际过程随之完成。但是若在交际环节中出现“故障”,信息将无法传递。信息在从作者的头脑到达读者的头脑过程中,若干因素会影响读者接受信息,其中主要有三个:读者因素、语篇因素、作者因素。

为了更好地理解相互作用阅读理论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可以用图表进行描述,示意图如下:

完全意义阅读理解

1.作者因素

作者在写作之前,往往会对读者的特点进行了解,然后根据读者可接受的程度进行写作。这样,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才会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否则就会出现误解或不完全理解,失去文本交际的意义。

2.语篇因素

语篇因素是指句子的结构、长度、词汇密度、新概念的多寡、文章主题的难度和新颖度等。一个文本的难易程度跟读者和作者在以上几方面重合部分的大小有关。重合部分愈大,文本愈容易,反之愈难。事实上,读者对于文本达到完全的理解是不可能的,阅读理解的目的在于尽量挖掘文本含义,扩大重合面。语篇因素对阅读理解影响甚大。

3.读者因素

按照相互作用阅读理论,阅读过程中,读者的角色是主动的,获取信息是在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在这过程中,读者的个人知识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若读者具备了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则不需费很大力气就能理解文本含义,否则只有摸索前进。由此可见,相同的文本对不同的读者难易程度不同,原因在于读者个人知识结构的差异。

二、影响阅读的作者因素、语篇因素和读者因素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根据相互作用阅读理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笔者尝试应用以上三个影响阅读因素,调整教学内容,收到了一定成效。

1.作者因素

在影响英语阅读的诸因素中,作者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不能要求作者的取材内容及写作方式。但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阅读材料中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材料,以解决作者因素给阅读理解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电子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筛选合适英语教学网络资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设,其中,语言材料假设已被多数研究者接受。他认为,英语学习者通过接触略高于他们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而习得语言,通过不断吸收语言材料,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材料题材广泛,以社会科学、热点事件为主,有的选自西方的报刊杂志,也有来自英美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报刊书籍,也有人民日报的文章。学生不仅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提高了阅读水平,而且还获得了许多其它方面的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2.语篇因素

语篇因素应用包括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的内容。句子结构、长度、语汇密度等属于语言因素,而新概念、文章主题、新颖度等则属于非语言因素,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如dog,cat,小孩子都知道这两个词,应该说没有语言问题了,但在句子、语篇中就要仔细分析其涵义。如:

I’m afraid in this line of work it’s a case of dog eat dog. (习语:残酷无情的竞争,相互残杀)。

He’s made a dog’s breakfast of these accounts. (英式非正式用语:一团糟)。

This firm’s gone to the dogs since the new management took over. (美式非正式用语:败落)。

She was like a cat on hot bricks before her diving test.(英式用语:如坐针毡)。

When the cat’s away,the mice will play.(谚语:猫儿不在老鼠翻天)。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习语:下倾盆大雨)。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深入分析难句、难词,强化并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词、句、典故、风俗习惯等,增加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养成多查阅多积累的习惯,遇到新颖的感兴趣的表达方式,及时积累,与同学相互交流。

3.读者因素

对于读者因素,除前面提到了文化背景知识外,还应包括阅读水平、智力情况、学习动机等因素,其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首先,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克服某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出声读、逐字读、默读、指读和回读。其次,是在看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随手做标记的习惯,边阅读边把文章中观点性的语言、转折性的语言或表示因果关系,比较关系等语言标注出来,这是把握整篇文章脉络的一个重要环节。再次,是阅读中视幅要宽,视时要短,意群要长,把尽可能多的词一眼“尽收眼底”。阅读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阅读速度,由于语篇体裁的难度不一样,阅读的速度也不同,而片面追求快速阅读也会使视觉器官和大脑不能集中于阅读过程本身,从而会影响阅读效果,因此,要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分焦虑自己的阅读速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僻词、难懂的句子,有的学生总想查阅清楚,导致阅读速度慢,即使读到最后,前面的内容也会忘记。针对这种情况,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坚持鼓励学生养成整体阅读的习惯,即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句子,通过辨认某些关键性词语,头脑中展开对篇章内容的预测;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证实、修正、扩展最初的预测,或者对它否定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对篇章内容的全面理解。

三、结束语

阅读理论研究揭示了阅读过程中读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及思维活动规律,分析了影响阅读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认真学习这些理论,对外语阅读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教学实际需求,认真领会理论的实质,灵活运用。本文只是笔者应用相互作用阅读理论进行英语教学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英语阅读者以启迪。同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方法,使学生成为熟练的阅读者。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216-0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 based leaming, PBL)是一种以护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强调从问题着手,让护生去探索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发现新问题。对新操作产生知识空白点,并激发其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动机,以实现学习目标。为了提高护生的护理操作技术水平,2010 年至2011 年,我们在护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了PBL教学方法对护生护理操作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从本校 2010 级护理专业选出 211 名,女,207 名,男,4 名。其中:5 年制初中普招生116 名,均为女性,年龄18~20 周岁,为第1 大组。3 年制高中普招生 95 名,女,91 名,男,4 名,年龄 20~22 周岁,为第 2 大组。各组在年龄、文化水平、基础课程成绩等方面,均无差异显著性。对照组与实验组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即理论课在教室讲完,每次实验课先有教师将此项操作示教,然后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辅导,下堂课随机抽出1~2 名学生回示其操作,教师讲评。实验组采用PBL 教学方法。(1)组织。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理论课上完就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对其操作进行预习。(2)资料收集。护生随机分组,一般5~6人一组,鼓励护生找出该项操作的要点和操作前如何与患者沟通等相关问题,还安排到校医院见习该项操作,了解掌握其操作的重要性。(3)示教。教师进行分解及连贯示教,给同学一个完整的操作概念。(4)练习。按照事先随机抽好的组练习,将自己收集的与患者沟通的内容运用到操作当中去。(5)辅导。教师要有意识的去检查学生对该项操作所收集资料的应用,逐个耐心辅导。及时、全面了解和掌握护生对此项操作的反馈信息。(6)总结。下课前15min教师随机抽出1~2名学生对今天的操作进行回示教,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使同学在下次课上继续努力。(7)检验。在上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就安排下堂课随机抽出1~2 名学生回示其操作,教师讲评,继续指出学生操作的要点、注意事项,教会学生运用联系、归类、总结等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2.2 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护生操作的能力进行调查。调查表分2大组:第1大组为5年制初中普招生对护理操作能力的比较。第2大组为3年制高中普招生对护理操作能力的比较。调查表采用好、较好、一般、差4级评分。好和较好合计为优良。考核成绩80~100 分为优良,60~79 分为一般,不及格为差。问卷信度: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为0.88。为独立完成,填好立即收回。共发问卷 211 份,收回211 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结果

1.对5 年制护生护理操作能力培养评价比较

结果显示,5 年制初中普招护生对护理操作能力培养评价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

2.对3 年制高中普招护生护理操作能力培养评价比较,结果显示3 年制高中普招护生对护理操作能力培养评价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

三、讨论

1.PBL 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

该法以护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这项操作前就明白了该操作的重要性和临床价值,提高了学习主动性。本研究表明,实验组护生在收集资料、自学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对该项操作的掌握程度比对照组强。究其原因主要是:PBL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弊端,护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参加实验课的学习,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的教学方法,学习目的明确,增加了护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获取新技术的动力。

2.PBL 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PBL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沟通的机会增加了,尤其在实验课前收集与患者沟通的知识,同学之间互相模拟练习与患者的沟通,使护生逐步掌握了与人沟通的技巧。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与患者沟通知识的准备要比对照组好。主要的原因是:该教学法是让护生根据此项操作的目的,收集整理其操作的沟通方法有几种,并与同学试着沟通,还要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使护生之间有更多日期和机会模拟沟通,从而提高了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PBL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护理操作动手能力及操作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 郑秋霞.当代教育学理论与护理教育[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21~43.

篇1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3.089

Effect by health education in senile hypertension nursing HE Xiang-hong. Guangdong Yunfu City People’s Hospital, Yunfu 527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health education applied in clinical nursing for senile hypertension.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senil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service,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Records were made on blood pressur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 change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comparison.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nursing,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decreased SBP and DBP in comparison with those before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had DBP as (86.33±8.90) mm Hg

(1 mm Hg=0.133 kPa) and SBP as (132.17±12.75) mm Hg, which were all much better than (89.99±7.89) and (138.24±12.95) mm Hg i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Senile hypertension; Health education; Clinical nursing; Application effect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患者仅可终身用药控制机体血压, 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本文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疗效及预后, 特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应用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

老年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47例、女43例, 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34±5.22)岁, 病程4~28年、平均病程(11.42±

5.53)年。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5例。

1. 2 方法 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治疗, 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 如遵医嘱实施各项检查及给药、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具体如下:①组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小组, 组员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 上岗前给予必要培训, 使其了解健康教育方法、意义, 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②接诊后给予简短自我介绍, 服务热情主动并注意礼貌用语, 全程保持面带微笑[2-4];③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咨询家属掌握其实际情况, 如本次就诊病情、受教育程度、现阶段心理状态等, 根据上述资料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④选择适合患者受教育程度的语言实施本次健康教育, 如高学历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可适当增加专业术语, 而低学历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提供通俗易懂的语言;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可通过告知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以及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提高其用药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⑥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不信任医护人员者, 可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使其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条件允许者可聘请既往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返院举行座谈会, 传授高血压疾病治疗相关经验并给予适当语言鼓励;⑦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选择宣传册、版画、加微信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 宣传品内容涉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并应具备一定趣味性, 提高患者接受教育兴趣[5];⑧准确告知各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 给药初期应监督患者准确用药, 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⑨告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 保持身心愉悦避免情绪大幅波动[6]。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满意率于本次研究结束后, 指导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独立填写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护理相关), 评价其对本次护理服务是否满意, 该量表由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共同参与制定, 内容涉及本次提供护理服务的方法、效果及态度等方面, 总得分范围0~100分, 其中80分为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血压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BP、DBP测量结果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 且研究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2.22%,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13

1.1临床资料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8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每组各44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护理组,年龄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22±5.55)岁。对照组,年龄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70.23±5.5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是开展一些基础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的病情监测以及基本的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健康教育指导:(1)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是比较复杂的,患者的病程也比较长,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发现患者的心理是非常焦躁不安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指导,能够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到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勇气,同时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进行病情探讨,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不能够着急,需要慢慢的完成整个医护过程。(2)健康教育指导,在患者住院后开始,护理人员就需要加强对患者的病情指导,通过将患者的病情状况和有关的治疗过程详细的告知患者,使得患者能够对自身疾病及其治疗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把握,积极配合治疗过程,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消除患者内心的一些不恰当的想法,比如怀疑心理等,从而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患者也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了解相关的预防护理知识,在生活中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3)个体化健康教育指导。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针对每一个患者的特殊病情状况、心理状况等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能够通过口头宣讲、讲座、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教育指导,从而使得患者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操作,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职校情况。(4)实施健康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加强宣传和指导,告知患者要戒烟戒酒,同时护理人员为患者制定良好的运动计划,使得患者每天都能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开展。

1.3统计学处理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对比护理组患者在服药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分别是(96.09±1.17)分、(95.40±2.13)分以及(93.49±3.17)分。对照组患者在服药方面、生活方式以及门诊随访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分别是(76.08±3.22)分(、79.99±2.12)分以及(79.89±4.42)分。护理组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护理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88.09±5.17)分、(89.40±4.13)分、(90.49±3.79)分以及(89.49±3.33)分。对照组患者在生活能力、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社会关系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四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别是(60.08±5.22)分(、71.99±4.12)分、(77.89±4.59)分以及(76.89±4.28)分。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