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

篇1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相同点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适应企业内部管理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的需要而产生,把会计与管理结合起来,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它既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又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西方学者把管理和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融汇在一起,以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新兴学科”。有的认为管理会计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目的都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二者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其基本作用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满足企业营运发展的需要除这一根本共性外,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还有如下共同点:从管理理论、方法体系以及管理过程看,二者都是按照计划、决策、执行与控制这一顺序进行的:二者都以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为信息分析来源,在此基础上进行计划、决策与控制;二者在管理中产生的报告文本、数据资料等文字载体均不具法律效力,对外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二者都主要是根据企业运作的现实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规划未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不同点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发展至今。最根本的区别是,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资金,更有效地运用资金。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重要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成功的财务管理是高度关注金融市场现状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者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则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对象不仅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物的高效搭配,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

不同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面临的环境以环境变化为背景,密切注意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大的社会经济环境稳定为前提,主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的直接经营环境主要理念时间价值,风险理论成本一效益分析,经济模型,数理分析研究侧重点资金的获取和有效作用企业内部生产经营计划、预算、决策、业绩评价与控制。研究对象物,主要是资金运动物,也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会计激励人。调整的关系处理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核算主体整个企业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部门、小组甚至是个人,可以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针对某一种环节。研究范围内外部管理并重主要是内部管理,或者是某些具体事项。时间要求一般要求定期编制资金计划和定额没有固定的时间需求,根据需要确定。

三、二者各自优势的相互吸收

篇2

一、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有着天然的联系,有效的会计和审计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中至关重要的手段。根据当代企业理论和证券市场理论,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在公司治理领域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助于抑制"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是出资人如何激励或约束经理人员,使其尽可能地努力经营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加管理的透明度,从而达到控制成本、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

第二,有助于遏制管理腐败。尽管有效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对遏制管理腐败的作用程度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关,但这种作用是其他治理手段无法替代的。

第三,有助于完善CEO和执行董事的激励机制。CEO和执行董事的报酬如何与公司的绩效相匹配才能达到最好的激励效果,是公司制度中倍受瞩目的课题。一般认为,高级管理人员的短期激励应以会计盈余为基础,长期激励则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所以,会计盈余的计量也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基础之一。

第四,有助于资本市场对公司的监控。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之后,人们对资本市场监控公司的有效性存有怀疑,但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增进这个有效性则仍是共识。尤其是如年代以来,通过资本市场重构公司的浪潮一直未见消退,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有效性,以降低资本重组的代价,广受关注。

第五,从根本上说,有助于投资者信心的提高。因为充分有效的管理和信息披露机制有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有效地保护作为"委托人"的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笔者认为,除上述这些方面外,有效的会计信息系统还与公司治理的下述层面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董事会有效性的提高和对股东责任的履行。在公司治理实务中,董事会的角色日益受到关注。为了真正对股东负责、确保公司目标的实现,董事会成员必须在推动公司的全面成功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重大决策的制定者,而这种参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会计信息。

第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履行。公司的目标不能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要考虑与其有长期利益关系的其他人员的利益。80年代以来,美国已有一半以上的州对公司法进行了修改,要求公司经理为公司的利益相关者服务,而不仅仅为股东服务。保障各方面利益相关者的应有权利、维持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良好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可靠、丰富的会计信息基础上。

第三,CEO业绩目标的确定。尽管CEO的业绩目标取决于公司对CEO职位角色的认定,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的目标价值取向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CEO的业绩目标总会包括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业绩要素,这些业绩要素往往需要用一定的会计指标予以反映,业绩实现情况也需要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以披露。

第四,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与CEO业绩评估不同的是,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业绩评估主要在于对它们自身活动有效性的评估,而不是判断公司日常业务决策的有效性,因而这种评估往往不是以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作为出发点。尽管如此,这类业绩评估仍会注意到公司财务的成败,而且评估程序和披露途径也仍要涉及到会计信息系统。

第五,人力资本定价。人力资本定价是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报酬的确定基础。只有在对人力资本恰当定价的基础上,对管理人员的各种激励机制才能有效地运作。而人力资本定价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化行为,它也必须依赖充分有效的会计信息。

综上所述,要达到公司治理目标,必须进一步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切实维护会计和审计活动的权威性,提高会计和审计信息质量。

二、管理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为什么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完全满足公司治理的要求

要全面发挥会计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应有作用,单靠财务会计系统显然是不够的。由于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是一项公开性很强的行为,受到下述一系列因素的限制:

第一,信息披露的范围、数量和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会计标准。财务会计信息更多地承担对公众的责任,因而必须严格遵从"透明性"的要求,强调信息的规范性,在性质上完全是强制性的。

第二,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以财务信息为主。尽管现在财务报告也强调要提供某些非财务信息,但毕竟这些非财务信息只具有补充性质。

第三,成本效益原则的遵循。尽管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往往难以准确计量,但这并不妨碍信息提供者在披露信息时对与之相关的成本与效益做出自己的判断。在规定的基本信息之外,只有那些被认为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信息种类,企业才有可能"额外地"予以披露。

第四,商业秘密的限制。任何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尤其是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信息,企业在披露问题上一定会持谨慎态度。

第五,市场和文化背景。市场和文化背景,如对信息不足与信息过剩的不同理解、对"自愿披露"的不同接受程度等,对信息披露的数量也有直接的关系。

正因为上述这些原因,财务报告所承载的信息量是有限的,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无法从现行财务报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满足。实证研究结果也支持这一判断。如据吴联生博士调查,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认为未来机会与风险、财务预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信息是有用的,都占60%以上。这些信息传统上均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显然在现行财务报告中缺乏有效地披露。这样,提供满足公司治理目标的信息,很大程度上依靠管理会计系统,管理会计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维持治理结构的高效运转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遗憾的是,由于传统理论的局限性,现有的管理会计系统还很难承担起这个责任。因此,拓展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必要性,己显得十分重要。

三、围绕公司治理的需要,拓展管理会计体系--目标构造与方法构造

(一)目标构造

1.管理会计目标所包含的两大问题。会计目标实际上包含了会计信息向谁提供(服务对象)和提供什么(服务范围)两个问题。管理会计现行理论在这两点上的定位都有缺陷。

就服务对象而言,长期的误区是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区分为对外服务和对内服务,一般的描述是"财务会计主要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管理会计主要满足企业内部需要"。这个提法在理论上非常含糊,导致了许多歧义。最受非议的是,难道企业内部管理者不关心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报告?人们还注意到,现在公司外部对过去认为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的许多信息也十分关注。因此,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外区分法已越来越与现实相悖。实际上从满足企业系统的最终目的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并没有本质区别,都可以并且应该为公司的内外部服务,一切形式上的不同均源于信息披露强制性程度的差异。况且,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范围和质量要求,与政府政策需要也有直接联系,而并非一成不变。因此笔者认为,对外财务报告和对内管理报告的称呼,不如用"强制性信息报告"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名称更为恰当。也就是说,凡按法定要求必须公开披露的信息,均属于"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没有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但也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关的其他信息,则属于"非强制性信息报告"的范畴,由企业自行决定向谁提供、提供多少和如何提供。

就管理会计的服务范围而言,西方的主流观点是:第一,为制定决策和计划提供信息,并作为管理队伍的成员参与制定决策和计划过程;第二,协助经理们指导和控制经营活动;第三,激励经理和其他雇员完成组织目标;第四,计量和评价组织机构中业务活动、部门和其他雇员的绩效;第五,评价组织机构的竞争位置,并与其他经理一同保证组织在产业中的长期竞争力。这样的表述尽管己涉及到公司治理领域,比如激励经理完成组织目标,但从整体上看,它还没有全面反映公司治理的客观需要。笔者认为,管理会计目标必须明确指出服务于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双重要求。服务于公司治理是管理会计创新的根本需要。借用"相关性消失了"这一名言,当代管理会计所失去的最大相关性恰恰是没有充分关注公司治理的需要,以服务于公司管理层面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理念在解决现实信息需求上已显得极不适应。

2.管理会计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上述分析,会计两个子系统的总目标可否作这样的表述:财务会计是为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强制性信息,管理会计是为实现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多重目的提供非强制性的相关信息。围绕其总目标,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向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非强制性相关信息。在这个领域内,有三个方面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未来预测信息。相对于财务会计报告反映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状况,未来预测信息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更大。至于预测信息披露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在信息的供求双方自会达到"均衡点"。二是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有助于对企业深层次的了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预测企业的未来。对信息使用者而言,非财务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比财务信息具有更大的价值。三是社会责任信息。包括对债权人、职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区和公众等方方面面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适当披露。

第二,辅助和审核管理决策。尽管这是管理会计的传统职能,但要从体现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和在长期经营中最佳使用经济资源的要求重新认识。

第三,服务于内部控制、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这里所言的内部控制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适应公司治理的需要,对执行董事和CEO的控制;二是作为公司管理的重要形式,CEO对公司日常运作的控制。

第四,建立激励与补偿系统,为业绩考评和确定报酬方案提供依据。包括对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各责任中心及其各类员工不同层次的评价和激励。

第五,为企业经营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上述具体目标没有区分哪些是服务于公司治理,哪些又是服务于公司管理,因为在实务中它们往往交织在一起。但管理会计必须为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两个层次服务的目标指向是明确的。

(二)方法构造

目标构造决定了方法构造的基本方向,而方法构造的质量又将制约目标构造。

当前管理会计方法体系存在的两个主要缺陷是:①直接针对"公司治理"层面的手段薄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高层对管理会计的重视;②方法之间多半是简单堆积,缺乏系统整合,与企业管理其他领域的界限也不清晰。

从实现公司治理职能的角度,管理会计应创造新的方法或对传统方法实施改造,以适应下列要求:①公司价值(或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②前景财务资料的编制;③内部会计和审计控制;④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保障信息披露;⑤CEO业绩责任的制定;⑥各个管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设计(包括针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奖励与补偿合同的制定);⑦人力资本定价,等等。

至于实现公司管理职能的各种管理会计方法(如预测决策、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等),主要是满足内部决策与控制、实现最佳资源配置的需要。这类方法(包括理念)也同样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尤其是要在管理会计活动中贯彻战略管理的指导思想。

(三)对管理会计定义的再认识

根据对管理会计目标和方法体系的讨论,有必要量新认识管理会计的定义。

美国会计学会(AAA)下属的管理会计委员会(CMA)所下的管理会计定义是: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体的历史的和预期的经济数据,帮助管理当局制定具有适当经济目标的计划,并以实现这些目标做出合理的决策为目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常设分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所下的定义是:管理会计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财务的和经营的)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编报、解释和传输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经管责任。这些定义的出发点都是为公司管理当局服务,显然已不完全符合管理会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同时反映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管理会计的定义可以表述为: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提供各种强制性财务报告之外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目的是满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中的特殊信息需求。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讨论,还可以引出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对"财务报告"名称的质疑。如上所述,当今会计系统所处理的信息实际上已不再局限于财务范畴。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特别委员会发表的《论改进企业报告》,概括了用户所需信息的五种类型,即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管理部门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信息、关于股东和管理部门的信息、公司的背景。同显然已经无法用"企业财务报告"的名称来囊括所有这些内容。因此,本人认为将来可以用较有容纳力的"企业经济报告"来代替财务报告的称谓。企业经济报告包含由资产负债表、收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全面收益表四组成的"核心报表"(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主要提供基本财务信息),以及由企业基本概况、分部报告、社会责任报告、人力资源报告、财务预测报告和特殊管理会计报告等构成的"报告"(大体上属"非强制性信息报告"范畴,提供扩充的企业经济信息)。这样既可满足企业报告的多种目标,报告的提供也比较便利。尽管遵从习惯,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仍沿用"企业财务报告"的称呼,但其内涵实际上已在发生变化,今后势必会发生更多变化。版权所有

第二,对财务报告提供机构的认识。单靠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务部显然己无法完成当今信息披露的所有需要,目前财务部的职能实际上已接近于一个综合信息部。比较彻底的解决办法是设立一个职能较门的机构,比如称之为"信息部"(包容现行财会部门的职责)。也可考虑按不同的功能分设财务部和综合信息部,将一部分提供信息的工作交由综合信息部来执行,但这总不如单由一个部门来运作更有效率。若企业内仍沿用财务部的设置和名称,则应明确其职能已不再局限于提供"纯"财务信息,同时其他职能部门也必须有清晰的责职和程序来配合财务部的信息披露工作。否则,"财务部"这样一个职能复杂、任务繁重的机构,与企业其他职能部门协调信息披露方面的任务,将会越来越困难。

第三,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认识。管理会计系统中引进公司治理这个理念后,对传统的些管理会计原则需要有新的认识。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管理会计活动不能按过去理解那样通常可以不考虑会计标准,否则管理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公司治理层面的需要;二是不同层次对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时是有矛盾的,比如同样是运用在管理决策上的信息,董事会与CEO对稳健原则的要求就可能不一致。

第四,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论"的认识。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一直存在"融合论"与"分立论"两种观点。作为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两个子系统,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原本就甚为密切,从理论上说,在一个企业里完全没有必要同时存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也许多年以后,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企业只要采集和提供源数据,至于信息的筛选、加工和分析完全可由信息使用者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自行操作完成,到那时就不再需要学者煞费苦心地去区分哪些是财务会计信息、哪些是管理会计信息了。但是,至少目前还无从实现这样的理想,信息的提供还只能以成品形式而不是原料形式。同时,正如前面所说,由于财务报告的局限性,目前财务会计不仅不可能包容管理会计,而且还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管理会计在信息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会计信息系统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个分支既不是完全分立的(如在原始数据的采集方面),也还无法完全独合(如在信息报告方面)。"管理会计报告"或称"非强制性信息报告"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仍会处于独立存在的状态。

四、推进管理会计改革和发展的途径

要完成管理会计体系的拓展和改革,任务艰巨,有关理论也远末成熟。关于推进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途径,本文不再重复诸如管理会计职业化、创办管理会计专业刊物、在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中普及管理会计知识等在会计界已形成共识的意见,仅阐述以下三点想法:

篇3

一、精益管理会计产生背景和概述

如前文所述,在精益生产方式下,企业活动围绕价值流展开。完整的价值流要求由一名价值流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他要对整个价值流发生的所有环节进行控制,相应的就要求与价值流活动范围一致的所有管理会计活动为之服务。这种管理会计具备以下特征:成本核算的对象按照价值流而不是产品或生产步骤确定,每一个价值流都有独立的利润表,以便价值流管理人员对其负责的价值流实施直接控制,并一旦企业遭遇腐败风险,轻则给股东利益造成损失,重则触犯刑法、身陷囹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且不可为了一时利益铤而走险。

要化解腐败风险,最主要是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运作和流程,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使得企业资源和活动在价值流中的作用透明起来。

(二)质量风险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因为假货控制问题,遭到一些品牌商和消费者的联合,先搁置官司输赢以及由此造成的损失不说,有关其平台商品质量的质疑,直接损害了阿里巴巴的声誉。中国食品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中国企业要想在此次转型升级期,顺利平稳转型,必须正视质量风险对企业的危害,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三)数据泄露风险

数据是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很多企业都拥有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带来不少潜在利益,但另一方面对这些数据的储存则面临不少风险。世界范围内,发生数据泄露的新闻不绝如缕。

中国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特别是IT企业,必须对数据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弄清楚主要的风险类别之后,就该考虑如何有效控制各种风险。在所有风险类别中,与战略相关的风险更加重要而富有挑战性。

2008年前后从华尔街开始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是因为企业采用高风险高收益的战略,但却没有将战略风险控制到位,没有让这些风险变得可见可管理。一些大公司比如BP(英国石油公司),也采用了高风险高收益战略,在墨西哥湾的浅海里面勘探开发石油,但在获得较高回报的同时也忽略了风险控制。

篇4

在会计领域中,财务管理研究最大的对象就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可以表现成为资金、筹资以及投资这三者的日常运营,股利分配等等。从货币学角度出发,价值的代表就是资金,所以,资金运动已经成为了价值运动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运动就是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而价值运动本身也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管理会计并不直接接触到价值运动实体,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于价值运动进行反映、进行管理、进行分析,最终目标就是要帮助价值实体实现自身的增值,而财务管理主要对价值运动实体来进行一定的管理,比如说按照财务预算来实施现金流量管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实现价值增量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要注重事前预测

在整个会计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一切管理会计以及会计工作所运用基础性的信息来源都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最具有基础性的数据库管理信息来源,同样成为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以及相互联系的媒介。当前,社会上将货币作为主要单位,如果会计凭证仅仅包括贷方记录以及财务会计借方记录,无疑很难对上述需求进行满足,所以,必须要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以及记录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会计凭借的记录形式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科目基础之上将统计信息的代码增加,更加体现在了将备用信息栏增加,以便能够有效避免在日后运用过程中出现重复筛选的现象,进而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那些非货币性的信息进行记录,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越来越完善,进而为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要注重事中决策

篇5

    在会计领域中,财务管理研究最大的对象就是企业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运动。资金运动可以表现成为资金、筹资以及投资这三者的日常运营,股利分配等等。从货币学角度出发,价值的代表就是资金,所以,资金运动已经成为了价值运动作为重要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可以说价值运动就是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而价值运动本身也是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的不同就在于,管理会计并不直接接触到价值运动实体,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于价值运动进行反映、进行管理、进行分析,最终目标就是要帮助价值实体实现自身的增值,而财务管理主要对价值运动实体来进行一定的管理,比如说按照财务预算来实施现金流量管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二者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能够很好地实现价值增量最大化。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的对策

    (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要注重事前预测

    在整个会计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一切管理会计以及会计工作所运用基础性的信息来源都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最具有基础性的数据库管理信息来源,同样成为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相互融合以及相互联系的媒介。当前,社会上将货币作为主要单位,如果会计凭证仅仅包括贷方记录以及财务会计借方记录,无疑很难对上述需求进行满足,所以,必须要重新设计会计凭证的输入方式以及记录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明确,会计凭借的记录形式变化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财务会计科目基础之上将统计信息的代码增加,更加体现在了将备用信息栏增加,以便能够有效避免在日后运用过程中出现重复筛选的现象,进而将管理会计所需要的那些非货币性的信息进行记录,使得会计信息能够越来越完善,进而为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有机结合要注重事中决策

篇6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的概念

财务管理学是以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为基础的一门管理科学。管理会计则是属于会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一样,属于会计学的基础学科,虽然会计学从广义上来说也是属于管理科学的一部分,但是,会计学从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信息系统。因此,管理会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它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包括全部成本会计、责任会计在内的管理会计信息。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具体比较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有着太多的内容重叠,不仅如此,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内容上也有交叉和重叠。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短期经营决策、存货控制以及长期决策、资本预算等内容上是一致的。当然,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之间也有重复的内容,但这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认为管理会计虽然和财务管理有着内容上的重叠,但是它的作用和地位,是不能替代的。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共性

管理会计是一门新兴的会计学科,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其理论和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严密的体系,故国内外专家对其定义不甚一致。但都能概括出:管理会计实际上是管理和会计的精巧结合,管理会计的目的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管理工作,它通过对不同资产、对外投资、成本、收入、利润及收益分配的管理来实现财务管理职能,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主要涉及资金如何获取、如何有效使用、如何回收与分配的管理工作。

从上述二者的定义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具有相同的管理属性,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甚至是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差别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体系都是在吸收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二者发展至今,其不同点也逐渐明显,最根本的区别是:管理会计是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系统,考虑的重点是资金如何高效地物化,还考虑物化后的资源在经营管理中如何以最佳效率进行配置。而且,管理的对象还包括人,它通过责任会计、业绩评价与控制会计实现对人的成功管理;通过有效的激励安排,达到人、岗位、财务的高效搭配,从而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而财务管理主要管理资金,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筹集资金,如何提高资金运用的效能,关心资金的回收与收益的分配。财务管理是连接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它与金融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成功的财务管理是在高度关心金融市场状况及其动态趋势这一前提下,考虑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从而为自身寻求宽松的资金运作空间,并达到企业价值或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管理活动。

下面我们再详细比较一下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差异,以说明管理会计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1.二者的本质不同

管理会计,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信息体统,它向企业内部管理当局提供管理信息。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会计学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它通过特定的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进行鉴定、计量、分类、记录、整理、汇总等方法,最终形成报告,向企业内部或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供其决策使用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通过比较,我们很清楚的看到,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其本质上的差别。管理信息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作为财务管理进行管理活动的依据。

2.二者的目标不同

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提供管理信息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管理会计必须实现“向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这一基本目标。

3.二者对象不同

⑴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是包括资金运动在内的所有的经济活动;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及财务关系。

⑵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不同

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是信息反馈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使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财务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层,是决策者。

⑶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主体不同

管理会计的主体,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

的一个部门,一个车间,一个班组,甚至是一个个人都有可能,既可以是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可以是只针对全过程中的某一个具体环节,均以不同的目标需要而定;而财务管理是以整个企业为核算主体,来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

⑷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所协调的关系也不同

管理会计需要协调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管理者预备管理者的关系等。而财务管理主要协调的是所有者、债权人及国家之间的关系。财务管理需要协调财务关系。即企业与投资者、受资者、债权人、债务人、政府部门、内部各单位及员工之间的关系。

4.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假设不同

管理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和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务和会计事项,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趋势所作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解释,它对于架构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假设说明财务管理的发展基础和产生原因,它是联系财务管理的本质、目标、要素、程序和方法等理论要素的中介。

5.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原则不同

长期以来,管理会计常常被误解为高等数学方法和模型的简单堆砌,因此根本不需要准则指导或者与财务会计共用一套准则体系。实际上,管理会计的综合性及系统性决定了它必须有恰当的准则来规范,同时它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又决定了它不能全盘照搬财务会计准则,因此,对管理会计原则的讨论就成为必要。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管理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从财务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体现财务活动规律性的行为规范。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管理会计的原则、财务管理的原则中,除了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和投资风险报酬原则基本相同外,其他原则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恰恰相反,比如,管理会计要求精确可靠,而财务管理则要求适度宽松。显然,二者的研究对象以及目标各有差别,应遵循的原则自然会不相同。

6.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内容以及所运用的方法不同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在内容上虽有交叉,但是绝大部分还是不同的。现代管理会计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三项基本内容。而财务管理的重点起初是研究和分析公司的成立、证券的发行及公司合并等有关法律性事务,为企业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服务。

在研究方法上,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主要运用成本-效益分析、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控制、责任会计以及业绩评价控制等方法。而财务管理主要运用的是时间价值分析、风险价值分析、财务比率分析、资产日常管理及股利政策等方法。

7.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工作环境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着眼于企业生产的直接经营环境。而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并注意的是金融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总体上来说,管理会计

主要涉及企业内部管理,一般不涉及外部环境,而财务管理的研究范围不但涉及企业内部,而且更多的要涉及到外部环境诸方面。

8.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职能不同

篇7

二、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应用面临的挑战

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管理会计的作用日益被发掘,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也开始意识到只有做好管理会计,才能更大地发挥会计的作用,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但是,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依然面临着应用方面的各种挑战。比如,管理会计应用工具应用不太成熟、高级管理人才不足、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尚未全面普及、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尚未到位等不利于管理会计体系的全面实施。

(一)管理会计工具全面推广还不太成熟国外企业应用比较成熟和流行的管理会计工具主要有:经济增加值(EVA)、市场增加值(MVA)、平衡计分卡(BSC)、战略成本管理(SCM)、作业成本法(ABC)、供应链管理(SCM)、折现现金流量(DCF)、自由现金流量(FCF)等。这就需要对每一种管理会计工具在中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针对性研究,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特色管理会计核心工具体系。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也进行了较多实践。比如,国务院国资委2010年在中央企业全面推行的经济增加值(EVA)考核与价值管理体系建设。但是,当前我国企业在实际应用EVA管理工具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挑战。1.价值理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经济增加值(EVA)是在对利润进行调整并扣除全部资本(债务和股东资本)成本基础上计算得出的,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与目前企业普遍熟悉的利润指标相比,EVA指标比较抽象、不够具体,很难在企业被全员理解和掌握。企业“重投资、重利润、重规模”的经营导向依然很难改变。2.资本成本率很难根据所处行业进行差异化设置目前国务院国资委的EVA计算细则对绝大部分央企采取统一的资本成本率(5.5%),部分军工、电力等政策性任务重、资产通用性差的央企资本成本率为4.6%。资产负债率高于75%的央企资本成本率再上升0.5个百分点。这样的资本成本率设置没有考虑到企业所处行业的盈利状况、资本规模、发展阶段、业务结构等差异性,导致EVA指标在中央企业之间的可比性较差,部分央企的EVA值和价值创造能力可能因此长期被高估。资本成本率的高低直接影响EVA的高低,因此,资本成本率设置是否合理就严重影响EVA的准确性。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未上市,并且资本市场的报酬率数据失真较为严重,完全根据国外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估算企业的资本成本率,可能会与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严重背离。因此,如何差异化地合理设置不同行业的企业资本成本率给EVA和价值管理在企业的应用带来了较大挑战。

(二)高端管理会计人才较为缺乏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缺乏是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侧重于财务报表和税务处理,不能较好地为单位管理高层提供价值管理和项目投资决策的各种财务与管理信息,财务人员对企业经营业务关注较少,对业务部门的信息掌握不充分,不利于企业财务人员成长为决策型管理会计人才。当前,我国高端会计人才尤其是高端管理会计人才较为缺乏,其中能够较好地为企业管理层在战略制定、投资并购等决策中提供支持的高端管理会计人才严重匮乏。因此,要推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提升管理创新能力,就必须大力培养高端管理会计人才。

篇8

    管理会计自问世以来将近有一个世纪的历史,而现代管理会计的真正形成和迅速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它不断吸收现代管理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内容逐步完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成立了专业的管理会计团体,形成了管理会计师职业。现代管理会计在西方已成为一门系统的、规范的、相对独立而又不断发展的学科。 

    我国自80年代从西方引入管理会计后,一直受到会计主管部门、会计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管理会计的地位始终未被人们接受,在企业中未能得到深 入广泛的应用,在国内学术界对管理会计的定位也存在多种争议。

    (一)存亡之争。管理会计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话题之一。有的学者认为:“管理会计实际上应是财务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具体可称为财务决策学或财务控制学,而不是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可不必单独成科。”有的学者则认为管理会计应该单独成科。从管理会计对会计学的贡献来看,现代管理会计的出现,使得已有500年发展史的现代会计,似乎成了一门新兴科学,它使得传统会计从“记帐——报帐型”转化成“计划——控制型”,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内容来看,它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条条框框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现代数学和系统理论的基础理论,形成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因此,它必然与许多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这并不影响管理会计学科的独立性,它本身亦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只是有待 进一步完善。 

    (二)包容之争。人们统计分析发现,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三者之间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达60%以上,管理会计的绝大部分都重复出现在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之中。那么,应该如何尽可能减少这种重复性呢?学术界对管理会计是否应包容在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之中有各自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观点是三足鼎立,即这三者尽管有内容上的交叉,但不影响各自的独立。这一观点与管理会计应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致的,认为管理会计在处理信息的观点和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在决策科学化,控制考评会计方面更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是不能被成本会计、财务会计所代替的。第二种观点是主张兼并,取消管理会计。即将管理会计中与成本相关内容,如成本习性、变动成本法、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决策成本、质量成本、责任成本纳入现有的成本会计中,更名为成本管理会计。其实在国外所谓成本会汁就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体系上的组织,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内容上的延伸。因而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重新整合,而形成成本管理会计的确有其合理性与可行性。同时,在兼并观下,将管理会计中与成本无关的内容,如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预测控制、责任会计等,剥离到财务管理中去,通过将管理会计内容的合并与分立,在某种程度上消除了三门学科的重复性,但是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及评价考核控制的功能被削弱了 。

    (三)第一之争。迄今为止,一部分学者推崇将传统的大会计学科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领域,即二元论观点。然而由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重复交叉关系,人们对究竟谁应作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另一极产生了质疑。一是新二元论,该观点依然保持了二元论,一极仍为财务会计,另一极则由财务管理取而代之。财务管理是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损益管理三部分组成,实质就是会计六要素管理。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都以资金运动为研究对象,均以会计六要素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只是二者侧重点不同,因此,将二者作为大会计学的两大领域也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那么,管理会计的定位在哪儿呢?新二元论认为,管理会计只能是与成本会计相对应的学科。二是三元论,即将传统的大会计学分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管理三大领域,其实质是将管理会计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这两个学科中,“名亡实存”,从而构成新三元论。总之,管理会计的合法地位一直还 在争论之中。

    二、内容上的差距

    (一)定义。美国管理会计公告中将管理会计定义为“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而我国教材中一般认为管理会计是指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分支。将以上两个定义进行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前者强调了管理会计是对所需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后者只认为管理会计就是对财务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很明显,后者相对缩小管理会计的研究范围,限制了管理会计的深层次发展。 

    (二)框架。众所周知,美国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建立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体系——管理会计的框架,它包括目标、术语、概念、惯例与方法、会计活动管理六大主要内容。美国管理会计公告中分别对这六类进行了详细说明。建立管理会计框架,正如同建立财务会计框架一样,界定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也促进了其在企业中的推广与运用。我国各种管理会计教材中均以介绍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为主,很少涉及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问题,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是寥寥无几,建立管理会计框架结构更无从谈起。

篇9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结合对企业的意义

基于上述可知,两者融合对企业发展助力众多,究其关键,笔者认为可归为下述两类。

(一)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需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资金管理水平,依靠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确保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质量。通过对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目的上的一致性,由此意味着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存在工作内容上的交叉,企业可以充分借助两者的相似性,实现部门和岗位上的整合,在确保岗位职责明晰和合理的基础上,最大化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支出,提升企业的综合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形势,企业可适时、合理的为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注入新鲜的元素,增强资金管理上的创新性,为企业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发展激情。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大有裨益

目前,企业对于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加强,在激烈的市场经营中,企业除了加强对市场的拓展之外,必须要严格控制资金运动的合理性,规避资金运作风险,切实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配合将最终影响到企业的资金管理结果。在部门和人员独立的情况下,双方的信息交流始终存在一定的制约,财务管理反馈的不及时和不真实,将直接导致管理会计结果出现差错,企业管理者所获取的管理数据的有效性也将难以保证。为此,企业应全面审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深入探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以最大化地利用两者的特点,借此增强财务管理的可靠性,促进企业财务工作的良性发展。

三、实现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相互融合的措施

实践证明,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之间具有相对辅助的作用。即管理会计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详尽的企业财务数据,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具体结果。而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的上升,也会为管理会计创造更为理想的信息环境,共同推动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将对企业整体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与可行价值。对此,促其二者相互融合的实践举措具体如下:

(一)加大对会计凭证的关注,并借此角度深化财务管理预测

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信息的获取,都是借助于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企业资金管理数据的重要来源。同时,会计凭证是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要联系媒介。为此,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关注和重视,从会计凭证角度深化财务管理预测,为后续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有力支撑。具体地说,首先从财务管理的预测角度出发,为两者融合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目前,企业交易过程中主要以货币为主,会计凭证也更多的是涉及到贷方记录和财务会计借方记录,这些数据难以满足财务与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因此,必须要对会计凭证的记录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除了记录必要的货币信息之外,还应该在会计凭证的备用信息栏中汇总增设统计信息代码,不但能够有利于资金信息的记录和收集,还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丰富和完善,为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夯实数据基础。

(二)加强基础数据源控制,加强对财务管理的事中控制

在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过程中,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可以简单的概括成会计凭证的填写、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其中,模型运算的结果包括了财务会计的报表整理,财务会计的总账以及财务会计的类型,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运行过程能够看出,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都需要面对基础数据的采集和统计工作,信息的筛选和信息的计算,是两者都需要开展和实施的工作。因此,加强对基础数据源的控制,加强对财务管理的事中控制,能够很大程度上实现财务信息数据的统一和整合,进而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奠定基础。

(三)最大化财务管理特色,提升会计资金管理效用作用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并非简单的部门和人员上的整合,而是将尽可能的统一和结合双方的交叉管理活动,并且在确保正常管理事务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确保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特点的保留,使两者在实现有机结合的同时,更充分的展现出两者的管理价值和作用,为企业资金管理工作提供切实可保的支持和保障。简单地说,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融合,不能以达到“1+1=2”为目标,而是获取“>2”的效果,在整合中不断地提炼和巩固两者的管理特色,深化管理特色,提升资金管理的最终结果。

篇10

管理学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一系列特定技术、方法为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会计系统。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适应企业管理的各项需要,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和职能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管理会计对帮助企业管理者科学地制定经营决策,合理地利用经济资源,有效地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如今企业会计工作的发展是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这个转化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加强对这个转型问题的探究和实践,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本文就对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必要性及其转化过程中注意问题进行分析。

一、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必然趋势

管理型与核算型财务之间的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核算会计是管理型会计的数据基础,其提供的数据的正确性与真实性直接关系到管理型采取最终预测和决策方面的成败。尤其是现代企业引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管理会计,实际上远非人们头脑中固有的那种“会计”,它不仅有别于传统会计,同传统会计相比,管理会计并不特别关注如何定期提供具有精确性和真实性特征的会计信息,而是十分强调如何提供兼备多元性、相关性、时效性特征的管理信息;并不特别关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历史”进行客观描述,而是十分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未来”进行科学筹划,。

从客观上来看,核算型会计受传统计划型经济影响较大,注重对财会信息的监督、核算,这也是很长一段时间内它的主要职能。但是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中国市场与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核算型明显已经无法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并且在服务于内部管理方面有着天然弱势,甚至产生了不少弊端。首先,核算型模式注重账目的记录与核算,在参与市场竞争方面意识较为缺乏,在管理上更是无法超前,管理的目的只是为了服务公司核算,无论是从管理难度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要求较高。其次,管理会计作为侧重于给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专门的会计信息,针对不同的决策目标搜集、加工相关的决策信息,是在全面吸收、融汇和灵活运用会计理论、组织理论、行为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决策类型采用正确、合宜的决策分析方法,进而为企业管理当局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再次,核算型模式以整个企业为核算对象,主要基于对企业经营发展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整体评估,但是市场竞争使传统会计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受市场、风险和预期收益等诸多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要以战略的眼光来看待自身的发展,推行战略管理。传统会计对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上的运营状况缺乏有效评估,因而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整和决策的导向上也缺乏相应的力度,对信息的管理和提炼效果较弱。管理型会计走出传统核算型会计的局限性,打破旧有观念格局,融合了现代管理学等,能够很好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可以说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道路,对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二、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注意问题

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过程中会面临相当多的问题,随着职能的转化,必然会遭遇到从前工作中不曾遇到的许多问题。管理型因管理需求,需要围绕企业所有经营活动展开,不仅囊括了核算工作,还包括企业各个环节的优化调整与整体的重大规划与决策,但是从核心内容的角度来讲,还是应当以管理成本为主,以财会工作为基础,展开对成本全方位的监督与优化,并依托于科学的方法进行整合分析,高效利用数据,完成成果向发展动力、优势的转化。这种涵盖各个职能部门、对内对外信息的反馈与决策工作对企业内外部发展产生了周期性的影响。转化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决策成本,企业管理层决策时所需要考虑到的成本。企业运行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经营、销售、融资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从中选取最佳方案,这里就需要考虑到决策成本,这样才能充分明确机会的成本、风险与收益的配比关系,权衡利弊之后做出最佳选择。因此,在决策阶段,综合各部门运行信息并进行高效整合,才能够提供准确、高效的参考信息,提升支持力度。

控制成本。在企业发展、运营方案得到确定时,根据预算分配状况,不同单位部门都需要团结协作按照内部考核制度明晰权责,做好赏罚分明,达到激励和约束的效果。充分刺激和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在后期将各项指标进行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才能做好跟踪、监督与考核,并且根据阶段性评估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可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责任成本。在决策成本和控制成本支持绩效考核的情况下,奖罚只是一种手段,真正需要的是依托于这种优势让各部门的工作中逐渐养成大局观,避免因过度重视自身指标完成状况而损害企业发展整体利益。在管理型会计中,企业的任何部门都可以是成本中心,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协调各部门实现优化衔接,在明确各部门权责关系的从基础上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只有充分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才能够充分发挥各种成本影响带来的积极性,做好高效运行、最大盈利。

三、管理型会计的发展和应用

管理型会计的出现加速了中国会计职能转变的进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西方国家一直沿用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把产品费用区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直接计入产品成本中,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则分配计入。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在西方国家,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出现,资本高度密集,产品品种增多,企业设备增加,直接人工比重日益降低,而工厂制造费用则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仍以直接人工为基础来分配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其结果是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另外,传统成本分配没有按生产成本行为的真正原因进行成本分配,而是简化为用一个单一的标准对某成本中心(车间、部门)费用进行分配。管理会计实务不像传统会计那样致力于单纯计算某一特定指标在某一特定会计期间发生增减变化的最终结果,而是侧重于某一时间序列中或在若干因素(变量)的相互关联中,综合解析某一指标的变化规律与变化趋势,主要强调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不像传统会计所要求的那样,每到月末或年终就照例进行结账、汇总、编表,基本上是按照静态原则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管理会计通过运用现代科学的成本控制方法进行成本管控,如现代质量管理如TQM及六西格玛(6-Sigma)和现代制造技术如JIT、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等提高企业收益的各种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就要求将质量成本融入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体系,从而质量成本管理方法就成为了管理会计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管理会计可以将企业资金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财务稳健性原则,确定资金的最佳持有额度,分析出的闲置资金用来投资,既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又可提高资金成本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够为企业建立内部成本管理的事后责任考核体系。

四、结束语

总之,虽然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工作转化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问题,但是它是顺应经济发展潮流的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在深入认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实践,总结经验呢教训,实现企业财会工作的转型,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纪永苹.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294-295.

[2]张鹏.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03):164-165.

[3]周婧,杨小青.我国现行反向购买会计准则的缺陷及合理性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846-847.

[4]谢安琦,浅析会计核算型民营企业向管理型的转变[J].中国商贸,2012(04):812-813.

篇11

如众所知,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投资、筹资和资金的日常运营及股利分配等。按照货币学理论,资金是价值的代表,资金运动便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因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也就是价值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原本也正是价值运动。所不同的是,财务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实体管理,如按财务预算进行的现金流量管理等,而管理会计则不直接接触价值运动的实体,它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和反映,最终旨在实现价值实体的增值。

事实上,企业是多边契约的联结,惟有能给股东和债权人带来价值增值,才能吸引他们不断投资;惟有满足客户对使用价值的追求,企业的产品才会得到的认可;惟有提供源源不断的薪金收入,企业才会葆有稳定的员工群体和持续增长的动力。上述这一切,都基于企业的价值创造抑或不断实现价值的增值,也惟有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的企业,方能充分满足各方利益主体的追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均是以服务于企业的价值创造为己任,亦以实现企业价值增量的最大化为研究目。

(二)从“价值链”的角度看,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围绕着投资、筹资和资金的日常运营等3个方面展开,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管理会计学的体系,则是择取价值分析为主线,以赢得竞争优势为核心,围绕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来展开的。迈克尔。波特曾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与实现竞争优势战略相关的价值活动,将创造价值的过程,分解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或称之为“增值作业”,并将企业从基本原材料的投入到提交终端产品这一整个价值创造活动的联结,界定为价值链,从而将“价值链”的分析理论引入到了企业管理中来。从价值链的角度加以审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1.管理会计对纵向价值链的分析,有利于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价值链和顾客价值链的联系,是通过购销活动来实现的,如此以来,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便构成了一个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这种联系可以向上追溯到初级材料的提供者,向下延伸至企业产品的最终用户,从而形成一条从原料投入到最终产品的形成期间所有价值转移和增值环节构成的纵向连锁链条。

一般而言,某个企业可以占有纵向价值链上一个或若干个价值链节,但并非所有的价值链节都能给企业提供均等、持续的盈利机会。因此,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既要受到其所处价值链固有盈利能力的,同时通过自身战略活动的选择又会对该价值链节的盈利能力施加一定的反作用。纵向价值链的分析,旨在确定企业在哪一个或哪几个价值链节中参与竞争,以便实施产业进入抑或产业退出的抉择,并就某一产业领域中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扩张抑或收缩进行决策。

管理会计借助于预算的方式,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服务。其通过市场调研、收集信息,进行的市场预测。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长期盈利计划、市场战略价值和现实生产环境等,进行成本企划及目标成本的设定,再由成本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从价值工程的角度估算预测的实际成本。如若预测的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则可以考虑采纳该投资方案。当然,管理会计一般还要预期方案未来的现金流量,利用货币时间价值对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再通过比较多种投资方案来好中选优。上述这一切,均是管理会计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所提供的信息。财务管理则基于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再行运用投资组合等多种理论,力求降低投资风险,并进行资金的投放、收回抑或做出压缩还是扩大资金的投放规模等具体决策。

2.管理会计对横向价值链的思考,能为企业财务的良性运转赢取比较优势环境。

企业做出具体的投资决策后,便定位于社会空间坐标上的某一产业或某一集群。所谓横向价值链分析,就是对一个产业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通过横向价值链分析,可使企业或实现总成本最低,或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开发、优质服务等形成大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从而为企业理财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按照波特的理论,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即低成本和差异化。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日本一度也曾是世界屈指可数的经济强国,这与美日各自特殊的成本领先战略休戚相关。美国的作业成本管理,将资源耗费追踪到成本动因,藉以改善增值作业并消除不增值作业,进而优化作业链;而日本的成本企划,则被誉为“锋利的日本秘密武器”,是日本企业赶超欧美企业的战略管理工具,它对产品成本在产品的企划与设计阶段就予以限定,制造过程实际消耗的成本决不允许超越这一范围。低成本决定企业产品可以低售价,因而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低成本战略曾对美、日占领世界市场做出过特殊的贡献。类似的道理,我国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财务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企业的成本竞争,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重视管理会计对产品成本信息的披露。

在同一行业中,大企业固然可以借助于规模经济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然而也不乏财务运营状态良好但同颇具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竞争中失利的企业,个中原因主要可归结为特色经营和差异化战略。管理会计作为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对有价值的信息,诸如市场消费倾向等及时披露并加以分析,有效引导企业的品牌方向,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管理会计对内部价值链的思考,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管理会计对纵向价值链分析的目的,在于确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其对横向价值链的分析,则侧重于指明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及其相对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所有这些分析都要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去落实,企业内部价值链则具体体现为对生产经营的合理组织和产、供、销的有效安排。

财务管理借助于管理所建构起的内部价值链信息,将有限的内部周转资金,依据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合理配置,并尽可能地满足价值增值高的产品和服务对资金的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公司价值,并据此编制财务预算。为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财务管理人员对预算收入进行督促,管理会计则对费用进行控制。待本期预算执行完毕后,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和管理会计一起,对预、决算进行比较,以为下期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

(三)管理会计对平衡计分卡业绩考评体系的运用,有助于促成财务管理长期良性。

在企业发展中,业绩考评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外关于报酬方面的大量实证业已证明:选择哪方面的业绩作为管理人员报酬的汁量依据,管理人员就会努力去提高哪方面的业绩。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业绩考评指标,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结果。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考评,主要集中在净资产利润率这个财务指标上,这就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的大量造假行为;我国对在校学生的选拔主要看的是学生笔试成绩,造成了学校的应试和学生的高分低能,这一切均说明业绩考评指标的良性选择的重要性。

平衡计分卡是现代战略管理会计综合评价企业业绩的考核系统,由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往往更取决于一些非财务指标,而平衡计分卡在考核企业业绩时,引入了非财务指标,因此它给企业财务业绩管理带来了划的变革。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评价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和成长。平衡计分卡在包容各个主要考核指标的同时,还通过权重的调整,突出考核的重点所在,从而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作为物质生产单位,财务指标是考评企业业绩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企业其他方面的改善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指标上,如质量、客户满意、生产率的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等都必须转化为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收入的增加,经营费用的降低等财务成果,否则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而在财务方面,可以增加值EVA作为从股东角度考虑的核心指标;在客户方面,企业只有了解顾客、不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产品的价值才能够得以实现,企业才能获得持续增长的经济源泉。管理会计对客户指标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占有率、客户的获得、客户的维持、客户的满意度和对客户的获利能力等,并以客户的满意度为核心指标;内部经营过程是指企业从最初原材料投入到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企业改善其经营业绩的重点。在内部经营过程方面,尤应关注作业流程管理和风险控制。内部经营过程可以按内部价值链划分为3个过程:创新,经营,售后服务。创新表现为企业确立和培育新的市场、新的客户,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根据企业生命周期,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不断的活力和经营利润。

管理会计对企业创新能力的衡量指标为新产品开发所用的时间、新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损益平衡时间等。经营是指把现有的产品和服务生产出来并支付给顾客的过程,传统对经营的业绩评价过分强调财务成本,而忽视时间和质量指标,而平衡计分卡评价经营业绩的指标有主导时间、周转时间、质量、成本、反应时间、返工率等,现代管理会计对售后服务的衡量指标为公司对产品故障的反应时间、售后服务一次成功的比例、客户付款的时间;在学习和成长方面,现代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管理需激发雇员的士气和参与精神,平衡计分卡在这方面的考核指标有培训支出、雇员建议被采纳的次数、雇员满意度、雇员保留、员工潜能、信息系统和激励、权责一致性、企业文化等。

篇12

财务会计的基本计量单位是货币,需要会计人员确认、记录、计算之后才会产生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投资者提供了企业过去某一时段内的所有经营状况,是他们全面介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的基础是现有的财务会计和其它各类资料,它可以灵活运用多样的计算方法,是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时期经营活动的预测。

(一)是一种管理活动

虽然受到客观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会计的功能局限在核算上,但是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管理活动,它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它在企业管理中为企业进行经济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并组织、控制、调节、指导经济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务会计更注重对企业实际运行状态进行记总结,管理会侧重的是企业管理中的过程控制,并通过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来完成管理目标[1],它们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是一种管理活动。

(二)对象相同

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所以从总体上说,它们两者的对象是一致的,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是其基础,纽带是信息运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一种再生产过程。只是其分工不同,导致它们在“时”、“空”两方面的侧重也有所不同。财务会计的对象在时间上更侧重对已经发生的经济和信息,空间上侧重的是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和信息,而在时间上管理会计更侧重预期的经济活动和信息,在空间上注重的是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和信息。

(三)职能和最终目标一致

职能是客观存在的,代表的是固有的本质属性,而目标是人的主观意志,是人们在不同时期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它会根据不同的条件发生改变。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反映和监督,而管理会计扩大了传统的职能,有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四种。财务会计的核算目的是根据提供的信息来人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影响,而管理会计是运用特殊的方法技术来管理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的行为。但是二者都统一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目标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服务的。

(四)组成耦合的开放系统

作为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会计系统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子系统耦合而成,所以这两个分子系统有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天然联系。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会制约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的要求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的发展与改革。虽然实务中对会计对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但是管理会计运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都是为了对财务会计生成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改制和延伸[2]。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

(一)信息来源

很多情况下财务会计也称为“外部会计”,因为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经济活动的一种记录和汇总,并通过整理形成一系列凭证,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企业外部相关利益者就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信息。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服务的,所以也称为“内部会计”,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它运用了某种特定的理论和专门的技术进行生产经营业务相关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这样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把握有效的决策信息,使得企业经营战略更加科学。

(二)主要依据方面

会计制度和原则不会约束管理会计,企业管理者可以运用多种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来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但是决策的内容和管理者需求决定了获得的信息,在这方面管理会计的程序和标准不统一。而财务会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外部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它要严格遵守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原则,相关的财经法律规定也要遵守。

(三)时间范围

财务会计是对企业经营活动发生后的凭证和帐簿的一种记录,更关注企业在过去已经完成的经济业务活动。而且财务报表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年度、季度、月度)来编制记帐凭证和帐簿的,它是对企业一定时间范围内经营状况的总括和反映。而管理会计则不相同,它是在企业管理的需求上编制不同的财务会计报表,但是不会受到时间范围的限制,过去某一时间和未来某一时间都是其报表编制的范围。

(四)计算方法体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需要运用数学方法计算,但是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涉及的是初等的数学计算。管理会计运用的内容很多,包括概率、微积分、线性规划法等很多现代数学方法,对于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它要进行对比分析和加工计算,所以管理会计必须运用灵活的计算方法来处理问题[3]。对于同一个问题,如果其需要不同就要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这样才能提高管理者的决策手段。

(五)会计信息精准度

篇13

关键字 核算型会计 管理型会计 转化

在经济、科技等各方面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中。高效、准确的电算化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在准确地核算、反映信息的同时,也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的依据,实现了对会计信息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转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一、管理型会计与核算型会计

管理型会计的基础数据来源于会计核算,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同。

核算型会计是一种传统的会计模式,即会计人员对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整理、核对、记录,以实现账务记载的准确、连续的工作过程。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具备基础的会计知识和文化水平,能够完成财务信息的核算、记录过程,就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管理型会计就是一种发挥管理职能的会计,它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现代数学和管理科学的理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获取逐步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统会计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突出,加强对信息管理和利用的研究、改革信息处理方法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趋势。电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处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财务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管理型会计就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提高了信息核算、查询的效率,并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处理,对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控制和预测,以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策略,科学有效地进行管理。管理型会计人员应该掌握专业、系统的会计知识,具备分析、管理信息的能力。在进行准确的数据核算的基础上,管理型会计更注重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监督和预测,以实现综合化、系统化的管理。

二、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管理型会计的对象定位

管理型会计的对象通常是指管理成本,它的成本概念要比财务会计的成本概念丰富得多。财务会计注重成本与相应收入的配比,以确定企业损益情况,因而,它对成本信息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管理型会计在运用财务会计提供的成本数据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成本的概念进行扩充,为企业经营提供更有利的依据。

管理成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和责任成本。决策成本是领导者在做出决策前应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时,需要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然后选出最合适可行的方案,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向管理者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信息,帮助领导者做出正确决策。控制成本是指管理层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和预算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配、落实,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企业活动的结果不能单纯用取得的收入来衡量,也要考虑其花费的成本,这样就需要对各个管理层各项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其考核依据即为管理层的责任成本。

2.充分认识管理型会计的职能

管理型会计是提供信息和运用信息的结合体。首先,管理型会计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大量的有效信息且关系到企业的决策管理,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合理利用。其次,管理会计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行控制,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还能通过预测、反映、分析信息的过程,反映企业资产配置状况和运营情况,及时纠正企业生产中的财务偏差,以促进企业发展。第三,管理型会计所提供的管理成本是对企业管理层业绩进行考核的依据。每项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时,将各部门的成本指标与实际花费的成本数额进行比较,以了解其业绩情况并做出具体评价。管理型会计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高,对企业实现科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三、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主要途径

1.改革财务机构,完善管理制度

要想实现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化,充分发挥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企业的财务机构内部应该有明确职能划分,针对不同部门分配相应的财务人员,以便实现信息的整合、分析。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监督作用,规范企业内部生产,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

2.加强预算管理

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的预算管理,可以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更加准确、有价值的财务信息,以便领导者对企业未来的生产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管理型会计对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运用信息的能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记账、算账的能力,还要能够根据企业资产变动情况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合理预测、分析。提高财务人员素质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准确、连续,才能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纪永苹.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化的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