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森林灾害防控

森林灾害防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森林灾害防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森林灾害防控

篇1

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林业植物及产品产生危害的病、虫、草、鼠及其他有害动物和植物。而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

一、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前,采用“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重要性

1、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所造成的灾害,是我省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多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会蔓延成灾,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省的机会不断增加。

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和现代林业的建设

1、加快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全面加强有害生物预防,严密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继续开展工程治理和无公害防治,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高发势头, 大力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w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促进森林健康成长,逐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

篇2

二是认真开展森林防火工作。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近期印发了《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森林火险普查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具体普查任务,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了森林火险普查培训,随后将开展森林及林地火灾防控普查。此外,要求相关林权单位和中央生态公园项目部、环岛景观带运营公司等单位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重点对森林防火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

三是为了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分局组织工作人员到鱼梁洲环岛景观带项目范围内安装了10个美国白蛾捕获器,并多次组织人员现场对病虫害进行监测。

四是严格按时间节点向管委会有关部门报送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打非治违工作情况。

篇3

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是一项基础性公益事业,是现代林业建设和国家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于一体的系统工程。

1、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有效遏制我国林业生物灾害严重趋势的迫切需要。林业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生态建设的大敌。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给广大林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迫切需要科技“服务三农”走进千家万户。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有效防范、及时控制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保护森林资源,巩固造林成果,保障国土与生态安全。

(2)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保障。当前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面顺利开展,这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杨树天牛、林业鼠害等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发生,必将挫伤林农营造林的积极性,影响退耕还林等“民心工程”、“致富工程”的顺利实施,进而危及到林农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因此要从根本上落实防控责任,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提供必要的生态支撑。

(3)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维护公共安全、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生命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公共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4)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领域。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危机之一。森林以其特殊功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林业生物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增高。生物灾害的加剧,将直接影响“森林方案”的实施效果,削减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和成效。林业生物灾害防治不仅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一全球应对战略的重要领域,必将在未来的实施进程中发挥巨大作用。

(5)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是保护国家利益、促进国际贸易的战略措施。我国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并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又是外来有害生物危害最严重的领域,全国排名前10位的重要林业有害生物中有7种是外来有害生物,几乎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中都有其危害。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我国出口欧美的货物因木质包装材料的光肩星天牛等问题受到限制,给我国对外贸易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我国是《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缔约国,承担着防止有害生物人为扩散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国际贸易,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2、林业生物灾害防治的措施

(1)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把保护森林资源作为发展林业的永恒主题。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始终是林业工作的核心任务。在强调加快森林资源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

(2)坚持推进森林健康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森林健康的核心是培育健康森林,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林业生物灾害究其根源是生态问题。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坚持推进健康森林理念,以培育健康森林为目标,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促进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培植最优的林分、最佳的林相和最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生物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3)坚持预防为主,实现由重除治向重预防的战略性转移。实践证明,事后除治不如事中救治,事中救治不如事前控制。林业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必须走出“重除治,轻预防”、“灾后救灾,被动救灾”的怪圈,把预防工作摆在首位,切实做好灾害预防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提高群众森防意识,形成专群结合、联防联治的整体合力,把危险性有害生物控制在萌芽状态,遏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传播蔓延。

(4)坚持科学发展观,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林业生物灾害属自然灾害,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规律。必须在不断认识其规律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的方针,研究科学的对策,采取科学的措施,遵循经济和社会规律,正确处理好预防与除治、治标与治本、内部与外部、生态与经济、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

(5)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落实在日常生产活动之中,从根本上激发全社会的干劲和热情,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生态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强大合力。

3、结语

总之,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充分认识林业生物灾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面遏制林业生物灾害严重发生的局面,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监测预警和防治减灾能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我区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4

林业生产包括培育树种、造林、抚育管理以及周期性的砍伐等。树苗从种下到长成大树的过程中都受到有害生物的威胁,并且有可能因为林业有害生物死亡。而营林技术则是林业有害生物防空的基础,其通过利用生物间的生态辩证关系,并结合生物、物理措施把有害生物控制在不会造成林业灾害的范围内,从而对林业有害生物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例如增加害虫的天敌,改变昆虫的发育、繁殖,培育抗病虫树种等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逐渐由原来的治理向预防方面转变,由治标转为治标治本相结合,而营林技术则是可以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防控方法,是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应用营林技术

2.1选育抗病虫树种

同一树种因为不同品系所以其抗病虫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优良的树种抗病虫能力自然更强。在林业生产的培育期,提高树种的抗病虫能力自然能够让森林中林木的免疫力提高,降低受到病虫侵害的几率。在培育抗病虫树种时应结合树种种植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科学的培育方法,培育并选育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适合种植地栽种的优良树种。

2.2营造混交林

混交林是将不同树种种植在一起,使林业中的树种多样化,形成生物平衡,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最受欢迎的营林技术。混交林的营造中树种的选用:①两种以上乔木树种混交;②乔灌木混合种植;③主要树种、次要树种与灌木树种混交种植。混交林营造中的配置方式包括:株间混交、带状混交、行间混交、块状混交、植生组混交。营造混交林并不是什么树种均适用的,营造出不良的混交类型反而会抑制树木的生长。因此,混交林的营造中一定要注意树种的选择,并且需要考虑种植地的地理环境,坚持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选用在种植地能够更好生长的树种。相较于纯林而言,其营造难度较大,但是混交林因为树种更多样化而具有更多的优点。混交林因为树种多样化,生物的生存条件更为复杂,不仅使大量的害虫、病菌失去了繁殖条件,无法繁殖,还增加了生物的天敌,使森林处于一个生态平衡的状态,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另外,混交林利用外界环境条件和树中间的促进作用,能够更好的进行关和作用,树木生长更为旺盛。

2.3建立隔离带,预防虫害扩散

隔离带是用于防止虫害在森林中扩散、传播的有效预防措施。多数林业有害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会迁飞、转移,特别是单一食性的害虫,这也是林业病虫害扩散的重要原因。通常害虫在幼虫时期的食量较大,而当他们在原来的寄主处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时就会选择转移、迁飞到新的寄主身上。而幼虫因为不能进行长距离的迁移,所以它们会选择附近的寄主。因此,在营造林时可以设立隔离带,用于防止这类幼虫的迁移。

2.4对林区进行清理

若是树木已经遭虫害不能治理或是已经枯死、被自然灾害等毁灭,那么一定要将这些树木进行清理,避免它们影响健康树木的生长。其中,特别需要注意虫害树木的清理工作,清理虫害木是治理害虫,改善林木条件,确保林业生产力、绿化效益的基本工作。假如林区大面积遭到害虫侵害时,首先根据相应的技术规格对遭受危害的立木进行清理,然后选择对病虫害有抗性的树种对林区进行更新。

三、结语

人们对环境的重视使得林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加快,但是现代林业在建设及发展的过程中,林业有害生物对森林资源所造成的危害会对林业建设造成巨大的损失。近几年,因为森林面积不断的增加,外来生物也在增多,这也使有害生物物种在逐渐的攀升。因此,造林过程中引进外来物种时务必注意生态平衡。而在日益增加的森林受损面积面前,进行有效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林业管理的重点。笔者今天对部分营林技术应用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有效防控措施来保障林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慧兰 单位:信州区林业局

参考文献:

篇5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6月18日,紧急召集各科室负责人和负责安全生产、综治工作的同志召开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和“百安活动”安排部署工作会。确定专人负责此次大排查和检查整治工作。做到了责任落实到人,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责任部门具体抓。

二、明确重点,认真排查

6月18日下午,两个工作小组深入基层林业站、重点林区和机关单位(护办和森防站等)对物资库房、消防和森防的设施设备、生产器具和人员等方面的不安全隐患进行了全面集中大排查。围绕季节性特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针对森林防火加大了宣传、巡护力度,大力宣传《森林防火条例》、《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增强了社会公民森林防火、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林区野外用火行为,严禁一切野外用火,有力提升了我县森林火灾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损失。把地震灾害后易引发次生灾害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汛期可能出现的雷电、大风、暴雨及高温等灾害性天气,做好防范应对措施。对受洪水、泥石流、滑坡威胁的林区作业场所、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其它生产环节等,搞好防控工作,确保按安全无事故。对于地震灾区和曾经发生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溃坝等灾害地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采用先进的手段,做好检测监控,对一时不能治理消除的,切实加强了防控工作,采取了有力措施,防止了事故发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