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

篇1

二.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受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独特和思想行为方式。

(一)个性自信、自仅、个人本位思想重,团队协作能力差。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差,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他们的心理承受力比较薄弱,遇到困难就会陷入迷茫和纠结之中。再加上社会功利思想的影响,“90后”高职高专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二)思想淡漠浅薄,价值观多元化趋势明显。由于受自由思想及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90后”大学生将太多的目光投向娱乐圈中影星、歌星和通俗作家的作品,而对政治和现实生活中的榜样视而不见,不感兴趣,特别是对道德模范十分陌生。“90后”大学生大多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轻视思想政治修为。

(三)情感丰富,观念大胆开放。“90 后”大学生的爱情观与性观念比较超前。根据调查,“90 后”大学生中超过三成的的孩子发生过性行为。在他们看来,谈恋爱是对大学生活“空虚”的补偿,也是独立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大学生来说,不能一味地强调他们道德败坏,只能是他们期独立独行,思想叛逆的反映。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失

高职院校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此,他们注重的是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及早就业问题,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特别是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并没有根据其思想行为特点进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水平不高,所以他们大多采用灌输方式,让“90后”孩子们被动地接受他们不感兴趣,且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与思想政治有关联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少。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90后”孩子们有着鲜明的群体特点。他们比较自卑,认为自己是高考的失败者,是被边缘化的人;他们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欠佳。从整体看,“90后”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积极向上的,但也有部分学生思想意识上存在消极因素。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没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些思想问题,而是传统模式的说教。“

(三)高职学校缺乏政治教育缺的环境。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高职院校不但规模小,学生人数少,学生交流渠道不畅,而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少而且单调。人文教育往往被边缘化,主动学习著作的少之又少。再者,随着整个社会价值多元化,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所产生的消极行为不同程度地影响着“90后”高职大学生。

四.加强“90 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存大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采用心理咨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工。高职院校要针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困惑,采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们化解心理矛盾,从而走出困惑。学生的有些思想问题运用正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疏导根本无法解决好,只有采用心理咨询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篇2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在于社会主导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具体体现为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服务。思想政治教育是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其根本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理念的深远影响,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获得的认知较为局限,学习的兴趣欠缺,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育途径单一,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式,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无法充分参与到其中,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不健全,留给学生大量的漏洞和捷径,导致学生没有认真对待思想政治教育。

三、解决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观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改变讲授式的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二)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创新改革教育方法,利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进一步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通过严格有效的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强有力的支撑,避免和减少考核漏洞,使学生通过严格的考核制约思想上有真正的提升。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及时开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管理,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遵循客观规律,服从生存法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帮助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解和掌握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学生确定明确而具体的奋斗目标并向目标前进;能通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学生的思想,提高其认识,规范其行为。(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约束并规范学生行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向学生传授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通过肯定、褒奖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否定、批评背离社会规范的行为,能较好地实现对学生的约束和行为。(4)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精神动力。(5)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塑造学生完整人格。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整体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在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和学习风气。(2)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凸显学校育人的功能高校乃育人之地,教授学生知识是主要功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要的一课,加强其教育更能凸显高校育人的重要功能。

篇3

2.“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功能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进入到人与网络共存发展状态,在“微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推动高校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当下,高校学生不仅是数字化产品的使用者,更是数字化便利的体验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微载体”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微载体”符合大学生求新、求变的特点,其通过网络人际交往、信息传递方式,将高校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对高校政治教育有着极为强劲的推动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的运用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多元化提供了舞台,“微载体”的运用,给了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选择,其本身精炼的内容与快捷的传播形式展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符合高校学生的“口味”,对高校政治教育影响深远且意义重大。[2]

3.“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思考

(1)端正思想,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微载体。在当今形势下,很多高校思想政治的从业者认为,以“微文化传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新载体是“小打小闹”,是赶时髦。也有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从业者视“微文化传播”为洪水猛兽,认为其会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的建设工作。还有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从业者表示欢迎“微文化传播”成为思想政治的新载体,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将二者进行结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开创新的政治教育方法,促进政治教育“微载体”活动的展开。一方面,政治教育的展开要紧跟时代步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全局谋划,以促进政治教育“微载体”的应用。

篇4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0-0216-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网络已成为继报纸、电台、电视之后最具有魅力和活力的开放度最高的“第四媒体”,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在高校,网络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作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

“载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是指能传递能量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体。也就是说,载体是某些能承担着他物进行活动的物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语言、文字、开会、谈话、理论学习、政治理论课程、大众传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建设、管理工作等,都可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即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1]。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向客体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形式。如教学、办研讨会、管理工作、文化建设、大众传媒等,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内涵,必须首先要理解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要严格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和介体。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客体与介体的统一,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统一。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是教育者,客体是受教育者,介体是主体对客体进行教育,它包括接受教育的形式、内容、承载的信息等,即我们所说的载体。第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条件。首先,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其次,必须是联系主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教学、办班、党团活动等传统载体,也包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所使用的管理、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等现代载体[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就是通过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向广大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学生接受广泛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以网络为载体,向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使教育对象在接受广泛综合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时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以及健康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界,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一部分。据《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82亿人。预计2008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将达2.44亿人。报告透露,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达33.8%。即2007年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率较2006年增长33.8%,预计2008年较2007年增长率将达34.1%。预计到2010年,中国互联网用户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互联网用户群。从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网民总人数为1.23亿,网民数位居世界第二。而对网民个人信息分析发现,学生占网民总人数的36.2%,是最大的一个上网群体,而这些学生中高校学生的人数超过一半。这说明,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网络最为密集的群体,网络已经占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载体。

网络载体和其他传统的教育手段一样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但是与传统的教育手段相比,又具有自身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网络载体具有开放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整个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域和民族的限制,将整个世界融入到一个地球村中来,以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将信息传送、辐射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并且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任何网友都可以在网络世界中输入信息、加载信息并输出信息,建立了一个全世界都可以交流的广阔平台。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合。

2.网络载体具有高效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高效性的传播途径。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最具高效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各种信息在这一公路上传播、浏览、交换、输出,传播速度的快捷、高效,传播内容的高速、信息更新的快速,是其他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等媒体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网络载体具有平等互动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双向平等互动的空间。在这种平等互动的氛围里,交流的双方或多方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独立地参与讨论,自由地访问网站,积极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参与社会生活。因此,以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在提供选择和引导的教育过程,又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之间平等交流、有效互动的活动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体现平等性和交互性。

4.网络载体具有资源共享性。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是共享性的文化环境。整个网络是全世界共同所有的,每个人都可以是网上信息的获取者,也可以是网络信息的提供者。利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可以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中占有市场,通过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社会的要求、学校的期冀、家长的希望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原先相对狭小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性的、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使原先滞后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成了更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的内容,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扩展到了整个网络[2]。

三、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般具有承载功能、传递功能、联结、互动功能三大主要功能。网络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之一,它具有一般载体的功能,同时其功能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即保证、导向、交互和覆盖渗透四大功能。这四大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相辅相成。在网络载体的四大功能中,保证功能和导向功能是网络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一般功能,交互功能和覆盖渗透功能则是网络载体特殊功能的体现[3]。

1.网络载体具有保证功能。保证功能是网络载体首要的和基本的重要功能,它是网络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服从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网络载体的保证功能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行为层面。在思想层面,网络载体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思想意识上的重要保证,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保持正确的方向;在现实行为层面,网络载体能够指导大学生日常的行为活动,行为和思想保持一致,力求做到行为规范。网络载体的保证功能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实现的:第一,通过网络教育,使教育者和大学生在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则上达成共识,消除政治分歧。第二,联系大学生的特点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在思想动机和思想方法上取得一致,克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第三,在达成政治共识和取得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明确行为规范,防止行为越轨和异常。三者的合力有助于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方向性,从而为人和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3]。

2.网络载体具有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网络载体的根本功能,它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目的性和超越性的本质体现。导向功能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和行为规范导向三个方面。理想信念导向和奋斗目标导向是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的导向功能,行为规范导向是强调现实行为层面的导向功能。网络载体的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思想意识和现实行为两方面来体现并发挥作用的。

3.网络载体具有交互功能。交互功能是网络载体的特殊功能,它是指网络除了提供技术性的工具之外,还能引导使用者加入互动的活动过程中,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受教育者平等自由地交换意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点,网络传播方式的交互性就为在网上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4]。以网络为载体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通过网络进行的社会互动沟通,也是一种情感传播的过程,在网络信息的平台上实现人的社会交往和情感传播的双向互动行为。网络媒体的交互功能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交往和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网络载体具有覆盖渗透功能。覆盖渗透功能是网络载体的特殊功能,它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访问覆盖无限空间的思想观念传播载体的网络所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之受到影响和感化。网络的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覆盖的空间得以扩大,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影响力得到增强。网络载体的覆盖渗透功能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时间、地点限制的不利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得以进一步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广泛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篇5

[作者简介]徐刚(1981- ),男,河北保定人,河北传媒学院影视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原理。(河北 石家庄 050073)杨涛(1981- ),男,天津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5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当中,更多是采用了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显现出它的弊端。所以高校应当建立起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利用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进程。在这个时候,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被许多学者所提倡。我们应当分析和了解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利用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前进与发展。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和主要作用

把隐性教育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由20世纪后半叶西方发达国家提出和实行的。在西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公开、正面的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然性和隐蔽性的特征,能够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隐性思想教育最大的优势。隐性教育从受教育者的“无意识”作为教育过程开端,最终会转化成为“有意识”的教育成果。

1.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利用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采用较为含蓄和隐蔽的方式,在制度、文化、管理等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完善个人素质的一种教育方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特征:首先,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非学术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直接指向学科的内容,它更多地体现在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方面,例如学校的校园文化、行为规范等。其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都是在无计划和非目的性中进行的。最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绝对地对立,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在一定的情况之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具备的这些特征具有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比拟的优势,除此之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还具有隐蔽性、全方位性、依附性、愉悦性等特点。

2.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对受教育者道德素质的完善以及个人情操的陶冶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有助于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别,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着其独特的功能,所以我们必须明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全面覆盖的功能,这一点可以有效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当中,它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去填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之处。(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我教育的功能。隐性教育是一种隐蔽的教育形式,它与显性教育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并没有直接带有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受教育的对象能够在无压力和无意识之下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的一部分。(3)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强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在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单纯依靠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借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和强化。(4)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指导学生行为规范的功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完善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直是最为主要的目标。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学生行为起到约束和规范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舆论、制度、环境、暗示等方面的元素来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使他们能够自觉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二、目前我国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6

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类以心灵情感和想象力为特性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描述与反映。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和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众多内容。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非常丰富的内容。集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道德水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借用大众喜闻乐见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用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氛围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们在艺术的享受和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取了精神享受和启迪,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达到完美的统一。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们积极主动对待生活和工作,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困惑,获取成功和喜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并在相应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注重说教,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缺少案例和趣味性,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实例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用图文和视觉等艺术来刺激与冲击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因此,如果将艺术贯穿和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一旦感觉到直观的兴趣,将凭着自己的知识去探究深奥的思想理论,最终将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升华,同时将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兴趣是引导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和条件,它能引发接受者探讨对象的热情和激情,并通过外化的行为达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通过多维的艺术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与结合,可以间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治理论课的目的。

艺术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

艺术的教育价值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2]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又莫不令人入眼、入耳、入心,令人身心愉悦。梁启超先生曾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件。”大众化、通俗化非常重要。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以文献档案为依据,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史、传播史,总结历史、阐明论点,是一部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型电视片,其展示的感人的故事走进课堂,对大学生思想的政治坚定具有很大的帮助。电视片《大国崛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还让学生了解了各国的厚重历史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更让他们深深地感到民族和社会的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场有纪念意义的合唱比赛和音乐会,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一首反映时代感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唱出大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和情愫,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的心境,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中外名著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电子和网络游戏则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当今社会,吸引他们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更有必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占领思想政治舞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思想大餐,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在没有任何勉强和强制性的情况下,通过艺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被受教育者接受,使受教育者在情不自禁和潜移默化中得以情感感化与升华,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改变以往的说教形式,把艺术有机地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既提高了授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得到了艺术享受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篇7

作者简介:王淑娟(1970-),女,黑龙江伊春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研究员;田思庆(1965-),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教授。(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创新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艺术渗透理论的研究”(项目编号:CX2010-036)、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艺术渗透研究”(项目编号:10C045)、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艺术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8-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等特点,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一定的规范准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何根据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所思与所想以及他们的学习和就业等实际状况,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借助艺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的一种全新模式。将艺术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增添课程的趣味性和综合教育性,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变学习者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从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目的性,为学生树立起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以及远大的思想抱负。

一、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形势

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手段滞后。尽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和目的都很明确,但由于长期的应试灌输式教育,却把鲜活的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变成了理论教条和说教,有些教育内容空泛和陈旧,距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太远,过于抽象和枯燥的内容使得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学生逃课,或者即使学生上课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等现象。尽管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教育者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教师应该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多采用案例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变换教学手段,改变考核形式,注重教学过程,将前人创造的深邃的思想和政治理论大众化、通俗化,让学生变被动者为课堂的主宰者,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

二、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

艺术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育美”,艺术是反映人们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用能激发他人思想和感情的形态或景象来表达现实世界的意识形态。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有着复杂而丰富的内容,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目的在于“育德”,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艺术教育用“形象”来表达;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用“概念”去说话,具有鲜明的指向性。艺术是感性和具体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理性和抽象等特点。如何将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为学生服务,当好学生的人生向导,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尽管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含义与形式不尽相同,但艺术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与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也为艺术明确和指引了一定的方向。艺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依然要遵循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与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辩证统一的规律;协调自觉影响与控制自发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规律。因此,可以说艺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在本质和目的上是一致的、统一的。

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打开人们美丽而深邃思想的钥匙。思想政治工作单靠语言和说教有时会显得生硬、苍白无力,甚至使人产生反感。艺术由于具有形象、娱乐和内容丰富等特点,非常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通过音乐、美术、曲艺和戏曲等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与丰富的思想内容以及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美的启迪与感悟,并达到心灵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艺术形式和内容净化着人们的心灵,培养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水准。因此说,通过艺术教育的“车”载上思想道德教育的“货”,是最理想的承载方式。[1]

艺术教育的形象化以及论道而不说教的潜移默化的育人特点与思想政治理论相比更容易让受教育者接受和喜欢。艺术教育对人的思想的启蒙以及习惯、性格、人生观的培养与形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艺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渗透与完美结合,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规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将打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三、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艺术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是人类以心灵情感和想象力为特性对世界的一种特殊描述与反映。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和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美术、音乐、播音主持、表演、戏剧等众多内容。艺术是一种很重要、很普遍的文化形式,与人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非常丰富的内容。集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艺术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美的认识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思想道德水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借用大众喜闻乐见和栩栩如生的艺术形式,用浓厚的艺术魅力和氛围直接作用于受教育者,使他们在艺术的享受和体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取了精神享受和启迪,从而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意识达到完美的统一。

兴趣是指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兴趣在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使人们积极主动对待生活和工作,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困惑,获取成功和喜悦。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和实践,并在相应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注重说教,理论性强,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缺少案例和趣味性,对学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可以把艺术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实例引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中。用图文和视觉等艺术来刺激与冲击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从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参与兴趣。因此,如果将艺术贯穿和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一旦感觉到直观的兴趣,将凭着自己的知识去探究深奥的思想理论,最终将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升华,同时将形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兴趣是引导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和条件,它能引发接受者探讨对象的热情和激情,并通过外化的行为达到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通过多维的艺术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与结合,可以间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治理论课的目的。

四、艺术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

艺术的教育价值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2]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而又莫不令人入眼、入耳、入心,令人身心愉悦。梁启超先生曾说:“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要件。”

大众化、通俗化非常重要。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思想的历程》以文献档案为依据,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著作在中国的翻译史、传播史,总结历史、阐明论点,是一部融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新型电视片,其展示的感人的故事走进课堂,对大学生思想的政治坚定具有很大的帮助。

电视片《大国崛起》不仅让学生领略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世界各国的旖旎风光,还让学生了解了各国的厚重历史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更让他们深深地感到民族和社会的危机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一场有纪念意义的合唱比赛和音乐会,可以提升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一首反映时代感脍炙人口的歌曲,可以唱出大学生们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怀和情愫,这些活动不仅愉悦了学生的心境,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3]

中外名著对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而电子和网络游戏则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诱惑力。当今社会,吸引他们的好的和不好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更有必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占领思想政治舞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思想大餐,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可以在没有任何勉强和强制性的情况下,通过艺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被受教育者接受,使受教育者在情不自禁和潜移默化中得以情感感化与升华,犹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改变以往的说教形式,把艺术有机地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既提高了授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在完成课程的主要内容时得到了艺术享受并从中获得了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五、艺术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

我国著名教育家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它与智育相辅相成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4]积极向上的艺术形式对社会核心价值的建设具重要意义,其包涵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一首《国际歌》凭着气壮山河、气势恢弘的旋律和乐章,曾经打动和鼓舞了一批为民族解放和自由而奋斗的人们,它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词,都注入到人们的脑海和心灵,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艺术震撼,同时更给予了人们强大的精神武器,激励着人们前进。艺术使人在情感体验中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更使人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震撼,这种“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的结合便是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将艺术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枯燥、乏味,从而使受教育者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追求。通过艺术的渗透可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孟子说:“仁言不如人声入人心也。”荀子说:“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他人也速。”这些大家的言论值得我们深思和求索。

参考文献:

[1]吴诚.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刍议[J].教学与管理,2012,

(15).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378-02

一、现代传媒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终生教育的“大学校”

西方的传播学理论认为,现代传媒具有对环境进行督查批判,促进社会交流和联系以及传承文化等三种社会功能。在我国,一般认为现代传媒具有为商业进行服务、促进公共事业和进行政治教育等三大主要功能。无论是西方的传播学理论还是国内的普遍观点,其实都突显出了现代传媒的教育功能,而且这种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表明,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之外,现代社会公民无疑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形式不一的再教育乃至终生教育,而这样的教育不可能再回到学校里时行,现代传媒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起了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人才的培养者角色。正如社会学家沙莲香所言:“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不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1]众所周知,现代信息化浪潮的汹涌澎湃,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巨大发展,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再学习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以实现自我的提高和追求,终生学习成为整个社会的现实活动和生存需要。虽然传统学校教育有着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为,但现实是人们在完成了基础教育之后必定离开学校,脱离学校教育,必须开辟新的教育渠道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拥有受众层次多、知识更新快、实际影响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的现代传媒无疑提供出了一条重要途径,也正是因为现代传媒的超时空性,使其成为人们随时随地进行再教育乃至终生教育的“大学校”。

(二)公共领域的促建者

作为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公共领域的建设和发展,而现代传媒在这其中所走到的作用和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现代传媒参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其所关注的现象和问题也是人们所倾向了解的,而且人们在无形中会根据传媒的关注程度而展开对各种问题的关注强弱。公共领域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对人们公共意识的积聚和呈现,而最有效的载体就是现代传媒。在公共领域中,人们通过现代传媒来了解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并理解其中什么是重要的,是需要他们来进行广泛而深入思考的。“新闻媒体远远不止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也许在多数时候,它在使人们怎样想(What to think)这点上较难奏效,但在使受众想什么(What to think about)上十分有效。”[2]现代传媒在进行信息传播的同时更加注重引导人们进行思考。人们通过现代传媒了解自身所关注的问题及相关事项,同时以自我需要同传媒引导相结合,突出对某一问题或现象的关注,在集体的讨论中形成共议和共识,探讨对共性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在公共领域,通过现代传媒可以形成一种政治动员,引导对共识的达成和深化,进而影响公众的生活。也正是因为现代传媒的大力应用和发展,深深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公共领域,思想政治教育以公共议题的面目呈现在大众面前,大众通过现代传媒了解并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特点和重要性,并形成公共舆论,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知识传授和领会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是分离的,而现代传媒的介入不仅可以化解这种分离,而且还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往往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主观意愿和想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而现代传媒的发展,不仅人们的知识信息更加宽广和丰富,而且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有了更多主观意愿和诉求得以表达的机会,而且表达诉求的途径和渠道比以往更加丰富和通畅。过去,传媒只是单向传播信息,以单纯的信息输出为主,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现代传媒的功能不断增强,在传播信息的同时,越来越强化对受众施加的影响,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同时,受众又通过自身的主动应对,对现代传媒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都是现代传媒的传播对象,他们也再像以往那样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所传播的信息他们认真思考并进行反馈,以此影响现代传媒,甚至对相关信息的选择、制作和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正是在这种有效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现了联系,开展了实践教育活动,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

二、现代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优势

随着信息化社会地位的日益巩固和深化,现代传媒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一)教育范围的全民化

现代传媒本身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传播快捷、受众面广、影响面大等特点,能让社会热点事件在各个领域中以较短的时间迅速快捷的传播,形成较大的影响,并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的同时形成一定的舆论导向。正因为如此,现代传媒所传播的信仰意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政治态度、人生导向等能够形成一定的社会认知、共识、心理和社会风气,对人们产生影响。所以,在当下的信息社会,每个社会成员思想、观念、意识、德性的形成、建立和发展都无法摆脱现代传媒的影响和作用。所以说,通过现代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到最为广泛的社会成员,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民化教育。

(二)教育过程的超时空性

现代传媒反映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在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同时能及时、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服务社会生活,随着电子智能化媒介的应用和发展,这一特点显得更加突出。手机、电视、广播等电子智能化媒介大量而广泛的使用,让现代传媒对包括社会热点事件、突发现象在内的社会生活领域的反映更加迅速、及时,甚至可以实现超越时空限制的同步化。互联网的发展使得这种超时空性得到空前的强化,地球也因此成了所谓的“地球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内容更新慢、教育形式创新弱、教育组织水平滞后等显在弱点,影响了教育效果。现代传媒的这种超时空性完全可以克服这些痼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使其影响、效果、作用迅速显现出来,如在线视频会议、现场直播、网络远程教育等,这些都是跨越时空、效果最快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三)教育效果的增值性

在现代传媒中,超媒体、多媒体、人工智能、知识库、信息高速公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这些信息技术在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时,无论时是主客体的互动交流、教育形式的自主选择,还是内容的丰富性、面向受众的开放度和个性化服务等都在无形中推动教育深化,增值教育效果,营造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开放式的智能化教学环境和平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正是在这种环境中,一些原本索然单调的道德说教成为和蔼可亲、图文并茂、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在一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开展互动交流,受教育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得到充分激发,有利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的个性教育、因材施教、即时教育等的实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和教育效果的增值。

三、现代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

(一)注重传媒素养的培育

在当前社会,现代传媒越来越成为社会的服务器,认识、了解乃至运用现代传媒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备素养和基本能力。传媒素养始终以人的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对现代传媒的正确认识和有效运用的能力,在对多种传媒信息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强调独立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以此建立对待传媒信息内容合理、意义丰富、判断独立、价值明晰的传媒知识体系。这是基于现代传媒对人们广泛深入影响而提出的具有全新内涵和特点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对公民传媒素养的培育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社会全民素质提高的程度和水平。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快捷、泥沙俱下的信息传播要求人们要具备一定的传媒素养并不断提高,以此主动过滤摒弃负面信息,积极化解负面作用和影响,在充分运用现代传媒的同时,突显现代传媒的积极意义、价值和作用,进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追求。

(二)注重传媒技术的学习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必须实现“一个中心两基本点”的技术要求。“两个基本点”就是对传媒资源的运用和对传媒技术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单调枯燥的理论教育,而是一种关涉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的成长教育,教育者应该主动了解现代传媒资源并能够有所取舍的充分运用传媒资源,同时改变传统的“黑板模式”和“粉笔模式”,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由单调性走向丰富性,由平面化走向立体化。“一个中心”就是在做到“两个基本点”的基础上,实现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充分有效的结合,使理论活跃起来,使思想生动起来,使信仰亲和起来,突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内涵与意义。

(三)注重教育机制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活动”[3],其要实现目标和追求,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实现教育互动交流,也就是进行传统的传授教育的同时,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学习交流,强调受教育者主动参与意识的激发。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优势和吸引力让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要坚持以受教育者为服务对象,让受教育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使受教育者在对现代传媒技术掌握运用的同时,强化主体意识,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育的自我消化能力,促进教育效果实现,最终实现知识传授、互动交流、意识激发、主动参与和自我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注重教育环境的打造

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最优的教育效果,绝不可以单兵作战、闭门造车,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资源,营造出全面性、广渠道、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有利于教育活动开展的外在环境,充分以合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注意辐射性、发散性和联动性,以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人,寓教于乐、寓学于境,助增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大学作为科研和教育的主要阵地,新形势下,各种数据的统计综合更加快捷。教育工作者如何分析大数据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在大数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更全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是精确的,而是混杂的 ;大数据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相关关系 ;大数据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数据化”的。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挑战

1.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行为可能侵犯学生隐私

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看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而这些多多少少都会侵犯到学生的隐私权。虽然我们在收集数据之前,可能依照当下隐私保护法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告诉学生,我们收集了哪些数据,作何用途,并且在收集数据之前征得学生个人的同意。但是大数据的价值更多源于它的二次利用,在大数据时代,很多数据在收集的时候并无意作其他用途,而最终却产生了很多创新性的用途。所以我们无法提前告知学生尚未想到的用途而学生也无法统一这种尚是未知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便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2.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导向可能不可靠

大数据的时代背景,可能让我们越来越依赖大数据,但是大数据可能没有那么可靠。数据的质量可能很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不是客观的;数据分析可能存在错误或者具有误导性;或者数据达不到量化的目的。比如说用标准化测验来检验大学生的思想表现和评定其对大学老师或者学校的奖惩是不合理的。测验能否全面检验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反映出师资队伍所需要的品质?这些都无法回答,但是数据分析却看不出这些问题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二、大数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1.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

“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大数据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数学算法来分析海量数据,最终预测出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技术层面上建立行为预警机制是可行的,将微博、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中获得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了解某些大学生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思想和行为动态。例如,许多大学生在遇到恋情告吹、就业不顺、学业受挫、人际矛盾等情况时,会通过人人网、微博、QQ状态、微信群、朋友圈等途径宣泄情绪、表达感想、寻求帮助。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后,就可以预测哪些学生的思想和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加强关注、哪些需要朋辈互助、哪些需要老师的沟通和引导、哪些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辅导、哪些需要特别关注以免出现突发事件等,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云课堂”

目前,课堂讲授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一位老师面对一大群学生,教育的形式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为主,学生对传授的内容无法自主选择,缺乏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在线教育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堂(MOOC)横空出世,使教育领域中的大数据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如同已有的一些专业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一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政教育“云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自由地选择受教育的地点和时间。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这种思政教育“云课堂”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体意识大大增强,而老师也能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云课堂”在开展教育的同时,也可以对受教育者的关注热点、思想动态、学习效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改进教育方式和内容。

3.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怎样满足每个毕业生个性化的需要、怎样实现学校和市场两方面供需的有效匹配,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普遍遇到的难题。各高校都有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大多也都开设了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在各院系还设有专职或兼职的老师负责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以常规意义上的就业形势分析和指导讲座、企事业单位就业宣讲会、就业经验分享会等为主,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开展得很少或者效果不够理想。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对社会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形势和新挑战。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主流看,是朝着比较积极的方向发展的。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思想和行为方式与时展较为契合。但是,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个性类型的学生,他们在职业理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成就抱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复杂性,难以形成一种统一有效的教育模式。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自制意识不强,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照搬照抄其他普通高校现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改变人才观,长远谋划,精心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其正视自我,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不能适应时展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是学生、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奉行的是"我说你听"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未能及时考虑到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很难适应时展需求。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实践形式简单化,仅仅以演讲、辩论等代替实践;实践教育重形式轻效果,仅仅是为实践而实践,缺乏综合的行为训练的教育模式,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导致学生的知能分离、言行脱节,使教学目标落空。

(二)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偏差导致办学目标遭到扭曲

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相比较,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鲜明特色,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主要标志。高职院校在处理职业技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时,由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企业的不正确引导,造成高职院校重视技能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基于对上述教育目标的认识,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局限在如何加强对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上,因而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方面加以偏重,缺乏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因而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三)、高职生心理素质、政治素质相对薄弱。

学生进入高校后,一般都希望自强自立。在心理素质方面,环境的变化为思想意识的独立创造了客观条件,尤其是集体住宿,独立支配经济开支,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等,都进一步增强和锻炼了他们的自立意识和能力。但在经济上和心理上的不独立性,使他们对家长、老师的依赖过多,各方面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大,容易导致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盲从性。在政治素质方面,高职生的理论功底明显不足,对党的历史发展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的认识缺乏理论的支撑,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对问题的分析缺乏彻底的理性思考,在思想领域内容易建立起以个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以个人的狭隘认识来判断事物、认识社会,无形之中也就排斥了对政治的学习和需要。

二、解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在于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人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观,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中心,把教育与人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将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熔铸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中,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以现代人的视野和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和目的所在。也就是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素质教育为全面发展的前提,从战略高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激励、育人功能,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引导和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样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有计划、有组织地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加实践,学会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首先,社团活动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场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阵地。在社团活动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团活动的整个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有助于学生丰富学生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提升道德水平,促进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尝试校企合作方式,结合专业实习实训,与企业单位联合创建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生的实习实训中,使学生在增长技能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学院要加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训,指导他们积极探索理论知识向理想信念转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先进知识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条件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鼓励教师开展调查和理论研究,通过调研,深入了解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具体特点及身心发展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然后,在此基础上,认真地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符合高职生特点及自身发展规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并付之实践,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其次,学院应积极引进人才,完善聘任制度,壮大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专兼职相结合的"两课"师资队伍。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基础性教育工作,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一座友谊的桥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了解学生特点,制定更加符合教育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学生在心理状态健康发展的态势下接受教育。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任着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其中,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深对学生的认识与了解,缩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鸣,从而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李梅,杨克林,苏钊,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河北学刊,2011(5)

[2]杨曙光,王. 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 ]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4) .

篇11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96-02

对大学生人格及品质的教育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在形成大学生的优秀品质中占有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呢,二者又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些问题是教育者一直探讨的问题。从概念上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也有共同的特点与功能。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的思想、道德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素质教育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详细包含着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以及道德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和心理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形成全面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必要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系

1.1 有着共同的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都是大学生,即,教育对象相同,主要功能是“育人”,在教育过程中,是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这四个方面来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学生的正确政治方向、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形成丰富的文化知识与科学技术水平,达到身体与心理的健康的目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能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无比的信仰,成为一名具有创新性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则重在学生心理方面,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品质潜能,形成对心理疾病的修正与抵抗作用,形成健全人格能力,使学生在心理上全面发展。所以,综合二者的以上两点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目标有所侧重,但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把学生培养为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 在教育内容上具有相同点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简要来说主要有政治理论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观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教育重点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过教育,学生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们的形成法律意识、时代意识与自我意识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人际交往上能较为成熟,大学毕业学会求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如何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的进行调适的方,把异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确的心理现象,侧重点烛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发展能力,能适应当今的生活,在就业方面有自己的爱好与主见。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倾向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也有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咨询与指导,也具有少许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具有间接性的教育与指导,从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变化。

1.3 具有互补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他们之间具有互补性的一面。从心理、思想、行为三者相互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来看,心理状态健康与稳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开始优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础,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形成鲜明的思想觉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质提高了,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过来,虽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助于学生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发挥教育的功能,所以,对二者进行整合是必然的,使之发挥最佳的育人功能。

2.1 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支持

目前大学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能力,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其实,这是一种教育的缺失。思想政治教育让教育本身的内容形成学生内在的品德和自觉行为,不是那么简单的,如果借助心理活动的调解,才会更有效的完成道德内化所需要的心理素质或心理要素的培育。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功能,所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心理教育的补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帮助扩充

我们以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 育,只是重视学生对自然的认识、社会的认识、国家的认识,重视当自己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的时候如何去处理。但是很少让学生认识自己、如何处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如何学会正确的生活等方面关注不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的社会心理问题也变得非常严重,需要要良好的心理品质以适应变化较快的社。产生这种心理变动的因素是思想方面的起到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结合心理健康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定与目标要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这时,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就得到了发挥,势弥补了了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进面使得思想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并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活化,于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2.3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大系统分支出来的,以前并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少,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活动,教育目标与内容也相对独立,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可能单独的来完成,他也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与参与。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构特点上看,心理机能的正常发挥受到人的本身内在的思想意识的影响,如果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势必会对心理健康有很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现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手段与途径,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引导,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为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3 心理性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模式

3.1 在理论层面上的整合

以科学的系统论为理论指导,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大学生的这两种教育属于不同的学科体系,但都是思想教育的大范围之内,所以,我们可以把二者看作是一个大的整体来进行融合教育,在体质各自独立的基础上又体现其互补性,使二者协调发展,而不是把任其中一个牺牲掉。其次,把大学生的生活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就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而教学,这是教学的生活化,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也就是指学生的生活对受到的教育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3.2 在实践层面上的整合

首先,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上的实践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不断扩展,把自己的教学目标也延伸起来,也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自己的育人体系联系起来,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自身的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严格要求,也要满足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开拓创新,创新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采取新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教育业务能力。这种方法上的灵活运用,可以让心理健康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也有利于对于学生授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很好的心理条件。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目标的结合,让学生明白了自己“喜欢做什么人”,又在想能达到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其次,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结合起来。目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经非常成熟,方法与手段也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健康教育的一个主要辅助内容。所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与手段也很丰富了。所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吸引过来用,提高教育方法的科学性,使教育效果更好,体现了教育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姚冰.实施“三个”整合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 叶华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的策略[J].教育探索,2009(2).

[3] 黄警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71-73.

篇12

流行歌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虽至今为止还没有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重视,但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潜能。流行歌曲可以被看做一种信息,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传播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身是一种通过一定载体进行传播的活动,因此流行歌曲这个传播载体完全可以为其所用。

第一,流行歌曲的娱乐性和易被接受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更为通畅。

流行歌曲的旋律配之以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育信息转化成朗朗上口的歌曲,以歌曲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跃于青少年人群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不知不觉中,受众便能对教育的理念耳熟能详,会使教育取得更大的成果。在音乐体系中之所以选择流行歌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因为相对于流行歌曲,虽然民族、美声歌曲在艺术性、欣赏性、学术性上格调都要高得多,但若要以它们为载体,效果确是不理想的。因为民族或美声唱法过于专业,一般受众接受起来困难,歌词理解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曲调和旋律的把握也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发声方法、技巧也不是普通受众能够驾驭,并不适于传唱和普及,作为一种比较高雅或专业的艺术形式,也不是普通群众乐于和善于吸收和接纳的。虽然这种歌曲的内容都很充实,有的也很有教育意义,但却很难抓住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的心。流行歌曲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在受众群中形成了其特定的娱乐功能印象,结合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更能使被教育者不设防备,从而令整个教育过程更加通畅和顺利。

第二,社会的进步和流行歌曲的发展趋势增加了流行歌曲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社会的不断发展决定,内容肤浅、单一的流行歌曲将会慢慢被取代。教育体系质量的不断提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会更加多元化,流行歌曲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以后的青少年将会接受更系统、更科学的教育,爱情等的神秘面纱也不会在如以前那样朦胧,因此对这类主题的流行歌曲内容的关注和沉溺会较之七八后少很多。人们的精神生活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决定了人们不会一直停留在仅仅满足于情感的宣泄倾诉情感的歌曲的层面上,健康向上、发人思考的歌曲将越来越切合人们的生活品位。在中国继续发展着的流行音乐绝不能一直保持八九十年代刚刚兴起时带着的一股矫情的气息,痴迷过其形式后要恢复理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西方这种现代流行音乐的形式来充分传播我们中国自己的意识形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提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紧扣中国国情和时代主题,让流行歌曲发挥其最有力的影响。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和教育对象的主观接受能力决定流行歌曲这个具有娱乐性质的载体可以为其所用。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想通过一两次、一两年对一个人进行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中国现存的教育体制,虽然已经经过改革较之以往进步很多,但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是存在很多欠缺,形式刻板,内容老套,老生常谈式的传授不仅效率低下效果微弱,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对传达过来的教育信息进行选择性不接收和遗忘,教育效果甚微,甚至为零或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课堂集中授课外,更应该注意的是潜移默化和细水长流的作用,以日常中的点滴琐事为载体,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不知不觉的思想渗透,这样效果虽然会很慢,但却会很扎实,是丝丝入扣扎实牢固的。流行歌曲在青少年中比较受欢迎,而青少年又是最需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群,因此,充分利用流行歌曲的形式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顺利、更容易的被接受和吸收。有可能当时,哼唱的人不能领会其中的意义,但随着其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步进行和其自身思想的不断发展进步,歌曲的内涵终会被吸收的。当更多的悄悄带上教育目的的好听的流行歌曲被传唱后,在人们心里一点点几句的教育思想内容,终有一天会慢慢浮出水面线露出来。急雨量虽大,也只能湿透地面下的一小部分,而沥沥细雨绵绵不断,虽然每天平均量很少,却可以在天长日久的渗透中浸润地下更深更深,润物细无声。

因此,流行歌曲亟需得到大浪淘沙式的内容整合,应该有更新的理念来对待流行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流行歌曲,比起枯燥的课本更生动更让人乐于接受且不易遗忘。流行歌曲这种被埋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该被利用起来,我们应该开辟一个新的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和流行歌曲融于一体,合二者之力,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更有效更全面更顺利的推进和发展。

首先,在流行歌曲的创作上,不应该再放任流行歌曲继续漫无目的的发展下去,而应当适当引导流行歌曲的创作主题,把内容视野放宽,使流行歌曲的流行变得更有价值。若歌词内容充实且信息价值丰富,配之以时下流行元素及足够吸引人的旋律,并实施一定手段不要刻意以教育为目的广为传播,那么这种流行歌曲所负载的教育任务便能被很容易的欣然接受,这样的形式,更能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篇13

首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的拓展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途径。以前,在网络和手机媒体还没有出现之前,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和书本来学习知识,受到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手机媒体以及网络的出现,则极大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时尚前沿的思想,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能够通过手机搜索引擎下载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材料以及信息,可以说,手机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次,大学生的交流模式在手机媒体应用后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心理压力得到了缓解。[2]绝大多数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该时期的典型特点就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因此,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就会产生一些困惑、迷茫以及不知所措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应用就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抒发自己情感的一种渠道。不仅如此,运用手机媒体还能够有效的避免学生之间面对面交流与沟通带来的尴尬,极大的方便了大学生的交流。最后,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手机媒体的特点有很多,例如成本低、不受时间限制等等,所以大学生不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无聊了,就可以通过手机媒体看看网页、搜集一些新闻、听听广播等等。这些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学生在看到一些突发事件和新鲜事件的时候,往往都要转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信息的流动,可谓是一举多得。

当然,手机媒体的应用也并不是都是好处,它的到来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手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虽然手机媒体的信息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筛选,导致信息中夹杂着黄色信息、暴力信息以及其他能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不良影响的信息。第二,手机传播具有高隐秘性,容易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第三,学生患“手机综合症“人数激增。很多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手机,导致正常的作息时间受到了干扰,影响了学业,甚至有的学生还会由于手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2.高职院校如何利用手机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手机QQ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机QQ的主要功能包括空间、QQ群以及QQ说说等。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手机公共QQ空间,利用空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文章,在潜移默化间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如此,在QQ空间中文章,高职院校的学生还可以利用空间在文章的下方进行评论,这样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这些文章的看法,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职院校还要建立相关的QQ群,将学生拉进来作为群成员,在这个群中每个同学都可以畅谈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看法,可以将自己的学习压力、心中的烦恼遇到的挫折等讲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内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不仅如此,学生在之间也可以通过QQ群进行沟通和交流,极大的拓展了高职院校学生的交友范围。[4]QQ说说是学生宣泄内心情感的一个最重要的场所,简短的一句或是两句话就能够学生的心理状况表现出来,因此,QQ说说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为主要的途径。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微博实现对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博具有实时的特点,是每个大学生的一个成长日记。大学生喜欢将日常的一些心理状况通过微博的形式宣泄出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通过微博实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利用微博的力量,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内容在微博平台上进行发表,这样学生在不经意翻阅微博的同时,就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高职院校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再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手机微信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手机微信的开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利用微信来实现交流与沟通,微信就像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了解外界事物的一个窗口,而这个窗口所像大学生展示的究竟是积极地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这就要依靠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学生中间的党员或是积极分子实现对全体大学生的带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当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时时警惕一些不良的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使学生偏离正确的价值观轨道。

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建立短信平台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短信相信大家每个人都熟悉,通常情况下,大家利用短信进行情感交流或是实现信息沟通,这种方式的价格低、方便。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应用短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以短信的形式,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书籍、名人警句等等,学生还可以通过短信的形式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询问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极大的避免了面对面沟通的尴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