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重要意义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职业教育重要意义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篇1

成人教育的确切内涵,学界尚无统一定论,笔者认为成人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是面向离开传统学校教育以后或是超过学龄而未能再进入相应传统学校教育进行学习的人们,实施的在组织、人员、形式和空间等各个方面都呈一个极为多元、开放和发散型的向终身教育过渡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由于教育需求不同,成人教育可分为成人在职教育与成人离职教育两大部分。其中,在职教育(包含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包括成教、自考、电大、网络教育)主要对象是在岗从业人员及待业人员,目的是提高职业技能,增强职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其本质是一种生计教育,是个人谋生的手段。而离职教育则针对离开工作岗位的社会人员,他们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以个人职业需要为出发点,而是,主要为了丰富个人生活和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

在《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关系研究》一文中,叶忠海教授对职业教育概括为:“职业教育指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从定义中可知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对前成年期未成年人的职业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做好准备,而后者是对成年期从业人员、待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包括对他们职业所需知识、技能的补充和提高,以及转换职业所需要的教育。

从对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概念和内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中的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是两者的结合部。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属于成人教育范畴,成人教育中的在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两者的教育对象同为已经参加工作、心理发展比较成熟的社会成年人,实际上是同一受教育群体。可以说成人教育的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是同一教育对象的两种不同称谓。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成人教育学习者对成人教育的需要

以上是从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和内涵的推理上得出的结论,那么按照“按需施教”、“因材施教”这一重要的教育规律的要求,成人教育贯彻“按需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则,就应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充分满足成人教育学习者的需要。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成人教育的需要,在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成人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将成人教育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于成人教育学习者的需求,我们通过河北省社科联《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课题,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2005年12月我们对河北大学成人业余教育2004、2005级本科学生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会计学、英语五个专业共148人和专科学生法学、会计、经济管理、英语、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信息管理、保险学七个专业383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有关培养目标部分的答案结果统计如下:

(一)关于成人教育学习者学习的直接目的

成人教育学习者关于学习的直接目的,专科生首选“适应岗位需要”的占35.8%,首选“获得文凭或提高职务”的占31.68%,首选“转换工作岗位”的占14.14%,首选“从事科学研究”的占2.34%,首选“考研”的占2.09%,首选“兴趣爱好”的占14.66%;本科生首选“适应岗位需要”的占43.48%,首选“获得文凭或提高职务”的占33.33%,首选“转换工作岗位”的占7.97%,首选“从事科学研究”的占2.9%,首选“考研”的占6.52%,首选“兴趣爱好”的占5.8%。从以上首选结果看,本专科学生首选“适应岗位需要”、“获得文凭或提高职务”及“转换工作岗位”这三个以职业需要为直接学习目的所占比例分别是84.78%和81.62%。

(二)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可能成为的人才类型

从上表可以得出,成教专科生认为可能成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合计达82.84%,本科生可能成为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合计达84.72%,说明成人教育学习者认为自己可能成为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上结论和笔者直接参与部分工作的浙江省社科联《我国成人教育中的法学教学研究》课题(张中瑞教授主持),对全国6省市8所院校成人教育学生调查问卷中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综上所述,从国家和成人教育学习者对成人教育的需要以及成人教育学习者自己认为可能成为的人才类型来看,成人教育的在职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与个性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成人教育中的在职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实为一体,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当是职后高等职业教育。因此,本文对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比较,实质上就是对职后高等职业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与个性比较。

(一)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共性

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均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明显的高等性、职业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1、高等性:所谓高等性,是与初等性及中等性相对而言,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均为职业教育类别里面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培养的人才既不是仅会动嘴、不会动手的书呆子,也不是仅会动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经验型“老师傅”,而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才”。

2、职业性: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均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实际,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岗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为受教育者现在或将来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及适应职业岗位变化,提高其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做好充分准

备。

3、区域性: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应用性人才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建设。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产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专才”的能力结构也不一致。学校应据此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因地制宜培养当地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正是基于以上几点,同属职业教育范畴的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上也是一致的。如在专业设置、课程构建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均以应用性为主旨,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注重加强校企联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等等。

(二)成人高等教育和职前高等教育的个性

成人高等教育与职前高等职业教育个性的比较,实质上也包含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个性的比较。职前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比较单一,应届高中毕业生占绝大多数。而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在职从业人员。较职前高等教育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偏大。在职和年龄偏大的特点造成学习特点的显著差异。

1、职前高等教育的学生的机械记忆力较好,但基本无社会和生活经验,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不强;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尽管其记忆力有所减弱,但理解能力却不断增强,可以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重要资源。

2、较职前高等教育的学生,成人学生更能够自主、自律、自控自身的学习过程。主要是成人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目标,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有实现计划的顽强毅力和恒心。

3、对学习的看法,较职前高等教育学生,成人学生将对知识的“准备应用”变“立即应用”,从而他们的学习导向由以“学科”为中心,变为以“问题”为中心,表明成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职业和生活问题,因而成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应该是帮助成人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由于成人学生承担了社会职业和家庭多种角色,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可供成人学习的时间十分有限,因而使得成人的学习往往带有很强的现实指向性。此外,成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会弱化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以上成人学习的特点,既反映了成人学生对培养目标的需要,更提出了对成人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特殊需要。忽略成人学生的这些特殊需要,同样是违背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四、启示

(一)按教育需求不同,将成人教育严格区分为在职教育和离职教育两大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如果笼统地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比较,得出的结论必然是片面的。只有认清成人教育中的在职和离职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根本不同的,才能正确认识成人教育中的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是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部,才能认清成人教育的职业教育属性,才能有利于成人教育尽快从“普教化”模式中摆脱出来。

(二)如果只看到成人教育中的在职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职后教育的一致性而看不到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特点上的显著差异,则会导致以职业教育代替成人教育的倾向

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的在职教育虽属于职后职业教育,其与职前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两者在具体实现方式上却又截然不同,成人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一切从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实施各个教学环节。简单地以职业教育代替成人教育,将会脱离成人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危害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职业教育永远不可能替代成人教育

篇2

[DOI]10.13939/ki.zgsc.2015.45.156

1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目的

目前,我国教育正处于伟大变革时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医药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医药战线现代化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更要将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既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专业劳动技能素质,也包括身体与心理素质、审美情感素质,是集以上各种素质的开发、培养于一体的整体性教育,使受教育者真正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而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必须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和普通中学相比,医药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思想素质低,普遍存在不关心政治、不爱集体、不爱学习、纪律涣散的现象。医药职业学校开展素质教育较晚,还没有形成培养学生思想素质的观念,没有把思想素质教育研究放到与其他教研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研究在医药职业学校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非常有意义的。

化学是我们医药职业学校的专业基础课,本身包含着丰富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尽管如此,但仅以学科为中心,只把抽象的原理传授给学生,必将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为学生学习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就业、生活等的密切关系。所以在化学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学生懂得跟化学密切相关的医药卫生、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化学教育应注意让学生认识社会、认识生活中的化学,认识化学在将来工作中的作用。学习解决跟社会和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其责任感,为他们今后就业、参与与化学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必备性知识。

为了研究“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步骤、内容意义,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

2 研究的方法、对象、时间

研究方法:实验对比法

实验班级:药物制剂14级2班

实验对比班级:药物制剂14级1班

实验学科:化学

实验方法:在14-2班进行“在职业教育化学课实施思想素质教育”实验,在14-1班仍按常规教学进行,然后对二者作以比较。

实验时间:2015年3月―2015年7月。

3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步骤

3.1 课前,教师备课要深入、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确立思想素质培养目标

化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逻辑性及发展过程都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都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因素,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高瞻远瞩,充分挖掘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并确立明确的思想素质教育目标。

3.2 课堂上,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知识教学,完成思想素质培养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上完成思想素质目标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讲述法、讨论法、渗透法、总结法等。例如,在讲授正课前,可以采用讲述学科发展历史故事的方法,既进行了思想素质教育又引入了讲课正题;在讲课中间分析问题时,可以和思想素质教育互相渗透;在课堂结束小结时,可以同时总结思想素质教育内容。

3.3 课后,根据课堂思想素质教学目标,布置相关作业

这些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地按照课堂要求,提高认识、形成规范,提高思想素质,取得思想素质教育效果。

4 在医药职业教育化学课中实施思想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意义

4.1 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化学教学中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4.1.1 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我国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发明创造,通过生动的史实,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

4.1.2 现代化学科学的成就

1949年以来,我国的化学科学技术、化学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石化产业大国,主要产品产量世界排名位居前列,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纤维、聚氯乙烯等在世界排名第一,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树脂等位居世界第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成果。

4.1.3 丰富的化学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处处都可以开发利用。我国石油年产量已达到1.89亿吨,跃居世界第四产油国家。在青海省祁连山南缘永久冻土带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世界上第一次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国家,也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在陆域通过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样品的第三个国家。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以2011年为例,可供中国使用近90年。这些丰富的化学资源为我国工业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枕。

4.1.4 中外化学家及名人的感人事迹

从古代的炼丹家葛洪、近代的化学先驱徐寿到当代的化学大师侯德榜,在他们身上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是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教育的良好教材。教育学生要扎扎实实地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要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4.2 在教学中抓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化学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自觉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要用通俗的语言,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具体化。例如,过氧化氢的分解,单独使用过氧化氢,其必须在微热的条件下才能缓慢的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氢能分解生成氧气,这是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依据)。单独加热二氧化锰,不产生氧气,但在过氧化氢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则在较低温度下即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而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没有改变。由此可知,二氧化锰的存在是过氧化氢能在常温下迅速分解的外部条件。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是内因。除此之外,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也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是外因。在内因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外部条件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对于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外部条件反应也不会发生。类似这样的内容很多,它们都从实践上验证着辩证法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即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必须通过外因起变化,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联系到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的,一个班的学生任课老师相同,学习环境相同(外因相同),但成绩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学生自身(内因),我们可以通过改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质量来创造良好的外因条件,但最终成绩是否提高还是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4.3 利用实验教学,进行优良品德教育

实验是化学学科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沃土,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实验教学,动手、观察等能力受到训练,智力因素得到提高。求实创新、勇于探索等非智力因素也因实验而有提高,同时使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在实验课教学中,可选择性地将一些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操作。

化学实验有别于课堂教学,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遵章守纪和集体主义教育,努力使学生在默契配合中,培养自己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学生有时会因为实验现象的不明显,实验误差较大等原因,降低对实验的兴趣,甚至出现惧怕心理,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安排重做实验,直到实验的成功,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由此培养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规范操作的认真作风;整洁卫生、注意安全的良好习惯等。

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科学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又给人类带来了灾难和烦恼。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如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不能乱倒等,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实验取得的效果

5.1 学生的世界观有了明显改变

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他们就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现代医药行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5.2 同学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文明、团结的集体

在14-2班化学课上充满浓厚的学习气氛,同学们精神饱满,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迟到早退现象大为减少,每次上课看到擦得干干净净的黑板和整洁的讲台让笔者从心里感到14-2班越来越好了,在学校开展的“争创文明班级”活动中他们被评为文明班体。

5.3 思想素质的提高明显带动了学习成绩的上升

入学时14-2班和14-1班成绩相当,期末考试14-2班比14-1班平均成绩高7.3分。

6 结论与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篇3

高职教育是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现代生产技能的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的职业教育机构。因此,在搞好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拉近学校与企业、学生与职工之间的距离,这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鲜明特征。

为了使高职的教学工作更充分地实现这一特征,走教学一体化的路子势在必行。目前一体化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有两种形式 ,即课程一体化教学和教师一体化教学。所谓课程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不同教师分别担任理论性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要求高的教学。教师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际合二为一,即与教学、与课程相关的所有授课内容均由一位教师担任。这对理论实际的有效结合、融会贯通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要求,拆细教学课题;对课题中理论实际的比例、教学手法、教学形式等根据学生以及教学条件加以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的这两种形式均可使用,课程一体化对教师的全面要求相应比教师一体化要求低,因此职业学校应侧重运用教师一体化教学。

1、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教师可以反思一下,学生在学习《化工单元操作》的各项实训项目时,是否真的有兴趣,学的过程是否充满乐趣,并在乐趣中真正学到知识,并深刻掌握了其中的原理及要点,真正到了企业中的生产环境是否可以胜任该岗位?回答是否定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教学的方法,实现“一体化”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真正统一。

2、“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过去很多年,高职教学倾向于理论课教师专职带理论课,实训课教师专职只带实训课,一旦让专职带理论课的教师去带实训课,带理论课的教师便会措手不及,而且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去带;而带实训课的教师大多是从工厂及企业请来的老师傅,如果让他们来带理论课,似乎根本不切合实际。因此,很多高职及中职学校在近几年开始从企业招聘一些具有工程师资格的优秀人才来到学校来担任教师,这些教师都是大学本科毕业并具有多年的现场工作经验,到了学校之后可以很快的适应职业院校的理论课教学,并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可进行实训课教学,这在很多实训课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并可实现“一体化”教学。

3、“一体化教学”在《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精馏”单元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精馏”实训中,理论课教师只是单纯的给学生讲解精馏的理论知识及相关计算,但是学生在学习完之后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而并不知道精馏设备具体的构造及各部件的用途,更不会操作精馏设备,因此只是“纸上谈兵”。而当进行“精馏”实训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已将精馏塔的基本知识忘记,实训的时间又非常紧,因此实训课教师也只能粗略的给学生们回顾一下,便开始实际操作的练习,许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是单纯的按照步骤操作,并没有熟悉“精馏”过程的工艺流程,单纯的靠“死记硬背”来进行操作,结果学完之后仍是“一知半解”。

近年来,许多高职加快了一体化教学的步伐,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推行一体化教学,把专业理论和生产实习这两种教学任务集于一人,有诸多好处,是一件既势在必行又势在可行的事情。可以避免理论课与实习课脱节的现象。这里所说的脱节,有两种突出表现;一种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给学生带来一定困难,而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完全可以在这些问题上保持一致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种是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的情况,这都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当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时间过长时,在学生实习前还得再次讲解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造成课时的浪费。当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时,因学生还没有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实习起来不仅很费劲,而且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实行一体化教学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和错位,大多是由理论课教师或实习课教师的特殊情况而不能按教学计划实施教学造成的。在推行一体化教学的情况下,如果教师有特殊情况,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可以同时推迟或同时提前,不会发生脱节或错位的问题。

这些年我在“精馏”教学中探讨了我的一套教学方法,“精馏”单元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案是通过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与课堂外的计算机仿真、实训教学以及工厂实习的现场教学等动态教学方法相结合,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操作谢练有效地融为一体。

3.1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担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又同时担任该班“精馏”实训课的教师,在“精馏”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学校的精馏设备的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精馏设备,并在现场讲解精馏的原理及各部件的用途,这样学生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结合实物学生学习的效果非常好。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为几组,并选出组长,给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在讨论答案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主动思考的习惯,并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便是课堂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的效果。

3.2课堂外的计算机仿真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采用的是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单元过程及操作》的仿真软件,通过DCS系统真实模拟工厂的操作环境,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在学习仿真操作的初期,要使学生熟悉工艺流程,有了前面精馏理论知识的学习作为铺垫,学生可以很快的将理论与仿真操作系统的实际结合起来,因此学习的效率得以提高,并可以在后续冷态开车,事故处理中根据精馏的原理来进行分析,而不仅仅是依靠提示步骤“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在学习起来变得更加轻松,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也感觉轻松许多。在实际的精馏仿真操作过程中,学生更多的像是在经历一次次新奇的体验,因为,在有些步骤的操作过程中,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高的效率,便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索的习惯。实践证明,凡是在学校学习过DCS仿真操作的学生,到了企业可以很快的适应真实的操作环境,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

3.3实训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应用

有了计算机仿真教学作为铺垫,下一步便是利用学校真实的精馏操作设备,带领学生从计算机仿真系统中走出来,真正的进行精馏装置的操作。

在精馏实训教学重,我们采用的原料液是“乙醇和水”,实训思路如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参数是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逐步去探索调整的,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关键的地方进行提示,并在必要时亲自去调整并演示,这样在不断调整探索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只要是在控制的范围内,怎样操作可以使效率达到最高,而这一点结合前面精馏仿真操作意义非常重大,精馏仿真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遇到同样的问题时,比如在塔釜加热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塔釜的温度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有些学生会按部就班的逐步将塔釜的电压升高,这样升温所需时间较长;但有些同学在做几遍之后,便会想到更快捷的方法,比如先快速升高电压,当温度快接近所规定的温度后,再降低电压值,这样既达到了规定的塔釜温度,又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比较这两种同学的做法不难发现,后一种同学善于思考问题,如果在真正的企业生产环境,既可以很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又可以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只需起到引导与总结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学生在自发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学到了经验与知识。

3.4工厂实习的现场教学在精馏教学中的作用

篇4

1.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

社会人才类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社会的教育类型也随着人才类型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对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学校与当地的工业发展息息相关,以便适应因生产不断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靠科技,科技运用靠人才,如果没有中等职业教育人才,而空有高端的科技人才,其科技也无法转化为生产力。

2.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统一有利于学校发展及学生就业

技术型实用人才严重缺乏,高级蓝领成为社会用工的一大缺口,技工特别是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几乎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短腿”。 只有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接轨,职业教育才有生源、有出路。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选择就业。现在的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当地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可以使毕业生能够与职业岗位进行零培训接轨,避免学校资源浪费和学生精力、物力的浪费。在此二者完成良好统一的同时,社会、学校与学生三者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学校更好的发展。

二、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劳动力市场需求加大,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在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的问题。

1.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被轻视的现象仍很普遍。在现实生活中,鄙薄中等职业教育的观念仍根深蒂固。许多人并不把进入中专或技校就读视为有前途的学习途径。人们对于社会对中职教育人才的需求并没有很好的认识,从而无法从根本上认可中职教育。

2.学生观念没有转变

目前的中职学校仍然面临着生源危机的问题。生源危机不单单是指学生数量,还有一个更主要的方面是学生的生源质量差。学生的观念没有转变,绝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自己的求职志向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普通高等学校扩招,淘汰分流机制下的中职学校考生分数偏低,常常是为了初中毕业后不至于无事可做而选择就读中职学校。“考不上普高到职高”的无奈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和人格的发展,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热情,也无法更好的热爱并投入到该方面的社会需求中去。

3.教育经费投入不够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既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又拥有较强职业能力的技术工人,从而能够胜任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大量教育资源的投入。而就教育资源而言,培养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就要远远高于培养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因为高等中学毕业生对于实训方面的培养基本没有要求,而中职学生在实训技能方面的要求很高。与此同时,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其本身素质不但要达到普通高中教师的水平,在技能方面还要有一技之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是“双师型”人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中职学校教师的薪资却不如普通高中教师的薪资,从而影响中职学校教师体系的建设,也影响了中职教育跟进社会需求的能力。

4.企业软环境配合不足

目前社会上对招收中职教育人才关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宣传力度逐渐加大,对技术类人才的缺口非常重视,但是,现实的情况与宣传仍有一定差距。企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但对技术人才的重视程度仍远远不够。学生就业率高,但往往是技术含量不高、稳定性差、劳动力廉价的职位,企业并没有为这些技术人才提供足够良好的就业软环境,很难让从中职学校走出去的人才从根本上被认可,从而导致了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

三、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具体做法

1.从宏观上把握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

中职教育学校应准确有效的把握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变化,找准自己培养人才的定位。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紧跟市场的需要,使培养的目标在素质上和技能上都能够达到社会的需求。优化结构,认真研究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精神,根据社会需求对培养的专业统筹规划,统筹政策,统筹资源,保证专业结构和专业方向与当地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相适应。

2.将中职学生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找准自己的优势,下功夫培养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专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宽度和深度上的延伸,使培养的人才既优质又实用,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资源浪费,无序竞争而导致的所培养人员质量低下,从而影响学校的声誉。要跟具社会需要及时的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实训经验等,使中职教育实时与社会需求接轨,根据市场需要及时调整培养重点。

3.中职教育教师自身素养要不断提高

中等职业教育完善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中职教育教师的师资力量提高。中职教育教师在中职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统一的问题上肩负着沉重的担子。“双师型”人才不仅要求教师在自身素质方面,更要求教师在个人技能方面达到一定高度。要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完善自己,使教师队伍能够及时的与社会需求接轨,从而指导学生达到社会的需求,本着“宽进严出”的原则,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受教育的过程中转变观念,找准自己的定位,学习过硬的专业技能,毕业即能服务于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

中职教育学校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做好企业与人才之间的沟通,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社会的需求,与企业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就业和企业选人的过程中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最大限度的开放信息,互通有无。

四、大连市房地产学校的经验

一是学校积极探索大连地区社会对中职学生的需求方向,总结出适合本校资源的如土地资源调查、房地产营销与管理、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供热通风与空调、电梯安装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等专业性极强又十分热门的专业,并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认证工作,实行“订单式”办学,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入学即就业,招生即招工,在校的学生就是某个单位的职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成才,一切为了就业”的办学宗旨,实现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的完美结合,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认可。同时,学校结合社会需求及自身能力,在做好现有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新的热门专业,拓宽了招生就业渠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需求,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是学校在对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方面非常重视。本校教师在选拔时严格审查专业技能,坚持把好考试面试关,在选拔初期就要保证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及个人素养情况。同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和学习。坚决执行教职部门对“双师型”模式的要求。首先使教师能够跟社会需求接轨,从而进一步使培养的学生能够与社会需求相统一。

篇5

职业院校在建设模拟药房过程中,应将满足公众安全合理用药需求作为前提和基础,将与实践岗位接轨作为目标,包括医药商品选购、销售、储存与养护、药学服务等。在建设模拟药房时,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为学生建立仿真零售药店,设置区域包括药品仓库和营业场所。

对药品仓库实施模拟色标管理,针对药品大包装盒进行分区,并且将药品分开存放。在药品仓库中,学生可以实施药品出库管理、入库管理、贮存养护、模拟验收等实践操作。模拟药房中的营业场所包括中药调配区域、非处方药区域、处方药区域、药师咨询区域以及收银区域,并且对以上区域进行标示。中药调配区域设置陈列柜以及药斗,陈列柜用于展示配方操作和常用饮片,依据斗谱将不同饮片有序、合理放置在药斗内。学生在此区域模拟中西药处方的调配和销售活动,实施问病荐药以及用药指导等技能训练。非处方药运用货架进行陈列,处方药运用柜台进行陈列,根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按照药物用途、药物剂型、药物规格、药物品种等对药物进行分类摆放。收银区域配备收银机和计算机,在计算机中安装药品经营系统的软件,软件要具备GSP 管理功能,通过对计算机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模拟建立药品购进记录、价格管理记录以及品种审核记录等。

在营业场所悬挂仿真的执业人员执业证明、营业执照以及经营许可证,在非处方药区与处方药区张贴忠告语和警告语,将监督电话公布于众,将服务公约张贴在墙上。学生通过在模拟药房开展实训,明确药房的服务流程,感受真实的氛围,消除毕业后对工作岗位的陌生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2 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应用模拟药房的意义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在当前形势下,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以及制药企业十分需要应用型药学人才。应用型药学人才必须具备销售、质控、服务、制剂生产、调配处方等能力。此外,各用人单位均希望毕业生能尽快熟悉工作岗位。但相关研究表明,药学专业毕业生所具有的技能和综合素质无法满足药品使用、药品经营和药品生产要求。为了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使毕业生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药学职业教育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将提升学生职业岗位技能作为根本。在药学职业教育中应用模拟药房,能满足这一需求。模拟药房作为实践训练基地,可对学生进行岗位实训;模拟药房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场所,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和能力的有效渠道。

3 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3.1 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药学职业教育中,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药理学是沟通药学和医学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理学涉及范围广,药名繁多,学习过程乏味枯燥。特别是一些药品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以及适应证十分相似,学生学习和记忆非常困难。再加上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觉得没有机会运用所学知识,无法通过实践来验证知识。此时,急需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模拟药房,通过模拟药房来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对学生个性发展进行肯定和鼓励,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增强药理学教学的多样性、民主性以及科学性。教师组织学生到模拟药房,通过模拟临床用药来验证所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完心血管系统相关药物后,学生需要对此类药品进行识别。如利血平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复方卡托普利片、厄贝沙坦片、非洛地平片、非洛地平缓释片、甲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氨氯地平片以及硝酸甘油片等,要求学生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范围以及药理作用进行明确和区别。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医师的处方组织学生模拟发药。案例:患者孙某,女,80 岁,因高血压住院治疗。住院当日,该患者的用药处方为:长期医嘱服用尼群地平,临时医嘱服用克咳胶囊,坚持两者联合用药。此时教师要求一名学生扮演药师,模拟药师发药,使学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史,回答该处方的药物搭配有无不妥之处,并且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等。同时,教师还嘱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处方,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分析处方的不合理之处。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探索和寻求新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3.2 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药事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在应用模拟药房时,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条款和管理规范,而后全面了解药品分类摆放的规则。如在第一层摆放速效救心丸、头孢拉定霉素、阿莫西林胶囊、维A 酸乳膏等处方药;在第二层摆放伤湿止痛膏、新康泰克、皮炎平、芬必得等运动慎用药物;在第三层摆放OTC 的普通药物,如风油精、复方甘草合剂、西洋参含片、百为坦等。最后要求学生明确仓库药物的分类摆放规则以及注意事项,明确哪些药品需要密封保存(如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A、苯酚、肾上腺素等),避免药物氧化变质,明确哪些药品需要避光保存。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熟悉药物的属性和保存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

篇6

(1)理想追求淡化。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大学生寄予厚望,而一些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却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核心,强调个人体立,社会集体次之;在物质和精神关系上,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忽视远大理想和目标,不少人把实现较高经济收入和安稳生活放在人生追求的首位,重实惠、求实用,从而淡化社会责任感,甚至陷入极端个人主义的泥坑。

(2)对思想道德知识的了解不足。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总是和社会性的需要,时代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脱离了历史前进的方向和为人类造福,为社会作贡献的思想,人的才智就会受到抑制。当代大学生如果缺乏报效社会主义祖国之心,没有为实现四代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大志,即使只为个人“名利”在某一时期对人的才智发展有某种刺激作用,那也毕竟是不长久,不稳固的。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所淘汰。道德修养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具有社会思想指导性,表现在个人身上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思想道德的教育和学校管理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缺乏可操作性的道德教育体系。由于较少把大学生健全人格和道德选择能力同具体规范协调起来,不少学生受同乡会,好友感情的驱使,无视学校纪律,参与打架,搞同乡会,甚至代人考试。校园中大学生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从另一方面加剧了道德文明的偏离。

(4)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

(5)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家庭教育欠缺和过分溺爱。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也是基础文明教育的起点,要教育子女成为一名有高尚道德的人,就必须从家庭教育开始。然而现实表明,家庭的基础文明教育是不容乐观的,一方面由于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文化教育的普及面还不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决定了学生接受家庭基础文明教育是低层次的,不全面的。另一方面,七十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已开始进入大学,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往往受到过分溺爱,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一部分孩子自私,狭隘,惟我独尊的习惯。

另外,在当前形式下,许多学生对日趋多元的道德标准有时尚不能加以正确选择,面对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不道德,不文明的现象,不能自觉地去身体力行那些良好的道德规范,有的大学生在道德文明方面甚至知行脱节。因此提高大学生文明水准,重视大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道德已势在必行。

医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水平,在整体教学工作中,渗透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更应该被提倡,因为老师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更需要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范围。

以往对于教师的要求主要是搞好本专业的知识,使学生在专业水平上有所建树。但同时,教师的优秀品质,为人师表,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随着道德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求不同学科的教师除了掌握好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在从事具体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使道德教育的力度不仅仅表现为潜在的影响,而是形成对学生思想的显著感染与激发,使每个学生从他身边的教师那里体会更真实更具体的道德理念。

篇7

(一)对象

1.参赛选手。参加大赛的全国13所高职类院校,6所中职类院校,76名学生(高职组52名,中职组24名)分别来自华北、西南、东北等7个不同地区。参赛情况见表1。2.比赛项目。比赛包括画经点穴、针灸技术、推拿手法、保健按摩、推拿练功5大项,每大项下面又包含具体的小项。具体的比赛项目及分值比见表2。[1]3.裁决与评判。裁判委员会下设命题组和评委组,命题组由业内知名专家担任,专门负责命题和建立题库工作,保证了竞赛命题的有效性和保密性;评委组由组委会商请各参赛学校,推荐作风好、技术精、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出任。其中每个比赛项目设5个裁判员,由每个参赛学校推荐的裁判员担任,从而保证了竞赛裁判的公正性。由于推拿手法和保健按摩项目操作类似,所以两个比赛项目由同一组裁判员评分。评分采用裁判员现场观察评判,不同性别、不同组别及不同地区的评判标准是统一的,每个项目的裁判人员也是固定的,最后的平均分就是该选手在此项目上的最终得分。

(二)研究方法

第一,样本所在总体,即全国高、中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可认为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而且不同性别、不同组别的比赛得分可认为是两个独立的样本,故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不同组别在5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进行检验。第二,由于对全国各地区高、中职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没有把握,因此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本研究涉及全国7个地区的独立样本,故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三)统计软件

运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假设的提出

H1:高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2:中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3:样本所在总体不同组别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4:高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H5:中职组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5项技能上无显著性差异。

(二)假设的检验

1.高职组不同性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3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高职组不同性别学生在5项比赛得分中,除针灸技术外,其他4项男生得分均略高于女生,但样本所在总体男生是否优于女生,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见表4),在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之前,先要通过两总体方差相等的F检验,根据F检验结果,选择两样本等方差T检验还是两样本异方差T检验。[2]从表4中可以看到,除针灸技术外,其他4项对应的概率P值均通过P>0.05的Levene方差齐性检验(置信区间95%),因此应看第一行(Equalvari-ancesassumed)T检验结果,其中推拿手法T统计量的观测值为3.284,对应的双尾概率P值为0.002,由于显著性水平为0.05,得出P<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推拿手法上有显著性差异。而画经点穴、保健按摩、推拿练功对应概率P>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另外,由于针灸技术F统计量的观察值为13.416,对应的概率P值为0.001,小于0.05,所以两总体方差不齐,应看第二行(Equalvariancesnotassumed)T值及伴随概率P值,[3]由表4可知对应概率P值为0.087,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针灸技术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1。2.中职组不同性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5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中职组不同性别学生在5项比赛得分中,除画经点穴男生得分略高于女生外,其他4项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但样本所在总体女生是否优于男生,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6),在总体方差F检验的基础上,5个比赛项目双尾概率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5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支持假设H2。3.不同组别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从表7的描述统计可以看出,除保健按摩得分高职组明显高于中职组外,其他4项得分都是中职组略高于高职组,但样本所在总体中职组是否优于高职组,还需进行显著性检验。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8),在总体方差F检验的基础上,只有画经点穴、针灸技术、推拿手法双尾概率P值大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保健按摩、推拿练功的双尾概率P值小于0.05,说明两样本所在总体在以上2项技能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3。4.高职组不同地区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华东、华中、西南、西北、东北5个地区的16所高职类院校52名学生在5个项目上的比赛得分为样本,分析5个地区的高职组院校学生在各项技能上的显著性差异。由于对全国各地区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没有把握,因此采用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主要包括中位数检验和Kruskal-Wallis检验。在两种检验方法中,前者比较适合观测值数量较多的情况,[3]根据本研究需要,选择Kruskal-Wallis检验。从表9中可以看出,华中地区的学生在画经点穴、针灸技术、保健按摩3个比赛项目中得分最高。西北地区的学生在画经点穴、推拿手法、保健按摩3个比赛项目中得分最低。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10),针灸技术、保健按摩、推拿练功项目对应概率P值分别为0.029、0.007、0.013,如果显著性水平为0.05,由于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高职组不同地区间在以上3项技能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4。5.中职组不同地区间在各项技能上的差异显著性检验。以华东、华南、华北、西北4个地区的6所中职类院校24名学生在5个项目上的比赛得分为样本,分析4个地区的中职组院校学生在各项技能上的显著性差异。同样选择Kruskal-Wallis检验来进行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从表11中可以看出,各地区学生在5个比赛项目上得分差距甚微。对显著性进行检验(表12),只有针灸技术项目得分对应概率P值为0.020,小于显著性水平,认为中职组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部分支持假设H5。

三、讨论

(一)样本所在总体不同性别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4和表6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间,无论高职组还是中职组,5项技能中除在推拿手法上有显著性差异外,在另外4项技能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推拿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衮法、搓法、抖法、振法等手法,对力量及力量的持久性的要求比较高,而男性力量相对要比女性要好,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高职组男生的推拿手法平均得分为23.718,较高于女生的平均得分23.306,且有显著性差异。而中职组的学生年龄偏小,男女学生正值发育期,在身体力量上没有太大差距,在比赛中女生平均得分为23.700,略高于男生的平均得分23.631,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样本所在总体不同组别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不同组别之间在保健按摩、推拿练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3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由于高职组和中职组院校生源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及对针灸推拿专业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成果上难免会出现差距,这在比赛成绩上也得到验证,高职组在保健按摩上的平均得分为19.726,明显高于中职组的平均得分18.547,且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推拿练功上,中职组平均得分高于高职组,研究认为可能是因为中职组在推拿练功比赛中只有太极拳项目,没有易筋经项目的原因,所以出现分值的差异。

(三)样本所在总体不同地区间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的差异分析

从表10、12中可以看出,高职组不同地区之间,在针灸技术、保健按摩、推拿练功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2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中职组不同地区之间在针灸技术上有显著性差异,在另外4项技能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由于全国高、中职类院校的学制都是三年,针灸推拿专业的教材基本上也是全国统一,差异的是全国不同地区的手法特点,如南派北派等划分,并不能说哪一派更好,但整体的手法类型还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全国各地区在针灸推拿各项技能上出现差异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篇8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符合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现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就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思考,介绍如下:

一 一体化实践教学的内涵

所谓一体化实践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粉笔”加“黑板”的静态教学模式,转而形成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任务(或项目)的实施有机结合的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情境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使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有效地融为一体。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提高职业素质。

二 《基础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必要性

1.基础化学的教学现状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化学基础课程,其实验课时比理论课时还多,在经典的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实验中,当前使用的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黑板、粉笔和教师的示范演示。无法充分体现理论知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这种理论与实验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学生现状

目前中职生普遍素质低下,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如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专业课,大多数同学听起来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其次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习课题往往不符,出现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互不干涉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3.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技工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都是忙碌在工厂生产的第一线,用人单位都希望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不经过培训,就可以胜任岗位工作。如果在校期间,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得不到实验、实物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练习,将被用人单位毫不留情的淘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三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构建

1.实行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以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必须从单纯的老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为此应重教材,精选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知识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形成一定的成就感打下基础。

2.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在分析化学中,改变原来以知识章节为单位的知识安排,形成以四大滴定(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配位滴定)为体系的编排,并将相应的配制溶液、溶液的标定、溶液的滴定等都是基本知识和技能穿插其间,使章节条理清晰,内容紧凑。在教学环节中,摒弃单一讲授知识点的教学思路,应转变为由教学案例(实例)引出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3.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以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为依据,把知识、技能与素质融为一体。在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时,既有基础实验,又有专业实验;既有基本技能训练,又有创新能力训练的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强调对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整体训练,又注重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实践教学课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教学训练、实验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第二课堂活动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实施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

(1)课堂教学训练。包括演示教学、案例分析、仿真实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使学生乐于学习。

(2)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可分为基础性实验和专业实验。基础性实验多为纯验证性、基本仪器使用及基本测试方法为目的的实验,主要分布于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中。这些实验原来分别依附于各课程,由于缺乏各课程间的相互整合,有时出现基本操作训练重复或遗漏现象。一体化实践教学按照职业技能特点和要求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重复性实验,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单位“上手”快,缩短“磨合期”。

(3)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从事应用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如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基础化学方面应掌握的技能,是根据学生将来进厂的工种来进行专项训练的。实训内容按专项实训大纲和指导书要求进行,包括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最基本的药检方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可以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药品最基本的检验方法和操作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校外实习。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

(5)社会实践能力训练。社会实践: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药厂、药店或其它药品生产服务性单位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社会调查:学生对家乡或某地区的医药生产与服务状况、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情况、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文化教育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行业与社会发展水平,开阔眼界,扩大了教育面,调动了学生投身社会的积极性,强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6)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

第二课堂活动: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设计或竞赛活动为主要内容,如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学生在综合实验和竞赛活动中受到较全面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锻炼。

四 分析化学课程一体化的实施

1.修订教学大纲

首先应根据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应开设的课程和课时分配。整合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突出职教特色,强化技能训练。实践课时至少要占教学总课时的1/2。根据实践教学目标要求,修订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项目和内容,修订或调整实践指导书。实验内容的修改应以验证性、基本操作训练为基础,适当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及工艺性、实践性较强的实验,删除陈旧的实验内容与方法,尽量选择接近生产实际的内容,以避免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脱节。

2.调整化学实验内容,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的分析化学也应该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气息。

现代化学实验内容设计应体现以下几点:一是应用性,紧密结合学生实习或者是工作中接触到的实验内容;二是开放性,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自己分析整理数据;三是综合性,整合化学各专业的各类研究方法和手段;四是可操作性,所有设计的实验内容均是在当前经费允许的范围内,高年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实验内容。

3.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仿真实验的应用

传统的实验都是在真实的实验室中完成的,由于一些实验设备贵重,使得一些实验难以在真实的实验室中进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仿真软件的问世,使得这些实验可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仿真软件在实验中的应用已有很成功的案例,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的使用,学生可以打开这些仪器的仿真软件,虚拟实验非常逼真,有种身临其境自己去操作的感觉。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真实实验和仿真实验相结合,能使实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仿真实验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提供实验演示,也就是将实验室搬进课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实现即时验证理论,使知识的传授一气呵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4.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教师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改革,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类型界限在不断淡化,只会根据课本讲理论的教师已不受学生欢迎,培养“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教师针对性的下厂实践、跟踪厂内先进技术发展动态,在完成培训的同时,还帮助工厂解决了许多现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了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界限,积极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践课教学指导中来;(3)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竞赛,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双师型”队伍的建设中去;(4)从企业引进优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学一线;(5)聘请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等,以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5.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

学校在具备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保障理论和实践一体化顺利地进行。首先应结合本校实训状况,确定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设定评定指标,指标应尽量定量化,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影响,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系统,成为体系。以该体系对学生实践教学质量进行准确合理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学生相对会积极主动地接受技能训练,以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评定实验实训效果,根据学生对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不同,成绩不同。完成实训目标,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成就感;成绩较差或病事假的学生会主动找时间补实验、实训,改变了以往轻视、应付甚至逃避实践课的现象,提高了学生训练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实践教师也有很大的触动,有利于实践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整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总之,基础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一体化,也正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哲学道理,也充分的体现了基础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理论和实验教学结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学生的成就感,并且以饱满的精神进入社会,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立足于社会。

参考文献

篇9

全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中,只有赏识教育是中国本土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欣赏、鼓励的态度看待、评价受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对受教育者的进步和成功予以重视和赞扬。赏识教育的提出者是周弘,在他的赏识教育下,聋哑女儿周婷婷成为留美博士。在这样一个典型成功案例下,赏识教育在各地中小学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也有大力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理由如下:

一、赏识教育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赏识性语言与动作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快乐的动力,一种向上的自信,它缷掉压在学生心上自卑的巨石,激发他们的热情,开发他们的潜能。正所谓:“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走向失败。很多学生因为老师的一句表扬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而喜欢上一门课程;或者因为老师的一句鼓励而积极向上、勤奋努力。被关心被肯定的意识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相反,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讽刺、挖苦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显然与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书育人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赏识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

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观念,又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转化后进生有重要作用。赏识教育就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后进生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三四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要不断激励。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对学生的赏识远没有达到理性的高度和人性的广度。老师对学生的赏识往往停留在一事、一时的褒奖和激励,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很少被提到促进终身发展的高度去强化和发扬。另外,老师的赏识往往针对优秀学生及学生的优异之处,而对于后进生则往往着眼于其身上的缺点大加批评,缺少积极的发现,从而忽视他们的优点,漠视他们的进步。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教育者运用理性的眼光面向全体受教育者,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再说后进生具有相对性特征。后进生的“落后”往往表现在学习上或纪律上,但老师若注意观察,偶尔在他们身上会看到“进步”的一面,如某后进生在一次劳动别卖力,这时候老师的鼓励就相当重要,甚至是转化一个学生的最佳时机。后进生,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处于“亚健康”心理,如果教育策略得当,就能回到健康心理状态。老师应及时抓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怀着“点石成金”、“因材施教”的赏识心态予以肯定和赞许,这是赏识教育的价值所在,符合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原则。

三、赏识教育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1.现在技术工人尤其是技师是一个很大的缺口,国家很重视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11月,同志在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特别指出:“在整个教育结构和教育布局中,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重要位置。”各地都在推行“职业教育优先发展观”。但政策上的高度重视并不意味着在学校层面令教师们头疼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生源质量低下、社会评价不高一直是困扰职业学校教师的隐痛,老师很难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缺乏教育的动力,使整个职业教育陷于被动状态,甚至在教师中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有碍师生的双向互动,进而导致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十分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

2.职业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学习成绩不佳而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可以说职业学校实际上面对的是同龄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成绩和家庭经济社会背景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弱势特征。据统计,职校学生家长在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就职的比例不足5%,一般家庭从事工业或务农或经商。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教师不仅要从教书育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更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的信心。

3.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敏感而脆弱,却又趋于成熟。正如马斯洛的需要论一样,他们一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既要关注其能力提高等外部特质的形成,更要关注其内在的需要、动机、理想或困惑。如果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感到受尊重和被鼓励,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最大的成功。教师应将“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三个“一切”落到实处,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职业理念,提高其职业素质,使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保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赏识源于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钟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赏识是一座桥梁,是精神相融、心灵交汇的桥梁。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和尊重,同样可以赢得学生的欣赏和爱戴,达成双向理解和信任,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保持职业教育的旺盛生命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被企业及职工共同遵循,成为企业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充分体现了企业的核心主张,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广大职工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新时期怎样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前大家急需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的内涵非常丰富,是我国传统思想最好的体现,只有充分认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得到促进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自从建党以后,对于我国人民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当前的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1],针对这一方面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仅积极改造人的价值理念,同时对改造客观世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因为考虑到当前我国的整体局势,必须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长期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市场经济发展非常快,我们周围的教育环境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我们有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涵进行传承,灵活选择教育方式,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为文化建设提供指南

企业思想政治教育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精髓,为企业中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保证,随着近年来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加深,人们的个性化也表现为复杂化、多样化,这种形势下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重点放在“人”思想的塑造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突出出来,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引导工作做好,调动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形成职工共享的企业理念。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文化起到了重要的支配性作用,必须大力培育企业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放线,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形成了符合全体职工认可的价值体系,才能明确奋斗目标,企业才能有希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一个文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长期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网络,将其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

2.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我们应该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来组织员工展开教育,这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非常有利。优秀的企业文化直接表现为一定的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只有全体职工的人心聚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2]。在企业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当前的形势下企业更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将文化建设搞好,才能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文化应紧紧围绕企业生产活动,将企业实际问题以及职工实际需求解决好,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不断强化这种理念,更好的稳定广大职工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3.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企业解放思想

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会伴随着一些负面问题,这种形势下如果措施采取不到位,将会造成道德沦丧、物质损害等一系列后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会伴随一些正向与负向的价值,由于受到原本思维的影响,很多人都在固守着“自私”、“懒惰”等一系列负面思想,要想积极转化这些思想,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前企业过分重视经济效益的提升,甚至会社会、生态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当时缺少正确的导向,当前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能因为经济效益忽视了社会效益,应该将二者放在同一平面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拥有公平的市场竞争环节,企业不仅要重视创新更要重视诚信,这充分顺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但是这一目标要想达成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4.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企业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企业文化中,人际文化占据了大部分内容,企业运行最根本的一点也在于人与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实现,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使得企业必须及时更新人际关系理念,然而当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伴随着一定矛盾,应该正确判断和分析这些现象,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企业和服务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情况下,必须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3],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当今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经验已经比较成熟,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型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可以更好的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增强企业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三、结语

总之,思想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企业的战略目标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合理应用,对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提升非常关键。当今的科学管理运动,使企业不断加深了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精神基础,只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保证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文化建设起到了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对这种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篇11

1 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1 精心解析大纲,注重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学生对于知识的把握主要来源于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既不能机械地照搬教科书,内容平淡,主次不分,让学生积极性下降;但也不能超出教学大纲,随意更改教科书中的知识点和授课内容。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重视教学内容创新。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分配课时数和教学内容,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第二,有机协调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融会和交流。药理学是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等为基础的学科,若缺乏相应知识,就无法准确把握药理学教学,所以各相关学科的知识交流显得非常重要;第三,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完成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介绍国际国内前沿知识和相关研究的进展,扩展学生思路与视野。

我们的药理学教学大纲,以夯实基础、开阔思路、训练自学、着眼应用为原则。在教学中,将基础理论较强的内容和有代表性的药物作为精讲内容,结合病案教学,使学生学通学透,牢固掌握;将发展较快,与学科前沿联系较多的药物作为专题讲座内容,联系药物的研发历史,补充相应的学科最新动态,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把与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联系密切,在精讲的基础上能较易理解的章节作为自学内容,提供自学提纲和一些参考书,引导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我们采用病案教学,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授课,着眼于学生以后的临床工作应用。通过这四方面的有机协调,我们的药理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1.2 改进课堂教学,教学贴近临床:基础医学的教育是为临床工作服务的,所以教学内容必须切合实际,贴近临床。病案教学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对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加以讲解,然后选取典型病案给学生讲解。病案应该尽量选取典型、真实的病例,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典型体征、疾病症状、治疗方法等,应尽量覆盖大部分本次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预先设计好。主要包括:该患者疾病的确诊、应使用什么药物治疗(对因、对症)、分析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药、是否还可单用或合用其他药物、用药时的注意事项、配伍禁忌等。然后让学生分组对病案进行分析与讨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给出正确答案,进行课程小结。对于一些临床使用有特殊要求或治疗须知的,特别提醒学生加以注意。这也是对学生职业道德和素质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我们学校为了加强药理学教学与临床的联系,增强临床实际病案的教学,逐年逐批选派教学一线的教师进入临床学习和进修,了解临床最新的用药规律和治疗趋势,及时将新药增添到教学中去,删减临床早已不用或少用的药物,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通过这样的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1.3 加强专业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提高,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专业英语教育。我们在教学中,在以中文教材为主的前提下,适当参阅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和书籍,以提高师生的英语水平。我们在平时教学的时候,首先告诉学生一些重要药物和学术名词的英语名称,然后用英语对其解释、分析,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归纳。同时,我们正在逐步尝试在考试中添加一些英语名词解释,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视和增强他们专业英语学习的能力。

1.4 适当介绍前沿领域的知识,扩展学生知识层次:在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药理学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更新率很高,更新速度很快,新药研发不断推陈出新。要使学生掌握的药理学知识跟上临床治疗的要求,在药理学教学内容上除了介绍经典的、传统的药物内容外,还应该补充那些发展迅速、前途看好的药物。同时药理学教学应当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重要的有代表性药物的研究学习应从宏观到微观,遵循器官―组织―细胞―基因的原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本学科前沿研究,把新进展、新成果、新理论、新信息带入课堂,丰富教材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我们还给他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1.5 及时进行归纳,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及时进行重点难点归纳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药理学教材中所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相互关系复杂,如不注意归纳总结,就容易混淆。我们非常注重这项工作,每节课做一小总结,1个单元再进行1次系统复习。在总结归纳的时候,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利于记忆的方法,如口诀、简称、图表等。如在讲解红霉素的药理作用时,我们告诉学生:“大环内酯红霉素,青红合用不对路;碱性环境增效果,四红合用增肝毒;克林红霉呈拮抗,盐析现象须记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内容多,难记忆,但这类药物临床使用又非常广泛,必须牢固掌握。我们在教学中将其药理作用归纳为“四抗三多一少”。四抗为: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三多为: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一少为:淋巴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归纳为“一进一退五诱发”。一进为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一退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五诱发为诱发高血压、溃疡病、糖尿病、感染扩散和诱发精神病。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还将药理学各章节纵横联系起来,突破各章节的约束,以药物为分析对象,讲解其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和用药须知。这样,使学生对于药物,尤其是那些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药物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

2 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

2.1 介绍商品名称,使药物贴近生活:我们教学所讲授到的药物,一般都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但是,学生总觉得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各类药名比较生疏,这是因为教材只介绍药物的化学名或通用名,很少列举临床中常用的商品名,这就给学生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可尽量多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药物的常用商品名,有效提高学生的临床用药能力。例如,在讲授解热镇痛消炎药物时介绍: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胶囊,扶他林即双氯芬酸钠,百服宁、泰诺等的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等。另外还鼓励学生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组织大家互相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也有较大的帮助。

2.2 深入实际学习,走进临床一线:当学生学习了药物的基本知识以后,对药物一般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由于没有实际经验,他们对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和护理须知往往还不是非常清楚,所以,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让学生了解病人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用药须知。例如,带学生到医院相关科室见习,学生能观察到病人的发病症状和临床表现,同时邀请医生给学生讲解处方,学生则可以询问患者相关情况,如系复诊患者还可以询问他们用药情况和疗效,住院患者则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的治疗情况。所以,见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2.3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教学是自然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药理学也不例外。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规定的内容外,更注重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理论能力、科研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学会合理设置对照,通过实验掌握相应的知识。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将生理、病理、生化、药理实验课有机结合,训练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供学生3瓶无标签但已知药名的局部(普鲁卡因、丁卡因、利多卡因),让他们根据毒性大小设计实验观察进行药品的判断。我们还鼓励学生在教师合理引导下自行设计难度较大的实验,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通过我们的教学和辅导,已经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分子药理学实验的设计了。这项工作正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中。

3 坚持德智并重,提高学生修养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讲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时刻坚持德智并重,在教学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在讲解镇痛药的时候,给学生进行禁毒教育,告诉学生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要求学生为祖国的振兴而努力学习;在讲解抗高血压药这一类患者可能需要长期用药的时候,告诉学生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努力做到既有效治疗,又不过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在讲解每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和使用须知的时候,要求学生时刻考虑患者的健康和利益,对人民的健康高度负责,认真对待患者。通过我们的教育,学生牢记自己是医护战线上的工作者,应该为人民卫生事业努力工作。同时,我们还尽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教育,比如讲解“量-效关系”时增加“量变引起质变”这一理论;讲解“药物作用两重性” 时增加“对立统一”这一理论等。通过我们的教育,使得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 优化评价体系,确保成绩可信

篇12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感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安全的需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社会的需要:即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获得社会认同,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实现完满的人生。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的需要属于低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呈现金字塔式逐级上升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马斯洛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如何在工作环境中强调自我实现的最有用的模式。他认为:“最好的管理者应该懂得如何促进被管理者的健康。办法有两个:一是满足被管理者的基本需求,包括对安全感、归属感、情感关系、友谊关系的需求,以及对声望和自尊的需求。二是满足他们高层次的动机或需求,例如对真、善、美、正义、完美以及规律的需求。”

马斯洛的理论对于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完成职业教育的目标,为社会输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就要从五个需要着手,促成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二、培养目标及职业教育现状

《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职业中学培养的是既具劳动能力又具创新能力的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的是社会新型劳动者。国家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各种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国家也加大了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种职业培训如火如荼地展开,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学校任重而道远,必须加大管理和服务的力度。

三、加强管理,促成学生高级需求的产生。

(一)建设校园环境,学生获得基础需求

校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校园物质环境即校容校貌,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文化气氛等。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有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美丽的环境抚育美丽的心灵,学校要着力建设一个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利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加强学校服务意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条件,让“家”更加的温暖和亲切。

(二)建设爱的环境,培养归属感和认同感。

学校应努力为学生营造全方位的爱的环境,让学生能力得到锻炼,知识得到丰富,品质得到优化,在活动中,学生增强自我意识,体验成功,体现人生价值,实现理想,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职高生。

(1)学校多开办各种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举办讲座,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形成良好的性格。

(2)加强班级建设,倡导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班风,不攀比,不欺压同学。利用班级的力量管理班级,加强班级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3)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强化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培养初步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接触社会。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获得社会的归属感,从而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四、加强教育,实现职业教育目标

(1)目标激励。全面、准确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分别为学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的实现目标,增强信心和动力,获得知识的提高,把学习技能的客观需要内化为个人的实际需求,自觉、主动学习。为参加工作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13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一、任务型教学

1.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法,具有结构性,它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要素组成。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沟通,活动具有真实性而且活动量大。尤其在职业教育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具有“变化性互动”的各项活动,即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进行对话性互动,进而产生语言习得。由于任务型教学模式具有上述性质和特点,在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英语课程倡导选择和运用任务型教学,以期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标准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学生有了具体的动机就能自主地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任务型学习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它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的假设。任务型教学把语言应用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结构包括教学目标、信息输入、活动形式、师生角色和教学环境五个部分组成。它强调理解性输入,变化性互动,习得性学习。紧密地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个人生活经验相结合,能自然地和现实生活背景相联系,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强调以人的发展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

2.任务型教学的优势

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任务驱动(task-driven)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所以,真实运用任务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此时,学生就进入了参与任务的环节。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从规定的教学大纲,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被动接受者(学生)转变成课堂活动的主动创造者。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主动化。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问题从而尽快加以解决。职业教育中英语课程任务型教学强调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显而易见,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二、任务型教学过程中趣味设计的实施

任务型教学的设计可分为课上和课下两大部分,在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完任务后,学生通过课下准备课上展示的过程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最后课下以总结的形式对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加以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任务设计的趣味性把握,使学生不仅在“做中学”,更在“玩中学”。

1.设计步骤

(1)导入(Warming-up):介绍所学单元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联想相关信息;

(2)课前准备(Pre-task Preparation):呈现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具体步骤;

(3)任务分配(Task-assignments):学生以个人、伙伴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

(4)课堂展示(Presentation):在课上展示最终任务结果;

(5)评价(Evaluation):综合评价展示成果;

(6)课后总结(Summary):对自己和小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以总结的方式加以评价。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