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对英语教学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牢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所制定的英语课程的总目标,努力探寻一条适合学生实际的英语教学之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过困惑和迷茫,但在不断总结和研究中也有些感悟和收获。
1. 切实做好语法教学
在教学界,语法教学曾经跌入低谷,以交际法、自然法为代表的强调意义和功能的外语教学思想极力排斥语法教学。而“淡化语法教学”这一指导思想遭到了很多人的曲解,他们认为语法教学已经过时,可以忽略和抛弃。语法到底该不该教一直困扰着英语教学界。语法应该学习,英语教学应该包括对英语语法的教学。翻开近几年的高考卷,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试题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表现在简单句减少,各种从句通过有效的衔接手段交织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只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法知识,并结合语境加以灵活运用,才能选出正确答案。此外,笔者发现,学生由于没有扎实的、系统的语法知识,突出的矛盾表现在语言的产出上。很多学生不能如愿以偿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往往张口漏洞百出,常常动笔错误连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反思。
2. 读写并重,提升读写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有诸多的局限:教师只关注对阅读材料的表层理解,停留在阅读教学的初级阶段,忽视读后的产出。这种教学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未能得到有效和全面的培养,割裂了读和写的内在联系。把阅读理解按照从低到高分成三个等级: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看来,我们不能把表层理解看做是阅读理解的全部。纵观历年高考题,题型设置有事实细节题、主旨大意题、词义猜测题、推理判断题、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等,真正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还要理解文章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对所读材料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落笔成文。
以读促写,首先教会学生从模仿阅读材料着手。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对学生进行 Auckland的阅读教学之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向游客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人口、人文景观、气候、交通等。
当学生模仿课文时,一方面他们需要认真揣摩原文的结构,细细品味文中的遣词造句,学到了有效的、地道的表达法;另一方面,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写而练熟的单词与组合在阅读时能被很快地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布置给学生的写作任务应该与阅读材料的话题接近,做到“教师教有所指,学生学有所用”。
以读促写,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到一些阅读策略和技巧,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找出文中的主题句,掌握文章的段落结构和语篇衔接手段,体会文章作者的真情实感。学生如果把从阅读中所学到的布局谋篇策略正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他们就能自行纠正语篇结构混乱,前后衔接不当,叙述无章可循,文章缺乏整体性等问题。
鉴于以上内容,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拓展阅读教学的内涵,不能为了阅读而只教阅读,不要把读和写割裂开来,要努力寻找阅读中的“拓展点”,把读和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学生读有所用,以读促写,以写帮读,他们才会获得读和写的双丰收。
3. 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北师大版的Senior High English的每个单元都有学习策略训练,听、说、读、写方面的学习策略应有尽有。就阅读策略来讲,全套教材涉及20多种策略。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行之有效的策略训练,千万不能把它们当作摆设或简单交给学生去处理。
我在教授字母音标之前,先让学生用英文介绍自己,从而一方面培养其敢于开口说话的胆量,另一方面借此了解其发音情况。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既有操一口流利、标准的学生,又有发音很怪的学生,更有一言不发、任凭你怎么启发、鼓励就是不开口光傻笑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先从纠正发音开始,具体做法是:给他们详细讲解48个音素的发音特点。结合发音图和录音带,很快大部分学生的发音都纠正过来了。但不出几天,又有小少同学重新同归到“原来的状态”:还是操一口的“青普口音”,且带地方怪味,他们的问题在于元音字母的发音:一是长元音和短元音的音长青短的问题,单独读时没问题,一旦放到单词中读则不能区别;二是对有些发音嘴形开张度把握不好。鉴于此,我给他们反复示范,让他们观察我的嘴形;给他们讲发音要领;在记住了正确发音后,每个音背诵5个“example word”,以强化记忆。这一招很快见了效。如今,学生学习英语的劲头足了,也不再觉得“难以启齿”了。
二、强调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既讲汉语又讲民族语(即所谓bilingual students),而其从小习得的民族语会为其进一步学习其它语种提供广阔的空间。因为其发音器官较汉族生有更多锻炼机会,能很自然地发一些汉族学生觉得难发的语音,所以一旦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外语入了门,往往发音就比较纯正、好听,这是他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即做大量的覆盖面宽、复现率高的练习题,这有助于学生熟练与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尊重其民族习惯,给予人文关怀是保证
有些少数民族学生自尊心很强而自觉性较差。例如:他们用红墨水写作业,但有一次我的一个同事检查完学生背诵课文随手用批改作业的红笔登记该生的名字时,他当即很不悦。原来,藏民族忌讳用红笔写人的名字,我那同事立刻向学生道歉才得以平息这场“师生怨”。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男生往往十分“调皮”,“鬼点子”较多,如果英语老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转移这一“聪明劲”到学外语、记单词上,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我班曾经有一个学生每次听写单词都得满分,后来偶然在一次听写中我发现他竟然将单词提前密密麻麻地写在左手心,这样听写时就“得心应手”了。对其严肃批评教育后,我“因势利导”,告诉他每次我教完新单词后都及时地抄到手心,并随时随地抽空看几眼在听写前用肥皂把手洗干净,这方法果然灵。该同学至今仍在这样记单词,并且效果不错。
学习英语最好的年龄段是6岁~15岁,也就是小学和中学阶段,所以初中的英语教学至关重要。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的英语教学依然面临着很大的盲区:①教与学是孤立的;②英语水平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即使是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是如此;③对英语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不能融会贯通;④大多数学生是高分低能的产物,很难在生活中熟练地应用。所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各教育机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教育和学习的需求。以下是这几年来我对教学的经验和想法。
一、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英语教学并不只是教师和学生的职责和使命,同时也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也就是学习环境。通常良好的学习氛围指的是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教室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舆论环境。但是这些还不够,或许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环境,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英语的学习。我们发现学校各处的励志名言、板报以及各种标识性规定等几乎都与英语无关;学校的广播总是播放着学校的各项规定,广播体操和流行歌曲也与英语无缘,更别提什么英语学习区、留言区和交流区等。对学校而言,这些做起来刚开始效果可能并不是很明显,但是久而久之,这种潜移默化的举动就会显现出其魅力所在,使学生在无意识中学习和强化了英语。
二、形成灵活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很多农村学校的授课方式很单一,也很古板,只有少数教师有自己独特适合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需做到因人而异,正所谓因材施教。举个例子,有些教师给初一授课方式和初三的完全一样,他们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能力的转变,以致学习效率不太理想。因此,教学不能拘泥于形式,而是要通过借鉴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有机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形成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首先,通过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后,制定各个时间段详尽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其次,尽量将每个知识点转变为形式各异的教学活动主题,以免课堂过于单调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第三,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多层次肯定的评价;最后,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加强教学经验交流,进一步修改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三、提高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的学习是前提,应用是目的。英语的综合应用通常包括听、说、读和写等方面。尽管在学习中对这几个方面都有所涉及,但是形式很单一,大多数学生根本达不到英语的基本应用水平。要达到这一水平,教师必须灵活应用现有的条件,创造多样的学习方式。听不仅限于听参考书的录音带,还应包括课堂上教师的英语口语和校园广播等;说不仅仅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还包括同学间的对话、朗诵课文诗歌等;写不仅仅是写作文,还包括写日记、演讲词等。教师必须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自觉地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可以提高应用能力,应用又可以促进学习,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尽管课堂非常活跃,但是这对英语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会使英语的学习丰富多彩,使英语学习在一种非常轻松的环境中进行。这样能够引起更多人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以下方式促进英语的学习:(1)演讲比赛是英语综合应用的表现之一,不难发现,具有英语演讲能力的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也比较好;(2)农村师资比较短缺,通常一个教师同时给60名左右的学生讲课和考核作业,显然教师的工作压力比较大,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有必要施行学生相互监督和相互指正;(3)尽管初中学生对英语有一定基础,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对英语感兴趣,但是他们都对游戏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在电脑上安装合适的英语游戏软件,并对学生开放来激发对英语的兴趣;(4)在公共场合可以可针对性地选择展示一些简单的英语电影、电视片段或有英语字幕的图片。
总之,英语在我们的工作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经成为我们开启学业必备的钥匙。不管身处城市还是农村,学习英语不仅仅是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各教育机构应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因材施教,学生应全力以赴锻炼提高自己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师生关系要和谐。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老师和蔼可亲的微笑、善解人意的目光、耐心细致的启发诱导以及对学生表现出来的每一点积极因素的鼓励,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尊敬某个老师,也就可能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就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引导者,还是参与者,带领学生在语言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教师还是导演,导演一幕幕场景;同时还是朋友,如学习了“Goodmorning”“Howareyou”后,课下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这样既交流了师生感情,又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以使用和巩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良好局面的关键。
二、优化课堂教学目标
学生80%以上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传统的“应试教育”不足之一就在于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表现为教学内容繁杂,四会三会等目标不明确不突出,对学生学习态度、兴趣、自信心、学习策略及习惯的培养都没有具体目标,无的放矢。课堂教学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全过程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来展开和完成。《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五个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极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这无疑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对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热爱自己的学生,要把自己对英语、对人生、对生活的深沉的爱和理解传授给学生,要把自己最具独特魅力的东西展现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他们内心深处对语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进而转化为学习动力。其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动作、表情、小表演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化难为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将其引入特定的情境,在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故事性、探索性、竞争性等各种活动中获得乐趣,增长知识。
2、“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
说到模仿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发音,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如果发音不好,即使你以后的英语功底很深,人家也可能对你作出不公正的判断,更糟的是,它对今后的听力会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音素,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学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那种调,那种味儿,如果我们能够模仿得像一个NativeSpeaker,那就绝对成功了。要突破语音关,首先要明白单个音素的发法,在此基础上把握连读、缩读等口语表达时最常发生的语音现象,进而练习语调和节奏,练习时最好模仿原声录音,有条件的还可录下自己的发音,与原声进行对比,这样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纠正发音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唯有耐心、细心和恒心,才会有进步。我们常说,Well begun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学英语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开端。
作为英语老师,要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他们的成功,这会使他们更加愉快地、积极地去学习。对于学习上确有因难的学生,要循循善诱,耐心个别指导,上课时多给他们参加实践的机会。不怕花时间,点滴的进步都要及时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老师对学生要少训斥、多表扬。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教学历来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两个因素,缺一不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严格而不严厉,与学生同等相处,一视同仁,做到上课是师生关系,下课是朋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适用多种功能,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虽然经过一些英语学习,但不少学生仍然死记硬背单词的字母拼写,有的不会读,有的读不正确,这样就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摸清这个规律,为了扫除语音降碍,我总是在开学初抽出时间复习音标、读规则等语音知识.在单词教学中,让学生利用音标进行拼读,用拼读规则来帮助记忆单词。
对于新单词识记,让学生根据音节有停顿地边读单词边写(不是边拼字边写)如population-po-pu-la-tion expensive-ex-pen-sive.还要求学生眼、耳。口、脑、手协同活动,做到眼睛看着单词,口里读着单词,耳朵听着单词,心里想着单词,手指写着单词,从而提高识记效率。指导学生采用单词部分注音法,增强对单词的记忆力,例如sweep,只在字母ee下面注音[i:], farthest,只在字母ar下面注音[a:]。学生只要记住注音的字母,单词会读就一定会写.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做一些听音辨音游戏,以锻炼其辨音能力。
初中学生对单词往往感到难度很大.很难过单词关。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惫识地补充一些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词汇f.省略radely等词的含义。通过学习interest, interesting, interested这些同根词,不仅要求学生注愈不同词性的词的不同种用法,而且着重讲述相同词性词的不同用法,以增加信息t,提高记忆效率。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容易产生自己研究学习的兴趣,尝试利用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探知,从而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了旧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方式方法增强学习英语的气氛,徽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愈识。如教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笔者先说一句陈述句,然后问学生hat did I say?引导学生说出“You said that""""然后又问What did Iask you?引导学生说出“You asked us what"""?”然后又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再引导学困生复述一遗,从而增加学困生学习英语的机会。
三、认真研究教材,确定学习重点
学生到了初三年级,学习任务相对较重。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向课堂教学要质t.因此,教师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首先要熟悉该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同时耍熟悉初一、初二已经学过的教学重点。在备课时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初一、初二学过的重要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在上课时做到以新带旧、以旧促新,把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与本学期要学的新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便于学习、记忆。如,在第三册中出现look up(查阅)这个词组,我就复习look at. look for, look out of,look inside,look around等词组.出现not"""but"""(不仅…而且…)这个句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异同。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并使之加深巩固,在这些旧知识的墓础上学习新知识,化难为易,便于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获得知识,不仅靠课堂,还耍靠课后的总结和归纳,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首先,要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出一些思考问超,指导他们课前预习,从而提商预习效果,减轻上课的心理负担,养成预习习惯。其次,要指导他们作好课堂笔记,便于课后自己复习。经常枪查他们复习的情况,使他们养成复习的习惯.帮助他们将学过的语法、词汇、语言点进行归纳、对比、分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学习成绩才能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一、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例析
小学英语教材是由对小学英语有较深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编写而成的,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做到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就造成了教材与学生实际之间存在较大距离的现象。这种距离应当成为我们教学中认真分析的内容,甚至要将其当成教学的起始步骤。
例如在小学《英语》(凤凰译林版)4A Unit 7中有一个Sing a song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感觉这首歌曲容易教,但却没有思考其中的原因。其实我们稍一分析就会发现,这首歌曲与学生的距离是比较近的,而且体现出的与中文诗类似的押韵,也让学生读唱起来容易上口。分析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我们就可以确定这样一些教学步骤:如 Show the picture about the song;Listen to the song;Sing the song;Act out the song;Make a new song等。通过这些步骤使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同样在5B教材的Unit 3中有“At a Music lesson”的教学内容,其中的music room,dance等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熟悉。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模拟一个music room,并让学过舞蹈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角色扮演,这样就拉近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反之,如果生涩地搬教材,教学效果是不会好的。
二、教材与学生的衔接策略
认清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之后,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浮现出来了,那就是教材与学生之间如何衔接的问题。在笔者看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寻找教材与学生的交集。而寻找交集的过程就是研究教材与学生的过程,于是我们的阐述也就从教材与学生两个方面进行。
以5B教材Unit 3中的E版块Look and read的教学为例,本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in / on / under / near / behind等介词的运用,其载体是借助一只老鼠与课桌、书包、猫的关系等来完成句子的学习。如果我们直接教授这一内容,可能也感觉不到太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情形下,由于各个句子结构的相似性,因此学生可以在重复中获得对各个介词的感性认识。如果教师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即假如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而是尝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如位置关系等)去思考这些介词的运用,那么学生会想到什么呢?他们会主动想到利用一只老鼠与其他因素的关系来构思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笔者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主旨,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身边如教室内的物品关系去构思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引入介词的学习。这样就既保证了教材意图得到实现,同时又适合了学生的需要。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教材上设计的老鼠这个情境不好吗?我们讲授教学的效果不是挺好的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笔者的调查结果是,如果按照课本上讲,学生不超过一个月,记忆就会淡化;而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境,则记忆可保持两个月以上。
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运用
我们已经认同了一个观点,那就是“教教材”与“用教材”是考验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智慧的重要载体。那么,这个智慧体现在哪里呢?也许有人认为体现在具体的教学策略上,而我更认为应当体现在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上。小学生学习英语有哪些基本的认知规律呢?经过梳理,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知识糅合到形象的素材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对具体的思维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英语知识。有的教师做出了这样的研究,即在整个小学阶段都有与水果有关的话题,于是在低、中、高年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低年级时让学生做游戏,中年级时让学生合作讨论,高年级时让学生尝试写作。
一、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认识
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要求等方面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认真学习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切实贯彻执行新大纲,必将促进英语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然而,很多人对英语教学目的的认识陷入误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说几句装配好的现成的套话。《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规定为:“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打好初步的基础,应包括打好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的基础,要求学生切实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和拼读技巧;掌握基本句型和习语;掌握基本语法知识和一定量的词汇及其用法;掌握词的变化规律和一般构成规律;掌握阅读技巧以形成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言语能力(speech competence)。
每种语言都有其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各自的特点。英语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三方面相差甚远,两种语言的形态、结构也有很大差异。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难点多,形成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的困难多。所以,为了打好初步的基础,对中国学生来说,必须学好英语的语言结构,这样才能形成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学英语,由于使用新教材,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增强。但有的学生的听说能力范围只限于书本上的话,每堂课,老师都会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给学生播放教材录音、教材中的对话与文章,在学生基本都背诵出来的情况下再听录音,大部分学生都听得懂,以至让学生有种自己听力很好的错误认识。然而,把书上的话稍加变动,学生便听不懂,说不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语法问题没有解决。
语言能力源于语法知识。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层次的内容。理解在先,表达在后。语言的理解能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便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这一特点也就决定了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我经常与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聊天、沟通,询问他们觉得英语哪些地方最难,而大部分学生都会说语法最难。掌握一门外语的关键是弄通和内化这门外语的结构,而掌握语法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
针对体校学生自身的特点,英语教学与普通中学的相比又有一定的差别。大部分体校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差,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重视英语教学目的和特点更显重要。为了打好初步的基础,对中学生来说,必须学好英语的语言结构,而英语的语言结构的理解与掌握又与语音、语法和词汇息息相关。因此,对体育生的英语教学要注重语音、词汇和语法的教授。在语音方面,要注重学生发音的准确性;在词汇方面,要注重学生单词的积累与灵活运用;在语法方面,要注重讲解与练习的结合。只有把所学的东西真正理解并综合运用,才能形成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
二、对中学英语教学特点的认识
从开设英语课算起,在我国正规学校里开设英语课至今已有了25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国外外语教学流派虽然对我国的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但我们在接受国外外语流派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在开阔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根植于我们的社会制度、教学目的、英语本身的特点、学习的特点、教师有特点、教学条件等因素之上。这些特点大致可归纳为如下五项。
(一)在进行语言教学的问题,挖掘语言教学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英语教学和我国中学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担负教育和培养双重任务,即通过语言教学担负起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
通过英语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通过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四化、严守纪律、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在低年级,教师要树立学生的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其学英语的兴趣;随着教材内容的丰富,教师应把课文的思想教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对学生进行自然、合情合理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二)精讲语言知识、通过假交际手段培养学生进行交际的能力。
教师讲语言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结构以利于语言操练。课堂上师生用教过、学过的语言材料传递没有信息差的假信息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这种操练的传递的信息虽然没有什么价值,但正是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出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上师生说英语,创造了使用英语的条件。这种方式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三)听、说、读、写全面训练,不同阶段略有侧重。
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口头训练,又要重视笔头训练,二者应有机结合,综合训练,互相促进,不可偏废。学生在学英语时,口语和书面语应几乎同时出现。这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均衡、协调发展很有好处。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的综合训练,口语能力和书面能力的综合训练,是语言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
在英语课堂上师生要尽量多用英语。教师说英语即为学生提供了听的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也为学生创造了听说的条件。但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可以使用汉语。有时还可以采用英汉夹杂的办法讲课。如讲抽象词、复杂的语法规则,用英语讲学生就很难接受,尤其是对体校生来说;用汉语讲既可节省时间、分散难点,又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为了实现原则上用英语讲课的要求,教师可以采用非语言手段引导学生听懂英语。在学生整个学英语过程中,母语对英语的干扰和促进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排除其干扰作用,发挥其促进作用,这是教师的经常性工作。
(五)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时刻都在起作用的因素。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安排,重点、关键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教师本人的品德、素质,如语音语调、语言的流利程度、书写的规范程度等方面,对学生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教师要调动学生学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权性,使学生乐于参加言语实践活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操练语言,成为课堂的主人。认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特点,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自觉,操作过程更加合理,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对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陆锦林.探求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恰当位置.国外外语教学,1992.1.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3-0117-01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尤其在农村英语教育中是以应试教育为中心,在教师教学甚至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学英语就是为了升学考试"这一指导思想,重视单词、语法的识记,解题技能的传授,忽视英语知识建构的过程与特点,忽视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认知等因素。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可以说是在原"英语教学大纲"基础上所进行的一场全新的革命,它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也势必要求广大英语教师重建教育观念、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一、认知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策略的支持
众所周知,瑞士心理学家J・皮亚杰受结构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创立了一套完整的"认知――结构"理论,被称之为"认知结构的发展心理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也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由于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的深度影响,教师在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展开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忽视了学生认知的自主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对教学活动提出两点建议,一方面就学生学习活动而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自己的学习动作获得外部知识――对获得的知识加以审视、判断、筛选、积淀――在理解或运用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经验;另一方面就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组织展开教学活动时,要求教师运用一定的认知策略,指导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的认知过程的内部技能,让学生获得认知策略的观念,让学生主动建构并检索、修正并改善他们自己的知识。近些年出现并逐渐被广泛采纳运用的英语教学法理论,都很好地尊重了这一认知原理,使学生具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和自学自修的方法,或者强调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英语情境中通过英语交际过程获得自我习得。
二、从元认知观点看学生的认知过程
从元认知角度来考虑,学习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识别、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它同时是对认知过程积极地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强调从过程的角度深入分析学习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主体积极监控、调节自身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学习能力应包括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两个方面。
因此,笔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的制定,不仅关注学生学生认知过程中认知策略的应用,更要关注学生认知过程中元认知策略的运用。
三、元认知理论对于英语教学的启示
1.教学计划、任务、目标等认知目标的确定
在实际课程教学中,一个富有责任和经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之前,通常依据认知活动的特征,构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并预计其有效性。但这仅仅是教师对于自身教学任务的元认知知识或元认知体验,往往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置,学生习得的往往是知识或者基本的技能或者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习得,并没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笔者通常把自己对于教学任务的这种元认知体验过程作为一种"认知目标的模式"教给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使学生对于这一"模式"有个清晰的认识,并形成习惯,形成学生对于自身学习任务的元认知体验,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一定会加强。
2.监控与补救手段的实施
元认知策略要求学生在老师传授知识、习得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基础上,再通过反省的途径,去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如何获得知识),同时在反省过程中修正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策略等,从而对自己习得的知识、方法策略形成深刻的印象,遇到相似的情境进行自觉运用。这个过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有意对学生加以训练,学生就会实现学习认知的自我监控。
总之,在教与学的传递过程中,教师采取的策略选择、效果评价、及时反馈并修正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元认知过程运行水平的程度,最终决定学生认知过程的有效性。教师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传授给学生元认知思维的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训练,使之形成学习、思考的心理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视元认知在学生个体成长与学习中的作用,无疑对于新课标的实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任务”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法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师或教材精心设计的任务型学习活动中,通过思考、体验、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认识语言,运用语言,发现问题,找出规律,归纳知识和感受成功,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调整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它强调的是人的学习与发展。简而言之,任务型教学法就是为了实现在“学中用,用中学”。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运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在使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就发展了语言能力。其应用模式流程为:任务设计―任务准备―任务呈现―交流讨论―任务完成。
(一)任务设计
这是任务型的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呈现出任务,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的过程,有利于强化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并完成任务,但这不是任务驱动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如任务驱动过程那么强。
(二)任务准备
任务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知识与能力准备的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把运用任务呈现给学生之后,任务的要求与他们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存在着明显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技能差距、信息差距和文化差距。因此,学生就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教学内容来获得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技能、信息和文化理解,然后才能完成这个任务。这个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就是通常的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三)任务呈现
这是任务型课堂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一开始就应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呈现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一开始不呈现任务,而只是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结束后再呈现任务和让学生完成任务,那么这就不是任务呈现型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不如任务呈现过程那么强烈。
(四)交流讨论
在每设计一个任务之后,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分组讨论、交流,遇到语言难点可向老师寻求帮助,然后老师抽几组并由小组的group leader汇报,然后根据他们的语音、语调、流利程度、内容等评出最佳组。老师对与任务相关的语言点及操练时使用的词汇句型进行归纳解,自始至终都要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只不过是任务的提出者、讨论时的咨询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语言学习的引导者。
(五)任务完成
任务的完成是任务型教学程序的最后环节。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将在前一环节中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任务教学法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任务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正是忽略了学生在外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一般包括独立自主性、自觉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三个本质特征。增加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能动性,使其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实践活动中去。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情感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并获得自主发展。
有利于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设计出适合学生水平的、真实的、交际性的活动,并考虑到如何最有效地分配任务,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并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从而使任务能够顺利完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合作,相互交流,这对于每位学生来说,不但是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更是增强自信、提高交际能力的机会和方法,让学生敢于表现、乐于表现自己,打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自我防卫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另外,每位学生都在活动过程中担任一定的角色,承担一定的责任,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愿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要求组员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密切配合,组与组之间也要进行比赛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中,教师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的作用。教师是从“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具体的操作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整个学习过程都是积极、主动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他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现在现成的知识点,还有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且随着教学任务的不断深化,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会趋向自动化和自主化,并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的设计宗旨是为课堂教学服务,学生是直接受益者。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和以活动为方式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际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中学英语教学,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新课程背景下广大英语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对教学方法的认识。
一、 指导学生学会作比较,找异同
1、把英汉两种语言作对比
作为交流的手段,各种语言在语音、构词、组成句子等各个方面都有异同点。在每一方面,又各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指导学生加以区分,就容易混淆不清。因此,在学外语时,为避免因受母语的干扰、影响而导致语序混乱、语法错误等现象的出现,要指导学生把外语与母语作比较,找出异同点。例如,在学习定语从句这一知识点,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定语,即修饰、限制名词或代词的成份。这一点,在英汉语中是相同的。其次,定语从句的位置,在两种语言中有所不同。在汉语中,定语从句放在修饰、限制的名词或代词之前,中间常有“的”做标志。如:我们讨厌的人又来了。英语则恰恰相反,定语从句需放在被修饰、限制的名词或代词之后。如:The man whom we dislike comes again.搞清楚两种语言在这一问题上的区别和联系,那么在学习和具体运用时,就可避免有关的语法错误。
2、把英语语法中的同一类语法现象作比较
中学生英语学习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在学习时不注意思考和总结规律,所学知识就会不连贯、不系统,这使得学生不能全面掌握知识,不能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把同类语法现象作比较,可回顾复习所学的知识,总结规律,触类旁通,快速掌握同类语法现象。比如,学过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之后,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律:(1)以上几种从句都是由它们在句中担当的语法成份而被命名的。(2)每种从句都有引导词。(3)从句都是具有独立语法成份和时态特征的陈述语序的句子。总结出这三条规律之后,再学习表语、主语、同位语从句,就容易理解多了。
二、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益。在新课程背景下,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人,由过去的教给学生知识转变为指导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持续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不仅要让学生会读、、会听、会写,知道其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把单词正确运用于句子中,培养学生 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需要掌握单词的用法。而中学英语的词汇的数量是非常多,仅仅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不够的。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单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单词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attach”这一单词时,首先说明其汉语意思是“附属”,然后举一个例句,请学生翻译“The school is attached to a company.”(这所学校附属于一家公司。)再请学生从句子中总结出一个词组“附属于”,即“be attached to ”。这个过程是由特殊到一般,称为归纳。之后,应用这个词组做汉英练习。如把 “这所医院附属于那家工厂。”这一句子,译成“This hospital is attached to that factory.”这种由一般再到特殊的具体运用过程就是演绎。这种方法,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 顾名思义,指导学生掌握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概念
新编写的英语教材中有很多非常好的听说读写方面学习训练内容,通过教材中的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先培养英语语感,培养兴趣等。现将我个人这些年的教学感受及反思写出来,与各位进行交流分享。
一、课前3分钟~10分钟用英文与学生自由对话,有助于师生之间互相沟通,增强师生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每堂课开课之前,我经常会安排学生进行两个环节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英语听说及阅读能力。首先,课前3分钟~5分钟自由对话。让学生自由发言,其中有唱英文歌曲、讲英文故事、英语名著翻译片断、身边发生的小故事等。通过这个环节可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的兴奋之情。其次,课前3分钟~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并导入新课。我会就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采取师生问答、分组问答等等形式进行复习,并顺其自然地把新课程教学内容导出,使学生有学习内容的衔接感,并不断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习惯,顺利地完成每一个学习目标。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学习、复习、再复习,对英语课进行复习时要做到有系统、有针对性。
二、课堂上尽可能采用英语教学,加强学生语感方面的培养,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情景,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评价,鼓励他们去大胆对话
我在日常授课时尽可能采用英语,对于我接手的新生,我会从最初简单的短语、句子、日常英语开始,让他们尽可能听懂我在说什么,以后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渐地适应我的英语教学,让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日常注重学生英文语感的培养,加强阅读的训练,教材中的生词、句型与整篇文章都是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加强阅读情景的创设,朗读时标出句子的重音,将朗读的不同情感融入到不同的英文课文中。同样,重音的游离,不同的语调,都体现了说话者心理活动状态。通过培养训练,学生在朗读课文中就能够掌握如何正确使用语音、语调与朗读的重、弱读,也会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不能忽视,要将学生们的参与度与教学评价得失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标杆。因此,学生们经过阶段性学习之后,让他们自己进行总结归纳,英语老师要多多激励表扬,非常热情去支持帮助他们,并及时准确地处理获得的相关信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若时间还充裕,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问题上,比如谓语动词的变化,英语习惯性的表达,人称在特定情形下的变化等等,进行总结归纳,让他们有所收获。 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对学生有效的评价。评价可以使学生有个清晰的自我认识,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可有助于及时自我反省,正确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评价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小测验,师生问答、口头表达自己的学习表现,书面写出自己的心理及想法等等。此外,我们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适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听说氛围
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急需改进,使之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培养目标上,与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形成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相比,高职英语的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承担何种功能,英语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及其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并未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位和比较一致的看法。长期以来,或按照大学专科计划、或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显而易见。
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在了解这门语言和具备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获得基本的应用能力――对相关的工作内容能够做到基本理解和应用,或者知道解决的途径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教与学中,往往是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维和学习潜能受到限制。难以培养出符合市场期待的人才。因此,应当尝试更新观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改进我们的高职英语教学。
2、对教学对象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掌握。目前,高职教学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学生与我们在传统上的认知大不相同,教师讲清楚问题、学生自主学习的那种可能性就整体而言已近于无。一方面学生的基本功、学习习惯等有所欠缺,高一层次的有效教学难以开展;另一方面,教师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厌学、畏难情绪,则着力在兴趣上下功夫,过度强调教学手段。但问题是手段的多变无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中去,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使得教师的作用问题更为凸现。
这些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但我们的英语实践教学不能停止。不能“等、靠、要”,要首先从局部个别问题人手解决,要结合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尽一切可能做好高职的英语教学实践。
首先应加强教师的素质和素养。英语教师的职责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调整教学的方案、思路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和优化各种资源,调动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潜能,充分考虑教学内容与社会及个人需求之间的相关性,尽可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他们自己特点的认识和感受,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乃至于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于英语的应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在这一阶段对学生所做的指导和培养。可以说,教师处于一种关键地位。要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进步,高职英语教师除了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之外,应具备如下的素质和素养:认真领会研究语言的规律,潜心研究中西语言的差异,仔细研究教学的主体,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按照语言教学和学习的规律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的指导原则,组织和安排教学;根据教学中反馈的信息和个人的经历形成自己的、有根据的、可以言明的教学观点和风格,并在实践中完善它们;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文化和语言学的发展有所了解,做一个语言学习和教学的研究者。
引言:
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英语作为学习的重点学科,提高英语的教学水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只有良好的英语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我国的高素质人才。所以为了提高新模式下的教学质量就应引进元认知理论。
1元认知理论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1.1元认知理论的概念:
元认知理论的提出是在1976年由弗拉威尔教授提出的,它主要表达的是在认知上进行反省、反审以及超认知与后设认知。对于元认知来说,它表达的是学生自己在认知与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调节与反省的过程。对于元认知理论来说,它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这种理论方法的利用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弱,刚刚接触能力学习的学生起到重要的帮助[1]。它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自己的心理控制掌握主要的学习方式、思考出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学生在思维方向、行为方向以及掌握知识方向上的学习能力。
1.2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
元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种是在心理上的部分,一种是在实施过程中的部分。对于元认知理论的心理部分来说,也分为三种部分。首先是元认知理论的基本知识,它是自己在认知过程中对他人的表现和结果进行的分析基础理论;然后对元认知理论的个人体验,它是在对元认知理论基础知识认知上进行的实践探索,从而保证实际的情感过程;最后对元认知的监管过程,它是对自己在实践的体验中进行的记录与调节过程,是整个元认知理论在心理部分的重要环节。对于元认知理论的实施过程中的部分来说,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一种是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策略来说,为了保证英语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刻的认识;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来说,它是保障认知理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有利支撑[2]。
2元认知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2.1提高学生的自身元认知知识:
提高学生在自身元认知理论的认识,首先,学生应根据自己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学习环境,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能够提高知识能力的学习方法。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性格方向、学生不同的学习条件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引导学生学习对认知能力的理解,从而保证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目标和良好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一些大型的、国际组织的活动,将学生作为志愿者作为主要的服务人才,使他们在这种主要活动中能积极与各国人士进行交流,从而提高自己对学习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2.2增加教学方式中的认知体验:
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元认知理论。在高校的英语课堂中增加学生对元认知理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主要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学生在考试失败后产生的悲伤心理,一种是开始成功后产生的兴奋心理[3]。如果在考试后表现的是兴奋的、自信的心理,说明元认知体验的主动性比较高,如果在考试后表现的是悲伤的、迷茫的心理,说明元认知体验会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的念头。针对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效果,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给与正确的疏导和制定新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学习英语歌曲、进行英语的演讲比赛等,在学习活动期间,针对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要给与奖励,从而增加他们在英语学习中的认知体验,对于表现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给出一些建议,从而提高他们对认知知识的认识。
2.3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在高校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以及在学生中的表现,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模式,然后根据制定好的教学模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学会分析问题,并利用自己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制定出一些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在课后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找出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不足,从而使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意识[4]。
2.4调节元认知的监控:
在元认知理论学习中还要增加对它的调节力度和监控力度。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进行监控,当学生在课堂分析问题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堂中相关的知识点记录下来,然后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进行自我监控。教师或校园的管理部门也要进行合理的监控,监控方式的形成不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还能在学习中找出自己的优缺点,然后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高校的英语课堂中,由于高校学生在思想上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在生活与学习中都会产生自己的想法或创新,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积极的利用元认知理论的学习,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产生的问题想法进行有效的监督,对积极的想法给予表扬和创新,对比较消极的想法给予有利的调节,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英语教学的学习方法。
结论:
在高校英语学习中,利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元认知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推广不仅是我国高校在教育中实施的主要平台,也是为发展其他学科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它不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教育质量的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让.元认知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研究[J].校园英语,2015,11:39.
[2]李炯英.“整体语言法”理论对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03:1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