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花生的种植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有志者事竟成”,确定目标是成功的出发点,目标高低关系成功的大小,确定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立志”、“有志者事竟成”、“人生贵在立志”,故人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志向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决定着人生道路,决定着人的杰出与平庸。
对职业学校学生来讲,在初中很多学生就是抱着玩、混的态度学习,学习习惯差、个人行为差、基础差。由于整个中职招生环境的恶性竞争,所招的学生整体生源素质普遍低下,成绩好的考取高中去了,而成绩不好的还可以收到多个中职学校的通知书,读中专对他们来说已经没什么稀奇的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我来是家长要我来,我自己并不想来呀,先混两年再说,反正现在我还不想工作,读得成就读,读不成回家,反正家里会养着……林林总总的想法,导致这些中专生中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沉迷于网络,没有纪律意识的、目中无人的、忙着谈恋爱等等。
一、中职生制定目标的重要性
班主任加强中职生目标化管理,就彰显应有价值,目标是学生行动的方向,有了目标,你就有了有效的路径,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少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了目标可以达到激励和约束自己,人生难免有迷茫、困惑、松懈、停顿的时候,这时目标就提醒激励你坚持不懈地奋斗;有了目标我们就明确做事的准绳,知道这么做是对的,那么做则是不对的,从而帮助我们做出确的决定;有了目标,学生将围绕目标去读书、围绕目标去实践、围绕目标去安排;有了目标向着目标前进,聚集力量,积累成绩,最终量变引起质变;有了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责任制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完善人格,多方面优化自己。
二、中职生制定目标的要求
1.目标要远大,具有理想性。标准的高低和激励的强度有直接的关系,目标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定得高些。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创造一种取得成功所必须的兴奋感,因此,要树立一个真正能激励你努力为之奋斗终生的远大目标。
2.目标要适度,具有可行性。立大志,并不是指志向越大越好,人的能力有大小,条件有优劣。如果目标定得太高,不切实际,与自己的自身条件相去甚远,往往会成为空想,不能实现,因而白白地浪费精力,影响我们的信心,甚至使人放弃努力而平庸。
3.目标要适合社会需要,具有先进性。“时势造英雄”,“识时务者为俊杰”,人才的成功无不是适应社会需要的结果。确定目标要善于分析社会形势,把握社会需要。要主动地寻找社会的需要,自觉地根据社会需要设定和选择自己的价值目标。相反:不仅不能成功,还毁了你的人生。
4.目标要与自身素质相匹配,具有针对性。人各有所长,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选择从事自己相对最具特长的最有希望成功的领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使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素质相匹配。
5.目标要明确具体,具有可衡量性。目标是理想、要求、上进心的具体化,目标应当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不是笼统的、模糊的,不能只是停留在思想上的口号或空话。
6.目标要专一,具有稳定性。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确定下来后就要坚定地实施,而不能经常变幻不定。有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常立志”也就等于无志。
7.目标的设置要具有双重挑战性。目标具有发展和竞争的双重性,既是自己的发展目标,又是与别人竞争的目标,因此,确定目标要考虑双重挑战性:一是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目标;二是挑战对手。
三、中职生班主任如何帮助学生制定目标
学生进校后帮助学生制定定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中职生的生源本来就差,学习积极性欠缺,有很多时候连自己要干什么都不知道。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班主任多操心,帮助他们树立目标,督促他们朝着目标努力,就我带的很多届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我采取了如下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和教职工的好评,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新生进校以后,我就结合学校要求,及上课进度情况,给他们定了明确的考证目标,近期目标;第一学期普通话证书,第二学期计算机等级证书,第三、四学期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各种专业证书。远期目标;助理会计师、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或者注册税务师,以及预算师、造价师等相关联的考试取证。在校期间先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考取后先把大专拿到手,再专升本甚至更高的学历,制定各项目标以后,还要和家长沟通交流,告之家长班级对学生的要求,并请家长督促学生学习并缴纳各种相关考证费用等,凡是好的考证,全班一起统一报名、一起备考,这样好的学生可以带动想学又管不住的那部分学生,直接不想学的也由于没有太大的市场有所收检,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中职学校各种不同的专业都可以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班主任有意识的利用目标化管理的特点、优势,帮助学生制定发展目标,促使学生向成功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Abstract: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First,the theor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yst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o as to construct an applied “lantern” model for such planning. Moreover,the elements of th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should be integrated with knowledge processes to build a platform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the planning. Furthermore,it is of necessity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bank,draw a knowledge map and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with shared knowledge in the hope of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needed for the planning. Finally,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re also needed.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career planning;model for application
知识管理理论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比较热门的课题,当前知识管理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界,针对高校的研究比较少。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引入阶段,针对这一课题,2006年笔者在南京5所高校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同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但只有13%的同学熟悉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28%的同学“职业目标”清晰,只有7%的同学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而52%的同学对自己的能力、兴趣等认识含糊,25%的同学清楚去年和今年的就业行情,只有22%的同学很关注自己期望职业的发展情况,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真正普及。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学生就业指导的角度出发,研究学生素质既定前提下的人职匹配问题,集中在学生毕业前的求职阶段,缺乏能动性。全面、动态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为目前研究的趋势,笔者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中,强调学校和学生的整体互动,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活全过程,在规划中学习,在学习中更新。
一、知识管理理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知识管理就是对组织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管理,促使知识价值最大化,以达到运用集体的智慧不断地创新,并尽可能地提升组织绩效的目的[1]。知识管理理论的核心及重点是创造一种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动的机制和平台,通过隐性知识的表述转化成不断积累和共享的知识库,机构的每个成员通过共享这个知识库不断学习和成长。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学习掌握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自我评估与环境分析,自我定位,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路线,不断实践和探索,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去达成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职业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学生就业模式难以满足其主观意愿;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理念表现为强调自身权益最大化;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逐步成熟,大学生开始寻求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是:①谋生不再是唯一动机,他们寻求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满足;②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增强,对职业成功寄以厚望;③随着法制的完善,他们为实现职业目标会同时从事多种职业;④求职者不再是被选择对象,是个人与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⑤为了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谋求最大利益与利益均衡,社会开始寻求整体人力资本收益的最大化,对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所引导[3]。
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无限的知识资源成为巨大的知识库,知识管理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及规划策略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式方法。其应用的目的就是着重于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学校对大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持续培养,增加学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同时,通过知识管理的沟通分享机制,建立开放和信任的组织内部运行环境,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内部软环境。
二、知识管理理论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模型
1.应用模型设计
本文借鉴左美云等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框架模型”[4],构建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应用的框架模型(见图1):
知识管理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体系被描述为一个灯笼模型。最上边的灯笼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战略,总领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居于灯笼中心的蜡烛芯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它照亮了整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灯笼模型的内部分左右两部分,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要素:知识管理平台、完备的知识库、共享的组织文化、健全的组织结构、专业化队伍;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2.灯笼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是高校研究、制定、实施和控制组织的长期目标、成长方式和组织架构,是高校高层管理的独特活动。把知识管理融入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战略,就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整体框架内承认知识理念的作用,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蓝图的知识化,使高校实现从基本组织结构、基本设施到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变。
3.灯笼芯: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
知识管理理念包含以下几点:以人为本、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为核心,对知识进行管理和运用知识进行管理;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流、共享和利用,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把知识管理融入业务流程重组。知识的来源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类,可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分为:数据库、讨论空间、网络、及时传达。
4.灯笼底:高校知识管理系统
灯笼底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建立的高校知识管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融管理方法、知识处理、智能处理、决策和组织战略发展规划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该系统将大大缩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科体系的建立以及该学科体系完善所需的时间,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研究和开发能力,加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研究进程,节省研究的时间、人力和经费。
5.灯笼身: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
灯笼模型的左边:反映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关键因素。包括:①知识管理平台。一个充分利用国内外信息资源、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遍布校园的多媒体网络平台。②完备的知识库。具有完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学生能从知识库中找到其需要的知识。③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促使隐性知识转化共享,降低知识在学校内部的传递成本。④专业化队伍建设。从战略高度来考虑专业化队伍的建设,包括人员的引进、使用、考核、培养、激励等一系列问题。⑤健全的组织结构。按照知识管理的要求,组织结构应柔性化、扁平化,建立一个常设机构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灯笼模型的右边:反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知识流程,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
三、 “灯笼”模型有效应用的具体措施
1.创建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
“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送到正确的人的手中”。这正是把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目的。要做到这一点,要创建知识共享的校园环境。①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知识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知识交流、共享、传播、学习,在不断充实、发展中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和经验。②建立比较完备的知识库。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操作方法、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组织机构的构成、职业生涯规划导师的介绍、联系方式等;不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及求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等;用人单位对已毕业学生的评价和对在校大学生的建议等。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地图。知识地图起到像电话簿一样的作用,学生学习时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的知识,或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找谁解决,避免盲目性。④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由上至下推动知识共享,促使学校结构扁平化,形成平等畅通的互动渠道,完善组织管理制度,建立激励知识共享机制;完善内部网络,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和电子论坛获取和交流有价值的信息;培植交流共赢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共享意识,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2.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
①显性知识隐性化。掌握好显性知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开始,要做到三统一:统一流程、统一方法、统一考核。②隐性知识显性化。隐性知识是比较复杂,无法用文字描述的经验式知识,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隐性知识基础上的,所以应用的核心是发掘学生头脑中的隐性知识,使其转化为可编码的显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③利用知识管理的集聚效应,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5]。集聚效应是一种经济现象,知识管理中也存在集聚效应,这就使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成为可能。
3.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
从知识的形成和流动过程来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它是一种反复的过程,不断地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转化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知识管理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渗透与提升关键在于知识管理理论是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核心业务流程有机结合。根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同阶段,知识管理理论的融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职业目标确立时的渗透。在此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要充分应用自己掌握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及方法、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自我评估能力和环境分析能力),还要请指导老师帮助其进行个人分析和职业评估,使职业目标符合自身发展和职业环境的需要。②在职业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渗透。职业目标确立以后,要运用知识管理的方法,对职业目标进行系统分析,将职业目标进行分解,逐步实现其职业目标。③职业生涯规划收尾时的总结和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周期结束时,要对这个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予以提炼,分析与发现职业生涯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预防的对策等,形成个人的知识财富。
4.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特点:独立自主性强、劳动成果具有创造性;流动意愿强、成就动机强;追求张扬个性;工作过程难以监控、业绩难以衡量。因此,要用知识管理理论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①完善结构。把部分辅导员从日常杂务中解放出来,专职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招聘从事相关研究和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这支队伍的重要补充。②专业化培养。在发挥指导教师作用的同时,要加强对他们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指导教师成为职业化专家。③加强管理。第一是建立合理的岗位结构。指导老师的职业发展一般沿着管理和技术两条路线,管理路线是要学校建立指导老师队伍的职位体系,确立各职位之间的晋升和替补关系,形成队伍内部动力场;技术路线是学校设立相应专业技术职位和技能等级,指导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并积累经验,成为该领域的专家,通过走专业技术路径实现自身价值。第二是建立评估体系。高校需要建立评估体系:一方面对队伍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阶段和调整方向;另一方面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导师的业绩、素质、技能等进行评价。第三是建立宽松交流的环境。指导老师在具体工作中会产生新思想和新方法,他们的交流在知识共享中相当重要,学校要为他们相互交流和解决疑难问题创造条件。
四、实证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999年,南京工业大学开始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并在毕业生中逐步推广。随着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学校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突出目标导学、生涯规划、实践创新和素质拓展”的学生工作思路,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实到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全省前列。成功之处在于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到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知识库的建立。南京工业大学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开发奥蓝系统,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网络平台,以“开放式”的学习氛围,通过意识认同、激励、能力开发,增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弹性与灵活性,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在网络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接触到比较完备的知识库,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资料、发展趋势和最佳实践案例等。
②知识共享环境的建立。完善内部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环境。学生能够轻松地进入知识数据库,自由地利用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电子论坛和技术图书馆,获取对业务活动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供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体会,并与其他人员自如交流。培育共享的价值观和团队精神,使知识共享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③改进课程设置。在推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期,学校没有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作为一门必修课,后来为适应形势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将其增列为必修课,并且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上不断完善,使该理论的学习贯穿大学过程。
④师资培训。学校首先聘请专家对选拔的一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在他们逐渐上岗后,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作为规划指导的重要补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是高校的职责,需要国家、社会的共同关注,让职业生涯规划从小抓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压力,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凌勇.知识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4(4):29-31.
[2]杨乐修.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2006(11):28-29.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6-0015-02
一、煤化工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根据前期的市场调研,在煤化工企业的生产人员中,工程师、技术员、技师等操作人员严重匮乏,非技术人员的比例仍然偏高,接受技能培训的一线工人过少。生产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缺乏,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内部因素之一,尤其是新型的民营企业,此问题更为突出。这反映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需要更多掌握现代新型煤化工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可以预计,高、中级技术工人供不应求的状况在今后几年仍然会十分突出。
近几年,随着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术操作人才的需求剧增,特别是缺乏既熟悉企业生产实际又具有专业操作能力的,且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一线操作工人。为了满足煤化工企业对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的大量需求,只能采取短期培训、转岗培训、招临时工等应急办法去解决,这根本不能满足企业对用人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只有通过系统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技能型操作人才,才能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
煤炭行业背景、煤炭综合利用企业背景和对这方面专业操作人才的需求现状都为煤化工专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契机和就业机会。如何培养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中高职技能型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职煤化工学生生活现状
中职煤化工学生几乎全部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相对来说基础比较差,在学习上他们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思想上不求进取,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得过且过,课堂表现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意志消沉、生活懒散、贪图安逸、搞破坏等。他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充沛,但是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和自我组织能力差,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喜欢反向行事,不喜欢被安排,对于自己的课余生活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合理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长期循环往复,课余时间无所事事,无所适从。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休闲和打发时间的心态下虚度而过,他们便组成了一个小团体,有机会就去网吧,进入到网络世界[1]。
中职煤化工学生是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人才,也是我们社会建设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他们的培养和历练,需要我们教育者工作者的合理宏观调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教育者、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中职煤化工学生将会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操作型人才。
三、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中职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中等职业院校煤化工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由于学生质量的千差万别(有的学生是初中没有毕业,有的是高中毕业),使学生管理工作成为一个难题,也给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赋予了新内容、新特点。所以,必须寻求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真正发挥教育和管理两大职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中职学生选择中职院校的大部分原因是中考、高考落榜,为谋一技之长。因此,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较低,行为上有很多不良的习惯,自制力非常差。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心去说服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希望和动力,才能帮助他们顺利的完成学业。另外,教育者要不断帮助学生在心中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人生观,让他们明白社会上既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各种专业人才,又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两者都是人才。要经常给他们讲一些能工巧匠的故事,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技能是谋生的本领,坚定了他们学好专业技术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好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2.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发挥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因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和自由空间,如果把学生放在被动和受管理的位置从而忽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依附心理、屈从心理和压抑感,会限制他们的个性发挥,严重时会造成师生间的隔阂。因此,要勇于把学生推到前台,让他们参与到教育管理工作中来,要让学生在教育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参与教育管理。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让他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得到磨炼和提高,从而加深学生对教育管理工作的认识与理解[2],减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压力。
3.积极开展活动,树立良好班风。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以生动新颖的形式教育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发动学生积极参加学工部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以及学工部的布置,制订班级的班会活动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让我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美好”的演讲竞赛主题班会,这样的班会对每个同学多少都有触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还可以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写作和表演的才能,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班风,就要有好的班规。结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班级可行的班规,学生执行的好坏都反映在每个月的操行评定分上,几乎一个星期公布一次,一个月总结一次。学生纪律好的、参加活动的、做好事的都根据情况不同加分,违法校规、班规的扣分。对一些有进步的学生及时表扬。这样,让每个学生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规范,首先是影响到自己的操行分数,还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还直接影响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好的班风也就形成了。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的角色和岗位职责任务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班主任的能力。班主任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一个整体,他们的思想活跃,易于激动,也会创造性地产生意想不到的思维,所以班主任要克服疲倦的心态,要以主动的精神去面对学生。爱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既要学生敬你,又要学生怕你和服你,应成为学生可敬、可信、可亲的朋友。要始终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以心换心。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状况等,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经常在学习上鼓励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经常教给他们如何做人和学习方法,对违纪的学生反复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爱。要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从方方面面与学生交换意见,理解学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尽自己最多的努力去帮助他们,使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班主任的想法和做法,让他们站在班主任的位置和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这样就可以理顺关系,沟通思想,避免误解。
5.锻炼优秀的学生干部。做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并发挥其作用。班干部作为班级的核心,是班集体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小队伍,对管理班级、营造氛围、提高班级凝聚力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职的学生干部在初中有干部工作经历的不多,“三好学生”的奖励在初中也很少有机会获得。学生骨干面对新的机遇,自信、热情、积极性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但是,因工作经验不足,学生又难以组织,又会使学生干部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要重视学生干部、团员、学生先进人物的优秀群体建设,及时给予指导,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中可以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3]。
6.走出校园,面向社会,丰富课余生活。中职生的课余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这个局限的区域里度过的,那么就驱使了很多学生渴望摆脱这个区域,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区域。处于叛逆期的中职生有着一个共性,他们对规范和要求有着极大的反感,若是以强硬手段加以约束和制止,只会造成恶性结果。
四、结语
中职煤化工学生是煤化工飞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对于他们的培养仅仅靠我们每堂课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协同教育,共同关心中职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成才的需要。我们要找准生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在宏观调控下对学生生活进行积极的引导,通过积极组织、鼓励参与、掌握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新和创业的能力,共同营造人人爱参与、人人都喜欢的美好校园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众所周知,中职学生大多是处于16-20周岁青春期的青少年,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常常通过标新立异的装束显示自我个性。但是,中职学生毕竟缺乏社会阅历,受知识和阅历的限制,分辨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缺乏应有的自制力和意志力,一旦见到身边的同学有什么违纪举动时,极易出现从众心理,公然效仿,这样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班级管理。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应及时分析并制止学生的从众心理行为,才能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为此,笔者以“羊群效应”为启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引导,颇具成效,现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交流如下:
一、认识“羊群效应”,启示班级管理
羊群(集体)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是,在这个羊群(集体)中只要有一头羊动起来,其它的羊就会群起跟上。比如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有这样一个故事,牧羊人在自己的羊群前面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经济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运用到教育中,现在的中职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仍然不足,面对诱惑,常常缺乏必要的判断,容易出现盲目跟从的现象,导致“羊群效应”广泛存在,时时都产生着负能量和负效应。因此作为中职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性格特质,因时、因地做出科学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有针对性,才会更有效。这就是“羊群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优化班级管理的重要启示。
二、运用“羊群效应”,优化班级管理
1.物色“领头羊”,引领勤奋学习
(1)班主任当好“领头羊”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学生最重要的老师。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集体,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已经是人尽皆知。举个例子,曾经听闻有一位班主任说他带的班级中学生都喜欢看课外书,因为她本人就喜欢看课外书,在课后与学生闲聊或是班会课上总会时不时的推荐自己认为合适的书籍给学生,甚至还有学生曾用手机捕捉她倚在栏杆、坐在草地上捧读书籍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获赞不少。渐渐地,班级中读课外书的学生开始多了起来,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就这样不自觉的形成了。可见班主任的所作所为对学生产生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实际上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因此,班主任应当好这只“领头羊”,以身作则,引领中职学生勤奋学习,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2)班干部当好“领头羊”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支精干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无疑是一个优秀班集的“领头羊”,如果把一个班集体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发挥着表率作用的班干部们就象是“柁梁”一样,支撑着班级体这个“大厦”。在笔者所带的班级上,曾经有一位女生酷爱整洁,且性情温顺,经常带头做班级的卫生工作。为此,我选了这位女生做宿舍长和班级劳动委员,在她的带领下,班级里的“洁癖”者竟然多了起来,宿舍里干净整齐,班级卫生检查评比总是排名前列。每日清晨,我总能在教室中看到擦、拖、扫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洁癖”者使得教室内的课桌不再散乱,走廊不再有纸屑,角落不再脏乱……这就是“羊群效应”。因此,班主任应重视对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这对良好班集体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3)特长生当好“领头羊”
班干部的人数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为了弥补这种不足,班主任可以合理利用特长生充当“领头羊”,发挥特长生在某些方面的特长所在,成为班主任工作的小助手。比如,现在的中职生大多学习基础较差,常听老师抱怨说是语文课上、英语课上总是很沉闷,学生都不愿大声朗读。针对这一现象,我推选了班上一位性格活泼、爱好模仿播音主持的女生为“朗诵领头羊”。一段时间后,主题班会上、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朗读课上,学生朗读、演讲的频率逐渐多了起来,学校中组织的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班内的学生也都开始踊跃报名。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确实是无穷的。
2.及时引导教育,切勿“亡羊补牢”
(1)开展调查,掌握情况
学校教育无小事。班主任应及时掌握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学生的思想出现波动时,要做到及时认真的开展调查,摸清底细,冷静分析,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确保班内风气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有一次,班长在课后向我反映班内近来有部分同学做早操时总是迟到,不听从值周班干部教育。为此,我特地提早到校亲自检查学生的出操情况,发现情况确与班长反应的相一致。接着,我召集这些学生开会,以了解情由,有的学生说是天冷了起不来,要睡懒觉;有的学生则说是看别人没去,自己也不想去了。了解情况后,我再对这些学生进行引导教育,并指派了其中一位较为活跃的学生担任组长,协助值班班干、体育委员负责这一组同学早操的出勤情况,如果有人没有出操,要及时向我反映情况,并说明缘由。结果在学期最后的四周内,这一组的学生都做到了及时出操,表现良好,重新回归到班集体这个大部队中来。
(2)引导教育,工作扎实
在中职学校,学生违纪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当班级中有个别学生出现违纪现象时,如果班主任认为只是小事,对其视而不见的话,一旦形成“羊群效应”再出手干预,恐怕“亡羊补牢”为时晚矣了。因此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应扎扎实实的做到对学生的引导教育,避免违纪现象在班中蔓延。比如屡禁不止的考试作弊现象,在平时,班主任要灌输考试不作弊的思想,引导学生诚实做人、诚信考试,告诉学生考试作弊等同于竞技体育服用兴奋剂一样,让学生牢记作弊危害。一旦发现学生作弊,就要严肃处理。对中职生来说,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变“管理”为“引导”,这样的方式能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更能确保班集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行动一致。
(3)提前判断,清除萌芽
中职学生大多处于16-20岁之间,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容易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思维变化,身为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提前意识,针对在班内观察出的一些不良动向或是从班干部那儿了解到的问题,要做到提前判断,给学生“打预防针”,把班内的不良现象扼杀在萌芽状态,减少班级管理工作的被动。比如每个学期初,学生往往受“假期综合症”的影响,学习纪律松懈,甚至还会有学生出现课上玩手机的现象,这种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对学风的形成恐怕是致命的。为此,班主任应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一些现象要防患于未然,及时注意到学生的思想变化,避免“羊群效应”的消极作用,才能引导班级建设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班级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班级无小节,处处可立则”。新时期,新理念,我们中职班主任也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了解,找准着力点,给予科学、及时的引导,运用“羊群效应”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帮助学生塑造完整的人格,建设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1. 大修档案是设备维护检修和运行的重要参考资料和依据。设备是生产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设备运行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的顺利进行。大修档案真实记载了设备的故障、维护部位及检修方法,提供了设备运行、检修、管理的真实情况,既有利于平时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又为下一次设备的大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和依据。
2. 大修档案是石化生产装置大修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设备档案的重要构成。作为大修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部门除在大修期间提供图纸的借阅、复制等相关服务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各类设备资料的再积累。各类设备的检修记录、更替记录、安全运转记录资料的完整收集和归档,是大修档案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大修资料全部归档后,石化生产装置的大修工作才算圆满完成。
3. 大修档案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大修档案的重要查考价值是大修档案实用性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依据历次大修档案材料,结合平时保养记录,可以客观地评价每台设备运行质量、运行寿命等问题,为购置新的设备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二是历次大修预(决)算档案都反映了不同部门的大修费用及具体项目费用,根据会计核算的有关方法,可以分析出不合理的费用,找出管理上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三是记载了技改和采取技术措施后的设备试运行效果。通过分析技改、技措项目的情况及设备运行的实际能力,为降耗、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断积累经验。
二、大修档案管理包括的主要内容
1. 固有设备的检修记录。如设备仪器检修记录、压力容器及安全阀检测记录、消漏堵漏记录、除垢清洗记录、验收记录、大修预算(决算)等。
2. 技改、技措项目形成的文件及资料。如:大修计划书、申请书、批准书、设计及施工合同、施工记录、竣工图、大修总结等。
3. 新购置设备和仪器的开箱资料。如合格证、安装说明书、使用维护说明书、备品备件清单等。
三、大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日常资料收集不齐全。日常资料收集归档工作是大修档案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大修的质量和设备问题的处理。
没有做好日常堵漏消漏记录。在一般情况下,为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的漏点部位都要进行临时的带压堵漏。大修期间就会对已处理的漏点进行复查维护,这项工作对安全生产,消除污染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目前有些单位对日常的设备事故处理记录不重视,资料收集不齐,忽视资料的归档。因此,在大修中就存在着凭印象复查补漏点的现象,因而不能确保漏点复查率达到100%,个别漏点在大修后会旧病复发,使之造成不应有的再次停车,生产成本也将随之上升。
不熟悉压力容器设备的档案的形成内容。压力容器是石化生产装置安全生产的关键设备。石化生产装置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特殊性。近年来压力容器出现爆燃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及环境污染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因此,档案人员在装置大修前、大修中和大修完毕时都要特别关注每台压力容器档案的管理。在平时,还应熟悉压力容器的制作过程。如果不了解原材料进厂规格、发放焊材的管理记录、受压元件的制作、整体组对,以及元件焊接、焊缝探伤的检查等过程,就不能保证资料组卷、立档内容完整,在大修期间此类档案作用就难以充分发挥,无法确保检修工作到位和日后的安全生产。
2. 新购设备的开箱资料及安装调试资料收集、归档不到位。设备开箱资料是设备的原始资料,其完整归档工作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大修期间都会补充一些新的设备,尤其是一些小设备,由于体积小、价格低、安装简单,在装置中又不显眼,所以,无开箱资料、无安装调试记录、无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问题较为突出。这部分资料的失控,为日后生产装置的安全稳定运行埋下了隐患。
3. 大修资料归档时间过长。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大修结束后资料归档工作也应随之完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做不到这点。由于石化生产装置在设备大修期间成立的大修指挥部都是临时性的,大修结束后施工单位技术员人员随即离去,这为大修资料的收集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单位虽然把大修资料管理列入了大修工作的范围,但没有具体的奖罚措施加以保障,相关要求往往不能落实,使大修档案资料出现了大修前重要、大修中需要、大修完忘要的状况。虽然档案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但仍会出现:资料归档时间过长,内容难以收集齐全的情况,使大修档案不能做到完整准确。
4. 归档资料书写不规范,字迹不符合要求。根据档案管理要求,为了便于长期保存,应用不易褪色的黑色或蓝黑色墨水进行书写。但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归档资料仍用圆珠笔书写,甚至用铅笔书写。
四、强化大修档案的管理措施
1. 把大修资料的归档时间工作列入大修工作的议事日程。大修指挥部领导应将大修资料归档时间写到大修工程进度计划中去,并进行经济责任制考核,把大修资料的归档工作列入大修工作的议事日程,在大修例会和竣工总结会上宣传依法管理档案的意义,明确归档范围,提高全体大修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档案人员也要熟知大修的项目和进度,并及时参加各类施工会议,了解施工进度,熟知将要产生的各种资料,对各专业的技改技措项目及产生的设计变更要做到胸有成竹。
2. 大修档案要做到真实、完整。大修档案真实、完整才能确保其实用性。特别是大修过程中技改技措项目的竣工资料不能缺项。包括设备的增减;工艺管线的变更;水、电、仪、气、汽线路的变动情况等。这时,设计部门要出具设计《变更单》,施工单位要根据变更内容更改或重新绘制竣工图归档。如果这些工作出现纰漏,将会使原有的部分竣工图纸失真,对今后设备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管线变更,如无及时记载,在出现问题后处理起来就会成为“盲人摸象”,延误处理的最佳时间,给企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档案人员要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超前工作意识。目前,石化企业在创建环保、节能、清洁文明生产装置的过程中,都建立了巡回检查制度、包机制度、消漏补漏报表统计记录等,这对提高企业管理、强化装置安稳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档案人员在平时应与设备人员配合逐台确定设备的静密封点和动密封点,并根据密封点示意图,建立无泄漏档案,为设备大修工作提供准确的方位和数据,提高复查的质量。
档案人员要动静结合管理好压力容器档案。石化生产装置中的压力容器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要逐项建立压力容器档案。在梳理这类档案时,要注意成套性和连续性的特点,从制作到安全取证,从大修到运行,跟踪收集资料要做到收集齐全、立卷完整。对每台压力容器的再用周期,停车检修安全阀调试等都要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平常,要使压力容器在装置运转时处于良好的监控状态,有效地保证生产安全运行;在大修期间,要能凭借真实可靠的设备档案达到对压力容器的合格复检。
3. 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参加设备开箱工作。首先,档案人员在大修前要熟知新购设备清单,做到胸有成竹。其次,有的放矢地开展现场工作。对于大修期间新购置的设备、仪器要及时到达第一现场,参加开箱验收,并接收全部资料,认真填写《设备开箱资料收集清单》。最后,档案人员应及时复印、发放,既确保开箱资料完整,又能服务一线,满足大修人员的资料利用。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可持续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越来越活跃, 也更开放。由于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缺乏社会阅历,思考和处理问题往往不成熟,自我管理的能力比较弱。因此,需要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加以必要的引导和管理,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一、目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
学生大多是农村籍学生,思想纯朴。但同时也表现出集体意识薄弱、适应性差、解决问题能力弱等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
(一)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目前我所在的班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除了读书学习之外,很少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锻炼,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缺少磨练,在心理上过分依赖于家长和学校。
(二)心理承受能力差,自尊心强。具体表现在:缺乏挫折教育,面对失败困难情绪低落萎靡不振;对身边事物敏感,不愿意与外界交流,容易形成小团体;相当数量的贫困学生,心里压力过大,自卑、敏感、脆弱。
(三)创新思维意识差,接受能力强。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介,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讯,对社会热点和文化潮流有自己的见解。
依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生工作中必须解决好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树立与培养、组织纪律性的建立、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等问题,探索现行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二、坚持管理的人性化,引导学生成长、成人、成材
管理的规范化,是建立良好秩序、规范学生行为的依据。然而实际上,如果采用过度教条化、形式化的管理办法,必然会导致学生逆反情绪、抵触管理,这样一来不仅伤害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使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一)视互联网为工具,建立虚拟家园。刚才提到,学生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热爱新鲜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目前手机的普及率极高,可以使用通信软件将所有学生的手机号码全部加为“好友”,但凡任何重要的信息和通知都采用群发短信的方式发给每一位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代替了传统的让学生之间相互通知或班会通知的形式,减少了多余环节,避免消息传递的不对称性,让辅导员“隐形”于学生面前。
在与学生交谈当中,学生都反馈到这种群发短信通知的方式很“潮”,效率也很高。不仅如此,建立班级QQ群、班级微博、网络相册等都是一系列互联网衍生产品,也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另一重要方法,我将班级QQ群、微博、网络相册定义为“互联网虚拟家园”。用“家”来凝聚学生,用“家”来温暖学生,互联网虚拟家园不仅仅是一种称谓,也成为了学生心灵的靠山和归宿。
(二)视学生为重要主体,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一视同仁就是不戴有色眼镜、不带偏见的对待学生,不因学生家境而漠不关心,不因学生性格偏激而疏远。这就要求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要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要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真心去帮助、关心、体贴他们,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适应环境;对于家庭离异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读一本书、写一封信、谈一次话的方式使学生克服一些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的心态。要根据思想倾向和情绪状态因势利导, 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要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念, 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使之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三)视寝室为“第二战线”,积极心理疏导。将“一切为学生、为学生一切、为一切学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我认为,学生主要面临的是对未来感到困惑、对人际关系感到乏味、对学习生活感到不适、对个人感情难以宣泄的四大问题,这就要求辅导员了解学生心理困惑,积极疏导。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向学生问寒问暖,关心学生生活,适时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多走进学生宿舍看看,从另一个层面接触学生,能和同学们促膝谈心,从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等方面入手及时帮助解决学生们在住校生活中出现的情感、人际交往及心理、生理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走进寝室,我经常有新的发现:不少学生在教室的时候表现得很拘谨,不愿意多说话,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但在宿舍里这部分学生明显开朗,卸下了包袱,气氛比较融洽,跟老师交流、谈心,谈话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四)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树立活动为载体的思想。学校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社会生活的预演,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学生在学校里要学会相处,学会交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做准备,所以,当老师眼里的学生是一个个灵动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未来人的幸福谋发展。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我在和很多学生谈心过程中了解到,其实学生进入网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动机是为了打发空虚的空余时间。这就要求辅导员能够组织、鼓励学生举行、参与多种诸如K歌比赛、趣味运动会、知识竞猜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中,以活动为载体充实空余时间,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陶冶情操。让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空余时间安排在图书馆里、教室里、操场上和同学中去。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让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133-03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现在很多高校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有一些高校跃跃欲试,各大高校都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运用中,大学生对职业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专业理论知识不深入、提升技能的教学方法缺失等问题仍普遍存在。管理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分析、说明、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要达到自我认知,而且需在此基础上达到自我管理,而自我又是在群体以及组织的环境中得以发展,而个体、群体、组织正是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重点,由此可见,管理心理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在大学的该门课程教学中,应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纳入每个章节的讲授中,以期为大学生做出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职业生涯教育活动,或教育方式不适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讲解基本上分为两派,一派是学院派,特别重视系统理论教学,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开设的是职业生涯发展课程。另一派是实务派,侧重于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强调求职技巧,以帮助学生找到工作为目标,主要开设的是就业指导课程。[1]前者侧重性学习,理论深度高,但对于学生的能力提高作用不明显。后者侧重就业技巧教学,虽对于学生就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个人来说是个一生的课题,只有实务是远远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通过一门课程的教学传授给学生一种自我终身职业规划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短期应试的技巧。
2.学习的方向性模糊。大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上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另一个极端是“书本的知识是单薄的,能力的提升还要靠实践、靠兼职”。大部分学生处于两个极端之间,对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领会不清,或对专业学习和综合学习的选择很是困惑。大学四年是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链条,对后期的职业生涯起到打根基的重要作用。此时若迷惑于自己到底是哪种人才和适合做什么,大学这一重要链条就会缺失并阻碍职业生涯的发展。
3.自我认知不准确。自我知觉是指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物质自我、精神自我和社会自我。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来说,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尤为重要。可是很多学生对于精神自我中的智慧、能力、个性等方面评价能力弱,对于社会自我中的人际关系交往认识不够深入。正是自我认知不准确,导致很多学生出现人云亦云、目标不明确、随大流、困惑怠学等问题。
4.价值观不明确,也不知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大学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正确引导将影响他们的一生。而价值观又决定了“可为和不可为”的选择问题,人生将会面临很多重大抉择,特别是职业生涯中,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什么样的组织,选择什么样的职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价值观决定的。没有明确的价值观,将陷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局面,甚至在找工作中存在“广撒网、重点捕捞”的无定位被动态势。
5.缺乏定位,似乎什么都可以干,又什么都干不好。产品需要定位,市场需要定位,人更是这样。缺乏定位的人就如同没有锚的船只一样,航行没有方向。有些学生看起来很优秀,所有科目学得都很好,但是缺乏突出的优点,找不到其特长,这就是缺乏定位现象。企业真正稀缺的人才是那种缺你不可的人才,特别是具备一技之长的人。通过人职匹配,性格、气质、专长和职业间找到良好的匹配关系,在这个岗位上缺你不可,只有你干得好,这种定位就达到了。早一步科学定位,早一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早一步决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这就会避免走很多弯路。
二、管理心理学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心理、群体心理、领导心理和组织心理,以下将通过这四个方面说明其中分别解决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哪些问题,以及可以通过哪些工具帮助自己做好定位和规划。
1.“个体的心理”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个体心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个性、达到较客观地自我认知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①能力、气质、性格。学生可以通过相应的测试了解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以及推荐的职业类别。如测试一般能力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或瑞文标准智力测验,测试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桑代克的CAVD智力量表,测试职业能力的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测试气质类型的有气质类型测评表,测试性格的有MBTI性格测试量表等。②自我认知。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可以通过内省来达到自我认知,其实,除此之外,还包括以人为镜和扮演社会角色两种方法。对于大学生来说,心智不够成熟,所以内省这种方式并不能获得客观的自我知觉,而“以人为镜”可以作为这种方式的有效补充。“以人为镜”,即通过所信任、尊重的辅导员、任课老师或家长对自己个性、兴趣、价值观、处事等方面的评价,达到自我认知;进而请他们帮助自己做职业生涯方面的重要决策,譬如,选择专业、判断人格、选择未来发展路径、选择职业方向等。实践中达到自我认知的有效方法是通过兼职或社团活动,在工作中扮演相关社会角色,获得心智的成长。③兴趣和价值观。与此相关的测试方法是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职业价值观测试。职业兴趣测试。它主要用于确定被测试者的职业兴趣倾向,进而用于指导被测试者选择适合自身职业兴趣的专业发展方向和职业发展方向。霍兰德提出的6种基本职业类型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常规型。职业兴趣测试可以解答学生的一个重大困惑“我应该钻研学问还是多参加社会实践”。如,研究型人才以专业上的发展和成功为目标,毫无疑问大学四年的目标就是埋头学习,以进一步提高学历钻研学问为发展方向;社会型人才以人际交往为自己的兴趣方向,可在得3分的基础上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加自己的阅历,提升这方面能力,为进入行政管理类工作做好准备;企业型人才爱冒险和支配他人,循规蹈矩或谨慎细微的事情不适合他们,所以这样的学生应把重点放在兼职、社团领导工作和创业实践中,当然这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压能力作支撑;常规型人才喜欢有序和服从执行,学习重点应是沉稳学好专业内容,在对专业从业方向了解的基础上获得专业资格从业证书,为就业做好准备,工作类型以循规蹈矩、稳定有序的工作为主;实用型人才属于技术和运动取向,专业方向自然是机械类、技术类或运动类,学习方向以掌握技术要点、熟练操作为核心。由此可见,兴趣测试对个人的专业选择、大学四年的时间安排以及未来的职业定位起到关键的作用。职业价值观测试。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大学生在做职业或企业的最终选择时,职业价值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职业价值观测试了解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对什么内容最为看重,从而帮助自己确定职业范围;同时,学生在选择企业的时候,要了解企业文化,如果是强文化的企业,需要了解其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是否和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在最重要的环节上相吻合,企业文化就如同呼吸的空气,如果空气让你觉得很清新的话,你的忠诚度必然会大幅度提升。
很多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世界观的教育,却忽略了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当前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绝大多数大学生由此陷入了错误的误区,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甚至影响了职业选择,认为工资高待遇好就是好工作,这是个极大的误区。高校要重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全社会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大有裨益的。
2.“群体的心理”帮助学生找准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人必须在群体中才能找到归属感和被尊重感,在职业生涯的发展过程中找准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也是非常重要的。要达到准确的认识,学生在“群体的心理”学习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①自测问卷。按照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个体在团队中的角色分为实干者、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信息者、监督者、凝聚者、完美者八种类型。通过贝尔宾团队角色自测问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明确在一个团队中你可以扮演什么角色,从而发现自己的职业范围。②参与活动。除了心理测试外,通过参与活动或回忆自己曾经参与过的实践情况,也可以帮助你进一步找准自己的定位。如,在一次大学生创业大赛中,你可以回忆一下你所从事或擅长的工作类型:如果你可靠而高效、具体工作做得多、利他主义而非利己主义,那你很可能是实干者;了解人员优势、处理分工和项目管理工作,那你很可能是协调者;对项目进度影响很大、自信有魄力甚至有点独断专行,那你很可能是推进者;点子多、博学、从事技术路线设计工作,那你很可能是创新者;敏感、好奇、外向、从事调研工作,那你很可能是信息者;冷静、谨慎、从事方案评判工作,那你很可能是监督者;温和、乐观、善于调和人际关系,那你很可能是凝聚者;细致、苛求完美、事必躬亲、从事重要的细节核对工作,那你很可能是完美者。
通过自测问卷和内省、参与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角色初步定位,或称之为早期职业锚选择,要充分利用其参考价值,但不应被此束缚住,在今后的工作和实践中还需不断修正和发展。
3.“领导的心理”帮助学生寻求最适合的领导氛围。大学生在择业特别是面试过程中,会遇到直属上级,此时的你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适合什么样的管理风格呢?①我适合什么样的管理风格?是否能和未来的领导融洽相处,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如,顺从型的人适合专制型领导的指挥,而独立型、成熟型员工则希望拥有民主型的领导风格,给自己更大的空间、更大的舞台。所以,此时的你在作选择的时候,应在了解自己个性和成熟度的基础上,理智地选择领导。②学会和上级相处的技巧。听懂上级的言下之意,这属于职场心理学和人际沟通的问题。学生在刚刚毕业时,大多数都面临着管理沟通的难题,但是,如何和直接上级相处却非常重要。在很多公司,对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实施过程都是首先由直接上级推选绩效最好的几位员工,然后就几个部门的推选结果在部门会议上讨论,再共同选择几位“明日之星”,即“接班人计划”。③未来如果我做了领导,什么样的管理风格是合适的,我应该如何领导下属?答案就是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是完美的,在恰当的时候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组织环境、任务难度、下属成熟度、职权大小综合在一块,决定了某种合适的风格。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这也是理论的价值所在。而是否有科学的逻辑思维做指导,又决定了你的未来职业发展潜力。逻辑思维、人际关系、决策能力、战略思想是成为一位高层管理者所必需的几种重要能力。
4.“组织的心理”帮助学生发现“呼吸顺畅的空气”。这往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所欠缺的。实际上,组织的心理对于学生初踏社会、选择企业来讲,就如同呼吸顺畅的空气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心理是研究个体、群体与组织的关系,探讨什么样的社会心理环境有利于激发个体动机、达到组织目标,也就是研究如何安排有利的组织环境,适应个体心理需要,使组织与个体的利益维持平衡。换个角度说,大学生在找寻工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对组织环境进行评价,以发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土壤。①组织文化。即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在选择组织的时候,除了岗位的选择外,自己的价值观是否符合组织的价值观也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组织文化背景下设计个人职业生涯,是需要学生重视的新课题。组织文化大致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是核心层,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蛋黄,它包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的发展远景;第二是制度层,相当于一个鸡蛋的蛋清,它包括公司的激励机制、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的薪酬机制、公司对员工的职业培养计划等,这部分内容与员工的关系最为密切;最后,文化还包括物质内容,企业形象、企业办公环境、企业员工着装等表象的东西属于这一部分。学生适应企业文化应从求职开始,每个公司有不同的文化,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就可以一起创造双赢的局面。因为只有了解企业文化,你才知道如何工作,才可能把自己不适合的做事方式、做事习惯逐渐修正过来。[2]②组织结构。作为一名新员工,需要尽快了解本企业的组织架构,了解企业的组织目的,尽快完成从新进员工到职业人士的角色转变。
大学生面临就业难免出现很多困惑,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若将困惑的时间提前,找工作的准备从大一做起,甚至从选择专业就开始,毕业时就会定位清楚、有的放矢。而要达到这个愿望,必须有理论的指导,而不是随波逐流。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研究内容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若能以此为指导,再通过心理测试和老师的提点,每位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职业锚,从而踏实地度过大学生涯、成功地开始职业生涯探索。
参考文献:
[1]http://.cn/zhouqihong,2007.
[2]http://.cn/s/2006-09-18/111110046365s.shtml,2006.
[3]陈国海.管理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蔡圣刚,王永丽.人才测评应用中的两难问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5).
[5]金海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刍议――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J].中国商界,2010,(12).
[6]李雯.用管理心理学理论剖析大学生择业心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2).
[7]孟慧.职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系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8]阎鑫媛.心理学在人才选拔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36-01
识图能力是指通过识图熟悉与掌握化工生产现场工艺控制、操作等知识与技能的一种能力。化工生产的过程是一项需要多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配合、相互交流与协作才能完成的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职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工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作,识图能力对该专业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化工识图的能力呢?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材内容体现行业发展特征
教材是教学工作赖以进行的根本,是学生吸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教材的结构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组织体现做学一体特色。从学生的兴趣和行业的需求出发,安排知识和技能点,体现出先感性认识后理性归纳、先简单后复杂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任务(项目)选题案例化、实战化和模块化,校企结合,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基地,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并发展新的经验,善于让教学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职业的经验情境,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专职教师和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中职学校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化工及化工相关企业的一线技术工人,而不是从事教学、设计、科研等工作。因此培养学生的知识特点是工程知识高于化学理论,识图能力高于制图能力。所以制图是基础,识图才是重点。
对于化学工艺专业的学生而言,识图应以工艺图纸为主。工艺图纸主要有化工设备图、工艺方块图、物料流程图、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管道单线图等。由于工艺图纸都是有工艺流程图衍生出来的,其他工艺图纸也最终是为工艺流程图服务的,因此识图时应以工艺流程图为重点。
3、教师应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当今现代教学手段的主流,化工识图这门课也不能偏离这个主流。化工识图本身就比较抽象,难于理解,特别是刚开始接触物体的三视图,原本空间的形体放在二维平面上,通过平面投影的表达,想象出空间的形状,对不少学生来说都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多媒体集形、声、动、静于一体,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能形象的解决教师只能口头表达而无法具体演示的问题。 例如:在讲述某工段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工艺流程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帮助学生们掌握工艺流程是如何一步一步进行的。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动手展示给学生学习的一些作图方法,还是应该亲自动手,否则学生总是认为自己手工完成不了计算机完成的内容。
4、教学需要必要的操作演示
化工识图本身就存在许多国家标准,需要学生严格遵守贯彻,而标准是一些认为规定的繁文缛节,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画图的实践掌握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亲自下笔去画,如:字体是长仿宋体应该是怎么样的;粗线画多粗,细线画多细;实、虚线相交怎么画;尺寸标注如何去标注;方块图的化工单元操作是用细实线来表示等等,亲自示范的效果强于口头表述的效果。
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生在识图、读图的过程中,培养空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例题分析是不能满足教学的。因此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学生提高识图能力的。
(1)让学生自己做模型
在初学《化工识图》这门课程时,教师布置作业可让学生制作简单的模型,这样学生在画三视图时,不但更实际的从模型中看到三个视图的真实反映,更是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在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对模型的依赖。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化工识图》这门课的过程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就必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最大限度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资源,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实践与理论的真正差别,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出色的完成化工识图的任务,从而强化识图能力。
(3)小组完成课后习题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157-03
一、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对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考验
(一)学生宿舍社区化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共同发展的产物
学生宿舍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院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有的校园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严重冲击以前按院系行政班级管理的模式。特别是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持续推进,校园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学生宿舍管理转向社区化运行,学生在消费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理念,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导致二者容易产生摩擦。住宿条件的千差万别,出现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乃至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合居住,学生更多地以个体为活动单位聚集学生宿舍学习和生活的频率更高,使得“班级”原有集中教育管理的阵地不断淡化,学生“班级化”管理向“社区化”管理转变,“管理”学生向“服务”学生转变,“行政化”管理趋向“个性化”服务转变,教育职能以分散化、小型化的管理与服务,如个别约谈、小型座谈、接待访谈等,来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问题,而信息传递、意见反馈、疑难解答等教育管理活动则主要依赖于电话、校园网、电子信箱、网上办事大厅、QQ群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来解决。
(二)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与传统的宿舍管理相比在功能上有很大的拓展
高职教育是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的互动过程,学生既是教育管理对象,又是学校服务工作对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寓于服务工作之中,没有良好的服务就没有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学生成才环境。这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心由班级向学生宿舍转移,创新学生宿舍社区化管理,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上注重“以人为本”。学生宿舍工作涉及岗位专业多,服务质量高,服务的点多面广线长,持续时间长,安全责任重,在规范、监督操作流程的同时,强调服务的过程化,注重整体把控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提升,发现问题,按不同等级和程度,对学生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识别,识别出防火、防盗、防意外等因素若干,按照可控、不可控做出分类,第一时间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实行“人员、电话、网络”全方位24小时值班“零距离”接访,改变“服务信息不对称、解决不及时”的局面,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访、服务回访,及时了解情况,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营造安全、文明、和谐宿舍氛围,构筑文化、休闲、娱乐一体的多功能文化社区。
二、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对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影响
众所周知,宿舍社区化管理对高职院校的发展、稳定及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新时代的高职生特点多,变化大,服务学生过程中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一)学生服务工作的旧有体系满足不了学生生活的高需求
1.学生宿舍发展不均衡增加了管理难度。虽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在整体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学生宿舍的规模在扩大、条件在改善、管理在规范,服务在提升,整体态势良好。但均难以做到整齐划一,新旧宿舍、不同规格宿舍仍然将长期存在。由于硬件设施和客观环境的不同,宿舍规格的差异而出现多种住宿收费标准,高职院校不得不采取多种方式应对。即便学校分别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学生通过比较也总是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不满意感。
2.行政化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在一定时期仍然存在。以往高职院校一般实行在学生工作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绝对的学生管理方式,管理事务多服务意识少,对学生训导多权益保护少,不从方便学生、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其管理思维基本上属于管、卡、压,强调对学生的严格规范管理,强调管住学生,制服学生,让学生听话,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诉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未能摆脱“缺漏补漏”的“消防”式的工作局面,未能真正从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停留于解决局部问题、完成单项工作任务、应付工作检查的状态,无法与高素质教育相适应。
(二)服务学生工作的网格化机制不健全
1.难以保证有效的学生管理组织。学生管理工作中,围绕学生工作的辅导员、保卫人员、后勤保障员队伍发展不均衡,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相对于学生而言不但理论修养不够高,从事学生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也欠缺,基本上处于经验化工作水平,专业化程度低。
2.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包括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服务等多个方面,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会有截然不同的观念和措施,以致出现协调上的困难。表现在: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总是难以达成一致,甚至出现矛盾对立的局面;后勤管理和学生教育管理脱节,服务育人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化设施不足,文化活动单一,未能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等等。
三、学生宿舍社区化运行下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对策
(一)理顺关系,网格化管理,推动宿舍社区建设
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要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奉献精神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之目标,必须把学生工作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学生工作是全方位的管理,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理顺各部门关系,形成合力,以应对学生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1.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组织协调。在当前条件下,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已不仅仅是对“人”或“物”的管理,而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这项工作要求学校教育管理、安全保卫以及后勤管理等部门紧密配合。为统一指导和协调学生宿舍多方面的工作,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之类的领导机构,并根据学生宿舍管理的具体职能成立相应的工作部门,理顺学生管理系统各部门、层次、岗位的职责、权限关系,培养一支辅导员、保卫人员、后勤保障员专业化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建立健全责任制,做到责任到岗到人,责、权、利一致,形成网格化管理体系。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工作计划和任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指导、检查、督促、协调各工作部门的运作,各部门则根据既定的任务和要求开展具体工作,从而使学生宿舍管理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工作体系。
2.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年级宿舍辅导员制。一是宿舍辅导员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要积极探索以学生宿舍为社区平台的“年级管理为主班级管理为辅”的管理系统,强化以学院(专业)为单位的年级管理,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与专业教学之间的融合力度。二是辅导员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辅导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个别存在生理或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经常深入“特殊寝室”找“特殊学生”谈心、沟通,关心、尊重、理解学生并做好谈心记录,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宿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问题预防的重要场所。三是宿舍辅导员要在宿舍设置服务队、信息员,这样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又促使辅导员从烦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辅导员要指导学生进行宿舍规范管理,弄清楚怎样对宿舍进行检查评分,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宿舍的清洁卫生,做到:“三线”,即:鞋摆放整齐一线、毛巾排列一线、衣物晾晒一线;“一规范”,即:书桌、书架、日用品摆放规范;“一整洁”,即:被子、床单、枕头整齐干净;“五无”,即:无违规电器、无麻将牌桌、无异味、无违纪行为、无不文明礼貌行为。使安全、卫生、纪律、文明礼仪、文化建设,以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得到更有效的落实。
(二)转变职能,多元化管理,推动文明寝室建设
宿舍是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重要场所。抓好“环境育人”的心灵课堂是文明寝室建设的目标,营造“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学生宿舍成为主流。
1.学生工作职能从管理学生转向服务学生。宿舍社区化的管理,学生是缴费入住的,这就与学生宿舍管理部门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学生宿舍管理部门有责任为入住学生提供生活上的服务。一是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热情周到的关爱,做到“耐心、细心、爱心,眼到、嘴到、腿到,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二是宿舍设置“有事请找我”告示牌以及“温馨教育与提示”公示栏、黑板报、爱心箱、意见薄等帮助学生解决日常困难和问题,为其排忧解难。三是高职院校应在学生宿舍区设立医疗救助服务点和报警电话,并安排专人值班,以便及时处理学生宿舍重大伤病和其他突发事件,保障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2.宿舍社区化突出学生自治职能。宿舍社区化的学生管理是以学生工作处指导下的、以宿舍辅导员为调节的、以学生自治为中心的相对的教育管理方式。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之本,重视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学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不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消除被管理的逆反心理,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角色,增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制能力,建立一支以宿舍长、楼层长为基础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队伍”。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自己,既“学到知识”,又“学会做人”。同时,大力实行学生社团组织进宿舍活动,按区域分组建立宿舍安防的学生志愿者组织,加强学生宿舍楼层长、生活部干部、干事的建设和管理,开展宿舍日检和夜巡、信息反馈、文化活动以及宣传教育等工作,对学生宿舍的住宿、用水、用电、防火、防盗等的检查常态化,根除安全隐患,处理好学生在宿舍的各类突发事件,发现问题,快速反应,层层落实,强化责任。
[本文为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学校后勤协会2011-2012科研立项课题《宿舍公寓化下高职生思想教育及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浙教后勤【2012】1号)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1C053)]
参考资料:
1.张棋.教育关注:高职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N].北京考试报,2005.07.13
2.王振洪.社区的思维方式: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角度的一种新构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3.王海龙.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社区化建设浅议[J].企业导报,2011(7)
4.黄磊.关于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
一、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质
综合当代心理学的动机研究和系统科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一些学者从系统动力论和人的生活价值与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性假设,即“目标人”假设。其基本观点是: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实现心中的目标,并不断形成新的目标;目标是潜伏或活跃在个体内心的自我的未来状态或其他心理图式的可能运动,它们是个体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选择性地建构起来的,代表着个体潜在的理想、愿望或愿景,并规定着具体的行为策略;在一定的情景中,某些目标被激活之后成为个体行为的发动者和组织者,形成人的行为动机,动机是改变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内在原因;在人的心理世界中,存在三种层次的目标,即与生存有关的目标、与社会关系有关的目标和与自我发展有关的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有机的功能整体,即目标结构;不同的个体之间在其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和目标结构上存在广泛的差异。据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人有着一种固有的全面实现自身目标并形成新目标的内在动力,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在于不断实现心中的目标,人工作的意义也正在于不断形成和实现心中的目标,从而不断促进自我的发展。据此,笔者认为,人性化管理在本质上是以促进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而人自身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个体心理目标结构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
(二)能本管理
所谓能本管理,就是以人的能力作为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的核心,提倡能力本位,建立起以能力为核心的价值观。能本管理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就要求以能力价值观来支撑和统摄其他价值观(如利益、效率、个性、主体性、自由、平等、民主、创新等),坚持以人的能力为实施管理的根本立足点和根本依靠力量,其管理措施则是建立一种“能级制”。有了以上的理解,我们在实践中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性化管理,而激励机制首当其选。
二、如何运用好人性化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一)了解影响有效激励的因素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每一个人在不同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单位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所以,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才会产生公平感。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单位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员工的需求在变化,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照搬照抄其他单位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本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今许多单位的激励机制,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的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单位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激励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实现有效激励的途径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实施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单位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应先做好单位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单位的需求,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单位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建立综合系统激励机制。一是只有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二是选择激励方法应与本单位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单位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单位,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增强激励的效果还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98-01
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载体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现象以及相关知识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该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其学会质疑,进而培养其创新精神。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化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思考、爱质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质性特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其求知欲望,掌握基础知识,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思维个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改变化学教学中收敛性思维占主导,固定题目,固定答案,课堂教学缺乏创新的现状。在素质教育的实施下,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改变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启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在疑难面前积极的进行思考,努力的探索问题的答案。使课堂学习由被动转向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活跃课堂的气氛,展现课堂的智慧。
通过质疑,促进课堂外的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因为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激励创新。在课堂外可以根据感兴趣的化学疑问,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查找资料,解答疑惑。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化学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习之所以能指向化学学科,能维持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是因为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动机。而化学学习动机是驱动学生学习化学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动因或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动机,不仅需要教师发挥引疑作用,还应该努力为学生创造质疑的心理条件,同时,更重要的是应该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1、教师发挥引疑作用
针对中学生好奇心比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景教学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气氛,产生质疑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设置一定的质疑情境(如通过教师或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等),通过创造一定的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并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猜测,提出自己的看法,引起其他同学的质疑。教师发挥引疑作用,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去引疑,能够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其积极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就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将问题提前设置好,以便于在课堂上适时的提问,同时,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途径思维,向着自己明确的答案逼近,最终在引导之下学生自己独立的解决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在质疑前,要先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思维的习惯、能力的水平、教材内容和求知过程,精心的设计问题。
2、创造学生具备质疑的心理条件
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教师要有民主精神,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既紧张又愉快的学习环境。课堂过于拘谨,死气沉沉,学生就会很少提问,只有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心情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就会比较利于表现自我,善于提问。教师与学生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反驳、反问、更正、补充教师的意见,要允许他们畅所欲言,自由地发表意见,既便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也绝不能够对其进行嘲讽和否定。尤其是在中学化学学习当中,不可小看学生的课堂智慧,应该珍惜学生的童真。欢迎学生对老师的课挑刺、提意见,对正确的意见加以肯定,偏颇的意见加以引导,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创造精神。
3、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更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的过渡到自学质疑。只有学生自己能够在自学中生疑,才能够真正的解放思维,走向创新。把潜在的创造力从复述和反映式的狭隘思维活动中解放出来,向灵活性、自发性、独立性方向发展。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形成质疑的思维习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比较好的质疑方法,如因果质疑、比较质疑、反问质疑、联系质疑等。(1)因果质疑,这是最常用的一种质疑方法,就是让学生对每一个现象都要问一问“为什么”,即见问生疑。(2)比较质疑,是指比较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或不同物体、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等,常常能提出具有独特性的问题。(3)反问质疑,是指正面的问题反过来又会怎样呢?让学生经常换个角度思考,必然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但教师启发学生逆向思维要准确揭示内涵,要合乎情理,不能随意求异,随意逆向。同时强调思维要立意求新,但不能脱离实际。(4)联系质疑,就是找出一种现象与一种现象的外在的或内在的联系,从而揭示出事物之间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质疑方法还有很多种,总而言之,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质疑探索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经常在这方面进行通过比较找问题到书本中找问题,到教师口中找问题,到作业中找问题都是很好的方法。
三、总结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加强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创设情景,积极引导,教会学生质疑方法,另外,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的质疑能力不能局限于口头说教,应该多训练,逐步让学生在提问时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会生疑走向会质疑。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health managementofmetabolic syndrome in young adults(Metabolicsyndrome,MS)related to the effects of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index ofpatients.Methods: 50cases ofyoung patients with MS,by theway,many aspects oflifebehavior of MSpatients diet,exerciseintervention,for patients to develophealthycorresponding management mode.Andthe change ofpatients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blood glucose,and abdominal circumferencewere compared.Conclusion:long time?syndromein adultmetabolism(Metabolicsyndrome,MS)ofhealth managementinterventionbehavior of livingpatients(includingsmoking,limiting alcohol),MS related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keyword:health management;MS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4月期间于我院健康体检,符合MS诊断标准的50例中青年MS患者作为此次健康管理干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男性,年龄为23~42岁,平均年龄为(33.5±2.6)岁。确诊为高血压、T2DM患者,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的种类及剂量不变。MS患者均无明显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
1.2MS诊断标准【1】【2】具备以下3项或3项以上者:①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血TG≥1.7mmol/L ;③血HDLc1.04mmol/L;④血压≥130/85mmHg;⑤空腹血糖:FPG≥6.1mmol/L及(或)OGTT 2hPG≥7.8mmol/L或有糖尿病史;
1.3方法
通过行为治疗、医学营养治疗(在营养师指导下改善饮食,包括戒烟、限酒)、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三方面对MS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建立健康档案,为每位被健康管理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MS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每6个月一次的:血压、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于健康管理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 对血压、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p
2.结果
对被健康管理的MS患者进行6个月的生活行为干预后,除血压外,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与健康管理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被健康管理的MS患者进行12个月的生活行为干预后,血压、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趋近正常。健康管理干预前后: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表: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3.讨论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心血管病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与代谢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个体内集结的状态【1】;是指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一个个体中同时存在的临床症候群。美国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中MS的患病率为23.7%;中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MS的患病率为14%~16%,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由于MS既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危险,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引起世界各地关注。【2】MS防治原则:防治MS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临床心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对已有心血管病者则是预防心血管事件再发。原则上应先启动生活方式治疗,然后是针对各种危险因素的药物治疗〔1〕〔2〕。生活方式的治疗包括:行为治疗、医学营养治疗、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三方面【1】。1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对MS及危害性有正确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长期坚持,是治疗最重要的步骤。(2)医学营养治疗 在营养师指导下改善饮食, 包括戒烟、限酒。(3)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与医学营养治疗相结合, 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患者体重减轻。目前一般认为,胰岛素抵抗是MS的中心环节,而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与胰岛抵抗的发生密切相关[1]。陆昀等【3】认为:对MS患者实施健康管理,加强生活方式的调控,能明显改善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调节糖脂代谢,减轻炎症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戚文威等【4】等认为:在全人群中,每日摄入酒精量>10g就会显著增加MS的发病风险。有研究显示【5】:吸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有害物质不仅可损害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且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也有影响。吸烟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且可导致T2DM。【1】张泽佳等【6】认为:戒烟之后会增加体内脂肪的含量,却增加了血液中的氧含量,减少了胰岛素抵抗,降低了交感神经糸统活性,降低了MS的发病。因而对吸烟者进行控烟和戒烟干预,对于降低MS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意义重大。
本研究显示:对被健康管理的MS患者进行6个月的生活行为干预后,除血压外,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与健康管理干预前:无明显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对被健康管理的MS患者进行12个月的生活行为干预后,血压、血TG、空腹血糖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均趋近正常。健康管理干预前后: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 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0-152.669-774.
[2] 陈灏珠 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71-1075.
[3] 陆昀,沈振海,李红卫等.生活方式干预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4,(2):45-49.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07-02
前言
职业生涯管理(Career Management),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所谓职业生涯,根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uglas Hall)的观念,是指一个人职业工作经历中所包括的一系列动和行为。而职业生涯管理是在结合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基础上,对决定人职业生涯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长期职业发展上的战略设与计划安排。职业生涯管理理论认为:对企业和组织而言,相对于坐等员工自学成才,对员工实施职业规划将更加有效率[1]。目前在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是不可否认,在尝试或者说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这主要还是由于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认识不足。
1 应注意的问题
在职业生涯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有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管理理念。企业在制定目标时,应该让员工了解企业目标,并让他们看到该目标分别会给企业和自身带来什么利益。形成两者之间的联系互动,这样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上下齐心完成目标。另外,企业应该建立以职业生涯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就要求企业的人力部门首先得做好招聘职位的职位分析,才能够向员工提供清晰的企业内部岗位状况框架,为员工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做好企业的员工招聘和培训,其中,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最为直接。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对企业核心成员的控制的激励。因为根据 “马特来法则” (即二八法则),企业核心员工占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企业应明确自己核心成员的名单,作为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点对象,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留人计划。这在许多企业中是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对这一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另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一定要重视创新型、技术型人才的激励、薪资管理,他们是企业保持活力的重要源泉。
在创新型企业中,薪酬体系和职业发展是两种最主要的员工激励手段。薪酬体系作为员工激励的主要途径已经运用于很多企业,但员工的职业发展还未广泛运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物质需要是人类较低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才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职业发展可以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因而会产生较大的激励作用。不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既要以个人工作业绩为基础,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如果单纯以工作业绩作为考核的依据,很可能作出不恰当评价。不同级别有着不同的技能要求。员工提升时,如果只考虑员工因业务技能而获得的业绩表现,而不考虑其管理技能时,往往会出现优秀的业务人员不适合管理职位要求,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员工个人也会因不适应新的岗位而被淘汰[2]。所以这里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在企业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平、公正,要建立一种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
职业发展道路对员工晋升相当重要,拟订企业岗位序列计划、设计不同的员工晋升路线、向员工展示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是建设企业职业发展道路的关键。多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体系可以让员工选择最符合自己兴趣和技能的发展方向,拓展了员工的发展空间。在企业中,我们往往把现职中层以上干部称为第一梯队,后备干部称为第二梯队。通过职业生涯管理,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岗位,选择 2~3个下级岗位的员工作为重点培养,形成第三梯队。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首先,构建第三梯队抓住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对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 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其次,构建第三梯队,突出了企业职业发展通道的关键节点,使企业职业发展通道的建设,点面结合,步步推进。第三,构建第三梯队可以有效防止因人员离职造成的短期职位空缺和责任真空,使人才流动更趋通畅[1]。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一定要建立职业生涯管理反馈制度。企业需加强对员工生涯计划实施跟踪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其工作进行反馈和评点,勉励和肯定好的一面,帮助其克服存在的不足.督导员工往生涯设定的目标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生涯目标。反馈修正应包含以下内容: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职业生涯目标的修正;实施策略计划的变更等[4]。
2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经营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其实现的条件在于企业中每个员工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企业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目的就在于实现员工的职业生涯实施过程和企业发展的相统一,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使企业和员工达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企业得润的最大化。只有充分注意到规划管理中的种种问题,并牢记企业的经营目的,才能在实施过程中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最佳模式。
参考文献
[1] 蒋欣. 电力企业如何实施职业生涯管理[J],中文学术期刊,2006(8)
[2] 王海兰,梁志伟,张素娟等. 创新型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J],中文学术期刊,2007(4)
[3] 温永贤.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J],中文学术期刊,2006(3)
[4] 作者不详. 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原则[J],中文学术期刊,2007(7)
[5] 刘国生. 浅论企业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的作用[J],中文学术期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