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脊椎侧弯的治疗技术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上多见受凉、腰部扭伤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诉多为腰痛,向前弯腰时明显。查体可见脊椎侧弯,腰椎向肌肉痉挛侧侧弯,腰椎棘旁压痛,腰部功能明显受限。
2治疗方法
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
3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治愈:腰部疼痛、侧弯完全消失,腰部活动正常。好转:腰部疼痛减轻、侧弯好转,腰部活动基本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反复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侧明显,查体:腰椎侧弯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压痛,以L34、L45、L5S1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双侧70°/(-),“4”字试验(-),双下肢肌力感觉正常,跟、膝腱反射对称存在,巴宾斯基征阴性。入院查X线片示腰椎骨质增生,腰椎左侧弯畸形(腰3椎体为中心侧弯14°),曲度反弓。
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入科,予0.9%氯化钠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5静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滴脱水,两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缓解,第四日予银质针治疗,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压痛点进针,约20支,以YRX-1B银质针加热巡查仪加热30min,嘱其针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继续治疗,期间针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疗。一次后疼痛缓解,三次后腰椎侧弯、后弓好转,四次治疗结束后出院,回访无复发,行走时无侧弯体态。
5体会
受凉、腰部扭伤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侧椎旁肌痉挛,从而破坏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韧带的系统平衡,即可导致腰椎恻弯。 转贴于
银质针疗法使针刺与热疗结合,通过热的传导至病变部位扩散至周围病变部位,疏通经脉,行气活血,改善体内深层软组织病变部位发生的血供不足及营养代谢障碍[1],从而达到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3种功效。研究表明,银质针传导热能远比一般金属快的多,银质针艾火灸时皮肤进针点温度多在43℃~51℃之间,组织温度37℃左右,热能传导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后病变组织血流量增加50%~100%,达到消除或减轻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促使肌痉挛自然消失,达到无痛或减轻征象,通过此机制解除炎症致痛、缺血致痛、痉挛致痛,达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疗作用[2~3]。
生物体在微波场的作用下其带电粒子与极化分子剧烈运动而相互摩擦产生热效应。热效应可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血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快,白细胞吞噬作用加强,促进局部病理代谢产物吸收,产生消炎、清肿作用。温热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痉挛,清除堆积乳酸而使疼痛缓解。
故银质针联合微波具有解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于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腰椎侧弯有着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68-01
1983年Denis提出了三柱分类概念,提出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的完整,而并非决定于后方韧带复合结构。三主分类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凡是中柱损伤的患者都属于不稳定性骨折[2]。自此脊椎骨折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有了大幅的改善,我国在近几年的医学发展中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5月一共接治了5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患者,对他们进行了I期前后路手术,通过对术后疗效的观察,5名患者均恢复良好。
1方法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是高空坠伤、交通事故等原因导致的。5例患者在手术前呈现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是A、A、B、B、B级。
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先从患者的脊椎后路切开,使用Luque棒将脊椎固定和复位,然后进行侧前方的减压,将已经断裂的椎骨及软骨取出,露出骨面。选取同侧的髂骨,将其处理成骨块,注入髂骨使之融合。手术中根据患者脊椎骨的损伤情况,分别使用普通的“L”形钢板和“Z-plate”钢板进行固定。在手术结束后要放入引流管,检查患者是否感染,对有常规性感染的进行治疗。手术时间在6~7小时左右,患者出血量每人1800~2000ml之间,为患者输血每人1000~1500ml。
2结果
患者在我院住院的平均时间为35天,我院对术后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年到18个月的随访,患者的髂骨植入处均融合良好,固定处稳定,没有松动的迹象,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分别达到D、D、D、E、E级。
3讨论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的科技技术也随之提高。在医学领域里,由于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和核磁共振技术的应用,人们开始发现,因脊椎骨折所带来的神经压迫是在硬脊膜的侧前方。通过对患者的临床察看,以往的只有后路利用Luque棒将脊柱复位及固定的方法,难以将移位的椎骨良好复位,容易导致神经的二次损伤,进行二次手术。根据Denis提出的三柱分类概念,脊柱是否稳定,取决于中柱是否完整,而骨折导致中柱断裂就是不稳定性骨折。对于这种患者的手术应尽量的提早进行,消除骨折的椎体对于神经的压迫,尽最大可能恢复骨折处脊柱的正常排列,并用Luque棒对脊柱进行固定处理,使复位效果达到最好。运用前后路联合的固定方式,在纵向抗压、后伸抗弯、侧弯抗弯及抗旋转方面,都要比单独使用后路或前路固定的疗效好[3]。在临床病症的治疗过程中不难看出,单独使用后路固定脊柱使其复位的方法,其疗效要取决于损伤脊椎的前韧带的完整性。如果前韧带损坏,则当弓根钉被撑开时,没办法让损伤的椎体达到预期的复原效果,而且严重时,会使损伤的椎体发生脱臼或旋转移位的现象,打乱了损伤脊椎周围其他椎体的排列顺序,在复位以后容易在损伤椎体留下一部分类似“台阶”的痕迹,导致硬脊膜受到前方带来的压力,这样,手术就达不到预期的疗效了。然而,前后路联合手术就避免了这一弊端,在手术中,后路手术是运用Luque棒固定损伤的脊椎,这时,脊椎复位不单单只是借助于前韧带的弹性,而是在后柱的辅助下,借助于被拧紧的钢丝的拉力,使损伤的脊椎逐步的复位,并且使周围的脊柱恢复正常的排列顺序,然后再进行前方的减压,将硬脊膜处残留的小碎骨去除,消除来自前硬脊膜所带来的压力,使植入的髂骨得以固定,增加稳定性。本次观察的5例患者均属于是不稳定性骨折,如果单独使用后路手术,不但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带来的压力,还会增加对损伤脊柱后柱的损伤,导致损伤脊柱稳定性进一步下降;而前后路联合手术就可以帮助这5例患者消除这一弊端,使得患者的损伤脊柱中的小碎骨完全被去除,而且还能使损伤脊柱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固定,最大可能的加大了损伤脊柱稳定性。
4结语
根据5例患者的临场观察和术后随访,我们不难看出,在对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已经不能只采取单纯的后路固定脊柱方法,因为这样不仅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带来的压力,还会增加对损伤脊柱后柱的损伤。应该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方法,因为这样会使损伤脊椎受到前后两个方向的固定,起到了良好的脊椎复位效果,而且还可以较好的减小损伤脊椎对于神经的压迫,恢复脊椎的正常排列顺序,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使得患者的损伤脊柱最大可能恢复到最好状态。
参考文献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浅谈实心球投掷的反弓技术原理与训练方法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前牙反颌40例的临床分析 鸟弓操 健颈椎 排齐辅弓配合双颌“2×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研究 前方牵引器联合快速扩弓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的临床应用 身备五弓 腰如反弓 个体化弓丝配合治疗伴牙列拥挤的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应用体会 多排螺旋CT在快速扩弓器联合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应用效果 “收回”你的关注 收回你的内心优势 弓 前路钛笼钛板系统与后路钉棒系统在颈椎反曲畸形矫正Cobb角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颈椎病:中医“反”着治 中医“反”着治疗颈椎病 二胡弓法浅探 甘涛二胡行弓中的“弓头”操作手法探微 商业世界的弓道 “满弓”的练习方法 生命的弓与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医学 >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颈椎反弓:收回你前探的头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什么是颈椎反弓?
“颈椎反弓”与“颈椎曲度变直”在体检报告中并不罕见,近些年更是普遍。我们正常的颈椎是正“C”形,弧度向前的曲线,保证颈椎活动的高度灵活性。而由于一些不良的姿势和生活习惯,有一些人颈椎“C”形弧度逐渐变的平直,我们便称之为“颈椎曲度变直”。而“颈椎反弓”则更加严重,颈椎会向反方向弯曲,形成反“C”型。 颈椎反弓有哪些危害?
颈椎反弓会引起很多严重疾病。首先是颈椎动脉受压,往往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其次是周围神经受压,产生神经根性或交感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严重的还会引起瘫痪。我国颈椎病近十年来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而且近年来逐渐呈低龄化趋势。甚至发现了6岁的颈椎反弓患儿,生长发育严重受损。颈椎反弓应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哪些不良习惯会诱发颈椎反弓?
1.长期低头
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将造成颈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颈部肌肉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受牵拉出现劳损,椎体前缘相互磨损、增生,刺激脊神经,进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长期处于异常的力学作用下,就会出现颈、腰背酸痛,甚至带来骨骼、椎间盘的变化,发展成为颈椎病。长期低头看手机、看电脑是颈椎病的罪魁祸首。而且相相对台式电脑而言,笔记本电脑危害更大。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一般处于比较低的位置,比起台式电脑更容易让人处于脸朝下的状态。如果保持这种姿势工作或上网数小时,会非常明显地给颈部造成很大的负担。
2.久坐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3.躺在床上看书、看电视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4.使用过高的枕头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每日伏案工作时间长达8-9小时。久坐会对腰椎造成危害。上身前倾时间一长,腰椎的生理弧度就难以保持,导致正常的前凸曲线变直甚至反屈,有的则出现脊椎侧弯。因此,要保护脊椎健康,就要严格控制电脑上网、游戏时间,即便使用电脑,也要保持颈椎正确的姿势。
如何预防颈椎反弓?
1.平时习惯。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不卧床看书报、看电视,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
2.注意用枕。用枕不应过高。有侧卧睡姿者睡前将枕头塑形成中凹状,枕头分成三等分,两边可高出一些,以适应侧卧时颈椎的正常生理曲线。枕芯材料以芦花或质地稍硬的苇蕊、绿豆壳为好,不提倡使用过软的海绵枕或夏季常用的过硬的竹枕等。
3.多活动。长期伏案工作者,每小时应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并作颈椎自我保健操。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增加肌肉力量及柔韧度,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
4.勤锻炼。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健康的体育活动,如羽毛球、倒退行走等,以改善颈椎供血,防止和延缓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年龄。
5.常咨询。如经常出现“落枕”或颈肩臂痛,转头性眩晕,应及时到康复科医生处就医确诊,切忌盲目推拿而留下后患。
产生颈椎反弓了怎么办?
康复保守治疗。产生颈椎反弓的朋友不必过于慌张,90%颈椎反弓的患者可以通过康复治疗减轻甚至消除不良症状,改善颈椎曲度。
1.理疗
传统的颈椎牵引、超短波、干扰电等理疗方式于炎症的消除、疼痛的控制有一定作用。此外,体外冲击波治疗可快速缓解颈肩部肌群的紧张、痉挛,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2.整复松解
颈椎反弓的患者往往伴有颈椎小关节错位,部分肌群紧张,需要进行手法或康复设备辅助的松解整复。脉冲枪、深部肌肉振动治疗仪等康复设备能深入、快速调整小关节排列,松解肌肉筋膜,配合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3.运动训练
胸腰椎骨折患者会伴随神经损伤或脊髓损伤,其中最为普遍的是脊柱损伤。对于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重建胸腰椎稳定功能非常关键。而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对胸腰椎的畸形矫正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减压彻底、固定峰强、安全的优点。本文在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实践中,对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治疗进行了探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3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包括20例男性患者和14例女性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6岁。34例患者中有8例T12骨折,15例L1骨折,5例L2骨折和2例L3骨折。根据Rrankel分级将有无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A、B、C、D、E五个等级的分级。A级(4例):损害完全,骶段S4-S5没有感觉,运动功能未保留;B级(5例):损伤不完全,骶段S4-S5感觉存在,运动功能欠缺;C级(4例):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D级(11例):神经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至少一半以上的肌力大于三级;E级(10例):运用功能与感觉良好。
1.2方法
1.2.1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连接横杆、自锁螺钉、正反螺纹角度螺栓和螺纹套筒等组成 AF系统。在螺纹套筒中角度螺栓通过延长发挥轴向撑开作用,运用角度螺栓恢复脊柱的生理弧度对螺帽进行拧紧锁定。横连器、矫形棒、“U”形椎弓根螺钉组成FJ 脊柱内固定系统,将恢复椎体的高度撑开,运用矫形棒预弯的弧度对骨折后的后突畸形进行纠正,对脊柱骨折的不同程度损伤都有有效的治疗。
1.2.2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中心为骨折脊椎作后正中纵形切口,将皮下组织、皮肤切开,沿棘突两侧对胸及腰背筋膜进行切离,实施椎板骨膜下剥离,向两侧对骶棘肌至横突处进行剥离,运用自动牵开器牵开。依据椎弓根定位法,在伤椎上下脊椎两侧的进针点处,用手钻定点钻孔,凭借掌力转动钻入,进针方向与椎体终板平行、与椎体后缘垂直,向中线倾斜l5。插入,其插入深度为30mm,并对周壁进行探针探测,对正确的定点定向进行提示。进针方向由摄片证实,对4枚椎弓根螺钉进行植入。应用AF的患者,对角度螺栓套筒组合进行安装,已植入的椎弓根螺钉随钉尾球面螺帽的旋入,作30。的扇面运动,对所规定角度的角度螺栓进行固定,矫正骨折的畸形,对生理弯曲进行重建。针对压缩性骨折,沿纵轴撑开,充分伸展后纵韧带、纤维环以及前纵韧带,对椎管内骨块进行牵动以复位,使椎体高度得到恢复。使用FJ的患者,预弯矫形棒,拧入椎弓根螺钉,钉尾的“U”形槽内进行矫形棒的置入,顶丝旋入,进行防胀帽圈的安装,下端螺钉锁定,沿纵轴撑开上端螺钉处至合适长度后,将上端螺钉锁定。减压患者可行椎管减压,并对横连器进行安装。置负压引流伤口,逐层对切口进行缝合。
1.2.3术后处理: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抗感染,脱水、止血,内服养血活血之剂,48小时内将负压引流拔除,术后锻炼腰背肌,8 周后带腰围可下床活动。
2 结果
34例患者中,神经损伤、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及后凸畸形在X线平片检查显示为复位、矫正良好。通过5个多月的随访,患者的神经恢复评定为:A 、B 级各1例患者的恢复不明显;C级2例患者的恢复不明显;D级全部患者恢复良好。
3 讨论
常见胸腰椎骨折的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高空坠落伤、重物砸伤等。作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治疗,胸腰段脊椎的序列和椎管容积的正常恢复尤为重要,通过受压脊髓进行减压,得到可靠固定。但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应用最为关注的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虽然该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非常有效,但该方法得不到有效应用时就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目前,椎弓根钉的内固定系统较多,特点也不同。操作较为简便的是AF,且固定可靠。通过临床实践,表明内固定系统的种类选择应满足操作的便捷要求,并且医生对手术的操作要非常熟练,以有效发挥手术的治疗优势。在胸腰椎段脊椎骨折的治疗中,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创伤较小、简单的解剖、少量出血都是该手术方法的良好特点。另外,依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减压、椎管探查等处理,可有效恢复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和疗效有很好的作用。
总之,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好,其手术简单、解剖位置明确、对骨折的复位和纠正非常有效。此外,在术后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可促使病情的进一步康复。
参考文献
[1]严小虎,常山,刘站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2008,14(11):673-674.
[2]杨雄健,吴俊哲,苏培基,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手术固定加中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30例[J].江西中医药,2010,41(7).
1 概述:环枢关节轻度移位,是区别于环枢关节半脱位的环枢关节轻微移位,是环枢关节解剖位置的微细改变,在直接或间接、急性或慢性外力的作用下,导致环枢关节移位时,对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的牵拉力在其弹性限度之内,没有造成软组织的撕裂伤,原发性软组织损伤较轻,由于小关节移位而导致的病理改变,而出现一系列的继发症状。
2 病因病机:由于长期伏案和低头工作,或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使颈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关节囊长期牵拉,紧张、痉挛、疲劳、松弛,导致局部软组织慢性疲劳性损伤,充血、水肿,形成原发性无菌性炎症,由于肌肉及关节囊松弛,牵拉力不平衡,使关节腔内平衡失调,滑膜嵌顿,关节移位,出现继发性炎症反应,局部充血、水肿,张力增加,波及到附近的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其受到炎症反应的侵袭和关节移位平衡失调的压力和水肿的张力,使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到轻度损伤,功能紊乱,出现局部、头部和全身症状。
3 症状:
3.1 局部症状:轻者仅感觉颈项酸困不适,休息后逐渐减轻或消失;重者表现为颈项强直、疼痛,活动受限,颈部旋转时疼痛加重,头部有向前下坠感,减少或停止不良姿势后,症状逐渐减轻。
3.2 头部症状:头晕、偏头痛、头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精神萎靡,失眠多梦,血压不稳,视力减退,耳鸣耳聋,鼻塞,口眼歪斜等症状。
3.3 全身症状:工作后容易疲倦,肩背四肢酸困乏力,胸腹部感觉不适。
4 检查:
4.1 X 线检查:X线片开口位,可显示环枢关节轻度移位,齿状突不对称,侧块偏移,环枢关节间隙不等宽,并排除骨折、脱位、先天畸形。
4.2 体格检查:急性期:颈部活动范围(前倾、后仰、侧弯、旋转)受限或轻度受限,颈部各项体征基本属阴性;慢性期:活动范围基本正常,各项体征均属阴性。
4.3 拇指触诊:急性期:环枢椎后部及两侧有轻度肿胀,压痛明显,以患侧为甚;慢性期:环椎关节两侧椎板压痛明显,以患侧为甚;枢椎的棘突和横突有压痛,患侧为甚;可触及环枢关节和横突表面不平整,向一侧突出,棘突偏歪。
5 诊断:
5.1 环枢关节轻度移位(根据解剖位置的改变命名,其症状包含颈椎病的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
5.2 颈椎病(椎动脉型)(根据症状为主命名)
5.3 颈椎病(交感神经型)(根据症状为主命名)
6 鉴别诊断:
6.1 落枕:由于转头睡眠时间较长,或旋转幅度较大,或睡时受凉,引起颈部软组织损伤,主要是胸锁乳突肌痉挛和斜方肌损伤。
6.2 环枢关节半脱位:由于颈椎退变失稳,导致隐形损伤,关节囊松弛,或不协调的外力,引起环枢关节内外平衡失调,引起关节移位的外力超过局部软组织的弹性限度时,可造成横韧带、翼状韧带或齿突尖韧带损伤,环枢关节移位或环枢关节交锁,严重者可造成脊髓损伤或椎动脉受压迫。
6.3 颈椎病(神经根型):X线片45度斜位可见椎间孔变小,主要表现为上肢疼痛、麻木。
6.4 颈椎病(脊髓型):MRI可显示颈椎间盘突出,主要表现为下肢步态不稳,有落空感和踩棉花的感觉。
6.5 骨折及先天畸形:X线片开口位、正、侧、斜位片,可显示骨折和先天畸形。
7 基本治疗:
7.1 按摩:用揉法、弹拨法、理筋法,颈部重点在风池、风府、枕骨下缘,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及压痛部位按摩,肩部顺着斜方肌的走向及分布按摩,重点是肩胛内缘、肩胛内上角、岗上肌、岗下肌、大圆肌、小圆肌。
7.2 针灸:重点是风池、肩井、天宗,配合曲池、手三里、列缺、阳陵泉、条口透承山。
8 手法复位:
8.1 旋转复位法:适用于环枢关节旋转功能障碍者。
操作:以头部左旋障碍为例,患者端坐,医者站其后,医者左肘弯托着患者下颌,右手拇指抵住偏歪的枢椎棘突,左臂向左轻轻旋转,患者头部左旋(下颌不超过左侧肩头),稍发顿力,听到响声,指下有移动感,复位结束,按压原来的压痛点,疼痛减轻或消失,复位成功。
8.2 侧推复位法:适用于环枢关节左右侧弯功能障碍者。
操作:以头部右侧弯障碍为例,患者端坐,医者站其后,医者左肘弯托着患者下颌,右手拇指抵住环枢椎右侧突出的环枢关节处,左臂向上向左轻轻提拉旋转,旋转不超过30度,右手拇指向左侧轻推,稍发顿力,听到响声,指下有移动感,复位结束,按压原来的压痛点,疼痛减轻或消失,复位成功。
8.3 牵搬复位法:适用于环枢关节后仰功能障碍者。
操作:以头部后仰功能障碍棘突右偏为例,患者端坐,医者站其后,医者左肘弯托着患者下颌,右手拇指抵住右偏歪的枢椎棘突,左臂向上轻轻提拉,并向后板,右手拇指向左前方轻推,稍发顿力,听到响声,指下有移动感,复位结束,按压原来的压痛点,疼痛减轻或消失,复位成功。
9 功能锻炼:颈椎六步操:患者端坐,头部中立、前倾、后仰、左侧、右侧、左旋、右旋,可重复3~5遍。
10 小结:
10.1 环枢关节轻度移位只是一个指标,也是诊断的病名,是损伤程度介于落枕和环枢关节半脱位之间的病理改变和一系列的症状。
10.2 环枢关节轻度移位是颈椎病的早期表现,为功能性改变,多数患者感觉病因简单,症状较轻,简单治疗或靠自身恢复,失去早期的最佳治疗时期;症状较重时,与五官科、神经科的症状相似,容易误诊。若迁延日久,反复发作,形成较重的颈椎病,
10.3 按摩采取俯卧位(有洞的按摩床)较好,手法要轻柔和缓,多种手法交替使用,多个部位轮流按摩,避免医源性损伤,不要按照患者的要求,大力按摩或一个部位长时间按摩。
10.4 手法复位时,一般采取坐位复位,对头部症状较重者采取平卧位复位;根据局部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先做针灸和按摩手法,一次或几次后,局部炎症反应基本消失后再做复位。
10.5 复位原则:排除手法禁忌症,手法要轻巧,不要追求响声,不要追求一次到位。
10.6 颈椎六步操,是本人在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简单、轻柔,安全、无副作用的颈椎锻炼方法,实用于健康人的锻炼,亚健康人的康复,患者的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张长江等《脊柱相关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 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广东科技出版社
[4] 田纪钧等《脊柱调衡疗法》,石家庄市,人民日报社 新闻事业培训中心医药专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