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精神病人心理治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精神病人心理治疗

篇1

【关键词】生物反馈;神经症;心理护理

生物反馈是利用仪器反馈体内某些生物学信息的同时,让病人进行松弛训练,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调整机体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1]。生物反馈疗法被认为是继医学传统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之外的一种新的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肌电、皮电、脑电和皮温生物反馈对各种心理生理障碍和神经症有效,我们选择了符合CCMD-3神经症诊断标准[2]对60例病情反复,久治不愈的神经症患者施行生物反馈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选取经门诊确诊的神经症病人60例,其中男20例,女40例;年龄16岁~60岁,病程最长10年,最短半年。曾服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

1.2 治疗方法使用多通道神经生物反馈仪,治疗训练系统软件。病人取卧位或坐位,治疗前先告知患者生物反馈原理,训练患者进行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治疗时患者半卧位坐于生物反馈治疗仪前,全身自然放松,治疗中病人可通过观察仪表,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自我调节,自我放松。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15次为一疗程。每次治疗前、后给予病人心理疏导1次,以加强疗效[3]。

1.3 心理护理生物反馈治疗前后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治疗中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护理中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人格特征灵活掌握。首先做好疗前评估,详细了解患者病史、疾病诊断、症状特点、个性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躯体情况。其次要做好疗前宣教。让患者认识有关应激、应激反应、内环境稳定以及他们的行为特征是如何转换成症状的;向患者解释生物反馈的作用原理、平衡的概念以及练习技能(放松训练)的必要性。用积极的暗示性语言,告之患者及家属生物反馈对神经症治疗效果明显,疗效确切,但需要患者自身配合与努力;同时请本病区症状类似并接受生物反馈治疗成功的患者讲解生物反馈的作用,治疗过程的感受,尤其是成功的体验,治疗前后病情改善情况,让患者及家属对生物反馈有初步了解,对治疗产生浓厚兴趣。

1.4 疗效观察施行生物反馈治疗1~2个疗程后,参考神经症筛查表列出15项症状,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见表1。

1.5 结果表明,除恐怖、记忆力下降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余症状差异均非常明显(P

表1生物反馈治疗前后症状比较(x)

症状 治疗前治疗后 F值 P值

失眠 3.65 1.58 16.02

焦虑 0.64 0.31 7.61

胸闷 0.92 0.12 93.60

疼痛 0.93 0.08 130.30

情绪不稳定 0.80 0.10 48.10

易激动 0.66 0.25 8.56

情绪低落 0.88 0.10 64.85

乏力 0.84 0.26 31.73

咽部异物感 0.75 0.14 48.11

紧张 0.77 0.16 80.83

恐怖 0.85 0.76 0.60 >0.05

兴趣下降 0.59 0.27 10.27

注意力不集中 0.78 0.26 21.73

心烦 0.83 0.25 31.72

记忆力下降 0.96 0.86 1.30 >0.05

2 讨 论

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是生物反馈疗法配合心理护理能缓解神经症病人焦虑、紧张等状态,可明显减轻焦虑,降低应激水平。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让患者学会在精神上及躯体上放松的行为治疗方法,其核心理论认为放松所导致的心理改变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改变是一种对抗力量,放松可阻断焦虑及高感神经的兴奋性,将通常属于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从而调整和恢复肌体正常运行模式,起到缓解焦虑、改善睡眠、恢复健康的作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具有更大的机能特异性,它不需要全面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及效能,但它可以增加安定药物的镇静效果,故可减少用药量。神经症病人通过药物配合生物反馈治疗,同时对病人实施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的治愈率明显提高,减少意外发生,加速病人康复的进程。

【参考文献】

篇2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的8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本组患者均经ICD-10诊断标准[1]和CCMD-3诊断标准[2]确诊,急性期治疗后PANSS减分率超过百分之五十或总分低于百分之六十、BPRS减分超过百分之五十,本组患者均无躯体严重疾病,在接受本次治疗过程中有一名以上的监护人员实施监护,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和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的干预方式将其分为认知心理治疗组(40例)与普通知识宣教组(40例),认知心理治疗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岁-42岁,平均年龄(28.65±10.14)岁,其中有10例为情感障碍,30例精神分裂症;普通知识宣教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7岁-43岁,平均年龄(29.13±10.22)岁,其中有11例为情感障碍,29例精神分裂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普通知识宣教组患者仅进行一般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认知心理治疗组患者则在普通知识宣教组的基础上加强认知心理治疗,具体措施为:首先是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精神卫生知识宣教,为其讲解病情发生发展、治疗方法、认知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等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调动患者家属联合医院资源为患者建立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恢复环境;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生存技能训练,包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沟通等;在开展认知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循序渐进,比如治疗初期主要了解患者的困惑、不良情绪等,并告知患者以上问题是由于错误认知、信念导致,然后要使患者充分认知到对自己不良情绪和行为等结果患者本身是有责任的,再次是帮助患者纠正或放弃不合理信念,最后是通过学习建立正确的观念以及接受理性的生活哲理,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掌握治疗技巧,积极通过引导、鼓励等方式得到患者依从性。

1.3效果判定标准

对患者实施为期两年的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以及复发率和再次住院率、再就业率情况[3]。其中,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主要采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 [4]进行,社会功能缺陷评分主要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 [5]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χ2检验统计计数资料,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篇3

一、及时诊断与治疗

目前由于:①农村绝大多数农民中的精神病患者住院和就医难的问题还未解决,三至四级精神病防治网的工作落后于城市,由于人们对医学知识的匮乏,不认识精神疾病的前驱症状或早期症状。直到病人的生活工作、神会功能明显异常,已给家庭、社会带来干扰或困难时才来就诊,②社会上对精神病人有不可根治的偏见,.一但出现精神病,惟恐影响病人的声誉,使升学、就业晋升、婚姻等受到影响,家庭出现一个精神病人比出现一个流氓罪犯还要难堪,直到掩盖不住时才送精神病院。③基于农村文化水平低下,出现精神病后求助于迷信、占卜、宗教祈祷等活动。直到无法控制时才送住医院。因此精神病就诊时已不是疾病的早期和前驱期,而是疾病的中期或更晚些,因此对精神病的诊断必须力求准确有效。采用中西药针刺等综合模式的精神病疗法。尽快取代疗效,争取良好的予后。

二、心理治疗:

通过应用药物和管理使精神症缓解后,采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治疗病人的情绪障碍和矫正异常的心理活动。从而唤起病人的积极情绪,改善与社会环境不协调的状态,开展心理治疗。采用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相结合。必须在充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和症状表现的前提下以不脱离实、以现实性通俗易懂的同情,支持、劝告、解释、评论等说理方式,以达到逐步消除患者异常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处理自己的情况和予盾。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树立生活的信心。

开展心理治疗,根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其心理状态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

入院初,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经用强制手段使原有症状抑制而出现一系列的紧张心理反应,此期应以介绍医院情况和生活注意事项以同情支持的语言,清除紧张情绪,诱导病人疏泄内心痛苦,掌握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在期阶段。当药物发生作用。有的已出现付作用,这时要以个别心理坐谈,帮助病人认识和理解病态表现及共产生机制,讲解药物的作用性能和治疗中的反应,以减少因药物反而出现的紧张心理状态,并根据病人疏泄的内心痛苦以劝告解释的语言,引导患者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和社会不协调的予盾。后期,病已痊愈准备出院。采用个别和集体相结合的方式。让恢复期病人以现身说法进行坚持服药,予防复发和改变个人不良个性。提高病人与社会环境的适应力,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奋发向上,有所作为,以此对抗社会上的歧视和不平待遇的不良处境,达到永不复发和减少复发的目的。

如:患者,王××,男,54岁,农民,一九领先五年六月入院患者因和邻居产生地基纠纷,经法院判决未达到个人目的,月余后价值千余元的牛又因病死,后来十六岁的儿子又患伤风死于××医院,接二连三的刺激使其患精神分裂症。患者咂烂××医院窗上的所有玻璃,大骂医生。日夜不眠,四处流浪,浪本院后,不时讲自己的不幸,不承认自己的病,怀疑自己有很多仇人,时而在谋害他和盼他倒下,患者意志增强,行动增多,目空一切,反对别人劝说,拒针、拒药常持物以示报复,经肌注氯丙嗪,口服氟辰啶醇症状缓解后,采用心理治疗:①初期,以同情、支持、附和的语言引导其诉说全部病因。②中期、以解释、劝告、上下左右作比较,引导其消除悲观情绪。正确对等自己的处境和予盾。树立从新走向生活的信心。㈢后期,以评论,激励的语言,决不让反对自己的人看了好看,激励其泰山压顶腰不弯,东山再起胜过别人的男子汉大丈夫气魄,十九天后患者主动要求出院。急于按排今后农活,决不让反对他的人看了好看,患者住院三周出院近四年再未复发。

三、生活环境与工娱治疗:

多年来精神病人的管理方式。一直是象劳教犯一样的关闭式。病人生活在高深墙院,铁栏护窗的狭小环境之中,生活多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进行,病人有一种患精神病就判无期徒刑,。与社会隔绝感。住院时间越长,与社会隔绝的时间也就越长,就越容易造成衰退懒散的残疾状态。

为了消除精神病人住院如住监时而想逃跑不良心理状态,我们实行完全开放管理,由自己家庭成员看护,医院配备灶具,自带被褥及食用品,恢复期病人可以护理人员和家属的指导睛,自己洗脸刷牙、打扫卫生,自己生火做饭,护理人员主动引导患者洗衣,洗脸、打扫卫生引导其参加工娱治疗、患者和医务人员谈笑风生,关系密切,患者院如在家,安心治疗,精神愉快,由于医院环境家庭化,使患者不至于一出院就复发。

患者家属从一开始就和医护人员配合参于护理病人。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的精神病管理,用药、监护知识,为家庭康复防止复发创造了条件。

工娱治疗是通过工作劳动、文娱。体育活动,以转移患者对病态体验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和消除精神症状。改善情绪。增强体质。建立生活信心,提高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促使知病痊愈。防止衰退性残疾,我院地处农村,土地宽广。山坡有部分药材,我们利用这一优势,对生活懒散,卧检床少动,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的衰退性病人及兴奋亢进的躁狂发作者分别患者人格和心境的需要,按排他们担水、担粪、种田、种医、采药加工、集体游戏、收听乐曲、下棋、玩扑克,看电视等工娱活动。

工娱疗法的具体实施

1、医生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参加工娱治疗

2、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分别带领参加工疗和娱乐。

3、对于那些活动亢进。精力旺盛的患者带领担水、担粪、挖地等的较费力的体力劳动,跑步作体操,有破坏倾向的患者带领其挖药、劈柴,收听悔恨的泪广东音乐、作集体体操等。对于罪恶感明显的病例带领他挖地,锄地来弥补他们罪恶感的欲望,并带领他们打扑克,下棋、看电视,对于那些老怀疑不干净的强迫症患者带领他们打扫卫生、拆洗被褥,来弥补他们扫洗干净的欲望。

4、根据患者原来职业尽量按排与其今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内容,尽可能使患者体验责任感,激发其主动参于自己所爱好的工娱项目。护理人员引导病人掌握劳动姿势和要领及注意事项。

5、组织劳动、体操、唱歌等集体活动,防止出现放任松散的局面,帮助患者在集体活动中加强与他人合作的人际关系。

6、工娱疗法每天根据各方面情况坚持2-4小时。

7、根据工娱疗法的进展、努力促使有益的角色转移,并尽早交家属副食工娱,增强回归社会的能力。

8、参加工娱治疗的患者病情稳定减少了复发,月终根据病人技术表现及贡献大小发给适当的奖励品,促进了患者参加社会生活学会了原来不会的或忘了的劳动技术,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表现活跃,情绪愉快,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如患者邹高、霍县矿务局工作。息精神分裂症十年,多处住院时而复发,住本院后表现孤僻离群,臣床少动,动作怪异,参加工作娱疗法,学会了原来根本不会的农村劳动技术,残留症状全部消失出院二年再未复发。

四、行为矫正:狭义的行为疗法,是在消除神经症病人的病态情感行为,如强迫症、恐怖症等,这里所谈的行为疗法都是激励病人改变不良习惯啬正常行为和适应社会和能力。

1、先从生活行为技能训练入手,训练病人穿衣、系扣、叠被、洗脸、刷牙、打扫卫生、生火、切菜、做饭,并参加做操跑步、唱歌、看电视、收听广播、下棋、打扑克等文体活动。

2、学习行为技能的训练入物,每周4-6小时的集体学习,内容以文化知识、时事讲座、精神病的发病及予防、正常的行为模式,引导病人自我表现,自我对照,自我控制,看书、读报、讲故事并布置准备怎样摘掉精神病的帽子?你的理想是什么?准备怎样实现等作业。

3、就业行为训练入手,通过参加劳动,学会一定的劳动技术为重新回归社会作好准备。

4、从予防复发,使患者能够应付家庭、生活各种境遇的适应力入手,给予患者适当量的刺激磨炼。如训骂、恐吓,强制工疗,强制遵守作息时间,强制戎烟等。

5、各项活动采用记分奖酬、劳动文体、学习、卫生四项,四百分评分总结,两周四项满百分者方可出院。

如患者李XX,男,24岁,表现不语,不动不食,情感淡漠呆滞木僵,时而冲动,打人毁物,善于扒车,但起广西壮族自治区睡觉时说臂和腿不会打弯,人会自己脱衣、穿、吃饭也要其母喂,时而张口不合,说颌关节不会动,非要其母用筷子在上腭部点一下才会继续吃,上厕所不解腰带,常常往裤内小便,常视父母为仇人,打骂父母在外地住院四年,两次逃跑未好转,住入本院五天后,除药物控制外,并下行为矫正医嘱:①、强制穿衣、脱衣、喂饭,并暗示恐吓。②、引导上厕所正常小便,检查当日遵守时间表和生活自理情况。③、指导改变自己目前现状的责任感。两周后交其父母护理,住院24天出院七年再未复发。

篇4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精神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生物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与人脑神经系统生化病理相联系,目前治疗该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病人在接受治疗后,随着阳性精神症状的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精神状况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出现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很可能再度面临复发的危机。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期阶段,药物治疗效果受到抑制,只有通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

为此,作者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了区别治疗,以下是作者对60例病人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治疗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作者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病人的临床观察记录,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17~54岁之间,平均年龄32.6岁;未婚17例,已婚43例;病程2~13个月。入组标准: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在接受治疗后,阳性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已被确认为进入了康复阶段[3]。

1.2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确定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年龄、病型、病史等基本情况无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两组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而观察组由一名心理治疗医师与若干护理人员组成,采用心理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法。心理医师可以集中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针对个别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其目的是为了从心理上纠正病人的焦虑、妄想、幻觉等不良的精神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4]。护理人员主要的工作是通过示范性指导、行为训练、特权强化等服务行为,为病人提供一个更利于康复治疗的环境。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两组精神病人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护理观察量表(NO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发现3个月后治疗组的各量表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两组观察内容统计比较(x±s)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它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5%~20%。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能力,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如果医护人员能在这个阶段做好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将有极大的帮助。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状况分析。首先,康复期病人已经恢复了一定的自知力,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理性的判断,当他们对疾病认识及预防常识了解不足时,会对自己的康复情况心存疑虑,从而导致过份的焦虑和恐惧[5]。其次,精神分裂病人的行为总会让家庭成员头痛和无耐,家庭干预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第三,社会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认为它是一种不协调、病态的存在,总是避而远之,甚至冷眼相待。因此,当康复期病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后,又再次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再次导致病情复发。

分析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就清楚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心理辅助治疗,才能真正的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3个月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病人的心理障碍,促使病人重获生存能力,减少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认知心理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辅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通过系统的认知,心理治疗病人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才能主动服药,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院外治疗维持时间延长,减少复发,提高整体的疗效[6]。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离不开病人家庭的心理支持,向病人提供家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亦是促进病人康复期疗效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

[3]伍晓凡,刘立志.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7(12):324-325.

篇5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50-02

精神病人恢复期的护理可分为住院期间的护理和出院后的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主要是针对于病人在恢复期各方面的心理需求及形态而进行的。

1恢复期精神病人在院间的心理需求及护理

1.1尊重和发挥病人积极参加治疗的主动权由于药物的影响,有的病人会出现各种药物反应,当意识清晰的病人叙述不适,且反复纠缠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时,我们千万不要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他们有权提出疑问要求解答,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其“呼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2爱护病人,礼貌地对待他们是护理上的精髓恢复期精神病人在这个时期对外界事物所产生的反应极为敏感,若这时有病人主动向你打招呼,应以礼相待。决不可冷淡对方,更应避免不良言行刺激病人,否则会伤害病人的自尊心。甚至导致病人自卑心理,使病情恶化。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病人常不加分析地将有关信息与自身疾病联系起来,正确的暗示可使病人由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反面的暗示则可使病人自我意识紊乱甚至丧失生活信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予他们性格上和生活习惯的尊重,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用来治疗效果好的一些生活事例激励他们,多用社会和家庭的美好前景去启发病人战胜疾病。

1.3要加强巡视,严密及时作好心理护理恢复期精神病人自知力基本上已恢复,都盼望早日回家,但许多病人因回家心切而家人又长时间未接出院,这时病人情绪波动很大,有的病人又感到紧张、焦虑,认为家人不要他了,自己可能一辈子要住在医院里,因而变得郁郁寡欢,情绪低落,对住院不安心,甚至还产生自杀及逃跑的念头。其中还有些病人因对自己犯病时的表现感到羞愧,怕以后被人鄙视,感到绝望因而以又乱猜想引起病情再一次复发。这时期的患者由于接近出院,但由于又过多的考虑个人、家庭、婚姻等多方面的问题,常感到前途渺茫,内心痛苦,产生悲观失望情绪,导致消极自杀观念。由于这时病人心理状态与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护理人员应善于观察,主动接近病人,通过与病人的交谈,从表情及行为中可以体会到他们的心境,初步掌握病人病态性格上的掩饰性,及时疏导,关心与同情,诱导并启发病人努力倾诉内心痛苦,对极想回家的病人要保护其期待心理,婉言相商,诚恳解释。对企图自杀和外逃的病人除加强巡视外,更应加强心理护理,清楚地告诉他们精神病与其它疾病一样都是可以治好的,消除病人模糊的焦虑感,使之感到医护人员能够为他们分担痛苦,使之感到心理上的安慰,安心住院,特别是病人即将采取自杀的关键时刻,医护人员的帮助会起到挽救病人生命的作用。总之,护理人员因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保证病人情绪的相对稳定。

篇6

经常性的按摩可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预防褥疮有一定的效果。在此介绍红花酒精的配制方法及按摩手法,供大家参考:

1.红花酒精配制 红花具有活血通络,去瘀止痛功用。到中药房购红花6克,浸入50%酒精500毫升中1-2天,即可搽用。

2.全背部按摩手法 协助病人俯卧或侧卧,露出背部,先以热水进行擦洗,再以两手或一手蘸少许红花酒精作按摩。按摩者斜站在病人的右侧,两手从病人双侧臀部开始,沿脊柱两旁向上按摩(全手掌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打圈按摩,力量要足够刺激肌肉组织),至肩部时,手法稍轻,转向下至腰部止。如此有节奏的按摩数次,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按摩至第七颈椎处(后颈部)。

3.受压处局部按摩 蘸少许红花酒精,以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紧贴皮肤,作压力均匀的向中心方向按摩,由轻到重,由重到轻,每次约3-5分钟。如局部呈现褥疮的早期症状(局部瘀血发红),按摩时不要在该处加重压,可用拇指指腹作环状动作,轻柔地由近褥疮处向外按摩。

怎样护理心肌梗塞病人

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时,陪护者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注意让病人休息 一般来说,老年人发病的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卧床休息对于心肌梗塞病人而言非常重要。

让病人适当运动 起先可在床上做简单的肢体运动,如手臂、腿、脚等,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然后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可离床在室内适当活动,但要注意活动时间。如果病人的状态较好,可考虑户外活动,但仍不能做剧烈活动。

注意病人的用药 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胸痛,常需要一些止痛药以及麻醉剂,如吗啡等。但这些药物都能抑制呼吸中枢,加重支气管疾病,因此要慎用。如老年人出现精神混乱,不宜使用镇静剂。

监测生命体征 应每1-2小时为老年人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和呼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予以治疗。

保持二便通畅 病危老年人应留置导尿,同时每天服甘油或蜂蜜,使粪便变软,防止便秘的发生。

饮食调整 每日做到少量多餐,多给患者食用清淡流质饮食,要限制盐和脂肪的摄入量,减少水分在患者体内的潴留,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 若患者因病难以入睡时,可按医嘱让患者口服少量的镇静剂或安眠药促进睡眠。(红云)

不同环境的身体疗养法

1.温泉疗法:泉水的温度可使人体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水的浮力和压力对人体有按摩、收敛、消肿、止痛的功能。因此,有皮肤、肌肉、关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疾病的患者可以选择在休息的时间泡泡温泉。

篇7

2005年8月11日,永川市红炉镇的一年轻妇女精神病发作将自己年仅两岁的儿子砍死,并提着其头颅游走数公里。

2005年7月,哈尔滨市解救出了一位被精神病母亲整整囚禁了15年的女孩,从出生起她就从没踏出过她那20平方米的“家”。

2004年8月4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的15名儿童和3名教师被精神病门卫持刀砍伤其中1名儿童死亡。

2004年5月12日,北京市西黄村小学教师李某突发精神病,对六年级学生进行殴打,导致左耳传导性耳聋。

……

无数血的事实也在彰显着: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束的严峻性。

强制住院治疗 国家买单

强制住院治疗的费用应当由国家支付。这是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分析精神卫生立法必要性时说的。自1838年世界上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诞生以来,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颁布了《精神卫生法》。国家卫生部也早从1985年开始,起草《精神卫生法》,但直到目前该草案才完成。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中,现在仅有中国、老挝和马绍尔群岛没有制定专门的精神卫生法律。2001年12月,上海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地方性精神卫生法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它没有对强制住院及其条件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而是含糊其词地规定了一种医生主导、监护人协助的非自愿住院制度,是不可取的。而此次完成的精神卫生法草案则以入、出院和强制性住院为其核心问题。法律草案对紧急入院观察、强制住院、解除强制住院等及保护性约束和隔离分别作了规定。

关注亲人 接受现实

当您意识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精神病征兆时,要尽快送其到医院进行治疗,缩短从发现病情到就诊的时间。

当您的家人被确诊为某种精神病之后,您要接受一个新的角色――精神病病人家属这个现实。同时,您需要了解什么是精神病,精神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各类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各种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及治愈之后如何防复发,如何进行心理、社会康复等知识。

您有时需要做护士,去关心、照料病人的生活;有时需要代表医生,向病人讲解各种药物的作用,督促他遵医嘱服药;有时要把病人当作朋友,诚恳地交换意见、讨论问题;有时又要摆出长者之尊,来迫使病人去完成那些他不愿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定时休息、生活自理、门诊复查、按时按量服药等。

院外监管 不可忽视

精神病人出院后应注意督促病人做好如下事情:

坚持药物巩固治疗:坚持服药,巩固治疗,是预防精神病复发的关键。

定期复查:病人出院后,家属应定期带病人去医院复查,以使医生及时掌握病人的服药情况,病情恢复程度及心理状态,适时调整用药与剂量,指导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时发现病情波动的早期征兆,采取相相应应对措施,以免因复发而再次住院治疗,这样既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病人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多元化治疗

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药物外还有以下的一些方法:

暗示治疗:是施治医生利用医生的特殊地位、简短有力的语言、结合生动和有吸引力的动作姿势或某种药物,支配患者的意志,使患者被动地接受这种治疗的影响。如给患者一种安慰剂,这种药物实际上对本症的药理作用不大或完全无作用,但通过医生语言的提示,告诉患者这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可达到治疗的目的。

文娱治疗:利用工作之余,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如组织病人下棋、球赛、旅游、竞技比赛等。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应贯穿于整个精神康复的过程,也必须与其他各种方法或措施密切结合起来。心理疗法的技术颇为多样化,主要有精神分析治疗、支持治疗、行为治疗。

目前有部分医院采取利用脑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精神疾病,但同时有些专家并不看好这种作法。

给予温暖

四年前有人在香港地区做了一项调查,50%以上的人不愿与精神疾病患者为邻,40%以上的人不愿住在精神疾病康复设施附近,更多的人认为精神疾病患者“有破坏性”,“容易危害他人”。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担心和恐慌可以说是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现象。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精神障碍者饱受疾病痛苦和偏见歧视的双重折磨。作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充分保障,社会地位低下。戏弄、侮辱、捆绑甚至禁闭、关锁精神障碍者的现象并非罕见,患者的境遇十分悲惨。

事实上是精神病人不是都有暴力倾向的,精神分裂症是最具代表性的重性精神疾病,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意外死亡的几率只是正常人的2.3倍,且精神病人一旦发生暴力行为,他的攻击对象是有明显指向性的。

因此精神疾病患者并非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危险”,但是,对他们还是要加倍重视。家人或其他与精神疾病患者接触者,可以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①对于烦躁、激动状态中的患者,不应过分地去关心、询问。②当患者向你发怒时,不可与之发生正面冲突。③不应嘲笑、歧视患者。④发现有精神症状复发倾向时,应及时送其治疗,必要时可在多人协助下,强制其住院。与有过暴力史而又正处于发病期中的患者接触时,最好不要处在患者可以正面攻击的位置,且最好有旁人在场,必要时可提供帮助。患者的一些合理要求要尽量予以满足,如果实在无法办到,可用温和的语气与其商量,并做出解释。

医学表明,精神病患者对周围的环境格外敏感。因此,为精神病患者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康复,同时,也可以减少发病可能。

链 接:

精神病心理平衡十要诀

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心理平衡,这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美国心理卫生学会提出了心理平衡的10条要诀,值得我们借鉴。

1、对自己不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目标定得太高,根本实现不了,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自寻烦恼;有些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时近乎苛刻,往往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受害者还是自己。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会自然舒畅。

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妻子盼望丈夫飞黄腾达,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这似乎是人之常情。然而,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便大失所望。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何必要求别人迎合自己。

3、不要处处与人争斗。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4、暂离困境。在现实中,受到挫折时,应该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打球、读书、欣赏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思考解决的办法。

5、适当让步。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在非原则问题方面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6、对人表示善意。生活中被人排斥常常是因为别人有戒心。如果在适当的时候表示自己的善意,诚挚地谈谈友情,伸出友谊之手,自然就会朋友多,隔阂少,心境自然会变得平静。

7、找人倾诉烦恼。生活中的烦恼是常事,把所有的烦恼都闷在心时,只会令人抑郁苦闷,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的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理会顿感舒畅。

篇8

2、护理

(1)在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言语温和,动作文静、沉稳,给病人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使病人愿意与护士交往,并建立良好护患关系。逐步取得病人信任,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2)要了解病人主要病史。对不同身份、职务的病人应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要尊重病人,为病人解除痛苦。对暴露出的各种心理矛盾,应给予足够重视,不得歧视。要综合分析,善始善终给予解决。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无声的治疗。生硬或冷淡的护理态度,不仅使相别病人产生烦感,对周围病人心理也是一恶性刺激,护理道德的败坏绝不会取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3)要针对疾病不同特点进行护理。某些重性精神病患者无自知力,常拒绝住院和治疗。此时要耐心劝解病人暂住下来做系统检查,向病人讲解精神卫生的重要意义,使病人能接受治疗要求,安心住院。患有神经官能症和焦虑症的病人,常纠缠工作人员,述说内心忧伤向躯体不适,对自身疾病焦虑不安。要向病人宣传疾病知识,解除思想负担,可根据病人病情及文化程度,就主要心理矛盾个别交谈。语气要肯定,观点要明确,使病人有一定收获,争取再次谈话时达到预期目的,以使病人得到安慰。增进信心,缓解忧伤情绪。

(4)针对治疗不同时期的心理问题开展护理

①新入院病人我是被哄骗、强迫而来,心中愤愤不平。入院后又增加了对环境的陌生、恐惧感,也有的惧怕治疗等,心理上有不安全感。病人离开亲人,需要关怀和温暖,需要得到爱护与尊重,希望能有好的医疗环境和护理。此时要热情诚恳的接待病人,帮助病人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和友谊,逐步打消各种顾虑,满足病人的心理需要。

篇9

的确,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为数不少的患者刚出院不久病情又复发而住院了。精神病复发频繁成为困扰患者及家属的心头隐患。

那么,为什么精神病会如此频繁地复发,而作为患者及家属又应该如何来应对呢?

精神病的急性期通过住院期间的药物及其心理治疗常可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不少病人的精神症状消失即家属所见到的伤人、摔东西、胡言乱语、自伤等消失了。但这并不等于治疗的终止,因为精神疾病对患者人格、心理、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损害,往往潜隐存在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很难发现。所以精神症状控制后的精神康复对患者的病情缓解、社会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情的复发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精神康复中由于有的患者亲人往往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而显得身单力孤、事倍功半,有的家属则对家庭精神康复不重视,病人出院后听之任之病人犯病了就往医院一送,此举无疑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家庭康复护理的要点

1.充分利用家庭环境,创造康复条件。

2.主动与被动的结合,尽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按照训练程序进行,循序渐进。

4.关注整体健康状况,适度把握康复进度。

5.定期与康复专业人员沟通,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6.维护残疾人家庭的稳定性,使家庭成员的亲情成为康复的支持力量。

如何做好家庭精神疾病的康复

1.尊重病人的人格,切忌因为精神上的病态而歧视他们,对其疾病造成的种种表现给予体谅,在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

2.坚持药物维持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不可自行加药、减药、停药或更换药物。保管好药物以免病人大量顿服,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其有无藏药或吐药的现象。有的病人不易坚持长期服药,可在医生指导下肌肉注射长效注射针剂。用药期间如出现有点头晕、嗜睡、无力、口干、便秘等一般副作用无须特别处理。但出现肢体强直、震颤、斜颈、双眼上吊、吞咽困难、高热、皮肤及巩膜黄染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平时应每半月到医院专科门诊复查一次。服药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禁止上夜班防止出现睡眠紊乱;禁止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危险职业。

3.让病人主动参与家庭生活,使其有讨论家庭事务和操持家务的机会,让其体会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那种对病人小心翼翼,事事都不让他们参与的做法对病人的康复毫无益处、只会加剧他们的精神衰退而不利康复。只有充分地调动病有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适时地鼓励病人的良好行为表现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康复。鼓励病人生活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对于预防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4.帮助患者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有的患者对疾病盲目乐观,认为出院了就万事大吉,存在侥幸的心理;有的患者则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得了精神病好不了,见不得人,灰心丧气,背上沉重的包袱。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充分估计疾病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积极与医生、家属配合,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身疾病。家属定期与患者一起参加由专业机构举办的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指导。

5.帮助病人学会对付应激的方法:患者在病情好转后的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而这些问题对愈后的患者都可能成为应激源,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甚至导致病情的复发。因此如何帮助患者对付应激事件对预防疾病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应帮助患者学会暴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指导患者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患者处理应激事件过程中,家属应给患者以鼓舞、支持,帮助他分析、评议其提出的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各自的利弊,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并协助制定具体计划,督促执行。

6.促进患者进行人际交往。许多精神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退缩、封闭自己,家属应主动地有目的地安排机会促进患者与人进行交往,参加社会劳动是促进患者恢复人际交往的最好办法。

7.注意安全管理,观察病情发展。如患者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烦躁焦虑、好发脾气;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睡眠节律紊乱,日夜颤倒或失眠;出现自语自笑或出现短暂的幻觉;孤僻缺乏主动性,不与人交往,生活懒散。

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家庭康复护理中的重要方面。由于社会上普遍存在对精神病人的歧视和偏见,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病人常表现为抑郁、悲哀、自卑等,性格也变得暴躁。对此,家属应多给予些爱心和理解,满足其心理需求,尽力消除病人的悲观情绪。病人生活在家庭中,与亲人朝夕相处,接触密切,家属便于对病人的情感、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病人的思想活动也易于向家属暴露。家属应掌握适当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时对病人进行启发与帮助,启发病人对病态的认识,帮助他们从矛盾意向中解脱出来。

提高病人的自信心,消除其自卑感,同时对周围人群进行精神卫生宣教,使他们对精神病具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社会偏见,为病人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生活技能训练

康复期病人多少动,家人应鼓励病人加强生活技能的训练,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作息时间表,逐步开始有规律的生活,做到起居有节,饮食如常,睡眠良好,注意仪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年轻力壮者可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卧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日常生活训练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是恢复生活能力的最好方法。它包括饮食、洗漱、更衣、大小便自理、洗澡、家务劳动及外出散步等,在训练中必须有人照顾。应遵循病人参与和自理的模式,由家属协同病人制定治疗及康复计划,培养病人的兴趣,让病人讲出自己的价值观、经验、想法、目标,鼓励病人积极参与康复过程的某一阶段;指导病人自我照顾,使病人了解家属对他的期望,克服生活上的懒散、终日卧床等做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内容如饮食起居、广播操、听音乐、看电视、家务劳动等,增强生活情趣,培养生活能力。与此同时家属应肯定成绩,给予鼓励,使病人相信自己的能力,树立信心。

个人卫生自理: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尽量由病人自己料理生活,家属可给予督促实施。督促病人自己整理被褥、床铺和打扫屋内卫生。培养其良好洗漱习惯,早晨洗脸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梳理头发,睡前洗脚,不随地吐痰。保持衣着整洁,督促其每周洗澡,更换衣服、床单、被套,督促其理发及修剪指甲。

饮食护理:慢性精神病人的饮食护理原则是保证病人有足够的营养素摄入量,并注意营养搭配。暴饮暴食者应控制进食量,定量供给食品,督促病人细嚼慢咽。拒绝进食者应积极督促病人进食,实在有进食困难应给予鼻饲。兴奋躁动的病人应诱导病人在安静时单独进食。老年病人应在家属照料下进食。对有异食症状的病人如吃土、墙皮、树根者,应注意加强护理,不让病人有接触这些异食的机会。

睡眠护理:精神病人睡眠正常与否,与病情好坏或波动有密切关系。家属应经常向病人讲解有关睡眠的科普知识,帮助病人了解睡眠的生理功能和意义。教育和督促病人逐渐养成良好睡眠习惯,并为其营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午休控制在两小时内,其他时间不要过多卧床。白天为病人安排一些活动,如外出购物、看书、读报、家务劳动等;晚上按时服药,看电视不能太晚,保证每天有8~9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病人,应及时按医嘱使用适量催眠药物,避免病人在睡前服用兴奋性药物、刺激性饮料以及进行可能促进神经兴奋的交谈或剧烈活动等。家属应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睡眠情况以及失眠的症状,观察病人有无催眠药物或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及其他副作用的产生,如皮疹、鼻塞、窒息等,发现情况及时送病人去医院就诊。

人际关系训练

精神病人病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情感淡漠、行为退缩、依赖性强等不利于人际关系恢复的因素,周围人群也以新的目光看待病人,其中不乏偏见和误解。家人应帮助病人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家属、同事、邻居给以关心、帮助和热情。

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立合适的目标,明确生活目的,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社会活动,如加入老年之家,社区青年协会等,增加保护性环境中的社会往来,帮助病人恢复兴趣和爱好,使其逐渐树立自我价值观念,并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价值感,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家属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属情绪与病人适应有关。当家属拒绝病人时会导致病人有罪恶感,认为别人对他是失望的,可以加重病人的焦虑,降低自尊,有碍病人的好转。家庭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了包括家属在内的家庭成员精神上的健康成长。因此,家属在对病人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保持耐心细致的态度,多以鼓励支持为主,不能丧失信心。

训练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先从简单的社交训练入手,如教会病人怎样主动与朋友打招呼,如何约亲属、朋友看电影、去公园、参观等,通过这些,适当的增加人际交往,循序渐进的提高社交技能。对病人的每一次社交活动都给予评价、分析和总结,共同制定下一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如此反复进行,达到提高病人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职业技能训练

篇10

【关键词】 心理护理;心理治疗;护理对象

引言:

经典的心理分析疗法为弗洛伊德所创立。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从事心事分析的治疗者必须熟悉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关于潜意识和意识的、以及各种心理防卫机制的知识。会谈的目的是分析病人所暴露的、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资料,使病人意识到焦虑情绪的根源。会谈的方式一般是在安静、温暖的房间内,让病人斜躺在舒适的沙发椅上,面朝天花板,便于集中注意力于回忆上,治疗者坐在病人身后。会谈的时间每次约45~50分钟,每周会谈5次。治疗过程需要半年至2年之久。长期的会谈才能获得病人足够的心理资料,加深病人与治疗者的关系。使治疗者能全面了解病人的成长过程、生活经历、性格形成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病人通过会谈也逐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为改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第一章 心理护理基本要点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中,由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包括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积极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护理目标的心理治疗方法。 

1.1心理护理的基本概念

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心理护理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护理实践,发挥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密切的职业优势,注重心理护理,使之成为心身康复的增强剂。心理护理与躯体护理的目的都是促进康复和增进健康。实践证明,心理护理只有与躯体护理紧密地结合,才能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增进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

1.2心理护理的两种主要实施形式 

(1)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共性化心理护理

个性化心理护理是目标明确,针对病人的个性,解决个性化的心理问题。要求护士准确了解病人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因人而异的有效对策,如针对创伤后毁容病人的心理问题,迅速解除病人的严重心理负荷。共性化心理护理用来解决病人的共性心理问题,如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精神病人的心理护理等。共性化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善于归纳和掌握同类病人心理问题的规律,对潜在的心理问题作预防性干预,防止严重心理失常。 

(2)有意识心理护理与无意识心理护理

有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士自觉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如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合理的解释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支持、心理调控或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求实施者必须具备心理护理的主动意识和接受过专业化培训。无意识心理护理是指护理程序的每一个环节中,随时可能影响病人的一切操作和言谈举止。如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后,无论护士本身是否已意识到,都可能在发挥心理护理的积极效果,因此要求护士的一切操作和言谈举止都力求成为病人身心康复的增强剂。 

1.3心理护理注意事项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工作的一部分,体现在护士与病人交往的举手投足间,它既可与其他护理操作同步进行,也可作为一种护理方法单独开展。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点与心理治疗相似,但还要强调以下注意事项: 

1、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成功的重要保证。 

2、与病人正式交谈前要了解病情,计划交谈的具体目的和内容,使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并使病人乐意接受。 

3、要求护士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都要善于运用沟通技巧,如应用上述倾听、保证、支持心理治疗三原则,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对谈话的内容应表示出兴趣,设身处地地理解病人的处境和情感,使病人感到护士能理解其内心世界和感受,若非必要不要随意中断患者的谈话,交谈中要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和自然、放松的姿势,用平静、友好和接受的方式清楚、稳健、有序地交谈。谈话的声调宜温和、富有感染力,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逐步与病人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

4、接触交谈要尊重病人人格。应让病人对交谈有思想准备,不感到突然和勉强。如果因病情注意不集中,处于焦虑、抑郁、愤怒,或病人对护士不信任时,不宜正式交谈。 

5、对非正式的谈话内容,不可表露厌烦、否定的对立情感,对病人的许诺要兑现,对于办不到的事应耐心解释,不可敷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为病人进行任何治疗与护理均应告诉病人治疗护理的理由及注意事项,以取得病人的合作。 

第二章 心理治疗的常见适应症护理指导

2.1综合医院临床各科有心理问题的病人

躯体疾病急性期,由于存在严重的心理反应,有时需要在接受生理上紧急处置的同时,接受一定的心理治疗。如支持疗法、松驰疗法等,以帮助病人认识疾病的性质,降低心理应激水平,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战胜疾病。慢性病人、手术病人、老年病人、儿童病人、传染病人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会使疾病症状复杂化,影响机体的康复过程。

2.2神经症

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衰弱、癔症和某些抑郁症,常由心理因素引起,故心理治疗为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2.3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

精神分裂症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兴奋躁动症状虽然得到了控制,但仍有幻听等幻觉的干扰,因此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对这类病人必须进行心理治疗,目的是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促进自知力的恢复,鼓励其加强自我克制能力,从而提高疗效,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

2.4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虽然是躯体疾病,但其病因与心理社会应激密切相关。此类疾病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理解和掌握心理治疗技术尤为迫切。 

2.5社会适应不良和各类行为问题

正常人在生活中有时会遇到难以应对的心理社会压力,出现自卑、自责、抑郁、焦虑、失眠、过食和肥胖、酗酒、口吃等心理行为问题。此时可通过心理治疗帮助其改善人际关系,掌握应对技巧,从而改善情绪和躯体症状。

第三章手术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理手术对病人来说是比较强烈的应激刺激,有极大的心理波动,以典型病类癌症患者手术为例,术中需要特殊护理,首先在术中避免谈论患者确诊癌症的事实。如病人清醒,会使其情绪低落,受到严重打击,使病情恶化。

3.1不同年龄的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3.1.1儿童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儿童病人突出的特点是年龄小,对病人及手术的要领缺乏认识,注意力转移较快,情感表露又比较直率,外露和单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为了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进入手术间后,护士应采用语言沟通,争取患儿信任,并采取及时鼓励和表扬方法,给予积极支持,通过讲故事等交流方式来转移患儿的紧张情绪,做到配合医生手术顺利进行。

3.1.2青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青年患者正是人生中朝气蓬勃时期,对自己患病手术的事实感到震惊而焦虑和紧张,主观感觉异常敏锐,思想斗争复杂,担心手术效果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工作、婚姻生活等不利影响。这时,需要手术室护士热情安慰、关心、解释手术的安全性及康复程度,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给予心理支持。

3.1.3老年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老年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表情冷淡、抑郁、双眼紧闭,高度恐慌而且有一种无价值感和失落感,希望别人同情,所以护士首先用亲切的尊称与他们交谈,耐心温和,不厌其烦,去鼓励,安慰病人,劝抚高度紧张会影响手术效果,放松紧张情绪,使他们感到手术是为他解除病痛。

3.2不同性别的手术病人心理护理

女性患者出现强烈的情感反应,对疾病过于敏感,容易出现悲观和忧愁,经常和哭闹。手术室护士应以耐心细致态度做好安抚工作,并在操作中,不影响手术情况下,应注意遮盖好、腹部、等部位。男性病人进入手术室表情沉闷、情绪低落,比较稳重,护士应正确引导病人对手术治疗疾病的益处,而且用热情的语言来稳定情绪,减轻恐惧心理。

3.4环境因素对病人心理的影响

由于病人对手术的环境和气氛极为敏感,印象很深,所以手术室内要整齐清洁,室内温在25~26℃,光线柔和,床单清洁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间内只摆一张手术床不宜几个手术床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

医护间行为与病人心理反应手术病人十分重视手术室医生与护士的举止言谈,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推动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所以需要医生、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操作轻柔,言语亲切,使病人有安全感,术中护士应注意意识清醒病人的情绪变化,如心理过度紧张应及时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手术室内不应谈笑,相互之间谈话声音应当轻柔和谐,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意外,要沉着冷静,不可张惶失措,以免给病人造成恐怖和不安。

结束语: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着繁重而复杂的诊断、防护、保障健康的任务,既是一项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也是一门精美而细致的艺术。我们除了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为诲人不倦激人上进的教师,成为患者宽厚仁慈、体贴入微的亲人。总之,将自己的心理健康达到更高的境界与水准,才能将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所需求的临床护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徐斌《心身医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张树森《护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孙学礼《医学心理学》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篇11

寻找“替罪羊”式的反抗是一种没有理性的、不讲人道的发泄,也是弱者最为可悲的、可恨的反抗。我们可以同情其反抗的理由与悲惨的处境,但我们应坚决反对这种反抗的手段与方式。因为这种发泄式的方式,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由一个人的灾难变成了大众的灾难,使公共安全恶化。

我们在社会发展中常常出现两个偏差:一是在经济建设上舍得投资,数以万亿都愿意花。但在社会建设上不舍得投入,在财政预算体系中根本没有项目,或只愿意数百万、数千万地投入。二是在社会控制(维护稳定)上不惜代价,如处理集体行动与个体反抗可以不计成本;但在社会预防上,如社区建设、发展社会组织、建设社会工作队伍、社会心理治疗、社会保障等,舍不得花。正是这种思路的偏差与做法的颠倒,使得长久以来引发社会矛盾的矛盾源与导火索没有解决,持续造成大量的利益群体受伤现象,使与个体性反抗大量增加,社会治理效果事倍功半。其实,社会预防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社会控制的代价。政府应该将力量用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特别是关心解决底层社会群体的困难,加大对社会预防的投入。

篇12

1.2精神病院的安全防范是民营精神病院的一个难题,也是各家精神病院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我们不知精神病人下一步的思维是什么,所以防范往往无从下手。根据笔者的经验(,1)将科室按岗位划分区域,每一个上班的岗位做好自己区域管理,(2)按人划区域,将科室正副主任及护士长划分四组,每组分别负责管理一定区域,定时、不定时的巡视。(3)将患者进行划分,对病房患者进行合理安排,每间病房至少安排一名有自知力的病人,加以指导,使其能协助病房的管理,更加有效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

1.3病区外的管理。目前精神科病房现有的医疗设备并不是很完善,许多精神病患者要到病区外进行各项检查和治疗,这是医疗事故及医疗意外的高发区,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带病人检查治疗时对每一位病人心中有数,症状掌握清楚。每次派工作人员前有带路者,后有跟随者,做到眼不离患者,将症状好的患者和症状不好的患者穿插排队,并派一名医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

1.4治疗是最好的防范。灌输全体医务人员防范是被动的,治疗是主动的这个理念。对于新病人做好精神检查,找到相关症状及各症状的关联。做好评估工作,选择有效的药物,对于兴奋、冲动和在院外有过肇事肇祸的病人,力争在7-10天内控制症状。

1.5做好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精神病人发生医疗意外除个别由于兴奋、冲动而引起,大部分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如不安心住院,担心家里的事情,担心经济问题,担心家里不接其出院等等。这就要求科主任督促下级医师对每一位患者的思想动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科主任本身对重点患者进行动态跟踪,每天带领相关医师或护士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治疗患者,必要时请心理治疗师一起参与解决。

1.6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这点尤为重要。很多家属认为患者放在病房不能出去,就像进入保险箱。其实不然,由于患者长期住院不能和外界接触,有些生活用品家属会有意或无意的带到病区,这便增加了病区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做好家属的宣教和安全检查工作,取得家属的配合,能大大降低不安全因素。通过以上几方面的管理,本科室连续两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医疗意外事件。

2.科室经济管理的作用

2.1加强科室的收入管理

民营医院没有政府拨款,一切开支均要靠自己挣,医院总体经济指标由各科室完成。科室分为收入科室和非收入科室。本科室作为收入科室承担医院经济运转的重要科室,为此如何提高科室经济效益是医院总体经济效益的具体体现。

2.1.1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一方面减少了病人的医疗费用,一方面增加了科室收入。缩短病人的住院日,加强了病床的利用率,在现有床位的限制下,缩短病人的平均住院日,等于使一个科室收住院的病人变成一个半或两个科室,无形中增加了科室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本科室平均住院日小于42天,床位使用率一直在130-150%之间,工作强度还是很高的。为了控制病人总体费用,根据医院总体规划,参考当地物价上涨指数,下达科室平均费用允许上限,并将指标分配到每个医师,作为科室考核目标。

2.1.2限制药品收入比例。根据医院的总体目标,下达科室药品比例,增加各项检查及治疗所占的比例,提高含金量。其中药品比例有两部分,一是药品比例占总收入的比例;二是进口药占全部药品的比例。进口药和国产药治疗效果相当时,鼓励先用国产药,以降低病人药品费用,能用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坚决用目录药品,降低病人家庭负担。本科室为治疗科室,药比为18%,进口药比为15%,通过以上限制较好的增加了科室的收入。

2.1.3杜绝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对住院病人尽量单一用药,减少联合用药,通过减少联合用药,病人的副反应减少,从而减少辅助用药,继而减少病人的费用。对于每一项收费严格按照浙江省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每天安排副护士长对科室的费用进行清查,对出院病人费用进行核查,从源头上杜绝不合理收费和乱收费现象。每年市社保和医保部门来科室检查,从未发现本科室有乱收费项目,受到上级部门好评。

2.2降低科室成本

2.2.1科室的支出费用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含卫生材料费、消毒材料费、人头费、资产折旧费及大小维修费用。科主任作为第一管理人员,头脑一定要清楚科室的这些费用。根据病人的多少、床位的使用率决定管理措施,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每天的费用,对超出的费用给予经济处罚,结余的根据情况给予奖励。奖是拉着他往前走,罚是推着他往前进。

2.2.2间接费用。科室的水、电、办公用纸等,这一类的支出费用较难管理,平时多提醒大家,提高节约意识,并指定专人分区、分片负责病区的水、电。做到按时按开、关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患者洗漱,实行军事化管理,并定期定点由科室专人检查。办公用纸做到专纸专用,废纸多次利用,正反两面利用,让科室的人员懂得节约就是增加效益的理念。

2.3科室人员管理。科室的人员管理分三部分:医师的管理、护士的管理、护工的管理。一个科室的运转取决于三方面的协作。三方面即有单独的工作时间、工作范围,又有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部分。如何协调好三方面的力量是一个科室管理的成功体现。是龙就给他一片天空,是蚯蚓就给他一片土地,这就要科主任有较高管理的艺术。科主任就是一个添加剂,一个剂,要发挥好科主任的助推和作用,才能使科室高速并有效地运转。

2.3.1医师管理。民营医院的医师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尤其是高年资医师都是拿来主义,来到科室就要让其发挥作用,有些医师在公立医院体制下长久工作,刚开始很难进入高强度、快节奏的民营医院工作方式,他们的心态就是到这里工作为了挣钱,对科室的一般事务性工作不积极。这就要求科主任用最快的方式,最简单的工作方法,将民营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灌输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老板不只是把我们当作挣钱的工具,更是给我们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平台。对于刚来的下级医师,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如何将医院的宏伟蓝图灌输给他们,让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只有当他们知道自己是科室的一员,科室及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他们才能自觉的融入科室,成为科室发展的保证及后备力量。

篇13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大学生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一)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病因不清,多起病于青壮年,病前可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是在思维、感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紊乱和不协调,如怀疑有人迫害自已,饭菜里有毒,外出感到有人跟踪自已,自已的想法被他人洞悉,听到背后有人议论自已,或有声音时常对自已评头论足等等。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临床,至今仍未发现有确诊意义的生物学指标,实验室的检查只能是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因。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需要病程至少持续存在3个月以上,有社会功能明显受损或缺乏现实检验能力,另外,在精神症状表现上至少有下述二项肯定存在:1.联想障碍:明显的思维松弛,逻辑倒错,或病理性象征思维,如讲话缺乏中心内容,对事物叙述不中肯,使人感不易理解,将无关的几个词愦掌鹄矗赋予特殊意义,他人吐痰是指自己痰迷心窍等。2.妄想:原发性妄想或内容荒谬离奇,如认为自已的大脑受无线电波控制,房间里装上窃听器,被人跟踪,周围人都用异样眼光看着自已等等。3.情感障碍:不协调,淡漠或倒错,如自言自语,痴笑,喜怒无常等。4.幻听:听到有人评论自已的声音或命令、争论性幻听,感到自已的思维被大声地讲出来等。5.行为障碍:紧张症状群(木僵),或怪异的愚蠢行为。6.意志减退:孤独、退缩、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数日不理发、不洗澡等。7.被动体检:被控制感,思维被洞悉,思维入、被撤走或中断等。

一般主张精神分裂症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维思通、氟哌啶醇、舒必利等)。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坚持服药治疗,辅助一定的心理社会康复训练。

(二)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环境不相称,可伴有思维缓慢和运动性抑制,患者表现为自我感觉不良、情绪低落、对外界反应缓慢、联想迟钝、言语动作减少,甚至发生木僵。患者可伴有自卑、自责和自罪观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有如下几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