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森林灾害防控

森林灾害防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森林灾害防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森林灾害防控

篇1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和植物。而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一、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前,采用“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所造成的灾害,是我省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多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会蔓延成灾,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省的机会不断增加。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和现代林业的建设

1、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w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促进森林健康成长,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篇2

二是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近期印发了《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森林火险普查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具体普查任务,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了森林火险普查培训,随后将开展森林及林地火灾防控普查。此外,要求相关林权单位和中央生态公园项目部、环岛景观带运营公司等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重点对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为了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分局组织工作人员到鱼梁洲环岛景观带项目范围内安装了10个美国白蛾捕获器,并多次组织人员现场对病虫害进行监测。

四是严格按时间节点向管委会有关部门报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打非治违工作情况。

篇3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1、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我国林业生物灾害严重趋势的迫切需要。林业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给广大林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科技“服务三农”走进千家万户。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有效防范、及时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造林成果,保障国土与生态安全。

(2)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顺利开展,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杨树天牛、林业鼠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必将挫伤林农营造林的积极性,影响退耕还林等“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危及到林农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

(3)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领域。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森林以其特殊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生物灾害的加剧,将直接影响“森林方案”的实施效果,削减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效。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不仅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一全球应对战略的重要领域,必将在未来的实施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5)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战略措施。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又是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领域,全国排名前10位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中有7种是外来有害生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有其危害。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美的货物因木质包装材料的光肩星天牛等问题受到限制,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国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缔约国,承担着防止有害生物人为扩散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国际贸易,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2、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措施

(1)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业的永恒主题。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强调加快森林资源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

(2)坚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健康的核心是培育健康森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林业生物灾害究其根源是生态问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进健康森林理念,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培植最优的林分、最佳的林相和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3)坚持预防为主,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移。实践证明,事后除治不如事中救治,事中救治不如事前控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走出“重除治,轻预防”、“灾后救灾,被动救灾”的怪圈,把预防工作摆在首位,切实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提高群众森防意识,形成专群结合、联防联治的整体合力,把危险性有害生物控制在萌芽状态,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传播蔓延。

(4)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林业生物灾害属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必须在不断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方针,研究科学的对策,采取科学的措施,遵循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好预防与除治、治标与治本、内部与外部、生态与经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5)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落实在日常生产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的干劲和热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强大合力。

3、结语

总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认识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遏制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发生的局面,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我区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林业生产包括培育树种、造林、抚育管理以及周期性的砍伐等。树苗从种下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都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因为林业有害生物死亡。而营林技术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空的基础,其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生态辩证关系,并结合生物、物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范围内,从而对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例如增加害虫的天敌,改变昆虫的发育、繁殖,培育抗病虫树种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逐渐由原来的治理向预防方面转变,由治标转为治标治本相结合,而营林技术则是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防控方法,是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应用营林技术

2.1选育抗病虫树种

同一树种因为不同品系所以其抗病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树种抗病虫能力自然更强。在林业生产的培育期,提高树种的抗病虫能力自然能够让森林中林木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受到病虫侵害的几率。在培育抗病虫树种时应结合树种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培育方法,培育并选育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种植地栽种的优良树种。

2.2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是将不同树种种植在一起,使林业中的树种多样化,形成生物平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最受欢迎的营林技术。混交林的营造中树种的选用:①两种以上乔木树种混交;②乔灌木混合种植;③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种植。混交林营造中的配置方式包括: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营造混交林并不是什么树种均适用的,营造出不良的混交类型反而会抑制树木的生长。因此,混交林的营造中一定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并且需要考虑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在种植地能够更好生长的树种。相较于纯林而言,其营造难度较大,但是混交林因为树种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多的优点。混交林因为树种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更为复杂,不仅使大量的害虫、病菌失去了繁殖条件,无法繁殖,还增加了生物的天敌,使森林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混交林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中间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关和作用,树木生长更为旺盛。

2.3建立隔离带,预防虫害扩散

隔离带是用于防止虫害在森林中扩散、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多数林业有害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会迁飞、转移,特别是单一食性的害虫,这也是林业病虫害扩散的重要原因。通常害虫在幼虫时期的食量较大,而当他们在原来的寄主处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时就会选择转移、迁飞到新的寄主身上。而幼虫因为不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所以它们会选择附近的寄主。因此,在营造林时可以设立隔离带,用于防止这类幼虫的迁移。

2.4对林区进行清理

若是树木已经遭虫害不能治理或是已经枯死、被自然灾害等毁灭,那么一定要将这些树木进行清理,避免它们影响健康树木的生长。其中,特别需要注意虫害树木的清理工作,清理虫害木是治理害虫,改善林木条件,确保林业生产力、绿化效益的基本工作。假如林区大面积遭到害虫侵害时,首先根据相应的技术规格对遭受危害的立木进行清理,然后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树种对林区进行更新。

三、结语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使得林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现代林业在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会对林业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几年,因为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加,外来生物也在增多,这也使有害生物物种在逐渐的攀升。因此,造林过程中引进外来物种时务必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日益增加的森林受损面积面前,进行有效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的重点。笔者今天对部分营林技术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有效防控措施来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慧兰 单位:信州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篇5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6月18日,紧急召集各科室负责人和负责安全生产、综治工作的同志召开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百安活动”安排部署工作会。确定专人负责此次大排查和检查整治工作。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责任部门具体抓。

二、明确重点,认真排查

6月18日下午,两个工作小组深入基层林业站、重点林区和机关单位(护办和森防站等)对物资库房、消防和森防的设施设备、生产器具和人员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集中大排查。围绕季节性特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针对森林防火加大了宣传、巡护力度,大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增强了社会公民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林区野外用火行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有力提升了我县森林火灾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把地震灾害后易引发次生灾害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雷电、大风、暴雨及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对受洪水、泥石流、滑坡威胁的林区作业场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它生产环节等,搞好防控工作,确保按安全无事故。对于地震灾区和曾经发生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灾害地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采用先进的手段,做好检测监控,对一时不能治理消除的,切实加强了防控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防止了事故发生。

篇6

充分利用好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创办的森林网络医院。目前,各级森防检疫机构已经开通森林网络医院,已经丰富了几百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鉴定、生物学特性、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基础资料,通过微机网络系统传输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知识,既有森防检疫专家坐诊答疑,又有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防治技术查询,还有相应的图片和视频,对广大林农咨询和查阅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方便、快捷的平台和载体。要对森林网络医院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林农和森林经营者尽快掌握森林网络医院的使用方法,使森林网络医院尽快发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管理,有效促进林改后防治工作的健康发展

落实防治工作的“三项监督”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森防检疫机构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确保按防治总体规划完成年度任务,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加强防治设计的审核与监督,按灾害防控的种类、面积、林分资源等情况,预审防治方案,保证科学作业;加强对农药、药械使用管理监督,按规定使用,防止污染环境。

实现防治工作的“四个转变”

充分发挥森防机构主体优势,强化人才、技术、设备等服务功能。在管理职能上,从行政管理型向职能服务型转变,着力解决服务硬件建设,建立药械、药物储备库,森林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场所,为基层防治工作提供物资保障;在防治方式上,由被动防治型向主动预防型转变。对当地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定期监测,及时向林农动态趋势,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将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在组织形式上,从防治“大帮轰”向专业化防治转变,发挥技术、设备、技能等优势,提高防治的作业水平,确保实现防治效果最佳化;在资金筹集上,由林业部门单一补贴向社会多元化投资转变,利用林业优惠政策和防治工程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吸引社会资金,扩展融资渠道。

篇7

0.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种方法

1.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1.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2.1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2.3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2.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2.5创新防治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财政局、林业局要在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6强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

各地要把营林综合技术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对现有纯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威胁我市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3.结束语

篇8

0.引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外贸易日益频繁,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呈现频率加快、危害加大的趋势。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危险性有害生物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和周期性等特点,控制难度大,一旦蔓延,极易造成大面积灾害,严重威胁森林安全。本文就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1.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几种方法

1.1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1.2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较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等。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螨控制隐蔽性害虫,利用肿腿蜂防治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杨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1.3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

2.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要点

2.1建立监测体系

充分发挥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的骨干作用,配套完善市、区县(自治县、市)两级监测网点,建成国家、市、区县(自治县、市)“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林业员、护林员等兼职测报员的作用,建立举报有奖机制,鼓励公众参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举报。探索利用化学信息、航空和遥感信息等先进技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和核查,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2实行科学防控

林业、园林、文化、旅游、煤炭、交通、水利等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的规定,切实搞好重点林业工程项目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等区域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要针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制定防治预案,建立疫情报告、技术合作、联防联治的协作机制。对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和重点生态区域的重大生物灾害,要实行工程性治理,逐步推行工程承包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大力推行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

2.3严格检疫执法

要严格执行《森林植物检疫登记管理办法》和《检疫要求书》规定,加强产地检疫工作,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各级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机构要严把检疫关,切实加强对辖区内调入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复检,经常开展检疫执法检查,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各木材检查站要依法查验过往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植物检疫证书》,继续配合森林植物检疫机构开展检疫工作。铁路、民航、交通、邮政等部门要加强本系统的管理,要求承运单位在承运、收寄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时,必须查验《植物检疫证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对货物集散地、市场进行检疫检查。车站、机场、货场、林产品市场、花木市场及种苗繁育基地、木材加工厂、木材集散地、使用木材的厂矿、建筑工地等重点单位要积极配合森林植物检疫人员实施现场检疫。

2.4加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积极做好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加拿大一枝黄花、刺桐姬小蜂等危险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工作,严防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林业部门批准,不得擅自从疫区调运应施检疫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各级林业部门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厂矿、社会团体、社区和公众参与疫情查防和举报。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的乡镇,要立即报告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并启动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预案。

2.5创新防治工作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灾控灾机制,积极推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由林业部门承担向社会中介、专业队承担转变,引导、鼓励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组织或个人成立除治公司、专业队、树木医院,或以专业户的形式开展咨询和除治服务。实行防治方案评审制、防治过程监理制和防治效果验收制,逐步建立起多种所有制组织共同参与、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灵活高效的新型防治机制。财政局、林业局要在林业农发资金和森林植被恢复费市级集中部分中安排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费,研究制定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补助经费分为预防补助和除治补助。预防补助费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预防工作开展好、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少的区县(自治县、市)和单位进行奖励;除治补助费主要用于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灾害的除治补助,或者突发性、暴发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补助。坚持优先治理危险性和潜在危害大以及危害重要生态区域的林业有害生物。坚持“谁经营、谁防治、谁收益、谁投资”的原则,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入机制。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灾害和重大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治理工作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商品林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主要由经营者负责,确有困难的,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各级政府要安排必要的防治经费,保证行政区域内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除治需要,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2.6强化防治工作的科技支撑

各地要把营林综合技术作为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治本之策,以恢复和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积极推广乡土树种和抗病虫品种,大力营造混交林,严禁带疫苗木造林。加强对现有纯林、低效林的改造,不断提高林分质量。全面开展封山育林,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针对威胁我市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

3.结束语

篇9

为切实做好雨雪冰冻次生林业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保障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森林资源安全,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公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灾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雨雪冰冻灾害对林木种苗、未成林造林、幼龄林的防寒防冻,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治理以及森林防火等方面带来的严重影响,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认真做好次生林业灾害的防治工作,确保预防到位、处置及时、应对有力。

二、突出重点,严密防范。一要抓好林木种苗的防寒防冻,继续做好春季造林种子、苗木的准备和受冻害苗木、未成林造林的补植。二要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完善防治预案,防止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三要加强受灾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伤病野生动物的救助,强化监管,严防不法分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四要尽快开展受灾林木损失状况调查和评估,科学制定受灾林木清理方案,依法有序开展受灾林木清理,并严防借机乱砍滥伐,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五要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雨雪量大的地区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排查雨雪冰冻灾害引发可燃物载量增多带来的火灾隐患;雨雪量较少的地区要严密防范因干旱引发森林火灾。要尽快重建倒塌的了望塔(台)、中继台等防火设施,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及时到位。六要加强巡查,做好鸟禽流感等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七要强化森林旅游的管理,雨雪冰冻灾害后,要对森林旅游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消除不安全隐患。

三、制定预案,健全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可能发生的次生林业灾害,制定应急预案。要实行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相结合,建立灵敏的信息报告反馈沟通机制,切实做好重点部门和部位的检查排查工作,一旦发生次生林业灾害,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处置,把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各地要加强雨雪冰冻次生林业灾害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发现次生林业灾害隐患,在及时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的同时,要迅即通报,组织、引导林区人民群众积极应对。

篇10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1-0070-02

1 引言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既是一个重大的生态课题,也是一个现实的民生问题,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充分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重点任务,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各项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当前森林消防的严峻形势,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从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建设“平安浙江”、“生态浙江”的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森林消防工作的责任感,把森林消防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超常规措施,着力做好冬、春防后期特别是清明前后森林消防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确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不发生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危及村庄、居民点和重要设施的森林火灾,确保不发生涉及重大人员伤亡的森林火灾。

2 森林火灾的特点

2.1 森林火灾高发时段相对集中

2012年1月1日至2月28日,浙江省共发生森林火灾79起,受害森林面积5243亩,无人员伤亡事故。2月29日至3月6日为浙江省第一个森林火灾高发期,短短的7d时间全省就发生了190起森林火灾,占火灾总数的60.5%。

2.2 发生死亡事故的原因相对集中

在因森林火灾死亡的7人中,大多是扑救火灾过程中死亡,死亡人员中有自发上山扑火的村民,有带领村民上山开劈防火隔离带的乡镇干部,有自发上山观火的痴呆老人,也有肇事者,说明扑火自救意识还需要加强。

2.3 引发森林火灾的原因也相对集中

从初步查明起火原因的森林火灾分析,烧荒烧灰、烧田坎草等生产性农事用火引发的森林火灾占了近87.3%,是高发期森林火灾的主要起因,其它还有造林炼山、野外吸烟、小孩玩火等。

3 存在的问题

3.1 林内可燃物成倍增长

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部分地区森林可燃物类型、组成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林内有效可燃物载量剧增,远远超过了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每亩2t的临界条件,客观上具备了发生森林火灾,甚至重、特大森林火灾的物质条件。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燃烧速度及强度将大大增加,地下火、地表火,甚至树冠火立体燃烧,将给森林带来毁灭性打击,也极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3.2 火险隐患明显增加

目前正处于农耕备种和灾后重建的高峰期,野外农事用火急剧增多。特别是清明节连休3d,将会出现一个“小长假”,受传统习俗影响,进入林区上坟祭祖和踏青人员将急剧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清明期间仅杭州市区每年就有200万人进入墓区上坟祭祖。可以预见,清明期间野外用火将出现点多、面广、量大、时间长的状况,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火险隐患迅速上升。

3.3 火灾防控难度增大

冰冻雨雪灾害导致防火设施、设备特别是生物防火林带、望监测、林区道路、无线通信等损失严重,直接影响到森林火灾的整体防控能力,大大地增加了这些地区森林消防工作的难度。由于林内可燃物的急剧增加,扑火难度、扑火成本和扑火危险大大增加。

3.4 扑火组织指挥亟待加强

从发生的火灾情况看,个别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畏难厌战情绪,不利于森林消防工作的深入开展。一些干部对森林火灾扑救业务不够熟练,发生森林火灾后,组织指挥思路不够清晰,协调配合不够。由于缺乏紧急避险常识,扑火安全隐患突出,很容易引发人员伤亡甚至群死群伤事故。

4 对策与建议

4.1 继续抓好责任制的层层落实

有关部门务必充分认识这一非常时期森林消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按照《浙江省森林消防条例》规定的森林消防工作实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的要求,层层建立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森林消防责任制,全面落实森林消防和火源管控责任。要按照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五条标准”,把工作责任分解到每个地方、每个单位、每位领导和每个人;把森林消防责任状签订到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和每一个农户。一旦发生火灾,优先恢复重建受损的望、监测、通信、防火道路等森林消防基础设施设备,进一步增强抗灾救灾能力。

4.2 继续抓好宣传教育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火灾隐患急剧增加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传单、农民信箱等途径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火宣传。各级新闻部门要加大森林消防工作的宣传报道力度,宣传内容不仅要包括违规用火的危害、火源管理的规定、安全用火基本常识、避险逃生知识,同时也要报道违规用火引发火灾的反面典型和具体案例处理情况等。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火意识,营造浓厚的森林消防氛围,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4.3 抓好林内可燃物的清理

按照清理与森林恢复、生物防火林带、防火阻隔带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开展林区可燃物清理。对清除的可燃物要妥善处置,确保不留隐患。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雨雪冰冻灾害受害林木清理指南》中关于灾害等级划分、清理技术要点、组织管理的有关要求,通过及时清理受损林木,降低可燃物载量,对重点保护单位形成有效阻隔,减少森林火灾发生。

4.4 抓好野外火源的监管

针对近期野外生产生活用火急剧增多的实际,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加强对清明上坟祭祖的管理,努力实现“文明祭祖、平安清明”。旅游部门要加强对进山旅游人员的宣传引导,严禁火种上山。森林火灾高发的地方和重点时段,要加大护林巡查力度和密度,守住村口、路口、山坞口,从源头上管住野外火源。

4.5 抓好森林火灾事故的处理

对因野外违规用火等行为引发森林火灾的直接肇事者,要依法依纪予以从严、从重惩处,追究其经济和法律责任。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森林火灾“四个不放过”的原则,通过对每一起森林火灾的火源管理、隐患排查、宣传发动、扑救组织等各个环节责任进行倒查,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特别要严厉查处责任制不落实、职责不履行、防控措施不落实等失职渎职行为。

篇11

森林资源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也是我们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人和自然之间需要取得平衡和协调,这是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所以对于森林资源应该要进行防护,让对森林资源有危害的生物防治工作渗透到林业工作当中。

1.林木病虫害发生的原因

根据对目前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研显示,林业有害生物每年均有很高的发生面积,危害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越来越多,加上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入,使得林业病虫害越来越严重。

(1)林木种植结构不科学,人造纯种林的面积过大,树种单一,且没有防护隔离屏障,这是有害生物快速蔓延的主要因素,导致受害面积增加,受害程度增加,难以控制。上世纪70年代榆树是我国的主要树种,到了90年代,杨树的面积已经占据了75%以上,因此现在到处都是杨树,而杨树虫害也是最为严重的虫害,很多地区都出现虫灾,产生了“夏树冬景”现象,这对于林业生态安全来说是及其不利的。

(2)人为的进行传播导致外来林业虫害种类上升。目前的国际市场交易,其快速发展让林业商品也成为了其中的流通商品,林业品种外销以及内调数量都增加的非常迅速,林业有害生物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调运检疫过程中,漏检的情况存在,导致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快速增长。

(3)思想意识存在误差,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防治方法落后,防控机制存在漏洞等等都是林业有害生物增加的原因。目前各级政府和领导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重视,部分地方的林业病虫害防治以及纳入政府预算中,可是林业防治的思想仍然比较薄弱,过度的重视造林,而忽略了护林,部分地方对于森林防护机制过度落后,检疫工作也不到位,常出现大小火灾。

2.林木病虫害的分类

林木病虫害一般包括生理性病害、传染性病害和各种虫害等。

(1)生理性病害: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导致林木出现病症,对其进行营养补给后,症状缓解至消失。干旱会让树木枯萎,甚至死亡。环境污染容易产生酸雨,对林木造成极大的危害,出现色块。农药的不当使用会是子叶枯焦,除草剂的乱用导致苗木死亡。

(2)侵染性病害:一是真菌病害。林木患病部位出现斑点、畸形和溃疡。畸形处会有霉状物、白粉或锈粉等等物质。二是细菌病害。患病的地方症状和真菌病害相似。三是病毒病害。发病树木表现为叶片黄化,发皱、畸形,坏死等病状,但不出现病症,通过这一点可以与真菌细菌区分出来。四是菌质体病害。靠蚜虫等昆虫传播,发病植株出现黄化,丛枝等症状。

(3)林木害虫:

1)根部害虫:此类害虫在林木的土壤中存活,通过食用发芽的种子或林木的根系来维持存活,在茎和幼芽时进入树根内,多和土壤类型以及水肥管理有关。

2)干部害虫:林中的被压木,风倒木和风折木是这类害虫长期维持一定数量的基本依托,当林分因受叶郎害虫,风、水、旱灾害而生长趋弱时,干部害虫乘虚而入,导致树木大面积死亡。

3)枝梢害虫:一是钻蛀害虫,它们影响主梢生长或主干形成,或使主干扭曲,顶梢丛生,降低木材利用价值,甚至引起整株枯死。二是刺吸害虫,可引起枝叶萎缩和枯黄,或形成痪瘤,严重影响树木生长,甚至造成枯死。

4)叶郎害虫:大多数食叶害虫生活,生殖力大,受气候,天敌等因素的影响显著,近老熟时幼虫食量剧增,因而在发生数量上带有明显的爆发性或周期性,迁移扩散速度快,范围广,林木健康与否都能受害,林木叶片被吃光后常导致小蠹,天牛等干部害虫大量发生。

3.防控措施

3.1科学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强化生产管理工作,完善营林的综合措施,采用科学防控的方式来治理有害物种。种植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地情和调节的树木,多种植乡土树种,选择抗病虫害林种,种植混交林,以多样化的营林方式造林。管理时要科学规划,合理搭配,对纯林比例进行调整,营造多树种的混交林。

3.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监测

细致的完善国家级中心检测站的工作,让其能够为各林业种植区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对病虫害的情况进行认真调查和检测,提高报告的质量,精确报告的准确度,满足信息的时效性。

3.3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该以防控为主,治疗为辅,多开展无公害防治活动,完善防治设备,多引入新的防治仪器,提升检测能力,利用科技的力量来进行综合防治。

3.4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

检验工作要仔细认真,对于外来的林木幼苗要做好检验工作和复检工作。对引入的种苗和花卉进行试种以及监测管理,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来规范检疫执法程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外来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确保林业生产安全。

4.防治方法

(1)树干涂白法:杨柳树栽完后马上涂白,可防天牛,吉丁虫等蛀干害虫在树干上产卵,可预防腐烂病和溃疡病,延迟芽的萌动期,避免枝芽受冻害,还可预防日灼。树干涂白剂常用的配方是: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配制而成。涂白高度自地径以上1-1.5米处为宜。

(2)农药埋施法:在树木根部土层挖坑、打孔,施入内吸性较强颗粒剂(氧化乐果,呋喃丹颗粒等),根部吸收后输送到地上部分的干,枝,叶中,害虫取食后中毒死亡。此法可防治介壳虫,蚜虫,蛀干害虫等。这种方法不受温度,降水,树高等因素的影响,且药效持久,如呋喃丹,药效可达3个月,1年只需埋施2次药剂即可。方法是:在距树干60厘米以外的根系密集区,围树挖3-4个半米深的坑(或孔),每坑(孔)内放70-80克呋喃丹后,将坑(孔)填平灌水,药水溶后加速根系的吸收,春夏两次施药可结合施肥同时进行。

篇12

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全面加强、防控体系不断健全、防治成效。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经济贸易增多、物流活动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当前全国林业有害生物仍然呈现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发生面积广、危害程度重、复发次数多的持续高发态势,对森林资源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有害生物发生原因及灾变规律分析

由于森林面积持续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大量的寄主植物,林生有害生物年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害严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潜在威胁增大,灾害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造林树种的种类单一导致有害生物传播速度快。大面积营造人工纯林,树种单一,缺乏有效的屏障阻隔,一旦发生病虫灾害,传播蔓延速度极快,大面积发生,短时内难以控制,往往造成重大的危害。如有的地方大量栽植杨树,到处呈现杨树林海,杨树病虫害已成为头号主要病虫害,严重发生时造成局部暴发成灾,形成“夏树冬景”现象,已严重影响林业生态安全和发展。

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得到迅猛发展,林业商品流通频繁,林产品种类外销内调数量大增,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不断增加。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6年7月,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292种,与第一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1979-1983年)结果相比,增加了98种。其中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2种为极度危险。

3.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薄弱,防治手段落后,测报工作滞后,防控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多发性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领导已开始重视生态环境及生态安全问题,有的地方已将林业病虫害防治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但是,重造林轻防治的思想仍然存在,森防机构不落实、人员不稳定,防治测报检疫工作根不上,出现大灾,无所适从。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存在问题

1.监测预报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各地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得到加强,普遍建立了一定数量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点和监测点,测报工作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由于起点低,特别是部分地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还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是基础设施落后,与当前有害生物严重发生的形势和监测工作需要不相适应;二是测报、监测手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预警能力不足;三是测报、监测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四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测报、监测网络作用的正常发挥。

2.科技力量不足,部门缺乏协调,防治手段落后,经费短缺。新技术和现有科研成果推广力度不够,在防治时因大面积喷洒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形成恶性循环,生物防治技术由于资金所限还未推广。目前林业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缺乏协调,预防机制差,使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局面。具体表现是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先进适用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

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

1.提高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要性的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从保护我国生态安全、提高国际声誉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治理和检疫工作,减少经济损失,以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各级人民政府要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计划和各级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

2.建立预警机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因地制宜,加强预防的针对性。对有疫情的地区,要全面调查和清理病死木,进行无公害处理,防止疫情的扩散。加大对苗木的检疫检查力度,严格控制从疫区调运苗木,防止疫病向外传播;对不同区域的苗木以及木制品加强检疫检查力度,特别是外贸进出口的苗木及其木制品,发现有害生物的物品要就地封存,查明传播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检疫检测工作,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检疫水平,进一步完善相关检疫检测机制。

3.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大力发展生态林业,要保护好现有林业,对林地进行改造,采用优种壮苗,营造混交林,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应加强有害生物的防治,特别应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提倡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大力推广普及生物防治,在技术水平以及防治规模上都应有一个大的突破。

4.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资金投入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三是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从总体上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任务越来越艰巨。各地一定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预防为主,实现科学治理。

参考文献

[1]张执中等.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曾桂荣、张微.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07)

篇13

    细致整地的目的是改善立地条件,保持水土,使其更有利于栽植苗木的成活和成长。通过整地,使苗木种植点的小地形土层加厚,活土层加深,变得更有利于蓄水保墒,促进栽植苗木的成活和生长,还能蓄水,减少地表径流。整地的方式要即能改善土地环境,又能避免土壤流失等不良后果。科学栽植。选择适宜的造林季节和时机,种植时苗木根系要舒展,尽可能浇水。适宜的造林季节应该是温度适宜、土壤水分含量较高、空气温度较大的季节。

    要提高造林质量,除了遵循上述的提高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外,还必须搞好科学规划,要在对自然条和社会经济条件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改善环境、林木生长、农村能源需要、优化经济结构、合理利用土地等方面的因素,从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木材和林副产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农田防护、旅游开发等多功能出发,针对具体区域的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需求等,在林种结构,树种配置,整地方法、栽植技术,管理措施等方面制定出具体和可操作性强的规划。要把规划设计作为提高造林质量的第一道工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将造林任务、苗木、技术措施落实到小班。制定规划的目的在于实施,坚决杜绝造林生产中容易出现的随意性做法,作到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确保科学规划的落实。在按科学规划组织实施的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ABT生根粉和保水剂以及植物蒸腾抑制剂等新产品的应用,以提高苗木成活率,从而达到提高造林质量的目的。完善造林机制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措施。造林机制涉及到造林的各个环节,对造林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工程实施中要严格按照把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建没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责任机制,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机制、政策机制等。在这些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完善政策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把造林与林场、个体造林户的切身利益紧密的联系起来,探索和推行有利于提高造林质量的政策机制。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的林权制度改革,将林业用地的使用权落实到法人,实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民营等非公有制林业。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资产及其收益最终都归投资者所有,收益分配也由投资者来控制。在森林资源资产的界定中要注意林地资产与林木资产的归属。落实好谁栽树谁受益的政策,给群众吃上“定心丸”。

    让造林经营者能够从造林绿化中得到实惠,增强他们造林绿化的质量意识,提高他们的造林积极性。做好森林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一是强化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森防目标责任制,对森林病虫害防控各项工作实行量化管理,互相督促、齐抓共管。二是坚持不懈做好宣传和技术服务工作。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广播、宣传车、黑板报、宣传板面、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公布咨询电话、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防法规,普及防治知识,推广先进防治技术。三是争取资金投入,完善投资机制,加强社会化服务探索,为防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提供保障。四是开展无公害防治,控制重点部位病虫灾害,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五是建立健全应急防控机制,促进防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针对本林业局的具体情况,遵循提高造林质量的技术原则,采取各项措施,确保造林质量的提高,为林业经济的发展做贡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