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村经济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篇1

1.1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中的不足。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拓展了农业产品销售空间,增加了农产品销售量,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则面临着新问题与新的挑战。为了从整体上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有效保护基层民众的合法权益,需给予财务审计工作足够重视。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可以及时发现财务管理问题与不足之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具体问题,制定出富有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或解决对策,以此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成效,推动农业经济获得有序发展。

1.2提高了财政公开公正政策落实成效。新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维权意识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新时代背景下,各地政府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实现财政相关内容公开透明化。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相关连带政策,影响到财政公开推广成效。因此,物流时代背景下,通过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助于优化工作流程,加大财政公开公正政策落实力度,帮助人民群众全面了解财务信息,进而为农业经济持续性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1.3提高资金利用率,有效维护集体利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集体资金数量越来越庞大。物流时代背景下,在落实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时应给予集体资金利用,工作足够重视,及时发现资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防止集体资金被浪费,有效维护集体利益。

1.4全面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物流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面临着新的挑战。财务审计人员只有不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效遵循各项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标准与规范,方可以为后续财务审计工作有序开展营造良好条件。

1.5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性。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干部队伍的清正廉洁性直接影响了财务审计工作成效以及农村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通过加大财务审计工作力度,及时查处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公共资源私用等不法行为,以此保证农村干部的清正廉洁性,有效杜绝了违纪违法现象的出现,对村干部敲响了警钟。此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力度可以对村干部产生约束力,使其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规范,将财务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1.6有效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物流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助于强化集体财产所有者代表的管理责任。积极开展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可以科学合理配置农村财务资金,确保农村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经济获得健康发展。

2.物流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现状

2.1法律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为了维护财务审计工作秩序,确保财务审计工作成效,我国相关部门结合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条例。农村财务审计人员因其学历有限,且法律知识体系不健全,极易导致财务审计工作规范性不足。与此同时,村民未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的监督职能,致使农村地区的审计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管。

2.2审计工作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因部分村组织未给予档案管理工作足够重视,或者日常运作缺乏系统性,致使很多旧数据与账户得不到及时查找。重新调查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与此同时,旧数据丢失直接增加了审计工作难度。因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村民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后,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责任意识,草率应付,导致相应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亦或者,有一些财务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为了快速完成工作,编造旧数据或者制造伪证,直接降低了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

2.3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现有人才结构来看,部分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达标,直接降低了财务审计工作成效。亦或者,有些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缺乏科学合理认知,未接受过专业化的培训,在审计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低级错误,或者数据信息精准性得不到保证,影响到最终的审计结果。新时期,提高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3.物流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对策

3.1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成效。健全的农村财务审计法律法规,可以保证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物流时代背景下,应结合现实发展环境,强化农村财务审计立法,有效约束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依托健全的法律机制,可以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在出现犯罪行为时,要进行严肃处理,最大程度上保护集体利益,与基层民众的合法权益。通过合理应用审计相关案例,提高立法的针对性,有效明确法律界限,将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合规行为进行相应的规定,并积极推动审计惩戒工作顺利进行。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执法力度,结合相应法律法规,科学合理解决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为农村经济持续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2有效规范审计环境。从现有情况来看,物流时代背景下,有些农村组织未给予财务审计工作足够重视,导致审计工作阻碍重重。因此,新时期应强化审计工作,为审计工作顺利进行营造一个规范化且优质的工作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各个村集体可以结合现实工作所需,建立起完善的监察机制、纪检机制与审计机制,提高相应工作的震慑性与严肃性,有效优化财务审计工作环境。乡镇组织则可以结合审计工作切实所需,建立起相应的监督部门,抽调监察人员及时监察农村审计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并推动农业经济获得健康发展。

3.3细化审计工作内容。从现有情况来看,若审计工作内容不明确或者缺乏细致性,会直接影响到物流时代背景下农村地区审计工作质量。因此,细化审计工作内容,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方可以推动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制定出完善的工作指南,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化开展各项工作,从整体上提高工作成效。新时期,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内容具有着多样性,应对各部门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全面性检查,看其是否符合相应规定,也需要审查各部门合同签订工作的合法合规性,以及审查经济去向与支出是否符合现实情况,亦或者债务履行情况等。在实际工作中,农村财务审计人员应严格遵循各项工作内容与工作规范,有开展各项工作。尤其,对于资料复印件等材料,需要加大审查力度,并在审查工作完成后,生成相应的审计结论与报告。各个审计部门应结合相关准则,从整体上保证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成效。在审计过程中应注重集体资金利用审查工作,确保集体资金能够得到科学合理应用,有效杜绝资金损耗问题,进而为农村经济持续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资金环境。

3.4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养。审计人员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直接组织者与实施者,其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因此,村集体或者相关单位应给予人才培养工作足够重视,以期组建一支高专业素养的财务审计团队。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做好人才选聘工作。在选聘环节,全面考察应聘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储备、工作技能等,并择优录用。其次,加强技能培训。通过将培训工作常态化,帮助审计人员不断优化知识体系,提高其财务审计技能,强化其职业素养,并激励着财务审计人员严于律己,有效落实各项工作规范,确保各项财务审计工作有序开展,最终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成效。最后,权责明确。在工作期间,若发现不合理的支出或收入时,审计部门领导需要立即批评并制止。亦或者,在审计工作中,若发现违规违法的村干部,需要第一时间联络纪检部门,对村干部进行责任追究,并对其依法处置,净化农村财务审计环境。

3.5充分发挥出民众的监督职能。物流时代背景下,社会群众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财务审计工作中的价值。各个地区应积极开通监督渠道,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使得民众认真践行自身的监督权利,有效约束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村民若发现违纪违法情况时,应将具体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监督部门,及时整治违规行为,为农村经济持续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条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乡镇监督部门可以积极建立微信公众号,在村内宣传板上张贴二维码,鼓励并及时反馈监督信息。亦或者,开放信件、邮寄电话、短信等形式,与民众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

3.6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物流时代背景下,在农村地区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有助于为农村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从现有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在开展财务审计工作时,其整体的工作成效与预期的工作目标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相关部门应给予财务审计工作足够重视,确保财务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并提高财务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在财务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各部门支出与收入数据,防止数账不符等问题的出现,有效确保财务审计数据信息的精准性。其次,子啊审查相关合同文件时,需要加大审查力度,有效把控资金链去向,并积极核实资金链的真实性。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审查关联债务。最后,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保证审计工作的流畅性与规范性,尤其应加大证明文件、原始数据、材料审计报告等方面的审查力度,从整体上提高审查工作成效。

4.结束语:

总之,物流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作为财务审计人员,应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有效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财务审计技能,方可以科学合理地应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所需,并提高财务审计工作成效。以上内容结合农村财务审计工作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以期推动农业经济获得持续性发展。

引用出处

篇2

一.农村教育对促进经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于农村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数据表明:如果农民中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例提高1%,那么就可以促使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提升2%左右;如果农民的普遍中文盲所占比下降1%,那么农民人均纯收入会增加1.2%。此外,世界银行也就基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劳动力接受教育的平均时间每增加一年,GDP就会增加9%。由此可见,教育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农村国土面积和人口总量约占全省的66%,农村经济更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对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教育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贵州农村经济在全省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产力以及生产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农村教育一方面能够为农民及其子女在非农部门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让农民能够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其改善并提高对应的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将生产和经营有效结合起来,获得更多利润。简言之就是农村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决策和变革能力。所以说,农村教育是推动农村经济提升的主要动力。

2.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农民收入的多少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为基本、明显的标准,而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农村教育水平提升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其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两个方面。在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能够让农民对与农业有关的基本科技知识有一个比较明确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可以利用比较先进的耕种、灌溉和施肥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兴农,在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让农民平均家庭收入水平得到一个良好的提升;在非农业收入方面,农村教育可以让农民能够更为合理地对家庭资源进行配置,不仅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多具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而且还可以提升其与人交际的能力,为农民向农村二、三产业和乡镇企业的转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的扩大,进而促进农民非农业收入的增长,在农村教育普及的越来越广的情况下,部分有初中文化的人在无力继续学业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水平,可以更多的利用现有知识水平增加自身的收入,如提高农机设备的使用率,增加自身副业来提高收入,农村的教育对当地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经济的发展也同时作用着教育的规模化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说,农村教育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准。

以下就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中对教育的重视性,结合贵州当地的农村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二.发展经济学中教育的理论支持

当代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是体力的投资,这种投资是一中对身体状况的投资,以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为目标,第二种是智力的投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投资教育,对身体方面的投资远不如对智力方向的投资力度对经济发展的效果来得明显,现在,为了明显将劳动者的劳动素质提高和要促进人力资本的快速形成,我们国家将越来越重视教育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优势。经济学家将花费在物质资本上的资源看作是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重要投资,而不是将它看做是消费。在本文的研究中,集中分析农村教育的各个方面的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意义。国家经常对农村教育的整体投资不足,在不同的层次的农村教育之间的资源配置情况也处理不当,或是在农村内部无效率的使用有限资源。农村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是可以体现在现在的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及质量所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对农村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农村教育的活动是使隐藏在人体内部的能力可以得以增长一种生产性的活动。将此作为一种投资,教育必然会增加无形的积累,这种积累讲藏在人的体内,会在将来的某个时段做出应有的贡献。

基础教育能显著的提高农村农业的人均产出,世界银行的分析表明,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的程度越高,其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也越高。虽然不一定都是教育产生的作用,而是由于个人的普遍能力越高,对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也越高,那样的产出就业会随之越高,可以教育无疑还是能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方式。教育的回报率也偏高,而且在回报率中,私人的回报率总是可以高于社会的回报率,低收入国家不论是社会回报率(中级水平教育18%,大学教育水平13%)还是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23%)都高于高收入国家的社会回报率(中级教育水平11%,大学水平教育的9%)和私人回报率(大学教育水平10%)。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为在这些国家当中教育是相对稀缺的商品。教育对人口增长和人口质量的重要影响,并以此对在农村地区扩散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对当地农村的人口观念有着重要改变,并以此对改变农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三.当前贵州农村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教育财政管理缺乏合理

贵州省农村教育中当前普遍采用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是“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该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责任放置在了县级政府,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对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和办学效益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该教育财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收入的县。一方面,这些县大多都在教育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之前,县级财政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即使改革之后,国家下拨了一定数额的教育经费,但是却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下辖的乡、镇、村在义务教育方面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乡、镇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因为“以县为主”体制将大部分的农村教育管理权都交给了县级政府,既缺少经费,又没有什么实权的乡、镇、村在实际办学中逐渐形成“等、要、靠”的办事习惯,以至于影响到了农村教育的正常发展。此外,“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并没有明确规定省级政府财政在农村教育中的职责,以至于县级财政面临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时,无法有效得到省级政府财政的及时支持和帮助。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贵州省现有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并不能很好地保障农村教育的正常开展。

2.教学资源无法充分满足学习需求

教学资源缺乏是贵州农村教育水平低下的第二个问题所在。有相关调查显示,贵州省不少农村中小学都存在教学硬件设施滞后,无法充分满足适龄人口求学需求等问题。国家教育局规定,全国小学都应该统一开设计算机课和外语课,但是贵州省诸多的农村小学因为受到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以至于这些课程大多都流于形式;至于所提出的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学目标,贵州省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教育根本无法实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和进城务工农民人数的不断增加,接受农村教育的适龄人口越来越少,很多中小学校都因为没有生源而撤除。但是一部分学校的撤除并没有改善农村教学资源匮乏问题,众多的中小学仍然没有配备电脑、语音教室,也没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图书室和实验室。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匮乏,不仅无法充分满足农村适龄人口的学习需求,而且对农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育水平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四.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途径

1.加强对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调整并完善农村教育财政管理体系,是提升贵州农村教育发展的最基本保障。首先,对农村教育责任和权力划分上可以采取集权和分权相互结合的管理模式,努力构建起由中央、省、地、县等各级政府共同分担的教育财政管理体系,在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充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并提升农村教师薪资待遇。其次,在进行教育财政管理体制制定时,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虑到各县之间的实际差异,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合的教育财政管理制度。最后,在循序公平、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上级政府在教育经费的实际分配中,可以稍微加大对一些经济收入不甚理想的下级政府的照顾,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教育经费匮乏的状况。

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想改善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则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对农村教师的薪资待遇和生活条件进行改善。如可以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指标,为他们晋升高一级的职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空间。其次,尝试建立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定期轮换教学制度。如规定乡村教师在任职一定年限,获得一定程度职称后就可以去城镇教学,又或者规定城镇教师在任职之前,必须在乡村任教一定年限等。再次,加强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的制定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目标的实现,应该以提升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为主,在具体的农村教师再教育培训中,一方面,各地政府可以为其提供一定数额的培训经费,保证起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校本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将农村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场所设在其所在学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培训经费,而且还不耽搁教师日常授课。此外,针对农村骨干教师流失现象,可以从提升薪资待遇、给予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及良好的生活条件等方面对其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王春花.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

篇3

引言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中央把粮食安全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列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首位。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能力和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支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国农业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认真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巩固农业这一经济基础,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是农村工作的当务之急。首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以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水利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只有进一步发展壮大,才能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认识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重点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结构的调整,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达到适销对路,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实力,并增加农民收人;二是调整生产要素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三是使农业区域分工和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投人产出效率,使农业全面转人优质、高产和高效,促进现代化发展进程。所谓优质农业是以经济上高效、技术上先进、环境上可持续为特征,包括农产品的优质化和生产流通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合理化,特别是优质农产品要实行科学化、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的生产和经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状态可以用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产业结构优化程度 、科技进步贡献率、生产要素利用率、规模经营效果等指标(或指标体系)来综合测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调整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在集约经营程度、科技含量、生产要素利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面对加入WTO之后,农产品竞争市场将日趋激烈的国内外新形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劳动力滞留现象严重、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优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水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分脆弱,防抗灾能力不强,难以支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深人进行。

二、农村水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阶段,河南省农村水利已成为一项围绕农业和农村中水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问题,服务于农业、村镇居民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兴利除害事业。就其内容而言,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是基础性支撑作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节水灌溉、灌区建设与管理、牧区水利建设等可以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为改善农产品品种、区域化布局、水资源科学配置等方面创造基础设施条件;城乡供水和农村饮水改水则可为推进村镇城市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农业、农村生活和生产中水利条件的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基础的稳固,高效用水和节水的实现,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用水,有力地支持大中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是促进和保障作用。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不仅有效缓解了农业水资源紧缺状况,而且使广大农村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供水、农村饮水改水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滞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非农”转移 ,进而打破了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即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已使农村水利行业体现出市场经济特征,理顺了管理,活化了经营,有效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基层水利站、浇地公司、用水户协会等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在普及农村水利科技,促进农业科技推广,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服务保障作用。

当然,由于目前河南省农村水利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脆弱、防抗灾标准低、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环境生态持续恶化以及管理体制及经营体制不活”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大面积农田因旱减产或绝收现象时有发生,全省农村还有几百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问题尚未解决,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机井报废现象严重,农业和农村用水 日趋艰难,从而制约和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发展壮大农村水利 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为进一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全省农村水利建设要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水利、以供定需等现代治水思路和理念,面向“三农 (农业、农村和农民)”,针对“干旱缺水、突发性洪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认真贯彻“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水”三大主体战略,狠抓保障性生活用水,促进农业高效用水,协调生态需水,推进社会节水。要使农田灌排体系日益完善、村镇供水饮水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城乡水资源调度调控更加科学高效、富含现代水利科技并能够实现良性运行。要以经济发达地区的设施农业建设、信息化建设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水利现代化。使全县的104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发展旱涝保收田面积91.24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1.15万亩,把20余万亩背河洼地变成了鱼米之乡。实现节水能力几亿m3,;解决农村几十万人以及数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在全省多处大型灌区,实施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实施乡镇供水工程项目、增加供水能力; 建设集雨节灌等微型水利工程,提高蓄水能力。

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人口的既定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节水灌溉工作。优选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投人,保证年度目标的顺利实现;通过试行改制,加强管理,提高节水效益;要结合农田高效用水实验或科技推广,采取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制手段相结合,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限采地下水,促进全民节水。二是农村供水和城乡供水工作。根据《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按照“先难后易”的原则,与计划、财政、扶贫等部门密切配合,将国债、财政、以工代贩、扶贫等多方面资金统一使用,逐一解决特困村或困难村的饮水困难问题,解放农村取水劳动力。城乡供水要按照《河南省乡镇供水 2 010 年发展规划,进一步争取银行贷款,加强工程建设;结合水价改革,狠抓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经营,提高收益,滚动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三是灌区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围绕“两改两提高”(工程改造、体制改革和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抓好项目建设和管理。结合水价改革,积极探索灌区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革,在条件适宜的灌区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促进灌区支渠以下范围内的自主经营。四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要积极探索农村税费改革后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具体办法和组织形式,在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的同时,探讨建立新的投入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认真总结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规范化发展。

五、结束语

篇4

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是农业科技档案中的一项专业性档案。实践证明,它有其特殊的作用。

(1)查证参考作用。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真实地记录与反映了农村审计实践中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和资料,为“续审”、“复审”或“备查”提供依据。

如我们1988年受市政府委托办理的一件石岩镇爱路村村民上告村干部贪污的案件中,上告信中所言村干部“、贪污成性、倾国害民、无法无天”,经详细调查、核实,取得大量证据,证明该村干部没有贪污行为,并做出了审计结论,公布于众。上告信中所言没有事实依据。而上告的村民不服上诉到市政府又转到市人民检察院对此立案复审,经查阅审计案卷,进一步核实、复查,认为我们的审计结论正确,证据充分,认定上告村民犯有诬陷罪,判处其三个月拘役。

(2)作为历史见证,预防反复。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的客观公证性反映在农村审计档案里,应经得起历史的推敲。1985年,我们对卧龙乡红林村进行了财务审计,查实了当时的党支部书记有贪污问题。经批评教育,进行了退赔,在支部大会上作了检查。到1986年整党时,他怕受党纪处分想翻案,整党工作组到市经管站查阅了审计档案材料,见证据、证言、承认书等充分俱全,无可置疑,予以拨回。

(3)、为改进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农村审计档案中记录了各种形式的档案,反映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违纪者的作案手段。找出这些问题的普遍性、特殊性和规律性,就能“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解决和整顿。

如我市1985年开展了一年的农村合作经济审计之后,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农村干部多、时间集中、性质略同。感到有一种突发性、普遍性。经分析,是由于1983年以来农村实行改革,落实“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时,在下放财产、物资、撤队并帐,农村财务出现一度混乱的情况下,有些人乘机侵占公款、公物,进行贪污作弊。由于工作的面广、量大、审计人员又少,很难一下子彻底解决。经研究,利用一冬春的时间,集中全力,发动群众,搞了一次“两清”,采取了自查与工作组查相结合、一般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共查处贪污的46人,金额4万多元;侵占公款公物的251人,金额为32万多元。为了防止前清后乱,旧问题解决新问题再出现,又建立了市、乡两级定期常规审计制度,对经济违纪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达到对农村合作经济的财务管理实行经常性、制度性的有效监督。

(4)、起宣传教育作用。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中的大量生动的经济违纪案例,可作为宣传党和国家的财经纪律、制度、经济法规的反面教材,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我市利用简报的形式,把审计档案中的突出的典型案例摘录下来进行刊登。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教育作用。

(5)、是进行农村合作经济审计科学研究的依据。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中保存着丰富的实践资料,有事实、有数据、有经验、有教训、有调查、有结论。把它总结起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审计科研工作的依据,这对于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诞生的没有经验的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对于发展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学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是开展农村审计工作的需要,是农村审计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起步晚、进展慢,真正形成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还不太多。它不象国家审计机关那样,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才、标准的程序、规范的制度等,而是由农业经营管理站的没有经过专门学习和训练的会计辅导人员兼管此项工作。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是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杂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也是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零星分散到集中统一,逐步地建立起来标准的农村审计档案。它是适应农村审计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是随着农村审计工作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

我市的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是从1985年开始的,首先是从哪求哪到的应聘审计,逐步扩大到接受、纪检、组织等部门的委托审计、干部调转离任审计、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等多种形式和项目。所取得的大量审计记录、证言、询问笔录、对帐单、复制凭证、承认书、工作底稿、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等繁多的,十分重要的审计资料,都必须妥善、长期地保管起来。作为真实的、客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历史证明。这就必须建立严密的、专业性的农村审计档案,它既是依法办事不可缺少的程序和手段,又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保证。如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案件中的证据是否充分、真实,定性是否合理、处分是否得当,结论是否准确,这在审计档案中都有实事求是的记载。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案情的客观公证性,也可以看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尽职尽责的程度。如果没有农村审计档案,在评价被审单位和考核审计工作时,就会言之无据、断事无力。因此说,只要开展审计工作就必须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建立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是开展农村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合作经济审计工作就不会有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资料;没有农村审计档案,农村审计工作就不完善,二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

三、建好农村合作经济审计档案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农村创业;必要性

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发展现代农业,人才的支持、智力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具备知识的青年回到农村,充实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去,并且中央也进一步明确指出,要积极创办现代的农业和现代的企业,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提供人力上的支撑,积极鼓励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积极投入到农村中去。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结构性失业成为一大难题。

2013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高达600多万,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数量激增,毕业之后导致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随之产生的就是就业的巨大压力,就业难成了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难题,特别针对学历、文化层次不高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来说,就业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要求比较苛刻,条件限制较多,比如性别歧视,重工作经验,不要外地毕业生等原因,呈现出不少企业单位招工难的状况,另一方面又伴随着大学毕业生因就业期望值过高,自身定位认识不够等原因找不到工作,出现就业荒,就业难的状况,说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对接矛盾出现,结构性失业已成为主要原因。

(二)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大量的知识人才充实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进一步使城镇和农村的差距和矛盾加大,人们的收入水平出现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的青年人数逐步增加,导致留守在家的大多以老人、妇女。儿童居多。农业要推进现代化,目前留守的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节奏。这也就意味着,要想推荐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否则无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也无法取得实效。

(三)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的积极意义

高职院校毕业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正是因为具备了知识优势,也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其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无疑为发展农业的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1.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大学生的创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实效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创业不仅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效益。我们知道,大学生创业潜力是巨大的,因此做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业,积极投入到农村中,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贡献,提供推动力。

2.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能够传播新的知识和技术,有效提升当地农民的素质。

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族素质的高低直接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素质较低何谈整个民族的素质。现在,农村大多青年离开家乡进程务工,把老人和妇女留在农村,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紧缺。如果现在学生毕业之后都不想返乡,那么农村的经济发展将没有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因此,要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给与他们物质上的保障,提供资金的支持,吸引大学生投身农村,解决农村人才紧缺现状。

3.高职院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创业,能够积极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他们带来了新的知识、新的科技,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所急需的东西,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方面可以在农村推广科学文化知识,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方面还可以使农业科技水平的到创新,还可以创新农村的生产体制。为农村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积极发挥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

二、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农村创业可行性分析

(一)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人才支撑,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机遇支持

面对农村劳动力流失日益流失的严重局面,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人才的支撑,加上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窘境,这些客观原因确实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创业本身就是善于抓住机遇去发展事业的一个过程,而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这就为大学生农村创业开辟了有力的环境。

(二)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

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为大学生回到农村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激励和保证举措,提供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全方位、多渠道保证大学生在农村进行创业。

(三)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开展,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农村创业提供了教育支持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创业教育由来已久,并且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发展较快。许多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生就业,不仅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同时积极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专业性人才、创新性人才为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见.新农村建设凸现农林院校学生创业机遇[J].职业圈,2007(22)

[2]王荔.大学生到农村就业的现时状况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作者简介:

篇6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篇7

关键字:

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

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所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这三项,三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三资管理问题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实际利益,从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加强三资管理对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有一定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遏制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所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1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的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转型,对农村经济的建设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而三资管理的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也越来越高,虽然各地都立足于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管理着农村的三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出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1管理制度不完善众所周知,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对于已经建立管理制度的地区,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多数都十分粗糙,对于资金,资产等的管理十分不完善,而随着国家经济体系逐渐健全,旧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从而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加上管理三资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如今农村的三资管理缺乏章法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时,数据十分混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负责人对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难度,对整体的发展十分不利。

1.2重视度不够由于思想的束缚,导致农村相关的三资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不了解,从而导致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三资管理,没有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仍旧停留在就有的思想,认为三资管理仅仅是算算账,管理一下集体公有的资产,没有注意到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账目时常错乱,而且对于土地资源归属权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这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发生,从而影响农村的整体和谐性,对农村的发展十分不利。

2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完善管理制度为了能尽快的改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现有的三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地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合当地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扫除旧有制度的盲点,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并且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争取做到不漏,数据真实,并且建立相应的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预防某些人挪用公款私用,还要明确每一份集体资产的用途,规范每一笔三资交易,并且管理负责人应该定时的走访地区、抽查账簿等进行核对,最大程度做好“三资”民主化建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各项事务中,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议事规则、民主管理权限等民主管理各项规定,最大程度的做到三资管理透明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更能加快建设农村的经济制度体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2.2提高重视度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农村相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知度,并能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度,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督促当地工作人员能认真的对待自己所属的工作,深度挖掘工作内容的含义,并且教育当地村民,使其明确三资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帮助。只有当地村民及相应的管理阶层能了解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三资管理的现状,从而突破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瓶颈。

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资管理不仅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更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更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和权力,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也对农村的民主和谐气氛有一定的帮助,更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力量,所以说,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对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想要国家抓住机遇继续高速的发展经济,就必须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就需要农村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对与三资管理必需加大力度,虽然管理好三资是一件十分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就一定能实现目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村集体的和谐,为构建和谐射虎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前言:所谓的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所指的是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这三项,三资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三资管理问题切实关系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实际利益,从而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关注,加强三资管理对构建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有一定深远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遏制了农村的现代化建设速度,所以,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是刻不容缓的。

1当前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的状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经济的转型,对农村经济的建设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而三资管理的经济价值与政治价值也越来越高,虽然各地都立足于实际采取有效的方式管理着农村的三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逐渐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问题出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众所周知,一个实际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在一定程度降低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效率,但是在我国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地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制定相应的三资管理制度,造成三资管理十分混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而对于已经建立管理制度的地区,由于当时的环境因素导致管理制度多数都十分粗糙,对于资金,资产等的管理十分不完善,而随着国家经济体系逐渐健全,旧有的管理制度不足以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社会,从而暴露出各种问题,再加上管理三资方面的工作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如今农村的三资管理缺乏章法的主要原因。而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实际工作时,数据十分混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负责人对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难度,对整体的发展十分不利。

1.2重视度不够

由于思想的束缚,导致农村相关的三资管理人员对工作内容不了解,从而导致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三资管理,没有认识到三资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仍旧停留在就有的思想,认为三资管理仅仅是算算账,管理一下集体公有的资产,没有注意到三资管理的深层次含义,这就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敷衍了事,账目时常错乱,而且对于土地资源归属权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这就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端发生,从而影响农村的整体和谐性,对农村的发展十分不利。

2改善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管理现状

2.1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能尽快的改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现状,更快更好的发展农村经济,完善现有的三资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所以各地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合当地地区的三资管理制度,扫除旧有制度的盲点,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并且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清查工作,争取做到不漏,数据真实,并且建立相应的后续的监督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具有预防某些人挪用公款私用,还要明确每一份集体资产的用途,规范每一笔三资交易,并且管理负责人应该定时的走访地区、抽查账簿等进行核对,最大程度做好“三资”民主化建设――是在农村集体经济各项事务中,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民主议事规则、民主管理权限等民主管理各项规定,最大程度的做到三资管理透明化。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更能加快建设农村的经济制度体系,保障农民的利益。

2.2提高重视度

为了能更好的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标准,农村相关的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认知度,并能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度,改变旧有的思想观念,督促当地工作人员能认真的对待自己所属的工作,深度挖掘工作内容的含义,并且教育当地村民,使其明确三资管理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对提高经济效益的帮助。只有当地村民及相应的管理阶层能了解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当前三资管理的现状,从而突破当前农村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瓶颈。

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更快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三资管理不仅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物质保障和基础,更关系着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完善,更极大程度的保障了农民的收益和权力,为市场经济增添活力,也对农村的民主和谐气氛有一定的帮助,更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推动力量,所以说,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对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想要国家抓住机遇继续高速的发展经济,就必须打下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而这就需要农村的经济发展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对与三资管理必需加大力度,虽然管理好三资是一件十分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只要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提高重视度,就一定能实现目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并促进农村集体的和谐,为构建和谐射虎做出一定的贡献。

篇9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9

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我国的农村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生活逐渐向小康社会发展。虽然从整体上看,农村的经济形势呈均匀向上状态,但是从细节上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受人为因素及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依然存在着多种问题,农业发展环境中隐藏着多种隐患,给农民更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成为有关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1 三农问题概要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生产模式,对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有着重要作用,也是民生事业中的关键内容。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既是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将三农问题置于我国主要发展内容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意义。虽然三农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认为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即可,这种认知度不仅忽视了三农问题的本质,而且缺乏远见,难以满足农村事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农民的整体地位虽然得到了较大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在很多事情的操作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包括农村户口问题、农村政策问题等,这不仅给农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较大不利,而且难以保障农民的各种权益。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国民经济更快进步。

2 解决三农问题并发展农村经济的方法

2.1 重视三农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多人并不注重三农问题,也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所带来的后果。因此,为了更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关部门必须重视三农问题,将其置于主要工作内容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国民经济进步的需要。随着人口基数越来越大,各行业不断进步,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逐渐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不仅能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有效改革,而且能够促进农村环境全面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保障农民生活、推动农业发展、促进农村改革,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才能实现我国市场经济持续繁荣,更好促进社会稳定。有关部门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度,包括农村经济体制、农业结构、农民权益等内容,由于每种问题的涉及范围较广,而且隐患较多,所以有关部门必须树立长期的解决意识,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患,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2 落实三农政策

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虽然逐渐凸显,但是长期以来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给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不利。我国虽然制定了多项政策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有关部门并没有意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也没有对相关政策严格执行,致使在农民层面,依然存在着乱收费以及乱罚款等问题,侵犯了农民的正常权益。因此,基于三农政策的实施情况,我国政府部门必须对三农政策进行完善,细化相关条例,加强对有关人员执行过程的监督,对各类收费问题进行明确,并对三农政策的实施结果进行定期审核,及时处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确保三农政策能够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更好保障农民权益、推动农业进步、促进农村的更好发展。

2.3 提高农民地位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农民地位有了显著提高,各种权益也不断增多,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农民依旧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因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取消某些歧视性政策,清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现象,大力扶持农村产业,并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障,这样才能更好提高农民地位,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更好发展。

3 结束语

篇10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我国针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和优惠制度,这些政策和制度旨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但是在落实的过程总却遭遇到了许多问题。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了解问题。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得到基层领导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才能从根本上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相关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没有很好地领会到相关政策和制度,同时部分管理人员存在着公款私用的现象,并没有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开展一些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传递一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知识和体系,使得农民了解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管理人员不能只是照搬相关政策,没有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政策,导致农村生产的优质农村品没有合理有效的销路,无法为农民带来真正的效益,更无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1增加了农民收入,城乡差距减小。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农民的经济水平有所上升。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使农民收益大大提高,延伸了产业链条,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岗位。农业人口在我国总人口中占有的比例是十分大的,农民的收入提高,我国的人均收入也会大大提升,城乡间的发展差距也会进一步减少,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顺利实施。

2.2提升农产品,带动我国农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即产品的质量也得到了增强。整个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也大大减少,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农业在国际农副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形成。通过可持续发展理论,降低农产品的成本,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保证食品的无公害性,使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2.2不间断的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当地科技人员合作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提高我国现阶段的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有害物质的使用,那么首先就应该以当地的地域优势为创新点。综合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发展立体农业。其次提高我国的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适时的可以根据有关部门的具体检测对于土地的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不间断的检测。以便了解农业区植物的变化。特别要注意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减少污染,以此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3. 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3.1引进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管理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要想适应这种体制,农村经济管理发展体制就要不断地得到完善。同时,政府要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政府机构及人员来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规范化。相信人才的引进会促进农村经济管理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管理带来新点子、新想法和新途径。我国农村应当加强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让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为大学生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吸引更多的政策。对于那些自己经营的乡镇所,要逐渐让他们实现自主发展、独立营销,进而脱离财政供养的模式。

3.2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农民素质。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民素质以及文化知识水平对可持续发展的进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大力培育农民文化水平及素质建设,在农村建立培训基地,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与素质教育,培育新兴农民,提高农民创新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也有新农业技术的传播。

篇11

目前,很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不仅仅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而且还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的分析,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乡镇企业的概念

对于不同的研究学者而言,对乡镇企业的认识和内涵的总结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出了不同的定义。本文认为,乡镇企业主要是指,以农民或者是农业集体经济的投资为主,在乡镇范围内从事企业生产,招聘的员工主要是农民及乡镇人员。这类企业暂时定义为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前,并没有真正提出“乡镇企业”的概念,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乡镇企业的概念,更好地促进其发展,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1.2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乡镇企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村经济总值中很大一部分收入是来源于乡镇企业的收入,这说明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第二,目前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良好,在管理和经营方面都正在进行不断的改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农村乡镇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深化改革,因此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过程中,依然在农村经济的组成方面以及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1.3乡镇企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对于我国的乡镇企业来讲,不仅仅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且还面临着非常严重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进一步重视,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到乡镇企业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因此对于乡镇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从而能够大力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使得乡镇企业有着足够的劳动力,从而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首先,很多农民开始认识到乡镇企业的良好机遇,纷纷通过创业建立了乡镇企业,从而使得某个区域的乡镇企业数量增加,因此这些企业会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其次,虽然目前很多农民进入企业寻找工作,但是仍然有部分农民选择进入资源条件更好的城市进行打工,所以目前很多乡镇企业还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都增加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的困难。

1.4乡镇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对于乡镇企业来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和调整,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经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乡镇企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向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第一,很多乡镇企业在经营中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而不断地扩大乡镇企业的规模,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生成技术提高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向着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方向发展;当这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时,就会与城市中的企业进行融合,从而能够不断扩大企业在乡镇和城市中的市场份额。第二,对于其他的乡镇企业来讲,由于发展过程比较艰辛,在管理和盈利方面都存在不足,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具备一定的条件来提高生成技术,从而依然朝着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方向发展。

2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目前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可知,目前乡镇企业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

乡镇企业与传统的城市企业不同,其对农村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因此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也具有非常良好的促进作用。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提高主要发生在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在农村进行,在这一制度下,使得很多农村劳动力从务农工作中解脱出来,到乡镇企业中参加工作。这时我国农村的乡镇企业刚刚开始成立,因此虽然对于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第二阶段,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阶段是在改革开放的十年以后,随着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加上政府出台了很多扶持乡镇企业的政策,从而使得乡镇企业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总值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第三阶段,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企业获得了快速的增长,与城市企业相比,农村的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乡镇企业开始进入深化改革阶段,这一阶段对农村经济总值的增长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2.2乡镇企业对于农民生活的改善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发现,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于农民生活也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前我国很多省市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收入,据调查:农民人均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都是来自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农民进入企业打工,工资福利与务农相比有着较大的提高,因此可以说乡镇企业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乡镇企业的创建和发展,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发展,例如:乡镇企业附近成立超市、餐饮、娱乐等多项服务,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随着目前我国农村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上农村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使得农村产生了很多剩余劳动力,乡镇企业的发展,能够为这些剩余劳动力提供工作岗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3结论

目前,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农村经济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对目前乡镇企业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乡镇企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宏霞,贾琼,谢宗棠.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西北民族地区农业增长的实证研究———以青海省为例[J].开发研究,2016(1):119-123.

[2]肖唤元,秦龙.构建乡镇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探析[J].农业经济,2015(2):116-118.

篇12

近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实力都在不断增强,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农村社会也急需通过改革,改变经济落后的现状。只有改革才能促使农村摆脱贫穷和落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一现实情况,有必要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切实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

(一)农村经济产业化程度低,集约性差。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与过去相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鼓舞了农民,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还是以传统人力生产作业的方式为主,农业生产中对现代化机械设备的使用不足,同时,农业生产方式上,仍然以粗放型生产为主,农业生产集约性差。除此以外,农业结构也不合理,种植业所占比例过高,农民单一的从事农产品种植,鲜少涉及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和销售,我国农村尚未形成农产品的产销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农村市场体系有待完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农村市场的不健全因素,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农民观念陈旧,缺乏进组市场的意识,同时,大多数农民参与市场当中都是以个体的形式,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此外,产品的销售,主要是卖给政府,或者是其他个人,无法切实保证农民的利益;2、现阶段我国农村农产品的交易方式较为落后,现代化水平低,农民从农产品中获得利益主要依靠对农产品的生产,而农民无法获得加工和销售带来的经济效益;3、农村经济落后,也导致了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的缺乏和落后,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例如,一些农村地区的道路崎岖,阻碍了农产品进去市场,导致农产品无法进行流通。(三)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现阶段,政府财政有限,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进而影响了农村的既得利益,最终影响了农村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自古以来,农民就被成为靠天吃饭的人,这是因为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同时,农业生产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若是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则会影响农产品产量,进而影响农民收入,还有病虫害都会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要加大对“三农”问题的支持力度。自古以来,我国就是农业大国,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国家提出了“三农”的概念,可以说三农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的综合素质,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着中国民族的兴衰。因此,在农村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贯彻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加大对政策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帮助农村尽快完善基础设施,重要要解决农村的水利问题,以及农村交通问题,帮助农民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农村市场的秩序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和准则,以此方可保证农村经济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收益。除上述措施外,政府还应该发挥政府智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让有需要的农民能够顺利融资,用于农业生产或是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购买先进的农机设备等等。与此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教育,通过培训、讲座、标语宣传等方式,丰富和更新农民的农业知识和农业发展理念,让农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现代农业的相关内容与内涵,帮助农民从传统型农民过渡到具有专业农业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现代型农民,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二)农村要积极落实政府的政策,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与生产力两者之间存在矛盾,想要解决这一现实矛盾,政府就要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改变农民个体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同时,还要改善农村资源配置,促使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农民要转变意识,与其他农户之间进行合作生产合作经营,也就是发展农民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鼓励农民合作经济,让农民以农民组织的形式进入市场,发挥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让农民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农民自身还应该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加强学习,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及自己农业素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用科学、先进的生产技能进行农业生产,以便自己更好的适应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这是由于城乡之间长期的分离,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想要促进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就应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促使城市中先进的生产要素能够流入农村,提高农村、农民的地位,完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首先,政府好做好城乡一体化的规划工作,构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制,促使城乡之间实现商品、人才、资源的顺利流通。此外,政府还应该扩宽农民的经济来源渠道,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例如,对于创业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在税收和政策方面给予扶持。

综上所述,实现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是可以在朝夕之间完成的,需要农民以及政府的长期坚持和努力,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政府充分自身的职能,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的三农政策。

作者:周敏 单位: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农业局

篇13

农村经济管理指的是组织农村集体经济,依法管理农村财务,使经济秩序得到维护。农村经济管理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相关,对此需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及机制,开展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所以针对农村经济管理的强化有重要意义。

1党校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的意义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仅是一个村镇的管理者,同时也是决策者,因此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从长远角度看问题。但受农村实际情况影响,决定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其在思想素质以及业务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党校则需要强化对基层党员农村经济管理方面的教育,为农村经济管理提供支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且村落数量庞大,因此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影响,而经济发展之后,在农民负担减轻相关政策、财务收支管理、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巩固上均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经济管理方法进行合理分析,并通过合理政策使这些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所以对于党校来说,其承担着农村经济管理教育任务。第二,党校对人才的培养,大多数均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党员等具备良好素养和知识的人,在日后工作中,他们可以从不同方面将所学知识运用在工作岗位中,并为周围人树立榜样,起到带动作用,这也体现了农村实际工作中的榜样和典型作用。农村地区的党员干部多数均为农村管理的重要人物,因此其教育情况直接影响整个村镇政策的落实,尤其是在经济管理方面,对其开展再教育工作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提供支持。另外,对基层党员管理能力和素质进行强化,一方面可以稳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党校加强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的措施

2.1强化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来说,提高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是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全党工作中,农村农民问题的妥善处理占重要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需要强化对农村经济管理的认识,并适当进行政策倾斜,做好培训课程开设工作,为党校教育培训基层干部提供辅助作用。这对农村党员干部的经济管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使国家相关惠农措施得到落实,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可极大地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2.2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需要党校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进行强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应建立相对完善的经济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使经济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防止发生滥用职权等不良现象,还需要对各级经济管理队伍建设进行强化,确保各村镇的经济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素质和水平。对此,党校应承担对经济管理人员职业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得到切实加强,并对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与仲裁方面进行重点培训,同时也不能忽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培训。另外,农村会计学基础培训也很重要。

2.3强化农村经济管理执法水平

强化党校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执法水平得到提升。党校应对农村经济管理机制以及体制方面的教育培训予以强化,从建设制度方面来看,需明确农业经济管理责任制度,强化教育各级各地经济管理人员的执法责任,使其职责得到切实履行,并对执法不力产生的问题承担一定责任,还需要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进行教育,使工作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按照规范管理农村地区的财务,使国家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合理的进行农村地区承包工作。

2.4创新教育培训形式

强化党校对农村经济管理教育方面的研究,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在教育过程中,需要针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尤其是对广大农民切身利益产生影响的问题,应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对应措施,使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得到改善,通过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结语

现阶段,尽管农村地区经济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可以将党校作为提升党员干部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这在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意义重大。科学、合理地管理农村地区经济,不仅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执政水平相关,更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相关,也与我国社会繁荣稳定相关,因此可以从强化对农村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人员素质、强化农村经济管理执法水平、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等方面出发,切实做好教育工作,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经济管理水平,充分将其对农民、国家的重要意义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郭智岭.充分发挥乡镇党校阵地作用、加强农村党员教育[J].农民致富之友,2016,(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