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急救医学

儿科急救医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急救医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急救医学

篇1

二级学科艺术学在国家学科目录上已经存在多年了,目前具有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也有不少,从数量上看,其增长速度相当快,这也许是“学术成果大发展”的业绩证明。在增长数量的背后自然是大量的研究生,有一个真实的情况是愈是接近年底论文“开题”的时段,部分准硕士、准博士们愈是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什么内容,如何研究很是心焦。今年底笔者收到他们的一封电子邮件,说他们曾为此“商量”,讨论,并且在检索查看了以往历届“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发现绝大多数都是二级学科的非“艺术学”的内容,最后得出结论是:大家都觉得,艺术学论文很难脱离某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来写,如果脱离具体门类来写,纯粹形而上的东西那就变成美学、哲学了。

这让笔者想起2007年《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上就有论者在《艺术学的学科性质与发展前景》论文中提出:“艺术学与美学并无实质性区别,必将消失于美学之中或重新成为美学的一个部门”。再看作者相关的论辨,知道他的意思并非“艺术学科消亡”,而是目前的“性质”“定位”不当:现在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定位在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成为“文学”门下,而作者认为应当或将来“必将”要归属于“哲学”门下。笔者认为,哲学、美学自然有纳“艺术学”于其门下的容量,但是这不妨碍“文学”仍保留“艺术学”的空间。理由是从“文学”门下一级学科“艺术学”的角度观察的“艺术”和哲学、美学角度的观察是不一样的,结论也有不同。本文以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对“造型艺术”的分类为例,试释不同之处。

一、艺术学的分类问题

出现上述研究生疑问的原因中,至少有一个是“艺术学”迄今未有成熟的“分类”。“分类”不明,当然研究对象难免交杂不清,研究方向、目标和方法模糊就是必然的了。学术研究,不进则退。我在《艺术学,莫后退》一文中就“分类”问题略作探讨,就是希望证明二级学科“艺术学”还是能“生存”在“文学”门下而已。分类中大概只有“应用艺术学”概念被部分学者采信,其余的都未能引起学人兴趣,没有真正的学术回应。现在则恐怕连“应用艺术学”也不再引起兴趣,因为大概“艺术”一经“应用”,就会被看成不是“理论”的低层次了吧。

我想要探讨问题,先要站稳在“艺术”的起跑线上,这个起跑线不仅在于对“全部”艺术实践的理论须有所认知,更需要的是对某些门类的艺术实践有所“实践”。正如陆放翁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艺术学”不同于其他纯理论学科的地方就在于“须躬行”,而不是永远的“隔岸观火”。“隔岸观火”可以观其大势,“须躬行”可以避免“隔靴搔痒”的结论。有“切肤之感”,又明其大势,“艺术学”研究才有实质的“莫后退”。

对艺术的分类,不论是对艺术总体内容、还是对某一门类“品种”的分类方面,美学和艺术学的立场不同,标准也不同,结论当然不同。下引俄罗斯美学家卡冈在《艺术形态学》中的“造型艺术”分类为例,提出疑惑之处:从这些疑惑之处引入到“艺术学”角度的分类的思考。

在上表中,卡冈把“造型艺术样式”分为5大类:“艺术摄影”和“书画刻印艺术”、“绘画”分为一大类;其他4大类是:“雕刻”、“全景艺术”、“玩具艺术”和“化妆艺术”。他提出:艺术摄影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接近在于,它在平面上、通过对世界的假定的黑白色再现或者彩色再现而描绘世界。因此,摄影艺术仿佛重复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可能性,不过,它与书画刻印艺术和绘画的区别不仅在于技术手段,而且在于这些手段所产生的对被再现现实的反映和改造之间不同的——直接对立的——相互关系:艺术摄影总是纪实艺术的,而在书刊刻印艺术和绘画中甚至对模特儿的直接再现,也包含着无法排除的使模特儿发生变化的因素,这种变化按照艺术家对模特儿的看法、感觉和理解而产生。从这段引文中可以看到卡网关于“造型艺术”的某些概念和我们已经有了如下歧义。

先看他分出“造型艺术样式”之一的“书画刻印艺术”,在此样式下含三项“品种”:“书刊的书画刻印艺术”、“版画”和“插图”。他也知道这不是20世纪之前的分类,他说:在20世纪以前理论不把书画刻印艺术划分为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第三种独立的艺术样式……在“三种最著名的艺术”中,与绘画和雕刻并列的是建筑,而素描仅仅被评价为一切“构造”艺术的基础或者绘画的一个品种。他这里说的“素描”,其实和绘画所说的素描还不是一回事,他说:

素描开始被看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价值,而使它与版画相接近的特点,归根到底许可承认在平面上、在素描的所有技术品种(铅笔、炭笔、钢笔、色粉的素描,以及木版画、金属版画、漆布画等)中的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是造型艺术的特殊样式,称之为书画刻印艺术。他说的素描,就是单色画(黑白依然是单色)。可见,对同一个词汇,美学家和艺术家的理解距离有多遥远,双方如有争论、探讨、研究,也许都在“各说各话”,连基本概念都没有统一的对象——除了一个词汇之外。

按照卡冈的“素描”说,如果只要是“黑白造型”和“单色造型”就是“素描”,就是“书画刻印艺术”,那么,对

如果笔者的记述不错的话,这种“全景艺术”,似乎类似“艺术学”角度所说的“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的“空间”可以在街头巷尾,可以在市民广场,可以在厅堂、门廊……总之,有足够的“空间”就行。“行为艺术”则除了一定的造型外,也可以有“进行中的情节”,而这个“情节”的参与者可能是行人,也可能是来驱散他们的警察。总之它揉合了一点“时间艺术”的条件。卡冈强调:全景艺术与雕刻和绘画的另一个本质区别在于,如果绘画预定于从一个视点出发的完整知觉,而全雕刻作品预定于视线围绕静止的雕刻的运动,那么,围绕观众的全景造型则定向于从内向外的环形知觉。“从一个视点出发”,包含观者只可能有的“一个视点”和绘画本身的“焦点透视”及非焦点透视的构图,“全雕刻作品”显然即“圆雕”。至于“全景艺术”又有“环形知觉”,令人想到一种“全息电影”和“环形电影”。但他又提出:全景艺术的边缘形式是透景画,透景画在它的视知觉的结构和性质上接近于自己的形态学邻居——透视浮雕。卡冈列出“透景画”品种,不能详明何所指。联系他的相关论述,也许指的是博物馆陈列中普遍采用的虚拟“场景”艺术设计。这是借用电脑技术,利用光学原理合成的有真实“三维空间”的艺术设计,用来表现某种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诸如族群迁徙过程或某种手工艺工艺操作流程,如“玉作”、“陶瓷作”、“泥人作”等连贯的过程。在特殊的“橱窗空间”里,完全“纪实”的人物、器物都被按比例缩小,俨然如“小人国”般的“表演”,所以也含有相应的“时间艺术”因素。但是这些在“艺术学”角度看来,统统属于“展示设计”的范畴,上述所有具体内容的呈现手段,都只是“展示设计”指 定的某种“技术”的运用,和“雕刻艺术”没有关系。

卡冈把“玩具”列入造型艺术的一个类,下列“静态玩具”、“活动玩具”两个品种,不知道他的“静态”、“活动”是不是指不能“动”的(如泥偶等)和能“动”(如附发条机械或电控的汽车、飞机之类)的两种玩具的意思?这是出乎“艺术学”研究者的意料之外的。倘若凡有“造型”——不论何种手法、形式——皆可为“造型艺术”,那么“绘画”、“雕刻”、“建筑”都是“造型艺术”;“戏剧”、“电影”里也有“造型”,理应也是“造型艺术”,但若在艺术学分类中以呈现主要艺术效果的“手段”为标准的话,其主要艺术效果并非单由“造型”解决,更多的是音乐、表演、语言、灯光、色彩及镜头特技所起的作用,所以只好说它是“时间艺术”类的“综合性艺术”品种。

玩具则不然,首先是“玩具”的涵盖量巨大,既有平面的,也有立面的。既有芭比娃娃、变形金刚一类的“造型”,也有正方几何体拼图游戏一类的“造型”。即如卡冈列出的“静态玩具”而言,它们也不是艺术家个人完成的终端产品,一样要经过工艺制作过程,并且最重要的是只有“玩”的过程中,“玩具”的艺术功能才彰现出来。从这一点看,分类的标准和前述的“绘画”就不一致了:设定同一种标准应该是“分类”的“游戏规则”,标准不一必然带来逻辑混乱,离分类的要求太远了。

卡冈认为“玩具不仅是独立的艺术现象,而且是儿童的综合创作——艺术游戏——的一种成分。”因此他又提出“造型艺术样式”中还有一项是“化妆艺术”。他说:化妆通过演员的面孔再现完全不同的人——戏剧或者电影的角色——的面孔,从而自己的特殊手段创造类似于造型创作的其他机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因此,对于演员,化妆艺术和木偶艺术原来是二者必择其一的;实质上,木偶本身仿佛是演员的一种“化妆”,是演员用来遮盖自己面孔的假面具。从上文可知卡冈的“化妆艺术”仅指戏剧、电影演员的“化妆”而已,但如果就“化妆”,特别是就“化妆”的“假面具”而言,儿童玩具中就有此类“化妆”物。就其形态说,在未使用前是“静态玩具”,一旦使用又是“动态玩具”,虽然它本身并不动,或只有局部动。此外,戏剧演员会有“假面具”,

篇2

二、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数处在14-15岁的年龄段,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大脑机能显著发展并趋于成熟,他们对化学的兴趣逐步由“直觉兴趣一操作兴趣一具有因果关系的兴趣向具有概括性的认知兴趣”迁移。

三、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引导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验体现学科特点,发挥实验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六、学法指导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达到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的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设计思路

本节课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也较多,因此,在设计时以探究实验为活动线,以获得二氧化碳性质为知识线,将二氧化碳性质等知识搭上了趣味,愉悦,竞争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八、教学用具

仪器:大烧杯,折形薄铁片,集气瓶,玻璃片,软塑料瓶,酒精灯

药品:蜡烛、澄清石灰水,紫色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干紫色石蕊花朵

九、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展示一瓶可口可乐,振荡,提出问题:观察到什么现象?是什么气体?怎样验证?关于二氧化碳,同学们还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氧化碳。

讲授新课:

一、二氧化碳(板书)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按照什么样的认知顺序来学习?

观察桌面上放置的二氧化碳,可得出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发言。

[小结]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探究1]二氧化碳的密度

教师介绍操作的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没有别的性质?如二氧化碳能否溶于水?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其升华,讲解。

根据以上所学,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师: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

往实验2的矿泉水瓶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进行猜想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3]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学生进行操作,注意观察记录现象(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并给与适当的指导)

根据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师:二氧化碳还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探究4]二氧化碳是否与石灰水反应

教师介绍操作。

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归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学生讨论归纳。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惑?

学生回答。

应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验证可口可乐中冒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体。

课堂练习: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

(4)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

(1)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篇3

1多媒体技术融入儿科医学教育的必要

1.1多媒体技术与儿科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多媒体技术融入儿科医学教育是教育技术变革与儿科教育现代化的体现。首先,多媒体代表的全新教育技术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材料所属的工具性系统,更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多媒体技术纳入儿科医学体系意味着从儿科教师课程编制到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宽泛的多媒体技术融入是指儿科教育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应用,一般包括以下不可分割的三部分:第一是儿科医学硬件部分,例如儿科教育中的技术设备、视听传输工具;第二是儿科医学软件部分,例如儿科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涉及的配套软件;第三是潜件,即能够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儿科医学教育的一切可利用性成果的统称,例如对学科资源的开发,信息学习平台的建构等等。可见,多媒体技术改革了传统儿科教育教具,将黑板、粉笔等物化形态的教育工具转变为了追求效率最大化的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儿科教育凭借教师体态、口头语言方式进行知识传授的教育体例,具备了视听化特征。因此,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媒体化的必然选择,满足了信息社会对教育的全新需要,为儿科教育现代化进程奠定了新型物质条件。

1.2多媒体技术在儿科医学教育中的功能

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儿科教育中去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儿科教育效率的最优化。首先,多媒体环境下的儿科教学与传统儿科教学比较优势明显。儿科教学分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基础儿科教学的知识系统性与抽象性强,记忆内容繁多,信息处理量巨大,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记笔记,教学进度太慢;临床儿科教学的实践性强,传统板书、粉笔、教案等教学体例比不上图片、实体标本与实例展示的成效,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儿科教育引入多媒体技术可极大地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一方面,多媒体的直观性可以帮助儿科教学突破视觉限制,教师能从不同角度表现观察对象,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画面起到了对学生情绪、注意力与兴趣的吸引作用。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动态地反映儿科知识概念与行为过程,特别是其对真实情境的再现与模拟效果为儿科医学节省了大量实验经费,不仅解决了困扰传统医学教育的示范难题,还为学生提供了操作的规范性,提升了教学成效。值得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儿科教育运用多媒体技术革新教学方法并不等于全然抛弃传统教学手段,正确的做法是将多媒体技术主导下的儿科操作性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板书讲解交互进行。

2多媒体技术在儿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创设直观形象、多样化的儿科教育情景

多媒体技术在儿科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之一是创设直观形象、多样化的儿科教育情景,医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通过讲解儿科知识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多媒体计算机控制下的各种媒体信息能够帮助教师将儿科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感性化材料,从而增强学生的认知情趣,调动学生感官功能体验,而“多样化”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表现力,还指信息合成所呈现出来的“人性化”效果,例如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等,它们使得学生更加乐于接收知识,愿意主动投入学习,情景交融的知识背景亦能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针对一些儿科医学病例建立计算机辅助教程系统,教师在讲述儿科疾病特征、病因及诊断时可以随机播放解剖图像、X片、CT图片等等,还可通过预先编制程序将重点部分作放大处理,对于治疗手段则可运用动画技术进行动态展示,使学生一目了然。

2.2创设全面综合、集成化的儿科教育平台

篇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01-0051-03

1998年,教育部下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草案),临床医学由原来的五个专业调整为临床医学一个专业,儿科医学专业即停办。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越来越侧重于以优质及特色取胜,塑造新世纪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为适应社会需求,分设儿科医学专业,培养专门人才尤为重要。

一、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走访调研

我院针对目前儿科医师缺乏的实际情况,通过调研国内两所开设儿科专业的医科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学习其成熟的培养经验及管理模式,并参观其儿科技能实训室,为我院儿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借鉴并积累宝贵的经验。

(二)专科医院人满为患,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诊室萎缩

由于儿科医师高风险、低回报的就业现状和教育部对儿科医学专业停止招生政策的实施,近年来,医学院校毕业生鲜有人愿意从事儿科诊疗工作。以天津市为例,在53所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有20所不设儿科床位,3个医学中心有儿科床位82张,5个区域医疗中心有儿科床位110张。此外,儿科的二级学科只有内科。综合医院儿科萎缩,专业人才断档,高水平儿科医师匮乏,儿科诊室设置不全,诊治能力下降等因素,严重阻碍了儿科卫生专业的发展。

二、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政策导向失衡,致儿科医师缺乏

1998年,国内医学院校陆续撤销儿科医学专业,只在研究生培养阶段设有儿科专业方向。统计显示,在停办的十余年间,全国儿科医师的数量只增加了5000人。最新研究表明,中国0岁~14岁的儿童超过3.2亿人,而每千名儿童有0.2598个儿科医师,美国则为1.4588个。参照美国的标准,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达20万。

目前,我国本科培养阶段对于临床医学不设专业方向。现仅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十余所儿科教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的医学院校继续以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医学)的模式坚持儿科专业人才培养,每年共招生四百余人。天津市的医科院校暂无本科层次的儿科专业招生,这说明天津市培养儿科医师的任务更加紧迫。

(二)现实因素影响,致儿科医生缺乏

综合医院出于经济效益、医疗风险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忽视儿科诊疗方面的建设,造成人员梯队断档,二级以上医院儿科医生人才队伍日益萎缩。具体原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儿科专业教育介入晚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于2013年开始在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中按照专业动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筛选出60人左右重新组班,作为儿科专业的特需人才进行培养。现已有两届在校生,共计105人。但这些学生在进入儿科专业学习之前,没有接受过儿科专业思想教育,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到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对儿科专业的特殊性缺乏认识。

2.缺乏完善的培养方案

随着国内医学院校陆续在本科阶段取消儿科学专业,其培养方案也随之调整。多数医科院校对于课程设置本着突出重点、保持特色的原则,对专业性强、适用面窄的小儿外科学和小儿传染病学学时大幅度削减,同时将小儿内科学与内科学中交叉重复的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内科学的课时数。

3.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儿科专业切实有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内容多侧重临床医学专业,由于实验条件有限及实践中具体因素的制约而没有儿科专业特色的考核。

4.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

独立学院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教育机构,是本科第三批次录取,即大家常说的“三本”。学生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这种负面情绪从在校就读一直延续到就业竞争中。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在社会上存在时间短,大众认可度不高,也加重了学生择业时不自信的心理。如此,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日益凸显,在择业时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找到工作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三、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策引导为首要,加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儿科专业人才缺口大,现行培养体系与儿科特征脱节。在2012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世界健康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儿科住院医师培养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医疗行政机构应当正视儿科医师紧缺和培训体系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医改政策应向儿科倾斜,支持儿科从体制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加以完善。

2014年11月,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各类医学专业协调发展,特别要加强儿科、精神科等临床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可见,国家已开始关注儿科专业人才缺乏的现实。作为医学院校,我们要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尽快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儿科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二)院校联动,医教协同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作为独立医药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应积极开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现有2010级和2011级儿科专业学生共计105人。2014年与天津市儿童医院签署教学医院合作协议,由该院对我院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有志从事儿科工作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1.早期介入儿科专业教育

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即开展有关儿科专业的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活动等。如聘请我市儿童医院专家来学院进行专题性质的专业讲座;或从学生中选拔对儿科专业感兴趣的代表,利用寒暑假去儿童医院开展早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对儿科专业有深层次的理解,为三年级的儿科专业储备优秀生源,避免以往学生盲目选择专业的现象发生。

2.调整培养方案,积极改革儿科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上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即在本科五年制的教学计划中,三年半为理论学习,一年半为临床见习、实习。三年半的理论学习时间分配上,前两年半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趋同,后一年逐步向儿科专业方向分化,开设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小儿传染病学、儿童保健学及儿科技能实训课等专业性强的课程,使儿科专业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强就业的适应性。

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本着医教协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则,在我院三年级儿科专业学生确定后,从教学医院的儿科临床科室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临床医师作为其导师,即本科生导师制。这是目前我国高校探索育人的新模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导师要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各个方面负责,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临床技能训练。同时,向儿科专家请教,共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制订详细的评分标准,为儿科专业学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4.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宽就业渠道

篇5

政治经济学作为财经类院校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与其它经济学课程相比具有其特殊性。通过对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科学得世界观,也有助于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形成坚实的信念。

一、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财经类院校《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出现诸多问题和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纯理论的讲课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形成。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经济学课程,抽象性很强,其中很多内容是来自于马克思的《资本论》。(二)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比较于西方经济学具体化、直观化、可视化地展现经济现象,政治经济学主要是对经济现象本质规律的揭示,需要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其内在的原本。老师不具有良好的知识积累和系统的认识,则无法具备深入浅出的讲解能力,这就导致“照本宣科”、“满堂灌”成为教学常态。(三)对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不够。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陷入被动听课、应付考试的不良循环。考前死记硬背,考后一问三不知。从目前政治经济学教学状况及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极为不利,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讲一练二考三”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讲一”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少讲”、“精讲”,但同时又要保证知识系统和逻辑框架的完整性,少讲不等于对教材内容简单粗暴的删减,而是把核心知识点和逻辑脉络梳理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搭建良好的“骨架”。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内容通过广泛的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彻底的理解和掌握。现在许多高校政治经济学课程由于课时的削减和主流经济学的排挤而被边缘化,沦为许多行政和教学双肩挑人员完成课时任务或新进青年教师“练手”的课程,非专业背景的教学人员自身并未通读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相关著作,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一知半解,因此便无法准确传授相关知识。其次,课堂讲授过程中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理论讲授与案例结合,与时俱进,引入一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热点和显示案例进行分析,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组织小组讨论。这样可以使学生摆脱枯燥的被动学生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垄断的影响时可以对当前一些行业和部门的垄断情况进行分析,再如讲述资本集中时可以结合时下的企业并购行为案例。再则,需要发挥教师在课堂教授过程的能动性,借助于多媒体PPT课件但又不拘泥于此,讲授过程中语气不能太过平缓,照本宣科,而是抑扬顿挫,表情丰富且激情洋溢,及时观察学生的反映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练二”

“练二”并不是将学生陷入传统的题海战术中,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尤其需要重视。通过对每节课所讲内容课后习题的精选,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掌握,如在讲授地租理论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寻找该理论在我国当代经济实践中体现和运用,如房地产市场的租金问题和级差地租的体现等。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逐渐培养出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缺乏具有分析和论述价值的当代经济实践案例,虽然政治经济学习题集有许多,但大多处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层面,缺少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讨论与阐述。在课程中加入时下最新的案例如在讲解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时以优步和滴滴合并的案例。另外还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学术小论文的撰写,在完成过程中使学生在资料搜集和整理、综合分析和逻辑阐述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

(三)“考三”

传统的考试仅仅是一种“事后”行为,注重的是结果而非过程,对业已造成的影响和效果无法进行及时弥补,因此效果不尽理想。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仅关注最终的得分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度介入。“考三”要求我们摒弃之前的单一的期中或期末试卷笔试的形式,而开展边学边考核,结合课堂提问、课堂辩论、作业完成、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小论文的完成质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考核,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和反馈,使疑点和难点问题能够及时解决。由于政治经济学知R体系的逻辑连贯性较强,前面基础的概念和规律如果没有理解和掌握,那么后面的知识将难以理解,如对价值规律的内容没有掌握,则会影响对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这个知识点的理解。这种边学边考核的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得到很大提高,也使他们不再惧怕于考试,把考试当作一种查漏补缺的手段。

三、结语

在政治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贯彻“讲一练二考三”,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讲课方式的改变、学生的练习量的提高和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还在于通过这种改变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生开拓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桂文.政治经济学创新应从高校教学改革入手[J].经济

纵横,2011(5):6-10.

[2]宋玉军.高校政治经济学教学的“悖论”境遇及突破[J].教

学研究,2012(3):75-76.

篇6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浓度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并为后面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奠定理论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化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社会服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难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三、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在相同体积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一勺白糖和两勺白糖,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入】PPT展示【实验9-7】

在室温下,向三个烧杯中各加入20ml水,然后分别加入0.1g、0.5g、2g固体硫酸铜.

用玻璃棒搅拌,使硫酸铜全部溶解。

比较三种CuSO4溶液的颜色。在这三个烧杯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溶液浓稀的根据是什么?

【交流活动结果】

1.填表P42

2.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

3.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总结】【过渡】

对有色溶液来说,可根据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溶液的浓稀。但是,这种方法比较粗略(定性研究),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需要准确地知道溶液的浓稀程度,即溶液的浓度(定量研究)。

如使用农药时,就需准确知道一定量药液中所含农药的量。那如何定量的表示溶液的浓度呢?

【介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初中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43内容,深入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课件展示】

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公式: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练习】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计算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栏中。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P43

实验【9-8】,并填表

【讨论与交流】交流实验结果,了解配制溶液的简单过程。

【延伸讨论】P43

讨论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思考】学生计算,并分析36%

错误在哪,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对生产、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课件展示】例题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并请一位同学板演。注意书写规范!

【课件展示】例题2

化学实验室现有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要把50g上述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思考分析】理解稀释原理: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计算

【展示】展示计算过程,板演。

【小结】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溶液的质量分数

1.概念: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变式: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总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篇7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22-3

一、何谓“自助课堂ABC”

“自助课堂ABC”在课堂结构上由三种版式的学案和四个活动环节组成,是一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帮助、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课堂发展模式。

三版式学案分别是:A版助学案,B版导学案,C版复习案。A版助学案(见表1)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并在集体互助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见表2)主要是为A版助学案中的问题提供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同时精选一些用于学生集体竞答的判断题和选择题,以促进学生的自助提升。针对高中知识易忘难学、复习迎考缺乏复习时间(尤其是等级学科)等问题,C版复习案(见表1)对此做了提前准备。在自助课堂上,学生可以将B版导学案中的答案要点和错题粘贴到C版复习案上,也可以写一些知识感悟和学习心得,这样,它在新学阶段就为后期的自主复习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复习资料,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高效复习,实现复习自助。

表1: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AC版

A版助学案(自助生成)C版复习案(自助复习)

××课题

主持学生:

问题1:。

(问题1一般设置为主旨类)

问题2:。

(问题2一般设置为主要内容类)

问题3:。

(问题3一般设置为延伸或细节理解类)

问题4:。

(问题4一般由每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其他组回答)

说明:1.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材料、视频、PPT等。

2.每个问题的得分由主持人、各组组长、老师各一票(制)组成。

3.问题4存在问题设置得分和回答得分两种情况。

4.在自主学习时组内可以先行分工。答题要点、感悟或错题粘贴

日期:本组得分:

表2:公平课堂模式:自助课堂ABCB版

B版导学案(自助提升)

一、问题13解答要点/重点解析二、判断题三、选择题

从具体的课堂流程来看,学生的自助学习过程需要通过自助课堂的四个活动环节来完成。这四个活动环节是:

1.组内自主。教师首先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牌的形式)选出本节课的学生主持人,然后,依据学科知识逻辑和前后文联系,简要导入新课,发放“A版助学案”(见表1),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全班学生则以小组为学习单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A版助学案”上提供的问题与要求。时间约10分钟。

2.组际互助。学生主持人以公平的方式(比如抽签)确定每一组可以回答的问题,并依题序组织整个回答过程,每一组同学则派代表依次回答问题,并提供本组思考的问题,各组也可以针对其它组的问题与回答阐述自己不同的见解,主持人根据他们的回答通过表决的方式确定是否加分,教师则在黑板上写上各组组别,记录成绩,参与问题设计与答案的讨论。时间约16分钟。

3.学案助导。教师发放“B版导学案”(见表2),每组根据“B版导学案”上的答案要点或解析,自我检讨自己答题的缺陷或指出对方的优点和缺陷,回答较好的加分(方式仍实行一票制)。接着,在主持人组织下,各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B版导学案”上设计的选择题和判断题(答对+2分,答错-2分)。时间约11分钟。

4.总结反思。老师简评学生自助学习情况,统计各组总分,宣布获胜组和失败组,由胜利组确定自己还是对方表演节目。学生根据自己个人的情况和需要当堂或课后将本课(答题)要点、错题、感悟粘贴/写到右边的“C版复习案”,作为备考复习资料。时间约8分钟。

二、“自助课堂ABC”的公平性

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要求课堂教学本身具备公平性,要求课堂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价值和意义。课题组曾经在问卷调查后仔细研讨过影响高中生公平意识形成的不利因素,他们认为,与课堂教学方面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有三点:教师自身公平意识不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师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公平话语权缺失;不公平的教育过程,助长学生的自私观念。[1]“自助课堂ABC”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比较优势,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公平内涵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因此被称为公平课堂模式。

1.淡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凸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时至今日,师本位的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课堂的话语支配权牢牢地掌控在教师手中,本应是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课堂的附庸或看客。通常所认为的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由于醉心于形式设计,所谓的主体性也只是一种被抽去了本真意义的“虚位”存在,即便是想努力展示学生主体性的一些课堂教学模式和公开课,仍渗透着教师精致布局的课堂流程和话语掌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改变了课堂教师主导的呈现方式,由强调课堂着力前移为课前下功夫,逆转了挥之不去的师本位的课堂教学僵局。从“自助课堂ABC”三个版式的学案看,A版助学案通过组内自主和组际互助着力于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生成,B版导学案以知识辅助的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自助提升,C版复习案以课堂向课后延伸的理念引导学生对知识学习的自助巩固;从“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来看,课堂基本处于学生自己的组织、管理和服务之下,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帮助、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扭转教师教学中的负激励模式,强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

课题组认为,学习动力问题是很多表面教育问题(包括一定范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背后的根本性和持久性因素,与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最为切近的因素、最为高效的途径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灌输与反复训练,而是如何引导和激励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就是说,学生持久学习是需要持续动力助推的,而学生学习动力衰竭问题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薄弱学校的情况就更为明显,这就需要把相当部分精力合适地转移到培养学生学习动力上来,倒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没有注重动力激发,但通常的激励模式往往是分数、标杆、批评等压力激励模式,这些模式短期看是有一定效果的,长期看,在不可及的现实面前,压力不但不能转化为动力,反而会不断增添学习的挫败感,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和主动性。而“自助课堂ABC”模式采用小组竞赛和娱乐奖惩制相结合的方式,增添了激发学习的多维动力因素,比如:参与与贡献增加了学习快乐,表现与荣誉带来了学习自信,比较与借鉴培育了学习斗志,知识逻辑关系背后所反映的生活元素增添了学习的生活趣味等,这些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尤其使得那些后进学生由课堂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追求者,增强了教育公平的有效性和普遍性。

3.注重课堂教学公平的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公平意识。

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公平意识,教师仅仅在课堂上做到形式公平还是不行的,问卷调查中所反映出来的学生自私观念和伪装表现,与我们课堂教学中公平形式与内容脱节不无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更高的公平文化素养,破除对公平的狭隘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打破授课一言堂,只要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只要给学生更多的课堂训练时间,就是把公平还给学生了。本质上,公平是一种自由。之所以说我们的课堂是压抑的、不公平的,不是说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时间和机会,而是很大程度上由于我们忽视或剥夺了他们思考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所谓的具有普适性的“导学案”本质上改变不了它“导教案”的工具性价值理念。“自助课堂ABC”模式在课堂公平内涵式发展上进行了尝试,该模式在组内自主、组际互助、学案助导、总结反思四个环节中充分尊重学生思考、阐述和讨论问题的自由,此外,课题组还在A版助学案中设计了“留白”,即问题4一般由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确定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供各组讨论和回答。这样,课堂就增添了学生思想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表达的自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存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自由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地会在他们的意识中埋下公平的种子。

三、“自助课堂ABC”的限度

可行性是“自助课堂ABC”模式的生命力之所在,在研讨和教学实践中,课题组觉得该模式并非具有普适性,而是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即限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模块和课型方面的限制。

“自助课堂ABC”模式着眼于学生自助学习的可实现性,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就能较好地掌握基本知识,并希望学生在组内合作、组际竞争中具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教材文本解读的难度系数不能偏高,可以与之匹配的显然是一些偏文学科,事实上,“自助课堂ABC”模式的设计本身就带有文科的眼界。当然,在文科范围内,也不是所有的课堂教学都适宜采用该模式。

2.教师能力、学生素质方面的高要求。

从现象上看,“自助课堂ABC”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弱化”了,但实际上却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教师要能预判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把握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方向,在“助学案”、“导学案”的设计上要精炼、科学,A版问题、B版判断题和选择题的设计与筛选要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要能用简洁的文字概括知识和解读疑难,为学生答疑解惑。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简短讲话能够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画龙点睛。它要求教师在自助课堂上有所节制,既要避免按耐不住上演越俎代庖,也要避免过度放任导致状况失控。“自助课堂ABC”模式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是学生自主和自助学习,它要求学生主持人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局面协调和掌控能力,它要求全体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秩序意识和公平意识等。

3.课堂节奏、时间方面的制约。

“自助课堂ABC”模式的四个环节是连贯和紧凑的,由于学习自主和自我管理,它所引发的各种意外状况会比较多,从而给课堂推进的节奏带来影响,有些问题比较重要,但学生可能一带而过,有些细节和问题可能并不特别重要,却会被他们不断讨论。除了课堂节奏的问题,时间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从课堂安排的容量来看,密度比较大,每一个环节都有其时间上的限制,比如第一环节,时间设计为10分钟,但其内容却十分丰富,包括教师导入,选出主持人,学生阅读教材和问题,组内分工和组织答案等,如果说第一环节还可以控制的话,第二环节讨论的不可控性就大为提高了,类似的问题在第三和第四环节都有存在,所以,自助课堂在时间和节奏上的把握上还是一个问题。

当然,约束性因素不是用来作为否定与回避的借口,而是需要我们提高的路径和动力。而且,随着“自助课堂ABC”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应用、不断完善,它的适用性也会相应增强。

四、结语

篇8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Li Chun-lin.M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Mao County 623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now our county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 actuality and historial background.Methods Adopted develop new technic and method in emergency theatment salve to currently, in order to increase medical treatment guality level and carry through andlyzed.Results from ICU puactice,doctores and nurses;iatrical instrument;received patient kind etc explained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is one systemic engineeringConclusions wean emergency treatment salve medicine modem times evolve bring evangel for vast enfant

【Key words】 Emergency treatment medicine;Modem times evolve;Systemic engineering.

1 概述

当今,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区域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现有的小儿急救服务体系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及安全的需要,一个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现代及地方特色的区域性急救网络体系呼之待出[1]。 国内外较大的城市也紧相呼应,已建成或正准备筹建分中心。对于此种形势和现状,有必要提出儿科急救医学方面的现代进展情况,以引起组织急症抢救的领导者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为提高儿科急症救治水平,为祖国的未来着想,为儿童造福。

2 小儿急症抢救医学的目的及历史背景

目前,我国综合性医院分科已越来越细,但当遇到小儿危重疑难病症来院就医时,当时不能马上判断属于何科(内科或外科)时,就使救治的难度增大。开展急救医学的目的,是组织抢救小组,运用现代的先进医疗设备,集思广益,积极抢救患儿提高抢救成活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国外小儿急救组织成立较早,1960年美国和加拿大成立了儿科ICU,西德于1965年成立。随着急救医学的临床经验积累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间经常进行这方面的学术交流,因此,学术资料也不断增多。北美儿科临床杂志于1980年8月发表了ICU专利,并于1981年4月美国在Boston召开了“儿科危重病儿急救问题”会议。我国于1979年~1980年先后在陕西临潼和湖南长沙召开了两次感染性休克会议。由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于1994年2月创刊,1997年1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转为正式刊物,1998年第1期开始成为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杂志。于2004年为止已举行了六届全国儿科新进展、重症诊治新技术研讨会,并于2005年10月10―18日在深圳市召开第七届全国儿科学新进展,危重症诊治新技术学术会议。

3 建立儿科ICU的实践意义

在医院中建立ICU,许多医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这样做有很多好处:①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因为有固定的抢救室和抢救设备,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并通过监护,可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能防止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不良后果。②能根据病情和需要及时进行生化检测,以判断病情及进展,随时调整治疗措施,大大提高了疗效。③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既提高了医疗质量又总结了经验,并使医患双方满意,提高了社会效益。

但要引起重视的是,在开展ICU工作中,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收入ICU病人指征,对于一般轻病人不宜收入ICU,以减少病人不必要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同时又避免加大医护人员的过多的工作量。

负责ICU的医护人员,必须是受过ICU严格训练,并经过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者才能上岗。培训的内容包括:心肺复苏、机械人工呼吸、气管插管[2]、脑复苏、呼吸道疾病的抢救、氧气疗法、新生儿急症及各种急症诊疗等。作为ICU医师,应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及专业急救知识,能独立判断病情并有对应急抢救的处理措施能力。国外ICU中专业护士是护校毕业后,还要通过两年的专业学习,才能进入ICU工作[3]。其专业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课及临床实习。在ICU实习中,主要学习如何密切观察病情,如何正确应用医疗仪器,以及对病情的判断和特殊护理操作规程技术。

4 ICU中的医疗器械设备

在抢救危重病儿中,医院的ICU应根据医疗机构的经济条件尽可能添置必要的医疗器械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起搏器、除颤仪、气管切开包等。医护人员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过硬的诊疗技术知识,才能达到最大产治疗抢救成功效果。对患ARDS患儿应正确运用氧疗,包括:①鼻导管给氧,②面、头罩给氧,③皮囊加压给氧,④持续气道正压(CPAP)给氧,⑤机械通气,⑥高频道气。另外,在ICU中应备有新生儿暖箱,并有能随时检测血气分析及其它生化项目,以随时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5 ICU中收治的病种

ICU中收治疾病的种类,各医疗机构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按常见的病种介绍如下:

5.1 心血管疾病及休克 国外报道在ICU中收治的以心血管疾病及休克者居多。先天性心脏病收住院时,术前均需在ICU中密切观察,有时病儿需作人工呼吸者CPAP(持续正压)。有的患儿通过监护仪发现心律紊乱后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对有感染性休克病儿收入ICU治疗,必要时需作CVP(中心静脉压)监测,以判断有否循环血量不足抑或心衰存在,以指导补液。

5.2 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衰竭(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ARF)为小儿时期常见急症之一,是由于各种原因累及呼吸中枢和(或)呼吸器官而导制呼吸(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表现为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此症可发生于早产儿、新生儿ARDS,肺透明膜病变,急性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哮喘持续状态、急性感染性神经根炎,癫痫持续状态、化脓性脑膜炎、病脑、严重破伤风、严重中毒、以及心脏和脑外科手术前后等。治疗中,除给以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外,近年来用CPAP给氧、HFV、机械通气[4]、液体通气(PLV)一氧化氮(NO)吸入,体外膜肺(ECMO)[5]的运用,已作为儿科呼吸急救的特殊技术,其疗效逐渐得到了肯定。

5.3 其它,对于小儿外科的危重病儿,如意外创伤,重度烧伤,胸、脑、肺等器官的重大手术前后,均应收入ICU中观察。

另外,对于各种危重病儿,需要作较长时间气管插管或作气管切开者,因要密切观察病情,也需收入ICU留观,以便及时处理。

6 急救网络建设

目前,建立急救网络对于缩短抢救半径,减少反应时间,加快反应速度,科学分流病人,合理利用资源具有积极意义。要搞好这一工作,管理尤其重要。在抓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章立制,并注重责任落实;二是要实行严格的准军事化管理,使其规范化并提高效率;三是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并提高。

我国的急救网络建设推动了小儿急救医学的发展,并为广大儿童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参考文献:

[1] 沈伟锋.试论建立区域性立体应急求援网络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1):53-54.

[2] 谢苗荣,周保利,杨立沛,等.医院评审的内容及我院急救系统现状及评审标准的差别[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 20(1):7-8.

篇9

2强化培养过程提升培养质量

2.1提前进入研究生角色

为学生提供提前入科实施方案。一般而言,从本科毕业至研究生入学近2个月时间,准研究生基本上处于学习、管理的真空状态。为了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湖南省儿童医院遵循自愿原则,提前为准研究生提供入科实习机会。一方面可以帮助其熟悉科室环境、常见病以及相关诊疗程序;另一方面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以便导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要求提早拟定临床培训的方案及研究方向,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提前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及课题设计等。当正式开始科室临床轮转时,导师对其研究进展宏观把控,这对研究生培养十分有益。

2.2强化临床能力培养

没有培养过程的质量管理就没有真正的培养质量。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湖南省儿童医院强调“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科研能力培养为基础,综合素质提高为目标”的原则。在临床方面,从轮科安排、临床能力培养、临床考核要求等方面完善每个细节,医院根据每位研究生专业要求、导师意见,在科教部和医务部参与下制订最佳轮科标准。并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标准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例如急救专业研究生除在急救系统轮科1年左右外,仍需半年内科轮转培训,轮科过程中在高年资带教老师指导下掌握腰穿、骨穿、高级生命支持等基本技能,并熟悉气管插管、血液净化、呼吸机参数设置等急救技能,同时还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循证医学思维培养。目前湖南省儿童医院有急救、儿童保健、外科等6个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根据各自特色制订出严格的考核指标,对基本临床知识、前沿知识、临床诊疗思路、临床技能等做出量化考核。出科考核则由包括该学科教研室主任、科室主任、副教授以上资历在内至少3位老师组成考核小组评审,试题由考核小组随机抽选、选用最新模拟人设备,以保证考核真实有效。

2.3提升科研意识

每位研究生开题均邀请所在专业的专家、流行病学和统计学方面的专家、所涉及实验领域的技术指导员参与并严格把关。不定期要求院内外专家进行科研学术讲座,对研究生综述、论文及标书写作、科研思维与方法学培养进行指导。医院还要求在指定范围内学术期刊,鼓励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对获得学术及科研成绩的学生予以一定奖励。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导师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关键,研究生导师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湖南省儿童医院十分重视导师遴选、考评及培养,以“理想的导师=高尚的政治素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出色的临床能力+丰厚的科研成果”为准则,在研究生导师遴选时严格按照思想品德、临床能力、学历、经费、论文等综合条件进行,克服重业务、轻品德,重经费、轻能力的做法。严格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条件,安排选拔的导师参加学校及国内外举办的师资培训。鼓励导师加强学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及省部级学术活动,吸取各种学术营养,博采众长,使导师不断更新知识,拓宽专业面,了解科学发展趋势。定期由科教部、教研室、研究生对研究生导师综合考核,对优秀导师实行奖励,对达不到要求的给予停招直至取消研究生导师资格。医院还从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水平;研究生的临床、科研、教学实践等培养情况;研究生的开题报告、论文交流、专业技能及学位论文答辩等研究成果三大方面建立了有效的导师复审考核制度,不断调整学术梯队,提高导师质量,真正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量和质的双重飞跃。

4创造英语交流环境强化学生国际交流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69.2%的研究生通过定期翻译专业外文文字的方法提高外语水平。英语能力的培养也是湖南省儿童医院研究生培养的关注点,湖南省儿童医院不仅对研究生译文翻译有量化指标,还通过以下4个途径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平台:一是每周二举行全院英语角活动,每周由不同的研究生主持英语角,在英语角上可与本院职工及国际班学员进行口语交流;二是英语查房:每月开展英语查房,部分科室每天英语查房及交接班,要求研究生参与英语学习,湖南省儿童医院急救系统研究生还参与系统内读书报告,定期翻译专业最前沿的英语文章;三是在国际班担任辅导员:湖南省儿童医院每年承办4~5期由商务部组织的国际班,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友人来湖南省儿童医院学习,通过自主选拔由研究生担任辅导员,部分研究生在科室中担任带教老师或者翻译,极大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四是拥有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湖南省儿童医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基础研究院合作的儿童孤独症研究中心,及与洛杉矶儿童医院合作的儿童肿瘤合作中心均为研究生提供出国学习机会,不仅极大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提供英语学习的机会,促进研究生全方位素质的发展。

篇10

[中图分类号] R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67-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sepsis in Shenzhen, and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lood lactic acid in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Methods Prospec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was used. 106 cases of sepsis children (including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cured in PICU of Shenzhe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mmon group (sepsis) and severe group (severe sepsis or septic shock developed during the course of diagnosis or progression). SPSS16.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difference of blood lactic acid in two groups at different stages was compared. Results A total of 106 patients with sepsi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with PICU in the same period in 261 cases, accounting for 40.6%. Among them: 1-3 month old children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accounting for about 43.4%. Pneumonia was the most common primary disease, with 42 cases (accounting for 39.6%), followed by acut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a total of 28 cases (accounting for 26.4%).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lactic acid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 and the gener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Lactic acid; Sepsis; Children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病原包括所有微生物,如不能及时处理可以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是PICU的主要死因之一。脓毒症的发生,不仅与微生物的毒力及数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人体的免疫机制。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抵抗力低下,尤其是屏障功能差,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后,可大量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入血,促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进展到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美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率为10.3%[1-3],故防治儿童脓毒症刻不容缓,了解脓毒症的发病情况,早期发现,及早干预及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脓毒症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PICU,并诊断为脓毒症的患儿,共106例,其中男60例,女46例,年龄为出生1个月~12岁患儿,分为普通组(单纯脓毒症)和严重组(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本研究通过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取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按照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小儿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标准进行诊断[4]。脓毒性休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儿科学分会急救组和中华急诊分会儿科组确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确定[5]。诊断及分组也参考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的最新版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6]。

1.3 纳入标准

1.3.1 普通组 (1)年龄:1个月~ 12岁患儿;(2)按脓毒症诊断标准,诊断为脓毒症但未发展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3)未合并其他先天疾病等。

1.3.2 严重组 (1)年龄:1月~ 12岁患儿;(2)按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诊断为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3)未合并其他先天疾病等。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2)合并慢性病患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3)入院前已在外院补碱纠酸等处理的患儿。

1.5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病例进行个案前瞻性资料搜集,统计患儿年龄、性别、原发病、感染病原菌(血培养为主)、心率、呼吸、血压、末端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各脏器功能障碍状况、血气分析(血乳酸)等,制成表格。记录所有患者人院后第1、2、3天的动脉血气分析中血乳酸的值。

观察并比较普通组和严重组患者心率、呼吸、意识状态改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皮肤花纹或肢端发冷、尿量、以及疾病转归、预后等。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参数均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两组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入住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PICU的患者共261例,其中脓毒症患者106例,占总收治患者的40.6%,男60例(56.6%),女46例(43.4%),其中1~3个月46例(43.4%),3~6个月20例(18.9%),6~12个月10例(9%),1岁以上30例(28.3%),以1~3个月龄患儿发病率最高,其中脓毒症占为63.2%,现患率为25.7%;严重脓毒症(包括脓毒性休克)占36.8%,现患率为14.9%,具体月龄分布见表1。y计显示,肺炎为最常见原发病,共42例(39.6%),其次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共28例(26.4%),急性泌尿系感染也是1~3个月年龄段患儿发生脓毒症的最主要病因,约占该年龄组的60%,见表2。

2.2 血乳酸对脓毒症严重程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入院诊断脓毒症的患儿血乳酸值,平均为1.9mmol/L,而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儿血乳酸平均为4.3mmol/L,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经过治疗后,血乳酸值的进行性降低,但仍高于脓毒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在PICU的现患率分别为25.7%和14.9%, Lecierc等[7]报道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在PICU的发病率(17%,6%),这一差别与国家、城市发达程度,疾病早期发现及不同级别医院收治患者有一定关系。本研究发现1~3个月的婴儿发生脓毒症的比例最高,这是因为4~6个月内的小婴儿体内虽有母传抗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自身血液、血脑屏障差,如并发感染,容易出现重症病例。肺炎仍是小婴儿及儿童重症病例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泌尿系感染也是1~3个月年龄段患儿发生脓毒症的最主要病因,约占该年龄组的60%。这与国内不同医院报道的病原体有差别,可能与城市发展水平及人口知识水平及气候都有关系。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发生是导致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8],乳酸是体内葡萄糖无氧酵解的一种产物,当机体被感染,发生脓毒症时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灌注不足,就会出现组织氧供需失衡,就会启动无氧代谢,产生乳酸,导致乳酸堆积及多器官功能损害[9-11]。血乳酸水平是重要的组织灌注和氧供不足的早期敏感生化指标,而血乳酸水平包含了乳酸生成、清除、转化及利用等过程,因此不能单纯测定某一时刻的血乳酸浓度,需要连续记录后分析才能准确反映指标的异常[12-13],脓毒症是全身炎症反应持续失控后导致的机体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系列组织损害。研究发现高乳酸血症与脓毒症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14-15],当血乳酸>4mmol/L,是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实验得出,普通脓毒症患儿入院第1、2、3天,血乳酸平均值均小于2mmol/L,而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入院第1天平均值高达4.3mmol/L,经治疗以后明显好转,但仍高于2mmol/L,故血乳酸可作为一个相对敏感指标,可指导临床诊断与用药,以及评估预后。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在PICU是一种多发病,也是PICU死亡率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该病进展快,如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救治,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本研究发现当血乳酸值>2mmol/L时需高度警惕,需积极有效的液体疗法及抗感染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参考文献]

[1] Wastson RS,Careillo JA. Scope and 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sepsis[J].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3 Suppl):S3-5.

[2] Chye JK,Lim CT.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mortality and predictive risk factors[J].Singapore Med J,1999,40(9):565-570.

[3] Anane D,Aegenter P,Jars-Guineestre MC,et al.Current epidemiology of septic shock:the CUB-Rea Network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3,168(2):165-172.

[4] Goidstein B,Giroir B,Randoiph A,et al.Internationai pediatric sepsis consensus conference: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dysfunction in pediatrics[J]. Pediatr Crit Care Med,2005,6(1):2-8.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中华医学会急救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华儿科杂志.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推荐方案[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13-315.

[6]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中华医学会急\医学分会儿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儿童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诊治专家共识(2015版)[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1):739-743.

[7] Lecierc F,Leteurtre S,Duhamei A,et al.Cumuiative infiuence of organ dysfunctions and septic state on mortaiity of criticaiiy iii chiidren [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5,171(4):348-353.

[8] Paulsen J,Mehl A,Askim A,et al.Epidemiology and outcom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sepsis in a Norwegian county 1996-2011:an observational study[J].BMC Infect Dis,2015,15:116.

[9] Trzeciak S,Dellinger RP,Chansky ME,etal.Serum lactate as a predictor of monality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on[J].Intellsive Care Med,2007,33(6):970-977.

[10] 杨从山,邱海波,黄英姿,等.动态监测动脉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价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9,47(9):685-688.

[11] 黄可强.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在ICU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综述,2015(13):2459-2460.

[12] 刘娟,钱素云.小儿脓毒症和严重脓毒症发病情况单中心调查[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1):26-29.

[13] Nguyen HB,Rivers EP,Knoblieh BP,et a1.Early lactateclearance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J].Crit Care Med,2004,32(8):1637-1642.

篇11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到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4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对比与现状

在国外,急诊医学己趋于系统化,建立了专业、专科急救网,配备了先进的通讯、抢救设备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急诊医学,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急危重症的监护,降低急危重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国外,很多国家对急诊医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分类较细,如日本除建立了急救中心以及由固定的医院或医疗单位负责的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急救网。例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等。日本的急救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部门,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密切联系,可随时了解急症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症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科室获得治疗。

篇12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在急救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儿童气道狭窄,多数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使纤支镜在儿科的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纤支镜术的功能与用途得到了不断地扩展。与此同时,纤支镜已逐渐成为儿科呼吸疾病的重要诊疗手段,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急救中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1]。

支气管异物、喘息、肺不张、咯血等是儿科急救中较常见的症状,纤支镜能较好地解除呼吸道阻塞、保持呼吸通畅。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纤支镜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异同,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儿科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132例,男87例,女55例,年龄3个月至14岁,平均年龄5.8岁。患儿年龄1个月至13岁,其中≤3个月患儿4例,3-6个月患儿25例,≥6个月至1岁37例,1-3岁36例,≥6岁30例。

1.2 临床诊断 持续>1月或年内因反复喘息住院3次且经抗感染激动剂及激素等治疗疗效不佳并诊断不明确的患儿18例;25例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肺不张;疑似支气管异物的87例;咯血查因12例。

1.3 方法 患儿术前注射镇静药物安定及阿托品,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根据患儿年龄、体重选择使用OlympusBF-3C30或BF-P40(日本产)进行纤支镜术。取仰卧位经鼻插入,依次观察声门,气管,隆突,各叶支气管,先观察健侧后患侧,根据需要进行支气管内膜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等检查及治疗。

2 结 果

纤支镜检查诊断为:炎症15例,支气管异物9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14例,支气管狭窄3例,气管内肿瘤1例,声门息肉2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气管软化1例。纤支镜诊断和临床诊断一致的为95例;临床诊断为待确诊或待查而术后予明确诊断的30例;纤支镜确诊,临床误诊或漏诊7例。

根据纤支镜检查结果,对患儿进行相应的治疗。纤支镜直视下,对支气管和肺部炎症及化脓性感染的患儿进行敏感抗生素局部冲洗,清除肉芽和脓苔等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肺复张;对咯血患儿,如发现活动出血灶,用肾上腺素或立止血于局部止血,效果较好;支气管异物患儿,经纤支镜取出异物后,症状消失;支气管狭窄及气管软化患儿经局部灌洗注药,纤支镜术后保持气道通畅,合并感染时加用抗生素等对症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基本消失。

3 讨 论

纤支镜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多年,随着临床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纤支镜的适应征范围不断扩大,其便于临床医生直观地观察支气管内的形态结构并进行活检,因此,纤支镜在诊断治疗呼吸道疾病方面较影像学检查及其它辅助检查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近年来,纤支镜在儿科的应用日趋广泛。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32例儿科急救患儿的资料,将纤支镜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临床诊断存在漏诊和误诊,纤支镜辅助检查能降低漏诊和误诊率,并能在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具有其它检查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纤支镜检查也会出现并发症,低氧血症、刺激性咳嗽、一过性咳嗽加重、声音嘶哑、支气管痉挛或发热等,但是一般程度较轻[2]。

在支气管和肺部慢性炎症及化脓性感染的患儿,通过纤支镜术应用抗生素局部冲洗,清除过长肉芽和脓苔等治疗,能有效地控制感染,促进肺的复张[3]。支气管异物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检查时首先要得到患儿的配合,其次要麻醉充分,以获得一个安静有利的操作环境,保证取异物成功[4]。纤支镜不仅能明确患儿咯血的位置、出血量和病因,而且能进行治疗[5]。纤支镜检查能安全可靠地承担起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为多种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救提供有效地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儿科支气管镜协作组[J].儿科支气管镜术指南,2010,25(4):276-277.

[2] 刘玺诚.努力发展和推广儿科支气管镜术[J].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7-11.

篇13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为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分析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5)。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关键词 ] 休克;液体复苏;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a)-0152-02

[作者简介] 李荣梅(1972-),女,汉族,云南宣威,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患儿通常因各种病因引起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导致全身微循环障碍,器官血流供应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和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其死亡率较高[1]。目前,液体复苏作为休克救治的重要疗法已得到公认,但采用何种液体复苏方法临床上仍无共识[2]。而休克根据临床特征又可以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临床上观察早期干预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休克治疗效果[3]。本文分析小儿早期休克的诊治经验和治疗要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休克患儿70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个月~4岁不等,<1个月8例,1~6个月22例,7~12个月15例,1~4岁25例。其中,低血容量休克38例,感染性休克32例。基础疾病:肺炎20例,颅内出血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2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脓毒血症8例。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将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判断标准如下[4]:患儿血压下降加重,收缩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即1~12个月<70 mmHg,1~10岁<70 mmHg+(2*年龄)。

1.2 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4]。首先根据患者病因给予病因治疗。并给予积极的液体复苏治疗。首先快速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或胶体液15~20 mL/kg,30~60 min内滴注完毕,若患儿存在心功能不全则应控制在5~10 mL/kg·h,然后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维持输注6~8 h。有明确低血容量因素的可以给予全血或部分血液成分输入,存在代谢性酸中毒的给予纠酸治疗。扩容后可以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性应用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补液量、稳定时间、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断

痊愈: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液体复苏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好转:经治疗后,患儿休克纠正,原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重要脏器功能恢复;无效:经治疗后休克未纠正和(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未恢复甚至严重和死亡[5]。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实施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补液量、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早期休克组痊愈2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71%,中晚期休克组痊愈6例,好转6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2.86%,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见下表2。

2.3 两组患儿并发症及死亡情况比较

早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3例,心力衰竭2例,死亡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死亡率3.14%,中晚期休克组发生肺水肿8例,心力衰竭7例,死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3.57%,死亡率14.29%,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P<0.01),两组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讨论

休克是儿科常见的危重症,需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降低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基本环节[6]。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引发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继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是休克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 。目前,临床上根据患儿有无血压下降和是否存在脏器功能障碍将休克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休克代偿期一般仅表现为器官低灌注状态,失代偿期则通常出现脏器功能障碍。休克的诊断目前主要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诊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7],在具备原发病临床表现基础上,符合以下6条中的3条即可诊断为休克:①意识改变:表情淡漠,烦躁不安或萎靡,意识模糊,昏迷或惊厥;②皮肤改变:皮肤苍白,口唇及趾端发绀,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厥冷;③心率、脉搏改变:心率脉搏加快,外周脉搏细数;④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s;⑤尿量<1ml/kg.h;⑥代谢性酸中毒。

相关文献[8]称,86例代偿期患儿经积极早起抗休克治疗,8h内70例治疗成功。预后情况良好,与本组休克代偿期患儿治疗结果相符。本研究选择的70例休克患儿其中休克代偿期患儿 42例作为早期休克组,休克失代偿期患儿28例作为中晚期休克组。两组患儿均给予积极的治疗,从两组观察指标来看,早期休克组补液量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中晚期休克组,而早期休克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中晚期休克组。表明休克患儿应尽可能的早期救治。对于处于代偿期的患儿输液量较失代偿少,但患儿稳定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失代偿患儿。另外从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早期休克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中晚期休克组。在休克早期进行积极救治患儿预后也较好。

在休克治疗方面,及时、充分的液体复苏被认为是逆转病情、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9]。一般来说液体复苏分为快速输注、继续输注和维持输注三个阶段[10-11]。快速输注:选择2:1等张掖20mL/kg,30~60 min内输注;继续输注:根据患儿首批快速输液后反应,继续每批10~20 mL/kg静脉输液,2~3次,直至基本纠正休克;维持输注: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0~50 mL/kg液体6~8 h。改善患儿微循环同时针对原发病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当然在液体复苏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尿量等,根据患儿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12]。

综上所述,液体复苏是治疗小儿休克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并给以及时的液体复苏可以有效改善休克患儿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参考文献]

[1]封志纯,陈贤楠.儿科重症医学理论及诊疗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8-54.

[2]张文贵,张赟.小儿休克60例临床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6):1876-1877.

[3]金益梅,黄爱蓉,何时军.小儿感染性休克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382-2384.

[4]杨卫国,何颜霞.不同液体疗法在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J].临床儿科杂志,2010(1):18-20.

[5]赵祥文.儿科急诊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8-72.

[6]霍习敏,王晓冬,康磊.小儿脓毒性休克容量复苏应用的临床研究[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4,26(4):253-257.

[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感染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的说明[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8):691-702.

[8]许峰.小儿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1):833-835.

[9]Ahmad SA, Mujawar Q, Al Othman M,et al. Clinical profile of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 younger than 90 days in Saudi Arabia[J].J Emerg Trauma Shock,2014 ,7(1):49-52.

[10]张秀梅,孙雨葳,夏燕亮,等.生理盐水联合白蛋白液体复苏治疗小儿休克疗效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5):475-4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