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教育的方法

思想教育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教育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教育的方法

篇1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向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联网也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条件和网络生活空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李岚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其特性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刘梅从技术特征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 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韦吉锋则从人的本质角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 

网络是个开放系统,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上网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虚拟上网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认同网上的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虚拟上网。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虚拟行为,在更深的层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网的内容,造成了言论自由度大幅度的扩张,使新的理念、认识等有价值的东西, 在开放平等的关系中得到认同、肯定、传播,这在客观上添增了新的网络内容。同时,网络超密度、超高速的传输技术,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量扩容,在扩张中也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巨大效能。 

(2)网络思想内容的趋异性 

一般情况下, 网上内容趋异性是由网络教育者决定的。网络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会职责、话语权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 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 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建设得更好, 内容丰富多样。广大受众为满足认识启蒙、认识补缺、认识偏颇及认识超越,就需要上网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这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既是一种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行为, 又是一种单个自组织行为, 二者的结合, 使受众完成了对网上内容的自主选择。受众上网, 一般说来是“求其友声”, 以求同性为指导, 但要实现这种求同性, 又必须以趋异性为前提。因此, 在网络思想教中,如何样解决趋异性与求同性这对矛盾, 是有待于网络思想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于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坚持疏导方法。 

网络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单个的组织系统必须服从整体组织系统的需要。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组织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受众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须科学设置网上教育的内容,上网的受众在思想观念上认同主流社会。这种相容性,为网络思想教育者坚持疏导方针,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客观上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 对受众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尽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愿意接受网上教育,并保持受众思想趋上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个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受众出现认识上偏差、反复、片面、偏激甚至错误,是经常存在,为了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2、强化自我评判能力。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网络思想教育中,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网络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体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选择,必然导致对行为主体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的困扰,特别是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纷呈,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网络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滋长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垄断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证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确导向,提高主体自我评判能力,必然有助于主体在虚拟化的自由环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正确决策,对自我高度负责。 

3、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工作机制上,高校若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健康发展,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 

 

三、一点启示 

 

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就其特点来说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应对网络环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将网络对目前和未来可能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受众在网络环境中创造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反作用于受众,重塑受众,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等特征上,都显示出网络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为网络思想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其负面社会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文化警觉,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着眼,来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导向,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张世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的趋异性[m],长沙大学学报,2003(3)。 

[3]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m],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篇2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是育人的主战场,不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学生灵魂的塑造、身心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培养,都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来实现。比如,在讲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这个专题时,老师先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启发他们联系实际谈体会,学生踊跃发言,收到良好效果。有个同学说:“我家的生活比起过去,不知好了多少倍。听回国探亲的表叔讲,在日本有钱人享福,无钱人流浪街头。表叔在日本靠打工生活,一旦被炒了鱿鱼,就打了饭碗。别看日本是发达国家,但不如中国的社会制度优越。在中国,一人有事大家帮……”学生的认识是朴素的,感情成分比较多,但却是非常真诚的,表明他们已经开始思考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了。

二、语文教学中合理渗透思想教育

篇3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首要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须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运用知识内涵的思想性与外延的思想方法渗透思想教育。而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在课堂,思想教育的落实也主要在课堂,课堂不仅是教师进行知识传承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意识形态领域抢占的重要阵地,你不去占领,那种非科学的、盲从的、迷信的东西就会去占领,课堂教学的任务就是要让科学的东西在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并用科学知识与伪科学的东西作斗争,从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如自然界中的冰雹由于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就有天神降灾的说法,通过物态变化的学习就可以运用科学知识去批判它。再如杂技表演中经常看到一种魔箱,在箱顶向箱内放物体时看不见物体放到箱内,而从靠箱底的侧位向箱内放物体时放一个却能看到两个,课堂演示这种魔箱,并进行解密,学生兴趣浓,且破解了伪科学的“神秘”。又如杂技表演中表演者手拿电线用测电笔测其全身管都发光,为什么不发生触电事故?难道表演者有神奇的抗电能力吗?通过“零线断路”知识的学习学生知道了表演者技法。还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意境多么感人,霜是否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这些事例说明用科学知识去解密伪科学的东西,能去伪存真,实现思想教育。另外科学知识、技术的巨大进步能够鼓舞人,用科学知识在生产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让学生感悟“知识就是力量”、“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简单机械摆脱了纯粹的体力劳动、热机使社会进入机械化时代、发电机的产生使社会迈进了电器化时代、而计算机的交互作用使社会又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再如磁悬浮列车、神州飞船探月、核能的利用,我国对超导体的研究,纳米技术的应用,物理教学中渗透这些科技成果不但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和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并为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另外,噪声的防止与利用、短路的利用与防止、热机的应用与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又给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以科学知识为主抓手进行思想教育,既可以避免空洞说教,又能达到知识深化的同时实现思想升华。

二、过程是主战役,科学素养是主方向

《新课标》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主方向,要实现这一目标重在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观点,“从单一强调科学知识内容的获取向理解科学过程转变,从强调单纯的知识积累向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变”。使教学过程更多的体现方法、体现思维、体现思想性、体现学生的认识过程。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考虑知识本身比较多而考虑知识外延的思想教育性比较少,偏面考虑教学的大容量,而轻视了思想性。又因教育思想的挖掘更具教育性,所以教学过程的变革更应关注教育思想的挖掘,使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更是规律发现的过程,思想、方法、精神体现的过程。

1.注意问题探究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

科学发现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经历一定的艰辛与失败,因此教学过程中也要尽可能给学生经历体验的时间与空间,从问题的原生态感悟解决问题的思想性、产生思想碰撞。如在平面镜成像教学中,(1)让学生找像的位置,由于眼在镜后观察不到像,此时学生从小孔成像的启示想到根据镜前观察估计像的大置,再在这一位置放上白纸屏(并移动),看屏上有无像,结果还是找不到,由于这样的经历让学生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之妙。(2)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呢?有的学生想到在物、像处分别直立一根刻度尺,有的想到用大小相同的蜡烛,通过比较认识到后一种方法之巧,(3)从像与物的关系,感受其对称美,并根据对称性产生寻找对称方的思想。这样在解决问题中去体验解决问题所遇的困难,感悟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巧、美,可以产生思想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这一内部动机。

教学中关注问题解决的原生态,教师需要平等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并注意观察,从而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与不足并进行思想教育、缺陷教育,还要善于进行问题诱导,显化解决问题的思想性。如经常问问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哪些?依据是什么?解决问题时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做有何好处?产生哪些认识?以达到在解决问题中产生思想、实现教育。

2.注意通过小制作,培养学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

小制作能使学生产生追求完美的精神态度,做到在实践中教育,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素养。把小制作纳入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外制作积累经验,课内交流展示,如制作三色板时如何让其转动效果更好呢?课外学生用火柴棒作转轴用手辗动,由于转动时间不够长,改进用拉线法使其转动,学生在练习中又发现三色板质量太小转动效果不好,于是改进用质量较大的厚纸板,并在练习拉法时发现两条拉线中对一条线用力要稍大些,其不对称性便于能量的集聚,从而使拉线法趋于完美。在制作“声波演示器”时,学生选了多种橡皮膜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选用筒子长短不同、直径不同对其显示振动的效果比较,最后达到了满意的制作效果。可见在制作与演练中能培养学生求精求美的态度,科学素养得到提升。

3.注意运用形体教育,促进学生思想内化

教学过程中既要以言育人,又要以形育人,关注思想教育的隐性特征,有时无言的形体教育、垂范教育,要比言语教育效果好得多,更能促进学生思想的内化。如:你的眼神、你的微笑、你的手势、你的动作(即使是认真地擦黑板)等都可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

4.把握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关注理科教学人文化

物理教学不是全程的思想教育,而需要把握好思想教育的切入点,进行适时渗透,使其“育”得自然、合拍、合理。注意理科教学人文化,能调谐课堂气氛使物理教学脱离枯燥,给学生产生愉悦,陶冶心灵,放飞思想。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让学生背背反映这一内容的诗词,唱唱反映这一内容的歌词,当学生唱闪闪红星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时,我适时插一句:潘冬子人小志大,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在硬度教学中,让学生说说能反映硬度的成语,当学生说“削铁如泥”、“坚如磐石”、“坚不可摧”时我又微笑地插入一句:学习也要有硬功;在分子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说说“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广告语中包含的物理原理,也让学生感到自己家乡的可爱。

值得注意的是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不能把物理课变为政治思想课,而是点到为止,说的多反会让学生“反胃”达不到目的,因此要注意度的把握。

三、物理学家的精神、方法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物理学史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物理学家一生的经历是宝贵的财富,是重要的思想教育资源,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迪,物理学家的思维、思想、方法、精神、毅力、信念、品质,激励着多少人前仆后继为科学献身,使科学技术得以持续发展,即使是失败的教训也给后人留下了开启成功大门的启示。如焦耳经过40年的不懈努力得到焦耳定律的勇于探索精神,哥白尼坚持日心说的不屈不挠精神,钱学森5年归国路、两弹一星献华章、姓钱不爱钱的爱国精神,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的批判精神,这些精神都给人鞭策。再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的思考到竖起力学的三棵大柱,前半生功绩卓著,但由于他后半生信仰神学而一无所获;哥白尼观察大量的现象,否定了地心说并建立了日心说,但却认为太阳是万物中心、是静止不动,由于思想僵化在伟大中存在不足,同时也未能再前进一步,真是“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是多么好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资源。

物理学史既是科学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创造史,教学中更是实现教育功能的教育史,其科学发现的过程、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接力棒的传递,是进行思想教育所依托的重要载体。如从光的折射现象的发现,到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再到发现负折射,跨度几千年,物理学家进行“万里式”的接力。再如从我国的古代文明到现在的科技崛起,从“洋钉”到走在世界前列的超导研究、纳米材料、硬度材料研究,“从闭关自守”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望远镜”再到“神州奔月”,实现了用科学发展、祖国发展教育人。

参考文献

[1]刘家访.上课的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39.

篇4

高校有必要从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并实施持之以恒的全程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稳定新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一、大一新生专业思想问题的表现

(一)上进心松懈,学习意识淡漠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普遍有“解放”的感觉,加之有个别高中教师错误地引导“大学60分万岁”,致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了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观念淡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游戏娱乐、沉溺网络风气盛行;学习纪律意识松懈,缺勤、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学习干劲持久力差,高中时期优秀而进入大学后成绩平平甚至很差。有些学生厌恶学校的规章制度,总想冲破纪律的束缚,要求取消晚自修、学生宿舍24小时供电,好像没人管、自由自在才是大学生活。

(二)迷茫与困惑导致的厌学心理

新生入学后,普遍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别人的差,专业思想极不稳定,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和茫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入校门的那种新鲜、好奇、兴奋也被无聊、郁闷和迷茫所取代,学习不安心,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如有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求转专业、退学;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

(三)学习焦虑与盲目

部分大学生对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内心十分地失落,这种失落往往伴随着自卑感。还有些同学在入学前对大学十分地神往,他们往往带着挑剔的有色眼镜观察校园的环境变化。但学校的现实与学生的理想总会有些差距,这种差距调适不过来,就会导致学生情绪失落。同时,大学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习模式也让很多习惯了“一切由老师安排,学生照做就行”的新生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进校门就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或者去竞选好几个学生组织,每一天都忙于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根本没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等到发现要期末考试了,才突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就业焦虑

近年来,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想到大学毕业以后面对的就业形势,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表现出难以把握、无可奈何,也使部分同学处于焦急和忧虑之中,以至于得过且过混日子。

再之,尽管近些年来各高等院校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一直突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但却忽视了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只在新生进校后的几天和应届毕业生快离校时的几天突击做一下,这种流于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若干对策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对大学专业思想教育从内容、层次、时间上都作一系统的计划安排,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不间断地进行。

(一)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要结合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演化、发展、分类及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大学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学几年美好的时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二)把握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启动的最佳时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加强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关键。刚刚入学,他们思想尚未稳定,对学校和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有的还没有目标和追求。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新的生命激情。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位,管理到位,在“细”、“广”、“深”三字上下工夫。首先,专业思想教育要“细”。要通过查档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专业思想教育要“广”。组织专业知名人士、专业老师、高年级同学给新同学做报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使新生从一入校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再次,专业思想教育要“深”。专业思想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就业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得益彰

许多学生存在专业思想问题,主要是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对自己择业的惧怕心理造成的、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一是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经理人到校就就业观念、求职方法和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讲座,解除学生的疑惑;二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三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见实习、自主创业等,并在实践中找准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四)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篇5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新媒体正在迅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因此,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这个世界。”[1]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以网络为核心的新媒体世界,上网已成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网络文化也因此成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价值导向的重要方面。新媒体在给学校思想教育带来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使得思想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给高校的思想教育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和改进的问题。

一、新媒体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新媒体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一般是指: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比较多的主要是网络,包括计算机上网和手机上网等方式。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含义

“创新”一词早在《南史・后妃传上・宋世祖殷淑仪》中就曾提到过,是创立或创造新的东西的意思。韦氏词典对“创新”下的定义有两点含义:引入新概念新东西和革新。[2]也就是说,“革新”与“引入”都属于创新。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它最早是与工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先进技术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些英汉词典多把其译成“革新”。根据《辞海》的解释,“创造”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而“创新”要比“首创前所未有”的“创造”更宽泛,它包容了前所未有,也包容着对原有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创造是创新,但再次发现和重新组合也是创新。因此,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创新是指人类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弃旧图新、破旧立新的独创性活动。

方法创新就是对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方法进行改造、重组或创立新方法的活动或过程。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主体在学习与借鉴以往思想教育方法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科学手段,尤其是网络技术,创造性地运用、发展或创立新方法的过程或活动,其实质就是对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超越,这种超越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原有思想教育方法的发展、完善;二是创造出不曾存在的新方法。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要紧跟时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3]这是思想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之所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思想教育方法现代化势在必行。尤其是新媒体的兴起,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形式、学习内容等方面产生着极深刻的影响,使得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收效甚微。因此,方法的创新是教育环境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

思想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教育所面对的外部客观存在。具体是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教育活动开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思想教育环境环绕于人的周围,是人的思想形成和转化的外因,它渗透于思想教育活动中,对思想教育的诸要素产生约束、促进和感染作用。思想教育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同样,思想教育方法也不是凭空杜撰的,它是受主客观多方面条件制约的。同时,思想教育方法的选择也受制于一定的环境。思想教育者必须根据所处的具体环境选择思想教育方法。现阶段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新了人们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一些观念,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教育主体、客体和内容以及教育的思维和环境做出新的改变;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从信息源方面、从信息传播方式、从对思想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冲击方面,都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尤其是教育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坚守传统思想教育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因此,当务之急是创新和发展新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媒体环境。

二、高校思想教育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载体作用,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法

高校由于信息资源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沿。因此,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新阵地,增强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创新多层次的网络教育法。正如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浪所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思想教育观念和方法,必须针对网络的特点进行创新,否则将失去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开拓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网络教育法兼有显性教育法与隐性教育法的部分特征,它是教育主体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然而,大学生们并未感到有任何的强制性。因此,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1.建立思想教育网站、网页开展思想教育

当前,高校校园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这就使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置于开放的环境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对网络技术的垄断地位,通过网络宣传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同时,国内外敌对势力也在竭力利用互联网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教育,用中国特色的信息资源占领网络阵地,改变西方国家独霸互联网的局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高等学校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网站或网页,但点击率却很低,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高校思想教育网站知名度不高,资源分散,更换速度慢,内容单调重复。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的关键是要努力增强其吸引力,提高其点击率。如果仅仅满足于有了网站或网页,让大学生自然去访问,那将会形同虚设,很难达到“网育”的效果。当前,不少思想教育者建立的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只是传统思想教育课堂的简单搬家,在形式设计上单调刻板,几乎是将“人灌”变为“网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单向灌输的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尽管缺少了传统课堂的束缚,但单向“网灌”的效果并不尽人意。因此,建立思想教育网站或网页,首先必须把吸引力建设放在首位,吸引力是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受教育者没有需要或兴趣,教育者所“生产”的教育信息资源只能以“存在态”滞留于网络空间,即教育资源如果不被受教育者点击,网络思想教育就无法实现。其次,必须提高教育内容的可信度。只有那些让大学生感到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和信息,只有使大学生感到思想教育信息对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于生存、发展有益处,大学生才会主动地去注意。只有这样,“网育”的目的才能实现。

2.利用BBS、微博开展思想教育

BBS是网络中的电子公告栏,它是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和交流渠道,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人们互相交流和讨论提供场所,其特点是自由平等开放,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BBS这个言论集中地具有相当的言论自由度,且掩护性强,人们在现实中不愿说、不敢说的话均可在这里反映出来,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观点。因此,往往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的“聚焦地”和心理情绪发泄的“集中地”。各种各样的人集聚于BBS,他们上至国家大事,下至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谈。

微博即微型博客,是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社交形式。它突出的特点就是每条微博信息的容量为140个字符的文字或70K的图片。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表达观点和分享心情。其特点是:操作简单、言论自由;使用便捷;传播快速。

对于BBS和微博,思想教育者不能坐视不理,而要研究新情况、创造新方法,关键要密切关注,善于引导。在BBS、微博中开展思想教育一定要坚持正面的引导教育。其次,对BBS、微博舆论形成的过程、规律,思想教育者要察言观色,对于一些可能出现BBS、微博舆论的现实,要能及时做出预测,并及时应对。由于在BBS、微博发表文章、言论或互相讨论都是自由民主的,毫无权威可言。因此,思想教育要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要求,以一种宽松的态度,柔和的手段,平等的理论,来感化大学生,而不能采取简单批评甚至乱扣帽子的做法。

3.利用E-Mail开展思想教育

电子邮件是指用电子信箱传递邮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邮件己经开始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电子邮件作为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系统,不仅有传送时间短、功能强大、便宜可靠等优点,还具有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如自由性、平等性、广泛性、虚拟性等。因此,高校思想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一现代科技来实现教育目的。首先,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达党的主流声音。如学校开展政治学习中,可以把一些专题内容学习,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大学生,并要求他们进行信息反馈,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达到了相应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开展调研、心理咨询和各种竞赛活动。思想教育者可以通过E-mail,向学生传递问卷,然后再通过E-mail反馈问卷。这种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调查效果更好、更真实。还可以利用电子邮件对一些性格较为内向,沉闷抑郁,心理压力大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采用这种形式扫除了面对面的尴尬和顾虑,帮助受咨询者克服了恐惧与不安。再次,可以利用E-mail开展知识竞赛,利用E-mail通知各参赛者,并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收发电子邮件,按时交答案,这样可以保证竞赛的公平合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参赛对象进行了教育。

4.利用QQ、飞信、微信等聊天工具开展思想教育

QQ、飞信、微信是基于Internet上的免费网络寻呼软件。在QQ、飞信、微信上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信号转换,人与人情感交互的有效时空被大大拓展了。这一点,对于思想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思想教育从现实扩展到虚拟,又从虚拟回归到现实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利用QQ、飞信、微信开展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在宽松、自由的气氛中聊天、谈心和讨论而潜移默化地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高校思想教育者可以利用QQ、飞信、微信即时传递文件的功能,在和谐的聊天气氛中将党的路线或一些党和政府的重要文件的内容通知直接传送给大学生,大学生们就可能在自由的答话中反馈回他们的意见或观点,并根据他们的回话信息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其次,思想教育者可以邀请大学生们到指定的聊天室进行思想交流。双方都可以在固定的聊天室里不停地相互讲话。教育者可以对聊天室里所有人发言,也可向某人说悄悄话,或屏蔽某人的发言。某学生如果有“难言之语”,也可以秘密地发送给教育者本人。再次,教育者还可利用QQ、飞信、微信发送短信息的功能进行思想教育。不管大学生们是否在线,教育者都可利用.QQ、飞信、微信将短讯以文字方式传在学生的手机上。这对思想教育者向大学生们传送紧急指示或通知等提供了方便之门。

参考文献:

[1]宁玉民.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1(5).

[2]李京文.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9:99.

篇6

其次,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保证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现实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往往是由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教育不协调的结果。学校坚持正面教育,如果家庭和社会却不这样要求学生,这样就无法保证整个教育的一致性,结果给学生造成错觉,甚至让学生认为学校教育的虚伪,不知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果这样的话,整个教育就会走向失败,更不用说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再次,三者结合起来,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学校教育能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是青少年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和必备的基础,学校教育要有助于不断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使今天的青少年在未来生活中更加文明、更加科学、更加幸福、更加美满。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家庭教育侧重于对孩子心理、品德、人品的塑造,因为家庭的环境对孩子善与恶的分辨、勤劳与懒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教育可比。协调社会教育可培养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能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影响纳入正轨。

可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的教育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三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整体作用。

二、当前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首先,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短效性。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仍占据着一定的地位。有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升学率,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必然会影响我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常表现在重智育轻德育,不少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认为,智育是“硬任务”,学生学习不好,就考不上重点中学和大学,就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就会影响到学校的收入。而德育是“软任务”,搞的好坏,没法用标准来衡量。因此,没有完整系统的德育工作计划,没有人坚持做细致深入的德育工作。这些表现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短效性,都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没从全面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出发,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

其次,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一个孩子往往承载着几代人的希望,而希望的出路就是在应试教育过程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样就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在孩子的教育存在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轻体育,重学历轻能力等导向。而家庭驾驭在教育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庭教育,从而陷入种种误区,这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严重地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这样的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离,当然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利。

再次,社会教育的不完善性。当前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经济飞速发展,消费层次日益多元化,很多网吧、歌厅、洗浴中心等场所都向学生开放,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社会经验和责任意识缺乏,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很多学生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盲目追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而他们没有经济收入,必然会误入歧途。况且有些社会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调,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比较片面、肤浅。

可见,在我国社会现阶段国情下,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存在和开展仍然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工作仍然会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篇7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以下简要介绍几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法供参考。

一、规范训练法

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二、集体训练法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三、对抗与竞赛训练法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拚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例如短跑训练,仅在“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确地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使长跑训练实际上变成为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篇8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使学生形成健全的心理健康意志品质。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包括乐观、自信、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积极战胜困难挫折以及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当前的初中学生,随着身心发展,已经形成了最初的价值判断,这种价值判断或价值认识可能比较模糊,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心与脑是支配人类活动的重要器官,我们也可以简单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看做是对人类心灵的辅导,把思想政治教育看做是对人类头脑的培养。那么,任何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离不开心与脑的共同配合。也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初中的思想政治教学课堂上,开展心理教育,是向学生普及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对于外界的感知和对事物的认识可能还不太全面,那么一方面拥有健康的心理可以使学生用恰当的态度去面对和感知外界的事物;另一方面具备优良的品德可以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二、用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当今各个中小学校开设心理辅导室,配置心理辅导教师以及设置专门的心理教育课程。首先,任何一位学科教师都可以是一名合格的心理辅导老师,任何一堂课也都可以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辅导。其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就包括,学科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合格的道德表率。教师在严肃认真的同时要注意民主和平等,这样学生才会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在优良道德的指引下做事平和友好。另外,教材是天然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本,教师要深刻挖掘课本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耐心的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篇9

思想教育方法是指在人们进行思想教育中,在世界观的指导下,在塑造人们灵魂、丰富人们精神生活和调动起人们积极性,完成培养目标的过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手段、办法和程序的总和。它是架设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之间的桥梁,是实现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双向交流的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志曾形象地把工作方法比喻为过河的船或桥,强调没有桥或船就不可能顺畅到达彼岸。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而教育方法的选择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同一种内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教育方法往往又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某一特定的教育内容来源,其教育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对象的情况,以及变化的形势和环境,即因时因地为转移,因条件因人而异。同一类教育对象的不同层次,以及同一层次的不同群众和个体在不同时空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也是确定教育方法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和特定的群体中进行的,不同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方向是有较大差异的。同样,同一专业中不同年级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年级的不同对象的思想品德状况又有上、中、下之分。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当然,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不管教育方法如何千变万化,思想教育的目标无非都是通过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的形式去实现的。因此,最后采取什么方法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强调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面貌的深刻变化,迅速改变了整整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高校这个青年人最集中、思想最活跃的地方,对社会的变革不可能无动于衷,在其现实表现上,反应更快捷、更强烈,更富有现代意识的青年学生向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对高校思想教育本身来说,所面临的则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高校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虽然积累很多经验、很多好的办法,原有的传统的有效方法固然可以继承,但毕竟不能停留在原地踏步,勉强应付的水平上,这需要不断创新,需要科学地选择。而是这种创新和抉择的需要,比过去已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只有抓住机遇,重视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加快改革的步伐,改进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才能温故而知新,在教育过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主动的地位。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自主性、竞争性,以及等价交换特征,要求思想教育的方法,必须跟上新的形式,迅速摆脱过去那样单调的说教、单项的灌输、简单的“你说我教”的方法,而向具有平等对话、开发式的、自我感受与现实生活的自我审视和比较的方式方法过渡,引导人们自觉去评判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确立人生的正确位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选择作为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其主要的根据,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状况和行为表现总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是一个动态的不稳定过程,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客观环境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从思想的规定性看,它具有鲜明的层次性;从量的规定性看,思想状况则具有一定的范围性;

从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趋势看,它又具有不同的阶段性;从思想存在的内容和形式看,它还具有社会生活的广泛性;而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看,思想在不同阶段的状况,则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双重影响。总之,人的思想是以纷繁复杂而多彩的形式存在的。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本身具有多样性和适用性的特点,这决定了每一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也不具有完全等效的可能,这说明,思想教育方法上有抉择的需要。这种抉择的原则:

第一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的协调性。方法的选择要从实际出发,从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入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育方法的最佳方案。做到即有的放矢,又使得教育方法、内容、对象三间处于一个和谐的统一体之中。

第二是要坚持教育方法与教育内容、对象层次的适应性,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层次的。教育方法的选择,应照顾到不同层次,方有可能为多数的教育对象所适应和接受。就高校而言,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要求有所不同和侧重。因此,在教育方法上也就不能整齐化一,铁板一块了。

第三要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内容、对象影响的实效性。教育方法的选择,要着重考虑它在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效用。当代青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同龄人的感染,对现实中发生在身边的先进事物容易产生共鸣,有一种亲切感和仿效倾向。而对上辈的先进典型,多数觉得有较大的距离感,认为是属于“那个年代”的不可比、也不可学,他们的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事迹,只能令人赞叹而无法企及。因而,无法从内心去产生趋近。据此,在对青年学生进行榜样教育时,就应注意挑选同龄人的先进事迹,这会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同时要反对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不搞繁琐哲学,要提倡方法上的简易而具时效、自然而富有技巧。那些兜圈子、拐弯摸角的方法,只能使人不得要领,无所收获。最后,坚持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的正导性。思想教育强调以正面教育为主,主张多做宣传鼓动工作。正面激励的方式,有助于创造宽松愉快的气氛,使教育对象能够自

觉地把枯燥的说教变为有趣味的精神食粮,又不自觉地达到最佳的领悟程度。其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说服教育,以理服人

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认识问题,只能采取民主的方法,讲理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为此,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正面“灌输”时即要有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运用正确的时事,加以分析,;即要讲明成绩,又要讲透其不足,同时还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在解决同学的思想问题时,首先要弄清事实,摸准摸透,剖析得当,分析合理,不夸大,不缩小,不怀偏见和成见。只有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才能提高学生恶毒缩小认识,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二、对比教育

对比教育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典型材料进行比较,教育学生看问题不要只看到矛盾的一个方面,而要看到矛盾的诸方面,正确的分析是非,全面认识事物的本质。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之一,就在于使学生会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真理与谬误的比较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因而,需要对学生进行某些必要的比较教育,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如:运用新、旧中国的对比,两种制度的对比,好坏典型的对比,改革前后的对比等方法,都有助于学生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的提高。

三、以情感人

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以理服人,而且要以情感人。要做到以情感人,教育者必须关心和体贴受教育者,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大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组织的关怀和帮助,并把这种关怀和帮助看成是对自己的信任,鼓励与安慰。教育者应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大学生身上,不仅传播知识,而且在思想、政治、学习、生活上关心他们,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从而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深厚感情。当他们有了进步,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了困难,满腔热情地帮助解决。尤其是对少数后进生,要情真意切地给予教育,决不能讽刺、挖苦,刺伤他们的自尊心,以使其感到温暖看到希望,鼓起勇气,尽快进步。

四、个别教育

个别教育是针对学生各自矛盾的特殊性,用谈心的方式解决各种不同的一种教育方法,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经常采取的基本方法之一。

大学生的气质不同、性格各异,若忽视了他们实际存在的个性差异,而企图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一种模式去塑造,一种方法去对待,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在进行普遍教育的同时,还要善于运用个别的工作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房。

篇10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在学生越来越关注个性和多元化价值追求的今天,我们班主任必须学会用现代教育心理学得理论和方法,走进学生心灵深处。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笔者懂得了只有这样,思想工作才会有成效可言。

1从“心”开始,用“心”育德

首先,我们班主任必须抓住学生的心里才能对其实施教育。从“心”开始,不外乎我们必须从了解和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尊重学生心理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力争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去。记得我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因父母都打工在外,家里只有奶奶照顾他,父母挣了钱,给他买了电脑。由于没有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手中的电脑便成了一件纯粹的玩具。他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学习,就连老师留的家庭作业他都不完成。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导致课堂上听不进去课。看到这种情形,我便耐心地对他进行了漫长的心里教育历程。首先进行家访,在他的家中和他一起聊网络游戏。在他和老师的谈话进行到兴致时,我帮他制定了一套玩游戏的方案。方案中含有学习的成分,只是他不知道罢了。一星期后,我对他的情况进行了检查。他居然主动把问题积累起来并向我讨教了。有了起色,我又向纵深引导,给他制定了新的一星期计划,他欣然接受了。就这样经过两个月时间,我给他安排了计算机比赛。他不负期望竟然取得了第一名。从此后,他的学习兴趣高涨起来了。语文、数学成绩在期末检测中跃居班级第四名。由不学,到主动学经历了漫长的心里路程,在引导的过程中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不是义正言辞,滔滔说教,这就是从心开始的结果。学习目的明确了,学习态度端正了,自然成绩就上升了,学生本身的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2变“说教”为体验,变“体罚”为训练

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而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在“动情”和“明理”的基础上训练才能定型。我们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做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提倡变“说教”为“体验”这种方法。例如:学生中常出现劳动懒惰的情形,这种情形靠说教是起不到教育作用的。于是,我便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的活动“擦玻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在大家的感召下,这位懒惰的学生也报了名。在擦玻璃的过程中,他精神集中,擦得仔细认真,结果他取得了第二名。他用手背摸着满头大汗笑了,笑脸上透着累,但都能过多的是快乐、开心。此后的周末大扫除,他再也不懒了。在学生中,还有一种人,犯错误屡教不改,有时气得老师难免动动手。不过,这在“教师法”里就是体罚了,是有损教师职业道德的,即不违法有能教育学生不犯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能体罚”。那怎么办呢?我们经过师生共同研究讨论结果找出了一条妙计:变体罚为训练。有谁犯了校规就让谁做体育运动:跑步、蹲起等运动。这样一来,学生即受到了教育,教师的行为也不至于违法,师生都受益。我们班主任,要改变工作中说得多,效果差的工作方法。因此,我们应经常学习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知识总结提升自己的工作经验,同时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常用的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后升华。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班级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

篇11

第一,学校和教师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太重视。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下,重成绩轻品德的现象在教育界十分普遍,往往是学生出了问题,才会引起学校对思想品德的重视,等事情平息后又恢复如初。第二,缺乏完备的思想品德考核标准和机制,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大。第三,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教学中存在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假大空”的现象,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前两个问题需要社会、学校管理者共同努力去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下面我重点谈一谈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二、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1.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德育精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我们做人做事所需秉承的基本常识和道德礼仪。这些曾经影响而且现在还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社会上已经掀起了向传统文化回归的热潮,有些学校已经开始让学生背诵《三字经》、《大学》等传统经典著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全盘继承,要有所选择,而且还要把其中的精髓用现代观念重新包装起来,以符合现代人的认知。

2.思想道德教育要生活化。

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指的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不能光讲大道理,还要注重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生活化,首先要求教师制订贴近中学生真实生活的教学目标,注重围绕中学生的切身利益进行人性化教学,让思想品德教育变成能够让学生看得见、听得着、做得到的东西,切忌追求那些空头教育口号。其次,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生活化,即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中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既要有理论魅力和教育意义,又要丰富多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生活。再次,要求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生活化,即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教育设备和教学设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增强教育的通俗性和趣味性。另外,还要求教师尽量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或公益活动,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

3.分层推进法。

分层推进就是根据学生的思想水平、理想志向、个性心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德育工作中的体现。分层推进法的关键就体现在分层的标准上,分层的标准要以学生的思想素质为依据,而非成绩。在平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教师往往把精力集中到那些爱调皮捣蛋的学生身上,而忽略优等生。这是因为教师在潜意识里把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画上了等号,认为学习好思想水平也会高。其实优等生也可能在思想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学困生或许在品德上更加优秀。所以,德育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抛开成绩这个有色眼镜,平等对待学生。

4.自我教育管理法。

篇12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22-01

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使得大学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而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思政教师就要坚持实践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在探索与创新中寻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传统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使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并不是否定、抛弃传统的一切,而是立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应用,同时注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融入。例如,“说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有一定作用,但有时也容易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大学生表面服服帖帖,见了教师就想躲,二是形成大学生的叛逆意识,见了教师不太热情。要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对“说教”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应用。首先,关注“谁对谁”的说教。一般情况下,不一样的人在对话、沟通过程中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要确保“说教”的效果,先要让大学生对说教行为的发出者有钦佩、敬仰之情,才能说服大学生,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这一教学方法应用前,高校教师要降低自己的姿态,不要高高在上,要有亲和感、平易近人,这样才能赢得大学生的尊重和信赖。如此,大学生才愿意吐露心声,耐心听教师“唠叨”,并在教师语言和行为的影响下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完善自己的人格。同时,教师要成为大学生的“行为榜样”,在大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望和较大的影响,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需求,及时引导大学生排解不良情绪,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环境。其次,注重“说教”的策略。一般情况下,在教育大学生时,教师都会说“你这事做得……”。这种将自己的意识、判断强加给大学生的说话方式,往往引起大学生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尝试另一种说话方式:“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有什么不对……是不是他……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在整个事件中的行为都恰当吗?”这样,给大学生缓和心情的空间,让其思想、心情趋于平静,能够反思自己,然后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使其主动探究事件解决的最佳途径。再次,说教的发出者可以发生变化,注重利用人的情感去影响被教育者的心理,使其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自己教育自己。最后,注意说教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人对人的说教,也可以在讨论中达到说教目的,还可以通过表演、参与活动、多媒体演示等达到说教目的。总之,传统教育方法的创新应用,一要注重开阔思路;二要换位思考,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三要创新教育模式,利用大学生感到新奇、又容易接受的方法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的教育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时间少,很多教师感觉课时紧、教学内容繁重。其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完全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地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这就需要新的教学工具、教学资源的科学应用。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思政教师进行沟通,避免面对面的尴尬、恐惧,也比较方便师生在倾听、诉说过程中的情绪控制和疏导。其次,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和广泛的覆盖性,使大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不受时间空间影响,教师可以一对一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学生也可以选择多位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再次,互联网平台方便大学生之间的学习、讨论、沟通,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互联网上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比如战争题材的影片、纪录片,这些都可以用于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一些素材可以用于感恩教育、责任感教育等等方面,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积极作用。最后,互联网是一个相对隐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大学生QQ空间、微博等方式,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发展趋势。结合大学生思想需求,有目的地设计教育主题,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可以通过手机通讯工具的应用,比如微信转发等形式,分析思想话题,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关注度,以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三、结束语

总之,抓住时代流行话题,掌握大学生心理特点,应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工具,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核心内容。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观念,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更加稳定地发展,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整体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3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构成了大学教育中的核心与关键部分,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不能缺少最根本的思想引导。这是由于,多数大学生实质上并不具备健全的心理特征,高校有关人员对此仍有必要耐心加以引导,确保密切结合现阶段的基本价值理念来全面引导大学生[1]。作为高校中负责思政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当转变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密切结合思想指引、师生日常沟通、大学生的自我监管等。较长时期以来,针对思政教育都推行了传统模式的单一化教育流程,以至于很多大学生对此产生了厌倦感受,这种现状亟待加以转变。为了从根源上强化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指引,高校有必要探求思政教育的全新模式与方法。

一.创新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

首先,创新思政教育的模式,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针对思政教育的浓厚兴趣。目前的状态下,很多高校仍沿用传统模式的思政教育;在这种状态下,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思政课堂是枯燥并且乏味的,长期以来甚至对此引发了抵触心态或者厌倦心态[2]。如果能够从根源上转变思政工作的模式,确保将趣味性与创新性的要素融入其中,那么就能消除现阶段思政课堂中的单一化现象,让大学生重新感觉到思政教育给自身带来的强烈影响,进而发自内心喜爱思想政治课堂。

其次,针对思政教育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有利于大学生做到明辨是非,确保把自身培育成适合新形势的优质人才。大学生仍处在很关键的成长期,然而多数同学们实质上并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很易遭受网络化的某些不良影响。由此可见,思政教育最基本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同学们分辨是非,确保沿着正确轨迹来指引大学生的平日生活以及学习。此外,开展创新性的思政教育也有助于大学生增强自身对于主流价值理念的认同感,确保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正确价值理念对于自身的价值所在。

第三,开展创新性的思政教育,此项举措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准。受到多样化的压力影响,现阶段很多大学生都表现为严重度各不相同的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例如:很多大学生针对自身的未来感觉到十分茫然,无法确定未淼那敖方向。很多大学生远在他乡求学,因此存在较大可能感觉到孤单与无助[3]。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如果无法获得来源于其他同学与师长的关怀,就可能演变成抑郁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严重阻碍着大学生本身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院校及有关部门如果能够借助创新性的思政教育来引导同学们的思想,就能密切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情感并且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威胁。

二.大学生在新时期的心理特征

在目前的状态下,大学生整体上表现为全新的心理特征。这是由于,很多大学生本身并没有意识到思想引导对于自身而言的重要价值,同时也很容易陷于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中,进而受到多样化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讲,新时期的很多大学生都表现为如下的心态特征:

1.弱化主流意识

相比于高中生而言,大学生本质上已拥有了相对成熟的价值认识,同时也具备了更强的自主性。然而目前的状况下,很多院校的大学生都表现为淡化或者弱化的主流意识。面对网络化的新形势,大学生作为新生代更容易被网络中的繁杂信息影响,从而凭借自身喜好来接受信息或者选择知识。在这种状态下,某些大学生很可能将会沉陷在网络世界里,进而丧失了针对核心观念、崇高理想以及主流价值理念的追求[4]。

2.相对模糊的价值取向

网络化给大学生带来了多样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局限于多元化的个性,同时也导致了相对模糊的价值取向。目前很多大学生都在致力于追求个性,通过追赶潮流的方式来突显自身的鲜明个性。例如在校园中,到处可见某些同学穿着标新立异的服装,或者借助手机微博与博客的方式来自由表述自身的意见。但是实质上,大学生本身仍然欠缺必要的分辨力,以至于很难抵挡五花八门的诱惑与其他不良思想腐蚀。很多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相互攀比,陷于拜金主义或者很难认清正确的思维理念。从整体来看,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仍然表现为相对严重的价值迷失,价值理念十分模糊。

3.日常行为缺乏规范性与约束性

网络化在本质上突破了原本狭窄的大学生交际圈,针对虚拟化的交际空间进行了全面扩大。因此,网络化在较大限度内拓宽了可供大学生日常交际的平台。在求学过程中,大学生较长时间都处在校园范围内,因此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借助网络来拓宽自身的交往范围,构建更多层次的社会关系。针对上述现象如果不加约束,则会存在较大可能引发行为失范的不良现象[5]。这是由于,网络世界混杂了多样化的信息,其中也包含不良信息。某些大学生尝试着运用网络来开展人际交流,但是具体的言语与行动方式都十分随便并且轻率,同学们将其视作单纯的游戏或者体验。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与规范,因此丧失了最根本的道德限度,以至于干扰到平日学习与正常生活。

三.具体的创新策略

较长时期以来,针对大学生开展的思想教育都欠缺新颖性。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教师通常首先为同学们讲授大纲中的基本原理及其相关内容,然后给出与之有关的案例为同学们分析。然而,上述模式缺乏必要的吸引力,以至于同学们对此丧失了兴趣。很多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无非就是走形式,在这之中并不包含能够触动自身的内容[6]。由此可见,如果能够探求创新性的思政教育模式,就可以转变现阶段的状态。具体来讲,创新大学阶段的思政教育应当涉及到如下要点:

1.渗透主流价值理念

经过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很多高校整体上表现为价值理念迷失的现状,很多大学生针对最基本的主流理念感觉到困惑与迷茫。为了从根源上转变上述状况,在创新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中都要渗透主流的价值理念,确保运用正确价值理念来感染同学们。例如:负责思政教育的教师可以运用树立典型的方式来感染大学生,让大学生认同现阶段的主流道德理念,在保持个性的同时也要抵御来源于外界的不良诱惑。这是因为,开展思政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把握好主流价值理念的思想阵地,用主流价值来指引同学们,拒绝拜金思想与享乐思想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腐蚀[7]。

2.师生应当经常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要摆脱传统模式,那么有必要构建师生之间密切交流的新平台。从现状来看,院校开展的思政教育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途径来拉近师生距离,确保教师可以接受实时性的学生反馈。大学生一旦表现为内心困惑或者思想迷茫的状态,教师对此就可以及时察觉,然后运用正确的手段与措施帮助同学们解答疑惑。师生如果能保持密切的联系,就能消除同学们内心的孤独与抑郁感受,对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全方位的促进作用[8]。

3.关注心理健康

大学生虽然已经开始追逐个性,渴求新颖的事物,但是从本质来讲,针对大学生这个群体仍然亟待加以全方位的思想引导,对于思想健康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在创新思政教育的相关实践中,教师应当与同学们开展密切的交流与沟通,确保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内心困惑与真实想法,针对同学们表现出来的疑惑心理进行全面的解答。遵照以人为本的宗旨来推行思政教育,负责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应当真诚关爱大学生,尝试与大学生成为朋友。在必要的时候,在各个学院与年级范围内还可以构建师生沟通所需的微信群或者QQ群,确保教师可以随时关注同学们的反馈,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以及心理疾病。

例如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来讲,院系的指导员可以构建针对新生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耐心为同学们解答入学过程中的各种困惑,确保新同学不会感觉到孤单与迷茫;而对于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关键就在于帮助同学们应对就业压力,疏导各种内心情绪。

四.结束语

新教改的宗旨与目标就在于提升大学生具备的综合素养,针对现阶段的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指引。在大学生的各项基本素质中,思想素养占据了其中的关键部分。创新目前的思想教育模式,应当借助多样的渠道来密切师生沟通,确保同学们拥有更强的自主监督意识。在现阶段的大学校园内,师生还需致力于密切配合,进而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思政教育活动。因此可以得知,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应当属于长期性的探索过程,对此并不能够一蹴而就。具体在创新实践中,高校有关部门与全体师生还需不断的摸索,做好各项要素的协调与整合,确保从根源入手提升高校现阶段思政教育的整体水准。

参考文献

[1]袁文华.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08):12-14.

[2]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34-46.

[3]张雯婷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策略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2(10):73-76.

[4]李晨.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才智,2011(24):279-280.

[5]叶江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紧迫性及创新策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2):111-112.

[6]谢金迪,丛小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6):14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