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畜牧业的作用

畜牧业的作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1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畜牧业的作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畜牧业的作用

篇1

关键词:

兽医服务能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用

近些年,动物卫生工作的不到位使动物疫病问题频繁发生,为基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节奏,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兽医应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消除疫病传染源,控制其传染途径,将动物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加快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

1兽医服务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1.1兽医服务的概述

兽医服务及动物医疗服务,对动物之间的疫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1]。同时,动物医疗工作者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动物医疗技术和方法对禽畜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可以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兽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想促进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和其方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兽医的服务能力,使其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1.2我国兽医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兽医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兽医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兽医服务与畜牧业的发展难以很好的相契合,实际上,兽医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难以与发展迅猛的畜牧业相适应。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发展速度忽高忽低,迅猛有余,后劲不足[2]。现阶段,相较于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事业相对落后,国家农业部门已经充分掌握这一情况,并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兽医服务质量和能力,以期能够带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兽医事业的发展,增强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提升兽医服务能力

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并不断向经济模式靠拢。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其发展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而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兽医服务属于核心部分,其发展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其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1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符合时展的需求

无论是最原始的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若想完成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据时展的角度来看,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应该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为准则,进而使畜牧业发展方式向着更符合时展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方向进行转变。

3.2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机制,增强兽医服务能力

为了督促广大动物医疗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其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兽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兽医日常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为保证畜牧业食品安全提供重要前提。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源头监督管理当作兽医监管工作的关键性任务,并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兽医具有增强畜禽抗病力的能力,使畜禽疫病发生概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求他们尽量减少兽药和添加剂的使用量,对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源头实施疫病控制,进而提高畜禽的免疫力,使其能够抵抗一定的疫病[3]。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对机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畜禽由诞生到加工的整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逐渐扩展监督和管理的范围,为其最终覆盖畜牧业发展的整个流程奠定基础。

3.3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兽医防疫体制应该具有实效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并符合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节奏和特点。在满足规模养殖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散户养殖的需要。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同时,加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促进兽医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动物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肉类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动物的防疫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动物疫病得以有效防治控制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保证动物健康离不开广大兽医的辛勤努力,因此,只有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才能使我国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炎坤.荆州市现代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篇2

通识课教育以专业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分析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有机联系,找出对接口与点,将原有知识、技能与新知识、技能嫁接,产生递进连动效应。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用中一体化。用是目的,学为了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的同时思考用,学思用结合。教师不但指导学生学,更指导学生用,启动学生思维,在用上下功夫,培养学生会学,会用能力。不能只把学生看成是知识、技能的容器,让学生记、背、考试答卷,培养他们应用能力比背题考100分更有意义。要引导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应用到专业学习,求职应聘就业、自主创业。

2通识课教育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迁移与整合

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技能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促进作用称正迁移,有消极阻碍作用称负迁移,提示正负迁移的影响作用。高职教师的教学应利用高中阶段已有的知识、技能做为基础,从专业职业需要的高度定位,把握基础课与基础课之间,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专业课与专业课之间,校内学习、实习与校外实习实践之间的内在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应用能力。既要注意时段性———掌握恰当学习阶段过渡性联系应用,过渡不可太的跨跃;又要注意时效性———掌握实际效果,不可过宽过大的飞跃。

3通识课教育培养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和灵活性

渐进性就是在感知事物时,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思维深化,揭示出事物本质性的一种思维方式。课堂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不要要求过高,急于事成。灵活性是指思维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从原有单向看问题变成多方位思维,并在事物相互之间的比较中,使各事物的定位更确切。比较是人类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方法。在通识课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在分析鉴别中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篇3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77-02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前景

1.1 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良种, 提高产品质量, 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近年来,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不断扩大, 但质量却不尽人意, 难以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此,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使畜禽产品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1]。

1.2 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目前家畜养殖主要以生猪为主, 牛、羊比重小;家禽以鸡、鸭为主, 鹅的数量不多。养殖结构单一,且生猪、鸡、鸭以粮食和配合饲料为主, 粮食消耗量较大,生产成本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对食草性动物等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 今后要在稳定生猪生产和养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食草性动物养殖, 降低养殖成本, 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满足城乡居民对草食动物的需求。“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2]。

1.3 畜牧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目前,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而影响了畜牧业效益的提高[3]。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 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防疫检疫工作力度。把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显著提高畜牧业效益。

1.4 畜牧业由弱质向强质转变

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一是建立相对稳定、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培植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使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

2 畜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

2.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概念

(1)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4]。

(2)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2 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当前实际上是三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畜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3.1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创新点

突出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努力提升畜禽养殖的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水平,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高效特色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鸡)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种新兴的畜牧体验旅游文化。

以沅陵县为例:沅陵县依据沅水发展滩涂生产千余亩,是当地最大的湿地基地。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是该地旅游开发的绝好自然条件。沿江大堤有风景秀丽的观光带(如凤滩)与堤下庄稼四季映衬。景观季相丰富,田园风光明显,适宜生态休闲旅游的环境氛围。湿地资源丰富,其间水禽出没,林间花香鸟语,使游览区充满野趣,增添魅力。

3.2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2.1 立足行业优势,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依托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拓宽招商渠道,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高位平台,重点引进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参与特色畜禽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带动能力[5]。

3.2.2 突出高效、生态,推动特色品牌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 (1)编制特色畜牧产业规划,重点实施畜牧产业建设,完善发展布局。建设适度规模、适当集中、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功能区。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骨鸡、溆浦鹅等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强化设施建设,夯实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特色畜禽育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服务监督基础设施建设。

(3)发展生态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强化舆论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秉承富氧养殖、饲草养殖、环保养殖、科技养殖的绿色养殖理念,在加快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5种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天然山区、经济林地、河道滩涂等自然条件,发展自由开放式的林间围栏运动养殖、草地围栏放牧阳光养殖、庭院式养殖、农庄式养殖,逐步建立起特色畜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绿色养殖模式,推进畜牧观光旅游、观赏狩猎、饲养体验、乡土文化、水上竞技、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新型畜牧功能的拓展,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4)优化服务,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技术服务,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立足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优势,突出亮点,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在布局规划、基础设施改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档案规范等方面提档升级,开展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6]。

3.2.3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加强与国内各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各级地方品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及特色品种的培育构建共享科研平台。高规格建设标准化生态型特色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专业项目,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3.2.4 科学防控,规范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及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预警机制,开展队伍培训,严格目标考核,以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疫病监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疫监管、生产投入品监管、生鲜乳质量监管,做好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申报、验收工作,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7]。

参考文献:

[1] 刘树军,朱宗涛,赵 燕,等.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7,28(1):44-45.

[2] 刘 智.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2(2):30-32.

[3] 杨献华.论现代畜牧业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20.

[4] 于康震.建设现代畜牧业 增强国际竞争力[J].农村养殖技术,2006(16): 35-36.

篇4

关键词:

兽医服务能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作用

近些年,动物卫生工作的不到位使动物疫病问题频繁发生,为基层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畜牧业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为了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节奏,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发生转变,基层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和兽医应加大动物卫生监督和管理工作的力度,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普及动物防疫相关知识,消除疫病传染源,控制其传染途径,将动物卫生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变,进一步加快我国畜牧业的经济发展。

1兽医服务的概述以及发展现状

1.1兽医服务的概述

兽医服务及动物医疗服务,对动物之间的疫病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1]。同时,动物医疗工作者也可以采用先进的动物医疗技术和方法对禽畜的生存和发展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协调。可以说,在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兽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若想促进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和其方式的转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就应该尽可能的提升兽医的服务能力,使其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重要保障。

1.2我国兽医发展的现状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兽医工作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兽医发展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形势来看,兽医服务与畜牧业的发展难以很好的相契合,实际上,兽医服务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难以与发展迅猛的畜牧业相适应。这种情况导致我国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发展速度忽高忽低,迅猛有余,后劲不足[2]。现阶段,相较于畜牧业的发展,兽医事业相对落后,国家农业部门已经充分掌握这一情况,并采取各种措施提升兽医服务质量和能力,以期能够带动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其发展方式进行转变。因此,加强兽医事业的发展,增强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2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对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产生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在这样的形势下,传统农业发展方式逐渐发生转变,并不断向经济模式靠拢。农业也逐渐向现代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下,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畜牧业,其发展方式也开始发生变化。而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兽医服务属于核心部分,其发展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其服务模式的转变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在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

3.1提升兽医服务能力,符合时展的需求

无论是最原始的农耕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若想完成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需要使其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据时展的角度来看,提升兽医服务能力应该以满足时展的需求和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需求为准则,进而使畜牧业发展方式向着更符合时展和市场供需关系的方向进行转变。

3.2建立健全的兽医监管机制,增强兽医服务能力

为了督促广大动物医疗工作者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相关部门就应该加强对其日常服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加快兽医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兽医日常服务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充分保障,进而为保证畜牧业食品安全提供重要前提。在具体措施实施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将源头监督管理当作兽医监管工作的关键性任务,并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方式进行有效控制,要求兽医具有增强畜禽抗病力的能力,使畜禽疫病发生概率和影响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求他们尽量减少兽药和添加剂的使用量,对畜牧业产业发展的源头实施疫病控制,进而提高畜禽的免疫力,使其能够抵抗一定的疫病[3]。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对机制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对畜禽由诞生到加工的整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逐渐扩展监督和管理的范围,为其最终覆盖畜牧业发展的整个流程奠定基础。

3.3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了促进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兽医防疫体制应该具有实效性、科学性以及先进性,并符合我国目前畜牧业的发展节奏和特点。在满足规模养殖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散户养殖的需要。因此,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兽医防疫体制的建立,使动物防疫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以及高效化。同时,加大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促进兽医体制的深化改革,使动物医疗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进而为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重视,其中肉类食品安全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中之重,所以,动物的防疫工作是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基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是动物疫病得以有效防治控制的重要前提,为保证肉类食品安全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保证动物健康离不开广大兽医的辛勤努力,因此,只有提升兽医服务能力,才能使我国畜牧业得到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炎坤.荆州市现代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2.

篇5

1.畜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然抉择。现阶段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现金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第一产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但由于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严重制约影响了种植业生产。种植业一般意义的增产难以使农民大幅增收。而较之靠天收的种植业,畜牧业对自然的依赖度较低,受气候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小,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优势。

2.畜牧业是加快两个转移,推进“三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实施“两个转移”是当前各级政府解决农民增收难、城乡发展差距大等农村诸多问题,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欧美国家,50%以上的农民从事畜牧业,50%以上的耕地服务于畜牧业。一方面畜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大规模地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畜牧业每实现1亿元产值可以吸纳转移2000个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每实现1亿元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可以创造1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带动农民工就地转移10万人。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养殖的迅速发展,用地难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而土地流转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两者相得益彰。在钟祥彭墩村通过土地流转2000多亩,大力发展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就地转移劳动力120人,辐射带动1500人从事肉鸭养殖。在其蛋鸡二分场,当地农民以土地入股,与公司合股经营,并按照6∶3∶1比例实行年度分红,即公司60%,农民30%,村集体10%,实现企业、个人、集体三赢,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3.畜牧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环节。发展畜牧业既消化了剩余的粮食和农作物秸秆,经过过腹还田,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肥料,实现种植养殖和谐互补,促进低碳、高效、循环农业发展,还可以发展沼气解决农村能源问题,通过沼气建设带动改厨、改厕、改圈,推动农村生态家园建设。目前荆门在全市探索并重点推广“金旭”“仙羽”“高阳”“齐笙”四种生态循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全市已建成生物有机肥厂10多家,年可转化畜禽粪污60多万吨。大型规模养殖场通过建设沼气池、猪(禽)渔配套、种养结合等途径,转化利用粪污达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

二、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在推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跨越的过程中,又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1.疫病和市场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两大风险。近年来,口蹄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各类动物疫病时有发生,而且呈现老病不断变异、新病难防难治的趋势,疫病的流行与暴发使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同时畜禽市场波动越来越剧烈和频繁,市场的变化莫测、大起大落让养殖户无法把握。

2.加工与安全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两大软肋。现有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乏力。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畜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作用亟待加强。同时畜产品质量安全仍存在隐忧,养殖户兽药残留和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行为尚未完全消除。

3.土地和资金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两大难点。规模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但目前其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土地调整难,调整后的土地定性难。另一方面养殖融资难。对金融机构来说,“家有万贯、带毛不算”,这意味着养殖户的主要资产难以作为抵押物出现。而固定资产方面,养殖业的厂房多为简单的框架结构,价值较低且土地等生产资料多为租赁所得,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这些因素使得养殖户难以提供符合贷款需求的抵押物,制约了畜牧业贷款满足率的提升。

三、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总体思路

当前,畜牧业要突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强畜产品加工能力两大抓手,实施组织、科技、金融三大创新,使畜牧业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排头兵。

1.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设设施畜牧业。设施畜牧业是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动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推进,生猪、家禽规模化养殖率普遍达到80%以上,为设施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荆门五三陈湾公司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园全部采用全自动化的温控设施,节约电能1/3以上;采用全自动料设施,10万头生猪仅需40人就能正常运转;健全的排污设施将沼液自动喷灌到周边的万亩桃园。设施畜牧业让现代畜牧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2.加快推进循环利用,培育生态畜牧业。如何突破农业资源要素的弦绷得越来越紧、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接近极限的“双重约束”?惟一出路,就是加快农业生态治理,发展循环农业。畜牧业是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农田因大量使用化肥造成有机质含量过低;另一方面,畜禽养殖场粪尿是生产优质有机肥的最佳原料,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种植养殖和谐互补,促进低碳、高效、循环农业发展。以发展生态养殖为方向,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地点,把养殖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大力推广猪-沼-渔、猪-渔-鸭、稻-鸭、种草养畜、秸秆过腹还田等多种立体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能源、渔业等产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循环农业发展。探索在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修建大型沼气池,集中供气、发电以及建设有机肥厂等路子,着力解决农村及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污染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养殖业污染。

3.努力提高精深加工,发展高效畜牧业。加工企业一头向农户延伸,一头向市场延伸,对于促进产品向商品、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跨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京山县神地公司,通过将一枚蛋“吃干榨尽”,附加值提高了5~8倍。其通过蛋清提取的溶菌酶,一吨能卖650多万元,被誉为鸡蛋中的“软黄金”。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京山县蛋鸡规模养殖达到1400多万只,养殖户户均纯收入5万多元以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打造优势畜产品品牌,全面提高畜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市场。

篇6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6-0035-01

F阶段,我国无论是农业发展还是畜牧业发展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在运营管理模式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畜牧养殖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达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标准,应在大范围内建立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这样既可以带动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产品数量及质量,也可以为养殖户提供可靠的保障。

1 专业合作社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促进了畜枚产业结构的完善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各地畜牧养殖户可以随时掌握最新市场动向,正确实行科学化养殖,进而使自身产业达到系统化和专业化,为整个畜牧养殖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需求来发展对应的养殖项目,并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不断由传统养殖向专业化、系统化养殖的发展模式迈进,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有效地提高养殖的质量和效益。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做好产业调整工作,将畜牧业结构的完善与当地资源开发、技术水平提高、产业化经营等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在大范围内开展主导产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特色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升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体现区域优势,更好地增强畜牧养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大力推动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构建,可以有效整合各地畜禽养殖购销大户、加工大户、技术专业户等,为这些养殖户提供多元化的技术支撑,提升畜牧养殖产量,增强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同时,还可帮助养殖企业拓宽销售渠道,使其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根本上协调养殖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最大化增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其做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充分体现专业合作社的优势,不仅夯实了畜牧产业化的基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畜牧养殖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促进政府与企业和养殖户的良好沟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

1.3 提升畜产品质量

通过各地畜牧养殖业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可形成科学的畜牧养殖标准,从而可大大提升畜产品质量。专业合作社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规范一些分散养殖户,使其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产品质量、饲料供应等都能符合相关养殖要求,并积极发展具有特色化、绿色化的养殖产业,为打造优质知名品牌、实现无公害养殖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1.4 提高养殖户收入

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一般都是以经济实力较强的养殖户为带头人,其捕获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的能力要较普通养殖户更具优势,可以大大调动当地农户的养殖热情,使其更好地完成产业结构调整,最大化提升自身的畜产品质量和畜产品效益。另外,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还可以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最新的市场动向,使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定位自身发展方向。同时,专业合作社还可以为农户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项目,如低价饲料、低息贷款等,从根本上降低农户的养殖成本,使其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润。

2 我国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未来发展趋势

2.1 积极发展绿色养殖产业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大力转变战略思想和观念意识,积极鼓励养殖户建立专业合作社。同时,还要彻底落实“三农”政策,不断完善现有的养殖经营管理机制,争取做到与时俱进,从根本上促进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为了维护畜牧市场的健康运行,应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绿色养殖,引进高科技养殖技术,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养殖技术指导工作,使每个养殖企业都能实现系统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只参与、不干涉,只引导、不强迫的战略决策,为广大养殖户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发挥养殖专业合作社的优势,进而为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地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也要革新经营管理手段,以发展特色化畜牧养殖产业作为核心任务,并借助养殖大户的力量,将龙头企业与小型养殖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此外,还要结合市场实际需求,积极发展主导产业,使其发挥区域优势和专业化优势,并合理利用合作社资源,在保证自产、自供、自销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条件。

3 小结

篇7

一、岢岚县农村发展畜牧业的天然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岢岚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总面积1984平方公里,人口约8.4万,境内有耕地78万亩,林地面积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0.9%,天然牧坡14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6.5% ,占地面积广阔,环境秀美,水源充沛,草地丰富,气候适宜,被称为“天然养羊牧场”,因此,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优势。岢岚县有着悠久的养羊历史,于是有了“骑在羊背上的岢岚”“三晋绒山羊第一县”之美誉。

从改革开放到现今,岢岚县很多任任县长和县委书记,依据岢岚县的发展状况和地域优势,领导换但是岗不换,始终把养羊业作为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全县农民致富之路的重要途径。在上世纪,80年代岢岚县提出了“抓住两个蛋蛋(山药蛋、胡麻)四条腿腿(养羊)、实现勤劳致富”,从辽宁盖县引进了绒山羊进行改良,迈出了养羊业里程牌的一步。90年代,倡导“举龙头,治山头,抓羊头”,使得养羊业进一步扩大,有了量的突变,全县饲养绒山羊的数量达到40万只之多,“骑在羊背上的岢岚”从此省内外闻名。21世纪以来,岢岚县很好地抓住了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项目区建设的机会,很明确的提出了“生态先行、圈放结合、优化品种、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把畜牧大县的目标转向生态强县建设的目标。为了把岢岚县绒山羊品牌全国知名,从2005年开始县委县政府提出“稳定数量、提高质量,培育一流种羊、建设中国绒山羊第一县”的目标,大力开展绒山羊的品种改良,从原来的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畜牧业多项指标一直保持全省第一,成为实实在在的“三晋绒山羊第一县”。2010年,岢岚绒山羊改良整体效果明显,被农业部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羊品种改良先进县”“畜牧产业化先进县”“生态畜牧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2011年,全县有改良的高产绒山羊3万多只,饲养量达到50万只之大数,畜牧业总产值达3亿元之多,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成为了农民脱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进而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一县一业先进县”称号。

与此同时岢岚县委、县政府为了坚持走品牌发展之路,将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推进岢岚绒山羊新品种认证工作。省市农业畜牧部门多次指导下,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技术指导下,把县种羊场作为主阵地,把辽宁盖县绒山羊作为父本,把山西吕梁黑山羊作为母本,采用高效育种、高效繁殖调控和平衡营养调控等技术,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三个阶段,新品种培育不断有新的突破。

在近三十年的探索实践中,特别是在畜牧业的转型中,岢岚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着“一县一业”的思路,依据 “科技兴牧,促农增收”的原则,推进科学技术、政策制度、山头龙头,文化产业四位一体发展,努力把养羊业做的更大更强更新。

二、畜牧业对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西省“十二五”规划中把“一县一业”作为加快全省特色现代化农业的切入点,对于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翻番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三十年来,岢岚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业当作致富的主要突破口,从指导思想、领导精力、资金投入、物质保证、技术培训上真正转向畜牧业。目前,全县的畜收业已经由恢复性发展转向以效益促发展的新阶段,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的经济支柱产业。

1.畜牧业是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

农村经济涵盖了多个行业,是一个比较综合的系统,,它包括了农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工商业、建筑业、运输业以及服务业等多个方面的行业。其中很多行业受到地理环境的约束, 农民只能生产经营部分行业,只有种植业和畜牧业能覆盖农村的家家户户。而种植业很大程度上会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以岢岚县农村为例,,岢岚县处于山区之中大部分耕地都属于坡地,种植现代化难度大,只能靠天吃饭,于是导致种植业收入较低。于是加快发展畜牧业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从岢岚县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看,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保持上升的趋势。2012年以来,岢岚县绒山羊饲养量约46万只,每年出栏17万只,以羊为主的畜牧业总产值达2.8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1826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左右,真正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钱袋子”产业。例如,岢岚县高家会村的养殖大户徐荣贵养了110多只羊,一年下来能收入4至5万元,同时县里推广养殖的绒山羊已被列为全国第三个绒山羊新品种,这就意味着徐荣贵的羊以后更加值钱了。

经济不断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 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 对肉类、禽类、蛋类、奶类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畜牧业的前景非常可观。这些年来不少农民的收入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畜牧业的稳定发展来实现的。岢岚县畜牧业主要以养羊为主,赶着羊群奔小康是农村很多农民的必选之路,同时畜牧业收入占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三分之一。充分使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然能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2.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为种植农作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从古到今,农业都是中国人民的根本,首先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种植业、畜牧业必然是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行业。虽然随着我国畜牧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产业的兴起,种植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下降,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仍是很重要的。

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着粮食产量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增长,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农业革命在全球开展, 使农业从资源型向现代化转变, 全球谷物年总产量50 年来增长了31 倍之多。农村种植业一直以来坚持着“种子、化肥、农药”这样的道路。在谷物总产量的大幅度增加上化肥必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土壤耕作层的结构因为过多地施用化肥而遭到了破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受到影响。因此生态农业的时代必将到来,生态农业必须要育种、育土、育人相结合。除采取工程措施育土外,有机肥的施用非常关键,这时畜牧业的大力发展,就可为种植业提供大量的畜禽粪肥,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如果快速发展农村畜牧业, 实现人均一头猪,加上养牛、养羊的发展, 把青饲料和农作物秸秆还田, 就可以为粮食生产和其它经济作物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有机肥, 这样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可以实现畜禽多、肥料多、 粮食多, 粮食多同时使畜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下去, 达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农村畜牧业劳动力投入少,收益大

一直以来农村都是以种植农作物为生,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活,在岢岚县这样的山区地带,地理环境不是很适合种植农作物,但是,种植业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近些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农村种地相对较少,需要的劳动力也急剧下降,一家两口人种少量地的同时就可以大量的发展畜牧业比如养羊,特别是岢岚县大力推广的绒山羊,这样节省的劳动力就可以从事别的工作行业,从家庭收入来讲比以前只种地翻了俩三翻,同时多余劳动力还可以为家庭收入增加可观的一笔。这样农村经济的发展必然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162-01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日益专门化,社会对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要求越来越高。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更要有熟练的技能操作,要毕业就上岗,似乎将技能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平台。而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造就有技能、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乡村农业经济管理高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职业教育中,畜牧兽医专业也不例外。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比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不但推动着畜牧兽医方面职业教育的改革进程,而且对实践操作教学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技能比赛无疑成了一个专业交流的平台,借助技能比赛的平台,提高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水平。现就参与的犬胃切开术技能比赛项目在畜牧兽医专业的促进作用谈谈几点感受。

1 拓展知识

目前的畜牧兽医专业技能比赛由两个部分组成: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理论部分分值占总成绩的30%。比重虽小,但对参赛选手来说却很重要。选手通常要对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此外,还要拓展更多的课外知识,如动物防疫检疫、职业兽医资格考试等相关知识。这使他们的理论知识在有限时间内无限的扩大。比照同班未参赛同学涉猎知识的渴望明显增强,问题增多的同时也是获得知识的途径。

2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犬胃切开术,是一个集各种手术基本操作为一体的技能操作。手术过程中,选手要了解每一个具体操作:了解犬胃切开术的适应症、手术器械的准备与消毒、药品的准备、动物的麻醉、手术场地及手术床的消毒、动物的保定与消毒、手术人员的消毒、手术过程、术后治疗与护理。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包括:

(1)术部隔离:(意义:术部虽已消毒但术区周围并未严格消毒,被毛上有灰尘和毛屑)用有孔手术巾覆盖手术区,仅在中央露出切口部位,使术部与周围隔离。

(2)手术通路的选择:脐前腹中线切口。从剑突末端到脐之间作切口,但不可自剑突旁侧切开。(犬的膈肌在剑突旁切开时,极易同时开放两侧胸腔,造成气胸而弓I起致命危险)切口长度因动物体型、年龄大小及动物品种、疾病性质而不同。幼犬、小型犬的切口,可从剑突到耻骨前缘之间。

(3)皮肤的切开。

(4)镰状韧带的摘除:切开皮肤后显露出来的脂肪样组织即是镰状韧带。对镰状韧带应予以切除,若不切除,不仅影响和防碍手术操作,而且再次手术时因大片粘连而给手术造成困难。

(5)肌肉的切开:顺着肌纤维方向依次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

(6)腹膜的切开:采用皱襞切开:术者和助手应在预定切线的两侧用手指或镊子提拉皮肤呈垂直皱襞进行垂直切开。

(7)术式:用右手深入腹腔内探摸胃,并将胃拉出体外,在胃的腹面胃大弯与胃小弯之间的预定切开线两端,用7号丝线在预定切开线的两端,通过浆膜肌层缝合二根牵引线使胃壁显露在腹壁切口之外。用数块温生理盐水纱布垫填塞在胃和腹壁切口之间,以抬高胃壁并将胃壁与腹腔内其他器官隔离开,以减少胃切开时对腹腔和腹壁切口的污染。

(8)腹膜的缝合。

(9)肌肉的缝合。

(10)皮肤的缝合。

(11)去除创巾。

(12)结系绷带。

每一步操作都要仔细而果断,准确而认真,而这一切,都建立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任何一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实验动物的死亡。整台手术过程中,更需要选手的默契配合。

3 培养较强的心理素质

通过技能比赛,许多学生改掉了娇生惯养,怕脏、怕累的坏习惯。每天为实验动物打扫卫生,更换动物食物,为动物清理伤口,注射药物,与动物之间培养感情,更有利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动作轻柔,善待动物。同时,学生的应赛能力也得到提高。起初,学生很紧张,担心时间不够、操作错误、评委打分不高等等,经过几轮比赛下来,选手心态得到了锻炼,无论是参加校里的、市里的、省里的还是国家的比赛,心态一样的平和,并不会因为外界因素干扰比赛操作的过程,即便是实验动物与平时操作的差异很大,仍然能镇定的完成整台手术,取得优异成绩。

4 交流感情

技能比赛为畜牧兽医专业兄弟院校间交流搭建了平台。无论高职还是中职,在操作过程中相互交流,促进进步,彼此间学习更有利、更简便、对动物伤害更小的医疗措施。对于学生、老师来说,都非常有益处。

5 提高学生就业机会

技能比赛给参赛选手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许多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因其表现出的精湛的技术,过硬的心理素质就被企业直接录用,省却了毕业后参加招聘会的诸多事宜。同时,还有很多参赛学生通过比赛后提高了自信心,向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激发了他们再学习、再提高能力及创新能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出台的系列重大政策,预示着职业教育迎来又一波改革发展的大潮,这为畜牧兽医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将逐渐加快,要求生产一线的技能劳动者必须有适应高速变化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技能比赛,在推动畜牧兽医发展、提高高素质、高技能技术服务型人才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技能比赛,激发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学知识、练技术、比技能的热情,培养了老师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营造了全行业尊重技能、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深化了畜牧兽医职业教育改革,促进了各个院校的实践教学,强化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畜牧业更好更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篇9

林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其生产力和可更新能力,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不受到损害前提下的林业实践活动,它是通过综合开发培育和利用森林,以发挥其多种功能,并且保护土壤、空气和水的质量,以及森林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既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不仅从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良好的环境及主要林产品持续生产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现代森林的多重价值观,而且对区域乃至整个国家、全球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存环境的改善,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几乎渗透到人类生存时空的每一个领域。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状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没有可持续经营的森林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自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5年里,森林可持续经营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世界林业发达国家都开始调整和改造传统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理

论与技术,并组织研究和实践森林资源可持续标准和指标体系。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林情提出了不同的实现途径。加拿大侧重于林地生产力的保护,提出了以模式森林计划为依托的林地综合管理系统;美国注重人们对森林的整体需求,提出了生态系统经营;德国由于几乎没有原生林,大多为人工次生林,因而着重于回归自然的人工林经营,即近自然的林业。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采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来调整各自的林业发展战略着手研究和制定适合发展中国家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总目标是林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途径,以美国1995年《森林和林地资源的长期战略规划》为典

型,它明确了“管理生态系统------通向可持续性的工具”的模式。

二、林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生态平衡准则,要在经济―环境协调中求发展。森林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环境而发展,否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森林是自然界功能最完善、最强大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和能源库。科学与实践证明,森林既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蕴育物种等多种生态功能,又有贮碳释氧、吸纳粉尘、降解有害气体、阻消噪声、美化环境等防治环境污染功能。

1、 森林能提高大气质量。体现在:能有效地减缓温室效应。

2、森林能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与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息相关,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生物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3、森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土壤对降水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作用,其稳渗速率一般在200mm/h,比世界上最大的降雨60mm/h还要大得多。森林的枯枝落叶层不仅可以吸收2―5mm的降水,还可以保护土壤免遭雨滴的冲击。

4、森林能有效遏止沙漠化。林网超过10%,沙地植被盖度超过0.3,沙暴的危害就会减少到最小限度。

5、森林可防止地力衰退。林木的根系能固持土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收利用盐分;枯枝落叶可增加有机质、腐殖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6、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是“绿色水库”,森林及其土壤像“海绵”一样可吸收大量的降水,并阻止和减轻洪水灾害。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起“空中水库”的作用。据测算,森林蒸腾的水汽58%又降到陆地上,可增加陆地降水量21.6mm,占陆地年平均降水量2.9%。

7、森林能消除噪声污染。据测定,100m的防护林带可降低汽车噪声30%,摩托车噪声25%,电声噪声23%。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3、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关注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通过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已有森林生态系统的合理经营,保障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国家、区域等不同层次上所发挥的环境服务功能的持续性。其中关键是无退化的使用林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可再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健康。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目标,不仅是保障林业自身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基础,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持续发挥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护全球生命支持系统中的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应当包括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方面,其中社会与生态环境目标,体现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林业持续的提供物质产品与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而作为人类群体中的林业生产经营者来说,不仅需要自身的实践活动所提供的产品服务,更具有意义的是要求其自身经济利益的持续性,这也是不同利益主体对林业问题构成不同态度的深刻原因。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区域对林业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一般说来,应当从森林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来考虑。而森林的作用受制于特定区域的社会意义和国民经济意义,就其作用来划分,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3个方面。

1、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强调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社会文化要求,持续不断地提供林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这是持续林业的一个主要目标。作为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林业产业,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提供生活资料(燃料、食品等)与生产资料(原材料)的双重任务。随着全球范围内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森林作为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其满足人类社会物质需求的作用是绝对不会消失的。人类对森林的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满足人对森林的多种需要和愿望,是林业的根本任务。

2、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主要关注于林业生产者的长期利益。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林业经济可持续性的主体是林业生产经营者。当前就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考察,主要还是通过为社会提供物质产品的形式,实现自身的利益,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林产品产量的持续产出。而林产品的产出,除了取决于林业生产力水平外,同时还受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制约,更受制于非林业部门的影响。林业经营者经营的森林生态系统所提供的环境产品,具有经济利益的外部特征,必然造成林业利益难以在市场条件下完全实现。面对这种情况,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必须有其他实现途径。最可行的方式,一是实行生态补偿;二是国家扶持。因此,林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必须保障林业生产者的经济可持续性。

篇10

公司要在市场上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正确的战略和有效的绩效管理方法,技术的创新,好的战略、绩效管理方法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战略就是从目标一走到目标二的过程,那么战略管理目标的源泉是什么呢?谁来指引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呢?

海尔在创业之初形成的是“生存战略”,战略的特征主要是敬业和危机感。为了发展,公司开始对前身青岛冰箱厂裁员,对社会的公益事业极少关心,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海尔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敬业报国的中心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忠”就是回报,就是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来回报用户、回报社会和国家;积极参加慈善事业。至今据不完全统计,海尔集团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以及用于公益事业的物资总价值达到5亿余元。世界著名IT企业微软公司依照年度计划对不发达国家的公司进行捐赠,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该企业肃然起敬;但是,当我们听到微软垄断案的时候,反垄断主义者立即就将矛头指向微软。2010年04月16日,华尔街传出重磅消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正式指控美国高盛集团(GS)涉嫌欺诈投资者。

到这里,我们不禁会问这些企业是怎么了,为什么一会儿大大的提倡对社会的贡献,一会又做一些不为所有人称赞的事情。难道仅仅是为广告效应吗?笔者并不赞同这一说法。战略管理改进的动力是一种主观能动性,说得更深入一点,这种动力是企业需要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战略管理目标主要的动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存需要

对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了。企业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是眼前能否存活下去的问题,决策不仅要着眼未来,更要着眼现在。企业的生存需要是企业的基本需要。如何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利润,企业如何才能维持,这就是企业的生存需要。

在石狮以及晋江等地区,每年都有不少服装加工厂宣布倒闭,这些倒闭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小型加工厂,在工商部门的登记册上,无论如何都找不到名字却又实实在在存在的企业,偷逃税款的也是这些小厂。由于开办服装加工厂门槛低,有二三十万元就可以创办一家加工厂,租几间面积不大的民房做生产车间,买几十台甚至几台平车,招十几或几十个工人就可以开张生产了。在石狮及其周边地区,像这样从事服装加工的百人以下的小加工厂有成百上千家之多;在淡季时,大厂想不到他们,他们不得不到处求人找单来做,即便是工价低到赔钱,他们也都抢着做;他们认为等到了旺季,他们就成了大企业争抢的目标,旺季时一定能赚到钱。然而,随着政治、经济、自然等各种情况的急剧变化,小加工厂“受宠”的情况似乎越来越少,对他们而言,淡季在不断延长。就拿这两年来说,金融危机下,许多小企业再次出现断单、面临生存危机!一些小厂被迫提前停产,关门大吉。作为石狮以及晋江等地区这些小企业来说,获取利润是他们唯一的目的。他们的战略管理目标很简单,就是如何创造利润,产品质量无须耐用,只要能创造利润维持企业生存就行。

那么大企业呢?生存力是始终不可忽视的核心问题。在险恶的市场环境中,生存永远是企业的命题。从投资到管理,从用人到市场开发,稳健的财务政策、慎重的决策、务实的业务计划、稳扎稳打的基础建设和管理等等,都是支持企业生存关键因素。如何获取更多的利润,就是大企业要面临解决的问题。

DELL公司最早的时候也基本上没有什么管理体系,DELL本人开始也不进行什么管理,DELL公司在开始的时候,他们是用拴在绳子上的订单卡来进行订单管理的,是依靠人员每天的手工统计操作,这种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DELL公司的当时的战略就是企业生存。

二、安全需要

企业安全需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保障,如不受竞争对手欺压,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份额等。战争中,军队为了自身安全都会设计将敌军打败。商战中也是这样,企业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跟同类产品企业竞争。

市场这块大蛋糕资源是有限的,企业若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就需要与其他企业竞争,企业的战略管理主要目标是如何抢占不多的市场分额。而大企业则主要面临同样大企业的竞争,其战略目标更多的是瓜分和保住产品在市场中占有份额。大小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管理手段是不一样的。

如何才能获取更多的资金和利润,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商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呢?不同的企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就必须结合自身安全需要定位制定正确的战略管理目标和正确的战略管理。每个企业都要依据自己的目标、资源和环境,以及在目标市场上的地位,来制订竞争战略。

大品牌大多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但是由于资金和能力有限,自身的安全需要,大品牌也无法顾及所有的市场,因此他们的重点都是从最重要的市场开始,逐步向二、三级市场发展,作为中小企业可以把大品牌不是特别重视的市场甚至是空白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战场,避免了与大品牌在主要市场的正面交锋,同时也攻击和占领了对手的薄弱环节。沃尔玛百货商店首先进军小镇,占领小镇市场,再逐渐向美国全国推进就是成功的例子。

三、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是企业在社会中的一部分,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企业和社会交往需要彼此同情、关怀、互助和赞许。

台湾潘氏集团从事高尔夫事业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满足企业自身社交需要,潘氏集团在台北林口建设了第一家东方高尔夫俱乐部――东方(林口)高尔夫乡村俱乐部,邀请了美国著名的高尔夫设计公司GOLF PLAN U.S.A的创始人及设计大师Ronald Frean对台北东方进行了设计。该俱乐部是台湾最为尊贵的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为台湾政商名流最常聚会的场所。目前在台湾仍占据重要的社交地位。

旧中国的许多民族资本企业都把“产业报国”、“实业报国”作为企业最高目标。天津东亚毛纺公司提出“若不效忠国家,要我做什么”的原则,确定企业最高目标――公司之主义为“以生产辅助社会之进步”;上海银行的“三大行训”反映了企业最高目标――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抵制国际经济侵略。天津永利碱厂的最高目标则从企业口号中反映出来――实业救国,科学救国。

对今天的台湾潘氏集团和海尔集团来说,他们的战略管理目标不仅仅再是以前的很简单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地,他们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实施战略管理时,考虑到了企业跟社会的互利和企业的责任。海尔集团的“敬业报国,追求卓越”定为企业最高目标,就是企业社交需要的最好的体现。

四、尊重需要

企业的尊重需要,就是企业要求受到社会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同,即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

企业如果需要长久不断的发展和保持产品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他就需要社会对他企业自身的品牌给予认同,IBM、麦当劳、耐克、联合利华、索尼、通用电气等,这些公司的品牌,已经成为他们驰骋市场的力量。在中国企业中,鄂尔多斯、长虹、联想、捷安特等,也已成为他们所在企业市场成功的先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公司还在花费很大精力精心管理和投资品牌,让它变得更加强大。因为他们都知道,品牌是他们今天在市场上成功的最佳保障,品牌决定着他们生意的结果。

我国目前不少发展中有潜力的企业,已经逐渐在经营自己的品牌,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制定不同的战略来寻求和获得社会的认同。社会青岛信达荣昌置业集团是由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等股东发起设立,总资产近90亿元,公司总部在北京,下辖成员企业23家,现在的青岛信达荣昌置业集团提出的企业愿景是“打造受人尊重的企业、营造受人尊重的产品、锻造受人尊重的品牌”。

五、自我实现需要

企业的自我实现需要指企业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在社会中真正感到自身很有意义,很有价值。我们通过观察那些成功企业的企业使命,相信不难发觉这一点。

微软――让每一张桌子上、每一个家庭中都有一台计算机,都使用微软的软件。索尼――改变生活状况,引入新的娱乐方式,提供新时代的技术和数字概念,与国内产业携手合作,通过承诺优质服务拉近与客户间的关系。松下――我们的使命是制造像自来水一样丰富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我们以此摆脱贫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幸福,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宝洁――提供名优产品,真正改变客户的日常生活,这是宝洁的使命。

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1960年在给惠普员工所作的演讲中指出:企业生存理由触及的是一种除了赚钱之外的,公司存在的更深层次的理由。帕卡德说:“我想讨论一下公司为什么存在的根本原由。换句话说,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什么?我想很多人都以为,公司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赚钱,这是错误的。尽管这确实是公司存在的一个重要结果,但我们要深入下去,去发现我们存在的真实理由。通过调查,我们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群人联合起来,并以一种机构的形式存在,我们称之为公司,从而完成一些单独一个人完成不了的事情(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说法虽然听起来显得陈腐过时,但它却是根本)……你可以环顾周围(整个经营世界),并发现人们好像都对赚钱感兴趣,而没有其他兴趣,但其深层的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要做一些事情的渴望:创造一种产品,提供一种服务。概括而言,是要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六、结论

企业建设和发展中,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战略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战略管理思路、战略目标和战略管理决策、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等,这些战略管理模式都是来源于企业当前的需要。

企业作为一个活体来说,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时期,对企业经营发展不同的理解和需求,这是非常客观存在的一个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无法逾越的过程。做个简单的比喻。一个人在生活中需要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安全的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就会产生。一个企业开始为了生存,就得通过不同的战略和企业管理方法获取资金链和资源来维持企业生存。当企业在生存中为了自己生存需要,就产生了安全需要,如何有效使用战略排挤竞争企业,如何占有瓜分市场分额。当这些需要获得满足了,企业也开始把利益反馈给社会,参加公益事业,开始为社会办学、修路,开始为社会尽义务,开始提倡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前两点企业需要我们可以说是企业被动的改变,而后三点企业需要是来源于企业已经基本上获得了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的满足后,而主动开始或被动的。回过头来看前面企业五点需要,这些我们均不难从发达国家企业的血泪发展史和我们国家企业中看出,也不难理解出为什么企业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决策和战略目标。

篇11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1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农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一些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这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使畜牧业成为致富的关键途径之一,也实现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2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畜牧业是增加农民收益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所以,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是特色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畜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农民的收益增加,实现了农民经济效益的提升。

1.3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在我国很多地区,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有力保障了农业经济发展。为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抓住区域经济特色。既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应该重视地区特色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提升产业的竞争力。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畜牧业形成的产业化发展使得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此外,畜牧业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肥沃,为循环农业经济构建提供更多的保障。

2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2.1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生产水平的低下是制约畜牧业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在我国的许多畜牧地区都是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另外,产业链不完善和附加值比较低导致其发展的方向不明确,减轻了畜牧业发展的价值,直接导致农民的经济收益下降。因此可以利用桔梗等农作物作为动物饲料,减少饲料成本,利用畜牧的粪便做肥料,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农民的种田成本。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产业链的结构。

2.2采用散养式养殖传统的畜牧业养殖方式是是散养,散养的方式对草地具有很强的破坏性,这也加剧了草场的退化,对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3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畜牧业存在产业附加值不高的情况,许多养殖户还是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不重视进行创新,这是附加值存在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不断提升农民的养殖积极性,通过良性的产业链实现生产模式的提高,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3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3.1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推进绿色畜牧产品开发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应该抓住发展的时机,在创新技术的推动下实现发展模式的创新。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应该结合地区发展的特点进行创新。为了更好的提升畜牧业向着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开发—生态—绿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从而不断促进畜牧业向着新的方向发展。

3.2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优化现有产业结构应该结合畜牧业发展的需求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和及时的分析业粗放型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为了更好的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应该进行生产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从而达到生产效率提高的目的,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产业化发展的结构中积极探索适合畜牧业发展的新模式来提升经济效益。

篇12

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2.扩大再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约束。农区家庭养殖方式,不仅是生产生活环境的问题,畜牧业发展到今天,即使朴实的村民能够忍受长年累月的气味和粪便污染,但扩大生产规模的要求却难以满足。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农民增收的需要,房前屋后的家庭养殖及放养已经没有扩大生产所需要的空间,农民迫切需要有足够的饲养场地扩大畜禽生产,增加出栏量,提高收入。3.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受利益驱动,部分养殖户会采用不恰当的饲养方法和手段生产劣质甚至有毒的畜产品。在过去几年间,“瘦肉精”、苏丹红等事件接连不断,对城乡居民的身体健康及消费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是传统养殖方式下,利润追逐和道德法律冲突问题频频发生,加之养殖户高度分散,难于管理,不能保证上市畜产品符合无公害标准。

篇13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