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应急处理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作者简介:赵光伟(1981-),男,河北保定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余海洲(1978-),男,湖北荆门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重点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201200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8-0215-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稳居世界之首。由于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年龄在20岁左右,社会经验普遍不足,缺乏必要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另外,不同成长背景、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学生生活在一起,各种安全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既会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也损害了高校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形象。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安全防范教育与管理,积极预防并及时有效地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高校突发事件的归类分析
高校学生安全突发事件是指直接或间接危及到学生身心健康、生命或财产安全的各类突发意外事件。此类事件的特点是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造成一定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对高校的教学、科研、日常工作以及形象声誉等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需要快速响应并妥善处理。
1.心理健康安全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安全突发事件,如自杀、谋杀、打架斗殴、偷窃等,在所有安全问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此类问题起因也多种多样,如学业压力、情感问题、就业压力、身体健康、遗传因素等。
2.消防安全相关问题
由于高校人数多,居住密度高,部分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事情时有发生且缺乏基本消防安全常识,因此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主要表现为学生在宿舍里因用火或用电不当而引发火灾事故。如一些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违章使用电器、私自乱接电源、胡乱丢弃烟头、擅自使用炊具等。
3.交通意外事故
此类事件主要是指在高校内部或高校周边,由于学生和部分司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思想麻痹,而引起的严重交通意外事故。
4.治安类
主要是指高校内部及周边区域发生的侵害高校学生财产与人身安全的各类刑事案件。此类问题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与科研等日常工作秩序,给高校师生带来了心理上的压力、阴影,甚至恐慌。
5.意外事故类
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正常的学习、实验或活动中发生的事故,如某些学科存在较危险的实验、各种体育活动、集体出游、工厂实习等。
6.网络安全类
此类安全事件分为两方面:第一,主要是指高校学生受到互联网上散布的虚假、有害信息的影响无法正常工作;第二,是指互联网受到病毒或者黑客等攻击,丢失资料、账户密码或者其他个人信息,从而无法正常工作。针对此类事件,高校应该有相应的措施,并且要禁止学生参加此类违法活动。
7.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主要是指学生食堂或其他餐饮部门发生大规模的食物中毒、学生中间发生大规模的传染疾病等。
8.财产安全类
主要是指学生财产、物品被盗、被骗或者被抢劫,从而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并给其他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及普法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的核心目的是提高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与基本防范技能,从而减少上述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高校正常的工作秩序。该方面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改革教学培养方案,把安全教育课程纳入到教学体系,并配套相关教材。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的核心是针对上文提到的八类安全事故展开,授课形式不拘泥于课堂上的讲授模式,而是要注重效果打动学生内心。可以采取模拟演练、案例讲座分析、召开班会讨论、举行知识竞赛、观看教育宣传影片等多种形式进行。总之,安全教育要规范且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的安全意识都得到切实提高。
(2)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或组织分管安全教育,确保安全教育工作顺利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应建立一个领导有力、机构健全、信息畅通的工作和运行机制。
(3)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及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互联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因此网络安全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网络相关法律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使学生能够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财产账户、专业资料等,并对常见网络犯罪、网络诈骗手段有辨别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呼唤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4)加强并普及消防安全知识教育。高校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最主要的原因是部分高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因此高校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重视消防知识的普及与宣传,防患于未然。另外,还要举行消防事故模拟训练,锻炼学生在事故发生时的逃生与自救能力。
(5)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心理问题可引发一系列的高校安全问题,因此心理安全教育也是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只有当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才能把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学习、读书、运动等积极向上的活动中。高校应坚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种心理安全知识教育,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健康的人格与心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挫折应对能力等。除了上述的普遍教育外,还需要结合专业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建立心理安全预警系统,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达到教育和预防的双重目的。
2.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
(1)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安全工作制度包括组织机构、值班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首先,组织机构方面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工作。各学院、系部、实验室、办公室或行政机关的部门各科室,都要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保证学校每一个物理区域都有专门的安全负责人。其次,工作制度方面要建立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定期进行检查与报告、审批与整改、认定与追究等工作。
(2)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检查制度。校舍安全方面,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机房、供电线路、消防设施等重点部位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食品卫生方面,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并定期督促炊事人员进行身体检查,防止流行病、传染病的发生;设备检修与隐患排查方面,高校应定期对校园内的消防设备、电水气供应设备、体育运动设备、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安全隐患,确保高校教学、实验、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安全。
(3)建立健全学生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学校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校园学生安全信息,全局掌控与调度工作人员,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掌握高校学生的安全信息,就需要有通畅的信息渠道。高等学校可以建立以下三条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一是从学生宿舍长班级干部班主任或辅导员学院学生工作部门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纵向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二是建立从学生宿舍宿舍楼栋值班室公寓管理中心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保卫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三是建立从教学楼及活动场馆教学楼与场馆值班室学校保卫部门和高校学生工作部门主管校领导的学生安全信息渠道。以上三条主要渠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构成大学校园的学术安全信息渠道,以保证学生的安全信息时时畅通。
3.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方案
(1)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与“建立健全学生安全工作制度”侧重于预防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此阶段的重点工作是不断加强宣传、教育、管理,真正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并认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学校安全管理部门与管理人员(值班室人员、班主任和辅导员、学工负责人、保卫人员、校主管领导)的安全防范意识。
(2)突发事件处理阶段。处置学生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需要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首先,校园安全快速反应机制,要针对前文提到的八类安全突发事件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相应的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事态的发展,抢救在突发事件中受伤者,制止因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
(3)突发事件的善后阶段。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理,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认真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尽快恢复高校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避免由于处置不当而造成的次生、衍生的突发事件,避免事情进一步扩大。首先,通过快速反应机制控制住突发事件的发展势头并制止进一步损失之后,应尽快着手调查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并依法(规)做好责任认定和初步处理意见。其次,及时向突发事件各相关方面相关信息,做到信息公开透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与猜忌。最后,突发事件常会对当事人或者旁观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从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心理恐慌。因此,需要学校宣传部门配合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疏导与治疗,从而尽快恢复突发事件影响人群的身心健康,恢复正常学习与工作。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安全与稳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面对安全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事件发生后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学校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与善后处理能力。这样,高校的安全与稳定才会得到更有力的保障,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福强,李魏,叶芳.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建设[J].三峡大学学报,2011,33(Sl):4-6
[2]童隆.高校学生安全与稳定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2008,23(3):255-256.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07-0187-02
大强煤矿位于康平县张强镇境内,距离县城约35公里,现已探明其工业储量2亿吨。该项目于2006年5月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总投资20亿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吨。
大强煤矿矿井深度1030m,地质压力远远高于其他煤矿,这也同样加大了在掘进过程中顶板问题的安全隐患。
1.煤层顶板分类
1.1煤层的顶板按其与煤层的相对位置不同以及垮落的难易程度不同,分为伪顶、直接顶、老顶
⑴ 伪顶是指紧贴在煤层之上,极易垮落的薄岩层,厚度一般为0.3m~0.5m,多由页岩,炭质页岩所组成。
⑵ 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常随着回撤支架而垮落,厚度一般在1m~2m,多由泥岩、页岩、粉砂岩等比较容易垮落的岩层所组成。
⑶ 基本顶,又被称作为(老顶),一般指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也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厚而坚硬的岩层。常在采取空上方悬露一段时间,直到达到相应面积之后才能垮落一次。通常由砂岩,砾岩,石灰岩能坚硬岩石组成。
2.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
2.1巷道开口时的顶板管理
⑴ 开工地点应选在顶板稳定、支护完好的区域,要避开地质构造区、压力集中区、顶板冒落区。
⑵ 新开口的巷道与原巷要保持较大的夹角。
⑶ 开口前要加固好临时支架。
⑷ 开口时要尽量使用手镐挖掘,如果需要放炮,要坚持浅打眼、少装药、放小炮 的原则,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2过断层、裂隙构造带的顶板管理措施:
⑴ 正确使用超前支护,减少掘进时的空顶距和空顶时间。
⑵ 要坚持超前护顶,坚持短掘短支。
⑶ 采用架棚支护时,适当缩小棚距。
⑷ 作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顶板的变化,严格落实敲帮问顶制度。 2.3有淋水掘进工作面顶板的管理:
⑴ 通过水文地质工作,掌握水的来源及水量的变化,采用预注浆封水、快硬砂浆堵水、截水槽等方法将水引出工作面。
⑵ 有淋水地段要加大支护密度、背严帮顶,提高支架的稳定性。3.冒顶的预兆
3.1局部冒顶的预兆
⑴ 工作面遇有小地质构造,由于构造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容易发生局部冒顶。
⑵ 顶板裂隙张开、裂隙增多,敲帮问顶时,声音不正常。
⑶ 顶板裂隙内卡有活矸,存在掉碴、掉矸现象,掉大块前往往先落小块矸石。
(4)淋头水分离顶板劈理,常由于支护不及时面冒顶。
3.2大型冒顶的预兆
⑴ 顶板的连续发生断裂声。这是由于直接顶与老顶发生离层,或顶板切断而发生的声响。
⑵ 掉碴。顶板岩层破碎下落,一般由少变多,由稀变密,这是发生冒顶的危险信号。
(3) 脱层。顶板快要冒落的时候,往往出现脱层现象。检查是否脱层可用“问顶”的方法,如果声音清脆,表明顶板完好;如果顶板发生“空空”的响声,说明上下岩层之间已经脱离。
4.顶板事故的分类
顶板事故按力源分为漏垮型、压垮型、推垮型。
4.1漏垮型冒顶(图 1)
主要由破碎、游离岩石漏冒造成:常发生在靠煤壁附近的局部冒顶、工作面上下出口的局部冒顶、 地质破坏带附近的局部冒顶、放顶线及其附近的局部冒顶
图 1破碎顶板游离岩
4.2 压垮型冒顶
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难冒落的大面积直接顶离层重力导致的压垮型冒顶。
图2 顶板来压、旋转推到支柱
4.3推垮型冒顶
推垮型冒顶包括:
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图 3)
大块游离顶板离层旋转推垮型冒顶(图 4)
采空区冒矸冲入采场的推垮型冒顶(图 5)
图3复合顶板冲入采场推倒支柱
图 3复合顶板冲倒支柱
(1)离层 ⑵ 下砸推垮
图4冲击推垮型冒顶(1)(2)
⑴ 离层⑵ 下砸推
图5冲击推垮型冒顶⑴、⑵
5.锚杆支护巷道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
锚杆支护巷道发生冒顶事故,除地质因数外,主要是因为锚杆支护系统的锚固力不足造成的。
5.1提高锚杆的锚固力措施有
⑴ 合理选择锚杆间、排距。
⑵ 布置锚杆眼尽量垂直巷道的轮廓线。
⑶ 科学选择锚杆支护材料。
⑷ 提高锚杆支护施工质量。
⑸ 打锚杆眼的钻头必须满足作业规定要求。
5.2锚杆支护作用的原理:
⑴ 悬吊作用。在层状岩层中,锚杆将下部不稳定的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固的岩层上,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所受重力(图 5)
⑵ 组合梁作用。在没有稳固岩层的薄层状岩层中,锚杆将薄层岩石锚周成一个岩石板梁.提高顶板的承载能力(图 6)
1 电气安全运行管理措施
1.1 落实变电所规章制度
加强电气运行管理,严格运行值班纪律,确保电气运行生产处于受控状态。建立电气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完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台账。加强人员管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操作规程,严格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在思想上重视、在技术上提高,精干队伍,加强管理,避免人为造成的事故。将变电所各项管理制度悬挂于班组及各变电所墙上,所有员工都要牢牢记住变电所各项管理制度,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1.2 避免出现触电事故
首先禁止没有电工证的人员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禁止没有经验的电工在接电地段进行高压电气设备工作。另外,电工验电和接地的专业工具必须合格。配电线路停电必须使用“停电区域图”,禁止人为约定时间来送、停电。电工施工前必须遵循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规定,禁止单人在无人监护的情况下在高压设备上工作。必须遵循使用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设备操作前必须核实设备名称编号、开关刀闸位置、操作模拟图等之后再按要求进行操作。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安全工具进行操作。
1.3 落实安全技术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培训,采用安全板报、标语、事故影像教育、简报等方式,结合每周安全活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强化电气运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根据电气运行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有计划的技术培训教育,电气运行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应以个人学习结合单位集中培训,根据实际运行需要进行学习教育,所有电气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国家特种作业培训并考试合格取得电气特种作业人员上岗操作证。
1.4 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现场勘察制度。电气检修作业,工作负责人或工作票签发人认为有必要现场勘察的,应由检修单位根据工作任务认真勘察现场,并填写勘察记录;工作票制度。工作票是准许在电气设备上工作的书面命令,在电气设备上工作,应填写工作票或者事故应急抢修单,工作负责人应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填写相应的工作票,工作票内容不得任意涂改,工作票应由签发人审核无误签字后方可执行;工作许可制度。电气检修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应由工作许可人完成,并会同工作负责人对工作票上所列安全措施检查确认,在工作过程中,工作许可人有权制止违反安全工作规程或拆除某些安全措施的行为;工作监护制度。带电作业或在带电设备附近工作时,应设监护人,工作人员应服从监护人的指挥,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专责工作监护人不得兼做其他工作,监护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应高于操作人;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工作间断时,全部工作班成员应撤离工作现场,所有安全措施不能变动。全部工作结束后,应清理现场,拆除接地设施并检查确认,工作票终结后,方可办理送电手续。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是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标识牌或装设遮栏,上述措施必须由电气运行值班人员或有权执行操作的电气人员执行。
1.5 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
我国针对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制定严格的电气设备安全责任制度。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责职责、岗位培训教育部门安全职责、生产负责人职责、设备专管人员职责等,还要编制好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做到操作管理人员人人熟知,强化安全意识以及自报方法。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源头上去控制安全实质的发生;对于有些人员、不按章程操作,导致设备事故发生,并造成国家、企业经济损失者,企业根据损失情况给予严肃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发刘责任;每个操作员必须熟悉自己操作的电气设备相关的结构原理、工艺要求、性能以及之前发生故障记录和应急措施预案,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的发生。
1.6 电气应急预案管理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事故预防应急演练,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可迅速处理,减少事故损失。本着“预防为主、有案可依”的原则,结合现场故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演练处置方案。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运行人员对现场处置方案熟悉程度,完善现场处置方案中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工作。通过培训和演练,增强运行人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2 某化工厂10kV系统单相接地的应急处置案例
2.1 危险性分析
电气运行人员的职责是负责全厂安全用电的稳定,10kV系统是全厂供配电的中枢。当10kV系统出现单相接地时,如果不能快速确认故障点并切除故障,将会产生系统谐振,给电气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极大的隐患;若另外一相也发生了接地故障,将导致两相短路崩烧,引起系统跳闸,将事故扩大,直接影响工艺生产。
2.2 故障现象
电气值班人员在电气后台发现故障报警,报警信息为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某10kV电机A相接地。
2.3 应急处理步骤
电气值班人员立即将故障现象汇报当班值长,值长立刻启动应急处置程序,组织电气运行人员到10kV配电室以及现场检查情况,并汇报上级领导;电气值班人员到10kV配电室检查发现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某10kV电机A相接地,现场电机检查发现接线盒有冒烟及电缆皮烧糊味道,确认10kVI段母线A相接地是由于某10kV电机A相现场故障接地所引起,现场检查人员立即将配电室及现场实际情况汇报值长;值长立即联系工艺人员切换备机,并将该故障回路停电切除,检查电气后台10kVI段母线A相接地告警消失,某10kV电机A相接地告警消失,配电室继电保护装置告警复位后消失;当班值长立即通知相关领导10kV系统接地故障已经消除,具体故障原因正在进一步查找;电气运行人员按照电气检修规程组织实施电机故障检查处理,故障处理完毕后进行相关电气试验合格,将该设备恢复至热备状态,并通知工艺人员该电机已经处于热备用状态,随时可以投入使用;故障处理完毕,总结故障原因及处理过程,将材料归档备案并上报车间。
3 结语
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是保障工艺设备正常生产的基础保障,电气运行人员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保护神,单位应该不断加强电气运行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培训,加强电气安全规程、制度的执行力度。电气运行值班人员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变配电运行技术水平,牢固掌握处理电气事故的能力,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为电气设备的安稳长满优运行保驾护航。
中图分类号:U23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事故案例概述
2003年7月,某市某轨道交通3号线发生了一起管涌坍塌事故。事故现场,由于大量的流砂与水涌入了旁通道,造成了地铁隧道损坏,并且其周边地区产生了不均匀沉降。此外,地铁周围的几幢建筑物也产生了严重的倾斜,防汛墙产生了沉降与裂变,且慢慢演变为了塌陷,地铁隧道区间内不断进水与渗水,造成了其内部结构的大量损坏。事故发生没多久,附近的地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与裂缝,还引发了防汛墙围堰管涌等方面的险情,引发了不小的骚动与危机。
该交通轨道3号线在该市的交通环线东南方向,全程约22km,发生事故的旁通道正好在大桥穿越江底的区间隧道中,离江边的防汛墙约为50m,且处在30m之下的地下深层。发生事故的3号线附近主道上都敷设了水力、电力、电缆、通信等各种管线,且交通较为繁忙,这次事故明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必须高度重视。
2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现场的情况及周围的现状分析,此次事故发生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2.1 直接原因
3号线旁通道工程经过了调整,调整后的方案对冻土的平均温度要求大大降低,从而减少了旁通道内的冻结管数量,且长度也缩短,这就造成了其冻结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本无法抵御该部分产生的强大水土压力。此外,当时旁通道周围的冻结条件并不充分,而施工队伍便开始了工程项目的开挖,这无疑增加了风险的出现。在3号线的旁通道工程项目中,所使用的《冻结法施工方案调整》明显存有缺陷,其具体施工中,在冻土的结构上,某些局部环境十分薄弱,加之施工的时候没有重视承压水对于整个工程的影响,从而出现了承压水的突涌,引发了这次事故。
2.2 诱因
事故发生后,开展了相关的调查,通过调查显示,在3号线旁通道工程中,其联络通道所在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处在了深层的承压水地层下,在开挖的时候,承压水力量过大,而承压结构承受力有限,从而使得承压水冲破了土层,流砂喷涌而来,同时带着土层产生了大量的位移,对地铁的隧道产生了破坏,地面也随之产生了沉陷,然后便是建筑物的倾斜及部分倒塌,其周边的防汛墙也局部沉陷或坍塌。
2.3 管理上的原因
3号线旁通道工程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项目工程,但事故发生后,调查发现此工程的分包单位有着很多方面的不足与缺陷,比如在现场技术的管理上十分薄弱,其《冻结法施工方案调整》存在大量的问题,具体的审批过程也不严格,并且在风险较大的分部工程中并没有相关的应急预案;总分包单位并没有认真做好相关的管理职责,没有给予分包单位强有力的监管措施;此外,相关的监理单位并没有派遣相应的专业监理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指导,从而导致了3号线在旁通道施工期间出现大量问题而无人问津,最终导致了此次事故的发生。
3 地铁工程加强监督管理的举措
根据前文的分析,加强地铁工程监督管理,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对于工程项目的相关责任单位而言,一旦发生了重大的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应临时将其资质证书收缴,并给予严厉的惩处,比如勒令其全面停工不准再进行此项目的施工;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而定);适当给予行政处罚,如资质处罚等。
3.2 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了某些单位有违法违规、不按标准或规定操作的现象,应及时给予惩处,比如开具整改通知单,让其尽快整改复核相关规范;甚至可以开具暂停施工的指令单等。
3.3 可以实行重大事故的问责制,一旦出现事故,必须约谈相关的责任主体,给予责任主体一定的批评或处罚。
3.4 应由建委(交通委)、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及安全监察部门共同组建一支监督管理队伍,并且要务实每一项工作,切勿纸上谈兵,空有队伍而不做实事。在监督管理中,一旦发现了参建主体存有质量及安全隐患,应立刻给予警告,一旦不听劝,可以根据相关的规定给予处罚。
3.5 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中普遍运用,在地铁工程监督管理中也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监督管理的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工程,比如深基坑、隧道及其他高风险的工程等。
4 地铁工程应急处置举措
上文提到了地铁工程监督管理,虽然能有效规避事故的发生,但发生了事故,应急处置便成为了重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个应急处置举措:
4.1 当事故发生后,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补救,比如本文中的事故案例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事故的应急处置:及时设置钢筋混凝土封堵墙;设置隧道混凝土塞来封堵隧道;架设支撑与预埋加水管等。
4.2 事故发生后,江水喷涌进了事故现场,这对于现场的补救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必须采取措施阻止江水或地表水流入事故地段。在进行防汛围堰抢筑的时候,务必对风井加以封盖或封闭处理。
4.3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救援,但在事故没发生之前,相关部门应做好应急救援的组织与演练,以便提高营救速度与效率。一旦发生事故,能最快到达并给予最有力的抢救,从而减少损失。还要注重技术攻关,对于应急抢救而言,有时候会遇到很多技术难题,若不能及时处理,便会耽误很多时间,损失就会加重,因此必须做好攻关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4.4 政府应建立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这样才能有效遏制交通事故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总之,加强安全事故的风险与应急管理非常必要,应不断完善与健全应急策略与方案,当事故发生后,应及时处理。事故应急预案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损失。此外,这也是地铁工程监督管理的重要部分,应急预案不可或缺,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263-02
2006年《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了国务院处置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标志着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目前,全国诸多省市根据这一体系建立了适合当地的突发事件预案管理方案和原则,而且不同类型的幼儿园也根据实际制订相关操作办法,很多幼儿园总结了可行性方案,对幼儿园突发事件预案管理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国内诸多教育研究者也投入到突发事件的研究中,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从经验总结、个案报告、法律建构、调查追踪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从应急预案管理概念出发,幼儿园应急预案管理界定为:在幼儿在园内期间,针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人身安全和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所制订的管理及处理方案。概念主要强调两类突发事件:一类是公共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伤害;一类是幼儿园特有突发事件,主要指由于幼儿园教师或相关保育人员疏忽、失误而造成的幼儿在卫生、安全和意外事故等方面可能出现的伤害。而管理和处理方案是幼儿园作为实施主体,面对两类突发事件所制订的一系列办法。突发事件并不会随时发生,但必须时刻做好准备。根据突发事件的变化周期,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法。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任何的研究预案都不可能全部概括各种发生的可能,所以在预案管理时必须具有动态可调整性,必须对于某些超常的灾变留有余地。
二、幼儿园突发事件的主要类型
1.安全类突发事件:幼儿园中主要是重大交通安全事故,大型群体活动公共安全事故,火灾,针对师生的各类恐怖袭击事件,师幼非正常死亡、失踪等可能会引发影响校园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等。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幼儿园内发生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幼儿园师幼健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幼儿园所在地区发生的、可能对幼儿园师幼健康造成危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害事件:幼儿园事故灾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拥挤踩踏等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后勤供水、电、气等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影响幼儿园安全与稳定的其他突发灾难事故等。
4.自然灾害事件:幼儿园常见的包括洪水、台风、雪灾、地质滑坡、地震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等。从实际情况看,近几年发生频率高、问题突出、社会关注度高的幼儿园突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心理问题、幼儿管理、师德等方面。
三、成立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成立应急管理机构,为了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必须健全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加强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与管理,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提高幼儿园教师及相关人员的忧患意识,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要通过分层次的宣传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幼儿园教师及有关人员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和提高幼儿园教师、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幼儿园幼儿而言,应从儿童心理及生理特点出发,吸取幼儿园各种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重在引导幼儿了解日常安全规范,通过说教、故事、实践等途径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而对幼儿园教师和领导干部而言,则要强化以孩子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意识,在日常管理中注意幼儿饮食、卫生、交通等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同时,幼儿园领导要抓好对教师、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培训,掌握防范措施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并适当组织模拟演习,锻炼应变能力。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幼儿园管理体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的管理是幼儿园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园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可以有效地落实演练责任,加大力度,从思想上引起相关责任人的高度重视,真正将预案管理当作幼儿园常规管理的重要内容。
审计应急管理是指各级审计机关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在这里,审计应急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审计机关,管理的目的也是有效应对、减少损失和影响,管理的内容是审计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突发事件的内外处置、沟通协调、后勤保障、信息等。
审计应急管理的基本特征:1.政治性。处置突发事件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而是国家和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审计机关也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严肃地看待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把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作为光荣的政治使命,严格审计应急管理,充分发挥审计应急管理的作用,确保审计应急管理任务的顺利完成。2.专项性。政府应急管理涉及方方面面。审计应急处置任务对内就是要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预防和自救活动,对外就是要按照审计法的规定和政府的要求对财政救灾资金和社会捐赠款物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督促有关方面合理筹集、分配和使用救灾资金,避免出现资金被截留、挪用、贪污等问题。3.集中性。审计应急管理一旦启动,审计机关就必须集中一定的时间、集中专门的队伍投入到救灾之中,并准备专门的财力、物力予以保证。4.紧迫性。快速反应、快速处置,是减少突发事件损失和危害的有效途径。审计应急管理也必须体现快速反应和快速处置的精神。5.一定程度上的被动性。审计应急管理只有在突发事件爆发后才能紧急启动,积极实施。在突发事件带来的影响和损害结束后,审计应急管理活动才能告一段落,因此,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尽管如此,审计机关也要变被动为主动,以主动的态度努力做好平时的审计应急管理工作,防患于
未然。
二、审计应急管理的原则
1.服从大局原则。审计应急管理工作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审计机关必须把政府交办的审计应急工作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不管自身有多大困难,都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各级政府的决策和决定保持高度地一致,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审计应急任务。
2.全面动员原则。审计机关必须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部署,进行全体动员,开展审计应急管理活动。
3.贴近服务原则。审计应急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涉及救急、救灾、救险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资金来源既有政府财政部门拨付的专款,也有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捐赠的款物,款物使用的方向既有指定对象的也有非指定对象的。因此,在审计应急处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用良好的精神面貌,带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也要关心奋斗在审计应急一线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家属的冷暖,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
4.“平战”结合原则。提高审计应急管理的能力,需要从平时做起,不断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主动参与意识等,审计应急情况一旦出现,就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5.与时俱进原则。政府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审计应急管理也需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增强审计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审计应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改进审计应急管理的机制、措施。
三、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审计应急管理的范围。一类是审计机关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或突发事件发生后所组织的各项自救活动。如“非典”时期,审计机关根据统一安排进行的定时、定点的消毒、清洁活动,以及这次汶川地震震区审计机关开展的救灾活动。另一类是审计机关根据法定职责和政府指令,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参与政府组织的有关应急处置的活动。如审计机关奉命对各类救灾款物进行的全过程跟踪检查活动。
审计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1)制定审计应急预案。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全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和重大文体、会展活动应急预案。审计应急预案属于部门应急预案范畴。应急预案是一定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总的行动和措施安排,制定好审计应急预案是审计应急管理的重要任务。审计应急预案一般应该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工作原则、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主要工作机制、保障措施等。(2)建立审计应急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一般由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处置部门、后勤保障部门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负责组织推动、上传下达等审计应急协调工作。处置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人员范围和数量。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应急物资、交通工具的供应、保障和维护等。(3)科学界定审计应急的主要职责。鉴于审计应急管理包括两个方面,那么其职责也应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自身组织预防和自救活动的责任。在这方面,审计机关要严格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明确和落实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应急管理职责。二是在突发事件中审计机关参与突发事件有关款物的监督检查活动的责任,审计应急职责应具体化。(4)规范审计应急处置程序。其程序一般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实施、应急结束三个阶段。例如应急准备工作包括:突发事件发生后,审计机关应急领导小组应及时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宣布进入审计应急状态,按照审计应急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审计应急人员进入应急岗位等。如果情况特殊,来不及做以上工作,则直接进入应急实施阶段。在应急实施阶段,审计机关如果面临地震这样的直接灾害,一方面需要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报告突发事件产生的损害程度,了解上级的指示,另一方面,需要动用一切手段,立即组织开展自救活动。如果是开展救灾款物监督检查活动,则要动员组织好专门力量,根据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指令,指定工作现场,迅速开展工作。应急结束阶段,主要是做好应急工作的总结、情况汇报等善后事宜。(5)审计现场协调。一是审计现场内部协调。即审计机关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审计应急预案确定的应急职责,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处置现场突发事件预防和自救活动开展情况,款物监督检查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审计现场外部协调。即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按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的要求,根据应急处置需要,与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进行沟通联系,宣传审计应急管理程序和要求,反映审计机关应急处置的情况,解答相关人员的问题,提出审计应急需解决的办公条件、物资保障等要求。(6)实施审计结果公布。按照政府有关要求,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检查的过程中和结束后,要将审计的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审计应急管理办公室应当对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进行控制,安排好公布的时间和新闻媒体,做好对社会疑问的解答准备,确保审计结果公布顺利进行。应政府要求,参加新闻会或接受记者采访。(7)撰写审计应急工作评估报告。审计应急工作结束后,应当全面回顾审计应急工作开展的情况,评估审计应急工作取得的成效,找出需要进一步改进的不足之处,提出今后加强审计应急管理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审计应急预案。(8)提出奖惩处理建议。对审计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提出表彰的建议,对、等违法违纪的人员提出给予行政处分的建议。(9)组织开展平时的突发事件应对知识和应急管理知识的培训、应急演练等。
(作者单位:天津市审计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新华社,《马凯谈加强政府应急管理》,2008.11.28
3.于建荣等编,《应对突发事件知识读本》,新华出版社,2008。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工业的不断进步,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逐渐成为电力企业与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目标,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也成为电力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我国电网存在结构复杂、跨度大、地域广等特点,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构建一套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事故处置流程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电力企业运营特点与电网运行特性,提出了一套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应急事故处置体系模型,为规范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1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机构模型
我国电网具有结构复杂、覆盖面广、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等特点,直接导致了我国电网事故具有灾害源多、影响面广、事故情况复杂、次生灾害多、损失巨大等特性,这也导致了电力企业在处置电网事故过程中存在组织困难、协调困难、响应速度慢、职责划分不详细等问题。结合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和相关工作经验,将电力企业事故应急处置系统划分为三个大部分,分别为组织体系、应急预案体系、运作机制。
1.1 组织体系
根据事故应急处置的典型经验与电力企业的运营特点,将电力企业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部门划分为四个角色,如图1所示。
其中,应急指挥中心作为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最高指挥单位,负责对参与事故应急处置的各部门进行协调,并直接指挥电力调控中心对电网突发事故进行处置,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对处置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全网电力调度的核心部门,负责突发事故影响下电网电力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并指挥应急抢修队伍对事故设备进行消缺。
应急抢修队伍作为突发事故的直接处置单位,负责接收电力调控中心命令,对事故设备进行抢修消缺,使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
技术支持队伍负责维持通信畅通,保障自动化相关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对应急物资进行管理,并负责相关信息的。
1.2 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电力调控中心作为指挥全网电力运行的指挥机构,负责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的修编、整理工作,并及时对事故应急预案和黑启动预案进行下发和宣贯,并应定期有针对性的组织全网性的联合反事故演习,保证电网发生突发事故处于紧急运行状态下,运行人员有担负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其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其中,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对全网事故应急预案进行滚动编制,在网内事故影响全网运行方式情况下,启动全网事故应急预案;下辖地(市)调负责配合上级调控机构结合本网实际情况制定专项事故应急预案,在本网突发事故情况下,启动专项事故应急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负责黑启动预案的滚动编制,并下发下辖各地(市)调、检修公司、电厂等机构,在发生全网垮网局部垮网导致网内大面积停电时,启动黑启动预案;省(自治区)级电力调控中心要与下辖地(市)协调沟通,定期组织反事故演习.
1.3 运作机制
运作机制是整套事故应急处置系统运作的根本条件,其结构如图3所示。
电力调控中心负责电网正常运行状态下的常态控制和实时监控,并根据相关电力运行经验及设备状况等信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进行预测和预干预。在以自然灾害、外力破坏、人员原因、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突发事件,使电网的有功P、无功Q、电压U、相角θ、频率f等指标值发生破坏性变化,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应进行电网运行方式的紧急调整,改变机组出力,调整电网的有功、无功、电压、频率等,并隔离故障设备,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在汇报应急指挥中心的基础上,电力调控中心直接下令给应急抢修队伍,应急抢修队伍直接负责故障设备的抢修消缺工作,使故障设备恢复到原运行方式。在事故处理结束后,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2 关键链理论及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2.1 关键链理论
关键链项目管理(CriticalChainProjectManagement,CCPM)最早是由以色列学者GoldrattEM博士提出,是约束理(TheoryofConstraints,TOC)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其核心思想是“项目管理服从整体优化”,强调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考虑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动态管理以及整个项目管理流程的持续改进,并可以全力保证关键环节所需要的时间和资源,非关键环节在不占用关键环节的时间和同类资源时可以与关键环节并行启动,否则就让关键环节先行启动。
由于网架结构的复杂性和事故处理的时效性,造成电网应急事故处理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和时间性的特点。特别在突发事故导致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可能有多个故障点,并且故障情况复杂多样,时间紧、任务重,给事故应急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由此可以看出,关键链理论的关键链环节优先,其他非关键链环节视其时效性启动的原理应用在电网应急处置过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2.2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的构建
利用关键链方法,在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后,快速辨明事故类型,并对事故进行分类分析,分析出事故处理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尤其是多起突发事件同时发生,网内故障点较多的情况下,以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为边界条件,根据实际运行及事故处理经验按照关键链理论,对事故处置流程进行优化处理,事故影响范围大、对电网影响严重的事故处置操作优先进行。其他操作只有在不与优先级操作具有相同时效时才与优先级操作同时启动,为高效快速进行复杂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提供了更具时效性、效率更高的方法。在电网应急调度方面,根据分析出的关键环节和非关键环节,在应急预案体系中快速定位应启动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在技术支持队伍的支持下,根据已有资源,以关键环节为主线开展应急调度处理。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如图4所示。
3 基于关键链理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模型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的研究,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起统一的、标准化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模型架构如下图所示。
该模型详细体现了面对电网突发事故时,以电力调控中心为主要事故应急处置部门,以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为核心,构建的电网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模型的运作全过程。在电网突发事故使电网进入紧急运行状态时,电力调控中心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事故情况,并受应急指挥中心指挥和委派,在技术支持队伍提供的相关技术支持协助下,使用基于关键链理论的事故应急响应模块对事故进行分析,确定关键链和非关键链,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中确定相应的事故处理预案,并作出相应电网运行参数调整,隔离事故设备原件,使电网进入特殊运行状态,并由应急抢修队伍完成故障设备的抢修和消缺工作,最终使电网进入新的稳定运行状态。
4 讨论和分析
由于电网事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要求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网内管辖设备的设备运行情况和设备故障历史等资料进行认真收集和总结,建立规范化的设备运行台账,用科学化的定量化的实时数据管理电网。在事故处理后,要认真总结事故发生原因、事故处理过程、事故处理结果等,积累事故经验,提高运行人员处置事故的能力。
关键链理论需要与本网的实际情况及本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特点相结合,研究和制定符合本网实际的具体应用方法、流程,才能发挥其作用。
电网事故应急处置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工作,应从规章制度上规范各部门在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责任,提升各部门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参与效能,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效率。
5 结论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管理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的科学化、标准化也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关键链理论引入电网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能有效的规范电力企业的应急处置流程,提高电力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提升电网事故的处置效率,有力带动事故应急处置理论的深入研究,促进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建立起一套规范化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置系统是具有一定实际工程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泽荣. 地区电网事故运行方式恢复策略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2010.
[2]徐瑞卿,周渝慧. 突发事件下的电力应急管理[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6).
[3]刘有飞,蔡斌,吴素农.电网冰灾事故应急处理及反思[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8).
[4]李洪锦,沈龙.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在电网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云南电力技术,2004(2).
[5]杨成龙.电网事故应急体系模型探讨[J].江苏机电工程,2011(5).
计算机数字化计算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仿真与三维可视化技术就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分支之一。传统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机制缺少理论支持,不能对溢油的危害程度进行有效预测,更不能详细计算出溢油的扩散、漂移路径,导致救援机构不能及时采取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目前,我国对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人员的培训主要以实地培训为主,但实地培训的成本费用较高;国外海上溢油应急处理培训则主要以海上搜救模拟器为主,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是海上搜救模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海上溢油仿真
1.1 水动力影响
影响海上溢油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常见的潮汐、水流、风向等,而现有的海上油气开采平台一般处于近海,因此海上溢油受水动力的影响最大,水动力主要来源于潮汐,而且不同区域的潮汐对海上溢油的影响程度也具备差异性,下面将选择黄海地区某海洋油气开采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将对海上溢油行为的研究简化为水动力研究,而水动力的研究主要包括水平运输以及水位上升,因此可以选择二维单层流体力学的理论模型进行仿真,模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潮流四个方向的分量、水位以及水流平均速度。
1.2 溢油数学模型
海上溢油的行为十分复杂,不仅存在漂移、扩散等现象,还会出现挥发的行为。海上溢油的行为除了受到外力的影响,还受到自身重量、运动模式等影响,另外,溢油种类不同产生的理化特征也会有差异性。因此,在溢油数学模型中,应该将溢油的基本属性纳入模型,包括溢油的重量、温度、密度、体积等,本文设计的溢油模型主要考虑了溢油的四种行为,包括漂移、扩散、蒸发以及乳化等。海上溢油模型的建立分为三个步骤,包括重力与惯性力分析模型、重力与粘性力分析模型以及粘性力与表面张力分析模型,最后得到海上溢油漂移、扩散、蒸发以及乳化等四种行为的模型。
1.3 溢油三维可视化
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于坐标的建立,因此,在进行三维可视化仿真前必须对海洋实际情况进行勘测,本文运用海水测绘模型对海浪进行测绘,通过LOD技术保证海浪测绘的准确性。之后利用OSG技术对海浪进行RTT处理,对海上溢油纹路的处理可以被直接读取,保证渲染的性能。将海上溢油划分成为若干单元,对各个单元进行运动轨迹计算,之后利用多边形分格法进行轨迹处理,仿真模拟的结果不会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形成对应的折射纹理图,最终形成海上溢油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海上溢油的三维仿真流程如图1所示。
2 应急处理仿真
2.1 围油栏仿真
目前,最常用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是通过围油栏限制海上溢油的影响范围。现有的围油栏以充气式橡胶围油栏为主,该围油栏的骨架为合成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另外,该种类型的围栏具有较好的耐油性与耐磨性,同时抗紫外线老化的能力较强,因此,充气式橡胶围油栏已经成为目前主流的海上溢油应急设备,广泛应用于港口、海湾、海上油气开采平台等。本文以WQJ1000充气式橡胶围油栏为对象进行三维仿真,应用的仿真软件为CreATOR 2.6。
2.2 碰撞测试模型
当发生海上溢油事故时,搜救传以最快的速度达到事发地点,通过在事故点附近布置围油栏控制油液扩散,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接触时,溢油未与围油栏接触的部分会继续向前运动,导致海上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海上溢油属于柔性模块,而围油栏属于刚性模块,为了保证围油栏的安全,必须对接触碰撞进行检测,每隔一段时间对碰撞强度进行检测,首先获取溢油与边缘的位置,通过软件模拟出这些位置点数据,如果位置点重合则说明溢油与围油栏发生碰撞。
2.3 应急措施仿真
本次仿真实验的设备硬件包括2.5GHz以上的CPU,为了保证仿真运算效率,计算机内部必须高于4G。仿真软件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7,利用Visual Studio 2010 软件平台进行仿真计算,具体的计算程序以C++为主。在进行海上溢油仿真时共有2233个网格点,实景管理软件以OSG 2.8为主,将溢油碰撞算法与溢油模型进行综合,实现溢油围栏三维可视化。
3 总结
随着海洋油气工程的快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长,而海上溢油的破坏性极大,不仅直接污染了海洋水质,同时对海洋生物链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海上溢油事故拖延的时间越久,溢油扩散范围越大,因此,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应该越快越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可以有效预测海上溢油的路径,并帮助工作人员制定针对性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措施。以上从海上溢油与应急处理两个部分进行仿真,构建了可行性的海上溢油应急处理仿真系统,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处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全.基于GIS的海上石油平台溢油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结构与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2]余枫.海上搜救模拟器中近海溢油的实时仿真与可视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
涉水行车所带来的隐患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雨水可能通过进、排气系统进入发动机气缸,由于水具有不可压缩性,造成气门连杆、活塞曲柄发生弯曲变形,严重的还会损害缸体。二是车内电路尤其是行车电脑进水会造成短路,普通的电路还好,如果行车电脑进水并受损,一般就只能选择更换了。由于水压远小于汽缸的排气压力,只要发动机不熄火积水一般是不会倒灌进排气管,发动机气缸进水90%的情况都是由进气口进水造成的。所以理论上讲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是依靠其进气口的高度而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能看到车辆在水中“潜行”的原因。但实际上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时,需要驾驶员继续踩油门以保证排气管内的气压,如果经验不足很容易造成车辆熄火。除此以外机舱内除了发动机还有很多其它部件,它们在浸水后不会马上停止工作,但浸水同样会对其造成很大的损害。所以不建议车辆涉水深度超过排气口,通常人们都把轮胎的入水深度作为衡量车辆涉水能力的参照物。大部分的车辆进气口都设计在发动机舱内较高的位置,但也有个别车辆的进气口较低,比如老款的骏捷FRV进气口就较低,不过新版车型已经进行了改良。而我们经常在越野车上看到的高过车顶的涉水喉,就是为了提高车辆的最大涉水深度。所以说想了解自己车辆的极限涉水深度,应该首先打开发动机仔细查看自己车辆的最大进气口高度。
1 涉水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1.1汽车涉水前,应查明涉水路段水的深度、流速、流向和水底情况(泥沙底还是石块底),以及上下岸的道路情况。
1.2.选择水浅、底硬、两岸坡缓、水流稳定、距离最短的地方涉水。在水面较宽时,应设立标杆,指示行车方向和涉水界线,如图所示。
2涉水过程中应低速平稳行驶
2.1涉水时,应用低速挡,使汽车平稳地驶人水中,以免水花溅人发动机。
2.2行驶过程中要保持车速平稳,一气通过,中途尽量不要换挡、停车和急打方向。
2.3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轮打滑空转,则应立即停车,不要勉强进退,更不可猛踏加速踏板,以免越陷越深;不要熄火,应果断组织人力或其他车辆协助驶出。
2.4当多车涉水时,不可同时下水,应待前车上岸后,后车方可开始涉水。
2.4涉水后应尽快恢复制动性能。汽车涉水过程中容易使车轮制动器进水,降低制动效能。为确保行车安全,涉水后应用低速挡行驶,并连续轻踏制动踏板,以清除制动器中的残余水分,待制动效能恢复后再正常行驶。
3涉水驾驶的操作方法
(1)用低档低速前进,脚油门开度适当加大,保证发动机动力充足,避免中间换档和发动机中途熄火现象。在遇到情况需要减速时,脚尖踩制动的同时,脚跟要同时控制油门不要降低发动机的转速。(2}稳住加速踏板,保持汽车行驶平稳而有足够动力。尽量避免中途换挡、停车和急转方向。(3)行进中要看远顾近,尽量注视远处的固定目标,且要注视水面,以防视觉错乱,偏离涉水路线。(4)行驶中如果遇到水底有流沙,车轮打滑空转时,应立即停车(切记勿使发动机熄火)等待救援,不可勉强进退,以防越陷越深。{5)车队行驶时,不可同时涉水,应待前车上岸后,后车方可涉水。{6)涉水行驶要先关闭空调及音响设备,摘下安全带,打开应急灯,摇下车玻璃,车门锁要处于开启位置,以方便必要时开车门。{7)尽量避免会车和超车。因为会车超车时容易挤升水面高度,降低了车辆涉水能力。{8)跟车行进时不仅要与前车保持距离,而且还要判断前车的通过能力,防止前车突然熄火而堵塞交通,影响自己车辆的通过。(9)在弯道或路面边缘被水淹没看不清的路段,要找固定标志作为参照物。尽量保持车车辆在道路中央行驶。(10)要防止猛打方向,要充分估计制动效能的衰退,中途不得不停车时,应拉紧驻车制动杆。{11)一旦车辆因进水而抛锚,不可持续打起动机,防止因空气滤清器进水损坏发动机。(12)通过浸水路面或浸水桥时,应以匀速沿固定路线一气通过。若公路标志不清时,应安排人员探路充当路标,指挥行车,并控制涉水路段实施车辆单向行驶。
4结束语
车被浸泡损坏的多是电器元件,当车被浸泡在水中,哪怕是没顶,其实损失最大的不会是发动机而是汽车的电脑集成块。这些电脑集成块会因为浸泡被氧化,很多时候必须检修和更换,否则车就无法正常运行。车越高档,电器元件就越多,所以浸泡的损失就越大。
2.内控系统的建立和执行都需要成本,所以在宏观考虑体系建设和具体内控制度的设计上必然要考虑其适当的度,要兼顾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内控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这个要求时,容易被以强调业务发展为名,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
3.部分从业人员特别是基层行的从业人员,素质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知识结构陈旧,对内部控制认识不清晰,意识淡薄,在推动内控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是也应该看到,通过各类风险的暴露和一系列金融案件的发生,商业银行的各级管理层对加强内部控制已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加强了这方面的研究,并形成了相关理论基础,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内控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成为我们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近年来,各级金融机构在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管理水平的实践中也已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这些因素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现实条件。
二、完善银行内控管理的措施
1.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转变,突出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要在各级人员当中牢固树立起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意识,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在领导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经常灌输。当发现端倪时就要敲警钟,使所有人员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同时要把内部控制的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对基层的检查和考核,防止出现上、下级对内控重视程度不对称,下级执行上级指示时发生敷衍了事、走形式的现象。
2.重视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内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设计、执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制度设计作为这个循环系统中的起点和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使内部控制落实在各项业务制度之中,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商业银行应对内控制度进行充分研究,建立起全面的内控制度体系。通常情况下,一个完整的商业银行内控制度的框架至少应该涵盖以下系统,如授权管理系统、人事监察系统、安全保卫系统、财会核算系统、授信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清算风险系统、中间业务系统、柜员操作服务系统、计算机风险系统等,同时在对内控制度的制定、评价、修改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要规范程序,明确权限,以增强制度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基层行在建立自己的内控制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既要与上级行的制度建设协调一致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出具体的业务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实现岗位、工序间的制约。较好的办法是在对上级制定的制度进行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营管理特点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形成符合自身需要的、操作性强的内控制度体系。
3.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组织制度创新,增强组织控制力度。商业银行应建立起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机构。通过良好治理机制的建立,从运行体制上保障内部控制的健康实施。组织机构设置上应减少管理层次,缩短管理半径,完善一级法人制度,强化一级分行的调控职能,明确二级分行的经营主导地位。要制定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健全法人授权体系,各级经营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强化稽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基层行应该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通过民主决策、合理设置内部机构、调整内部机构的职责范围等手段,以达到充分发挥各部门的配合协调和互相制约作用。
前言
营销稽查工作在营销管理工作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保证营销工作各环节按时、有序、保质完成,以实现向客户提供优质的电能和服务。
一营销稽查工作的必要性
1、外部因素的影响。
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客户需要的是同样的电力需求和服务,那么,营销管理人员便可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开展用电业务。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用电需求,供电企业外部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客户用电现场千差万别,业扩流程、电价标准、计量方式等都各不相同,这就给日常营业工作带来难度,这些变化必然要求企业对各项业务工作进行检查,适时的进行调整。
2、管理权力的分散。
只要客户数量、生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规模,企业负责人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人部分事务,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人还会委托其他人完成这些工作,这便是企业管理层次形成的原因。例如在基层供电企业,有分管营销的副经理,有专职工程师,有营业组、用检组、电费组、装接班等班组和人员,企业的管理权限分散在各个管理层次,这种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存在的必要。每个层次的负责人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的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的利用,利用这些权利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果没有稽查,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不负责任的滥用、或工作不符合规范的要求等情况,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
3、工作能力及责任心的差异。
由于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及工作责任心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规范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差、差错会对整个流程、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例如电价不到位的情况、抄表时的估漏错抄现象、用电检查不到位或电能计量装置安装工艺质量不符合要求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发生。因此,加强对营销各项工作的稽查是非常必要的。
二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
1、健全营销稽查体系。
健全营销稽查体系是开展稽查工作的前提。基层供电企业可以成立营销稽查考核管理领导小组和各营销专业稽查组,形成营销稽查体系。营销稽查考核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全年营销稽查工作计划,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和稽查要求,检查专业稽查组的工作,衡量专业稽查组的工作成效,对专业稽查组稽查出的重大问题制订处理办法,并进行考核。各营销专业稽查组按各营销专业稽查主题设立,负责根据各类电力法规以及有关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及要求,按专业对营业业务、用电检查、装表接电、电能计量、电价电费、抄核收、传票传递、流程时限、客户侧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质量、服务质量有始有终、循序渐进地逐项进行检查、督办,随时发现营销工作各环节与工作要求、规范相偏差、背离的行为、工作差错及超期现象,适时的纠正偏差。
2、按季度、月制订稽查计划。
营销稽查工作不是一个突击性的或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按季度、月制订稽查计划是这项工作长效、有序进行的保证。每月稽查计划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定性、定量的制订,给专业稽查组指明工作重点和方向,使小组成员有计划的安排当月工作。
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负有控制责任的管理人员只有及时掌握了反映实际工作与预期工作绩效之间偏差的信息,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和制度,使反映实际工作情况的稽查信息适时地传递给适当的管理人员,使其及时发现问题。这个网络还应能及时将偏差信息传递给被稽查的班组或个人,以使他们及时知道自己的工作状况,为什么错了,以及需要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建立这样的信息反馈制度,不仅更有利于保证预定计划的实施,而且能防止基层工作人员把稽查、衡量和控制视作上级检查工作、进行惩罚的手段,从而避免产生抵触情绪。专业稽查组应定期以汇总表或稽查报告的形式汇总并向上级反映稽查情况,提供资料,做出分析,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提出考核意见,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并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
三 营销稽查的主要内容
1、电费电价及抄核收。
电费电价及抄核收工作是一项非常严格的互相牵制的重要工作,是电力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这一环节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能够足额及时回收电费,从而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收入,所以这也应是营销稽查工作的重点。电费电价及抄核收的稽查内容主要包括:电能表抄表人员的抄表质量;电费记录人员的录入准确率;复核人员的复核准确率;电价执行情况;差错处理是否符合规定;新客户立户抄表收费是否及时;电费台帐及报表的正确率;柜台收费及电费充值卡销售是否符合规定;银行划拨、欠费、催交电费及违约金收取情况等。其中抄表质量的稽查尤为重要,很多电费差错、客户投诉、经济事故都是由于估抄、漏抄、错抄或抄表人员对各类电表故障、电量突增突减等异常现象未及时报办造成的。
2、营业业务。
营业业务工作是业扩报装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营销工作的龙头、一旦业务工作发生差错,将直接影响到下步工序的进行,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客户服务工作。稽查内容包括:各项业务费用收取的准确率;各种业务报表的准确率;各种传票、资料、图纸流转的及时率;各种业务传票填写和营销应用管理系统录入的正确率;系统业务流程的准确率等。
3、用电检查。
用电检查工作是以国家有关电力供应与使用的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标准为准则对客户的电力使用进行检查。随着电力企业职能的转变,用电检查工作的重点也逐步由纯粹检查客户的设备安全、用电安全转向对客户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的指导;需求侧管理;电价执行到位情况、计量装置完好情况的检查等。稽查内容包括:各类变更用电是否按规定手续办理;定比、定扣是否按要求每年调整一次并逐步取消;大用户电价执行情况;图纸审核是否及时、正确;是否存在用检员检查责任的用户安全隐患;用户检查档案(包括系统档案)内容是否齐全等。其中大用户电价执行情况和用检档案可作为稽点。
4、装表接电及电能计量。
电能计量装置是供电企业的“一杆称”,电能计量装置的检定质量、配置及安装工艺直接影响到计量电能、收取电费的准确性,从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稽点在于:现场装、换表质量;电能表、互感器的配置情况、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处理、现场验表、周期巡视情况;检测仪、封印钳使用情况;电力报修质量等。
5、业扩流程。
在电力走向市场的今天,客户所期待和要求的供电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在逐步提高,优质服务在电力企业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优质服务绝对不仅仅是对客户提供微笑服务,而是真正让客户享受到优质、方便、真诚的电力供应和服务。当前业扩报装时限已成为供电企业对社会承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这一承诺除了依靠营销工作人员各自对所办业务负责之外,还要依靠“业扩流程”这一稽查工作实现监督、催办的职能,严格控制超时。稽查内容包括对高压新装及增容、低压新装及增容、居民新装及增容、各类变更业务、“绿色通道”的全过程督办,直至归档、立户抄表收费。这项工作既是当前营销稽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6、重要客户供用电安全管理工作稽查。
重要客户供用电涉及客户用电安全和电网安全能否得到保障。稽查内容包括重要客户负荷分级认定,重要客户周期巡检情况,重要客户清单及重大安全隐患报备政府相关部门情况,客户责任隐患整改整治督导情况,重要客户保供电预案编制情况,新增用户执行业扩供电方案编制规范中有关用电安全方面要求的情况。
四 稽查工作要求
1、营销稽查方法。
利用营销应用管理系统中的信息数据和稽查业务管理模块,检索、资料核查与现场核对相结合,提高稽查工作效率,拓展稽查范围。利用负荷管理系统信息分析高压客户用电是否正常。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进行远程稽查。采用日常稽查与专项稽查等方式。召开座谈会与个别访谈等方式。
2、处理好适时稽查与适度稽查。
工作中的偏差、差错等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免偏差的扩大。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营销稽查工作也应做到适时、超前。稽查常常给被稽查者带来某中不愉快,但是如果缺少稽查则可能导致营销业务的混乱。有效的稽查应该既能满足对营销业务监督和检查的需要,又要防止与基层营销人员发生强烈的冲突。适度的稽查应能同时体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认识到过多的稽查会对基层营销人员造成过多的限制,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过少的稽查会使基层营销单位中的个人无视管理的要求,我行我素,最终导致各种违规和差错行为的产生,甚至导致营销业务的涣散。
3、处理好全面稽查和重点稽查。
中图分类号 TV5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2-0055-02
1 工程概况
某水库工程由拦河坝、溢洪道、放空洞、发电引水建筑物、发电厂及升压站等土建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制作和安装工程以及相应临时工程组成。拦河坝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187.9m,防浪墙顶高程189.1m,趾板底高程132m,相应最大坝高55.9m。坝顶按一般交通要求布置,宽5.5m,长444m。大坝防渗系统由混凝土面板、趾板、“U”形挡墙、岸墙、灌浆帷幕及接缝间的止水组成。
2 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本工程基础处理工程分为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砼面板堆石坝钻灌遵循先固结后帷幕的原则进行。
固结灌浆孔基岩段长≤6m的孔,采用全孔一次孔内循环灌注,基岩灌浆段长8m的孔采用分段孔内循环灌浆法。砼面板堆石坝趾板两排固结灌浆孔,先下游排固结钻灌施工,后上游排固结钻灌施工,排内分两序进行。砼面板堆石坝多排固结孔,先边排固结钻灌施工,后中间排固结钻灌施工,各排内固结钻灌分两序进行。
帷幕孔均采用孔内循环纯水泥浆灌注,帷幕灌浆基本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钻灌法。帷幕灌浆接触段均单独钻灌并待凝,段长2m,其它孔段5m,终孔段适当加长,但不超过8m。帷幕孔最后一段的透水率≤5Lu,否则加深5m,直至符合要求,帷幕灌浆分三序进行,先进行Ⅰ序孔钻灌,再进行Ⅱ序孔钻灌,最后进行Ⅲ序孔钻灌。相邻的前序孔的孔深大于后序孔孔深15m,后序孔方进行施工。
3 固结灌浆施工过程控控制
3.1 固结灌浆施工工艺及方法
趾板固结灌浆施工,在砼强度达到50%设计强度后开始。固结灌浆浅孔固结采用全孔一次性灌注,孔内循环灌浆法。深孔固结(孔深≥8m)孔采用分段灌注孔内循环灌浆法。砼面板堆石坝趾板两排固结灌浆孔,先下游排固结钻灌施工,后上游排固结钻灌施工,排内分两序进行。多排固结孔时,先边排固结钻灌施工,后中间排固结钻灌施工,各排内固结钻灌分两序进行。
3.2 施工工序
1)钻孔。固结灌浆及其检查孔均采用YT-24型手风钻造孔,孔深≥8m的孔采用地质钻机造孔,造孔均按序次进行。固结钻孔时,先钻Ⅰ序孔,待Ⅰ序孔灌后再进行Ⅱ序孔的钻进。砼面板堆石坝趾板固结钻孔孔深为6m,左岸趾板170以上的固结孔深为5m。钻孔结束后均经监理验收在钻孔验收单签字认可。各部位固结孔的孔位、孔向和孔深均满足设计要求。固结孔在钻孔结束后及时进行钻孔冲洗,冲净孔内岩粉、泥渣;
2)冲洗。钻孔结束后及时用钻进的清水进行孔壁冲洗,直至孔口返清水为止。各固结灌浆孔在灌前均作裂隙冲洗,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时不进行裂隙冲洗。裂隙冲洗方法采用压力水冲洗法。裂隙冲洗的压力为相应灌浆压力的80%。冲洗完成后24h内没有进行灌浆的,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3)压水。固结灌浆检查孔作单点法压水试验,基本孔压水按固结灌浆单元总孔数的5%选取,在灌前进行压水试验,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
4)制浆。灌浆所用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使用的水泥不受潮结块、出厂日期不超过3个月。灌浆用水为砼拌制用水,拌浆的温度不高于40℃。在固定机房中,用高速搅拌桶拌制所灌水灰比水泥浆,并用比重秤对水泥浆进行测定;
5)灌浆。分两序施工、记录,采用孔内阻塞、孔内循环,单孔灌注法。浅孔固结孔选用全孔为一段灌浆法,其阻塞器阻塞在砼与基岩接面0.3m以上,砼面板堆石坝固结灌浆压力为0.4Mpa。深孔固结,分段方法为上3下5;灌浆压力上段为0.4Mpa,下段为0.45Mpa。各孔的灌浆连续进行。开灌前根据压水试验成果备足灌浆材料。若因故中断按规定要求进行处理,并如实记录中断灌浆的时间、原因、处理措施、处理效果以及对灌浆质量的影响程度等情况。在设计灌浆压力下,单孔注入率不大于1L/min,继续灌注30min后,灌浆结束。
6)封孔。灌浆结束后,排出孔内稀浆,用M10水泥干性砂浆人工捣实,并浆孔口抹平,深孔采用全孔灌浆封孔法。
4 帷幕灌浆施工过程控制
4.1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及方法
砼面板堆石坝帷幕灌浆在该部位固结灌浆结束后进行。帷幕灌浆分三序进行,先进行Ⅰ序孔钻灌,再进行Ⅱ序孔钻灌,最后进行Ⅲ序孔钻灌。帷幕孔采用孔内循环纯水泥浆灌注,帷幕灌浆基本孔采用自上而下分段钻灌法。帷幕孔孔径Φ59mm 。帷幕灌浆接触段均单独钻灌并待凝12h,接触段段长2m,其它基本孔段5m,终孔段适当加长,但不超过8m。帷幕孔最后一段的透水率≤5Lu,否则应加深5m,直至符合要求。
4.2 过程控制
1)放样。由测量人员用测量仪器测放各工作面的钻灌控制点;
2)定位。施工技术人员以测量仪器测放的控制点或实际混凝土浇筑分缝线桩号为基准,根据孔位布置确定帷幕灌浆孔位,孔位偏差不大于10M;
3)预埋。所有帷幕孔均按放样尺寸预埋用以固定地质钻机或固定移动钻机平台的拉筋钩。
4)钻孔。帷幕灌浆在相应的部位固结灌浆结束后进行。帷幕灌浆均在盖重混凝土强度达到50后才开始进行钻孔灌浆。钻孔按先后次序及要求进行,其孔深、孔径、孔向、孔位等均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并在钻孔结束后及时验收,填报钻孔验收单。砼面板堆石坝部份按河床、左岸、右岸分别独立编号。河床自左到右,左岸自下往上,右岸自下往上的顺序进行编号。增设的只帷幕孔按增W1′、增W2′编号。
5)测斜。设计孔深>20m的帷幕孔钻孔,原则上在钻孔完成后进行测斜,所有测斜孔要做好测斜原始记录,计算测斜成果并进行成果汇总。垂直孔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
6)冲洗。帷幕孔各孔段均在灌浆前先进行钻孔冲洗,后进行裂隙冲洗。钻孔冲洗采用压力水由导管导入孔底由底往外冲洗,回水清净结束,钻孔冲洗结束孔内沉积厚度均不超过20M;
7)压水。各帷幕灌浆段在灌浆前均进行了简易压水试验。先导孔均自上而下进行正规单点法压水试验;
8)制浆。灌浆水泥采用42.5#不受潮结块的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用水同拌制混凝土的水。纯水泥浆的搅拌使用普通搅拌机,搅拌时间大于30s,浆液自制备至用完时间,普通水泥浆液≤4h,浆液温度保持在5o~40o之间,超过规定时间和温度予以舍弃。配制的浆液比重与标准比重偏差均控制在±0.01以内;
9)灌浆。在确保基础岩体及趾板不被抬动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帷幕灌浆的压力。灌浆时一般尽快达到设计压力,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改变水灰比。帷幕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孔段注入率不大于1L/min时延续灌注60min(自上而下)或30min(自下而上)结束。帷幕接触段及遭遇灌前涌水、灌后返浆和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时均采取闭浆、待凝措施,待凝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接触段为12h;
10)封孔。各孔灌浆结束均及时进行封孔,封孔采用分段灌浆浆封孔法和全孔灌浆封孔法。
5 结论
拦河坝坝基灌浆处理工程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结束后,自评合格率100%,质量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管理审计的实质目标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过程,从内审机构的行政隶属关系、工作职责权限、工作内容和范围、审计效果等重要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艰难的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和民营企业家终于确立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的目标就是增加企业效益和提高工作效率。
效益和效率可以理解为绩效,它来自于过程。企业的运营过程就是一根完整的循序不断的链条,只有健康、高速运转,过程才能确保创造绩效。而过程控制本身是管理职能,不是内部审计的职责,管理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介入管理又不参与管理,事实上很难严格做到。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医院里的专职外科门诊大夫,仅限于验病开方,不兼卖药品和参与手术开刀,以发现风险和转移风险为己任。内部审计找准切入点和摆正这个位置有三个必要条件应同时具备。第一,高度独立的体制。最适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机构应直接受企业的董事长领导,特点是确保独立性和有效性。第二,内部审计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第三,能够实现审计目标——增加效益,提高机构工作效率。
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较大且具杂乱感。这是由企业高层高度信任或直接授权所造成的。一般情况下,常规审计很难进入规范化审计程序,企业高层也不关心你内部审计的工作过程,只问结果。这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特点。但就管理审计而言,没有明确的审计对象和开展内部审计的基本条件,搞管理审计很难操作。一方面很难跳出常规财务审计的圈子,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很难开创新局面。因此开展管理审计必须解决以下审计环境问题。
1、管理审计面对的是各级职业经理人,其优秀素质的集中表现是较强的管理意识和较高的工作效率。主观上理解、关心、支持内部审计的时间成本不会过高,工作沟通、配合、减少和解决矛盾都能在一个平台上顺利进行。
2、经营目标和考核认证标准明确。民营企业在经营上具有灵活性。这是因为市场影响企业的生存决定的,在企业内部无论哪个主管、部门、负责人、总经理、总裁都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详尽的考核认证办法。但是,这种目标和考核认证之间有没有冲突,考核是否独立、严格进行,有无共同利益在里面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内部审计职能的实现是解决企业高层最关心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并不断得到修正。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因企业文化和发展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一般情况下都能围绕企业效益来制定。但最容易被职业经理人“遗忘”也是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内控制度均缺乏“违约条款”或制度轻描淡写没有责任承担者,不具操作性,出了问题或矛盾找不到文字上的东西,往往找不到责任人。这说明制度本身有问题。这是民营企业家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就是没有压力,这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和机构的工作效率。那么与生产、经营、管理相匹配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根链条是否健全,有无死节、坏节、环节链是否有隐患和风险仅靠企业家一人是顾及不到的,靠各“环节”汇报仍存在报喜不报忧之嫌。管理审计的介入就不同了,因为内部审计与运营无直接利益关系,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符合性测试以及从各种调度会、协调会、总经理办公会、总裁办公会、董事会议上反映出来的各种矛盾、冲突、脱节、扯皮等负面信息均能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盲区和盲点。个别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不作为暴露无疑。
4、要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职工的凝聚力,内容包括生存观、责任感、归宿感、诚信和企业发展理念。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老板,其次是能从内心彻底认同该企业文化的合格的称职的具备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以诚信为前提的充分授权激发出创新的动力,使各级职业经理人时刻铭记民营企业赋予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职业经理人要想在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具备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付出对企业忠诚的代价。
5、要有科学的内部审计标准。管理审计实现最终目的的途径是通过独立的评价活动来完成的。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内部审计要制定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标准。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审计标准、有效生产成本审计标准、资金预算审计标准、应收账款审计标准、特殊风险审计标准、部门尽责程度审计标准等。
计划、实施与报告
管理审计必须制定计划。审计计划应尽可能编制详细。经高层批准的审计计划是来自民营企业的最高指示,应该全部
落实。
1、突出重点。管理审计计划编制前应尽力争取企业高层,尤其是董事长本人明确(或暗示)的重点风险领域,并将之列为重点对象,切忌自作主张确定非必要重点,即浪费审计资源又劳而无功。
2、明确目标。就是施实管理审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审计报告要揭示和反映问题的原因及责任是什么?目标必须具体,不能似是而非。
3、确定工作范围。管理审计范围的确定要看被审计对象的信息系统或企业高层所要求的审查深度来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审计对象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已有的制度是否被有效执行?重要职能部门的工作绩效怎样?
(2)财务和经营管理信息资料的真实性。
(3)对重点审计对象的考核评价、兑现利益是哪个部门进行的?有无利益关系或职责关联相容关系?
(4)经营者(或项目)的责任经济目标是否完成,薪资、奖惩是否按规定执行。
实施审计。实施审计的过程就是内部审计机构代表企业所有者对审计对象就审目标进行测试、评估、认证的过程。
报告结果。民营企业管理审计报告最好直接报告给董事长,因为民营企业(非上市公司)90%以上股权或资本都是董事长直接或间接所有。如果董事长认为有必要让董事会或总裁办公会重视这份报告,可建议董事长已批转报告的方式周知或举行小范围审计听证会。管理审计报告的格式不宜统一。根据审计计划或高层指派就某一项目或某一部门进行审计,报告的重点是明确肯定或明确否定审计对象的风险。突出效益、效率影响,明确原因和责任承担者,并从内部审计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审计意见。
审计标准与技术方法
由于内部管理审计建立起来的审计标准不同,其审计的技术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效益标准和效率标准的建立是民营企业从职业经理人量化了的任务指标和部门职责两大平台所构成,是确保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管理审计的介入就是通过独特的方法向企业高层提供独立的客观保证,从而增加企业价值并提高机构运作的效率。
管理审计的标准和技术方法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采购成本的审计标准
1、采购计划标准。从内部审计掌握的信息资源中,审查目标期内的采购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产业公司目标期的生产计划期内总成本,生产计划总成本是否超过营销公司同期销售目标所需成本。根据各品种的单位成本逐一审核并加权计算采购总成本,扣减有效库存后编制当期必购物资计划和采购预算即可作为管理审计的标准。
2、比价标准。民营企业确定供货商是同过比质比价来进行的。比价会议应该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参与并在会议决议上签字负责。报价、比价过程一般在互联网或各自局域网上进行。原则为随行就市同质优价,老客户与新客户机会均等一视同仁。供货合同必须报内部审计部门就采购数量、价格、结算办法、付款方式和违约条款等内容进行审核通过方可盖章生效。
3、无效库存标准。所有采购物料均设立库存时限和不合格物料追究制度。库存超限或不合格物料一律视为无效库存,计算损失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承担者。实行责任上划,连带追究制度,即下级责任上级主管负责并与考核、奖惩挂钩。上级承担责任后追究连带责任是其职权范围内的事。
4、调整计划标准。市场决定企业生存,民营企业的经营政策有不确定性特点,对审计标准的及时调整必须加强。平衡和解决经营政策变化与内控目标的矛盾关键在于决策信息系统的快速反馈。管理审计要凭借总裁会议、董事会决议信息将不确定因素加以分析及时调整审计计划和审计标准,以免提供非有效信息,人为制造矛盾。
二、有效成本审计标准。民营企业发展到集团化阶段,随着引进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一般情况下,大批量的订单生产基本上都形成了标准成本定额,为管理审计解剖生产成本提供了基础。管理审计认为生产成本应区分为有效成本和非有效成本。大批量生产产品开工的第一天。综合部门就知道批量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人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这为管理审计的介入创造了切入点和审计标准。批量产品全部完工或控制期末应产出未产生(废品损失)的原因、数额就是审计对象,是什么原因?应明确到班组、个人;产出来的产品经检验为不合格不能销售的产品也必须明确责任;已产出的合格产品在成品库超限存放占用资金的原因是什么,哪个部门或哪个责任人对此应承担责任必须明确。问题的原因要区分主客观因素。主观原因必须处罚。客观原因的背后是否存在职责不清,内控制度衔接有问题,部门之间扯皮等情况。比如设备出了问题应该找出是动力部门问题还是车间操作问
题还是维修部门的问题。责任无法落实的,要将损失量化后视同非有效成本上划到连带部门的共同上级管理责任人,并由其承担责任。
三、资金预算审计标准。民营企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板的私人资本,因此实行资金预算制度非常重要。
1、资金预算必须经企业有权批准人的批准方能执行。
2、经批准了的预算收入是否按规定及时到位,不能到位的原因是什么?谁应对此负责。
3、经批准了的预算支出在资金上是否有数量上的保证,资金调拨环节是否畅通,是否存在预算批准了,而资金到不了位影响生产、经营运转的问题,什么原因,内控制度本身有无漏动,谁应负责任。
4、超预算支出和无预算支出的批准人是谁?有无追加预算的审批手续或最高层授权,内控制度是否还应明确。
四、应收账款的审计标准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在民营企业有其鲜明的特点。即对所有应收账款设立限额和限时制度。比如对同一经销商所欠货款超过发货总额的10%到合同期满不能划回,或单笔应收账款超过45天不能收回即应视为“坏帐”进行风险管理。凡是进入“坏帐”程序的应收账款不能计算经营业绩并与提成、奖励脱钩,已发放的奖金、提成均应追回。超过发货总额30%超过60天仍不能划回的应收账款记入营销公司期间费用落实责任。
五、尽责程度的审计标准
民营企业招聘和重用人才的标准主要有两方面即诚信和能力。管理审计对各职能部门或其负责人尽责程度的评估认证是站在企业所有者的角度来进行的,其主要形式是设立评估项目打分进行。
1、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工作讲实效,服从上级并正确向上级报告,精通业务内容,熟练掌握职务要点,正确领会上级指示并全面执行,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2、能力。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岗位创新能力。
3、责任感。任务有排期、工作有计划,预测过失的可能性,并有预防对策,有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知错必改。
4、全局观念,不以我为中心,突出部门协调,一切以企业利益为中心,一切为了顾客,一切为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