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的意义

基础护理的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基础护理的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基础护理的意义

篇1

关键词: 优质服务;基础护理;临床意义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篇2

基础护理主要包括生活护理、压疮护理、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口腔护理等,这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医生对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的的主要内容。医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是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提高基础护理的质量。本文将就五种基础护理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做简单的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基础护理的研究对象

2011年1月,某乡镇医院按照比例选取了9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医护人员的基础护理水平以及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待患者的态度等。其中,共有医生35名,护理人员61名。调查中发现,医护人员对基础护理都保持着科学的态度,这表明医生与护理人员的职责分工极为明确。调查结果证明,加强医护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是理清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关系,提高医护人员掌握基础护理知识的准确性,以及提高基础护理质量和服务的重要因素。

2 五个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含义

2.1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护理人员应时刻防止压疮的紧急发生,这也是急诊科科室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晚间护理是为患者提供良好睡眠的主要因素,医护人员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在护理的过程中进行操作。而要想使晚间护理的服务效果达到目标及需求,要想满足患者的要求,就要在护理过程中找到问题所在,并据此制订出一套可行的方案,再认真地加以实施。

2.3 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一项最基本的护理工作,其内容包含了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在整个诊疗期间,患者都是需要被关怀和照顾的。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从患病到痊愈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环境、卫生、睡眠、活动等生活内容进行精心合理的安排。

2.4 晨间护理是为了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再次发生,使患者在护理中体会到清洁感和舒适感。医护人员应该在对患者的病情加以了解和观察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治疗和诊断。晨间护理的主要内容便是保持患者病床和病室的清洁卫生。

2.5 口腔护理对于患者来说,是有利于其进行住院治疗及恢复健康的,应积极应对。口腔护理一般采用含漱与刷牙的方式,来预防口腔内微生物的增长或抵触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清除口腔异味,使口腔内部清新与舒适的目的。

3 分析与讨论

3.1树立新理念,拓展新内涵 护理服务不仅体现护理学科的价值,更是乡镇医院赢得患者信赖的基础。护理部要积极宣传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全院护理人员更新观念 ,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

3.2 塑造新形象,提升综合素质 医院应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利用工余时间进行职业道德、礼仪、心理、护理理论、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学习,使医护人员自身的仪态、语言、沟通技巧、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有明显的进步,从而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促进专科护理的发展。

3.3 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

3.3.1 营造温馨的氛围 注重乡镇医院的文化建设,将现代人文文化融入环境中,营造高层次的服务理念和人文关怀。营造舒适的环境,使患者身心愉悦。

3.3.2 提供优质的服务 把患者的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以优质的服务流程来完成患者的需求,以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为目标,用以检验服务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3.3.3 注重细节服务 在细节上做文章,让细节成就精品。坚持推广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份真情填满服务的每一个细节中。例如,在各科的看诊室放置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提供给患者使用;在每个看诊位提供患者放置私人物品的空间。

3.3.4 加强沟通和理解 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要积极沟通,护理人员要多理解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除治疗之外更多的服务,在心灵上多加关爱及慰藉患者。

4 结论

4.1 创新护理模式,提高专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1.1 我们现有的护理模式与世界先进的护理模式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并不符合我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追求理念。思想观念对护理实践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乡镇医院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建立奖惩制度,把基础护理放入护理工作的概念里,这也是对基础护理质量确切有效的保证。

4.1.2 加大对生活护理的管理力度,将基础护理列入各级护理管理者的质量监控之中,强化基础护理的质前控制、环节控制和终末控制。

4.1.3 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模式,拓展护理服务新内涵,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并激励护理人员通过多种途径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技术,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丰富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尤其是心理学、伦理学、交际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等,进一步提高个人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能力、沟通技巧等综合素质,从而提升专科护理的质量。

4.1.4 低投入高产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介于当今社会医疗事业的发展及医疗机构的日益增加,医疗系统的竞争极为激烈,在这样的情形下,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乡镇医院才有深度发展的希望。为了在激励的竞争中取得胜利,乡镇医院必须扎实稳打,保持和谐发展,让人性化服务为乡镇医院注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乡镇医院异军突起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米继民.从患者生活护理的落实看护长的管理效应[J].中国医院管理,2002,18(1):56.

[2] 徐筱萍.医院现有条件下实施整体护理的探索[J].上海护理, 2004, 2 (2): 57-58.

[3] 陈福春.浅谈医院的人性化服务[J].中国医院, 2004, 7 (12): 35-37.

篇3

关键词:记忆方法

;基础护理学;护士执业资格考

【中图分类号】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4-01

基础护理学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基础护理学占据一定比率,纵观护理学基础知识全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护理学相关理论,一部分是护理技能的相关知识。这两部分的学习方法各有不同,护理技能相关知识的复习应注重结合临床实际操作,在理解了操作目的、操作方法后再记忆,就显得轻而易举;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则要掌握记忆技巧。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教学记忆方法的总结。

1 护理技能的相关知识的记忆方法

1.1 动作技能正迁移: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1]。在实际教学中,恰当地应用迁移规律,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已经掌握的技能对学习新技能的积极影响叫做正迁移,其发生的条件是:不同技能间存在着共同的因素或成分,或不同技能间包含着共同的原理。复习操作时,可以充分发挥技能正迁移,例如复习无菌技术可以与导尿术、注射术、输液术、吸痰术相结合,这样与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有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可相对形成一个整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1.2 直观形象记忆:

图示、流程、视频、动手操作等都给人以直观感受,增强人的记忆。学生在全面复习时,可以先看各项操作的图示、流程、操作视频,然后再练习。如复习静脉输液可按这样的顺序:看图示、操作流程观看视频病房见习和实习。其他的的操作也可以按照该顺序复习,可取的很好的效果。值得提醒的是,即将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学生都已经经过了8个月的临床实习,考生要提前准备,在实习期间多动手、多动脑、多操作,每一次操作都是对知识的再认和回忆。

1.3 总结记忆:记忆是较复杂的心理过程,绝不仅是单纯储存的记录,而是一个创造性的积极过程。在护理学基础技能复习过程中,用总结的方法来提高记忆能力。如穿脱隔离衣操作流程可以总结为[2]:护士准备用物准备环境准备 持衣领穿袖系领口系袖带对衣边系腰带护理解腰带塞袖刷手或六步洗手消毒液浸泡手解领口拉袖挂衣钩。这种先学习后总结的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保持和巩固。

2 护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记忆方法

2.1 重复记忆:

记忆的消失叫遗忘,在一定条件下“记”和“忘”可相互转化,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认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进程总是“先快后慢”的,最初遗忘速度快,以后逐渐缓慢。第一天的记忆保持量可有100%下降至35%,第二天后记忆的保持量仅为25%左右。根据艾宾浩斯的观点,组织有效的复习是加强记忆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识记后及早复习,最好在遗忘尚未开始时就进行复习,间隔时间一般不超过2天。巴甫洛夫学说认为,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2.2 分组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米勒[4]认为:决定记忆广度的主要因素是记忆材料的数量,而不是材料的意义。测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记忆广度为7±2项内容,多于7项内容则记忆效果不佳。我们在记忆时可利用这一特点,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分配在7组之内,而这7组中的每一组的容量可适当加大。这样每一组相当于一个集成块,加大了集成块的含量,记忆效率应会大大提高。如: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可分为:环境准备,工作人员准备,物品管理,明确无菌区与非无菌区,一人一物一次五项。护理程序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部份。

2.3 口诀记忆: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形式,口诀记忆法可以缩小记忆材料的绝对数量,把材料分成组块来记忆,加大信息浓度,增强趣味性,可使人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在头脑中获得一种相似、重复的信息,有助于记忆。如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步骤较多,在配制时多配、少配都会使浓度不准确,影响对结果的判断,所以在配制时牢记“抽三推二留一”就不会出错。又如压疮的预防可以总结为应做到“五勤”: 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2.4 归纳记忆: 在理论知识的复习中合理的运用归纳总结记忆法,学生应注意总结一些相同的,相似的知识点,巧记速记多拿考分。如数字归纳总结法:知识点中的多个“6”:日光照射消毒时需在太阳下暴晒6小时,洗胃在6小时内进行最有效,腰麻后去枕平卧6~8小时,抢救时未来得及书写的病历应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补记;又如不同浓度乙醇的作用:20%~30%的用于急性肺水肿氧气湿化,30%用于湿润、松解头发打结,25%~35%用于乙醇擦浴,50%用于皮肤按摩,75%用于皮内注射及脐部消毒,95%用于燃烧法消毒和静脉炎湿敷。

总之,复习的方法有很多种,合适自己的才是重要的。基础护理学是护理的主干学科,其相关知识贯穿护理工作的整个生涯,也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主要学科。考生在考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前准备,积累操作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全面复习,将有利于提高基础护理学复习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过级率,及提高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文静.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2004,20(2):26-29.

篇4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85

分娩虽然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 但因其特殊性, 给众多初产妇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往, 就会形成抑郁焦虑情绪, 不仅威胁到母子的健康, 而且还可能延长产程, 甚至是并发产后出血等情况。为此, 给予初产妇必要的综合护理干预, 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必然手段。文章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具体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 现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49例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 年龄20~34岁, 平均年龄(26.1±3.3)岁, 孕周37~41周, 平均孕周(39.71±1.23)周。随机分为A组(24例)与B组(25例), 且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A组行常规分娩护理, 即动态观察其产程、胎心与宫缩情况, 进行肛检, 并做好会阴与产后的护理等相关工作, 而B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具体为:①心理引导及健康教育。产妇入院, 护士采用“一对一”的形式, 加强同其的沟通交流, 全面把握其妊娠过程、生活习惯与产检情况、心理状态以及本身对分娩的了解程度, 鼓励产妇提出疑问, 并给予其及时回答, 引导其保持积极心态, 消除焦虑情绪[1]。同时, 由经验丰富的护师具体结合产妇文化程度与心理状态等展开宣教工作, 如临产知识的征象、缓解分娩疼痛的方法与自然分娩的过程介绍、母婴喂养的知识以及婴儿的护理措施、自我护理措施等, 同产妇间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并采取针对性教育办法, 让每位产妇都能全面把握分娩的过程。此外, 在分娩室中, 责任助产士需发挥出执行者、陪伴者与照顾者的作用, 实施“导乐分娩”, 比如给产妇腰骶部按摩以缓解疼痛, 在待产室中播放轻柔的音乐以缓解产妇焦虑心理, 并对那些需行剖宫产的产妇必要的安慰, 告知其手术的一些注意事项与安全性, 以消除其焦虑[2]。②个性化护理。产妇入院后, 最大限度为其创设一个和谐、舒适的病房环境, 确保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的适宜, 确保床单的清洁, 让患者产生在“家”的感觉, 以此来消除其抑郁情绪。同时, 引导产妇正确饮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多摄入富含高蛋白、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果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特别是在产妇有了宫缩痛的时候, 更是应鼓励其进食, 以保存体力, 便于产程的顺利进行。此外, 护士还可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以转移产妇的注意, 缓解其抑郁焦虑情绪, 比如, 在产前, 告知产妇一些基本的放松动作, 比如腹部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而产时, 则引导产妇进行肌肉放松、情境性放松, 适当按摩等[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于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问卷均由产妇自行填写或是由测评者体温而产妇回答, 若SAS评分>50分, 则为焦虑, 若SDS评分>50分, 则为抑郁[4]。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A组SDS评分由干预前的(57.25±6.83)分下降到干预后的(48.87±3.83)分, 而B组则由(58.15±6.91)分降至(40.25±4.53)分, 两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39, P

3 讨论

一般来说, 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主要来自于产妇子宫阵发性的收缩与胎儿自产道中分娩出来的过程, 而初产妇由于未经历过分娩, 极易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增加产妇肾上腺皮质激素与儿茶酚类物皮质醇等的分泌物, 进而使产妇出现“害怕-紧张-疼痛综合征”[4, 5]。如今, 伴随医疗模式的转变,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被重视, 特别是在产科中, 有效的心理护理, 可显著缓解产妇的不良负面情况, 为母婴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此, 本院结合初产妇的实际心理变化, 最大限度为初产妇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病房与分娩环境, 入院后对其展开全面的健康教育与必要的心理引导, 使初产妇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分娩, 同时, 引导产妇进行一些放松训练, 有效的缓解了初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6]。而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 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B组产妇, 其SAS与SDS评分要显著低于给予常规分娩护理的A组产妇。

综上所述,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初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可显著改善其分娩时的疼痛感, 改善其抑郁与焦虑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化芹.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4):667-668.

[2] 傅蕾, 张楠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30):3764-3765.

[3] 邢孟琴.舒适化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疼痛及焦虑抑郁的影响.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4):40-41.

[4] 万里莉, 周瑞棋.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5):29.

篇5

急性胰腺炎,形成的机理就是在消化系统当中的消化酶分泌时间过早,长时间从而引起胰腺组织内部有了炎症,胰腺组织本身的免疫性系统遭到破坏,自我免疫功能失调,在病人的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疼痛感,严重时会危及到生命。如何在临床上把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好,治疗好,从来都是医疗界讨论的,一大科题,因为这种病症的护理具有一定的困难。现在,我就将在我院最近2年治疗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例的临床护理收集起来,分析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

在这组急性胰腺炎32病例当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15~69岁之间,在这组里面19~58岁21例,占69%,职业以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为主。病因:高脂肪食物、高蛋白食物、饮食过猛、饮酒过量、劳累过度。以往病例:有浅漫性胃炎者8例,有慢性胆囊炎者7例,有慢性胰腺炎者8例,慢性阑尾炎者7例,曾经腹部手术历史者1例,肾囊肿1例。

2 临床护理的总结与策略

2.1 对症处理

(1) 禁食:这个小组的32例患者在住入院以后,对32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饮食作了严格的控制,不准吃入食物,有的患者最长时间达到了32天,禁食时间最短的也就是5天,这组病患的食物控制时间比较长,平均天数为本组28例病人入院后均严格禁食,禁食时间最长者为38天,最短者7天,平均的天数为15天。

(2) 止痛:胰腺炎的典型症状就是腹痛,要本组病例当中,98%的病者有此症状,据统计30个患者的疼痛感非常强烈,如刀割一样,而且有时带有绞榨性疼痛。这种强烈的疼痛严重时个会让病人疼痛难忍,产生休克现象,而且这些疼痛会让病人的体内的胰腺炎的分泌增加,加重胰体的负担,如此恶性循环,病人苦不勘言。所以,在临床上止疼的最好方法就是止痛,也是一种急救的措施。临床上护理时经常用杜冷丁或者吗啡等强止痛剂,或者用一些一般的止痛剂如1%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要这个小研小组当中,用吗啡等止痛剂的病例是23例。

(3)对胃肠减压处理:为何对胃肠进行减压处理呢?是因为胃肠里的食物会把过多的胃酸释放到小肠当中,从而刺激胰泌素和缩胆素的分泌,最后加重胰腺体的负担,胰腺素的释放,所以,在护理当中,要尽量减轻胃肠的负担,减轻它们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减轻胰腺体的负担,从而可以缓解肠内的积气,有助于疼痛的减轻。这个小组当有60%的人进行了胃肠减压方法测试。

(4)保持足够的血溶量:为了防止那些血坏死型因会发生感染,对病患者来说要把血溶量补足,应当用一些杀菌性很重的抗生素加以控制,并及时地对那些病患者进行记录,加强观察。

(5)中西医相结合进行治疗:在护理当中,要中西医结合起来应用,效果更好,在我院病例当中,临床当中应用的方剂就是清胰汤,能消炎理气,清热解毒,作为护士要求定时定点地督促病人进行煎服。

2.2 心理护理

急性胰腺炎由于它的发病机理的特殊性,以及对病人的那种疼痛性的伤害历害程度这重,对心理护理要求也特别高,如对其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按摩,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在这种病发作之后,由于它的突发性就会更加引发患者的心理焦虑,担心会危及他们的的生命,思想和精神上的负担就会加重,所以在对病人的治疗过程当中进行及时的心理护理非常必要。要想使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始终处于一个最好的状态,我院就是这样处理的,用一句话讲就是“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模范和方式,在获取病人的心理资料上面我们是采取的是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这是关键的一步。直接观察就是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听其言,观其行,包括面部表情、坐姿坐态上面可以发觉疼痛的程度;间接观察就是对病人的以往的病史作一些调查,包括病者的口述、亲人的讲述、同室病友的反映,患者病前是什么反应,患病后以是什么反应,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工作,曾经有什么爱好,文化学历如何等等。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以后,就保在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结合患者的工作经历、生活经历,可以采取聊天形式,以朋友身份,以亲友的身份同患者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克服焦虑的心理紧张情绪,从而最终让患者能配合医生进行积极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2.3 休克护理

急性胰腺炎由于这种病例的特殊性如当有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时,尤其当血浆不断地渗入到腹腔里时,引发周围血管扩张,再加上对病人的饮食控制,体内的血糖本身就是供应不足,还有的病人呕吐不止,使体内的体液减少,钾盐流失,最后的结果极容易会合病人出现血容量过低而休克。要本组32例患者当中,有3例出现有休克现象。所以在临床上,要重视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护理。我院对那些休克病人护理措施是立即让休克人员平卧、吸氧,密切关注休克病人的血压变化,及时对休克病人输血、输液、糖苷的补充,补充钾盐等电解质,对扩张血管和收缩血管的药物要小心使用,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要密切地关注,做好体内的电解质测试工作,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可靠及时的数据资料,确保病人的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稳定。

总而言之,通过对我院的3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对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按照本院制定的临床护理策略,进行积极治疗,30例患者均健康出院,2例患者因经济原因主动放弃治疗,总的情况来,我院的急性胰腺炎的护理策略是有效。在以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治疗过程当中,不管是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临床护理工作必须要做到位,因为这个病发展速度快,涉及多个器官,稍有疏漏,就会有生命危险。

参考文献

[1] 沈薇、沈鼎明.重症胰腺炎的诊治现状[J].医师进修杂志.2002.25(6).14-17.

[2] 蔡媛、吴佳玲.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策略.

篇6

(一)课堂任务的准备与布置。融入护理与礼仪知识点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需要一个前提,就是中职学生已经对于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并且扎实地掌握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和交往礼仪。这就需要老师先对于护理礼仪的书本知识首先进行讲解,然后再向中职学生布置实际演练的任务。总之中职学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才可以进行实际的课堂演练。由于护理人员会接触到不同的患者,会遇到性格暴躁的人、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等。老师可以依照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不同的情境与不同类型的患者向中职学生布置课堂演练任务,这样可以使得中职学生可以对自己今后的工作状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1]。总之,在课堂任务演练之前,中职学生需要对护理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老师也要根据班级中职学生情况进行小组与任务的分配,保障实际任务演练的顺利进行。

(二)实际的任务演练。一般来说,每个小组都会有4~5个人,分别扮演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等。在实际任务演练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尽量进行真实情况的模拟,例如患者在医院突发疾病、患者不配合治疗、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病情等这些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发生的一些场景。同时任务演练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一些医疗仪器,这都需要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可以对中职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实际的检验。除此之外, 由于是课堂的场景模拟,很多中职学生在课堂任务演练的过程中可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行为、表现,这就需要中职学生端正思想,将课堂演练当作真正的工作实践,对于自身的一些专业行为,如听诊器的使用、手持病历夹的方式、站姿等都要进行重视,并且要善于从其他小组的观察中学习,这样才可以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严格规范自身行为[2]。在任务演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影像的录制,使得中职学生可以对自己以及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观看,便于课后的交流、学习。

(三)针对录像表现进行课堂评价。实际上,集体进行演练影像的观看无论是对于中职学生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十分必要。首先影像资料可以反复观看,老师可以对每一组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中职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存在的问题,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有效避免了中?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同样的失误,同时还可以将这些影像资料保留作为今后的教学资料。其次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有时自己意识不到自己在演练中出现了错误,因此通过观看影像资料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且通过其他小组的评价及时改正自身存在的错误行为。最后,演练影像也是中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纪念,具有一定的留念价值。

二、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

(一)锻炼了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护理学基础实验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知识点的教学方式可以对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3]。在学校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在课堂中进行实际护理情境的模拟演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水平,保障中职学生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在面对各类状况时可以有效应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来说,给中职学生充分的实践锻炼更加有利于中职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在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上进行实景演练和表现分析可以使得中职学生认识到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总之,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在学校学习中如果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一个出色的表现。

(二)深化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实际上在学校的教育之下,很多中职学生对于护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感情的认识之上,但是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使得中职学生对护理工作形成一个理性的认知,进而深化了中职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远要比书本上描述的复杂得多,需要中职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中职学生对于护理情境进行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中职学生进一步对护理工作进行了解。只有对职业有一个全面的认知才可以指导中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的选择,很多中职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较为片面,因此情境体验为中职学生走进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有利于中职学生充分了解护理工作的实际工作流程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

篇7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0-0104-02

产后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非精神病性抑郁综合征,常表现有易激惹、烦躁,焦虑、失眠、沮丧、哭泣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不但对产妇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还可能影响婴幼儿的情商、智商发育和行为发展,给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危害[1-3]。随着医学模式的不断改变,身心医学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00例初产妇,年龄18~35岁,平均(23.5±2.54)岁;孕周37~42周,平均(39.5±1.4)周;新生儿体重2500~4000 g。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妊娠并发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参考吴素红等[4]研究给予产前检查,卫生宣教常规的产科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给予产前、产时和产后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2.1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从产前检查开始医务人员应用亲切友善的语言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产妇精神状态,介绍相关知识,使产妇正确认识分娩,对所要经历的痛苦要有心理准备,使产妇以积极心态去迎接,以消除焦虑不安情绪[5]。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产妇加强心理疏导,提供持续心理、情感支持。广泛宣传妊娠、胎儿生长发育知识,讲解孕期生理改变,合理饮食、早孕反应等应对措施。教会孕妇自数胎动,并做好护理。对产妇社会活动进行评估,了解其家庭成员的关系,加强沟通,积极关心产妇内心感受并做好生活上的照顾,陪同参加孕期健康知识讲座。有重男轻女思想的家庭进行优生优育教育,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1.2.2 产时心理护理干预 产时应重视发挥家庭和医院支持系统的作用。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应全面对产妇个性特征、身体健康状态、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尽量制定相应护理干预。进入产房后,实行导乐陪护,陪伴分娩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发生。言谈举止要和蔼可亲,鼓励进食进水保持足够的能量,给予擦汗,轻揉下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让患者有亲切的感觉。分散产妇对阵痛的注意力,教会放松技巧。进入产房允许家属陪伴分娩,使其有安全和满足感。

1.2.3 产后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经历阵痛和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心理脆弱、敏感性增强,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护士应主动与产妇沟通,营造良好的氛围。及时传授育婴知识,讲述母乳喂养优点,指导母乳喂养、新生儿抚触等增进母婴情感交流,顺利实现母亲角色转变。耐心倾听产妇诉说,让其发泄心中不满和焦虑情绪。提倡多听节奏柔和,旋律优美轻音乐,陶冶情操,鼓励产妇早期活动,促进产后恢复。告知家属产后护理的相关知识,鼓励家属与产妇多沟通,批判重男轻女思想,缓解产妇的压力和自卑心理。产后6周内是抑郁症好发期,应该定期随访,给予必要的健康教育,以便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及降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性。

1.3 观察指标

两组产妇在产后6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对比分析。

1.4 评价标准

采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评价孕产妇是否发生抑郁。EPDS总分≤12分为阴性,表示未发生产后抑郁;≥13分为阳性,阳性者可确诊为产后忧郁症。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干预组产后6周发生抑郁症6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产后6周发生抑郁症16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672,P

3 讨论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综合征,发生率占分娩妇女的5%~25%[6]。其危害不容忽视,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儿认知及社会能力的发展,还影响夫妻关系和社会稳定。其发病既有产妇内分泌环境变化等生物学因素,也与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7]。

影响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1)生理因素。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升高,产后孕酮明显降低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2]。雌激素水平的迅速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作用下降,导致相应的情绪和行为改变。由分娩造成的疼痛及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2)心理因素。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但由于一些产妇缺乏孕期保健知识、孕期定期检查、孕期指导、分娩和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等知识[3]。90%存在紧张、恐惧心理,主要担心分娩能否顺利分娩、疼痛、婴儿有无畸形,婴儿性别能否被家人接受等。另外,产妇对即将承担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适应不良,导致产生抑郁、焦虑情绪,人际关系敏感形成心理障碍。职业女性则因为脱离了工作环境,生理和社会角色的转换,使她们情感脆弱。(3)社会、家庭因素。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家庭经济状况等)均是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夫妻关系不融洽为最大危险因素。产褥期内,婆媳之间由于年龄、阅历、看法、习惯不同,在照顾婴儿方面不一致而引起冲突。家庭经济状况差,居住环境恶劣及家庭对婴儿性别的期盼,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影响。有些婴儿有生理缺陷或意外死亡,导致产妇心情沮丧很容易发展成产后抑郁症。(4)个性特征。孕产妇的个性特征与产后抑郁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产后抑郁症产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敏感(神经质)、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向缺乏自信性格和心理耐受力差等个性。(5)产科因素。对分娩疼痛的恐惧、产钳助产、胎头吸引助产术及剖宫产产妇及产时并发症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心理紧张,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影响子宫收缩,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进一步加重焦虑、不安情绪,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护理人员应该运用心理学、社会学及专业知识加强对有抑郁倾向和焦虑抑郁状态孕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分娩前要了解产妇精神状态,使产妇正确认识到分娩,以积极心态去迎接,以消除其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同时对产妇社会活动进行评估,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调整家庭的适应能力,关心产妇内心感受为其提供强有力的心理支持。分娩过程中,护士尽量在旁陪伴指导和非语言交流,教会放松技巧,分娩后应避免各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致病心理因素,使孕妇处于最佳身心状态。产后6周内应定期随访,给予健康教育,以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降低抑郁症发生率[8]。本研究显示通过分析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形成因素,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干预,两组产妇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对比分析。干预组产后6周发生抑郁症6例,发生率为6%;对照组发生抑郁症16例,发生率为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给予初产妇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有利提高母婴生存质量,也体现了现代护理服务模式在产科的具体应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丽容.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忧郁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507-508.

[2]范学红.产后抑郁症发病危险因素研究[J].临床和实验杂志,2008,7(5):27-29.

[3]岳凤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341-342.

[4]吴素红,何峰云,陶丽玲,等.两种护理模式对改善孕妇抑郁症疗效的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66-67.

[5]陈小英,陈友华.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8):115-116.

[6]崔丽霞,李少双,董红英.产后心理障碍的护理的干预[J].现代医院,2009,9(7):93.

篇8

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医院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并且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护士作为护理的主要实施者,其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体护理质量[1]。随着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护理发展需要,寻找着有效的基础护理,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260名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26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0例患者。对照1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32.7±3.08)岁。观察照1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0.12±3.42)岁。

1.2方法

1.2.1纳入标准 ①20岁以上;②意识清楚,可以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③住院时间3 d以上自愿参加者。

1.2.2调查方法 由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实施面对面的口头询问法,问卷调查完毕后,由专人审核,防止出现漏评。同时本次调查再用统一问卷、统一标准、统一询问方式进行询问。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基础护理项目、患者对化疗服务质量的评价[2]。

1.2.3评价标准 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基础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床单位清洁卫生、健康宣教、肢体功能锻练等5个维度。每个项目的依据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基础护理频次分为5个等级:经常、较经常、一般、偶尔、从不,分别为1~5分,频次越多,评价越高[3]。

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 处理研究数据,并且采用t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在有效问卷调查的260名患者中,男性155例,占59.61%,男性患者105例,占40.38%,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38.56±2.1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初中以上203例,占78.07%,初中以下57名,占21.92%。医疗费用个人支付的有118名,占45.38%。

2.2基础护理实施具体情况,见表1。

2.3 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相关性,见表2。

3 讨论

3.1患者基础护理的实施情况 基础护理是患者疾病康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并且贯穿于患者住院的整个过程中。基础护理要贴近患者、贴近临床,主要的包括基础生活护理、病情观察、床单位清洁卫生、健康宣教、肢体功能锻练等方面的内容。基础生活护理实施过程中落差较大,例如为患者洗头、洗脚、擦浴、洗手、口腔护理等。以上显示基础生活护理实施评分最低,,表明基础生活护理在基础护理各个项目中是最薄弱的部分。目前,临床中很少为患者实施基础生活护理,该现象普遍存在于各个医院。由于医嘱的治疗性操作量大,护士配备不足,加之护理收费偏低,所以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生活护理的主动性、人情不够,从而导致基础护理工作只能有患者家属或者雇佣的看护来完成。这种现象,导致护理质量滑坡,护理过程中存在不安全隐患,增加护患、医患的矛盾[4]。所以,目前我们最重要的是改变这种局势,加强基础生活护理的落实,改变护理人员的观念。从基础生活护理主气,深入贯彻落实基础护理工作的开展。

3.2基础护理的实施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 患者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护理服务的主要接受者和受益者,所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是最直观、最公正的。以上调查显示基础护理实施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呈正相关(P

增加了护患的接触时间,随之患者与护理人员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从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故,落实基础护理是护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树立良好护理形象,提升医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是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持续改进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才是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5]。

3.3落实基础护理实施的对策

3.3.1改变观念,统一思想 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其深入的认识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缺少,也是每天护理工作的必要工作,不是可做不可做的软指标。

3.3.2落实责任 护理管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加强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通过层层把关,推进基础护理工作顺利、有效地开展。

3.3.3加强指导和培训 对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定期组织学习基础护理相关知识,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学习计划,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技能,从而促进护理人员更好的完成每日基础护理工作。

3.3.4完善管理机制 完善管理体制,尝试分层管理。在基础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从实际出发,分层级岗位工作模式,使整个护理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更科学合理,充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专业护理技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护理服务,并且促进医院基础护理质量的提高。

总之,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患沟通的桥梁。良好的基础护理工作是提高护理满意度的关键所在,也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我们大力推进基础护理工作在临床护理中的落实,进而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的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15,40(4):243-244.

[2]郭燕红,焦静,郑旭娟,等.全国24个省市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3(4):293-295.

篇9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客户价值理论的研究已不仅仅限于市场营销领域。通过不断对客户价值导向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探索和理论创新,可以促使这一理论分析不断完善,从而为企业真正从客户需要出发推动客户导向管理提供新的认识途径和管理基础,进而建立基于顾客价值的管理理念,为企业的经营实践予以更好更有效的指导。

        1 客户价值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就企业价值、股东价值和客户价值而言,人们更加重视的则是客户价值,这是因为客户价值创造了经营。那么,真正对客户价值的研究是在上世纪90 年代,即使现在学术界对客户感知价值也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2 客户感知价值构成要素和价值创造

        如前所述,客户感知价值的核心是“感知利得”与“感知利失”之间的权衡。然而最初关于“利得”的研究是针对产品质量开展的,通常是把价格作为“利失”因素。随着认识的深入,许多学者发现服务质量等其它因素对感知利得影响甚大,因此对感知价值的构成要素研究便从此开始深入。出于企业对自身竞争优势的考虑,企业就必须知道哪些因素能增加客户的感知价值以及目前客户对这些因素的价值评估情况。

篇10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30年的空白,给社会形成了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护理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种技能教育。这种观念严重地影响了护理学的发展。不少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外出考查、国内调查均已提出我国的护理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有国外护理专家评价中国护理教育落后于美国50年。而学科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因此,要促进护理学的发展,必须进行护理教育改革。这是所有护理界同仁所公认的。随着新的健康观的形成,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卫生保健体系的不断完善,护理人才已成为我国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等护理专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健康维护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首先,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方面的定位比较模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模式。其次,课程内容体系为医学本科的压缩版,仍然沿用传统的老三段结构。第三,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第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偏重理论教学。第五,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不能得到很好地体现和落实。第六,教材内容陈旧与21世纪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得以实现。近几年,我国的护理教育正处于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时期,我国的高职护理院校正在积极地进行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目前的高职护理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基础医学课程都作为护生学习护理专业的先期课程。基础医学课程其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护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现代护理改革一致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王娟等人调查发现,在基础医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和原则上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基础医学课程应该为护理专业服务,强调基础医学课程与护理专业学习、临床应用相联系。目前普遍存在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两步走,在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结束后,再开始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存在内容重复、分散,学生易遗忘及思维片面等问题,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往往要在授课过程中,花大量时间复习相关的基础医学课程知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率。

二、我院针对现状对高职护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为了改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相脱节这一现象,我院借鉴国际护理教育理念,打破学科界限,根据人的整体理念,试点探索按“人体系统”来设置体系,将“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围绕现代护理岗位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整体性、综合性原则及护理专业特点将原有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护理课程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方向班级中选择1个班进行试点,将课程体系的组织结构从传统的“基础—专业—医院”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索实施“基础医学课程与临床护理课程一体化融合”,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项目、任务、人体系统来设计课程体系。即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和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五官科护理、传染病护理等课程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进行工学交替,课程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实现同步,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减少了传统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重复教学,缺乏内容整合的弊端,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护理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按系统进行教学实训,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和临床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我院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制订和完善、教材编写、工学交替的实施等各方面做全面的探索和实践,将对高职护理人才的培养提供系统性、建设性和可行性的经验,对于改变我国目前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国际护理教育差距较大、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现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2013年进入我院中医科实习的7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人。其中对照组男性11名,女性27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为(21.36±1.27)岁,本科学历18人,大专学历20人;观察组男性9名,女性29名,年龄19~25岁,平均年龄为(20.13±1.35)岁,本科学历19人,大专学历19人。两组实习生在年龄、性别、学历上无明显差异,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实习生的带教老师来自同一组临床教师小组,在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授课采用统一的实纲、教学内容、排班制度和考核标准,实习期均为1个月。在基础教学中,两组采用同种教学方法,如入科介绍、检测末梢血糖、测量生命体征、常用内科药物的作用与分类等项目。在培训应急能力过程中,均采用急性左心衰、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这三种疾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讲解为主。观察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如下教学方法:①根据典型临床重症病例,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1]。②讨论式学习,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在组长的组织协调下,通过查阅参考书、相关文献、患者病历、网络检索系统等途径,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以便巩固知识并加深记忆。③组长汇报讨论结果,并进行情景模拟,每周组织一次汇报工作,针对老师布置的问题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讨论后组织实习生到监护室模拟操作急救情景,根据事先提供的病例,模拟接诊、抢救仪器的操作、急救流程等临床操作内容。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带教老师做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工作,及时纠正学生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观点和操作,每次授课结束后,教师认真总结和归纳该次病例的重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并对学生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1.3效果判定标准 以教学考核成绩为判定标准,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操作考试和临床应急能力评价。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结果

在理论考试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成绩相当,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操作考试和临床应急能力评价得分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在统计学意义上具有显著性(P

3讨论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美国教授Barroes首创,目前在国际上应用广泛[2]。该法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PBL教学法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以教师授课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科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传、帮、带,以学生看、问、学为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学习知识,缺少对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的培养[3]。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老师讲解理论和操作示范为主,相比之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模拟演练临床典型病例的急救情景,可以很好地锻炼实习生综合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此次研究结果表明,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实习生面对重症急危病例时的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急救仪器的操作和相关急救流程,有利于学生应急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4]。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之适应时代的要求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5]。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对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旭华. 近20年中国“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改革现状[J].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

[2]刘乐江.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PBL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J]. 北方药学,2014(02).

篇12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因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一组以阴道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淋漓不净、经后出血、后出血、绝经后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严重的异常子宫出血可造成继发性贫血,甚至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等恶性疾病,成为威胁女性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的重要疾病因素。因此,予以及时的治疗干预是关键。本文以我院收治的12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辅之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8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子宫良性疾病致异常子宫出血者。其中,子宫粘膜下肌瘤32例,子宫内膜息肉96例;年龄29~58岁,平均(45.8±6.4)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4±3.6)个月。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月经不规则、经期延长、持续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等。病例排除标准:①心肺肾功能严重障碍者;②凝血机制障碍者;③合并生殖器感染者。随机将本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及一般体征上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64例患者行药物保守治疗,即予以患者妇康片口服,7.5mg/次,1次/d,共使用3个月。观察组64例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并辅以围术期护理干预。

1.2.1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 ①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首先,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阴道窥器暴露宫颈,予以阴道、宫颈消毒。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后将宫腔镜连接好,以0. 95%的氧化钠为膨宫液,并设置膨宫参数:膨宫压力为15kPa,膨宫液流速为 120ml/min。然后,当患者宫颈扩张至12mm时,将宫腔镜置入,待视野明亮后转动镜体,对宫内病情进行仔细探查[1]。明确诊断后,予以异常出血部位电切治疗。②药物治疗:术后,予以患者口服妇康片,5mg/次,1次/d,共使用3个月。

1.2.2护理干预

1.2.2.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于患者行手术治疗前,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向患者详细讲解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目的、操作过程、安全性及可靠性,促进患者对宫腔镜技术形成系统性的了解,从而消除顾虑、疑虑、紧张等负性心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手术的顺利开展。基础护理:术前3d,指导患者加强阴道的清洁护理,用清水冲洗阴道;术前1d,指导患者进食流质物,且于手术当天早晨禁食;术前3h,将200μg的米索前列醇放置于患者阴道后穹隆,以促进宫颈软化。

1.2.2.2术中护理 护理: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保持头高臂低姿势,防治腔内空气栓塞。麻醉护理:麻醉前,告知患者麻醉方法、原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体征观察:于手术进行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呼吸、血压等体征,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如脉搏细微、血压过低时,及时告知医生。膨宫液进出量监测:在行膨宫操作过程中,只有保证膨宫液进出量的均衡才能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中,密切监测膨宫液的输入量和排出量,并兼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师。

1.2.2.3术后护理 阴道排泄物观察:告知患者因术中应用了膨宫液,术后阴道出现排泄物为正常现象,以免引起患者恐慌。同时,指导患者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的气味、颜色,一旦发现异常,警惕感染的发生,立即告知医师给予抗生素抗感染。健康教育:叮嘱患者积极预防感染,保持阴道的清洁卫生,每天应用抗生素冲洗液冲洗外阴2次,术后1月内禁止盆浴,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治疗效果 于两组患者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①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3个月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无复发;②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治疗后3个月内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无复发;③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治疗后3个月内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内膜息肉复发[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复发率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统计患者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复发诊断标准以B超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计数检测数据以率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治疗效果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1%,对照组为73.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复发率 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依次为0、4.69%、7.81%,对照组依次为0.94%、23.44%、37.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

3 讨论

本研究中,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均为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对照组患者行妇康片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药物治疗,并辅以围术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上,宫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均以子宫内膜增生为病理基础,导致子宫内膜持续脱落而引发子宫异常出血[4]。宫腔镜,目前已成为妇科微创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近年来,随着设备和器械的日益更新和完善,使其手术指证日益扩宽,并以其创伤小、直观准确、简单安全等优点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治疗中发挥了良好的优势。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宫腔镜电切术在异常子宫出血临床治疗中的远期疗效。与此同时,宫腔镜电切术虽为一项已趋成熟的妇科微创技术,但多数患者对该项手术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手术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取得其良好的合作,提高手术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本研究中,观察组于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予以了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措施,充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5]。

综上,针对子宫良性疾病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近远期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华平.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461,463.

篇13

临床中,糖尿病为一种比较多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治疗过程并不是短期就结束,且单纯实施药物治疗,并不能有效控制治疗患者疾病。在治疗同时结合采用全面的护理措施,包括实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1]。本次研究中,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令人满意,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取自我院从2012年1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50例临床诊断的糖尿病患者,男35例,女18例,年龄为52-74岁,平均年龄为63±1.0岁,病史为2-9年。5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研究组25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0.05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用作处理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并注意对患者的身高以及体重进行测量,叮嘱患者按时用药。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制作一个通俗易懂、简单操作的糖尿病健康手册,主要内容为糖尿病相关知识以及如何预防,其内容详细考虑到患者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治疗以及饮食方案。第一,告知患者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讲解糖尿病的发生原因、疾病类型、常见并发症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若有必要,可组织病友进行交流,便于全面了解疾病的注意事项。第二,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若患者为湿热体质,可注意多食用冬瓜、菠菜、荞麦;若患者痰湿,可多食用赤小豆、香椿、玉米;若患者阳虚,可增加食用核桃仁、南瓜、辣椒;若患者淤血,可增加食用茄子;若患者气虚,可增加食用山药、黄米、小米。根据少量多餐的原则,叮嘱患者要按时进餐。第三,运动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并考虑到患者兴趣制定适合患者的运动方案,督促患者要坚持运动,增强体质。第四,告知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指导患者正确采用血糖监测仪,并让患者多练习,熟练掌握,便于明确具体的血糖水平,在用药时可参考血糖水平而调整用药情况。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统计资料采用SPSS12.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教育后健康知晓情况

研究表明,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健康知识了解率、自我保健以及健康习惯养成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后效果(n/%)

组别

例数

健康知识了解

自我保健

健康习惯养成

对照组

25

3(12.0)

5(2.0)

8(32.0)

研究组

25

22(88.0)

24(96.0)

21(84.0)

2.2分析研究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情况,护理前,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11.6±3.6)mmol/L、(16.1±4.0)mmol/L,观察组分别为(11.7±2.8)mmol/L、(16.4±5.1)mmol/L,护理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分别为(9.6±2.4)mmol/L、(11.0±3.0)mmol/L,研究组分别为(6.5±1.1)mmol/L、(7.5±2.6)mmol/L,研究表明,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为一种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恶性程度仅次于肿瘤以及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疾病会并发多种脏器疾病,影响患者的终身健康。研究表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生则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水平[2]。单纯采用药物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临床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提出实施健康教育的理念。当前,该理念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基础性治疗措施之一。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了解,便于积极配合治疗;叮嘱糖尿病患者饮食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血糖监测,便于随时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饮食以及用药治疗情况。在患者身体允许情况下,引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身体锻炼,增强患者身体免疫力,维持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将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体重等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研究表明,观察组实施护理后,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基础上,结合采用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