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技术成果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6.009
我国是农业大国,生产力水平需要新技术的支持,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能为农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促进作用。本文通过从理论层面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分析,为实际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分析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在农业技术的应用下就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对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中,对农业生产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支持对这一要求起到了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农业的标准化以及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建设工作。农业技术的推广对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有着优化促进作用[1]。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对粮食的需求量也在进一步增长,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就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不足的问题。同时,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对促进农民效益持续增长也有着积极意义。
1.2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分析
从当前我国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情况来看,在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主要体现在适宜推广的实用新技术成果后继供给力不足,而我国每年产生的农业科技成果在数量上比较多。但在具体的技术实践以及推广的可操作性上存在着很大不足,在进行农业应用研究过程中没有结合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同时受自上而下、层层报奖制度的影响,造成成果数量较多的假象。
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业科技用户的需求量比较大,但在有效需求力层面却相对比较低。主要是当前的农业高新技术,尤其是无形技术方法类成果的推广、应用的实践性不强。政府方面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效率比较低,对技术研究以及推广的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推广机构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不完善。要想不断提高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水平,就要构建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加强重视,这就必然会影响后续的农业技术推广效率的提高[2]。对于这些问题就要充分重视、详细分析,只有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真正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
2 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措施
2.1 创新技术推广的思想观念
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首先在技术推广的思想观念上要创新应用,通过新的思路应用不断提高技术推广的质量水平。在新农村建设以及农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应注重技术推广的思路创新,要从人的角度出发,将人本思想在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充分体现,将农产品作为农业技术的依托,提供优质农资以及综合性信息,从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动力资源。
2.2 注重构建科学技术示范场
在推广农业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要充分利用,以及对技术设备的优势充分发挥,构建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协会,积极吸收相关部门以及农户入会[3]。通过构建技术示范场,在技术应用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起到带动作用。
例如:一垄双行玉米高产试验田,是在原垄宽度不变的基础上,采用一垄双行,种两垄空一垄,株距24厘米~25厘米,亩保苗5925株666.67÷3×2÷(0.6×0.25)×2,面积20亩。对照为普通种植法,株距3.6厘米,行距6厘米。实际测产保苗:一垄双行11株1.06米,对照11株4.27米。一垄双行植株实际密度6988株/亩,对照2602株/亩,一垄双行折合亩产1048公斤,对照598公斤,增产450公斤,增产率75.25%。通过实验基地以及科技示范场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2.3 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
要想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与水平,就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是服务性的工作,技术的发展长远和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结合市场化的发展要求,制定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措施,构建技术推广队伍等[4]。保证农业技术资金层面,农业教育以及农民技术培训工作就能顺利实施,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就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4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落实,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推广队伍建设,通过从理论层面以及技术层面不断加强专业化管理力度,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质量。
3 结语
通过对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的研究分析,为实际的技术推广发展提供积极有益的发展思路,以更好地促M我国农业的良好发展。新的时期,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要注重从思想观念以及技术层面优化实施,保障技术推广的效率,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的良好发展,为我国农业改革成果的获得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罗金宏.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农业信息,2015,(23).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及手段,农业机械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优化作业质量,降低劳动力成本。将先进的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运作相结合,以最小的生产成本来提高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优化其作业质量,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4]。现就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
1先进的农业技术方法
1.1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培育
在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同时要注意种植基地的选择、病虫害的积极防治以及肥料的正确使用。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基地应选在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远离交通繁荣区和采矿区,土壤和水质等条件都要满足生产标准规定的要求,可采用农业机械拖拉机进行土地平整,使土地结构更利于蔬菜的种植。积极防治病虫害,注意化学农药的规范使用,着力进行生物防治,避免使用高毒性的化学农药,同时采用农药交替使用的措施,防止单一化学农药的使用致使病虫害产生抗性。科学合理地使用肥料,增施有机肥,运用平衡施肥技术手段,促进肥料利用效率的提高,改善蔬菜营养结构。
1.2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水产品的最适生长温度及对水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这就需要利用一些与水产品培植相关的机械设备,及时保持水质的良好环境,做好换水和消毒工作。定期对苗种进行检测,掌握苗种的健康的情况以及生长的合理密度,对症下药,科学合理的进行施药,利用疫苗从根本上来提高水产品机体免疫力,最终起到防病的目的。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可增强养殖品的免疫力,抑制病菌和有害藻类的发生。
2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
农业机械是指应用于畜牧业的生产和农作物的种植过程,并可以进行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加工处理等的机械。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农田建设机械、畜牧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其中农田建设机械主要用于土地的平整、沟渠和水井的开挖等方面;畜牧机械在当前家禽养殖工厂化阶段,特别是养鸡业中自动控制鸡舍温度起到重要作用;农产品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对刚收获过来的农产品做初步加工或对以农产品为原材料进行的进一步加工。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科技成果,通过演示,组织培训,并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和咨询解答,向人们宣传农业机械的重要作用,将农业机械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过程中,对于新农村的建设也起着重大作用。
3农业技术在农业机械运作过程中的应用
3.1节水灌溉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在当今水资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对于水资源的节约有重要作用。使用农田排灌机械,不仅可以对农田进行灌水,同时也可以清除农田中过多的水分。其中滴灌和喷灌是最常用的2种灌溉方式,利用压力为动力源,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产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为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供适当用水量,既满足了农产品的生长需求,又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在灌溉的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工作,既可省时又省工,又提高了农业作业效率。
3.2农产品的加工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刚收获的农产品需要对其进行加工,这就需要用到农产品加工机械。比如刚收获的玉米要经过玉米脱粒机和玉米剥皮机的加工,才可以获得比较优质的玉米粒。利用谷物干燥设备加速谷物的干燥,对谷物无污染,防止谷物发霉而影响产量。采摘的茶叶在茶叶初制和精致机械设备的加工下,可增强茶叶的品质,减轻农民的负担。
3.3农田保护技术与农业机械的使用
近年来,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土地使用不科学合理,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田单位产量大幅度减少。通过秸秆还田等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保证高产高收,受到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不仅杜绝了焚烧秸秆带来的空气污染,而且还可以实现增肥增产;但如果方法使用不恰当,则会造成反作用,致使土壤病菌增加,农作物病虫害严重等现象。秸秆还田机可以直接将直立的农作物秸秆粉碎,抛散在地表,继而耕翻入土,粉碎的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作为土壤底肥,减少了化学肥料的使用,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更为简单方便,一举多得,是一项新型的农机化技术。
4结语
农业机械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水平有着密切的关联,也影响着农村的经济状况。在当今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农业机械都在朝着高效率、高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共同促进农业的发展,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村农民收入。农业的发展依赖技术的运用,技术的广泛运用需要大力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加快了农业机械技术成果的转换运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对于节约农业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稳定以及实现粮食高产高收、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都有着重要影响。应当正确认识理解农业机械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意义,实现农业技术与农业机械运作的紧密联系,从而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5参考文献
[1] 朱培慰.加强农业机械管理工作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任务[j].农业机械学报,1980(4):106-110.
平台包含“采选及观光”、“采选客服”、“电子商务”及“物流配送”四个子系统,采选及观光是系统应用的基础,基于远程视控实现果蔬的采选或者园区观光,此子系统采用C/S架构;客服、电商及物流是系统后续服务的保障,完成果蔬采选后收费及送件等功能,这三个子系统均采用B/S架构。
1.2网络及视频规划
实际规划时,可根据农庄的园区规模和采选模式,有区别地架设云台式的或固定式的模拟摄像头或网络摄像头。
2平台软件开发
2.1采选及观光子系统开发
2.1.1功能分析
为了使客服得知客户的果蔬采选信息,该子系统需要发送包含时间戳的客服消息,为采选客服子系统的消息激发提供依据。
2.1.2程序设计简介
该子系统可以采用C#或Java等语言开发。建议采用VFW(VideoforWindows)技术,VFW是Microsoft公司为开发Windows平台下的视频应用程序提供的软件工具包,提供了一系列应用程序编程接口,通过这些接口,用户不仅可以很方便地实习视频捕获、视频编辑以及视频播放等通用功能,而且还可以利用回调函数开发比较复杂的视频应用程序。
2.1.3目标果蔬采选
由于目标果蔬的派工采摘势必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一个目标果蔬在被实际采摘之前,该目标果蔬有可能被其他多个用户重复采选,因此,为了避免这种采选状况的出现,采选系统除了具有基本的采选操作功能以外,还需要具有对后来者对已选目标果蔬的及时提醒。这一功能的基础是运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技术,对两个目标果蔬图像进行比对,当相似度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即可认为是同一目标果蔬。
2.2采选客服子系统开发
2.2.1功能分析
果蔬采摘客服的两个主要工作分别是负责客户的注册和客户的采选。图3所示为客户采选后的服务流程图,其中,“收到采选消息”来源于采选及观光子系统的“发送客服消息”;派工单上不仅包含了目标果蔬所在的园区位置(如菜地编号),而且包含了客户框选的果蔬彩色打印图,以便于采摘员工“按图索骥”,快速、正确地找到并采摘目标果蔬。
2.2.2程序设计简介
基于目前Web应用程序开发最稳定、高效的通用语言编译运行程序,其平台的开发真正实现业务数据、工作流、权限及用户UI等功能的全面集成。为了能够准将客户采选的提交信息实时地通知客服,在该子系统中,不仅需要编写定时刷新客服操作界面的程序,而且,还需要结合运用AJAX技术,以便实现页面的无闪刷新。表1所示为采选客服子系统的客服操作界面的GridView数据表。
3关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的应用
3.1电子商务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通过本系统进行果蔬采选的用户,其不仅需要注册,而且有采选操作时,还要按照设置的交费规则来付费,这就需要系统附有相应的交费系统,或者是电子商务系统,农庄可以根据需要,开发自己单位专用的管理平台,也可以选用目前比较成熟电子商务软件。
3.2物流配送在本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显然,本系统采选的目标果蔬,最终需要通过相应的物流配送机制,所以,农庄可以自己建立专门的物流分公司,也可以与当地现有的物流公司协作,并且根据用户的地理分布情况,合理地设置目标果蔬取货点,当然,对于一些特殊身份的客户(VIP),也可送货上门。另外,可以对物流配送车采用GPS定位,使客户可以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在网上查询到自己的目标件的物流状况。
1.1沼肥种果的效果
实施“猪—沼—果”模式,可提高果树产量和果实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并且由于充分利用优质有机肥即沼肥,降低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如五华县河东镇茶亭岗“三高”农业基地有80%以上的金柚种植户采用了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柚果产量和质量,销售价格比其他地方高30%,且产品供不应求。该基地种植面积200多hm2,每年柚子产量达2500t,产值超过1000万元,并获省、市动植物检验检疫局有机产地认证,成为五华县有机金柚生产示范基地。
1.2技术要点
1.2.1用沼液(渣)作果树深翻改土肥沼渣含有氮素、有机质、腐殖酸类物质,以及矿质化后的速效磷和钾,是果树采果后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的优良肥料。将沼肥与稻草、草皮泥混合均匀,充分堆沤腐熟后,在采果后,以每株4~6kg分层埋入树冠滴水线外预先挖好的环形沟(或条形沟)内,然后覆土。
1.2.2用沼液作果树壮梢肥五华县柑桔类果树一般在12月至翌年1月陆续萌芽现蕾,要尽快施用芽前肥,促进新梢和花蕾生长发育。在果树萌芽抽梢前10d,依树势而定,弱树多施,壮旺树少施,一般成年树每株用60%的沼液2kg对水浇施;新梢抽出15d后,每株施60%的沼液3kg。
1.2.3用沼液作果树保花壮果肥在谢花70%时,要及时施用沼肥,依树冠大小及花量多少而定,每株施用2~3kg,以提高坐果率;重施稳果肥,在果树生理落果前施用,每株施沼肥3kg,在树冠滴水线外侧挖10~15cm浅沟浇施,确保结果均匀;在果实膨大期,每667m2用沼液100kg加入尿素150g和磷酸二氢钾10~30g喷施叶面。
1.2.4用沼液防治果树病虫害将经过有效厌氧发酵后的沼液取出过滤,立即用喷雾器喷施果树叶面,可防治果树红蜘蛛、蚜虫等害虫,时间宜在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沼液具有一定的黏着性,还可与农药混合使用,使农药能较好地粘附在果树的茎叶上,从而使果树免受病虫侵害。
2“猪—沼—菜”生产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沼渣作菜地底肥,沼液叶面喷施或作追肥的一种生态模式。
2.1沼肥种植蔬菜的效果
菜地施用沼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可抑制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污染,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同时可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蔬菜由于全程采用有机肥(沼肥),不使用化肥、农药,避免了农药、化肥残留,生产出的蔬菜属无公害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
2.2技术要点
2.2.1用沼渣作菜地基肥沼肥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和腐殖酸,是蔬菜种植很好的底肥。施用前要与稻秆、杂草、树叶等有机质进行堆沤腐熟,在土壤翻耕时每667m2用1500~3000kg撒施。
2.2.2用沼液作菜地追肥在蔬菜每个生长期前后,都可以用沼液淋施或叶面喷施。淋施时宜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每667m2用量1500~3000kg,在作物旁开沟或挖穴施入,施后立即覆土。用于蔬菜叶面喷施时要掌握好浓度,防止浓度过大灼伤菜苗。在蔬菜幼苗期喷施沼液时,应稀释10~20倍,中后期则应稀释5~10倍为宜;在蔬菜上市前1周勿喷施沼液,一般在上午露水干后喷施,夏季宜在傍晚喷施,中午和下雨时不宜施用。
3“猪—沼—稻”生产模式
该模式是利用沼渣作稻田基肥、沼液叶面喷施或作追肥的生态模式。
3.1沼肥种植水稻的效果
通过采用“猪—沼—稻”生态生产模式,可以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养分,减少农药使用,节约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维持农业生态平衡;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据调查分析,施用沼肥的水稻田,3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6%,保水抗旱能力也得到提高。
3.2技术要点
3.2.1用沼液作水稻壮秧肥水稻秧苗施用沼肥应勤施、薄施,注意掌握沼液的浓度,防浓度过大灼伤秧苗。在秧苗1叶1心期时,按100kg沼液对水60kg、40kg、20kg比例浇施,每周1次,浇施3次即可。
3.2.2用沼渣作水稻田基肥沼渣可直接作基肥施用,一般每667m2施用沼渣1000~1500kg,施后耙田;沼渣还可与农家肥、田土、土杂肥按1∶3混合深施做底肥,每667m2施肥量为2000~3000kg。
3.2.3用沼液作水稻追肥在秧苗移栽后15~20d,每667m2农田用沼肥1000kg或加尿素10~15kg混合撒施;在孕穗期加氯化钾5~10kg混合撒施。在水稻的各个生长期还可进行叶面喷施,喷施浓度应根据沼液浓度、水稻长势、气温、季节等情况而定,选择在晴天的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一般对水1~2倍,在气温低、对老叶施用时可不对水,每667m2用沼液40kg,喷施以叶、穗尖有水珠为宜。
4“猪—沼—鱼”生产模式
该模式采用沼肥饲喂鱼的一种养鱼方式。
4.1沼肥养鱼的效果
农业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杀死大量有害病菌,可作为鱼类非常优质的饵料,也可以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鱼食用,有效改善了鱼塘的生态环境,促进鱼优质生长,可比传统养鱼成活率提高10%以上,成鱼增产达27%以上。
4.2技术要点以成鱼养殖为例。
4.2.1鱼种放养前作底肥投施一般在春季消毒、清塘后,投放沼渣或沼液,每667m2施沼渣150kg或沼液300kg,要均匀撒施。选择晴好天气的早晨施用效果更好,由于光合作用较强,塘面上的浮游生物活性强、繁殖快,最适宜鱼类生长发育。
该项目从农业信息服务需求分析入手,围绕农业信息规范化采集、智能化处理和精准化服务,开展了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具体如下:
(1)成果创建了三维模型农情信息标准体系的构建方法;提取农情信息数据元素782个,形成农业部《农情调度月历》;创建了全国农情信息采集技术平台,实现了全国粮食、油料等7大类作物农情信息的规范化县域直采,建立农情数据库51个,数据总量达6.57TB,成为我国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管理决策和农业形势研判的最权威数据源。
(2)成果建立了具有自学习能力的作物生产测报智能建模方法,提高了测报的准确率;提出了具有自组织能力的作物生长过程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和调控技术,实现了农田环境数据自更新式处理和自进化式决策,已大面积用于农田智能水肥管理;并实现了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协同模拟和基于Agent的作物生产管理竞争决策,提高了大田复杂系统下的生产精准管理能力。
一、前言
在农业生产中,融入新兴便利的农业机械之后人力将不再是单一的传统方式,通过机械化的运作模式,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运作效率。再把农业机械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相结合,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以投入最少的资金成本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提升农业生产的质量。以下内容分析和探讨了关于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关系。
二、采用高新农业技术
(一)无公害蔬菜的养植培育。如今,人们生活质量随着时代变迁逐步提升,越来越注重环境健康的保障和养生之道,在饮食方面更趋向于选择无公害绿色食品,所以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要提高蔬菜的培育与养植。要培育绿色无公害的蔬菜不仅需要周密的生产流程,还要具备优秀的作业条件。首先从选址方面考虑,地址必须具备优良的生态环境,不能选在受污染的工业地区和喧嚣的闹市区进行养植,而且还要严格要求灌溉水的质量和养殖土壤的土质达到相关标准。选址确定之后,为了使蔬菜更好的生长,要使用农业拖拉机推平土地表层,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做好对病虫害的防护和治理工作。合理施用化学农药,为防止农业害虫出现抗药性,学会采用科学的方式把有机肥和农药交替使用。因此在施用肥料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合理施用肥料,提升肥料的再利用率,改善蔬菜的营养品质。
(二)水产养殖的先进技术。在养殖水产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有关水产品培植的一些机械设备,不仅要掌握好水产品对水酸碱度的适应能力和最适生长温度,还要适时适度的保证良好的水质环境,积极采取消毒和换水工作。定期检测苗种的适应性,了解并反馈苗种的生长密度和健康情况,合理进行科学施药,从根本上利用疫苗来提升水产品的机体免疫能力,从而提升水产品的成活率。要增强水产品的机体免疫能力可以使用适量的微生态药剂,还可以有效防止有害藻类及病菌的生长繁殖。
三、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
农业机械是指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中,对畜牧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处理加工而使用的机械。畜牧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农田建设机械等机械都是主要的农业机械。其中畜牧机械主要用于家禽养殖场中对鸡舍的温度控制方面,农产品加工机械主要用于对收获的农产品进行原材料的加工方面,农田建设机械主要用于挖掘水井和平整土地方面。经过组织训练、演示,大力宣扬农业机械的实用性、便捷性、科技性,并对人们产生的疑难进行解答和指导,向人们灌输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使农业机械渗透于农业生产的每个步骤之中,以达到新农村的生产和建设标准为目标。
四、农业机械与农田保护技术的使用
(一)农业机械与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如今,在面对水资源贫乏紧缺的严峻环境下,要学会利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来节约有限的水资源。例如,农田排灌机既可向农田内供给水分,又可排除农田内多余的水分。在农作物灌溉中,最常用的两种灌溉方式是喷灌和滴灌,根据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以压力为动力源,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给予充足的水分,不仅节省了用水量,还满足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在灌溉期间同时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的治理和防护工作、合理施肥等,既省时省力又优化了生产的质量。
(二)农业机械与农产品的加工技术的使用。某些农产品需要在刚收获时对其进行加工才可使用,因此农产品加工机械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玉米剥皮机和玉米脱粒机是在玉米刚收获时对玉米进行加工,这样才能获得优良的玉米产品;为预防谷物发潮发霉,可使用谷物干燥设备,对谷物没有污染和伤害性;经过茶叶初制和精制设备进行加工的茶叶,加强了茶叶质量的同时还节省了农民的体力和时间。
(三)农业机械与农田保护技术的使用。这些年来,因为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及过量的施用化学农药,而造成农田产量值每况愈下、土壤肥力流失等严峻状况。如果对农田施用秸秆还田的策略,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的产量,还增加了土壤的肥力,所以这项措施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机使针对这一措施创建出来的农业机械,它可以粉碎秸秆,通过抛撒和翻土进行使用,秸秆可以进入土壤之后,进行腐化作用融为土壤基肥,从而达到增强土壤肥力的作用。这项新型农机化技术比传统方法更为便捷易操作。
五、完善推广农机化技术工作模式
一个合格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不仅要创建试验性示范基地,积极开展引领农民群体活动,做好他们对农业知识结合农业机械的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农机化思想意识,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传统理念及心态;而且采用举办现场演示会、开展技术培训班等方法,加深农民对新机械、新技术的运用和认知记忆,引领他们在实践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农机化技术。
六、营造推广良好的农机化技术环境
各级政府部门要强烈认识到机械化农业技术在农业产生中产生的重要作用,深刻加强推广农机化技术的领导作用。一方面着重贯彻机械化农业技术的指导思想,建立服务发展新农村的创新理念,各级领导要监督自身的工作职责,利用技术推广这项工作提升宣传影响,从而赢取农民的支持和信任;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改革运行机制,自我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努力提升自我发展的机能,开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为发展优秀的农机化事业而服务。
如今,农业机械在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都向着高速化、自动化、高效率的目标发展,同时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结合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业发展、提升了农民收入。推广使用农业技术,不仅提升了农业作业速率、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还有利于节省农业资源、实现农业产品高产高收、维持生态的稳定性。因此要从实际出发,明确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价值点,紧密结合农业机械与农业技术的运作,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
参考文献:
刘为民厅长在讲话中指出,农业大数据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通过组建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用农业大数据指导未来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极其重大和重要的工作。对大数据而言,比“大”更为重要的是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要积极开展农业大数据的示范推广,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参考,指导农业科研和生产,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要加快形成推进农业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合力,充分依托山东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现有资源,增强共享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厅将在大数据的科研项目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联盟将采用大数据研究手段,在搜集、存储气象、土地、水利、农资、农业科研成果、动物和植物生产发展情况、农业机械、病虫害防治、生态环境、市场营销、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环节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专业化处理,对海量数据快速“提纯”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为政府、企业乃至各种类型单位的决策和发展提供支持,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填补了国内在农业领域应用大数据研究手段的空白。
一、农学专业的特殊性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繁荣。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历经多年的发展和演变,是我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农业工作条件艰苦、体力劳动比重大等特殊性,大众对其认可度并不高,而水产养殖作为农业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被忽视。因此,政府應该大力宣传农业的重要性,引导全社会重视农业,提升大众对于农业的认可,提高农业的地位,同时,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及高校对于农业人才的培养,从而促进农业稳步发展。
二、高校水产养殖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授课形式枯燥
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局限于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填鸭式教育现象,大学也不例外。单一的上课方式枯燥而又乏味,老师将理论知识以授课的方式强行灌输,这种“闭门造车”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走入盲区,认为学习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对专业课的学习没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差。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水产养殖专业来说,课上学习的知识过于抽象,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导致“学无所用”,这需要大量的实践机会来弥补学生实践能力的空白。
(二)专业偏见,人才流失
由于水产养殖专业的行业特殊性,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对水产养殖等农学专业有些许偏见,认为该专业毕业后就业出路窄,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就业环境不理想,待遇一般,前途不够远大等等,而学生高考结束时大多在18~20岁,多年的埋头学习使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在选择专业时没有主见,一味听从父母、老师的建议忽略自己兴趣爱好,这样的情况势必会影响学生自愿报考水产养殖专业,或者即使报考或调剂为水产养殖专业也在一年级时转专业,严重导致了水产养殖专业生源不足,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而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贡献,因此,消除大众对于水产养殖专业的偏见已经刻不容缓。
(三)就业问题
当今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用人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渐趋饱和。尽管随着社会发展,传统养殖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渐增,但部分水产养殖业的学生一直认为养殖业艰辛、升职空间小、工作前景不好等,不愿意从事本专业,毕业后放弃用学习了4年的专业知识择业,而是选择转行另谋生路,直接或间接从事本行业的学生较少,造成水产养殖专业行业内就业率较低,这种现象尤其发生在就业选择较多的江浙沪等地。行业就业率低不仅是学生或者地区的原因,水产养殖专业就业范围本身较狭窄,可供选择的岗位较少。多种原因最终导致了水产养殖专业高素质人才的稀缺,使得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很难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农业机械是一种技术含量高、结构相对复杂的专门化生产工具,一般进行作业的工作条件比较恶劣,操作人员的使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素质差别较大。同时,作为一种生产工具,随着使用期限的延长,机械零部件也会因正常磨损而引起使用性能下降,影响到正常使用。所以,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中缺少不了维修保养这个环节。本文就农业机械维修保养中过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农业机械的保养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按照“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切实执行技术保养规程,动力机械要按主燃油消耗量确定保养周期,按时、按号、按项、按技术要求进行保养,达到技术保养标准,确保机具处于完好的技术状态。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及当地农机管理部门规定的内容进行。机车的高级保养应在机务管理人员指导下在室内进行。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四小漏(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五净(油、水、气、机器、工具)、六封闭(柴油箱口、汽油箱口、机油加注口、机油检视口、汽化器、磁电机)、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配套农具要实行常年修理,做到三灵活(操作、转动、升降灵活)、五不(不旷、不钝、不变形、不锈蚀、小不件)、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
二、农业机械的维修
1、从农业机械维修的技术方面,无维修设计是其理想的目标,即使需要维修也是很简单的,基本上不花费时间费用。但现实情况不能兼备理想的设计制造工艺、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操作使用程序以及理想的使用者。因此无维修设计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这就对农业机械的故障诊断技术及维修技术提出了更深更广的要求。以前由于农业机械基本是由各级国营农机站掌握和使用的,维修体制基本沿袭前苏联计划维修体制,也就是预防维修制,即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大修或更换部件,而维修周期都是基于过去的统计数据确定下来的,所以又叫定期维修。
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设备诊断技术也随之发展,且诊断的技术及设备日益全面和简单。如以前测试拖拉机功率用水力测功率,随后又发展到简易机械式测功仪到便携式电子测功仪,使很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定部位的故障得到了更明确的结论,减少了维修的盲目性和材料、人力的浪费。这种根据状态进行维修的方法叫预知维修,它取代了过去的定期维修和事后维修,它与定期维修所不同的是:一个是以时间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一个是以现状决定维修活动的维修。预知维修较预防维修有以下4个优点:一是减少了机械引起的灾害;二是增加了运转时间;三是减少了维修时间;四是提高了生产率。但是,如果缺乏用以确定缺陷的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则不宜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2、从农业机械维修的经济方面看,即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新只能以经济寿命为依据。经济寿命是指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使设备的使用经济性下降,如果继续使用这种设备,将会造成经济损失。也就是设备运行到一定时间由于费用急剧上升,就必须进行修理,这样才能在合理费用支出下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设备每进行一次这样的循环,费用就较前一次上升一些,运转周期就短一些。经过数次循环后,就必须考虑更新设备。
3、从农业机械维修系统的经营管理方面看,经济效益是一切经营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农业机械维修的经营管理同样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这一中心目标来开展活动的。这就需要用经济理论价值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进行设备一生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
当前随着农机向着小型化的发展,及农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农机维修市场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维修过程中频繁出现质量纠纷和质量事故,侵害了农民的权益。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有关部门对农机维修市场加强管理外,农民在对农机进行维修时也要做到理性和理智,切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维权意识。常见事故如下:
1、调试、修理或排除故障不切断电源动力
这类事故占维修事故总数的25%,未切断动力而进行维修作业,实际上是一种严重违反农机操作规程的行为,出事故也是必然的。虽然农机监理部门反复强调,但是不少机手仍我行我素,导致此类事故不断出现。比如有的机手在收割作业中,因碰到割刀缠绕杂草、输送或脱粒等部件堵塞、皮带脱落等小故障时,为了抢时间,在未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自接排除故障或安装,常常造成伤亡事故。
2、维修技术不熟练
机修工由于维修技术不熟练,未弄清机械部件结构,不懂拆装窍门,盲目硬拆硬装,凭力气蛮干,其后果一是会损坏零部件,二是一旦扳手等工具由于用力过猛滑脱,常会造成修理工受伤。如某一修理工在安装一台拖拉机电机时,由于拧螺丝时用力过猛,螺丝拧断,造成人从发动机上掉下,脸部被摔坏出血。
现在农村的拖拉机都是私人所有,不少机手贪图眼前利益,修理时能省则省,平时不注意检查、保养,农忙时一旦出现故障,维修时只求快,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造成维修事故多发。
4、修理工没驾驶经验
拖拉机经修理后,通常需要驾驶一下,有的车要试一下刹车等部件是否调整到位。有的车由于更换了活塞、缸套,需要牵引磨介。有的修理工修理技术还可以,但驾驶技术不一定行。如一台泰山-25型拖拉机牵引磨合时,开车的修理工无证驾驶,制动不及时,致使后车撞前车,造成拖拉机前桥、水箱等严重损坏事故。
5、维修设备不完好
完好的修理设备是维修质量的重要保证。有的乡村维修网点,没有起码的维修设备,照样进行大修业务,形成修理事故隐患。如某乡农机站修理一台农用运输车,用小千斤顶和麻绳将485型柴油机抬上驾驶室,还未等固定,千斤顶滑脱,整个发动机向后倒去,麻绳根本拉不住,正砸在后面一修理工的手上,手指被砸断。深刻教训告诉我们,条件不具备不应接收大修理的业务。
结语:从以上农机修理事故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出现了故障要及时进行排除和修理,绝不能怕花钱而让机器带病作业。要机手记住,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若等事故发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所以,机具使用中发现异常后要立即停机,查明原因并确认已排除后方能重新投入生产进行作业。遇到自己排除不了的故障,要找专业人员帮忙解决和修理。因此,应加强对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设备的完好率、出勤率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增产增收。
一、农业机械的技术保养问题 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般来说,只要是机械就会因为结构复杂、使用不当等因素造成零件的磨损等问题,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定期的对机械进行保养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时刻做到“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原则,保证农业机械使用的持久性。首先,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严格按照保养说明书,对机械动力机、燃油性等方面进行周期性保养和检查。同时还要按照农业机械相关部门规定的内容,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相关的高级保养过程,根据对机械保养细致的检查,从而充分保证各部件运转的正常,状态良好,确保机械保养起到预期的效果。
按照保养内容规定,对于燃油动力机械要做到小漏油、小漏水、小漏气、小漏电,机器各方面保持干净,还要注意柴油、汽油箱口以及加注口等密封严实,保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的完好。同时,配套的农具也要进行常年的修理,保证使用的灵活性,促进生产活动的进行。
二、农业机械使用管理的维修工作
农业机械在日常使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保养问题,延长使用的寿命,同时当出现突发故障或者问题时,就要进行及时的排除和维修工作,保证机械的正常运行。
1、预知维修
在农业机械的使用管理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故障进行的诊断维修被称之为预知维修。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预知维修成为最主要的维修方式之一,他从根本上防止了农业机械维修的盲目性,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机械的损坏零件,减少因为机械故障引起的不良影响,提升了农业机械的工作运转速度,在节省人财力消耗的同时,大大的提高的生产率。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农业机械设备不断完善,诊断技术也日益全面,预知维修正式在这种发展状况下应运而生,进一步的取代了定期维修与后期维修带来的诸多弊端。但是对于预知维修来说,也是在一定条件限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一旦在机械出现故障时缺乏诊断方式和检知方法,或者设备诊断所需的费用大于设备诊断所得到的收益,这几种情况下就不适合采用预知维修的方法。
2、维修要以经济寿命为依据
农业机械维修工作也要在一定经济方面下进行,农业机械的使用、维修以及技术更新都是要以经济寿命为依据。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机械设备即是拥有一定的经济寿命,在日常使用过程中设备零件的有形以及无形的损耗,降低了设备的生产使用率,造成使用经济性的下降,也就是经济寿命的减弱。农业机械设备使用到一定的年限,由于损耗的加剧,成本费用方面就会不断上升,为了控制生产成本,就必须在合理的使用费用支出下对机械设备进行修理,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实在存在不能修复或者成本较大的情况,就必须重新更换设备,确保生产作用正常运行。
3、分析评论为维修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除了要注重农业机械维修经济寿命等方面的因素,从经营管理方面来看,农业机械使用管理技术的维修也是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有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经济效益而开展的。因此,在对机械进行维修时就要采用一定的原理和方式作为依据,研究维修技术政策方针措施的经济效益,建立评价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及时预测设备的剩余寿命和确定其最佳使用寿命,并进行寿命周期费用分析,对设备的修理、改造和更新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最优方案,为维修决策提供依据,保证维修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12月6日,为更好地推动农业生物技术的科普宣传工作,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了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座谈会,邀请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重要科学家和一线科研人员、管理专家到会,就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科学传播对于转基因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农业生物技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与媒体的沟通策略等内容座谈研讨。本次座谈会还是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开展中国科协会员日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海南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中种集团、大北农集团以及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和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的30位专家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表示,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要争取主动,形成合力。要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有关企业以及专家团体的优势,组建一支由一线科学家和科普专家组成的骨干队伍,进一步动员科技人员积极承担科普宣传的责任。提出以倡议的方式尽快成立农业生物技术科普宣传专家联合组织,以国家有关科技创新、促进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方针为指引,争取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科协和指导与支持,发挥好相关学会、科研院校和企业科技专家的集体优势,共同促进农业生物技术发展与产业化。
会议还讨论了拟成立的科普宣传专家联系组织的将要开展的工作,包括介绍农业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发展动态、转基因安全管理与评价体系与进展、转基因新品种重大专项研究成果等重要信息;宣传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的必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紧迫性,重点针对转基因食品与环境安全问题为公众解疑释惑;建立专门的科学传播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提高科普宣传的组织性、主动性、计划性和时效性;广泛联系和动员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以及广大志愿者等各方力量,针对社会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科学传播活动;扩大科技界与新闻界的交流与互动,积极主动应对舆情,为生物技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责任编辑:尹莉华)
(来源: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供稿)
中图分类号:S2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传统的农村单一生产模式。农技推广工作的主体也主要是各级政府。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农技推广模式存在的问题,如推广人员素质低、推广机制不灵活等越来越突出,已经难以满足农业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能够更好的为农业建设服务,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模式势在必行。
1 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工作的探索起步阶段,中央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最新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在全国建立健全农技推广的服务组织。经过不断的探索,逐渐出现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多元化农技服务方式。
20世纪90年代是多元化农业技术成果的全面推进阶段。1993年,《农业技术推广法》正式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格局下稳步发展。
新世纪以来,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正处于完善提高阶段。逐步形成了市场引导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多元化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工作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2 我国多元农技推广在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职责职能模糊不清
国家各级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的职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从法律层面界定清楚,导致有一些公益性的农技推广业务常被“中心工作”冲淡,而有些经营性的农技推广工作则常常被公益机构包办。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扩大造成了不良影响。
2.2 多元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国家级的农技推广机构同农业教学、科研单位的推广机构结合不紧密。各级各类农技协会的地位还没有明确,与农户之间缺少有效的链接机制。有些农技推广机构的实力弱、规模小,农业技术的覆盖面比较小、带动能力也比较差。
2.3 多数农技推广机构的综合实力都不强
农民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产销环节的合作,能够提供的技术信息相当少。大部分农业教育和科研单位推广的技术成果都是本单位研究出来的,服务面很窄。农业科技型的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自主研究能力大都偏弱,无法提供相关的技术服务。
3 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对策
3.1 推进多元农技推广制度的改革
要大力发展多元农技推广组织。加强对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同时建立三级国家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在基层中,以县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主体,以乡镇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为连接点,建立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科研工作、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技术教学单位等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努力创建农业技术成果推广良好发展的格局;创新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要建立效果评价公正、任务明确、制度健全、多元合作、区域协调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制。再次,对多元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方法也要进行创新。对多元农业技术推广的方法进行创新,不断完善产学研与农科教相结合的推广方法;对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队伍要大力培育。通过技术培训、引进人才和继续教育等手段,大力培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3.2 明确多元农技推广的任务和目标
要对中央政府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现代农业为发展目标,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能、创新机制、强化主体、提升能力等多元化的途径,构建以农技经济组织为基础、农技公益服务机构为依托、其他相关的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
3.3 强化多元农技推广的保障措施
3.3.1 加强农技推广的组织协调工作
要坚持国家级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机构作为主导,广泛利用各种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组织的力量,在全国建立农技推广协调工作,健全各项农技推广制度、协调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关系,大力推进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的协调发展。
3.3.2 加大对各种农技推广组织的扶持力度
要在金融、财政、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加强对多元农技推广的扶持力度,积极对多元农技推广组织进行引导,建立健全的多元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努力让农技推广组织科学发展。
3.3.3 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对《农业技术推广法》尽快完善,从法律层面确定多元农技推广组织的地位,让一切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符合我国农业要求的措施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3.3.4 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和引导
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大力宣传,努力创造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广农业技术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多元农业技术成果推广工作的发展,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依靠力量,是农业科研成果向现实农业生产力转化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实践证明,农业技术的有效进步不仅仅取决于农业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农业技术推广手段的进步。离开对农业成果的推广工作,农业技术便没办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必须加强发展多元农技推广,为现代农业建设服务。
二、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环境分析及对策
1. 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环境分析
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农业技术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在我国起步较晚,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的环境亟待改善。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1979年为0.3%,1980年以后则始终低于0.3%,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总量不足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制约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根据国际经验,农业研究投资要占农业总产值的l%~2.5%,才能保证农业增长和满足农业技术需求。目前我国农业科研投入强度(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0.5%左右,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2.37%,发展中国家为0.7~1.0%。
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宏观调控功能问题。农业科研管理体系宏观调控功能不健全,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内容重复,盲目竞争,造成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农业科技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1.3市场在短期内不能提供更多的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成果,多数成果表现为“英年早逝”,或“中听中看不中用”。
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组织不健全无力承担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技推广普及工作;农业科研单位则缺乏科技开发人才,缺乏资金设备与场所,影响了科技成果的开发应用。
农民自身素质问题。农民在思想上物质上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限制了农业技术商品的使用;农民的自身素质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约有1.8亿多的文盲,半文盲主要集中在农村,由于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影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消化吸收与应用。
政策性保护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交易中的坑农现象屡禁不止,这给农业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带来严重的障碍。
2.针对农业技术商品的特点和影响商品化市场化的诸多因素,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根据国情和改革现状,必须坚持组织引进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的原则,走赠送和商品交换相结合的“双轨”道路,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起码20年),绝大部分农业成果才可以直接或间接商品化,不可操之过急。
根据农业技术成果的属性,逐渐扩大商品化范围。对物化性成果,如种子、农药、肥料等,应通过边示范边推广;以商品形式参与科技产业市场的竞争,供农民选择,促其转化推广。对技术性成果,以技术承包、技术培训咨询、技术入股等形式促其转化,使其进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的农业大市场。“双非”性的基础性学术性成果,国家应拨出专款予以保证,或采取购买形式实现其商品化。
提高对农业科技的直接投入与间接投入。在国家根据财务状况逐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的同时,动员财政、金融、物资、农业等各方面的经济力量,逐步形成一个由国家、地方、行业、企业集团、国外个人多层次、多渠道资金组成的多元投资机制,为农业科研制造一个资金支撑体系;从科技成果使用单位提取一定的科技抚慰费,增加农业科技开发贷款;全方面增加农业资金的投入,增强农民的物质承受能力。可借鉴加拿大的做法,国家和银行各拿50%形成农业信贷;或美国的做法,指定一些银行发放低息农业贷款。
引导农民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增强农业技术成果的竞争力。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加快科技的“植入”;各级政府和农村推广部门要指导农民充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农业科研单位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高产为基础,开展研究工作,拿出更多更好的农业技术成果投入市场,用于生产。
遵守市场规律,加速体制改革。应逐步扩大研究院所的自,减少地区封锁,条块分割的现象,使科技成果可以自由流动。科研单位要深化内部改革,加快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与进入市场的步伐,逐步建立能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行为机制,解决好科技开发与市场相结合的问题。
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管理体系,大力培育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应担负起技术市场的归口管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技术市场和技术合同的监督检查,建立技术贸易服务机构,为农业技术成果顺利进入市场牵线搭桥,为培育人才,传播信息提供组织保证。
引导“三资”资本进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领域。农业技术推广事业需要大量资金, 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政府财政的公共支出、企业投资和农民投资。目前,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主体是政府, 但政府公共支出数量有限, 加之从公共支出的立项、审批、支出到使用的环节过多, 运行成本较大, 所以, 仅仅依靠政府的公共支出来发展农业技术推广事业, 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引导和鼓励“ 三资”资本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 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外资资本以及工商业资本在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业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出口创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 政府应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有关的龙头型科技企业提供各种有效的服务和相关信息, 给予各种政策优惠, 引导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工商企业进入农业技术推广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