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规划与建设

城乡规划与建设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城乡规划与建设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乡规划与建设

篇1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凭据,土地是经济建设的基石。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因而土地管理在城乡规划中举足轻重。城建部门与土地部门在考虑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本需要通力合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务实的合作精神,协调配合,共同为城乡建设与经济发展添砖加瓦,然而事实上,很多地方在这两方面并不能协调进行,因而产生了很多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土地资源作为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被日益提高到国家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过程当中。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作为基础支持,因此只有加强土地管理水平才能不断促进城乡建设发展的有效进行有效的土地管理工作,能够帮助城乡建设取得更加优质的土地资源。不断推动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不断为人们提供更加良好的生活品质和生活环境,这项工作的进行,对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2.1缺乏有效城乡规划体制

城乡规划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土地的使用和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同时与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影响。解决城乡规划建设问题都有国社会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有着比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根据目前各部门反映和研究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份的系统性和科学的规划性。在城乡建设部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许多开发者对如何更好地规划城市建设仍然缺乏比较客观的,公正的认识,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局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导致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浪费情况非常严重。

2.2土地管理水平低下

城乡规划建设及实际执行的过程当中,土地管理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具体情况只有合理的使用土地管理工作才能使城乡建设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管理作为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设计各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多,因此也需要加强各个方面的实际联系。但是,我国仔,当前土地规划管理过程当中工作水平较低,实际的人员组成较为松散,从而使得城乡规划的实际建设过程当中缺乏一定的人力资源支持。

2.3城乡规划缺乏稳定性

在实际的城乡规划建设过程当中,部分开发商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的稳定性近灵活性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发生在开展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当中,政府制定了一定的规划管理目标,但不逢开发利用没有很好的理解到政府的实际意图。造成一定的社会资源浪费,最终导致土地资源没有被合理使用。

3对建设土地管理改善措施的建议

3.1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在进行土地规划管理的过程当中,各个地方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一定的法律或者相关的法规进行约束性的制定,所制定的法律条文要根据城市的整体发展及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是没块土地的利用,尽量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需要明确土地的使用责任人和相关的法人代表公开透明,土地的使用及支配途径,从而使得城市的每个居民都能够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当中来,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及国家的经济发展贡献集体的力量。

3.2完善土地利用合理度的评价机制

土地再批准利用的过程当中负责人一定要对土地的利用价值和土地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需要重点关注土地的使用是否危害,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建筑或者对周围的居民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个评估过程当中一定要科学准确,而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监管部门对于土地的使用及回收利用进行科学的考评和规划。从而使的土地使用空间得到更好的科学的规划和开发。

3.3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土地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平常的规划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加强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对于商业用地和居民居住用地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当中,要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的经济条件以及发展的具体需求,尽最大可能减少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同时还要兼顾经济的发展。

3.4城市绿化建设不能少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资源的不断消耗,土地的污染逐步加深,所以在以后的实际规划过程当中必须要平衡环境的各方面影响因素。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地管理的统筹性原则,主要是配合城市的整体规划发展,从而使得城乡发展具有更好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所以在以后城乡发展规划的同时,一定要具有前瞻性和计划性,在城乡规划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条件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国家整体的战略部署,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工作,同事要协调城建和土地规划部门个方面的工作。对于规划的长久性和明确性,要定进行一定的科学预测。同事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协调,确定一个长久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城乡建设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同步进行。

作者:冯丽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农村土地管理监察所

参考文献:

[1]汪宗彦.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0.

[2]于雪.谈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J].居业,2016,08:128+130.

篇2

前言:

对于城乡工作而言,其根本目的是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创设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借助对优势资源的分析,立足全局性与整体性,实现对土地的合理规划。同时,对于土地,是重要的资源类型,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因此,要重视做好管理工作,使得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有效的发挥。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关系密切,需要进行关系的合理分析,兼顾科学性,建造更加合理的管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1、全面分析城乡规划工作在土地管理中的价值体现

对于土地问题,彰显全局性、整体性与战略性,与城乡居民息息相关,关系密切,同时,与土地利用的有效与合理性也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事关民生,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统一性。同时,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备受关注,成为影响城乡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在近期的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城发展的主体因素,诸多城市规划项目都需要得到土地资源的强大支持。土地管理工作能够为城乡规划提供更大的空间和资源,实现对方案的不断优化和整合,营造更加优质的环境空间,使得城乡建设更加趋于长远性。

2、系统介绍城乡规划建设中土地管理的难点

2.1开发后期土地质量不高

针对诸多开发项目,耕地不可缺少,在根本上满足耕地审批的标准,因此,在土地被开发之后,土地质量不高,很难满足项目质量要求,生产能力不高,出现耕地占补不均衡的现象,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开发资源使用效率不高。

2.2相关土地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城乡土地管理中,项目繁杂,涉及环境、工程等诸多项目,因此,要注重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2.3土地管理在投资主体方面彰显单一性的特征

在土地开发管理中,主体仍是政府,对投资管理产生较大影响,其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土地有偿使用的资源预计农业发展基金。另外,还包含土地开垦相关费用,政府投资作用明显,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很难满足土地开发管理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作用。

2.4盲目重视局部,忽视全局性利益

对于属于重要性资源类型,在开发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盲目追求局部利益,忽视全局性利益,使得土地资源出现过度开发的情况,尤其是忽视环境影响。虽然短期利益被满足,但是,长远来看,破坏了整个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如何促进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协调发展

3.1有效发挥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双重制约功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使用备受关注,其中的矛盾对社会的有序发展影响较大。因此,要采取主动性的模式,实现对土地能源的科学规划,保证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匹配,促使二者相互促进的同时,达到彼此限制的目的,防止出现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相矛盾的情况,保证土地资源能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得到合理利用,发挥价值。为此,在城市规划项目中,要实行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和使用,提高利用效率,在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同手,缓解土地需求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价值。

3.2对土地管理工作进行不断规范,实现对土地监督机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对于城乡规划,主要是对城乡建设空间进行合理统筹,与居民关系密切,也与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不可分割。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中,要对土地管理进行规范,尤其要强化土地监督机制,控制好总量,实现对结构的合理优化,达到管理的高效性,提升服务的主动性,构建更加科学的发展机制,使得项目的开发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土地的价值和潜能,避免土地品质的下降。同时,要强化执法监督手段的应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整治,追加相关责任。最后,要发挥媒体宣传作用。

3.3重视提升土地开发技术团体人员的整体素质

对于土地开发工作而言,其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给予支持,保证土地开发的有序进行,因此,要重视建立更加高水平的土地开发专业技术团队,对其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增强技术水平,尤其关注对新技术、知识和政策的学习,提升人员专业性与技术性,保证土地开发工作的高水准。

3.4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工作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在整个城市规划中意义重大,因此,要重视科学规划的作用,满足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依据城市的实际承载能力,实现对城市的有效保护。达到社会、经济与环境有机协调。在具体操作中,要发挥地方优势,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实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有效增强。另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督,强化评估和激励,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加大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执行,形成强大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社会发展中,要实现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的协调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缩小城乡差距。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实现对规划水平的提升,立足环境保护和土地的合理使用,营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1 概述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有限的城市用地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面临规划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各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的辅助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期设计、施工、运维的费用投入与环境安全,因此,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为实现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建立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凸显重要。

 

本文主要论述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价等。主要内容为GIS地图的可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等。

 

2 技术路线

 

2.1系统层次框架设计

 

见图1。

 

2.2主要采用的技术

 

本系统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Orca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 Microsoft Visual C++6.0与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

 

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使服务器可以集中管理核心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同时客户机也具有充分的自主控制的能力(本地数据资源和辅助决策资源),并且客户机需要专业地质功能,需要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因而采用客户机模式,可以灵活地配置软件部件,充分发挥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系统客户端采用ArcGIS Engine,通过COM组件技术,构建定制的GIS应用。

 

2.3系统功能架构

 

见图2 。

 

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数据查询

 

在规划勘察数据专业化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SQL语句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规划勘察数据,进行智能化查询。

 

系统支持根据不同目的来设置查询条件,以此完成对现存工程数据的高效搜索功能,并且可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浏览、导出、再查询等处理。

 

系统主要支持四种智能化查询方式:属性条件查询、地图查询、坐标查询、特征地物查询。

 

1)属性条件查询

 

从专业查询的角度出发,系统支持对三大类专业数据的查询功能,分别是:规划勘察工程数据的查询;钻孔资料的查询;成果图文档资料的查询。

 

2)地图查询

 

系统支持结合GIS地图,从地图上框选空间范围进行工程查询的功能。系统支持五种方式的地图空间查询:矩形选择、多边形选择、圆选择、线形缓冲选择、点缓冲选择。

 

3)坐标查询

 

通过坐标查询,可根据精确的空间地理坐标,进行精度更高的空间查询。系统支持四种方式的坐标查询:矩形范围、多边形范围、圆形范围、线形缓冲范围。

 

4)特征地物查询

 

系统可深度结合利用ArcGIS地图,根据ArcGIS地图中的特征地物(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山体、标志性水体、小区名称等),进行相关的智能化查询。在特征地物查询中,系统支持智能模糊搜索功能。可根据特征地物名称的个别文字,自动搜索ArcGIS地图上的相关可能地物,并列出可能性较大的特征地物的精确名称。

 

3.2数据统计

 

系统从三个角度提供了对工程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统计(勘察工程、勘察钻孔、勘察图文档)。勘察工程提供了11种类别的工程统计,勘察钻孔提供了14种类别的钻孔统计,勘察图文档提供了9种类别的图文档统计。

 

3.3分析评价

 

根据规划评价的实际专业应用需要,系统设计实现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剖面图、柱状图、桩端承载力等值线、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多种图形化的技术指标分析应用。

 

3.3.1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系统依托《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性分析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量评价。

 

1)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相关的定性评价因子。系统在后台将选择结果,进行计算机量化转换处理。根据规范要求“从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得到分析结论。最后,可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的定性分析数据以及软件自动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3、图4。

 

2)定量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定量分析相关因子与参数。交互录入定量参数指标时,系统会根据规范要求,自动实时进行数据合法性检查,确认数据合法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分析。最后,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录入的相关定量分析参数数据以及软件自动计算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5、图6。

 

3.3.2技术指标图形化分析应用

 

1)剖面图

 

剖面图展现一定范围场区内的工程地质信息:地层分布情况、地层分布趋势以及水位、风化分布等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图7。

 

2)等值线图

 

桩端持力层和地下水埋深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应用。本系统以等值线图形化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将对应的专业数据指标的分布情况展示出来,便于分析和进一步应用。

 

系统后台提供包含克里金插值算法、距离反比加权插值算法、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样条曲面函数插值算法、矩形网格插值算法、不规则三角网TIN插值算法等多种插值算法的算法库。系统可根据离散的钻孔数据,按照归纳总结的专业规则,自动分析对比和选用最合理的插值算法,从而生成合理的等值线。

 

为了使等值线的显示效果更加直观形象,系统设计实现了渐变插值效果的云图算法,使得图形化效果更加直观,图8、图9。

 

4 结束语

 

篇4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不停的给城乡规划建设提供经济来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特性的差异。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了城市化的进程。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分析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其各地区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平衡的,我国城乡发展也是相当不平衡的,中国现在存在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状态,十分不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而城乡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距,也不利于实现我国制定的城乡发展目标,所以,相关部门一定重视城乡规划建设,那么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以及工作探索是: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具体要求的角度上讲,城乡规划建设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系统协调以及科学整合,系统协调指的是城乡规划建设发展一定要和区域的发展相协调,对资源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应用和建设一定要是相协调的,一定要极大的促进对区域发展中的旅游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等资源渗透到城乡规划建设的协调发展中去。科学整合指的是一定要在我国的各个区域之间要实现辐射点是中心城镇和核心城市,进而实现整个空间的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还要优先整合小城市的中心城乡的重点区域和交通,进而实现小城镇以及区域城乡整个空间等方面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工作探索的角度上讲,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十分重视城乡规划建设,经过我国各个地区。各个单位的努力,我国的城乡规划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以前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城市以及乡村两者独立发展的一种二元规划策略,不是十分重视城市和乡村之间的

协调和统筹,城镇以及乡村规划建设的《管理规定》和《城市规划法》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的相关工作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这种城市和乡村的二元规划建设方式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2007年的下半年才打破这种局面。在2007年下半年,我国颁布了《城乡规划法》,在这个文件中明确的规定了以后我国城市和乡村的规划建设一定要协调发展,正是这部法律的颁布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得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步向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2.城乡规划建设缺乏科学合理指导

我国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

3.城乡规划发展的协调平衡不足

我国进行城乡规划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四、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我国现阶段的城乡规划建设的基本工作仍然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来说所面临的问题依然非常多。为了有效的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我们必须针对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实现我国现阶段城乡规划建设快速的发展。

1.坚持城乡规划建设“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对于这一原则必须经过紧身的考虑和分析,必须基于某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考量,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盲目的遵循其他的城乡规划建设的良好经验。这样虽然道理漫长,但是未来是非常光明的,这样经过一些比较繁琐的考察工作,得到的结果是此地区的城乡规划建设得以快速健全的发展。

2.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指导思想。在城乡规划建设中也是如此,我们不要知识一味的注重当前的利益,必须以长久的发展为最终的目的,因此来说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依据,对城乡规划建设进行统筹的安排分析,从而尽可能的适应科学发展管的要求。并且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城乡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从而尽可能的促进城乡规划建设的以最有序、规范的姿态发展。

3.城乡规划建设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的人员要自始至终坚持在对城乡进行基本规划的过程中,意识到民意调查的重要性,切实为人民服务。这样通过对娱乐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就会最大程度的提高全民的生活质量。

4.始终贯彻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使城乡建设有过去的单一化发展向现在的经济和文化共同发展的转变,这就需要在城乡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实现工业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这样提高城乡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要注重城乡的文化建设,注重城乡的文化氛围建设。通过对城乡的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不仅能提高城乡规划的质量,而且提高了城乡的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使城乡规划建设逐渐向现代会、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的品味。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各个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能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田洪刚.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建设问题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2012(6):22-24

篇5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7-0169-03

Abstract: The auxiliary decision-making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ffects the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directly or indirectly in the stag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To achie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the economy, ecology and security, we determine to develop the system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geo-engineering site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for providing the geological technical support. It was introduced that there are the system of technical route, the infrastructur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main functions. We also put forward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system involved in the subsequent upgrade in the end.

Key words: Planning investigation; Framework; Analysis evaluation

1 概述

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面临有限的城市用地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面临规划建设与工程地质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各规划阶段工程地质环境的辅助决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后期设计、施工、运维的费用投入与环境安全,因此,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为实现城乡规划的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提供地质技术支撑,建立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的需求凸显重要。

本文主要论述城乡规划勘察信息的存储、查询、统计和分析评价等。主要内容为GIS地图的可视化管理和规范化管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建设场地稳定性评价、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分析评价等。

2 技术路线

2.1系统层次框架设计

见图1。

2.2主要采用的技术

本系统基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Orca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 Microsoft Visual C++6.0与集成开发环境和ArcGIS Engine开发工具。

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端)架构,使服务器可以集中管理核心资源(公共信息资源和软件资源),同时客户机也具有充分的自主控制的能力(本地数据资源和辅助决策资源),并且客户机需要专业地质功能,需要具有足够的计算能力。因而采用客户机模式,可以灵活地配置软件部件,充分发挥客户机和服务器的计算能力。

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空间数据库引擎,可充分利用已有的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稳定性。

系统客户端采用ArcGIS Engine,通过COM组件技术,构建定制的GIS应用。

2.3系统功能架构

见图2 。

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3.1数据查询

在规划勘察数据专业化架构设计的基础上,通过SQL语句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规划勘察数据,进行智能化查询。

系统支持根据不同目的来设置查询条件,以此完成对现存工程数据的高效搜索功能,并且可对搜索结果进行,分析、浏览、导出、再查询等处理。

系统主要支持四种智能化查询方式:属性条件查询、地图查询、坐标查询、特征地物查询。

1)属性条件查询

从专业查询的角度出发,系统支持对三大类专业数据的查询功能,分别是:规划勘察工程数据的查询;钻孔资料的查询;成果图文档资料的查询。

2)地图查询

系统支持结合GIS地图,从地图上框选空间范围进行工程查询的功能。系统支持五种方式的地图空间查询:矩形选择、多边形选择、圆选择、线形缓冲选择、点缓冲选择。

3)坐标查询

通过坐标查询,可根据精确的空间地理坐标,进行精度更高的空间查询。系统支持四种方式的坐标查询:矩形范围、多边形范围、圆形范围、线形缓冲范围。

4)特征地物查询

系统可深度结合利用ArcGIS地图,根据ArcGIS地图中的特征地物(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山体、标志性水体、小区名称等),进行相关的智能化查询。

在特征地物查询中,系统支持智能模糊搜索功能。可根据特征地物名称的个别文字,自动搜索ArcGIS地图上的相关可能地物,并列出可能性较大的特征地物的精确名称。

3.2数据统计

系统从三个角度提供了对工程数据和文档资料的统计(勘察工程、勘察钻孔、勘察图文档)。勘察工程提供了11种类别的工程统计,勘察钻孔提供了14种类别的钻孔统计,勘察图文档提供了9种类别的图文档统计。

3.3分析评价

根据规划评价的实际专业应用需要,系统设计实现了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剖面图、柱状图、桩端承载力等值线、地下水埋深等值线等多种图形化的技术指标分析应用。

3.3.1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系统依托《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2012)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性分析和工程建设适宜性定量评价。

1)定性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相关的定性评价因子。系统在后台将选择结果,进行计算机量化转换处理。根据规范要求“从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定,以最先满足的为准。”,进行定性分析判断,得到分析结论。最后,可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的定性分析数据以及软件自动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3、图4。

2)定量分析评价

根据规范要求,交互录入定量分析相关因子与参数。交互录入定量参数指标时,系统会根据规范要求,自动实时进行数据合法性检查,确认数据合法之后,进行下一步的计算分析。最后,自动生成报告。输出显示交互录入的相关定量分析参数数据以及软件自动计算分析得到的结论,界面见图5、图6。

3.3.2技术指标图形化分析应用

1)剖面图

剖面图展现一定范围场区内的工程地质信息:地层分布情况、地层分布趋势以及水位、风化分布等相关的工程地质参数,图7。

2)等值线图

桩端持力层和地下水埋深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专业应用。本系统以等值线图形化的方式,形象直观的将对应的专业数据指标的分布情况展示出来,便于分析和进一步应用。

系统后台提供包含克里金插值算法、距离反比加权插值算法、径向基函数插值算法、样条曲面函数插值算法、矩形网格插值算法、不规则三角网TIN插值算法等多种插值算法的算法库。系统可根据离散的钻孔数据,按照归纳总结的专业规则,自动分析对比和选用最合理的插值算法,从而生成合理的等值线。

为了使等值线的显示效果更加直观形象,系统设计实现了渐变插值效果的云图算法,使得图形化效果更加直观,图8、图9。

4 结束语

城乡规划勘察数据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建成,从地质环境安全的角度,对城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专项规划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决策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系统在今后升级中重点增加三维分析、浅层地温能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与分析评价等功能模块。为城乡规划安全提供地质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洪文,夏薇,金晓媚.镇江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现代学术研究杂志,2012(4):83-86.

[2]金江军,潘懋,赖志斌,等.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其应用[J].信息技术,2006(4):15-1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