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社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篇1

关键词: 粉煤灰;磨细系统;综合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Key words: cocal ash;coal ash grinding system;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economic benefits;social benefits

中图分类号:TM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055-02

0 引言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如影相随的就是污染。去年全国多地连续出现雾霾、扬尘天气之后,各地都加大了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满足环保要求已经成为了一个企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火电企业而言,粉煤灰的综合利用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对同类企业的充分调研,结合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的地域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情况对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的技术方案分析和经济效益分析,论证了该方案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切实可行性。同时,也为同地区同类型火电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借鉴和案例支持。

1 概述

陕西清水川发电有限公司地处陕蒙晋三省交界的府谷县。一期(2*300MW)机组2008年建成投产,年均粉煤灰排放约为55万吨。建成后所排放的粉煤灰为原灰,其细度值一般在20%~50%之间(325目筛余),达不到国家标准(GB1596-91)规定的I级灰和Ⅱ级灰标准要求。2010年公司实施了60t/h粉煤灰干法分选技改工程,将原灰进行粗细分离以获得成品细灰。技改三年以来减少了粉煤灰外排量,实现综合利用量达16万吨,高峰季节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50%,取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但分选后的粗灰(一般细度值75%左右),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仍运至储灰场就地排放或者低价出售。二期(2*1000MW)机组建成后年均粉煤灰产量将达到160万吨。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灰场的库容压力异常大。灰渣的运输费用、灰场的征地建设费用以及环保达标费用等一系列运行成本将摆在企业面前。如何综合利用粉煤灰,达到减排、减负、增收,已成为公司即将面临的焦点问题。

近年来,榆林地区立足于煤炭能源开发,经济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基础建设及工业开发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程度也在逐年提高。2012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现有的粉煤灰分选设备产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基于此,通过市场调研,公司拟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对分选后大量的粗灰进行磨细加工,以提升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

2 工艺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

2.1 工艺原理 粉煤灰磨细系统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两种。开式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出力稳定、维护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国内被广泛采用。粉煤灰专用超细磨机系统就是将分选后的粗灰进行超细研磨,使之具有一定的水硬活性,有效地拓宽粉煤灰开发和利用渠道,达到粉煤灰完全利用的目的。

2.2 工艺流程及技术方案 经过对同类企业的充分调研,并结合一期(2*300MW)日均排灰量,我厂拟选用开式磨细系统,出力定位30t/h。利用现有的粉煤灰库和分选系统,保证原有分选系统运行不变情况下,磨机系统直接在分选后的粗灰库下取灰,经手动闸板阀和变频调速稳流螺旋机,粉煤灰连续不断送入计量称称重后,由空气斜槽输送进入磨粉机进料口,入磨后的粉煤灰经过研磨体的研磨达到Ⅱ级灰的标准要求,经过研磨的成品灰通过微正压管道输送至成品细灰库中储存。乏气则经过库顶收尘器直接排入大气,磨尾设1台布袋式除尘器及排尘离心风机,通过二者的共同作用将磨内含尘的湿热气体及时抽出。同时,实现了磨机的冷却通风功能,提高了研磨效率。乏气净化后直接排入大气,排尘浓度小于50mg/Nm3,符合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

该方案拟建在一期灰库西侧的空余场地,通过管道对其连接磨机系统可直接进行磨细及储存装车,具有系统流程简单,设备少,投资省,操作简便的优点,同时减少磨细系统储灰库及装车装置系统的再投资,与现有的分选系统的储灰库、装车装置形成一体,便于管理,可减少运行及管理费用。

2.3 主要工艺设备 粉煤灰磨细系统由螺旋给料机、电子计量称、粉煤灰专用研磨机、选粉机、气箱脉冲布袋除尘器、引风机、螺旋输送机、斗式提升机、给料机、电气控制系统及辅助系统等组成。

本厂选用的设备主要工艺参数如下:①主要设备名称:粉煤灰管磨机;②主设备型式:卧式、筒形、双仓;③系统设计出力:30t/h;④成品灰细度:Ⅱ级商品粉煤灰。

3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3.1 投资估算 经市场调研,该选型的粉煤灰磨细系统估算投资约为800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约为170万元,设备购置费约为610万元,其他费用约为20万元。该项资金完全由企业自筹解决。

3.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3 经济效益分析

3.3.1 年销量和销售收入。本系统投运后,高峰季节(4-10月份)按7个月计算,日运行按照16小时计算,年合计运行小时数约为3400小时。年产Ⅱ级商品粉煤灰约为10万吨。按照当前Ⅱ级商品灰的售价50元/t计算,年销售收入为500万元左右。同时,减少粉煤灰弃运量10万吨,节约灰渣运输费用约150万元。

3.3.2 年总成本费用。本系统固定资产投资为800万元,固定资产按照平均年限法20年进行折旧。投资净残值按照4%计算。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当期贷款年利率按5%;工人工资5万元/人·年;机组年运行3400小时,年耗电量约为255万千瓦时,厂用电为0.4元/度;磨细钢球消耗为0.8g/t,年消耗钢球为18t;设备维修费用按照设备原值的2.5%考虑;所得税按照25%征收;则年各项成本费用为:

①年平均折旧额=800×(1-4%)/20×100%=38.4万元;

②每年的财务费用=800×5%=40万元;

③人工工资=5万×6人=30万元/年;

④燃料动力费用=2550000×0.4=102万元;

⑤其他费用(备品备件)=1.8×10=18万元;

⑥年修理费用=610×2.5%=15万元;

⑦年所得税额=(500-38.4-40-30-102-18-15)×25%=64.15万元。

3.3.3 年净利润额。净利润=营业收入-总成本费用-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500-38.4-40-30-102-18-15-64.15=192.45万元。

3.3.4 资本金净利润率。

ROE=(NP/EC)×100%=(192.45/800)×100%=24.06%

3.3.5 盈亏平衡分析。

盈亏平衡点(BEP)=年固定总成本/(单位产品销售价格-单位产品可变成本-单位产品营业税金及附加)×100%

=[(38.4+40+30+15)/(500-102-18-64.15)]×100%

=39.07%

3.3.6 静态投资回收期。

静态投资回收期=TI/A=800/192.45=4.16年;

(其中:TI-项目总投资,A-每年的净收益)

经测算,本系统实施后,年均收益为192.45万元,资本金净利润率为24.06%,生产能力达到总生产能力的39.07%即可实现盈亏平衡,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16年。依据测算数据,本项目有很好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 社会效益分析

4.1 减少环境污染

粉煤灰同其他粉状物料一样,极易产生二次扬尘。另外,就粉煤灰本身而言其主要成分为酸性氧化物。与此同时,大多数电厂为了提高电除尘的效率,往往在电除尘前端加装烟气调质系统,粉尘在通过烟道时被喷射的酸性气体包裹,在其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体,这些粉尘经过电除尘后直接被弃置灰场,遇降水后随着时间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灰场的渗井滤水呈不稳定的酸碱变化状态.经过综合利用后可以减少扬尘及滤水对电厂厂区及周边环境带来污染。

4.2 减小库容压力、节约占地面积

随着电厂二期(2*100MW)的建成,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剧增,本系统实施后,每年将减少灰渣排放量10万吨,减少了灰场的库容压力,节约了灰场的占地面积。

5 结论

从环保的角度考虑,加装粉煤灰磨细系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实施后,年减少灰渣外排量10万吨,降低了灰场的库容压力,减少了环境污染,大大提高了企业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具有显著地社会效益。从设备选型的角度考虑,本厂选用的开式磨细系统具有技术成熟、系统可靠、布置灵活、设备简单、控制方便、投资省等优点。可以与本厂现有的分选系统储灰仓以及装车系统形成一体,便于管理。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的情况下,年净利润预计为192.45万元,资本金收益率达24.06%,收益较为可观。加装磨细系统不仅实现了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还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该项目切实

可行。

参考文献:

[1]方景光.粉磨工艺及设备[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篇2

Analysis of Cement Concrete Bridge Deck Pavement of Epoxy Asphalt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

FAN Jun-li1,WANG Bing1,ZHANG De-cai2,XU Jian-nan1,

DING De-ping1,DING Zhen-ya1,ZHANG Quan-min3,WANG Xiang-yuan3

(1. Chongqing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Fucheng FengShi Highway Overall Contracting Units,ChongQing 401147;2. Beijing Hualuxiang Mr Traffic Technology Co., LTD,Beijing 100062;3. Shanxi Luxiang traff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 Ltd.,Taiyuan 030006)

Abstract: Briefly elaborated the superiority performance of epoxy asphalt; Analysis of epoxy asphalt deck paving construction phase and operation phase of the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rought to the bridge deck pavement and bridge body structur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Epoxy asphalt; Bridge deck pavement; Economic benefit; Social benefit

中图分类号:U443.33 文献标志码:A

1前言

环氧沥青是一种高性能复合材料,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沥青的热塑性性质,使其成为热固性材料。与传统的改性沥青相比,环氧沥青具有很高的力学强度和优良的温度稳定性,因而赋予了非常高的耐久性。环氧沥青还具有很好的防水性及追从性。当它用于桥面铺装时便大大延长了工程结构的使用寿命。

诚然,由于它是高性能材料,也就具有相对较高的价格。使得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初期建设费用必然会有所提高。但是,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比通常的铺装层大大延长,从全寿命期间对桥面铺装的经济效益分析来看,环氧沥青具有可观的直接和间接效益。同时还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本文结合重庆“涪陵-丰都-石柱高速公路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龙河大桥)”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实例,对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与评价。

2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2.1建设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工程建设阶段,桥面铺装的造价包括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成本和桥面铺装施工费用。对于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桥面铺装层厚度采用3cm环氧沥青混凝土+4cm改性沥青混凝土结构。由室内试验和试验工程施工可知,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为6.1%,压实密度为2.43g/cm3,则环氧沥青混合料铺装层材料费为3300元/m3。

环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与通常的沥青混凝土基本相同(实际上集料加热温度低很多)。因此,环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的施工费可按常规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费用进行测算,包括: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直接工程费为474元/ m3(195元/吨)。

同时,结合某项目改性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造价情况,进行复合式环氧沥青混凝土和改性沥青混凝土直接工程费比较,见表1。

表1桥面铺装直接工程费对比表(每平方米)

结构层类型 材料类型 厚度

(cm) 铺装层费用

(元) 粘结层费用

(元) 合计

(元) 备注

复合式环氧沥青砼 AC-13(SBS) 4 59.28 12.2 207.37 粘结层为环氧沥青

HLH-13 3 112.02 23.6

常用沥青砼 AC-13

(SBS) 4 59.28 4.2 154.91 粘结层为GS溶剂沥青和改性乳化沥青

AC-16 6 76.03 15.4

从表3的对比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复合式环氧沥青铺装层工程费是常用铺装结构的1.34倍,每平方米造价在207元左右,比常用结构(约155元)多50元左右。

2.2使用维修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

在一个桥面铺装设计周期15年内,环氧沥青桥面铺装不需要进行大修和罩面,而常用普通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按6年罩面一次,10年大修1次考虑。常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使用维修阶段大中修工程费用对比见表2。

表2桥面铺装大中修费用表(铺装厚度10cm)

项目 工程费用(元/m2) 备 注

罩面(厚4cm) 拉毛+粘层 4.2 由表1

铺装4cm 59.28 由表1

大修 铣刨 10.0 含弃渣运费

铺装 154.91 由表1

工程维修费合计(15年) 228.39 不含日常养护

2.3桥面铺装全阶段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汇总建设阶段和运营维修阶段的直接经济效益情况,反应各桥面铺装结构的直接经济效益情况,以此作为桥面铺装结构类型选择的重要依据。各铺装结构全阶段直接经济效益见表3。

表3各铺装结构全阶段直接经济效益分析表

结构及材料 厚度

(cm) 直接经济成本(元/) 1与2比 2与1比

建设阶段 使用阶段 合计

1 AC-13(SBS)+HLH-13 4+3 207.37 0 207.37 0.54 1.00

2 AC-13(SBS)+AC-16 4+6 154.91 228.39 383.30 1.00 1.85

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在整个建设使用阶段,复合式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结构,其直接经济成本都是相对较低的;而采用其他的常用的桥面铺装结构时,直接经济成本是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结构的1.85倍甚至更高。据此,可得出采用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结构经济成本最低,使用效果最好。

在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的各结构中,4cm单层式经济成本最低,但其应用于桥面铺装的先决条件是桥面混凝土铺装施工平整度较好,这一点对于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来说要求相对苛刻,应用推广较为困难。除此之外,其他的单层式和双层式铺装结构经济成本均高于复合式铺装结构(大多在1.02~1.26倍之间)。在复合式环氧沥青铺装结构中,复合Ⅰ与复合Ⅱ的经济成本相比甚微,差距主要在面层结构形式上,与普通AC-13沥青混凝土相比,AC-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能与高温稳定性能更为优越,因此,在大跨径连续刚构桥面铺装中,复合式环氧沥青(改性沥青+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应为首选结构。

3间接经济效益分析

间接效益是指桥面铺装结构对桥梁结构使用性能的贡献,由于环氧沥青的高效防水作用和较薄的铺装厚度,减少了降水对桥梁结构的危害并减轻结构自重,从而对桥梁结构起了保护作用,使桥梁的整体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3.1延长桥面铺装寿命的效益

根据调查分析,我国高等级公路的桥面铺装结构大多在通车后3~5年出现损坏现象,其损坏类型有推移、开裂、坑槽、松散等。究其原因,除了大吨位运输车的作用之外,最主要的就是铺装材料自身存在的缺陷,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难题。

(1)延缓高温车辙和推移变形破坏

根据本课题的试验研究,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材料具有优良的高低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坏耐久性。从混合料车辙试验的动稳定度来看,60℃条件下达到45000次/mm以上,70℃条件下达到15000次/mm以上。而常用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仅为3000~5000次/mm,环氧沥青比改性沥青高9~15倍。就热稳定性而言,出现推移变形的时间至少可以延迟4~5倍,即如果改性沥青桥面铺装3年出现推移变形,则环氧沥青铺装要在12~15年才会出现推移,如果改性沥青5年出现推移或车辙,则环氧沥青要20年后才会出现类似损坏,实际上在路面使用期内环氧沥青铺装层基本不会出现因高温而产生的车辙或推移变形。

(2)减少车辆反复作用下的疲劳破坏

从混合料的疲劳试验可知,环氧沥青混合料在15℃条件下,荷载为6kN时,疲劳次数30000次未出现任何裂缝,荷载为18 kN时,疲劳次数为18000多次,而AC改性沥青混合料在6kN时,疲劳次数仅为7000多次。环氧沥青混合料的疲劳寿命至少是改性沥青混合料的5倍以上。可见,如果改性沥青桥面铺装4~5年出现疲劳开裂,则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在20年后才会出现疲劳开裂。

(3)减少低温条件下温度应力引起的裂缝

由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和低温收缩系数可知,-15℃时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应变>2000με,-10℃时为3400με以上,而常用改性沥青混合料在-15℃时的弯曲应变只有1100με左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收缩系数为1.74×10-5,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收缩系数为3.36×10-5,环氧沥青是改性沥青的一半左右。可见,环氧沥青混合料低温开裂的可能性比普通改性沥青混合料小得多。由第5章的研究计算得知,环氧沥青混合料在使用温度范围内,不会产生低温裂缝。而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应力约为5.3MPa,其抗拉强度约为1.2~1.5 MPa,改性沥青混合料发生低温开裂是必然的。大量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4)抵抗水损坏的能力

大量的试验数据表明,环氧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均优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因此,环氧沥青桥面铺装抗水损坏能力强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时,采用高强的环氧沥青粘结材料后,混合料与桥面板的粘结强度大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环氧沥青混合料密度小于3%,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渗透性,再加上粘结层的抗渗性,决定了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具有超强的抗水损坏能力。

3.2对延长桥梁结构寿命的贡献

(1)减轻恒载,延长结构寿命

使用环氧沥青桥面铺装结构,可以减薄铺装层厚度,从而减轻桥梁恒载。按照7cm的铺装厚度计算,比传统的10cm厚铺装减少3cm,约减轻恒载72kg/m2,以试验工程为例,按全桥总1181米(其中连续刚构主梁总长127+240+270=494米)计算,桥面宽度21米,全桥可减轻自重1786吨(连续刚构主梁可减轻自重750吨);这样一来,或者可以减小设计工程数量节约成本,或者在维持原设计的情况下,因恒载减小而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从而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2)减少渗水,保护梁体结构

对桥梁结构来说,水分的渗入,不仅破坏了铺装层的稳定性,同时还威胁到梁体结构的安全性。当降水由铺装层渗透到梁体结构时,就会引起钢筋和预应力钢索的锈蚀,随着时间的延长,钢筋锈蚀逐渐严重,大大地降低了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要么需要提前对桥梁进行加固维修,要么导致桥梁发生结构破坏,造成灾害或事故。

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型载重汽车交通量的不断增大,对桥梁的承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钢筋锈蚀的原因旧桥承载力过早衰减,使得桥梁结构发生早期破坏的风险越来越大。不得不提前进行加固维修或拆除重建。据统计,我省每年用于国省道大、中桥桥梁加固和拆除重建的费用近亿元,而且有较快的上升趋势,用于高速公路大、中桥加固维修的费用超过3亿元。

采用环氧沥青桥面铺装,减少桥面渗水,保护了桥梁结构。既可减少维修加固费用,又降低了发生灾害的风险,是一个一箭双雕好方法。

(3)减小活载对桥梁的冲击作用

平整耐久的桥面铺装结构,病害少,无坑槽和修补面积,使得汽车行驶平稳,减小了汽车荷载对桥梁的振动和冲击力,起到了间接保护桥梁结构的作用,提高了桥梁的使用安全性。

4社会效益

优良的桥面铺装,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优良的服务水平。一方面提高汽车行驶速度,节约燃油,节省时间,另一方面,提高了驾乘者的乘坐舒适性。使得公路交通运输形象得到提高,将会获得社会与公众更多的好评。

同时,由于减少了维修养护的次数,也减少了因历年无休止的维修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与烦恼。还减少了由于维修而带来的交通事故(据统计由于道路维修引起的交通事故每天都有发生),也减少了因维修施工带来的环境污染,保持了良好的交通运输秩序与和谐的社会环境。

5结束语

通过对比常用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环氧沥青混凝土不但可以降低桥面铺装全阶段的直接经济投入,而且具有保护桥梁梁体结构和铺装结构的间接经济效益,属长寿命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杰出代表,同时,可带来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是一个造福于民,造福于社会的大好事。

参考文献

[1] 沙庆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预防[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黄卫.大跨径桥梁钢桥面铺装设计理论与方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高速公路早期病害预防措施的研究(总报告)》[R],2004.

[4] 东南大学.《南京长江第二大桥钢桥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技术及应用》[R],2000.

[5] 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山西路翔交通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国产环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技术研究》[R],2010年.

[6] 祝隆中.水泥混凝土桥耐久性复合式铺装试验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10.

[7] 北京路桥中咨科技有限公司.《宣大高速公路环氧沥青混合料罩面试验段总结》[Z],2007.

[8]山西华路祥交通科技有限公司.《TPM环氧沥青防水粘结料企业标准》[S],2007.

篇3

关键词:生猪养殖保险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问题分析 探索

一、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现状

1.1 四川生猪养殖特点

四川是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16%,居全国第一,而生猪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间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长期居全国首位,且外销出口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养猪大省。

全省着力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寄养”、“订单”、“期货”等多种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使养殖户“存栏有订单,出栏有市场”。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6053.1万头;出栏肉猪9014.3万头;猪肉产量652.12万吨。无论是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人均量均位居全国第一。生猪产业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已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业经济的半边天”。

1.2四川生猪养殖保险特征

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实行的是政府制定统一的收费、补贴制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适合公司的微调,农民以自愿原则进行投保。(如图1)

而针对于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府具有不同的补贴方式目前,主要承包生猪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和中航安盟财险公司。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

2.1 社会福利的提升

农业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肉价格的稳定,在排除粮食(以玉米为主)等因素的影响后,猪肉价格波动较为稳定(如图6),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猪肉的价格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而这与农业保险的实施密不可分。从微观上看,在笔者调查的贾家镇以及邛崃市中,农民普遍表示,在国家实行农业保险后,他们更加愿意去饲养生猪,因为生猪的死亡有所保障,他们投资失败的损失大大减小;同时,出于降低生猪死亡风险的目的,国家和保险公司都会自主为农户提供技术的支持、免费的疫苗,降低了农户损失的风险,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另一方面,从宏观上看,对于社会而言,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激发了农户的养猪积极性,进一步增加了整个市场猪肉的供给,平抑了物价,为整个社会带来福利;此外,除了带来价格的相对稳定以外,在一定程度上,它也促进了四川省猪肉市场的规范化,提高了民众购买的猪肉质量。在笔者的调查中,不少农户提到,在以前猪只死亡没有任何的赔偿时,农户为了降低他们自身所受的损失,会选择将死猪出售给非法市场,再流向社会大众,严重降低了民众所食用的猪肉质量。在此基础之上,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落实,也提高了政府在民众中的知信度,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这样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户与社会两方面的社会福利,在降低农户风险、提高其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2.2 经济效益的改善

随着四川生猪保险的推行,为四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从微观上看,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初,保险公司的发展处于一种艰难的摸索状态中,没有政策的支持,没有农民进行参保,对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而在农业保险实施之后,为保险公司的发展又多打开了一扇门,虽然农业保险现在的盈利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其提升的保险公司形象使得附带的农村保险(农村其他寿险、财险)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险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对于农户而言,该政策鼓励了农民更多的投入到养殖业,为农民自身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利益,实现了多元化的农村建设。

从宏观上看,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农业保险的正常运行,需要大量的工作者参与进来,因此,也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了农村GDP的增长(如图7)。为社会整体的经济运转增添了一份力。就笔者调查的邛崃市显示,农业保险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的建设、发展,使原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农户都投入到农业发展中来,增加了由养猪业所带来的收益,带动了农村农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农村的建设,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效益。

篇4

固定资产与绩效

在职职工数与人均固定资产的相关系数为0.717,P<0.01,随职工数增加,固定资产以更快的速度增加。随固定资产增加,万元固定资产工作量产出快速下降,固定资产与万元固定资产工作当量相关系数-0.44,P<0.01,固定资产与人均工作量相关系数0.372,P<0.01,随着固定资产的增多,人均工作量有轻度上升,但万元固定资产产出效率下降很快。张彦琦等对重庆市县以上医院的规模效率研究指出多数医院为规模效益递减型[2],也可说明多数医院固定资产在现有工作量情况下不需要再增加;即使工作量增加,多数医院固定资产不增加也可满足需要。平均万元固定资产工作当量为74.44诊疗人次,或者每万元固定资产平均产出2.17出院人次和24.21诊疗人次。

政府财政补偿与绩效

按农民年纯收入分为上、中、下3个水平代表所在的县市的贫富,富裕县市医院平均得到1146万财政补助,而中、下经济水平县市医院分别得到448万元和449万元。分别占其总支出的6.61%、4.39%和4.76%;占其业务支出的6.85%、4.45%和4.88%。政府补偿量与医院人均工作量、人均业务支出、业务支出、业务收入相关系数都小于0.1,政府补偿的多少与业务支出、工作效率没有直接数量相关关系。政府补偿与医院规模无关,与在职职工数的相关系数是0.107,与实有床位的相关系数是0.055。政府补偿与出院病人人均费用、每诊次平均费用、每床日平均费用的相关系数在0.1左右,政府补偿多的也没有产生病人费用下降的作用。医院得到补偿多的是因为县市财政情况好,贫困县市即使医院规模大补偿也不多。这与众多专家以医院绩效为基础的补偿意见不一致[3-5]。

业务收入与绩效

医院业务收入与工作当量的相关系数为0.948,说明业务收入密切地随服务量增加。业务收入、人均业务收入与每床日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费用的相关系数在0.5至0.6之间,P<0.01,即业务收入多的医院人均业务收入也高,床日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费用也高。

县市经济、居民收入与绩效

县市人口数与医院规模有密切相关关系。县市经济状况对医院规模有影响,农民纯收入与县市人口没有相关关系,但与医院在职职工数和实有床位数有正相关关系。农民纯收入水平与医疗费用相关,收入水平下、中、上的诊次费用分别是83元、90元、103元,P=0.060;平均住院日分别是6.9天、7.2天、8.6天,P=0.000;住院床日平均费用分别是442元、485元、586元,P=0.000;出院病人平均费用分别是3024元、3490元、5003元,P=0.000。富裕县市出院病人费用比贫困县市多近2000元,有3种影响因素:(1)居民需求高,使用了一些非基本医疗或药物;(2)医院收费价格高或诱导需求多;(3)医院技术水平高,吸引了较多重症疑难病人。3种因素各占多大比重是一个很难分清的问题,特别是病人需求高与医生诱导需求,在病人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下医生提议用较贵药物或多检查病人容易遵从。通过大量抽样并由专家对病历、处方进行检查讨论能够大致分清三者的比重,但是是很繁重的工作。对于那些可能给病人带来一些好处的诱导需求,如增加免疫力的药物、看似无关紧要的心电图检查等,专家的评判意见也常不一致。从现有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指标上如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急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住院病人手术率等看不出与县市经济水平有相关关系。医院规模,即在职职工数与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有低度相关,r=0.245,P<0.05,与其他质量指标无明显相关关系。医疗质量与医院规模、经济环境等没有明显关系可能是两种原因,其一是资料可靠性差,如有的医院为提高声誉而作假;其二是指标不科学,收入危重疑难病人亡率高,抢救成功率低。

业务支出回归分析

业务支出代表了医院的业务运行成本,医院得到相当这个成本的资金就可正常运行。把众多可能的影响因素放入业务支出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决定系数高达95%的回归方程,但对于政府以绩效为依据的补偿有些指标不适合,如业务支出与实有床位数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当前希望控制医疗费用,根据需要增设床位,政府按床位补偿可鼓励医院单纯增加床位,所以不应把实有床位数放入回归;农民收入高医疗需求增高,业务支出增加明显,在医院的筹资能力上不得不考虑。社会效益的主要指标是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医疗质量和费用控制也是社会效益,但当前医疗质量指标不科学,难以真正代表医院的服务质量。固定资产因为必须有维护费用,所以放入回归,回归结果见表2、表3。贫困县市收费低,费用控制指数与业务支出有明显关系,在政府补偿时也需要考虑,放入回归后见表3。费用控制指数采用每门急诊人次平均收费水平、每床日平均收费水平、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4项指标合成,收费水平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低者给以较大分数。

篇5

一、产业型或产地型形式和市场型的集中是产业集聚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其中,产业型或产地型形式通常指的是同一或性质相近产业的很多企业的集聚。在传统时期,交通并不发达,那个时期的工业或以生产资料为主的企业往往集聚在原材料生产地,如澳大利亚的牧羊业、法国的葡萄酒加工业和美国的石油工业。而在交通发达的地区,企业以加工产业型的集聚为主,如台湾的电子信息产业等等。如果一个地区内的同性质的企业数量较多,就必然会带来整个区域或者社会的产业生产规模扩大,分工协作能力增强,辅助产业发展以及生产总量的增加。市场型的几种以市场为主要核心,一般情况下是在城市或者城市附近的不同产业或不同性质企业的集中。历史证明:不管产业以哪种方式集中,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都会比孤立在各个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高,而且这种集聚会形成专业化的格局,这种专业化将通过贸易的不断积累发展下去,这种集聚就会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但是我国的产业集聚与上面所述的集聚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数的产业集聚区属于内生型,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2.中国有廉价的联动力,所以中国的产业集聚多数是加工型产业,极少数是依靠材料产地来确定产业类型的;3.大多数产业集聚以海外技术、资本及营销渠道为主的;4.这些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市场范围较大,他们以全国甚至全球为市场。

依据波特的竞争理论,产业集聚效应的出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共享。公共基础建设或者公共物品的共享使得其运用效率提高,最大化的利用资源,而集聚区产生的区域品牌效力则大大增强了集聚区内各企业的竞争力。

(2)资源集聚。产业的集聚会吸引专业化的人才以及专业的供应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提升促使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的这种效应为集聚区内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

(3)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市场的形成降低了生产及技术研发的成本,创造了更多的效益,提高了效率,同事,产业集聚区内部的企业通过学习和竞争,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4)区域集聚。因为类似性质的产业集聚在一个区域内,有利于集聚区内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强化竞争压力,市场促使其优胜劣汰,促进企业的深度发展和创新。

二、企业自发选择和政府引导是我国产业集聚的两个动因。产业集聚的动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认人为安排,一般情况下是政府和国家依据自身发展需要对产业进行安排和选择,确定发展的重点和支柱,表现出来的是在政府的规划下一种引导;2.自发形成,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下,经济人寻求进行资源、技术、人才等共享而产生的一种选择性倾向;3.人为引导和自发形成的结合,我国的产业集聚就体现了政府引导和经纪人寻求利益最大化的结合。

进一步对我国产业集聚区产业集聚的经济与社会效应进行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十一个方面。

(1)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分工细化。在我国,生产环节通常以“大而全”、“小而全”的方式存在于一个企业内部,然而产业集聚促使专业化分工,各个生产环节分布在不同的企业里,每个企业专业化的只做一个产品的几个部件,甚至一个部件,企业分工自然有序。技术含量较高、价值较大的产品,不是一个企业生产的,其配套的零件供应商也不是同一个企业,企业的分工使得一个零部件生产商可以同时给不同的企业供应产品,从而就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降低了生产成本;反过来说,生产技术含量高、价值较大产品的企业可以有多个供应商供其选择,有利于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工厂或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劳动力和资本性设备的专业化机会越多,相关的收益就增加。产量增加可以使企业招聘具有专业技术的员工,也为采用专用设备提供了可能性,并且为相关的垂直联系的企业提供了专业化机会,由此也带来了效率的提高。

(2)有利于产业纵向关联的上、中、下游工业在空间上的聚集,加快工业化进程。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只所以依地理集中,原因是彼此临近有助于生产力和创新,让产业集群获得好处,交易成本下降,信息的创造和流动得到改善,本地机构更能随时回应产业集群的专业化需求,也更容易感受到同行压力和竞争压力。”熊波特认为,“工业变动是由于外部因素的作用,由于增长的非周期性要素,以及由于创新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集聚,可以让企业在有限的空间里交流、学习、开展竞争,从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的深度发展和改善产业结构。

(3)利于降低运输费用,降低产品成本。企业集中在一起,企业之间互为市场,彼此提供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产品。不仅生产协作方便,供销关系固定,而且距离缩短,运输费用降低,销售费用缩减,从而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和销售价格。在我国,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除了开发时期、思想观念等有所差异之外,地理位置决定的运输条件和运输费用不同也是影响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型工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韦伯等学者的产业区位学说对于工业发展受运费的影响,有着许多精辟的论述。

(4)扩大市场规模。同一区位点上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企业的集中,以及由此带来人口聚集与第三产业分布之间的高度正相关性,将会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市场上的消费,形成专业化市场,有助于较大规模的市场经济的实现。在市场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各种资源条件更加优越,就会更加适合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发展,有利于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5)有利于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和人力资源的培养与利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导致高素质劳动力、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几种,如果区域内的一家企业采用的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他相近企业就可以进行模仿。专业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离开一家企业自后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人才就不会流失。在这种大的环境下,企业就更容易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从而能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对此,马歇尔认为这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之一。

(6)有利于专业性外部服务业和配套设施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立、发展和充分利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就需要相应配套的基础设施来支持企业的发展。集中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将大大的节约成本,基础设施建成后,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7)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借助产业集聚区产业链,可以集聚大量中小企业,它们之间在技术上既替代又配套,在市场上既竞争又结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专业化市场的形成。中小企业发展的先天不足是企业规模小、市场接近难、市场势力弱、融资渠道少、人才储备不足、信息资源欠缺,等等,而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的网络化正是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网络,弥补了中小企业的不足。产业集聚区有着良好的创业和创新的生产科研环境,有着许多优惠的自主政策和便利的政务服务,一些产业集聚区建立了科技创业“孵化器”、“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区”、设立了科技风险基金等,以扶持中小企业的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和研究。同时,集聚在产业集聚区内的大企业大项目催生了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也为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两头延伸发展带来了商机。产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地理的接近性、社会关系的依赖性、外部经济资源的共享性等因素极大地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促使中小企业做专做精。这样就可以与大企业实现共同发展。

(8)有利于提高城乡人口的就业水平。产业集聚区内大量的企业以及企业所延伸的更多配套服务业可以提高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利于解决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很多产业集聚区引进了众多的中外企业,其中居多数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为社会提供了更多适宜的工作机会,而且产业集聚区的企业往往融合在一个强大的产业链中,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其提供的工作机会比较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社会经济矛盾。

(9)有利于城市规划的城镇化建设。集聚经济是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也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就是个偏僻小镇,中国的深圳原来就是个渔村。根据城市功能学说,城市形态功能是关于城市地域空间和硬件设施的布局,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功能赖以发挥的基础和载体,而城市的社会经济功能又将带动城市空间和硬件设施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城市功能的历史发展看,没有城市空间就没有城市功能;城市不同的空间布局,又会形成不同的城市功能。我国各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从城市规划角度看就是一种产业布局的调整,是对各个产业部门在空间上的再安排,也是城市功能的再塑造。上海、天津等一些老工业城市之所以能够迅速改变城市面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同样,昆山、东莞这些新兴城镇的崛起,也同样得益于产业集聚区的建设。

(10)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聚区以较小的成本为企业集中供热供气,集中进行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物的处理,大力实施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园林绿化和生态示范区活动,提供了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高科技产业所需要的特殊生产环境,使产业集聚区与企业共赢,人与自然和谐,保障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1)有利于推动经济以较快的速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之中。产业集聚区内集聚的企业有许多是来自各国各地区的厂商,这些在华投资的外商、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厂商将其供销渠道、制造技术、科研开发、市场、信贷关系等经济联系带进内地,内地企业则通过合资合作的方式,加深了我国区域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在与国际竞争和国际接的过程中增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力,为我国区域经济走向国际化和专业化奠定了稳步的基础,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参考文献:

[1]陈雁云.产业发展.城市集聚耦合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J].改革.2011(04)

[2]朱丽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南昌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空间耦合构想[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05)

[3]全胜跃.产业集群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1(1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