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市场研究

建筑市场研究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筑市场研究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筑市场研究

篇1

2、用地概况

本次进行设计的大市场地块占地面积约为461亩,总建筑面积约为121万平方米。位于总体项目用地的东北角,昌南大道以南、抚生路以西、紧邻临江CBD地块。建设地块分南北A-1与A-2两块,中间由24米城市干道穿过。地块北临城市快速干道昌南大道,通过约300米宽城市绿化带相接。昌南大道道路等级宽70米,作为城市快速主干道连接生米大桥直通南昌市重点打造的九龙湖新区,在未来城市交通上有着重要意义,故本项目应将临昌南大道一侧作为重点打造的城市建筑界面进行设计。地块东面长边为连接新老城区人流量巨大的抚生路,有着重大商业价值,故应作为商业展示面进行设计,方便各类人流进出活动。

3、格局规划理念

在格局规划上,我们采用整体的设计手法将内部空间使用与外部立面相结合,采用金属板材与彩色金属板材,构成新颖现代的建筑立面。并在外立面上设置有广告放置位,提升商业效益与商业氛围。苏轼有诗云:“幽香结浅紫,来自孤云岑,骨香不自知,色浅意殊深。”赞美的是名为瑞香的花,而古人又云:“牡丹花国色天香,瑞香花金边最良。”金边瑞香作为瑞香花中的极品正是英雄城南昌市的市花,其花期正值春节期间,花语吉利、祥瑞,花形更是翠玉滚金边、一从三百朵。端的是金玉满堂、蓬蓬勃勃的好彩头。故本项目以金边瑞香花形作为设计构思的出发点,瑞香花皆四瓣四蕊,我们将瑞香花形赋于纸上,会意转型,形成四分的规划格局。屋顶平铺又向心的建筑形式又有如赣江边的一只玉盘,取意大珠小珠落玉盘,为本案聚得财气。

4、功能与流线

功能分区是建筑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重要通道。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该将功能一致、联系紧密的建筑物进行分组。再结合地基条件和建筑结构形成合体的功能施工土地。而流线是功能分区的重要手段它是根据人们的日常活动路线进行空间组织,空间分割的一种设计。通过不同的流线设计会达到不同的功能划分。大市场分别由城市干道和市场内街分隔形成四大功能区块,相邻又相连,每区块各设有高层综合写字楼满足市场管理办公与酒店住宿的功能需求。并实现了各区块功能独立完善,管理分区明确的设计目标,就近各市场区块的设置也同时实现了流线最短化与功能均好性。大市场内部分设内街、中庭、宽窄通道等多重等级的交通空间,在满足人流逛、停、聚集、疏散等各种行为模式需求的同时,利于实现建筑空间的丰富多样与标识性,很好的避免使用人群在大体量建筑群中容易产生的疲劳与迷失感。内部店铺分隔上考虑多重需求与商业价值最大化,进行多样化设计形成各种类型商铺,实现业态多样化,满足商业功能需求。道路是功能分区中常见的方式,它是功能区和功能区之间的界限。有效地组织建筑空间的道路流线,需要对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找到规划设计的切入点来提高规划的精准度。一般建筑的道路流线分为人流、车流。而车流又是重点之中,它直接影响了建筑功能的体验。在与外部城市道路相接上,设计专门的机动车出入口,环大市场的双向车道,满足车流环形与消防车流的需求,并设置车行道连接地下出入口和环形坡道出入口,方便车流进入地下停车场与屋顶停车场,同时场地上设计有少量地面停车场以满足车辆短暂临时停靠的需求。另外在城市干道边沿皆设置了植草砖铺设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方便周边及老城区人流停靠非机动车,进入市场内部。在流线设计上,我们独具匠心的将流线需求与功能需求相结合,采用将环形车道与高层建筑结合的设计手法,实现地块的人车分流,并满足各类型车流需求。小型货车、社会车辆等皆可由机动车道进入大型环形车道驶入屋顶停车场,屋顶连接成片均匀分布停车位,车主停车后可方便的由伸出屋顶的电梯或步行梯进入市场内部,且如此设置原本顶层的商业价值不高的店铺可由顶层变次首层,大大提高商业价值。而环绕多层大市场的建筑最外侧则都设置短暂停车位、双行车道与卸货区,连接在两个环形车道出入口中间,如此设置可满足小型货车到达每一层的外侧,再分别卸货进入市场内部,实现了货运流线的最短化,且相比于传统应用的提升机运货方式,市场内部不再需要设置大量的货运提升机,更没有维护的高额费用,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在高层综合楼的设置上,引入双大堂的概念,底层入口引导展示大堂与车道之上的空中大堂相结合,底层设置展示空间、问询台、部门指引等功能设施让人一目了然,快速的选择电梯到达相应功能楼层。如此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可给使用人群展示新颖的设计理念,大气高端的建筑空间,给人耳目一新的使用感受。

篇2

2现场管理的原则、内容

2.1现场施工管理的基本原则

2.1.1科学合理原则。

只有在施工现场通过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在各个施工环节中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使施工现场能够科学化的进展,这一方面符合现代生产总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管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科学合理的原则还要做到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科学合理,充分调动现场资源,使他们都能有效发挥自身作用。对现场的科学合理管理,能进一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施工进度合理,满足质量要求。

2.1.2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原则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施工现场是预算中最重要的资金投入流程,只有抓好现场的管理,才能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有些企业只看重进度,不重视经济效益,导致施工成本不断增多,给企业造成一定损失。这项工作主要由企业项目部来主抓,通过经济原则实现奉献精品、降低成本、拓展市场的目标,避免不合理的浪费现象产生,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投人少收益大。

2.1.3标准规范化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主要是对现场提出的基本要求,这项原则充分保证了现场施工调度秩序。各个工种和流程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切实保证提高施工现场生产进度、工作效率和管理目标,让每一个施工环节均能协调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2现场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

(1)保证使施工现场实现标准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通缉好施工进度,让各个环节达到均衡进一步形成严格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作业。(2)全面发挥管理综合效益,使现场人员、机械能够合理的得到利用,对现场进行有效控制,减少现场投入过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形成少投入多产出的生产目标。(3)科学组织各个施工环节对现场浪费现象进行纠正,发现问题现场进行整改落实,消除施工生产不必要的浪费,使工程真正实现经营高效。(4)通过科学的管理,形成市场导向意识,在市场的指导下进行设计施工,多生产有利于人们需要的产品,拿出精品建筑,使各方面任务能够顺利进行,科学的完成各项生产任务。(5)对人员结构进行合理分配,进一步优化各流程管理、施工、技术等的人力资源分配,通过管理紧紧抓住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两方面建设,形成全员职业能力提升。(6)通过预算结果对现场进行对比监督,不断强化现场定额管理制度,全面降低物耗和能耗。对不合理的支出进行控制、对物料压库进行调配、对资金占用情况进行解决,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3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途径

3.1材料问题

对进入现场的材料,一定要选择那些符合设计方确定的品牌、材质、规格,通过预算进行材料认定,利用招标的方式确定供货渠道。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材料种类不断增加,只有全面了解情况,才能在品类繁多的材料中进行优选。那么在进行采购前,就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采购单,把材料品牌、产地、尺寸行装标注清晰。材料采购回来后要合理保管,不能随意乱放,进场材料把好验收关口,通过不定期的抽检抽样把材料情况进行记录。各个施工团队领取材料时一定要做好登记,同时管理部门还要进行追踪、清验。施工团队凭借出库单领取材料,避免材料浪费与去向不明。

3.2技术问题

项目运用什么样的技术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所以对现场的技术也一定要把握好,这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施工前,确定施工技术,才能在作业中实现经济合理的目标。通过良好成熟的技术能快速解决施工难题,加快建设进度、降低施工成本。企业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使技术管理体系能够在整体项目中起作用,使项目管理目标合同中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投资控制目标快速完成。技术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进行检查,强化工程建设过程中各工序和环节,实现合理管控,才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够进一步缩短施工工期、实现进度控制目标,这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投入技术研究力量,不断加强技术前期研究,对技术发展方向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样才能在工程中使用新技术、投入新设备,解放人工操作范围。企业只有靠先进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技术装备,才能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提高企业赢利水平。在现代社会还需要结合高科技,不断研究推行网络计划技术、成本控制与分析技术、进展报告技术、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等现代管理工具,全面引进先进工程管理软件,促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发展。市场条件下,许多新技术不断推广应用,那么在技术管理中就需要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问题进行引导,避免因为缺乏经验而导致事故,加大对全体员工培训,使技术水平能有一个良好的提升,确保生产出质量合格的建筑产品。

3.3施工的问题

项目现场不断变化,如果单纯依照施工进度进行管理,就会出现不必要的矛盾,施工进度和质量是必要坚持的。但在变化了的事故面前,就要有一个快速的协调反应机制,材料供应情况与设计不符,就需要变更设计,这在施工现场是经常发生的,要求企业不断创新,不能模式化。项目施工质量是建筑产品的最终目标,只有不断遵守施工规范,标准化完成每一道工序,避免出现偷工减料情况,才能确保建筑出精品。要对现场进行自检、专检、联检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定期不定期检查为手段形成层层检查、关关检查的工作思路。另外还要对现场的防火问题进行检查,禁止乱搭按电线、进场戴安全帽、合理进行脚手架搭设,企业要建立一个专门的安全小组,通过检查防患未然。

3.4人员管理的问题

企业只有建立富有创造力的、纪律严明的施工队伍才能在施工中保证安全和质量,建设出优质工程项目。通过教育,使各个工种的员工形成荣辱与共的氛围,让员工有主人翁的精神,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实现严明的制度,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员工,实现奖罚分明的管理印象,精神上、物质上双管齐下进行鼓励。企业要做到令出必行,对那些工期紧的、技术复杂的工程项目,一定要严格指挥,使员工能够服从指挥,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利的情况下超额完成任务。

3.5资料管理的问题

资料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工程投入成本大小。竣工资料环节很重要,验收时所包含的材料需要出具合格证、检验报告、竣工图、验收报告、设计变更、测量记录、隐蔽工程验收单等相关技术文件,以技术参数对项目质量进行测定,与预算进行对比,形成严格的资料管理流程。

篇3

在新时代下,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力量。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工业厂房是其核心组成元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施工难度较大,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急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提高施工水平与质量。为此,需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而客观的分析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不断促进我国工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1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现状

在新时代下,工业厂房已发生了质的变化,朝着大跨度、大型厂房方面转变。通常情况下,工业厂房大都采用的是双肢柱构件,水平联系对应的梁结构,构成一个整体体系。该体系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减轻建筑主体结构重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混凝土浇筑等施工的难度。(1)施工技术还有待提高。当下,钢筋绑扎、柱模板支设等是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一旦任何一个施工环环节出现问题,工业厂房的整体质量都会受到影响。而这和施工技术息息相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不当、不熟练,加上施工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断加快施工进度都会使工程建设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混泥土配比量不合理,混凝土结构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2)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工业厂房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其主要的参与者,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而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直接体现在建筑主体结构质量上。但在日常运营中,施工企业没有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培训,没有对他们进行施工安全教育、质量教育,造成施工过程中频繁发生安全事故,不利于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3)没有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工业厂房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难度较大,跨度较大,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施工企业并没有从自身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合理化的施工流程。以至于施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针对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现状,急需要制定可行的方案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水平,为施工质量的提高做好铺垫。以此,减少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避免返工现象频繁出现,使工程更好地投入到使用中,展现自身的价值。图1为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图。(1)模板工程施工技术。在工业厂房工程建设中,需要选择优质的模板面材料。在购置过程中,要对混凝土外形、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用于施工中的多层板、大钢模材料。以此为基础,还要考虑工程施工的难易度,施工图纸。要进行模板加固施工、钢模板施工。以模板加固施工为例,需要先对四角阴角模板定型,并用螺栓对边楞部位进行加固,可以有效防止上下两端的斜角处出现漏浆现象。在此基础上,把可调丝杠安装在中间四片芯模的地方,有利于施工人员加固、拆卸。还要对芯模、钢模板进行紧固,用双架管把模板、施工脚手架相连接。(2)钢筋绑扎。为了便于边墙插筋,在钢筋绑扎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预留相应的空间。而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其它钢筋绑扎必须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避免施工中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只有钢筋绑扎验收成功之后,才能进行接下来的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在预埋、孔洞预留方面,需要以施工图纸为蓝本,进行施工。需要注意的是:在钢筋预埋方面,需要把木板固定在上、下两块钢筋之间,横断面必须和对应的部分保持一致。(3)混凝土浇筑。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合理控制相关材料的配合比。混凝土初凝时间要达到八个小时,终凝长达十个小时。在处理混凝土表面的时候,要先用木抹子抹平表面,除去多余的水分。在混凝土终凝之后,一旦发现混凝土强度过大,要对它进行抹平压光处理。在混凝土浇筑、振捣的时候,需要在浇筑之前,保持施工缝湿润。而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在底部铺上一层水泥砂浆。在振捣的时候,振捣器必须达到下层混凝土10-50mm处,要均匀振捣。此外,在保养混凝土的时候,一般来说,要用薄膜把混凝土盖住,其温度不能超过25摄氏度,需要保养半个月,可以避免建筑结构出现裂缝。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建设中,对其施工技术要点引起重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避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率,避免返工现象频繁发生,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如期完成。它有利于施工企业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在提高施工水平、效率的基础上,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以最小化的施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保证工业厂房建筑主体结构质量,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使用中,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价值。以此,不断为工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其步入更高的发展阶段,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方张翼 单位: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一、建筑工程常见桩特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有一些桩体是经常使用的,一般来说,按常见桩的柱形承受力可以分为摩擦形桩与端承型桩。摩擦形桩包括摩擦桩、端承摩擦桩,端承型桩包括端承桩、摩擦端承桩。按桩身材料分类则可以分为砼桩与钢桩,砼桩主要有预制砼桩与灌注砼桩这两种。在这些常见桩中,预制桩与灌注桩最为常用。

1.1 预制桩的特点

预制桩的单位面积承载能力比较强,这主要是因为预制桩属于挤土桩,打入预制桩之后,桩体周围的土壤被挤压严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但是会造成桩体周边的地面土壤隆起,甚至引起附近的桩体上浮。预制桩的质量较高,检查起来也较为方便,能够用于水下施工,预制桩的混凝土密度比较大,因此具有较高的抗腐蚀能力。预制桩的施工工序比较简单,能够节省大量的施工时间,但是预制桩的建筑成本比灌注桩高很多。预制桩里钢筋的配置是根据搬运、吊装和压入桩的承受能力进行设计的,钢筋含量也比较高,所以承载力远远高于正常的工作负荷。预制桩不适宜在城市建筑物比较密集的地区使用,因为预制桩施工时一般要使用锤击法或振动法,这就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办公环境,在操作过程中一般要将施工方法改为静压桩机施工法。预制桩的长度还受到起吊设备的影响,一般长度要控制在十米左右。长桩在接桩的时候,接头处比较薄弱,如果桩长的垂直程度得不到确定,就会降低预制桩的承载能力,极有可能在打桩的时候造成桩身断裂。另外,预制桩的坚硬度比较低,难以穿透一些比较坚硬的地层,如果还存在软弱层,就需要使用预钻孔的方法来加以辅助施工。

1.2灌注桩的特点

灌注桩的应用范围较广,可以适用于不同软硬度的土层。灌注桩的长度也没有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控制长度,且没有接头,能够节省额外费用。当灌注桩只承受轴向压力的时候,就可以在灌注桩内减少配置钢筋数量。还可以根据工作承载力的大小来配置钢筋笼,以此来节约钢筋材料。灌注桩的承载能力较强,在一般情况下,与预制桩相比,灌注桩更加经济,成本更低。但是灌注桩的质量难以控制,如果操作不当,就极有可能发生桩身断裂、钢筋暴露出来的现象。灌注桩的直径较大,沉积物难以清除干净,所以承载能力易受影响。此外,灌注桩一般不用于水下施工,但是在一些大桥的桥桩施工过程中也会使用水钻灌注桩。

二、建筑工程常见桩施工工艺

2.1预制桩的施工工艺

建筑设计人员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在分析工程地质勘查报告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制定一套施工方案,在施工方案中详细分析入桩所受阻力与地基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合理选择静压桩机的型号和预制桩的施工工艺,为施工做好准备工作。研究入桩的阻力大小首先要分析桩形、桩身长度、接头样式、施工现场地质条件等因素,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的静压桩机器设备。施工现场地质土壤结构、埋入地层的深度、预制桩之间的距离、总数等因素都影响到入桩时所受的阻力。一般来说,入桩阻力主要由桩身侧面受到的阻力与桩尖受到的阻力构成,这两者的阻力比例并不是定值,会受影响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在分析入桩阻力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分析。其次,要能够选择适用的桩顶垫材。垫材的使用能够提高打桩的工作效率,保证精准度,而且能够有效避免桩帽受到损坏。在压桩的时候,垫材能够缓解桩机对桩体施加的压力,将压力均匀地分散到桩帽上来。在一般情况下,会使用硬度较大的木材作为桩帽,例如橡木、桦木,并按照纵纹受压的方式来减缓压力。

在压桩接桩的方法上也有规定,在使用静压法沉桩的时候,一般采取分段压入的方式;接桩的时候则要采取逐节接长的方式,焊接法与浆锚法是接桩时常用的方法。接桩的时候要能够稍加注意,检查下一节桩顶是否完好,如果存在损坏的现象则要能够立即修复,保持桩顶的清洁,同时要能够保证上下两个接头处无杂物。如果发现预制桩存在变形的现象,就需要及时加以修理,再有监理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合格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在沉桩的时候要能够保持机器持续击打,切忌中途长时间停止击打;另外,要能够根据工程实际要求,在考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压桩顺序,一般使用打桩效率比较高,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压桩顺序。

2.2灌注桩的施工工艺

在使用灌注桩之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建设施工人员要能够在分析施工设计图纸、施工现场地质报告、地下管道图及周边的建筑物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首先要将妨碍施工的地下管道线路进行迁移,扫除施工现场的障碍物,搭建临时施工设施,检查、调试施工机械等等,做好场地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要根据灌注桩的柱形设计来选择合适的成孔工艺,确保该工艺适合设计要求。在制作钢筋笼的时候,要确保钢筋的型号、规格、种类、间接等都符合设计标准。对于比较大的钢筋笼,要能够在内部设置支撑,以防止在搬运的时候发生钢筋笼变形现象,另外需要在钢筋笼的下面加上一层混凝土垫块。在安放钢筋笼的时候需要保持垂直,缓慢地将钢筋笼放进孔内。对于那些比较长的钢筋笼,则需要采用逐节加长的方式,必须要保证钢筋接头不在同一个平面里。安装完钢筋笼之后,要做好清洁工作。在灌注桩制作过程中,混凝土的材料选用与配合比要以实验室的配合比为依据,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够制作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在灌注混凝土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孔内有水时要采用导管法;孔内无水时采用串筒法;孔内水能够疏干时使用短护筒直接投料法等等。在施工结束之后要安排人员进行检测,适当地采用加固措施,以此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陆琳.建筑工程常见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措施.现代物业(上旬刊).2013,04

[2]梁传栋,曲桂春.预制桩与灌注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科技咨询导报.2007,20

篇5

高层建筑是指住宅楼层是10层以上,其总高度大于24米的公共建筑物或者是综合类建筑。尽管高层建筑的楼层高,但是高层建筑在建筑加工工艺、建筑设计结构及其使用功效和作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现代社会中的高层建筑随处可见,高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特点,并且伴随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施工的技术要求也随之提高。

1、高层建筑的地基较深,因此建设过程中支撑高层建筑的地基需要一定强度,对施工队伍也提出一定的要求,采用嵌入式的微风化岩层。高层建筑的地下室也较深,因此需要解决结构抗浮带来的施工问题。对于大直径的地基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预制钢管。

2、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多是混合型。建筑的安装工程繁杂,对工艺要求较高。

3、高层建筑的工程量大,对于安全性能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密闭性,而且对于排水系统的要求也提高。并且存在交叉工种作业的现象,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施工管理措施。

4、采用新工艺进行技术加工,并且运用新型材料进行装饰,机械化程度加深。

二、高层建筑中的质量管理

1、在高层建筑施工前,需要请有关质量评定小组对图纸进行质量评审。工程负责人需要对设计图纸和有关的设计要求有一定的了解,熟悉相关细节的做法,并且对于工程质量有具体的目标要求。避免因图纸的问题而造成施工过程出现差错,对最终的建筑造成质量影响。在施工前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准备,明确各个施工点的工作顺序,保障施工过程有序不紊。好质量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力量,保障质量才能领导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败。

2、对于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严禁以次充好,所有施工材料都要复合各项检测指标以后才能投入使用。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材料必须要求全部停止使用并进行返工处理。

3、工程管理人员严格进行质量监督,保证质量和进度的有效进行。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偷懒耍滑现象。

4、在高层建筑中严格执行工程的养护制度,目前多采用的方法是泵送混凝土技术。在施工时进行泵送混凝土养护措施可以缩短工程的工期,而且极大的增大了混凝土的性能,增强了混凝土的强度。

5、严格预防裂缝的产生和控制,在质量方面裂缝最好是预防,尽可能减少在凝固时骨料因内部凝固而造成的细小裂缝。建议避免单独使用水泥,应在合理经济的前提下,混合使用混凝土和掺合料等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的成分。同时,采用直径较大的砂石,减少水的用量。提倡对工程进行二次抹面,有效排除混凝土里面的水分和残留的气泡。

三、高层建筑中的安全管理

在高层建筑中,安全问题是施工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施工建设都必须在安全生产的前提下进行,加强安全生产意识,不进行违规操作,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忽视安全隐患是极大的危险,因此,安全工作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单位的声誉,必须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来进行。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大多是高出户外作业,作业量繁重,安全系数较低。对施工过程进行隐患预测,可以对不利因素进行及时的控制和预防。在安全有保证的前提下可以加速施工速度,以减少施工时间和施工的人力浪费。

另外,由于防护措施不足,施工工人不注意安全细节,导致安全管理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导致企业的形象与声誉受损,严重时还会降低业务量,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首先,应做好防护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尽量保证在危急情况下能够安全脱身。再次,对于脚手架、护坡等工具进行质量的检测,将脚手架管之间紧紧约束,按照要求在施工层铺满脚手架,不得私自拆卸。另外,对于易燃易爆物品要进行妥善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禁止吸烟及携带火种,进行火灾预防,将隐患消除。最后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场所进行勘察,记录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时严格要求工人遵守工作安全守则,避免出现人员安全事故。

四、高层建筑中的监理管理

在施工前应进行认真仔细的工程进度分析和施工管理方案,以保障施工过程井然有序,有效率的进行。

1、在施工前做好施工的进度分析,为保障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工程如期结束,施工前对工地进行详细、全面细致的分析,可以保证减少不利因素的产生,减低安全隐患。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规模庞大,对工艺要求较高,而且工程结构复杂,同时在施工时有较多的交叉项目进行,对于机械化的要求也较高,因此做好预算,做好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高层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量大,施工人员复杂,建筑材料需求量大,因此,建议施工队伍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过程投入的资金预算做好精确的打算,安排专业人员和会计对建筑所需材料进行采购,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预算可承担的范围内,节约建设成本,增大获得利润。

2、在进行质量监管的前提下,在面对不同的工作人员、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监理的工作人员不能过于死板,灵活处理协调方式和组织控制,保障施工人员集中注意力,发挥工作积极性,保障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3、合理有效的进行组织协调。这是施工的操作人员进行建筑施工,完成施工目标的前提保证。在施工前,管理人员在审核准备好设计图之后,应对基层施工者详细介绍与解释清楚施工的详细计划与安排。尽量将施工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与技术要求向基层施工人员交代清楚。监理在严格控制质量、成本以及完成工期时,尽量协调施工过程中材料与人员配置以及施工量的关系,使之密切配合,减少因组织问题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对于关键部分的操作人员应进行技术操作技术培训,确保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4、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对于工程进度、预算的变更。由于天气等原因影响,设计者的设计图纸受限于其思维扩展能力、技术水平等方面,导致图纸没有达到最终的目的和要求,而业主对其工程有其他方面的要求导致工程无法按期完成,造成工程的拖延,带动工程造价的变化浮动。作为设计者应该尽量在工程前期就对业主的具体要求有所了解并对图纸进行一定的修改,减少或避免因设计图纸不合格而造成的工程变更,控制好工程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变动幅度以减少工程耗资。

5、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进度,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受各方面的影响较多,既有有利因素也存在不利因素。对施工进度进行实时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可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并且及时对突发事件作出应对措施,对所造成的损失进行及时弥补,以减少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在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的基础上分析与原计划产生的偏差原因和解决策略,通过经济合理的措施维护原定进度的有效进行。如果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原定计划由于考虑不周造成的不合理要求要进行及时改正与调整,争取新计划与原计划的预算和工期相差不大,保证工程按期完成。

6、合理安排调度人员,由于施工量大,人员亦繁杂,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安排和调度。由于各队施工人员文化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监管人员健全监督监管制度,减少人员之间的摩擦。而且要对机械等进行合理分配,尤其是在各个作业队同时平行操作施工,也应该对机械的分配、原料的使用计划等进行详细安排,以避免后期因协调调度问题产生人员纠纷影响工程质量或完成工期,提出一套合理的调度计划,以确保工期按时进行。

结语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而高层建筑的综合性与复杂性导致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实施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减少和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本文经过上述讨论,在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以及监理管理方面简单总结了有关高层建筑的施工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本论文的论述带给建筑业的管理者一些好的建议及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梅洪元 梁静.高层建筑与城市[J]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高海涛.高层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M].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06(04)

[3]何广福 陈福义.高层建筑施工安全[J].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篇6

1.1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对整个建筑企业都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其还是建筑企业日常运作经营的整体表现。因此,为确保在日益加剧的社会竞争中,建筑企业能够取得又好、又快、又稳定的发展,尤其要严格对待施工现场与建筑市场,从里至外,以施工现场取得的成效来确保建筑市场的进步,以市场带动现场。与此同时,作为企业生产运作中的关键部分,在施工工作开展进程中,加强现场管理有利于在生产运作环节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进而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在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呈欣欣向荣之态时,我国建筑工程也逐步融入当今时展的潮流中,并越来越趋向于规范化与大型化,为建筑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然而,社会各行各业各方面的比拼在不断进行,建筑行业也不例外,如今工程的愈发复杂化也为建筑业带来了更大的难题,从而在施工质量及管理方式上必须不断改进,否则即使不被时代淘汰,也会在诸多市场竞争中难以有立足之地。在施工过程中,不管是具有固定特征的现场施工器材、所需材料,还是人为性质的管理方式、施工场所等,都会在相关程度上与施工质量紧密相连。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不然就难以保证工程质量,若质量都无法保证,那么建筑企业势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得不到应有的市场,自然会在行业大流中被不屑一顾。从而,任何建筑企业,都应该要在施工现场这块给予足够的重视力度,不管是对待施工现场的人员还是设备,都要将此纳入重中之重的范畴。

1.2有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建筑施工工程的现场管理,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利于提高客户对建筑的满意度,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不断的改进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做到严格落实、专业规范的管理施工团队,可以为建筑工程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

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时,有几个重要的原则必须要深入了解并严格把控:

2.1经济效益原则

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为了营利,而建筑企业拿下施工项目的同时,肯定也需考虑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因而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肯定也是不允许只关注工程进展情况与质量情况,而将工程的成本与市场发展摒弃一边的做法。在施工现场工作中要做好经济预算工作,保证实现对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争取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2.2科学合理原则

在建筑施工中,按照科学的方法安排施工工序是对施工质量的有力保证。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不仅仅只为满足发展生产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做到工程规范化生产建设,为此,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都应该科学合理进行。通过先进的施工现场管理,进而保障施工的质量,保证施工单位完成既定的目标。

2.3安全施工原则

现代施工企业已经意识施工安全是现在施工过程中极重要的一环,施工安全对现场管理人员的意识要求很高,更要求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施工规范,更要落实到现场施工安全工作中,在实际工程中,对安全一定要提前采取好预防措施,保证施工过程中不出现意外事故。同时要考虑施工行业的特点以及现场的情况,对施工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预防控制,确保降低或是避免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记住安全第一的原则,保证施工现场基本安全。

3工程案例

某公司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在某地建设生产综合楼,其上部的结构柱距离的设计为10.0m以上,而层高的设计为6.0m以上,层的高度能达到10.0m以上,主厂房层的高达到了14m以上,且都采用的是现浇的框架,总的高度已达到40m左右,它的结构最大跨度是14m以上,而梁高在1.9m以上,屋盖所采用的是现浇的混凝土结构,上部预埋所采用的设备埋件规格的直径全部都是25mm以上,且箍筋之间的间距较密,施工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施工中需要重视施工现场管理,以确保这个综合楼的进度和质量。而针对这个工程在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管理措施,都具有很好的典型性。

3.1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忽视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不仅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展情况以及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人员的生命安全问题。在很多建筑施工工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并不能完全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忽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和对安全管理工作都不重视,导致施工现场人员对安全施工的认识也不到位,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必须认识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对工程建筑的质量和工程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要加强企业对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形成专业化、素质化的现场管理团队。

3.1.2现场管理不够全面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涉及部门多,人员多,一个工程项目一般都是由多个单位一起承办,因此,处理、协调好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建筑施工的现场通常由很多的人员组成,每个人员的分工都不相同,所以对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管理难度较大,造成现场管理不够全面。如果现场施工人员不按照施工内容进行工作,会导致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对建筑工程施工加强现场管理的制度和内容,从而不断的完善建筑现场管理的制度。建筑施工人员的现场管理意识不够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管理组织比较混乱,不能够有效的组织相关现场人员的控制和管理,相关的工程现场管理和控制措施不能有效的落实和实施。

3.1.3建筑施工过程缺乏对质量的监管

存在比较严重的干涉施工的情况,这阻碍了建设工程正常施工的进度,且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施工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正确领会并使用新地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技术较低,施工人员地经验不充足等,这些都影响了建设工程的质量。且在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法律和法规不健全,处罚机制执行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做到对施工材料的有效控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设备地质量离散性比比较小,无法进行全面地监督管理。使得在控制工程材料的质量时,只能根据检验材料的方法对其质量好坏进行判断,使得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3.2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与监督工作的措施

3.2.1增加现场安全意识

要让现场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意识和安全的重要性,要对工程施工有责任心,增强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和适当的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从而有利于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与专业素养,要严格的建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规章制度执行并有效的监督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如果发现有人员违反规定进行施工操作时要制止违规行为的继续发生。

3.2.2提高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意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和控制意识不够重视就会造成一些工程的施工问题,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安全意识。有些现场施工人员缺乏对安全的正确认识,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意识认识不到位,因此,没有很好的落实相关的施工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从而会使施工工程现场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影响了施工单位的进度、安全、质量等问题的发生。

3.2.3构建一套完善的监督体制

构建一套相对完善的监督体制,进而在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及正确无误性。加大相关方面的改革力度,增强执法监督的必要性。首先,尝试创新已有的监督体系,并逐渐转变为集体监督形式,具体可以为一个人执法,多人监督,并对其的特定要求较高,必须要取得相关专业证书方面的认可。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尤其是进行违法调查行为时,要注重推广自身的执法理念,并且各级别的监督文书需根据权限签发,让执法检查及处理工作能够真正做到严格谨慎及操作正确。

4结束语

现场工程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施工,有利于保证工程管理的质量和施工工期能按计划顺利的完成,节约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与物力。随着施工企业的逐渐壮大发展,需要不断完善并且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避免随意性的施工行为,尽可能趁早发现并减少安全隐患,将质量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强现场管理及质量监督工作。

作者:李鑫春 单位:广东省龙川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篇7

近几年,建筑行业的发展,促使建筑材料检测工作逐渐走向成熟化与完善化,为建筑企业、建筑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但在实际材料检测试验工作中,因多种制因的存在,使得检测工作频繁出现问题,影响材料检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是在严重的情况下,致使建筑行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而关于如何改善材料检测质量,解决当前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是建筑行业迫切关注的对象。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

首先,关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内容。在项目工程建设期间,强化材料检测工作,可有效地降低建筑企业建设支出,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为建筑企业形象的维护与营造奠定良好基础。从整体上来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具体内容包含两点,即工程材料消耗量计算、原材料质量控制。其中前者的作用在于:对建设工程材料使用量进行规范化控制,避免材料过度浪费状况的出现,节约建筑企业材料费用;后者是指:在原材料选择中,遵循“货比三家”原则,综合判断,选用性价比最佳的原材料,以此实现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其次,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可通过工程材料检测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如对工程材料配比问题进行合理优化,提升工程材料实际利用率;依据材料性能,采用科学化评价原则,对建筑工程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水平,维护建筑企业经济利益。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

材料检测常见问题

样品选择不合理从本质上来讲,样品选择是影响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结果的关键。对此,应在实际的材料检测中,高度关注材料样品选择工作。一般情况下,材料样品选择应按照同型号、同批次、同规格的选择,依据不同位置的差异,对样品进行抽取,若在此期间出现取样流程不规范、材料样品未按规定标准,则会对检测结构的真实性与精准性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检测单位形象。对此,应加大对材料样品取样工作管理力度,从而才能确保工程材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检测设备系统滞后在材料样品检测工作结束后,为了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进行系统化地分析,可选用检测设备介入的方式,依据材料样品含泥量、坚固性的差异,对工程材料制作成分进行准确判断。基于此,若要保障材料检测结果,需采用先进检测设备,对其进行系统化分析与总结。然而,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虽然建筑行业发展速度相对加快,但仍采用国家政府控股与统一管理的方式,加之检测设备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也需满足政府政策固定方可开展,致使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设备系统呈现着滞后的状况。除此之外,检测人员在开展材料样品检测试验工作中,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匮乏,使其难以依据规范性流程对检测设备给予控制,最终对材料检测结果造成影响。检测制度不健全针对实际的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检测制度不健全,也是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若在材料样品检测中,因检测制度不健全,所引发的各类问题频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同时,检测体系执行力度无法落实,也无法完成材料样品检测项目,进而形成的数据报告缺少可靠性、准确性的优势。检测人员操作流程规范性缺失当前,受到工程材料检测设备系统滞后问题的影响,促使检测人员难以认识到自身工作职责的重要性,导致检测人员结构整体呈现着专业技能匮乏、素质水平低下、操作经验缺失的问题,制约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的有效发展。其原因在于:检测人员数量相对较多,在进行材料检测中,均存在自身的观点与看法,加之检测制度不健全、检测流程复杂性特点,使其工程材料加测工作难以落实于实处。另外,检测人员对检测设备使用流程掌握力度不足,也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标准,使其检测数据具有实时性差、准确性不足的状况。针对此,为了提升材料检测结构的真实性,需促进检测人员素质水平、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改善材料检测实验结果应采取的措施通过对上述材料检测常见问题的分析,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关于如何改进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质量,提出以下几点看法:第一,依据建筑材料“三证关”严格防守的原则,对其质量进行标准化控制。如针对材料采购工作,应选择各种证件均齐全的原材料,以此从源头上对原材料质量的管理;原材料验收环节,对其证件进行进一步确定,结合原材料施工时间与施工性能的差异,对其进行合理分类。第二,选择强制性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原则,以检测人员材料检验的方式,对材料样品取样方式、取样数量进行严格控制,保障材料检测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优势。第三,通过完善检测制度的原理,确保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各个流程具有有序性的特点,以此提升检测结构的准确性。第四,加大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从检测单位的角度出发,加强检测人员素质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与教育工作,其不仅可增加检测人员工作热情,还能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首先,对检测环境进行科学化控制。检测环境湿度、温度对材料性能造成直接影响。例如:在沥青防水卷材检测中,其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25℃之间,若温度超出该范围,则会使卷材强度受到干扰。对此,为了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结果的控制,应加大对检测环境温度与湿度的管理。其次,材料检测项目管理。随着建筑材料类型、种类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检测人员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难度。对此,应在材料检测工作开展前期,检测人员深入材料制作环节,通过直观化管理的方式,对其性能与质量进行强制化控制。如在混凝土现浇工作中,依据水泥型号、建设标准、厂家信息等资料,对混凝土配比问题进行检查。再次,规范材料取样流程。结合建筑材料质量需求,材料取样策略,依据实际情况,对材料取样流程进行规范管理,例如:对取样点选择遵循随机性原则。最后,对检测数据进行准确处理。因为材料检测数据结果属于离散性内容,有效地数据处理技术,可解决数据结果失误与不真实性问题,确保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与材料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完善地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是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对此,应在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工作中,结合工程建设要求,依据建筑行业规范,对材料质量进行科学化检测,加之检测环境控制、检测项目管理、规范材料取样流程、检测数据准确处理等策略,由检测人员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最终提出客观性、真实性材料检测报告,促进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宝东.有关建筑工程材料检测试验与常见问题思考[J].建筑安全,2013,28(3):60-63.

篇8

Research on Key Node in Construction of Power Plant Building Structure

Zhang Zhi-yong

(China Resources Power Holdings LimitedTaiyuanShanxi030006)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the key nodes in the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s summari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level on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building is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key nod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ower plant structure,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Power plant;Building structure;Construction;Key node

1. 前言

作为电厂建设方面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建筑结构施工在近期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研究其中的关键节点,能够更好地提升其实践水平,从而有效优化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整体效果。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概述

(1)建筑结构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会导致建筑结构的安全问题,在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起来之后,建筑结构施工中存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一旦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不可避免的就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的建筑质量。发现在建筑结构施工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无论是对于施工单位还是对于业主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和经济意义。

(2)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国内外资金的大量涌入而变得异常火爆,尽管从2010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尤其是2011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严厉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房地产市场依然规模庞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中国房地产业的长期落后,另一方面就是房屋对中国百姓来说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一旦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不可避免的就会严重影响到房屋的建筑质量。上海著名的楼倒倒事件已经给我们警示,所以,发现在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所存在的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无论是对于施工单位还是对于业主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安全意义和经济意义。

3. 结构施工质量水平对建筑安全性能的影响

(1)建筑结构材料的质量对建筑物安全的影响。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于建筑来说至关重要,建筑材料的质量不仅包含材料的完整性,抗压程度等一些指标,还包括材料的尺寸是否合乎建筑要求,尤其是在现代建筑中,大多数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结构形式,模具的使用非常频繁,一旦建筑材料的尺寸不合乎要求,很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2)结构构件钢筋布置均匀性对结构安全性能的影响。

在现代建筑中,钢筋的使用几乎渗透到各种工程中,建筑物质量的好坏也与钢筋的使用有着莫大的关系。当然,在型号尺寸上,钢筋结构构件是不可出现任何问题的,曾经有很多因为钢筋方面偷工减料而出现建筑事故的例子,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中人们就发现很多建筑物的钢筋只有筷子粗细,完全达不到建筑要求。除此之外,钢筋的分布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也非常重要。对主筋来说,保证受力均匀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整个建筑结构支撑面得以传导的基础。一旦主筋的配置不平衡,向一侧偏离,就会导致实际承载力出现偏差,在外源破坏力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受力失衡而出现可怕的后果。

(3)建筑结构的外在环境及内在质量对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能的影响。

环境会对建筑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说在高寒地区,混凝土的冷凝时间延长,强度就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在潮湿地区,钢筋会不断地受到锈蚀的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建筑结构。所以建筑结构对外在环境的考虑是必须要严密的。至于内部的建筑质量更不必说,比如说内部的不密实,则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及混凝土对钢筋的粘结和握裹力,给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带来隐患。

4. 电厂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节点

(1)主厂房与设备基础施工。

发电厂中的主厂房包括汽机房、锅炉房、除氧间、煤仓间、脱硫脱销设备的厂房等,电厂主厂房的施工工艺要求高、施工工期短,工程量较大。主厂房是全厂的主体建筑,能够集中反映施工及设计水平。主厂房中又以汽轮电机组的基础施工难度最大,因为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好坏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汽轮机基础施工的好坏,施工质量必须要保证在机组投产运行后汽轮机基础不发生沉降或即使发生沉降,也是非常轻微的均匀沉降,绝对不允许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否则会严重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汽轮电机组基础施工的固定混凝土工程量大,施工技术复杂,要求高度精确的位置移动和剪性应力计算,是三大主机基础施工中最关键的项目。

(2)钢结构厂房的安装。

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钢结构比较多,尤其是锅炉房的钢结构,工程量特别大,施工时间也比较长。目前电厂锅炉房的钢结构高度已经达到了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施工的时候必须保证整体安装施工的质量,这样才能给以后的运行和检修带来方便。锅炉钢架吊装时需要控制好钢结构的垂直度和标高,在吊装的过程中钢结构之间的连接通常是依靠高强度螺栓,如果钢结构的垂直度和标高控制不好,或在安装过程中选择了不符合标准的高强螺栓,将会造成锅炉房钢架的整体稳定性下降,这样会给以后机组投产后锅炉房的正常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3)结构施工的材料分析

要保证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结构施工过程中材料质量的控制,电厂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材料主要有混凝土、钢材及所有的各种焊材等。只有选用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建筑施工材料,才有可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确保电厂结构有正常的使用寿命。因此,电厂结构施工中的材料分析也是确保施工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

5. 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关键节点的质量控制措施

5.1电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的质量。

电厂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使用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检查所用材料供货商的资质以及材料质量证明书,还需对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尤其是使用的混凝土,如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的混凝土等不符合施工要求时,要及时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调整,确保使用的材料可以符合施工要求,满足施工的需要。

5.2确保锅炉房钢结构的安装质量。

(1)确定锅炉房钢结构的安装位置。

由于锅炉房的钢结构有很多层,而整个结构的稳定性是靠水平梁和垂直梁来支撑的,所以锅炉房的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要确保使用的各个构件的尺寸都符合相关图纸设计的要求,安装前,要严格检查每个需要使用的构件;在安装过程中,要根据安装图纸的要求,为每个构件找到相应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锅炉房的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垂直度。

(2)加强对焊工技能的考核和焊材的检验。

锅炉房的钢结构在安装过程中,有些地方需要焊接,但是因为锅炉房的钢结构承受的力度比较大,所以需要控制好焊接的质量。在焊接前,要严格检查使用的焊材是否符合相应的焊接要求;在焊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对焊条采取烘干保温等措施。同时要加强对焊工的考核,即使所有焊工都持有焊工资格证书,也要在焊接前,考核焊工的操作技能,或者在焊接前,对所有焊工进行一次集中培训,使其深入、全面地掌握焊接技能,保证焊接施工质量。

5.3主要厂房基础施工的质量

主要厂房基础施工必须要综合考虑基坑降水、土石方开挖、地基处理、工期控制等问题,必须和工程的实际条件相结合,然后编制一份针对性强的施工方案,认真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和综合调配工作。要想控制主要厂房基础施工的质量,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厂房的各项管理工作,为提高厂房施工质量奠定坚固的基础。

6. 结束语

通过对电厂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关键节点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当前各种条件下,电厂建筑结构施工的涉及要素诸多,有关人员应该从电厂建筑结构的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既有优势,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关键节点质量控制方案。

参考文献

篇9

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促进我国建筑业稳定发展,是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进行的重要工作之一。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引入,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形成。本文试图应用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建筑市场的内在规律,探讨对我国建筑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以供建筑企业管理者参考。

1、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组成

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筑业处于国家指令性计划向投标招制过渡的阶段。在当时来说,实行招标投标制的建筑市场只是个雏形, 主要存在的间题有许多建筑市场尚未开放,仍以实行指令性计划的承包方式为主,名义上实行投标招标,实际上大多仍按指令性计划分配任务,建设单位利用建筑市场呈买方市场的有利条件,只顾眼前利益, 无科学根据地压低标价,不合理地缩短工期,施工单位为了得到工程合同,过份夸大和渲染自己的施工实力,有些正承担国家指令性计划工程的施工单位,为在其它招标工程中能中标,不合理地将国家指令性计划重点工程的国家统配物资转用到其它投标工程中,作为投标的优厚条件,从而使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受损。

在国家指令性计划状态下,建筑业与外界的关系,严格说来不能构成市场关系,它呈现了一种僵化的硬性摊买的关系。实行招标投标制的最件下,市场买卖双方平等,双向有互选的权利,双方都注重质量。市场内实行公平竞争,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竞争的建筑市场。可以说,全面实行招标投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下开放型建筑市场的必要条件, 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从理沦上说,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经济规律相适应的。

2、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特点

建筑市场的生产能力是由诸建筑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工艺水平、企业全员素质、资本有机构成、施工人数等因素所制约, 在建筑市场基本完善条件下企业竞争胜利的标志是中标。施工人数是由市场容量调节下自动变化的。在施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宏观调节,就须先对该时期内,整个建筑业施工能力增长情况进行预测, 作为主观调控的数据。表现为建筑市场的购买力一投资的来源分为国家贷款、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个人或企业筹资买商品房三大类。国家贷款的投资额是根据国家经济三大平衡关系( 即财政、信贷、物资)确定的;地方和企业自筹资金,仍以企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平衡关系为根本依据。这两类投资额对建筑市场来说是先有确定性投资,再要求施工能力与其匹配。在决定今后某时期内,某部份投资投入时点时, 就应把建筑市场承受能力因素也作同步考虑。第三类购买力作为独立因素,其资金来源是社会上的流动消费资金,对国民经济财政和信贷平衡无破坏作用;该资金数额可以通过宏观引导和调节筹集, 受建筑市场影响相对大些;该资金的投入市场可以对我国部份商品的供需矛盾起一定的调节作用。当建筑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供远大于需情况下,将该资金引导到建筑市场,使购买力转移,可以缓解各自商品市场的供小于需的矛盾。

3、施工企业管理特点

施工企业管理直接关系人员的安全以及施工的质量,所以,企业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认识加强施工企业自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企业自律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在需要,是实现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要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企业内部建设,理顺内部机制,强化自律意识,及时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

(2)制定并组织实施施工企业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其活动中行为要求的准则,也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职业道德准则与法律规范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职业道德有着事前防范功能的优势。各施工企业要根据工程建设行业的特点,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为目标,主动建立企业自身职业道德准则和规范人力推动职业道德准则的组织实施工作。从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力度入手,使职业道德准则成为企业及全体员工自觉遵循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规范。

(3)建立完善企业自律约束机制。企业自律工作的着力点在于落实。企业内部要建立自律工作数据平台。对遵守自律管理制度、格守职业道德、坚持诚信经营等方面的基础性信息进行搜集、整合。要完善自律的奖惩机制。通过网站、企业报刊等企业媒体平台及时公布自律工作开展情况,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对经营活动中模范遵守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表扬,对违反自律管理制度的市场参与者予以警示;要注重与协会、与政府沟通协调,增强从全局上对企业自律管理约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施工企业管理新方式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方面,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3个因素:①对项目的认知: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将项目进行工作分解、流程重组, 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②为项目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 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 有利于分工合作。③进行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反馈及时, 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 信息技术在以下方面可发挥其作用。

4.1 工程管理方面

(1)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2)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网络计划,丰富的、准确的信息,先进的分析方法,是决策、计划的前提。现在的许多网络计划,往往编的时候不是通过很准确的计算,仅凭经验,过程控制也只是针对几个大的节点,甚至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相应的资源配置计划也不清晰; 钢筋翻样; 模板及脚手设计、计算及配置; 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3)过程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质量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监控;统计报表等。

(4)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材料、设备配置; 合同管理; 图纸管理。

4.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涉及财务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办公信息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作用包括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对于大量的信息沟通、交换及共享的需要来说,无论哪种形式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应该包含办公过程所需要的信息的沟通、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需要建设一个高可扩充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网络通讯平台。

4.3 企业管理数字化

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价、成本、物资、计划、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等方面的信息,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如: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使各个业务部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 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5、结束语

在宏观调控中,为完善建筑经济市场机制,应考虑社会大市场基本同步趋于完善,并在该市场机制条件下,进行我国建筑经济市场的宏观调控。同时,我们应加强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整体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建筑施工企业如果想要保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市场竞争力。其中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就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其施工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步骤,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同时也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建筑现场的管理谈一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参考。

一、建筑工程原料的选用及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原料主要就是混凝土,实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基础就是必须要严把原料质量关。在选择原料的时候,在保证活性的前提下,应该严格控制砂、石含量,尽可能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采用细度小的水泥。在配合比的设计中,应适量掺入粉煤灰、添加剂与减水剂,减少含砂率和水泥含量,以提高产品的抗裂性和密实度,减少干缩,降低水灰比,当然必须在有效保证强度的基础上。在对原料进行检验时,在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应该按照变化的施工条件来进行及时调整检验频次和检验标准,使其符合全部技术性能指标。混凝土应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分排进行施工浇筑,施工缝留在后浇带处。根据振捣棒的铺料间歇时间、有效震动长度来确定浇筑时间;模板、预埋件等在施工中无损坏或变形现象,必须保护措施得当。浇注完毕后,表面要抹平、压实,排除泌水,清除多余灰浆。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表面和松顶干缩裂缝的现象,必须在定浆后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复振。

二、建筑楼板混凝土现场管理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楼板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可以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容易渗透到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在诸如水泥等水化产物的相互作用下反应而形成碳酸钙,即出现混凝土碳化的现象。混凝土碳化会破坏钢筋纯化膜,降低混凝土的碱度,如果空气和水在同时期同时渗入,那么钢筋就产生锈蚀。有的楼板裂缝会影响结构承载力,降低构件钢度,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有的楼板裂缝虽对承载力无太多影响,但是如果不重视这个问题,也不及时修补楼板裂缝,将会进一步加剧裂缝的发展,发生渗漏或者降低耐久性,导致钢筋锈蚀,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具体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管理。

1、结构方面的管理控制。混凝土裂缝由使用功能而可以分为有害的及无害的两类,经过实践证明,引起建筑物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在变形作用下,结构的抗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变形和抗拉强度,实际上也就是抗拉性能,施工单位应该采用各种手段来控制裂缝问题,来加强混凝土结构方面的控制,例如可以采取永久式伸缩的方法、化学灌浆处理的方法。

2、浇筑环节的质量管理。振捣、浇筑环节作为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较为关键性的环节,必须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工艺操作规程来进行。摊灰与振捣应在对称位置开始,不可过振或漏振,无骨料集中现象,分层清楚,铺料均匀期,平仓分层满足振捣设备能力的要求。混凝土振捣有序,以混凝土表面不下沉、无气泡、产生浮浆为标准,振捣应该插入到下层5cm左右。而浇筑环节中,应严格按照浇筑顺序进行,振捣时间应均匀一致,不得出现施工冷缝,分排进行施工浇筑,施工缝留在后浇带处。根据振捣棒的铺料间歇时间、有效震动长度来确定浇筑时间;模板、预埋件等在施工中无损坏或变形现象,必须保护措施得当。浇注完毕后,表面要抹平、压实,排除泌水,清除多余灰浆。为了有效防止出现表面和松顶干缩裂缝的现象,必须在定浆后进行二次抹压、二次复振。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人类保护自然环境,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为努力的目标。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为旧房拆迁以及建造新房屋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约为2.4亿~3.6亿吨,同时每年因为生产商品混凝土而消耗的天然砂石总量约为5亿吨。如此巨大的建筑垃圾产出量和砂石骨料的需求量,必然导致大量的垃圾堆放和开山采石,最终结果会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建筑垃圾资源化不但可以解决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占用可耕地、污染环境等问题,还可以减少因开山采石而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已成为科研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2012年,长治市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固废综合园区资源循环利用与污染协同减排技术及应用”(课题编号:2012BAC15B05)全国技术示范城市。项目起止时间为2012年1月-2015年12月,项目牵头单位为国家住建部北京建筑科学研究院,课题牵头单位为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该项目课题“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对本地区行业技术动态研究、示范工程全程组织等工作。长治市潞海商品砼有限公司作为具体示范企业,承担“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示范生产线建设工作。

1示范研究目标

1.1总体考核指标

长治市承担的“建筑垃圾综合处置利用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任务总体考核指标为:建成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一项,混凝土建筑垃圾添加量达到33%,混凝土产品标号达到国家标准C30。

1.2计划阶段目标

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本地示范任务组织单位,对课题任务进行了年度分解规划,具体年度阶段目标如表1所示。

2示范研究路径及结果

2.1基础情况调研

结合课题研究内容及长治市自身特点,课题人员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询、情报分析等方法对本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建筑垃圾、城市生活垃圾等固废的处置现状、行业技术动态、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研,掌握了市情现状,确定了具体示范任务企业为长治市潞海商品砼有限公司。

2.2技术路线研究

在专家咨询和情报采集的基础上,课题组针对企业示范需求,研究确定了长治市课题任务的技术路线研究方向。示范企业主要完成示范工程设备改造试制、建筑垃圾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产品测试化验及对比分析等技术任务。

具体的技术路线为:通过对建筑垃圾分类分级破碎、筛分,生产出可取代天然砂石的骨料;进料可进行3次破碎,通过筛分多次筛分破碎分选筛分,生成分级原料0~5mm,5~16mm,5~20mm,5~31.5mm等不同规格的骨料,作为企业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相关骨料配合水泥、粉煤灰、矿粉、外加剂和水,用以生产预拌砂浆、预拌混凝土等产品;形成再生骨料强化技术、再生骨料系列建材生产关键技术、再生细粉料活化技术、筛分分段工艺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工艺技术等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添加技术体系。

2.3设备改造及试制

示范工程选址于长治市壶关县东长井乡高速连接线路旁,距市区东外环仅6km。该位置交通便利,便于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品的运输。到2013年底,示范工程核心内容HZS160*2混凝土搅拌站综合技术改造及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设备试制工作要全部竣工。ZS160搅拌站技术改造主要对设备计量功能、设备拉铲及运输功能、搅拌设备加高,以及水泥仓及螺旋机添加、电路控制系统改造等方面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建筑垃圾搅拌站自控程序的改进,提高现有搅拌站处理规模。混凝土建筑垃圾复合设备试制主要对非标设备进行试制,包括粗破碎机、二次破碎机、后分离机和输送装置等部件。试制中采用的4台中等规模的设备,单台处理能力达到90吨/天,总体规模满足12万吨/年的建筑固废处理能力。此外,示范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配套,加强工程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

2.4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长治市课题示范任务中示范企业的管理软件开发系统,是示范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为企业提供基于整厂运行的全套信息化解决方案。该系统根据企业分布式管理的需要,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模式,设置了管理、调度、生产、运输、实验等多个系统功能模块,涵盖了企业运营的购、产、销、存、收款、付款、价格调整、决策分析等多个方面。使企业管理者能够客观、及时、高效率地掌控工程项目全局,从而辅助企业项目管理,提高整体运行效率与核心竞争力。该系统研发采用技术合作方式,历时5个月,圆满完成了《商品砼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全部功能模块的开发任务,且试运行顺利。该项研究成果已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软著登字第0834560号),2015年3月荣获长治市科技成果应用二等奖。

2.5再生骨料混凝土产品专业检测

专业检测是检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制混凝土产品质量的权威途径。再生骨料应符合《建筑用石》(GB/T146852001)《建筑用砂》(GB/T14684-2001)及《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要求。建筑垃圾制混凝土应符合《预拌混凝土》GB/T14902-2012标准。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GBJ146-90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要求。根据产品的行业属性和本课题要求,示范企业委托山西省具备专业检测资质机构,对建筑垃圾制混凝土砂石料开展全年(2014年)300余批次抽检,其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人工砂生产应用技术规范》要求,完全满足C30及其以下各标号的混凝土生产,且掺量达到33%。所配制的混凝土,经检测其强度和放射性核素限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6再生骨料混凝土不同掺比实验研究

为了确保示范研究数据的全面,课题组在完成规定参数产品检测的同时,对不同掺量建筑垃圾的再生骨料混泥土产品进行多批次的专业对比检测。同时,为加强课题示范研究数据跟踪,示范企业发挥自身的试验检测设备和手段,利用2年时间,结合课题示范研究要求,通过试配、检验、控制养护等手段,开展了再生碎屑、碎石、水泥、矿粉、粉煤灰、外加剂等多方面检验以及混泥土配合比试配的实验对比研究。实验数据显示:再生碎屑(建筑垃圾)掺量在33%以内时,可全部替代人工砂配制C30混凝土,施工性能和强度均能满足质量要求;随着再生碎屑(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大,达35%时砼拌合物需水量增大,导致砼粘聚性增大,和易性变差,不易泵送,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且强度偏低。详实的实验对比研究数据为项目的示范研究圆满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课题示范研究体会及建议

3.1体会

4年的课题示范研究收获颇丰。首先是锻炼了队伍。本项目承担单位涉及面广,参与人员多,囊括了国内知名大学、住建领域国家顶级研究机构和多家基层示范企业,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研究、学术交流和促进成果转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长治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作为地市级基层研究单位,能够参与其中,机会难得,所有参与的课题人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高。截至目前,长治市示范研究取得可喜的知识产出,有8篇专业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其次是示范效果明显。通过4年的课题示范研究,建成了年处理12万吨的建筑垃圾混凝土示范工程一项,形成了一套具有很好示范价值的工艺技术流程、设备改造试制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产品执行标准,圆满完成课题既定目标任务,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全面示范推广。

3.2建议

废弃混凝土的循环再利用,不仅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还能有效节约天然资源,解决建筑垃圾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具有显著的可持续发展效益。通过本课题示范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重要理论研究意义,但也切身体会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机制体制、市场经济、环保意识、成本核算等方面的制约带来的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健全法律法规体制。目前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不到5%,主要原因在于国家相关政策和管理的缺失。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立法,大部分都是规定和指导意见。早在2005年我国就明确了实行建筑垃圾“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但没有具体实施细则来保证。所以,要尽快提高我国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率,当务之急是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尽快纳入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管理政策法规方面的基础规定,完善各种操作性管理规定和惩治违法行为的制度规范,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相关法规。另外,还需要立法明确建筑垃圾处置利用的程序规定和监管范围,对分类收集、存放运输、处置处理和资源化再利用作出实质性规定,如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由再生资源化设施处理,减少废弃物生成量和处置二次污染,鼓励企事业主体开展清洁生产,根本上促进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

篇12

1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建筑市场管理工作是确保建立秩序的有效途径,由法律层面来讲,使得建筑活动以及实践行为更加规范,各个行业主体的操作运行在有关规章体制的约束管理下,有效的预防了暗箱操作行为,避免了不当竞争以及私下交易等违规现象。引入公开制度则令建筑行业市场之中的各类项目建设信息更加透明,使得炒卖信息、违规作业或是非法交易的现象无处遁形,明显扭转了业内不正之风。另外,建筑市场管理则在该过程之中渐渐的迈向正轨,并构建形成了科学有效、规范有序的整体化建筑市场管理系统,推动了建筑行业市场以及企业单位的全面持续发展。由此不难看出,建筑市场管理秩序的日益完善令市场各方主体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加。

再者,建筑市场规范的管理秩序令政府单位针对市场管理的工作流程作出了有序协调,也就是说有关建筑单位需要在市场管理体制的约束之下从事项目报建工作,完成合理的项目招标并进行有关合同备案,这样一来将为政府单位的有力监督管控提供更大的保障。该类程序化作业模式之下,将有效避免暗箱操作的不当行为。在建立市场化管理模式之下,建筑活动的执行开展有了较为固定的场所,使得服务管理水平大大提升,工作力度明显增加,建筑市场之中的主体行为则受到了更好的约束,使得建筑市场之中各类交易活动的开展程序更为清晰明朗,明显的抑制了建筑腐败行为的嚣张气焰。在创建有形的建筑市场阶段中,引入了更多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得办公环境不断改善,体现了现代化特色,并构建形成了优良传统作风,不论是行风建设或是主体利益均实现了明显提升,使企业自身管理工作水平以及建设质量稳步提升。

2建筑市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建筑市场管理工作不难看出,其仍旧包含一些不足问题。例如,一些建设机构没有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建设,不履行招标投标流程,工程发包行为体现了一定的不规范性,甚至时常发生私下交易行为。一些单位随意的将发包工程进行分配肢解,强制规定采购价格高且质量不过关的建筑材料,该类行为严重阻碍了建筑市场的良性循环,将对公平有序的竞争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发展的环境下,一些承包方则为了多接任务而善于应用不正当的非法竞争手段。通过四处拉关系、走后门、非法贿赂等私自许诺,得到工程后如何进行回报。一些单位则打着招标的幌子进行虚假招标,私下将标底泄露出去以确保其中标为前提赢得更大的好处,此种私自牟利、假公济私的行为屡禁不止。

当前,建筑行业市场之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号,即一级资质单位中标、二级资质单位进场施工、三级资质单位进行管理,包工头负责施工,如此形象的话语道出了建筑行业市场之中频繁发生的工程层级转包、项目被不断剥皮的问题。

一些建设机构进行项目发包的过程中,并非由工程本身建设特征以及根本利益入手,优选综合水平良好的总承包方,相反衡量如何处理各层面的关系,将一个个不应进行分割的项目通过人为方式完成层级的肢解。一些行政单位或是部门则为了一己之利,为施工项目发包应遵循的正常流程设定障碍,将市场封锁起来。还有一些领导通过自己编织的关系网以及工作的便利,为自家亲属或是朋友联系工程项目,甚至亲自批条子、电话联系确认,施加压力,在这样一种拼关系、讲权力的风气之下,谁的力度最大,谁便能承揽到建设项目。

一些享有审批权限的单位或是项目工程配套机构,在承包工程任务的过程中,强行将同专业或是行业关联的项目进行垄断,或是逼着承包方以及建设方必须选择某个指定的单位生产材料,该类现象导致施工方苦不堪言,甚至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问题。

3 新时期强化建筑市场管理科学策略

3.1严格依据法定要求履行市场建设行为

新时期,面对不断复杂的行业环境,建筑市场建设杨业唯有全面依据法定流程执行,方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倘若建筑单位一旦引发不依照法定流程进行建设、没有取得开工资格便施工建设、承担建设项目没有获取充足的建设资金便开工的问题,行政主管单位应不予办理开工凭证或施工许可。针对建筑单位之中存在的不法建设行为,监督管理单位应提升查处管理力度,全面预防市场之中不遵循法定流程非法作业的行为。针对建筑行业市场之中的一些政府重要项目或是引资工程,监督管理单位应为其办理相关手续提供更加人性化、更为快速便捷的优质服务。这是由于该类建设项目工程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或是优化建筑市场管理流程之中,均发挥了表率的作用,可推动建筑市场进一步向着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3.2有效监管招标项目、强化评标专家人员管理

建筑项目招投标管理监督阶段中,就项目工程不同的资金来源,应进行必要的分类管控。针对应用国有资金建设的项目应将其作为监督管控重点,仅仅抓住招投标管理的各个重要环节,利用对项目工程发包方案、招投标管理公告、委托、明确潜在投标方、具体的招标文件、评标分析报告以及前期的招投标有关资料做充分的备案管理,强化对开管理、有效进行评标监管,确保招投标行为的可靠性与规范性。

评标专家始终为建筑项目招投标活动实践的重要主体,直接影响评标管理的公正公平性。因此,监督管理单位应将评标专家人员管理看做是一项重要任务来做。近年来,逐步完成了在专家库系统之中随机抽调专家人员进行评标的做法,降低了选择专家人员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在抽调专家人员过程中实现了比例合理、专家从事专业配套的目标,建筑工程主管单位人员将不再参与到评标工作之中,而不是评标委员会内部成员的工作人员不能进入到评标室之中。通过这样对评标专家人员的动态、静态集成管理,可达到良好的评标效果,同时针对评标阶段中没有全面履行专家职责的工作人员应清除出专家队伍。

3.3实施动态监管、做好主体定位,提升执法力度

针对建筑市场之中的企业单位资格以及资质水平应全面实施动态管理监督。例如,建筑单位在囊括招投标管理、施工建设、报送检验在内的各类建设环节过程中如果引发违规作业行为,那么建设主管单位应对违规部门进行立案侦查,限定期限进行整改,并将不良行为登记再案,通过公示制度进行必要的揭示。针对违纪违规现象较为严重的单位,建设主管机构应对其资质实施监督核查以及专项稽查,同时对承建的建筑项目工程做必要的检查,限定其再次承揽新型建筑工程项目。制定建筑市场管理工作规定目标在于更好的面向各方参与主体进行服务,为此应由自身定位的视角入手,不论是建筑方经营性质或是市场定位,均应在管理文件之中进行清洗规定。倘若不能落实市场定位,则必定会导致企业职能划分不清晰,市场定位较为模糊,或是最终致使市场分割的不良问题。为了全面推进建筑市场的有序良好发展,应在各方参与主体工作职能之上做好进一步的市场定位,进而为建筑市场的良好发展提供更大的保障以及支撑。

建筑市场之中的违规分包以及转包行为对内部的良性发展形成了负面影响,为此应增强执法管理力度,制定有效抑制转包或是违规分包行为的科学对策。应由优化行业市场内部法规制度系统、约束市场实践行为、严格员工工作流程、强化监督管理、履行诚信工作体制等层面入手,针对违规分包转包单位,一旦在质量、支付对象工资、安全管理等层面引发问题,要一律暂定施工或将其资质吊销,进行严厉惩处。

4结语

总之,建筑市场管理任务艰巨,该项工作中涉及到的项目众多且管理工作难度大。为此,做好建筑市场管理离不开各单位的有效配合、协调以及持久的规范性。另外,应强化有关建筑市场管理的策略研究,创建更全面配套的政策制度引导、法制条款,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方能为整体建筑行业的建设发展提供更大的保障,凸显市场的勃勃生机,真正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越.加强建筑市场管理乱极必治[J].中国市场,2012,(07).

篇13

中图分类号: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108-01

一、检测方案的制定

1.样本空间的确定

监督实体检测是随机的,是监督工作的组成部分,在制定其检测方案时应在相关规范、标准的指导下遵循一定的原则。特别是在确定样本空间时应有针对性,最大数量不应超过相关规范的要求。监督人员或委托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时,除了结构外观、尺寸检测以外,其他的实体检测均应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并告知施工、监理单位;在采取可能会影响结构质量的局部破损检测时还应征询设计单位的意见。由监督机构进行的检测应由监督小组或监督机构相关部门制定方案;如已委托给专业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则应由专业检测单位提供检测方案,并经监督机构认可。

监督实体检测与质量验收时的检测目的不同。前者是随机的抽查行为,因此在制定相应的方案时必须明确检测的目的。在选择检测方法是必须采用操作方便、科学可靠的手段,通常情况下应选用监督小组可在现场独立操作的方法。当采用一般方法不能展开检测时或?由一般方法检测的结果有异议时,才采用可靠度更高的需由具备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完成的检测。对于常规检测,尤其是对有质量疑议的构件或无法通过现场的质量控制资料有效反映其质量的构件进行检测,取样部位必须有针对性,同时以达到科学发映况为原则,不能任意扩大范围。

2、抽样

合理选择抽样数量是经济科学评判构件质量的关键。基本原则是结构检测应选择同类构件中荷载效应相对较大和施工质量相对较差的构件。根据监测目的不同可以分类确定抽样空间。

2.1一般质量行为的抽查,应根据结构的形式、材料的类型列出抽查计划。第一级可按结构类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等;第二级可按构件类型分为梁、柱、墙三类;第三级可按材料类型划分。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方案确定,尽量选择监督小组能独立完成的检测方法;不能由监督小组完成的,应注明由专业检测单位进行。

2.2对有疑义的构件的抽查,根据检测类别和所选定的检测批的容量来确定样本容量

不但监督机构应该对构件进行抽查,而且现场的责任单位也应通过委托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来论证有疑义的构件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监督机构的抽检不应低于总抽检数的10%,第三方委托抽检的检验方案必须交由监督机构审核,监督机构有权对方案进行修改。根据《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的分类,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可将所有的检测对象都定位“一般项目”进行抽检,设定检测类别是,可以定位为A类,当对有疑义的构件进行检测时,可以将检测对象定位“主控项目”,检测类别定位B、C类。这样划分既考虑了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又兼顾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的基本精神。

二、现场结构检测要点分析

1、钢结构检测

工程检测分为普检和优检,再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时候按照《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或者《钢融化焊对接接头射线器照相和质量分级法》(GB3325)的规定进行现场检测,优检的应该对设计要求全焊缝的一级焊缝抽取百分之五十,二级焊缝抽取百分之十进行抽样检测。

2、砌体结构

在检测砌体结构的时候,检测指标和项目为砌体结构的砂浆抗压强度。在进行第一次检测的时候对优检查和普检的选点密度和要求类似于混凝土结构,可根据上文的选点标准进行检测,复检时也要根据普检参检数量的两部进行检测和选点,其初复检要求以及整体选点和混凝土结构相,在此不再做赘述,可根据上文所述进行选点。选择时要可能的覆盖所有的类型和结构,同时,对于地下室,必须要对顶层和首层几个重要结构进行选点检测,在初检时未达标的构件,在复检时更要详细仔细的对其同批次及同类型的构件进行抽样检测.选择部位也要考虑到威胁砌体结构安全,根据这一方向做出合适的选择,所有的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必须被已选部件涵盖。最后,要把整个检测过程的检测数据和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记录,以备质量监督部门的随时检查。

3、混凝土检测

在检测混凝土结构时,一般将检测项目定位为:混凝土结构实体的抗压强度。优检时,每两千平方米建筑面积都要抽取一个样本构件;普检时,一般都是按照每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抽取一个构件;在复检时,一般则是根据普检的两倍进行选点取样,在进行选件时,必须囊括所有的强度等级,并且要遵循在混凝土结构潜在有隐患的部位活着安全存在隐患进行选择。工作人员在选件时应当注意其选择的范围要可能覆盖到整个构件的类型范围,针对地下室,顶层和首层等关键位置必须要优先进行选点。监督机构在对构件进行选点或者检测时要尽量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尽可能的避免整体建筑结构损坏或是构件损坏。最后,在复检时应该将在第一次检测中没有达到检测要求的部分构件,与其同批次、同类型的构件进行重点加倍检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4、检测结果的分析处理

每一次检验组都是一个样本空间,可以依靠《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的一次或二次抽样判定表格判断每组的检验结果。目前《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中采用的统计法判定原则是由样本的结果推定整体检验批的情况,推定中设定了错判概率a和漏判概率β,一旦确定了检验批空间,后面的取样、判定就可以直接参照该标准进行。

异常值是指数值明显偏离其所属样本的其余观测值的个别值。对这类情况可参照《正太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GB4833处理。目前异常值包括两类:(1)总体固有的随机变异性的极端现象,属同一总体;(2)条件和方法的偶然偏离,不属同一总体。当出现异常值时可采用Nair检验法或Grubbs检验法进行判断。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检测的前景展望

1、开发新的检测手段与检测项目。更加准确、减少损伤、快捷方便无疑是检验检测试技术改善和提高的目标。开发新的检验项目,使检验测试技术更加完善则是其发展方向。

2、发展检测理论。检测方法改善和提高的前提是检验理论提高和检验数据分析方法的改善。合理确定检验数量、布置检验位置、减小检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充分利用检验数据等,是所有结构检验与测试工作面对的问题。

3、改良检验仪器

检验仪器和设备在结构的检验与测试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检验仪器设备在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性能不稳定、功能少、寿命短、体积大等方面。

4、新技术的开发

坚持引进与研制相结合的原则。光传感技术、声发射技术等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在大型建设项目施工段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控和结构安全性现场实荷测试等方面,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科学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建设工程的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生产生活里,我们应当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检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生活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