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绿色农产品背景

绿色农产品背景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绿色农产品背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绿色农产品背景

篇1

市场定向和差别化战略

任何一个地方进行农产品生产和营销都应根据本地气候、资源、区位、市场和消费群体来确定,农业企业应注意掌握瓜菜等农产品旺季和淡季价格差异的客观规律,尽量积极发展早熟或反季节品种,蓄意制造“时间差”,使产品上市时间提前或推迟,适时卖上好价钱。

农企更要学会市场细划来生产农产品。要清楚地知道自己产品的市场需求。如我们把城市家庭消费分为3个阶层:工薪消费阶层主要消费一般的农产品,追求便宜与实惠,大部分销售在农贸市场(菜市场),价格比较优惠、量大;年轻白领族和高薪退休阶层,消费一般以上的农产品,追求产品的营养与外观,追求产品的时尚性,比较喜欢干净的农产品,如大棚种植的反季节时令农产品等,追求新鲜,喜欢在超市消费;小康阶层消费要求比较高,多追求高档、独特、保健和愉悦等功用。

农产品营销品牌化策略

品牌作用更重要的是将产品质量、市场信誉传导给消费者,给消费者以信心和市场影响力,在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在实践中,一是以名创牌,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二是以质创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三是以包装创牌,美化农产品外表;四是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五是做好名牌保护工作,企业要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说伟大品牌的核心是产品。涉农企业对产品常常有两种误区。

一是产品越多越好。这些企业的成功观就是撒大网,撞大运,信奉东方不亮西方亮。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是:企业越小,想法越多,产品越多。产品多而不精,市场散而不强。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另一种误区是,有太多的公司把产品当作生意场上的玩偶,就像传销中“做做样子”的道具,他们把几乎全部的力量放在了产品之外的推销和传播上。

正确的品牌策略应该是:回归产品,重视产品,专注产品,是实现差异化、创建品牌、赢得竞争、使企业持续赢利的根本途径!

突出食品特殊要素的包装策略

目前消费者不仅要求农产品好吃,还要求农产品好看,所以作为生产者,不仅要调整种植习惯、变出一些新花样来迎合消费时尚,而且某些农产品往往有一定的特殊背景,如历史与地理背景、人文习俗背景、神话传说或自然景观背景等,能有效地区别同类产品,同时使消费者将产品与其背景进行有效连接,迅速建立概念

与食品相关的文化资源包括:传统工艺、人文故事、消费者认知、饮食习俗等。比如食品概念、饮食习俗、口味方法,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这种资源,还包括人文历史资源,比如产品传说,名人故事等。

农产品绿色化策略

农产品绿色化营销策略是随着当前农产品环境污染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目前,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对消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此,我们要把握机遇,发展农产品的绿色营销。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首先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及时收集农产品的绿色市场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发现和识别消费者“未满足的绿色需求”,然后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和具体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二是制定绿色计划,开发绿色资源,对于本地农业资源要认真研究和保护,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地与外界合作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科研部门为依托,通过权威部门产品检测和认证,使用绿色标志进行绿色营销。

免费体验策略和教育服务策略

通过对产品的观、闻、品、验等手段,让消费者明白什么样的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这样将大大拉近消费者的感官识别,从而建立牢固的产品信任感,促进产品的就地应时消费,如农业观光旅游和农家乐营销形式。另外,可通过与物业、居委会联络,让社区一些居民进入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的过程当中,展示农产品质量检验过程,与农产品生产者交流,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供求关系,提高供求双方的互信度,同时做好生产消费的协调工作。

小范围团购策略

篇2

市场营销治理体系包括:分析机会,决定市场,市场进入决策,发展市场营销策略,实施市场营销活动。

农产品市场营销就是指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农产品潜在交换的活动过程。农产品营销是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个人与群体,在农产品从农户到消费者流程中,实现个人和社会需求目标的各种产品创造和产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农产品营销的主体是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个人和群体。农产品营销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交易的全过程。农产品营销概念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价值或社会属性,其最终目标是满足社会和人们的需求和欲望。

二、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现状

1.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迅速。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不断发展,类别多,其中包括粮油市场,蔬菜市场,水产品市场,肉食禽蛋市场,干鲜果品市场,农产品市场,数目基本稳定,交易额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增长和规模扩张后,现正逐步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之中,流通规模上台阶,市场硬件设施明显改善,商品档次日益提高,市场运行质量日趋看好。

2.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

挥着积极作用。

3.以配送、超市、大卖场等为主的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势头迅猛。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传统农贸市场的“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南京、广州、武汉、上海等地政府也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4.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农产品营销创新

(一)农产品市场经营观念的创新

农产品营销创新的先导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农产品经营者必须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与农产品储运、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在从事这些活动时,应当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应当如何处理企业、顾客、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任何企业或生产经营者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一个企业的市场经营观念,也称营销治理观或市场营销观。它是决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方向的指南,也是为经营者在组织和谋划企业的市场营销时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概括了企业的经营态度和思维方式,贯彻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二)农产品营销战略与策略的创新(即营销组合的创新)

在传统的农产品运销观念指导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储存与运输、推销与促销等手段来实现扩大销售。农产品市场营销观念则通过协调市场营销即围绕目标市场需求的变化,综合地运用各种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优化组合,不断创新,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加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来实现企业增长和利润的实现。

第一,应该充分重视战略性营销,用好“市场探查”、“市场分割”、“市场优先”、“市场定位”等战略性4组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源于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深入探查和仔细研究,通过市场研究,寻找潜在需求,捕捉市场机会。根据一些细分变量来分割市场,进行比较、评价,选择其中一部分作为自己为之服务的目标市场,针对它的需求特点开发适宜的产品,制订合适的价格、渠道、促销策略,实现产品的既定目标。

第二,充分利用好“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战术性“4组合。由于四大策略各自包含若干个具体策略,形成各自的亚组合。如产品策略中就包括诸如产品组合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包装策略、品牌策略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等。因此,高绩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在于这四大策略的灵活运用和不断创新,而且在于灵活运用和有效组合每一个亚策略,形成动态优化组合,协调一致为顾客需求服务。

第三,要积极应用“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比较利益低下,资金紧张,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一般难以进行广泛的宣传和促销,往往要充分依靠“政治权利”和“公共关系”这两个策略。一方面,积极利用政府力量,获得宣传支持,引导百姓消费,扩大有效需求。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改善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树立良好的形象,获得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公共关系达到宣传促销目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可以利用报纸、电视台等大众媒体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为农产品营销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

㈠农产品营销的新产品开发策略

农产品和任何事物一样,有着出生、成长、成熟以至衰亡的生命周期。因此,企业不能只顾经营现有的产品,而必须防患于蔚然,采取适当步骤和措施开发新产品。它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主要任务。新产品开发过程一般包括新产品构想的形成、新产品构想的筛选、概念产品的形成与检验、经营分析、制出样品、市场试销、正式生产投放市场。新产品开发成功以后,还需上市成功,这意味着新产品被消费者采用并不断扩散。

新产品开发是从营销观念出发所采取的行动,因此首先必须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试销对路的产品。没有市场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再新也没有意义。消费者对奇形异彩农产品需求,使一个产品多种式样,成了新的消费动向,如乌骨鸡、七彩龟、黑小麦等农产品虽分别属鸡、龟、麦类,但因为其颜色非凡,药用价值较高,不仅市场销路好,而且经济效益高。因此,新产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变化。

㈡农产品营销价格策略

农产品价格的制定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定价,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所出售的农产品价格没有决策权,如我国曾长期实行过的酿粮棉油国家统购统销价;另一类是农产品经营者定价,依据农产品质量、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决定其价格。农产品定价目标与程序以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产品是否具备定价权力为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下,为了刺激顾客的消费行为,通常要对基本价格作适当的调整。如价格折扣与折让,即实行让利。抓住顾客的心理进行促销定价。通常利用节假日和换季时节进行所谓的“大甩卖”、“优惠酬宾大减价”和“买一送一”活动,把部分产品按原价打折扣出售,以促进销售。

㈢农产品营销品牌化策略

品牌是由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等要素组合而成的,用于体现某个销售者或某钟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并使之与其他销售者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借以促进销售的记号。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并不仅仅表现在农产品的识别功能上,虽然农产品的质量性能和企业的市场信誉能够首先通过品牌传导给消费者,但品牌尤其是品牌的功能,更多的是它的市场影响力,是它带给消费者以信心,它在带给消费者物质享受的同时,还带给消费者一定的精神享受。品牌的这种非凡功能构成了品牌农产品所特有的市场竞争力。任何农产品加工企业都不能忽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创驰名品牌是解决农产品卖难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品牌是高价格的基础,驰名品牌会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品牌是产品竞争优势的基础,驰名品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品牌是吸引新消费者,留住老消费者的有利武器;品牌能够提高企业营销计划的执行效率;品牌是促进产品扩张,促进贸易的有力杠杆。

⒈以名创牌。对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产品实行商标注册。创牌既是为了宣传,扩大影响,同时也是为了保护品牌。

⒉以质创牌。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生产、提高产品品位。

⒊包装创牌。美化农产品外表。

随着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农产品包装将成为必然趋势。现在发达国家的农产品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包装,一流的价格。而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则是一流的产品,三流的包装,三流的价格。新加坡进口的中国果菜与美国果菜包装有明显的差距,他们是印制精美的标准包装箱,而我们的则是蛇皮袋、麻袋之类的原始包装,价格差距可想而知。

⒋加大创牌宣传力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除了企业和农民自身的宣传,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做好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我省砀山县财政出钱在中心电视台打广告,专门宣传“砀山酥梨”这一品牌,效果显著。

⒌做好名牌保护工作

提高商标意识,提高品牌质量,注重品牌保护。龙头企业一方面应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商标注册,求得法律保护;另一方面应加强内部治理,提高产品信誉,提高产品质量,珍惜和维护品牌信誉。

㈣农产品加工化策略

农产品加工是指以农业生产中植物性产品和动物性产品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使其改变外观形态或内在属性的物理及化学过程;同时也是通过一定的治理技术处理,使其由初级产品转变为制成品,连接农业生产与居民消费的经营过程。目前,农产品中直接能够进入生活消费及工业生产的种类并不多,因此,农产品加工是不可或缺的产业。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产业的延伸和农产品价值增殖的必要过程,是每一个经济体不可缺少的环节。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的例子,比比皆是,农民投资办加工企业不仅获得了农产品的增值部分,同时也获得了加工的收入。80年代,江苏省兴化市不少乡镇的大葱卖不掉,烂在田里,倒进河里,造成河水污染。近几年,本地农民先后投资办起了十多家大葱加工厂,加工脱水葱、方便面调料出口到韩国和我国台湾等地,全市大葱面积由万把亩猛增到40多万亩,每年增收几千万元。可见,农产品的加工也在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我们不能忽视它。

㈤农产品促销策略

农产品促销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传递产品信息,帮助与说服顾客购买本企业的产品,或使顾客对企业产生好感和信任,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进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从而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促销有广告推广、人员推销、关系营销、营业推广四种形式。在进行农产品营销的时候要把促销策略灵活运用,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培养一批忠诚的顾客群。

㈥农产品营销渠道策略

我国农产品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治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渠道效率较低,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损耗严重使蔬菜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鲜包装措施,轻易腐烂变质,这使得农产品的采购量和实际销售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据有关资料显示,蔬菜中毛菜到净菜一般有10-20的损耗,这也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物流成本过高导致农产品价格抬高,势必影响农产品向外地市场的扩散。农产品是否能及时销售出去,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营销渠道是否畅通。营销渠道的畅通和高效可以有效保证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基本平衡,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使我国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平衡。因此,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选择策略,不仅要求保证产品及时到达目标市场,而且要求选择的销售渠道销售效率高,销售费用少,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⒈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值链有待延伸,走垂直一体化道路。一方面有助于寻找到新的利润点,开拓发展空间,快速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减少渠道环节,通过内部关联交易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并降低市场价格,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对于保护生产者利益和消费者福利也有着积极意义。

2.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治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扩大流通半径,使之满足地区间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需要。农贸市场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农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

3.加强对渠道体系的梳理和调整,提高渠道绩效。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种措施对包括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在内的整体渠道链条进行梳理再造,消除农产品流通不畅的瓶颈制约,使得各个环节都能够畅顺高效运转,提高其整体运营效率。

4.发展国际化营销渠道,把国内的产品销售出去,解决国内农产品卖难现象,。同时采取网上销售、远程运输、窗口直销等现代营销手段,激活流通,拓展市场。

㈦农产品包装策略

在现代商品社会,包装对商品流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包装质量直接影响到商品能否以完美的状态传输到消费者手中,包装的设计和装潢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乃至商品本身的市场竞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有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节奏不断加快。为适应这种变化,包装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更好地符合消费者的生理与心理需要,通过更人性化的包装设计让人们生活更舒适、更富有色彩。因此在农产品的包装上,我们要制定它的策略,因为选择不同的包装策略将得到不同的包装效果。

1.突出食品形象的包装策略

突出食品形象,是指在食品包装上通过多种表现方式突出该食品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内部成分、结构如何等形象要素的表现方式。这一策略着重于展示食品的直观形象。

随着购买过程中自主选择空间的不断增大,新产品不断涌现,厂商很难将所有产品的全部信息都具体的向消费者介绍,这种包装策略通过在包装上再现产品品质、功用、色彩、美感等,有助于商品充分地传达自身信息,给选购者直观印象,真实可信,以产品本身的魅力吸引消费者,缩短选择的过程。

2.突出食品用途和使用方法的包装策略

突出食品用途和用法的策略是通过包装的文字、图形及其组合告诉消费者,该食品是什么样的产品,有什么非凡之处,在哪种场合使用,如何使用最佳,使用后的效果是什么。

3.展示企业整体形象的包装策略

企业形象对产品营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很多企业从产品经营之初就注重企业形象的展示与美誉度的积淀。

4.突出食品非凡要素的包装策略

任何一种商品化的食品都有一定的非凡背景,如历史、地理背景,人文习俗背景,神话传说或自然景观背景等,包装设计中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非凡要素,能有效地区别同类产品,同时使消费者将产品与背景进行有效链接,迅速建立概念。

㈧农产品绿色化策略

农产品绿色化营销策略是随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现经济利益、消费者需求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市场主体通过制造和发现市场机遇,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方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治理过程目前,各国民众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环保意识迅速增强,回归大自然、消费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已成为人类的共同向往。绿色农产品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改善生存环境。当今世界,人们对绿色农产品越来越青睐。世纪之初,我国己全面启动“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的“三绿工程”。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机遇,奏响绿色主旋律,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畜和蛋品。我们要把握机遇,发展农产品的绿色营销。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不仅是营销部门,整个企业都应确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营销观念,从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制定到具体实施过程中都应始终贯彻“绿色”理念。

2搜集绿色信息,

在营销过程中,企业要及时收集农产品的绿色市场信息,深入研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发现和识别消费者“未满足的绿色需求”,结合企业的自身情况,制定和具体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3制定绿色计划,

农产品绿色营销计划是企业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在营销过程中的环保努力方向。

4开发绿色资源,

在农产品绿色营销过程中,对于农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

5生产绿色产品,

6应用绿色技术,

在农产品营销活动中,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研部门为依托,大力开发以农业资源永续利用和促进人类健康为核心的农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技术体系。

7产品包装绿色化,

农产品包装绿色化策略有节约和简化包装、摒除有毒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包装材料等。

8采用绿色标志,

在农产品的营销活动中,选择具有权威性的符合目标市场要求的绿色标志十分重要。

9制定绿色价格,

绿色价格意味着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是免费的,产品的价格需要反映环境资源的价格。由于绿色产品在环保方面增加了投入,因而成本一般高于普通产品成本,这样,在正常情况下,它的价格要高于非绿色产品价格。

10开发绿色促销

绿色促销包括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人员推销和营业推广。

11开辟绿色渠道

农产品绿色营销在其流通各个环节中必须保持其产品的“绿色”。

篇3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上网人数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是因为我国不同地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水平有所不同,农民群众使用电脑的水平普遍较为有限,导致农村地区信息化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随着由于手机设备的日趋普及,我国农村群众的手机使用已经得到了普及,而手机具备了普遍性以及便捷性的优势,能够为解决农村信息化条件不高的问题以新的机遇。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势头良好,已经初步形成了不同渠道、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营销体系,让农村地区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但是,因为一直以来受到农村地区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我国农产品流通还是处在消耗偏高与效益较低的低层次环境之下,这显然难以适应于当前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移动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进行结合,能够切实削减过多的中间环节,这在非常大的程度上控制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农产品市场的健全完善,从而能够切实解决以往农产品销售模式之下的大量问题。

1.移动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联结无线网络技术所构建而成的移动电子商务运转机制。通过移动电子商务,能够提供包括个人信息服务、金融交易、网上买卖等各类商务活动。

2.农产品营销中引入移动电子商务的可行性

一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已使用电子商务手段来开展农产品营销工作。如今,我国移动电商的交易额度不断增长,而且推动了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引入电商的状况变得愈加频繁起来,例如,四川地区的农民擅长于销售辣椒,而云南地^的农民则擅长于销售鲜花,以上均为运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榜样与典范。二是农产品移动电商具备了非常大的市场发展潜力。鉴于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全,我国农村地区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人数尽管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然而因为购置电脑以及上网的费用相当高,造成了使用台式电脑的人数增加相当慢。在此情况下,手机等移动终端却能够极好地解决该难题。因为手机上网极为便利,且资费相对来说较为便宜,性价比相当高,让农民群众觉得十分便捷,故而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如今,智能机已经是十分适宜于经常在室外劳作的农民群众使用,这已成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载体之一。当今,中青年农民群众利用移动终端的人数在快速提升,这是推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之中的潜在的非常大的客户群体。三是具有非常强的移动网络信息的支持。农民群众们运用移动终端就能够得到诸多高效化、实用化的营销信息,其所依托的主要是强大的移动信息网络体系。以上信息主要有农产品供应、需求以及价格等信息。农民群众还可运用网络平台以订制相应的农产品信息。运用网络平台之中的信息,可以用于指导农民群众的生产计划,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四是移动网络的运用门槛不断下降。在以往的农产品电商营销之中,农产品的买卖门槛相当高,主要包含了硬件与软件,且农产品网站的信息调整速度偏慢,买卖双方无法做到在线实时交易,从而导致传统农产品电商发展速度缓慢。在移动电子商务条件下,买卖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相互沟通交流,而且移动终端设备的价格还在持续下降,加之各大移动运营平台所实施的各类促销与优惠等活动,让农民群众充分体验到了移动商务所具有的好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农产品移动电商的良性发展循环。

3.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的主要模式

一是农产品营销的现货交易模式。农产品移动电商的现货交易,主要是指以移动电商平台为主要依托,农产品销售与购置的双方,通过电子订单与电子汇款等形式来开展农产品配送与交割等活动。在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之中,买方与卖方均为系统之中的用户,在用户用自己的账号登录之后,即可轻松自如地在交易栏目当中选择自身需要的各类农产品。双方还可使用电子邮件形式来实施商务方面的交流活动,一旦双方谈好之后即可实施现货交易。为切实避免今后产生合约纠纷等情况,买卖双方的信息往来,系统不会进行物理上的删除,只是实施逻辑上的删除,且所发送的货物可以由用户所选的物流企业实施配送,购买者可随时进行跟踪。二是农产品营销的远期合约交易。远期合约交易可以称得上是移动电商农产品所具有的特征。利用这一平台,买方与卖方可以签定远期买卖合同,该合同可以由系统实施统一化、标准化的管理。为推动移动电子商务交易,交易合同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可进行彼此交换,也就是不同的合约拥有人士可实施合同的交换。自然,合同之交换一定要经过双方的许可,且交换记录一定要具备合法性,双方一定要签订明确的合同,从而避免今后出现经济上的纠纷,而系统所提供的标准化电子合同具备了法律上的效力,能够切实保障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性。三是农产品营销的涉农服务。农产品移动电商主要是以农产品为依托的,所针对的是农产品信息技术方面的服务。电子商务中最为重要的涉农服务是进行招商引资,为企业在农村地区开展农产品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注册用户信息以及发送短信等各类形式即可快速完成。同时,在农产品生产之时,肯定会产生技术上的不足,这就需要建立起专家服务制度,一旦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产生了问题,即可和技术专家们进行在线交流,力求圆满地解决问题。四是农产品营销的信息。农产品移动电商的主要营销目标是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因而及时农产品显得必不可缺,主要信息包括了农产品价格、走势和不同农产品之介绍等内容,从而为买方与卖方提供涉农产品的各项信息,用户可使用手机以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查阅与交流。

4.移动电子商务下推动农产品营销事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4.1积极开展绿色农产品营销

在移动电子商务下,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是一条很好的销售途径。主要应当顾及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怎样让绿色农产品能够快速进入到市场之中;另一方面是一定要把绿色农产品之中的绿色标志全面展现出来。对鲜活绿色农产品或者大批量绿色农产品来说,应当尽可能地减少中间环节甚至采用直销的方式,切实缩短流通的途径以及时间,降低绿色农产品被破坏的情形。所以,农产品企业一定要全面拓展绿色农产品销售的方法。具体来说,应当依据绿色农产品的产业链之延伸以及流通环节之多寡以挑选农产品营销的方式。一是要切实加快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政府要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地区移动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进程,从而形成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网络和与之相配合的组织,大力培训农民群众运用各种信息化设施的实用技能。二是要认真实施农产品信息化方面知识的培训,积极培养高素质农民人才。要全力发挥出移动电子商务通信的突出优点,指导农民群众在移动电子商务背景下开展农产品贸易营销类活动。三是要不断强化农产品数据库创建工作。要不断提升农产品数据库资源的开发能力,各地要依据当地的实际状况,及时而顺利地开展信息化数据交换以及信息化资源的共享。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创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机制、物流监控平台,从而推动绿色农产品营销取得更好的成效。

4.2努力建设移动电子商务终端第三方物流体系

积极组建农村地区的移动电商第三方物流体系,农民群众以及农产品企业只需要在移动网络商务平台之中物流信息即可。购买者可以选择其中自己认为最合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些企业只要被选中,即可开展农产品物流。这一物流运行方式,能够让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保存以及营售等诸多环节均变得更为系统化,以求抑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最终实现买卖双方与第三方物流等三方的共赢。

4.3持续扩大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群体

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唯有掌握了数量最多的用户,才能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了能够实现该目的,就应当不断强化对移动电商的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普及有关知识,并且致力于提升移动电商在广大农户之中的信赖度,不但如此,应当致力于提升对农民群众的素质教育,提升农民群体的信息化水平,从而让农民们能够掌握与之有关的专业技术,让其切实理解移动电商的重要性以及可靠性。这样才能培养起新一代农民,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实现全面普及。

4.4努力解决移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

篇4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概述

农产品绿色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是农产品物流的进一步发展,指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流动过程中实现减排,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也就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农产品绿色加工、包装、储存、绿色运输和配送,以及废弃物回收的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其发展目标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损耗,减少污染,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绿色化。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产品绿色物流的现状

物流概念的引入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引入则发生在经济发展快速和环境污染严重的背景之下。在倡导经济和环境共生的经济理念下,农产品绿色物流开始发展。经过几年发展,农产品物流各环节初步走起绿色化道路,在运输上规划运输路线,缩减运输时间,仓储上改变仓储结构,提高仓储利用率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先前只顾经济增长,不顾环境污染的状况。但是过度的强调环境保护,就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考虑经济发展指标,难以将绿色经济落实到位,在绿色物流的发展上没有给与税费、管理上的优惠政策。此外,对于农产品经营者而言,利益是经营者的关注点,过多的关注于农产品的价格,相对物流的其他环节比如绿色仓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以及物流信息的有效管理缺乏认识和实质性的改善。

(二)农产品绿色物流存在的问

实施农产品绿色物流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其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绿色观念没有得到落实。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使得走绿色化道路成为一种口号,但真正落实,却做得不是很到位。部分地区考虑地方经济利益,放任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使绿色口号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此外,在农产品的生产、运输、消费上,农户、分销商、消费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环保意识的欠缺。

(2)政策法规不健全。从政策体系看,农产品绿色物流相应的配套体系没有得以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从法律制度看,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农产品市场流通交易法或相关法律法规,而与农产品绿色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涉及农产品绿色物流部分环节,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3)运作体制落后。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要求物流各环节相互合作,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在行政部门对农产品物流的管制上,管理分散在运输、农产品、工商、食品监督等不同部门,加之在职能界定上不明晰,造成监管程序繁杂,市场监管不力,良好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秩序难以得到保证。

(4)物流技术不够发达。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对象多是鲜活度较高的农产品,对运输过程的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目前,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有关数据表明,由于农产品储运装卸设施设备水平低,导致鲜活农产品储运成本在总成本中高达60%之多,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能控制在5%以下。

(5)专业人才缺乏。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需要这样一批人,即对农产品的特点十分了解,又对物流环节的各个方面很专业,能够独立设计物流系统,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融合。这批人哪里来,如何获取,成为一大难题。就目前大学专业方面,这块仍不成熟,农产品绿色物流方面的专业有待深化完善,相关人才需求仍是供应不足。

三、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滞后的对策

加强农产品物流相关人员的培训。首先,提高农民素质是农产品物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政府提供帮助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软硬件结合,提高农民的素质,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其次,政府应尽快改变教育模式,加大职业化教育,努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持续快速培养物流专业人员。同时,物流企业方面应该根据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企业自己的农产品物流教育培训中心。

推进农产品流通国际化。虽然我们国内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竞争力较弱,但是我国利用世贸组织协议,积极促进一些有条件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从而,借助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与此同时农产品物流已慢慢延伸于物流链,增强了其核心能力,推进了农产品流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步伐。

政府为农产品绿色物流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政府在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在权利范围内给予农产品绿色物流企业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同时,在政策法规方面提供保障,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健全和督促物流各环节遵守行业法规,加大管理力度,保持适度、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入。农产品绿色物流的顺利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基本要求。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提高农村道路通畅度;开发生产农产品运输工具,尤其是特种车辆的投入;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的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物流链条上,要努力抓好技术创新。

积极开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业。加快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有效建立专业化的仓储,配送,和逆向物流的运作体制,将有效减小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方的压力,专业化的仓储、运输、配送将大大提高农产品的消费节奏,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第三方物流的建立可以减少资源重置率,实现供应链各环节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各环节企业的资金周转率,缓解农产品经营者的资金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5-0075-02

近年来,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逐渐兴起并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壁垒中最为盛行的一种。贵州省农产品的出口也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制约和影响。深入分析和把握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和趋势,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全球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是20世纪环保浪潮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绿色革命”这一概念的提出,“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的观念在全球日益盛行,人们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环境质量,由此传导到国际贸易领域,就促使了贸易方式的变革,即越来越多的国家本国进口商品制定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检疫标准或准则,如环境标志产品、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认证等标准。这种代替传统关税壁垒的贸易保护措施,被称之为绿色贸易壁垒。在产生初期,绿色壁垒的形成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进一步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化,传统的关税壁垒和各种传统非关税壁垒呈现出减弱或消除的趋势,绿色贸易壁垒逐渐成为一种新型重要的贸易壁垒。

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的比较,绿色贸易壁垒是通过公开立法加以规定和实施,以一系列国际国内公开立法为依据和基础,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目前国际上已签订150多个多边环保协定,发达国家更是大力推行环保立法,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支持。此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国际社会组织颁布了很多保护性公约,保护的内容涉及从陆地到海洋,从人类到动物,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流体,从流体到大气。这些不仅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健康有关商品的生产、销售方面的规定和限制,而且对工业制成品的安全、卫生、防污等标准也做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就使得绿色贸易壁垒的保护内容十分广泛。

据WTO数据统计,2008年以来,在全球4 917种产品中,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的3 746种产品的贸易额达47 320亿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88%,其中直接受影响的达6 790亿美元,占13%,共计有137个进口国采用了绿色贸易壁垒措施。当前,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的一个强烈呼声,随着世界各国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产品的内在与外在的环境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可以断言,以保护人类和生态环境为由的绿色壁垒,将会长期存在,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贵州省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作为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贵州发展农业生产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从海拔高度来说,贵州平均海拔在1 100米,这在中国是唯一的。贵州位于云贵高原过渡带,处在斜坡地带上,1 100米的平均海拔有400米到2 700米的垂直温差,这种唯一性的优势表现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平均气温在16摄氏度左右。另外,贵州省森林覆盖率在41%,工业污染小。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都非常有利于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近年来,贵州不断推动农业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发展较快。在全省外贸增长的同时,农产品国际贸易不但实现了同步增长,而且增幅大于前者。2012年贵州省全年农产品出口总额达2.91亿美元,同比货值增加32.1%。但是,需要指出的,农产品贸易同比贵州省整体对外贸易发展还存在不足和发展空间。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贵州省货物出口总额在全国居22位,而农产品出口额居26位。这说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优势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012年国发二号文件全文以明确指出贵州省要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市场,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农产品出口对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内相关产业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商务部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为此,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也是推进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快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一方面要不断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出口品质,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全球贸易形势的发展变化。

目前,贵州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但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一些特色农副产品出口数量偏低,这需要加大茶叶、蔬菜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的推进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是各国实行贸易保护最严重的领域。随着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针对中国产品的限制措施也持续增加,技术标准日趋严格。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分析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并做出积极回应,对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的持续发展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绿色贸易壁垒环境下推进贵州省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中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以及其给贵州省农产品出口造成的消极影响,建立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合理有效的绿色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对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

1.建立并完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联合工作机制

根据农产品自身的特点及出口要求,首先,要建立省商务厅、检验检疫局、农业厅等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可以尝试建立农产品出口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就农产品出口推进以及在出口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通过和相关部门的有机配合和共同作用以达到推进贵州省农产品出口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目的。

2.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面对目前国家贸易发展中,绿色贸易壁垒盛行,全球倡导绿色消费、低碳经济、环境保护的新形势,2012年,贵州农业产品同比增长37.7%,但快速增长和市场扩张的背后,出口农产品结构单一,烟酒独大,占了出口总额的九成。对此,贵州省农业发展应当以一种战略思维来考虑产业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提高环境技术因素,提高出口产品档次,以此来更好地突破绿色贸易壁垒并且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发挥比较优势。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功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也要积极搭建相关信息平台。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结合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情况,加强对国外市场绿色贸易壁垒发展变化的跟踪总结并及时进行信息,为外向型龙头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

(二)行业层面的对策

1.充分认识和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根据国际的实践经验,行业协会作为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在保护国内产业、支持国内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因此,在推进贵州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省市各地农业行业协会、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农业产业发展协会等组织的作用,使其能够在贵州省农产品出口贸易中起到促进作用。

2.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从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来看,农产品出口往往采取以较低的价格打入国际市场的战略,此外还时常出现农产品出口企业竞相压价的现象,这种行为十分容易遭到进口国的各种贸易限制,包括绿色贸易壁垒。针对这一现象,在积极推动农产品出口过程中,对行业协会而言,要建立健全农产品出口安全预警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起重要农产品的数量、价格监测系统,当发现对某一市场销售价格降低和出口数量大幅增加时,要迅速查明原因并找出对策,尽量避免出现企业竞相压价现象以减少国际贸易的摩擦的出现。

3.加强行业自律

近几年来,信用危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无疑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据海外报道,最近几年泰国出口至日本的食品总值攀升30%。其主要原因就是泰国食品企业产业集中度高,质量控制相对中国企业更加稳定。日本客户将订单转移到泰国和其他一些东盟国家,导致我对日出口继续下滑。对此,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其自律功能,积极参与行业规范、产品标准等的制定和修订,强化质量控制,提高出口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企业层面的应对措施

1.充分重视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的影响

对于贵州省出口企业而言,在发展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在思想上要重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及影响。一方面,企业要做好自律,从源头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省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的整理归纳,并通过在国外各类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参加国外展览,加强宣传贵州,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公司企业的交流,树立贵州农产品的正面形象,并减少和消除针对贵州省农产品的绿色贸易壁垒。

2.构建企业产品出口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

农产品出口企业作为直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主体,在紧密联系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同时,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到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在生产过程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和因素,努力构建企业出口产品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实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快建立和完善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3.不断提高绿色环保产品创新能力

加强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是实现贵州省农产品出口持续健康发展中的核心所在。对于贵州省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必须提高出口产品档次,避免低价竞争。要通过加强运用非价格竞争手段,积极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倡优质优价服务的竞争战略。为此,企业要将其价值链不断向高附加价值的活动环节移动,加大研发投入,用于绿色环保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与开发。

参考文献:

篇6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软科学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1411058I-12)

随着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农产品的营销也随之而具备了更加宽广的销售途径。虽然如今对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研究成果正在变得愈来愈多,但是涉及利用乡村旅游来提高农产品营销质量的研究却十分少见。就农产品销售的意义而言,运用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我国的农产品营销打开更为宽广的销售途径,这对于切实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产业的全面调整,促进农业产业的全面集约化发展等都具备了极为重大的作用,而且也有利于运用农民群众的增收以促进“三农”问题更好地解决。但是,基于乡村旅游视野的农产品销售还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能够加以借鉴的内容都很少。在此,笔者试图从乡村旅游加以切入,从而探讨农产品营销的具体策略。

一、乡村旅游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鲜明特征

乡村旅游具备了不同于别的旅游方式的重要特点,突出表现为对生态所进行的执著追求。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对健康的关注度政治变得愈来愈高,而农村地区是脱离城市而单独存在着的一种自然景观地点,具备了城市无法具有的丰富自然资源,所以,这就决定了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在乡村旅游背景下,农产品营销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上:

一是具备了即时性的特征。农产品从生产至销售往往会存在相应的时间差,乡村旅游角度下的农产品销售却能很好地消除这一时间差,能通过消费者们的亲身乡村游而为各类农产品所实施的营销提供更加多的便利性。通过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卖点就是能够确保自身具有原汁原味的品质,所以能够推动乡村旅游者们实现就地性的消费。

二是具备了地域性的特征。饮食文化游可以说是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亮点之一。饮食文化与地域文化之间具备了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这一特点充分表现为我国的地大物博以及民族特色鲜明。所以说,我国的饮食文化自然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差别。有鉴于此,我国不同地区推出的乡村游自然也就具备了农产品类别上的差别。所以,我国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销售也就具备了十分显著的地域性特征,对大量外来游客而言,具备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会具备更加高的吸引力。

三是具备了体验性的特征。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始终在持续提高,对农产品等产品所具有的新鲜感已不复以往那么强烈。对广大游客而言,乡村游之重点是运用参与而得到相应的体验感。在这一新形势之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必须紧紧跟上市场发展的导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乡村旅游过程之中体验性活动的策划工作,例如,可通过农家乐中的垂钓和采摘等具有农趣的活动,就能够很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工作,而且还能切实满足广大游客在体验上的需求。

四是具备了营销成本较低的特征。农产品销售如果能够结合乡村旅游来实施,就能够在广大农民群众和消费者间直接创建相互联系之途径,自然也就能够减少大量中间性环节,所以自然也就有助于提高农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而且还可保障农产品处于新鲜的状态下,有助于吸引消费者们予以购买。

二、在乡村旅游中推进农产品营销的必要性

鉴于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行业之中的农产品销售也在持续发展,能够进行体验的乡村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例如,采摘、垂钓以及制作小手艺等均已经成为了新兴的乡村旅游农产品体验形式。我国的旅游类农产品通常均具有相当强的地域性特征,位于不同的地区就会拥有不一样的民俗,自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自然也会产生各不相同的特点。和普通产品的营销方式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的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之中的产品购置以及消费同步实施的,所以乡村旅游农产品的销售相当地直接,能够切实减少流通当中的各类成本。农民群众把自身农产品直接地卖给游客,比如,农家乐即是由农民群众直接给游客们提供餐饮以及住宿等服务,而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以及民俗文化正好能够吸引游客们驻足与停留。乡村旅游视野下的农产品营销能为农村地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农业产业c乡村旅游行业一样均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乡村旅游迫切需要吸收大批量劳动力,吃、住、行、购等均需提供相应的服务,而乡村旅游则能够吸收非常多的本地劳动力资源。乡村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的联系极为密切,大量农业类项目均可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来加快发展,并且积极改进农村地区的生产以及生活环境,进而建立起规模化的产业与特色化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所具有的综合效益,最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基于乡村旅游的农产品营销实施策略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

如今,我国农产品绿色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农产品销售形式。对初加工类农产品,比如农家所自产与消费的农产品来说,传统意义上农户家往往均设置了独立化的庭院,建有专门开辟起来的果园或者菜园,所种植之蔬菜或者水果等往往都是使用饲养小动物的粪便来进行施肥,对果蔬所进行的病虫防治等也会运用人工方法来实施,这样一来,生产出的蔬菜以及水果通常都是新鲜和健康的。能够把果蔬农药残留降至最低限度上,从而能够达到国家绿色以及无公害之标准,不仅能够切实降低农产品养殖的成本,而且还能确保农产品的过硬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来说,在达到了产地环境质量的标准之后,还需对其实施绿色化包装,农产品包装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起到传播绿色健康信息的重要作用。农产品包装的绿色化通常是指包装材料实现绿色化,也就是要利用环保型包装材料,制定出绿色的价格,并实施绿色促销方式,从而形成农产品企业的绿色形象。

(二)实施农产品服务营销策略

为了能够实施好农产品营销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改进乡村旅游中的餐饮和购物等环节就是服务策略的重要体现。一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餐饮服务。乡村地区的烹饪水平有限,那些不够规范的餐饮服务方式必然会损害到广大消费者们的体验行为。对厨师、服务员等餐饮行业相关工作人员加强管理显得极为必要。同时,还有一些消费着们觉得体验型自助式烹饪需要加以推广应用,一旦能够实施,必然能够提高游客们的体验性,从而更好地刺激消费者们消费与购买当地农产品的欲望。农产品可以说是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乡村旅游的发展,肯定能够推动本地餐饮行业实现新发展,这样一来自然也就能够更好地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为进一步挖掘特色化的农产品,把其打造成为当地乡村旅游过程之中餐饮业的重要招牌,就应当切实规范餐饮业的操作行为,不仅应当确保饮食上的安全,而且还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从而为广大游客创设出更好的餐饮消费环境。二是要加强乡村旅游中的购物服务。乡村旅游经营者们应当致力于改进当地的住宿条件,从而更好地延长消费者们在此停留的时间。这是因为游客们的旅行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消费数量,故应不断改进当地旅游住宿的环境,切实保障广大消费者们的安全,力求延长其购物消费的时间以推动农产品的销售。比如,河南省新郑市是一个产枣大市,该市就采取了带来游客到枣园之中赏枣和亲自打枣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游客们在免费现场品尝枣子,往往会选择购买一部分产品,或带回送予他人,或供自身食用,从而很好地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行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营销工作。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策略

不管是什么样的农产品,都具备鲜活、易腐等特征。正是出于这一考虑,造成诸多农产品经营类单位只会把营销定位在产、销的层面上,却没有考虑到对农产品的种类实施全面创新。笔者觉得,为更好地提高农产品对于广大消费者们所具有的吸引力,应当切实引入农产品加工创新策略。要依各个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分别决定是采取初加工的方式,还是采用深加工的方式。例如,对于水果可实施清洗、整理和包装等初加工手段,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保持水果所具有的外在美观性,而且十分有利于拉长保存的时间;对于茶叶等类型的农产品则需要实施深加工,比如,可以研发出浓缩茶或者速溶茶等,从而能够更好地体现农产品所具备之当地特色,也更加便于消费者们加以食用。同时,乡村地区的旅游景点在其开发是可由有关部门持续提升对于当地特色化农产品企业的营销工作支持力度,帮助其引入更加先进的加工设备或者加工技术来实施好加工创新工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由此而推动当地乡村旅游实现新的发展。

(四)实施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

一旦农产品缺少了品牌化效应,其营销成果必然会变得事倍功半。所以说,只要形成了乡村旅游下的农产品销售品牌,那其所产生的品牌效应必然能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回报。比如,我国的山西省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种类非常多,比如,晋南苹果、平遥牛肉、山西陈醋以及太行小米等。如果能够在以上知名农产品的基础之上来实施农产品品牌建设,其后再运用标准化生产手段,切实整合成比较大的农产品生产规模,自然就能够很好地提升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所具有的美誉度,让消费着们在消费当地乡村旅游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乡村农耕文化,进而带来数量更多的游客。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现代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符合广大消费们对于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加强乡村旅游业发展就成为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运用乡村旅游来推动农产品销售工作就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产品销售之间的相互融合,就应当全力发掘乡村旅游业中的丰富资源,切实打破传统意义上的界限,实现农产品营销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瑞,杨翼龙.山西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与农产品交易整合发展的模式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3)

[2]郭剑英,邱云志.营销组织在乡村旅游产品营销中的作用探讨――以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3]张瑜.以龙江观光型乡村游为契机提升特色农产品营销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4]罗玲.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与营销策略――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6)

篇7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充分开发传统农产品营销方式,并且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逐渐成熟,由此证明了发达国家已经将传统农产品营销模式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促进了“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进而提高国家农业经济效益,为其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特征

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是较为成熟的,其将互联网与农产品有效融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了完善的“互联网+农产品”的营销模式,为国家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我国农业技术人员对发达国家农产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能够全面了解农产品营销模式与应用情况。

(一)产品生产具有集中、区域、专业、智能特点

发达国家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已经率先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与帮助下,可以整合各类资源,进而形成了具有区域化与专业化特征的农业市场,使农业生产能够集中化发展。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大型农产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在地理优势或是气候环境充分了解种植需求,保证能够根据自然环境与市场特点形成区域分工生产模式。在此类条件的促进之下,发达国家农业部门开发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机械、专业与商业化的产业,不仅全面利用了环境资源,还能够促进农产品生产的特色化发展,使农业与周边的农产品紧密联系,进而促进农业资源的社会化发展。例如:美国农产品中不仅会根据畜牧业、水果等划分农产品的生产区域,还会引进先进技术支持农产品生产的智能化,带动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而言之,发达国家中农产品的集中化、区域化与专业智能化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销效率,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运输体系成熟

对于农产品营销而言,物流运输体系产生决定性作用,发达国家之所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营销效率,是因为其物流运输体系较为成熟,不仅具有规模化与网络化特点,还能提高农产品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在发达国家农产品交通运输体系中,水陆空三大交通网络的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具有一定的科技化发展优势,促使农产品营销经济效益的提升。例如:在运输冷鲜农产品的时候,发达国家可以科学、合理的对其进行包装,保证能够快速加工,进而增强保存力度,同时,还能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全面了解农产品的运输情况,在精确定位农产品供求网络的基础上,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中农产品以及各类资源的消耗。发达国家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可以设置专门的农产品营销系统,不仅可以简化传统的交通运输体系,还能提高运输效率,例如:发达国家创建了从农产品生产地到零售商的直达运输渠道,进而减少了运输成本。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发展的过程中,物流集散功能开始发展,逐渐成为农产品交通运输中的一部分,使农产品直销体系得以完善。同时,发达国家对人才较为重视,不断培养交通运输人才,并且针对物流工人、物流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研发人员制定了职业技能培训方案,为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的创新奠定基础。

(三)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互联网化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过程中,农业经济占有主要位置,相关营销人员会通过一定的营销手段将农产品转换为经济效益。在互联网技术开发期间,发达国家也迅速将农产品营销模式与互联网融合在一起,使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普及率高、影响力大的优势,创建了一个新的农产品营销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农产品的零售模式,还能与互联网资源深度融合。例如:发达国家在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期间,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向消费者普及绿色农产品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进而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

(四)农产品市场的层次化与网络化

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营销市场具有层次化与网络化的特征,主要因为在与互联网相互融合之后,呈现了较多销售格局。农产品市场网络化就是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执行农产品销售。运输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农产品的销售力度,促进国家农产品资源的合理调配,保证发达国家的稳步发展。

二、发达国家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模式

发达国家中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与设施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模式的改革,迄今为止,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互联网+农产品”的营销模式,在其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农产品的绿色化发展,形成较为良好的品牌效应,在精确网络的背景下,提高国家经济效益,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营销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制定了完善的绿色生产标准,并且成立了相关组织,在融合互联网技术与设备的同时,能够为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绿色农产品观念,有利于提高绿色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应用效率,进而优化农产品销售模式。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农产品绿色销售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点:第一,树立正确的绿色农产品观念,在向消费者宣传绿色农产品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农业生产企业的绿色生产质量,进而形成较为良好的绿色营销体系,以便于农业的发展。相关营销人员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与研究,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绿色消费制度,确保农产品绿色消费模式的应用。第二,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发达国家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与政府部门相互合作,制定了完善的绿色农产品销售计划,保证能够科学、合理的对农产品绿色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同时,政府还要引进先进的绿色保护设备,不断完善绿色销售模式。

(二)发达国家农产品第三方产业化销售模式

在发达国家中,农产品第三方产业化销售模式指的就是旅游营销模式,发达国家将农产品与旅游行业相互结合,这样,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量的提升。首先,一些学生在旅游的同时,会对蔬菜进行采摘,进而增加了蔬菜的销售量。其次,一些小型商业团体在旅游的时候,可以对果树进行采摘,使用一些购物设备等,进而提高了水果的销售量。最后,部分企业或是家庭在自驾游的过程中,会在旅行社中住宿,进而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三)发达国家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在互联网背景之下,发达国家借助互联网的精准性优势,开发了网络营销模式,使农产品营销效率得以提升。发达国家利用互联网创办在线零售平台,使消费者可以便捷的购买农产品,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互联网的显示,分析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并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可以在不同季节中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另外,发达国家还利用互联网形成了规模化的农产品营销体系,在面对消费者群体的时候,可以利用订单的方式独立包装农产品,进而优化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研发,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创新农产品营销模式,并且树立全新的营销理念,使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同时,发达国家还在不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使其农产品营销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敬.“互联网+”视野下发达国家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J].世界农业,2016,(4).

[2]叶迎.国外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10).

[3]唐丹,何治,曾光荣等.“互联网+”视角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研究[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5).

篇8

一、引言

当前,食品安全、农产品价格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具有安全、生态、健康、优质特点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上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往往高出普通同类农产品许多。究其原因,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运行效率低,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继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二、绿色农产品物流

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以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产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绿色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绿色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绿色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包括绿色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并且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目标。发展绿色农产品物流,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增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汉中绿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汉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多样、气候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培育了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绿色农产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绿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总量不足,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仓储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差;

二是物流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服务范围窄,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担当龙头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功能比较单一;

三是现代物流意识不强,缺乏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策划、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

四是现行的一些体制、政策、技术、标准严重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是绿色农产品依赖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销售渠道,无法保证产品的“绿色”特性;

六是农产品物流渠道不畅、效率低,物流运作成本高;

七是绿色产品物流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物流体系不健全、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

四、汉中发展绿色农产品物流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得天独厚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明显,是西北唯一具有南方特色的地理单元。汉中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汉中水资源丰富,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为绿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水利条件。汉中空气、大气洁净度等综合指标在西部地区是最优的。汉中具有优越的盆地优势,外来生物不易入侵,使得汉中成为绿色农产品的理想生产地。

(二)产业政策保障有力

2002年汉中市出台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决定,此后,《汉中市绿色产业发展纲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有力支持了绿色农业发展。《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汉中将加快绿色农业突破发展,以“农产品初级生产”与“深度加工”为主轴,以现代物流为纽带,将有机“种养基地”与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连接成有机整体,以“绿色粮油”和“生猪、中药、茶叶、蔬菜”等为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打造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品牌。

(三)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汉中毗邻川陕甘,为“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是中部、西北、西南三大物流区域的交汇地带,是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组成的经济网络的地理中心。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正在建设的十天高速公路、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柳林民航支线机场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使汉中形成交通便捷、体系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纳入西安――成都―小时经济济圈,成为新的区域通枢纽中心,为绿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发展策略

(一)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

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绿色农产品价格高出普通同类农产品许多的重要原因。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流通环节: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推升了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据商务部数据,农产品流通的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10%,而实际上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加价率大概是20%,甚至更多。

在此局面下,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是问题解决之道。要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构架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供求信息的有效监测、预警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同步入手,使“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

(二)构建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

普通农产品供应链均是开放式,而且供应链环节多,难以适应绿色农产品专业化发展要求。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应当建立独特的、能够保证质量安全、降低物流成本的绿色农产品专有供应链。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考虑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因素,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管理意识贯穿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 、消费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通过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加快了流通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绿色农产品在销售终端上的价格劣势。

(三)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

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等生鲜绿色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汉中绿色农产品主要以鲜销为主,销售半径狭小,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大。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府和企业应当借助政策的出台,加强鲜活绿色农产品储藏、加工和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推广冷链物流技术,加快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依托褒河物流园区促进绿色农产品物流业集群发展

褒河物流园区是陕西省五大物流园区之一,设计功能定位为汉中及陕南地区物流核心区;多功能、现代化、生态化、低碳化的省级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辐射陕甘川渝地区和连接成渝、关天、汉江三大经济圈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区域物流枢纽。园区依托阳安铁路和十天高速等便捷的交通条件,形成公铁联运,集仓储、配送、加工、交易、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目前,褒河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已完成,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优先加快绿色产品物流项目入驻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和蓄水池功能,加快农产品物流聚集,实现绿色农产品物流业集约集群发展。

(五)打造绿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品牌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具有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目前,汉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整体布局,物流流程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到位,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尚未建立、产销对接渠道不畅,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迫在眉睫。

汉中过街楼批发市场是陕南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政府和企业应依托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以资源整合、交易中转、精品展示、信息服务、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等为基本功能,以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物流增值服务、无公害检测等为辅助功能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品牌,推动汉中及陕南地区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权典.生态农业发展法律调控保障体系之探讨 [J].生态经济,2011(6).

篇9

农业部将今年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4月中旬在河南郑州要召开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大会,在这些决定的大背景下,您认为对我国农业品牌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谷建全:这个大背景,其实主要就是现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转型阶段,由过去总量不足到现在出现结构性过剩,这就意味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消费角度来讲,过去的主要矛盾是总量不足,因此生产的农产品越多越好,因为市场需求大。但现在总量上去了,就出现了结构性过剩现象,而且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提高了,那么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从过去强调量转化成了现在的追求质。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追求更多的是安全、生态、品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市场主体就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转变思路,要清楚认识到,有质量、有品牌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才有价值、才是大众真正需要的。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并要在郑州召开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这对强化农业品牌意识,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带动河南农业品牌建设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品牌可以乘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东风”,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快速发展,这些无论是对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来说,还是对不断发展和打造农业品牌来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您认为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放在河南召开,将会给河南农业和农业品牌带来怎样的机遇和影响?

谷建全: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河南农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相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讲应该是更重、更迫切的,也是更具有示范和带动意义的。另外,河南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农业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国家把全国农业品牌推进大会放在郑州召开,我认为不是偶然的,它是符合农业转型升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要求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从另一方面讲,河南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业品牌发展还不够快、不够多、不够好。这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河南农业和农业品牌建设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和推动力,相信很多河南农产品品牌,或者正在打造过程中的农产品品牌将会借这次机会把自己宣传出去、推广出去。此外,由于河南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任务很重,如果河南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得好的话,就能给全国做个示范,成为全国的良好典型,带动全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

前不久,在河南农业工作会议上提出河南要加快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您认为,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农业品牌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谷建全:河南省十次党代会确定要建设现代农业强省,那么这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河南农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们河南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问题是,转型升级要往哪里转?转什么?从河南农业的实际情况来看,转型升级主要就是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那么农业的综合效益是什么呢?事实上,主要体现在绿色农业和农业品牌上。农业品牌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或者说是一个主要手段,要形成品牌首先需要有质量保证,而质量能够得以保证的前提就是绿色化、有机化、品牌化。只有这样,河南农业才能够真正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切实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因此我认为,发展绿色农业和建设农业品牌在河南从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过程中,将会扮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

您认为农业品牌应该怎样打造?在这一打造过程中要避免走入哪些误区?

谷建全:首先,就农业品牌的打造而言,我觉得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质量。这是根本。你能不能成为农产品品牌,关键就在于农产品质量的好坏。质量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如农产品安全性,农药残留、土壤污染程度,以及产品本身内在营养成分比例、含量等,都是质量好坏与否的重要因素。第二,形成品牌需要有持续的营销策略,营销要到位。在市场上,一个品牌要想让广大消费者长期认可,就要有一整套完善、实用的营销策略。第三,品牌的打造需要挖掘产品的文化因素和价值,挖掘产品先天的文化资源。比如,河南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很多农产品在历史上都是宫廷专用,或者长期存在并流传于市场上的故事,都有利于塑造农产品的品牌。因此,我们要把文化元素的融入、文化元素的挖掘、文化元素的放大和品牌建O结合起来,使其产品影响力在市场上进一步扩大。最后,科学技术也是农产品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包括良种培育、生产过程的高技术化等方面,都有利于品牌的建设和形成,所以在品牌打造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科学技术对品牌建设的支撑作用。

您怎么理解“农业品牌是农业市场竞争力核心”这一表述?

谷建全:目前,我国处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那么从农业来讲、从农产品发展来讲也是处在一个关键阶段,所以在这个前提下,农产品品牌的有无实际上体现着农产品竞争力的强弱。如果是品牌,它就意味着竞争力是很强的;如果没有品牌或者品牌知名度不高,那么就意味着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小、竞争力弱。所以,农业品牌实际上是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从河南来讲,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抓手就是要培育品牌,就是要把大批的农产品打造成为全省的品牌、全国的品牌。因为市场在发生转变,过去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你只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但现在不行了,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中高收入这样一个阶段,人们的消费升级了,人们更青睐有质量、有品牌的产品,所以只有有了品牌,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总之,农业品牌是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也是农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我国的“三品一标”农产品依然是农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您认为如何才能使其快速发展起来?

谷建全:在过去农产品短缺、总量不足的时代条件下,市场有需求,不管你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要有产量,都能销售出去,最终形成经济效益。然而,现在那种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方式,那种忽视质量安全、优质营养的农产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小了。现在,国家讲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下决心来推广o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以下简称“三品一标”)。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促进“三品一标”农产品快速发展起来。首先,国家要有一系列的激励政策,要给予“三品一标”的产品生产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资金保障。其次,在市场方面做好文章,使这种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在市场上形成较高的价格,真正形成优质优价的价格机制,通过市场激励大家都主动采取措施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第三,通过示范引领的办法引导推广“三品一标”生产。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培育一大批采用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科技园区、示范园区、产业基地等,通过他们的探索和先行先试,为全国、为广大农业地区作出示范。第四,国家应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事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生产的研发,通过技术创新来支撑这种生产方式,并把这种生产方式方法在全国全面推广开来。因此,我觉得至少要从以上这几个方面解决“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的薄弱问题。

绿色农业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河南应该怎么做?

篇10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6-0101-04

一、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现状

在黑龙江省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和完善、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网络营销迅速普及的背景下,新型农产品营销模式不断发展。

(一)“经销商+农户”模式

“农户+收购小贩+经销商+零售终端”是一种典型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模式。农民往往仅将农产品进行简单加工后直接卖给收购者,收购者再将小批量的农产品转卖给大经销商。在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的地区,农户往往通过收购者完成产品销售,对收购者依赖程度较高。但随着黑龙江省关于土地流转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进一步促进了小规模生产向规模化生产的全面转变,而大规模的生产者会选择直接与经销商或者龙头企业合作以实现商品价值,同样不需要收购小贩的中间环节,此种农产品营销模式最终发展成为“经销商+农户”模式。

(二)网络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企业经营者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市场情况调研、客户需求分析、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农产品网络营销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农产品的销售与经营。网络营销针对销售前后各个环节进行跟踪分析,以实现消费者需求满足最大化,通过消费者消费数据库可以更好地改进产品质量和营销模式,并与消费者建立互信关系。我国网民数量和互联网普及率呈稳定增长态势,其中黑龙江省网民数量过千万,普及率达523%,在全国排名前20位,网民规模年增长速度为78%。网民总量的提升为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了大量潜在顾客。

(三)绿色营销模式

绿色营销是指生产者在满足消费者需求、获取产品利润的同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节约,综合考虑短期利益与可持续生产的长期平衡,以期实现良性发展的新型营销模式。绿色营销更加注重生产资料的节约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并确保产品安全和卫生。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绿色营销有以下特点:第一,绿色营销的前提条件是绿色消费,而绿色消费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高层次体现,体现在温饱满足后对生活质量、产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第二,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是绿色观念,体现在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关注人类的长远利益,重视买卖双方需求的满足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绿色营销需要绿色体制的保障。绿色体制包含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环境保护政策,目的是约束各方的短期逐利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直销模式

农产品直销模式目前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农民―消费者”,即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双方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中间环节,交易双方通过讨价还价以双赢的价格及时达成交易。此类交易明显的劣势在于成交量较小,且交易场所不稳定,所以此类产品交易主要存在于城镇贸易集市等,销售量约占黑龙江省农产品销售总量的20%左右。二是“农民―消费终端”,农产品直接由农户手中传递到销售终端(城镇贸易市场、超市等),然后再转移给消费者。这种绕过中间环节的终端供货模式也被称为“通路直销”。国家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农超对接”政策为这一营销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农超对接”即农户与超市直接签订销售协议,后将农产品直接运送到超市进行销售。

二、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经销商+农户”模式存在的问题

1农户对市场信息反应不敏感

价值工程视角下的营销重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要求。通过剔除不必要的要求和满足特定的要求均可以达到提升价值的目的。“经销商+农户”模式下农产品生产者将产品卖给经销商,对于生产者来说销售活动就此终结。而此后的市场信息,如消费者对产品是否满意,以及消费者的未来需求变化则缺乏逆向信息流动机制。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经营者大多缺乏稳定的合约关系,阻碍了市场信息反馈与资源共享,其结果是生产者无法得知消费者对产品的功能要求,也无法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预测未来消费者需求的走向。这不利于生产者及时调整或完善产品功能,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的目的。

2流通环节过多且费用较高

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功能在生产者生产结束后就已基本确定,中间的经纪人、经销商和零售市场环节只负责农产品的位置移动或简单的包装整理,不会产生过多新功能。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繁杂的流通环节只会在功能既定的前提下抬高产品价格,降低消费者的主观价值。对于生产者来说,产品价值在销售给经纪人或经销商时就已经确定,未来的流通环节并不会给其带来更多的收益,也就不会提高生产者价值。这些中间环节和随之增加的成本,不利于实现营销价值的最大化。

3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

“经销商+农户”营销模式下农户与经销商往往没有密切的产销合作关系,多数的收购行为发生在农产品成熟之时。市场行情好时农产品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经销商,但当该种农产品供过于求时,会大大削弱生产者的议价能力,更严重的情况是经销商为追求效益放弃收购而导致农产品滞销,农产品生产者的成本将完全得不到补偿。这种不稳固的产销关系严重影响生产者价值的实现。

(二)直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 尚未建立农业标准体系

标准化的农产品是连锁经营机构的基本要求,也是进行大范围推广营销的必要条件。外观参差不齐的农产品无法在市场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价格,降低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目前黑龙江省在农业标准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农产品标准化进程缓慢。农业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只形成了参考框架。在立法方面同样只有相关的《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标准法》等通用性法规,《农业标准化法》尚未出台,无法对农产品标准化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

这些因素阻碍了黑龙江省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当农产品经营者面临多个农产品供应主体的时候,就难以控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从而损失产品外观给消费者带来的功能价值。而经营者对生产者做出产品标准化的要求时,又会导致生产者发生额外的成本,降低生产者的价值。

2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直销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农产品从产地直接进入最终销售环节,对象往往是生鲜农产品,依赖冷链物流。黑龙江省内的大型连锁超市,如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拥有自建的物流和配送体系,但出于成本效益考虑,这些体系难以延伸到农产品生产地。对于其他规模较小的超市,直销模式则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黑龙江省存在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链条、冷链物流第三方服务比例低、设备陈旧落后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冷链物流供应能力不足使产品的新鲜程度无法得到保障,影响到产品的功能和消费者价值的实现。

3直销模式形式单一、发展缓慢

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直销模式除哈尔滨等中心城市开展的“农超对接”之外,还在城郊、旅游度假村等地发展了观光采摘,订单直销等模式。这些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以观光采摘为例,消费者实施了购买农产品的行为,但更主要的目的是体验从产地采摘的乐趣和获得最新鲜的农产品。观光采摘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主观功能,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在不增加销售成本的前提下为生产者带来更多收益。但这些模式在黑龙江省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各地只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试点创新,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同发达省份相比,缺乏直销形式的创新。

(三)绿色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不完善

绿色营销模式要求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运送环节都要全程保证绿色与环保,营销对象通常是以绿色农产品为主的认证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需要满足多种条件,如产地的生态环境质量、食品加工操作过程、包装贮运标准以及其他规范和准则等。但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存在很多漏洞,相关部门制定检测绿色食品农产品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做不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省、市、县三级农产品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硬件能力和服务网络,无法满足目前信息化办公和质量全程监控的要求。

2技术水平低

绿色营销对产品生产的环境、生产流程、加工手段、包装运输等环节做出严格的规定,这些标准的实施依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高标准的流通及营销渠道。一方面,为了改善以往农产品粗放生产方式,需要在产地治理、生产技术更新方面投入大量成本,降低生产者价值;另一方面,相关技术发展滞后也制约了绿色营销能够真正符合严格的标准,导致到达零售终端的产品无法完全符合绿色营销的价值观念。黑龙江省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参与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与需要科技服务的农民人数比为23:100,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县、乡两级基层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技术更新缓慢,技术服务与农民需求脱节。

(四)网络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1营销手段单一

B2C网络营销中有一些通过特色营销手段迅速发展的地方农产品。如新疆哈密瓜在成熟季节通过优质包装和空运,使全国各地消费者能在三天之内品尝到正宗原产地的哈密瓜。“三只松鼠”的坚果产品也因为低价和精美包装在多种网络营销手段下迅速走红。相对而言,黑龙江省则没有通过网络营销手段“捧红”的特色农产品。黑龙江省农产品网络营销中营销手段主要依靠搭建的电子商务平台,在网络推广和促销手段上缺少创新,网络营销手段单一,影响力不足。

2缺乏配套的物流配送体系

网络营销面对的消费者主体十分广泛,但仍然是城乡居民。这种多数量小批次的购买需要发达的配送网络和快捷的配送速度。随着网购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快递业以“四通一达”为代表迅速崛起,其遍及全国的配送网点和强大的运输队伍为大量分散的网络购买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但农产品相对特殊,具有季节性、区域性和易腐烂的特点,对包装、保险和运输都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有实力的专业化配送主体来完成。黑龙江省缺少大型物流集团的支撑,缺乏区位优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农产品无法得到及时配送,使农产品网络营销步履维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值无法实现。

三、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化策略

(一)“经销商+农户”模式的优化策略

“经销商+农户”模式是一种传统的营销模式,从生产到销售经历了经纪人、经销商等环节。该模式的优化应重点在于营销流程的缩减,去除对主观功能无贡献的转手环节,如不必要的小规模经纪人和经销商的流转,同时挑选节约成本的流通方式。理想状态的是农产品通过大规模生产后经有实力的经销商集中收购,直接运送到零售终端。生产者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应该寻求加入合作社或与经销商建立稳固的供销关系,合作社形式可以弥补个体生产者议价能力不足和生产活动盲目性的缺陷,是农户实现利益的保障。而稳固的供销关系会使生产者获得稳定的收入,使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

(二)网络营销模式的优化策略

网络营销模式具有独特的流程结构,但主要依赖于网络平台实现交易。在模式优化上要关注交易平台的完善,通过合力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网站有利于提高用户关注度,同时汇聚广泛农产品提供者,使消费者能够购买到丰富多样的产品。信用体系是网络营销模式的保障机制,对销售者进行资格审查,为其建立信用档案,有利于防止网络营销存在舞弊欺诈行为。为了及时处理顾客的咨询和投诉,网络建设应该搭建客户回访系统,了解顾客对产品价格、服务水平以及反馈建议,了解手机客户的网络活动信息,为网络交易平台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机制,并借此开发丰富的功能模块及线上活动增加顾客网络购物粘性。

(三)直销模式的优化策略

直销模式的优化应重点关注产品的标准化建设和物流流程优化。以直销模式的主要实现形式“农超对接”为例,超市会对产品的品质和外观做出规定以符合店铺形象和消费者要求,在视觉上构建产品主观功能,当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巧时,超市、合作社或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要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对其进行指导。零售终端在面临不同农产品供应者时,对于品质不均匀的产品可以实行差别定价策略。直销模式中连锁超市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目前超市自有物流体系难以完成直销农产品的流通需要。因此与生产者和供应链中的其他主体进行合作是物流流程优化的明智选择。方式之一就是建立共同配送模式,整合多主体的物流配送资源,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四)绿色营销模式的优化策略

绿色营销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为消费者创造丰富的主观功能,在模式优化上应保证主观功能的实现。绿色农产品认证体系是保障产品品质和主观功能的基础,是消费者愿意为绿色营销支付高价的原因之一。因此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以保证产品拥有优良品质和环保特性。针对目前认证体系不完善的特点,黑龙江省应做到绿色农产品生产、销售和认证的信息透明化,在大型农产品市场中建立检测机构,使消费者能够买到放心的绿色农产品。绿色营销渠道在绿色农产品流通环节保持并增强了产品的绿色环保属性,绿色营销的经营主体要树立绿色理念,对产品的加工、包装和运输符合相应的环保要求。

四、促进黑龙江省农产品营销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农产品营销配套服务措施

针对产销联系不紧密的缺陷,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信息化水平,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使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做到信息互通,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行情、供求趋势变化以及新技术新品种等信息,使农业生产者在及时、完整的信息指导下安排农业生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消费者需要的主观功能。同时针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的问题,应在公共财政体系的背景下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基础设施供给体系,提高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率,加强资金投入和招商引资,在农业生产环境、农村交通建设和农产品市场建设上为农产品营销搭建一个良好的运行平台,使黑龙江省农业更具投资吸引力。

(二)创新农民教育模式

农产品营销的市场环境和营销手段都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不断变化,文化水平本来就低的农民在未来的营销中的处境越来越困难。农民在承担生产职能的同时必须不断充实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黑龙江省目前的农民教育存在操作性、实用性较差的现象,亟须转变思维进行农民教育创新。

一是层次创新。农民自身的知识水平千差万别,教育也应当根据识字、扫盲、技术等不同层次进行划分。每个层次的教育需要根据农民特点分别进行,例如扫盲阶段的教育要遵循这一阶段的教育规律,强行灌输技术层面的知识必然收效甚微。只有按照渐进性的规律进行分层次的教育才能实现农民教育的良性互动,提高教育成果。

二是方法创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方法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有了更多选择。远程教育也有利于针对不同群体定制不同的课程,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此外,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下乡活动也在以不同的教育主体给农户带去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最终达到提升农民素质及帮助农民致富的效果。

三是内容创新。农民教育的内容可以按照受教群体分为青年农民教育、党员农民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和妇女教育等,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转移,农村地区农民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因此内容创新要考虑受众群体的需要。目前的农民教育多集中在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随着农民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经营事物管理,对农产品市场和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传播越发重要。教育内容必须随时展不断创新,切实满足农民的教育需求。

(三)规范农产品销售市场

农产品营销模式的优化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市场管理“放”与“管”的辩证统一。

一是农产品市场管理要贯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政府部门主导下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采取“两只手”的联运效应,建立“强政府、旺市场”的体制。放管结合是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对积累经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管理部门应实施全程跟踪监管,特别是降低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消失或者转变农产品交易市场中“两头叫、中间笑”的现象,对流转环节的各层价格进行积极跟踪监管,以保证农户及顾客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明确职能,统一管理。政府各相关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的过程中需要界定清楚各自的职责权限,避免多头管理和重叠管理,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影响项目的最终落地。明确职责一方面比较细致地界定了市场运行中各方面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做到市场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同时也节省了部门间办事时间,降低部门间的交流成本。此外市场管理任务的重心需要放在市场监管上,政府管理部门不能将过多精力集中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是协调工商、质检等部门抓好农产品的市场准入。明确市场管理的工作重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维护市场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

(四)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任何一种农产品营销模式都要靠物流系统来完成由产品向消费者的转移,特别是网络营销、直销和连锁营销等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物流运输系统的完善最主要的是先搭建良好的渠道体系和市场枢纽,大型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集散地、中转地必不可少。冷链物流则是保证农产品售前质量的关键环节,在冷链物流的建设上要首先运用先进技术改进现有的运输设备,增强保鲜程度和运输效率,并建立冷藏产品的精加工配送中心,以全面实现物流配送流程集约化。生产经营者的物流体系无法完全满足农产品流通需要,必要时需要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介入。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农产品营销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4.

篇11

一、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1、绿色壁垒的内容

绿色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通常亦称“环境壁垒”或“生态壁垒”,指以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生产方法、加工过程的限制措施。现在已有不少国家意识到,仅靠对产品本身污染的“末端”控制已不适应需要,于是纷纷制定了有关产品加工过程和加工方法必须符合特定环境要求的PPM标准。

(2)有关包装贮运的环境限制措施。这是指对包装物的成分、可再装性、环境标志图案以及运输中有关危险品不得靠岸甚至不得运输等方面的规定。如德国于1992年公布《德国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日本于1991年、1992年并强制推行《回收条例》、《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这些“绿色包装”法规有利于环境保护,但同时大大增加了出口商的成本,也为这些国家制造:绿色壁垒提供了借口。

(3)有关产品组分、性能及使用的限制措施。这方面的限制性措施涉及面较广,而且经常变化,往往难以适应。例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要求进口花生中黄曲霉素的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法国禁止含有红霉素的糖果进口;日本对进口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规定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点五等等。

2、绿色壁垒的提出背景及原因分析

(1)绿色贸易壁垒具有更多的隐蔽性。与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进口禁令等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壁垒能较好地回避分配不合理和种种歧视性问题,即具有更多的隐蔽性。首先,它不像配额和许可证管理措施那样,明显地带有分配上的不合理性和歧视性,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其次,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各种检验标准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烦琐复杂,使出口国难以应付和适应。

(2)人们消费观念的更新,对绿色产品需求的扩大。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如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

(3)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WTO规则体系的漏洞。这是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受经济增长缓慢、失业压力增加、优势产业空心化等影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倡导自由贸易理论,在WTO框架内,打开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市场,为其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和知识经济提供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在不具优势的领域,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设置不能达到的标准。

二、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

1、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相关数据分析

我国加入WTO这些年来,在国家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指导下,农产品出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根据2007年的报告统计,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上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随着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性进一步提高,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以及土地、水资源等限制,大豆、棉花、食用油仍将大量进口,中国农产品大进大出的格局更加显著。尽管在新的一年,国际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大豆、玉米等农产品价格高位运行,技术壁垒等贸易限制等不利因素或不确定因素,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富有成效的情况下,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完全有可能实现基本平衡,具体数据见表1。

2、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

(1)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尚处在初级阶段,精加工产品少,尽管这些年来有了很大的变化,农产品加工出口逐年增加,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加工品工艺粗糙,摆脱不了手工作坊式的简单生产模式,形成不了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我国柑桔的鲜食与加工量的比例为955,而世界柑桔鲜食与加工量的比例为65∶35,美国和巴西的加工比例高达80%。消费者需要高档、优质、方便的食品,而我输出的是“大路货”,这必然导致我国农产品加工品在国际市场上得不到应有的份额。

(2)农产品出口安全保护和支持不够,农产品安全方面存在问题。近年来各国普遍把提高进口农产品安全标准作为限制农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农业的重要措施,频繁修订并不断提高安全等级标准。而激素和农药超量问题在我国农产品中一直没有彻底解决,一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内生产者和出口商不能及时了解进口国对农产品等级的具体规定,就不可能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并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3)法规体系不够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步构建了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但遗憾的是,现行经济发展政策、会计法规尚未将环境资源纳入核算范围。受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影响,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地方和部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的局面并未根本改观,保护环境与恶化环境的现象并存,假冒伪劣禁而不绝。

(4)农产品生产分散,难以实施统一的标准。如在全国1600万亩茶园中,有70%是分散农户经营的,难以实施统一的茶叶生产标准。水产养殖生产过于分散,使得质量控制、标准的实施难以落实。

三、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1、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

(1)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每年增加5%左右,但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扩大和强化,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受绿色贸易壁垒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畜产业、水产业、果业、蔬菜业等。如2006年2月份,瑞士等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对河北肃宁县皮毛动物养殖和加工业进行报道,其中,轻视毛皮动物养殖和活剥动物皮毛的报道被国外多家媒体转载,国外动物保护组织呼吁欧盟立法禁止我国毛皮产品进入欧盟市场,我国目前毛皮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迅速大幅下降。

(2)致使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上升。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出口农产品的企业为了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测、测试、评估所需要的设备费用,还要支付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从而导致这些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进而丧失价格竞争优势。

(3)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打击了我国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大多数农产品市场已趋于饱和,发展外向农业,让农产品走出国门,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而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基本不受阻碍。例如,欧盟有关国家曾以我国海水受到污染为由,使我国出口海水产品跌幅达50%;冻鸡、冻肉等农产品均由于绿色壁垒导致价格下跌7%-30%不等。这些,都直接导致我国部分农民收入下降。

2、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以外部力量的形式,强制性的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良性循环。

(2)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改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可以促使我国农产品尽快适应绿色贸易标准,合理配置和利用农业资源,重点发展有利于环保的农产品生产;可以促使政策和资金上向有利于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环保型农产品产业倾斜;可以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控制对化肥、农药、兽药的使用,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绿色农业,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

(3)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绿色贸易壁垒所采用的各种技术标准,通常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我国农产品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通过发达国家的各种检测项目,只有靠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长远来看,我国农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提高了,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四、改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状况的对策

1、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把绿色贸易壁垒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变成全社会的动力,建立绿色消费观,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实施农产品绿色出口战略。要加快我国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鼓励技术创新,发展农村专业组织,大力发展高效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由低值量大向高质量和高附加值发展。同时根据市场的要求,确保食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不受人为和环境的污染,对农产品进行全程监控。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生产标准化,以生产出更多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立法空间。一是积极参与WTO立法。二是利用国内立法自我保护。正当的绿色壁垒受WTO规则的保护,我们也应尽快着手构筑自己的绿色壁垒,即制定保护本国外贸法规体系,以限制和禁止国外某些产业和产品的进口形式,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3、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篇12

农产品是一切食品加工的原料,农产品品质的好坏,是否安全,不仅涉及到消费者的健康,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甚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威望,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疯牛病、二恶英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使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传统农业比较发达,高效农业还处于起始阶段,如何提高农产品品质,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是值得广大农民和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思探究的课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这次课题研究。

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三个行动小组,第一行动小组负责采集农产品标本,第二行动小组负责组织实验操作,第三行动小组负责个行动小组之间的协调。

1、第一行动小组在××农贸市场选购了白菜、辣椒、扁豆、冬瓜、大蒜等五种农产品样品,并分头到自己的菜地里选摘了上述五种样品,把这几种样品带回了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分析。

2、第二行动小组对第一行动小组带回来的农产品样品分别进行了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有:外观、色泽、口感、营养成分、细菌群落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几个方面。在实验过程中,各行动小组紧密协作,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对感到怀疑的一些数据,反复进行实验,力求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于农产品品质的简易鉴定,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反复查阅资料,咨询老农,我们总结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看、二闻、三辧、四尝。

农产品的表面颜色是反映农产品品质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观察农产品的外观形状和色泽是判定农产品品质的第一步。二闻就是闻农产品的气味。带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的香味是否纯正,没香味的农产品,闻闻它是否有异味,如果有异味,那就说明该农产品腐烂变质。三辧,就是用手辧开所选购的农产品,看看是否爽脆,汁水是否正常。四尝,就是用口去尝尝农产品(这主要针对能够生吃的农产品),辨别农产品口感是否正常,是否有其他的异味。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反复实验,发现我乡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数品质较好,但远未达到“绿色”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要实现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任重道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乡农产品外观形状、颜色较好,色泽光艳,看上去能引人食欲,营养成分符合标准,但口感不是很好,像白菜,吃起来有点淡。细菌群落超标,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这是我乡农产品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谢玉剑那里选购来的白菜、大蒜,品质较好,白菜口感好,带点甜,大蒜香味浓郁。

为提高我乡农产品的竞争力,发展我乡的“绿色”农业,针对我们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篇1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安全、优质、营养的绿色农产品消费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理念,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也面临着严峻考验。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企业也需要重视内外部供、产、销的整合,实现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运作。因此,在这一背景之下,本文尝试把集成供应链运作理念应用到绿色农产品物流管理当中,探索一种全新的现代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

集成供应链运作管理模式

集成供应链运作是在采购运作、生产运作和分销运作基础上,把采购、生产和分销运作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通过管理组织界面的整合,实现管理内界面的集成,并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整体性集成,实现企业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目标。

采购运作管理。采购运作是集成供应链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运作的保障。采购运作首先要根据集成供应链的市场定位来制定采购运作市场定位,如果该供应链为国际级供应链市场运作系统,那么就需要激励采购行为向国际级市场看齐;其次,制定采购战略。这就需要成立采购小组,寻找潜在的供应商,再有专家团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最后,发展与供应商的关系,并实施管理;第三,制定采购目标。采购的目标在于获取物料而节约成本,以此来获取采购的竞争优势。

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运作管理也要服从于集成供应链整体运作的管理理念。首先,管理的定位要针对企业的具体实际,根据集成供应链市场的定位制定一个生产运作所要达到的标准,可以选择同行业较为知名的企业作为生产运作的标杆,形成一个非实体的标杆对象;其次,生产运作管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来进行生产决策,这些决策主要包括:生产、规模、工艺、计划、控制、新产品开发、绩效等;第三,生产运作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和加强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合作,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降低供应链中的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追求供应链的精益性。

分销运作管理。分销运作管理也要根据集成供应链的定位来选择企业分销标杆,找出企业分销运作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并在一定时间内力争克服差距并赶超;然后,确定分销运作管理思想。也就是在既定质量的情况下,以最优的成本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分销运作管理理念制定的关键。集成供应链运作下分销运作的实体价值活动主要是指从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客户中的物流活动,因此,在分销运作中,要考虑供应链的整体运作能力,各个环节的物流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影响绿色农产品物流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物流技术因素。在整个绿色农产品物流活动供应链中,产品的物流活动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加工、信息处理、流通等环节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比如:在绿色农产品存储中,由于多数属于易腐易潮物品,如果没有较好的存储设备和技术,就很难保证绿色食品的质量;在运输技术中,绿色农产品要以最为快捷的运输技术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包装技术中,结实、美观、标准化的包装技术也有助于方便运输、装卸、保鲜,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在加工技术中,绿色农产品科研借助现代化的加工技术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需双方更好地衔接,提高物流的整体绩效;在信息化技术上,绿色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储、运、包、加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物流地信息化处理,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就会导致传递的质量受损,物流的效率低下。

物流管理因素。我国绿色农产品在生产经营和销售方面,多数是单户经营和分散营销的模式,这样就会造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很难形成规模,不利于物流的统一化规模管理,以致物流的成本过高,农产品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借助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来选择和设计绿色农产品流通渠道,保证物流畅通,提高物流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效果。另外,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人才文化水平不高,物流人才缺乏也是影响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随着绿色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大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开发,来提升绿色农产品供应商物流运作的整体效果。

物流成本因素。尽量降低物流成本应作为现代绿色农产品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和核心内容。首先,要提高绿色农产品资源的整合能力。资源的整合包括物流技术资源、物流人力资源、物流设施资源和产品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应变能力、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成本;其次,降低绿色农产品物流损耗率。绿色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是指物流损失占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绿色农产品的物流损耗率约为30%~40%,致使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第三,绿色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相比对基础设施和管理的要求较高,物流运输需要专用的运输和存储设备,从而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投入,这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对整个供应链也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

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物流供需的时间和空间结构分布不符。我国的农业耕地多,绿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尽管近年来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形成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物流市场也不断得以扩大,绿色农产品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城市化的过度转移,交通拥挤的现象依然客观存在,农产品垦区的物流依然难以满足每年的物流需求,尤其是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绿色农产品外运能力尤为紧张,主要依靠公路的运输方式造成了物流成本高,物流有效供给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分布不符的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运输难”也成为了制约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关键。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组织管理模式尚不完善。从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组织管理模式来看,主要有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模式、以物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模式、以营销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组织模式三种。但是,从我国绿色农村品供应链物流组织管理现状来看,多是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组织模式为主,以物流和营销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物流组织管理较少。这无论对于绿色农产品小型生产联合,还是较大农场来说都难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物流体系,从而造成供应链也面临着供应和销售物流不畅的问题。

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协调运作效率低。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物流体系的协作运行效率低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绿色农产品核心企业。我国绝大多数农业区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具备现代物流能力,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不能跟上绿色农业的发展,难以形成农业产业规模,绿色农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集散辐射功能不强,市场化程度依然不高;其次,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加大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绿色农业保险机制也不断健全,但是,政府对农户的财政补贴很大程度上被农资的增长抵消,加上物流成本的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低,农民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实惠。

集成供应链运作下我国绿色农产品物流管理创新

加强物流成本的计划与控制。从集成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在产、供、销各个结点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加大采购和存货的周转率,降低物流成本消耗,如:运输成本的计划与控制主要表现在运输的方式、价格、时间、安全等方面,以获得最佳的运输服务方式;仓储成本的计划与控制则是通过简化入库手续,缩短存储时间,增加仓库的利用率;装卸搬运成本的控制关键在于减少装卸搬运过程中农产品的损耗率、时间和搬运次数,合理选择搬运设备等;包装成本的控制关键是包装标准化和材料的选择,包装作业的标准化和机械化,实施旧包装的回收和利用等;流通加工成本的控制应选择流通加工特征的经济指标,合理确定加工能力和改进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培育绿色农产品集成供应链物流核心企业。可以以地区为单位,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产品集成供应链物流核心企业,形成地方绿色农产品特色,培育核心企业资源整合的能力,形成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上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使得供应链收益大于协调供应链所带来的成本,提高绿色农产品流通效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