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平台经济发展模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平台经济发展模式

篇1

中图分类号:TN949.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42-02

1 IPTV及集成播控平台简介

IPTV即为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基于IP协议的广播电视服务。IPTV以宽带网络为数据传输通道,不仅可以提供文本信息、视听节目以及连网游戏等多样的信息服务,还可以通过与通信业务的整合,提供全新的融合型业务。IPTV在国外已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全球电信业与传媒业相互融合的趋势下受到普遍的关注。近两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IPTV市场份额依然表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我国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IPTV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未来在三网融合政策的支持下,IPTV在我国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IPTV应用了大量的IT新技术,包括视音频编解码、存储、流媒体、数据库、数字版权保护、CDN(内容分发网)、承载网、呈现技术等复杂环节。

集成播控平台作为IPTV的核心,是由广电部门进行管理和控制播出的平台,其功能主要为内容管理、用户计费和用户鉴权管理。集成播控平台的主要由节目内容集成与控制模块、用户计费模块、EPG模块以及其他辅助模块构成。IPTV专门的内容服务平台为IPTV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各种资源。完成IPTV集成播控平台审查的节目信号通过由电信企业架构的通信专网,输送到到用户的机顶盒。用户通过机顶盒与电视机的连接来实现对各类节目内容的收看。

2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功能以及特点

2.1 原始内容的获取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第一个功能是为IPTV的内容服务平台所提供的内容提供接口,同时完成对分IPTV播控平台和IPTV输送网络注入内容的要求。主要过程如下:(1)为其他集控平台或者IPTV的内容服务平台所产生的内容、产品定义等数据提供接口。(2)实现对传统的电视内容服务商产生的直播内容编码转换,从而成为适合IPTV的内容。(3)具备对本地IPTV集成播控平台中内容数据元、海报、多媒体文件进行管理和内容编排的功能。(4)具备将当地IPTV中所产生的成品内容输入到其他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中,抑或直接的分发至目标用户的传输网络。

2.2 原始内容的加工

对原始内容的加工功能主要由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电子节目指导)管理系统部分、产品的管理部分、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数字版权加密管理)系统部分共同协调完成,在一些在特殊的IPTV平台中,DRM系统部分有时也会被删除。

2.3 产品经传输网络的分发

IPTV集成播控平台在产品分发部分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和以往的广电业务有较大的区别,这一部分的系统服务内容是:以高服务质量来应对海量用户数据服务请求所出现的拥堵,并能提供经内容审查平台审查合格的内容服务。这是一种很明显的互联网数据管理业务的统一(最起码概念上的统一),尤其是在由QOS保障的高负载业务方面。对于网络运营商比如中国电信这方面的经验比较丰富,相对而言广电的经验就显得有些不足。

3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现状分析

2010年9月25号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我国首家中央级的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实现了与试点地区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的成功对接,这两级平台分别为CNTV和四川广播电视台,这对于我国的IPTV发展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未来这一平台首先将在四川绵阳进行试运行,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向全国推广。按照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以及《三网融合的试点分布方案》,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主要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以及管理工作。根据广电总局下发的条文,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试点地区,分平台是由由中央电视台(具体为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当地的地方电台,按照全国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同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共同建设。

我国IPTV中央集成播控平台目前采用总分两级构架模式。中央级别主要是负责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由中央电视台组织实施;在试点地区,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依照当地的具体情况,组成统一体,共同开展IPTV集成播控分平台的建设工作。关于平台的牌照申请方面,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的牌照由中央电视台向广电总局进行申请,IPTV集成播控的分平台牌照由地方电视台向广电总局申请。总分两级平台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则由中央电视台负责提供。

4 新媒体环境下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发展模式

4.1 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新媒体环境主要有以下的特点:(1)适应人们的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逐渐呈现出碎片化趋势,新媒体正是为了迎合这种需求而诞生的。(2)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地进行互动性表达、信息与娱乐需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诉求方面走向个性表达与交流阶段。对于IPTV而言,作为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3)人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更强。(4)新媒体使内容选择更具个性化,从而导致市场细分更加深入。

4.2 新媒体环境下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发展模式

4.2.1 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思路

从运营的角度来分析,IPTV集成播控平台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个特征是平台应该具备大规模分布式的部署能力,能够在全国范围内为海量用户群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并且,平台应该具有平滑的升级能力,可以随着IPTV业务覆盖范围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而进行线性扩容。第二个特征是平台应该具备分级分权的运营能力,能够很好的适应三网融合政策下IPTV业务的运营环境变化,可以与IPTV运营商的组织构架和权力分配良好配合,并且随着运营环境及运营商组织构架的变化,平台通过平滑的部署策略来满足这种变化需求。第三个特征是平台应该拥有超强的内容和业务整合能力,可以在不同的运营层次上整合数个内容服务平台的巨量信息,并能依据目标市场的特征来提供不一样的服务,从而实现对用户多样性需求的满足,使客户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第四个特征是其可以支持非封闭式的业务扩展、功能融合和业务融合,在这个平台上不仅可以进行各种互联网业务、专网业务、电视网业务以及电信网业务,还可以对各种的增值业务、语音业务、多媒体信息服务实现异构和集成。电信运营商通过这个平台向各种应用服务供应商的应用服务提供非封闭的API入口,应用服务供应商同时可以通过调用平台的各种用户数据,从而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定制化服务。

4.2.2 用户数据的挖掘将是集成播控平台的重点内容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用户数据的深入挖掘将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点。IPTV集成播控平台就是天然的IPTV用户收视数据来源,在未来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中,关于用户数据收集与分析的模块将会得到重点发展,以便为各项增值服务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对于IPTV集成播控平台来说,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用户数据中挖掘出一些有益的信息,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用户数据是未来IPTV业务中最值得展示的资产。反观当今的互联网巨头,个个都是先通过提供免费的核心优势业务来获得巨量的用户量,然后再通过对数据的系统挖掘,发现隐藏在巨量的用户数据背后的新的业务切入点,从而不断创造出新的业务增长动力。在未来IPTV集成播控平台建设过程这是很值得借鉴的地方。

4.2.3 云计算将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得到广泛应用

云计算是当今IT技术领域的热点,如何实现云计算在集成播控平台中的应用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目前的IPTV集成播控平台很难对系统的容量以及响应做出十分准确预测,比如每天TB级的内容编排、制作、并发以及数十万级的用户并发访问。在这中情况下,为了充分的保证服务的品质,IPTV集成播控平台就需要动态的调配起巨大的冗余能力来应对这些突发的热点请求。并且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异常迅猛,能力更为强大的硬件资源以及更加出色的处理能力将会不断的融合到平台中来,如何将其与现有平台进行很好的匹配,充分的发挥增量资源优势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同时由于IPTV中不断涌现的新业务,众多业务组件的堆叠也使得平台的一致性很难保证,以上这些难题都要求平台有更高的可扩展性云计算以其良好扩展性,随着其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应用,将会极大的增强平台的扩展性,解决未来平台发展所遇到的许多难题。

参考文献

篇2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言,传统的对外经济贸易已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环境,而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建立不仅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也使我国的经济贸易往来逐渐成为世界性跨国贸易中的一份子。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呈现增长的趋势,并已成为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进步的中坚力量,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在我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具有不断发展的优势,相关规定表明国家的相关部门对于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形式,也在逐渐降低我国传统的跨境贸易方式下的成本,从而参与到国际竞争的行列。进行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建构的同时,能够促进关于外贸交易的多边流转,为企业进入外贸竞争的行列提供更多的机会。

1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现状

201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额已超过美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只有创新发展,不能在经济发展中采取以往的经济模式,国际经济发展的步伐从来不会停滞不前,贸易的形式必须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大环境,以国际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本国经济的发展策略进行调整,我国经济贸易总额中跨境电子贸易的份额在不断上升。电子商务的进步得益于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发展,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而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为商务贸易的重点创新的对象。跨境贸易的发展繁荣,并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使我国对跨境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跨境贸易将跨境平台建设作为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内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已有的外贸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国家对各省的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鼓励具有跨境贸易优势地位的省市进行具有自我特色的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沿海城市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以及经济发展的开阔性将自身的优势不断进行跨境贸易优势的平台的转化,在解决跨境贸易中通关费时长、成本高以及处理繁琐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跨境贸易中遇到的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集中化的处理,将所有的缺点在新的平台建设过程中进行优化。跨境贸易自从在我们国家起步以来就在逐渐发展壮大,而在对相关的缺点进行处理和平台优化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具有特点的综合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将电子商务的跨境贸易进行综合对比,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的发展产业链也促进了相关产业模式的壮大。相关的跨境贸易平台将成熟的交易系统发展成为商业模式,形成具有特点能够完成固定交易的平台模式。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模式首先是传统的跨境大宗交易模式,在传统的跨境交易模式中平台服务就是境内外的外贸企业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贸易的平台,提供相关的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各种信息使双方进行了解促进交易的完成。供应商能够在自己商品的特点基础上寻找相应的采购商进行商品的出售,而采购商则可以在平台优势的基础上将自身需要的产品进行对比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要的商品。通过平台的沟通,买卖双方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网络上的沟通,这样就促进了双方跨境贸易的进行,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提高贸易的效率。其次是综合门类的跨境的小型批发零售的平台模式,进行跨境的小型批发零售平台模式将中国企业或者个体卖家的商品在平台上进行网络在线交易,将处于不同国家的商品通过交易平台而免除相关的跨境费用的一种交易模式,跨境贸易平台本身并不需要参与商品的交易环节,只需要为交易的双方提供可跨境沟通的平台。这些平台可以收取买卖双方的交易佣金进行平台的维护费用和盈利。另外跨境交易平台还有独立性的跨境小额批发零售平台,在交易过程中平台自己进行相关的海内外跨境贸易将目标商品进行买断,并只在自己的平台进行交易将商品进行海外的销售,通过国内加工进行商品的加工,直接销售给海外消费者的跨境贸易模式,而平台所转去的利润就是将商品进行购买加工和销售出去的差价。最后的平台模式为专业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从平台的名字就可以明白平台是为跨境贸易提供相关的服务信息为主的,专业性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能够为交易提供相关的贸易支付平台以及物流客服和相关的咨询服务等内容,以此来帮助企业的跨境贸易的顺利完成,平台的收入主要依靠于平台提供的贸易服务。

2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模式的应用

传统的国际贸易总是将贸易的各方面复杂化,这是因为贸易所处的传统的经济发展环境,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依赖于科技的进步而快速发展,在科技发展的情况下,贸易已成为快捷有效的交易,而跨境贸易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随着跨境贸易的发展不断增长,各国在跨境贸易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从而促进了相关的跨境贸易平台的产生,不同的环境下结合各自的特点而产生的跨境贸易平台,使跨境贸易平台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时候却不能够顺利进行,当前经济水平的发展是多方面的进步,而对于跨境贸易平台而言其相关的企业的发展也极为重要,但是这些产业往往是包含着各个方面的内容和不同的产品生产的企业,将这些产业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平台贸易进行有序进行是促进跨境贸易平台进行产业链整合的重要发展,跨境贸易平台的产业链的把控难度大也一直是跨境贸易平台缺失竞争力的重要原因。不仅在产业链中物流和售后等没有保证,甚至是企业商品的生产质量和进度等都不是平台可以直接进行控制的,因此能够进行平台的产业链中的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促进产业链的进步可以使平台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进行模式的整合和创新,在整合产业链的过程中将其中的缺陷进行对症下药采取相关政策,在产品方面平台可以结合自身的运营系统对产品的需要进行预测,从而进行产品的存储,甚至可以进行提前备货,这样可以加强平台对产品的质量以及数量有所保证,也可以提高对产品成本的把控力度。跨境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而跨境贸易平台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各个省市对跨境贸易的发展,在不断对跨境贸易的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进行发掘和创新。不仅从事外贸的企业进行跨境贸易平台的建设,一些传统的企业在进行经济贸易的过程中也开始将企业产品进行外销,因此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总是会出现相似的情况而不断导致跨境贸易出现竞争激烈的局面,当前跨境贸易产品的货源以及商品的相似性程度较高的特点都会导致跨境贸易平台建设的拥堵,影响平台的个性化发展。而海外商品本地制造等模式也使竞争不仅是跨境之间的竞争,也存在于本地的制造商们之间的竞争。能够将跨境贸易平台进行服务贸易的升级和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逐渐进行海外产品和本地制造商的信息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本国消费,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也为跨境贸易平台的差异化发展提供竞争渠道,促进平台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对自身不断创新。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要在合理的法律范围内进行发展,在产品知识产权方面进行细化了解,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业务形态,而在跨国贸易中具有各个国家多边贸易的特点,因此跨国贸易中会涉及多个国家的法律和相关的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尽量控制在合法的范围内,从平台的建设开始就要由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约束,只有确保平台发展的合法化才能够保证跨境贸易的顺利进行,也可以在跨境贸易中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消费者的青睐。

3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设计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力度的加大和贸易范围的不断扩大,跨境贸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的建构过程中也出现平台模式相似的局面,许多平台开始进行自我的平台创新,在相关的方面不断进行个性化的建设,在形似性极高的跨国贸易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和国际化贸易发展的需要,而物流和客户方需要进行创新已开始成为竞争的开阔点。跨国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将产品进行统一运输到国内,再进行统一的邮发,可以节省物流的成本以及由平台直接确保商品的质量和数量。许多企业在进行跨国贸易的过程中开通了保税模式能够缩短商品的配送时间。在进行跨国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创新的过程中进行保税模式和直邮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智能化发展以及在客户大数据的操作中进行客户体验服务的重要方式。当前经济的发展使跨国贸易的平台模式必须在经济发展的环境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要,只有进行创新才能够逐渐脱颖而出,逐渐发展的平台模式使跨国贸易竞争不断激烈,进行平台创新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跨国电子商务的平台模式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发展,建设出适合本地区或者本企业自身产品的平台模式才会使跨国贸易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并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索,将平台的潜在优势以及独具的特点进行不断扩展和创新。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将大数据应用到平台中进行两者优势的整合,促进产品的数据化管理以及客户的数据化服务。

4结语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将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促进贸易的发展结合起来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做法,将跨国电子商务进行互联网平台的建设作为能够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消费者需要的重要前提。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加深,建设跨国贸易平台促进自身的优势发展,发挥产品优势。平台优势的建设需要对涉及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完善,这就要求在建设初期就要对平台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法律法规。在平台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对平台进行优化处理。只有加大平台的管理力度和平台的创新建设,使平台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才能够在平台的创新和完善中促进企业跨国贸易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阿布都热合曼•阿布都艾尼,妮鲁帕尔•艾山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小额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06).

[2]娜.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贸易平台模式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5(08).

篇3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建设和发展方面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新时期选取邮轮旅游经济发展作为切入点,对邮轮旅游发展方面网络营销进行分析,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发展方向进行确定,从而制定合理化的营销方案,切实提高网络营销的综合影响力,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一、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市场经济时代背景下,游轮旅游的发展受到重视,如何探索游轮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问题和新方向[1]。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邮轮旅游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能看出我国近几年邮轮旅游发展相对较为迅速,仅仅在开辟新航线的十年时间内,就已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并且近几年亚洲邮轮市场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国大陆在亚洲邮轮市场的贡献率甚至已经超过了67.8%,仅仅在2008—2017年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境旅游人数就已经突破了1亿人次,但是参与邮轮旅游的人数却明显偏少,仅占总出境旅游人数的1.9%左右。可见邮轮旅游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邮轮旅游经济得到高效化的发展,就十分有必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情况,针对邮轮旅游营销方案进行改革创新,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切实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特色

对我国邮轮旅游经济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邮轮旅游以休闲娱乐旅游为主,一般会开发住宿、娱乐、饮食等多方面的功能,游客能乘坐游轮参观景观场地,与传统的旅游存在明显的差异,属于特色旅游的范畴[2]。我国邮轮旅游虽然发展时间短、发展起点低,但是整体上却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并且现阶段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客源相对较为充足,商品价格低的优势明显,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邮轮旅游客运量不断增大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加强对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视,在对邮轮旅游进行广泛宣传的情况下,我国邮轮旅游游客数量已经超过了百万人次,现阶段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从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角度看,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占比相对较高,而中国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低于0.05%,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国内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我国将具备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广泛客源,特别是在邮轮旅游经济呈现出大众化发展态势的情况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邮轮旅游经济的渗透率将超过1%。同时,随着我国公司制度改革,国内消费者的假期也会适当的延长,也能对邮轮旅游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使邮轮旅游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吞吐量大的优势更加鲜明[3]。

(二)国内港口发展邮轮旅游热情高涨国内港口城市具备发展邮轮旅游的广泛基础,在国际邮轮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受到市场经济的驱动,我国港口城市对于邮轮旅游的发展也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并且邮轮旅游运营规模得到了拓展和延伸,甚至在部分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已经探索了邮轮港口群的构建,能开发国际化的邮轮旅游经纪服务,从而凸显我国旅游经济的特色,提高邮轮旅游的综合发展效能[4]。

三、互联网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网络营销策略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较为迅速,呈现出飞跃式的发展状态,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使市场营销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使消费者的购物方式做出了调整,甚至在新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广告已经向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延伸,借助网络营销发展模式,能够将社会上的多元网络信息和营销信息等向消费者端传递,网络营销的影响力和营销范围得到了明显的拓展和延伸,极大提高了营销发展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邮轮旅游经济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为了提高邮轮旅游的发展效能,使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能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呈现出国际化发展态势,就要注意针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意识探索新网络营销模式的构建,从而加快邮轮旅游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进程[5]。下面就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进行细化的分析。

(一)大数据分析,制定精准营销方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邮轮旅游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影响,对新的营销理念和方案进行分析,重新审视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需求,从而尝试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实现精准营销的目标,最大限度的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因此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在发展邮轮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邮轮公司应该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有意识的对营销方案进行重新的调整和规划。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可以依托OTA平台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构,构建游客信息档案,传统的小旅行社也要注意完善游客信息库,在对游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的前提下按照游客的消费行为、基本信息以及行为数据分析等,确定游客的消费偏好、对产品的忠诚度等,也需要对顾客的购买力进行初步的确定,从而以此为基础对邮轮旅游产品的营销活动进行设计和规划,不断按照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制定精准的营销方案,确保能提高客户对营销方案和邮轮旅游服务活动的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邮轮旅游活动中,为邮轮旅游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作用[6]。

(二)多平台推广,拓展营销覆盖范围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工作中可以依托不同的网络平台制定差异化的营销方案,拓展营销范围和综合营销影响力,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价值,为邮轮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在结合邮轮旅游网络营销发展需求探索全新网络营销方案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结合OTA平台、短视频平台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综合应用,构建多元化的网络营销模式,使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应得到显著地优化。下面就结合不同平台的推广营销进行细化的分析。其一,OTA平台营销推广。OTA营销平台属于第三方网站营销推广模式,在互联网经济时代背景下,旅游消费者一般会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便捷化的网络信息,并且从第三方平台预定或者消费旅游产品的模式较为常见,对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邮轮旅游相关企业在探索网络营销模式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第三方平台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要注意加强与第三方网络平台的合作,按照平台实际情况和消费者的特色需求,制定相应的网络营销方案,在平台的支撑下使邮轮旅游相关网络营销方面的信息快速地向游客群体传递,从而形成精准对接类型的营销模式,在短时间内逐步提升邮轮旅游的知名度,对潜在的消费者市场进行开发,从而展现网络营销的特色优势,凸显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效能[7]。其二,短视频平台市场营销。依托短视频平台对邮轮旅游企业开展营销活动,主要是按照抖音、快手和火山小视频平台客户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信息获取习惯等制定营销方案,以短视频营销的方式对邮轮旅游营销范围进行拓展。一般情况下,网络时代短视频平台的受众主要是希望能在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精神的放松,在简单的视频中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因此能看出短视频平台的受众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相对较快,邮轮旅游营销活动中可以把握受众的这方面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方案,使邮轮旅游活动能快速地在短视频受众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将邮轮旅游经济转变为“网红经济”,从而形成良好的营销带动效应,促进邮轮旅游网络营销效果的逐步提升,为新时代邮轮旅游经济的现代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三)探索新技术,改革网络分销系统为了能在发展邮轮旅游网络营销的过程中,使邮轮旅游公司在发展实践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结合新营销技术的应用,对传统邮轮旅游营销方案和模式等进行调整,在丰富邮轮旅游活动产品基础上建设能凸显我国特色的邮轮旅游发展模式,对分销渠道进行优化,从而维护邮轮旅游市场秩序,增强邮轮旅游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例如结合信息时代的影响和新技术形式的应用,在对邮轮旅游营销模式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我国可以尝试引入邮轮全球分销系统,借助系统平台对邮轮产品进行整合和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实时化的更新,从而将邮轮旅游营销向国际市场延伸,在显著增强营销范围和消费者选择范围的基础上,也能按照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制定动态化的邮轮旅游活动价格,为游客参与邮轮旅游活动提供一定的便利性,也能增强市场的稳定性,切实带动邮轮旅游实现优化发展的目标,为我国旅游经济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篇4

一、“互联网+”与农业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体系庞大,农业规模面积广,但整体看产业结构却没有及时升级,阻滞了农业结构的发展。而“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带给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思路,新观念,使得农业经济正在积极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农产品销售,“互联网+”与农业经济结合的模式下,农业经济势必会有新的突破。

二、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一)粗放的农业生产模式

因为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虽然近年来已经在逐渐缩小,但差距仍然很大。这就导致了很多乡镇地区信息不通,跟不上时展的潮流,无法应用新型科学技术,农业技术和时展始终存在着差距。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仍然采用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基本以自给自足为主,很少有规模化生产,且农作物品种单一,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滞后。

(二)缺乏精深的农产品加工

当前虽然“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给农业发展新道路,但对于数量繁杂的农业产品来说,如果不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条件对农业产品进行一个细致的加工、分类,很难以抓获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为农业供应链庞大,农户数量众多,如果某个地区或某个区域的农业产品并不能达到标准化的处理,就很难以让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商家和消费者追求的重心不一样,商家也就是农户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而进行生产,建立合理的消费标准,将农业产品细分化,这样才能够在搭乘“互联网+”技术的列车上实现大丰收。

(三)专业人才少,当前农民普遍素质偏低

因为农民群体普遍受文化程度低,所以导致其综合素质偏低,在“互联网+”时代下,不仅仅是要对农业精通,还有精通一定的信息技术,才能够将两者结合起来,应用信息技术为农业做贡献。“互联网+”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还应该是人才,但当前农业经济效益低,所能给出的薪酬待遇和福利待遇都偏低,在吸引人才方面,农业经济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如何促进乡镇农业经济发展

(一)结合互联网优化生产模式

互联网带给农业生产的并不只是发展平台,还有先进的生产模式与生产方法。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冲击下,农户对农业生产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转变,而且网络上信息包罗万象,用户随时可以通过上网来获取知识,为农民的再继续学习提供平台,此举不仅增强了农户的知识储备,而且也为推进“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二)联合优秀企业搭建电商平台

只进行产品初加工是完全不够的,必须要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品产业链,才能促进农业经济的飞快发展。农户可以与有能力的农产品企业合作,共同搭建电商平台,上架农产品,不仅省去了农户自己售卖的人力物力,还能实现农产品企业规模化销售,一举两得。同样,搭建电商平台需要农产品保证质,在售卖过程中,可以实现农产品口碑化,做出品牌,吸引更多的客户。农户与农产品企业合作,农户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企业具有高标准化的人才队伍,两方面配合,查缺补漏,取长补短,为农业经济的下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加强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篇5

在我国的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建立中,新常态理念的建立是新的政治经济发展环境、内容、模式下,进行的全新管理理念与方式的改革工作。但就经济管理而言,新常态理念即是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采用务实求变、创新发展的工作理念,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全新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新的环境下形成。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传统经济理念有着极大的极大区别,其产生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经济发展,受到改革推进、国际形势变化、我国经济速度减缓等情况变化,形成的新型经济环境造成的。在这种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利用新型的工作理念将其定为常态化工作理念,即为新常态理念。二是理念的务实性。在新常态工作理念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中,务实性精神是我们工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只有在务实精神的指引下,新常态理念的形成与推进才能为当前经济发展与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支持作用。

二、新常态下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实践措施研究

(一)利用新管理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方法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传统的农村财务核算工作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所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利用新型财务管理核算方法,完善农村财务核算过程。这些新型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建立全面核算模式。与传统的核算方式不同,全面核算模式较为重视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整体内容以及与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内容进行整体的核算工作。在实际的农村经济财务管理过程中,这种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全面掌控财务整体状况。二是加强成本与预算管理控制。在新的经济发展环境下,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中成本与预算控制力度。在成本控制中,我们需要严格控制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管理成本,利用成本管理质量的提高保证农村国有资产管理得到保证。而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我们有效的预算控制方式提高农村经济管理的计划性与执行性,保证其发展有序进行。

(二)建立标准化公示平台,做好财务公开工作

做好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财务公开工作,既是财务管理制度中的明确规定,也是国家对于农村经济管理者的硬性要求。在新常态理念的引导下,我们结合新型技术的内容拓宽了财务公开平台,利用标准化公示平台方式开展了实践性工作。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建立标准化的公示体制。在新的公示平台中,标准化体制的建立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利用标准制度规定公示内容及要求,保证公示内容、过程、方式确实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另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的开拓新的公示空间,提高财务公示在标准化要求下可以为更对的社会群体所了解。如在网络平台中,建立网络财务管理信息公示平台,提高公示工作的关注程度就是新型的财务公示方式之一。二是建立有效的回馈反应制度。财务公开的目的就是利用公开方式,提高社会对农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力度,同时利用社会反馈内容提高农村财务管理质量。所以在标准化公示平台的建立中,我们还需要利用制度管理方式,确保财务信息公开中社会反馈信息得到有效处理,保证财务公开质量提升。

(三)利用制度化模式,规范财务监督工作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传统的财务监督工作包括了村民委员会监督和上级审查监督两种主要模式。但是在新的财务管理常态理念模式下,这些工作内容都存在较多问题。所以在新常态理念指引下,我们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对于者两种模式进行了改进,以便更好地规范财务监督工作。首先在村民委员会监督过程中,我们可以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如引进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加入财务监督工作,保证监督制度的有效的执行,确保财务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的提升。其次是在上级审计监督过程中,我们必须建立制度化管理模式,利用严格的审计制度要求,确保监督工作落实到位。

(四)发展新型技术手段,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

在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新型技术的应用对于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财务技术创新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创新内容:一是网络财务管理技术的开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网络财务管理模式的应用很好地提升了财务工作自动化水平与管理质量,特别是在网络财务管理平台中远程财务管理的开展,还可以很好地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二是大数据技术下的财务管理发展。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新常态下的农村经济管理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如数据挖掘的开展对于农村财务预算的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而良好的数据分析对于财务风险的规避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6

一、论述几种不同的物流经济管理模式

 

(一)首先是电子商务管理模式

 

网络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支付方式,融入了网络技术的支付方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网上购物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水电煤气等费用的缴纳也可以通过电子网络平台进行操作。与物流经济本身的倾向一致,物流经济管理模式也逐渐倾斜向电子商务管理模式,通过电子网络销售平台的建立,使得物流经济在其促进下迅速增长。对物流经济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不仅大大增加了我国物流从业人员,同时促使我国物流业务量出现明显增长。电子商务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业,在信息的搜集与获取方面便有了更多的途径,在这一基础上数据的分析与整理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已经到来的信息化物流经济,提高了物流业的竞争力,使物流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先了先机,生存与发展权利更胜一筹,促使企业加强对现代物流的重视,对运输成本的降低有明显作用,且有利于物流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其次是定额管理模式

 

所谓的定额就是一个产品从开始生产到完工后的一段时间内,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可以通过其一段时间内的定额体现出来。在刚开始发展时,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都不大,且很多企业产品还比较单一,对生产资源的需求并不多,对生产组织的要求也并不周密,生产经营能力要求往往一般即可。但随着企业生产中大量高科技的应用,以及经济日益发展的刺激,经济发展往往会趋向于更加先进的管理观念。在越来越看重定额化的今天,物流企业也开始积极转变观念,在物流经济的发展中积极应用定额管理。在确定定额的基础上,预算最小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管理,可促进物流效率的提高,使企业物流经济中定额管理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使企业在这一推动力作用下创造更多的财富。

 

(三)最后是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要想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就要采用供应链管理模式,这样才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运输压力,让企业的内部分工更加清楚明了。企业内部的存储工作可以让物理经济管理部分负责,企业可以只掌控一些核心的工作,同时还要尽可能的降低企业成本投入。通过物流公司的物流链和配送体系,企业甚至可实现零存储,从而促使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购物后,商品何时到达自己手中开始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对于企业成本来说,物流成本占据很大一部分,而将这一业务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将会强化企业综合整合能力,使商品运输过程更加经济和快捷,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现代企业需要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功能成为传统供应方式的改革焦点。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对物流经济管理的敏捷性与合作性及柔。

 

二、新形势下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内容

 

上文中已经提到,物流行业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新的经济发展局势下,首先需要确保物流行业的流动性及高效性。然而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我国物流经济管理的战略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重点创建物流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发展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物流行业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新时期的物流行业更加倾向于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电子商务物流体系的雏形。这种物流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做基础。物流信息化系统开放性与扩展性,需要以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的网络系统为保证,只有在此基础上物流经济发展的信息采集与处理平台才能更加先进和稳定。物流企业传统 MIS 信息平台呈现出的一些问题均可通过 Internet 进行改造,数据格式不统一所造成的沟通问题可以通过统一开放且标准的网络平台加以克服,进而促进企业间有效沟通的实现,在这一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物流企业跨地区合作,促进物流企业网络联系范围的不断扩大,使电子商务经济发展中融入更多物流企业。

 

(二)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所有的物流经济管理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规范中间物流企业的竞争,为了进一步拓展物流经济行业的使用范围,提升我国物流经济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可加快物流行业协会的建设步伐,通过物流协会推动物流行业内部信息建设与信息共享,从而规范物流企业行为,有效提升物流经济整体实力。

 

除此之外,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水平才能满足物流经济的管理需求,特别是在定额管理模式下的物流经济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这个信息化时代,物流经济管理模式的多样化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高校,应结合最新物流行业发展方向与技术,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重新改进设置,对教育内容加以充实。物流企业管理者尤其高层管理者,应不定期地接受培训,并给予员工不定期培训,使物流从业人员对物流经济发展特点与要求全面掌握,促进从业人员素质及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篇7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大数据在互联网平台上开展的金融服务,包括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网贷、金融机构互联网化等模式。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化为主要发展模式;到2005年前后,第三方支付逐渐兴起并迅速占领市场;2010年以后,互联网金融逐渐从发展走向成熟,呈现实质性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正处于向城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而是否达到城镇标准最为重要的判断依据则是人口指标和经济指标。我们应该注意到,不论是人口指标还是经济指标,都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人均收入密切相关。当农村地区发展资金不足时,地区经济发展将滞缓,而多种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农村地区发展提供了资金便利,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渠道。

一、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必要性

我国农村地区资金使用模式一般是将往年农业产出的收入作为今年进行农业生产所需要资金的来源,以资本积累满足生产、生活所需;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端是将对再生产扩大产生严重影响。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不断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遭受到挑战。现代化农业不仅对农业生产设备和技术、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手工作业的生产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求,农民需要引进更先进、更具技术含量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设备,于是,资金就成为阻碍现代农业发展的P键性因素。虽然国有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贷款业务,但总体而言,尚处于供需严重不平衡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可确定因素较多,例如气候。农民资金的最大来源则是依靠销售农产品获得,一旦某年因自然因素、气候因素受灾,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收成,农民将无法按期还款。贷款可抵押物缺乏或价值较低。农村土地是集体共同所有,无法进行抵押,而用来进行农业生产的厂房或设备价值又较低,无法进行大笔数额的贷款。基于传统国有银行借贷渠道的苛刻,互联网金融借贷模式则是弥补其不足,进一步拓宽了农村金融借贷市场。

二、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众筹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平台筹款项目并向公众筹集资金的模式,其具有低门槛、多样性、对大众依赖性较强、注重创意等特点。众筹不分身份、地位、性别、年龄,只要是具有创造力、能够吸引大众进行投资的项目都能够进行众筹。其资金来源既包括传统金融机构,也包括民间资本。其中,民间资本是最主要的来源,公司、企业或风险投资人较少参与。

P2P,英文是person-to-person,意为点对点融资,是一种新型的民间小额借贷模式。它将小额的民间资本积聚起来借给有筹资需求的人群。P2P最大的优势是避免了现有金融机构体系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可能出现歧视等弊端,对金融机构的体系进行了补充和完善。2016年P2P网贷平台成交额排名第一的红岭创投投资近80亿元,排名前十位的平台共投资近300亿元。

与前两种筹资模式不同的是,第三方支付是支付结算模式。具体来说,第三方支付就是具备良好信誉和较强实力的第三方,在与国内外各大银行进行签约后,成为买卖双方进行支付的中介。买方在购买商品后,将货款打到第三方账户中;当买方确认收货后并通知第三方后,作为中介的第三方方可将钱款转至卖方账户。

三、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互联网金融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互联网为农业金融行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传统融资平台相比,互联网金融更加平等、便捷,门槛也更低。在这个平台中,需要进行融资贷款行为的农业中小企业,只需在平台中进行注册即可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众筹模式中,需要筹资的中小企业在互联网中自己的项目与创意,资金拥有者或金融企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投资。而P2P融资模式中,P2P企业在接受到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后,对其进行审核后即可进行贷款发放。审核的关键点时申请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无论是哪一种互联网金融平台,更加注重的是项目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而非抵押物,从这一点上看,有效避免了传统金融信贷平台的弊端,信誉良好的农民或农业企业可以简单便捷的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金融促进农产品产业链的完善

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第三方支付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生产资料到农产品销售全过程。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是农民或农业企业将农产品运输至农贸市场进行销售,或是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中间商,自己仅能够赚取很少的利润。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农民或农业企业能够略过中间商将产品直接出售给消费者,通过省略中间环节获取最大的利润;消费者也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在对当前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分析研究后,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涉猎农产品。无论是以图书起家的当当网,还是以电器著称的苏宁易购,都在逐步转型升级,增加农产品销售。

四、结语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是由于征信难、缺乏信用记录、抵押物价值小等原因,农民或农业企业难以通过传统金融平台获取资金支持或服务。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农民或农业企业规划出有吸引力的项目,并在众筹上进行展示,吸引有兴趣和投资意愿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或是在P2P平台上进行注册并资金需求,投资者通过承担风险以获取较高收益;也有一些地区有条件的地区,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并获取较大的利润。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农村发展互联网金融不仅有助于促进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且有助于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互联网金融仍应以征信作为支撑,并且需要控制好融资风险和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风险,才能真正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8

(一)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模式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初级应用阶段,最需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建立开放式的云协作机制。在云协作机制中,各种参与实体之间可以顺畅地沟通信息,使用对方可共享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以此达到降低自我经营投入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多赢和谐局面,促进整个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最终提高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这样可以使得旅游产业中各方之间存在的固有的和非固有的关系巩固化和规范化。其次,引入社会中第N方参与到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中来。第N方可以是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也可以是通讯、快递等信息物流机构,可以是除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以外的其他行政职能政府部门,也可以是其他各种对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社会任何实体、任何产业。这样能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从封闭半封闭状态,一跃成为开放式产业。这种第N方加入越多,整合的社会资源越丰富,旅游经济的产业发展实力也就越强大。因此,开放式对云协作机制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二)云协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高级应用阶段模式在云协作初级应用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类似IT行业中云计算的云平台。这一云平台是参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各类社会实体的信息加工处理和资源整合的中心。所有的社会、经济、信息等资源都将在这一平台进行处理和交换。以旅游专业学校为例: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将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和行业法律法规设置到云平台;旅行社将切实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要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从业人员将工作中遇到的市场情况和问题设置到云平台;旅游者将对旅游服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设置到云平台;第N方将自身参与旅游产业的目的和存在的各种需求设置到云平台。旅游专业学校就可以通过这个云协作平台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宏观旅游产业政策、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情况、旅游从业人员所面临的新的市场问题和素质要求、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直接要求以及第N方所带来的旅游经济发展变化的新要求,依此来进行适合旅游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和适合旅游市场发展的理论研究等工作。旅游专业学校则不必扮演这些实体在经济中的角色,不必增加相应的参与成本,就可以得到这些有益的资源,这也是云协作的最大效用。

二、云协作机制在旅游经济中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云协作机制在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实际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既不是经济风险,也不是产业市场风险,而是如何建立健全这种云协作机制,并把这个机制落到实处。另外,要调动社会经济中其他对旅游经济发展有益的实体资源,除要有开放式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更重要的是要使参与的实体有很强的积极主动性。为了应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运用以下基本手段解决:首先,通过行政机制建立云协作平台。云协作平台的建立,需要通过政府各级相关部门的主导才能实现。目前旅游经济产业中的各个参与实体,均第一注重切身利益和直接利益,各方之间的往来关系既不透明也不直接。这就导致各方即便面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更不会在市场经济中自觉地联合产生一个可以相互沟通和利用的平台。而单靠旅游行业管理部门一方,很难协调各个参与实体以及建立协作机制,更难利用旅游产业以外的各种社会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各级相关部门主导,共同促成旅游经济云协作机制的建立。其次,商业化运作云协作平台。在政府主导建立云协作机制平台的基础上,将该协作平台推向市场,商业化运作,使云协作平台本身也纳入到市场经济运行当中。这也是保证云协作机制开放式特点的基础。云协作平台所具有的强大资源集中整合、信息处理功能,本身就蕴含着资源配置、信息经济等实现市场化的基础,因此,该平台的运营管理完全具备市场化运作的条件。最后,调动市场各类实体的积极性,吸引第N方参与支撑云协作平台。在市场经济运营中,各类参与方均把经济效益列为首位,因此经济效益也就是第一驱动力。而这一驱动力的来源,一是要有健全的参与机制与退出机制,二是要有盈利效益,二者缺一不可。在云协作机制的平台建立初期,政府可以出资一部分,社会筹集一部分,形成云协作机制平台引导基金,有了这个资金保障,各类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的实体就有了一定的安全保障,加之参与后会以较小的使用成本获得同质同量的社会资源,会直接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实体企业就有了一定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云协作机制运作的良性循环。

篇9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46-02

一、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与实践成效

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平台,把平台主导者――政府、平台服务的提供者――各类生产厂家和商家等、平台服务的消费者――中间商、零售商以及个人消费者等置于县域平台之中,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等的引导,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和商家的进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1]。其中平台化发展战略,至少包含三个重要内容:县域平台服务系统,平台的盈利能力,平台商业生态系统[2]。

(一)县域平台服务系统

义乌市平台主要是由政府、生产厂家以及商家和消费者等组成。义乌市政府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如“四个允许”、优先发展商贸业,建立小商品市场以及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发展“市场采购”型等政策,为义乌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吸引更多新的厂家和商家的入驻,增强义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分布呈现这样一个规律:义乌本地―浙江以及周边省份―全国―全世界。

(二)县域平台的盈利能力模式

义乌县域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义乌经济主要是依靠商贸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义乌市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商贸业的决定,通过几代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形成义乌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义乌逐渐形成前店后厂的城市布局,服务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21世纪大力发展义乌的旅游以及会展经济,不断开拓义乌经济发展的新渠道,提高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3]。

(三)县域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

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担风险、共享资源促进平台的不断发展[4]。在平台中,义乌市政府作为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所有的交易以及生产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合理分配政府所拥有的资源。而平台的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各种产品的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零售商等是整个平台当中最为关键的成员,脱离了他们则整个平台将不复存在,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互为存在,而且他们与义乌政府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为了维持义乌整个商贸经济的发展,各种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中介机构不断涌现,支持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义乌平台当中还存在一些寄生种群,为整个义乌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的企业或者供应商,他们是依附于整个义乌经济发展的,并为义乌经济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义乌市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一,政治上,义乌市政府的政治环境更为轻松,政治体制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政府政策,义乌市政府的行政权限不断扩大。在面对国际贸易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下,义乌市政府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建立“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保持义乌的市场竞争力。其二,经济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2013年GDP达到850亿人民币,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77%,远超浙江和全国的50%和40%。其三,社会上: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十多年来,已建成各类生态主题公园15个。绿化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5]。

二、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经历自发―自觉―自主的过程

(一)自发的发展过程(1978―1986年)

义乌经济主要是依托于个体经济的发展而繁荣的。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多地少的困境使得义乌剩余的劳动力需要进行转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出现了大批的个体经营业者,而政府此时也意识到个体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义乌人民的生存问题,因此为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个体经济支持,鼓励民众的创新精神。因此,政府鼓励的个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自发地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市场创建之初,义乌把商品的消费者定位于农村的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重点在于中西部地区,尔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巩固已有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大力拓宽城市市场,城市的工薪阶层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义乌商品的消费对象。

(二)自觉的发展过程(1986―1992年)

这个时期由于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以及国家对个体经营的承认使得义乌个体经济从此活跃起来,义乌市政府把在体制之外的群体纳入了与社会利益分配相联系的公共政策范畴。这段时期内众多家庭工业在还没有被中央制度所开放的前提下也开始自觉地走向合伙经营和股份合作,而此时义乌市政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利益选择的影响下,将政府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普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民营企业与传统合作经济制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产物――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形式为整个义乌乃至全国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三)自主的发展过程(1993年至今)

从1993年开始,义乌市场已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之时,义乌政府果断实行了“管办分离”,政府全面退出竞争领域,使市场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又制定了《关于加快市场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义乌市场建成国内外交易成本最低、信用最好、信息最灵、手段最新、效益最佳的商品交易平台,为今后义乌市场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世纪末做出了把义乌建成世界最大的商贸城的决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义乌市政府看到了电商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开发义乌市的电商平台,“义乌购”也因此产生,近几年“义乌购”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海啸的发生,义乌经济的发展也遇到巨大的挑战,因此义乌市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果断向中央政府提出进行国际综合贸易改革试点并获得批准,着力构建“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主动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且积极寻找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试图解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难题。

三、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平台化观念,利用平台化战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作为县域平台的创建者,应该意识到平台化发展战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对辖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选择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平台化战略。把政府、企业和商家以及消费者等全部纳入平台之中,将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支持作用,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维持平台的领先优势,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与商家的积极性,把其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及时地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二)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实行平台化的发展战略将面临诸多挑战

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以商贸业为主导,围绕商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相关的生产企业和为促进商贸业发展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商家,不断完善义乌平台服务系统和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建立良性运行的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平台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是由众多成员组成,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成员加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新进成员与原有成员之间以及老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关键。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组成人员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它们在平台当中的职责与作用。其次要鼓励新成员的加入,对现有的成员进行挑战与补充,淘汰不符合平台发展的成员,促进平台生态系统的完善与发展;不断丰富平台盈利模式。县域平台要创造适合于本区域特征的盈利模式,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完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培养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树立发展的理念

首先从平台的参与对象来说,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在平台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要不断提高,在政策指导、法律法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做到与平台的发展相互适应,甚至应该要提前预测到平台发展趋势并做好准备。对于平台的生产厂家以及商家等而言,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等,在平台的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不断扩大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受众范围,适应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其次从平台内容来说,平台的服务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平台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各个参与对象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断创新,创造越来越多的平台的收入来源,促进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平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大熔炉”,适应平台发展的被吸引进来并不断提升,落后的、不适应平台发展的被淘汰出去,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不断促进整个县域平台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笑笑.基于电子商务融合的浙江专业市场平台化发展战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周利华.网络平台演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篇10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高校教育,在学科体系、办学规模、科研能力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进步。同时,地方高校与区域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一方面,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地方高校还通过继续教育,帮助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失业人员、私营企业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地方高校的发展对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辐射和影响,对地方的饮食、娱乐、旅游、房地产和交通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也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口。

国外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过程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互动发展模式,主要有以 “威斯康星”为代表的教师与顾问式高校主导模式;以“硅谷”为代表的产学研三结合模式和以 “相互作用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与地方经济共生模式。我国高校在与地方经济的互动过程中借鉴国外经验的运行模式并结合其自身特点形成了自己的互动模式,主要表现为三位一体模式、协同式学习模式和职教合作模式。

西部地区由于发展历史、区位劣势、经济基础等原因,地方高校大多由专科院校、师范院校或者职业学校合并升级形成。发展历史短、实力弱、水平低是大多数地方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同时,我国高校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高校多由省级管理部门直接管理,与地方政府联系较少。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不了解地方高校;另一方面,地方高校缺乏与地方组织的主动联系,导致西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发展互动不足,无法实现双赢。针对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合其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提高地方高校办学水平、增强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互动发展原则不一致。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地方组织的经济互动中,表现出被动性与弱势性。究其原因,互动原则不一致是导致其在互动地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西部地区大多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化程度低,在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中,由于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对地方高校在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并不重视,对地方高校优势不了解,能力不认可。因此互利原则在地方政府角度并不认可。地方高校在互动发展中缺乏长远规划,短期利益的缺失也使其无法理解互利原则。双方无法就互利原则达成一致。

2.互动发展目标短浅。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大多为新建本科院校,大部分高校通过合并、升级等方式成立。由于历史发展及自身区位等特点,管理水平较低、教学层次不高、社会地位不高。因此在与地方开展产学研合作中,以及由此造成的地方高校对地发展规划和需求的把握等方面表现得底气不足。在与地方合作时,不能准确把握地方需求,很难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长期规划。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方大多属于省属院校,与地方缺乏联系,因此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不了解。双方在高校办学定位、目标、专业设置、培养计划等方面缺乏沟通,导致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理念不支持,对其服务能力不认可。

3.互动发展形式单一。由于互动目标有分歧,且互动目标短浅,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形式较为单一。多为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等。“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在西部高校发展中大多体现为政策性宣传,多见与政府文件或高校发展规划中。实际执行由于目标未分解,缺乏细则因此难以执行。根本原因,主要因为地方高校在与地方政府的互动关系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积极主动寻求形式多样的互动形式,或地方政府不愿在各个领域内以多种形式与地方高校互动。

4.互动发展层次不深入。在互动原则及互动目标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往往不够深入。一方面,双方缺乏对互动需求的深刻洞察,大多数合作无法满足各方需求,流于形式,或者演变为形象工程。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高校在合作中的被动地位,合作双方的交流往往是单向的。合作中交流的不顺利,加剧了互动层次的不深入。高校在合作中,大多为满足地方人才需要,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建立实训基地、就业基地,政府、企业则等待“被合作”。在这种功利性互动中.不论是地方高校还是政府、企业、社区都是在寻求自身的发展和利益,而忽略了长期合作、互利双赢的原则。

三、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模式构建

1.统一互动发展原则。西部地区地方高校与地方组织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要实现互动良性发展首先应统一互动原则。双方应明确互利共赢是地方高校文化与区域经济全方位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互动发展公平性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背景下,任何市场主体必然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高校与政府、企业等组织也不例外。高校作为准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的责任重大。这就要求在高校与地方合作中,一方面,高校应正确处理双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更多的从服务地方的角度出发寻求合作领域,谋求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组织也应该重视高校在服务地方发挥的重要作用,处理好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关系,鼓励高校参与地方经济建设。

2.更新互动发展理念。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高校教育更偏重理论性,高校体系封闭。导致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建设间缺乏联系纽带,地方政府对高校的专业设置、培养计划、人才优势等缺乏了解,对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持怀疑态度,不愿与地方高校在各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地方政府应改变理念,主动了解地方高校,参与地方高校活动,增强对地方高校能力的信赖。

地方高校除应强化与地方合作的理念外,应更加注重自身服务地方的能力提升。例如学科和专业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培养计划满足当地对人才能力的需要,力图培养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科研项目应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基础,为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加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3.明确互动发展特色。不同于与地方组织合作的其他机构,高校在与地方经济合作中,利益诉求长期化倾向明显。因此互动要立足高校自身特色,在合作中体现专业优势。特色性原则是互动主体要立足自身的优势和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合作和交流,以保证互动的深入推进和互利的成功共赢。一方面,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一定要紧跟区域经济的发展,顺应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层次和专业建设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发挥地方高校在文化引领及专业特色上的优势。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的同时,在文化传播、文化导向上提高参与度。

篇11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

3.政策

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篇12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政策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作者:严业明 张德艳 王言艳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

[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

[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

[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

篇13

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市场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以及成功转型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实际上,共享经济能够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近年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其他相关设施的不断完善。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共享经济已在社会各阶层和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就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作如下相关总结。

一、共享经济概述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通常来说,共享经济主要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

(二)共享经济的特征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共享经济是当前最新且迅速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与传统型经济模式相比,这一新型经济模式有着以下三点区别性的特征――第一,其本质是暂时性转移闲置的未使用资源;第二,主要借助网络信息的发展作为互通平台;第三,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最主要表现形式。共享经济在这三大特征的基础上快速展,逐步改变了传统型集中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使社会各阶层闲置资源得以高效性利用的同时有效替代过分投入和依赖的大量集中资源。

二、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现状

(一)进一步拓展共享交通的领域

从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相对角度来看,共享交通属于我国共享经济中的领导者。自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3]等于2010年在我国成立后,就正式标志着中国共享经济模式登上经济舞台,并且在此之后亦有多家交通领域平台陆续成立。直至美国优步于2014年进入我国,我国交通出行领域逐渐演变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为此,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实施了合作发展的战略,稳固了其在我国共享交通中的领导者地位。也正由于我国共享交通的发展历程及各政府相关部门对其实施的监督管理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其他行业开展共享经济模式起到了楷模的作用,为其他行业发展共享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进一步拓宽了共享经济领域。

(二)各共享经济产业规模迅速扩张

近年来,共享经济在我国各个行业中发展十分迅猛,且已形成共享经济模式的各行业规模均呈现出不断扩张的趋势。据相关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2010年期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千万元),开展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未超过20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15年时,我国共享经济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100亿元(RMB),与该经济模式相关联的经济服务提供者已高达5千万人左右,并且有超过3亿人口使用共享经济平台所提供的的生活服务。

(三)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共享规模

在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以模仿国外公司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共享经济在各行业中经过不断的发展,已在原有的模仿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且社会市场经济竞争愈演愈烈,这也给我国共享经济的创新加快了速度。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加上网络信息科技的飞跃性发展,就进一步促使我国共享企业和共享经济成为全球共享经济的领导者。迄今为止,我国共享经济中的部分领导者企业已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创新独特模式在国际市场经济中各自占据了一席之地。

三、我国共享经济持续发展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

首先,我国政府相关部分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务必明确相应的失信惩罚机制。就目前来看,我国在个人信用这一块的相关规章制度明显较少。所以,要想使社会信用体系完整化,第一步就必须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化。除此之外,还应对失信惩罚机制进行同步完善,适当地调整或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切实保障“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其次,进一步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速度。政府相关部门应致力于创建一批强有力的征信机构团队,并赋予这些机构良好的发展条件。最后,M一步加快市场对信用产品的需求化进程。实际上,信用产品在我国的使用率并不高,因此,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使信用产品逐渐在我国日常经济活动中得以渗透。

(二)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监管模式

第一步,以共享经济的特点为依据,在大胆打破传统经济模式的立法思维和监督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并创新和优化监管模式。第二步,在设立和完善政府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辅助各行业协会优化创新出分级管理制度。第三步,务必将保险制度强制化实施,以使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合法利益有所保障,尽可能地将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化。

(三)以拓宽共享领域缓解产能过剩

过度缺乏需求方是出现产能过剩和供大于求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此之中又多由市场经济信息的不对称所导致。而让供大于求的供应方找到需求方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是共享经济的本质。因此,不断拓宽共享领域,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强化“一带一路[4]”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为当地群众创造生活福利,同时还能进一步解决我国各产业中产能过剩的问题,刺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为我国市场经济的成功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论

总之,共享经济是全球经济的客观发展趋势。虽然这一经济模式目前在我国尚且存在着监管和保障类的问题,但其以低成本消耗、高经济收益的绝对性优势,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新鲜血液,为世界迎来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时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