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8:14:3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经济社会安全稳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2011年。全省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显著,发生各类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同比下降9%和7.9%,好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重特大事故,控制了一般性事故,为全省“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做出了贡献。虽然我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掉以轻心。安全生产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根本保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安全生产搞不好,导致的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各市地、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减少一般性事故,绝不允许发生重特大事故。
我省安全生产重点部位在煤矿、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关键环节在煤矿落实“一通三防”,交通运输综合治理“四超一不良”及排查整治重点场所火灾隐患等。要深入开展以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确保排查力量充足,治理资金到位,务求取得实效。一要突出抓好煤矿安全。着力抓好煤矿瓦斯、水害、火灾和冲击地压等防治工作,全面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要加大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力度,切实做到不抽不采、抽采达标,监测监控、管理到位。要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积极。推动煤矿整顿关闭和企业兼并重组,大力推进煤矿整合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煤炭资源开采率和利用率。二要全力抓好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强化路面管控,严厉打击“四超一不良”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整顿交通运输秩序。加强对企业和车辆的安全监管。落实个体运输车辆挂靠企业的安全责任。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抓好长途客运、危险品运输、校车安全管理和公路危险路段隐患排查治理。三要着力抓好消防安全。以在建工程、地下大型商场、宾馆、饭店、公共娱乐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易燃建筑密集区等场所、部位为重点,加强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四要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加强非煤地下矿山、尾矿库的安全隐患排查,整顿关闭不合格矿山。深入排查危险化学品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继续抓好对重点监管的危险工艺、危险产品和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监控。
必须加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严查“三违”行为,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特别要针对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实际,依法建立交通运输企业管理层与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联动机制,做到交管部门依法处罚司机违法行为,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对企业和法人代表进行处罚,切实发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作用。要严格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对辖区内各类企业,包括中央、省属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做到工作分工到哪里,安全生产责任就跟到哪里。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安监部门要承担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责任,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对本行业的安全监管,使监管工作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要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管理,把岗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位领导、管理者和班组员工,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全覆盖。要严格责任考核和行政问责,坚决落实“一票否决”制。要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与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制度体系。加大安全生产普法、执法力度,提高全民安全法制意识,加强日常执法、重点执法、跟踪执法和联合执法。切实落实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严格问责的惩治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和建设等行为。要切实建立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加强全省安全生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8个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和16个市(地)级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搞好企业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之间的有效衔接。要加强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和调用机制,切实提高事故救援实战能力。要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按照3年重点达标、5年全面达标的要求,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完善省、市、县三级安全执法和包括乡镇在内的四级安全监管体系,打造一支作风扎实、业务精通、严格执法、廉洁奉公的监管队伍。
(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引发的社会心理失衡现象日益突出
如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下一步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改革引发的社会不满情绪正在不断蔓延。首先,劳动要素在社会财富分配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引发了占劳动就业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对社会的不满。不合理收入分配方式造成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重要因素;其次,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不合法方式导致人们利益直接受损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的严重不满,特别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导致一部分职工分流下岗甚至权益受损,引发了下岗分流职工及其家庭对社会的不满;第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外市场变化对国内企业经营的影响日益扩大,由此可能引发员工权益受损和大规模失业等社会问题, 从而引发社会不满甚至酿成事端;等等。总之,种种对社会不满的因素汇聚在一起,很容易造成社会心理失衡进而影响社会安全稳定。因此,如何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逐步理顺各种利益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是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研究的新课题。
(二)社会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不适日益明显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指标表明,社会结构指标整体滞后于经济结构大约15 年,中国的就业结构要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还需要25 年时间,消费结构要达到工业化中期水平需要9~16 年时间①。社会结构滞后于经济结构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的不适应,这主要表现在:首先,经济主体日益多元化,对不同经济主体的监管难度明显增大;其次,社会组织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第三,社会弱势群体在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伤害;第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负担过重,成为人们抱怨社会的重要导火索;第五,中国社会建设水平滞后, 社会安全保障水平低,人们对社会的总体满意度低。因此,如何适应经济主体多元化的形势,加快我国社会结构调整,提升社会安全保障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管理工作必须破解的重大难题。
(三)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引发的社会分化正在突显
首先,中国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地区差别持续拉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社会的可忍受范围。其次,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开始出现刚性化和固化的趋势,体力劳动者与非体力劳动者、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日益“分殊”,贫困阶层和富裕阶层的社会地位出现了代际传递和固定化迹象。第三,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进一步降低了人们对现行社会分层结构的认同度② ,人们对上层精英群体所拥有的财富、权力和声望的合法性或正当性存在着强烈的质疑。因此,如何调整好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整合,是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四)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与滞后的社会管理导致的社会失序正在增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1978 年的18% 提高到2009 年的46% 左右, 总计有超过4亿人口进入城市就业生活。未来20~30 年内,估计我国还会有5亿左右的人口进入城市就业生活,这给城市和农村的社会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快速推进的城市化与滞后的社会管理结合在一起,造成大量“城市病”和农村社会问题的涌现。首先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现实原因,使得农民工很难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难以参与城市公共生活;第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个因失业、下岗、患病、残疾、孤寡等原因而形成的城市贫困群体;第三,城市化进程中的旧城改造和开发建设涉及众多主体的利益格局调整、原有居民的安置补偿等,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第四,城市中存在着不少因心理疾患而导致的自杀现象;第五,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群体普遍缺乏安全感,生活质量低下;第六,大多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如何适应快速城市化的需要,适时调整完善包括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在内的社会政策, 切实加强城乡基层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工作无法回避的难题。
(五)高度流动性社会引发的社会风险日益扩大
据统计,全国有约2亿多人口处于流动状态,有300 万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生活。中国社会正在由一个低度流动性的社会演变成一个高度流动性的社会① ,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高风险社会,各种社会风险都因流动性的增加而放大。因此, 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高度流动性社会的规律,更加充分地认识和控制现代社会的各种风险,创造出更有适应性、更具灵活性的现代社会动态管理模式,是社会管理工作必须面临的艰巨挑战。
(六)信息化社会对传统社会管理方式构成了挑战
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既让中国人民分享了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福祉, 也让我们进入到一个充满着不安全感的社会。目前全国有4亿多网民,7亿多手机用户, 一方面,“数字鸿沟”把能够接近和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人和不能接近与使用信息通讯技术的人分隔开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空间特有的身体缺场、匿名性、符号性、随意性等特点,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特别是新型信息技术犯罪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不安全感。同时,信息化社会下的网络民意表达更加畅通,网络民间舆论顷刻间便可能催生公民的集体行动。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并驾驭好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更好地造福于我国人民并尽量控制住信息技术带来的风险,这是信息化社会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无法回避的新挑战。
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思路 中央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安全稳定领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努力构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符合现代社会管理要求的工作格局,就必须遵循“更新理念,扩容职责,调整机构,健全机制,夯实基础,突出保障,完善政策,法律支撑”的基本思路。
(一)更新理念
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矛盾多发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主体作用,不断拓宽社会管理的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社会管理的社会参与。
(二)扩容职责
就是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把协调社会关系, 规范社会行为,开展社会动员,提供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心理,加强治安防控,打击预防犯罪,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秩序,保护社会安全,维护人民权益, 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为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
(三)调整机构
就是要根据社会管理新的职责要求,按照大部制的改革方向,对各级现有的负责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相关机构进行适度整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畅通、力量整合”的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四)健全机制
就是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方法、手段、途径、载体和措施,充分调动党委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军队、事业单位、公司企业、社会组织及人民群众等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夯实基础
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管理“基础在基层,基层是基础”的要求,主动搭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平台,积极推动基层社会管理工作向社区(村)延伸,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础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实基层,努力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础平台。
(六)突出保障
就是要按照社会管理承担的职责任务,科学合理地确定开展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的经费、物资和技术装备,并把上述开支统一列为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各级特别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经费随着地方财力的增长而逐年增长。进一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社会管理工作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七)完善政策
就是要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逐步调整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需要,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社会政策。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政策, 努力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八)法律支撑
就是要认真总结社会管理的实践经验,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一定的程序把党关于社会管理的意志转化为国家的正式法律,用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社会管理的地位、方针、原则、目标、任务、职责、权力、体制、机构、机制、平台、考核、保障、惩处等明确下来,用法律规范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创新社会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 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有计划地、分步骤地稳步推进,下面提五点具体建议:
一)整合社会管理工作机构
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各级社会管理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必须能够更加有效地整合、协调有关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管理的各类资源,以不断地减少和消除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消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形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整体合力。这就需要我们对各级社会管理领导机构及其工作机构实现高度统合, 对现有的与社会安全稳定、社会管理相关的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合并。从中央开始,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乡镇(街道)都要对相关机构进行整合,通过机构调整把目前分散的力量更好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
要明确地把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开展社会动员,提供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疏导社会心理,加强治安防控,打击预防犯罪,应对社会风险,维持社会秩序, 保护社会安全,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推进平安建设,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工作职能明确赋予新的社会管理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考虑到社会管理工作对象的多样性、工作职责的丰富性及工作职能与机构名称的统一要求,可以考虑将新设立的社会管理领导机构命名为“社会管理委员会”。各级社会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承担各级社会管理委员会的具体工作职能,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各级社会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需要下设若干专项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推进重点行业、重要系统、重点领域、重要地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二)完善社会管理工作机制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工作。要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好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社会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的作用,真正实现齐抓共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评比等制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工作的考核奖惩、激励约束和责任追究力度。要进一步健全“属地管理”和“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等制度,更加有效地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政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的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社区自治管理和社会组织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社会管理的强大合力。
要从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管理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转移支付和以奖代补力度,确保各级社会管理工作机构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要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适当补偿、市场购买、举报奖励等制度,进一步拓展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和途径,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群防群治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和职业化。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服务管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两新组织服务管理、民族宗教工作服务管理、外籍人员服务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服务管理等,不断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服务需求,努力扩大社会管理的覆盖面。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健全覆盖更加广泛、环节更加合理、上下更加畅通、传递更加便捷、反应更加灵敏、处置更加高效的社会管理信息情报网络,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性的情报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获取深层次、预警性的社会信息,加强对社会舆情的综合分析和研判。要对各类影响社会治安和安全稳定的信息情报和安全隐患作出更加及时的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以更加统一更加权威的指令来指导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进行提前防范和高效处置。要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完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出台前的风险评估机制,统筹兼顾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诉求,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要全面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推动调解领域和调解网络的不断延伸,推动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要建立健全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的长效工作机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三)建设社会管理工作平台
各级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政策与决策协调平台、信息沟通平台、指导督查平台和执行实施平台,从不同层次推动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深层次因素的逐步解决,为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央及省(直辖市、自治区)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要侧重于法律政策与决策协调平台的建设。要积极主动地研究分析社会管理的全局性、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完善,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政策、组织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各部门出台政策、重大决策时要充分听取同级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认真做好安全稳定方面的风险评估工作。通过法律完善和政策调整来推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市、县(区)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要侧重于信息交流、决策协调、指导督查等平台的建设。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本地区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社会管理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面、上下畅通、传递快捷、反应迅速的信息情报网络,为上级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要主动积极地协调好同级各部门的政策决策,形成社会管理政策的整体合力。要进一步强化对属地社会管理的指导、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的考核力度,努力消除本地区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努力减少本地区的社会矛盾纠纷,努力确保本地区的安全稳定大局。
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主要加强社会管理执行实施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委员会的职能,配齐配强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要在乡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由乡镇(街道)社会管理委员会牵头,建设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心,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矛盾排查调处、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安防控、推进平安建设、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等各项工作纳入这一平台,将治安志愿者、保安员、(流动)人口管理员与信息员等纳入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心统一指挥,整合优化基层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加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人、财、物等资源,丰富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手段方法,实现各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协作联动,实行矛盾联调、治安联防、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
积极主动地将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向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等延伸,不断拓展社会管理的工作平台。大力加强社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和社工队伍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层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组织单位、企业经营单位及厂矿林区中建设社会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或社会管理工作站。积极整合、依靠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的积极力量,承担起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和社会治安防控等工作,切实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工作。
(四)抓紧研究调整社会政策
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就业鼓励及扶持政策、收入调整政策、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住房政策、户籍政策、社区发展政策等等。为更好地应对各类社会风险,要加强不同社会政策的协调,积极推行发展型、整体性社会政策。当前要重点加强劳动力就业培训,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或创业机会,进一步加大劳动监察工作力度,为劳动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劳动保护,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在收入调整方面,要逐步提升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切实提高普通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逐步缩小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下决心杜绝收入分配中的“同工不同酬”等不合理现象。在税收政策方面,要逐步调整我国的税收结构,适当降低各类纳税主体的税负水平,促进各类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改善职工生产劳动条件,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不断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覆盖率。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延伸,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时调整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高等院校建设的资助与扶持力度,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继续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医疗医药管理体制,提供包括疾病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在内的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卫生健康水平。在加大对商品住宅市场监管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两限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安全卫生住房条件”的基本目标。以我国已经形成的城市群(带)为依托,大力提升大中城市的产业聚集度和协作水平,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大力扶持发展中小城镇,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适时调整现行户籍管理政策, 制定出日程表, 供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 坚持做好群众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 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努力培育各类社区组织, 区合作治理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社会信任,增进社会团结, 聚力,努力培育社会生活共同体。
(五)加强社会管理法制建设
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法制建设,强化社会管理的法律地位,要通过立法等各
种途径对各级社会管理领导机构及工作机构进行充分授权,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的地位
和权威性,不断健全与社会管理相关的法律体系,为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强大的法
律支持。
积极推动社会管理领域法律的前期调研和立法工作。中央有关部门要积极推动社会管理领域立法的前期调研工作,为社会管理领域的立法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进一步明确社会管理的地位、方针、原则、目标、任务、职责、权力、体制、机构、机制、平台、保障、惩处等,不断推进社会管理的法制化进程,为社会管理不断向两新组织、网络社会等延伸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积极推动社会管理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要适时研究制定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及实施条例,制定保安服务、治安巡防、志愿服务、数字化管理、网络管理、两新组织管理等配套法规条例,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指导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加紧制定修改社会管理领域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为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
(袁振龙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综合治理研究所)
参考文献:
① [德]乌尔里希・贝克,何博闻译,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年版。
② 丁元竹,社会发展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年版。
③ 马仲良.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④ 陆晓文著,社会建设: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版。
公共安全管理,则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安全各秩序,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做出的各种行政活动的总和。
2、创造平安就是创造财富创造平安就是创造幸福。
3、社会平安,人人受益;维护平安,人人有责。
4、检举揭发违法犯罪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安定。
6、坚决取缔赌博违法行为,倡导健康文化娱乐活动。
7、坚决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8、深化“严打”整治斗争,净化社会治安环境。
9、维护社会治安,公民人人有责。
10、加大娱乐场所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1、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12、、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13、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大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
14、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5、严厉打击“滚地龙”赌博、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
16、坚决打击黑恶势力严惩乡霸路霸村霸市霸行霸。
17、稳定促发展,平安保和谐。
18、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维护稳定人人有责。
19、事事有法必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
20、增强法治意识,减少违法犯罪。
21、以身试法法律严惩。
2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23、维护农村治安促进经济发展。
24、增强群众法制观念,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5、加强综合整治,优化治安环境。
26、暴力抗法国法不容集中整治利国利民。
27、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前提。
28、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29、赌博是万恶之源。
30、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1、依法从重从严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活动。
32、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方针,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3、坚决依法查处赌博违法犯罪行为。
34、营造安全稳定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35、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定稳定的良好环境。
36、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7、依法治国长治久安。
中国经济建设离不开农民工,过去,农民工是农村的宝贵资源,今天,他们为城乡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妥善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维护农民工权益,解决的不仅是“三农”问题,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任务。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
1.社会保险制度欢迎正式就业的农民工
在用人单位正式就业的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问题,虽然国家尚未建立专门的系统,但在《劳动法》实施后,农民工也应参加法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可以说,现行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在制度层面上不排除正规就业的农民工,这部分人员参加各种类型保险的通道是开放的。
2.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偏低
《劳动法》及2001年劳动保障部《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已有具体规定。但目前为止,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与率只为20%左右。
二、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制度建设
农民工是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是其应享的权利,但还存在许多障碍,妨碍了农民工的权利。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暂时还没落实到位,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建立和完善有关法律,只有依法办事,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法律不保护他们,势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更新观念,消除误区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是国家早就提出的主张。它明确界定市场与政府的不同职能,也明确提出,社会保障以公平为价值取向,政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体。政府不应该找借口逃避解决农民工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责任。虽然当前保障制度还不完善,但不要忘记所有的法律都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在修订中持续改善。雇主大量使用农民工而又不为农民工办理相应的社会保险手续,虽然在短期内雇主可以降低成本,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隐藏了巨大的风险,从层出不穷的工伤事故,众多职业病群体和由此产生的无数劳动争议看,这种风险不仅直接危害工人的健康和生命,使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属到难以自拔的生活困境,雇主也常常一败涂地。农民工应了解职业变化,要提高社会安全意识,自觉承担个人责任,这种广泛和深入的宣传引导,促进农民工从传统安全意识到现代保障意识的提升。
2.消除制度性歧视
要解决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问题,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原则,推进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尤其是现行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的改革,消除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制度性歧视,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可以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实现户籍变化,转变农民身份为城市人口,从而进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城市和农村之间不考虑身份的不同,以劳动为基本出发点,以就业为标准,到居住地为原则,城乡都具有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二元分割系统影响短期内无法消除的,可以考虑对农民工实施阶段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区分优先次序,尽快建立农民工急需工伤保险制度,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逐渐覆盖其他社会保险制度
3.提高司法保障措施
法律体系的欠缺给农民工社会保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保障资金来源不稳定,安全标准,安全管理不一致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要规范,就要建立起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改革。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相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司法保障措施,司法机关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公正维护社会安全系统认真落实。如果不严格公正执法,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就得不到真正解决。
4.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组织和管理机制
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组织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要完善,要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组织和管理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组织,协调和管理水平。农民工社会保障管理要考虑保持与现行制度的衔接,并适合农民工特点和需求。从长远来看,应把农民工纳入城镇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又要考虑农民工工作场所不固定,工资收入不稳定,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这需要有关部门设计一个安全的社会保障关系,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地区之间的转移管理模型。政府还需要加强对社会保障实施监督;加强社会治安管理部门相应的业务管理和资金运作机制的监督;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如新闻媒体、群众监督等作用,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此外,严格执行《劳动法》,改善就业环境,缩小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也有助于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对农民工还可以实行分层分类安全。就业稳定的农民工纳入现行制度,参加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使农民工享受稳定就业的相关保障制度。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引入过渡性办法,不建个人账户,实行低门槛,管当期。但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完善,在基本养老金实行上国家要协调,再考虑如何将农民工逐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一会儿,王锐同志还将对去年的公安工作进行回顾,并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清醒认识省情形势,切实增强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
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省委明确提出,全省要经过五年时间,努力实现综合实力上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台阶,生态环境保护上台阶。实现这一目标,既有积极因素也有不利因素。积极的因素是,从国家“十二五”的发展布局看,国家把西部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位置、可持续发展的特殊位置,将会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从省内的发展形势看,我们在“十一五”奠定坚实发展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积极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全省干部群众谋发展、促和谐、奔小康成为思想主流,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不利因素看,也还存在着诸多的风险挑战,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省情,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否则,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富民强省。
公安机关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任重道远。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清醒认识省情,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对今年各项工作的部署上来。从国际上看,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利益格局和纠纷更加复杂并不断增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也就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维护社会稳定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上,放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努力为全省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二、全力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全省公安机关要紧紧围绕主题和主线,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第一,要持续发力,始终保持严打态势。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应当是公安机关的工作常态。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时刻保持对违法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要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黑恶势力、杀人、爆炸等严重暴力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抢劫、抢夺、入室盗窃等侵财性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黄、赌、毒等社会影响大的违法犯罪,确保社会秩序良好;始终把打击锋芒对准非法传销、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财产安全。
第二,要重拳出击,集中整治治安难点。对社会治安重点难点地区进行排查整治,既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全省平安建设的一项硬性指标。各级公安机关要不断健全完善定期排查、公开举报、暗访通报和挂牌督办“四项机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治安问题、最不满意的治安乱点,进一步加大防范、打击、整治力度,做到有乱必治、治必有果,确保社会面持续平稳。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物防、技防设施,改进治安巡逻方式,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提升社会治安控制力。要掀起新一轮平安建设热潮,不断推动基层平安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第三,要先发制人,全面强化情报工作。情报信息工作既是公安工作的基础,也是公安工作的优势。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是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支撑。各级公安机关要认真总结汲取“”涉日游行事件的经验教训,重点加强对敌斗争、反恐防恐、高校维稳和等方面的情报信息工作。要充分利用公安“大情报”系统平台和信息化建设成果,收集信息,进一步延伸触角、畅通渠道,超前性、全方位、多层次收集各种预警性、行动性情报信息,加强分析研判,努力将各种零散的消息线索转化为有用的情报资料。
第四,要攻坚克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公安机关首先要树立战略思维,开展主动攻防,从多条战线、多个领域组织开展对敌斗争,坚决粉碎“”、“”等组织和敌对分子策划的捣乱破坏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其次要精心准备,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汶川、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涉日游行等重大突发事件提醒我们,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机制建设、力量建设和装备建设。其三要积极发挥公安工作的优势,进一步健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项目和重大决策进行风险评估。其四要以城乡社区警务室为阵地,以“三深入”、“大走访”开门评警、入户下访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农村、社区和居民户,多策并举化解矛盾纠纷。
第五,要创新思路,切实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开展危爆物品安全大排查,强化管理措施、严密道路盘查、堵塞贩运渠道、取缔藏匿窝点,坚决做到危爆物“零炸响”。坚持开展交通安全大整治,加强城市停车静态管理,严查酒驾、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预防措施,坚决做到群死群伤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零发生”。认真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大检查,堵塞大型商场、集贸市场、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管理漏洞。
第六,要未雨绸缪,全力做好世园会安保工作。世园会是我省承办的一件盛事、喜事,是展示形象的好机会、大舞台。届时,国内外商家、游客将云集参观旅游。省委、省政府要求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办一届有创意、有特色、水平高、影响大的博览盛会。全省公安机关要积极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安保工作的成功经验,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密切部门协作,确保世园会安全顺利举办。
三、继续强化“三项建设”,不断增强公安工作的科学性、创造性
公安“三项建设”是抓好重点工作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公安工作效能的根本之策。各地务必要把“三项建设”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作来抓,在“三项建设”中创先争优,推动公安工作科学发展。
一是要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全省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公安部对我省开展此项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要求我省要走在全国的前列。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近期又决定从中省公安转移支付资金中专门划出15亿元,用于公安执法办案与执法监督信息系统、视频监控联网传输平台建设和“大情报”系统升级。全省各级公安机关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积极主动迎接信息化这场新的警务革命,以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支撑,打造现代信息警务;以信息化高端应用为突破,加快科技强警步伐;以信息化综合应用为载体,牵引警务机制改革;以信息化执法应用为抓手,加快实现由传统警务向现代警务转型。
二是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公共服务需求剧增。如何从政策上满足群众需求、从制度上保障群众权益,是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中必须解答的新课题。各级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网络化、信息化等必备手段和资源,牢牢抓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两新组织”和新兴媒体管理服务等环节,积极探索创新监督管理的有效办法,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了、控得住。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治安、边防、出入境、消防、道路交通等公安行政管理,大力推进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工作。要减少中间环节,拓宽服务领域,能让人民群众一趟办完的,决不让人民群众跑第二趟;能在网上申请办理的,决不让群众往返奔波。要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零距离”,创造性地满足城乡群众需求,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使全省公安基层基础工作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制约公安工作的经费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当前,一定要把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落到实处,把宝贵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把“硬实力”转化为“软实力”。省公安厅要按照“统一规划、一步到位、分年建成、彻底解决”的办法,加快办公资源整合。各地要按照省上撤并和做强乡镇的要求,积极研究派出所布建规划、警力调整部署等问题,从政策、制度、机制上,建立“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流、干部从基层出”的工作导向,确保基层有人干事、有人谋事、有条件办成事。
四、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推动公安工作的驱动力、发展力
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各级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公安工作的原动力。
一要坚持政治建警,培育职业精神。忠诚是公安队伍永远不变的魂魄,是警察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在各种严峻复杂的斗争当中,要保证这支队伍靠得住、过得硬、打得赢,关键是高举旗帜、牢记宗旨、绝对忠诚。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建党周年为契机,依托中省部署和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民警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严肃政治纪律,在事关全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等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
二要坚持培训育警,提升职业能力。教育训练是提高队伍职业素养和实战本领的重要途径。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坚持把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置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来抓,着力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努力为公安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持。要针对当前基层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的实际,重点加强省、市两级训练基地建设,突出加强各级指挥员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维稳队伍。
一年来,县公安机关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工作有特色、有亮点,为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民生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护航发展不遗余力。紧紧围绕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中心,在重点项目推进、重大活动安保、维稳等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极开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及其周边治安秩序整治专项行动,依法处理了一批阻碍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的违法犯罪分子;认真落实各项安保措施,圆满完成了一系列集中开工仪式、“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活动、省州领导调研等重大安保警卫任务;深入开展矿群纠纷、劳资纠纷、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社会热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县委、县政府成功处置各类热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上访事件提供了情报支撑和决策依据,有效化解了一批可能引发的群体性苗头事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打防管控亮点纷呈。一是严打犯罪成效明显。全年共破刑事案件1223 起,破案数同比上升19.43%;破命案19起(其中积案7起),现行命案破案率达100%;抓获网上逃犯291人,“雷霆行动”全省排名第20位、全州排名第一;侦破命案积案全省排名第一;网上追逃全州排名第一;“两抢”立案数同比下降26.52%。二是禁毒严打力度空前。全年破案件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3人,缴获10220.77克,收戒吸毒人员581人,同比分别上升76.92%、43.08%、751.74%、120.08%。三是强力治黄治赌前所未有。查处涉赌涉黄案件200起(其中刑事案件103 起、治安案件 97 起)、捣毁赌博和窝点103个,打击处理涉赌涉黄501人。四是“天网工程”实战效能逐渐凸显。全县1000个监控点、150个报警点、15套治安卡口、18个监控中心的“天网工程”已提前竣工并通过了终验。2013年10月30日试运行以来,提供各类案(事)件线索2000余条,直接为刑事案件提供破案线索56起;为查处治安案件提供线索21起,为查处乱停乱放车辆等交通违法行为提供依据1000余起;服务群众100余人(次)。五是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举措创新。积极探索预防交通事故新方法,实施农村主干道与直线平交路口搭接处设置减速带举措,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据统计,2014年1月至8月,全县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76%、30.23%、34.72%;推行摩托车办证“送考下乡”,以管理“三借力”、服务“三下乡”为举措,进一步拓宽了便民利民渠道,延伸了服务触角。这些一系列举措得到了省州领导肯定,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六是特殊疾病违法犯罪群体得到有效管控。依托县医疗资源特殊疾病康复中心,积极探索和完善特殊疾病违法犯罪人员收治工作,逐步有效解决吸贩毒等违法犯罪群体不宜收戒、关押,长期流散在社会面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制约性瓶颈问题。
三、队伍建设可圈可点。去年公安机关在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推进纪律作风专项教育整改行动和“正风肃纪”专项行动,进一步提高了队伍素质,涌现了一批先进党员民警、先进服务标兵,不断巩固和加深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良好印象。如
“三严三实”好党员、全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霍国敏、全省优秀社区民警何绍钊、全省第二次清剿火患战役先进民警田波等。实践证明,我县公安队伍是一支政治合格、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队伍,是一支党和人民可以充分信赖、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县委、县政府对公安工作是充分肯定和满意的。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公安工作也将面临新常态。2015年,是全面
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县的关键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任务十分繁重。一是维稳形势不容乐观。受宏观形势影响,各种社会矛盾增多,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城镇化建设、劳动保障等领域,容易发生聚众维权,乃至报复社会的极端事件,反恐怖、反任务艰巨。二是平安建设任务艰巨。流动高危人口、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等特殊人员管理难度较大,“黄赌毒”等治安热点问题和治安重点区域尚需整治,刑事犯罪总量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盗窃、诈骗等侵财型案件高发,交通和消防安全管理任务也十分繁重,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迫在眉睫。三是法治建设有待健全。个别民警规范执法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有利的案子争着办、抢着办,对待矛盾纠纷、群众求助等案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履行法定职责,损害公安机关形象。要牢固树立规范执法在公安工作中的“生命线”地位,不断提高公安机关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水平,全力提升执法公信力。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重要力量,对推进“平安__”、“法治__”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要时刻保持清醒坚定,牢固树立“为发展护航,保一方平安”理念,牢记职责使命,强化责任担当,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借此机会,我提四点要求和希望:
一、坚持围绕中心,在清障护航上要有新力度。公安机关作为党和人民的力量,是社会稳定的牢固防火墙,是保障发展的坚强盾牌。在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公安机关要以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切实增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积极主动为各项重点工作清障护航,对破坏阻挠重点工作的违法犯罪活动要露头就打;要加强对经济领域犯罪规律特点的研究,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坚决维护全县经济秩序;创新为民服务举措,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
二、坚持抓牢主业,在平安建设上要有新举措。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平安__,是公安机关职责所在、使命所系。要严密防范,坚决防止活动向我县蔓延;要敢于亮剑,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电信诈骗、环境污染、“黄赌毒”等群众关注度高的系列犯罪,着力提高破个案、破串案的能力;要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管控能力,为推进平安__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道路交通、消防安全等公共安全管理,提升社会安全管理水平;要主动适应网络社会治理要求,严防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在网上滋生蔓延;要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坚持公正执法,在法治建设上要有新作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法治__建设的重要窗口,公安机关的形象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主动抓住机遇,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谋发展。当前,群众的法制观念、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执法公正、高效执法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每一起案件、每一个瑕疵,都有可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媒体炒作的对象。这就要求公安民警时刻绷紧“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这根弦。要从执法规范化抓起,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执法制度及提升执法主体素质,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
稳定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从根本上讲,解决民生问题,要靠发展,没有发展,稳定只是暂时的。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是我们不能动摇、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是基础,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事也干不成,发展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要考验。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如果政绩观存在问题,就容易出现为追求“政绩”而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一旦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又往往会引起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因此,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注意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子。
做好稳定和发展,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做损害人民利益的“发展”,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我们所抓的发展是为了群众的发展,是能给他们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发展,使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成果,主动参与到发展中来。要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解决民生,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关键要靠发展。
第二,要提高做好稳定工作的能力。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牢固树立“防火甚于救灾”的意识,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认真分析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经常性下访”工作制度,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解决机制,切实提高做好稳定工作的能力。要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听民诉、知民情、排民忧、解民难,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发展者和实现者。要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种人为突发事件的能力,努力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
第三,要切实关注好民生问题。稳定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需要多解决关系民生的公众利益问题,需要让广大群众更多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与广大群众建立更广泛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对于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中加以解决,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有财力和实力解决遗留问题,才能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才能为群众创造更好更优的生产宜居环境,人民群众才会安居乐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要始终把群众需求作为根本追求,真正在群众是否有饭吃、有水喝、能否看得起病,出行是否方便,收入能否增加等方面上心用力。对于我们交通运输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下大力气,千方百计解决好事关民生的各类问题,努力推进交通和谐建设。“十一五”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5.3亿元。大广高速开通段、大广高速开封黄河大桥、郑开大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通车;郑民高速开封段、连霍高速开封段拓宽改造、郑开物流通道等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113公里,实现了全市所有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公路运输坚持“站、路、运一体化”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客运一体化和农村客运网络化进程,开通了“新农巴士”和部分城乡城际公交,连霍高速开封段拓宽、郑汴物流通道、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去年又开通了三条公交化运营车辆线路,进一步方便了人民群众快捷出行;实行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尽力为群众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条件;在高考期间,市运管处连续9年坚持组织出租车司机进行“爱心送考”活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人民群众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有效维护了交通大局稳定,促进了交通系统的和谐发展,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的整体形象。
稳定需要发展来支撑,发展需要稳定来维护。因此,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苑东升.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如何做好稳定工作的几点看法[J].科技信息.2010(05).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0(c)-0032-01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区全面发展全局,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意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情节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的经济增长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学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要从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实现统筹协调,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关的根本要求。在“十一五”期间,要注意建立和完善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政府投资、财政转移支付、人口转移、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补偿等问题上,实行差别性的区域调控政策,使人口、经济、城镇分布于资源、环境、生态的承载能力相适应,使地区发展的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要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更加重视制度创新,更加重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要进一步改革分配制度体制,健全、完善再分配的制度机制和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实施与服务的投入与工作力度,使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并进;要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增加对于农村地区社会事业的投入,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体系,更加自觉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和持续发展。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和政绩考评体系,使之能够涵盖和反映经济增长、结构合理、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正、环境优化、生态良好、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实现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适度与体制的创新来推动和保障。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科学、合理的划分并确定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共职责,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付体系,加强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公共职责的能力;要消除城乡、地区分割的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使各种要素自由流动,以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积极推进就业、收入分配方面的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创造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和做小贫富差距的制度与体制条件;要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生态灰度的经济补偿机制。
(一)食品药品安全是统筹经济社会和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与各方面都有着紧密地联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精神,从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保持社会安全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属地监管责任。
(二)乡政府成立“乡食品药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各村要把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由各村主任担任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并设立一名食品药品安全联系人抓好日常工作。
二、协调配合,抓好落实
按照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各自职责,各村要设立食品安全联系人,对乡域内的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的场所和单位进行监控,特别是小食品店、小商贩、小摊位、小作坊进行监管,不断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识假辨假、依法维权能力。特别是在“五一”、“六一”、“十一”、“中秋节”、元旦、春节和夏季、冬季等节日和季节性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以此为契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为农牧民群众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村、各单位要把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纳入年度工作计划,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监督。各村要成立以村主任为组长的“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协管员,组织食品药品协管员、信息员开展经常性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做到网络各环节的工作全面到位。
(二)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要建立联席会议、食品药品案件举报查处和信息报送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协调。各村、各单位要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逐步探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增强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能力。
**年,我社区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镇党委、镇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地把工业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努力优化社区经济发展环境,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社区全年总收入xxx万元(其币xxx万元),同比增长xx%,其中工业收入xxx万元和商业租金收入xxx万元。其中社区所辖的百利工业区和百达工业城,有企业厂房、间,企业厂房每月收入约xxx万元;社区有商业铺位xx间,每月收入约xxx万元。全年总支出约xxx万元,主要用于居民福利,清还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办公用费等方面。
由于**年国际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经济下滑,企业出现倒闭潮,加上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集资款问题、银行借贷、土地抵押等,日益突出,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尽管我们在管理体制及政策支撑上作出了努力,但社区所辖区域至09年1月底,有5间企业厂房关闭(分别是:松扬、盈丰、威达、鑫圣祥、安利厂),经济损失达xxx万元,并且造成社区经济收入下跌,此项收入仅为xxx万元,同比下降了11%。同时剩余企业、商铺因出现经营困难,纷纷要求减低厂租、铺租,大量应收未收款不能及时追回。因此造成综合各项经济指标,我社区被评为经济欠发达社区。
二、2009年经济发展努力方向
尽管社区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总体来看,这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困难与机遇同在,针对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2009年,社区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镇党委、镇政府李书记的工作报告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优化大环境,促进大发展“的主线,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首要任务,按照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保平稳、促增长、广开源,紧支出、优环境、造新居”的总体要求,我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摆脱经济欠发达村,解决经济困难,实现社区经济正常化。为实现上述目标,社区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社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完善社区管理制度,细化各项工作,明确各人的工作任务,优化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力保经济正常运作;继续抓好村民车间建设,不断扩大就业,促进民生;科学管理财务,开源节流;动用一切力量振兴社区经济。主要任务和措施如下:
一是完善社区的党建工作,团结带领好一班人。1、制定关心党员干部工作制度,根据“六必访”要求定出慰问时间表,并在三月份开展了慰问工作,共慰问了2位老党员,得到了党员的肯定,增加了党的凝聚力;
2、社区决定规范驻队领导干部走访群众的日期,定于每月15号进行,通过走访,深入了解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得到群众的赞扬和肯定。
3、加强组织纪律,制定###社区干部职工管理制度(试行),分别有考核制度、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文件收文分发处理制度、办公室岗位责任制、两委干部守则,并召开干部会议通过以上制度决定。成立了督查小组,监督社区各部门工作进展和制度的执行。
二是全力发展社区工业、商业,以发展促增长。工业、商业是实现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支撑,是发展的重中之重。2009年要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发展社区工业、商业,以发展促增长,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深入开展“感恩商家,帮扶企业”活动。制定社区干部职工责任制度,要求每人挂靠企业三间以上,定期每星期走访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需要,传达政府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稳住现有企业。
2、加大招商力度。社区画出空置厂房平面图,记录详细厂房情况,分发到每位干部职工,实行全民招商,已初见成效。到三月份中旬已经有三间厂房租赁出去,剩下一间也正在洽谈中。
3、大力追收应收未收款,稳定社区经济。成立了外资企业风险预警小组,定人、定时、定点进行追收厂租、铺租,实现长效管理,08年的应收未收款全部追回。
4、加快新城广场停车场建设。加快新城广场停车场建设工作,落实镇党委、镇政府“五整治”工作,大力整治乱停乱放现象,合理利用空置用地,并根据市物价局的收费标准,新停车场于4月1日正式收费,每月约能增加xxx元收入。
三是科学管理社区财务,做好节流工作。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社区规定所有支出先由财务预算可行,报书记或主任审核方能支出,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盘活社区的现金流,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2、加快对银行转贷工作,根据“两改”方案,社区积极与各大银行磋商,进行分段转贷,预计转贷完后省下每月约4.16万元的利息。
3、制定费用支出警戒线,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四是扎实开展村民就业工作,以就业保稳定。大力推广“村民车间”建设。xxx厂“村民车间”目前共解决了社区的50多名本村村民和其他村村民就业,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工作。进入车间工作后,她们的生产的效率和工厂工人基本一致,集体观念、纪律观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市委对我镇积极主动推动村民就业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村民车间”在解决村民就业同时,转变了村民的思想观念,对农村稳定和社会风气好转都有很大的好处。就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民生工程,社区将继续扎实做好“村民车间”、“青年车间”,探索就业多样化,为樟木头就业、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以劳动服务站为平台,组织社区失业人员15人参加镇劳动分局举行的招聘会,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银行发放消费信贷对促进一国消费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世界上看,很多发达国家的消费信贷在全部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正是因为消费信贷对消费的强大支持,使得消费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国际经验证明,运用消费信贷鼓励消费增长可以实现国与民的“双赢”。要使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鼓励消费、扩大内需是十分重要的,银行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银行信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投资增长。由于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为主体,银行信贷必然会对投资的资金来源乃至投资本身产生重要影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表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包含财政预算资金、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等四大类。其中,自筹和其他资金占比最高,基本维持在60%以上,其次是银行贷款,比重基本维持在20%以上。此外,银行还通过购买国债、发放基础建设配套贷款和贴息贷款来支持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投资建设的项目提供大量的运营资金。自2002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每年新增贷款数量都在2.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银行信用的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增长。银行可以通过为进出口企业提供资金和信用来支持进出口发展。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之一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多年来通过政策性金融服务,在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他商业银行也通过对中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和国内进出口企业提供支持,带动了我国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发展。可见,保持银行业持续稳健的发展,有助于促进我国消费、投资及进出口增长,带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其次,要充分发挥银行业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流动。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分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一些产业、地区和群体的发展。在不发达的金融体系中,发展的机会多属于有一定资本积累的少数地区、少数产业和群体。那些缺乏资本积累的地区、产业和群体往往发展缓慢,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比例也相对较低。而在较为发达的金融体系中,那些原本缺乏资本积累却拥有某种经济资源、生产技能的地区、产业和群体,则可以借助适合的金融工具来获得发展的机会。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是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银行业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之举。
一是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要建立健全覆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包括城市和农村所有群体的银行业体系,利用金融手段将资源配置到那些因客观条件限制而发展滞后的地区和产业,并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的福利和生活水平,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而言,就是要在继续发挥现有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落后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欠发达地区、弱势产业和困难群众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地区银行、社区银行、担保、租赁及小额信贷组织等金融组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是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各级各类银行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资产结构,通过引导金融资源合理流动,把过度消耗资源能源、影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超常增长速度降下来,加快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淘汰落后生产力,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在具体调控措施的选择上,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和审慎监管手段,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正确引导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应通过中央银行的行业窗口指导,以及根据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市场化手段来进行调控和管理,努力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三是健全利益调节机制。造成金融资源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和垄断行业集中的重要原因,是利益调节机制不到位。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政策性金融的引导力度,通过金融杠杆落实梯度推移政策,促使金融资源合理地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和中小企业倾斜。
第三,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稳定安全的金融环境。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金融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全局,涉及各行各业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突发性强、波及面广、危害性大。如果金融业不稳定、不安全,将直接危及经济安全,影响人民安居乐业。我国金融系统以银行为主导,因而银行系统较之发达国家担负着更为重要的角色,维护银行系统稳定安全对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至关重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银行业。
一是改革现有的金融监管方法。应将金融监管的重心由金融机构转向银行业务,将监管着力点放在维护市场运行秩序、有效纠正违法违规行为上来。与此同时,按照金融风险的类别,将非系统性风险监管交给金融微观主体承担。风险监管的重心应放在完善金融监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等方面。
二是加快发展银行业的综合经营。开展综合经营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要求,也符合国际银行业的发展趋势。通过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既集中力量发展有坚实基础、有竞争能力、有市场需求的核心业务,又同时发展各具特色的多种业务,打造服务品牌,有利于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效率的提高、金融服务质量的改善、银行机构市场竞争力的增强以及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三是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创新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动力,是提升我国银行服务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根据需求和可能,积极稳步地发展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推进业务综合化、经营国际化、交易电子化和产品多样化,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避险机制和对冲机制,以利于它们分散、管理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在正常金融机构与有问题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火墙”,阻止挤兑风险的蔓延,从而对银行体系起到有效的安全保障作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同时保障银行体系稳定,维护银行体系的公信力。
第四,要健全完善银行业信用体系,推动全社会诚信环境建设。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银行业是高度诚信的行业,其整个运营过程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银行信用体系建设既是整个社会诚信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又为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创造条件。一方面,银行业通过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在整个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另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配置功能,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观念。比如,优先给予诚信企业和个人以信贷支持,给予诚信企业利率优惠和提高授信额度等等。这对于提升社会诚信水平具有很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建立银行业信用体系,首先要创造诚信的基础条件。应加快建立健全全国范围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步伐,充分发挥银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红黑名单制度,使那些不讲信誉、不守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戒,在整个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氛围。
其次要改善法制环境,为银行信用建设提供法律保障。2006年8月,我国已出台新的破产法,为保障债权人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制裁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落实破产法,是维护金融运行秩序、化解金融风险和推动社会诚信建设的重大举措。
第五,要完善银行业法律法规,改善金融法制环境,推动全社会法制建设。银行法制建设是和谐社会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依赖法制的行业。银行从公众手中吸收大量存款,在不需要公众授权和委托的情况下,就可自行将其转化为贷款或投资,这就需要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来规范和保证整个过程的正常运行。由于银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影响,即使是最自由的经济体也都不敢对银行业放任自流,而是依据法律法规对银行的经营活动进行严格监管,对各类违法行为进行惩戒。银行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银行业自身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同时,这些法律法规本身也是和谐社会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建立和完善,也为整个社会的法制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图分类号]D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28-01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这是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所谓社会事业,就是指为确保社会团结、维护社会安全、保障社会持续发展,进而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各种公益性支持与服务活动的总和。具体包括社会慈善事业,社会福利事业,社会保障,社会治安服务,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由于社会事业具有公益性、普遍性和互的特征,所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尺度。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社会公平,首先是分配公平,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的社会不是公平的社会。大家知道,通过市场实现的收入分配是第一次分配,初次分配要讲效率,就是要让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并努力工作的人,首先富裕起来;通过政府调节而进行的收入分配是第二次分配,二次分配要讲公平,政府应当利用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建立全面、系统、适度、公平和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个人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赠出去,被称为第三次分配,三次分配要讲社会责任,富人应当在自愿自觉的前提下,把自己的部分财富拿出来,帮助穷人改善生活、教育和医疗条件。发展社会事业就是要实现好第二次和第三次收入分配,只有这样,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二、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由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会出现收入差距、利益摩擦、生活贫困等现象。这就使社会生活中隐藏着许多不安定的因素,时时威胁着经济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从心理上来分析,人们对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产生的收入差距,有相当的承受力,但是对不正当收入往往感到厌恶。由于利益诱惑和内心失衡以及急于摆脱贫困等因素,容易导致一些人企图通过违法或犯罪手段谋取钱财。2004年全国绑架案上万起,绑架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家、名人和富人家庭的孩子,索要的赎金从几万到几十万,最多的达到数百万。在弱势群体中,还存在着一种以暴力宣泄报复社会的极端行为。事实表明,如果不能及时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适当的保护、支持、服务和关爱,就会加重他们的无助感和受挫感,使他们疏离于主流社会之外,甚至与主流社会相对立。社会保障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形象地把社会保障称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三、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有利于增强社会活力
一个社会要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充满活力。社会活力,就是指一个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发展社会事业,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爱心传递,使全社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不断增强。故去的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先生,一生俭朴,在过去数十年里,他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内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霍英东先生不是香港最富有的企业家,却是对内地捐款最多的企业家。霍英东先生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6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生于忧患,以自强不息成就人生传奇。逝于安乐,用赤诚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有这样的财富观:民族大义高于金钱,赤子之心胜于财富。他有这样的境界:达则兼济天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穷不可怕,资源匮乏不可怕,落后也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缺乏起码的人文关怀。这就好比一艘船上坐了上千人,突遇风浪。面临不测,宁可一船人沉没也决不抛弃一个人,这样的民族才是不可战胜的。