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生产技术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生产技术培训

篇1

为扎实做好当前抗旱促春管农民培训,按照农业部统一工作部署和要求,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迅速动员和组织全体系,发挥自身优势,迅速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为抗旱保苗和春季农业生产提供坚实的技术与人才支撑,最大限度减小旱灾影响,为千方百计夺取夏粮和全年农业丰收作出应有的贡献。中央农广校近日要求各级农广校:

一、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作为当前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冬麦受旱较严重的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江苏、陕西、甘肃等省农广校,要紧急动员,落实责任,力求实效,加强对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的组织领导。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加强与农业行政和农技推广等部门的紧密配合,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确保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迅速全面展开,帮助广大农民进行科学抗旱和科学生产。

二、突出重点,加强培训和服务针对性、实效性。旱情严重的北方冬麦区农广校要根据旱情和春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方案,要按照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制定的《2011年冬小麦抗旱促春管技术方案》要求,因时、因地、因苗、因墒开展好小麦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要突出开展早浇返青水、早施返青肥、镇压提墒、促进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预防早春冻害等技术培训,增强抗旱和春管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他地区农广校,要围绕主导产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突出做好大、小春作物的育苗播种和田间管理、畜牧养殖、节本增效等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帮助农民依靠技术发展生产和增收致富。

三、上下联动,充分发挥体系作用。农广校系统要协调配合,统一行动,继续按照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要求,及时组织专兼职教师进村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入户技术指导,利用农民科技书屋、农业科技直通车、技术明白纸等多种形式,把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的知识、技术、信息送到农民手中。近期,中央农广校将派出工作组,携带有关技术资料和光盘,与旱情严重省份的农广校一起,共同进村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系列活动。同时,为响应农业部开展“百乡万户调查”活动的有关部署,工作组将开展农民培训需求等情况调研,宣传推广抗旱减灾技术措施和国务院新出台的农业生产扶持政策,协助和督促当地农广校开展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培训工作。

四、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光盘等媒体传播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中央农广校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和中央电视台七套“农广天地”栏目,以及农广校卫星网、农广在线一农事网安排播出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科技节日。各地农广校也要以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为主线安排当地电台、电视台及农村村“大喇叭”广播的教学节目内容,重点安排春季小麦田间管理、大春作物抗旱技术等内容:加大农业抗旱技术的电视、广播等教学节目开发力度:将各种农业音视频培训节目,通过各级学校拥有的互联网、卫星网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及时传递给广大农民,方便农民获得技术。要结合农民读书月活动,迅速选择一批适应当地需要的抗旱和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光盘和图书送到农村,充实农民科技书屋或新建农民科技书屋。要根据实际编印适合当地需要的农业技术手册、技术明白纸等,并及时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农民依靠科技抗击灾害,夺取丰收。

篇2

以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指导,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农民,把农业的优良品种推荐给农民,做到“关键环节主动入户,突发事件及时到户,技术咨询随时入户”的要求,通过农业技术服务和各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真正把农业良种加良法转变为农业生产力,有力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培训目标

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能够普遍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农业生产先进的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实践操作技能,同时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业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时处理在萌芽中,减少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三、培训内容规模

粮油、蔬菜、果树、茶叶、水产、畜禽、蜜蜂、农机是我县主导农业产业和农业行业,结合我县的农业产业现状,将上述产业和行业作为开展农业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培训与技术指导,其中:粮油高产栽培技术、绿色植保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良种良法配套等内容16期800人次;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反季节栽培技术、大棚蔬菜生产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果树丰产栽培技术、果树病虫统防统治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茶叶高产栽培技术、高档名优茶制作技术等内容12期共600人次;水产养殖技术、鱼病防治技术、种草养鱼技术等内容8期共400人次;畜禽养殖、防疫等内容16期共800人次;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等内容14期共700人次;上述产业开展技术指导4500人次。

四、培训资金的安排和使用

1、粮油培训6万元;2、蔬菜培训4.5万元;3、果树培训4.5万元;4、茶叶培训4.5万元;5、水产培训3万元;6、畜牧培训6万元;7、农机培训5万元;8、科技宣传1万元;9、教学设备的配置1.5万元;10、物化技术补贴3万元;合计39万元。

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技术手册及相关培训资料的编印,科技宣传,教学设备的配备添置,培训教师授课、农技人员下乡技术指导补贴、物化技术补贴、用车燃料费等。

五、培训措施

1、加强领导和监督。为了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成立县农业技术服务领导小组。

2、广泛开展宣传,加大送科技下乡活动力度。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耕备耕期间,充分利用宣传车、标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农业技术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同时,将派出6组农业技术队伍到镇(乡)集镇农贸市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发放优良杂交水稻种子、蔬菜种子500斤,农药、化肥0.5吨等物技结合的方式,促进农业发展。

3、确定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我县农业产业的现状和产业分布,从全县农业产业和行业中挑23个村、场或镇(乡、街道)中的一些种养大户,生产技术骨干,致富能手,村民小组长农机手等作为服务对象,通过培训能起到传、帮、带示范推广作用,达到以点带面效果,推动产业的发展。

4、编写通俗易懂的培训教材。为了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一听就懂,一看就会,县农技推广中心组织全县农业技术力量,充分调查研究,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和农民生产需要,编写《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油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技术》《果树丰产栽培技术》《茶叶丰产与加工技术》《实用水产养殖技术》《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蜜蜂饲养技术》《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知识》、《绿色植保手册》等实用技术手册和培训资料。

5、开展集中培训和跟踪指导服务。根据各产业的生产特点和生产季节,以行政村为单位,及时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培训,当前农民生产技术需要,同时开展现场跟踪指导服务,解决他们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边学边用边指导,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正把农业科技变为生产。

篇3

2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中的地位

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政府部门在组织经济活动时的力量投入和体制建设等重大问题,而其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又是由他的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的估计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夯实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在这些利好条件的促进之下,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业耕种等得到了较大改善。在这种形势之下,为了切实保证农机安全生产,不断培养出技术过硬的农机设备操作人员和合格的农机驾驶人员,做好农机技术培训工作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农机技术培训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在农村地区加强农机技术培训,是推动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有效措施。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农村地区开展农机技术培训,能够更好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增长。同时由于农机技术得到了普及和应用,使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机械化耕作,增加了耕地的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了粮食的产量。

2.2农机技术培训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机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群众对农机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大幅度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首先,农机技术培训直接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农机大户通过培训,提高了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农忙季节耕作的时间变短,农机设备出现故障的次数降低,农机户在使用过程就不会因为农机出现故障需要维修而浪费时间,农业劳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其次,农机技术培训能够实现农民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先进的农机操作技术和管理理念,降低了农机设备后期的维护费用,同时,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更有利于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以较低的成本支出换来较高的经济效益,极大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同时,先进的机械和操作技术降低了农作物收获过程中的损失率,切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篇4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意义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现有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体系中,通过培训考核,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赋予了农业部门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全新职能,迫切要求各级农业部门从以生产领域监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转变;从以行政推动为主,向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并重转变。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不健全、监管制度不完善、监管手段落后,已明显不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已成为农业部门依法履行法律职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迫任务。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确保消费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成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最近一段时期引发的“红心鸭蛋”、多宝鱼等事件,也为农产品的消费安全敲响了警钟。建立一支能够贴近基层、深入田间地头、深入销售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对农业生产实施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可以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有利于提高农业部门的综合服务能力。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拓宽工作思路、转变工作职能、提升服务能力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指导,推行标准化生产,推广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投入品,净化产地环境,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可以有效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树立各级农业部门和推广单位的崭新形象。

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职责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就是在省里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验检测和技术推广队伍中,选择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培训、考核,经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担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原则上每个乡镇均有1-2名专、兼职监管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主要承担以下工作职责:

(一)监督管理。依法对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流通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督促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生产大户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对生产基地即将上市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测,严格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地准出;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市场准入工作;监督“三品”企业质量管理状况,加强标识管理,规范使用农产品标识和防伪标志;对已获证产品,开展日常监督管理。

(二)宣传指导。宣传、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指导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指导生产基地农业投入品使用,引导农业生产者合理安全使用,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监督农业生产者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对限用的根据限用范围指导合理使用。

(三)技术培训。对农业生产者进行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推广对增产增效增收作用显著的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设施农业和工厂化种养技术,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对农业生产者、经营者进行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培训,引导对上市产品主动检测。

(四)协调配合。向农业生产者、经营者传递、有关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文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向管理部门反馈生产、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协助农产品质量追溯,查找问题根源。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监督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执行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的推广者。各地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一)严格培训。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培训,重点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农业标准化、安全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检验检测、等方面开展培训,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的素质,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队伍。

篇5

1.1对农业培训机制构成要素实施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业技术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构成的要素也较为多元,只有优化其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

1.1.1对农业培训层次进行优化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广大农民,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不同,导致培训对象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分层次进行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技术讲解方法。

1.1.2培训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农业技术培训要根据当地的地方产业特色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对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实施不同的技术培训内容,宣传创业技能、最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内容,从而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1.3师资力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开展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功底,还应该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能够跨专业实施技术培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1.2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

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机制是确保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快构建完善的组织机制,构建三级技术培训网络。具体而言,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明确条线分工,实施制定系统的组织计划,建立从上到下的三级联动技术培训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横向联合,在对广大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同时,调动全省各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单位的巨大作用,组织各级部门全面协调、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技术宣传的有效性。

1.3打造多举并行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异常快速,技术更新频繁,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也要适应实际情况,采取动力机制实施管理、优化培训技术制度。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表彰激励规范,鼓励农民实施农业技术,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明确技术培训的积极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农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

1.4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农民的培训具有引导作用和总结作用,它可以通过精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培训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量化培训指标,明确培训的次数和内容,确定生产实践的学时,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多种内容。细化通用的培训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管、培分离体制,分清农民生产的主要方向,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进行分离培训,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技术的高效传播。

篇6

农业生产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机械生产活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的效益也有了阶段性地提升,农业生产者需要吸收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对新型生产任务进行有效完成,使国家农业事业的总体发展水平能够有所提升,同时还需要使农业生产活动充分适应当前的农业市场需求。虽然农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态比较好,但是农业生产活动的缺陷也必须要被看到,包括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经费不充足等问题,因此可以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达到改进农业事业发展情况的需求。

1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的模式

技术推广人员首先需要创设与当前的农村环境相契合的新型推广模式,通过提升生产技术的实效性来提升农民对于新型技术学习的主动性,对推广模式进行完善的时候,需要对农村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解,根据经济发展之中的问题来制定针对性极强的推广方案。另外,技术的推广者不能仅仅将技术包装成商品的形式,使农业生产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新技术,而如果新型生产技术的商业价值过高,反而会使农业生产者拒绝接受新型生产技术,甚至成为技术推广活动的对立面,为了提升推广技术在农民群体之中的受欢迎度,推广主题可以对原有的推广模式进行改进,重新制定技术推广策略,使农民可以先对新型技术带来的好处进行感悟,再将新型技术在农业生产者的群体中被内化,使生产者可以主动地走进技术推广的队伍之中。除了对推广方式进行改进之外,还可以对原有的推广机制进行丰富,农业推广活动之中的很多技术并不是最新的技术,有很多生产技术都是建设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创新的方式才能获取,虽然技术的开发者是农业领域之中的技术人员,但是最为农业生产工作的主体,农民才是真正的技术实践者,他们不但可以借助生产活动,对于新型技术的可行性进行检验,同时他们也可以加入到技术创发的团队之中,因此,政府可以建设鼓励机制,鼓励并引导生产者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对技术进行创新与升级,提升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可推广的生产技术的种类被丰富,技术推广体系更为完善。

2举办农业技术发展协会

除了创设新的模式来作为技术推广活动的前提,推广人员还可以积极地在农村区域创设各种技术发展协会,以便于使培训工作可以更为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还能强化生产者之间的技术与经验交流。借助频繁开展的交流会议,可以逐渐强化农业生产者的知识体系,使农业生产结构更为合理。过去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现场示范与召开培训班。然而这两种形式,由于受培训人员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统一培训或示范的效果就不会得到保证。同时,由于培训时间较短,人员较多,因此,参训人员听得似是而非,看得也不清楚,加之每次受训人员不固定,很难系统培训,这样配套技术就很难掌握。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农技推广工作应将培养农民带头人作为重点,并且应该将素质培训作为重点。例如在每个村选择3-5名文化水平较高、乐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对这些人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真正掌握栽培技术,并能够融会贯通,以达到培养一批农业生产带头人的目的。专业技术协会应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发展方针,把它办成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具体工作中,一是创办主体要多元化。可采取农村能人领头办,依托龙头企业兴办,部门创办,村社集体组织领办等方式。二是服务功能多形式。根据农民实际困难开展多形式的服务活动,产销结合服务型、产加销一体型、生产服务型等都是有效地形式。三是政府部门多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健全、完善与壮大,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扶持、指导与管理。

3建设能够保证推广活动有效性的制度

首先政府指导农民组建农业科技推广互助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并对规模大,组织正规的合作组织注入资金,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资金来源。互助组织不仅可以使农民有组织可依,从心理方面信任所推广的新技术。同时,有规模的技术推广易于构成产品群,技术成果容易推向市场。其次,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为社会力量的参与提供政策保障。政府要加大农业招商投资,引进先进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保障,切实改变以往农业部门只管技术推广,不管售后服务的弊端。一方面农业服务部门应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把培训工作当作农技推广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等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和指导;要鼓励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投入到新的产业技术推广中去,通过试验示范,知识更新,逐步成为新产业的行家里手。

4结束语

本文根据对我国当前农业发展总体情况的了解,对能够提升技术推广的活动开展效果的几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不仅需要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政府给出积极的政策支持,以便于对推广活动开展的范围进行扩展,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力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成为更重有益于社会建设的技术的推广工作给予鉴定的支持。农村区域在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时,需要强化推广活动之中的技术宣传工作,使农村居民能够有效地获取技术推广相关的消息,以便于更好地参与到生产技术培训的课程之中。

参考文献

[1]高玉荣,战永君.农业推广工作评价的目的、原则与内容[J].吉林农业,2015,(04):52.

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了迅猛而稳定的发展,农业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农业科学推广方式的创新,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农业对国计民生的贡献,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很多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因此,对于我国农业来说,研究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就有着很大的意义。

1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及作用

1.1有利于得到农民的认可

切实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将先进的研究成果运用于现实的农业生产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形式还不够先进,推广方法和概念也不够统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目标,一方面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向农民普及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帮助农民从事日常的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还应该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基础服务,结合新的创新研究成果,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农民的支持和鼓励。

1.2农业科技推广技术有利于当地农业生产

结合我国现实的农业生产环境,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必须要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先进的研究成果与农业生产技术运用到生产的过程中,必须要兼顾当地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新技术的推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当地的农业生产,同时也会保护当地环境。

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不足

2.1推广模式与需求存在矛盾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还不具有相对完善的服务,推广区域也有待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数正在不断增长,但是大多数都是负责宣传的人员,真正的技术人员在其中占的比例还很低,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还很欠缺。而我国的农民数量庞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与农民数量的比例严重失调。这个情况说明,推广力度与农业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很多地区无法接受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另一方面,现阶段,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大多是从各级的会议中来进行传递的,没有深入到基层群众,推广效果差,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和解决。

2.2农业科技成果的供求矛盾

在现阶段的推广过程中,很多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不能被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忽视,或者不能被及时推广到基层群众手里,从而使得农业技术成果丰硕,但是农民真正接收并运用到的却很少。据调查,当前农民对于农业新型技术的运用,只占了20%左右,这说明还有很多的新型研究成果没有被推广和使用,这对于研究工作者来说是一个损失,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损失,农民无法运用这些成果,产量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2.3有关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

在我国的和各个地区,负责农业技术推广的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负责农业生产的部门,如农机部、种子部、牲畜部等,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样可能会导致相互之间分工不明确,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不统一,不协调,推广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农业生产部门与其他政府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存在着很大的隔阂,在向行政部门传递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时候,由于行政部门缺乏相关的知识,可能会出现差错。这些由于缺乏有效交流导致的推广效果差,也是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

3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优化措施

3.1主动宣传新型农业生产技术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以市场和农民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帮助农民增收。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切实的基础服务,促进粮食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积极调动农村的剩余生产力,促进城镇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农民的收入。此外,还可以通过城镇企业对广大农民开展相关的农业技术培训,一方面促进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水平。

3.2将农业技术、科学研究、教育结合在一起

篇8

二、理论假设

有机农业是一个可持续的农业管理系统。我国有机产品国家标准将有机农业定义为“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采用基因工程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以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②本文将有机农业简化表述为:不使用化肥而使用有机肥、不使用现行高毒农药而采用生物农药、不使用灭草剂而采用机械或人工拔草的农业生产方式。相对地,本文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成为传统农业。一般地,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资金、劳动力投入较多,产量较低但是产品价格较高,整体收益较高,同时其产品价格受市场因素影响波动幅度较大,并且有机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从理论上分析影响农户有机农业采用意愿的各种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农户技术选择行为主要是经济因素驱动,即作为生产单位的农户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理性经济人;〔11〕同时,农户行为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方面,由于有机农业具有资金投入与劳动力投入较多、收益较高但风险较大的经济特征,与这些特征相关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农户选择有机农业技术的经济利益并最终影响其对有机农业的选择概率,从农户个人、农户家庭、外部因素等三方面识别此类影响因素。非经济因素方面,对于有机农业而言,环境友好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健康是其重要特征,由于环境影响的外部性而没有涵盖在经济因素内,但是这并不能否定部分农户出于环境或者健康因素的考虑而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因此环境因素有可能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用意愿产生影响。

(1)农户个人特征。农户个人特征影响着其对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劳动力机会成本等因素从而影响其对有机农业的采用意愿。具体来说,相关个人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等。性别因素。一方面,女性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从而有可能愿意选择有机农业生产技术,Gopal等(2011)的研究表明女性担任领导者的家庭更愿意采用有机蔬菜生产技术,〔12〕Burton等(1999)也得出了类似结论。〔13〕另一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厌恶风险,这不利于有机农业技术的采用。因此,性别因素对有机农业采用意愿的影响取决于这两方面因素的相对大小。年龄因素。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农户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同时因其对我国过去不使用化肥、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熟悉而对有机农业较为了解,并且相对而言其对健康因素关注较多,这些因素都使得年龄较大的人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另一方面,年龄较大的人一般不愿意做出改变,也就不愿意调整现行的农业生产方式,这降低了其对有机农业的采用意愿。受教育程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科学认知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一般地,受教育程度对农户选择新技术具有正向影响。如林毅夫(1992)利用湖南省五个县的500户农户数据研究了农户杂交水稻技术采用行为,发现农户的教育水平对农户采用杂交水稻的概率有显著的正效应。〔14〕Genius等(2006)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对有机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15〕然而,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一般其劳动力机会成本较高,这又不利于其采用有机农业技术。因此,受教育程度是否增加有机农业采用概率取决于这两方面作用的相对大小。是否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也会影响农户的新技术采用行为,因为通过培训可以直接了解某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收益,从而增加其选择新技术的概率。Gopal等(2011)研究发现参加培训可以提高农户选择有机蔬菜的概率。〔16〕关于有机农业技术的采用意愿,与不曾参加过培训的农户相比,曾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更愿意接受新的技术,也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技术。

(2)农户家庭特征。作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单元,农户的经营特征将直接影响到其有机农业技术采用行为或者意愿。较多经验研究表明:生产经营规模大小、家庭收入、家庭对风险承受能力的大小均对农户采用技术有着显着的影响。农户的经营规模因素。以耕地面积表征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的经营规模。一般地,农户的耕地面积越大,由于不同生产技术对其成本与收益影响越大,其对有利于提高收益的新技术的采用意愿越高。林毅夫(1992)在研究农户采用杂交水稻技术中发现,农户的耕地规模对于农户采用杂交水稻的概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17〕Anderson等(2005)发现耕地面积对有机农业采用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18〕不过Genius等(2006)发现农地规模并无显著影响。〔19〕家庭收入因素。一般地,收入较高的农户,其资金的机会成本较低,同时,其对健康等因素关注相对较多,这均有利于其采用有机农业技术。Anderson等(2005)发现农场总销售额变量对有机农业采用具有显著的正的影响。〔20〕另外,非农收入比重较高的农户,农业生产在其收入中的份额较小,其对农业收入关注较少,因此非农收入比重可能会降低其有机农业采用概率。不过Genius等(2006)研究发现非农收入对有机农业技术采用行为没有显著影响。〔21〕农户家庭风险承受能力因素。由于有机农业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较大,风险承受能力较小的家庭不愿意采用。相反地,风险承受能力较大的家庭更有意愿采用有机农业技术。由于风险承受能力难以定量表征,现有研究中涉及的比较少,本文以“可承受的最大产量损失比例”表征其风险承受能力。本文选取耕地面积、人均收入、非农收入占比、风险承受能力4个变量作为影响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农户家庭特征变量。

(3)外部因素。影响农户有机农业采用意愿的外部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有机产品价格、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人才与技术支撑,相关信息的获取等。本文选择距离大城市距离的远近来综合表征这些外部因素。一般地,大城市具有如下特征:居民收入较高且对健康更为关注,相应地有机农产品消费市场较大;大城市科技水平较高,可以有力支撑有机农业发展所需的相关技术和人才;大城市对环境质量关注较多,对其周边农业生产的环境要求较高,更有可能采取更大的鼓励措施使农户采用环境友好的技术。因此,距离大城市越近,越接近较大的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也越有较好的技术支持,同时信息获取也更为便利,因此,距离大城市较近的农户更有意愿采用有机农业技术。不过,Genius等(2006)研究发现,与城市的距离并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的有机农业技术采用行为。〔22〕本文以“是否靠近大城市”作为外部因素的综合表征。

(4)环境因素。理论上,市场经济中的农户将按照经济利益驱动选择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外部性的环境因素较难直接影响其行为。但是,现实中,部分农户可能因为其更为关注环境问题而愿意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本文以农户对“种植业是否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回答作为其环境意识的表征指标,以研究环境意识对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

三、模型与数据

1.模型构建

基于二元Logit模型研究农户对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因变量为农户对有机农业技术的采用意愿,如果回答愿意采用,则定义y=1;否则y=0。设y=1的概率为p,则y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y)=py(1-p)1-y,y∈{0,1}其中,p是各种影响因素即自变量的函数。二元Logit模型设定p与自变量的关系如下:P=exp(β0+β1X1+…+βkXk)1+exp(β0+β1X1+…+βkXk)(2)其中,β1为系数,Xi为自变量,即农户采用意愿的各种影响因素变量。其中,βi的符号表征了自变量Xi变化对选择概率p的影响,如果βi为正,那么自变量Xi的增加对选择概率p有正向影响。对(2)进一步变形可得:1n(p1-p)=β0+β1X1+…βkXk(3)其中,等式左边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即机会比)的对数,根据等式右边,可以发现回归系数βi为自变量Xi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机会比对数的改变值。通过最大似然估计得到参数估计值,基于得到的回归方程,还可以预测一个具有某种特定特征(以一组自变量值表征)的农户对有机农业技术的采用概率。

2.调研与数据

调研地区选择。本研究对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和山东沿南四湖地区农户进行调研。密云水库是北京市的主要饮用水源,为了保障水库水质,密云县工农业发展受到严格环境限制,有机农业成为密云县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经济的重要思路,鱼、蜂蜜、杂粮、蔬菜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益,但在粮食等大田作物方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南四湖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过水区,2009年其水质为IV类水,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总磷、总氮,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活动所产生的氮磷流失对南四湖水质形成较大影响。而南四湖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环境友好属性较差。调研问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农户对有机农业技术的采用意愿;第二部分为农户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环境意识变量。对17个村落250位农户进行了问卷调研,得到有效问卷231份。调研农户的特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摘要。可见,调研对象平均年龄为50.63岁,即调研时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中老年人。平均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水平,而曾经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仅占31%。从收入来看,平均的非农收入占比达到了71%,即农业收入已经不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环境意识来看,调研对象的平均环境认识为种植业对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从调研过程来看,被调查者多认为周边的工业企业或者养殖场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四、结果与分析

基于SPSS16.0对调研数据进行二元Logit回归,计量结果见表2。从回归结果可见,调研对象年龄、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和地区虚拟变量回归系数较为显著,且均为正向影响。

(1)年龄变量对农户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该变量回归系数为0.04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年龄越大的农户,越愿意选择有机农业技术。这与Burton等(1999)研究结果相同。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技术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年轻的农民多进城务工,其劳动力的机会成本较高,相对来说,年龄较大的农民则因务工机会少而使得其劳动力机会成本较低,所以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生产;其二,根据调研发现,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年龄较大的人,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从事的农业生产与当前倡导的有机农业有较多相似之处,对有机农业较为熟悉,因此相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

(2)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对其有机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该变量回归系数为1.214,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愿意选择有机农业技术。这与Anderson等(2005)研究结果相同,也与理论预期相符。

(3)地区虚拟变量对农户有机农业采用意愿的影响,该变量回归系数为1.75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即位于密云的农户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这也与理论预期相符。位于密云的农户,更接近大城市,接近有机产品消费市场,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人才技术支持,信息获取方便。同时北京对密云传统农业发展有较多限制而对有机农业大力鼓励发展。相比之下,沿南四湖地区的微山县工业经济较强,附近农户多到城里打工,对种植业更愿意采用省时省力的传统农业;调研中有农户说曾试验过有机农业,但是技术比较复杂难以掌握所以后来又放弃了,这也说明密云县因临近北京而有较好的技术支持从而更愿意采用有机农业。

篇9

    1.1.1调查方法。对安徽省巢湖市两个农业大县(和县、含山)的470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421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89.8%。

    1.1.2样本概况。在被调查者中,男性322人,占68.6%;女性99人,占31.4%。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50~60岁,50岁以上的278人,占66%;其他年龄结构的143人,占34%。被调查者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家庭收入是务农与务工并兼,其中务农的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不识字的农民占72.4%,初中程度的占20.7%,高中程度的占5.0%,大专及以上的占1.9%,平均受教育年限是5.1年。农民整体的受教育程度偏低。在被调查者中,84.2%的农民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只有15.8%的农民没有听说过现代农业技术。在被调查的421位农民中,78.3%的人乐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只有21.7%的人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1.2研究方法

    1.2.1模型选择。由于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是一个二元因素选择变量,所以选择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设农民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是P,其中P的取值范围是[0,1],则1-P为农民不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对P进行Logit转换,即定义logitP=ln[P/(1-P)],易知logitP的取值范围为(-∞,+∞)。以logitP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logitP=α+βiXi,可得下列公式[2]:P=1/{1+EXP[-(α+βiXi)]}式中,P表示农民选择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概率;β表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i表示影响因素编号;X是自变量,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α是常数,表示回归截距。

    1.2.2变量设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因素是多样的,通过对和县和含山县农民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可能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因素,具体包括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家庭收入、农民培训与需求的一致性、家庭种植面积、种植年数。在此基础上设定变量,各变量及其含义为:①是否愿意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1,否=0;②年龄,20岁以下=1,21~30岁=2,31~40岁=3,41~50岁=4,50岁以上=5;③性别,男=1,女=0;④受教育程度,5年以下=1,6~9年=2,10~12年=3,13年以上=4;⑤家庭收入,5000元以下=1,5001~10000元=2,10001~20000元=3,20001~30000元=4,30000元以上=5;⑥种植面积,0.20hm2及以下=1,0.27~0.40hm2=2,0.47~0.67hm2=3,0.67hm2以上=4;⑦种植年数,5年以下=1,6~10年=2,11~15年=3,16~20年=4,21年以上=5;⑧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是=1,否=0;⑨农民培训与农民需求的相符度,是=1,否=0。

    1.2.3模型假设。假设一:农民的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自身特征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意愿;假设二:农民种植年数、种植面积、个人总收入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有着重要的影响;假设三:农民个人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以及农民培训是否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等其他相关因素也会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需求。在以上影响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的解释变量中,预期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种植面积、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知度、接受教育培训模式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正向影响,年龄、种植时间对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需求具有负向影响。

    1.2.4数据分析。采用E-Views3.1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设置选定变量标准水平为α=0.05。

    2结果与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98-01

引言

农业生产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要使其形成规模、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必须依托科技平台,加以拓展农业的水平,为县市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农业生产中,只有掌握了实用技术,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农业问题, 实现科学生产,获得丰收。因此,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的农业技术的运用能力,转变他们的生产观念,对县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农业培训中, 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农业培训的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一、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1.宣传不足,对培训关注少

对于县市农业使用技术的培训必须采用多种手段,加强宣传,以获得广泛的关注度,为培训工作的开展做足准备[1]。但是在县市具体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不注重宣传,实际受训的人数较少,培训的范围也比较狭窄,农民普遍不知道实用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对培训重视程度的不足,导致了技术培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受训人数过少、受训范围小也使得培训对县市整体农业的生产状况没有太大的改观。

2.投入不足,技术推广力度小

任何形式的培训都需要资源的投入,包括师资力量、资金的保障等[2]。当前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其投入的严重不足,培训人员不到位,投入的经费也非常有限,技术推广需要的设备不够充足,使得实用技术培训难以持续开展。对培训投入的有限性也使技术推广力度过小,达不到培训的效果。

3.方法不足,培训效果不佳

由于受训对象基本上为农民,其对理论等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而培训注重方法的运用很有必要。但是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往往过于单一,虽然参与培训的人员较多,但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且将其实际应用到农业活动中的寥寥无几。而且培训方法的不足也使得培训效果不明显,直观化讲解没有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难以使农民理解技术的要点。

二、加强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践的应对措施

针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应对,以提高培训的实践性。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强化宣传,提高对培训的重视

在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上,政府等有关方面应当足够重视,在培训前完善组织、做好准备工作,使用多种宣传手段进行培训宣传,例如海报形式、挨家挨户动员形式、电视广告形式等[3]。则可以让农业人员对技术培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及时转变他们原有的农业观念的作用,使他们认识到技术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在宣传到位的基础上,结合以往的实用技术培训经验,合理安排培训内容、设计培训课程,根据培训目的,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培训工作。宣传工作越到位,人们对培训的重视越充足,参加培训的人数也就会越多,有了培训人数的保障,再结合县市的农业生产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到良好的培训效果。

2.丰富培训手段,增强培训效果

培训手段的恰当应用是产生良好培训效果的重要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多样化的手段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形象性,使讲解深入浅出,让人一听就懂。在此期间,可以搭建咨询平台,对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文字等使培训更加直观化,增强实用技术的推广效果。此外,培训可以与现场操作相结合,培训员在讲解技术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相关资源设备进行示范,让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员也能在培训中掌握实用技术的操作方法。在组织培训班等集体形式推广技术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帮带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对碰到的困难与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使其弄清具体的作应用。

3.培训与实际应用并举,提高参与度

培训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还应当根据受训人员具体的农业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农民在培训中的参与度。要把培训与服务结合起来,通过讲解等环节,然后根据农民的实际农业活动,到实际环境中进行技术的推广,配合具体农业的生产。如某县市的农业以生产水稻为主,则在水稻现场,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实用技术应用的引导,可以在其中划出一小部分的试验区,采用培训中介绍的对应技术进行实施应用。这个过程既使受训者能够清楚技术的具体操作,也能通过对比将农业实用技术的优势突显出来,使人们愿意在农业生产中主动采用新技术,从而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推广技术的目的,推动县市农业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加强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应当在农业生产中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对县市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使更多农业人员掌握新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增强培训效果,加快实用技术的推广,应当在培训过程中加大宣传与投入,采取多种培训方法增强效果,与此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培训方式,转变思维,大胆创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培训效果,实现县市农业生产的增收。

参考文献

篇11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篇12

设施农业虽然在我市发展已有二十余年历史,但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因此,目前从事该产业的农民大多为新手,其中很大一部分过去以种粮为主,有些根本没有种过蔬菜、西甜瓜和果树。由此可见,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任务很重,难度很大。调研中发现,从事设施农业的农户有几盼。一是盼望新品种。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采用优良品种,可以提高设施农业的产量、品质和商品性能,确保效益。农民对于新品种在增产增收中的作用认知度非常高,愿意花更多的钱种植新品种。但是他们面对市场上众多用于设施生产的蔬菜、西甜瓜、果树品种心中没底,不知道哪个品种更好。另一方面,最近培育出的,更优良的一些品种,引进的速度也不够快,农民不能及时采用。二是盼望病虫害防治技术。日光温室空间相对密闭,湿度比较高,光照不足,容易诱发病虫害,特别是病害容易发生。一但病虫害发生,控制难度大,成本高。病虫害是部分农户减产、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今年金积镇近百棚温室辣椒因连作引发疫病,近半数发病棚提前拉秧,损失严重。三是盼望田间管理技术。农户反映,设施蔬菜生产与粮食生产相比,生产环节多,技术环节也多,农户对温室的环境控制技术、水肥管理技术、整枝技术等需求也十分迫切。他们希望,有样板看,有技术学,有技术资料查,有技术人员指导。

此外,随着现代设施农业技术发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不断运用于设施农业,市场对于设施农业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设施产品安全性的要求十分迫切,要提高__市设施农业水平,就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客观上,__市设施农业对于技术创新也具有迫切的需求。

二、我市设施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科技支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科技创新还不能适应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几年来,我市技术部门与区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通过技术合作,在设施蔬菜新品种引进、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工厂化育苗技术、嫁接技术、土壤养份管理、新型棚型设计、配套设施引进与研制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与产业需求相比,与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设施果树新品种引进、设施果树丰产生产技术、设施花卉生产技术等方面做的工作不多。

二是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我市目前县以上从事设施农业的技术人员不多,从事设施蔬菜的技术人员60人左右,从事设施果树和设施花卉方面的技术人员更少。我局为了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力量,先后两年每年从山东寿光聘请7名设施农业技术人员来吴进行技术指导,但是与农民对技术人员的需求相比,仍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技术人员中知识老化现象比较普遍,技术骨干不多,更显设施农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

三是农民技术水平较低。从市设施农业生产的新手多,又有许多是从种菜、种果树学起,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有些年纪大些的本身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有限。

四是社会化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一些农药、种子经销商在设施农业发展中提供了一些技术服务,但是由于部分从业人员本身技术水平有限,服务的能力不强。

三、提高设施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1.加强技术培训。邀请区内外专家举办学习班,进行技术讲座,送出去培训等办法培训技术骨干;集中办班培训一批乡村设施蔬菜基层技术员和种植大户;培训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较大的村每村有一名技术骨干。通过培训,使县一级有设施蔬菜专家,乡上有技术骨干,村上有技术人员,每个自然村有种植技术能人。在新型农民培训、百万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中向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倾斜。改时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课堂讲解与实地指导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进行远程和形象化培训,提高培训效果。不仅推广机构的技术人员、种植农户进行培训,也应对涉及设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加强设施农业社会化技术服务水平。

2.加强技术示范。在各个设施农业园区、集中种植区建立各种设施农业示范区、示范点、样板田,示范设施农业新设施、新装备、新品种、新技术,让设施农业种植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高农民学技术的直观性。

3.建立农民与技术人员、市场的快速沟通机制。利用农业服务综合网、农技服务12396等信息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向社会公布设施蔬菜技术人员、科技特派员的电话号码,便于农民有技术问题时及时联系。在电视台开辟农业信息栏目,定期公布蔬菜市场价格走势,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需求。

4.加强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合作,对__设施农业前瞻性,引导性的技术问题进行研究,集成现有设施农业技术并进行集成创新,提高本地设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设施农业生产水平,提高效益。

篇13

[中图分类号]S23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3―0218―01

1创新农机工作思路的方式

传统农机工作模式仅仅停留在“走出去”的层面,为各个县村提供农机与生产技术,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的时候,不能有效地执行建议。受到此类问题的影响,导致农机工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且农机技术人才严重稀缺,无法切实和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实行对接,导致农机技术出现疲软问题。为消除这类影响,进行“走出去”的时候,需同时应用“引进来”的管理模式。使农机工作人员与农民实行面对面的沟通,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建议,并且引入先进农机技术与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另外,原有的农机技术培训模式相对死板,农民与农机技术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之后,无法以此类推地明白众多问题。而且农机技术人员对一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解,无法把先进技术教授给农民。为了有效消除此类问题,需提升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农机生产企业需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在与其他大型农机生产商进行合作时,要虚心请教农机操作的先进方法,进而在进行农机推广阶段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还需重视启发形式的培养,提升操作人员的创新思维,使其在日常的操作阶段可以学到基本的操作方式。现代农机的持续发展与传统农机存在很大的差别,需农机站和农业实际生产有机结合,宣传模式同样自传统的田间走访变成现代媒体的宣传形式。并明确我国为农机工作制定的优惠方案,之后实行对应宣传。宣传时保证传统宣传形式和现代化宣传形式共用,切实结合农机站与实际的农业生产。

2健全后期推广工作体系

2.1后期推广工作的关键性

推广工作需以农民为基础,不可只凭借宣传。使农民真切地体会到农机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的各项优点。与此同时,农机站在现实的操作中,需和农机生产厂商紧密沟通。农机生产商、农机站、机器保养者以及农民属于农机总体生产阶段的关键构成。其中,农机站起着协调与沟通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