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3:5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老年人口腔保健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口腔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许多老年人存在着由口腔状况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难、言语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问题。帮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口腔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和口腔保健行为状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于延长老年人牙齿使用寿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的老年人进行了口腔状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84例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龄60~87岁,平均72岁(佩戴全口义齿的不在统计范围),其中60~69岁317例(40.4%),70~79岁396例(50.5%),80~89岁71例(9.1%)。
1.2 调查方法
依照全国牙病防治技术指导组制定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由口腔科医生进行常规口腔检查及病史询问,详细记录结果。调查项目包括:牙缺失、龋齿、楔状缺损、牙结石、牙龈炎、牙周病等。
1.3 诊断标准
所有口腔疾病诊断均依据《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黏膜病学》中的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调查显示,多数体检老人有各种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齿缺失、牙周病、龋齿,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随年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的发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断提高。见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换牙刷635例(80.99%),坚持饭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检查373例(47.58%),使用过牙线9例(0.14%)。绝大多数老年人坚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数人定期更换牙刷,但定期口腔检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线率不高,说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调查表
3 讨 论
老年人整体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发现,在口腔疾病中牙齿缺失率最高,达91.96%,与徐洪权〔3〕报道结果一致。说明牙缺失是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龋病和牙周病是影响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两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口腔疾患发生率亦不断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进展性和累加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龈萎缩愈加严重,加上食物嵌塞,导致龋病发生率不断升高〔4〕;另一方面,随着机体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响,使老年人不能及时处理残根牙、拔牙、修复缺牙等。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缺乏,仅有少数人(5.48%)知道并应用保健牙刷,几乎没有人使用过牙线,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状缺损的发生除与年龄有关外,与刷牙方法、牙刷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养成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与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口腔健康行为〔5〕。不重视口腔保健,没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定期洁牙和进行牙周治疗,导致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加速了牙周病发展。有的人认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时就医,其实缺失牙如不及时修复,以后可出现邻牙移位。很多人认为,口腔即使出现问题,对于全身影响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统的门户,营养丰富的食品需要经过牙齿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卫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响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卫生习惯、就医行为和生活习惯等。
口腔健康状态是反映生命健康质量的一面镜子。牙缺失、龋齿等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老年人的进食,影响生活质量〔6〕,可引起咀嚼困难、言语受限、疼痛和其他症状,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交往不便、日常活动受限等。牙齿的缺失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饮食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牙周病可加剧牙齿的松动、脱落,进而导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时也影响进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对全身许多疾病均有影响,关系到心脏、肺和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某些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龋齿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慢性根尖周炎,牙龈出现瘘管,反复流脓,成为“病灶”,可引起远隔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如关节炎、心内膜炎、肾炎、虹膜炎、视网膜炎和神经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缺乏的现状,因此应采取口腔健康促进措施,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转变态度,从根本上改变其个人口腔健康行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诊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状况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吸烟、饮酒是导致牙周病与口腔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成正相关,因此应建议老年人纠正不良习惯与生活方式,如戒除烟酒嗜好,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治疗,减少治疗费用,维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洁治等预防保健服务。
总之,口腔疾病是威胁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本次调查提示必须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从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8〕,倡导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参考文献】
1 周晓玲,张 晖.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8;183:434.
2 戴丽学.影响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4 马力扬,李晓玲,雷 涛,等.甘肃省城乡中老年人口腔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5):6802.
5 钟圣纯,陈文玉,刘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抽样调查报告〔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02.
1 我国老年人口腔健康的现状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对老年人牙齿健康状况的调查都表明了我国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种口腔疾病和口腔问题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老年人口腔健康存在的问题较多,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与健康的意识增强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老年人在儿童和青年时期没有较好地进行口腔及牙齿的护理和保健,即使有口腔疾病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进入老年以后,这些口腔疾病就变得更严重了。
多数老年人对口腔的健康保健重视不够,缺乏口腔健康维护的知识,口腔卫生比较差,导致龋病的发生。另外,牙周病得不到及时诊治,也是导致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老年人,因为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不愿意去看牙医,即使牙齿缺失或出现问题也不能及时修补和治疗,从而延误了治疗,使病情加重。通过这些调查的结果,不难看出,老年人普遍缺乏牙齿健康和保健知识,我们应该在老年人口腔预防和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同时也应该协助老年人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齿保健。
2 老年人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
2.1 老年人龋齿的预防 由于年龄的关系,老年人多半会有牙龈萎缩,牙齿之间的间隙增大,牙根外露,因此,老年人的牙根和牙间隙的部位容易积聚菌斑,牙根和牙间隙的龋病发生率就会增高。这些部位一旦发生龋病,牙髓暴露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大,最终会导致牙齿折断以及残根无法很好地治疗,只能选择拔除牙齿。
龋齿的预防主要还是要保持口腔清洁。老年人应该坚持每天早晚用温水刷牙,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选择磨毛、柔软、弹性好的牙刷;使用牙签和牙线来清洁牙齿的时候,也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顺着牙缝及牙面缓慢移动;老年人最好养成每餐饭后漱口的习惯,避免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上。佩戴义齿的老年人,要注意义齿的清洁与保养,每次饭后清洁义齿,睡前要摘下义齿放到清水中保存,保护义齿不变形,义齿出现问题应该及时更换。
2.2 老年人牙周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的牙周病发病率非常高,可以达到75%-90%,而牙周病往往又不容易受到重视,很多老年人都是等到牙齿疼痛难忍的时候才去医院看牙。牙周病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进行性和破坏性的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人去医院诊治的时候,病情都已经相当严重,牙齿发生松动或脱落,引起牙齿缺失。
牙周疾病还可能引起口腔关节炎、眼虹膜睫状体炎等其他身体部位的疾病,预防牙周病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年人如果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牙龈出血以及出现牙齿松动、牙根、口腔有异味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请专科医生诊治,牙周病的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老年人应该定期进行口腔和牙周的检查与护理,每半年做一次洁牙,清除牙垢和牙菌斑,保持牙龈的健康。
2.3 老年人牙齿过度磨损的预防 牙齿过度磨损也是老年人容易出现的问题,刷牙的方法不正确、牙刷刷毛过硬,以及平时喜欢吃硬的食物,喜欢嗑瓜子、榛子等,都容易造成牙齿的齿牙合面、颈部的釉质缺损,导致牙本质暴露,牙齿在遇到冷、热、酸、甜等食物的时候,会变得很敏感,而且磨损后的牙齿会形成锐利的牙尖,对口腔粘膜造成影响。
为了预防牙齿过度磨损,老年人应该注意科学的刷牙方法,要采用竖刷法,牙齿的两面都要刷到,牙刷要每季度更换一次,正确使用牙线辅助牙齿的清洁。另外,一旦发生牙齿磨损的情况要及时诊治,对磨损严重的牙齿进行修补,以保护牙髓及神经不受损害。
2.4 老年人口腔粘膜病的预防 烂牙或磨耗过度的牙尖,极容易损伤口腔黏膜,老年性牙磨耗造成锐利的非功能牙尖或咬合边缘嵴对舌粘膜的长期机械刺激和慢性损伤,是舌癌发生的主要因素。吸烟和饮酒、吃过热的食物等也会对口腔粘膜造成刺激;不注意口腔卫生、患有牙周炎等疾病会使口腔粘膜长期处于细菌的侵蚀之中,可能引起粘膜的癌变。
老年人的口腔粘膜会出现生理性老化,因此容易患口腔溃疡、扁平苔癣、口腔白斑等口腔粘膜病,老年人应该注意戒烟戒酒,不吃过热的食物,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及时修补磨损的牙齿,对残牙进行及时处理;还应该注意合理的膳食和睡眠,适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积极预防口腔疾病。
参考文献
[1] 韩晓兰,颜雨春,陶小珍,高永梅,丁杉,杨玲,田宏伟,夏薇. 对290例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信念行为的调查分析[J]口腔医学, 2003, (01) .
[2] 徐冬英. 中国老年口腔保健优化管理对策的探讨[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1)
【关键词】老年人;口腔保健;方法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科学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人们寿命普遍延长,如今,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这种老龄化现象在高等学校中尤为突出, “牙痛不是病”的观念长期以来已深入我国民众的潜意识中, 不仅导致了普通国民对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正确方法的认知缺失,就连知识分子集中的高校对这些知识也是知道不多我国从未看过牙医的人超过60%,只有不到2%的居民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的习惯,而在美国有64%的人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口腔检查。
2 老年人口腔常见病
老年人口腔病中牙周炎患病率占首位,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存留牙齿的增加,牙周炎的患病率也在增加,老年牙周炎的病情一般较重,但增龄不是牙周炎的主要原因,牙周炎是一生中疾病及致病因素积累的结果,是一个多因素的疾病,但主要原因还是长期口腔卫生不良,牙面上形成了菌斑,牙石软垢等不良刺激物,这些因素是牙龈发炎,粘膜下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牙龈由正常淡粉色变为深红色,外形肿胀,质地松软,表面光亮,故外力刺激时牙龈易出血,最终导致牙周支持的破坏,致使牙齿松动和被拔除,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主要原因。
龋病患病率位于第二,调查发现老年教职工的龋病多为根面龋,这是因为老年人牙龈萎缩,牙间隙增宽,食物易嵌塞于牙缝内,根面自洁作用较差造成的, 楔状缺损在老年口腔病中也占一定比例,该病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其原因是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的结构比较薄弱,易被磨去,有利于缺损的发生,刷牙方法不正确是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用力横刷法刷牙的人。
患有严重牙周炎的人等于在口腔内有一个20cm长的慢性伤口,一些细菌毒素经伤口进入血液,会促使人体产生一种作用类似于血小板的胶状蛋白质,它能促使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和中风,专家还指出有许多全身性疾病,例如营养不良、糖尿病、血液病等,还有某些传染病像艾滋病等等,都会在口腔里产生某些变化或者功能改变,同时,也有些疾病原发于口腔,比如由牙病引起的炎症感染蜂窝组织炎,甚至可以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口腔癌也可以转移到全身其它部位;病灶牙也可以引起肾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3 老年人口腔保健、保持口腔卫生
(a)每顿饭后都要刷牙,每次三分钟,刷牙是清除食物残渣,软垢及菌斑的有效方法,老年人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刷牙对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非常重要的。
(b)选择保健牙刷和适宜的牙膏,对老年人非常重要,牙刷刷头大小适宜,要在口腔内便于转动,可以进入口腔内各个部位,能清洁每颗牙齿的每个牙面,含氟牙膏对于老年人的根面龋也有预防作用。
(c)要应用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方法不正确,不但达不到刷牙清洁牙齿的主要目的,反而会造成牙齿和牙周组织的一定损害如牙龈萎缩,牙颈部楔状缺损等,因为刷牙方法的不正确致使老年人的楔状缺损尤为普遍尤为严重,很多人习惯用自然形成的横刷法刷牙,即左右拉锯式刷牙,这样刷牙不但不能将牙缝中的软垢刷洗干净,时间长了,还会损伤牙龈和损坏牙齿,目前,大多数牙科医生认为比较合理的刷牙方法是水平颤动法,洗刷牙齿唇舌面时,刷毛与牙面呈45度角,刷毛头指向牙龈方向,使刷毛进入龈沟和邻间区,部分刷毛压于龈缘上原地颤动,全口牙齿应按一定顺序刷,每次移动牙刷时应有适当的重叠以免遗漏牙面,这种方法能将牙齿缝隙和邻间区的软垢清除掉,还可以起到按摩牙龈的作用。
(d)一般的刷牙方法只能清除菌斑的70%左右,在牙齿的邻面常余留菌斑,需要用牙线牙签来辅助清除,老年人要适当应用牙签和牙线,老年人由于牙齿磨损,牙齿松动,牙齿间隙更容易嵌塞食物残渣,适当应用牙签和牙线可以清除这些部位残留的软垢和食物残渣,牙签适用于牙龈萎缩和牙间存在空隙的情况下,清除邻面菌斑和根分叉区,如果牙龈未萎缩,则选用牙线清洁牙齿邻面,每清除一个区域的菌斑后,以清水漱口,以漱净被刮下的菌斑,使用牙线时注意牙线应顺着牙缝的方向进入牙齿的邻面,用力不要过猛以免损伤牙龈组织,应用牙签和牙线辅助刷牙以达到彻底清除软垢和牙菌斑的目的。
(e)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龋病和牙周病等多数口腔疾病的早期没有什么症状,只有经过医生检查才会发现早期的病损,进行及时治疗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进展,控制疾病的目的,如果等到有了自觉症状例如疼痛才去就诊,多数疾病已经到了严重阶段,为此,患者除了承受疾病之苦,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因此,医生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达到预防口腔疾病发生的目的。
另外,建议老年人每半年洁牙一次,即彻底清除菌斑、牙石等病原微生物、针对已患牙周病的患者,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让患者充分理解清除菌斑牙石的重要性,并定期复查配合医生进行维护期的支持疗法。
重视老年人口腔保健工作,为他们提供便利优质的口腔卫生服务,是每个口腔科医生工作者的责任,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老年人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艳丽,俞雪芳,吴良燕,等.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护理[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1079-01
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生理性老化及免疫机能减退,使口腔黏膜开始变薄和弹性不足,切忌刺激口腔局部,如过于尖锐的牙尖、牙齿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均可诱发口腔黏膜病,少数严重者甚至在黏膜上出现癌前病变。因此老年人应重视定期的口腔检查,减少对口腔局部的刺激,戒烟酒,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强黏膜抗病能力[1]。可以这样说,一个正常、健康的真牙比什么样的假牙都要珍贵。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定期到口腔科检查一次,一方面可以早期得到治疗,另一方面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口腔保健。本文以某高校为例,首先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离退休老年人2年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了2011年8月――2013年8月120例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其中男76例,女64例,均在60岁以上。平均年龄68.7岁。其中60-69岁49例,占40.8%;70-79岁62例,占51.6%;80岁以上9例,占7.5%。
1.2 研究方法 通过对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保健认知程度情况,主要包括牙齿美观的认知、不良习惯导致牙病的认知、牙病导致其他疾病的认知,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与记录,针对口腔保健正确方法,包括牙刷正确选择、正确刷牙方法、牙签和牙线正确使用,做了同样的调查分析。针对患者的口腔疾病,包括龋病、楔状缺损、牙周炎和其他相关疾病进行了详细诊断、治疗和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的口腔健康调查数据的搜集、整理与统计分析,进行卡方检验,P
2 调查结果
2.1 口腔保健认知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表1的数据表明,60-69岁患者的牙齿美观认知程度(75.5%),明显高于70-79岁和80岁以上离退休老年人,P
3 讨 论
随着我国人口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高,老年口腔病的比例也逐渐增加,开展老年口腔疾病防治已成为口腔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主要口腔疾患是缺牙、龋病与牙周病,据有关调查资料报告,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的牙齿缺失发生率高达90.66%,留存牙患龋率占78.93%,然而我国口腔科医生少,治疗与修复能力很低,远远不能满足口腔病防治的需要[2]。
老年人的牙齿一般会变得颜色暗黄,缺乏光泽,磨耗严重而且易碎易裂。这是和人体老化以及牙齿的解剖组织特点密切相关的。如同人到老年骨骼会变得脆弱,一旦出现损伤自然修复机能也下降一样,人的牙齿也会出现老化,牙体硬组织中的有机物质和水分逐渐减少,质地变脆,颜色变暗,失去光泽,而且在长年的咀嚼运动中牙齿必然会出现磨耗。当较硬的牙釉质被完全磨耗后,牙齿的机械强度会大大降低,加之口内酸性物质的作用,磨耗进展的速度会很快。磨耗形成的尖陡的牙尖、锐利的边缘,也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折断劈裂或形成隐裂并导致牙髓病[3]。由于牙齿表面的牙釉质到牙颈部就逐渐变薄甚至完全没有,牙颈部的抗磨能力是较差的,长期的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很容易在牙颈部形成牙体硬组织的楔状缺损,严重者可以导致牙髓炎,甚至牙折断。牙齿邻接面的磨耗还会使牙齿彼此的接触关系变差,容易发生食物嵌塞,这不但使患者感觉很不舒服,而且也是导致和加重龋病、牙周病的重要因素之一[4]。
开展老年人口腔疾病的防治应科学地进行老年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掌握精确的资料,有计划地组织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更要深入地研究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心理变化,及时地给予正确的诱导,对每位老年患者都应结合个体的全身健康状况与口腔条件热情、细心地给予恰当的治疗。这样不仅可以取得患者的合作与良好的疗效,更有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5]。有关资料还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刷牙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他们认为残留少数牙齿,不刷牙也无所谓,不少老人牙面上有大量菌斑、软垢与牙石堆积,口臭明显,因此对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指导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利用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口腔健康水平。
老年口腔卫生保健的具体内容:①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综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健康教育,消除一些不正确的旧观念,如“人老要掉牙”,指导老年人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适当补充氟化物,定期做口腔检查,注意饮食与营养、早诊断早治疗等。②改善膳食营养状态。大多数专家认为,老年人需要的热量、蛋白质比青少年少,但对钙、铁等矿物质及维生素需要量则随着年龄增长而应增加。因此,要严格限制各种甜食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与水果,合理安排膳食,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有条件的最好每3个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④修复口腔基本功能,由专业人员帮助完成牙周洁治、龋齿治疗,对缺失牙及时修复,减轻余留牙的咀嚼负担,恢复口腔的基本功能。本组资料显示,年龄稍小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在口腔保健认知上高于年龄稍长的学校离退休老年人,学校离退休老年人男性在口腔疾病(包括牙周炎、龋病、楔状缺损及其他)方面与女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卫生科学知识普及到广大老年群众之中,唤起老年人对维护自我口腔卫生的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 徐洪权,赵文峰,陈增力,等.816名离休干部口腔健康调查初步报告[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3):154.
[2] 林丽婷,古文珍,冯荣梅,等.口腔专业护士在口腔健康调查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19):1804-1805.
对55~65岁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口腔知识缺乏1名日常不良习惯1名没有定期洗牙17名。牙齿缺失没有积极修补1名。
口腔健康教育内容;要积极防治各种能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要少吃坚硬的食物要养成常刷牙和常漱口的习惯要做到定期洗牙的习惯要及时修补缺失牙。
口腔健康教育方法:①老年人的要积极防治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的疾病如;牙周病、牙髓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②老年人要少吃坚硬的食物人若经常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会使牙齿上包裹的珐琅质过度磨损而受到破坏牙本质暴露在外使牙髓神经失去保护从而引发比较严重的牙病。老年人应尽量少吃甘蔗、榛子、槟榔等坚硬的食物更不能用牙齿去启瓶盖、咬核桃壳以防牙齿受到损害。③老年人要定期洗牙。刷牙是不能代替洗牙的洗牙是不会破坏牙齿的。老年人认为天天刷牙就可以了没必要去洗牙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牙刷只能刷到牙齿的正面和上面却无法刷到牙齿的背面和侧面。若长期只刷牙不洗牙的话那么在其牙齿的背面和侧面就会形成大量的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牙菌斑和牙结石会逐渐腐蚀掉牙齿表面的珐琅质使牙本质暴露在外从而引发牙髓炎等疾病。常用的超声波洁牙机通过震动来分离附着于各个牙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从而达到彻底清洗牙齿的目的。所以老年人要养成定期洗牙的习惯最好是每年洗牙~次。④老年人要养成常漱口、常刷牙的习惯。进食之后最好及时漱口因为会有效地把食物残渣从牙齿表面或牙缝里冲洗出来减少口腔内的细菌生长繁殖。长期坚持刷牙可以有效地防治牙菌斑和牙结石的形成。⑤老年人的牙齿脱落后要得到及时的修补。人的每颗牙齿都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牙齿缺失会使口腔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肠胃负担从而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